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论文有哪些主题名字

发布时间:2024-07-05 17:42:11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论文有哪些主题名字

摘要】 目的 证明现代城市中的低频噪声对人类健康有危害,尤其是对老人、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更大。方法 通过分析低频噪声的声学特点、传播方式,引用有关专家对长期接触高声级低频噪声作业工人的调查,以及对比、分析、各类图表、数据来证实该结论。结果与结论 提醒有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要从各方面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城市声环境,保障企业职工和城市居民的健康。 【关键词】 低频噪声;频率;A声级;妊娠;噪声标准 Harm to human health from low frequency noise in city residential area 【Abstract】 Objective Proving that the low frequency noise is harm to human health, especially to old man, pregnant and new born Methods Proved the conclusion by analyzing the acoustics characteristic and spread mode, citing each kind of charts and datum from relational experts who investigated the workers who was touching high level low frequency nois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Reminding relational departments to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sound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to ensure the health of enterprise workers and city 【Key words】 low frequency noise; frequency; A sound level;pregnant; noise standard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良好的环境、健康、安静、舒适的生活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国城镇居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志。然而我国城市有不少住宅小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环境噪声的污染是目前城市住宅小区居民投诉的主要热点,而低频噪声又是环境污染中的隐形杀手。 1 低频噪声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1 低频噪声的声源 所谓低频噪声是指频率在500赫兹(倍频程)以下的声音。住宅小区的低频噪声源主要有5大类:电梯、变压器、高楼中的水泵、中央空调(包括冷却塔)及交通噪声等。浙江大学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在对杭州市典型的居住区对配套设备噪声源用声学仪器进行测试分析,选取供电系统、地下车库、电梯设备、供热系统、排水供水系统、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的噪声源,结果表明12种典型噪声源中9种最大声压级所在频段中是以低频段最多。因而低频噪声成为居住区中影响最大的噪声源〔1〕。 2 低频噪声的声学特征 低频噪声与高频噪声不同,高频噪声随着距离越远或遭遇障碍物,能迅速衰减,如高频噪声的点声源,每10米距离就能下降6分贝。而低频噪声却递减得很慢,声波又较长,能轻易穿越障碍物,长距离奔袭和穿墙透壁直入人耳。振动、低频噪声和一般的噪声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都是一种振动的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方式。 3 低频噪声的传播途径 低频噪声按传播途径主要分为结构传声、空气传声及驻波,其中驻波危害最重。结构传声是指安装在大楼内的变压器、水泵、中央空调主机通过居住大楼的基础结构大梁、承重梁将低频振动的声波传导到各家各户。空气传声是指低频噪声通过空气直接传播到小区住家户。驻波是指低频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次反射形成驻波,低频噪声在波腹中的振幅最强,对人的健康危害最重。 2 低频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凡是噪声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虽然低频噪声对生理的直接影响没有高频噪声那么明显,而低频噪声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但是,现在这种低频噪声所产生的危害还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们从国内外专家的科学研究中、在对生产企业现场接触低频噪声的工人调查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 1 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危害 1 对孕妇的健康危害 国内外的医学科研人员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证明强烈的噪声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孕妇在怀孕初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有些人的反应特别剧烈,以至于影响进食,有的甚至需要输液治疗〔2〕;河南安阳市职业病防治所在对某市3个纺织厂布机车间作业女工的调查中发现接噪组妊娠贫血、自然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1,P<05)〔3〕。见表1。表1 接噪组与对照组女工妊娠经过及妊娠结局的比较注:经卡方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5,**P<01 2 对胎儿的健康危害 接触强烈噪声不仅会对孕妇的健康产生危害,而且也会对胎儿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曾有人对居住在国际机场附近的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居民所生婴儿的体重比其他地区新生儿的体重低,说明强烈噪声很可能影响了胎儿的发育〔4〕。营养学家研究人员发现,噪声不仅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C、B1、B2、B6、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恶劣影响。 