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农药对环境的危害论文摘要摘要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7 07:25:59

农药对环境的危害论文摘要摘要是什么

农用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化肥和化学农药。由于原料、矿石的杂质以及生产工艺流程的污染,某些化肥含有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化合物和放射性物质,施入农田后成为土壤的潜在污染源。农药是人类参与环境控制过程的一个方面,虽然主要目的是针对有害生物,但它们也会进入生物周围包括土壤在内的各种环境介质,并在各环境介质之间不断转移。(一)施用特点化肥施用自1950年开始引进化肥起,浙江省化肥施用大致分为3 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1951~1975年),年均增加11万t;快速增长阶段(1975~1995年),年均增加39万t;基本持平阶段(1995~2003年),每年保持在430~460万t(表7-17)。表7-17 浙江省氮磷钾化肥施用量变化情况注:按标准量计算,氮肥含N 21%,磷肥含P2O518%,钾肥含K2O 25%,复合肥含N、P2O5、K2O 总量约3%。从施用化肥的纯养分结构来看,1955年N占0%,P2O5占0%,N:P2O5:K2O比例为1:04:0;1975年开始施用钾肥初期,N占7%,P2O5占1%,K2O占2%,N:P2O5:K2O比例为1:28:03;1985年以后,钾肥的比重逐年增加,氮、磷、钾比例日趋合理。2003年N:P2O5:K2O比例为1:3:22,从农作物对大量元素养分量的需求来看,磷、钾比重还是偏低,钾素明显呈供不应求状况。单位面积施用化肥量呈上升趋势。至2003年,按耕地面积平均,每亩用量N为92kg、P2O5为43kg、K2O为5kg;按农业用地平均,每亩用量N为92kg、P2O5为64kg、K2O为18kg。浙江省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在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平原地区与丘陵山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根据统计资料(1995年),按平均每亩耕地化肥纯用量计,萧山区达25kg,嘉兴市为66kg,而景宁县仅为82kg,高低相差4倍多。种植作物的不同,也带来了化肥施用量的差异。据调查,一些杭嘉湖农业种植区,一年栽种3~4季瓜果蔬菜,年平均每亩纯化肥施用量高达100kg以上,而一般种一季单季晚稻仅施用20kg左右;绍兴北部蔬菜区,年平均每亩化肥用量在60kg左右;温岭西兰花产区一季化肥用量超过30kg。这些种植作物不同带来的化肥施用量的差异,也造成了同一地区不同区块之间化肥用量上的差异。农药使用浙江省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前大量施用有机氯和有机磷如DDT、六六六、内吸磷、对硫磷等毒性高、持效期长的农药,土壤环境污染严重。80年代末,农药品种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用量少效果好的超高效农药不断涌现,如拟除虫菊酯类的溴氰菊脂、二氯苯醚菊酯、氰戊菊酯,杂环类的吡虫啉、噻嗪酮、氟虫腈,杀菌剂中的三环唑、三唑酮,除草剂中磺酰脲类的甲磺隆、绿磺隆、苄嘧磺隆等,这类农药品种用量较少。生物源农药在近几年发展很快,井冈霉素、九二○、阿维菌素的生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该类农药具有对环境相容性较好、天敌杀伤小、在作物上残留少和对农业生产较安全等特点。随着农药品种的不断增加,长期剂型单一化的局面打开。传统的四大类农药制剂(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几乎占整个农药产量的95%以上。目前,浙江省的农药施用量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是全国亩产平均用药量的7倍。浙江省高效农业方兴未艾,种植业结构几经调整,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和种田大户改种优质优价的“名、特、优”品种,尤其是经济类作物。由于经济作物易受病菌侵害,农药施用量和施用频次大大增加。然而,由于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甚至长期、单一、连续施用少数几种农药,有害生物抗药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同时,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也日益凸现。大量的农药施用后,通常只有不足1%的农药发生药效,而90%以上的农药或附在作物和土壤上,或飘散在大气中,或通常降雨等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着土壤、水体和农田生态系统。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结果表明,DDT、六六六在禁用20年后,在土壤中的检出率仍达100%。(二)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磷肥、锌肥以磷矿、铅锌矿为原料。这些矿石常含有数量不等的某些污染元素,尤其是磷肥,因其使用范围广、用量大,是土壤及农产品造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据有关资料,过磷酸钙中砷含量为1~3mg/kg,铅含量为5~4mg/kg,铬含量为9~0mg/kg,镉含量为2~9mg/kg;磷矿粉中砷含量为5~1mg/kg,铅含量为8~1mg/kg,铬含量为8~8mg/kg,镉含量为6~8mg/kg;钙镁磷肥中砷含量为2mg/kg,铬含量为1 2mg/kg。生活污泥中铅含量可高达7 000mg/kg。垃圾中铅含量最高达50 000mg/kg。由于长期施用磷肥以及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污泥、垃圾等,使部分城郊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局部地区一些叶菜类、根菜类蔬菜重金属含量超标。长期施用磷肥的土壤中镉含量与作物的摄取积累程度的试验与研究表明,表层土壤(0~15cm)中全磷含量为对照点的4~6 倍,镉含量为对照点的14 倍,二者显著相关(γ=89)。磷与镉浓度随土层深度迅速下降,在30~60cm度处,镉的含量水平与对照点无明显区别。