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关于五邑侨乡创新创业文化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7 00:32:53

关于五邑侨乡创新创业文化的论文题目

21世纪,大学生在想要创业是最困难的,做点小本创业的小项目吧,找不到合适的,不是资金投入量大,就是利润太低,没有前景,那么21世纪的大学生创业贵在一个“创新”上,没有创新,永远面临被淘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方法探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探索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分析  试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要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创新创业型大学设计教育模式研究  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训练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刍议  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使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综述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  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现状调查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建设初探  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  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与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浅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简论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研究  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  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探析  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瓶颈分析  论教学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之道  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对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探究  如何有效开展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研究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  基于创新创业的证券特色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新探大学创新创业论文题目

侨乡文化的精髓:自信、开放、包容  五邑地区的侨乡文化,体现了在西方社会现代文明影响下,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与其他受西方影响的文化形态所不同的是,侨乡文化呈现出一种更为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如中国很多有西洋特色的建筑,近代以前的西洋楼、“拉丁十字”的教堂等,大多是洋人用坚船利炮“打”进来的,带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而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是广大侨胞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个人的审美情趣融注于建筑艺术而形成的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侨乡文化能充分体现华侨主动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自信、开放、包容心态

五邑侨乡创新创业文化论文题目

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五邑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根据公开信息可知:五邑大学在广东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五邑大学是本科大学。(注:自2018年开始,广东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如果你不是广东考生,五邑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五邑大学是二本大学。