我国的学者对妊娠期间接触强烈噪声(95分贝以上)的女工所生子女进行测试,并把结果同其他条件相似的小儿作比较,发现前者的智商水平比后者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噪声经常引起子宫收缩,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了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河南安阳市职业病防治所在对某市3个纺织厂布机车间作业女工的调查时也发现接噪组足月低重儿和智力低下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5),证实了该结论〔4〕。见表2。表2 接噪组与对照组女工子代发育情况比较 注:经卡方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5 此外,母亲接触强烈噪声还可对胎儿的听觉发育产生不良后果。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强烈噪声(100分贝以上)使婴儿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增大。这可能是由于噪声对胎儿正在发育的听觉系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5〕。 2 次声对人体及动物的影响 次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是烦扰(annoyance),而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在较强次声刺激时,可引起中耳压迫感、耳痛、鼓膜损伤、耳鸣及头痛、恶心、呕吐、平衡失调、视觉模糊等。也有报道次声使血压、心律、呼吸出现异常变化。 随着工业、国防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噪声及低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次声广泛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虽然人的主观感受不到,但其对人体影响较为严重。据研究资料表明,次声对人体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达到不可逆的损伤,较噪声损伤更为严重。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外进行的较多,国内刚刚起步并且研究的还不够深入系统,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提供防护措施,以达到减少损伤的目的〔6〕。 3 对人的听力、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医学科研人员通过对某热电厂调查,了解中低频噪声接触对电力生产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中低频噪声接触组工人在5~6 kHz各频段的听力损伤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而且,接噪组工人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1),见表3。表3 接噪组与对照组听力测定比较接噪组工人以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为主的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及耳鸣、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5),见表4。表4 接噪组与对照组自觉症状检出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5,**P<01中低频噪声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血压、 城市住宅区低频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论文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而且,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及心肌缺血多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1),见表5。 表5 接噪组与对照组血压、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注:与对照组比较,**P<01 结论:中低频噪声接触导致作业工人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代谢功能方面具有损害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热电厂的噪声危害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护工人的健康〔7〕。 4 对人的血糖、 血脂的影响 某热电厂生产性噪声以中低频、 宽频带的连续性稳态噪声为主, 通过连续2次3个年度的劳动卫生调查结果可知, 噪声刺激通过听觉通路传入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 能影响内分泌的调节, 噪声对血脂的影响表现为血清甘油三酯、 胆固醇含量的增高。 见表6。表6 接噪组与对照组血糖、血脂、胆固醇异常检出情况注:与对照组比较,**P<01 经过对40岁以上电力生产工人调查显示,长期接触中低频噪声人员与对照人员间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BS,TCP<01)和显著性(TGP<05),接噪人员血脂、血糖水平含量增高〔8〕。 3 低频噪声的国家标准和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住宅小区居民对环境噪声中的低频噪声的投诉越来越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噪声标准还没有针对低频噪声的标准。所以在对城市居住区的低频噪声测量时,声级计的分贝数显示往往符合现行的有关噪声标准,没有超标。 GB/T 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测量方法》、GB/T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等测量方法都是用声级计的A声级来测量和评价环境噪声。 由于A计权的频率特性曲线是对噪声的低频段和高频段大幅度衰减,对中频段没有衰减。它的频率特性曲线像一个反盖的锅底,中间高两头低。因此,用A声级对低频噪声测量时,低频噪声的声级都已大幅度的被衰减了,仪表显示不出来。必须用线性档或用C声级档来测量,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低频噪声的存在,但目前国家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没有用线性档或用C声级档来测量环境噪声。这是国家环境噪声标准和测量方法存在的不足。据了解国家正在蕴酿制定针对低频噪声的环境标准和测量方法。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论证说明城市低频噪声确实对人类健康有较大的危害,城市各级环保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城建设计规划部门、交通部门、房地产开发商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要尽快制定针对低频噪声的有关环境标准。重视城市的声环境保护工作,在各方面加强防护措施,保护妇女儿童、保护城市居民、保护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俞鹏,霍国庆,黄逸凡城市居住区设备噪声频率特性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006,26(40):491- 2 肖全华,李舒才,谭亮英噪声对女性生殖机能妊娠结局影响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国职业医学,2001,28(3):42- 3 魏铭言,电梯噪音不能忍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2005-11-29(5) 4 佚名噪声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北京青年报,2005-8-1(6) 5 贾宁低频噪声不容忽视环球时报,2004-10-12(20) 6 杜宝东,刘淑芳, 姬柏春次声对人体及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2):99- 7 刘素香中低频噪声对电力生产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职业与健康,2003,19(12):33- 8 姜淑艳,杨金龙,刘爱荣噪声对热电厂工人血脂血糖影响的观察职业与健康,2004,20(11):42-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参考资料:

