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国国情概要论文2000字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2024-08-06 03:18:04

中国国情概要论文2000字怎么写的

谈一谈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俞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从顾炎武的“”,到林则徐的“”;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从历史中看爱国主义是永恒主题。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懂得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会由衷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每一个时期都涌现出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商朝的青铜制造和青铜艺术以及天文历法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秦朝的兵马俑和万里长城,汉朝的造纸术、勾股定理、张衡的地动仪、华佗的“麻沸散”,隋唐时期赵春的赵州桥、《唐本草》,宋元时期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无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尤其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表明了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马克思也说:“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四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通过对这些优秀科技文化的了解,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时代的紧迫感。 中华民族不但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而且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这体现在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的爱国事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击倭寇、郑成功勇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勇破洋枪队、邓世昌勇撞日军旗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军等事迹,反映了中华民族富于反抗、追求民主自由的爱国主义传统。在近代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为祖国的兴盛和进步,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各个少数民族积极学习中原先进的封建文化,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中原汉族政权也积极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我国历史上不仅有汉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也出现过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各民族之间虽然有战有和,但和平是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战争是支流,是短暂的。 虽然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罪行,从清政府到北洋军阀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者为保住自身的反动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群众的爱国运动。但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力量下,他们永远无法得逞。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这不仅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判断是非的政治原则,分清善恶的道德标准,而且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的重中之重,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要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基础性工程。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而现在在校学习的学生再经过十年八年即将走上社会,他们是新世纪的主角,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将由他们去绘制,变成为现实。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爱国感情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并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具有爱国的情感、志向和报效祖国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国民族的素质,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这样才能推动全体人民奋发前进的,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目前,条件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而有的人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一部分人爱国主义、观念淡薄。 让我们回想一下吧,范仲俺的“”、文天祥的“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反映了古代仁人志士的救国救民的思想,所以“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 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要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发展。“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要丰富和发展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与光明的前景,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使我国改变了民生凋蔽、的面貌,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天,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都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已经和正在为祖国的统一和强盛做出贡献,而且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社会主义的朋友。为了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我们提出了“”的方针。我们并不要求所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赞同大陆实行的,只要他们赞同“”,我们就要同他们加强团结。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人民民主即,本质上也是统一的。世界上只有具体的、相对的民主,没有抽象的、绝对的民主。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取决于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同资本主义民主有者根本区别。民主建设是一个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又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争取人民民主而斗争。现在,我们仍然在为逐步完善和法制进行不懈的努力。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和管理自己的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容。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在当代,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和平演变颠覆中国的,剥夺我国人民主宰自己国家命运的权利,使中国变成西方大国的附庸。如果失去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也就失去了人民民主,并且从根本上失去了人权。所以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要勇于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自觉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辛勤工作,促进安定团结,促进建设和改革,将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此外,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不见真理。高烧导致的狂热,爱国外衣下的狂热,不比那些地震或者海难更可怕?拒绝日本人入内是爱国吗?不吃麦当劳是爱国吗?仅仅因为去了靖国神社,姜文就被地指斥为汉奸,一篇篇的讨伐檄文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他飞来,漫天的唾沫背后,似乎一切关于靖国神社的行为都意味着与日本军国主义亡魂的纠缠。当爱国以如此敏感和狭隘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究竟应该庆幸还是悲哀?的推断,无聊的口舌之争,又让我们在多大意义上接近爱国的精神内涵?还有,赵薇不认识日本军旗图案,伏明霞不知道卢沟桥为何物,在慨叹名人明星们对常识的无知的同时,更多的人举起了板砖,甚至还有粪便。那些过激的言论和行为因为打着“爱国”的旗号而分外,似乎只有从这些“不爱国”的名人们的身上践踏而过,才能证实自己更加爱国。 爱国本来无错,但是当人们把爱国当作一场时髦的运动,随便找个靶子吐口水的时候,严肃的热情就异化为滑稽的狂热,爱国就在无聊的炒作中病变了。 爱国从来需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口号和空谈。从自身作起,从细节作起,也许是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爱国需要万众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一片废墟的日本国土,多少年的苦心经营,多少年的努力奋进和踏踏实实的激情,成就今天的强大?又是多少中国人,,才将浊浪滔天的洪魔击退,保住了长江大堤的安全?“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其前途和命运已经史无前例地融入了世界的格局。面对百年以来沉重的历史负荷和千年际遇,冷静、团结、开放和自尊成为我们爱国必须的心态。惟有如此,那些爱国病才可以得到根治,才可以永远地尘封在记忆当中! 这些年来党和国家在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群众精神最为饱满、最为自信的时期。综合的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现阶段有其新的作用,体现。她将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为一个十三亿多人的大国,中国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容超越党派,超越阶层,是整个民族的共识。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影响深远。

