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节水技术论文5000字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03 16:39:23

节水技术论文5000字论文怎么写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有了它,才构成了这个蔚蓝的星球;有了它,整个世界才有了生命的气息;有了它,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生机盎然;有了它,我们才有了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溪水,湛蓝的海洋……我们才有了一切。 生物需要水、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一点儿水,早晚会用光的。况且,生活中人们对水的浪费是那么的肆无忌惮。洗手时,为图一时的方便而在抹肥皂时不关上水龙头;刷牙洗脸时让水哗哗流个不停……这在某些人看来,又是多么的“平常”啊。让我为大家算一笔账吧:一个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一年便是360吨,一个可怕的数字啊!据不完全统计,仅城市坐便器水箱漏水,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加上各种浪费水源现象的存在,全国每年浪费的水可达100亿立方米以上,汇集起来,是何等波澜壮阔的一条大河啊。这庞大的数字,怎能不令人触目惊心呢?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全球性的水危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缺水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我国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水量仅占世界平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1668个在建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100多座严重缺水。在这种情况下,谁有理由不珍惜水、节约水呢?如果再不节约用水,那么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我们的子孙后代必将遭受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提高节水意识,从点滴做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家里普遍装上了空调。在使用空调降温的过程中会产生滴水,一晚上使用空调,滴下的水能接一桶,有好几公斤。这些水往往白白浪费了。是否能把空调滴水管引进阳台或家里,把水接到桶里盆里?有空调的家庭以及企事业单位都能采取这个办法,充分利用空调滴水变废为保的话,节约的水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由于用水需要交费,现在一般家庭还是比较注意节约用水的。但在一些单位就不是这样了,有的单位水龙头坏了,长时间无人过问,任清水长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公家”的水不用自已花钱买,浪费不浪费与自己无关。对这种现象,一方面要提高干部、职工的公德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水是人类共有的珍贵资源,浪费越来越少的水资源,无异于“慢性自杀。 水是生命之源,缺水甚于贫血。一滴普通的水,滋润着生命的纯真,用虔诚的态度去感恩水,在平凡之中时时拨动节水的音符。让我们用真诚的声音呼吁人们:节约用水,你就塑造了一个生命!节约用水,你就多了一方宝贵的空间!节约用水,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将仍细水长流,不绝“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和“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保护水资源,从你我做起;节约用水,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用心珍爱生命之水,以节水为荣,随手关紧水龙头,千万不让水空流。只要我们时刻有着节水意识,一水多用,让洗菜、淘米、洗衣服、洗手后的水用来浇花、冲厕和擦地板……如果能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那么,每一个渺小的我,就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节水并不是一句口号,她更体现在行动上。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有勇气站起来,对大自然做出庄严的承诺——用我们的双手,使地球母亲恢复青春容颜,用我们的行动,来感动大自然这个人类的上帝。但承诺自然并不仅仅是承诺,更应以行动来实现我们的承诺。 珍惜水就是珍爱生命。有了每个人对水的珍惜,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有了每个人对生命的珍爱,人类才可能有幸福美好的家园。 愿每个人都成为滋养人类文明的一滴水。

水的重要性-(节约用水文章) 内容摘要 对于许多事物是可以这样做或那样做的,办法总会有的。比如照明,没有电灯,我们可以点蜡烛;没有蜡烛,我们可以点油灯;没有油灯,我们可以点松明火把;连火把也没有,我们只好静静地等待黑夜过去,白天的到来。而对于水就不同了。没有水,我们无法洗脸、刷牙,无法解渴,餐桌上没有了鱼虾,看不到花草树木,不知道什么叫游泳,船舰全部报废,混凝土拦不成,高楼无法建,连小娃娃哭也没有了眼泪……啊,还是不要往下想的好!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其中,脑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连坚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哩!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往往甚于饥饿。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有人估计为两个月),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集到6公斤水;1个水月里可集到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予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流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所以,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在丰富,地区分布不均匀,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更加紧缺,自来水其实来之不易。节水要从爱惜水做起,牢固地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1)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2)为了人类和您自身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 (3)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4)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5)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农业、工业、城市的活动,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6)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7)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8)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9)加强用水设备管理,堵塞水的跑冒滴漏! (10)人人关心节水,时时注意节水! (11)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2)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必须保护和合理使用好水资源! (13)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

可以去参考水资源研究这本刊上的相关文献哦

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就是农作物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分(包括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量的80%左右,其中90%的种植业用水都需经过土壤水的转化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高效利用的综合农艺措施,已成为当前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节水农业中调节干旱的几项措施:一、减少不必要的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丘陵山区要大力加强工程措施和耕作技术措施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平梯田,沟坝,水窖等。耕作技术措施有水平沟种植、垄沟种植、蓄水聚肥种植等。通过深耕或深松,耕深15-20厘米,打破犁底坚硬土层,降低了土壤容量,增加了孔隙度,从而增加了降雨的入渗速度和土体的蓄水容量。少耕免耕对减少风蚀、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良好作用。免耕可使降水流失量减少,土壤流失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二、选择避旱和适应土壤干旱的措施,巧用土壤水。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特点,选耐旱优良品种。通过一些耕作措施,减缓干旱时期的旱情如延长蹲苗时间以错过旱情期;在限水灌溉条件下,磷肥集中深施效果最好。有地表水源的地区,限额灌溉,以水防旱。三、防止不必要的蒸发,减少消耗,多用土壤水。防止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可采取覆盖、应用抗旱保水剂等措施。(1)覆盖。有麦糠覆盖、生物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留高茬覆盖、沙石覆盖等几种方式 ,保墒增温效果好。生产实践证明,麦田采用麦糠覆盖蓄水量提高20-6毫米,比对照增产2%。覆盖栽培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聚水、保墒、增温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及其有效性,提高作物有效耗水比,抑蒸减耗,节水抗旱,促进早熟和增产等作用。(2)利用抗旱保水剂,延长土壤水分持续供应。抗旱保水剂可直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在旱作大田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平均可高出5 个百分点以上,在灌溉地上,可明显可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延缓灌水时间,减少灌水1—2次。四、提高土壤现有水分的利用效率,用好土壤水。土壤深层贮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在作物生育期降水不足时,可通过毛管运动或根系的吸收调节水分的供应。采用轮作平衡调水,推广良种,间作套种,铺膜提高地温增加水分的有效性,增加施肥量,合理利用N、P配合,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提高土壤水的利用,增施P、K肥,“以肥调水,以水调肥”充分利用深层水。

节水技术论文5000字论文怎样写

浅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摘 要 本文简要的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念, 分别介绍了几种节水技术, 并分析利弊, 反映当前农业节水新观点、思路, 为农业节水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节水 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 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 或者, 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 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1 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 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 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1 地面灌溉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 所以称为重力灌水法。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 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2 喷灌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 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 象天然降雨一样灌溉。突出的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力强, 机械化程度高, 灌水均匀, 灌溉水利用系数高, 尤其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 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高, 而且受风的影响大[1]。 3 微灌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 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到田间, 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主要特点是灌溉时只浸润作物周围的土壤, 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保持干燥, 一般灌溉流量都比全面灌溉小得多, 因此又称为微量灌溉, 简称微灌, 其中包括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和膜上灌等。主要优点是: 灌水均匀, 节约能量, 灌水流量小, 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力强, 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增加耐盐能力; 便于主动控制,明显节约劳力。比较适合于灌溉宽行作物、果树、葡萄、瓜果等[1]。 4 地下灌溉地下灌溉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 地面仍保持干燥, 所以非常省水, 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这方法的局限性很大, 只有在根系活动层下有不透水层时才行, 不适于普遍推广。 2 输水方法 渠道渗漏水量占渠系损失水量的绝大部分, 一般占渠首引水量的30%~50%, 有的灌区高达60%~70%。渠系水量损失不仅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 减少了耕地面积, 浪费水资源, 并且引起地下水位抬升, 招致农田渍害。渠道防渗工程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水量损失。 1 渠道防渗工程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减少渠道渗漏损失, 节省灌溉用水量, 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 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 防止渠坡坍塌, 增加渠床的稳定性; 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 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2 管道输水灌溉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 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 将低压水输入田间, 并可用末级软管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输水方式。灌溉管道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由于输配水部分( 管网) 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 一般可以少占7%~13%耕地,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并减少了对交通和耕作的影响; 在工程完好的情况下, 可以基本没有输水损失( 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 , 节约了用水, 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 杂物不易进入管道, 减少了清淤工作量, 也不存在杂草问题[1]。 3 灌溉制度 1 充分灌溉制度当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所需的水分都得到充分满足, 即作物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水分环境, 配合相应的农业管理技术, 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 这种灌溉制度则称为充分灌溉, 即称为充分灌溉[2]。所谓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长期以来, 人们就是按充分灌溉制度来规划、设计灌溉工程, 显然不节约水量。 2 非充分灌溉制度所谓非充分灌溉制度就是可供水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 实施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1]。目前非充分灌溉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应用也不广泛, 主要是由于非充分灌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条件性, 需要在水源、雨情和墒情的监测、传感和信息处理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及相应管理权限, 把这些技术配套成模式化技术还需要时间[2]。 4 田间辅助措施 1 秸秆覆盖蓄水保墒 所谓秸秆覆盖系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或以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农田覆盖一层秸秆后, 一方面可使农田土壤表面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滴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表层结构, 提高降水入渗率; 另一方面可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毛细管的联系, 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乱流交换强度, 可以起到抑制土壤蒸发的目的。 2 塑料薄膜覆盖保墒 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早期主要用于蔬菜、瓜类和经济作物, 随着超薄膜的出现及其成本的降低, 塑料薄膜覆盖在玉米、冬小麦、薯类等作物得到广泛应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应包括田间覆盖和温室大棚两大类, 这里主要讨论地膜覆盖节水技术。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是, 具有显著抑制田间土壤水分无效蒸发, 集水、保墒、提墒; 提高耕作层地温,改善作物中下部光照条件,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缩短作物生长期, 避免冷冻灾害; 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地膜覆盖比秸秆覆盖更具有节水增产的效果。 3 机械蓄水保墒措施 机械蓄水保墒措施主要包括: 深翻( 深松) 、早耕、耙耱、中耕松土、雨后( 灌后) 适时锄地松土、少耕和免耕等, 是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蓄水保墒措施。近年主要推广了深松中耕等措施。所谓早耕是指农作物收获以后适墒早耕; 所谓深耕是提高土壤调控水分能力和管理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所谓耙耱是指翻地后用齿耙或圆盘耙进行碎土、松土、平整地面, 实行翻地—— 耙地—— 耱地的“三连贯”作业, 可以进一步耱碎表土、耱平耙沟, 使田面更加平整, 并具有轻压作用, 使地面形成一个疏松的覆盖层, 减少蒸发; 所谓雨后( 灌后) 适时锄地是指一场透雨或一次灌水之后的农田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消耗速率最大, 这时锄地松土或中耕松土都可以达到破坏毛细管, 减少土壤水无效蒸发, 提高对降水量的纳蓄能力的作用[3]。 当前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各类节水措施基本上都被采用了,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我国农业节水还是存在一些争议, 如: 节水灌溉应以什么为中心, 如何操作达到节水的目标? 农业节水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部分灌溉专家认为灌溉工程节水改造节水潜力大, 部分专家认为节水是一种错觉, 实际上增加耗水量; 如何来考核节水量的? 考核标准合理全面吗? 关于农业节水的问题还有很多, 值得我们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元裕, 农田水利学[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3- [2] 陈亚新, 康绍忠, 非充分灌溉原理[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 [3] 沈振荣等, 节水新概念[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77-

