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4 11:07:45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论文题目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及消费结构 近日,山西大学哲学系社会学专业学生对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六所高等院校98个专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涉及学生1000多名。 根据此项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有91.5%来源于家庭,14.3%来源于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及补助,8.1%来源于自己打工收入、7.4%来源于贷款、2.0%来源于其他渠道。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 此次太原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有70%左右的学生每学期生活费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其中1000-2000元之间的比例为47%,1000元以下者占到18.9%。按每个学期5个月计算,生活费每个月在400元以下者占到绝对比例。 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结构明显多元化: 1.伙食费:有90.4%的被调查者月伙食费在300元以下。其中,在200元以下的占60.7%。这些数据可能与经常吃饭的地方有关。有84.3%的学生最经常吃饭的地方在学校食堂。有9.9%的人选择学校附近的小餐馆。 2.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费,各种学习辅助设备(电脑、文曲星、复读机等)的购置费以及参加各种培训班的费用等。 3.休闲娱乐消费:有55.7%的被调查者曾在大学期间旅游过,平均每次花费在200元以下者占到65.9%,400元以下者占85.2%,在1000以上者占旅游过的人数的1.1%。 4.形象消费:调查数据显示,太原市大学生购买服装时,价格一般定位在50-200元之间,占到73.6%。对他们购买衣服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价格、质量、时尚、品牌,依次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0.6%、38.6%、10.4%、7.4%。 5.人际交往费: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曾举行过生日宴会的占70.1%。宴会费用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65.7%。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 6.感情投资作为另一项重要的人际交往费也在悄然升温,其消费的大项是恋爱所需支出。调查表明,有65.0%的大学生曾经进行过此方面的投资,有35.0%的人曾拿出过其生活费中15%以上的钱进行此消费。 7.现代的通讯工具也被运用到人际交往中。据调查,太原市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已达70.6%。大学生们纷纷购买手机的原因,调查显示有62.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联系方便",25.4%的人选择了"显示身份"。 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五大特征 与以往大学生相比较,相当一批大学生加入到贷款消费、冲动性消费等传统概念中的"不理智消费"行列。调查中,被问到"您如何看待大学生进行贷款或借钱而进行超前消费"时,有30.5%的大学生赞成此种消费,有39.2%的人保持中立,反对者仅占28.0%。在被问及关于冲动性消费时,88.9%的大学生表示曾在高兴或不高兴时有过不理智的消费,而且经常有不理智消费的人占到12.7%。 调查发现,大学生们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与社会并重,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并呈现出以下几种消费特点。 1.消费倾向多元化: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努力跟上并适应外边世界步伐已成为大多学子的目标。旅游、电脑、手机等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热点。调查表明,被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时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60%以上的人选择"旅游",其次是"买电脑"。 2.消费方式在理性指导下实用与前卫并存:从本次调查数据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大学生基本生活费中的衣食住行还是人际交往以及旅游、购买手机的动机,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3.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太原市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家庭月平均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31.4%,1000-1500元之间的占23.5%,500元以下的占18.0%。但越来越多学生、甚至有部分贫困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 4.消费差异巨大:校园中贫困生人数的增加使高校学生消费差距明显增大。很多消费水平很低,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费都难以保证。调查显示,太原市有18.9%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低于200元,与此同时,有1.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超过1000元,贫富悬殊巨大。 5.从调查结果来看,讲究实际与理性仍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这主要是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父母,这使得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钱是有限的也是基本固定的,若想有其他方面的消费,其经济承受能力必然起决定作用。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习惯仍需引导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要避免学生因花钱无度陷入"经济危机",可从五方面着手。 高校应进行适当的消费和理财培训。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追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如何实现理性消费、如何提高消费品位。从消费内容上看,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费用会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及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费用会提高。因此,适当的理财知识应纳入高校的辅导或选修课程,通过灵活的形式和鲜活的内容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行为进行培训,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理财及消费习惯。 消费心理亟须引导。 当今的大学生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和白领情结,相当一些大学生崇尚品牌,讲究品位,尽管未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却向往白领般舒适的物质生活,攀比、模仿性的消费日趋明显。在这种情形下,部分学生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奢侈消费,难以把握消费时的心理平衡,消费仍处于无序、盲目乃至从众状态。对此,在理财课程之外,高校和教师要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膨胀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费。 大学生要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 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做一个简单的T型记账簿,抽空整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学校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动向,并进行适当引导。 大学生作为青年旅游中的主体,未来有两个趋向会更加突出,自然风光和文化旅游。而且,大学生们越来越不满足一些传统的旅游,更会去追求新鲜刺激的活动,如蹦极、攀岩、漂流、潜水、探险等刺激性的活动。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有关部门应在密切关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引导,避免过度的消费行为影响威胁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此外,过于追求刺激的消费心理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过激行为,应引起重视。 通过引导性理智消费减少高校的消费差距。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多的高消费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驱动不容忽视。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奢侈消费,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对高消费学生进行交流,为其提供可行的理智消费建议,引导他们的消费行为。

