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口腔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论文选题方向

发布时间:2024-07-07 02:52:30

口腔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论文选题方向

利用电脑先查些资料 然后根据题意展开联想 想象要丰富 才能得高分

选题不是一两个,抓住一个小病例写就可以了。我写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也是雅文网的专家帮忙弄的,靠谱啊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方法和药液选择社区中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刍议我国“口腔医院”的名称英译解析老年人进行口腔保健的意义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接受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感受性的影响(英文)PDCD5和p53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生理盐水与牙龈炎冲洗剂口腔护理对比研究几种口腔消毒液对口腔诊室空气质量及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对比口腔炎喷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5%碳酸氢钠漱口降低粒细胞减少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率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长春市口腔医疗机构及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白虎汤在ICU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应用“舒爽”中药口腔护理液的临床效用研究儿童形象化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探索与应用效果研究口腔实习生医院感染的自我防护知识调查研究口腔支架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对口腔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不同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口腔健康教育对牙周参数在牙菌斑中分布的影响研究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抽样研究小儿电动牙刷在口鼻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没什么太大联系、微生物有好几个方向、一般有微生物检验、微生物(发酵工程)、病毒,真菌等都算是微生物,可能还分医学微生物和工业微生物(比如啤酒的发酵等)。要说联系可能就是口腔里的正常菌群和口腔致病菌啦!我学的是检验专业、一般医生的诊断都要参照检验科的检验结果!就像楼上说的,都会和检验有点关系!

目的:应用市售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性研究,评价市售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的效果,用以指导临床实际,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三组。A组患者用A漱口液,B组用B漱口液于患者置胃管后第2~3天行漱口口腔护理,传统口腔护理组用9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檫拭做传统口腔护理。观察各组口腔护理前后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口腔清洁度、口腔pH值、口腔气味、患者舒适度、护理用时、口腔护理并发症等指标变化。结果:(1) A、B组实施漱口后细菌培养菌落数较漱口前减少(A组t=079,p<01;B组t=54,p<01),而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前后细菌培养没有变化(t=57,p=573)。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60, p<01)。(2)A、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对患者的口腔清洁、pH值、患者口腔气味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口腔护理清洁效果强于其它组(F=76,p<01)。(3)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舒适度比较没有差异。(4)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用时明显高于A、B组(H=313,P<01)。(5)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均无口腔护理操作发症发生。结论:(1) A组、B组漱口液漱口护理效果明确。漱口与口腔擦拭一样均可达到清洁口腔、改善口腔气味的目的,还可改变口腔的酸性环境。(2) 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杀菌效果优于传统的口腔护理。(3)漱口方法简单、省时,舒适度与传统口腔护理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病人有自理能力的情况下,用市售A、B漱口液漱口可替代部分病人传统口腔护理。  参考文献:  [1] 丁广香 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06)  [2] 李金玲 决明子含漱液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口腔疾患[J] 护理学杂志 2011(19)  [3] 奚洁,白皎皎,夏文兰,程婕 高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患者口腔感染的护理干预[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18)  [4] 杨雯 口腔护理方法现状及其展望[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09)  [5] 李宪红,徐文娟 清热漱口草药方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22)  [6] 顾银萍,林梅 临床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 2011(17)  [7] 刘建坤,崔东晖,赵润平,张曼丽,陈信 芦荟绿茶冰溶液漱口治疗化疗所致口腔溃疡[J] 护理学杂志 2011(05)  [8] 黄敬 口腔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9)  [9] 张绮,谢蟪旭,何瑶,王萍,黄玮,彭生诚,唐丽洁,史宗道 国内部分三甲医院危重疾病患者口腔护理情况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06)  [10] 农小群 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8)

