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6 05:40:24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论文3000字

民族风情,我知道可以写成

一 ) 音乐 贵州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 传统音乐舞蹈丰富多彩。贵州各民 族音乐不仅类别多 , 而且各具特色。以下是贵州省一些主要少数 民族的歌曲简介。 苗族 (1) 歌曲 苗族的歌曲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等几 种。 " 飞歌 " 是苗族音乐中颇富特色的体裁 , 多在山岗林野和田间 地头演唱。特点是音调高昂 , 气势雄浑 , 节奏舒广自由 , 旋律起伏 大。一些地区分男声飞歌和女声飞歌 , 并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腔式。飞歌题材内容极为广泛 , 堪称苗族歌唱艺术的瑰宝。 (2) 乐器 苗族乐器最著名的要算芦笙。雷山县的排卡村和凯里市的新光村是远近闻名的芦笙制作专业村寨。其他有芒筒、唢呐、大号、 直箫、竹笛、口弦、古瓢琴、二胡、四胡、木鼓、铜鼓、皮鼓、大筛锣、大 锣、包包锣、大镣、小镣、木叶等。根据功能 , 苗族器乐曲目可分为 风俗仪式性和生活性两大类。前者由乐器组合 , 后者则多为独奏。 布依族 布依族的音乐 , 有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1) 歌曲 根据歌词使用情况 , 布依族民歌可分为布依语民歌和汉语民歌两种。 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 , 可分为情歌、生产劳动歌和风俗歌等。 (2) 乐器 布依族的乐器有铜鼓、唢呐、 " 勒友 " 、 " 勒浪 " 、 " 笔管 " 、姊妹箫、 对箫、牛骨胡、葫芦琴、笛子、月琴、皮鼓、大锣、小马锣、芒锣、小钹、小镲、木叶等。其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吹打等。 伺族 (1) 歌曲 伺族以锦屏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两个方言区的音乐风格有很大差异。 A 北侗 北部地区的民歌有山歌、玩山歌、河边歌、好事歌 ( 酒歌 ) 、伴嫁 歌等等。山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以对唱、互相盘歌的形式进行。玩山歌是青年男女交流思想感情、倾吐爱慕之情的歌。这种歌 曲曲调高亢辽阔、热情奔放、音域较宽、节奏自由而富于变化。好事歌是在酒席上唱的歌 , 曲调各地不尽相同 , 总的说来 , 旋律舒畅 优美。伴嫁歌是姑娘出嫁前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里 ,同房族、同寨 子的姑娘陪伴新娘时唱的歌。此外 , 孝歌也有一定特色。 B 南侗 南部地区保留的侗族传统文化更为完整些 , 因而其音乐也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一地区的音乐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礼 俗歌和叙事歌几种。大歌是歌队集体演唱的歌 , 其主要旋律在低 音声部 , 高音声部由歌头的加花变化而成。大歌的结构严谨 , 有较 为固定的曲式。大歌的种类很多 , 主要有鼓楼大歌、叙事大歌、童 声大歌、女声大歌、混声大歌等。多声部无伴奏大歌是侗族最具特 色的音乐形式 , 曾多次出国表演 ,蜚声海外。小歌的内容主要是情 歌。这类歌曲结构短小 , 歌词含蓄深情 , 曲子委婉缠绵 , 大都由青 年男女轻声慢唱。小歌分有乐器伴奏和无乐器伴奏两种。 (2) 乐器 侗族乐器主要有琵琶、牛腿琴、芦笙、侗笛、唢呐、二胡、锣鼓、镲、木叶等。演奏方式有独奏、伴奏和重奏几种。 水族 (1) 歌曲 水族民歌主要分为双歌、单歌、调词、 " 诘俄呀 " 、儿歌等。双歌 分敬酒、祝贺、叙事性双歌和寓言性双歌。前一类双歌演唱时一般 是唱一首 , 和一首 , 歌首有两句固定的起歌和声 , 歌尾也有两句颂 扬性的衬和。演唱开始时 , 演唱者举杯或持筷在席上晃一晃 , 周围 的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唱起起歌和声 , 歌的主体部分唱完时 , 众人又 默契地唱起衬和帮腔。单歌的每首歌词能独立存在 , 表达一个独 立的意思。声腔运用上 , 分为平腔和高腔两种。音乐节奏上 , 与其他歌种比较 , 相对自由 , 显得一板一眼 , 是水族音乐中比较古老的形式。 (2) 乐器 水族乐器有铜鼓、皮鼓、芦笙、唢呐以及二胡等。 仡佬族 (1) 歌曲 仡佬族歌曲主要有山歌、情歌、酒歌、婚俗歌、祭祀歌和儿歌等。山歌是在山坡田野唱的歌 , 内容广泛。歌词多为七言四句 , 节 奏明快。情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歌 , 其旋律婉转优美。酒歌是 在婚丧嫁娶和节日庆典酒席上演唱的歌 , 节奏和旋律单纯古朴。 婚俗歌是在婚礼上演唱 , 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祭祀歌是在逢年过 节祭祀祖先时演唱 , 其曲调可以说是口语语音的夸张性延伸 , 朗诵 性比较强 , 无恒常节奏。仡佬族儿歌节奏活跃 , 感情质朴。 (2) 乐器 仡佬族乐器有芦笙、唢琐呐、锣鼓、泡木筒、木叶、箫、笛、月琴、二胡、四胡等。 土家族 (1) 歌曲 土家族歌曲有山歌、打闹歌、风俗歌、祭祀歌、哭嫁歌、劳动歌、 " 溜子乐 " 等。山歌内容丰富 , 感情朴实。打闹歌也是山歌的一种 , 因演唱时用锣鼓伴奏 , 故亦名 "薅草锣鼓 " 。打闹歌是在薅革时为 了减轻疲劳 , 鼓动情绪时演唱的歌。一般由两人演唱 , 有时领歌 , 有时对唱 , 有时参加劳动的群众也帮腔。两个歌师紧跟在薅草队伍后面 , 一人敲锣 , 一人击鼓 , 哪里薅草落伍了 , 他们就追到哪里 , 边敲边唱。有时在唱前增加一些诙谐数板 , 称为 " 喊口号 ", 使气氛 更加活跃。打闹歌旋律热情高亢、质朴自由 , 高音、长音较多 , 曲调 悠长宽广。劳动号子和 " 溜子乐 " 是土家族音乐中具有浓厚特色的 音乐形式。劳动号子有多声结构特点。一种是一领众和的二声部 结构 , 一种是加副领唱、双领众和的三声部结构。后者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对比式复调织体 , 是我国民间合唱中比较有特色的复调音乐。 (2) 乐器 " 溜子乐 " 是土家族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打击乐。基本乐器有小锣、大锣、钹、堂鼓等。传统曲牌有上百个。土家族乐器有唢呐、二 胡、箫、月琴、包包鼓、小镲、鼓等等。由八人用八种乐器演奏的 " 八音 " 独具特色。其乐曲往往也由八个小曲连缀而成。 彝族 (1) 歌曲 彝族民歌有以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内容的 " 曲谷 ", 用汉语演唱的歌曲 " 霎叉 "( 汉歌 ) 、婚事歌、丧事歌、叙事歌、 " 毕摩 " 歌以 及儿歌等。曲谷的演唱形式以独唱、对唱为主 , 也有齐唱和简单的 二声部合唱。女声多用假嗓 , 男声多用真嗓。 " 霎叉 " 的歌词主要为 汉语 , 歌词结构和韵律特点均与贵州汉族山歌一样。婚事歌即婚 礼上唱的歌。因演唱角色和歌曲内容的不同 , 曲调和旋律特点也 不同。丧事歌类似汉族的孝歌 , 有独唱、对唱等形式 , 曲调简单 , 多 属说唱式 , 有的曲子仅为一个乐句的反复 , 情绪比较低沉。叙事歌 旋律起伏较小 , 结构简单 , 大多为一两个乐句的无限反复 , 只有少 部分曲子是旋律较强的多乐段结构。 " 毕摩 " 歌是宗教职业者 " 毕 摩 " 在祭祀仪式上演唱的歌 , 其旋律起伏小 , 近乎吟诵。儿歌的曲 调与大人唱的 " 曲谷 " 等相似 , 但其节奏更加明快 , 而结构短小 , 语言生动。 (2) 乐器 彝族乐器主要有唢呐、月琴、二胡、锣、鼓、钹等。 其他少数民族 瑶族、壮族、白族等民族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 丰富 了贵州的音乐文化宝库。 ( 二 ) 舞蹈 贵州各民族舞蹈种类很多 , 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 , 在苗族中 , 芦笙舞是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 除铜 仁地区外 , 其余地区均有流行。芦笙舞多在节日中表演 , 以集体舞 为主。黔西北的芦笙舞除集体舞外 , 也有一人或数人表演的。有的 芦笙舞表演者能做出许多惊险的高难度动作 , 集舞蹈、杂技、体育 和音乐为一体。鼓舞也是苗族中比较流行的舞蹈 , 尤其以松桃一 带的花鼓舞最为著名。有男子舞、女子舞、男女混合舞、单人舞、双 人舞、四人舞、八人舞等形式。从乐器数量看 , 则有单面鼓、双面 鼓、四面鼓等。舞姿可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台江反排木鼓舞 的动作热情奔放 , 被誉为 " 东方迪斯科 " 。丹寨的 " 锦鸡舞 " 也很有 特点 , 这是一种男女混合的集体舞 , 数名男青年排成数行在前面吹 芦笙做引导 , 数十名乃至上百名青年妇女排成长蛇阵紧跟其后 , 沿 逆时针方向转圈 , 边转边舞。