发了几篇,供参考请采纳落叶~~~

一、目的及意义  日前,在校期间选择出外旅游的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念已经深入当代大学生心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同时他们也拥有自己的亚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旅游需求。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20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旅行社看到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活力,福州多家旅行社纷纷推出了旅游套餐,并在各个高校大作宣传。而这些旅行社及旅游产品是否被大学生接受,能否最大限度满足大学生旅游需求,是否存在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隐性侵权行为,旅行社开发大学生旅游线路的盈利情况等内容需要具体有效的实践调研才能确定。福州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情况具有相当程度的典型性,因此我们团队选择福州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我们会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全国其他省市的高校旅游现状,使我们的研究更具有普适意义。  通过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行为特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需求特征及大学生特有的亚文化特征,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而对大学生旅游趋势做出预测,对大学生更加安全健康地出游,合理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进行指导,进而为旅行社更好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制定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旅游策略,包括线路的选择,费用制定,宣传策略,与学生团体合作意识,开发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旅游模式,探索新型旅游形式等提供有效的数据及分析支持,最终实现高校旅游市场开发与大学生旅游需求的共赢。  二、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针对福州大学生(本科):  (1)在校大学生选择旅游的比例。  (2)大学生旅游动机、目的地选择、出游方式选择、费用预算、旅行收获方面的研究。  (3)探究市场细分对发展高校旅游的意义  (4)选择随团旅游与期望选择随团旅游的大学生所占比例,随团旅游过的学生对旅行社满意度调查,大学生随团旅游期间权益调查,准备随团旅游的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期望调查。  (5)大学生人际传播对旅行社形象塑造的实质性影响。  针对旅行社:  (1)走访几家已经着力开发高校旅游市场的旅行社,研究其开发高校旅游市场的关键点是什么,盈利空间怎样,其旅游线路及形式对学生的吸引点体现在哪里。走访几家尚未开发高校旅游市场的旅行社,探究其未开发的原因。  (2)旅行社开拓高校旅游消费市场进行市场细分之必要性探究。文理专业学生细分、财力细分、男女细分、情侣与单身细分、高低年级细分。  (3)旅行社以何种宣传方式在高校内宣传更有效果,如何实现与高校社团等学生组织的良性合作,增进人际传播。  (4)旅行社如何更好更人性化地满足大学生旅游需求,保障高校学生权益,最终实现共赢。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在调查准备前期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对调查进行科学指导。   调查法:首先根据问卷设计原则要求,结合研究主题,并参考相关调查问卷范本,设计调查及访谈提纲。  然后选择福州各大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问卷质量。  深入访谈法:选择福州几个在高校旅游市场开拓方面有所成就的旅行社作为标的,与其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探讨高校旅游开发前景、路线规划、成本控制、校内宣传及合作形式等内容;选择目前没有开发高校旅游市场的旅行社进行访谈,探讨未开发的原因,综合分析这两种旅行社各自的特点,总结出影响旅行社开发大学生旅游产品决策的影响因素。  头脑风暴法:在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及进行资料汇总、问卷分析时采用头脑风暴法。  SWOT分析法:应用于深入分析高校旅游市场开发的前景和盈利空间。  市场细分法:应用于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经济实力细分、男女性别细分、情侣与单身细分、高低年级的科学合理细分。  比较研究法:统计整合所获得的信息,在老师指导下,比较分析信息中所反映的问题以及其深层原因,得出科学有效的结果。   反馈:主要对旅行社进行回访,把我们的建议反馈给他们,请旅行社相关负责人提出宝贵意见。  三.特色与创新  特色:  多家旅行社的宣传材料在校园内出现,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最终达到旅行社高校市场开发与大学生旅游需求的共赢,研究方向本身特色鲜明。  从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等角度全面分析大学生旅游群体,得出数据更有参考价值。  真实可靠的数据和深入细致的市场分析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特征,可作为旅行社开发高校旅游市场重要的参考资料。因而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对接。  4、操作性强,对目前在校大学生旅游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创新:  高校旅游成为越来越热的一个话题,创造性地将大学生自身的需求特征与旅行社的策略制定对接起来,从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角度切入,因而是具有创造性的。  将人际传播概念引入调查方面,对旅行社形象塑造和宣传策略进行探索,作为整个调查的一个小方向,具有创新性。  注重对大学生旅游新领域新形式的探索,具有超前性。  还从大学生维权的侧面进行调查,对大学生在旅游期间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行引导,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摘要: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人数众多,是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消费特点。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商家该如何运用有效地营销策略,来网罗这个群体,文章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探讨。关键词:消费心理;消费特点;营销策略;网络营销前言 大学生一进入大学之门,即意味着要远离家乡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开始有自己独立支配的较大额资金。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笔生活费自然不会很少,平均一下,一个人大概在3000元每学期,一年也就是6000元了,(这还是南昌水平,别的省份可能更高)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约有一千三百多万人。总的估算,约有七百八十亿了,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消费群体呀,难怪有些老太太常说,我就是在学校门口卖茶叶蛋也可以把自己养活。细心的人们一定发现,每个学校的外面总会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对的市场也就是学生。他们都是让学生给供养的。很多的商家在竞争过程中,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了,并争着到学校做广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多么的巨大,因而商家如何运用有效地营销策略来抢占这个巨大的市场,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的。代写论文网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上面说到,大学生每人每年平均消费6000元人民币,这些都是他们的自主消费,作为同一类人,他们在消费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即他们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呢?下面来具体探讨一下。 (一)独特性 大学生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表现得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因此他们往往走在了朝流的前列,同时又追求个性,喜欢做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或是购买一些与众不同的物品,以求引人注意,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效果。 (二)兴趣性 目前许多年轻人都是“追星族”,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他们便把生活费的一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画报,娱乐报,还有一些专业杂志等和明星有关的东西。另外还有上网,其实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笔开支,只是或多或少,据了解,有的学生一年上网的钱,都得花好几千元。总的来说,大学生容易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钱,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 (三)时尚性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最时尚的地方。他们总喜欢时尚消费,比如旅游、电脑、和手机消费,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特别是女生们的服饰,不要很多钱,但是搭配很现代、很时尚。她们在选购服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想花不是很多的钱,去购买那些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衣服,结果呢,实在是喜欢,一狠心,花一个不低的价格把它给买下来了,过后却难过好几天,成天叫着自己大出血,在选购其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男孩子就有些区别了,他们一般是准备已久,根据手头情况去购买相对较高档次的品牌,也不会太计较已花掉的钱。由此可总结出两句话,男生少购买,大品牌,强出手;女生多出动,中品牌,软上手。 (四)从众性 不同的校园环境也会有不同的消费习惯,这跟校园内的氛围有关。如某人搞了一个发型,大家觉得不错,在理发的时候也就自然会想到那种效果。其它还包括穿着消费,运动消费等,都有一定的从众性,但也要注意各校的差异性。 (五)攀比性 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了“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别人去那家高档餐馆吃饭,我也就想去,再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明显的主要有,购买一些流行产品及吃喝玩乐方面,而这样的东西一般又比较花钱,但有的同学就把它当作一种身份的体现,愿花很大的代价来购买它。 (六)礼节性 在大学里,礼尚往来是很重要的消费力,今天你过生日,我得送礼给你,你请我吃饭。明天轮到我过生日或是有什么喜事,你又得大手笔的还我,还有的是一帮学生,某天某个人请大家吃饭,或是消费什么,隔几天另一个人觉得自己要还礼,又是一帮人出来消费,结果是一个接着一个,并不断循环,这样极大地扩大了消费的量。 (七)盲目性 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面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另外,受许多商家看准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而推出许多商品之类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消费的无的放失。比如:某歌星推出一张新专辑,某运动品牌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其实所买的商品是否实用,或是否有使用价值,在购买时学生不一定会去多考虑。“见好就买”似乎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八)冲动性 大学生消费也具有年轻人所共有的特点,即在购买物品时,有时候容易产生冲动购买,例如他们容易受广告促销的影响,明明本身就没打算过要购买这种产品,但当时推销员说得很好,或是看到广告很有吸引力,而突发其想地要购买,结果买后又后悔了。 (九)围绕女生性 男大学生的消费一大部分是用于交往,而更多的是用于和女生交往的,也就是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就特容易花钱,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一些酒吧、中档餐馆及一些公共消费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男女生共同消费,而且在这个时候,男生一般都不太在乎花多少钱,只要高兴就好,所以消费完以后,皆大欢喜。而同种性别的人在一起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女生,可能会少于平时的消费量。 (十)无计划性 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当代大学生是最会哭穷的,不管他是否很有钱,也许他一年的生活费在1万元,但还是总叫说没钱,每当到了月末,或是学期结束的时候,有的甚至在开学一半,就开始叫着没饭吃了。其实他们都是很有钱的人,一开始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有很多钱,有些东西看起来也不是要很多钱,又好像很实用,结果见到好的东西就是想购买,后来打开钱包才发现,原来钱这么不经花。当意识到要节省的时候,钱也就快差不多了,以后就只能省吃俭用了。由于钱袋落差太大,他们也就开始大喊穷了,殊不知是当初自己用钱没计划好。这是许多有钱大学生们的一个通病。 二、商家营销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如此的巨大,而且,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也非常的鲜明。作为营销人员,该从哪些地方出发,具体实行一些什么样的策略,才能使商家获得最大的利益。本文认为主要通过以下几点: (一)许多大学生特别注重个性的宣扬。总喜欢自己与别人与众不同,所以,生产厂家应该注意使自己的产品尽量新颖,有特点,能够区别不同的对象,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的对象。企业要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开展个性营销、定制营销和网络营销。大学生都会上网,而且电脑玩得很转,刚好为商家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而且网络营销也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营销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个性化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在于消费者主导。消费者将拥有比过去更大的选择自由,他们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找寻满足品,不受地域限制。通过进入感兴趣的企业网址或虚拟商店,消费者可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和其组合,使购物更显个性。以个人报纸为例,消费者可事先设定他们偏爱的栏目和版面,由此而获得一份完全依据其个性设计的报纸。这种个性消费的发展将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其营销战略,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作为产品服务提供的出发点。其次,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遥感和遥控技术的进步,现代企业将具备以较低成本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增强为个性营销奠定了基础。但要真正实现个性营销还必须解决庞大的促销费用问题。网络营销的出现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企业的各种销售信息在网络上将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可以极低成本发送并能随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庞大的促销费用因而得以节省。企业也可以根据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和要求通过自动服务系统提供特别服务。例如可通过电子邮件向消费者传送特定的信息或致以节日的问候。这样使得商家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个性消费的需求。??2.网络营销能满足大学生对购物方便性的需求。网络提供24小时服务,不存在节假日或营业时间限制。消费者可随时查询所需资料或购物。查询和购物过程需时极短,程序简便快捷。在一些选购品或有特殊性的商品购买中这种优势更为突出。例如书籍的购买,消费者不必遍寻各大书店,也不会因本地书店没进货而求之不得。这一特点使网上购物特别受那些需要大量信息进行决策的分析型消费者或以缩短购物时间为目标的消费者青睬。可为大学生购物节省时间和精力。??3.网络营销能满足价格重视型消费者的需求。如前所述,网络营销能为企业节省巨额的促销和流通费用,使产品成本和价格降低成为可能。而消费者则可在全球范围内找寻最优惠的价格,甚至可绕过中间商直接向生产者订货。与电视直销或多层次传销相比,消费者不必负担高昂的广告费用或传销员的多层销售提成,因而能以更低的价格实现购买。刚好满足了大学生对产品低价格的追求。 (二)针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兴趣性和时尚性,建议某些商品在销售过程中能和一些明星的东西混在一起,作为赠品也行,比如画报、歌碟等。另外,售销商还应在一些新出事物上大作宣传,做一些比较新鲜、活泼的校园促销活动。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关校园靓丽生活广告,把它同时尚连接起来,引导一种时尚消费。这样的话,同样会吸引那些具有从众和攀比消费心理的人。 (三)商家要注意利用好大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和冲动性购买行为。如何能使人们购买,关键是促销手段和行销方式,如何激发学生在第一时间里购买,这里大概有这几种情况:(1)广告说得很好,一听就想吃或是想用;(2)价格便宜,买一送一,或是送别的东西,让人感觉购买该种东西很划算;(3)有精神价值,比如一些纪念品,或是小玩意儿;(4)有挑战性,比如搞一些能考验智商的谜语或游戏。 (四)不管是产品生产厂家,还是服务业,只要是重点面向学生市场,都应特别注意女生的服务。产品或服务业不仅要多注意适合女生的口味,还要注意营造一种浪漫的气息和氛围,甚至可以考虑向女生提供免费服务,引来了女生,自然就会带来很多男生的光顾。 (五)大学生用钱一般很难有计划性,而且是越有钱,计划性就越差,作为商家在制订一些销售方略的时候,一定要看准时机,最好在开学的那段时间,同学兜里都比较满,容易购买一些高价商品,而到后半学期,特别是快放学的那一个月,除一些比较便宜的食品外,其它商品促销活动最好停止。因为,学生已经没钱了,并且那个时候考试也快到了,他们一心向着学习了,没那么多精力去关注这些商品。代写论文网 四、结语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也是当前很多商家争向竞足的焦点。谁能利用更好的营销策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获得更多大学生的青睐,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成为最大的赢家。参考文献[1]白战风.消费心理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陈文华.消费心理与营销对策[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3]高飞,张聪颖,汪岳.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论文

你的学习态度问题自己去图书馆找几本书就知道怎么写了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及消费结构 近日,山西大学哲学系社会学专业学生对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六所高等院校98个专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涉及学生1000多名。 根据此项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有91.5%来源于家庭,14.3%来源于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及补助,8.1%来源于自己打工收入、7.4%来源于贷款、2.0%来源于其他渠道。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 此次太原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有70%左右的学生每学期生活费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其中1000-2000元之间的比例为47%,1000元以下者占到18.9%。按每个学期5个月计算,生活费每个月在400元以下者占到绝对比例。 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结构明显多元化: 1.伙食费:有90.4%的被调查者月伙食费在300元以下。其中,在200元以下的占60.7%。这些数据可能与经常吃饭的地方有关。有84.3%的学生最经常吃饭的地方在学校食堂。有9.9%的人选择学校附近的小餐馆。 2.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费,各种学习辅助设备(电脑、文曲星、复读机等)的购置费以及参加各种培训班的费用等。 3.休闲娱乐消费:有55.7%的被调查者曾在大学期间旅游过,平均每次花费在200元以下者占到65.9%,400元以下者占85.2%,在1000以上者占旅游过的人数的1.1%。 4.形象消费:调查数据显示,太原市大学生购买服装时,价格一般定位在50-200元之间,占到73.6%。对他们购买衣服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价格、质量、时尚、品牌,依次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0.6%、38.6%、10.4%、7.4%。 5.人际交往费: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曾举行过生日宴会的占70.1%。宴会费用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65.7%。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 6.感情投资作为另一项重要的人际交往费也在悄然升温,其消费的大项是恋爱所需支出。调查表明,有65.0%的大学生曾经进行过此方面的投资,有35.0%的人曾拿出过其生活费中15%以上的钱进行此消费。 7.现代的通讯工具也被运用到人际交往中。据调查,太原市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已达70.6%。大学生们纷纷购买手机的原因,调查显示有62.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联系方便",25.4%的人选择了"显示身份"。 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五大特征 与以往大学生相比较,相当一批大学生加入到贷款消费、冲动性消费等传统概念中的"不理智消费"行列。调查中,被问到"您如何看待大学生进行贷款或借钱而进行超前消费"时,有30.5%的大学生赞成此种消费,有39.2%的人保持中立,反对者仅占28.0%。在被问及关于冲动性消费时,88.9%的大学生表示曾在高兴或不高兴时有过不理智的消费,而且经常有不理智消费的人占到12.7%。 调查发现,大学生们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与社会并重,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并呈现出以下几种消费特点。 1.消费倾向多元化: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努力跟上并适应外边世界步伐已成为大多学子的目标。旅游、电脑、手机等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热点。调查表明,被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时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60%以上的人选择"旅游",其次是"买电脑"。 2.消费方式在理性指导下实用与前卫并存:从本次调查数据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大学生基本生活费中的衣食住行还是人际交往以及旅游、购买手机的动机,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3.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太原市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家庭月平均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31.4%,1000-1500元之间的占23.5%,500元以下的占18.0%。但越来越多学生、甚至有部分贫困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 4.消费差异巨大:校园中贫困生人数的增加使高校学生消费差距明显增大。很多消费水平很低,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费都难以保证。调查显示,太原市有18.9%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低于200元,与此同时,有1.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超过1000元,贫富悬殊巨大。 5.从调查结果来看,讲究实际与理性仍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这主要是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父母,这使得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钱是有限的也是基本固定的,若想有其他方面的消费,其经济承受能力必然起决定作用。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习惯仍需引导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要避免学生因花钱无度陷入"经济危机",可从五方面着手。 高校应进行适当的消费和理财培训。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追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如何实现理性消费、如何提高消费品位。从消费内容上看,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费用会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及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费用会提高。因此,适当的理财知识应纳入高校的辅导或选修课程,通过灵活的形式和鲜活的内容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行为进行培训,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理财及消费习惯。 消费心理亟须引导。 当今的大学生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和白领情结,相当一些大学生崇尚品牌,讲究品位,尽管未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却向往白领般舒适的物质生活,攀比、模仿性的消费日趋明显。在这种情形下,部分学生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奢侈消费,难以把握消费时的心理平衡,消费仍处于无序、盲目乃至从众状态。对此,在理财课程之外,高校和教师要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膨胀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费。 