随磷肥进入土壤的镉和磷分别有70%和45%残存在表层中,与土壤无机、有机化合物结合,或被作物吸收。农药对农田的污染程度与作物中种类、栽培技术有关,栽培水平高的耕田、复种指数高的土地,农药的残留量也高。有机氯农药即便是有机磷农药或其他残留性较小的农药,如果连续长期使用,特别是使用浓度过高,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严重污染。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资料表明,停用20余年的DDT、六六六在土壤中的检出率仍然达到100%。施入农田的农药,由于地表水的流动、降雨或灌溉,流入沟渠和江河而污染水域,危害水生生物;喷洒农药时所产生的农药飘浮物,农作物、土壤或水中残留农药的挥发也可造成大气污染。农药污染可以波及整个生态系统,尤其是农作物和水生生物。蔬菜基地和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污染的检出,柑橘果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杀虫剂在防治水稻害虫的控制作用降低以及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将严重影响浙江省的茶叶出口等,已牵动了各个层面人士的关注。为此,浙江省农产品安全性现状与对策研究学术委员会撰文(2000)认为,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农药、化肥、“三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本底发生了改变,是农产品污染程度加剧的基础,建议建立农产品安全性检测体系,完善上市蔬菜、果品、茶叶等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程序。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大量施用化肥,易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而亚硝酸盐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N-亚硝酸基化合物为强致癌物质。还易造成土壤的有益菌、蚯蚓的大量死亡。长期施用化肥易加速土壤酸化,加速Ca、Mg从耕作层淋溶,从而降低盐基饱和度和土壤肥力。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农药秀”网站喷洒的农药除部分落到作物或杂草上,大部分是落入田土中或漂移落至施药区以外的土壤或水域中;土壤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直接施于土壤中。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虽不会直接引起人畜中毒,但它是农药的贮存库和污染源,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可逸失大气中,可被雨水或灌溉水带入河流或深入地下水。涕灭威、克百威、甲草胺、乐果等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农药,更易被雨水淋溶而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水温低、微生物活动弱,被渗进来的农药分解缓慢,如涕灭威需2-3年才能讲解1/2。此外残存在土壤中的农药,还可能对后茬作物产生要害。西玛津、莠去津等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在玉米地如使用不当,对后茬小麦莠要害;磺酰脲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很长,有的品种可达2-3年,若连年使用会在土壤中累积,极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要害。(一)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由于一些农药性质较稳定不易消失,在土壤中可残存较长时间。在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以后再栽种作物时,可能造成影响。同时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和土栖无脊椎动物的生存也收到影响。(二)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施用农药时产生的农药药剂颗粒在空中飘浮所致。另外大气的污染也可能由于某些农药厂排出的废气所造成。大气传带是农药在环境中传播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指农药直接投入水体或施用后土壤中残留的农药随水渗入地下水体,从而对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的污染。在地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地下水使用量逐年增大,农药对地下水体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重视。水溶性大、吸附性能弱的农药容易随水淋溶进入地下水中。施药地区的降雨与灌溉对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施药后不久遇大雨或进行灌溉,就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四)农药施用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空间和环境中生活的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植物、昆虫、天敌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营养网络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农药的施用对周围生物群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破坏生态平衡。施用农药,在防治靶标生物的同时,往往也会误杀大量天敌。在养鱼、养蚕和养蜂地区,由于农药的漂移和残留,导致对鱼类、家蚕和蜜蜂的毒害作用。同时害虫种群也可能发生变化,产生抗药性、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等问题。参考“农药秀”网站

