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论文3000字左右

发布时间:2024-07-04 17:08:13

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论文3000字左右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ο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ο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ο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ο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ο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ο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ο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ο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ο[论文关键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动物兽类是动物中形态结构最高等,生理机能最完善,适应性最强的动物类群ο兽类中,华南虎已经濒临灭绝,野生麋鹿已经灭绝ο南极和北极位于地球的两端,终年冰雪覆盖,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但这里并不是生命的荒漠,仍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它们构成了重要的极地生态系统ο植物植物的演化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即从最原始的原核生物,一直到最高等的被子植物,每一个阶段都有化石佐证ο植物界从低到高通常被分为这几大门类,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ο真菌,我们平常食用的金针菇、香菇、灵芝都属于真菌大家庭ο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  ———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 要 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完善管理  制度;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止;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关键词 新疆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观  尽管生态旅游融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倾  向,但实际上并非如人所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旅游的发展,表现在对  生态旅游区内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由于旅  游者及交通车辆的介入,造成了动植物结构和种类  的改变,对依赖于自然景观生活繁殖的野生动物造  成了基因交流的障碍、生存能力的弱化及活动领域  的局限。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  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质量。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对生态旅游区自然性  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作些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的雏形是“生态性旅游( ecological  tourism) ”,是1965年海兹尔(Hetzer)提出的旅游发  展思路( Fennell, 1997) 。他认为生态性旅游有四个  要点:减少环境影响,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当  地居民受益,满足参加者的娱乐需求。在20 世纪  70年代中期,加拿大政府对高速公路沿途进行生态  功能分区,开展了“生态旅行( ecotour) ”的实践活  动。而正式把生态旅游( 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  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生态旅游特别  顾问Ceballos -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当时就  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  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此前与其相关的词汇也有许多,如“自然旅游( na2  ture tourism) 、野外旅游(wilderness tourism) 、探险旅  游( adventure tourism) 、绿色旅游( green tourism) 、替  代性旅游( alternativ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 sustain2  able tourism) 、适宜性旅游( app rop riate tourism) 、自  然休假( nature vacations) 、修学旅游( study tourism) 、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 、科学旅游( scientific  tourism)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低影响旅游  ( low - impact tourism) 、农业旅游( agro - tourism) 、  软旅游( soft tourism)和环境朝圣( environmental p il2  grimage) ”。这些旅游形式都与自然相关联,提出的  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环境或当地  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Ceballos - Laseurdin, 1996) ,  但生态旅游似乎是对上述旅游形式的总结和概括,  理论性和学术性更强,内涵也更丰富。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  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  巨大反响,仅仅不到20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  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  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  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  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  根据各自国情,开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antion、  WTO)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同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2  gramme, UNEP)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The Interna2  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TIES)于2002年5月联合  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强烈呼吁  生态旅游要从概念化向观念化转变,特别是生态旅  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他们所持的生态旅游观念是  解决当今生态旅游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自然观。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没有受干扰  和污染的自然界去旅游,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并感  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  基础,是为研究、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和野生珍稀濒  危动植物物种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较少或没有污  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人们在可考虑  的距离范围内的一种经济型旅游。  生态旅游需要“带着真诚去旅游,去感受相对  原始的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观察和亲近野生动物,  在不损害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尽情游  乐”。广义而言,就是享受自然,并通过对大自然真  实的感受和体验,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环保观。莱德伯格(Lindberg)等认为“生  态旅游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过程  中对大自然的感受、认识和改善都应谨慎从事,从而  使它不会产生传统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  题。它将努力为每个旅游者树立更加清晰的环保意  识,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  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芬内尔( Fennell)等认为,生态旅游(或自然游)  意味着既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又能建立一系列的生态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独一无二的、  可进入的以及自然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把生态  旅游业发展成为一种对自然界进行保护的工具,通  过教育、福利、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生态旅游对当地  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收益,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和就业  机会。  生态旅游的形式是多样的,并具有创新性,如自  助旅游、新旅游路径等,如果对此加以正确认识和管  理,就有利于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生态旅游的拥护者认为,既然生态旅游是一种  “更友善、更高雅”的旅游,就没有必要大规模、集中  性地开发,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化,而是应尽可能  地让人们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进而认  识到环境的价值并加以保护,保护那些曾经遭到破  坏而加以修复的环境。  ———经济观。