仅供参考:摘 要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织、互相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势在必行。关键词: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今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将加强文化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篇幅,充分说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充分表明,没有先进的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本文也将浅谈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政治、经济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应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我们的理想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它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 我们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也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 我们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道德又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则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特征。 (3)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2、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发展教育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仅经济建设没有后劲,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 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程度本身直接就是精神文明发展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这种文化应该既是民族的,要继承我国各民族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同时又是面向世界的,要吸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成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历史观的重要表现。文化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对社会制度建构的指导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化,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从党的建设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之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之指导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保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保证党在思想理论上永葆生机活力,永远站在时代社会的前列。 2、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一方面体现着人类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方面又反映着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程度和精神成果,因而又具有普遍性,如科技文化等;任何文化都是由处于共同地域、具有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的群体创造的,因而文化又具有民族性。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少数西方国家凭借其掌握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正在加紧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面对这种形势,许多国家纷纷在维护本国文化安全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旗帜下,加速发展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有效地抵御外来的文化侵略,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全民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整个国家就会极大地削弱综合国力,最终不但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会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从而葬送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所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根本的是要文化创新。繁荣和发展文化,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但是只停留在继承和传承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是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首先要培养文化创造者,培养“大师”。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文化界的“乔布斯”,一个乔布斯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而且鼓励了无数人致力于技术创新。而一个文化界的“乔布斯”不仅能够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文化产品,他带动的是一个文化创新的群体,这个群体会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文化成果。应该重视“大师”的示范、带动效应,应该有意识地培育能够产生“大师”的土壤。  要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应该致力于创造划时代的文化产品。 文化强国必须有强国文化。我认为,强国文化不仅是优秀的文化产品,还必须具有时代标志性和创新理念。 我小时候认为动画片都是西方出的,有的小孩还认为“没到迪士尼,就不算去了香港”;还有现在美国“好莱坞大片”占据中国很大的电影市场,中国人认为只有美国拍出来的“大片”才叫大片;看偶像剧都是韩国的;漫画都是日本的;包括现在流行的欧美风和日韩风。从这些小点,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影响力之巨大。一个迪士尼早已不单单从事影视制作,支撑迪士尼运作的有五大事业部:影视娱乐、媒体网络、互动媒体、相关消费品、主题乐园。迪斯尼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我认为,我们缺的正是这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化和文化产业。要实现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应该鼓励打造划时代的文化作品。  划时代的文化作品从内容上来看,应该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并且具有创造性;是中国儒、道、佛思想和基督教为主体的西方文化的结合,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寻找共通点;既保留了中华民族最有价值的文化,又符合世界文化的特点。这样才能发挥中国当代文化的创造力,使中国当代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并对世界文化有所贡献。从形式上来看,划时代的文化产品形态应该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这是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所要求的。文化产业只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要和现在的信息技术结合,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广泛需要。 如今,外国都很注重保留传统文化,并发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而中国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也摒弃了很多本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很多文化被别国窃取并发扬,文化的侵袭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深远的,一个国家具有统一的文化,才能更有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参考文献[1]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 [2] 鞠鹏,新华网, 2011年10月25日 [3] 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朱慧芸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第7期-维普资讯网

有具体框架吗?你是用于毕业还是其它方向

中国国情概要论文2000字怎么写

2000字只能写摘要啦啊,肯定得有偏重

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我们的身上都涌动着中华千年的血脉,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去爱我们的国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人类漫长的岁月进程中,曾经,我们的古人就是以这种自强不息、团结进取的精神屹立在世界的巅峰之上。甚至至今,因为我们古人创造出来的文明一直仍是引世人瞩目的聚焦点。为什么我们的古人这么伟大呢?经过很多学者研究后,总结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朴素的民族主义精神,简单点来说就是——爱国精神。爱国首先要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爱国?”谁不会呢,那难道只有口头上说的那么简单吗?你实践过吗?你了解多少我们中国的历史呢?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这样问问自己,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爱国人士”了,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也就一定会更加富强了!理所当然呐,我们每一个爱国者都应该认真学习祖国的历史,深入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发自内心的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詹天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徐悲鸿画的马算是我们国画中的一个巅峰,可是在他留学的时候,他受到过不少外国人的排挤,他们常常鄙夷他,辱骂他是“东亚病夫”、“软弱的中国人”。面对这么大的屈辱,徐悲鸿并没有冲动地去和他们争议,而是将一腔爱国之情化为了满忱的动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用实力证明了中国人的风采。因此,世人评论徐悲鸿的马中蕴含着中国人的傲骨。所以往往,爱国就需要我们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把个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注自己的命运、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爱国就是要爱我们的骨肉同胞。在我们过着今天的美好生活,你是否遗忘了曾经我们那浴血奋斗的八年战争呢?你还记得一个熟悉的名字——刘胡兰吗?她只有13岁啊,但是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她并没有屈服,她是这样对敌人说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干到底!”支持她的是什么呢——对,就是因为她爱自己的祖国和同胞,所以她才没有出卖自己的战友。没有这种精神,我们今天是不会取得战争的胜利的!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们,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传承不息!本篇议论文以爱国为主题,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什么是爱国以及如何爱国,论据丰富,语言流畅富有说服力,层次分明且衔接自如,过渡流畅。但文章中引用的“天行健……厚德载物”一句,出自《周易·乾》,意为君子要懂得顺应天道,懂得承载包容。用于本文引出爱国精神似乎略有牵强,希望作者酌情更正。