题目: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 看这个链接里的吧: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论文有哪些主题名称

摘要】 目的 证明现代城市中的低频噪声对人类健康有危害,尤其是对老人、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更大。方法 通过分析低频噪声的声学特点、传播方式,引用有关专家对长期接触高声级低频噪声作业工人的调查,以及对比、分析、各类图表、数据来证实该结论。结果与结论 提醒有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要从各方面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城市声环境,保障企业职工和城市居民的健康。 【关键词】 低频噪声;频率;A声级;妊娠;噪声标准 Harm to human health from low frequency noise in city residential area 【Abstract】 Objective Proving that the low frequency noise is harm to human health, especially to old man, pregnant and new born Methods Proved the conclusion by analyzing the acoustics characteristic and spread mode, citing each kind of charts and datum from relational experts who investigated the workers who was touching high level low frequency nois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Reminding relational departments to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sound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to ensure the health of enterprise workers and city 【Key words】 low frequency noise; frequency; A sound level;pregnant; noise standard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良好的环境、健康、安静、舒适的生活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国城镇居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志。然而我国城市有不少住宅小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环境噪声的污染是目前城市住宅小区居民投诉的主要热点,而低频噪声又是环境污染中的隐形杀手。 1 低频噪声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1 低频噪声的声源 所谓低频噪声是指频率在500赫兹(倍频程)以下的声音。住宅小区的低频噪声源主要有5大类:电梯、变压器、高楼中的水泵、中央空调(包括冷却塔)及交通噪声等。浙江大学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在对杭州市典型的居住区对配套设备噪声源用声学仪器进行测试分析,选取供电系统、地下车库、电梯设备、供热系统、排水供水系统、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的噪声源,结果表明12种典型噪声源中9种最大声压级所在频段中是以低频段最多。因而低频噪声成为居住区中影响最大的噪声源〔1〕。 2 低频噪声的声学特征 低频噪声与高频噪声不同,高频噪声随着距离越远或遭遇障碍物,能迅速衰减,如高频噪声的点声源,每10米距离就能下降6分贝。而低频噪声却递减得很慢,声波又较长,能轻易穿越障碍物,长距离奔袭和穿墙透壁直入人耳。振动、低频噪声和一般的噪声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都是一种振动的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方式。 3 低频噪声的传播途径 低频噪声按传播途径主要分为结构传声、空气传声及驻波,其中驻波危害最重。结构传声是指安装在大楼内的变压器、水泵、中央空调主机通过居住大楼的基础结构大梁、承重梁将低频振动的声波传导到各家各户。空气传声是指低频噪声通过空气直接传播到小区住家户。驻波是指低频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次反射形成驻波,低频噪声在波腹中的振幅最强,对人的健康危害最重。 2 低频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凡是噪声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虽然低频噪声对生理的直接影响没有高频噪声那么明显,而低频噪声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但是,现在这种低频噪声所产生的危害还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们从国内外专家的科学研究中、在对生产企业现场接触低频噪声的工人调查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 1 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危害 1 对孕妇的健康危害 国内外的医学科研人员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证明强烈的噪声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孕妇在怀孕初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有些人的反应特别剧烈,以至于影响进食,有的甚至需要输液治疗〔2〕;河南安阳市职业病防治所在对某市3个纺织厂布机车间作业女工的调查中发现接噪组妊娠贫血、自然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1,P<05)〔3〕。见表1。