佐勒库维斯克( Ziolkowski)将生  态旅游描述为“低干扰旅游,关注于感受当地的文  化和尚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应当是一种  模式,即将自然区域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部分,而其  中的生物资源则是和社会经济密切相连的部分。通  过对当地的投资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小规模渐进式  发展,提供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带动经济发展的  机遇。生态旅游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注环境,  其特点是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旅游者的共同  点,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共同关注和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也揭示了一种管理方法,  即依靠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和保护生态旅  游区,并通过市场化加强管理,进而对旅游目的地的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正如科纳德(Kinnaird)所说,“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  都不言而喻地假定不会或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  响,从而推导出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理想  化答案”。  伯里兹( Place)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对基于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的现象的反应,这种现象既  发生在中心也发生在外围。在中心,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普遍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在外  围,经济的不景气、商品价格的下跌和国外债务的增  加迫使政府选择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态保护”。  上述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尽管有助于加强对生  态旅游的理解,但其中很多是规范性的描述,是环境  保护论者、专业组织或者学者们基于对旅游者行为  的观察研究而推导出来的。对生态旅游进行定义  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环境保护论者可能会把重  点置于对生态旅游的保护上,而轻视私人企业的赢  利动机和商业社会的现实,如劳动力市场、经济部门  之间的关联度、全球化竞争等。  ———战略趋势。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行各业  的公认,尤其是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  《里约宣言》以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  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  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界旅游  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  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初级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  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一些有  远见的旅游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  润,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设生态旅  馆,提供导游服务,并获得较好的效益。与此同时,  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赚  取外汇,另一方面比伐木和农耕等其他资源利用方  式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  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  利相结合,于是纷纷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  发展目标的手段。为全面了解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87年  在美国国际开发机构的资助下,对哥斯达黎加、多米  尼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里的10个国家公园  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  1990年正式出版了介绍这项成果的书籍《生态旅  游:希望与陷阱》。我国的生态旅游也是在这个时  期兴起的。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 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虽然  也提出要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  来, 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国内在这个  时期的文献非常少见。总体来看, 这个阶段生态旅  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 运作规律  在不断完善之中, 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  不多。   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  家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政府部门、研究人  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  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  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  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  越来越深入。这期间,有不少专著总结了各地生态  旅游的发展经验,如卡特(Cater)等( 1994 年)主编  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选择吗?》一书中,介绍了东  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国家与地区的  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较具综合性的概念是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  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由巴克理(R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  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  交叠部分,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  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说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  续发展的旅游”。瓦伦丁( valentine)从四个方面界  定生态旅游: (1)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  (2)生态可持续,不导致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  降; (3)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  (4)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  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召开  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  究推向实践。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  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云  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  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如世界旅  游组织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开的“生态旅游  高级研讨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昆明  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这些会议全面推  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  沃德(Wood)在2002年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研  讨会上指出,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领域中  的组成部分,包括: (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维持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3)通过解说获  得认知的经历; (4)无论对旅游者或是旅游业而言,  任何行为都必须是负责任的; (5)由小规模企业主  要针对少数群体经营; (6)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求最  低限度的消耗; (7)强调当地参与,强调对于旅游经  营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所带来的机会。   生态旅游内涵及联系性。  “生态旅游”概念的阐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  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中可以总结出与生态旅游联  系的观念,诸如环境友好之旅、社会责任感之旅、教  育之旅、低影响之旅、生态文化旅游、持久的/非消耗  型旅游等  二、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  面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比较,  并对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  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  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正面影响分析。   