有具体框架吗?你是用于毕业还是其它方向

谈一谈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俞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从顾炎武的“”,到林则徐的“”;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从历史中看爱国主义是永恒主题。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懂得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会由衷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每一个时期都涌现出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商朝的青铜制造和青铜艺术以及天文历法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秦朝的兵马俑和万里长城,汉朝的造纸术、勾股定理、张衡的地动仪、华佗的“麻沸散”,隋唐时期赵春的赵州桥、《唐本草》,宋元时期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无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尤其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表明了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马克思也说:“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四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通过对这些优秀科技文化的了解,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时代的紧迫感。 中华民族不但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而且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这体现在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的爱国事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击倭寇、郑成功勇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勇破洋枪队、邓世昌勇撞日军旗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军等事迹,反映了中华民族富于反抗、追求民主自由的爱国主义传统。在近代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为祖国的兴盛和进步,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各个少数民族积极学习中原先进的封建文化,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中原汉族政权也积极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我国历史上不仅有汉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也出现过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各民族之间虽然有战有和,但和平是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战争是支流,是短暂的。 虽然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罪行,从清政府到北洋军阀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者为保住自身的反动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群众的爱国运动。但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力量下,他们永远无法得逞。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这不仅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判断是非的政治原则,分清善恶的道德标准,而且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的重中之重,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要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基础性工程。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而现在在校学习的学生再经过十年八年即将走上社会,他们是新世纪的主角,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将由他们去绘制,变成为现实。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爱国感情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并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具有爱国的情感、志向和报效祖国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国民族的素质,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这样才能推动全体人民奋发前进的,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目前,条件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而有的人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一部分人爱国主义、观念淡薄。 让我们回想一下吧,范仲俺的“”、文天祥的“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反映了古代仁人志士的救国救民的思想,所以“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 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要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发展。“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要丰富和发展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与光明的前景,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使我国改变了民生凋蔽、的面貌,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天,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都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已经和正在为祖国的统一和强盛做出贡献,而且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社会主义的朋友。为了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我们提出了“”的方针。我们并不要求所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赞同大陆实行的,只要他们赞同“”,我们就要同他们加强团结。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人民民主即,本质上也是统一的。世界上只有具体的、相对的民主,没有抽象的、绝对的民主。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取决于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同资本主义民主有者根本区别。民主建设是一个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又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争取人民民主而斗争。现在,我们仍然在为逐步完善和法制进行不懈的努力。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和管理自己的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容。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在当代,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和平演变颠覆中国的,剥夺我国人民主宰自己国家命运的权利,使中国变成西方大国的附庸。如果失去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也就失去了人民民主,并且从根本上失去了人权。所以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要勇于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自觉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辛勤工作,促进安定团结,促进建设和改革,将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此外,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不见真理。高烧导致的狂热,爱国外衣下的狂热,不比那些地震或者海难更可怕?拒绝日本人入内是爱国吗?不吃麦当劳是爱国吗?仅仅因为去了靖国神社,姜文就被地指斥为汉奸,一篇篇的讨伐檄文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他飞来,漫天的唾沫背后,似乎一切关于靖国神社的行为都意味着与日本军国主义亡魂的纠缠。当爱国以如此敏感和狭隘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究竟应该庆幸还是悲哀?的推断,无聊的口舌之争,又让我们在多大意义上接近爱国的精神内涵?还有,赵薇不认识日本军旗图案,伏明霞不知道卢沟桥为何物,在慨叹名人明星们对常识的无知的同时,更多的人举起了板砖,甚至还有粪便。那些过激的言论和行为因为打着“爱国”的旗号而分外,似乎只有从这些“不爱国”的名人们的身上践踏而过,才能证实自己更加爱国。 爱国本来无错,但是当人们把爱国当作一场时髦的运动,随便找个靶子吐口水的时候,严肃的热情就异化为滑稽的狂热,爱国就在无聊的炒作中病变了。 爱国从来需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口号和空谈。从自身作起,从细节作起,也许是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爱国需要万众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一片废墟的日本国土,多少年的苦心经营,多少年的努力奋进和踏踏实实的激情,成就今天的强大?又是多少中国人,,才将浊浪滔天的洪魔击退,保住了长江大堤的安全?“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其前途和命运已经史无前例地融入了世界的格局。面对百年以来沉重的历史负荷和千年际遇,冷静、团结、开放和自尊成为我们爱国必须的心态。惟有如此,那些爱国病才可以得到根治,才可以永远地尘封在记忆当中! 这些年来党和国家在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群众精神最为饱满、最为自信的时期。综合的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现阶段有其新的作用,体现。她将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为一个十三亿多人的大国,中国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容超越党派,超越阶层,是整个民族的共识。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影响深远。

