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医学心理学论文2000字数有多少个

发布时间:2024-07-08 14:34:00

医学心理学论文2000字数有多少个

谢谢你的信任。不过今天写不完了。明天我给你写。谢谢你的支持。

农民工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摘 要目的:了解农民工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支持提供依据,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2005年3月~   2006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分析,采用交谈及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和护理的需求等。结果:152例患者中焦虑情绪者占84%,孤独自卑者占65%,恐惧者占47%,抑郁绝望者占8%,5%患者有敌对攻击性,每例都存在2种以上的心态,部分5种心态同时存在,多见于各种复合伤入院患者。结论:通过对农民工患者心理评估,为其提供心理支持,通过护理手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应对能力。   关键词农民工;心理评估;护理干预      农民工为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绝大多数来自边远落后的地区,文化知识水平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从事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低、风险大、收入少的职业,当他们一旦患病需要住院治疗,将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疾病的恢复及康复。我市工业非常发达,有大量的外来农民工在我市务工,我院是一所县市级的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外来农民工占一定的比例,其中我科收治的患者中外来农民工占5%,92%患者为急诊入院,急需手术,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应掌握其心理状况,笔者通过近年来在我科住院治疗   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心理调查与评估。   2 方法   采用交流及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护理的需求等。      2结果      152农民工患者年龄为17~61岁,其中已婚58例,占38%;男性122例,占81%;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11例,初中68例,小学70例,文盲3例;汉族118例,少数民族34例,因打架、车祸、工伤、自残等原因致伤急诊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占82%,因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胃肠道穿孔、嵌顿疝等疾病急诊入院的患者占14%,其他需择期手术患者占4%。152例患者中焦虑情绪者占84%,孤独自卑者占65%,恐惧者占47%,抑郁绝望者占8%,5%患者有敌对攻击性,每例都存在2种以上的心态,部分5种心态同时存在,多见于各种复合伤入院患者。另外患者对心理护理需求占89%,多数患者认为护士的有效心理支持很有必要。      3讨论      1农民工患者出现焦虑与恐惧情绪的相关因素   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时而所产生的情绪体验[1]。与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害怕疼痛以及术后各种不适感;疾病突发对患者生命的威胁;各种抢救治疗和医疗护理操作;担心经济负担等有关。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伤心哭泣或情绪低落等。   2农民工患者出现孤独自卑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   对身处他乡异地、陌生环境、无亲属陪护、与医护人员沟通不畅而引起。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主动与医护人员及病友交流沟通。   3 农民工患者出现抑郁绝望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   抑郁是一种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而引起的消极情绪。与手术切除重要器官,病程长病情反复,疾病预后差、不能恢复身体正常功能,不能继续从事正常职业劳动有关。主要表现为唉声叹气,对所患疾病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对疾病的治疗不积极。   4 农民工患者表现敌对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敌对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漫骂、憎恨或羞辱别人;敌对是在某些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2]。主要表现为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包括拔掉引流管、输液管。4护理干预措施      1 针对不同患者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   人对外界刺激强度、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应付能力的评估,都受到个性的影响[3],因而我们针对患者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所患疾病等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调查中显示,已婚且在家庭中承担经济任务的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对这部分患者要树立他们的信心,多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减少顾虑,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并尽可能的降低他们的住院费用。对于未婚的年轻患者,因无家属倍护,主要表现为孤独自卑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取得他们的信任感,并尽可能与其家属取得联系,争取最大的社会支持。   2 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调查中有94%的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因此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其对疾病的各种顾虑,针对性地做好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提问详细解释,且注意语言的表达,内容尽量通俗易懂,使患者易于理解,使其在思想上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以最佳心态应对疾病。如1例38岁患者,已婚,因化脓性胆囊炎入院,需急诊手术,但患者担心胆囊被切除后会将影响今后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拒绝手术,此时认真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生及病情发展变化过程,说明疾病的严重性,并将手术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同时介绍手术医生都是有经验的,该手术已发展的非常成熟,让患者放心,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能从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经一系列心理疏导,患者及家属最终同意手术。   3 实行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调查中有89%的患者对心理护理有需求,所以在护理时要考虑患者所面临的心理挫折及理解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保持自尊,并通过交谈让患者把引起焦虑、恐惧的原因表达出来,协助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增强护患间的信任。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时,要注意操作轻柔,耐心地告知病情,体现人文关怀。要尊重他们的隐私,做到对他们不歧视、不冷淡,给予同情与关注,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了解家属的想法,对待个别有反常心态的家属要做好沟通,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另外还可通过让同室正在康复或已康复的病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手术及手术医生的信任,在病房内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让患者以最佳心态应对疾病。      参考文献   [1]吴均林病人心理和护理心理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祝一虹、姜乾金z病人心理和护理心理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王文兰、朱梅红眼科患者术前焦虑水平与情感需求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