化肥使土囊坂结,农药残留危害健康

农药对环境的危害论文摘要摘要

喷洒的农药除部分落到作物或杂草上,大部分是落入田土中或漂移落至施药区以外的土壤或水域中;土壤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直接施于土壤中。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虽不会直接引起人畜中毒,但它是农药的贮存库和污染源,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可逸失大气中,可被雨水或灌溉水带入河流或深入地下水。涕灭威、克百威、甲草胺、乐果等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农药,更易被雨水淋溶而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水温低、微生物活动弱,被渗进来的农药分解缓慢,如涕灭威需2-3年才能讲解1/2。此外残存在土壤中的农药,还可能对后茬作物产生要害。西玛津、莠去津等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在玉米地如使用不当,对后茬小麦莠要害;磺酰脲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很长,有的品种可达2-3年,若连年使用会在土壤中累积,极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要害。(一)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由于一些农药性质较稳定不易消失,在土壤中可残存较长时间。在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以后再栽种作物时,可能造成影响。同时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和土栖无脊椎动物的生存也收到影响。(二)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施用农药时产生的农药药剂颗粒在空中飘浮所致。另外大气的污染也可能由于某些农药厂排出的废气所造成。大气传带是农药在环境中传播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指农药直接投入水体或施用后土壤中残留的农药随水渗入地下水体,从而对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的污染。在地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地下水使用量逐年增大,农药对地下水体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重视。水溶性大、吸附性能弱的农药容易随水淋溶进入地下水中。施药地区的降雨与灌溉对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施药后不久遇大雨或进行灌溉,就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四)农药施用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空间和环境中生活的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植物、昆虫、天敌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营养网络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农药的施用对周围生物群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破坏生态平衡。施用农药,在防治靶标生物的同时,往往也会误杀大量天敌。在养鱼、养蚕和养蜂地区,由于农药的漂移和残留,导致对鱼类、家蚕和蜜蜂的毒害作用。同时害虫种群也可能发生变化,产生抗药性、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等问题。参考“农药秀”网站

一、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多方面造成的:为防治水体害虫向水体直接喷洒的农药;空气中飞机喷洒农药时,一部分会落到水中;漂浮于大气中的农药随尘埃或雨水落入水体;农田喷洒的农药,会进入灌溉水中;植物或土壤附着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在河边洗涤施药工具,使农药进入水体;农药生产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污染水体等。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业生产不管采用哪种施药方法,都会使大量农药进入土壤。如农药拌种播种等是土壤农药污染的直接来源。而喷撒的农药,粉剂(喷粉使用)只有10%落在地表,约有5%—30%的药剂漂浮在空气中,喷雾使用的农药大约80%落入土壤中,并且由于风吹雨淋和重力作用,附着在作物上和空气尘埃的农药还会部分的落在地上,农作物残枝落叶和动物残体中蓄积的农药也转入土壤中,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农药污染,从而危害农业生产。土壤对农药吸附作用的大小,与土壤特性密切关联,并且农药本身性质也影响着吸附作用。如大多数农药对有机质表面比对矿物质表面有较大的亲和力,易被吸附。三、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喷洒。一是喷洒农药时药剂微粒漂浮天空中或被漂浮的尘埃所吸附,在气流的作用下,可漂移到数里远的地方;二是喷洒到作物表面的农药被蒸发进入空气中;三是土壤表面的农药向大气挥发扩散。此外,农药厂排出的废气、风对干燥土壤的吹扬、日照高温对污染水体的蒸发等,也可将农药带入空中,造成大气污染。四、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影响 农药可以抑制土壤生物活动,特别是在长期施药的情况下,造成土壤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对控制腐生菌和食草性生物的繁殖的捕食者的毒害作用,而由于这些无脊椎动物能从土壤中摄取农药,并在体内富积,使得以这些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动物,将其体内的农药继续累积,以致达到致死或影响其正常生活的含量。使用农药也会对害虫天敌产生伤害,从而削弱了克制害虫自然因素的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造成害虫更加猖獗,不得不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以至形成恶性循环。如稻田中青蛙是多种害虫的主要天敌,而田中施用甲六粉,2天后未见成蛙,幼蛙和蝌蚪几乎100%死亡,蛙卵也被严重破坏,孵化率仅30%。这无疑破坏了青蛙对害虫的生态控制。

