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汽车后市场的行业现状与分析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3 20:20:06

汽车后市场的行业现状与分析论文题目

现在汽车飞速发展,每个家庭都有一辆或者是两辆汽车,就需要汽车的服务行业应该跟着发展起来,这么多汽车,就需要维修和保养这些服务性行业要跟上,所以我觉得以后的汽车服务性行业应该是非常火的一种企业,发展趋势应该是很好的,要看你去怎么做,怎么发展,前景应该是无限的。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销售已经出现放缓的趋势,未来中国将成为存量汽车的最大市场。中国现在的汽车后市场大体上可分为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汽车用品、二手车、汽车养护与维修、报废汽车等几类。在服务内容方面,汽保行业和汽车养护行业存在着交叉,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同时,目前国内许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的业务范围也有向汽车养护拓展的趋势。汽车后市场随着汽车保有量上涨稳健扩张汽车美容、养护业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轿车拥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美容、养护业开始被有车族所熟知,“七分养,三分修”,以养代修的爱车新理念逐步被广大有车族所接受。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较晚,汽车后市场从形成到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20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6150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122万辆。未来趋势: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2635万辆,增加1905万辆。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65亿辆,其中汽车75亿辆。在冗长的汽车后市场细分中,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汽车后市场的维保业务是消费者用车生命周期中“需求最刚性”、“消费频次相对较高”的细分产业之一。故而汽车汽车维保行业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后市场的明星赛道,持续吸引行业目光与资本的关注,发展潜力巨大。