节水农业,作好用水文章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就是农作物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分(包括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量的80%左右,其中90%的种植业用水都需经过土壤水的转化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高效利用的综合农艺措施,已成为当前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节水农业中调节干旱的几项措施:一、减少不必要的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丘陵山区要大力加强工程措施和耕作技术措施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平梯田,沟坝,水窖等。耕作技术措施有水平沟种植、垄沟种植、蓄水聚肥种植等。通过深耕或深松,耕深15-20厘米,打破犁底坚硬土层,降低了土壤容量,增加了孔隙度,从而增加了降雨的入渗速度和土体的蓄水容量。少耕免耕对减少风蚀、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良好作用。免耕可使降水流失量减少,土壤流失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二、选择避旱和适应土壤干旱的措施,巧用土壤水。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特点,选耐旱优良品种。通过一些耕作措施,减缓干旱时期的旱情如延长蹲苗时间以错过旱情期;在限水灌溉条件下,磷肥集中深施效果最好。有地表水源的地区,限额灌溉,以水防旱。三、防止不必要的蒸发,减少消耗,多用土壤水。防止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可采取覆盖、应用抗旱保水剂等措施。(1)覆盖。有麦糠覆盖、生物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留高茬覆盖、沙石覆盖等几种方式 ,保墒增温效果好。生产实践证明,麦田采用麦糠覆盖蓄水量提高20-6毫米,比对照增产2%。覆盖栽培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聚水、保墒、增温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及其有效性,提高作物有效耗水比,抑蒸减耗,节水抗旱,促进早熟和增产等作用。(2)利用抗旱保水剂,延长土壤水分持续供应。抗旱保水剂可直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在旱作大田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平均可高出5 个百分点以上,在灌溉地上,可明显可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延缓灌水时间,减少灌水1—2次。四、提高土壤现有水分的利用效率,用好土壤水。土壤深层贮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在作物生育期降水不足时,可通过毛管运动或根系的吸收调节水分的供应。采用轮作平衡调水,推广良种,间作套种,铺膜提高地温增加水分的有效性,增加施肥量,合理利用N、P配合,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提高土壤水的利用,增施P、K肥,“以肥调水,以水调肥”充分利用深层水。

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就是农作物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分(包括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量的80%左右,其中90%的种植业用水都需经过土壤水的转化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高效利用的综合农艺措施,已成为当前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节水农业中调节干旱的几项措施:一、减少不必要的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丘陵山区要大力加强工程措施和耕作技术措施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平梯田,沟坝,水窖等。耕作技术措施有水平沟种植、垄沟种植、蓄水聚肥种植等。通过深耕或深松,耕深15-20厘米,打破犁底坚硬土层,降低了土壤容量,增加了孔隙度,从而增加了降雨的入渗速度和土体的蓄水容量。少耕免耕对减少风蚀、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良好作用。免耕可使降水流失量减少,土壤流失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二、选择避旱和适应土壤干旱的措施,巧用土壤水。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特点,选耐旱优良品种。通过一些耕作措施,减缓干旱时期的旱情如延长蹲苗时间以错过旱情期;在限水灌溉条件下,磷肥集中深施效果最好。有地表水源的地区,限额灌溉,以水防旱。三、防止不必要的蒸发,减少消耗,多用土壤水。防止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可采取覆盖、应用抗旱保水剂等措施。(1)覆盖。有麦糠覆盖、生物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留高茬覆盖、沙石覆盖等几种方式 ,保墒增温效果好。生产实践证明,麦田采用麦糠覆盖蓄水量提高20-6毫米,比对照增产2%。覆盖栽培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聚水、保墒、增温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及其有效性,提高作物有效耗水比,抑蒸减耗,节水抗旱,促进早熟和增产等作用。(2)利用抗旱保水剂,延长土壤水分持续供应。抗旱保水剂可直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在旱作大田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平均可高出5 个百分点以上,在灌溉地上,可明显可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延缓灌水时间,减少灌水1—2次。四、提高土壤现有水分的利用效率,用好土壤水。土壤深层贮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在作物生育期降水不足时,可通过毛管运动或根系的吸收调节水分的供应。采用轮作平衡调水,推广良种,间作套种,铺膜提高地温增加水分的有效性,增加施肥量,合理利用N、P配合,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提高土壤水的利用,增施P、K肥,“以肥调水,以水调肥”充分利用深层水。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类的渴望, 水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但是,我们偏偏缺的就是水。缺水,是不争的无奈。 ­ ——因为缺水,多少沃野绿洲变成浩瀚的戈壁,我们的先人不得不无数次背井离乡,迁涉远土。 ­ ——因为缺水,我们曾不得不动员起全家的男女老幼,拿起那所有可以使用的坛坛罐罐去四处抢水。 然而长久以来,我们最不尊重的、无节制开发的、大大方方浪费的、明明白白污染的、无时不刻跑冒滴漏的也是水。用水者从来很少问起:自来水­——你从哪里来? 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拿起“节水光荣,浪费可耻”这个口号,去唤醒人们的觉悟。应该说,自然因素造成的水资源不足状况,我们无法在整体上改变,但人为因素加剧的缺水,则可通过努力使之缓解。这个努力,就是大力提倡节水和治污,这是我们在改变缺水状况的努力中能够做到也必须做到的事情,关键在于——节水,要从我做起,要从每一个用水人做起。 节水,是因为缺水 据多年记载,全国670多个城市中,约有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60多亿立方米,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多亿元,许多城市在天旱时被迫定时限量供水。 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水源极为紧缺。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从时间上讲,北方各省(市、区)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其余时间则多旱少雨;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北方人均水资源更低,不足2000立方米,有些省份甚至低于500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175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线,1000立方米为生存基本线。足见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是十分突出的。 问题还在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继续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水的比重还要逐步上升,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 就我省来讲,陕西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66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2,世界人均量的1/8。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均水资源量8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亩均量的44%。陕西南北狭长,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水土组合极不合理。秦岭以南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7%,而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1%,秦岭以北地区面积占全省的63%,而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群相对集中、人口占全省60%、耕地面积占全省55%、工农业产值占全省80%以上的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388立方米,为全省人均量的30%,不到全国人均量的1/6,约为世界人均量的1/26,与已经出现水资源严重危机的北方几个省市人均量相当。其次,我省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十分悬殊。据水文资料记载,我省地表径流在丰水年可达800亿立方米以上,而枯水年则不足280亿立方米,丰枯比达3:1。水资源年内分布也很不均衡,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60—70%,而其余8个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30—40%。除此而外,我省以干旱缺水为主要特征的灾害十分频繁。据对1371年至1990年的620年历史记载分析,发生1—2年以上大范围持续干旱290次,平均两年一次。其中1950—1990年发生不同级别的旱灾37次,平均1年一次,年平均成灾面积超过1300万亩。进入90年代以来,我省干旱缺水的形势更加严峻,1994年—1995年全省发生的特大干旱,仅夏秋两季受灾面积就超过5000万亩,严重干旱2800万亩,绝收510万亩。长期的干旱缺水,不仅造成农业大面积减产,而且致使全省各城市均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大面积水荒,对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由此不难看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随着我省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因此,在认真做好城市供水工作的同时,突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且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节水,治污回用是根本出路 水资源的短缺,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本身就是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而对水的浪费和污染,有如雪上加霜,使矛盾更加突出。 水污染在我国已十分严重。城市污水排放量从1990年的近180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约3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生活污水近80%未经处理直排水体。我国有8%的城市河段受到中度或严重污染,118个大城市中5%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的一些城市虽然水源充足,但由于污染的加剧,可资利用的却很少,成为缺水型城市。“守着江河缺水喝”,是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窘境。可见,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使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不能进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节流、治污、开源,这三方面措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节流”是由我国贫水的基本水情决定的,必须放在优先位置。“治污”具有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增加供水量的多重效益,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多渠道开源”的内涵除了合理适度开发地表、地下水资源外,还包括雨水利用、海水代用、海水淡化和污水资源再生利用等,而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应当成为“开源”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城市水资源利用要治污为本,这是保护供水水质、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首先,工业污水防治要进行战略转变。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末端处理、达标排放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战略,现已被国内外证明是耗资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专家指出:污水防治应实行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转变。那就是,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水的利用率,实行中水处理,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量,逐步做到零排放。这样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其次,要下大气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切实重视城市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我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一是要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尽快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具备能够偿还投资贷款、维持日常运营费用的运行机制。污水处理费对设施运行成本补偿不足,是导致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所以,调整污水处理费势必成为发展污水处理产业的关键所在。污水处理回用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用水和工业、服务业用水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是改变水质型城市缺水状况,避免远距离调水导致城市用水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根本措施;污水处理回用这一可靠的水资源也是城市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因此,应该把污水处理工作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将污水处理费的调整,优先于供水价格的调整。二是要建立稳定的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投资渠道,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构筑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需要的不仅仅是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而且还需要建设形成拦截汇集污水的完整的管网系统,甚至其所需的投资量,远远大于污水处理厂建设本身。