口腔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论文题目大全

关于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之一,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最适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饮水、食物减少,常可为口腔内微生物大量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易引起口腔炎,使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甚至由于感染导致腮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口腔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洁、舒适,而且能预防和治疗口腔炎症。而手术后的患者,由于局部膜损伤、机体代谢功能发生变化,水分及营养得不到足够的补充,唾液分泌量减少,加之口腔内手术后的疼痛刺激,使其运动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导致口腔内细菌数量明显增多。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口腔护理研究的不断更新,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的保养与预防。 1 口腔护理的基本方法 1 一般病人的口腔护理方法 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可选择用小型直柄、刷毛排练宽的牙刷刷牙,沿牙齿的纵向刷,自牙龈到牙冠、牙齿的内、外咬合面都要刷到,不能起床的一般病人,刷牙时可取侧卧位、头偏向同侧,颈下围干净毛巾,口角旁放置口杯和脸盆,用于接漱口水,必要时应帮助病人刷牙。 2 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的口腔护理方法 准备好必要用品:漱口水(家庭中多用淡盐水)、棉球、小镊子、压舌板、开口器、纱布、弯止血钳、弯盘(也可用口杯)、石蜡油、毛巾、手电筒等。 操作者洗净双手,用大毛巾或布单围在病人颌下及枕头上。让病人自行张开嘴或用开口器伸入病人口腔内轻轻撑开上下牙,口角有裂伤时要先用温水湿润;注意查看口腔内有无溃疡或出血。用镊子或弯止血钳夹浸淡盐水的棉球或纱布洗口腔、牙齿内外面、牙齿咬合面、舌及口腔粘膜等处。操作过程中要防止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对凝血功能差的病人,尤其防止碰伤粘膜及牙龈;如有口腔溃疡,可在患处涂龙胆紫药水等药物。洗完后应清查棉球后纱布块,防止棉球或纱布遗留于病人口腔内,用手电筒检查病人口腔内部是否清洁干净或有异物。 (君子论文网)

关于口腔护理的论文论文摘要: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要途径之一,其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均是微生物繁殖的 适宜条件。人体患病时,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在口腔内容易繁殖,常引起口臭、局部炎症、溃疡和其他并发症。所以针对禁食、昏迷、鼻饲、高热和口腔疾病的病人要进行口腔护理。关键词:口腔:护理一、 口腔的应用结构基础 口腔是消化管的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口腔借上、下牙弓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当上、下颌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临床上当病人牙关紧闭时,可借此通道置开口器或插管,注入药物或营养物质,同时防止舌的咬伤。

口腔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论文题目怎么写

关于口腔护理的论文论文摘要: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要途径之一,其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均是微生物繁殖的 适宜条件。人体患病时,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在口腔内容易繁殖,常引起口臭、局部炎症、溃疡和其他并发症。所以针对禁食、昏迷、鼻饲、高热和口腔疾病的病人要进行口腔护理。关键词:口腔:护理一、 口腔的应用结构基础 口腔是消化管的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口腔借上、下牙弓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当上、下颌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临床上当病人牙关紧闭时,可借此通道置开口器或插管,注入药物或营养物质,同时防止舌的咬伤。

关于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之一,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最适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饮水、食物减少,常可为口腔内微生物大量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易引起口腔炎,使口腔发臭,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甚至由于感染导致腮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口腔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保持口腔清洁、舒适,而且能预防和治疗口腔炎症。而手术后的患者,由于局部膜损伤、机体代谢功能发生变化,水分及营养得不到足够的补充,唾液分泌量减少,加之口腔内手术后的疼痛刺激,使其运动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导致口腔内细菌数量明显增多。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口腔护理研究的不断更新,让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的保养与预防。 1 口腔护理的基本方法 1 一般病人的口腔护理方法 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可选择用小型直柄、刷毛排练宽的牙刷刷牙,沿牙齿的纵向刷,自牙龈到牙冠、牙齿的内、外咬合面都要刷到,不能起床的一般病人,刷牙时可取侧卧位、头偏向同侧,颈下围干净毛巾,口角旁放置口杯和脸盆,用于接漱口水,必要时应帮助病人刷牙。 2 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的口腔护理方法 准备好必要用品:漱口水(家庭中多用淡盐水)、棉球、小镊子、压舌板、开口器、纱布、弯止血钳、弯盘(也可用口杯)、石蜡油、毛巾、手电筒等。 操作者洗净双手,用大毛巾或布单围在病人颌下及枕头上。让病人自行张开嘴或用开口器伸入病人口腔内轻轻撑开上下牙,口角有裂伤时要先用温水湿润;注意查看口腔内有无溃疡或出血。用镊子或弯止血钳夹浸淡盐水的棉球或纱布洗口腔、牙齿内外面、牙齿咬合面、舌及口腔粘膜等处。操作过程中要防止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对凝血功能差的病人,尤其防止碰伤粘膜及牙龈;如有口腔溃疡,可在患处涂龙胆紫药水等药物。洗完后应清查棉球后纱布块,防止棉球或纱布遗留于病人口腔内,用手电筒检查病人口腔内部是否清洁干净或有异物。 (君子论文网)