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人  们转变观念,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旅  游与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工作相结合开展,不仅给人  们体验自然的精神享受,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周边群  众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  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  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  发展的经济活力,为最终达到“以保护区养保护区”  创造条件,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经济效益。  旅游给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  游实施后,年旅客将达到5~10万人次左右,以后还  会逐年增加。按人均消费800 元计算,可创产值  400万~800 万元,年实现利润80 万~160 万元。  而且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效益会更客观,给保  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二)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随着游客急骤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废气、废  渣排向保护区内,污染水体、大气、土地和景观,也极  大地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游人和机器的重量  及移动产生的对土地的踩压,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  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  土壤板结、压实、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  水土流失增加,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破坏景点。  总之,旅游对目的地内的动植物、大气、水质等产生  干扰和破坏。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  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都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  环境。还有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娱乐  设施,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保护  区内修建道路,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比如,在保护  区内修建了 5公里景区道路和13公里森林小火  车铁路。胡杨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一旦破  坏,生态环境很难恢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服  务业的发展。在当地群众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  下,从外地来的大量的人做生意,在宾馆、饭馆当服  务员,结果引起保护区内总人口的增加,对保护区的  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  人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大  自然对这种影响的消除能力。只有准确地计算环境  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  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  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传统旅游的开发复杂得  多,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防止生态旅  游资源退化,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就  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规划设计,  保护区要合理规划好功能区,保护好核心区,开发试  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地带,  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  物最好的“庇护所”。坚持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保  护好生物多样性,对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不对外开  放旅游;在试验区开展科研和生产;在旅游区开展旅  游业务,旅游点线严禁与核心区交错。各保护区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以充分发挥其在  保护、旅游、宣传教育、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   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培训导游人才,引导游客进行浏览活动,使游客  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  有关的人文、历史趣事,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减少  玩的盲目性。在游览中导游向游人介绍相关的环保  方面的常识,使旅游、环保齐头并进。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法  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和进行旅游活  动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必须是可持续利用的,减少旅  游带给环境的负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区旅游业  的成败,也关系到对保护区的保护。培养保护区所  需的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保护区要根据各自的  实际情况,从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  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  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严格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坚  决杜绝偷猎动物、乱开采森林现象发生。   加强污染防止。  按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处理和管理“三废”,防  止环境污染,以保持当地高标准的环境质量。   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使  验区,划分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域分为试  游客认识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断提高  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做到在游山玩水的同  时,自觉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树立“保护优先”  及遵守“三控制”原则的思想,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  作为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搞好旅  游规划。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使保护  区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  够完善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善周边居民  生存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  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  举措》[ J ] ,《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4年第2期。   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  用》[ J ] ,《生态学杂志》。   夏林根:《旅游业绿色管理》[M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  法》[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3年出版。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J ] ,《旅游学刊》。   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 J ] ,《思想战线》。   迪丽拜尔、艾拜都拉、海米提·依米提:《塔里木胡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J ] ,《新疆林业》  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买合木提·买买提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  斯地克江·艾力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助教)

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资源掠夺性开发、旅游景区粗放式管理、旅游基础设施过度膨胀等问题,对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河南省云台山景区坚持可持续发展、打造旅游精品的探索与实践,给人们提供了有益启示。  云台山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景区1983年开始考察论证,1985年正式开发。1989年4月,成立云台山风景区管理局。2001年,焦作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云台山人把云台山建成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经过10多年锲而不舍的艰苦创业,云台山景区已经崛起。但是,要想保持发展的领先优势并寻求新的突破,还需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2007年,修武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积极进行二次创业,重点处理好发展进程中的“开发与保护”、“奉献精神与利益机制”、“市场开发与品牌打造”、“发展与富民”、“经济效益与人本理念”这五对关系,逐步走出了一条云台山景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云台山景区主要客源市场由过去半径300公里区域扩展到1500公里区域,省外游客达到90%,韩国、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市场也已全面启动。2009年,景区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5万人次,门票收入54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3倍和5倍。  