医学心理学论文2000字数有多少

农民工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摘 要目的:了解农民工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支持提供依据,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2005年3月~   2006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分析,采用交谈及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和护理的需求等。结果:152例患者中焦虑情绪者占84%,孤独自卑者占65%,恐惧者占47%,抑郁绝望者占8%,5%患者有敌对攻击性,每例都存在2种以上的心态,部分5种心态同时存在,多见于各种复合伤入院患者。结论:通过对农民工患者心理评估,为其提供心理支持,通过护理手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应对能力。   关键词农民工;心理评估;护理干预      农民工为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绝大多数来自边远落后的地区,文化知识水平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从事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低、风险大、收入少的职业,当他们一旦患病需要住院治疗,将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疾病的恢复及康复。我市工业非常发达,有大量的外来农民工在我市务工,我院是一所县市级的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外来农民工占一定的比例,其中我科收治的患者中外来农民工占5%,92%患者为急诊入院,急需手术,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应掌握其心理状况,笔者通过近年来在我科住院治疗   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心理调查与评估。   2 方法   采用交流及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护理的需求等。      2结果      152农民工患者年龄为17~61岁,其中已婚58例,占38%;男性122例,占81%;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11例,初中68例,小学70例,文盲3例;汉族118例,少数民族34例,因打架、车祸、工伤、自残等原因致伤急诊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占82%,因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胃肠道穿孔、嵌顿疝等疾病急诊入院的患者占14%,其他需择期手术患者占4%。152例患者中焦虑情绪者占84%,孤独自卑者占65%,恐惧者占47%,抑郁绝望者占8%,5%患者有敌对攻击性,每例都存在2种以上的心态,部分5种心态同时存在,多见于各种复合伤入院患者。另外患者对心理护理需求占89%,多数患者认为护士的有效心理支持很有必要。      3讨论      1农民工患者出现焦虑与恐惧情绪的相关因素   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时而所产生的情绪体验[1]。与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害怕疼痛以及术后各种不适感;疾病突发对患者生命的威胁;各种抢救治疗和医疗护理操作;担心经济负担等有关。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伤心哭泣或情绪低落等。   2农民工患者出现孤独自卑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   对身处他乡异地、陌生环境、无亲属陪护、与医护人员沟通不畅而引起。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主动与医护人员及病友交流沟通。   3 农民工患者出现抑郁绝望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   抑郁是一种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而引起的消极情绪。与手术切除重要器官,病程长病情反复,疾病预后差、不能恢复身体正常功能,不能继续从事正常职业劳动有关。主要表现为唉声叹气,对所患疾病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对疾病的治疗不积极。   4 农民工患者表现敌对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敌对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漫骂、憎恨或羞辱别人;敌对是在某些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2]。主要表现为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包括拔掉引流管、输液管。4护理干预措施      1 针对不同患者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   人对外界刺激强度、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应付能力的评估,都受到个性的影响[3],因而我们针对患者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所患疾病等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调查中显示,已婚且在家庭中承担经济任务的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对这部分患者要树立他们的信心,多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减少顾虑,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并尽可能的降低他们的住院费用。对于未婚的年轻患者,因无家属倍护,主要表现为孤独自卑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取得他们的信任感,并尽可能与其家属取得联系,争取最大的社会支持。   2 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调查中有94%的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因此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其对疾病的各种顾虑,针对性地做好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提问详细解释,且注意语言的表达,内容尽量通俗易懂,使患者易于理解,使其在思想上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以最佳心态应对疾病。如1例38岁患者,已婚,因化脓性胆囊炎入院,需急诊手术,但患者担心胆囊被切除后会将影响今后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拒绝手术,此时认真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生及病情发展变化过程,说明疾病的严重性,并将手术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同时介绍手术医生都是有经验的,该手术已发展的非常成熟,让患者放心,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能从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经一系列心理疏导,患者及家属最终同意手术。   3 实行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调查中有89%的患者对心理护理有需求,所以在护理时要考虑患者所面临的心理挫折及理解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保持自尊,并通过交谈让患者把引起焦虑、恐惧的原因表达出来,协助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增强护患间的信任。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时,要注意操作轻柔,耐心地告知病情,体现人文关怀。要尊重他们的隐私,做到对他们不歧视、不冷淡,给予同情与关注,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了解家属的想法,对待个别有反常心态的家属要做好沟通,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另外还可通过让同室正在康复或已康复的病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手术及手术医生的信任,在病房内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让患者以最佳心态应对疾病。      参考文献   [1]吴均林病人心理和护理心理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祝一虹、姜乾金z病人心理和护理心理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王文兰、朱梅红眼科患者术前焦虑水平与情感需求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

