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隋唐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高中生

发布时间:2024-07-03 19:14:48

隋唐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高中生

个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这个同学你不可以作弊哦

1、文章将邓稼先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生平及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这种结合方式使文章具有了一种恢宏的气势,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感。2、以回忆性的手法结构全文读起来亲切,具有真实感。作者并没有完全按照邓稼先的生平先后顺序来写,而是突出与邓稼先的品质有关的事件来写,这样人物的形象就比较鲜明。《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邓稼先》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了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会让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学习到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写作特点   纵横捭阖的大手笔。本文作者有传统的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反响,高出一筹,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   (1)传统眼光。 作者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2)历史眼光。课文从进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投到历史深处。   (3)全球视野。作者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立时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使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和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至情之文。至情,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的,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又如,作者在第五部分写道:“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些句子中,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语言特色。本文的句式多变,使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读起来琅琅上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长短句交错使用会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借鉴: 对比手法。作者在写邓稼先时,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在才气、贡献和国家地位上都具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的性格截然相反:奥本海默锋芒毕露,使得许多人仰慕他,也有许多人厌恶他,而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能在动乱年代领导大家进行正常的试验。通过对比,邓稼先身上那种体现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的奉献精神被凸现出来

苏赞干布是为了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文成公主才建的布达拉宫。

隋唐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高中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文选题参考:1、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主题。 2、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主题。 3、魏晋南北朝文学与道教。 4、继承与超越——新世纪以来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综述。写论文注意事项:1、论文里面千万不可以出现“我”这个词,论文具有科学的严肃性、严谨性,避免出现“我”人称代词。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的论文改成了“笔者”呢,实际上,用“本文”来替代比较是聪明人的做法,也是在各类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2、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出现感叹号,论文应以陈述语句为主,出现语气叹词瞬间降低论文的层次,问句主要在写文章的结构和结论的时候使用,其他的地方能少就少。3、杜绝排比句,排比句很没有逻辑,尤其是文科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排比句会让别人将你的论文当成作文,切记论文不是作文。4、直接引用不超过文章全文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间接引用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主要放在文章的前人研究成果的部分。避免直接引用,一个小技巧就是把直接引用放在注解里面。

你是历史专业,建议考虑未来2020年的金融危机,从牛顿的金本位开始。如果历史刚研究没有对未来指导作用的话,要历史没用

jia'ru'wo'shi'qin'shi假如我是秦始皇

写关于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比如文学昭明文选,还有玄学,史学的造诣,还有经济发展。政治的运作,改朝换代,派系宗室之争。还有北方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太武帝的统一战争,以及北魏的分裂,北齐和北周的建立,北周的军事制度对隋唐的影响,内容选择性不少,我是这方面专家,希望可以帮你