舞蹈以脚步动作为主 , 腰膝自然摆 动 , 双手则垂直放松于裙边 , 舞步舒缓有致在独具特色的服饰的 衬托下 , 整个舞蹈就犹如锦鸡觅食 , 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外 , 在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的一些苗族地区 , 还流行板凳舞、铜鼓舞等。 布依族 布依族的舞蹈有模拟鸟类和兽类为主要特征的鸟兽舞 , 有在祭祀仪式上表演驱邪逐魔、祈福禳灾的祭祀舞 , 还有表现生产、生 活、斗争以及风俗等的民俗舞等等。其中 , 祭祀类的舞蹈占有较大 比重。如《铜鼓刷把舞》、《回旋舞》、《转场舞》等都是在丧葬仪式上 表演的。布依族舞蹈以男女共舞为多 , 表演人数大多为偶数。舞蹈 音乐以打击乐为主。道具在舞蹈中的普遍运用 , 构成了布依族舞蹈的显著特征之一。 侗族 伺族舞蹈有" 多耶 "、芦笙舞、舞龙、舞狮等。" 多耶 " 主要流行于从江、榕江和黎平等地。 舞蹈时 , 或男或女 , 或男女混合 , 围成圆 圈 ,手牵手 , 踏着整齐的步伐边跳边唱 , 同时甩手为拍 , 气氛热烈。 芦笙舞由舞者自己吹芦笙伴奏 , 多为集体舞 , 人数多时可达上百人。也有的是独吹独舞。芦笙舞可以模仿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 模仿人和动物的动作 , 表现力很强。侗族中还有一种较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 龙喘〃。表演时 , 青年男女分成两路纵队 , 先由外向 里绕 , 再由里向外旋 , 盘成螺圈状 , 犹如长龙迂回。舞龙和舞狮多 在春节期间举行,与其他民族的舞龙、舞狮大同小异。 土家族 ' 、 土家族舞蹈最著名的是摆手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开展表演活动。这是一种集体舞蹈。表演时 , 由一善舞者带领众舞者围成圆圈,边走边舞。圆圈中央由一人负责鸣锣击鼓,起指挥和伴奏的作用。摆手舞可以表现生产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 舞姿矫健、粗犷、豪放。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也富有特色。这是土家 族宗教职业者 " 梯玛 " 主持向祖先 " 解钱 " 仪式时表演的舞蹈。分坐 舞和立舞两种 , 动作古朴。此外 , 土家族还流行梅山舞、跳马舞、龙 灯舞和蚌壳舞等。 彝族 彝族舞蹈有在婚礼期间表演的 " 阿妹凯 "( 姐妹歌舞 ) 、丧礼期间表演的 " 肯合贝 "( 也称 " 铃铛舞 " 或 " 跳脚 "), 反映生产劳动的 " 撒荞舞 " 、 " 栽小麦〃以及儿童舞 " 阿西里西 " 和节日舞 " 钻龙门 " 等。同 一类的舞蹈在各地有不同节目和表演形式。例如 ," 阿妹凯〃' 就有流行于毕节、金沙、大方一带的 " 诺奢借 "( 蟋蟀舞 ), 流行于毕节、金 沙、大方、纳雍、威宁和水城等地的 " 毕叔累 "( 裹草席舞 ), 流行于威 宁、赫章一带的 " 署谷署谷谷 "( 围圈舞 ), 流行于盘县、六枝一带的 " 跳脚 " 等等。不同节目的风格也有差异。总的来说 , 彝族舞蹈的节 奏明快、粗犷刚健。 仡佬族 仡佬族舞蹈有踩堂舞、酒礼舞、龙灯舞和狮舞等。踩堂舞是丧礼期间在停放灵枢的堂屋中表演。届时 , 由 3 人或 4 人分别吹芦 笙、摇铃、打钱杆、舞练刀做前导 , 边跳边唱 , 众人手拉手在后面鱼贯而行。舞时身体微屈 , 来回跳跃 , 并且不断变换队型。酒礼舞在 婚礼上表演 , 表演时 , 领舞者执手帕带领众舞者在屋前场地上围成圈 , 沿逆时针方向边唱边跳 , 气氛热烈。 水族 水族舞蹈主要有铜鼓舞、斗角舞等。铜鼓舞主要在婚丧嫁娶和节日庆典等场合表演。这种舞蹈可以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内 容。舞者随着铜鼓和皮鼓的鼓点 , 或踏着刚劲的大步 , 或急速旋转 跳跃。场面既壮观热烈又典雅古朴。斗角舞一般由 10 个人表演 , 其 中 5 个人吹芦笙 ,5 个人吹共鸣的芒筒伴舞。另有 5 位头插雉尾 , 腰拴白鸡毛裙子的姑娘作舞伴随着节奏配舞。吹奏小芦笙者作前导领舞 , 吹中芦笙者紧随其后。这种舞蹈在开春至秧苗抽穗期间停歇。 瑶族 瑶族舞蹈主要有猴鼓舞、打猎舞和长鼓舞等。猴鼓舞瑶语称 久格朗 ", 在丧礼上表演。届时 , 场中央竖一齐肩高的大木鼓 , 场 地一侧悬挂几面铜鼓。表演者模仿猴的动作不停地跳跃击木鼓 , 同时 , 一些人轮流上场敲打铜鼓助兴 , 其节奏与舞姿相合。打猎舞 瑶语称 " 孰久 ", 也是在丧礼上表演。有打熊舞 , 打猴舞、打山羊舞、 打野猪舞等 , 表现的是打猎场面。长鼓舞是一种喜庆舞蹈 , 主要表现生产劳动和制造木鼓的场面。 毛南族 毛南族中也流行猴鼓舞。 ( 三 ) 戏剧 在贵州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 , 有许多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 黔剧是贵州家乡剧 , 全省人民非常喜爱 , 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剧《蔓萝花》等曾被拍成戏曲影片 , 还有花灯剧《七妹与蛇郎》等也享誉省内外。我省各地活跃着 4000多个业余艺术表演团体。其中有芦笙队、唢呐队、歌舞队、杂技队、八音队 , 还有花灯队、地戏队、傩堂戏班、布依戏班等。他们的节目和剧目大多自编自演 ,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 , 还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 贵州少数民族戏剧 , 有巫术色彩较浓的傩戏 , 有从汉族中移植过来的花灯戏 , 还有综合性较强的布依戏和侗戏。 傩戏 贵州好几个民族都有傩戏。傩戏大致可分为巫傩和军傩两大类。 (1) 巫傩 在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均有流行这些民族中的巫傩大致可分为以黔东、黔北一带土家族、仡老族等民族中流行的傩坛戏、荔波布依族中流行的 " 生育傩储 " 和威宁一带流行的 " 撮泰吉 " 。 (2) 军傩 军傩流行于安顺市和贵阳市一带 , 是明代 " 调北征南 " 的明朝 军队带入贵州的。开始时流行于军队中 , 是一种练兵习武活动。后来逐渐变成民间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娱乐活动 , 并传入布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因不搭戏台 , 在平地演出 , 故也称 " 地戏 "; 因有宗教色彩,故也称 " 跳神 " 地戏的演出是在农历正月进行的。其演出也有酬神的性质,但是巫的成分比巫傩大大减少 。戏的剧目多为武戏 , 表演正史故事。主要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队《五虎平西》和《精忠 传》等。演出时须带面具。比起傩坛戏面具的狰狞和怪异来 ,地戏面具就显得要亲切和蔼些。 花灯戏花 灯戏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其突出 特征是手不离扇、帕 , 载歌载舞 , 唱与做紧密结合。明王朝 " 调北征 南 " 、 " 调北填南 " 后 , 随着大量汉族移民的到来而逐渐传入贵州 , 并 被一些少数民族吸收 , 经过一定的民族化改造 , 成为本民族的戏曲 艺术形式。 ; 贵州少数民族中 , 流行花灯戏的主要有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民族 , 其中尤其以独山布依族花灯和黔东一带土家族花 灯最为有名。 独山花灯与江西的 " 采茶 " 、 "弋阳腔 " 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 并吸 收了广西壮族的彩调艺术。早期的独山花灯以歌舞为主 , 剧目有 《踩新台》和《灵官扫台》等 , 后来逐渐出现了戏剧剧目 , 如《槐荫 记》、《红灯记》和《还魂记》等。独山布依族花灯道白唱词主要为汉 语 , 同时也用布依语。 " 黔东土家族花灯系明代从江南一带传入。在原有花灯的基础 上 , 土家族民间艺术家们融入了本民族傩戏和摆手舞中的一些成 分 , 形成了自已的特色。黔东土家族花灯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 民间传说。主要剧目有《征东》、《征西》、《红灯记》、《八仙图》和《关 爷点兵》等 o 布依戏和侗戏 布衣戏和侗戏是贵州少数民族中流行的综合性、娱乐性、功能性更强的戏剧艺术形式。 (1) 布依戏 布依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 发源地在贵州与广西交界的册亨、 兴义和安龙等地 , 布依戏的产生是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广 西壮戏的有益成分而逐渐形成的。由于各地情况的不同 , 布依戏 在各地形成了一定差异。册亨布依戏有演有唱 , 而兴义巴结和安 龙甘河的布依戏则取坐唱形式。 布依戏的剧目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移植汉族剧目 , 二是根据布依族民间故事进行改编。 (2)侗戏 19 世纪初 ,侗族歌王吴文彩根据汉族戏剧 ( 主要有桂戏和花灯 ) 创立了侗戏。侗戏主要有生、旦、 净、丑等行当 , 第一种行当一上场都先自报家门 , 唱时须面对观众。 侗戏班一般是一村一个 , 也有的村按族姓、鼓楼为单位建立侗戏班。侗戏班原只有男性 , 新中国建立后开始有女演员。 侗戏剧目主要取材于三个方面 : 根据汉族传书改编 ; 根据