这不是论文,只是提供一下资料,希望对楼主有用!!中国汽车后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分析 汽车后市场的定义: 汽车后市场有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定义:定义之一是消费者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与汽车有关的费用,具体维修、保养、零配件、美容、改装、油品等服务;定义之二是整车落地销售后,车主所需的一切服务;定义之三是汽车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汽车销售领域的金融服务、汽车租赁、保险、广告、装潢、维护、维修与保养;日常运行的油品;驾校、停车场、车友俱乐部、救援系统、交通信息服务、二手车等;整车与零部件物流等。 国内汽车后市场的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1996年,汽车后市场的开始阶段服务对象:基本是公务车;第二阶段是1997-2006年,汽车后市场的高速发展阶段服务对象:公务车为主,私车15%;第三阶段是2007-2010年,汽车后市场的洗牌阶段服务对象:私车,50%公务车50%;第四阶段是2011年以后,汽车后市场平缓发展阶段服务对象:私家车为主,每个地区有2-3家区域性的龙头店,品牌快修快保店与4S站并行,国外汽车服务连锁巨头进入中国,其它个体店要选择好自己发展道路 国内的汽车后市场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汽车后市场是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占总利润60-70%;2005年,国内汽车用品行业产值达到420亿元,维修行业产值410亿元;到2010年,总规模预测超过1900亿元;目前国内正式注册的汽车美容装饰维修厂家30余万家,经营汽车美容9000多家(不包括路边店)并且汽车销售市场每年以30%速度递增;每台车售后服务金额约为车价的2倍,10年报废;加上私家车主的整体汽车售后保养服务意识增强因此中国的汽车后市场面临一个历史的发展机遇 面对如此的市场良机,如何把握机遇,已经摆在每一个汽车业者的面前归纳起来汽车业者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是发展自我品牌,做强做大二是牵手国际汽车服务知名品牌,携手共同发展 国内汽车后市场渠道模式: 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后市场主要有以下五大渠道:一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汽车4S站;二是传统大中型维修厂;三是汽车维修路边店;四是汽车专项服务店;五是品牌快修美容装饰连锁店这五大渠道在面积大小,设备投资,人员素质,地点便利性,服务质量,服务时间和收费标准等方面各有千秋,短期可以共存,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经过逐步变化的汽车4S站和国际知名的品牌快修保养美容连锁店是两大主要渠道 汽车后市场十八大主要业务: 在国内汽车市场的现在发展阶段,汽车后市场整体分析有十八大主要业务以下是对汽车后市场的十八大业务的分别分析 汽车美容 汽车美容包括车表美容护理,车内翻新护理,高级护理三大主要项目其中车表美容护理主要有无水洗车、泡沫精致洗车、全自动电脑洗车、底盘清洗、漆面污渍处理、漆面飞漆处理、 新车开蜡、氧化层去除、漆面封釉、漆面划痕处理、抛光翻新、金属件增亮、轮胎增亮防滑、玻璃抛光等项目车内翻新护理主要包括:车内顶棚清洗、车门衬板清洗、仪表盘清洗护理、桃木清洗、丝绒清洗、地毯除臭、塑料内饰清洗护理、真皮座椅清洗、全车皮革养护等项目; 高级美容护理项目主要有:漆面封釉、漆面镀膜、汽车桑拿、底盘封塑、臭氧消毒、划痕修复等项目 汽车装饰: 汽车装饰主要是新车装饰,其主要项目有:全车贴膜、铺地胶、铺地垫、挡泥板、扶手箱、尾箱开启器、桃木内饰、加装轮眉、防撞胶条、更换拉手、安装门碗、加装晴雨挡、加装尾喉、另加上部分客户要求的真皮座椅、豪华天窗、隔音工程等项目 汽车养护 汽车养护主要有日常养护,附加保养两大类别,日常养护属于必须进行的项目,而附加保养则是客户自己选择要不要做的项目,日常养护项目主要有换机油、加防冻液、更换三滤、更换雨刮、变速器止漏、清洗更换刹车片、空调检测及加氟利昂、检查电瓶液配比、电瓶维护等;而附加的项目主要有:燃烧系统免拆清洗、润滑系统免拆清洗、冷却系统免拆清洗、电脑检测及解码、发电机维护、发动机维护、尾气达标等等项目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类主要的产品有:防盗器、倒车雷达、中央门锁、车载电话、GPS、加装电动门窗、更换自动天线、车载冰箱、胎压检测器、电压转换器、各部位车灯、车载应急灯、后视系统等 汽车娱乐影音系统 汽车娱乐影音系统主要业务包括:车载电视、CD、VCD、DVD、喇叭、功放、低音炮、显示器、电子游戏系统等 汽车改装 汽车改装主要包括汽车外观改装,汽车性能提高改装,赛车按标准改装三大类别其中汽车外观改装主要有:改装包围、更换方向盘、增加个性贴纸、更换轮胎、更换轮毂、更换仪表等;汽车性能提高改装主要包括:增加氙气灯、改装进气系统、改装排气系统、改装点火系统、改装供油系统等;赛车按标准改装主要有车内头盔、防滑架、赛车服饰、避震器、悬挂加强赛车安全带等等 汽车饰品类 汽车饰品主要包括个性饰品与专用饰品两大类别,个性饰品主要有:卡通娃娃、个性香水、内外闪灯、游侠伴侣、风火轮、个性地毯、动感领动、个性坐套、钛金气喉、车饰边条、香熏挂件等;专用饰品主要有野营套装,车载冰箱等 8汽车轮胎服务 汽车轮胎服务主要的项目包括:更换轮胎、轮胎平衡、四轮定位、快速补胎、专业补胎、轮胎冲氮气、轮胎保养等 汽车专业维修 汽车专业维修包括对汽车各部位的维修,主要是对车身,底盘,发动机,电气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维修,主要的项目很多,实际上就是“对生病之车实施抢救”,使之恢复正常 汽车上使用办公用品 高端公务商务车上的办公用品主要有:车用办公桌椅,车用电脑,车用打印机,车用传真机,车载电话等,另外车用热水器,车用电冰箱也是高端商务公务人士所需,增加汽车办公用品,原因是汽车已经越来越成为众多商务人士,政府高管的第二个办公室目前国内这个市场正处于萌芽阶段,还是一个待开发的处女地 汽车租赁 汽车租赁按时间分包括:定时租赁和临时租赁;按客户类别分为:政府租赁,企业租赁和个人租赁三大类汽车租赁在目前中国处于摇摆不定的一个发展阶段,市场有较大的需求,但国内目前缺乏切实有效的信用和担保制度,致使汽车租赁的风险较大大型投资方不敢贸然介入 车主俱乐部 在目前国内车主俱乐部不太成熟的市场情况下,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俱乐部如:品牌俱乐部、车迷俱乐部、越野俱乐部、维修俱乐部、救援俱乐部等。车主俱乐部可以为车主提供: 一是汽车类服务:如代办保险、验车、泊位、换领驾照、补领驾照、补领行驶证、管家提醒、代(补)交养路费、理赔、审证、贷款等 二是汽车体验与交流:如外驾车出游、试乘试驾、车友会、会员制等三是汽车救援:如拖车服务、快速抢修、提供24小时救援等 二手车业务 二手车业务主要包括以下类别:二手车直接购买,销售,二手车中介,二手车评估,二手车暂保管,二手车代过户,二手车置换,二手车代保养装新等但由于目前中国缺乏真正的二手车评估系统和评估人员,并且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因此二手车业务市场仍处于无标准的模糊状态 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包括:汽车模型、汽车体育、汽车知识、汽车报刊、汽车书籍、汽车影视、汽车车迷、汽车与社会等汽车文化是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车不仅是驾驶工具,而更象一个人自己的翅膀,与人携手共进,也需要文化的熏陶 汽车融资 汽车融资包括汽车信贷和消费信贷两大类别,而汽车消费信贷在目前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汽车广告 汽车广告涉及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户外、单页、比赛赞助等,在发达国家,汽车广告是所有广告中的大户,有的甚至是最大户。 汽车资讯 汽车资讯主要包括: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动态、统计分析、政策法规、未来发展等几大类别,目前汽车资讯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的汽车资讯类公司处于行业领航者的角色 汽车培训 汽车培训已经从早期的汽车驾校和汽车维修培训逐步向汽车美容装饰培训,汽车服务销售接待培训汽车销售团队培训过度,不久的将来很快就会有汽车行业中层管理者培训和汽车行业决策者培训汽车类的MBA以及EMBA班也将在合适的机会出现因此汽车行业的培训在目前的中国是一个朝阳的产业,但目前中国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同时又了解现实市场资讯的培训师从而导致片面的汽车类培训不受汽车类人才的青睐 1、中国汽车后市场市场空间虽大,却还未形成成熟的市场环境 随着汽车产业的逐渐成熟,整车销售的利润空间将逐渐下滑,并向汽车后市场转移,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巨大商机正在涌动。 与强大的市场空间相对的是,汽车后市场达不到相应的成熟度,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还需要有意识、有指导性的引领。以汽车美容为例:中国的汽车美容往往只集中于洗车、上蜡等低端服务上,受国情与生活条件限制,大部分车主对较高端的汽车美容还持保留意见;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汽车后市场的消费领域、消费方式、如何消费,还处在一知半解、半懂不懂的状态,因此对投入消费比较谨慎。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后市场消费还需要商家有意识、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引领。 