以理顺管理体制为基础,确立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比较高的产业,其发展受其他行业的制约很大,部门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的管理界限模糊、职责不清等问题往往容易产生许多扯皮现象,导致效率低下,阻碍旅游业发展。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为深化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焦作市委把云台山景区管理局从副处级单位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实行“景政合一”的管理模式,以保证政令畅通,从而为景区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确立了良好机制。同时,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子房湖水库、青龙峡景区、峰林峡全部纳入云台山景区统一管理,实现了人才、资金、资源、建设、管理上的统一调配、合理使用,使景区的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以制定科学规划为前提,确定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要把一个拥有优美自然风光和深厚文化积淀的景区建成全国一流的景区,前提是必须制定一个适合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为此,云台山景区先后投入220万元,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景区进行科学定位,编制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规划。该规划的总体框架包括:投资1亿多元修建5000个车位的大型生态停车场,购置150辆尾气排放达到欧Ⅲ标准的豪华观光巴士;投资6亿多元拆除、改建破坏景区景观的各类设施,合理规划游览线路;投资5亿元进行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等等。按照这一规划,景区进行了高标准的建设。目前,所有进出景区的道路已经得到全面硬化、绿化、美化,所有人行观光步道都以贴近生态为标准进行了铺设,使各个景点连成一体,形成了观光环线。事实证明,云台山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建设是树立景区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  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增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干事业需要一个好的体制机制,更需要一个甘于奉献、勇于创业的领导班子。云台山景区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增强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首先,求团结,营造领导班子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管理局狠抓完善领导班子内部工作机制这个根本,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工作制度。其次,重事业,同心同德开创新局面。在景区,领导班子成员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寒冬,领导班子成员都身先士卒,带领职工背石沙、抬水泥,扫冰雪、清路障。这种比奉献、求实效的务实拼搏精神,极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增强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以树立服务品牌为主线,提高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水平。“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游客的夸奖。”云台山景区管理局把提升软件服务作为打造云台山品牌的重头戏,在景区牢固树立“不让一位游客在云台山受委屈”的优质服务理念,对全体职工进行“一切围绕游客,一切为了游客”的职业精神教育,要求职工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细节,佩证上岗、文明用语,从自身的一言一行抓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严禁出现任何有损景区形象的行为。考虑到一些游客的需要,云台山景区在各景点入口处设置了手机“加油站”和行李寄存处等设施。同时,定期对游客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游客需求,在旅游道路上合理设置休息点、垃圾箱,以方便游客。可以说,云台山景区正是以突出人性化的精细服务,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赞誉,提高了景区可持续发展水平。  以加强对外交流为抓手,拓展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近年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加强对外交流为抓手,有力地拓展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2007年8月27日,云台山景区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缔结为“姐妹公园”,成为我国继黄山之后第二个与美国国家公园建立官方合作关系的景区。同时,云台山景区还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云台山教学科研基地,并在对云台山景区进行跟踪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中国旅游发展的云台山模式》。这些对外交流活动与科研项目的实施,拓宽了云台山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增强了云台山景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ο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ο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ο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ο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ο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ο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ο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ο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ο

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论文3000字

出门长学问,旅游本身就是文化产业。所有旅游者出行,的动机都是暂时离开所在的熟悉环境,但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环境去寻找一种新的体验,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但旅游的项目和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含量,于是除了常规旅游项目外,还有许多为满足专门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如:汉诗旅游、历史探秘旅游、书法学习旅游、围棋交流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民族风俗旅游-----,可谓种类众多,文化深厚,这类旅游活动酒杯冠名为文化旅游,其实这种称谓并不科学,应当称**专项文化旅游。其特征是有明确的求知目的,通过旅游有目的地学习某种专业, 研究发现对这一专业的现状,发展和运用价值等方面的认识,使得参加这种旅游活动的人,在这一专项领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干,提高技能,有所作为。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素称“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凭借众多著名音乐家的遗迹成为欧洲著名的文化旅游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卢浮宫、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别以音乐会、电影节或艺术宝库而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中,以亲身体验虽已消失但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怀古文化旅游,是当今颇为风行的专题游览项目之一。如坐落在詹姆斯河与约克河间的美国古城威廉斯堡,由于完整地保存了18世纪英国殖民地时代的城镇风貌,使参观者仿佛时间倒流了200多年,从而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名胜之一:亚洲的泰国故城、香港宋城和北京大观园也都以模拟古代生活方式而成为门庭若市的文化旅游胜地。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故 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文化旅游的核心:创意 文化旅游的概念明晰之后,“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便顺理成章了。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与旅游的本质一致。 一般旅游主要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差异和特色,不管其挖掘过程是否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资源。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亦即创意。离开了创意,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已经兴起。其中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较为典型,由政府亲自出面来推动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建筑设计等众多方面。与文化旅游较为密切的创意产业如演艺娱乐、民间工艺品生产销售、会议展览、文化节庆等。这样,文化旅游其实也在创意产业范畴之内。 创意产业也叫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谈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文化旅游业可以划入文化产业范畴,原因一在于它们同以创意为核心;二在于它们的概念同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界定的。文化产业源自创意,并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文化旅游业亦是如此。