口腔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

好坏都是针对人来说的 大肠杆菌在人肠道合成VK 乳酸菌助消化 正常共生菌群抑制外界致病菌的侵入等 基础知识(微生物) 1微生物 微生物概念:体形微小,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并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由形态、结构以及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分为 细菌(包括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及放线菌)、真菌(包括霉菌与酵母)、原虫、藻类、病毒。 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或动植物体内可造成病害。 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存在于人及动植物的表面以及人与动物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如口腔、鼻咽腔、肠道、眼结膜、泌尿生殖道等的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是无害的,如当机体的免疫力减弱或机体受到损伤时,或这些微生物移居至非正常寄居的部位或器官时,引起疾病,在某些条件下引起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2微生物的发现 1676年荷兰人吕文虎克利用200倍显微镜在牙垢,粪便,井水,污水中发现球状,杆状,螺旋体微小生物。 3微生物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土壤中,水中,空气中,物体表面以及生物有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正常菌群:在人类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眼结膜,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长期寄居,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时无害的微生物。 如大肠杆菌大量存在于肠道中,甲型链球菌常见于鼻咽部,表皮葡萄球菌常见于皮肤。正常情况下,菌群与人体保持着平衡,正常菌群之间也相互制约,所以不致病,甚至是维持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如肠道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K。但当机体防御机能减弱,如受凉,过度疲劳,电离辐射,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某些正常菌群就可引起疾病。 4灭菌和消毒 物理方法:热力,低温,辐射,干燥,超声波,渗透压,过滤 化学方法:消毒剂(重金属盐类,氧化剂,酚类,醇类,醛类,环氧乙烷,卤素类,酸碱类,染料,表面活性剂) 1细菌的概念 具有细胞壁的,由二分法繁殖的单细胞微生物。 大多数长约1-5微米,宽2-0微米。 2细菌的分类: 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菌有相对稳定的基本形态。根据外形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球菌:单个球菌直径为8-2微米,呈球形,类球型。 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在细菌中种类最多。长2-5微米,宽5-0微米。 螺形菌:菌体呈弯曲状。 弧菌,螺菌。 细菌在幼龄和适宜环境下,形态正常、整齐,表现出特定的形态。但环境条件改变,细菌则出现不规则形态,称为多形性。 3细菌的细胞结构:分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内容物。 细胞壁 位于细菌细胞膜的外层,是质坚韧而有弹性的结构。主要功能是1、保护细胞,不易受渗透压变化而破裂,并维持固有外形。2、有一定的屏障作用,能阻拦大分子物质。3、与染色性、致病性、抗原性和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化学组成: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或粘肽,是酶和抗生素药物攻击的靶子,抗生素可造成细菌细胞壁缺陷,导致细菌低渗性崩解。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15-80nm,占细菌干重的50%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10-15nm,占细菌干重的10%,还有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结构。 细胞膜 细胞膜紧靠细胞壁内侧,直接包围着细胞浆,厚约5-主要含有60—70%蛋白质,20-30%磷脂及少量糖。 功能:1、选择透性,控制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进出细胞。2、需氧菌的呼吸酶在膜上完成其过程3、多种酶类(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的合成在膜上完成4、细胞膜与DNA的复制,细胞分裂,芽孢形成,鞭毛运动有关。 细胞质 由细胞膜环绕,呈溶胶状态,基本成分是水、蛋白质、糖类、核酸、脂类和盐类。 细胞质是细菌的内在环境,是细菌蛋白质、核酸合成的场所,也是许多酶系反应的场所。 核 细菌的核比较原始,无核膜和核仁,不典型,称为核质或类核。正常情况下一个菌体内有一个核,多集中于菌体中央。核实际上是细长的闭环双链DNA大分子,反复折叠成超螺旋结构,可视为单一染色体,控制着细菌的各种遗传性状。 质粒 微小的核外遗传物质,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携带1-200个基因。能控制某些次要的性状,如细菌的抗药性,抗菌素的产生。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 荚膜 某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向细胞壁分泌一层疏松透明的黏液状物质,称黏液层,当黏液层较厚具有一定外形,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与四周有明显界限的称荚膜。 可保护细菌细胞免受干燥,能抵抗机体的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使细菌免遭杀灭,从而能在机体内大量繁殖引起病变。 鞭毛 弧菌、部分杆菌和极少数球菌的菌体表面上,着生细长波状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 大多数肠道细菌、假单胞菌和霍乱弧菌等,在其菌体周围有极纤细的丝状物,称为菌毛。分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有黏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具有致育功能,可借助它传递遗传物质。 