隋唐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高中生物

2018学年春季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楷(kāi) 彷徨(fáng) 轻捷jié) 深恶痛绝(wù)B 弄堂(nòng) 选聘(pìn) 元勋(xūn) 气冲斗牛(dǒu)C 无垠(yín) 赫然(hè) 涉猎(shè) 鲜为人知(xiǎn)D 挚友(zhì) 衰微(shuāi) 明朗(lǎng) 锲而不舍(qì)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孕育 奠基 浠水 潜心贯注B 无暇 黯淡 咳嗽 一返既往C 嘱咐 兽铤 署名 锋芒毕露D 草率 萦绕 开拓 慷慨淋漓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B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C 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足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D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B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表放在首位,为什么?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 ①②⑤④③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B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C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呼兰河传》。D 《孙权劝学》选白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名句默写。(l)杨振宁教授在《邓稼先》一文中高度赞颂邓稼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____________________。(3)蒙曰:“士别三日,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抒发诗人宁静淡泊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答题。莫振离,201 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他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30年来,莫振高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丰年58岁。(1)【点击师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礼赞师魂】莫振高校对都安教育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感动中国”颁奖词曾用“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来评价他,我们还可以用哪两句古诗词名句来礼赞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感念师恩】为表达对母校老帅的感激之情,小组自发台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 送给老师。①大家都在“师恩情深”栏日中写--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请你也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请你设计另外两个。(不能直接用材料和题目中的四字词语作答)栏日一:师恩情深 栏目二:恩师风采栏日二:__________。栏目四:_________。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夸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夸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贲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秆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连成支匹。夸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精度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咀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连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士传》)【注释】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见往事耳(了解)B 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C 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 遂七年不返(才) 乙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九行怀思/无它异也B 妻跪问其故/羊予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 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 妻跪问其/故羊于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C 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D 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何异断斯织乎?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儒者之豪迈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注释】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 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读书方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最美人瑞这样走来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 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⑤ 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 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 ,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⑦有一次, 我 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 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 唯一一例。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圮80年代初,我访法归 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 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叼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选文有改动)【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假如杨绎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作文 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名人。你一定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请“我眼中的名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除诗歌、戏剧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如果您想获得此题的标准答案和名师点评解析,请扫描下面赞赏码支付5元,我们会通过系统后台推送给您;如果您想获得此题的标准答案和名师点评解析的Word文档,请扫描下面赞赏码支付1元,我们会通过客服直接把解析Word文档发给您;如果您想获得此题的原题及答案解析全套Word文档,请扫描下面赞赏码支付2元,我们会通过客服直接把原题及解析全套Word文档发给您;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学试题》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精品试题、答案及名师点评解析。如果您觉得这套题有用,欢迎您将本文转发到群或朋友圈。