2、几家大的汽车后市场企业各自分居小范围市场,整体市场掌控力不足。 中国汽车后市场,表面上形态各异,百花齐放,非常活跃,但实质良莠不齐,形成品牌的屈指可数,整体上讲目前还处于混乱状态。 国内汽车服务行业小店到处都是,没有形成经营规模、店与店之间低价竞争、互相拆台,严重的无序经营影响着这个领域竞争力的形成。 虽然行业里也不乏有实力和资金的“潜龙”,但随着国外企业的介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车主消费时代”的逐渐成熟,后市场的一场龙争虎斗也必不可少。而这些“潜龙”是否能够抓住机会腾空出世实在是还很难说。 这些“潜龙”是国内的汽车服务行业中一些初具规模的连锁经营企业,这些企业在管理上具备了一定经验,在网点开拓上也有了一定的客户资源。这些前期做的基础工作都会成为日后参与市场竞争合作时的极大优势。然而,仅此而已还远远不够。国内经营者的实力众所周知,而服务行业的介入门槛又比较低,经营者要想在连锁经营方式中取得突破还必须加大推进力度。 那么,作为汽车业下游的售后服务业的经营者们,应该怎样秉持所特有的“本土化”性质,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目前看,这些先天优势还不足以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大竞争力,更无法以此与外国汽车经销商进行抗衡。 由上可知: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服务企业多属各自为政,一些连锁企业也不够完善和成熟,并且由于自身的限制对整体市场的掌控力不足,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垄断和全国性品牌。 3、服务不健全、服务理念偏差 服务不再仅仅局限于为消费者提供方便,而是在传统意义上加入快乐消费、安全消费和文化消费等内容。车主买的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可以无限延伸的生活。车主追求的不再是一种大众雷同化的装饰,更追求一种能彰显个性的特色。 中国汽车后市场走势研讨会”上专家表示,国外在对顾客更换供应商的原因进行调查后发现:68%的客户是由于供应商职员冷淡的服务态度,然而因为对产品不满意而更换供应商的顾客只占据14%。 如今,私家车增多和轿车进入家庭后所产生的各种新需求使得个性消费已被市场认可,有些方面尚无从获取服务,有的则是得不到有效的服务。但个性消费和文化消费的内涵还都有待提高,可以说国内真正的汽车“后市场”还并未被完全开发出来。推动和开拓这个市场还需要大量的普及和宣传工作。业内人仕分析,国内汽车后市场蕴涵着巨大商机,尤其在汽车维修、配件、美容、改装等汽车后市场服务上,目前仍处于待开发状态。多方面了解消费者的偏好,打造出成熟、标准化的管理,以及高质量高科技的产品服务,会促进本土汽车后市场服务行业的快速成长。 4、没有成本优势、整体价格偏高 一辆车的贴膜市场价格大约在1500左右,而在依托集团采购的大型超市里,这种产品的价格可以低于1000元。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经营者们由于没有技术壁垒、又不具备大规模采购的优势,造成整体成本偏高,在不能自产的情况下,只有集团采购才可能降低整体价格。 5、资力雄厚的外企抢滩中国汽车后市场,却需要适应中国的本土情况 面对中国汽车后市场暗藏巨大的利润,国外资力雄厚的大企业纷纷意图分食这块大蛋糕。 早在2003年5月,日本最大的汽车服务用品连锁企业澳德巴克斯就已宣布,将正式进入中国汽车服务市场; 澳德巴克斯在日本国内的直接竞争者黄帽子株式会社也决定,将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开设其中国的第一家店; 日本目前最大的汽车用品制造商CARMATE(快美特)在广州宣布,把中国区首卖权交给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AEC汽车用品超市,全力打造中国汽车后市场流通领域的“航空母舰”; 而美国通用汽车集团下属的维修连锁企业AC德科早在几年前就已进人中国,目前已在国内主要城市布好了局,并立志成为华东汽车快修的“大哥大”。 这些意图进入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国外企业大都资力雄厚、有多年的国外汽车后市场经验、有先进的经营理念,会对国内的售后服务市场形成相当大的冲击。但是对于中国汽车后市场来讲,他们却缺少同样的背景。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汽车售后的服务领域是一个大市场,今后一定将是各方竞争的重要阵地。一个企业如何在此立足,关键的问题不仅仅是企业的资本,还有企业对市场的掌控情况。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但是急需有成功经验且了解中国本土市场又具备集团优势的企业引领行业、培养消费习惯,整合这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连锁企业不可避免的会被推上中国汽车后市场这个大舞台! 只有专业连锁品牌才适合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土壤 售后服务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可以使加盟连锁的经营者在不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很快拓展自己的业务体系,同时可以使加盟商在缺少行业经验的情况下,降低风险投资,顺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很多问题,能在创业之初就顺利地以成熟的面貌开始经营。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康文仲也对维修连锁经营的前景十分看好。他强调:维修连锁经营发展起来后基本上能够满足车主对维修市场经济实惠和方便快捷的要求,汽车维修行业因此会获得健康长足发展,消费者能够得到更多实惠,而这必将促进汽车产品的销售,对生产厂家也同样有利。 从世界经济多年来的发展看 连锁经营的营销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也无处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连锁经营在服务业、零售业和餐饮业等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功有目共睹,应该说加盟连锁是历史上非常成功的经营概念。 在国外,汽车售后市场大多是以连锁方式运行的,它所带来的利润回报率也要比卖整车高。不管以国外经验还是国内现状看,连锁经营都是国内汽车售后服务经营者日后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外知名的租赁公司都有上千家连锁店,极具竞争力和知名度,国要想内公司发展壮大,这种聚沙成塔的过程必不可少。 既然中国已站在了与世界各国竞争的大舞台上,和世界接轨就是必然之势。以连锁方式经营的出发点是建立起一个网络以实现加盟店资源共享的经营理念。连锁经营中,资金实力、政策导向、管理、运作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汽车厂家的合作一定要拓展。 从中国汽车市场状况来看 最近两年,是我国经济加速调整并与国际全面接轨的重要两年,这一点在汽车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后几年将成为中国轿车市场空前繁荣的一段时期,消费者对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需求度也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汽车服务行业巨大的市场商机面前,以连锁形式经营的汽车服务企业必将以其立体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而凸显优势。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会更加健全,对企业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加完善。经营者的经营受到更多的保护,其服务的层面也会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对于以连锁方式经营的汽车服务业来说,企业会通过经营成本的降低,使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低价位的服务,同时取得更多的利润,达到双赢的目的。更多大的商家杀入汽车“后市场”,将引爆汽车产业新一轮的竞争。了解中国市场的连锁企业必将形成坐拥之势。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发展比较不均衡,远远达不到国外汽车后市场占汽车工业40%份额的市场发展阶段,特别是汽车日常护理美容,汽车文化资讯,汽车融资以及汽车培训等几大业务更是处于市场的起步阶段,还有更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汽车后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后市场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分国际知名品牌和国内品牌两大类别国际知名品牌主要有:-AC德科、博世、澳德巴克斯、黄帽子、杰菲(壳牌)、3M、霍尼维尔、尼尔森等国内品牌主要有:元征、蓝星、车路饰、快车手、新焦点、月福等另外中石油和中石化目前正在酝酿在各自遍布全国的加油站内建立自己的汽车服务店面,为广大加油车主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为加油站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 国内汽车后市场展望: 目前国内汽车后场刚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作为汽车行业的每个企业和个人,要全面的提升自己,选择正确前进的方向,把握住适合自己的良机,处理好路途的风雨坎坷,稳步向前,汽车后市场一定会有自己一席之地,成功就会属于每一个有准备的头脑