农药残留指农药持效期以后,靶标生物上及周围环境里还有农药的有效成分及有毒的降解或代谢产物。对于持效期短的农药,残留并不是问题,如敌敌畏在田间一周内就能全部降解,而对持效期长,有效成份稳定的农药,残留就是主要考虑的问题。农药残留造成农产品、土壤、地下水被污染,因此必须限制农产品中农药在残留限量以下,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农药应该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即在持效期内足以防治有害生物,而不伤害有益生物和作物,并对人、畜、禽低毒、安全,在作物、土壤和环境中能较快地降解,不造成环境污染。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甚至违反规定使用剧毒农药,致使我国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比较突出。如在蔬菜、瓜果上使用高毒农药,施药后短时间即采摘食用而引起急性中毒等事件时有发生,如毒豇豆、毒韭菜等。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在药用植物上安全使用农药,保证农药残留量不超标,从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对大气的污染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是一个长期逐渐积累的过程,往往被人们忽略,以为农药随风飘走了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其实农药微粒和蒸汽散发到空气中,随风飘移,进入大气层,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尤其化学结构稳定性高的品种,其污染为害是长久的、全局性的,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连。如滴滴涕,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分散快,它能随水汽蒸发而四处扩散,致使整个生物圈都受到了其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北极地区1500万平方公里的水域里,每年沉积滴滴涕200吨以上。英国伦敦上空1吨空气中约含10微克滴滴涕分子。(2)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很普遍的,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都可能受到污染。一般说来,水生昆虫、蟹、虾等节肢动物对有机氯农药较敏感;而蚌、螺等软体动物的耐药性比较强。水生植物对除莠剂以外的农药耐药性都强,以致于农药存留这些植物中,并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循环而在鸟类、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体内积累。有资料报道全世界生产的约150万吨滴滴涕,其中约100万吨残留在海水中。发达国家中几乎所有河流都被有机氯杀虫剂污染,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六六六、滴滴涕的大范围使用,使野生鱼虾等水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全面减少,昔日的水田生态景观已经消失。(3)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约有一半药剂落在土壤中。一些农药品种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尤其在黏土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残留更多。据估计我国目前土壤中积累的滴滴涕总贮量约8万吨,六六六约6万吨,并还将残存相当长的时间。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调节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而农药的使用对土壤生物有相当的影响。农药使用后随雨水淋溶到深层土壤中,或施用熏蒸剂和土壤杀虫、杀菌剂时,对一些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的敏感菌种,如硝化菌、固氮菌、根瘤菌等就会产生杀灭或抑制作用。一些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毒性很大,而且在蚯蚓体内有蓄积作用,蚯蚓又是鸟类的食物来源之一,由此在土壤生物与陆生生物之间起着传递农药的桥梁作用。(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药主要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脂肪和肝脏中积累,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它对人体的危害目前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神经的影响。有机氯农药具有神经毒性。有机磷农药具有迟发性神经毒性,人类对此毒性特别敏感,急性中毒时会引起痉挛。②致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滴滴涕等农药有明显的致癌性能。虽然动物实验不能完全代替人体实验,但已经足以反映出对人类的危害性。③对肝脏的影响。有机氯农药能诱发肝脏酶的改变,从而改变了体内的生化过程,使肝脏肿大以致坏死,还能侵犯肾脏,并引起病变。④诱发突变。滴滴涕、除莠剂等具有遗传毒性,能导致畸型胎,影响后代健康和缩短寿命。(5)对天敌及其它生物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害虫与天敌昆虫、蛙类、蛇类等天敌之间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关系。使用农药对天敌与害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杀伤,残存的害虫仍可依赖作物做食料,重新迅速繁衍起来;而以捕食害虫为生的天敌,在害虫恢复大量繁殖以前,因食料短缺而受到抑制,因此在施药后的一段时期可能发生害虫的再猖獗。农药对蜜蜂、家蚕、鱼类、鸟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拟除虫菊类农药对家蚕有剧毒,所以在桑园周围使用这类杀虫剂一定要十分注意,避免农药漂移到桑树上。对鸟类的影响通常是因鸟类误食了露于地表的药粒、毒饵,或觅食了因农药中毒的昆虫和受农药污染的鱼类、蚯蚓等所致。对鱼类的影响多数是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渗漏从农田流入的,有些农药在鱼类身体中的富集力很强,食鱼的鸟类通过农药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富集而致死。(6)生物富集 是农药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通常是农药污染水源和各级食物链中食物所致。当残留期长的农药施用在作物上,或者用被农药污染的水源灌溉作物时,农药从根部或从作物表面上进入植物体,植物表面农药由于其脂溶性强,很容易渗人植物表皮的蜡质层,以致于食用时很难完全清洗干净,人食用后,农药在人体内残留。用受污染的粮食、蔬菜作饲料喂养畜禽,则残留的农药就会转移到肉类、乳类和蛋类中引起污染,最终还是随食物进入人体。生物体从生活环境及食物中不断吸收的低剂量物质,逐渐在体内积累浓缩的过程,也称为生物浓缩。生物浓缩能力的大小,主要与农药的性质及生物物种本身的降解能力有关。