回答 稍等 提问 贵州社会发展论文2000字 摘要关键词格式 回答 生长在贵州喀斯特山地上的人们,开门见山,出门爬山。做每件事,都要比其他地方的人付出更多的劳动,更大的创造力及吃苦精神。生存环境之艰难,养成了贵州人坚忍不拔、不断创造、敢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山的心胸是宏放的,可以仰观宇宙;大山的视野最广,可以俯察九州;大山雄浑执著,不卑不亢;大山脚踏实地,很有定力。自夜郎时起,无论是对族群之间强势群体的欺凌,还是面对中原王朝强权政治的压迫,崇尚自由的贵州人从没有停止过反抗。王若飞在狱中有诗云:“铁窗难锁钢铁心,死里逃生唯斗争。”黄齐生则说:“活着就要干,死了当歇气。”这都是大山精神的最好体现。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贵州人生存的山地环境,无论是高山峡谷、河流森林,还是悬崖飞瀑、巨石溶洞,乃至飞禽走兽、狂风暴雨等等,大自然既提供给他们衣食之源,也令他们心生敬畏。在贵州人的观念里,自然界的一事一物都是有生命的。万物有灵的观念形成了他们的多种图腾崇拜与原始宗教信仰,由此产生了各种禁忌,孕育了贵州人顺应自然、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心理,并由此形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贵州人凡居于乡村者,屋前屋后大都喜种竹木,以至绿竹环绕,林木参天。严禁砍伐山林,至今仍是各个世居民族乡规民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正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精神 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贵州人早在秦汉之际甚至更早的商周时期即开始了同中原文化的交往。在贵州各民族文化中,相互渗透,彼此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现象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在各民族之间,又各自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贵州文化中既贯穿了一条吸纳异质文化,宽容互助、和平相处,共生共荣的主线,又保持了文化个性,避免了被主流文化同化的危险。 贵州是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极有发展前途。在贵州,每年有类型不同大小各异的民族节日重删除次;许多民族聚居区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文物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中外游客。特别是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更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独具一格,它与外界有着独特的交流渠道。在贵州的重点文化旅游景点中,大多是贵州独有的,如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民族建筑、众多的风物特产、可口的美食餐饮、历史名人文化、贵州龙文化、苗侗原生态文化、沙滩文化、阳明文化、奇石文化、屯堡文化等等。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并与独特的喀斯特风光构建起贵州旅游文化的灵魂,使贵州的山山水水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成为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旅游资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但贵州的旅游业起步较晚,过去,人们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甚少。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各方面人士来贵州各风景名胜区观光旅游的逐年增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所认识。侗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首次亮相,便引起了震动;苗族的木鼓舞从大山深处的田间地头跳上世界舞台,便以狂放的风格被称为:“东方迪斯科”;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功能被称为“无字的史书”;六枝梭嘎苗族社区因其文化独特并保存良好,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被国际戏剧界称作“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傩戏等,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以风情浓郁内涵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贵州高原山区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内,各民族承袭着自己的传统,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积累,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相通性,但又各自独立,每一种文化经验和智慧以及信息库藏都是其它文化无法完全替代的。这一切都为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借助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可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及其群众快速脱贫致富。与“信贷扶贫”、“民政扶贫”等其它扶贫方式相比,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是一种全新、高效的扶贫方式。它有其理论依据: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来看,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依托型产业,其发展的前提在于旅游资源;作为高度关联的经济型产业,能够带动市场需求,树立地区整体形象,带动物流、财流、信息流及新观念流,从而带动相关部门及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带去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富裕劳动力问题。此外,作为窗口性行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可加强与外界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招商引资。由此可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这一命题不是人为的,而是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旅游扶贫纳人重要的工作议程,明确提出“加强对资源条件和市场前景看好的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旅游业带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中,发展旅游业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可以相信,旅游扶贫在缩小东西部差距、帮助“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提问 贵州社会发展论文2000字 摘要关键词格式 回答 后面两个就是 提问 摘要 关键词的格式呀 贵州省经济建设论文2000字 要求正试论文格式 摘要200字左右 关键词 回答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论文结构要清晰,重点突出自己的思想和内容,不要把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淆在一起,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严格按照硕士论文书写规范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的整体风格,编排要整洁清爽。 这种? 提问 这种格式的 谢谢 回答 抱歉。没能帮到您,这个已经是官方最佳答案咯 更多15条 

中国民歌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哈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的东南部林区。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有二十几个不同民族聚居在这里。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由于许多民族没有文字,民歌成了他们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以及进行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所有这些都反映出特殊的、多层次的文化现象。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游方的起因等。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其他民歌如《桂花开放贵人来》、《阿细跳月歌》等,也都是有代表性的曲目。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包括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以鄂伦春族民歌为代表(包括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满族筹),鄂伦春族在1949年前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社会的痕迹。这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过去以狩猎为生,每当狩猎满载归来,或者民族节日,都要进行歌舞狂欢。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此外《鄂伦春族小唱》在全国也很闻名。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的黄河上游地区,有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藏、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区域。自古以来属于半农半牧文化范畴。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东西文化交流较早,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儿”。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家曲”包括各种酒曲、宴席曲、小词、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儿”在内的各种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不论哪个民族都使用汉语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衬词,中外闻名的曲目有《上去高山望平川》。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汉族民歌区在六个区中属于最大的一个,从寒冷的北方到亚热带的南方,从西北高原、西南高原到东部沿海平原,地理条件、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多种多样。语言虽同属汉语,但各地方言不同。东、西、南、北差异很大,民歌的风格特点也呈现出多种特征。另一方面汉族在北方草原民歌区、西北半农半牧民歌区以及西南高原多民族民歌区都有千万以上的人口,因此,民歌区部分重叠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基于以上情况,汉族民歌区又可以分为十个支区和一个特区。 (l)东北都平原民歌支区;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3)江淮民歌支区;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5)闽、台民歌支区; (6)粤民歌支区;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8)湘民歌支区; (9)赣民歌支区;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11)客家民歌特区。 汉族民歌品种繁多,仅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十大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田歌、渔歌、茶歌、秧歌(包括灯歌)、风俗歌、儿歌、摇儿歌。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都、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校发达地区。根据风格上的微小差异,该区又可分为两个小区,山东、河北及河北、苏北的一部分为第一小区;辽、吉、黑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实际是第一小区的移民区。所以民歌同属近似风格。全区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与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 《刨洋芋》、《绣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秧歌、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江苏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5)闽、台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6)粤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都,广酉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这里地处亚热带,珠江横贯东西,文化与海外交流较早,使用粤方言。过去广大渔民成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较发达,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在许多方面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8)湘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9)赣民歌支区 该区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地处古代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对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川江船夫号子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区 客家人分布较广,全国有八千余万人口,民欧特区主要指包括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客家人比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战乱由北方中原一带来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遗风,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为山歌,闻名的曲目有《灯红歌》、《风吹竹叶》等。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论文