中国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浅析 作者:张晓亮 面对国内汽车市场井喷背后的惊人利润所带来的巨大诱惑,也许越来越多的高级主管都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于希望进入国内汽车行业分一杯羹的企业来说,都需要莫大的勇气与足够的实力。汽车行业由于其固有的特点,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壁垒可能远远超出以有的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模型所能描述到的状况。单就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而言,由于来自各方面力量的作用,使得该行业很多环节变得高不可攀。本文将针对进入中国汽车行业所存在的壁垒作出一个初步的分析: 在 策略大事迈克·波特的眼中,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的壁垒往往来自以下六个方面: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这些领域要求新进入者必须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进入市场,否则将不得不面对成本劣势的现实。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一点体现的更为明确,由于汽车的巨额研发成本,所以当产品的产量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将难以摊消。同时汽车的规模经济还体现在管理与采购成本以及销售成本上。虽然对于国外汽车企业在华投资而言,规模经济这一因素可以被视为国外规模的一种延伸而被大大削弱,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这种投资也必然是失败的: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规模经济的门槛将更加明显,尤其是那些曾经除了开车和坐车以外与汽车毫无瓜葛的企业。 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消费者对市场中原有品牌的认同会迫使新进入者不得不花费巨资来克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说中国是一个品牌文化并不发达的国家,因此在品牌忠诚度体现的并不明显,但对于汽车消费这样的高度参与的采购项目来说,品牌的重要性将体现的更加充分:根据慧聪国际多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品牌美誉度有关的同行介绍或者从众心理等因素都在购买者决策因素中名列前茅。而对于一个新进入者来说,这一块可能完全是一个空白,这一点只在那些在中国早已有了相当影响的国外品牌来说是一个例外。 资金需求:当进入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时,会对新进入者构成相当的障碍,尤其是在广告和研发等方面的有去无回投资,需要新进入者有足够的勇气。同时资金实力还会对顾客的信任、渠道的信心等方面构成很大的影响。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本质上汽车业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是研发、建厂还是购置生产线方面都存在着一般生产性行业所无法比拟的资金壁垒。从渠道信心方面看,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广告投入或者资金实力做后盾,渠道将很难搭建,更何况在国内轿车行业的品牌专卖制度下,要求经销商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在投资风险的压力下,投资汽车销售的经营者也必然会优先考虑那些实力更强的企业或品牌。 资金的壁垒体现在对新进入者的各个方面,如果企业对投资汽车行业没有破釜沉舟的信心,那么这笔投资很可能半途而废,但以目前国内企业的资金总量可能连汽车的门槛还没有摸到时,资金就已经蒸发掉了。目前国内很多家电行业,在家电整体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开始考虑或者已经进入了汽车领域,但这些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选择可能是一种性命相关的赌博。 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在波特的理论中,对这部分的描述运用了经验曲线(experience curve)的概念,它指的是原有企业通过经验的积累,劳动力学习曲线等方式所形成的新进入者所不具备的成本优势。同时构成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的因素还包括专利权、政府补贴以及由于通货膨胀或汇率变化所形成的设备初置价格上涨等情况。 经验曲线类似于学习曲线,对于这个行业的先进入者来说,他们在这个行业多年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更有利于节约成本,而新进入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熟练人才,虽然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这种后发优势往往与那些老手比起来就幼稚的多了。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中国虽然总体水平都不怎么样,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低水准,高成本的运作方式成就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文化,所以经验对于这些新加入者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壁垒。 获得经销渠道:新进入者除了需要将产品生产出来以外还必须构建通往消费者的渠道。在这方面新进入者往往存在一定劣势,比方说他们往往很难获得经销商的信任,而必须支付更昂贵的代价;进入超级市场的货架必须以打折、促销等方式才可能获得允许等情况。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销售渠道往往身兼数责,因此显得更为重要,毕竟目前的条件来看,所有的轿车企业都要自建渠道,这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精力,况且在国内轿车新品牌与日俱增的今天,渠道资源将成为更为紧俏的资源之一。老品牌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渠道资源,而一旦汽车行业走过了这段高峰期的话,渠道将经历更惨烈的整合,那么新来者的渠道堡垒将更加高不可攀。 政府政策:在很多国家政府往往构成了对某些行业的最大障碍,通过核发执照、原材料管制等方式为限制了资源的自由流动。在汽车方面,中国的国家管制更加明显,国内的政策对于本国民间资本向来带有歧视色彩,这一点反倒是在对待外资上更宽松一点。 超越迈克·波特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来自国内汽车行业的其他壁垒:首先由于国内汽车企业并没有自己的技术基础,因此在国内市场上他们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均来自于谁能拿到国外最先进的产品或者技术。而从国外企业来看,他们选择国内合作伙伴的标准往往也要考察该企业在国内汽车业的影响力,以及对政府审批的攻关能力,这样本身就构筑了对于非汽车行业投资人或企业的壁垒。其次由于进口车对国内采购的影响,尽管很多品牌并没有在华建厂,但已经构筑了对很多新进入者的壁垒,他们在国内的口碑已经足以支撑在华建厂所需要的条件,而这些实际上削弱了对其他品牌的需求。最后,国内企业本身的投机心理构成了对汽车行业的更糟糕的进入壁垒,汽车不是一般有钱的企业可以玩的转的领域,其投资期和回报周期也都相对较长,而国内大多数企业有存在投机性质的短期行为色彩过重的问题,这样的话,如果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国内企业投资的信心往往也会动摇,最终新进入者败在了自己手下。 对于有志于挤上汽车行业末班车的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突破口以及合适的投资方式可能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在这里直接投资整车生产可能已经不再是明智之举,而国内零部件生产以及汽车相关服务领域目前并没有与整车市场同步启动,在这些领域中所潜藏的机会可能更适合于那些投资者,虽然他们并没有像春兰投资重型载货车那样风光。 入世后中国汽车业将呈十大趋势 9月3日,欧洲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上海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分析预测"入世"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这十大趋势是:一、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汽车工业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但中国政府的"地方保护"仍然会发生作用。二、未来10年之内,中国将是全球轿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私人购车将成为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市场销量在2005年将达100万辆,2010年将达200万辆,其中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车。三、未来5年之内,中国汽车的生产能力仍然大大过剩,汽车行业的两极分化将随着竞争的深入而持续拉开,赢家通吃的故事将屡屡上演,但轿车市场的价格仍将比国外的同类产品高出一倍多。四、抢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先行者"在逐步形成高中低全系列产品的同时,还向市场销售和供应采购环节渗透。五、中外合资厂商5:5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变化,10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主导。六、到2010年,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七、零部件市场前景远大,罗兰-贝格建议中国政府建立国家级的研发中心,整合零部件市场,提高零部件的核心竞争力。八、屈于市场压力、零部件市场的供求和价格将以每年8-10%的幅度下降,中资零部件供应商即将面临"雪上加霜"的局面。九、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将立足于全球市场,从战略上进一步界定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中国将成为全球零部件工业的生产基地。十、尽管90%的供应商对电子商务持消极态度,但未来3-5年内,电子商务在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中的作用和地位将大大增强。 观察家们一致同意,汽车业是中国受未来加入WTO冲击最烈的行业之一。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为中国汽车业逐步开放留下了一个5--6年的缓冲期。不知道是因为觉得还有这五六年的缓冲期所以还可以继续悠闲一阵,还是因为焦虑压过了一切,至今未见国家权威部门公开出台中国汽车业的应对方略。 消费者清楚地选择了等待--实际利益的需求远远超过胸怀全局的理念。本来就不愿一味青睐国产轿车的公众盼只盼“缓冲期”尽快过去,物美价廉的进口车能早日驶入家中,要不然,就是国产车价格迅速降至国际水平。市场立刻感受到萧瑟。新千年开始后,汽车市场急剧滑坡。在一些被视为“晴雨表”的市场,轿车的销量减少了三成。中国汽车业的门尚未开,已经面临内部“价格逼宫”的窘境。 40年的襁褓期 中国的汽车业长期以来是一个受到政府高关税、进口限量审批的双重保护的产业。汽车整体平均税率38.8%,关键零部件最高税率50%,65个项目整车平均税率56%,其中,轿车80%至100%,甚至高于烟酒的税率。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汽车产品进口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约占国家配额产品目录的60%。在这种保护之下,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了40年。如今汽车业年产值3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2000亿元。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测算,汽车厂一个工作机会,可以为上游原材料工业提供两个就业机会,为下游金融、服务、维修、交通等产业提供11个就业机会,可见其支柱性地位。但在另一方面,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国汽车工业仍身体孱弱,不得不寻求“幼稚工业”的身份,经过“缓冲期”方能直面开放。按照中美两国协议,中国加入WTO后,将于2005年1月1日取消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等非关税保护措施。2006年7月1日起,轿车关税税率降至25%,零部件税率降至10%,轿车及相关零部件基期准入量为60亿美元,并以15%的增长率递增。据认为,中国汽车业获得5--6年的“缓冲期”,是13年来“入世”谈判中方最大的成果之一。即便如此,中国的汽车厂商嫌太短,消费者嫌太长。 比关税更可怕的 其实,降低汽车价格的关键不在关税。轿车的价格构成十分复杂,中国汽车价格的构成起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进口关税、各种费税、工厂的成本和利润。即使在今天,占轿车市场主体的引进车型只要达到规定的国产化要求,就享有25%至33%的低关税税率,与入关六年后的标准相近。而一些国产化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引进车型,如果仅从关税角度看,本来就不再有降价空间。据测算,现在一辆中档进口轿车虽然关税达80%到100%,但只占汽车销售价的29%,合资企业的产品关税所占整体价格的比例更低。因此,只要价格构成中其他各种税费居高不下,加入WTO之后的关税降低带动车价大幅度下调虽是美好的愿望,未必能够成为现实。从这个角度分析,应当认真分析加入WTO对于中国汽车价格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作出对策。一味煽起不计成本的“价格战”,并不是市场理性的回答。中国的汽车价格构成中各种税费比例之高,堪称世界之最。其中既有国家核定的合理税费,也有地方部门数以百计的乱收费乱摊派。 事实上,在WTO谈判中成为争议热点的进口轿车的高关税,比起国内税费反倒是小巫见大巫。目前,国内消费政策和不合理的收费是制约汽车购买,特别是私人汽车购买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中国居民中已经具备购买能力并有购车愿望的比例相当高,但是私人购买的轿车一年大约只有20万辆。各种权力部门把汽车消费当作一块“唐僧肉”,有的地方价外税费总额已经相当于整车购买价格,甚至超过车价的一倍以上。目前虽然政府正在整顿、清理这些收费,力求使购买时的税费负担在车价的30%左右,但是阻力之大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为汽车增加无端的税费可以有千万种理由,但根本原因是长期计划经济和官本位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多少年来,汽车在中国一直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就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利用发展汽车工业扩大人类时空半径、创造了惊人物质财富的同时,中国曾出现了长期限制汽车生产、封杀轿车消费的咄咄怪事。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千元级的家电产品之后,万元级的轿车自然成为消费热点,而10万元级的住房顺排其后,消费结构递次升级。中国由于跨过了汽车消费的台阶,结果万元级消费无热点,消费升级踏空。一方面造成内需的疲软,住房大量积压,通货紧缩;一方面造成城市中塔楼林立,交通拥堵,生存环境恶劣。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官方对于承认老百姓享有汽车文明的权力不那么情愿。直到今天,在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热切鼓动中,中国汽车价格构成中仍然有3%到8%以限制消费为目的的消费税。因此,接受历史的教训,冲垮落后的观念,调整汽车的消费结构,清理各种价格内外的不合理收费,采取鼓励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才是使汽车价格回落,扩大国产汽车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由于税费负担重,汽车价格扭曲,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中国汽车工业众多弊病缠身:一、投资分散,全国整车厂120家,年产超过万辆的12家,能力达到30万辆的只有3家;二、开发能力差,除了中型卡车外,不具备自主开发整车的条件和能力;三、生产成本高,好的轿车企业,出厂价格高于国际价格20%--50%。其中,1.6--2.0升的中级轿车高30%以上,3升的中高级轿车高40%以上;四,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与发达国家根本无法相比。如果汽车业不能在有限的过渡期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完成结构调整和重组,全军覆没决非危言耸听。 价格战:一个双输的策略 中国的汽车产业近年来尽管举步维艰,仍然奋力拼搏,几家轿车生产厂商1999年刚刚实现数量不多的赢利,但是降价空间有限。老百姓的持币观望,更让汽车企业预计到手的效益大减,本来准备用来技术改造,调整结构,开发产品,建立营销服务网络的预算大打折扣,迎战新千年的锐气和实力必然折杀不少。日前,国内10家轿车生产企业在上海集会,得出的共识是“不打价格战”。当然,随着生产批量的扩大,先进技术与管理的采用,中国汽车产品的价格必然会逐步合理回落。实际上,近4年来同类型国产轿车已经累计降价30%左右,今后降价的幅度还会继续加大。过去国内一些厂家为了降低价格扩大市场份额,或是牺牲消费者应该享有的优质的售后服务,或是“剜肉补疮”,降低产品标准。比如某种引进的吉普车为了降低价格,先是摘掉国内独一份的四轮驱动,然后是减配置,美其名曰经济型,但内在性能、配置、安全上都大打折扣。这种降格以求的行为已经引起成熟消费者的警觉,显然不可仿效。回避低水平的价格战,静下心自己设计自己的生路,恐怕才是中国汽车业的当务之急。 红旗模式:一种危险的选择 世界汽车产业并不是21世纪的夕阳产业,恰恰相反,汽车是网络时代最大的流动平台。以全球制造、全球采购、超精益生产方式、平台战略、当地化生产等为代表,全球化推动了世界汽车生产方式的变化。在技术制高点方面,各大公司正在争夺的是清洁燃料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21世纪汽车仍会是世界经济的支柱之一。目前世界汽车生产能力仍然呈上升趋势,控制市场主动权、抢占技术、规模制高点的竞争、兼并、重组日趋激烈。早在80年代初就有人预言,世界上最终将只存在数家大的汽车集团。1998年初,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合并震动了整个世界,紧接着又发生了宝马收购罗孚、大众兼并劳斯莱斯、福特收进沃尔沃轿车、雷诺同日产联手等重大兼并行动。业内人士几乎公认,在21世纪初,世界汽车工业将只剩下5到6家大公司,这些公司的产量规模都将在600万辆以上。1998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达7000万辆,实际生产5000万辆,即使市场看好,销售也只能达到6000万辆,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低,且有巨大潜在市场,因而吸引了国际上大的跨国汽车厂商竞相抢滩中国市场。那么,在将来的5到6家汽车集团格局中,中国汽车工业将以何种形态存在呢?有一种很权威的主张,是提倡像开发“红旗”轿车那样,追求“完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的模式的。但更有诸多理性的声音在发问:“红旗模式”能使中国汽车业独占规模和技术的制高点吗?中国汽车业能成为世界第7大汽车集团吗?既然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有了宝贵的缓冲期,在走进2005年倒计时的时刻,如此巨大的战略性问题决不可以回避。 一个简单显而易见的事实却足以作出上面问题的注脚:今天,国际上新车型的开发--费用大,动辄数十亿美元;周期快,已快得不到三五年。以全国轿车总产量不足国外大公司一个车型的年产量,光是开发费用的分摊,就必然使中国的轿车的价格达到“天价”。国际竞争力无从谈起。应该说,中国汽车工业实际已经开始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开放取得的成果,人们已经说了很多;然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跨国公司也在把中国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大众公司为例,在欧洲、北美、南美、亚洲其战略布局是早就规划好的,中国只是其中一块战略要地。大众公司的车型已经占领中国轿车市场的60%,为在今后保持这一成果,大众在未来5年里预备向中国再投135亿元人民币;增加生产品种,除高、中档车外,还将在中国生产经济型轿车。中国汽车业正视这类事实,主动搭上国际大集团的“顺风车”不失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何况这辆“顺风车”,正是20年来巨额投入和市场出让换来的机会。一汽大众是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共同经营的一个企业,合资公司的5气门发动机,生产纲领是27万台,将由大众在世界范围内安排配套,向大众公司返销发动机。这已经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口创汇,而是实实在在地参与了全球化。 从这个例子看,中国汽车工业是能够参与全球化的,而且大有可为。问题倒是上海和一汽两家与大众公司合资的中国企业有没有继续各自为战的必要与可能。 在“生存还是死亡”的险恶的抉择面前,低层次价格战的烟火恐怕不是低层次的围观者能够煽呼起来的。不然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渴望享受轿车文明的中国消费者。