中国国情概要论文1000字怎么写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陶行知提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他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认为,培养人才不看形式而要看实际的真本领。他称“教人求真”的教师,才是第一流的教育家,这需要具备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二,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②教师教人求真,首先就应当教人奋不顾身地追求真理,不做“伪君子”,伪君子为名利所动,会丢掉人生最宝贵的人格,“演出千百之伪状”,而真人则求真知识,说真话,实事求是地办事,就可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学生学习就是要追求真理做真人,不追求虚名,而要学习为国家为社会工作的真本领。1940年底,陶行知之子陶晓光到成都一个无线电厂工作,厂方要资格证明书,陶晓光因没有正规学历,便向熟人要了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明书。陶行知闻讯后,认为不妥,即电告晓光将证明书寄回,并写信对晓光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之主张进行。倘使这样真实的证明不合用,宁可自己出钱,不拿薪水,帮助国家工作,……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你记得这七个字,终身受用无穷,望你必须努力朝这方面修养,方是真学问。”“③陶行知认为“才”与“不才”,在于其知识、学识是否“真”。真学问的标准在于是否真是经过自己刻苦学习和实践求得,而不是由什么“证书”之类所决定。 陶行知认为在学问上忠于真理,则在政治上必忠于革命。他说:“学问与革命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学问不论新旧,只要是追求真理,便与革命之精神符合,若以学问作买卖,则无论新旧,都有作汉奸之可能,……一个人在学问上能追求真理,则在革命上能杀身成仁。”④陶行知要求真人需是“人中人”,不做“人上人”。他说有人误以为我们要在这里造就一些人出来升官发财,跨在他人之上,这是不对的,我们的孩子们都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为老百姓造福利;他们都是受着国家民族的教养,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贡献给整个国家民族,为整个国家民族谋幸福;他们在世界中呼吸,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帮助改造世界,为整个人类谋利益。” 他认为这种立志为老百姓造福、为整个人类谋利益的人,就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做人中人”最根本的道理到40年代,陶行知的的人才教育观,又进一步发展为“亲民”的思想)他在办社会大学时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所谓“亲民”就是“要亲近老百姓”.“要钻进老百姓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亲近,变成老百姓的亲人,并且要做到老百姓承认我们的确是他们的亲人,”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所要培养的人才已经和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人才观相一致。不仅区别于封建时代,“学而优则仕”的士大夫,也不同于资产阶级追求个人发展个人奋斗的人。 陶行知还认为,要引导新一代“学做真人”就要实行全面培养这其中包含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要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⑦这三个要素,实际涉及了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在知识教育上,不仅要有书本知识,而且要有灵活的思想方法和实际本领,他强调为学的方法不在读死书,而“全要研究”,无论准备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会手脑并用,“学农的人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农夫的手;学工的人,也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工人的手。这样他才可以学得好。”⑧才可以有独立的职业,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二) 在塑造“真人”的道路上,他认为只有在人类的全部生活实践中才能实现。 他提出教学做合一、智仁勇合一、知情意合一、教育与训育合一的人才培养观,陶行知说:“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知识教育不能分开。”③陶行知主张实行智仁勇合一的教育,认为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当代社会仍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的指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智仁勇兼修,他说:“不智而仁是懦夫之仁;不智而勇是匹夫之勇,不仁而智是狡黠之智;不仁而勇是小器之勇;不勇而智是清淡之智;不勇而仁是口头之仁。”⑩对于智仁勇三者的涵义,他也作了新的解释,即“要求每一个学生个性上滋润着智慧的心,了解社会与大众的热诚,服务社会与大众自我牺牲的精神”。 陶行知在培养人才上,注重整体教育,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他针对当时学校教育把训与育分割的倾向,批评说:“在现代中国学校里教与训分家是普遍的现象。教育好像是教人读书,训育好像是训练人做人或是做事;教育好像是培养知识,训育好像是训练品行;教育又好像是指所谓之课内活动,训育则好像是指所谓课外活动。”这是“横的割裂”的教育,是将本来就是“整个的教育”硬分裂成几块,这是一种与生活教育相冲突的传统思想。“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对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得分割的,”智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 (三) 在德育的方法上,陶行知主张从小事做起,实行严格要求的人才教育方法。 陶行知本人就是怀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他也将教育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放在育人的首位。但他认为任何美好的理想和信念都是“从近处着手”的,塑造真人,必须从小事做起,坚持严格要求,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学会迎接和克服困难,他曾给一个叫吴立邦的小孩子写信。题目就是《预备钢头碰铁钉》,告诉孩子“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就要预备碰钉子”,“假使钉子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叫铁钉一碰到钢做的头皮上就弯了起来”。 陶行知对学生的训练包括各个方面,他曾为育才学校拟定办学旨趣“十字诀”,即:“一个大脑。二只壮手。三圈连环。四把锁匙。五路探讨。六组学习。七 (集)体创造。八位顾问。九九难关。十(誓)必克服。”其中要求学生会动脑动手;要进行德性的修养;知识积累;要学有方法,善于思考;要有唐僧克服八 十一难的精神,为使学生进德修业日日长进,他提出“每日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为了便于学生身体力行,他制定了很多具体的行为规范,仅以育才学校就有《育才学校之礼节与公约》、《育才学生教育二 十九事》、《怎样培养十六常能》、《育才十二要》、《育才卫生教育二十九事》、《育才二十三常能》、《育才十二要》等,这些行为规范的训练,把远大的目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保证了学生健康地成长。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 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过一队队方红霄——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五十三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在“十六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外交政策调整的内部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80年代的三大任务。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对外工作应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调整的外部原因: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战争的威胁在日趋减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扩大。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本身又有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中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以更好地适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  中国8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在对过去30多年外交实践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提出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的联苏抗美外交政策。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开始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中国的内政外交受到多方面的局限。80年代以后,与超越意识形态的全方位外交战略调整相适应,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即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大国,也不屈服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压力,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正是由于实行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新战略,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中国不再喊“打倒帝、修、反”的口号,不再将建立反帝统一战线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不再以对某一国家的态度划线决定亲疏。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同美国拉开距离,同苏联松动关系。在党的十二大上进一步放弃了集中反苏。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  80年代,中国对国际形势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得出了下述结论;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世界和平可以维护较长的时间,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这是符合国际社会现实的判断。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是世界和平的支柱,是制约战争的重要力量。占世界人口3/4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它们迫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它们也是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军,对维护世界和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西欧、日本等国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也是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就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人民也是要和平的.不支持战争。