特色的景点当然有很多的啦!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开平的碉楼啦,是广东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位于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 开平碉楼有避盗防涝、抗日据点、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历史作用。 自力村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12千米,坐落在潭江支流镇海水河谷丘陵平原。该村民居格局与环境保护完好,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民居和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全村现有农户63户、179人,海外侨胞248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村民朴实大方,乐观开放,生活悠然自得。 全村共建有9座碉楼6座庐(即西式别墅),分别是龙胜楼、养闲别墅、球安居庐、居安楼、耀光别墅、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逸农楼、叶生居庐、官生居庐、谰生居庐、湛庐。最早的龙胜楼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最晚的湛庐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其中,最精美的铭石楼高6层,第1层为厅房,第2至4层为居室,第5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6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自力村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碉楼群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代表。 泮村灯会,又称舞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希望采纳

关于五邑侨乡创新创业文化的论文标题

江门市管辖的新会、蓬江、江海三区和代管的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四个县级市,通称江门五邑。它地处南海之滨,海岸线长283公里,海域有大小岛屿70多个。它毗邻港澳,近距东南亚,早在明代就设有外国船舶停靠点。总面积9,2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03万;海外华侨、华人215多万,占侨乡人口的57%;加上港澳同胞149万多,则达96%。华侨、华人分布在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美国、加拿大最多,有132万多人。在乡有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家属48万人。  五邑地区向外移民历史悠久,自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大规模移民则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迄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有两次移民高潮:一次是1840——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禁止华人入境法案);另一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公元,下同),黄巢起义,从山东一直打到广州,波及新会,兵败后逃亡苏门答腊等地的人流中,相信会有五邑人。  南宋祥兴二年(1279),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进行灭宋决战,10万“勤王”宋军牺牲,约有3万败兵和百姓逃亡南洋,其中有不少五邑人。宋亡以后,五邑地区发生多次“抗元复宋”的农民起义(如1283年新会林桂芳、黎德分别领导的起义),失败后也纷纷逃亡海外,成为华侨。   明朝初厉行海禁。至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官方以“朝贡”为名进行海外贸易,广东设有市舶提举司,广州成为主要对外港口之一,新宁(今台山)设有广海、望峒、奇潭3个“沃口”(临时泊岸点)。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历时29年,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30多个国家。明朝中期,公元1442——1552年,五邑地区发生上10起农民起义,少则数千,多则10万之众,先后被镇压失败以后,不少人逃往南洋。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1572),朝廷废除海禁,此时就有开平人出洋经商。明嘉靖32年(1553),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渍水货物,开始占据澳门。十六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争相霸占了非洲、美洲、亚洲、大洋洲许多殖民地,需要劳动力开发,先是在非洲贩卖上千万黑奴到美洲等地;后来又转向东方,并早在1519年葡萄牙人就在中国沿海抢掠和拐骗我国人民到葡属东印度垦殖,并在1519、1523、1556年3次进犯新会,掠卖良民出洋;荷兰人也同时在闽粤沿海招募华工;后来更演变为大规模的“苦力贸易”,澳门成了重要据点。由于澳门紧靠五邑,因此很多五邑人经澳门出国或被骗到澳门“卖猪仔”出国。  清朝初期也实行海禁,并厉行“迁界”政策,民间出洋很难,但也不能禁绝。在《新会乡土志》和那伏高氏族谱中,记载了沙堆人高竹,经过“迁界”、“复界”的折腾,回乡一年又遭贼犯,父母双亡,年仅10岁(1668),就被迫逃往澳门,后又到了泰国,习医16年,回国后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医。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出国和归国的五邑华侨第一人。清初,五邑地区发生多起“反清复明”的农民起义,如:顺治2——17年(1645——1660)发生新会三江、外海、籁竹门的农民起义;顺治4年(1647)新会独冈(今鹤山)黄蛮长领导的农民起义;新会杜阮人黄公辅和新宁汶村人王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合10万众。这些起义失败以后,许多人乘船逃往海外。清嘉庆年间(1796——1820),新会潮连人张保仔落草为寇,极盛时达20万众,后被清军“剿”、“抚”兼用而降清,而拒绝投降的六、七万人,大部分飘洋过海,到了菲律宾、婆罗洲和马来西亚等地,成了华侨,其中不少是五邑人。根据专家综合史籍统计,到鸦片战争前,整个东南亚地区有华侨100万人以上,主要是福建和潮汕地区人民,其中亦有相当多的五邑人士。