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稳定规范的财政注入资金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纳集体、个人、外商投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并建立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和完整易行的处理回用、销售收费规则,以对各种社会资金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节水,价格调整不容回避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全民都关心节水问题,那就是水价。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性水价,水价之低,对节水十分不利。一方面令人对水的珍惜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不切实体现在行动上;另一方面,低水价造成城市供水和治污投入不足,既限制了供水事业的发展,也限制了污水的循环利用。因此用调整水价的方式,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促进全社会节水,已势在必行。 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一种再生能力很低且具有很高价值的资源和商品,运用经济杠杆原理促进人们节水,既符合商品经济原则,又保护和节约了水资源,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水是商品这种认识,过去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没有的。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管理上的低水价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水价改革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提价问题。因此,如何改革,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 《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为水价的改革确定了目标。城市水价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实行容量和计量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及阶梯式计量水价,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将定额内用水价格逐步调整到位的同时,拉大定额外用水和定额内用水的价差,实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使超额用水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实行这种政策,有两个好处,一是水费不会成为低收入居民太大的负担;二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兄弟省市和国外的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应该在“合理”上下功夫,过低的水价是赔本生意,是最不合理的。 节水,应用节水型器具是关键 节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但又必须从微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开始,这正应了那句“不汇涓滴,无以成江海”的话。所以涉及千家万户的节水型器具的开发、推广、应用就势必成为城市节水的关键。城市供水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资料显示,住宅楼平均耗水的20%是由于流失而损失的,10-15%是由于剩余水未重复利用而损失(如洗过衣服的剩余水可用于拖地、冲厕,洗过菜的剩余水可用来浇花等),若能使用节水型器具和重复利用剩余水,使这些损失减少一半,则每年全国就可节约几十亿立方米的高质量可饮用水。据有人试验发现,水龙头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35分钟就可损失240毫升的净水,这样一年就要滴掉36吨净水。事实上,这样的龙头在千家万户中确实不少,甚至在公共场所的一些龙头还长年淌水,却无人在意。 为了推广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些器具和技术在节水中发挥了作用。国家和我省每年都公布一批定点节水产品,并且明文规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器具。北京在2000年出台了26项节水措施,其中包括:强制淘汰螺旋式升降铸铁水龙头,出资4000多万元向居民发放200万只节水龙头;强令洗车场必须使用自动循环水设施,采用循环水洗车后,有的洗车点一个月的水费只有90元。据悉上海、南京、济南等市也已经禁用9升座便器,推广使用6升座便器,并强制使用节水龙头。 尽管各方开始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但这些器具和技术的普及,并在节水中发挥明显作用的情况还未出现,于是形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老式马桶和水龙头仍在广泛使用,传统的洗车方法仍随处可见。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 ——节水意识不强,对使用节水器具和技术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热情。 ­ ——水价过低导致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缺乏市场。 ­ ——相关政策不够有力,不够配套,奖罚不分明。 ­ ——旧的器具和技术使用的面广量大,淘汰较难,“三同时”落实未被重视。 ­­ ——节水器具价格较高,影响了群众的购买和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制定对策,以使城市节水工作更进一步开展。“强化城市节水工作,强制淘汰浪费水的器具和设备,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加强节水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和节水设施的建设”是《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节水器具是节水的硬件,可以有效遏制水的浪费,因此它的尽快推广使用,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这是城市节水工作的关键所在。 节水,呼唤法规的完善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城市供水条例》,建设部与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联合制定发布了《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等政策规定,我省也先后出台了《陕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项地方法规。这些法规政策对城市节约用水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大多是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城市节水工作来讲,力度还尚不够。节水工作的实践,呼唤法规政策的尽快完善和细化,使节约用水成为各行各业和每个城市居民必须遵循的一项法律制度。 据悉,国家有关方面和我省已经和正在抓紧制定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一是制定并实施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强制性标准。这项标准将明确规定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中,必须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建筑设计单位,违反规定继续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卫生洁具和配件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加惩处。还规定要限期完成现有公共建筑和各单位房屋建筑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的更换改造,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尽快更换现有住宅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二是制定城市自来水管网漏失率的控制标准和检测规范。这一规范要求进一步深化城市供水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成本约束力度,促进供水企业加强对自来水管网的日常检测维护,尽快将管网漏失率降低到控制标准之下;对漏失率在15%以上的,要限期整改。“十五”期末,所有大中城市运行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供水管网,必须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三是研究制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制定这一标准的目的,不是要限制居民正常的用水需求,而是要通过定额管理这样一种手段,促进人们转变在多年低水价情况下形成的粗放型用水习惯和观念,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 节水,从我做起 人们是否具有节水意识,对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当前人们的节水意识如何?毋庸讳言,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还相当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比比皆是。相当数量的人对水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自来水”的水平上,即认为水是不尽不竭的,没必要为浪费一点水而大惊小怪,甚至认为水不是“贵如油”,而是“淡如水”。另外一些人虽然认识到水的宝贵,但对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节约用水仍然没有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为什么在开展节水工作已2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节水意识仍然这么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这么严重?这是因为,其一,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很少有缺水的切身感受,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很少考虑到长远,既无近忧,又无远虑。用水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其体验一直停留在开龙头和关龙头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上,至于开辟水源的艰苦,制水净水的复杂过程和投入巨资解决城市用水的豪大工程,他们要么不闻不问,要么知之很少。那么,他们节水意识的淡薄也就不足为怪了。其二,以往我们的节水宣传,仅仅依靠媒体的小篇文章上,既无“家喻户晓”式的宣传,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强制措施,对培养良好的节水习惯尚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其三,还应该看到,良好的习惯和意识是逐步形成的,节水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也是这样,它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么,怎样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呢?我们不可能人为地让人人都去切身感受缺水的恐慌,也不能无止境地去等待人们自己提高,因此,只能在节水意识的强化上下功夫。除过提高水价、征收污水处理费、核定生活用水定额、超定额累进加价等重要的、一定要用的经济手段外,还应切实重视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采取各种动人、有效的形式,加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教育和宣传,使全体公民掌握实情,掌握科学的用水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意识,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习惯,把节水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责任,还要注意培养少年儿童从小懂得节水和我要节水的原本意识。 只要人人都“从我做起”,节水、惜水、爱水的前景将会灿烂无比。 节水,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节水技术论文5000字论文

浅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摘 要 本文简要的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念, 分别介绍了几种节水技术, 并分析利弊, 反映当前农业节水新观点、思路, 为农业节水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节水 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 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 或者, 以单位耗水量所取得的产值多少来衡量。现在我国采用过的和正在研究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数十种之多。各种技术都各有利弊, 各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节水灌溉技术大致可分为灌水方法、输水方法、灌溉制度和田间辅助措施等四大类别。 1 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 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 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1 地面灌溉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 所以称为重力灌水法。地面灌溉是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 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2 喷灌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 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 象天然降雨一样灌溉。突出的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力强, 机械化程度高, 灌水均匀, 灌溉水利用系数高, 尤其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 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高, 而且受风的影响大[1]。 3 微灌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 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到田间, 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主要特点是灌溉时只浸润作物周围的土壤, 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保持干燥, 一般灌溉流量都比全面灌溉小得多, 因此又称为微量灌溉, 简称微灌, 其中包括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和膜上灌等。主要优点是: 灌水均匀, 节约能量, 灌水流量小, 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力强, 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增加耐盐能力; 便于主动控制,明显节约劳力。比较适合于灌溉宽行作物、果树、葡萄、瓜果等[1]。 4 地下灌溉地下灌溉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 地面仍保持干燥, 所以非常省水, 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这方法的局限性很大, 只有在根系活动层下有不透水层时才行, 不适于普遍推广。 2 输水方法 渠道渗漏水量占渠系损失水量的绝大部分, 一般占渠首引水量的30%~50%, 有的灌区高达60%~70%。渠系水量损失不仅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 减少了耕地面积, 浪费水资源, 并且引起地下水位抬升, 招致农田渍害。渠道防渗工程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水量损失。 1 渠道防渗工程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减少渠道渗漏损失, 节省灌溉用水量, 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 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 防止渠坡坍塌, 增加渠床的稳定性; 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 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2 管道输水灌溉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 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 将低压水输入田间, 并可用末级软管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输水方式。灌溉管道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由于输配水部分( 管网) 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 一般可以少占7%~13%耕地,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并减少了对交通和耕作的影响; 在工程完好的情况下, 可以基本没有输水损失( 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 , 节约了用水, 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 杂物不易进入管道, 减少了清淤工作量, 也不存在杂草问题[1]。 3 灌溉制度 1 充分灌溉制度当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所需的水分都得到充分满足, 即作物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水分环境, 配合相应的农业管理技术, 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 这种灌溉制度则称为充分灌溉, 即称为充分灌溉[2]。所谓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长期以来, 人们就是按充分灌溉制度来规划、设计灌溉工程, 显然不节约水量。 2 非充分灌溉制度所谓非充分灌溉制度就是可供水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 实施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1]。目前非充分灌溉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应用也不广泛, 主要是由于非充分灌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条件性, 需要在水源、雨情和墒情的监测、传感和信息处理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及相应管理权限, 把这些技术配套成模式化技术还需要时间[2]。 