在形形色色的社会中,处处都可以发现和谐。我就有过亲身经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育我,一定要尊老爱幼,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如果没有座位,一定要主动大胆得把座位让给他们。我点点头,牢牢地把妈妈的话记在心里面。不过,我还没有碰到过,直到有一天……妈妈带我坐公共汽车出去,上了车,有空位,我便坐下了。过了没多长时间,有一位满头银发还拄着拐杖的矮个子老奶奶蹒跚地上了公共汽车。恰巧,车上也没有了空位。我想:这不正是我乐于助人的好机会嘛!妈妈也转过头来看着我,她的眼神告诉我,她说:“妈妈相信你能做好的!”于是,我站起来,从容地走到老奶奶身边,温柔地说:“老奶奶,您这样站着很危险的!我把我的座位让给您,您坐吧!”“小姑娘,那…谢谢你啦!”“不用谢不用谢!这是我应该的!”我微笑着说。我感到做完好事以后好快乐啊!我为社会增添了和谐

生物多样性科学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贵州是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省份,据统计,贵州省境内植物种数在国内名列第四位,动物种数在国内名列第三位,贵州还是野生食用菌生长的天然温室,此外还拥有十分丰富的极端微生物资源和生长环境。显然,贵州典型喀斯特岩溶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与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贵州省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着力量分散及创新不够等问题,已难于适应今后贵州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使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真正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依托,对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已势在必行。本文概要介绍了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贵州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本情况、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有待拓展的学科领域以及贵州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科技资源概况,并提出了对贵州省科技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的初步设想。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论文范文

要求不高,是否需要发表?

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需要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和文化的交流角度答题,并且谈谈音乐对文化的渗透: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这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共同繁荣进步。尤其是在当前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相互融合的社会趋势下,很多固步自封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一些民族音乐中所存在的脱离现代文明的保守、狭隘的思想将被历史的长河吞并而逐渐消失。它们逐渐消亡的原因在于,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在本质上不仅仅意味着对古老的、传统的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弘扬与传承,更不是单纯的保存和继承,而是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新的创造与发展。扩展资料: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主要表现为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多元性与丰富性。在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各民族、各地区民间音乐既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保持前进一致性,又要以自己的独特风貌将自身的特殊性与个性化特征在音乐文化艺术中生动地展现出来。

额额额额额 额额额额额 额额额额额 额谔谔 谔谔 额额额额额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论文题目

生物多样性科学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贵州是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省份,据统计,贵州省境内植物种数在国内名列第四位,动物种数在国内名列第三位,贵州还是野生食用菌生长的天然温室,此外还拥有十分丰富的极端微生物资源和生长环境。显然,贵州典型喀斯特岩溶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与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贵州省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着力量分散及创新不够等问题,已难于适应今后贵州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使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真正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依托,对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已势在必行。本文概要介绍了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贵州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本情况、贵州省生物多样性研究有待拓展的学科领域以及贵州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科技资源概况,并提出了对贵州省科技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的初步设想。

民族风情,我知道可以写成

我心目中的贵州文化 摘要:贵州一个神奇的地方,早在二十四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贵州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南蛮地区的大国。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明代,贵州建省。清朝,贵州疆域基本行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期在贵州活动,在贵州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9年11月15日,贵州县贵阳解放。同时,贵州是一个三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会。 关键词:心目 中 引论:作为一名贵州人明明知道贵州是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一块宝地,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充满发展情景的山区省份。那为什么我们不去了解、查阅、论证我们的家呢?下面,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我们一起了解贵州的文化、民族、美食、旅游吧! 一、 贵州的历史文化 贵州一个神秘而历史悠久的地方。尽管贵州有“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里平。”的记载,后来又有“人无三分银”之说, 但是贵州有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大家知道贵州的八大名产:仁怀茅台酒、安顺腊染、镇宁波波糖、威宁火腿、大方漆器、独山盐酸、玉屏筲笛、都匀毛尖。就说仁怀茅台酒,那是世界闻名的名酒。仁怀茅台酒的著名不仅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我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不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更因为他被国际一致认为与“白兰地”,“威士地”比肩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 同时,贵州的文化以多元包容著称,贵州本土的苗、布依、侗、彝等十多个民族, 大多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音乐、舞蹈、刺绣、蜡染、傩戏、水书等等,都曾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看好。 这就是贵州,美丽神奇的贵州。 二、 贵州的民族文化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贵州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居住着汉、苗、布衣、侗、彝、仡佬、水、穿青人等共18个民族。 各民族共同繁衍,共同生效息,为贵州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很大贡献。贵州大多数少数民族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都通晓汉语普通话,并以其作为民族交流的工具。 同时,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苗族的“跳花坡”、“打嘎”,彝族的“搓子舞”,布依族的“六月六”,穿青人的“打亲家”等,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特别是舞姿古朴、矫健、惊奇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曾多次出国演出获得好评。此外,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也别具特色,令人赞叹。 就说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生而不原始,粗犷而不粗俗,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原生态展现,更不是猎奇和迎合时尚,它是一种人性本真意义上的艺术升华,为贵州本土文化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出名。也因如此它具有许多荣誉,如1990年9月,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誉为“贵州省高原明珠”; 1992年6月,随贵州省民族民间艺术团,赴荷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先后到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等国演出,受到空前赞誉;1994年4月,参加在贵州省大方县举行的百里杜鹃花节,之后又于10月参加在贵阳举行的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第一名,获一等奖,11月应国家民委邀请到北京进行对外接待文艺表演; 2011年9月10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第一名等等。 《滚山珠》就是这样原滋原味的东西,让人们耳目一新,久久难忘。 因此, 2006年纳雍县《滚山珠》经申请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并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三、 贵州的城市美食文化 众所周知,贵州的城市美食文化非常丰富。 辣香是贵州菜的主要特点,著名菜点大多与辣椒密切相关,如宫保鸡丁、各类火锅、肠旺面等,都需要用辣椒来调味,黔菜带辣味的菜肴更是口感各异,又分为油辣、糊辣、青辣、酸辣、麻辣、蒜辣等几大系列,有的辣而酸、有的辣而香、有的辣得令人张口咋舌、大汗淋漓。 贵州的风味小吃着实令人垂涎。 贵阳有花溪牛肉粉,肠旺面,青岩豆腐,卤味,丝娃娃,洋芋粑,青岩卤猪脚,青岩鸡辣角,清镇黄粑,青岩玫瑰糖,息烽阳朗辣子鸡; 遵义有羊肉粉,豆花面,豆腐皮火锅,赤水竹笋,绥阳空心面条,遵义鸡蛋糕 ;兴义有刷把头,兴义鸡肉汤圆,安龙凉剪粉,贞丰糯米;兴仁有兴仁盒子粑;安顺有安顺镇宁波波糖,安顺荞凉粉,安顺裹卷,鸡肉饼, 毕节汤圆,威宁火腿,威宁荞酥;黄平牛肉干一品大包等等 。 贵州菜主要属于川菜系列,但贵州菜又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四川主要是麻辣型,云南为甜辣型,而贵州主要是鲜辣、酸辣为主要特色。辣、麻、酸是黔菜很突出的风味。吃不惯的朋友可以提出少放油和辣椒。贵州的干锅系列再加上农家自酿的米酒,农家风味地道醇厚。贵州菜的酸不像山西靠醋来调味,而是酸汤。酸汤是苗族饮食的一大特色,为火锅系列,尤其以酸汤鱼最为好吃。 终而言之,贵州的食文化非常丰富的。如果你来贵州可别错过哦! 四、 贵州的旅游文化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风光尤其著名。在里有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就坐落在安顺境内。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川、河流、溶洞、瀑布众多,北部有国家历史名城遵义,以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娄山关等遗址形成了独特的黔北的红色之旅,省会贵阳打造避暑之都,毕节市的草海以及百里杜鹃,铜仁地区的梵净山,黔西南地区的马岭河峡谷,安顺的黄果树瀑布和龙宫,黔东南和黔南地区的侗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都独具特色,近年来,贵州的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中,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赤水、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 结语:随着西部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完善,亟待揭谜的是西部人文景观。为了寻求贵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古朴的民族人文风情、旅游景观,我们不妨一同踏上这方热土,一起去感受这个花的世界、鸟的天堂、人类的天堂的多彩的贵州吧!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贵州,一个神奇美丽的家园,正如广告上说的:“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