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苦力贸易”造成第一个出国高潮。据统计,仅全国被拐卖出洋的“猪仔”就达205万人之多。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开放五口通商,香港成了新的“苦力贸易”中心。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廷签订《北京条约》,以容许自由移民为名,使“苦力贸易”合法化。此时,五邑地区天灾频繁,租税沉重,民不聊生,农民被迫起义,兼之土、客械斗,土匪猖獗,许多百姓走投无路,不得不离乡背井外出谋生,或被迫“卖猪仔”出国。咸丰四年(1854),五邑发生10万人参加的江会红巾军起义,失败后,许多起义者逃亡海外。1864年,太平天国平南王、新会人黄德滋兵败率余部乘船数十艘,渡南海抵达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后聚居墨尔本,其后代繁衍至今达数万人。1855——1867年,发生在台山为中心的土、客械斗,持续12年,仅赤溪外逃者就达10多万人,其中“卖猪仔”到南美洲的就有二、三万众。1848年以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发现金矿,掀起了“淘金热”,接着美国、加拿大修建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开凿巴拿马运河以及开发中南美洲和东南亚都需要大批劳动力,五邑地区以“契约华工”,“赊单工”等形式或自由移民,出现了出国移民的大高潮。仅1854年美国三藩市当年成立的宁阳会馆就接待了8,349名台山人。据统计,从1840——1876年移民到美国的华侨有15——17万人,其中五邑人士4万人;加上到加拿大、古巴、秘鲁、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五邑移民,估计超过20万人。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禁止华人入境的法案,排华运动从美国开始向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蔓延,使五邑地区出国人数骤减,向外移民走向低潮。少数人仍冒险偷渡入境,有的则转向尚未排华的东南亚地区。1906年美国三藩市大地震,移民资料全部被毁,大批五邑人以“纸面儿子”的名义进入美国,但也使许多移民遭受在天使岛被囚禁审讯之苦。1872——1875年,香山人容闳组织4批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10名为五邑人,同时还有其他自费或公费出国的留学生,自此又有一些留学不归的华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建立了民国,使广大华侨看到了希望,纷纷归国办实业。但好景不长,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日本步步进逼,。。。。。。使中国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致使不少贫苦大众继续出国谋生。1914——1918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缺乏劳动力,又有一批香港海员和五邑同胞移民到了英国和欧洲各国。1927年,蒋介石实行“清共”、“剿共”以后,一些共产党员和其他革命者被迫逃亡海外,当了华侨。这些断断续续的移民活动,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才完全停止。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五邑人又一次兴起移民高潮。其主要原因是:(1)美国(1943)、新西兰(1944)、加拿大(1947)、澳大利亚(1965)先后废除排华法令,尤其是美国,允许华裔复退军人和单身华侨来中国娶妻带往美国,允许家庭团聚赴美,于是侨属纷纷出国,使往美移民的人数大增;(2)蒋介石政权腐败,又发动内战,到处抓壮丁,致使移民出国者众,不仅去美洲的增加了,有的还到东南亚及欧洲各国。新中国成立前后,有的国民党官兵和疑惧共产党当政的人士也纷纷出国,直到1952年对香港、澳门封关以后才减少。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东南亚各国先后独立,随之实行限制华人入境的政策,加上当时国内政策过左,使五邑侨乡正当出境者减少,而偷渡到港澳者增加了,尤其在“文革”期间。这些偷渡客有的再由香港出国当了华侨。  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五邑地区和全国一样,大抓落实侨务政策,使正常出境的人增加了,除家庭团聚、继承财产者外,出国留学、经商、技术移民者也增加了。据查,到1998年止,共有38万人出境到国外和港澳地区定居,平均每年都在万人以上。五邑华侨出国历尽苦难和牺牲,为当地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邑华侨和全国其他地区华侨一样,经历了许多磨难和痛苦,其中最悲惨的就是鸦片战争前后以“契约华工”、“赊单工”形式“卖猪仔”出去那批老华侨。这些人多被拐骗或诱骗到港澳“猪仔馆”,拳打脚踢,强迫你在“卖身契约画押;上船后又被当囚犯那样塞进统舱,有的在船上就被折磨致死;到岸后被迫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受尽种种虐待,不少人被摧残致残、致死。那些幸存者多孤独一生,客死他乡,少数送骸骨回乡安葬。近年新会发现6处华侨“义冢”,埋葬无人认领的骸骨,其中一处就有387具(1888-1892年)。香港新会商会也安葬313具在新界(原系1935年由美国罗省及古巴、越南运回香港的,因家乡1938年沦陷,后又发生太平洋战争,故此)。   华侨在各国作出重大贡献是举世公认的:  在美国。他们开采金矿,仅加州1848——1883年就产黄金12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们参加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上万华人担负最艰险的路段,牺牲了千人以上。接着又参加建筑南太平洋铁路和北太平洋路。1964年内达华州建州100周年时,州政府用中英文镌刻了纪功碑:“华人先驱,功彰绩伟,开矿筑路,青史名垂”。他们开良田,仅加州就开垦出1800万亩。筑路和改良洼地两项就为美国创造了89亿美元的财富。因此梁启超认为:加州的繁荣“实吾国人民血汗所造出之世界也”。此外,五邑人还把新会柑移植到美国。