农药对环境的危害论文摘要摘要写什么

回答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农药的喷撒。喷撒到大气中的农药微粒,在气流作用下,可漂移到数里远的地方。喷撒到植物表面或土壤的农药,在气流作用下,也可飞扬到空中,造成大气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向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含农药的雨水落入水体;植物或土壤粘附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生产农药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污染水体等等。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喷撒农药,是使用农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一般农田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药可被农作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可被胡萝卜、马铃薯等块根作物吸收。据统计,75%的农药用于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污染是相当普遍的。生物体能从环境中摄取稳定的、脂溶性强的有机氯农药,通过食物链的方式,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传递,构成对农副产品、农业生物和人类的积累,形成潜在的威胁和危害。环境中的农药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产生各种危害,引起各种急性危害和慢性中毒。这种慢性中毒可影响人的神经系统,破坏肝脏功能,造成生理障碍,影响生殖系统,产生畸形怪胎,导致癌症。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大量施用化肥,易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而亚硝酸盐与胺类物质结合形成N-亚硝酸基化合物为强致癌物质。还易造成土壤的有益菌、蚯蚓的大量死亡。长期施用化肥易加速土壤酸化,加速Ca、Mg从耕作层淋溶,从而降低盐基饱和度和土壤肥力。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农药秀”网站喷洒的农药除部分落到作物或杂草上,大部分是落入田土中或漂移落至施药区以外的土壤或水域中;土壤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直接施于土壤中。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虽不会直接引起人畜中毒,但它是农药的贮存库和污染源,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可逸失大气中,可被雨水或灌溉水带入河流或深入地下水。涕灭威、克百威、甲草胺、乐果等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农药,更易被雨水淋溶而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水温低、微生物活动弱,被渗进来的农药分解缓慢,如涕灭威需2-3年才能讲解1/2。此外残存在土壤中的农药,还可能对后茬作物产生要害。西玛津、莠去津等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在玉米地如使用不当,对后茬小麦莠要害;磺酰脲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很长,有的品种可达2-3年,若连年使用会在土壤中累积,极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要害。(一)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由于一些农药性质较稳定不易消失,在土壤中可残存较长时间。在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以后再栽种作物时,可能造成影响。同时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和土栖无脊椎动物的生存也收到影响。(二)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施用农药时产生的农药药剂颗粒在空中飘浮所致。另外大气的污染也可能由于某些农药厂排出的废气所造成。大气传带是农药在环境中传播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指农药直接投入水体或施用后土壤中残留的农药随水渗入地下水体,从而对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的污染。在地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地下水使用量逐年增大,农药对地下水体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重视。水溶性大、吸附性能弱的农药容易随水淋溶进入地下水中。施药地区的降雨与灌溉对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施药后不久遇大雨或进行灌溉,就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四)农药施用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空间和环境中生活的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植物、昆虫、天敌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营养网络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农药的施用对周围生物群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破坏生态平衡。施用农药,在防治靶标生物的同时,往往也会误杀大量天敌。在养鱼、养蚕和养蜂地区,由于农药的漂移和残留,导致对鱼类、家蚕和蜜蜂的毒害作用。同时害虫种群也可能发生变化,产生抗药性、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等问题。参考“农药秀”网站