表1 接噪组与对照组女工妊娠经过及妊娠结局的比较注:经卡方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5,**P<01 2 对胎儿的健康危害 接触强烈噪声不仅会对孕妇的健康产生危害,而且也会对胎儿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曾有人对居住在国际机场附近的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居民所生婴儿的体重比其他地区新生儿的体重低,说明强烈噪声很可能影响了胎儿的发育〔4〕。营养学家研究人员发现,噪声不仅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C、B1、B2、B6、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恶劣影响。 我国的学者对妊娠期间接触强烈噪声(95分贝以上)的女工所生子女进行测试,并把结果同其他条件相似的小儿作比较,发现前者的智商水平比后者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噪声经常引起子宫收缩,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了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河南安阳市职业病防治所在对某市3个纺织厂布机车间作业女工的调查时也发现接噪组足月低重儿和智力低下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5),证实了该结论〔4〕。见表2。表2 接噪组与对照组女工子代发育情况比较 注:经卡方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5 此外,母亲接触强烈噪声还可对胎儿的听觉发育产生不良后果。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强烈噪声(100分贝以上)使婴儿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增大。这可能是由于噪声对胎儿正在发育的听觉系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5〕。 2 次声对人体及动物的影响 次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是烦扰(annoyance),而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在较强次声刺激时,可引起中耳压迫感、耳痛、鼓膜损伤、耳鸣及头痛、恶心、呕吐、平衡失调、视觉模糊等。也有报道次声使血压、心律、呼吸出现异常变化。 随着工业、国防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噪声及低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次声广泛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虽然人的主观感受不到,但其对人体影响较为严重。据研究资料表明,次声对人体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达到不可逆的损伤,较噪声损伤更为严重。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外进行的较多,国内刚刚起步并且研究的还不够深入系统,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提供防护措施,以达到减少损伤的目的〔6〕。 3 对人的听力、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医学科研人员通过对某热电厂调查,了解中低频噪声接触对电力生产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中低频噪声接触组工人在5~6 kHz各频段的听力损伤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而且,接噪组工人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1),见表3。表3 接噪组与对照组听力测定比较接噪组工人以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为主的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及耳鸣、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5),见表4。表4 接噪组与对照组自觉症状检出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5,**P<01中低频噪声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血压、 城市住宅区低频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论文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而且,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及心肌缺血多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1),见表5。 表5 接噪组与对照组血压、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注:与对照组比较,**P<01 结论:中低频噪声接触导致作业工人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代谢功能方面具有损害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热电厂的噪声危害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护工人的健康〔7〕。 4 对人的血糖、 血脂的影响 某热电厂生产性噪声以中低频、 宽频带的连续性稳态噪声为主, 通过连续2次3个年度的劳动卫生调查结果可知, 噪声刺激通过听觉通路传入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 能影响内分泌的调节, 噪声对血脂的影响表现为血清甘油三酯、 胆固醇含量的增高。 见表6。表6 接噪组与对照组血糖、血脂、胆固醇异常检出情况注:与对照组比较,**P<01 经过对40岁以上电力生产工人调查显示,长期接触中低频噪声人员与对照人员间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BS,TCP<01)和显著性(TGP<05),接噪人员血脂、血糖水平含量增高〔8〕。 3 低频噪声的国家标准和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住宅小区居民对环境噪声中的低频噪声的投诉越来越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噪声标准还没有针对低频噪声的标准。所以在对城市居住区的低频噪声测量时,声级计的分贝数显示往往符合现行的有关噪声标准,没有超标。 GB/T 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测量方法》、GB/T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等测量方法都是用声级计的A声级来测量和评价环境噪声。 由于A计权的频率特性曲线是对噪声的低频段和高频段大幅度衰减,对中频段没有衰减。它的频率特性曲线像一个反盖的锅底,中间高两头低。因此,用A声级对低频噪声测量时,低频噪声的声级都已大幅度的被衰减了,仪表显示不出来。必须用线性档或用C声级档来测量,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低频噪声的存在,但目前国家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没有用线性档或用C声级档来测量环境噪声。