如今,和江门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河滨市人民还十分怀念甘边(台山水步)人的功劳。  在加拿大,他们除了开采金矿作出重要贡献外,最大的贡献是参加修建长达3800公里的太平洋铁路。1982年9月25日,在卑诗省的太平洋铁路起点耶鲁镇,竖立一块铜质记功碑,用英、法、中三国文字刻着:“19世记80年代初,承包商安德鲁·翁得东自中国招来数以千计之华工,协助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兴建横越卑诗省华山之铁路,沿太平洋与先瑞利拉奇之间工段,每4个工人中华人占3名,工作虽优异,但每日仅得1元,为白人工人薪给之半。又因工程艰险,由疾病与意外事件而残废者甚众。铁路建成之后,定居于加拿大之华工,遂成为今日卑诗省华人社团社区之基石”。为修筑此铁路1万华工中(占七成系五邑人士),死亡者达4000多人。  在巴拿马,为修筑巴拿马运河和巴拿马铁路,有2万多华人华工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多数为五邑人。  在东南亚,华侨参加开锡矿、种橡胶、开发商埠,功绩卓著,其中也有五邑人的贡献。在新加坡原莱佛士博物馆前树立一座纪念老华侨历史功绩的无名铜像,其座基上镌刻着金字碑文:“华人素以坚忍耐劳著称,新加坡、槟榔屿、马六甲三府暨马来所属今日之繁荣,得诸华人能力贡献者,良非浅鲜”。在新、马华人历史上,著名的五邑成功人士有被称为“新马华人三杰”的曹亚珠、陈长炎和赵煜,以及华人甲必丹叶观盛、南洋巨富陆佑等。  五邑华侨在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华侨对当地的贡献,不但表现在早期经济建设方面,在华侨内部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组织社团,发展教育,开发唐人街,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而且与人为善,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支持所在国反击法西斯侵略和战后支持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表现尤为突出。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不得不对日宣战。在美国的华侨坚决支持美国政府反击日寇,参军的华人超过3万人,占美国华人总数的17%。有5万华人海员在美国和英国的船上服务。陈纳德将军组织的“飞虎队”第14服务队有1300人,几乎全是五邑华裔。在加拿大,有500多华人入伍;华人购买的国债达1000万元加币。在菲律宾,华侨成立了“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第48(华侨)支队”(简称“华支”),其中广东大队100多名官兵都是五邑人士。“华支”战斗三年,伤亡110多人,其中五邑华人占38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侨成为打击日寇的主力。不仅在新加坡保卫战中表现英勇,并在马来西亚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在其他国家,华侨在反对法西斯战争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纷纷起来争取民族独立,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华侨在所在国积极支持当地人民的独立斗争,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给予大支持,特别在东南亚地区,尤为突出。例如,越南二战后的抗法、抗美斗争,就有许多华人参加,不少人还牺牲了生命。这些国家独立后的重建中,华侨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心难测,世间“过桥抽板”的大有人在。一旦所在国出现经济危机,往往就拿华侨开刀,以转移人民对当政者不满的视线。自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开始,随着加拿大、黑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国也掀起排华运动。二次大战后,又发生马来西亚英国殖民当局(1950)、印尼(1960)、缅甸(1964)、柬埔寨(1975)、越南(1979)、等国的大规模排华事件,其中尤其是越南和柬埔寨,华人死的最多、最惨,再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以及返回中国的也最多。这些排华事件,不仅华侨、华人受害,当地人民也受到损失。这就使所在国家不得不在若干年之后重新检讨得失,重新发挥当地华侨、华人的作用。   二次大战以后,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华侨社会也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绝大多数华侨已经取得当地国籍,暂时持有中国护照的新移民,过几年也将取当所在国国籍,由华侨变成了华人。思想观念上也从落叶归根变为落地生根。经济条件也上升了,小康之家增多,并有相当部分人已发展成为大财团、大企业家甚至是跨国公司老板。由于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华人的文化质素和参政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出现了许多教授、学者、医生、律师、工程师,甚至出现了一大批知名的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如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台山人)、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女台山人)、秘鲁前总理许会(开平人)等。据调查,在93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中,知名人士有27,659人,其中政界有569人,,经济界有 25,253人,科技文体卫生领域有1,837人,对当地作出杰出的贡献。   爱国爱乡是所有华侨的光荣传统(对华人来说是爱祖籍国和爱原籍乡),五邑华侨也不例外。