课文《邓稼先》的写作特点:1、文章将邓稼先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生平及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这种结合方式使文章具有了一种恢宏的气势,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感。2、以回忆性的手法结构全文读起来亲切,具有真实感。作者并没有完全按照邓稼先的生平先后顺序来写,而是突出与邓稼先的品质有关的事件来写,这样人物的形象就比较鲜明。《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扩展资料:《邓稼先》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了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会让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学习到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但可以感悟到邓稼先伟大的人格魅力,而且还会被那充溢于文章字里行间的真情所打动。作者并不是站在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来客观地为另一位已故科学家树碑立传,而是从一个朋友的角度来真挚地怀念自己已故的友人。因此他才能将一位退去了所有头衔、名号之后普通而又真实的邓稼先展现在我们面前,也正因为这份普通和真实,邓稼先的人格才愈见伟大。全文一共分成六个部分,以小标题隔开。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是全文的开始部分,作者没有按照传记的惯例以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来入题,而是以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历史作为开端。1898年四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罪行一例一段,一句一段,紧凑短促的结构和重复出现的“强占”“租借”两词给读者以强烈的警示作用,把触目惊心的历史摆在每一个读者的眼前,让人为之一凛。接着作者马上以“今天”一词为转折,调转笔锋将读者拉回到“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的现实当中。巨大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让我们不得不从心底感叹“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的的确确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我们的感叹声中,作者把“邓稼先”这个名字摆了出来。这个“出场”,将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尽管作者将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高度上认识,但在“邓稼先”这个名字前面,没有“著名”或“伟大”这样的形容词,取而代之的是“鲜为人知”。一位“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的科学家,这看似矛盾的两种形容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做人原则。第二部分:两弹元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以简洁流畅、朴实无华的笔墨,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概述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从1924年邓稼先出生到1985年去世,作者像画坐标一样将他一生中的重要经历和事迹浓缩成一个个坐标点,无须修饰,只要将这些点简单地联结,就可以勾画出一条灿烂的生命线。作者采用了先叙后议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议论穿插于真实事件的叙述之后。作者并没有用大量的笔墨来详细地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因为这之中的艰辛已是不言而喻的了。所以作者顺接第一部分的句式特点,仍以一句一段的方法将1964年10月16日和1967年6月17日这两个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标示出来,然后评论道:“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这个感叹句中充满了杨振宁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邓稼先所领导的事业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转机。接着,作者再次叙述邓稼先的人生轨迹,“1985年8月”“次年3月”两个紧连的时间暗示出邓稼先的身体状况,然而“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这是一位科学工作者高度责任感的充分体现。正如邓稼先自己所说:“做完此事,我死而无憾。”这个事实,足以证明下文作者对邓稼先的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了对比。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在这一部分的第1段,作者先交待了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一句“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让我们得以感悟到洋溢于全文字里行间的真情的来源。第2段,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很自然地引出了奥本海默其人,并将他与邓稼先做了对比。作者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极端。”第4段的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它将奥本海默的为人概括为两个词:“拔尖”和“锋芒毕露”,并以一个非常小的生活细节——“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来证实这一点。第5段,邓稼先的出场果然是另一个极端:“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是知识分子中“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这一连串直白的形容,将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随后作者在第6段承上总结了邓稼先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因此绝对相信他”。这是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是无法伪装也无法粉饰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评价,作者在第7、8段举出邓稼先在“文革”期间,仍能调和不同派别,甚至说服反对派,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例子。“这是真正的奇迹”,是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创造出来的奇迹。