一 ) 音乐 贵州少数民族能歌善舞 , 传统音乐舞蹈丰富多彩。贵州各民 族音乐不仅类别多 , 而且各具特色。以下是贵州省一些主要少数 民族的歌曲简介。 苗族 (1) 歌曲 苗族的歌曲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等几 种。 " 飞歌 " 是苗族音乐中颇富特色的体裁 , 多在山岗林野和田间 地头演唱。特点是音调高昂 , 气势雄浑 , 节奏舒广自由 , 旋律起伏 大。一些地区分男声飞歌和女声飞歌 , 并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腔式。飞歌题材内容极为广泛 , 堪称苗族歌唱艺术的瑰宝。 (2) 乐器 苗族乐器最著名的要算芦笙。雷山县的排卡村和凯里市的新光村是远近闻名的芦笙制作专业村寨。其他有芒筒、唢呐、大号、 直箫、竹笛、口弦、古瓢琴、二胡、四胡、木鼓、铜鼓、皮鼓、大筛锣、大 锣、包包锣、大镣、小镣、木叶等。根据功能 , 苗族器乐曲目可分为 风俗仪式性和生活性两大类。前者由乐器组合 , 后者则多为独奏。 布依族 布依族的音乐 , 有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1) 歌曲 根据歌词使用情况 , 布依族民歌可分为布依语民歌和汉语民歌两种。 根据内容和演唱场合 , 可分为情歌、生产劳动歌和风俗歌等。 (2) 乐器 布依族的乐器有铜鼓、唢呐、 " 勒友 " 、 " 勒浪 " 、 " 笔管 " 、姊妹箫、 对箫、牛骨胡、葫芦琴、笛子、月琴、皮鼓、大锣、小马锣、芒锣、小钹、小镲、木叶等。其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吹打等。 伺族 (1) 歌曲 伺族以锦屏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两个方言区的音乐风格有很大差异。 A 北侗 北部地区的民歌有山歌、玩山歌、河边歌、好事歌 ( 酒歌 ) 、伴嫁 歌等等。山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以对唱、互相盘歌的形式进行。玩山歌是青年男女交流思想感情、倾吐爱慕之情的歌。这种歌 曲曲调高亢辽阔、热情奔放、音域较宽、节奏自由而富于变化。好事歌是在酒席上唱的歌 , 曲调各地不尽相同 , 总的说来 , 旋律舒畅 优美。伴嫁歌是姑娘出嫁前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里 ,同房族、同寨 子的姑娘陪伴新娘时唱的歌。此外 , 孝歌也有一定特色。 B 南侗 南部地区保留的侗族传统文化更为完整些 , 因而其音乐也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一地区的音乐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礼 俗歌和叙事歌几种。大歌是歌队集体演唱的歌 , 其主要旋律在低 音声部 , 高音声部由歌头的加花变化而成。大歌的结构严谨 , 有较 为固定的曲式。大歌的种类很多 , 主要有鼓楼大歌、叙事大歌、童 声大歌、女声大歌、混声大歌等。多声部无伴奏大歌是侗族最具特 色的音乐形式 , 曾多次出国表演 ,蜚声海外。小歌的内容主要是情 歌。这类歌曲结构短小 , 歌词含蓄深情 , 曲子委婉缠绵 , 大都由青 年男女轻声慢唱。小歌分有乐器伴奏和无乐器伴奏两种。 (2) 乐器 侗族乐器主要有琵琶、牛腿琴、芦笙、侗笛、唢呐、二胡、锣鼓、镲、木叶等。演奏方式有独奏、伴奏和重奏几种。 水族 (1) 歌曲 水族民歌主要分为双歌、单歌、调词、 " 诘俄呀 " 、儿歌等。双歌 分敬酒、祝贺、叙事性双歌和寓言性双歌。前一类双歌演唱时一般 是唱一首 , 和一首 , 歌首有两句固定的起歌和声 , 歌尾也有两句颂 扬性的衬和。演唱开始时 , 演唱者举杯或持筷在席上晃一晃 , 周围 的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唱起起歌和声 , 歌的主体部分唱完时 , 众人又 默契地唱起衬和帮腔。单歌的每首歌词能独立存在 , 表达一个独 立的意思。声腔运用上 , 分为平腔和高腔两种。音乐节奏上 , 与其他歌种比较 , 相对自由 , 显得一板一眼 , 是水族音乐中比较古老的形式。 (2) 乐器 水族乐器有铜鼓、皮鼓、芦笙、唢呐以及二胡等。 仡佬族 (1) 歌曲 仡佬族歌曲主要有山歌、情歌、酒歌、婚俗歌、祭祀歌和儿歌等。山歌是在山坡田野唱的歌 , 内容广泛。歌词多为七言四句 , 节 奏明快。情歌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歌 , 其旋律婉转优美。酒歌是 在婚丧嫁娶和节日庆典酒席上演唱的歌 , 节奏和旋律单纯古朴。 婚俗歌是在婚礼上演唱 , 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祭祀歌是在逢年过 节祭祀祖先时演唱 , 其曲调可以说是口语语音的夸张性延伸 , 朗诵 性比较强 , 无恒常节奏。仡佬族儿歌节奏活跃 , 感情质朴。 (2) 乐器 仡佬族乐器有芦笙、唢琐呐、锣鼓、泡木筒、木叶、箫、笛、月琴、二胡、四胡等。 土家族 (1) 歌曲 土家族歌曲有山歌、打闹歌、风俗歌、祭祀歌、哭嫁歌、劳动歌、 " 溜子乐 " 等。山歌内容丰富 , 感情朴实。打闹歌也是山歌的一种 , 因演唱时用锣鼓伴奏 , 故亦名 "薅草锣鼓 " 。打闹歌是在薅革时为 了减轻疲劳 , 鼓动情绪时演唱的歌。一般由两人演唱 , 有时领歌 , 有时对唱 , 有时参加劳动的群众也帮腔。两个歌师紧跟在薅草队伍后面 , 一人敲锣 , 一人击鼓 , 哪里薅草落伍了 , 他们就追到哪里 , 边敲边唱。有时在唱前增加一些诙谐数板 , 称为 " 喊口号 ", 使气氛 更加活跃。打闹歌旋律热情高亢、质朴自由 , 高音、长音较多 , 曲调 悠长宽广。劳动号子和 " 溜子乐 " 是土家族音乐中具有浓厚特色的 音乐形式。劳动号子有多声结构特点。一种是一领众和的二声部 结构 , 一种是加副领唱、双领众和的三声部结构。后者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对比式复调织体 , 是我国民间合唱中比较有特色的复调音乐。 (2) 乐器 " 溜子乐 " 是土家族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打击乐。基本乐器有小锣、大锣、钹、堂鼓等。传统曲牌有上百个。土家族乐器有唢呐、二 胡、箫、月琴、包包鼓、小镲、鼓等等。由八人用八种乐器演奏的 " 八音 " 独具特色。其乐曲往往也由八个小曲连缀而成。 彝族 (1) 歌曲 彝族民歌有以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内容的 " 曲谷 ", 用汉语演唱的歌曲 " 霎叉 "( 汉歌 ) 、婚事歌、丧事歌、叙事歌、 " 毕摩 " 歌以 及儿歌等。曲谷的演唱形式以独唱、对唱为主 , 也有齐唱和简单的 二声部合唱。女声多用假嗓 , 男声多用真嗓。 " 霎叉 " 的歌词主要为 汉语 , 歌词结构和韵律特点均与贵州汉族山歌一样。婚事歌即婚 礼上唱的歌。因演唱角色和歌曲内容的不同 , 曲调和旋律特点也 不同。丧事歌类似汉族的孝歌 , 有独唱、对唱等形式 , 曲调简单 , 多 属说唱式 , 有的曲子仅为一个乐句的反复 , 情绪比较低沉。叙事歌 旋律起伏较小 , 结构简单 , 大多为一两个乐句的无限反复 , 只有少 部分曲子是旋律较强的多乐段结构。 " 毕摩 " 歌是宗教职业者 " 毕 摩 " 在祭祀仪式上演唱的歌 , 其旋律起伏小 , 近乎吟诵。儿歌的曲 调与大人唱的 " 曲谷 " 等相似 , 但其节奏更加明快 , 而结构短小 , 语言生动。 (2) 乐器 彝族乐器主要有唢呐、月琴、二胡、锣、鼓、钹等。 其他少数民族 瑶族、壮族、白族等民族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 丰富 了贵州的音乐文化宝库。 ( 二 ) 舞蹈 贵州各民族舞蹈种类很多 , 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 , 在苗族中 , 芦笙舞是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 除铜 仁地区外 , 其余地区均有流行。芦笙舞多在节日中表演 , 以集体舞 为主。黔西北的芦笙舞除集体舞外 , 也有一人或数人表演的。有的 芦笙舞表演者能做出许多惊险的高难度动作 , 集舞蹈、杂技、体育 和音乐为一体。鼓舞也是苗族中比较流行的舞蹈 , 尤其以松桃一 带的花鼓舞最为著名。有男子舞、女子舞、男女混合舞、单人舞、双 人舞、四人舞、八人舞等形式。从乐器数量看 , 则有单面鼓、双面 鼓、四面鼓等。舞姿可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台江反排木鼓舞 的动作热情奔放 , 被誉为 " 东方迪斯科 " 。丹寨的 " 锦鸡舞 " 也很有 特点 , 这是一种男女混合的集体舞 , 数名男青年排成数行在前面吹 芦笙做引导 , 数十名乃至上百名青年妇女排成长蛇阵紧跟其后 , 沿 逆时针方向转圈 , 边转边舞。舞蹈以脚步动作为主 , 腰膝自然摆 动 , 双手则垂直放松于裙边 , 舞步舒缓有致在独具特色的服饰的 衬托下 , 整个舞蹈就犹如锦鸡觅食 , 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外 , 在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的一些苗族地区 , 还流行板凳舞、铜鼓舞等。 