1、医务人员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2、不同人格结构的医务人员会对哪些问题比较敏感3、不同人格结构的医务人员如何进行日常日常心理健康维护4、不同人格结构的医务人员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咨询

医学心理学论文2000字数有多少字

农民工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摘 要目的:了解农民工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支持提供依据,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2005年3月~   2006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分析,采用交谈及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和护理的需求等。结果:152例患者中焦虑情绪者占84%,孤独自卑者占65%,恐惧者占47%,抑郁绝望者占8%,5%患者有敌对攻击性,每例都存在2种以上的心态,部分5种心态同时存在,多见于各种复合伤入院患者。结论:通过对农民工患者心理评估,为其提供心理支持,通过护理手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应对能力。   关键词农民工;心理评估;护理干预      农民工为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绝大多数来自边远落后的地区,文化知识水平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从事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低、风险大、收入少的职业,当他们一旦患病需要住院治疗,将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疾病的恢复及康复。我市工业非常发达,有大量的外来农民工在我市务工,我院是一所县市级的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外来农民工占一定的比例,其中我科收治的患者中外来农民工占5%,92%患者为急诊入院,急需手术,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应掌握其心理状况,笔者通过近年来在我科住院治疗   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心理调查与评估。   2 方法   采用交流及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护理的需求等。      2结果      152农民工患者年龄为17~61岁,其中已婚58例,占38%;男性122例,占81%;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11例,初中68例,小学70例,文盲3例;汉族118例,少数民族34例,因打架、车祸、工伤、自残等原因致伤急诊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占82%,因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胃肠道穿孔、嵌顿疝等疾病急诊入院的患者占14%,其他需择期手术患者占4%。152例患者中焦虑情绪者占84%,孤独自卑者占65%,恐惧者占47%,抑郁绝望者占8%,5%患者有敌对攻击性,每例都存在2种以上的心态,部分5种心态同时存在,多见于各种复合伤入院患者。另外患者对心理护理需求占89%,多数患者认为护士的有效心理支持很有必要。      3讨论      1农民工患者出现焦虑与恐惧情绪的相关因素   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时而所产生的情绪体验[1]。与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害怕疼痛以及术后各种不适感;疾病突发对患者生命的威胁;各种抢救治疗和医疗护理操作;担心经济负担等有关。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伤心哭泣或情绪低落等。   2农民工患者出现孤独自卑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   对身处他乡异地、陌生环境、无亲属陪护、与医护人员沟通不畅而引起。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主动与医护人员及病友交流沟通。   3 农民工患者出现抑郁绝望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   抑郁是一种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而引起的消极情绪。与手术切除重要器官,病程长病情反复,疾病预后差、不能恢复身体正常功能,不能继续从事正常职业劳动有关。主要表现为唉声叹气,对所患疾病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对疾病的治疗不积极。   4 农民工患者表现敌对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敌对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漫骂、憎恨或羞辱别人;敌对是在某些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2]。主要表现为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包括拔掉引流管、输液管。4护理干预措施      1 针对不同患者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   人对外界刺激强度、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应付能力的评估,都受到个性的影响[3],因而我们针对患者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所患疾病等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调查中显示,已婚且在家庭中承担经济任务的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对这部分患者要树立他们的信心,多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减少顾虑,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并尽可能的降低他们的住院费用。对于未婚的年轻患者,因无家属倍护,主要表现为孤独自卑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取得他们的信任感,并尽可能与其家属取得联系,争取最大的社会支持。   2 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调查中有94%的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因此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其对疾病的各种顾虑,针对性地做好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提问详细解释,且注意语言的表达,内容尽量通俗易懂,使患者易于理解,使其在思想上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以最佳心态应对疾病。如1例38岁患者,已婚,因化脓性胆囊炎入院,需急诊手术,但患者担心胆囊被切除后会将影响今后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拒绝手术,此时认真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生及病情发展变化过程,说明疾病的严重性,并将手术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同时介绍手术医生都是有经验的,该手术已发展的非常成熟,让患者放心,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能从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经一系列心理疏导,患者及家属最终同意手术。   3 实行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调查中有89%的患者对心理护理有需求,所以在护理时要考虑患者所面临的心理挫折及理解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保持自尊,并通过交谈让患者把引起焦虑、恐惧的原因表达出来,协助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增强护患间的信任。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时,要注意操作轻柔,耐心地告知病情,体现人文关怀。要尊重他们的隐私,做到对他们不歧视、不冷淡,给予同情与关注,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了解家属的想法,对待个别有反常心态的家属要做好沟通,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另外还可通过让同室正在康复或已康复的病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手术及手术医生的信任,在病房内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让患者以最佳心态应对疾病。      参考文献   [1]吴均林病人心理和护理心理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祝一虹、姜乾金z病人心理和护理心理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王文兰、朱梅红眼科患者术前焦虑水平与情感需求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