1、文章将邓稼先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生平及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这种结合方式使文章具有了一种恢宏的气势,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感。2、以回忆性的手法结构全文读起来亲切,具有真实感。作者并没有完全按照邓稼先的生平先后顺序来写,而是突出与邓稼先的品质有关的事件来写,这样人物的形象就比较鲜明。《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邓稼先》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了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会让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学习到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写作特点   纵横捭阖的大手笔。本文作者有传统的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反响,高出一筹,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   (1)传统眼光。 作者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2)历史眼光。课文从进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投到历史深处。   (3)全球视野。作者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立时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使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和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至情之文。至情,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的,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又如,作者在第五部分写道:“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些句子中,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语言特色。本文的句式多变,使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读起来琅琅上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长短句交错使用会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借鉴: 对比手法。作者在写邓稼先时,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在才气、贡献和国家地位上都具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的性格截然相反:奥本海默锋芒毕露,使得许多人仰慕他,也有许多人厌恶他,而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能在动乱年代领导大家进行正常的试验。通过对比,邓稼先身上那种体现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的奉献精神被凸现出来

隋唐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高中版

岑仲勉中国历史学家。学名铭恕,字仲勉,别名汝懋。广东顺德县人。1886年 9月出生。青年时,入两广大学堂(清广雅书院,后改为两广高等学堂),就读两年半,考入两广游学预备科(清粤秀书院)。1908年10月入北京高等专门税务学校,1912年12月毕业。其后在上海江海关及广东财政厅等处任职员,业馀从事植物名实考订及中外史地考证。1934年7月至1935年6月,任上海暨南大学秘书兼文书主任,业馀撰著《佛游天竺记考释》,於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从而引起史学界注意。1933~1937年在《圣心》、《辅仁学志》、《金陵学报》、《中山大学文史专刊》等杂志发表一批论著,其中尤以《水经注卷一笺校》及《金石证史》等引起一些史学名家的注目。1937年经陈垣推荐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年7月至1948年6月任该所专任研究员。1948年 7月至1961年10月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担任《隋唐五代史》、《唐代石刻文选读》、《两汉西域学》、《蒙古初期史》、《隋唐史》等课程。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1961年10月7日病逝於广州。 岑仲勉的家乡顺德是清代著名西北史地学家李文田的故乡,故其治学深受清代西北史地学派的影响。岑仲勉把《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登科记考》的作者徐松奉为先驱,因而有《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和《登科记考订补》之作。岑仲勉还受到清季英年早逝的唐史学者劳格的影响,所著《郎官石柱题名新著录》、《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续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元和姓纂四校记》等都发扬了劳格的未竟之业,而在博大方面有所超过。 岑仲勉治学最重要的成就是以碑刻考证历史,清代金石家的碑跋,多述小学、碑例、书法等专义,岑仲勉则以碑志考证史实,又纠正了清金石家过信石刻、偏责史实的毛病,客观地论证碑志之价值。除郎官石柱研究外,1936~1942年,著有《金石证史》、《贞石证史》、《续贞石证史》,后收入《金石论丛》,於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在隋唐史校勘考释之学中,在辨伪方面,《白集醉吟先生墓志铭存疑》等文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好评,与《白氏长庆集伪文》、《论白氏长庆集源流并评东洋本白集》一起,对白居易文集整理有重要贡献。在追录史源方面,指出《元和姓纂》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史源,此为一重要发现。在职官典制考证方面,《翰林学士壁记注补》、《补唐代翰林两记》是超迈清人的作品。在地理考证方面,《括地志序略新铨》论定孙星衍排列之非。这方面的专著有50~60年代的《隋书求是》、《唐史馀审》、《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唐人行第录》。《行第录》为对唐代文学史及传记学很有裨益的首创之作。 岑著《隋唐史》(1950~1953年撰成),反映了作者在隋唐史通论中的创见。如其中对李德裕、陈子昂、四镇的研究,新意迭出。此外,在他晚年还著有《黄河变迁史》、《府兵制度研究》、《西周社会制度问题》、《两周文史论丛》、《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这些专著反映了作者对西周以来的历史乃至黄河历史的广泛兴趣。 在中外史地研究方面、尤其是西北史地方面,出版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突厥集史》、《中外史地考证》等。在突厥史料的搜辑方面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岑仲勉自四十岁至七十五岁三十馀年间,全部史学著作约一千万字,自1912年起发表论文一百八十馀篇,已刊专著十八种,特刊专著二种。