4 田间辅助措施 1 秸秆覆盖蓄水保墒 所谓秸秆覆盖系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或以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农田覆盖一层秸秆后, 一方面可使农田土壤表面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滴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表层结构, 提高降水入渗率; 另一方面可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毛细管的联系, 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乱流交换强度, 可以起到抑制土壤蒸发的目的。 2 塑料薄膜覆盖保墒 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早期主要用于蔬菜、瓜类和经济作物, 随着超薄膜的出现及其成本的降低, 塑料薄膜覆盖在玉米、冬小麦、薯类等作物得到广泛应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应包括田间覆盖和温室大棚两大类, 这里主要讨论地膜覆盖节水技术。地膜覆盖的主要优点是, 具有显著抑制田间土壤水分无效蒸发, 集水、保墒、提墒; 提高耕作层地温,改善作物中下部光照条件,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缩短作物生长期, 避免冷冻灾害; 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地膜覆盖比秸秆覆盖更具有节水增产的效果。 3 机械蓄水保墒措施 机械蓄水保墒措施主要包括: 深翻( 深松) 、早耕、耙耱、中耕松土、雨后( 灌后) 适时锄地松土、少耕和免耕等, 是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蓄水保墒措施。近年主要推广了深松中耕等措施。所谓早耕是指农作物收获以后适墒早耕; 所谓深耕是提高土壤调控水分能力和管理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所谓耙耱是指翻地后用齿耙或圆盘耙进行碎土、松土、平整地面, 实行翻地—— 耙地—— 耱地的“三连贯”作业, 可以进一步耱碎表土、耱平耙沟, 使田面更加平整, 并具有轻压作用, 使地面形成一个疏松的覆盖层, 减少蒸发; 所谓雨后( 灌后) 适时锄地是指一场透雨或一次灌水之后的农田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消耗速率最大, 这时锄地松土或中耕松土都可以达到破坏毛细管, 减少土壤水无效蒸发, 提高对降水量的纳蓄能力的作用[3]。 当前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各类节水措施基本上都被采用了,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我国农业节水还是存在一些争议, 如: 节水灌溉应以什么为中心, 如何操作达到节水的目标? 农业节水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部分灌溉专家认为灌溉工程节水改造节水潜力大, 部分专家认为节水是一种错觉, 实际上增加耗水量; 如何来考核节水量的? 考核标准合理全面吗? 关于农业节水的问题还有很多, 值得我们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元裕, 农田水利学[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3- [2] 陈亚新, 康绍忠, 非充分灌溉原理[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 [3] 沈振荣等, 节水新概念[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77-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类的渴望, 水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但是,我们偏偏缺的就是水。缺水,是不争的无奈。 ­ ——因为缺水,多少沃野绿洲变成浩瀚的戈壁,我们的先人不得不无数次背井离乡,迁涉远土。 ­ ——因为缺水,我们曾不得不动员起全家的男女老幼,拿起那所有可以使用的坛坛罐罐去四处抢水。 然而长久以来,我们最不尊重的、无节制开发的、大大方方浪费的、明明白白污染的、无时不刻跑冒滴漏的也是水。用水者从来很少问起:自来水­——你从哪里来? 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拿起“节水光荣,浪费可耻”这个口号,去唤醒人们的觉悟。应该说,自然因素造成的水资源不足状况,我们无法在整体上改变,但人为因素加剧的缺水,则可通过努力使之缓解。这个努力,就是大力提倡节水和治污,这是我们在改变缺水状况的努力中能够做到也必须做到的事情,关键在于——节水,要从我做起,要从每一个用水人做起。 节水,是因为缺水 据多年记载,全国670多个城市中,约有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60多亿立方米,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多亿元,许多城市在天旱时被迫定时限量供水。 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水源极为紧缺。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从时间上讲,北方各省(市、区)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其余时间则多旱少雨;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北方人均水资源更低,不足2000立方米,有些省份甚至低于500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175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线,1000立方米为生存基本线。足见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是十分突出的。 问题还在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继续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水的比重还要逐步上升,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 就我省来讲,陕西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66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2,世界人均量的1/8。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均水资源量8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亩均量的44%。陕西南北狭长,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水土组合极不合理。秦岭以南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7%,而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1%,秦岭以北地区面积占全省的63%,而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群相对集中、人口占全省60%、耕地面积占全省55%、工农业产值占全省80%以上的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388立方米,为全省人均量的30%,不到全国人均量的1/6,约为世界人均量的1/26,与已经出现水资源严重危机的北方几个省市人均量相当。其次,我省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十分悬殊。据水文资料记载,我省地表径流在丰水年可达800亿立方米以上,而枯水年则不足280亿立方米,丰枯比达3:1。水资源年内分布也很不均衡,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60—70%,而其余8个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30—40%。除此而外,我省以干旱缺水为主要特征的灾害十分频繁。据对1371年至1990年的620年历史记载分析,发生1—2年以上大范围持续干旱290次,平均两年一次。其中1950—1990年发生不同级别的旱灾37次,平均1年一次,年平均成灾面积超过1300万亩。进入90年代以来,我省干旱缺水的形势更加严峻,1994年—1995年全省发生的特大干旱,仅夏秋两季受灾面积就超过5000万亩,严重干旱2800万亩,绝收510万亩。长期的干旱缺水,不仅造成农业大面积减产,而且致使全省各城市均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大面积水荒,对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由此不难看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随着我省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因此,在认真做好城市供水工作的同时,突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且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节水,治污回用是根本出路 水资源的短缺,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本身就是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而对水的浪费和污染,有如雪上加霜,使矛盾更加突出。 水污染在我国已十分严重。城市污水排放量从1990年的近180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约3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生活污水近80%未经处理直排水体。我国有8%的城市河段受到中度或严重污染,118个大城市中5%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的一些城市虽然水源充足,但由于污染的加剧,可资利用的却很少,成为缺水型城市。“守着江河缺水喝”,是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窘境。可见,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使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不能进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节流、治污、开源,这三方面措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节流”是由我国贫水的基本水情决定的,必须放在优先位置。“治污”具有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增加供水量的多重效益,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多渠道开源”的内涵除了合理适度开发地表、地下水资源外,还包括雨水利用、海水代用、海水淡化和污水资源再生利用等,而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应当成为“开源”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城市水资源利用要治污为本,这是保护供水水质、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首先,工业污水防治要进行战略转变。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末端处理、达标排放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战略,现已被国内外证明是耗资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专家指出:污水防治应实行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转变。那就是,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水的利用率,实行中水处理,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量,逐步做到零排放。这样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其次,要下大气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切实重视城市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我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一是要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尽快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具备能够偿还投资贷款、维持日常运营费用的运行机制。污水处理费对设施运行成本补偿不足,是导致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所以,调整污水处理费势必成为发展污水处理产业的关键所在。污水处理回用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用水和工业、服务业用水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是改变水质型城市缺水状况,避免远距离调水导致城市用水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根本措施;污水处理回用这一可靠的水资源也是城市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因此,应该把污水处理工作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将污水处理费的调整,优先于供水价格的调整。二是要建立稳定的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投资渠道,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构筑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需要的不仅仅是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而且还需要建设形成拦截汇集污水的完整的管网系统,甚至其所需的投资量,远远大于污水处理厂建设本身。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稳定规范的财政注入资金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纳集体、个人、外商投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并建立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和完整易行的处理回用、销售收费规则,以对各种社会资金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节水,价格调整不容回避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全民都关心节水问题,那就是水价。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性水价,水价之低,对节水十分不利。一方面令人对水的珍惜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不切实体现在行动上;另一方面,低水价造成城市供水和治污投入不足,既限制了供水事业的发展,也限制了污水的循环利用。因此用调整水价的方式,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促进全社会节水,已势在必行。 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一种再生能力很低且具有很高价值的资源和商品,运用经济杠杆原理促进人们节水,既符合商品经济原则,又保护和节约了水资源,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水是商品这种认识,过去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没有的。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管理上的低水价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水价改革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提价问题。因此,如何改革,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 《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为水价的改革确定了目标。城市水价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实行容量和计量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及阶梯式计量水价,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将定额内用水价格逐步调整到位的同时,拉大定额外用水和定额内用水的价差,实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使超额用水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实行这种政策,有两个好处,一是水费不会成为低收入居民太大的负担;二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兄弟省市和国外的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应该在“合理”上下功夫,过低的水价是赔本生意,是最不合理的。 节水,应用节水型器具是关键 节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但又必须从微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开始,这正应了那句“不汇涓滴,无以成江海”的话。所以涉及千家万户的节水型器具的开发、推广、应用就势必成为城市节水的关键。城市供水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资料显示,住宅楼平均耗水的20%是由于流失而损失的,10-15%是由于剩余水未重复利用而损失(如洗过衣服的剩余水可用于拖地、冲厕,洗过菜的剩余水可用来浇花等),若能使用节水型器具和重复利用剩余水,使这些损失减少一半,则每年全国就可节约几十亿立方米的高质量可饮用水。据有人试验发现,水龙头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35分钟就可损失240毫升的净水,这样一年就要滴掉36吨净水。事实上,这样的龙头在千家万户中确实不少,甚至在公共场所的一些龙头还长年淌水,却无人在意。 为了推广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些器具和技术在节水中发挥了作用。国家和我省每年都公布一批定点节水产品,并且明文规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器具。北京在2000年出台了26项节水措施,其中包括:强制淘汰螺旋式升降铸铁水龙头,出资4000多万元向居民发放200万只节水龙头;强令洗车场必须使用自动循环水设施,采用循环水洗车后,有的洗车点一个月的水费只有90元。据悉上海、南京、济南等市也已经禁用9升座便器,推广使用6升座便器,并强制使用节水龙头。 尽管各方开始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但这些器具和技术的普及,并在节水中发挥明显作用的情况还未出现,于是形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老式马桶和水龙头仍在广泛使用,传统的洗车方法仍随处可见。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 ——节水意识不强,对使用节水器具和技术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热情。 ­ ——水价过低导致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缺乏市场。 ­ ——相关政策不够有力,不够配套,奖罚不分明。 ­ ——旧的器具和技术使用的面广量大,淘汰较难,“三同时”落实未被重视。 ­­ ——节水器具价格较高,影响了群众的购买和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制定对策,以使城市节水工作更进一步开展。“强化城市节水工作,强制淘汰浪费水的器具和设备,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加强节水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和节水设施的建设”是《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节水器具是节水的硬件,可以有效遏制水的浪费,因此它的尽快推广使用,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这是城市节水工作的关键所在。 节水,呼唤法规的完善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城市供水条例》,建设部与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联合制定发布了《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等政策规定,我省也先后出台了《陕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项地方法规。这些法规政策对城市节约用水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大多是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城市节水工作来讲,力度还尚不够。节水工作的实践,呼唤法规政策的尽快完善和细化,使节约用水成为各行各业和每个城市居民必须遵循的一项法律制度。 据悉,国家有关方面和我省已经和正在抓紧制定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一是制定并实施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强制性标准。这项标准将明确规定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中,必须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建筑设计单位,违反规定继续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卫生洁具和配件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加惩处。还规定要限期完成现有公共建筑和各单位房屋建筑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的更换改造,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尽快更换现有住宅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二是制定城市自来水管网漏失率的控制标准和检测规范。这一规范要求进一步深化城市供水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成本约束力度,促进供水企业加强对自来水管网的日常检测维护,尽快将管网漏失率降低到控制标准之下;对漏失率在15%以上的,要限期整改。“十五”期末,所有大中城市运行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供水管网,必须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三是研究制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制定这一标准的目的,不是要限制居民正常的用水需求,而是要通过定额管理这样一种手段,促进人们转变在多年低水价情况下形成的粗放型用水习惯和观念,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 节水,从我做起 人们是否具有节水意识,对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当前人们的节水意识如何?毋庸讳言,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还相当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比比皆是。相当数量的人对水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自来水”的水平上,即认为水是不尽不竭的,没必要为浪费一点水而大惊小怪,甚至认为水不是“贵如油”,而是“淡如水”。另外一些人虽然认识到水的宝贵,但对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节约用水仍然没有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为什么在开展节水工作已2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节水意识仍然这么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这么严重?这是因为,其一,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很少有缺水的切身感受,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很少考虑到长远,既无近忧,又无远虑。用水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其体验一直停留在开龙头和关龙头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上,至于开辟水源的艰苦,制水净水的复杂过程和投入巨资解决城市用水的豪大工程,他们要么不闻不问,要么知之很少。那么,他们节水意识的淡薄也就不足为怪了。其二,以往我们的节水宣传,仅仅依靠媒体的小篇文章上,既无“家喻户晓”式的宣传,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强制措施,对培养良好的节水习惯尚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其三,还应该看到,良好的习惯和意识是逐步形成的,节水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也是这样,它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么,怎样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呢?我们不可能人为地让人人都去切身感受缺水的恐慌,也不能无止境地去等待人们自己提高,因此,只能在节水意识的强化上下功夫。除过提高水价、征收污水处理费、核定生活用水定额、超定额累进加价等重要的、一定要用的经济手段外,还应切实重视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采取各种动人、有效的形式,加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教育和宣传,使全体公民掌握实情,掌握科学的用水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意识,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习惯,把节水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责任,还要注意培养少年儿童从小懂得节水和我要节水的原本意识。 只要人人都“从我做起”,节水、惜水、爱水的前景将会灿烂无比。 节水,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节水农业,作好用水文章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就是农作物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分(包括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量的80%左右,其中90%的种植业用水都需经过土壤水的转化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高效利用的综合农艺措施,已成为当前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节水农业中调节干旱的几项措施:一、减少不必要的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丘陵山区要大力加强工程措施和耕作技术措施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平梯田,沟坝,水窖等。耕作技术措施有水平沟种植、垄沟种植、蓄水聚肥种植等。通过深耕或深松,耕深15-20厘米,打破犁底坚硬土层,降低了土壤容量,增加了孔隙度,从而增加了降雨的入渗速度和土体的蓄水容量。少耕免耕对减少风蚀、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良好作用。免耕可使降水流失量减少,土壤流失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二、选择避旱和适应土壤干旱的措施,巧用土壤水。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特点,选耐旱优良品种。通过一些耕作措施,减缓干旱时期的旱情如延长蹲苗时间以错过旱情期;在限水灌溉条件下,磷肥集中深施效果最好。有地表水源的地区,限额灌溉,以水防旱。三、防止不必要的蒸发,减少消耗,多用土壤水。防止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可采取覆盖、应用抗旱保水剂等措施。(1)覆盖。有麦糠覆盖、生物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留高茬覆盖、沙石覆盖等几种方式 ,保墒增温效果好。生产实践证明,麦田采用麦糠覆盖蓄水量提高20-6毫米,比对照增产2%。覆盖栽培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聚水、保墒、增温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及其有效性,提高作物有效耗水比,抑蒸减耗,节水抗旱,促进早熟和增产等作用。(2)利用抗旱保水剂,延长土壤水分持续供应。抗旱保水剂可直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在旱作大田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平均可高出5 个百分点以上,在灌溉地上,可明显可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延缓灌水时间,减少灌水1—2次。四、提高土壤现有水分的利用效率,用好土壤水。土壤深层贮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在作物生育期降水不足时,可通过毛管运动或根系的吸收调节水分的供应。采用轮作平衡调水,推广良种,间作套种,铺膜提高地温增加水分的有效性,增加施肥量,合理利用N、P配合,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提高土壤水的利用,增施P、K肥,“以肥调水,以水调肥”充分利用深层水。

珍爱生命之水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物质,它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中, 并为动植物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阳光、空气一样是生命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国际上,水已成为世界性的紧缺物资。有人断言,如果石油是20世纪国际争端的因素,那么,水将是21世纪引发战争的导火线。  生命过程中离不开水。任何生物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植物体内平均含水量为70%,鱼体内水分为70%——80%,水母身体中水分可达95%,人体平均含水量为50%——60%,其中血液里含水量在90%以上,就连骨头里也含有20%的水分。水在生物体内不是静止的,水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介质,它把生物体的营养过程和新陈代谢过程联系起来,从而维持生物内物质及能量的转化过程。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在水直接参与下进行的,既制造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糖类等各种营养物,又为生命提供必要的氧化剂——游离氧。水对动物体还起着散失热量、调节体温的作用。水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水的作用  水(化学式: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它影响体内各种生化反应,又是体内进行生化反应的良好的场所。各种营养物质先溶解于水中,才能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细胞中,水的这种箔解作用和运输作用是人体得以进行新陈代谢的强大动力。人体的70%是由含盐9%的水组成,一个成年人如每天得不到5~3升的水,就会干渴难忍。人体只要失去1/5的水,在医学上就会产生脱水症状而产生虚脱。一位美国博士精辟地阐述了水对人的作用:“水可以作为强体剂、镇静剂、泻剂、发汗剂、兴奋剂和新陈代谢的促进剂。”  水不仅为人体生理所需,而且利用它创造很多物质财富,水是“万物之本”,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世界上几乎没有一种工业不用水,也找不到有任何一种作物不用水来滋润和灌溉。没有水,工厂就不能开工;没有水,农田就不能耕作;缺少水,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缺少水,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受到威胁。没有水,工农业生产不能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人们生活环境将受到威胁。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  我们都知道,水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都是极为重要而活跃的因素。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人类追求向往的美境,也是人类劳动创造和精心爱护的硕果。水在不停地运动,在人体里,在农田,在工厂,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污物被水流带走,稀释了,化解了,又被大自然净化了。当我们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的时候,其实我们所面对的全部是水给我们的力量我们那山木禾水的生活,水给了我们很大的比例。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上,中国的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为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水资源分配与土地资源分布十分不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全国0%的水资源,而土地仅占0%,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有着全国36.5%的土地,而水资源却仅占7.5%。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会十分脆弱。因为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  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36亿亿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2亿亿吨。由于盐份问题,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作为水源来利用。地球上水量的分布大致是:海洋占2%,极地冰山占15%,地下水占632%,湖泊与河流占017%,云中水蒸气占017%。  地球上的淡水总  量约为8亿亿吨,是地球总水量的8%。然而,如此有限的淡水量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几种形式存在于陆地的冰川、地下水、地表水和水蒸汽中,其比例分布是:  极地冰川占有地球淡水总量的75%,而这些淡水资源几乎无法利用。  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6%,为8600万亿吨,但一半的地下水资源处于800米以下的深度,难以开采,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诸多问题;  河流和湖泊占地球淡水总量的6%,为230万亿吨,是陆地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水蒸气量为地球淡水总量的03%,为13万亿吨,它以降雨的形式为陆地补充淡水。  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会因日晒而蒸发,或通过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十分紧缺的,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   水的污染  外来的其他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而使水达不到洁净水的标准,水就被污染。对水产生污染有三种污染源,分别是生活污染源、工业传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对水体污染可通过直接污染或间接污染。直接往江河湖泊及大海排放污水废渣,放射性物质降落或水体底部地质体中含放射性物质,海难事件中原油的泄漏,属直接污染;向天空排放废气、垃圾场的污水、酸雨酸雾对水体污染是通过大气、土壤的转化而传染地表水及地下水,此类属间接污染。归结起来,有四条途径会使水产生污染:  (1)地质背景造成的地球化学污染,使水中增加许多有毒、有害元素,如铅、镉、汞、砷、氟、铁、锰、铬、铜等元素。  (2)生活型污染,主要是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人、畜、禽、鼠的粪便与尸体,使肠道病菌、 病毒、支原体、螺旋体与原虫进入水源,如消毒不力,便会引起痢疾、肝炎、伤寒、肠炎等多种疾病。  (3)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杀虫剂、除虫剂等进入地下水,使人体中毒,甚至致癌、促癌、助癌和致突变作用。  (4)石油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等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对地下水和水源的污染。据统计,全球每年有420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人江河湖海,使5亿立方米的淡水受到污染,已有近两万亿立方米的污水排人人类饮用的水源和地下水,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产生毒物或降雨淋洗大气和地面后夹带各种物质流入水体。人为污染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给水源带进了许多污染物,女口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矿山的建设和开采排放的废水、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和废渣、农业生产中喷洒的农药和大量的施肥。水污染毁坏农田,造成严重减产或颗粒无收,水污染对渔业危害显而易见,水的污染,影响到工业产品的质量。  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在使用水的同时,也往往使某些有害的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上和化学上的变化。引起水体污染有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个方面。自然污染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如特殊地质条件使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腐烂产生毒物或降雨淋洗大气和地面后夹带各种物质流入水体。