汽车后市场的行业现状与分析论文

这个你看看~~好的话加分哈~有人对世界汽车巨头瓜分中国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认为中国汽车若不能独立发展,而只是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其并驾齐驱。更严重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那时,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一、中国汽车面临诸多挑战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六年里,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数字背后的隐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8位跃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2006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8%降低至25%,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然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产品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3/4的中国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二)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入世后,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必须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只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达到最高,为9%,2001年下降为38%,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如此低的自主研发经费比例,有专家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但若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就只能掌握在外方手里。(三)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汽车销量在经历了5年的“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如今降价的频次早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汽车市场专家且小刚说。降价的幅度不断的加大,消费者无疑尝到了不少甜头。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却削弱了。“降价太频繁,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暂时的销量。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风险。”且小刚说。(四)出口规模亟待翻番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机遇。从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出口正在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汽车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8%和7%;2005年为5%和4%。民营企业名列出口金额占比7%,出口数量占比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

我认为乙醇能源将取代石油

罗兰贝格专家指出中国正处于汽车消费的高峰期,随着汽车总量的增加,汽车售后市场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也将从购买力为主阶段转向售后服务需求为主阶段,这将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机会。

汽车后市场的行业现状与分析论文怎么写

中国现在的汽车后市场大体上可分为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汽车用品、二手车、汽车养护与维修、报废汽车等几类。在服务内容方面,汽保行业和汽车养护行业存在着交叉,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同时,目前国内许多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的业务范围也有向汽车养护拓展的趋势。汽车后市场随着汽车保有量上涨稳健扩张汽车美容、养护业在中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轿车拥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美容、养护业开始被有车族所熟知,“七分养,三分修”,以养代修的爱车新理念逐步被广大有车族所接受。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较晚,汽车后市场从形成到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20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6150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12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2635万辆,增加1905万辆。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65亿辆,其中汽车75亿辆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销售已经出现放缓的趋势,未来中国将成为存量汽车的最大市场。在冗长的汽车后市场细分中,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汽车后市场的维保业务是消费者用车生命周期中“需求最刚性”、“消费频次相对较高”的细分产业之一。故而汽车汽车维保行业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后市场的明星赛道,持续吸引行业目光与资本的关注,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的汽车后市场竞争激烈过低的行业准入门槛导致中国后市场从2015年前后就开始进入竞争白热化供求倒挂状态。横向来看,我国维保市场单店服务汽车数量的平均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单店平均保有客户规模过低,导致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资产效率难以提升,决定了行业整体利润率微薄。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和其他国家对比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从新车需求长期潜力看,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无论是对比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还是同马来西亚、俄罗斯、巴西等与中国人均GDP相近的新兴市场比较,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保有量从中长期看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阶段,著名职业经理人王玉军成功构建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他采用汽车后市场的“5核1”的发展模式,目前正在逐步稳定发展。汽车后市场整体分析有十九大主要业务。以下是对汽车后市场的十九大业务的分别分析。 汽车美容包括车表美容护理,车内翻新护理,高级护理三大项目。(1)车表美容护理:无水洗车、泡沫精致洗车、全自动电脑洗车、底盘清洗、漆面污渍处理、漆面飞漆处理、新车开蜡、氧化层去除、漆面封釉、漆面划痕处理、抛光翻新、金属件增亮、轮胎增亮防滑、玻璃抛光等项目。(2)车内翻新护理:车内顶棚清洗、车门衬板清洗、仪表盘清洗护理、桃木清洗、丝绒清洗、地毯除臭、塑料内饰清洗护理、真皮座椅清洗、全车皮革养护等项目;(3)高级美容护理:漆面封釉、漆面镀膜、汽车桑拿、底盘封塑、臭氧消毒、划痕修复等项目。 汽车养护主要有日常养护,附加保养两大类别。日常养护属于必须进行的项目,而附加保养则是客户自己选择要不要做的项目;日常养护项目主要有换机油、加防冻液、更换三滤、更换雨刮、变速器止漏、清洗更换刹车片、空调检测及加氟利昂、检查电瓶液配比、电瓶维护等;而附加的项目主要有:燃烧系统免拆清洗、润滑系统免拆清洗、冷却系统免拆清洗、电脑检测及解码、发电机维护、发动机维护、尾气达标等等项目 汽车改装主要包括汽车外观改装,汽车性能提高改装,赛车按标准改装三大类别。其中汽车外观改装主要有:改装包围、更换方向盘、增加个性贴纸、更换轮胎、更换轮毂、更换仪表等;汽车性能提高改装主要包括:增加氙气灯、改装进气系统、改装排气系统、改装点火系统、改装供油系统等;赛车按标准改装主要有车内头盔、防滑架、赛车服饰、避震器、悬挂加强赛车安全带等等。 汽车培训已经从早期的汽车驾校和汽车维修培训逐步向汽车美容装饰培训,汽车服务销售接待培训,汽车销售团队培训过度,不久的将来很快就会有汽车行业中层管理者培训和汽车行业决策者培训。国内汽车后市场展望:目前国内汽车后场刚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作为汽车行业的每个企业和个人,要全面的提升自己,选择正确前进的方向,把握住适合自己的良机,处理好路途的风雨坎坷,稳步向前,汽车后市场一定会有自己一席之地,成功就会属于每一个有准备的头脑。