2008年新课标选修I《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编 1.(2008,广东文科基础)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500人会议 D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A 解析: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2.(2008,天津)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纳庸代役是唐代实行的政策,和王安石变法无关。3.(20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 ②杯酒释兵权 ③犯颜直谏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答案:C解析:萧何为西汉初的政治家,西汉初期出现“休养生息”的政策。李世民继位后,提拔曾反对过他的魏征做了谏议大夫,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范仲淹为北宋名臣,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政知事,以改革时弊,在其《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中国十一世纪进入了北宋中后期。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使得北宋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4.(2008,四川)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答案:D解析:材料要求回答直接损害商人利益的法令,A项限制了高利贷的盘剥,B项均输法教材没有讲到,C项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D项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2008,广东文科基础)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答案:D 解析: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先定论”都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5.(2008,上海单科)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答案:A解析:19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6.(2008,四川)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俄国是废除农奴制,沙皇的专制统治依然存在,所以BC项错误,改革前两国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所以D项错误,其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7.(2008,全国I)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属于难题。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定词“1878年”和关键词“10种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大多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例如照相机、电报、报纸、学校、信箱等,不是简单的经济,而这些内容又不足以确定全盘西化。故排除A和C。富国强兵固然是明治维新的目的,更是位居首要的改革,但和材料主题还有些距离。文明开化指的是明治时代主动学习西方,西洋文明传入,新事物如八面来风涌入日本,引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变的现象。材料本身体现的也是儿童广泛地接受新事物,这也属于文明开化。综合考虑选D。8.(2008,上海单科)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答案:D解析: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被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9.(2008,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及商鞅变法等重点内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第(2)问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及商鞅变法的特点的掌握及理解。10.(2008,广东单科)(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答案:(1)按人口分配土地。(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统治者封建化的改革。第(1)问,依据材料归纳概括。第(2)问,考查史实的记忆能力。第(3)问,“改革措施的溯源”即改革的背景,应从北魏孝文帝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北魏统一北方、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民族大融合的趋势等方面分析。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作答。11.(2008,江苏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答案: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第二问考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第(2)、(3)问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12.(2008,天津)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3分)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4分)你怎样评价?(2分)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答案:(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2)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3)洋务派。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4)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5)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等;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居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二。(6)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解析:(1)此题考查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间的关系。学而优则仕是解题的关键点。(2)考查明清和唐宋相比发生变化的部分,主要是明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只要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即可。(3)考查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以及其创办新式学堂等的内容和历史作用。(4)考查20世纪初清王朝在自救运动中的教育近代化方面的内容。从其教育内容看,和以前的封建教育有很大变化,这既体现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面,也明显表现了中国近代教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5)这一历史阶段德国从文艺复兴的德意志自然科学开始发展和传播到第二次科技革命,其教育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教育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6)考查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要抓住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主线。13.(2008,北京)某班学生举行“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 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4分)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4分)主题发言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发言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4分)结合这一时期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4分)主题发言三: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段: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夫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助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共公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国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8分)主题发言四:世纪伟人邓小平发言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诊断: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和平。”(4)请解读②、③、④诊断,完成主题发言稿。(12分)(提示:下文划线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案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诊断的解读都可以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决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关于新时期的外交, 。 总结: 。答案:(1)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2)开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可从新式人才、新式学校等方面举例阐述其作用。如:詹天佑留学归国,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促进了近代交通工具发展。戊戌变法时开办京师大学堂,促进近代文化教育发展。解析: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社会救济措施是“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政府对经济采取国家干预的宏观调控措施,而这些措施对于恢复社会生产,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有促进作用。(3)特点: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干预。评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复苏。(4)答案要点举例:(从内容或作用角度作答,观点正确,内容具体,即可得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这种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于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解析:第(1)问,从材料“各令出钱雇人充役”,可以看出是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募役法”;“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是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方田均税法”。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推行“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第(2)问,结合教材,可知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近代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派遣第一批30多名留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些措施对于近代科学和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第(3)问,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社会救济措施是“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政府对经济采取国家干预的宏观调控措施,而这些措施对于恢复社会生产,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有促进作用。第(4)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①是关于“文革”结束后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②是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方针政策。③论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而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是新时期我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4.(2008,上海单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 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 买卖人口, 把人当牲畜?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 我们穷人的头上, 挥舞着鞭子?(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l分)(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为什么?(2分)(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答案:(1)农奴制。(2)批判的,农奴制是极其落后、残酷的制度。(3)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人(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拥有财产、改变职业、参加选举的权利(或享有财产、职业和选举等公民权利),地主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买卖、赠送和典押,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诗歌中“买卖人口”、“沦为奴隶”等信息,可知当时的俄国存在农奴制。诗歌作者强烈控诉了农奴制的罪恶。联系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措施,可分析出“人民”的地位发生的变化。15.(2008,海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分)(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6分)答案:(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2分)(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4分)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后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2分)。解析:本题是考查土耳其改革,以服饰变化体现社会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第(1)问注意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相互关系,不是只说一个方面,并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2)是中土相似事件的异同,要注意找出二者之间的可比点,这是做题的关键,可经从时代背景、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回答。16.(2008,宁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9分)答案:(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解析:此题重在考察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第一问康有为的主要观点,要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稍加概括就可。第二问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在改革这一方面的比较,无外乎背景,目的,性质,方式,内容,结果,影响,评价等。只要找到这些比较项,就能顺利作答。

这个同学你不可以作弊哦

个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隋唐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初中生