核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对战争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一方面核武器极大地提高了战争的毁灭能力和成为进行政治讹诈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由于核武器具有空前的破坏能力,在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带给人类的只有毁灭性的损失,在这个意义上,核武器本身也变成了抑制战争的重要因素。  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和平可以维护较长时期这一科学结论,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没有这一看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法进行。  3、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因此,要发展经济就要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地进行经济合作,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向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对外开放,也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先后走了三大步:第一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第二步,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第三步,学习西方的一切先进的东西。经过这三大步,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4、以“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统一  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在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80年代,实现祖国统一成为中国人民的三件大事之一。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也叫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从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谈话,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式形成。1984年5月,在中国六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获得了会议的通过。这表明,由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已成为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重大国策。  “一国两制”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在此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运用到解决国内问题中,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共处。“一国两制”突破了单一制和复合制的传统国家结构,是在单一的国家结构中,允许一些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港澳问题的主要意义有三点:①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稳定和繁荣。③“一国两制”方针对解决国际上历史遗留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范例。  中国8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充实和发展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使中国外交处于一个更加主动的地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外交从此进入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时期。  三、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使中国外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80年代以前,意识形态曾在国际政治演变中起过重要作用。由于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外交存在比较分明的敌友观,往往将交往对象划分为敌友两种。苏联和美国都作过中国的朋友,也都作过中国的敌人。这种敌我界线分明的立场,始终贯穿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外交之中,使中国外交的交往范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客观现实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单凭意识形态已无法处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国家关系中,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意识形态利益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实行超越意识形态的全方位外交成为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中国外交的突出特色是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国家关系,外交为国家现代化的大战略服务。超越意识形态,就是在对外交往中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不以意识形态划分敌、我、友。超越意识形态有利于中国同各国发展正常的关系,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的敌友观念逐渐淡化,交往对象不断拓展,中国外交不再有固定的对手或敌人,而是广交朋友,由以前侧重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转变为与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普遍发展友好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多元化外交”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日益重视多边外交,不断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关系。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进入了政府间的一切重要的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和会议,形成了多边外交极为活跃的时期。在多边外交活动中,中国坚持发联合国的作用,坚持大小国家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同时,既承担义务,也享受权利。  中国外交交往范围的扩大和加深,表明中国不再脱离国际社会,而是融人到国际社会之中,为实现一个繁荣、稳定、安全和均衡的世界而努力。  (二)强调和平的交往方式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外交的目标一度曾是支持世界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就一直被确定为争取世界和平,中国更加强调和平的交往方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升为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并称其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最好的方式”。  在具体做法上,一方面,对第三世界国家不称霸,不当头,不输出革命,同这些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和世界大国不树敌,不对抗。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在国际上讲公道话、办公道事,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在对外关系的实践中,中国尽力避免战事发生。80年代以来,中国只是在中越边界上被迫进行自卫还击和在1988年年初同越南发生过小规模的炮击和海战,此后再也没有发生双边战争。80年代以来,中国在更加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中国同俄国、哈萨克斯坦、印度和越南等达成了新的谅解协议;把南沙群岛、钓鱼岛等问题控制在不引发军事冲突的程度上。中国采取的这些政策和做法,使那些曾将中国当成‘好战”国家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和平友好的国家。  (三)重视经济外交  建国初期,中国外交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为主要内容。50年代后朗,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特别是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后,中国外交则突出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强调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明确外交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外交始终强调发展问题,而在冷战结束后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进入了经济外交时期,这突出表现在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的变化上。  (四)外交风格灵活务实  改革开放以前,特别是在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里,中国外交重视强调意识形态而忽视国家利益,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有些外交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实际,具体表现在:第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过于偏激。第二,对自身的实力估计过高,定位与实力不相符,外交定位偏高。第三、在外交政策上,对世界事务投入和参与过多,尤其是强调斗争过多,在国际上一度以世界革命中心自居,四面出击,超出了自身国力的范围。第四,以世界革命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目标。第五,在外交方法上意识形态色彩浓,对抗性强,缺乏灵活性,经济手段不受重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切合实际的判断,明确外交目标是为了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中国的外交风格有了切实的变化,更具务实性。第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实事求是。第二,对中国自身的定位比较客观。客观估价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坐标和国际格局中的位置,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第三,国家利益成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第四,经过对外交实践的深刻总结.并在对中国国情和现实条件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在国际事务中中国采取了“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在80年代,这主要表现在中国外交采取了不结盟、不称霸、不当头的策赂。90年代,中国外交采取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将“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更加系统化。“韬光养晦”并不是为了将来一击,而是为了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有所作为。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使中国外交收到了良好的、现实的效果。  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无敌国外交、独立自主外交、和平外交、经济外交和务实外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的这一系列特点既表明了它的一贯性,也表明了中国外交日益成熟和发展。随着中国的崛起,这些特点将会体现得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关于中国国情的论文2000字怎么写