人为污染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给水源带进了许多污染物,女口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矿山的建设和开采排放的废水、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和废渣、农业生产中喷洒的农药和大量的施肥。水污染毁坏农田,造成严重减产或颗粒无收,水污染对渔业危害显而易见,水的污染,影响到工业产品的质量。水的污染,对人类生命与健康也带来严重的威胁,一方面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另一方面造成传染病的蔓延,危害子孙后代。   我们应该饮用健康水  健康水的标准  (1)不含有害人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  (2)含有适量的有益于人体健康,并呈离子状态的矿物质(钾、镁、钙等含量在100mg/L)。  (3)水的分子团小,溶解力和渗透力强。  (4)水中含有溶解氧(6mg/L左右),含有碳酸根离子。  (5)呈负电位,可以迅速、有效的清除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和多于的自由基及各种有害物质。  (6)水的硬度适度,介于50~200mg/L(以碳酸钙计)。  到目前为止,只有弱碱性呈离子态的水能够完全符合以上标准。因此它不仅适合健康人长期饮用,而且也由于它具有明显的调节肠胃功能、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疲劳和美容作用,也非常适合胃肠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病、肥胖、便秘和过敏性疾病等体质酸化患者辅助治疗。  六种水不能喝  人离不开水,但什么是健康、安全的饮用水却很少有人知道。水质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类疾病中80%与水有关,日常有六种对人体有害的水:  一、生水:喝生水,易引起胃肠炎、肝炎、痢疾。  二、老化水:就是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其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水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三、千滚水:千滚水就是在炉上沸腾了一夜或很长时间的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有毒的亚硝酸盐还会造成机体缺氧,严重者会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四、蒸锅水:蒸锅水就是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亚硝酸盐浓度很高。常饮这种水,或用这种水熬稀饭,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五、不开的水:人们饮用的自来水,都是氯化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有害物质,其中的卤化烃、氯仿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当水温达到100℃,这两种有害物质会随蒸气蒸发而大大减少, 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变得安全。  六、重新煮开的水:有人习惯把热水瓶中的剩余温开水重新烧开再饮,目的是节水、节煤(气)、节时。但这种“节约”不足取。因为多次沸腾会导致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对人体造成危害。  节水方法:  一、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了水,还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药。  二、洗衣水洗拖帕、帚地板、再冲厕所。第二道清洗衣物的洗衣水擦门窗及家具、洗鞋袜等。  三、大、小便后冲洗厕所,尽量不开大水管冲洗,而充分利用使用过的水。  四、洗车:用抹布擦洗比用水龙头冲洗,至少每次可节水400kg。  五、自行车、家用小轿车清洁时,不用水冲,改用湿布擦,太脏的地方,也宜用洗衣物过后的余水冲洗。  六、冲厕所:如果您使用节水型设备,每次可节水4——5kg。  七、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  八、家庭洗涤手巾、小对象、瓜果等少量用水。宜用盆子盛水而不宜开水龙头放水冲洗。  九、洗地板:用拖把擦洗,可比用水龙头冲洗每次每户可节水200kg以上。  十、水龙头使用时间长有漏水现象,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的橡胶盖剪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垫圈放进去,可以保证滴水不漏。  十一、将卫生间里水箱的浮球向下调整2厘米,每次冲洗可节省水近3kg;按家庭每天使用四次算,一年可节药水4380kg。  十二、洗菜:一盆一盆地洗,不要开着水龙头冲,一餐饭可节省50kg。  十三、淋浴:如果关掉龙头擦香皂,洗一次澡可节水60kg。  十四、手洗衣服:如果用洗衣盆洗、清衣服则每次洗、清衣比开着水龙头节省水200kg。  十五、用洗衣机洗衣服:建议满桶再洗,若分开两次洗,则多耗水120kg。  节水标语  1、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2、生命之源,浪费水就是扼杀自己的生命。  3、别让孩子知道的鱼类只有泥鳅。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5、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6、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  7、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8、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这是一种美德!  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0、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水的性质  11、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12、不要让水龙头流泪。  13、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14、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15、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16、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17、请珍惜每一滴水。  19、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   偶然间浏览到的一则公益广告,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此时正在艰难的往外滴水,滴水的速度愈来愈慢,最终慢慢枯竭了。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水是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呼吁家人朋友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一点一滴地节约水资源。  水,是生命的源泉,维持我们的生活,没有水,万物就会消亡,没有水,人类无法生存,没有水,就不会有秀美的湖光山色……节约用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应该从爱惜一点一滴水做起,树立“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观念,时时刻刻都要节约用水。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宣传:大家要爱惜水资源,保护生命之水。其实,不光在这一天,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珍惜每一滴水,用实际行动珍爱生命之水,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节水技术论文2000字怎么写

节水型高校建设 水是生命之源,是不可替代的有限的自然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于世界第109位同时,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又极不均匀,部分北方地区严重缺水,一些南方地区亦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环境恶化出现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但这种状况并未引起人盟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表现我国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不高,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省水资源是刻不容缓的,但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先从身边的事务做起,建设节水型高校,从而带动社会建立一个节水型的社会。 节水型高校建设是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源地,她在传播知识和文明的同时,理应也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先锋。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用水量逐渐递增,水费也会逐年攀升,在各项教育事业经费指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此,各高校应采取多种节水措施,大力建设节约水型校园。对食堂,水房,浴室等经营性用水单位实行装表计量,刷卡收费;对办公楼,学生公寓等装表计量,量化考核。同时,在高校师生中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增强师生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同时采取先进的节水技术,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运营成本。 在节水型高校建设中,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高校应立足校情,结合用水现状和形势,应采取多种措施以达到节水建设的目的。一是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各高校应采取推进“定额补贴,全额收费,超额自付“的水电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组织落实,完善管理网络,健全管理制度,增强经费投入,普及节水器具,强化工程改造,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等系列措施,我校河北科技大学新区正是建立这种节水激励机制,刷卡打热水和洗浴,但每天又会补助1角水费,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又调动了学生节省水资源的积极性。二是加强节水教育,营造创建氛围。学校可以开展节约用水教育,介绍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形势及节约潜力,使广大学生了解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观念,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创建节水型高校活动的宣传,努力营造节水光荣的校园氛围。各高校可以将一年中的一个月,如6月,定为“节水宣传月”,在校园网开设节水专题,征询师生节水方案和节水建议,并开展创建节水型高校征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促使每个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从而推动节约型高校的建设。三是推广科技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各高校应重视节水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充分利用校内 、校外两种技术资源,积极推广节水型设备和器具,淘汰国家明令淘汰的铸铁螺旋升降式水龙头,进水口低于水面的卫生,洁具水箱配件,上导向直落式便器水箱配件和冲洗水量大于9升的便器。创建高校的用水龙头普通采取延时自闭,红外感应式和陶器阀芯快开式节水型龙头。例如,各高校可以改造学生宿舍高位水箱,将学生洗漱用水过滤处理后用来冲洗厕所,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还节省了大量的运营成本。 虽然高校采取的多种措施可以为节水型高校建设创造机遇,但是学生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他们各项措施的实施者和受用者,没有学生的行动,各项措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响应学校的节水宣传及号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做到随手关水龙头,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创建节水型高校活动。如果每个人在节水型高校建设中迈出一小步,就等于各高校在节水型高校建设中迈出了一大步,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国家,她们的水资源匮乏比我们更严重,又可能在以后会因为水而引发一场战争,如果每个人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就有可能会为世界带来和平和希望。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宣传节水知识,提高节水意识,注重生活细节,养成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的好习惯,例如:“洗手之后主动将水龙头拧紧;洗漱过后的废水可以用来擦拭地板或冲洗厕所等。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现水资源跑、冒、滴、漏现象应及时制止。让我们共同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知晓,珍惜每一滴水”的良好氛围,为推动节水型高校建设共同努力。

可以去参考水资源研究这本刊上的相关文献哦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类的渴望, 水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但是,我们偏偏缺的就是水。缺水,是不争的无奈。 ­ ——因为缺水,多少沃野绿洲变成浩瀚的戈壁,我们的先人不得不无数次背井离乡,迁涉远土。 ­ ——因为缺水,我们曾不得不动员起全家的男女老幼,拿起那所有可以使用的坛坛罐罐去四处抢水。 然而长久以来,我们最不尊重的、无节制开发的、大大方方浪费的、明明白白污染的、无时不刻跑冒滴漏的也是水。用水者从来很少问起:自来水­——你从哪里来? 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拿起“节水光荣,浪费可耻”这个口号,去唤醒人们的觉悟。应该说,自然因素造成的水资源不足状况,我们无法在整体上改变,但人为因素加剧的缺水,则可通过努力使之缓解。这个努力,就是大力提倡节水和治污,这是我们在改变缺水状况的努力中能够做到也必须做到的事情,关键在于——节水,要从我做起,要从每一个用水人做起。 节水,是因为缺水 据多年记载,全国670多个城市中,约有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60多亿立方米,由于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多亿元,许多城市在天旱时被迫定时限量供水。 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水源极为紧缺。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3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从时间上讲,北方各省(市、区)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其余时间则多旱少雨;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北方人均水资源更低,不足2000立方米,有些省份甚至低于500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1750立方米为用水紧张线,1000立方米为生存基本线。足见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是十分突出的。 问题还在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继续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水的比重还要逐步上升,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 就我省来讲,陕西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66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2,世界人均量的1/8。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均水资源量8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亩均量的44%。陕西南北狭长,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水土组合极不合理。秦岭以南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7%,而水资源量占全省的71%,秦岭以北地区面积占全省的63%,而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城市群相对集中、人口占全省60%、耕地面积占全省55%、工农业产值占全省80%以上的关中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388立方米,为全省人均量的30%,不到全国人均量的1/6,约为世界人均量的1/26,与已经出现水资源严重危机的北方几个省市人均量相当。其次,我省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十分悬殊。据水文资料记载,我省地表径流在丰水年可达800亿立方米以上,而枯水年则不足280亿立方米,丰枯比达3:1。水资源年内分布也很不均衡,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60—70%,而其余8个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30—40%。除此而外,我省以干旱缺水为主要特征的灾害十分频繁。据对1371年至1990年的620年历史记载分析,发生1—2年以上大范围持续干旱290次,平均两年一次。其中1950—1990年发生不同级别的旱灾37次,平均1年一次,年平均成灾面积超过1300万亩。进入90年代以来,我省干旱缺水的形势更加严峻,1994年—1995年全省发生的特大干旱,仅夏秋两季受灾面积就超过5000万亩,严重干旱2800万亩,绝收510万亩。长期的干旱缺水,不仅造成农业大面积减产,而且致使全省各城市均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大面积水荒,对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由此不难看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随着我省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因此,在认真做好城市供水工作的同时,突出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且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节水,治污回用是根本出路 水资源的短缺,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本身就是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而对水的浪费和污染,有如雪上加霜,使矛盾更加突出。 水污染在我国已十分严重。