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试卷班级 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A.坐轿子 B.乘船 C.乘汽车 D.坐火车2、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3、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进行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民族大融合C.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D.中华帝国的衰弱4、哪朝的统治者在其管辖地区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A.北宋 B.辽朝 C.元朝 D.金5、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的两个政权是A.辽宋之间 B.辽夏之间 C.宋夏之间 D.宋金之间7、假如你生活在宋朝,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情况①到“鬼市”购物 ②使用“会子”购买东西 ③了解岳飞抗金的英雄故事 ④了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经过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下列事件中与右图的历史人物有关的是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元朝C.灭南宋,统一中国 D.建立行省制度9、《马可•波罗行纪》中的“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其中“此城”是指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大都10、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设立的管理机构是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11、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去江南贩运棉布 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C.购买景德镇青花瓷器 D.友人送他一部《红楼梦》13、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C.《水经注》 D.《本草纲目》14、随着两岸旅游不断升温,如果你有机会去台湾旅游,建议你一定要去台南市看看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楼,这里设有奉祀民族英雄( )的专祠。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15、17世纪末,当沙俄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组织两次反击战打败沙俄?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16、被尊称为“诗圣”的诗人是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王维17、在《资治通鉴》中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A.楚汉之争 B.文景之治 C.三国鼎立 D.戚继光抗倭18、2008年北京将举行奥运会,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著名景点长城时说:“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是( )留下来的,………”。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明朝19、小明同学设计了四个历史小论文题目,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请你帮他找出来A.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B.赵匡胤与陈桥兵变C.元昊与西夏王朝 D.耶律阿保机与金朝20、下面是我国古代的几种货币,请你仔细辨认,依其先后产生的朝代顺序选出正确的选项① ② ③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①③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X”。每小题2分,共20分)21、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2、“羁縻州”的建立体现了一国多制精神和宋代政治开明的特色。( )2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 )2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是在北宋时期。( )25、瓦舍勾栏是唐代市民的娱乐场所。( )26、1757年,清政府向外国商人开放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广州,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27、佛教的主张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特色。( )28、《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29、隋代工匠李春设计营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30、小红同学想查阅板蓝根、三七、当归等中草药的主要功能,可以查找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巨著《农政全书》。( )三、材料分析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0分,共20分。)31、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在泰国大城府湄南河支流河畔,有一座很大的帕南车寺,该寺历史悠久,至今香火兴旺。帕南车寺内有一副醒目的对联:“七度使邻邦有名盛记传异域,三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都。”当地华人以此为骄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写出材料二中“七度使邻邦有名盛记传异域,三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都” 指的是 (历史事件),发生在 朝。(4分)(2)这次远航的出发地点是 ,最远抵达 。(4分)(3)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32、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的历史信息答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件大事。(4分)(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2分)(3)材料三中的“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分)(4)对比以上两种政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2分)四、论述题(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共20分。)33、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中,两位挑战者正在就“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展开对擂。(1)请你给这两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4分)(2)两位挑战者正在辩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请你为他们举出一例唐政府与西藏友好往来的例子。(2分)(3)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 ”。(2分)(4)主持人要求挑战者用一句话来评价唐太宗的统治,请你帮他们写出来。