浅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  ———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摘 要 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生态旅游规划;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完善管理  制度;严格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止;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关键词 新疆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观  尽管生态旅游融入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和倾  向,但实际上并非如人所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旅游的发展,表现在对  生态旅游区内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由于旅  游者及交通车辆的介入,造成了动植物结构和种类  的改变,对依赖于自然景观生活繁殖的野生动物造  成了基因交流的障碍、生存能力的弱化及活动领域  的局限。生态旅游区客流量的大幅度增加、各种形  态的污染物相继出现,直接威胁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质量。同时,也对自然资源和对生态旅游区自然性  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为例  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开发作些分析。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的雏形是“生态性旅游( ecological  tourism) ”,是1965年海兹尔(Hetzer)提出的旅游发  展思路( Fennell, 1997) 。他认为生态性旅游有四个  要点:减少环境影响,增强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让当  地居民受益,满足参加者的娱乐需求。在20 世纪  70年代中期,加拿大政府对高速公路沿途进行生态  功能分区,开展了“生态旅行( ecotour) ”的实践活  动。而正式把生态旅游( ecotourism)作为一个独立  术语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生态旅游特别  顾问Ceballos - 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当时就  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  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此前与其相关的词汇也有许多,如“自然旅游( na2  ture tourism) 、野外旅游(wilderness tourism) 、探险旅  游( adventure tourism) 、绿色旅游( green tourism) 、替  代性旅游( alternative tourism) 、可持续旅游( sustain2  able tourism) 、适宜性旅游( app rop riate tourism) 、自  然休假( nature vacations) 、修学旅游( study tourism) 、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 、科学旅游( scientific  tourism)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低影响旅游  ( low - impact tourism) 、农业旅游( agro - tourism) 、  软旅游( soft tourism)和环境朝圣( environmental p il2  grimage) ”。这些旅游形式都与自然相关联,提出的  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环境或当地  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Ceballos - Laseurdin, 1996) ,  但生态旅游似乎是对上述旅游形式的总结和概括,  理论性和学术性更强,内涵也更丰富。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  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  巨大反响,仅仅不到20年,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  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  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  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  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  “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  根据各自国情,开展并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antion、  WTO)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同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2  gramme, UNEP)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 The Interna2  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TIES)于2002年5月联合  举办“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强烈呼吁  生态旅游要从概念化向观念化转变,特别是生态旅  游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他们所持的生态旅游观念是  解决当今生态旅游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自然观。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没有受干扰  和污染的自然界去旅游,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并感  受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  基础,是为研究、欣赏和享受自然风景和野生珍稀濒  危动植物物种等特定目的而到受干扰较少或没有污  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是人们在可考虑  的距离范围内的一种经济型旅游。  生态旅游需要“带着真诚去旅游,去感受相对  原始的乡村环境和乡土文化,观察和亲近野生动物,  在不损害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尽情游  乐”。广义而言,就是享受自然,并通过对大自然真  实的感受和体验,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  ———环保观。莱德伯格(Lindberg)等认为“生  态旅游的发展应有利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过程  中对大自然的感受、认识和改善都应谨慎从事,从而  使它不会产生传统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  题。它将努力为每个旅游者树立更加清晰的环保意  识,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  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芬内尔( Fennell)等认为,生态旅游(或自然游)  意味着既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又能建立一系列的生态  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独一无二的、  可进入的以及自然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把生态  旅游业发展成为一种对自然界进行保护的工具,通  过教育、福利、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生态旅游对当地  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收益,为当地人提供工作和就业  机会。  生态旅游的形式是多样的,并具有创新性,如自  助旅游、新旅游路径等,如果对此加以正确认识和管  理,就有利于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生态旅游的拥护者认为,既然生态旅游是一种  “更友善、更高雅”的旅游,就没有必要大规模、集中  性地开发,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劣化,而是应尽可能  地让人们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进而认  识到环境的价值并加以保护,保护那些曾经遭到破  坏而加以修复的环境。  ———经济观。佐勒库维斯克( Ziolkowski)将生  态旅游描述为“低干扰旅游,关注于感受当地的文  化和尚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应当是一种  模式,即将自然区域作为发展旅游的基础部分,而其  中的生物资源则是和社会经济密切相连的部分。通  过对当地的投资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小规模渐进式  发展,提供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带动经济发展的  机遇。生态旅游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注环境,  其特点是结合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和旅游者的共同  点,在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共同关注和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因此,生态旅游也揭示了一种管理方法,  即依靠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立和保护生态旅  游区,并通过市场化加强管理,进而对旅游目的地的  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条件的改善作出积极的贡献,  正如科纳德(Kinnaird)所说,“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  都不言而喻地假定不会或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  响,从而推导出一种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理想  化答案”。  伯里兹( Place)指出,“生态旅游是一种对基于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的现象的反应,这种现象既  发生在中心也发生在外围。在中心,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普遍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在外  围,经济的不景气、商品价格的下跌和国外债务的增  加迫使政府选择了经济而放弃了生态保护”。  上述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尽管有助于加强对生  态旅游的理解,但其中很多是规范性的描述,是环境  保护论者、专业组织或者学者们基于对旅游者行为  的观察研究而推导出来的。对生态旅游进行定义  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环境保护论者可能会把重  点置于对生态旅游的保护上,而轻视私人企业的赢  利动机和商业社会的现实,如劳动力市场、经济部门  之间的关联度、全球化竞争等。  ———战略趋势。