如果你要写这样的东西的话,通常而言的话要有5000个字,这个是肯定的,特别是,你写5000个字的话,要条理清晰要有,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另外的话,像这样的材料的话还要有个,摘要关键词之类的都要写上去才可以,我想告诉你写这个病不来,因为,同时,你们在生活之中,或是在,实践之中,或者在工作之中的话,其实都会有很多感触的,写下来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心理学博士毕业论文一般不少于8万字。很多高校对博士毕业论文的有着较高的要求,博士毕业生必须要按照高校的规定进行撰写。学校会按照论文检测系统的要求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规范,比如博士论文的字数,格式以及排版。只有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写作,通过论文查重几率才会大大增高。

如果是毕业论文。至少要1万字,以上。因为医学论文。内容很多。太少了,说不清楚。如果是一般性论文。至少也要5000字左右。

医学心理学论文2000字数有多少条

你都建议自己写了,那你自己写啦,这个要亲力亲为才有成就感的,而且抄回来作弊是不好的。范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打好基础,受用终生  ——“普通心理学”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总结  “普通心理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生的一门“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授课时间为一学年。1996年普通心理学成为我校“一类课程建设项目”;1998年经申请成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建设项目。在几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主要在教学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与题库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在心理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1995-1996年间,我们在国内外60名著名心理学家中进行了“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其中调查了心理系本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结果表明:本科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四个专业的前5门专业基础课都是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和心理研究方法。其中普通心理学列在首位。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general)知识和“基础”(basic)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最一般的规律,它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最一般的知识,因而不同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但又为学习这些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邻近学科的影响,心理学开始采用客观的方法对人脑中的“黑箱子”进行探索,通过外显行为的分析,揭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并用计算机模拟了许多复杂的心理现象。这是心理学不同于别的一些学科的地方。很多学生入学前没有学过心理学,这和物理数学等学科非常不同。在学生进入心理学系开始学习心理学这门学科时,我们既要使学生对奇妙复杂的心理现象发生兴趣,又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心理观,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研究的敏锐的“悟性”,知道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在心理学专业开设的20-30门学科中,它处在“基础”和“入门”的地位。要处理好普通心理学与其它后续课的关系,不能也不应该代替其他学科的教学。我们认为在课程建设中,明确“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和这一特殊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189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illian James 出版了《心理学原理》一书。这是一本标准的《普通心理学》教科书,对世界各国几代心理学家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革前后,我校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一直使用曹日昌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1988年以后主要采用彭聃龄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同时还参考黄希庭教授编写的《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孟昭兰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希尔加德、阿特金森教授等主编的《心理学导论》(周先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查普林等著《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 Zimbardo教授编写的《心理学》(游恒山译,五南出版社,1990),张春兴教授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等。其中彭聃龄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出版于1988年,是国内近10年内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在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重印11次,发行总量为7万册。  从1998年以来,我们本着下述原则组织了《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教材的修订工作:“在保持和发扬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争取将《普通心理学》修订成一部站在时代前沿、既重视基础知识、又强调应用、便于教学,适应21世纪初培养心理学人才需要的精品教材”。修订后的教材将于2000年9月出版。修订后的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1.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既保留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增加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内容,特别是90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的最新成果。如皮层功能模块的分离、视觉的并行神经通路、认知的脑成像研究、意识和无意识、注意的负启动效应、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语义丰富问题的解决、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与情绪调节、智力理论的新发展和“大5人格”理论等。  2.加强了对国内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介绍,使教材具有中国特色。