化肥使土囊坂结,农药残留危害健康

农药对环境的危害论文摘要写什么

农药残留指农药持效期以后,靶标生物上及周围环境里还有农药的有效成分及有毒的降解或代谢产物。对于持效期短的农药,残留并不是问题,如敌敌畏在田间一周内就能全部降解,而对持效期长,有效成份稳定的农药,残留就是主要考虑的问题。农药残留造成农产品、土壤、地下水被污染,因此必须限制农产品中农药在残留限量以下,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农药应该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即在持效期内足以防治有害生物,而不伤害有益生物和作物,并对人、畜、禽低毒、安全,在作物、土壤和环境中能较快地降解,不造成环境污染。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甚至违反规定使用剧毒农药,致使我国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比较突出。如在蔬菜、瓜果上使用高毒农药,施药后短时间即采摘食用而引起急性中毒等事件时有发生,如毒豇豆、毒韭菜等。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在药用植物上安全使用农药,保证农药残留量不超标,从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对大气的污染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是一个长期逐渐积累的过程,往往被人们忽略,以为农药随风飘走了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其实农药微粒和蒸汽散发到空气中,随风飘移,进入大气层,进行大范围、远距离扩散,尤其化学结构稳定性高的品种,其污染为害是长久的、全局性的,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连。如滴滴涕,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分散快,它能随水汽蒸发而四处扩散,致使整个生物圈都受到了其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北极地区1500万平方公里的水域里,每年沉积滴滴涕200吨以上。英国伦敦上空1吨空气中约含10微克滴滴涕分子。(2)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很普遍的,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都可能受到污染。一般说来,水生昆虫、蟹、虾等节肢动物对有机氯农药较敏感;而蚌、螺等软体动物的耐药性比较强。水生植物对除莠剂以外的农药耐药性都强,以致于农药存留这些植物中,并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循环而在鸟类、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体内积累。有资料报道全世界生产的约150万吨滴滴涕,其中约100万吨残留在海水中。发达国家中几乎所有河流都被有机氯杀虫剂污染,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六六六、滴滴涕的大范围使用,使野生鱼虾等水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全面减少,昔日的水田生态景观已经消失。(3)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约有一半药剂落在土壤中。一些农药品种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尤其在黏土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残留更多。据估计我国目前土壤中积累的滴滴涕总贮量约8万吨,六六六约6万吨,并还将残存相当长的时间。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调节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而农药的使用对土壤生物有相当的影响。农药使用后随雨水淋溶到深层土壤中,或施用熏蒸剂和土壤杀虫、杀菌剂时,对一些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的敏感菌种,如硝化菌、固氮菌、根瘤菌等就会产生杀灭或抑制作用。一些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毒性很大,而且在蚯蚓体内有蓄积作用,蚯蚓又是鸟类的食物来源之一,由此在土壤生物与陆生生物之间起着传递农药的桥梁作用。(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农药主要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脂肪和肝脏中积累,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它对人体的危害目前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神经的影响。有机氯农药具有神经毒性。有机磷农药具有迟发性神经毒性,人类对此毒性特别敏感,急性中毒时会引起痉挛。②致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滴滴涕等农药有明显的致癌性能。虽然动物实验不能完全代替人体实验,但已经足以反映出对人类的危害性。③对肝脏的影响。有机氯农药能诱发肝脏酶的改变,从而改变了体内的生化过程,使肝脏肿大以致坏死,还能侵犯肾脏,并引起病变。④诱发突变。滴滴涕、除莠剂等具有遗传毒性,能导致畸型胎,影响后代健康和缩短寿命。(5)对天敌及其它生物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害虫与天敌昆虫、蛙类、蛇类等天敌之间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关系。使用农药对天敌与害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杀伤,残存的害虫仍可依赖作物做食料,重新迅速繁衍起来;而以捕食害虫为生的天敌,在害虫恢复大量繁殖以前,因食料短缺而受到抑制,因此在施药后的一段时期可能发生害虫的再猖獗。农药对蜜蜂、家蚕、鱼类、鸟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拟除虫菊类农药对家蚕有剧毒,所以在桑园周围使用这类杀虫剂一定要十分注意,避免农药漂移到桑树上。对鸟类的影响通常是因鸟类误食了露于地表的药粒、毒饵,或觅食了因农药中毒的昆虫和受农药污染的鱼类、蚯蚓等所致。对鱼类的影响多数是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渗漏从农田流入的,有些农药在鱼类身体中的富集力很强,食鱼的鸟类通过农药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富集而致死。(6)生物富集 是农药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通常是农药污染水源和各级食物链中食物所致。当残留期长的农药施用在作物上,或者用被农药污染的水源灌溉作物时,农药从根部或从作物表面上进入植物体,植物表面农药由于其脂溶性强,很容易渗人植物表皮的蜡质层,以致于食用时很难完全清洗干净,人食用后,农药在人体内残留。用受污染的粮食、蔬菜作饲料喂养畜禽,则残留的农药就会转移到肉类、乳类和蛋类中引起污染,最终还是随食物进入人体。生物体从生活环境及食物中不断吸收的低剂量物质,逐渐在体内积累浓缩的过程,也称为生物浓缩。生物浓缩能力的大小,主要与农药的性质及生物物种本身的降解能力有关。