自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20  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各行各业  的公认,尤其是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  《里约宣言》以后,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  环境关系的准则。相应地,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观光  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了《关于世界旅游  业的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思路,  而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   初级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概念被正  式提出,并得到旅游界和自然保护界的认同,一些有  远见的旅游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生态旅游的潜在利  润,从当地人那里租赁或者购买土地,建设生态旅  馆,提供导游服务,并获得较好的效益。与此同时,  欠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一方面可以赚  取外汇,另一方面比伐木和农耕等其他资源利用方  式对资源本身的破坏性小,生态旅游能够将保护与  开发相结合,将满足旅游者需求与改善当地社会福  利相结合,于是纷纷将生态旅游确定为实现保护和  发展目标的手段。为全面了解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自然基金会于1987年  在美国国际开发机构的资助下,对哥斯达黎加、多米  尼加、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国家里的10个国家公园  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  1990年正式出版了介绍这项成果的书籍《生态旅  游:希望与陷阱》。我国的生态旅游也是在这个时  期兴起的。198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 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虽然  也提出要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  来, 但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国内在这个  时期的文献非常少见。总体来看, 这个阶段生态旅  游作为一种经营创新的理念才刚刚兴起, 运作规律  在不断完善之中, 旅游收入中对当地保护的投资也  不多。   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在一些国  家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多的组织、政府部门、研究人  员、企业、当地居民、非政府组织等介入生态旅游的  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的概念不断清晰、完善,各种  原则和框架也不断建立。在对诸多成功或者失败的  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也  越来越深入。这期间,有不少专著总结了各地生态  旅游的发展经验,如卡特(Cater)等( 1994 年)主编  的《生态旅游:可持续的选择吗?》一书中,介绍了东  欧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极洲等国家与地区的  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较具综合性的概念是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  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由巴克理(R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  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  交叠部分,指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  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说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  续发展的旅游”。瓦伦丁( valentine)从四个方面界  定生态旅游: (1)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  (2)生态可持续,不导致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  降; (3)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  (4)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1994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  会,会上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  1996年6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下,召开  了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并将生态旅游研  究推向实践。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  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认  为生态旅游对于保障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  要意义。1999年是我国的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以云  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代表的系列“生态环境  游”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旅游研讨会,如世界旅  游组织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在昆明召开的“生态旅游  高级研讨班”,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在昆明  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  “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研讨会”。这些会议全面推  动了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影响与发展。  沃德(Wood)在2002年第一届国际生态旅游研  讨会上指出,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领域中  的组成部分,包括: (1)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维持当地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3)通过解说获  得认知的经历; (4)无论对旅游者或是旅游业而言,  任何行为都必须是负责任的; (5)由小规模企业主  要针对少数群体经营; (6)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求最  低限度的消耗; (7)强调当地参与,强调对于旅游经  营者尤其是当地居民所带来的机会。   生态旅游内涵及联系性。  “生态旅游”概念的阐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  了生态旅游的内涵。从中可以总结出与生态旅游联  系的观念,诸如环境友好之旅、社会责任感之旅、教  育之旅、低影响之旅、生态文化旅游、持久的/非消耗  型旅游等  二、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  面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比较,  并对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正负面  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  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一)正面影响分析。   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人  们转变观念,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旅  游与宣传教育、社区共管工作相结合开展,不仅给人  们体验自然的精神享受,产生经济效益,增强周边群  众保护意识,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  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保护区对交通、通  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这会增强保护区自身  发展的经济活力,为最终达到“以保护区养保护区”  创造条件,有助于保护区走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经济效益。  旅游给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  游实施后,年旅客将达到5~10万人次左右,以后还  会逐年增加。按人均消费800 元计算,可创产值  400万~800 万元,年实现利润80 万~160 万元。  而且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效益会更客观,给保  护区的发展、管理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柱,  增强了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知名度。  (二)保护区开展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  随着游客急骤增多,大量的生活废水、废气、废  渣排向保护区内,污染水体、大气、土地和景观,也极  大地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游人和机器的重量  及移动产生的对土地的踩压,大量游客在风景区的  聚集,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  土壤板结、压实、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导致  水土流失增加,进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破坏景点。  总之,旅游对目的地内的动植物、大气、水质等产生  干扰和破坏。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由于游客的进入,带入许  多污染物,如丢弃的垃圾物都会影响保护区的生态  环境。还有修建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和其它娱乐  设施,都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的一些景物———保护  区内修建道路,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比如,在保护  区内修建了 5公里景区道路和13公里森林小火  车铁路。胡杨自然保护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一旦破  坏,生态环境很难恢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服  务业的发展。