中国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浅析 作者:张晓亮 面对国内汽车市场井喷背后的惊人利润所带来的巨大诱惑,也许越来越多的高级主管都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对于希望进入国内汽车行业分一杯羹的企业来说,都需要莫大的勇气与足够的实力。汽车行业由于其固有的特点,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壁垒可能远远超出以有的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模型所能描述到的状况。单就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而言,由于来自各方面力量的作用,使得该行业很多环节变得高不可攀。本文将针对进入中国汽车行业所存在的壁垒作出一个初步的分析: 在 策略大事迈克·波特的眼中,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的壁垒往往来自以下六个方面: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这些领域要求新进入者必须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进入市场,否则将不得不面对成本劣势的现实。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一点体现的更为明确,由于汽车的巨额研发成本,所以当产品的产量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将难以摊消。同时汽车的规模经济还体现在管理与采购成本以及销售成本上。虽然对于国外汽车企业在华投资而言,规模经济这一因素可以被视为国外规模的一种延伸而被大大削弱,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这种投资也必然是失败的: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规模经济的门槛将更加明显,尤其是那些曾经除了开车和坐车以外与汽车毫无瓜葛的企业。 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消费者对市场中原有品牌的认同会迫使新进入者不得不花费巨资来克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说中国是一个品牌文化并不发达的国家,因此在品牌忠诚度体现的并不明显,但对于汽车消费这样的高度参与的采购项目来说,品牌的重要性将体现的更加充分:根据慧聪国际多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品牌美誉度有关的同行介绍或者从众心理等因素都在购买者决策因素中名列前茅。而对于一个新进入者来说,这一块可能完全是一个空白,这一点只在那些在中国早已有了相当影响的国外品牌来说是一个例外。 资金需求:当进入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时,会对新进入者构成相当的障碍,尤其是在广告和研发等方面的有去无回投资,需要新进入者有足够的勇气。同时资金实力还会对顾客的信任、渠道的信心等方面构成很大的影响。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本质上汽车业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是研发、建厂还是购置生产线方面都存在着一般生产性行业所无法比拟的资金壁垒。从渠道信心方面看,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广告投入或者资金实力做后盾,渠道将很难搭建,更何况在国内轿车行业的品牌专卖制度下,要求经销商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在投资风险的压力下,投资汽车销售的经营者也必然会优先考虑那些实力更强的企业或品牌。 资金的壁垒体现在对新进入者的各个方面,如果企业对投资汽车行业没有破釜沉舟的信心,那么这笔投资很可能半途而废,但以目前国内企业的资金总量可能连汽车的门槛还没有摸到时,资金就已经蒸发掉了。目前国内很多家电行业,在家电整体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开始考虑或者已经进入了汽车领域,但这些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选择可能是一种性命相关的赌博。 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在波特的理论中,对这部分的描述运用了经验曲线(experience curve)的概念,它指的是原有企业通过经验的积累,劳动力学习曲线等方式所形成的新进入者所不具备的成本优势。同时构成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的因素还包括专利权、政府补贴以及由于通货膨胀或汇率变化所形成的设备初置价格上涨等情况。 经验曲线类似于学习曲线,对于这个行业的先进入者来说,他们在这个行业多年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更有利于节约成本,而新进入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熟练人才,虽然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这种后发优势往往与那些老手比起来就幼稚的多了。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中国虽然总体水平都不怎么样,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低水准,高成本的运作方式成就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文化,所以经验对于这些新加入者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壁垒。 获得经销渠道:新进入者除了需要将产品生产出来以外还必须构建通往消费者的渠道。在这方面新进入者往往存在一定劣势,比方说他们往往很难获得经销商的信任,而必须支付更昂贵的代价;进入超级市场的货架必须以打折、促销等方式才可能获得允许等情况。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销售渠道往往身兼数责,因此显得更为重要,毕竟目前的条件来看,所有的轿车企业都要自建渠道,这需要企业投入巨大的精力,况且在国内轿车新品牌与日俱增的今天,渠道资源将成为更为紧俏的资源之一。老品牌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渠道资源,而一旦汽车行业走过了这段高峰期的话,渠道将经历更惨烈的整合,那么新来者的渠道堡垒将更加高不可攀。 政府政策:在很多国家政府往往构成了对某些行业的最大障碍,通过核发执照、原材料管制等方式为限制了资源的自由流动。在汽车方面,中国的国家管制更加明显,国内的政策对于本国民间资本向来带有歧视色彩,这一点反倒是在对待外资上更宽松一点。 超越迈克·波特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来自国内汽车行业的其他壁垒:首先由于国内汽车企业并没有自己的技术基础,因此在国内市场上他们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均来自于谁能拿到国外最先进的产品或者技术。而从国外企业来看,他们选择国内合作伙伴的标准往往也要考察该企业在国内汽车业的影响力,以及对政府审批的攻关能力,这样本身就构筑了对于非汽车行业投资人或企业的壁垒。其次由于进口车对国内采购的影响,尽管很多品牌并没有在华建厂,但已经构筑了对很多新进入者的壁垒,他们在国内的口碑已经足以支撑在华建厂所需要的条件,而这些实际上削弱了对其他品牌的需求。最后,国内企业本身的投机心理构成了对汽车行业的更糟糕的进入壁垒,汽车不是一般有钱的企业可以玩的转的领域,其投资期和回报周期也都相对较长,而国内大多数企业有存在投机性质的短期行为色彩过重的问题,这样的话,如果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国内企业投资的信心往往也会动摇,最终新进入者败在了自己手下。 对于有志于挤上汽车行业末班车的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突破口以及合适的投资方式可能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在这里直接投资整车生产可能已经不再是明智之举,而国内零部件生产以及汽车相关服务领域目前并没有与整车市场同步启动,在这些领域中所潜藏的机会可能更适合于那些投资者,虽然他们并没有像春兰投资重型载货车那样风光。 入世后中国汽车业将呈十大趋势 9月3日,欧洲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上海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分析预测"入世"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这十大趋势是:一、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汽车工业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但中国政府的"地方保护"仍然会发生作用。二、未来10年之内,中国将是全球轿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私人购车将成为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市场销量在2005年将达100万辆,2010年将达200万辆,其中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车。三、未来5年之内,中国汽车的生产能力仍然大大过剩,汽车行业的两极分化将随着竞争的深入而持续拉开,赢家通吃的故事将屡屡上演,但轿车市场的价格仍将比国外的同类产品高出一倍多。四、抢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先行者"在逐步形成高中低全系列产品的同时,还向市场销售和供应采购环节渗透。五、中外合资厂商5:5的股权结构将发生变化,10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主导。六、到2010年,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七、零部件市场前景远大,罗兰-贝格建议中国政府建立国家级的研发中心,整合零部件市场,提高零部件的核心竞争力。八、屈于市场压力、零部件市场的供求和价格将以每年8-10%的幅度下降,中资零部件供应商即将面临"雪上加霜"的局面。九、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将立足于全球市场,从战略上进一步界定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中国将成为全球零部件工业的生产基地。十、尽管90%的供应商对电子商务持消极态度,但未来3-5年内,电子商务在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中的作用和地位将大大增强。 观察家们一致同意,汽车业是中国受未来加入WTO冲击最烈的行业之一。