这是国家环境噪声标准和测量方法存在的不足。据了解国家正在蕴酿制定针对低频噪声的环境标准和测量方法。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论证说明城市低频噪声确实对人类健康有较大的危害,城市各级环保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城建设计规划部门、交通部门、房地产开发商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要尽快制定针对低频噪声的有关环境标准。重视城市的声环境保护工作,在各方面加强防护措施,保护妇女儿童、保护城市居民、保护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俞鹏,霍国庆,黄逸凡城市居住区设备噪声频率特性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006,26(40):491- 2 肖全华,李舒才,谭亮英噪声对女性生殖机能妊娠结局影响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国职业医学,2001,28(3):42- 3 魏铭言,电梯噪音不能忍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2005-11-29(5) 4 佚名噪声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北京青年报,2005-8-1(6) 5 贾宁低频噪声不容忽视环球时报,2004-10-12(20) 6 杜宝东,刘淑芳, 姬柏春次声对人体及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2):99- 7 刘素香中低频噪声对电力生产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职业与健康,2003,19(12):33- 8 姜淑艳,杨金龙,刘爱荣噪声对热电厂工人血脂血糖影响的观察职业与健康,2004,20(11):42-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参考资料:

病魔,在黑暗时代曾给人类造成过空前浩劫。14世纪时,鼠疫像“黑色妖魔”一样,猖獗于欧洲大陆,毁灭了不少城市,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在世界史册上记下了阴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的一页。 1918年,西班牙发生的“流行性感冒”,很快蔓延到许多国家,死亡总人数竟达2000万人之多,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三倍。 人所以会生病,固然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就传染病的病理病因来说,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传染途径和人体抵抗力这三大因素组成的“发生环”所决定的。 作为引起传染病根源的病原菌,只有在其毒力大、数量多的情况下才能引起传染。在瞬息万变的生活环境中,每天向你袭击的病菌何止十亿、二十亿,那么你是靠什么来保护自己的呢?如果说,健全的皮肤是阻挡多种病原菌侵袭的第一道防线的话,那么皮肤之外还有一些外围防线,能把某些病菌歼灭掉。有人试验过,一滴泪水加入2000克清水,仍可以消灭至少一种细菌。因为泪水中含有溶菌酶,抗御细菌的功能极强。另外,唾液、鼻道上的粘液都是人体的有效防线。 人类在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中生活了多少万年,由于人体学会了适应,所以才得以生存下来。但人类也不是注定不会得病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防御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菌侵害,如果身体抗病能力差,敌不过病菌的连续进犯,那么人们就不得不借助于各种药物的帮助了。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这种淡黄色的粉末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创下了奇迹。在美国中部伯利汉城的医院里,抢救下来的伤员,不仅要忍受枪伤、烧伤的疼痛,而且还要和侵入伤口的病原菌展开生死存亡的斗争。当时唯一能够和病菌作战的有效药物是磺胺药,但它在一些狡猾、凶恶的病原菌面前却又无能为力。面对成千上万濒临死亡的伤病员,急切需要研制一种更有效的新药。那么,抗菌素究竟是怎样战胜病原菌的呢?由于抗菌素是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物质,这些物质有抑制、杀灭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能力。因此,它与一般的物理化学消毒剂或杀菌剂不同,它是通过生物化学反应扰乱和破坏病原菌的各种酶系统,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不同的抗菌素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使用效果。 青霉素、头孢霉素等抗菌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抗菌素能扰乱病原微生物内蛋白质的合成。 随着抗菌素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往往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 最近,各国科学家又重新对抗菌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类和细菌又开始了一场竞走比赛”。其实过去就是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青霉素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被广泛使用。五年后,医生却发现了不易被青霉素攻破的葡萄球菌。当然,聪明的医药学家又发明了新的抗生素,再次使细菌们“投降”。在这样反复多次进行着的“比赛”中,总的来说,药物保持微弱的领先地位,诸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这离医学界宣布胜利和收兵还早着呢。如今发现每一种致病细菌都有几种变体,能对l00多种抗生素中一种以上产生抗药性,有些细菌除一种药外对其他所有药都有抵抗力。现在由抗药结核菌引起的结核病占新病例的1/7,病人中5%将死去。细菌的确很“聪明”,当一群菌被施以一定剂量青霉素时,大多数细菌都死亡了。但是出于偶然,一些幸运的细菌身上带有可能使它们免受药物作用的变异基因,它们活了下来,并把它们的抗药基因传递给后代。正如前面所说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最新的研究表明,这些带有突变体的细菌,还乐于将这些突变的抗药基因给不同的其他微生物细菌共享。它通过渗出一种诱惑性化学物质,吸引另一个细菌。当两者接触时,它们就各开一个孔,并交换一种叫做DNA的质粒遗传基因物质。这对人类来说是最可怕的,例如,霍乱细菌在人体肠道中,从最普通而大量存在的大肠杆菌身上可获得对四环素的抵抗力。因此,细菌的抗药性基因的蔓延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面对与人类竞赛的细菌,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论文有哪些主题