书中介绍了视觉早期加工的研究、空间定向的研究、汉语认知的研究、儿童情绪和智力的早期发展、独生子女的研究、超常儿童研究、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等。  3.加强了应用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结合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应用领域的某些研究成果。  4.对教材体例作了重要调整,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例如,每章前面增加了一段“导读”;通过开设“视窗”,介绍了心理学的著名人物、重要研究成果和有启示性的问题,扩大学生的视野;每章末尾有本章内容摘要和思考题;书的最后列举了全部参考文献和英汉对照的重要心理学名词,方便师生查找;  5.调整了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比较混乱是国、内外普通心理学教材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文革以前,国内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主要采用了前苏联的教材体系,近20年来,根据欧美一些国家的教材体系作了局部调整。这次在修订教材时,我们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教材体系上作了较大的创新。我们将人的心理系统划分为4个互相联系的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心理特性系统和活动系统,并依此对教材的篇章作了安排。在记忆一章中,我们将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与编码、存储和提取这两套概念统一了起来。将表象合并到思维一章中,将意志合并到情绪一章中等。这些调整既有利于理清旧教材中某些概念的混乱,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  6.保持了原教材文字通顺、流畅,可读性好的特点。  最近我校正在申报将《普通心理学》教材列为“21世纪教材”。希望修订后的教材将对21世纪初我国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立科学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的教学模式应该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普通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三结合”教学模式。主要要解决“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学习基础理论与培养实际能力”的关系、“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  1、增加讨论课:文革前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普遍开设了讨论课,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产生了很好的作用。文革后一段时间内,讨论课减少甚至完全取消了。课堂教学完全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近年来,我们恢复和增加了课堂讨论的比重。在一个学年中,我们一般安排6-8次讨论课。  例如,我们组织学生讨论了“人类脑与行为的关系”、“个体发展中的先天论与后天论的争论”、“动物是否可以运用语言”、“人类记忆是否可信”以及“人格是否具有一致性”等等。讨论课要求学生事先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讨论提纲,对某一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讨论时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获得知识、学会提出和证明各种心理学理论假设的基本方法,培养了他们的理论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开设实验课:过去,普通心理学课程只有一些演示实验,学生“只能参观,不能参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和实验心理学的任课老师商量后,在保留和增加演示实验的同时,在普通心理学中尝试开设了心理学实验。如“盲点的位置测定”、“时间知觉”、“速度知觉”、“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等,制订了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南。这些实验根据任课老师事先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并学会某些实验仪器设备的初步使用方法,因而在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上都有别于实验心理学的实验。  3、指导学生自学:普通心理学的教材内容多。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突出讲解教材(彭聃龄教授的《普通心理学》)中的重点难点,鼓励学生课后自学参考教材。如张春兴教授的《现代心理学》,Zimbardo教授的《Psychology and Life》、Sdorow教授的《Psychology》等。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内容新颖、写作生动。通过自学,学生既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适当安排作业与练习:普通心理学教学中过去很少布置作业,学生上课时听得很热闹,下课后却缺少练习的机会,学习效果因而受到影响。现在,我们几乎每周都布置课后作业。作业的形式包括自学教材、阅读指定的英文文献、自己寻找并阅读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完成论文等。  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近年来,我们利用“名牌课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心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资金投入,增加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设备,改变了过去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局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1、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采用计算机、投影仪、扫描仪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备课、写教案都用计算机。  几年前我们从国外引进了一套教学用的彩色投影胶片,现在通过与计算机连接的投影仪投射出来,使学生能看到生动的画面。使用现代化手段后,不仅节省了板书时间,加大了教学内容信息量,而且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易为学生理解。再有在计算机上备课,也便于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新的教学需要,随时加入新的内容,因而有利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内容:近年来我们将一些较难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如动物条件反射的建立)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显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尝试多种假设的建立和选择不同的方法。目前,我们正根据教学要求,试图开发普通心理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并放到校园局域网中,方便学生自学。  