一是政治上关心国家的命运,二是经济上大力支持,尤其热心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纵观华侨爱国行动的历程,共有三次爱国主义热潮:一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二是抗日战争时期,三是新中国改革开放至今。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以推翻清朝封建主义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体、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为基本钢领,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大伟人。为了贯彻他的主张,他先后组建了“兴中会” 、“同盟会”和国民党,我五邑华侨都踊跃参加。如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最初会员有20多人,五邑华侨为数甚多。台山籍华侨刘祥被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开平籍华侨邓荫南为值理。1895年孙中山先生又与外海人陈少白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并创办了《中国日报》。为了推翻清朝政权,孙中山组织了10次武装起义,所需经费全靠华侨支持,五邑华侨贡献很大。如新会港胞李纪堂、开平华侨邓荫南为支持革命几乎倾家荡产。为了筹备1911年广州起义的经费,在开平侨领司徒美堂的提议下,加拿大致公堂将多伦多、温哥华和维多利亚三所党部大楼典押出去。直接参加和领导起义的五邑华侨为数不少,其中开平华侨邓荫南和谢缵泰还参与指挥,台山美国华侨马湘担当孙中山警卫,几次参加战斗,出生入死,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多位五邑华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以后,华侨爱国热情更加高涨。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大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和叛贼陈炯明。由于支持革命有功,有的华侨被邀回国参加政权建设。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机构中任要职的五邑华侨有:黄三德、梅乔林、黄佰度、李是男、黄芸苏、朱卓文、马超俊、马湘、黄湘、黄光锐、邓荫南、谢缵泰、陈军平、邓泽如、赵公璧、伍廷芳、陈少白、李一谔等。   抗日战争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特别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抗战以后,到1945年8月9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期间,海外华侨爱国主义达到了巅峰,不论发动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人力、物力、财力对祖国的支持,以及华侨本身的团结和牺牲精神方面,都是空前的。面对日本法西斯亡我中华最危险的时候,所有华侨都以“国家兴亡、匹 夫有责”的使命感,挺身救国。其主要表现有:   组织各种救国团体。把广大华侨组织起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成立了以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救国总会”。在印尼司徒赞(开平人)为首成立了类似团体。在美国,以五邑人司徒美堂、邝炳舜、阮本万等为首的救国团体,其分处达92个之多。……   用办报、办电台、办文艺演出形式,向广大华侨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发动,激励大众奋起抗日。   捐款、捐物、认购国债,在经济上大力支持祖国抗战。早在1931年“18”事变和1932“28”松沪战役中,华侨就纷纷捐款支援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支持蔡廷楷将军领导的十九路军。经过1936年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改变“先安内后境外”的政策,在1937年“7事变”后,我国进行全面抗战,华侨捐款、捐物和认购国债的热情更为高涨。仅1937—1945年8月,美国华侨捐款达5,600万美元以上,加拿大500万美元以上,全美洲达69,156,115美元。美国致公堂领袖、台山人阮本万本人捐了5万美元,募捐3,500万美元,侨领、台山人邝炳舜本人捐款10万美元,募捐500万美元。新西兰华侨抗日捐款达3,209,020磅,澳大利亚仅1941年1——9月,寄回的捐款达1,911,37元。当时国民政府共发行6期救国公债,总额达30亿元,海外华侨认购了,1亿元。新会旅美华侨认购救国公债和航空公债即达3,630万美元。北婆罗洲新会华侨郑潮炯,从1937——1942年,一边义卖瓜子,一边发动华侨捐款,共得18万元,全部交给“南侨救总”。1940年,他与夫人钟彩合商量,将刚出世的男婴卖给别人,得款80元,悉数捐给祖国抗战。此外,广大华侨还捐物(包括飞机、汽车、药品、医疗器械、衣服、粮食等等),仅抗战初头3年,美洲华侨捐物折款达国币250万元。抗战初期纽约华侨就捐献了100部汽车。在印尼,司徒赞等从1937年7月——1942年12月,就捐了5000万港元,购买物资寄往贵阳。为了抗日,美国华侨还开办飞机工厂,帮助祖国生产战机与日军作战。为了阻止美国卖废钢铁给日本,侨胞们开展“不供给运动”,拦阻运载废铁的轮船装货、启航到日本。   为了抗日,许多热血青年回国参军,仅日本就有8000人,缅旬160人,其中不少五邑子弟,台山人林基路烈士就是代表人物之一。美国五邑华侨青年参加空军的人数甚多。其中有9名台山籍的飞行员黄新瑞等就击落日机22架,另与僚机合作击落8架。在抗日战争后期,陈纳德将军组建“飞虎队”,其航空地勤人员、飞行员有很多五邑美国华侨青年。1996年4月,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内建立一座是抗日航空纪念碑,上面刻着881位抗日烈士英名,其中有23名是五邑华侨子弟,他们为抗日救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此外,为了突破日军的封锁、开辟中缅之间的陆路运输线,“南侨总会”组织2000多名华侨青年司机参加运输战争物资,其中也有不少五邑华侨青年。  