大学生要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 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做一个简单的T型记账簿,抽空整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学校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动向,并进行适当引导。 大学生作为青年旅游中的主体,未来有两个趋向会更加突出,自然风光和文化旅游。而且,大学生们越来越不满足一些传统的旅游,更会去追求新鲜刺激的活动,如蹦极、攀岩、漂流、潜水、探险等刺激性的活动。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有关部门应在密切关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引导,避免过度的消费行为影响威胁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此外,过于追求刺激的消费心理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过激行为,应引起重视。 通过引导性理智消费减少高校的消费差距。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多的高消费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驱动不容忽视。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奢侈消费,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对高消费学生进行交流,为其提供可行的理智消费建议,引导他们的消费行为。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解析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调查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序言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本人于2009年5月,做了一次“高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喜亦可忧。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热点和新问题。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如电影、电视)的进人,西方的实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与转型。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不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可能会使市场经济由于少了这支旺盛的消费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而不作引导,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滑入消费误区,同样影响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他们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人格发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数据  调查目的: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对商家的细分市场定位提供参考   调查采样地点: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周边地区  调查时间:2009年5月1日——2009年5月3日   调查问卷:共发问卷250份,收回216份,回收率达4%   根据调查结果,生成以下报告: 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详细数据。  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5%,500元~1000元占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感觉不够花的占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5%,有计划消费的占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5%,400元~600元占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5%,10元~50元占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5%,100元~200元占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5%,50元~80元占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转贴于 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多。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想买东西钱不够时怎么办。5%的大学生选择先向别人借了再说,5%选择向父母要钱,13%选择用自己平时存的钱,8%选择其他(放弃购买等)。可见大学生平时存钱的较少,花钱时向父母要,向同学借的较多。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论文摘要

发了几篇,供参考请采纳落叶~~~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83%。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8%,低于350元的占9%,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大学校园中,各种学生组织众多,而每个学生组织都有自己的定期或不定期活动,总体的活动数量较多。商家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赞助宣传 大学生的消费习性有一个特点--喜欢集群消费(即组织消费)商家可以再校内找兼职人员进行推广 手机的话不好说,大学生的虚荣心比较强相应你选择方面要注意 一般来说,1,不会买杂牌机2,更不会买仿得比较差的山寨机水货更好卖但一般是通过B2C的形式购买,如果你能包一段时间售后,那更好(一般就是2年左右开学换新机器,一般暑假就买了,第二台机器一般2年后换)4能够刷机,和提供相关软件更好5,配件,比如蓝牙耳机一类的虽然没多大用,但买得人肯定不少6,找学生兼职在店内朋友捧场也会拉来部分客户 我想到的就那么多还有不知道你大概价位是多少建议一般在1500以内为主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

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探析论文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83%。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5%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2%。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8%,低于350元的占9%,3%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9%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5%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9%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3%,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2%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2%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2%,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5%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我是个很喜欢旅游的人,虽然每次回家都很累,但是很充实,感觉自己长见识了,只是在花费上大学生应该注意,毕竟我们现在还是消费者,没有劳动能力,最好能够用自己打工的钱去旅游,这样玩着也舒心