3、利用教学录象带辅助教学:近年来,我们引进了美国Stanford大学心理学系Zimbardo教授主讲的教学录象带“Discovering Psychology”(与其教材《Psychology and Life》配套)。该录象带分为26个片段,每个片段大约30分钟。我们选取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片段,如“有反应的大脑”、“记忆与遗忘”、“学习与条件作用”、“发展中的儿童”等,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收看,教师将录象的重点内容翻译讲解给学生。  录象教学形式生动、讲解精彩,效果很好。  五、改进考试方法与进行题库建设:  1.关于考试方法:我们在普通心理学的考试中实行了“阶段分”“结构分”制度。学生的成绩由3部分组成,分别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在学期课程的得分中,考卷分数占70%,实验课分数占15%,平时作业占15%。期中考试的试题主要是标准化试题,即选择型试题;期末考试的试题主要是传统型试题,如名词解释、简述题与论述题等。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了解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关于题库建设: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已经建成了一个“普通心理学试题库”。该题库分两个层次,一个是本科生层次,一个是研究生层次。经过实际使用,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我们拟进一步扩大题库的规模,完善题库的形式,提高题库的质量,并拓宽题库的使用范围。使之成为一个配合普通心理学教学、有效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化的试题库。  要做的工作有:1)根据教材新的知识点增加新试题,修改或删除不合适的老试题;2)翻译并整理国外教材中好的标准化试题加入题库;3)收集题库的使用情况,分析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梯队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一直是由我系的著名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担任过这门课程教学的老师有张厚粲教授、高玉祥教授、彭聃龄教授、郭德俊教授等。目前,负责这门课程的有彭聃龄教授、许燕教授、杨珲博士等。为了形成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保持高质量的的教学水平,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注意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担任普通心理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进修学习的机会,包括出国学习的机会;  2、帮带结合,以老带新:实行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定期听课,利用指导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3、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岗位是学校的特聘岗位之一,特聘教师每月可以得到500元的特聘津贴(每年10个月)。普通心理学教师实行评比上岗制度,在讲授心理学(公共课)或普通心理学的教师中,期末教学评估(全校的每一课程都参加统一评估)中得分最高者将担任理科基地班的普通心理学教学;  4、教学、科研相结合。一支高质量的教学队伍,也应该是一支富有创造精神的研究队伍,通过科研工作,提高师资水平。教师担任科研既可以把学科的最新进展及时介绍给学生,也能“言传身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通过近3年的努力,我们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普通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该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期末的全校课程评估中得分一直在90分以上。但创建名牌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名牌课”需要有名教师、名教材、名教法和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系统的积累,不是2-3年就能完成的。但是有了这几年的工作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把北京师范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建设成一门名副其实的名牌课程,发挥它在21世纪心理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今后2-3年的工作计划是:  1.扩大新教材的辐射作用。教材经过修订后,在内容和体系结构上都有许多变化,如何让使用这本教材的教师更快地熟悉这本教材,是我们今后2-3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2.要编写一套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3.要完善普通心理学试题库,使之在考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农民工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摘 要目的:了解农民工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心理支持提供依据,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2005年3月~   2006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分析,采用交谈及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和护理的需求等。结果:152例患者中焦虑情绪者占84%,孤独自卑者占65%,恐惧者占47%,抑郁绝望者占8%,5%患者有敌对攻击性,每例都存在2种以上的心态,部分5种心态同时存在,多见于各种复合伤入院患者。结论:通过对农民工患者心理评估,为其提供心理支持,通过护理手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应对能力。   关键词农民工;心理评估;护理干预      农民工为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绝大多数来自边远落后的地区,文化知识水平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从事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低、风险大、收入少的职业,当他们一旦患病需要住院治疗,将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影响疾病的恢复及康复。我市工业非常发达,有大量的外来农民工在我市务工,我院是一所县市级的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外来农民工占一定的比例,其中我科收治的患者中外来农民工占5%,92%患者为急诊入院,急需手术,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应掌握其心理状况,笔者通过近年来在我科住院治疗   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的152例农民工患者,进行心理调查与评估。   2 方法   采用交流及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原因、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和对护理的需求等。      