在当地群众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情况  下,从外地来的大量的人做生意,在宾馆、饭馆当服  务员,结果引起保护区内总人口的增加,对保护区的  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  人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大  自然对这种影响的消除能力。只有准确地计算环境  容量和游客数量,按照科学的合理环境容量控制游  客规模,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  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比传统旅游的开发复杂得  多,要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防止生态旅  游资源退化,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真正的生态旅游,就  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进行规划设计,  保护区要合理规划好功能区,保护好核心区,开发试  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的核心地带,  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动植  物最好的“庇护所”。坚持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保  护好生物多样性,对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不对外开  放旅游;在试验区开展科研和生产;在旅游区开展旅  游业务,旅游点线严禁与核心区交错。各保护区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以充分发挥其在  保护、旅游、宣传教育、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   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培训导游人才,引导游客进行浏览活动,使游客  不仅观赏到迷人的景致,陶冶情操,而且从中了解到  有关的人文、历史趣事,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减少  玩的盲目性。在游览中导游向游人介绍相关的环保  方面的常识,使旅游、环保齐头并进。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制订相应的法  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旅游设施和进行旅游活  动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必须是可持续利用的,减少旅  游带给环境的负影响。这不仅关系到保护区旅游业  的成败,也关系到对保护区的保护。培养保护区所  需的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保护区要根据各自的  实际情况,从组织机构上逐步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  科学管理体系,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  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严格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要坚  决杜绝偷猎动物、乱开采森林现象发生。   加强污染防止。  按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处理和管理“三废”,防  止环境污染,以保持当地高标准的环境质量。   开展生态科学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游客进行生态教育,使  验区,划分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域分为试  游客认识和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断提高  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自觉性,做到在游山玩水的同  时,自觉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树立“保护优先”  及遵守“三控制”原则的思想,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  作为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搞好旅  游规划。控制游客流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使保护  区的生态旅游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  够完善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而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善周边居民  生存环境,保护和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  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书目:   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  举措》[ J ] ,《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4年第2期。   刘静艳、颜亮、彭少麟:《生态旅游观的发展及其应  用》[ J ] ,《生态学杂志》。   夏林根:《旅游业绿色管理》[M ]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钟林生、赵士洞、向宝惠:《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  法》[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3年出版。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J ] ,《旅游学刊》。   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 J ] ,《思想战线》。   迪丽拜尔、艾拜都拉、海米提·依米提:《塔里木胡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J ] ,《新疆林业》  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买合木提·买买提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海米提·依米提 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  斯地克江·艾力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助教)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旅游包括行住吃游购娱六大要素,又有消闲性、考察性、游学性、商贸性等多种类型,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均有关系。单就审美而言,它是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故从人文角度看,旅游具有多元性文化意义。本文将情、理与知识相结合,从旅游与人的爱美天性、人类文明、人才成长、精神需求、身心健康等方面论述旅游的文化意义。一、旅游与爱美天性人是离不开大自然的。人之依存大自然而生存、发展,除了向自然索取不可须臾离开的动植物与空气、阳光、水等物质资料外,还常从自然美中获得审美享受的精神食粮。马克思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人比动物愈具有普遍性,他靠来过活的无机自然界的范围也就愈普遍。在认识领域里,例如植物、动物、矿石、空气、光线之类组成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时而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时而作为艺术的对象,它们就组成人的精神方面的无机自然界,即精神食粮。”大自然作为物质资料,只给人生命生存的条件,而作为精神食粮,则给人生命的美的升华,让人获得“极视听之娱”,以愉悦身心的美的享受,获得摇荡性情、产生艺术灵感的心灵激动。它有如音乐的旋律美、绘画的形象美、诗歌的意境美,绘人以意味无穷的美感。这是人不同于动物,也不同于原始人的高级精神享受。所以,到大自然中去旅游审美,是人类认识美与享受美的一种高尚的活动。大自然和社会历史,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两大环境。社会环境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社会工作有欢乐,也常有忧愁与烦恼。而自然环境(除了应避免的灾害)作为审美对象,却以它纯真朴实而丰姿多彩的美给人无限的快乐,使人获得生命的和谐。对此,恩格斯深有感触他说过:“大自然是宏伟壮观的,为了从历史的运动中脱身休息一下,我总是满心爱慕地奔向大自然。”(《致乔治·威廉·兰普卢》,见《马恩全集》39卷63页)这说明,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是人类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的需要,是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的重要方式。欣赏自然美,还能得到美的巨大感染力。它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使人忘忧去烦,消除杂念,到达纯净自由的精神境界。恩格斯在这方面有过真切的体验与启人深思的精壁见解:“你抓住船头桅杆的缆索,望一望那被龙骨冲开的波浪,它们溅起白色的泡沫,远远地飞过你的头上。你再望一望远方的碧绿的海面,波涛汹涌翻腾,永不停息。阳光从无数闪烁的镜子中反射到你的限里,碧绿的海水同蔚蓝的镜子般的天空和金色的太阳熔化成美妙的色彩,——于是你的一切忧思,一切关于人世间的敌人及其阴谋狡计的回忆,就会烟消云散,你就会溶化在自由的无限的精神的骄傲意识中。”(《风景》,见(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第四册393页)的确,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超乎鬼斧神工般的美的形象、美的神魄、美的风格,能使人为之心胸开阔,品性崇高,心灵纯洁,养成美的情操。范仲淹写的见“春和景明”而“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刘禹锡写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都是表现美景感人性情的明证。所以,到大自然中去旅游赏美,是美化心灵与激发艺术灵感的一大乐事。爱美是人的天性,对自然美的热爱尤其如此。鲁迅说:“曙日出悔,瑶草作花,若非白痴,莫不领会感动。”这反映了对自然美人皆爱之的客观事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这种爱美天性,也作过生动的描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资产阶级的锁链脱去了,玛丽花可以自由地表露自己固有的天性,因此她流露出如此蓬勃的生趣、如此丰富的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如此合乎人性的欣喜若狂……”(《神圣家族》,见《马恩全集》2卷217页)为什么自然美有如此强大的魅力激发人的爱美天性呢?因为自然之为美,除了自然物的客观性,也有审美者的主观感受在起作用,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可见,人的爱美的天性与自然美的和谐合拍,这就是自然美产生怡情作用的本质所在。所谓爱美天性,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形成的本性。