城市污水排放量从1990年的近180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约3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生活污水近80%未经处理直排水体。我国有8%的城市河段受到中度或严重污染,118个大城市中5%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的一些城市虽然水源充足,但由于污染的加剧,可资利用的却很少,成为缺水型城市。“守着江河缺水喝”,是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窘境。可见,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使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不能进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节流、治污、开源,这三方面措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节流”是由我国贫水的基本水情决定的,必须放在优先位置。“治污”具有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增加供水量的多重效益,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多渠道开源”的内涵除了合理适度开发地表、地下水资源外,还包括雨水利用、海水代用、海水淡化和污水资源再生利用等,而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应当成为“开源”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城市水资源利用要治污为本,这是保护供水水质、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首先,工业污水防治要进行战略转变。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末端处理、达标排放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战略,现已被国内外证明是耗资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专家指出:污水防治应实行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转变。那就是,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水的利用率,实行中水处理,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量,逐步做到零排放。这样既减少了污染,又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其次,要下大气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切实重视城市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我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一是要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尽快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具备能够偿还投资贷款、维持日常运营费用的运行机制。污水处理费对设施运行成本补偿不足,是导致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污水处理能力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所以,调整污水处理费势必成为发展污水处理产业的关键所在。污水处理回用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用水和工业、服务业用水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是改变水质型城市缺水状况,避免远距离调水导致城市用水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根本措施;污水处理回用这一可靠的水资源也是城市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因此,应该把污水处理工作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位置,将污水处理费的调整,优先于供水价格的调整。二是要建立稳定的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投资渠道,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构筑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需要的不仅仅是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而且还需要建设形成拦截汇集污水的完整的管网系统,甚至其所需的投资量,远远大于污水处理厂建设本身。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稳定规范的财政注入资金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纳集体、个人、外商投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营运,并建立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和完整易行的处理回用、销售收费规则,以对各种社会资金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节水,价格调整不容回避 如果说有什么能让全民都关心节水问题,那就是水价。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性水价,水价之低,对节水十分不利。一方面令人对水的珍惜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不切实体现在行动上;另一方面,低水价造成城市供水和治污投入不足,既限制了供水事业的发展,也限制了污水的循环利用。因此用调整水价的方式,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促进全社会节水,已势在必行。 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一种再生能力很低且具有很高价值的资源和商品,运用经济杠杆原理促进人们节水,既符合商品经济原则,又保护和节约了水资源,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水是商品这种认识,过去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没有的。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管理上的低水价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水价改革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提价问题。因此,如何改革,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 《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为水价的改革确定了目标。城市水价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实行容量和计量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及阶梯式计量水价,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将定额内用水价格逐步调整到位的同时,拉大定额外用水和定额内用水的价差,实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使超额用水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实行这种政策,有两个好处,一是水费不会成为低收入居民太大的负担;二是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兄弟省市和国外的实践证明,这种办法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应该在“合理”上下功夫,过低的水价是赔本生意,是最不合理的。 节水,应用节水型器具是关键 节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但又必须从微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开始,这正应了那句“不汇涓滴,无以成江海”的话。所以涉及千家万户的节水型器具的开发、推广、应用就势必成为城市节水的关键。城市供水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资料显示,住宅楼平均耗水的20%是由于流失而损失的,10-15%是由于剩余水未重复利用而损失(如洗过衣服的剩余水可用于拖地、冲厕,洗过菜的剩余水可用来浇花等),若能使用节水型器具和重复利用剩余水,使这些损失减少一半,则每年全国就可节约几十亿立方米的高质量可饮用水。据有人试验发现,水龙头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35分钟就可损失240毫升的净水,这样一年就要滴掉36吨净水。事实上,这样的龙头在千家万户中确实不少,甚至在公共场所的一些龙头还长年淌水,却无人在意。 为了推广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些器具和技术在节水中发挥了作用。国家和我省每年都公布一批定点节水产品,并且明文规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器具。北京在2000年出台了26项节水措施,其中包括:强制淘汰螺旋式升降铸铁水龙头,出资4000多万元向居民发放200万只节水龙头;强令洗车场必须使用自动循环水设施,采用循环水洗车后,有的洗车点一个月的水费只有90元。据悉上海、南京、济南等市也已经禁用9升座便器,推广使用6升座便器,并强制使用节水龙头。 尽管各方开始积极推广使用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但这些器具和技术的普及,并在节水中发挥明显作用的情况还未出现,于是形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老式马桶和水龙头仍在广泛使用,传统的洗车方法仍随处可见。对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 ——节水意识不强,对使用节水器具和技术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热情。 ­ ——水价过低导致新型节水器具和节水新技术缺乏市场。 ­ ——相关政策不够有力,不够配套,奖罚不分明。 ­ ——旧的器具和技术使用的面广量大,淘汰较难,“三同时”落实未被重视。 ­­ ——节水器具价格较高,影响了群众的购买和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制定对策,以使城市节水工作更进一步开展。“强化城市节水工作,强制淘汰浪费水的器具和设备,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加强节水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和节水设施的建设”是《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节水器具是节水的硬件,可以有效遏制水的浪费,因此它的尽快推广使用,是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这是城市节水工作的关键所在。 节水,呼唤法规的完善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城市供水条例》,建设部与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联合制定发布了《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等政策规定,我省也先后出台了《陕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陕西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陕西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项地方法规。这些法规政策对城市节约用水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大多是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城市节水工作来讲,力度还尚不够。节水工作的实践,呼唤法规政策的尽快完善和细化,使节约用水成为各行各业和每个城市居民必须遵循的一项法律制度。 据悉,国家有关方面和我省已经和正在抓紧制定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一是制定并实施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强制性标准。这项标准将明确规定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中,必须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建筑设计单位,违反规定继续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卫生洁具和配件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加惩处。还规定要限期完成现有公共建筑和各单位房屋建筑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的更换改造,并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尽快更换现有住宅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二是制定城市自来水管网漏失率的控制标准和检测规范。这一规范要求进一步深化城市供水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成本约束力度,促进供水企业加强对自来水管网的日常检测维护,尽快将管网漏失率降低到控制标准之下;对漏失率在15%以上的,要限期整改。“十五”期末,所有大中城市运行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供水管网,必须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三是研究制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制定这一标准的目的,不是要限制居民正常的用水需求,而是要通过定额管理这样一种手段,促进人们转变在多年低水价情况下形成的粗放型用水习惯和观念,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 节水,从我做起 人们是否具有节水意识,对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当前人们的节水意识如何?毋庸讳言,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还相当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比比皆是。相当数量的人对水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自来水”的水平上,即认为水是不尽不竭的,没必要为浪费一点水而大惊小怪,甚至认为水不是“贵如油”,而是“淡如水”。另外一些人虽然认识到水的宝贵,但对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节约用水仍然没有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为什么在开展节水工作已20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节水意识仍然这么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这么严重?这是因为,其一,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很少有缺水的切身感受,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很少考虑到长远,既无近忧,又无远虑。用水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其体验一直停留在开龙头和关龙头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上,至于开辟水源的艰苦,制水净水的复杂过程和投入巨资解决城市用水的豪大工程,他们要么不闻不问,要么知之很少。那么,他们节水意识的淡薄也就不足为怪了。其二,以往我们的节水宣传,仅仅依靠媒体的小篇文章上,既无“家喻户晓”式的宣传,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强制措施,对培养良好的节水习惯尚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其三,还应该看到,良好的习惯和意识是逐步形成的,节水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也是这样,它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么,怎样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呢?我们不可能人为地让人人都去切身感受缺水的恐慌,也不能无止境地去等待人们自己提高,因此,只能在节水意识的强化上下功夫。除过提高水价、征收污水处理费、核定生活用水定额、超定额累进加价等重要的、一定要用的经济手段外,还应切实重视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采取各种动人、有效的形式,加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教育和宣传,使全体公民掌握实情,掌握科学的用水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意识,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习惯,把节水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责任,还要注意培养少年儿童从小懂得节水和我要节水的原本意识。 只要人人都“从我做起”,节水、惜水、爱水的前景将会灿烂无比。 节水,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有了它,才构成了这个蔚蓝的星球;有了它,整个世界才有了生命的气息;有了它,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生机盎然;有了它,我们才有了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溪水,湛蓝的海洋……我们才有了一切。 生物需要水、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一点儿水,早晚会用光的。况且,生活中人们对水的浪费是那么的肆无忌惮。洗手时,为图一时的方便而在抹肥皂时不关上水龙头;刷牙洗脸时让水哗哗流个不停……这在某些人看来,又是多么的“平常”啊。让我为大家算一笔账吧:一个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一年便是360吨,一个可怕的数字啊!据不完全统计,仅城市坐便器水箱漏水,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加上各种浪费水源现象的存在,全国每年浪费的水可达100亿立方米以上,汇集起来,是何等波澜壮阔的一条大河啊。这庞大的数字,怎能不令人触目惊心呢?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全球性的水危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缺水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我国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水量仅占世界平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1668个在建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100多座严重缺水。在这种情况下,谁有理由不珍惜水、节约水呢?如果再不节约用水,那么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我们的子孙后代必将遭受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提高节水意识,从点滴做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家里普遍装上了空调。在使用空调降温的过程中会产生滴水,一晚上使用空调,滴下的水能接一桶,有好几公斤。这些水往往白白浪费了。是否能把空调滴水管引进阳台或家里,把水接到桶里盆里?有空调的家庭以及企事业单位都能采取这个办法,充分利用空调滴水变废为保的话,节约的水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由于用水需要交费,现在一般家庭还是比较注意节约用水的。但在一些单位就不是这样了,有的单位水龙头坏了,长时间无人过问,任清水长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公家”的水不用自已花钱买,浪费不浪费与自己无关。对这种现象,一方面要提高干部、职工的公德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水是人类共有的珍贵资源,浪费越来越少的水资源,无异于“慢性自杀。 水是生命之源,缺水甚于贫血。一滴普通的水,滋润着生命的纯真,用虔诚的态度去感恩水,在平凡之中时时拨动节水的音符。让我们用真诚的声音呼吁人们:节约用水,你就塑造了一个生命!节约用水,你就多了一方宝贵的空间!节约用水,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将仍细水长流,不绝“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和“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保护水资源,从你我做起;节约用水,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用心珍爱生命之水,以节水为荣,随手关紧水龙头,千万不让水空流。只要我们时刻有着节水意识,一水多用,让洗菜、淘米、洗衣服、洗手后的水用来浇花、冲厕和擦地板……如果能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那么,每一个渺小的我,就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节水并不是一句口号,她更体现在行动上。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有勇气站起来,对大自然做出庄严的承诺——用我们的双手,使地球母亲恢复青春容颜,用我们的行动,来感动大自然这个人类的上帝。但承诺自然并不仅仅是承诺,更应以行动来实现我们的承诺。 珍惜水就是珍爱生命。有了每个人对水的珍惜,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生不息;有了每个人对生命的珍爱,人类才可能有幸福美好的家园。 愿每个人都成为滋养人类文明的一滴水。