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当中的大多数个体很容易被人忽略,因而,相对于人类对于动植物的认识,人类对于微生物的认识要晚得多。  然而,在历史上,微生物却一度在地球广袤的大地上“扬名立万”。当然,针对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动植物尚未在世界上出现,这种繁荣就只能沦为了荒凉中的自娱。当30多亿年前躁动的地球稍微消停下来,原始海洋中便开始出现了微生物的踪迹。它们是地球的拓荒者,在地球贫瘠的环境中顽强斗争,开垦着生命的沃土,为之后各种生命在地球的立足奠定了基础。  与那些肉眼可见的大生物相比,微生物具有一些独特之处: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这些特点使微生物在今天的地球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于微生物的认识是非常片面、浅薄的,即便进入近代,人们的眼球也大多集中在作为“分解者”角色的微生物,以及致病微生物。这不仅造成了眼界的狭隘,也将大自然的宝藏遗留在了未知里。  无论是生活在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还是生活在其他生物体表或体内的微生物,都与其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微生物既受着周遭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同时又以自身生理活动对环境产生着作用。  环境对于微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微生物生理活动、微生物数量以及分布等方面的影响。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环境中生物环境、物质循环的影响。微生物与周围环境中其它生物形成的关系既多样又复杂,是生物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微生物在自然界C、N、S等各种生物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另外,微生物对于生态环境演替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在生物进化早期,更是为各种生命提供了宜居环境。

利用电脑先查些资料 然后根据题意展开联想 想象要丰富 才能得高分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什么时间要,专科本科。资料有一些可以发给你参考下。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论文名称有哪些

可以写大家所熟悉的益生菌,乳酸菌,霉豆腐等等,这些微生物在食物制作生产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而换一个环境和情况又会怎么样、当然也可以写一些更为专业性一点的,比如微生物在水中的作用,可以自己百度一下污水生化处理了解相关信息

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当中的大多数个体很容易被人忽略,因而,相对于人类对于动植物的认识,人类对于微生物的认识要晚得多。  然而,在历史上,微生物却一度在地球广袤的大地上“扬名立万”。当然,针对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动植物尚未在世界上出现,这种繁荣就只能沦为了荒凉中的自娱。当30多亿年前躁动的地球稍微消停下来,原始海洋中便开始出现了微生物的踪迹。它们是地球的拓荒者,在地球贫瘠的环境中顽强斗争,开垦着生命的沃土,为之后各种生命在地球的立足奠定了基础。  与那些肉眼可见的大生物相比,微生物具有一些独特之处: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这些特点使微生物在今天的地球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于微生物的认识是非常片面、浅薄的,即便进入近代,人们的眼球也大多集中在作为“分解者”角色的微生物,以及致病微生物。这不仅造成了眼界的狭隘,也将大自然的宝藏遗留在了未知里。  无论是生活在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还是生活在其他生物体表或体内的微生物,都与其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微生物既受着周遭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同时又以自身生理活动对环境产生着作用。  环境对于微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微生物生理活动、微生物数量以及分布等方面的影响。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环境中生物环境、物质循环的影响。微生物与周围环境中其它生物形成的关系既多样又复杂,是生物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微生物在自然界C、N、S等各种生物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另外,微生物对于生态环境演替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在生物进化早期,更是为各种生命提供了宜居环境。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论文有哪些主题题目

摘要】 目的 证明现代城市中的低频噪声对人类健康有危害,尤其是对老人、孕妇和胎儿的危害更大。方法 通过分析低频噪声的声学特点、传播方式,引用有关专家对长期接触高声级低频噪声作业工人的调查,以及对比、分析、各类图表、数据来证实该结论。结果与结论 提醒有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要从各方面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城市声环境,保障企业职工和城市居民的健康。 【关键词】 低频噪声;频率;A声级;妊娠;噪声标准 Harm to human health from low frequency noise in city residential area 【Abstract】 Objective Proving that the low frequency noise is harm to human health, especially to old man, pregnant and new born Methods Proved the conclusion by analyzing the acoustics characteristic and spread mode, citing each kind of charts and datum from relational experts who investigated the workers who was touching high level low frequency nois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Reminding relational departments to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sound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to ensure the health of enterprise workers and city 【Key words】 low frequency noise; frequency; A sound level;pregnant; noise standard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良好的环境、健康、安静、舒适的生活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国城镇居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志。