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了美”的著名论断,也包含了劳动创造了审美能力这层意思在内。他说:人的五官能感受美,如耳朵能欣赏音乐,眼睛能感受形式美,是长期得到环境美熏陶的结果。人的爱美天性,就是在代代相传中逐渐形成发展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走向自然,以激活接受遗传而来的爱美天性,在获取自然美无私赐与的精神食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让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愿人们迈开双脚奔向大自然,拥抱自然美,提高欣赏美的文化素质,重塑人的文化形象,并由此促进创造美的伟大事业。二、旅游与人类文明什么是旅游?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转引自乔修业主编的《旅游美学》)这种“享受性”,主要是旅游观光中的审美享受。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有了业余时间与消费支出去满足这种精神享受,故旅游活动日兴,旅游人数剧增。旅游正是从外出经济消费中获得精神愉快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旅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审美享受。美学家叶朗认为:“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旅游离不开美学》)的确如此,旅游涉及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丰富内容。它以旅游风景为中心,广涉奇丽的山光水色、花木虫鱼、日月云雾等自然风光,亭台楼阁、寺院宝塔,现代建筑等人文景观,雕刻绘画、诗词楹联等文学艺术,民情风俗、集市、建设等社会风貌……从多方面获得美感。旅游还在吃、住、行、购、娱诸方面获得生活乐趣,实在是综合性的审美享受。旅游与人类文明是相互促进连带发展的。旅游业的勃兴是近百多年现代文明发展的结果。随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不断繁荣。相反过来,旅游业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着经济腾飞。因为旅游业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旅游设施的现代化、旅游管理的科学化与高效能,必然带动多种经济部门与文化行业的协同发展,产生综合效应。要使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形成旅游大文化的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文化层面的立体结构,必然牵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诸多方面,产生整体效应。由此,我国提出了“旅游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繁荣”的方针,好些旅游城市提出了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全行业大发展的口号。可见,旅游是随现代文明而发展,又推动着现代文明建设的社会活动。现代旅游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现代意识有积极的意义。它在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涵养文化等方面有深层次的意义,无论在提高民族素质与个人生存价值方面都是如此。旅游有利于改革开放,为促进经贸发展用旅游搭台唱经贸戏,为促进内地落后地区到沿海发达地区开扩眼界,为利用旅游资源以脱贫致富,为提倡适度消费以加快资金周转,政府提倡旅游,人们办旅游业与参与旅游的意识增强,旅游不再被视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了。商品经济的观念与文化消费观念,被旅游之风吹到落后地区人们的心中。在其它方面难以冲破的禁锢意识,通过旅游的渠道冲破了。出国旅游热带来的观念更新与文化精神觉醒的潜在功能是难以估量的。大量外国游客的来华,大批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回大陆旅游,带来了海外经济文化中的新鲜营养。这种由旅游形成的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大循环,在拓展经济新观念与吸收现代文化意识中产生的弹性功能,对深化改革开放无疑有催化作用。旅游是宏扬民族文化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旅游景观中积淀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各种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建造工艺、图案雕饰等,都反映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文物古迹直接展示出历史文化。作为旅游流动资源的民情风俗,有关景物的诗文与神话传说等旅游文学,承载着民族的性格、心理、精神、伦理道德。观赏这些旅游审美对象,自然会接受民族立化的熏陶,培养民族精神、爱国情感。这是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深厚土壤。香港作家华莎在《母女浪游中国》一书中写到:“我要踏着祖先的足迹,细味五千年文化的灿烂辉煌,我要凭身上‘传人’的胎记,拜认金色的矫龙,古老的东方。”这表明反映着历史文化、凝聚着先人精神性格与聪明才智的旅游景观,会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鼓舞与文化艺术的营养。

对旅游的认识论文1000字左右

首先我个人是非常喜欢旅游的,我感觉相对来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更加喜欢在假期的时候去游玩,我觉得旅游业的发展未来会很好。

回答 现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自驾游、自由行、穷游的,退休后旅游的,还有是把旅游当做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自媒体兴起,是越来越多人要加入到专业的旅游行业里。 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我们的钱包鼓了,一些曾经不能和不敢奢望去旅游的人,现在也开始蠢蠢欲动的要去旅游了?并且工作退休的人,一批一批的退下来年富力强,退休后去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也成为朋友圈中晒客一族。 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说明我们的旅游正处在上升时期,现在的旅游需求不再局限于去看秦砖汉瓦、去看一些古建筑。现在的旅游我们要了解文化,要了解历史,要了解根源,要把过去现在未来都给挖掘出来,现在的旅游我们要回归自然,去欣赏最自然的景色,去体验淳朴朴素的原始民风民俗。 而这部分旅游我们才刚刚开始,并且还有大部分很少去旅游或者说没有去旅游,这部分人也在不久的将来加入到旅游的群体中。今年的五一假期拼凑出来4天,所有人的呼声都为旅游增加时间,让我们的工作减压,让我们去放松心情,旅游其实也是一种消费,并且旅游是一大块的消费,这块儿能够带动的不少的服务产业。 未来的旅游会更好,期待我们国家未来的旅游会更平民化 以上是我的全部回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希望能帮到您,如果帮到您了,麻烦您给个赞,赞在右上角哦,谢谢您。(・ω< )★ 更多5条 

旅游虽然过程很累 但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快乐的,个人认为旅游有以下好处:  一、旅游可以缓解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压力 使精神得到彻底放松 旅游是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进行的 所以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  二、旅游往往要跋山涉水的 过程虽很累 但它带给人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愉悦 比如赏风景 尝美食 住宾馆 听故事等等 哪一样都会让我们愉悦吧 一次旅游 回味无穷  三、旅游可以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和见闻 通过旅游 人们可以亲眼观察到丰富的人文景观 还可以了解各地的文化风俗 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 通过旅游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  四、旅游可以广交朋友 一般旅游以旅游团进行的 一次旅游可以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很多人都是由不熟到熟 如果处的好的话 就是一辈子的友谊 就算成不了朋友 对于自己来说 也是美好的回忆  五、旅游可以锤炼人的意志 开拓人的智慧 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爬次山 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论文3000字体

3000字 这文章,的研究。,不知道你几号需要点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初一(6)中队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现代旅游交通工具主要类型:船、飞机、火车、大巴。生态旅游者是旅游者生态意识不断提高的产物,是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是生态旅游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对生态旅游者的定义十分重要。生态旅游是一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旅游者提供积极的体验,同时做到经济上可靠、环境上适宜、社会文化上可以接受没有积极的体验,旅游者就不会再来;经济上不可靠,旅游者所需要的设施和服务就没有人提供,生态旅游对提供者和当地人的潜在经济收益也就无法实现;如果环境没有得到保持,就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不是文化上可以接受,就很难得到当地人的支持,他们甚至会对旅游产生敌意,加以抵制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的观念还比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和资源的破坏实际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具体表现在:旅游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时,粗放式的开发开发种种开发,请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为每年降低6-30厘米,只是黄龙还划地一开始退化,面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胡将会过早衰亡更令人费解的是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九寨沟内大量建造宾馆,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我国旅游冬天开发利用还处于无计划状态许多地区已发现好的冬天,就匆忙施工……

环境保护是现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低碳出行。而且让使用电瓶车。

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论文3000字左右

朋友,你的论文搞定了么,可以传我一份不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其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4个方面。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