布依族 布依族的舞蹈有模拟鸟类和兽类为主要特征的鸟兽舞 , 有在祭祀仪式上表演驱邪逐魔、祈福禳灾的祭祀舞 , 还有表现生产、生 活、斗争以及风俗等的民俗舞等等。其中 , 祭祀类的舞蹈占有较大 比重。如《铜鼓刷把舞》、《回旋舞》、《转场舞》等都是在丧葬仪式上 表演的。布依族舞蹈以男女共舞为多 , 表演人数大多为偶数。舞蹈 音乐以打击乐为主。道具在舞蹈中的普遍运用 , 构成了布依族舞蹈的显著特征之一。 侗族 伺族舞蹈有" 多耶 "、芦笙舞、舞龙、舞狮等。" 多耶 " 主要流行于从江、榕江和黎平等地。 舞蹈时 , 或男或女 , 或男女混合 , 围成圆 圈 ,手牵手 , 踏着整齐的步伐边跳边唱 , 同时甩手为拍 , 气氛热烈。 芦笙舞由舞者自己吹芦笙伴奏 , 多为集体舞 , 人数多时可达上百人。也有的是独吹独舞。芦笙舞可以模仿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 模仿人和动物的动作 , 表现力很强。侗族中还有一种较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 龙喘〃。表演时 , 青年男女分成两路纵队 , 先由外向 里绕 , 再由里向外旋 , 盘成螺圈状 , 犹如长龙迂回。舞龙和舞狮多 在春节期间举行,与其他民族的舞龙、舞狮大同小异。 土家族 ' 、 土家族舞蹈最著名的是摆手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开展表演活动。这是一种集体舞蹈。表演时 , 由一善舞者带领众舞者围成圆圈,边走边舞。圆圈中央由一人负责鸣锣击鼓,起指挥和伴奏的作用。摆手舞可以表现生产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 舞姿矫健、粗犷、豪放。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也富有特色。这是土家 族宗教职业者 " 梯玛 " 主持向祖先 " 解钱 " 仪式时表演的舞蹈。分坐 舞和立舞两种 , 动作古朴。此外 , 土家族还流行梅山舞、跳马舞、龙 灯舞和蚌壳舞等。 彝族 彝族舞蹈有在婚礼期间表演的 " 阿妹凯 "( 姐妹歌舞 ) 、丧礼期间表演的 " 肯合贝 "( 也称 " 铃铛舞 " 或 " 跳脚 "), 反映生产劳动的 " 撒荞舞 " 、 " 栽小麦〃以及儿童舞 " 阿西里西 " 和节日舞 " 钻龙门 " 等。同 一类的舞蹈在各地有不同节目和表演形式。例如 ," 阿妹凯〃' 就有流行于毕节、金沙、大方一带的 " 诺奢借 "( 蟋蟀舞 ), 流行于毕节、金 沙、大方、纳雍、威宁和水城等地的 " 毕叔累 "( 裹草席舞 ), 流行于威 宁、赫章一带的 " 署谷署谷谷 "( 围圈舞 ), 流行于盘县、六枝一带的 " 跳脚 " 等等。不同节目的风格也有差异。总的来说 , 彝族舞蹈的节 奏明快、粗犷刚健。 仡佬族 仡佬族舞蹈有踩堂舞、酒礼舞、龙灯舞和狮舞等。踩堂舞是丧礼期间在停放灵枢的堂屋中表演。届时 , 由 3 人或 4 人分别吹芦 笙、摇铃、打钱杆、舞练刀做前导 , 边跳边唱 , 众人手拉手在后面鱼贯而行。舞时身体微屈 , 来回跳跃 , 并且不断变换队型。酒礼舞在 婚礼上表演 , 表演时 , 领舞者执手帕带领众舞者在屋前场地上围成圈 , 沿逆时针方向边唱边跳 , 气氛热烈。 水族 水族舞蹈主要有铜鼓舞、斗角舞等。铜鼓舞主要在婚丧嫁娶和节日庆典等场合表演。这种舞蹈可以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内 容。舞者随着铜鼓和皮鼓的鼓点 , 或踏着刚劲的大步 , 或急速旋转 跳跃。场面既壮观热烈又典雅古朴。斗角舞一般由 10 个人表演 , 其 中 5 个人吹芦笙 ,5 个人吹共鸣的芒筒伴舞。另有 5 位头插雉尾 , 腰拴白鸡毛裙子的姑娘作舞伴随着节奏配舞。吹奏小芦笙者作前导领舞 , 吹中芦笙者紧随其后。这种舞蹈在开春至秧苗抽穗期间停歇。 瑶族 瑶族舞蹈主要有猴鼓舞、打猎舞和长鼓舞等。猴鼓舞瑶语称 久格朗 ", 在丧礼上表演。届时 , 场中央竖一齐肩高的大木鼓 , 场 地一侧悬挂几面铜鼓。表演者模仿猴的动作不停地跳跃击木鼓 , 同时 , 一些人轮流上场敲打铜鼓助兴 , 其节奏与舞姿相合。打猎舞 瑶语称 " 孰久 ", 也是在丧礼上表演。有打熊舞 , 打猴舞、打山羊舞、 打野猪舞等 , 表现的是打猎场面。长鼓舞是一种喜庆舞蹈 , 主要表现生产劳动和制造木鼓的场面。 毛南族 毛南族中也流行猴鼓舞。 ( 三 ) 戏剧 在贵州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 , 有许多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 黔剧是贵州家乡剧 , 全省人民非常喜爱 , 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剧《蔓萝花》等曾被拍成戏曲影片 , 还有花灯剧《七妹与蛇郎》等也享誉省内外。我省各地活跃着 4000多个业余艺术表演团体。其中有芦笙队、唢呐队、歌舞队、杂技队、八音队 , 还有花灯队、地戏队、傩堂戏班、布依戏班等。他们的节目和剧目大多自编自演 ,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 , 还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 贵州少数民族戏剧 , 有巫术色彩较浓的傩戏 , 有从汉族中移植过来的花灯戏 , 还有综合性较强的布依戏和侗戏。 傩戏 贵州好几个民族都有傩戏。傩戏大致可分为巫傩和军傩两大类。 (1) 巫傩 在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均有流行这些民族中的巫傩大致可分为以黔东、黔北一带土家族、仡老族等民族中流行的傩坛戏、荔波布依族中流行的 " 生育傩储 " 和威宁一带流行的 " 撮泰吉 " 。 (2) 军傩 军傩流行于安顺市和贵阳市一带 , 是明代 " 调北征南 " 的明朝 军队带入贵州的。开始时流行于军队中 , 是一种练兵习武活动。后来逐渐变成民间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娱乐活动 , 并传入布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因不搭戏台 , 在平地演出 , 故也称 " 地戏 "; 因有宗教色彩,故也称 " 跳神 " 地戏的演出是在农历正月进行的。其演出也有酬神的性质,但是巫的成分比巫傩大大减少 。戏的剧目多为武戏 , 表演正史故事。主要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队《五虎平西》和《精忠 传》等。演出时须带面具。比起傩坛戏面具的狰狞和怪异来 ,地戏面具就显得要亲切和蔼些。 花灯戏花 灯戏是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其突出 特征是手不离扇、帕 , 载歌载舞 , 唱与做紧密结合。明王朝 " 调北征 南 " 、 " 调北填南 " 后 , 随着大量汉族移民的到来而逐渐传入贵州 , 并 被一些少数民族吸收 , 经过一定的民族化改造 , 成为本民族的戏曲 艺术形式。 ; 贵州少数民族中 , 流行花灯戏的主要有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民族 , 其中尤其以独山布依族花灯和黔东一带土家族花 灯最为有名。 独山花灯与江西的 " 采茶 " 、 "弋阳腔 " 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 并吸 收了广西壮族的彩调艺术。早期的独山花灯以歌舞为主 , 剧目有 《踩新台》和《灵官扫台》等 , 后来逐渐出现了戏剧剧目 , 如《槐荫 记》、《红灯记》和《还魂记》等。独山布依族花灯道白唱词主要为汉 语 , 同时也用布依语。 " 黔东土家族花灯系明代从江南一带传入。在原有花灯的基础 上 , 土家族民间艺术家们融入了本民族傩戏和摆手舞中的一些成 分 , 形成了自已的特色。黔东土家族花灯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 民间传说。主要剧目有《征东》、《征西》、《红灯记》、《八仙图》和《关 爷点兵》等 o 布依戏和侗戏 布衣戏和侗戏是贵州少数民族中流行的综合性、娱乐性、功能性更强的戏剧艺术形式。 (1) 布依戏 布依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 发源地在贵州与广西交界的册亨、 兴义和安龙等地 , 布依戏的产生是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广 西壮戏的有益成分而逐渐形成的。由于各地情况的不同 , 布依戏 在各地形成了一定差异。册亨布依戏有演有唱 , 而兴义巴结和安 龙甘河的布依戏则取坐唱形式。 布依戏的剧目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移植汉族剧目 , 二是根据布依族民间故事进行改编。 (2)侗戏 19 世纪初 ,侗族歌王吴文彩根据汉族戏剧 ( 主要有桂戏和花灯 ) 创立了侗戏。侗戏主要有生、旦、 净、丑等行当 , 第一种行当一上场都先自报家门 , 唱时须面对观众。 侗戏班一般是一村一个 , 也有的村按族姓、鼓楼为单位建立侗戏班。侗戏班原只有男性 , 新中国建立后开始有女演员。 侗戏剧目主要取材于三个方面 : 根据汉族传书改编 ; 根据