节能技术论文5000字怎么写的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  “现在的天气预报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怪异的天气总是违反规律,让人难以捉摸,以前所谓的规律总是被现实改变!”河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感叹道,“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凝结着气象预报员的智慧和汗水!”  王纪军博士可以轻松地为他的感叹找来佐证——  2009年11月初的郑州,秋天似乎根本不愿离去,太阳温暖,绿树葱茏,大街上还能看见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气温骤降,当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时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电闪雷鸣!12日,郑州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日最大纪录。  2010年的4月14日,来洛阳参观牡丹花会的游客们都会因看到雪中牡丹这一“奇观”而惊叹不已。而在这天的前后几天洛阳都是阳光明媚,春意甚浓。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它放在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高度坚持不懈地推进,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以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具体目标的形式,向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的经济发展方针,突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国务院近日接连采取步骤部署节能减排工作,既表明国务院对待这项工作的严肃态度,也表明这项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韩永奇博士的这篇文章,深刻论述了发展绿色墙材工业与我国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之间互相促进的密切关系,并分析了绿色墙材的特点和所包含的各种产品。文章有深度、有新意,值得墙材业界同行一读。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以实心黏土砖为主要墙体材料,据统计实心砖年产量仍有5400多亿块,绝大部分是由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大量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乡镇、村办企业生产的,每年因此而毁坏和占用的耕地达95万亩之多。另一方面,全国排放的工业废渣堆积如山。如全国磷化工业排放的“磷石膏”每年达3000多万吨,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改变上述局面,关键要通过节能减排来促进绿色墙材工业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墙材工业在节能减排中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发展绿色墙材是实现节能减排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满足高速增长的经济对资源的需求,彻底摒弃那种大量浪费国家有限资源的做法,做到既要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又要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呢?发展绿色墙材是实现节能减排战略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绿色建材,是指无毒或低毒的健康型建材、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建材、耗能低的节能型建材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建材。从绿色墙体材料具有的特点来看,发展绿色墙体材料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绿色墙材的特点明显:节约资源。制造此类材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降低能耗并大量使用废弃物作原料;节约能耗:既节约其生产能耗,又可节约建筑物的使用能耗;节约土地:既不毁地(田)取土作原料,又可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年限。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可清洁生产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或极少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大幅度减少噪音,实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可再生利用。产品达到其使用寿命后,可再生利用而不污染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型墙体材料有利于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任务的实现。 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我国绿色墙材工业的发展首先,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我国绿色墙材工业利用废渣。我国近年工业废渣年排放量近10亿吨,累计总量已达66亿吨,利用率仅40%左右。绝大部分废渣,如煤矸石、粉煤灰、矿渣、炉渣等均可作为生产墙体材料的原料。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墙体材料的生产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天然的化石类原材料,多利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渣、废弃物等;绿色墙体材料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工业废渣作原料,既节约土地、节约能源,又保护了环境。但由于工业废渣的来源不同,性能差异较大,有的可能会含有不同类型及数量的重金属,产生一定的放射性,成墙后影响人体健康。而绿色墙体材料是没有污染、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产品。只有符合要求的工业废渣才能用于生产墙体材料。如利用粉煤灰生产的墙体材料主要有粉煤灰烧结砖、粉煤灰蒸压砖、粉煤灰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砌块、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粉煤灰陶粒、粉煤灰空心内墙板和粉煤灰硅酸钙板等。还有利用煤矸石生产的烧结实心砖和空心砖、蒸压养护而成的煤矸石砖、煤矸石空心砌块、煤矸石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一些化学石膏墙体材料产品主要有石膏板和石膏砌块。此外,还有尾矿类墙体材料和其他废渣类墙体材料生产的烧结砖、蒸压砖、加气混凝土、内外墙板等。 其次,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农业废渣类墙体材料的应用。木材是当今四大材料(钢材、水泥、塑料、木材)中惟一可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是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国外的经验表明,只要遵循森林资源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方针,森林资源就可持续发展,木材的供应就能得到保障。木质建材产品中,墙体材料产品充当主要的角色,主要应用于隔墙和复合外墙的内侧。所用的木材并非实木,而是经过加工的人造板材或工程木材,如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定向板、胶合木等。施工应用一般是将木质板材与龙骨配合组成复合墙体,或者与石膏板等其他轻质板材组合成墙体。随着矿石类资源的日益衰竭,木材这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必将会受到人们的重视。毫无疑问,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木质墙材产品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墙体材料。同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来源广泛、资源丰富、价廉易得、成本低,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节省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生产的墙体板材具有重量轻、强度好、安装方便等特点,符合绿色建材的指标要求。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的主要墙体材料包括麦秸均质板、纸面草板、植物纤维水泥板、麦秸人造板和秸秆镁质水泥轻质板等。 第三,贯彻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将会促进建筑垃圾、石膏类墙体材料和复合墙体的应用。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墙体产品是可行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墙材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我国建筑垃圾应用于墙体材料的研究生产尚处在起步阶段,已开发成功的产品有轻质砌块。其生产工艺是将废砖和废混凝土块破碎,作为原料与水泥、砂子和辅助材料混合,经振动压制成型和养护制成轻质砌块。石膏墙体材料包括纸面石膏板、纤维石膏板、石膏刨花板、石膏砌块与石膏空心条板等将得到很大的发展。因为石膏建材加工工艺简单,生产能耗低,具有重量轻、凝结快、防磁辐射、耐火性好等许多良好特性。石膏产品施工方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有害气体释放,无放射性,可调节空气湿度,并节省能源,是典型的绿色建材产品。仅以纸面石膏板为例,作为一种轻质墙体和吊顶新型节能建材,具有质轻、防火、隔热、吸音、防震、收缩率小、可钉、可钻、可锯、可刨、可黏结等性能,在发达国家住宅建设和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经过近70年的发展,目前,美国新建住宅中80%以上的墙体材料和顶棚材料采用纸面石膏板,近几年来其年产量一直保持在25亿平方米以上,而日本,年均增长8%,近几年的产量一直保持在6亿平方米以上。发达国家人年用量日本为6平方米,美国为10平方米,法国为6平方米,连韩国也达到5平方米,而我国则仅为05平方米,足见其所占份额与人均比例差距之大,同时也说明了市场潜力的巨大。 还有复合墙体将会大受欢迎。建筑物的传热损失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失去的,如在北京地区,经过外墙的传热损失约占全部热损失的25%~30%因此,外墙的复合绝热将受到高度关注,绝热材料已成为节能型复合墙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墙内侧绝热、外墙中间绝热和外墙外侧绝热可大幅度提高绝热效率,解决热桥与结露等问题,将受到欢迎。 此外,加气混凝土容重小、孔隙率高、导热系数低。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筑造的200毫米厚的外墙,其保温效果相当于490毫米厚的黏土砖外墙。加气混凝土可以作非承重墙体,也可作承重墙体,这种独特的具有绝热保温性能和可作结构材料的性能使其具备了绿色建材的特征。可以说,建筑节能的兴起使加气混凝土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墙体材料之一。 《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来源于文秘家园网,本站为所有正式会员免费提供文章查找帮助。欢迎阅读浅论绿色墙材工业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

按以下思路写:  实施措施  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的土地、环保、节能等“六项必要条件”,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制定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强化污染防治,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企业,加大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力度,限期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     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节能环保电力调度。加快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发展。     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出台《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特别是千家企业节能工作的跟踪、指导和监管,对未按要求采取措施的企业向社会公告,限期整改。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扩大能效标识在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空调、多联式空调、照明产品及燃气热水器上的应用。扩展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建立国际协调互认。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检查。研究建立并实施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     对高耗能企业采取节能措施     近十年来,由于能源紧张,随着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各种新型,节能先进炉型日趋完善,且采用新型耐火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后使得炉窑散热损失明显下降。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为了进一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     烟气余热回收途径通常采用二种方法:一种是预热工件;二种是预热空气进行助燃。烟气预热工件需占用较大的体积进行热交换,往往受到作业场地的限制(间歇使用的炉窑还无法采用此种方法)。预热空气助燃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一般配置在加热炉上,也可强化燃烧,加快炉子的升温速度,提高炉子热工性能。这样既满足工艺的要求,最后也可获得显著的综合节能效果。     21世纪初国内河南省巩义市终于研制出了荣华陶瓷换热器。其生产工艺与窑具的生产工艺基本相同,导热性与抗氧化性能是材料的主要应用性能。它的原理是把陶瓷换热器放置在烟道出口较近,温度较高的地方,不需要掺冷风及高温保护,当窑炉温度1250-1450℃时,烟道出口的温度应是1000-1300℃,陶瓷换热器回收余热可达到450-750℃,将回收到的的热空气送进窑炉与燃气形成混合气进行燃烧,可节约能源35%-55%,这样直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陶瓷换热器在金属换热器的使用局限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它较好地解决了耐腐蚀,耐高温等课题,成为了回收高温余热的最佳换热器。经过多年生产实践,表明陶瓷换热器效果很好。它的主要优点是:导热性能好,高温强度高,抗氧化、抗热震性能好。寿命长,维修量小,性能可靠稳定,操作简便。是目前回收高温烟气余热的最佳装置。     目前,陶瓷换热器可以用于冶金、有色、耐材、化工、建材等行业主要热工窑炉,正在为世界的节能减排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配合全国人大抓紧出台《节约能源法》(修订)和《循环经济法》,抓紧制(修)订配套法规。组织制定16个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16项节能设计规范、21项节能基础及方法标准及17种终端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标准。    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研究试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办法。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国内及国际金融机构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宣传纳入今年“科学发展,共建和谐”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和节能科普宣传活动,实施节能宣传教育基地试点,组织《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宣传和培训工作,开展节能表彰和奖励活动。  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规范。2007年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