喷洒的农药除部分落到作物或杂草上,大部分是落入田土中或漂移落至施药区以外的土壤或水域中;土壤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直接施于土壤中。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虽不会直接引起人畜中毒,但它是农药的贮存库和污染源,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可逸失大气中,可被雨水或灌溉水带入河流或深入地下水。涕灭威、克百威、甲草胺、乐果等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农药,更易被雨水淋溶而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水温低、微生物活动弱,被渗进来的农药分解缓慢,如涕灭威需2-3年才能讲解1/2。此外残存在土壤中的农药,还可能对后茬作物产生要害。西玛津、莠去津等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在玉米地如使用不当,对后茬小麦莠要害;磺酰脲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很长,有的品种可达2-3年,若连年使用会在土壤中累积,极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要害。(一)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由于一些农药性质较稳定不易消失,在土壤中可残存较长时间。在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以后再栽种作物时,可能造成影响。同时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和土栖无脊椎动物的生存也收到影响。(二)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施用农药时产生的农药药剂颗粒在空中飘浮所致。另外大气的污染也可能由于某些农药厂排出的废气所造成。大气传带是农药在环境中传播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指农药直接投入水体或施用后土壤中残留的农药随水渗入地下水体,从而对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的污染。在地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地下水使用量逐年增大,农药对地下水体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重视。水溶性大、吸附性能弱的农药容易随水淋溶进入地下水中。施药地区的降雨与灌溉对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施药后不久遇大雨或进行灌溉,就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四)农药施用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空间和环境中生活的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植物、昆虫、天敌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营养网络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农药的施用对周围生物群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破坏生态平衡。施用农药,在防治靶标生物的同时,往往也会误杀大量天敌。在养鱼、养蚕和养蜂地区,由于农药的漂移和残留,导致对鱼类、家蚕和蜜蜂的毒害作用。同时害虫种群也可能发生变化,产生抗药性、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等问题。参考“农药秀”网站

一、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多方面造成的:为防治水体害虫向水体直接喷洒的农药;空气中飞机喷洒农药时,一部分会落到水中;漂浮于大气中的农药随尘埃或雨水落入水体;农田喷洒的农药,会进入灌溉水中;植物或土壤附着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在河边洗涤施药工具,使农药进入水体;农药生产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污染水体等。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业生产不管采用哪种施药方法,都会使大量农药进入土壤。如农药拌种播种等是土壤农药污染的直接来源。而喷撒的农药,粉剂(喷粉使用)只有10%落在地表,约有5%—30%的药剂漂浮在空气中,喷雾使用的农药大约80%落入土壤中,并且由于风吹雨淋和重力作用,附着在作物上和空气尘埃的农药还会部分的落在地上,农作物残枝落叶和动物残体中蓄积的农药也转入土壤中,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农药污染,从而危害农业生产。土壤对农药吸附作用的大小,与土壤特性密切关联,并且农药本身性质也影响着吸附作用。如大多数农药对有机质表面比对矿物质表面有较大的亲和力,易被吸附。三、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喷洒。一是喷洒农药时药剂微粒漂浮天空中或被漂浮的尘埃所吸附,在气流的作用下,可漂移到数里远的地方;二是喷洒到作物表面的农药被蒸发进入空气中;三是土壤表面的农药向大气挥发扩散。此外,农药厂排出的废气、风对干燥土壤的吹扬、日照高温对污染水体的蒸发等,也可将农药带入空中,造成大气污染。四、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影响 农药可以抑制土壤生物活动,特别是在长期施药的情况下,造成土壤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对控制腐生菌和食草性生物的繁殖的捕食者的毒害作用,而由于这些无脊椎动物能从土壤中摄取农药,并在体内富积,使得以这些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动物,将其体内的农药继续累积,以致达到致死或影响其正常生活的含量。使用农药也会对害虫天敌产生伤害,从而削弱了克制害虫自然因素的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造成害虫更加猖獗,不得不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以至形成恶性循环。如稻田中青蛙是多种害虫的主要天敌,而田中施用甲六粉,2天后未见成蛙,幼蛙和蝌蚪几乎100%死亡,蛙卵也被严重破坏,孵化率仅30%。这无疑破坏了青蛙对害虫的生态控制。