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论文选题

尽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但是我们却也能发现它们之间一些微妙的联系。首先,流行歌曲脱胎于民歌。也可以这样理解: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丽君演唱的一些歌曲则是由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而在其他的流行歌曲中也有相当的体现。由此可以我们知道,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是流行歌曲用之不竭的源泉,流行歌曲只有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其次,民歌借流行歌曲元素焕发生机。民族音乐元素越来越被流行歌手所重视,当周杰伦、陶喆、王力宏的流行音乐里开始引用民族元素,当腾格尔红遍大江南北,当“女子十二乐坊”倾倒海外的时候,一些人发出“民族音乐迎来了春天”的欢呼。也就是说,流行音乐用现在的配器手法和演唱方式从另一方面来表现民歌,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并喜爱古老民族,也使传统民歌的古老生命力焕发生机。很难说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必然,也很难给中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关系一个完整的和正确的定位。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的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发生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应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可以文说,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所谓的“新潮音乐”则可以说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的派生物,众多音乐人可以借助这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生活和情感,有时也显得很切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当前来看,我国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长期来在很大程度上都处于一种相互争斗、相互排斥的状态,而随着各自的生存空间的扩展需要,它们又不可避免的走到了一起,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慢慢建。立起来。 Baidu文库当今,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与国际接轨,港、台、内地三地的流行音乐差异日益缩小,在这个时期,古今的碰撞、中外的结合都汇集到一起。但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流行音乐从商业上看是繁荣的,但是从文化上看,是贫穷的。而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更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如何把民族的真正变为世界的、把民族音乐元素巧妙地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还需要广大的音乐人不断尝试、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使我国民族化的流行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在逐步扩大规模和调整专业结构的同时,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念,突出“校企联合、行业指导、人才适用”的特色培养方式,在复合型与专业性统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立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舞台与课堂相结合”,通过大量实训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院目前是“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考级与培训基地”、“贵州省音乐家协会教育与科研基地”,学院同时与多家文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合作,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学院将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新路,不仅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又可以满足我省文化市场对文艺相关专业高等人才的需求,为贵州乃至全国输送文化产业市场需求的适用人才。 李星泽教授论文1.《加强我省旅游文娱康乐活动的开发与管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4/19942.《善歌之气—论歌唱的呼吸力》[J],11期/1999年,《人民音乐》。3.《歌唱音无气无字无声—论歌唱的激起》[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2。4.《论超边缘震动现象—关于歌唱发声》[J],独著,6/2002,贵州民族学院学报。5.《论声乐教学理念的形成》[J],独著,6/2006,《音乐时空》。6.《概念性教学法——歌唱教学常用方法之我见》[J],5/2006,《音乐创作》(核心期刊)7.《歌唱呼吸的机理与技能训练》[J],独著,2/2006,《音乐教育与创作》。8.《因人而宜,师法自然—-关于对声乐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思考》[J],独著,2/2006,贵州民族学院学报。9.《关于苗族民歌[你像一朵花]类属的思考》[J],独著,12/2006,《人民音乐》(核心期刊)。音乐创作1.《永遇乐》(音乐创作)[Z],独著,6/2006,《音乐创作》(核心期刊)。课题1.《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系列研究)该课题研究中,已经发表和指导发表论文数篇。获奖1.学生李代刚领唱的歌曲《踩鼓》2001年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2.学生喻晋获得“颂林城唱贵阳”歌唱大赛专业组十佳歌手称号。3.学生胡雪萌(原名胡晓霞)2003年中央电视台“三角杯”第六届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十佳新人演唱奖”(全国性质)2003年中央电视台“三角杯”第六届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演唱银奖(全国性质)1997年第二届全国推新人歌手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4.学生胡彩虹等人在首届 “多彩贵州”歌唱比赛获地县级二、三等奖和优秀奖5.学生袁东等人在2008“多彩贵州”歌唱比赛中获国资委系统金奖、总决赛优秀奖,地县级一、二等奖。刘远林副教授论文1.《中国古典舞之身韵》 [J],独著,2/2001,《贵州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神、形、劲、律及其在身韵教学中的价值》[J],独著,4/2003,《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3.《舞蹈教学的示范作用谈》[J]、3/2004,独著,《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4.《让舞蹈之树常靑》[J],3/2005,独著,《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5.《民族舞蹈的呼吸训练》[J],2/2006,独著,《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课题贵州高等教育艺术学科建设调研报告[J],2006年,贵州省教育厅。音乐创作大型苗族舞蹈诗《云顶飞歌》[Z],2004年,贵州大学。 虞帆讲师论文1.《完善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若干思考》[J],作者,2004年7月第11期,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中日经济交流与合作问题研究》[J],作者,2007年6月第128期,贵州财经学院学报。获奖1.2003年11月获贵州省大学生小品比赛中荣获“创作奖”2.2003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3.《搭建教育平台、培育创新人才》[J],独著,2004年贵州财经学院论坛建设项目,荣获贵州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2005年6月获“贵州省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工作者”称号李丽娅副教授著作1.《贵州省中小学教材3、4册》[M],2008年,贵州人民出版社,论文1.《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改革对策性研究》[J],贵州省艺术教育厅,2008年。获奖1.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2008年,贵州省教育厅承办,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一等奖,全国比赛三等奖2.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2007年,贵州省教育厅承办,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3.全国童声合唱比赛,2009年,中国音乐教育委员会,少儿组第一名。4.《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改革对策性研究》论文发表后,2008年获贵州省论文评比一等奖,教育部论文评比三等奖。向耀莉副教授论文1.《奥尔夫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教育整合教学研究报告》[J], 2007年,贵阳市教育局。《浅谈音乐欣赏中的几个问题》[J],独立,《贵州教育学院学报》,6/《试唱教学中的“精唱”与“泛唱”》[J],独立,《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 年增刊)《新古典主义者--拉威尔》[C],独立,贵州省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肖邦—记念肖邦诞生150周年》,独立,贵州省音协钢琴学会学报第三期,1999 年5月《试论拉威尔极其作品(波莱罗舞曲)之配器》[C],独立,贵阳幼师教学研究文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外国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M],参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音乐赏析》——民歌、合唱、戏曲音,[M],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7月《奥尔夫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教育之差异—奥尔夫音乐教育之教学总结》,[J],独立,贵州省音乐时空杂志社,2006年6月《音乐教育“育人”功能刍议》[J],独立,艺术教育,2008年2月课题:1.主动欣赏音乐——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J],2005年,中央教科所。吴忠军副教授获奖1.2001年在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汇演《好花红》剧目获“表演金奖”。2.2001年9月 ,舞蹈《踩》[Z],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节目二等奖。3.2001年9月,舞蹈《太阳鼓》[Z],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节目二等奖4.2001年9月,舞蹈《阿且朵》[Z],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演出金奖,同时,获得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节目三等奖5.2002年参加的大型民族歌舞《好花红》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6.2002年参加的大型晚会《依依山水情》获全国十大精品工程;7.2002年参加第二届全国CCTV电视舞蹈大赛《阿且朵》获优秀表演奖;8.2002年10月,《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Z],中国中央电视台,专业组民族舞优秀表演奖。9.2007年12月,《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Z],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复赛鼓励奖。熊 黏副教授著作高校公共课程教材:《音乐》,主编[M],2003年7月贵州省五年制专科公共课《音乐》教材(第三册) [M],参编《音乐欣赏部分》,2005年7月,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省五年制专科公共课《音乐》教材(第二册)[M],参编《音乐欣 赏部分》,2004年8月,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省五年制专科公共课《音乐》教材(第三册)[M],参编《音乐欣赏部分》,2005年7月,贵州人民出版社。论文1.《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专科)课程改革与教材研究》独立,《贵州省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C],贵州省教育厅,2008年。获奖1.歌曲《西部印象》(音乐创作)独著,[Z],2002年,获贵州省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创作歌曲征评活动”优秀奖2.《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专科)课程改革与教材研究》[J],2005年,获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教师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比赛”贵州省音乐类一等奖,并同时获得全国二等奖。3.歌曲《历史的答卷》(作曲) [Z],独著,11,获“全国反腐倡廉歌曲创作奖” 贵州省一等奖,全国优秀奖。4.2005年“黄果树瀑布节”天龙屯堡大型实景组诗《大地诗章》配乐,音乐创作[Z],独著,2005年8月,安顺电视台录制播放。