然而我国城市有不少住宅小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环境噪声的污染是目前城市住宅小区居民投诉的主要热点,而低频噪声又是环境污染中的隐形杀手。 1 低频噪声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1 低频噪声的声源 所谓低频噪声是指频率在500赫兹(倍频程)以下的声音。住宅小区的低频噪声源主要有5大类:电梯、变压器、高楼中的水泵、中央空调(包括冷却塔)及交通噪声等。浙江大学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在对杭州市典型的居住区对配套设备噪声源用声学仪器进行测试分析,选取供电系统、地下车库、电梯设备、供热系统、排水供水系统、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的噪声源,结果表明12种典型噪声源中9种最大声压级所在频段中是以低频段最多。因而低频噪声成为居住区中影响最大的噪声源〔1〕。 2 低频噪声的声学特征 低频噪声与高频噪声不同,高频噪声随着距离越远或遭遇障碍物,能迅速衰减,如高频噪声的点声源,每10米距离就能下降6分贝。而低频噪声却递减得很慢,声波又较长,能轻易穿越障碍物,长距离奔袭和穿墙透壁直入人耳。振动、低频噪声和一般的噪声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都是一种振动的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方式。 3 低频噪声的传播途径 低频噪声按传播途径主要分为结构传声、空气传声及驻波,其中驻波危害最重。结构传声是指安装在大楼内的变压器、水泵、中央空调主机通过居住大楼的基础结构大梁、承重梁将低频振动的声波传导到各家各户。空气传声是指低频噪声通过空气直接传播到小区住家户。驻波是指低频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次反射形成驻波,低频噪声在波腹中的振幅最强,对人的健康危害最重。 2 低频噪声对健康的危害 凡是噪声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虽然低频噪声对生理的直接影响没有高频噪声那么明显,而低频噪声更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但是,现在这种低频噪声所产生的危害还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们从国内外专家的科学研究中、在对生产企业现场接触低频噪声的工人调查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 1 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危害 1 对孕妇的健康危害 国内外的医学科研人员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证明强烈的噪声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孕妇在怀孕初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有些人的反应特别剧烈,以至于影响进食,有的甚至需要输液治疗〔2〕;河南安阳市职业病防治所在对某市3个纺织厂布机车间作业女工的调查中发现接噪组妊娠贫血、自然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1,P<05)〔3〕。见表1。表1 接噪组与对照组女工妊娠经过及妊娠结局的比较注:经卡方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5,**P<01 2 对胎儿的健康危害 接触强烈噪声不仅会对孕妇的健康产生危害,而且也会对胎儿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曾有人对居住在国际机场附近的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居民所生婴儿的体重比其他地区新生儿的体重低,说明强烈噪声很可能影响了胎儿的发育〔4〕。营养学家研究人员发现,噪声不仅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C、B1、B2、B6、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恶劣影响。 我国的学者对妊娠期间接触强烈噪声(95分贝以上)的女工所生子女进行测试,并把结果同其他条件相似的小儿作比较,发现前者的智商水平比后者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噪声经常引起子宫收缩,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了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河南安阳市职业病防治所在对某市3个纺织厂布机车间作业女工的调查时也发现接噪组足月低重儿和智力低下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5),证实了该结论〔4〕。见表2。表2 接噪组与对照组女工子代发育情况比较 注:经卡方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5 此外,母亲接触强烈噪声还可对胎儿的听觉发育产生不良后果。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强烈噪声(100分贝以上)使婴儿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增大。这可能是由于噪声对胎儿正在发育的听觉系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5〕。 2 次声对人体及动物的影响 次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是烦扰(annoyance),而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在较强次声刺激时,可引起中耳压迫感、耳痛、鼓膜损伤、耳鸣及头痛、恶心、呕吐、平衡失调、视觉模糊等。也有报道次声使血压、心律、呼吸出现异常变化。 随着工业、国防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噪声及低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次声广泛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虽然人的主观感受不到,但其对人体影响较为严重。据研究资料表明,次声对人体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达到不可逆的损伤,较噪声损伤更为严重。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外进行的较多,国内刚刚起步并且研究的还不够深入系统,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提供防护措施,以达到减少损伤的目的〔6〕。 3 对人的听力、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医学科研人员通过对某热电厂调查,了解中低频噪声接触对电力生产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中低频噪声接触组工人在5~6 kHz各频段的听力损伤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而且,接噪组工人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1),见表3。