芽孢 某些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阳性杆菌,在生活的某一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折光性强的特殊结构。 芽孢的形成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对干燥,热和消毒剂的渗透性有强大的抵抗力。 1细菌形态检查法 即将欲检细菌涂在载玻片上,制成标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和染色法 2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直接将细菌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可观察微生物生活状态。常用压滴法和悬滴法。 3染色法 细菌经染色更能清楚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还可利用染色程序,鉴别细菌的染色性和细菌结构的性质。多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碱性复红,结晶紫等。可分为单染色法、复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 单染色法:只用一种染料染色,一般只能显示细菌的外形、大小、排列和简单结构。 复染色法:先后用两中染料染色,经一定程序操作,对比颜色的差异,鉴别细菌不同的结构,故又称为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在固定的标本上,先用结晶紫(或龙胆紫)染色,再加碘液媒染(即助染),再用95%酒精脱色,最后用沙黄或稀释碱性复红液复染,结晶紫和碘形成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的复合物。凡能固定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不被酒精脱色而呈紫-黑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被酒精脱色后再被复红液复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原理:现认为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结构与化学组成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多而缺少脂类,酒精虽可溶解脂类但能引起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的框架的小孔缩小。因此细胞壁对酒精透性低,与细胞质结合的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不易被脱掉。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分多层,外层又有较多的脂类。酒精溶解外层脂类后,细胞壁各层结构变得松弛,内层含肽聚糖又少,细胞壁透性高,结晶紫与碘复合物容易被溶解逸出。所以革兰氏阴性菌被复染液染成红色。 意义: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这是识别细菌首要的一步。细菌的革兰氏染色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两类细菌在某些细菌性质上的差异。如对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阳性强。因此,确定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性对新抗生素筛选、制作抗菌谱以及在临床选药治疗上都很有用途。 特殊染色法:荚膜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芽孢染色法、核染色法等。 4显微镜检查 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1细菌的致病性 指细菌引起宿主疾病和导致病变进行的能力。凡能引起人畜致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 毒力:致病菌能在生活过程中合成对宿主攻击性物质,统称为毒力。毒力是指致病菌株之间致病强弱程度,是测试细菌对宿主损害的测量度。通常以能杀死50%实验动物的量,即半数致死量来计算。 细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指致病菌侵入宿主局部组织细胞内生长繁殖,或机体的防御屏障蔓延扩散的能力。包括细菌的表面结构和毒性酶。 细菌的表面结构:菌毛和荚膜 菌毛:大多数致病菌引起感染是从细菌对机体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开始的。如大肠杆菌的菌毛易黏附在肠道上皮细胞上,有利于细菌定居繁殖,引起疾病。 荚膜:具有荚膜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具有保护细菌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有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侵入扩散。 侵袭性酶: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合成一些特殊酶类。其本身不具有毒性,但有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侵袭扩散,统称为毒性酶。 1、 血浆凝固酶:致病性葡萄菌产生此种酶,能加速人血浆凝固,凝固的血浆附着在菌体表面或将细胞包围,保护细菌不被吞噬细胞所吞噬或不受体液因子作用。 2、 链激酶:由乙型溶血链球菌产生,能激活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为溶纤维蛋白酶,使局部纤维蛋白屏障溶解,便于细菌和毒素扩散。 3、 链道酶:由乙型溶血链球菌产生,可分解粘稠脓液中的DNA,使脓液变稀,有利于细菌向体内扩散。 4、 透明质酸酶:由产气荚膜杆菌产生。能分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水解后失去粘性而松弛,细胞间隙增大,有利于细菌向组织中扩散。 5、 胶原酶:由产气荚膜杆菌产生。可水解肌肉和皮下胶原组织,使组织崩解,便于细菌向组织中扩散。 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有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素。主要由某些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能产生。其化学组成是蛋白质,毒性强,抗原性也强,对组织有选择性,引起特殊病变。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细胞裂解时释放。化学组成为脂类。无组织细胞选择性,引起毒性大体相似。小量内毒素可引起发热,大量引起白细胞反应,严重时导致内毒素休克。毒性比外毒素低,抗原性也弱,但耐热稳定。