我心目中的贵州文化 摘要:贵州一个神奇的地方,早在二十四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贵州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南蛮地区的大国。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明代,贵州建省。清朝,贵州疆域基本行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期在贵州活动,在贵州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9年11月15日,贵州县贵阳解放。同时,贵州是一个三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会。 关键词:心目 中 引论:作为一名贵州人明明知道贵州是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一块宝地,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充满发展情景的山区省份。那为什么我们不去了解、查阅、论证我们的家呢?下面,请大家跟随我的步伐我们一起了解贵州的文化、民族、美食、旅游吧! 一、 贵州的历史文化 贵州一个神秘而历史悠久的地方。尽管贵州有“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里平。”的记载,后来又有“人无三分银”之说, 但是贵州有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大家知道贵州的八大名产:仁怀茅台酒、安顺腊染、镇宁波波糖、威宁火腿、大方漆器、独山盐酸、玉屏筲笛、都匀毛尖。就说仁怀茅台酒,那是世界闻名的名酒。仁怀茅台酒的著名不仅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上乘的内在质量,深厚的酿造文化以及历史上在我国政治、外交、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不可比拟的作用,在中国酒业中的传统特殊地位,更因为他被国际一致认为与“白兰地”,“威士地”比肩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 同时,贵州的文化以多元包容著称,贵州本土的苗、布依、侗、彝等十多个民族, 大多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音乐、舞蹈、刺绣、蜡染、傩戏、水书等等,都曾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看好。 这就是贵州,美丽神奇的贵州。 二、 贵州的民族文化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贵州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居住着汉、苗、布衣、侗、彝、仡佬、水、穿青人等共18个民族。 各民族共同繁衍,共同生效息,为贵州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很大贡献。贵州大多数少数民族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都通晓汉语普通话,并以其作为民族交流的工具。 同时,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苗族的“跳花坡”、“打嘎”,彝族的“搓子舞”,布依族的“六月六”,穿青人的“打亲家”等,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特别是舞姿古朴、矫健、惊奇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曾多次出国演出获得好评。此外,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也别具特色,令人赞叹。 就说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生而不原始,粗犷而不粗俗,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原生态展现,更不是猎奇和迎合时尚,它是一种人性本真意义上的艺术升华,为贵州本土文化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出名。也因如此它具有许多荣誉,如1990年9月,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誉为“贵州省高原明珠”; 1992年6月,随贵州省民族民间艺术团,赴荷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先后到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等国演出,受到空前赞誉;1994年4月,参加在贵州省大方县举行的百里杜鹃花节,之后又于10月参加在贵阳举行的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第一名,获一等奖,11月应国家民委邀请到北京进行对外接待文艺表演; 2011年9月10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第一名等等。 《滚山珠》就是这样原滋原味的东西,让人们耳目一新,久久难忘。 因此, 2006年纳雍县《滚山珠》经申请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并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三、 贵州的城市美食文化 众所周知,贵州的城市美食文化非常丰富。 辣香是贵州菜的主要特点,著名菜点大多与辣椒密切相关,如宫保鸡丁、各类火锅、肠旺面等,都需要用辣椒来调味,黔菜带辣味的菜肴更是口感各异,又分为油辣、糊辣、青辣、酸辣、麻辣、蒜辣等几大系列,有的辣而酸、有的辣而香、有的辣得令人张口咋舌、大汗淋漓。 贵州的风味小吃着实令人垂涎。 贵阳有花溪牛肉粉,肠旺面,青岩豆腐,卤味,丝娃娃,洋芋粑,青岩卤猪脚,青岩鸡辣角,清镇黄粑,青岩玫瑰糖,息烽阳朗辣子鸡; 遵义有羊肉粉,豆花面,豆腐皮火锅,赤水竹笋,绥阳空心面条,遵义鸡蛋糕 ;兴义有刷把头,兴义鸡肉汤圆,安龙凉剪粉,贞丰糯米;兴仁有兴仁盒子粑;安顺有安顺镇宁波波糖,安顺荞凉粉,安顺裹卷,鸡肉饼, 毕节汤圆,威宁火腿,威宁荞酥;黄平牛肉干一品大包等等 。 贵州菜主要属于川菜系列,但贵州菜又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四川主要是麻辣型,云南为甜辣型,而贵州主要是鲜辣、酸辣为主要特色。辣、麻、酸是黔菜很突出的风味。吃不惯的朋友可以提出少放油和辣椒。贵州的干锅系列再加上农家自酿的米酒,农家风味地道醇厚。贵州菜的酸不像山西靠醋来调味,而是酸汤。酸汤是苗族饮食的一大特色,为火锅系列,尤其以酸汤鱼最为好吃。 终而言之,贵州的食文化非常丰富的。如果你来贵州可别错过哦! 四、 贵州的旅游文化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风光尤其著名。在里有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就坐落在安顺境内。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川、河流、溶洞、瀑布众多,北部有国家历史名城遵义,以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娄山关等遗址形成了独特的黔北的红色之旅,省会贵阳打造避暑之都,毕节市的草海以及百里杜鹃,铜仁地区的梵净山,黔西南地区的马岭河峡谷,安顺的黄果树瀑布和龙宫,黔东南和黔南地区的侗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都独具特色,近年来,贵州的旅游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中,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瀑布、龙宫、赤水、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 结语:随着西部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完善,亟待揭谜的是西部人文景观。为了寻求贵州独特的自然景观、古朴的民族人文风情、旅游景观,我们不妨一同踏上这方热土,一起去感受这个花的世界、鸟的天堂、人类的天堂的多彩的贵州吧!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贵州,一个神奇美丽的家园,正如广告上说的:“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

民族音乐学家刘九达先生曾说过一段往事:有一次他坐船回四川老家,忽听得船工唱起了号子,便赶紧掏出本子想记下来。可是船工们一见那个阵势忽然都哑了。其中一位老船工说:“那位先生是同我们闹玩,哪有那样阔气的人来学这不三不四的东西哦!”现如今的学者和歌唱家去“采风”或者没遇过这种尴尬,可是说实在,“场面”上的东西我们见得太多。周强在《石工号子》的封面上写道,他的专辑是“学院派与原生态的对话”,相信这是他多年歌唱实践与思索的感悟。所谓“学院派”和“原生态”,它们之间并没有一条天然的不可逾越的鸿沟。有的“原生态”人以为“原汁原味”才是最好,任何对它进行艺术“加工”都是对它的“污染”。而“学院派”又往往被人指责“高高在上”,对业余的民间的东西不屑一顾。其实这都是“鬼不吃蜡烛屎――人做出。”“原生态”无非就是民间的东西,它既不会一成不变,甚至不可以复制。你以为侗族人平日唱的“大歌”与央视演播厅里表演的“大歌”是一样的么?傻!说白了,后者也是对前者的一种“加工”。艺术加工并没那么可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永远是艺术的法则。胡松华唱《草原赞歌》以及滕格尔唱《天堂》不都一样经过了“加工”的么?牧民并没指责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