华侨在建设祖国和建设家乡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特别在上世纪辛亥革命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和新中国成立、尤其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其贡献最为巨大。其表现主要有3个方面:首先是侨汇,它是侨眷的主要生活来源,也是侨乡经济建设的资金支柱,亦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渠道。“契约华工”、“赊身工”挨过卖身期限以后,通过艰苦创业,节衣缩食,从清朝同治年代(1861——1874)起台山等地就有了侨汇收入。据专家统计,从1864——1949年的85年间,全国侨汇总额达1亿美元,平均每年4200万美元,五邑地区约占20%左右。其中台山最多。台山1930年达3000万美元,1937年达8亿美元。新中国成立之后,侨汇收入仍然源源不断,在改革开放以前,其作用非常突出。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贸易外汇增加了,侨眷生活改善了,侨汇收入及其作用才有所下降。  第二是回国、回乡投资,支持国家和侨乡的建设,共有三次高潮,辛亥革命后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二十多年间,是第一个高潮。当时华侨在外积累了一些资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使欧洲老牌帝国主义无暇东顾,又给华侨一个机遇,因此就纷纷回到香港、家乡和祖国各地投资。回香港发展的五邑华侨,有一批成了巨富,如冯平山、利希慎、林裘谋、李石朋、陈瑞祺、伍时畅、黄润棠、张子芳以及黄克兢、吕志和等,他们事业有成之后,又积极支持家乡和国家的建设。这个时期,由于有许多华侨回乡建房、商埠,办工厂,建公路。使五邑真正形成了侨乡。这个时期,有的五邑华侨还在广州、海南岛、广西、上海等地进行投资,其中广州爱群大厦就是最大的一项,至今天仍然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华侨回国参加建设工作,同时也有一批华侨回来投资,但由于当时政策所限,主要是通过华侨投资公司来办理,其规模较小。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港澳同胞回国、回乡投资最多,唱了主角;华侨、华人的投资比前也有很大的增加,并且还引荐不少外国财团前来投资,其作用也是空前的。1979——1998年,江门五邑共有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15,322家,实际外用外资30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3,850家,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而港商“三资”企业就有3,050家,实际利用外资03亿美元;澳门商投资“三资”企业354个,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  第三是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这是华侨和港澳同胞的优良传统,对家乡帮助很大,其中以捐资办教育最为突出。台山从1912——1945年,华侨捐建的中小学校就有78所之多。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掀起新高潮,从1979——1998年,五邑港澳同胞和华侨捐资总额达23亿港元。兴建学校2,117间(278万M2),医院297间(68万M2),敬老院324间(58万M2),影剧院、图书馆、文化室177间(61万M2),桥梁825座,道路3,549公里,自来水工程778宗。接受捐资最多的是五邑大学,近2亿港元。捐资最多的港澳同胞是利国伟、陈经纶、谭兆、伍舜德、黄克兢、黄祖棠、黄球等。捐资最多的华侨华人有李盘石、黎耀华、谢文启、伍求登等。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对家乡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表彰他们,江门市共授予四批417人为江门市荣誉市民。

江门五邑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达到400万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有250万人,港澳台同胞有153万人),约占全国海外同胞的1/10,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土地、海洋资源极为富饶的地区。陆地面积约占珠三角面积的1/4。全市耕地面积38万公 江门市城区图顷,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82万公顷。全市海(岛)岸线长615公里,占全省的1/5,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江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少霜无雪,阳光充足,四季常青。江门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全市山清水秀,田园丰美,是广东省第一批绿化达标城市。   江门五邑的历史源远流长,曾哺育了明末著名理学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等著名人物。江门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很多名胜古迹,如东汉遗迹新会玉台寺、唐代一行禅师观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新会崖门古战场、陈白沙祠、梁启超故居以及台山上下川岛、新会小鸟天堂、开平立园、鹤山大雁山、原始森林、恩平冯如故居、七星坑原始森林、歇马举人村风景区等。   江门市区约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侨乡的首府。也称为“中国侨都”。

五邑侨乡创新创业文化论文