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为中国汽车业逐步开放留下了一个5--6年的缓冲期。不知道是因为觉得还有这五六年的缓冲期所以还可以继续悠闲一阵,还是因为焦虑压过了一切,至今未见国家权威部门公开出台中国汽车业的应对方略。 消费者清楚地选择了等待--实际利益的需求远远超过胸怀全局的理念。本来就不愿一味青睐国产轿车的公众盼只盼“缓冲期”尽快过去,物美价廉的进口车能早日驶入家中,要不然,就是国产车价格迅速降至国际水平。市场立刻感受到萧瑟。新千年开始后,汽车市场急剧滑坡。在一些被视为“晴雨表”的市场,轿车的销量减少了三成。中国汽车业的门尚未开,已经面临内部“价格逼宫”的窘境。 40年的襁褓期 中国的汽车业长期以来是一个受到政府高关税、进口限量审批的双重保护的产业。汽车整体平均税率38.8%,关键零部件最高税率50%,65个项目整车平均税率56%,其中,轿车80%至100%,甚至高于烟酒的税率。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汽车产品进口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约占国家配额产品目录的60%。在这种保护之下,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了40年。如今汽车业年产值3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2000亿元。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测算,汽车厂一个工作机会,可以为上游原材料工业提供两个就业机会,为下游金融、服务、维修、交通等产业提供11个就业机会,可见其支柱性地位。但在另一方面,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国汽车工业仍身体孱弱,不得不寻求“幼稚工业”的身份,经过“缓冲期”方能直面开放。按照中美两国协议,中国加入WTO后,将于2005年1月1日取消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等非关税保护措施。2006年7月1日起,轿车关税税率降至25%,零部件税率降至10%,轿车及相关零部件基期准入量为60亿美元,并以15%的增长率递增。据认为,中国汽车业获得5--6年的“缓冲期”,是13年来“入世”谈判中方最大的成果之一。即便如此,中国的汽车厂商嫌太短,消费者嫌太长。 比关税更可怕的 其实,降低汽车价格的关键不在关税。轿车的价格构成十分复杂,中国汽车价格的构成起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进口关税、各种费税、工厂的成本和利润。即使在今天,占轿车市场主体的引进车型只要达到规定的国产化要求,就享有25%至33%的低关税税率,与入关六年后的标准相近。而一些国产化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引进车型,如果仅从关税角度看,本来就不再有降价空间。据测算,现在一辆中档进口轿车虽然关税达80%到100%,但只占汽车销售价的29%,合资企业的产品关税所占整体价格的比例更低。因此,只要价格构成中其他各种税费居高不下,加入WTO之后的关税降低带动车价大幅度下调虽是美好的愿望,未必能够成为现实。从这个角度分析,应当认真分析加入WTO对于中国汽车价格的影响,有针对性地作出对策。一味煽起不计成本的“价格战”,并不是市场理性的回答。中国的汽车价格构成中各种税费比例之高,堪称世界之最。其中既有国家核定的合理税费,也有地方部门数以百计的乱收费乱摊派。 事实上,在WTO谈判中成为争议热点的进口轿车的高关税,比起国内税费反倒是小巫见大巫。目前,国内消费政策和不合理的收费是制约汽车购买,特别是私人汽车购买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中国居民中已经具备购买能力并有购车愿望的比例相当高,但是私人购买的轿车一年大约只有20万辆。各种权力部门把汽车消费当作一块“唐僧肉”,有的地方价外税费总额已经相当于整车购买价格,甚至超过车价的一倍以上。目前虽然政府正在整顿、清理这些收费,力求使购买时的税费负担在车价的30%左右,但是阻力之大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为汽车增加无端的税费可以有千万种理由,但根本原因是长期计划经济和官本位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多少年来,汽车在中国一直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就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利用发展汽车工业扩大人类时空半径、创造了惊人物质财富的同时,中国曾出现了长期限制汽车生产、封杀轿车消费的咄咄怪事。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千元级的家电产品之后,万元级的轿车自然成为消费热点,而10万元级的住房顺排其后,消费结构递次升级。中国由于跨过了汽车消费的台阶,结果万元级消费无热点,消费升级踏空。一方面造成内需的疲软,住房大量积压,通货紧缩;一方面造成城市中塔楼林立,交通拥堵,生存环境恶劣。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官方对于承认老百姓享有汽车文明的权力不那么情愿。直到今天,在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热切鼓动中,中国汽车价格构成中仍然有3%到8%以限制消费为目的的消费税。因此,接受历史的教训,冲垮落后的观念,调整汽车的消费结构,清理各种价格内外的不合理收费,采取鼓励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才是使汽车价格回落,扩大国产汽车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由于税费负担重,汽车价格扭曲,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中国汽车工业众多弊病缠身:一、投资分散,全国整车厂120家,年产超过万辆的12家,能力达到30万辆的只有3家;二、开发能力差,除了中型卡车外,不具备自主开发整车的条件和能力;三、生产成本高,好的轿车企业,出厂价格高于国际价格20%--50%。其中,1.6--2.0升的中级轿车高30%以上,3升的中高级轿车高40%以上;四,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与发达国家根本无法相比。如果汽车业不能在有限的过渡期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完成结构调整和重组,全军覆没决非危言耸听。 价格战:一个双输的策略 中国的汽车产业近年来尽管举步维艰,仍然奋力拼搏,几家轿车生产厂商1999年刚刚实现数量不多的赢利,但是降价空间有限。老百姓的持币观望,更让汽车企业预计到手的效益大减,本来准备用来技术改造,调整结构,开发产品,建立营销服务网络的预算大打折扣,迎战新千年的锐气和实力必然折杀不少。日前,国内10家轿车生产企业在上海集会,得出的共识是“不打价格战”。当然,随着生产批量的扩大,先进技术与管理的采用,中国汽车产品的价格必然会逐步合理回落。实际上,近4年来同类型国产轿车已经累计降价30%左右,今后降价的幅度还会继续加大。过去国内一些厂家为了降低价格扩大市场份额,或是牺牲消费者应该享有的优质的售后服务,或是“剜肉补疮”,降低产品标准。比如某种引进的吉普车为了降低价格,先是摘掉国内独一份的四轮驱动,然后是减配置,美其名曰经济型,但内在性能、配置、安全上都大打折扣。这种降格以求的行为已经引起成熟消费者的警觉,显然不可仿效。回避低水平的价格战,静下心自己设计自己的生路,恐怕才是中国汽车业的当务之急。 红旗模式:一种危险的选择 世界汽车产业并不是21世纪的夕阳产业,恰恰相反,汽车是网络时代最大的流动平台。以全球制造、全球采购、超精益生产方式、平台战略、当地化生产等为代表,全球化推动了世界汽车生产方式的变化。在技术制高点方面,各大公司正在争夺的是清洁燃料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21世纪汽车仍会是世界经济的支柱之一。目前世界汽车生产能力仍然呈上升趋势,控制市场主动权、抢占技术、规模制高点的竞争、兼并、重组日趋激烈。早在80年代初就有人预言,世界上最终将只存在数家大的汽车集团。1998年初,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合并震动了整个世界,紧接着又发生了宝马收购罗孚、大众兼并劳斯莱斯、福特收进沃尔沃轿车、雷诺同日产联手等重大兼并行动。业内人士几乎公认,在21世纪初,世界汽车工业将只剩下5到6家大公司,这些公司的产量规模都将在600万辆以上。1998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达7000万辆,实际生产5000万辆,即使市场看好,销售也只能达到6000万辆,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低,且有巨大潜在市场,因而吸引了国际上大的跨国汽车厂商竞相抢滩中国市场。那么,在将来的5到6家汽车集团格局中,中国汽车工业将以何种形态存在呢?有一种很权威的主张,是提倡像开发“红旗”轿车那样,追求“完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的模式的。但更有诸多理性的声音在发问:“红旗模式”能使中国汽车业独占规模和技术的制高点吗?中国汽车业能成为世界第7大汽车集团吗?既然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有了宝贵的缓冲期,在走进2005年倒计时的时刻,如此巨大的战略性问题决不可以回避。 一个简单显而易见的事实却足以作出上面问题的注脚:今天,国际上新车型的开发--费用大,动辄数十亿美元;周期快,已快得不到三五年。以全国轿车总产量不足国外大公司一个车型的年产量,光是开发费用的分摊,就必然使中国的轿车的价格达到“天价”。国际竞争力无从谈起。应该说,中国汽车工业实际已经开始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开放取得的成果,人们已经说了很多;然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跨国公司也在把中国纳入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大众公司为例,在欧洲、北美、南美、亚洲其战略布局是早就规划好的,中国只是其中一块战略要地。大众公司的车型已经占领中国轿车市场的60%,为在今后保持这一成果,大众在未来5年里预备向中国再投135亿元人民币;增加生产品种,除高、中档车外,还将在中国生产经济型轿车。中国汽车业正视这类事实,主动搭上国际大集团的“顺风车”不失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何况这辆“顺风车”,正是20年来巨额投入和市场出让换来的机会。一汽大众是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共同经营的一个企业,合资公司的5气门发动机,生产纲领是27万台,将由大众在世界范围内安排配套,向大众公司返销发动机。这已经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出口创汇,而是实实在在地参与了全球化。 从这个例子看,中国汽车工业是能够参与全球化的,而且大有可为。问题倒是上海和一汽两家与大众公司合资的中国企业有没有继续各自为战的必要与可能。 在“生存还是死亡”的险恶的抉择面前,低层次价格战的烟火恐怕不是低层次的围观者能够煽呼起来的。不然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渴望享受轿车文明的中国消费者。