发了几篇,供参考请采纳落叶~~~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及消费结构 近日,山西大学哲学系社会学专业学生对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六所高等院校98个专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涉及学生1000多名。 根据此项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有91.5%来源于家庭,14.3%来源于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及补助,8.1%来源于自己打工收入、7.4%来源于贷款、2.0%来源于其他渠道。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 此次太原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有70%左右的学生每学期生活费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其中1000-2000元之间的比例为47%,1000元以下者占到18.9%。按每个学期5个月计算,生活费每个月在400元以下者占到绝对比例。 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结构明显多元化: 1.伙食费:有90.4%的被调查者月伙食费在300元以下。其中,在200元以下的占60.7%。这些数据可能与经常吃饭的地方有关。有84.3%的学生最经常吃饭的地方在学校食堂。有9.9%的人选择学校附近的小餐馆。 2.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费,各种学习辅助设备(电脑、文曲星、复读机等)的购置费以及参加各种培训班的费用等。 3.休闲娱乐消费:有55.7%的被调查者曾在大学期间旅游过,平均每次花费在200元以下者占到65.9%,400元以下者占85.2%,在1000以上者占旅游过的人数的1.1%。 4.形象消费:调查数据显示,太原市大学生购买服装时,价格一般定位在50-200元之间,占到73.6%。对他们购买衣服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价格、质量、时尚、品牌,依次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0.6%、38.6%、10.4%、7.4%。 5.人际交往费: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曾举行过生日宴会的占70.1%。宴会费用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65.7%。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 6.感情投资作为另一项重要的人际交往费也在悄然升温,其消费的大项是恋爱所需支出。调查表明,有65.0%的大学生曾经进行过此方面的投资,有35.0%的人曾拿出过其生活费中15%以上的钱进行此消费。 7.现代的通讯工具也被运用到人际交往中。据调查,太原市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已达70.6%。大学生们纷纷购买手机的原因,调查显示有62.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联系方便",25.4%的人选择了"显示身份"。 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五大特征 与以往大学生相比较,相当一批大学生加入到贷款消费、冲动性消费等传统概念中的"不理智消费"行列。调查中,被问到"您如何看待大学生进行贷款或借钱而进行超前消费"时,有30.5%的大学生赞成此种消费,有39.2%的人保持中立,反对者仅占28.0%。在被问及关于冲动性消费时,88.9%的大学生表示曾在高兴或不高兴时有过不理智的消费,而且经常有不理智消费的人占到12.7%。 调查发现,大学生们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与社会并重,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并呈现出以下几种消费特点。 1.消费倾向多元化: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努力跟上并适应外边世界步伐已成为大多学子的目标。旅游、电脑、手机等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热点。调查表明,被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时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60%以上的人选择"旅游",其次是"买电脑"。 2.消费方式在理性指导下实用与前卫并存:从本次调查数据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大学生基本生活费中的衣食住行还是人际交往以及旅游、购买手机的动机,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3.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太原市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家庭月平均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31.4%,1000-1500元之间的占23.5%,500元以下的占18.0%。但越来越多学生、甚至有部分贫困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 4.消费差异巨大:校园中贫困生人数的增加使高校学生消费差距明显增大。很多消费水平很低,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费都难以保证。调查显示,太原市有18.9%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低于200元,与此同时,有1.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超过1000元,贫富悬殊巨大。 5.从调查结果来看,讲究实际与理性仍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这主要是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父母,这使得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钱是有限的也是基本固定的,若想有其他方面的消费,其经济承受能力必然起决定作用。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习惯仍需引导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要避免学生因花钱无度陷入"经济危机",可从五方面着手。 高校应进行适当的消费和理财培训。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追求的不再是温饱,而是如何实现理性消费、如何提高消费品位。从消费内容上看,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费用会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及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费用会提高。因此,适当的理财知识应纳入高校的辅导或选修课程,通过灵活的形式和鲜活的内容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行为进行培训,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理财及消费习惯。 消费心理亟须引导。 当今的大学生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和白领情结,相当一些大学生崇尚品牌,讲究品位,尽管未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却向往白领般舒适的物质生活,攀比、模仿性的消费日趋明显。在这种情形下,部分学生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奢侈消费,难以把握消费时的心理平衡,消费仍处于无序、盲目乃至从众状态。对此,在理财课程之外,高校和教师要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膨胀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费。 大学生要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 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做一个简单的T型记账簿,抽空整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无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作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 学校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动向,并进行适当引导。 大学生作为青年旅游中的主体,未来有两个趋向会更加突出,自然风光和文化旅游。而且,大学生们越来越不满足一些传统的旅游,更会去追求新鲜刺激的活动,如蹦极、攀岩、漂流、潜水、探险等刺激性的活动。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有关部门应在密切关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引导,避免过度的消费行为影响威胁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此外,过于追求刺激的消费心理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过激行为,应引起重视。 通过引导性理智消费减少高校的消费差距。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多的高消费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驱动不容忽视。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奢侈消费,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对高消费学生进行交流,为其提供可行的理智消费建议,引导他们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论文题目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噩要实现访目标所要迭到的十太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鲒告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噩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噩科技型中小盘业等7个发展方向。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8。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 ;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 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一、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 。