(2分)34、图1 图2图3 图4上图是香港邮政发行的四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特别邮票。这套邮票既传达了今人尊重传统文化的精神,也反映出香港推崇科技发明的风尚。 请回答:(1)图1(面值4港元)展示的是哪项发明?(2分)(2)图2(面值4港元)展示的是哪项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2分)(3)图3(面值3港元)展示的发明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它是 。(2分)(4)图4(面值5港元)展示的是蔡伦改进的 。(2分)(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岑仲勉中国历史学家。学名铭恕,字仲勉,别名汝懋。广东顺德县人。1886年 9月出生。青年时,入两广大学堂(清广雅书院,后改为两广高等学堂),就读两年半,考入两广游学预备科(清粤秀书院)。1908年10月入北京高等专门税务学校,1912年12月毕业。其后在上海江海关及广东财政厅等处任职员,业馀从事植物名实考订及中外史地考证。1934年7月至1935年6月,任上海暨南大学秘书兼文书主任,业馀撰著《佛游天竺记考释》,於1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从而引起史学界注意。1933~1937年在《圣心》、《辅仁学志》、《金陵学报》、《中山大学文史专刊》等杂志发表一批论著,其中尤以《水经注卷一笺校》及《金石证史》等引起一些史学名家的注目。1937年经陈垣推荐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年7月至1948年6月任该所专任研究员。1948年 7月至1961年10月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先后担任《隋唐五代史》、《唐代石刻文选读》、《两汉西域学》、《蒙古初期史》、《隋唐史》等课程。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1961年10月7日病逝於广州。 岑仲勉的家乡顺德是清代著名西北史地学家李文田的故乡,故其治学深受清代西北史地学派的影响。岑仲勉把《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登科记考》的作者徐松奉为先驱,因而有《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和《登科记考订补》之作。岑仲勉还受到清季英年早逝的唐史学者劳格的影响,所著《郎官石柱题名新著录》、《郎官石柱题名新考订》、《续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元和姓纂四校记》等都发扬了劳格的未竟之业,而在博大方面有所超过。 岑仲勉治学最重要的成就是以碑刻考证历史,清代金石家的碑跋,多述小学、碑例、书法等专义,岑仲勉则以碑志考证史实,又纠正了清金石家过信石刻、偏责史实的毛病,客观地论证碑志之价值。除郎官石柱研究外,1936~1942年,著有《金石证史》、《贞石证史》、《续贞石证史》,后收入《金石论丛》,於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在隋唐史校勘考释之学中,在辨伪方面,《白集醉吟先生墓志铭存疑》等文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好评,与《白氏长庆集伪文》、《论白氏长庆集源流并评东洋本白集》一起,对白居易文集整理有重要贡献。在追录史源方面,指出《元和姓纂》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史源,此为一重要发现。在职官典制考证方面,《翰林学士壁记注补》、《补唐代翰林两记》是超迈清人的作品。在地理考证方面,《括地志序略新铨》论定孙星衍排列之非。这方面的专著有50~60年代的《隋书求是》、《唐史馀审》、《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唐人行第录》。《行第录》为对唐代文学史及传记学很有裨益的首创之作。 岑著《隋唐史》(1950~1953年撰成),反映了作者在隋唐史通论中的创见。如其中对李德裕、陈子昂、四镇的研究,新意迭出。此外,在他晚年还著有《黄河变迁史》、《府兵制度研究》、《西周社会制度问题》、《两周文史论丛》、《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这些专著反映了作者对西周以来的历史乃至黄河历史的广泛兴趣。 在中外史地研究方面、尤其是西北史地方面,出版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突厥集史》、《中外史地考证》等。在突厥史料的搜辑方面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岑仲勉自四十岁至七十五岁三十馀年间,全部史学著作约一千万字,自1912年起发表论文一百八十馀篇,已刊专著十八种,特刊专著二种。

1、文章将邓稼先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将个人生平及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这种结合方式使文章具有了一种恢宏的气势,一种波澜壮阔的美感。2、以回忆性的手法结构全文读起来亲切,具有真实感。作者并没有完全按照邓稼先的生平先后顺序来写,而是突出与邓稼先的品质有关的事件来写,这样人物的形象就比较鲜明。《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邓稼先》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了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会让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学习到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写作特点   纵横捭阖的大手笔。本文作者有传统的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反响,高出一筹,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   (1)传统眼光。 作者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2)历史眼光。课文从进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投到历史深处。   (3)全球视野。作者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又具有立时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使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和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至情之文。至情,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的,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又如,作者在第五部分写道:“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些句子中,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语言特色。本文的句式多变,使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读起来琅琅上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长短句交错使用会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借鉴: 对比手法。作者在写邓稼先时,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在才气、贡献和国家地位上都具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的性格截然相反:奥本海默锋芒毕露,使得许多人仰慕他,也有许多人厌恶他,而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能在动乱年代领导大家进行正常的试验。通过对比,邓稼先身上那种体现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的奉献精神被凸现出来

苏赞干布是为了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文成公主才建的布达拉宫。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