谈一谈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俞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从顾炎武的“”,到林则徐的“”;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从历史中看爱国主义是永恒主题。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懂得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会由衷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每一个时期都涌现出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商朝的青铜制造和青铜艺术以及天文历法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秦朝的兵马俑和万里长城,汉朝的造纸术、勾股定理、张衡的地动仪、华佗的“麻沸散”,隋唐时期赵春的赵州桥、《唐本草》,宋元时期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无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尤其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表明了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马克思也说:“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四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通过对这些优秀科技文化的了解,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时代的紧迫感。 中华民族不但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而且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这体现在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的爱国事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击倭寇、郑成功勇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勇破洋枪队、邓世昌勇撞日军旗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军等事迹,反映了中华民族富于反抗、追求民主自由的爱国主义传统。在近代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为祖国的兴盛和进步,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各个少数民族积极学习中原先进的封建文化,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中原汉族政权也积极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我国历史上不仅有汉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也出现过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各民族之间虽然有战有和,但和平是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战争是支流,是短暂的。 虽然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罪行,从清政府到北洋军阀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者为保住自身的反动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群众的爱国运动。但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力量下,他们永远无法得逞。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这不仅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判断是非的政治原则,分清善恶的道德标准,而且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的重中之重,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要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基础性工程。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而现在在校学习的学生再经过十年八年即将走上社会,他们是新世纪的主角,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将由他们去绘制,变成为现实。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爱国感情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爱国之心,立国之志和报国之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并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具有爱国的情感、志向和报效祖国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国民族的素质,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这样才能推动全体人民奋发前进的,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目前,条件下,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而有的人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一部分人爱国主义、观念淡薄。 让我们回想一下吧,范仲俺的“”、文天祥的“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些反映了古代仁人志士的救国救民的思想,所以“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 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要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需要随时代而不断丰富、发展。“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要丰富和发展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与光明的前景,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十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使我国改变了民生凋蔽、的面貌,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天,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都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已经和正在为祖国的统一和强盛做出贡献,而且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社会主义的朋友。为了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我们提出了“”的方针。我们并不要求所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赞同大陆实行的,只要他们赞同“”,我们就要同他们加强团结。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人民民主即,本质上也是统一的。世界上只有具体的、相对的民主,没有抽象的、绝对的民主。民主属于上层建筑。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取决于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同资本主义民主有者根本区别。民主建设是一个过程,它的发展程度,又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争取人民民主而斗争。现在,我们仍然在为逐步完善和法制进行不懈的努力。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和管理自己的国家,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容。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在当代,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和平演变颠覆中国的,剥夺我国人民主宰自己国家命运的权利,使中国变成西方大国的附庸。如果失去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也就失去了人民民主,并且从根本上失去了人权。所以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要勇于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自觉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辛勤工作,促进安定团结,促进建设和改革,将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此外,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不见真理。高烧导致的狂热,爱国外衣下的狂热,不比那些地震或者海难更可怕?拒绝日本人入内是爱国吗?不吃麦当劳是爱国吗?仅仅因为去了靖国神社,姜文就被地指斥为汉奸,一篇篇的讨伐檄文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他飞来,漫天的唾沫背后,似乎一切关于靖国神社的行为都意味着与日本军国主义亡魂的纠缠。当爱国以如此敏感和狭隘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究竟应该庆幸还是悲哀?的推断,无聊的口舌之争,又让我们在多大意义上接近爱国的精神内涵?还有,赵薇不认识日本军旗图案,伏明霞不知道卢沟桥为何物,在慨叹名人明星们对常识的无知的同时,更多的人举起了板砖,甚至还有粪便。那些过激的言论和行为因为打着“爱国”的旗号而分外,似乎只有从这些“不爱国”的名人们的身上践踏而过,才能证实自己更加爱国。 爱国本来无错,但是当人们把爱国当作一场时髦的运动,随便找个靶子吐口水的时候,严肃的热情就异化为滑稽的狂热,爱国就在无聊的炒作中病变了。 爱国从来需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口号和空谈。从自身作起,从细节作起,也许是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爱国需要万众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一片废墟的日本国土,多少年的苦心经营,多少年的努力奋进和踏踏实实的激情,成就今天的强大?又是多少中国人,,才将浊浪滔天的洪魔击退,保住了长江大堤的安全?“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其前途和命运已经史无前例地融入了世界的格局。面对百年以来沉重的历史负荷和千年际遇,冷静、团结、开放和自尊成为我们爱国必须的心态。惟有如此,那些爱国病才可以得到根治,才可以永远地尘封在记忆当中! 这些年来党和国家在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是我国历史上人民群众精神最为饱满、最为自信的时期。综合的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现阶段有其新的作用,体现。她将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为一个十三亿多人的大国,中国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容超越党派,超越阶层,是整个民族的共识。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影响深远。