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1、 球菌 根据革兰氏染色性的不同,分成革兰氏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卡他球菌、干燥奈氏球菌)两类。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称为病原性球菌,由于这类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及淋球菌。 葡萄球菌 形态:球型或椭圆型。直径4-2微米。致病性葡萄球菌一般比非致病株小,且各个菌体的大小和排列也较整齐。典型的葡萄球菌排列呈葡萄串状,是因为在繁殖时向多个平面不规则分裂的结果。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一般呈典型排列;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常为双球或短链状,易误认为链球菌。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 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常堆聚成葡萄串状,为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物品上,也常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皮肤及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物寄生菌。 葡萄球菌在皮肤表面上可生存较久,常隐藏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内。在进行注射、外科手术时,如不严格消毒,易引起化脓性感染。 分类:根据色素、生化反应不同,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金葡菌致病力强,表皮葡菌偶尔致病。 敏感性:对碱性染料敏感,对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氯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性差。近年由于广泛应用抗生素,抗药菌株逐年增多。金葡菌对青霉素G的抗药株高达90%以上。 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肠毒素 所致疾病: 局部感染:主要引起毛囊炎,痈,蜂窝组织炎,伤口化脓等,还可引起气管炎、肺炎、脓胸及中耳炎 全身感染:引起脑膜炎、心包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主要由金葡菌引起。 食物中毒:食入含肠毒素的食物后,经2-6小时可发生急性肠胃炎 葡萄球菌性肠炎:正常人肠道中有少量金葡菌存在,当优势菌(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因抗菌药物的应用而被抑制或杀灭后,抗药的金葡菌趁机繁殖而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是一种菌群失调性肠炎。特点为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该假膜由炎性渗出物、肠粘膜坏死块和细胞组成。 链球菌 形态:球型或卵圆形,直径5-0微米。呈链状排列,链的长短不一,短的由4-8个细胞组成,长的20-30个。链的长短与菌种和生长环境有关,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链较长,固体培养基中短。无芽孢或鞭毛。培养早期可形成荚膜,随时间的延长消失。细胞壁外有菌毛样结构。 是化脓性球菌中另一大类常见细菌,可分为致病和非致病两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中多数是非致病菌,少数可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分类:根据溶血现象分类,(按链球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产生溶血与否及其溶血性质而进行分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条件致病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致病能力强 丙型链球菌(不溶血链球菌)无致病力,偶尔引起感染。 敏感性: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可生存数月。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药敏感。 致病物质:脂磷壁酸,M蛋白,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链球菌溶血毒素,红热毒素 所致疾病:可分为化脓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痈,脓疱疮等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还有扁桃体炎,咽炎,咽峡炎,鼻窦炎,产褥热,中耳炎,乳突炎等其他系统的感染) 中毒性(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炎) 奈瑟氏菌 形态:(淋球菌)呈肾型或豆型,成双排列,直径6-8微米。无芽孢、无鞭毛、一般无荚膜,但有菌毛。 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包括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干燥奈氏球菌等 2、 肠道杆菌 形态: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特殊排列,不形成芽孢,多数具鞭毛。 是一群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多数不引起疾病,为条件致病菌。少数(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为肠道致病菌。 埃希氏菌 形态:(大肠杆菌)两端钝圆,长约2-3微米,宽6微米。有时近球型。有鞭毛,能运动,周身有菌毛。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一般不致病。其中最重要的为大肠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致病力强,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敏感性:对热的抵抗性较强,在自然界的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敏感。目前抗药菌株较多。 致病物质:粘附素、肠毒素、K抗原 所致疾病: 肠外感染:大肠杆菌移居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引起肠外感染,以化脓性炎症最常见,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和手术后创伤感染,败血症。 腹泻 沙门氏菌 形态:短杆菌,长1-3微米,宽4-9微米。有鞭毛,能运动,多数有菌毛,无芽孢,无荚膜。 革兰氏阴性菌。