农药对环境的危害论文摘要摘要怎么写

fanbfgjkfg

一、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多方面造成的:为防治水体害虫向水体直接喷洒的农药;空气中飞机喷洒农药时,一部分会落到水中;漂浮于大气中的农药随尘埃或雨水落入水体;农田喷洒的农药,会进入灌溉水中;植物或土壤附着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在河边洗涤施药工具,使农药进入水体;农药生产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污染水体等。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业生产不管采用哪种施药方法,都会使大量农药进入土壤。如农药拌种播种等是土壤农药污染的直接来源。而喷撒的农药,粉剂(喷粉使用)只有10%落在地表,约有5%—30%的药剂漂浮在空气中,喷雾使用的农药大约80%落入土壤中,并且由于风吹雨淋和重力作用,附着在作物上和空气尘埃的农药还会部分的落在地上,农作物残枝落叶和动物残体中蓄积的农药也转入土壤中,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农药污染,从而危害农业生产。土壤对农药吸附作用的大小,与土壤特性密切关联,并且农药本身性质也影响着吸附作用。如大多数农药对有机质表面比对矿物质表面有较大的亲和力,易被吸附。三、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喷洒。一是喷洒农药时药剂微粒漂浮天空中或被漂浮的尘埃所吸附,在气流的作用下,可漂移到数里远的地方;二是喷洒到作物表面的农药被蒸发进入空气中;三是土壤表面的农药向大气挥发扩散。此外,农药厂排出的废气、风对干燥土壤的吹扬、日照高温对污染水体的蒸发等,也可将农药带入空中,造成大气污染。四、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影响 农药可以抑制土壤生物活动,特别是在长期施药的情况下,造成土壤无脊椎动物,尤其是对控制腐生菌和食草性生物的繁殖的捕食者的毒害作用,而由于这些无脊椎动物能从土壤中摄取农药,并在体内富积,使得以这些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动物,将其体内的农药继续累积,以致达到致死或影响其正常生活的含量。使用农药也会对害虫天敌产生伤害,从而削弱了克制害虫自然因素的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造成害虫更加猖獗,不得不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以至形成恶性循环。如稻田中青蛙是多种害虫的主要天敌,而田中施用甲六粉,2天后未见成蛙,幼蛙和蝌蚪几乎100%死亡,蛙卵也被严重破坏,孵化率仅30%。这无疑破坏了青蛙对害虫的生态控制。

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农药秀”网站喷洒的农药除部分落到作物或杂草上,大部分是落入田土中或漂移落至施药区以外的土壤或水域中;土壤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直接施于土壤中。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虽不会直接引起人畜中毒,但它是农药的贮存库和污染源,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可逸失大气中,可被雨水或灌溉水带入河流或深入地下水。涕灭威、克百威、甲草胺、乐果等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农药,更易被雨水淋溶而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水温低、微生物活动弱,被渗进来的农药分解缓慢,如涕灭威需2-3年才能讲解1/2。此外残存在土壤中的农药,还可能对后茬作物产生要害。西玛津、莠去津等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在玉米地如使用不当,对后茬小麦莠要害;磺酰脲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很长,有的品种可达2-3年,若连年使用会在土壤中累积,极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要害。(一)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由于一些农药性质较稳定不易消失,在土壤中可残存较长时间。在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以后再栽种作物时,可能造成影响。同时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和土栖无脊椎动物的生存也收到影响。(二)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施用农药时产生的农药药剂颗粒在空中飘浮所致。另外大气的污染也可能由于某些农药厂排出的废气所造成。大气传带是农药在环境中传播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农药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指农药直接投入水体或施用后土壤中残留的农药随水渗入地下水体,从而对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的污染。在地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地下水使用量逐年增大,农药对地下水体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重视。水溶性大、吸附性能弱的农药容易随水淋溶进入地下水中。施药地区的降雨与灌溉对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施药后不久遇大雨或进行灌溉,就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四)农药施用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空间和环境中生活的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植物、昆虫、天敌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营养网络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农药的施用对周围生物群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破坏生态平衡。施用农药,在防治靶标生物的同时,往往也会误杀大量天敌。在养鱼、养蚕和养蜂地区,由于农药的漂移和残留,导致对鱼类、家蚕和蜜蜂的毒害作用。同时害虫种群也可能发生变化,产生抗药性、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等问题。参考“农药秀”网站

回答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农药的喷撒。喷撒到大气中的农药微粒,在气流作用下,可漂移到数里远的地方。喷撒到植物表面或土壤的农药,在气流作用下,也可飞扬到空中,造成大气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向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含农药的雨水落入水体;植物或土壤粘附的农药,经水冲刷或溶解进入水体;生产农药的工业废水或含有农药的生活污水污染水体等等。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喷撒农药,是使用农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一般农田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药可被农作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可被胡萝卜、马铃薯等块根作物吸收。据统计,75%的农药用于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污染是相当普遍的。生物体能从环境中摄取稳定的、脂溶性强的有机氯农药,通过食物链的方式,在生物体内逐渐富集、传递,构成对农副产品、农业生物和人类的积累,形成潜在的威胁和危害。环境中的农药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产生各种危害,引起各种急性危害和慢性中毒。这种慢性中毒可影响人的神经系统,破坏肝脏功能,造成生理障碍,影响生殖系统,产生畸形怪胎,导致癌症。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