纲要,爱国主义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弘扬爱国主义有不同的时代要求。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要把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大学生要紧跟时代步伐爱党爱国,勤奋学习。

仅供参考:摘 要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织、互相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势在必行。关键词:文化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今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将加强文化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篇幅,充分说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充分表明,没有先进的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本文也将浅谈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政治、经济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应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我们的理想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它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 我们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也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 我们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道德又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共产主义道德建设则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特征。 (3)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2、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发展教育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仅经济建设没有后劲,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可能搞好。 科学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程度本身直接就是精神文明发展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这种文化应该既是民族的,要继承我国各民族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同时又是面向世界的,要吸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一切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成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唯物历史观的重要表现。文化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对社会制度建构的指导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化,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从党的建设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之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之指导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保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保证党在思想理论上永葆生机活力,永远站在时代社会的前列。 2、实践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奋斗目标。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一方面体现着人类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方面又反映着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程度和精神成果,因而又具有普遍性,如科技文化等;任何文化都是由处于共同地域、具有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的群体创造的,因而文化又具有民族性。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少数西方国家凭借其掌握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正在加紧建立和扩大文化霸权。面对这种形势,许多国家纷纷在维护本国文化安全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旗帜下,加速发展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有效地抵御外来的文化侵略,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全民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整个国家就会极大地削弱综合国力,最终不但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会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从而葬送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所以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根本的是要文化创新。繁荣和发展文化,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但是只停留在继承和传承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最根本的是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首先要培养文化创造者,培养“大师”。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文化界的“乔布斯”,一个乔布斯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而且鼓励了无数人致力于技术创新。而一个文化界的“乔布斯”不仅能够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文化产品,他带动的是一个文化创新的群体,这个群体会为我们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文化成果。应该重视“大师”的示范、带动效应,应该有意识地培育能够产生“大师”的土壤。  要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应该致力于创造划时代的文化产品。 文化强国必须有强国文化。我认为,强国文化不仅是优秀的文化产品,还必须具有时代标志性和创新理念。 我小时候认为动画片都是西方出的,有的小孩还认为“没到迪士尼,就不算去了香港”;还有现在美国“好莱坞大片”占据中国很大的电影市场,中国人认为只有美国拍出来的“大片”才叫大片;看偶像剧都是韩国的;漫画都是日本的;包括现在流行的欧美风和日韩风。从这些小点,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影响力之巨大。一个迪士尼早已不单单从事影视制作,支撑迪士尼运作的有五大事业部:影视娱乐、媒体网络、互动媒体、相关消费品、主题乐园。迪斯尼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我认为,我们缺的正是这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化和文化产业。要实现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应该鼓励打造划时代的文化作品。  划时代的文化作品从内容上来看,应该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合,并且具有创造性;是中国儒、道、佛思想和基督教为主体的西方文化的结合,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寻找共通点;既保留了中华民族最有价值的文化,又符合世界文化的特点。这样才能发挥中国当代文化的创造力,使中国当代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并对世界文化有所贡献。从形式上来看,划时代的文化产品形态应该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这是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所要求的。文化产业只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要和现在的信息技术结合,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广泛需要。 如今,外国都很注重保留传统文化,并发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而中国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也摒弃了很多本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很多文化被别国窃取并发扬,文化的侵袭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深远的,一个国家具有统一的文化,才能更有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参考文献[1]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 [2] 鞠鹏,新华网, 2011年10月25日 [3] 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朱慧芸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第7期-维普资讯网