对人致病的主要有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以及引起食物中毒与败血症的沙门氏菌。 敏感性:抵抗力不强,在水中能存活2-3周,治疗伤寒常用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 致病物质:侵袭物质,内毒素,肠毒素 所致疾病:肠热症(即伤寒和副伤寒) 胃肠炎(食物中毒) 败血症:细菌随血至组织、器官可导致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心内膜炎等 志贺氏菌 形态:杆菌,长约2-3微米,宽5-7微米。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无鞭毛,有菌毛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故称为痢疾杆菌。 敏感性:抵抗力弱,在水中生存数日,对酸敏感,对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敏感,首选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致病物质:侵袭物质、内毒素、外毒素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3、 绿脓杆菌 形态:杆菌,菌体长短不一,球杆状,丝状。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菌体一端有1-3根鞭毛,活动活泼。无荚膜,无芽孢。 为假单胞菌属代表菌,为条件致病菌。除自然界广泛存在,正常人的皮肤、肠道和呼吸道均有存在。革兰氏阴性。 敏感性:对紫外线抵抗力强,对青霉素不敏感,对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敏感,易产生耐药性。 致病物质:绿脓杆菌外毒素,蛋白分解酶,细胞溶解毒素,内毒素与原内毒素蛋白质。 所致疾病:局部感染常见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下呼吸道,也引发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败血症。 绿脓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其引发的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9-10%,个别到18-20%。 外膜通透性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他抗生素有更强的通透屏障 β-内酰胺酶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发生改变引发耐药。 4、 棒状杆菌 革兰氏阳性菌,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为白喉杆菌。 敏感性:对寒冷、干燥和日光抵抗力强,对热和一般的消毒剂敏感。对青霉素敏感。 致病物质:白喉毒素、索状因子 所致疾病: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 5、 分枝杆菌 主要有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 敏感性: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对酸碱抵抗力强,对日光,酒精,紫外线抵抗力弱 6、 厌氧芽孢杆菌 主要有破伤风杆菌 7、 螺旋体 一类细长、柔软、富有弹性、弯曲呈螺旋状、活动活泼的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其细胞壁具有胞壁酸,具有无定形的核。 主要有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8、 支原体 一类无细胞壁,能在体外营独立生活的、最小的单细胞微生物。主要有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治疗无效。常用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治疗。 由于其不具有细胞壁,因而形态不定,常呈多形性。有球型,丝状,环状,星状和螺旋形等。 9、 衣原体 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在细胞内繁殖有其独特的生活周期。 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属、鹦鹉热衣原体。常用利福平,四环素,红霉素治疗。 呈圆形、椭圆型颗粒,直径25-5微米。 10、 立克次体 一类微小的球杆状微生物,革兰氏阴性,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引发疾病有斑疹伤寒,Q热 形似小杆菌,具多型性,常呈双排列。 病毒 一类体积十分微小,结构简单,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必须在生活的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缺乏细胞具有的细胞器,缺乏必要的酶系统,所以病毒必须在生活的细胞中才能增殖。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酶和生物合成场所,才能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和病毒核酸,并装配成成熟的病毒颗粒,再以一定的方式从细胞释放,完成其增殖周期。主要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HIV等。

医药 工农业 环保等诸多领域

没什么太大联系、微生物有好几个方向、一般有微生物检验、微生物(发酵工程)、病毒,真菌等都算是微生物,可能还分医学微生物和工业微生物(比如啤酒的发酵等)。要说联系可能就是口腔里的正常菌群和口腔致病菌啦!我学的是检验专业、一般医生的诊断都要参照检验科的检验结果!就像楼上说的,都会和检验有点关系!

口腔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关于口腔护理的论文论文摘要: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要途径之一,其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均是微生物繁殖的 适宜条件。人体患病时,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在口腔内容易繁殖,常引起口臭、局部炎症、溃疡和其他并发症。所以针对禁食、昏迷、鼻饲、高热和口腔疾病的病人要进行口腔护理。关键词:口腔:护理一、 口腔的应用结构基础 口腔是消化管的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口腔借上、下牙弓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当上、下颌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临床上当病人牙关紧闭时,可借此通道置开口器或插管,注入药物或营养物质,同时防止舌的咬伤。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