汽车市场现状分析论文题目

看看这个吧!汽车销售策划方案汽车营销计划编制概述 怎样来编制一个汽车营销计划?大多数的汽车营销计划,包含上图所列的各节:摘要、当前营销状况、机会和问题分析、预测、目标、营销策略、行动方案、预计的损益表和控制。 计划内容各节概述如下: 1)摘要 计划文件的开头部分应该有一个关于本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建议事项的简短摘要。 2)当前营销状况 计划的这一部分提出关于市场、车辆、分销和宏观环境的背景数据。 市场状况:这部分列出为其服务的市场的数据。市场的规模和成长(以实物单位和金额体现),在市场和地区细分市场的销售量来表示。顾客需求和购买行为趋势。 车辆状况:这部分列出每一主要车辆过去几年的销售额、价格、贡献毛利和利润。 竞争状况:这部分对主要的竞争者进行分析,并逐步描述他们的规模、目标、市场份额、车辆品牌、营销战略和任何其他特征,从而恰如其分地了解他们的意图行为。 宏观环境:描述宏观环境的主要趋势?人口统计的、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法律地)、社会的(文化的)--它们都与车辆的销售前景有着某种联系。 3)SWOT分析 在描述当前营销状况数据的基础上,需要在计划期内对车辆销售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和问题。 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机会和威胁。机会和威胁是指能够影响企业前途的外部因素。把它们记下来,以便提出一些可能采取的行动。汽车销售经理应该对机会和威胁分类,以便对一些较重要的总是有足够的注意。 还应该分析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和劣势是内部因素,与此对应的是作为外部因素的机会和威胁。公司的优势指的是公司在应用中可以获得成功的一些战略,而公司的劣势指的是公司需要加以改正的一些不足之处。 问题分析:在这一部分,公司应用机会(威胁)分析和优势(劣势)分析上的调查结果,以确定在计划中必须注意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将导致随后产生的公司的目标、战略和战术。 汽车销售经理了解到的问题所在和面临着对目标作某些基本决策。这些目标将指导随后寻找战略和行动方案。 4)销售预测:在这一部分,对销售量、市场份额、利润等方面的预测。 5)目标确定: 计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目标。汽车销售经理必须建立两种目标:财务目标和营销目标。 财务目标:每一个公司都在寻求一定的财务目标即投资报酬率、利润。 营销目标:财务目标必须转化为营销目标。例如: ?如果公司想赚到期200万元利润,并且它的目标利润率是销售额的2%,那么,它在销售收入上的目标必须是10000万元。 ?在2002年获得总销售收入10000万元,比去年提高30%。 ?销售量为500台车辆,它占预期的市场份额外2%。 ?经过该计划工作后,公司品牌的顾客知名度从5%上升到30%。 6)策略制定: 目标市场:高层次的家庭,着重女性购买者 定位:有最好的和最多网点的售后服务 车辆线:增添一个新品牌。 价格:价格和竞争品牌相近。 分销网点:重点在市区、郊区;努力加强对郊县市场的渗透。 销售队伍:扩大10%和导入销售管理系统。 服务:可广泛得到和迅速服务。 广告:开展一个新广告活动,直接指向支撑着定位战略的目标市场;在广告中注重服务;增加20%的广告预算。 促销:增15%的促销预算。 市场调研:增在10%的费用,以改进对顾客选择过程中的了解和掌握竞争对手的动向。 策略说明描写了汽车销售经理为了达到企业目标而将采取的策略的内容。每个要素要回答下列问题: ?将做什么? ?什么时候做? ?谁来做? ?成本为多少? 7)计划的编制:各类计划的编制,包括行动方案。它回答应该做什么?谁来做它?什么时候做?它需要多少成本? 8)预计损益表: 行动计划中,汽车销售经理应该集中说明支持该方案的预算,即列出一张实质性的预计损益表。在收入的那一方,它指出预估的销售数量和平均实现价格。在开支方面,它表明成本、营销费用,以及再细分下去的细节。收入和开支之差就是预计利润。 9)控制:计划书的最后一节控制,用以监督计划的进程。通常目标和预算按月或季来制定。上一级的经理每期都要审查这些结果,并且认出那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部门。这些落后部分的经理必须说明发生的原因,以及他们正在采取什么行动来改进计划,以争取实现预期的目标。

汽车市场现状分析论文题目大全

有招编辑部这边做过类似的文章通过的哦,小编全程 免费 提供专业写作思路和构建框架, 在线构题辅导,这样能更准确的解决同学的问题哦,望采纳哦,,麻烦同学了。

新能源汽车具体什么时间交呢,我有。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操控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主要区别于现在我们常见的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下面介绍几个市场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类型:1、新能源包括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燃油和电作为驱动原料的混合动力。目前各大品牌基本都有此类车型,比如:奔驰S400、宝马5系等,这些混动车辆都会标有Hybrid字样。2、纯电动汽车:此款车完全脱离了燃油,完全靠电作为驱动原料的混合动力。3、燃料电池汽车:这款车也是电池车,是一种氢氧混合燃料电池,您可以快速将电池燃料灌满,无需充电等待。4、氢能源动力汽车:此款车也完全脱离了燃油,利用氢能源替代了燃料。5、太阳能汽车:这款车大家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成电能来驱动车辆。还有其他新能源汽车,如:双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这里有汽车行业的资料,包括汽车美容、保险、养护、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