中国国情概要论文1500字

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历时60余年,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在这一屈辱的历史过程之中,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野蛮的武力侵略和战争威胁,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它既不同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有别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但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导地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它一刻也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们在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中艰难地生存和发展着。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性并存。许多货币持有者在经营工商业获利没有保障的前提下,都热衷于兼并土地,很少有投资工业的兴趣。资本家中有不少人将利润转化成土地,农民土地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特别严重且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近代中国总体来说仍然是一个经济极其落后的农业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广大农村生产关系的基础。地主阶级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就生活中占据显著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这种以封建剥削关系为主的经济基础,只能形成封建势力占支配地位的上层建筑。这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结合,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3)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社会特点是: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  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中国国情就是 民不聊生即是!当官的和农民生活对比一个天上的一个地下的  当官的贪得无厌,为富的富而不仁 。这是贪官。现在是朝鲜。日本。美国。的夹击。。。。现在的中国不是老毛领导的中国那样了。。。现在的中国危机。,。 看文章中国国际地位很尴尬 现在国家领导人只会担心自己的地位,自己的乌纱帽,自己的幸福生活,才不会站在中国的大局着想,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的生活着,现在的中国社会就像极了晚清时期,每个人都活在大国的梦里,而实际上经济是强,可是拳头强吗,毛主席早就说过枪杆里出政权,党指挥枪,可是战争真的来了,能指挥了吗?毕竟中国只有一个毛主席,现在中国就少了一个像毛主席一样的伟人。 中国人办事难免送点礼,你好我好大家都很好,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也一直以这种方式开展外交活动,什么中日友好,什么着眼中日关系大局,就说一件事,钓鱼岛撞船事件,我船长一直被日本扣留,外交努力好用吗?国务委员、驻华大使、外交部官员跑都跑断了吧?没有看见船长被放回,这是铁的事实。船长是什么时候回国的,还不是我们在抓了四个偷拍我军事禁区的四个日本人后,日本才主动求和的,什么外交的胜利?狗屁。因此说,我们的外交现在就是与晚清李鸿章时期差不多,谈判、妥协,估计用不了多久,我们国家又开始签订不平等条约了。我们国家持有20000多亿美国国债,早被美国绑架了,想走还容易吗?中国现在又成了西方世界的肥肉了。这一点也不能怪党,只能怪国人的奴性,毛伟人把一盘散沙的国人弄成一团不过30年,邓伟人一句话,改革开放,国人现在又散了,什么仇也来了,就是没有仇外国人的,反而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什么仇官、仇富、仇警全民皆仇。面对现在的局面国家能尴尬吗? 这样的事例多了举不过来,凡是有良知的中国人,一定要团结起来,共同抵制韩货、日货、美货,多发表几幅正义的文章,叫领导人反思一下。邓伟人说的三十年和平发展的机遇期已经到了,我们做好斗争的准备吧免得被动

论大学生的国情意识及其价值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现在的大学生对国情的意识越来越薄弱,有的甚至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口上总是挂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难道真的事情发在你身在的时候才真的要主动去关心吗?人们不能没有面包而生存;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国情意识。  深化大学生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  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要把握的关键问题。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作出了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深化大学生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认识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第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做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上百年时间,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也使我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认识,使我们的方针政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了解国情,才能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矛盾,较好地思考和处理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爱国故事,它们感人肺腑,流播四海,代代传诵。例如钱学森,才华横溢的核物理专家,美国海军师长金波尔称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由于美国的阻挠,他花了5年时间,才回到国家。钱学森是新中国导弹事业的开创者。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而我国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一成就震惊了世界。在他看来,事业和成就只有同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是最有意义的。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当代中国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筑牢大学生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思想基础,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才能做到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使大学生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越走越宽广,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最后,好好反省自己做到了没有,对国家的国情又了解多少呢。(够1500字了,哈哈,可怜我们农工商的孩子)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