表3 接噪组与对照组听力测定比较接噪组工人以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为主的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及耳鸣、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5),见表4。表4 接噪组与对照组自觉症状检出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5,**P<01中低频噪声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血压、 城市住宅区低频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论文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1),而且,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及心肌缺血多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1),见表5。 表5 接噪组与对照组血压、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注:与对照组比较,**P<01 结论:中低频噪声接触导致作业工人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代谢功能方面具有损害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热电厂的噪声危害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护工人的健康〔7〕。 4 对人的血糖、 血脂的影响 某热电厂生产性噪声以中低频、 宽频带的连续性稳态噪声为主, 通过连续2次3个年度的劳动卫生调查结果可知, 噪声刺激通过听觉通路传入大脑皮层和丘脑下部, 能影响内分泌的调节, 噪声对血脂的影响表现为血清甘油三酯、 胆固醇含量的增高。 见表6。表6 接噪组与对照组血糖、血脂、胆固醇异常检出情况注:与对照组比较,**P<01 经过对40岁以上电力生产工人调查显示,长期接触中低频噪声人员与对照人员间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FBS,TCP<01)和显著性(TGP<05),接噪人员血脂、血糖水平含量增高〔8〕。 3 低频噪声的国家标准和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住宅小区居民对环境噪声中的低频噪声的投诉越来越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噪声标准还没有针对低频噪声的标准。所以在对城市居住区的低频噪声测量时,声级计的分贝数显示往往符合现行的有关噪声标准,没有超标。 GB/T 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测量方法》、GB/T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等测量方法都是用声级计的A声级来测量和评价环境噪声。 由于A计权的频率特性曲线是对噪声的低频段和高频段大幅度衰减,对中频段没有衰减。它的频率特性曲线像一个反盖的锅底,中间高两头低。因此,用A声级对低频噪声测量时,低频噪声的声级都已大幅度的被衰减了,仪表显示不出来。必须用线性档或用C声级档来测量,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低频噪声的存在,但目前国家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没有用线性档或用C声级档来测量环境噪声。这是国家环境噪声标准和测量方法存在的不足。据了解国家正在蕴酿制定针对低频噪声的环境标准和测量方法。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论证说明城市低频噪声确实对人类健康有较大的危害,城市各级环保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城建设计规划部门、交通部门、房地产开发商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要尽快制定针对低频噪声的有关环境标准。重视城市的声环境保护工作,在各方面加强防护措施,保护妇女儿童、保护城市居民、保护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俞鹏,霍国庆,黄逸凡城市居住区设备噪声频率特性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006,26(40):491- 2 肖全华,李舒才,谭亮英噪声对女性生殖机能妊娠结局影响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国职业医学,2001,28(3):42- 3 魏铭言,电梯噪音不能忍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2005-11-29(5) 4 佚名噪声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 北京青年报,2005-8-1(6) 5 贾宁低频噪声不容忽视环球时报,2004-10-12(20) 6 杜宝东,刘淑芳, 姬柏春次声对人体及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2):99- 7 刘素香中低频噪声对电力生产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职业与健康,2003,19(12):33- 8 姜淑艳,杨金龙,刘爱荣噪声对热电厂工人血脂血糖影响的观察职业与健康,2004,20(11):42-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参考资料:

利用电脑先查些资料 然后根据题意展开联想 想象要丰富 才能得高分

什么时间要,专科本科。资料有一些可以发给你参考下。

微生物论文>>巧塔桥助达标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巧妙搭桥,帮助学生达标。巧设疑,搭好兴趣—思维之桥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在讲授某一内容伊始,可先用适当有趣的事物来设置疑问,以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思维活动,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授线形动物门——蛔虫时,学生对蛔虫比较熟悉,可是教师提出:蛔虫体积这样大,怎么能在人体内寄生呢?人体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为什么不能将其消化吸收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抓住学生熟悉但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问题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目标,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形式。所设计的问题要严谨,有针对性、灵活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才能真正帮他们高效达标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