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2.社会服务到住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1)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1)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 。2)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 。(2)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培训辅导、信息网络、市场拓展、合作服务。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二) 运行结果目标这是从中小企业内部机制来讨论其战略定位。运动状态支持目标只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中小企业自身还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机制,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1.增加数量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要得到较快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今后10年内应以每年15% ~2o% 的数量递增为益。2 提高素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问题,既不利于原有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新企业的创立。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帮助它们提高自身的素质,迅速改变现有这一状况3.结构合理我国中小企业在运行体系中结构矛盾突出,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都不合理,这是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因素,必须迅速突破。我们必须分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寻找矛盾的焦点,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2年时间内使三大结构矛盾得以解决,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行结构趋于合理。4.理顺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目前要解决的还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集体企业的体制矛盾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使中小企业运行的效率低下,难以真正发展壮大,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 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社会财富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整体社会效益作为中小企业是否得到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3个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二、 战略方向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缺少对战略方向的阐述显然是不完整的。本文中小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几个具体发展方向。(一) 发展地域特色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El趋激烈的今天,只有具备特色的企业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因此,培育和发展地域特色型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方向。各地应按照市场、资源、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体型企业,通过地域特色形成的产业能带动该地域形成产业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 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为国内支柱型大企业和国外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可以更好的促进专业分工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三)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各国的经验来看,科技型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较为成功的企业,它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开发一批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成果,促进一批院士专家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答案补充 (四) 发展就业型中小企业我国的工业不够发达,劳动力富余,就业困难失业人数的增加,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利于我国工业化的推进 因此,要根据我国各地的特色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富余、下岗职工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还应重点发展社区(村)企业,这些企业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科技水平要求不高,但生产廉价的商品,这也是就业型企业拓展自己发展空间的领域。(五) 发展外向型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可以产生几个方面的作用:① 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步子,使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参与我国的工业建设答案补充 ;② 更多地利用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③ 带动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为增加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创汇创造更好的条件;④ 使我国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所以我国应充分利用加WTO的带来的机遇加快外向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六) 发展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不在于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质量的提高 提高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质量的重点是加大企业的改革力度,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我国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放松对它们的限制,让其有自由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为其尽快减负,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平等的一员。(七) 发展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推动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资金来源问题+这类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政府的扶持性资金;答案补充 二是来自社区内的共同集资。如果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比较容易筹集到资金 只要企业的项目有发展前景,比较容易得到政府资金的扶持和居民的支持,通过共同集资的形式筹集到所需资本。参考文献:[1] 李大明.产业结构谓整与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研究[J].财贸经济2001.(10):41[2] 项保华.企业战略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3] 马晨,马乃云.我国民营企业贷款融资问题的研究[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3):20-24.[4] 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贷与二级市场[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资料来源:

一、目的及意义  日前,在校期间选择出外旅游的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念已经深入当代大学生心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同时他们也拥有自己的亚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旅游需求。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20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旅行社看到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活力,福州多家旅行社纷纷推出了旅游套餐,并在各个高校大作宣传。而这些旅行社及旅游产品是否被大学生接受,能否最大限度满足大学生旅游需求,是否存在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隐性侵权行为,旅行社开发大学生旅游线路的盈利情况等内容需要具体有效的实践调研才能确定。福州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情况具有相当程度的典型性,因此我们团队选择福州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我们会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全国其他省市的高校旅游现状,使我们的研究更具有普适意义。  通过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行为特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需求特征及大学生特有的亚文化特征,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而对大学生旅游趋势做出预测,对大学生更加安全健康地出游,合理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进行指导,进而为旅行社更好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制定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旅游策略,包括线路的选择,费用制定,宣传策略,与学生团体合作意识,开发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旅游模式,探索新型旅游形式等提供有效的数据及分析支持,最终实现高校旅游市场开发与大学生旅游需求的共赢。  二、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针对福州大学生(本科):  (1)在校大学生选择旅游的比例。  (2)大学生旅游动机、目的地选择、出游方式选择、费用预算、旅行收获方面的研究。  (3)探究市场细分对发展高校旅游的意义  (4)选择随团旅游与期望选择随团旅游的大学生所占比例,随团旅游过的学生对旅行社满意度调查,大学生随团旅游期间权益调查,准备随团旅游的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期望调查。  (5)大学生人际传播对旅行社形象塑造的实质性影响。  针对旅行社:  (1)走访几家已经着力开发高校旅游市场的旅行社,研究其开发高校旅游市场的关键点是什么,盈利空间怎样,其旅游线路及形式对学生的吸引点体现在哪里。走访几家尚未开发高校旅游市场的旅行社,探究其未开发的原因。  (2)旅行社开拓高校旅游消费市场进行市场细分之必要性探究。文理专业学生细分、财力细分、男女细分、情侣与单身细分、高低年级细分。  (3)旅行社以何种宣传方式在高校内宣传更有效果,如何实现与高校社团等学生组织的良性合作,增进人际传播。  (4)旅行社如何更好更人性化地满足大学生旅游需求,保障高校学生权益,最终实现共赢。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在调查准备前期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对调查进行科学指导。   调查法:首先根据问卷设计原则要求,结合研究主题,并参考相关调查问卷范本,设计调查及访谈提纲。  然后选择福州各大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问卷质量。  深入访谈法:选择福州几个在高校旅游市场开拓方面有所成就的旅行社作为标的,与其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探讨高校旅游开发前景、路线规划、成本控制、校内宣传及合作形式等内容;选择目前没有开发高校旅游市场的旅行社进行访谈,探讨未开发的原因,综合分析这两种旅行社各自的特点,总结出影响旅行社开发大学生旅游产品决策的影响因素。  头脑风暴法:在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及进行资料汇总、问卷分析时采用头脑风暴法。  SWOT分析法:应用于深入分析高校旅游市场开发的前景和盈利空间。  市场细分法:应用于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经济实力细分、男女性别细分、情侣与单身细分、高低年级的科学合理细分。  比较研究法:统计整合所获得的信息,在老师指导下,比较分析信息中所反映的问题以及其深层原因,得出科学有效的结果。   反馈:主要对旅行社进行回访,把我们的建议反馈给他们,请旅行社相关负责人提出宝贵意见。  三.特色与创新  特色:  多家旅行社的宣传材料在校园内出现,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最终达到旅行社高校市场开发与大学生旅游需求的共赢,研究方向本身特色鲜明。  从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等角度全面分析大学生旅游群体,得出数据更有参考价值。  真实可靠的数据和深入细致的市场分析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特征,可作为旅行社开发高校旅游市场重要的参考资料。因而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对接。  4、操作性强,对目前在校大学生旅游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创新:  高校旅游成为越来越热的一个话题,创造性地将大学生自身的需求特征与旅行社的策略制定对接起来,从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角度切入,因而是具有创造性的。  将人际传播概念引入调查方面,对旅行社形象塑造和宣传策略进行探索,作为整个调查的一个小方向,具有创新性。  注重对大学生旅游新领域新形式的探索,具有超前性。  还从大学生维权的侧面进行调查,对大学生在旅游期间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行引导,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解析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调查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序言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本人于2009年5月,做了一次“高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喜亦可忧。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热点和新问题。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如电影、电视)的进人,西方的实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与转型。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不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可能会使市场经济由于少了这支旺盛的消费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而不作引导,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滑入消费误区,同样影响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他们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人格发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数据  调查目的: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对商家的细分市场定位提供参考   调查采样地点: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周边地区  调查时间:2009年5月1日——2009年5月3日   调查问卷:共发问卷250份,收回216份,回收率达4%   根据调查结果,生成以下报告: 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详细数据。  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5%,500元~1000元占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感觉不够花的占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5%,有计划消费的占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5%,400元~600元占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5%,10元~50元占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5%,100元~200元占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5%,50元~80元占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转贴于 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多。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想买东西钱不够时怎么办。5%的大学生选择先向别人借了再说,5%选择向父母要钱,13%选择用自己平时存的钱,8%选择其他(放弃购买等)。可见大学生平时存钱的较少,花钱时向父母要,向同学借的较多。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