2结果      152农民工患者年龄为17~61岁,其中已婚58例,占38%;男性122例,占81%;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11例,初中68例,小学70例,文盲3例;汉族118例,少数民族34例,因打架、车祸、工伤、自残等原因致伤急诊入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占82%,因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胃肠道穿孔、嵌顿疝等疾病急诊入院的患者占14%,其他需择期手术患者占4%。152例患者中焦虑情绪者占84%,孤独自卑者占65%,恐惧者占47%,抑郁绝望者占8%,5%患者有敌对攻击性,每例都存在2种以上的心态,部分5种心态同时存在,多见于各种复合伤入院患者。另外患者对心理护理需求占89%,多数患者认为护士的有效心理支持很有必要。      3讨论      1农民工患者出现焦虑与恐惧情绪的相关因素   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时而所产生的情绪体验[1]。与对疾病的认知缺乏;害怕疼痛以及术后各种不适感;疾病突发对患者生命的威胁;各种抢救治疗和医疗护理操作;担心经济负担等有关。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伤心哭泣或情绪低落等。   2农民工患者出现孤独自卑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   对身处他乡异地、陌生环境、无亲属陪护、与医护人员沟通不畅而引起。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主动与医护人员及病友交流沟通。   3 农民工患者出现抑郁绝望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   抑郁是一种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而引起的消极情绪。与手术切除重要器官,病程长病情反复,疾病预后差、不能恢复身体正常功能,不能继续从事正常职业劳动有关。主要表现为唉声叹气,对所患疾病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对疾病的治疗不积极。   4 农民工患者表现敌对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敌对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漫骂、憎恨或羞辱别人;敌对是在某些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是人或物[2]。主要表现为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包括拔掉引流管、输液管。4护理干预措施      1 针对不同患者做好个性化心理护理   人对外界刺激强度、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应付能力的评估,都受到个性的影响[3],因而我们针对患者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所患疾病等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调查中显示,已婚且在家庭中承担经济任务的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对这部分患者要树立他们的信心,多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减少顾虑,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并尽可能的降低他们的住院费用。对于未婚的年轻患者,因无家属倍护,主要表现为孤独自卑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取得他们的信任感,并尽可能与其家属取得联系,争取最大的社会支持。   2 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调查中有94%的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因此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其对疾病的各种顾虑,针对性地做好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提问详细解释,且注意语言的表达,内容尽量通俗易懂,使患者易于理解,使其在思想上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以最佳心态应对疾病。如1例38岁患者,已婚,因化脓性胆囊炎入院,需急诊手术,但患者担心胆囊被切除后会将影响今后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拒绝手术,此时认真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的发生及病情发展变化过程,说明疾病的严重性,并将手术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同时介绍手术医生都是有经验的,该手术已发展的非常成熟,让患者放心,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能从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经一系列心理疏导,患者及家属最终同意手术。   3 实行人性化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调查中有89%的患者对心理护理有需求,所以在护理时要考虑患者所面临的心理挫折及理解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保持自尊,并通过交谈让患者把引起焦虑、恐惧的原因表达出来,协助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增强护患间的信任。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时,要注意操作轻柔,耐心地告知病情,体现人文关怀。要尊重他们的隐私,做到对他们不歧视、不冷淡,给予同情与关注,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了解家属的想法,对待个别有反常心态的家属要做好沟通,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另外还可通过让同室正在康复或已康复的病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对手术及手术医生的信任,在病房内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让患者以最佳心态应对疾病。      参考文献   [1]吴均林病人心理和护理心理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祝一虹、姜乾金z病人心理和护理心理医学心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王文兰、朱梅红眼科患者术前焦虑水平与情感需求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

1、医务人员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2、不同人格结构的医务人员会对哪些问题比较敏感3、不同人格结构的医务人员如何进行日常日常心理健康维护4、不同人格结构的医务人员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咨询

医学心理学论文2000字数多少合适

你都建议自己写了,那你自己写啦,这个要亲力亲为才有成就感的,而且抄回来作弊是不好的。范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般要求2-3万字符。各毕业论文的字符要求是这样的,本科一般5-8千字符,研究生2-3万字符。博士5万左右。另外还需要注意一点,所有都是算字符的,就是含标点符号,含空格。

我建议你去这个网址看看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