江门五邑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达到400万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有250万人,港澳台同胞有153万人),约占全国海外同胞的1/10,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土地、海洋资源极为富饶的地区。陆地面积约占珠三角面积的1/4。全市耕地面积38万公 江门市城区图顷,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82万公顷。全市海(岛)岸线长615公里,占全省的1/5,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江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少霜无雪,阳光充足,四季常青。江门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全市山清水秀,田园丰美,是广东省第一批绿化达标城市。   江门五邑的历史源远流长,曾哺育了明末著名理学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等著名人物。江门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很多名胜古迹,如东汉遗迹新会玉台寺、唐代一行禅师观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新会崖门古战场、陈白沙祠、梁启超故居以及台山上下川岛、新会小鸟天堂、开平立园、鹤山大雁山、原始森林、恩平冯如故居、七星坑原始森林、歇马举人村风景区等。   江门市区约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侨乡的首府。也称为“中国侨都”。

江门市管辖的新会、蓬江、江海三区和代管的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四个县级市,通称江门五邑。它地处南海之滨,海岸线长283公里,海域有大小岛屿70多个。它毗邻港澳,近距东南亚,早在明代就设有外国船舶停靠点。总面积9,2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03万;海外华侨、华人215多万,占侨乡人口的57%;加上港澳同胞149万多,则达96%。华侨、华人分布在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美国、加拿大最多,有132万多人。在乡有归侨、侨眷和港澳同胞家属48万人。  五邑地区向外移民历史悠久,自唐、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大规模移民则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迄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有两次移民高潮:一次是1840——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禁止华人入境法案);另一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公元,下同),黄巢起义,从山东一直打到广州,波及新会,兵败后逃亡苏门答腊等地的人流中,相信会有五邑人。  南宋祥兴二年(1279),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进行灭宋决战,10万“勤王”宋军牺牲,约有3万败兵和百姓逃亡南洋,其中有不少五邑人。宋亡以后,五邑地区发生多次“抗元复宋”的农民起义(如1283年新会林桂芳、黎德分别领导的起义),失败后也纷纷逃亡海外,成为华侨。   明朝初厉行海禁。至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官方以“朝贡”为名进行海外贸易,广东设有市舶提举司,广州成为主要对外港口之一,新宁(今台山)设有广海、望峒、奇潭3个“沃口”(临时泊岸点)。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历时29年,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30多个国家。明朝中期,公元1442——1552年,五邑地区发生上10起农民起义,少则数千,多则10万之众,先后被镇压失败以后,不少人逃往南洋。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1572),朝廷废除海禁,此时就有开平人出洋经商。明嘉靖32年(1553),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渍水货物,开始占据澳门。十六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争相霸占了非洲、美洲、亚洲、大洋洲许多殖民地,需要劳动力开发,先是在非洲贩卖上千万黑奴到美洲等地;后来又转向东方,并早在1519年葡萄牙人就在中国沿海抢掠和拐骗我国人民到葡属东印度垦殖,并在1519、1523、1556年3次进犯新会,掠卖良民出洋;荷兰人也同时在闽粤沿海招募华工;后来更演变为大规模的“苦力贸易”,澳门成了重要据点。由于澳门紧靠五邑,因此很多五邑人经澳门出国或被骗到澳门“卖猪仔”出国。  清朝初期也实行海禁,并厉行“迁界”政策,民间出洋很难,但也不能禁绝。在《新会乡土志》和那伏高氏族谱中,记载了沙堆人高竹,经过“迁界”、“复界”的折腾,回乡一年又遭贼犯,父母双亡,年仅10岁(1668),就被迫逃往澳门,后又到了泰国,习医16年,回国后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医。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出国和归国的五邑华侨第一人。清初,五邑地区发生多起“反清复明”的农民起义,如:顺治2——17年(1645——1660)发生新会三江、外海、籁竹门的农民起义;顺治4年(1647)新会独冈(今鹤山)黄蛮长领导的农民起义;新会杜阮人黄公辅和新宁汶村人王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合10万众。这些起义失败以后,许多人乘船逃往海外。清嘉庆年间(1796——1820),新会潮连人张保仔落草为寇,极盛时达20万众,后被清军“剿”、“抚”兼用而降清,而拒绝投降的六、七万人,大部分飘洋过海,到了菲律宾、婆罗洲和马来西亚等地,成了华侨,其中不少是五邑人。根据专家综合史籍统计,到鸦片战争前,整个东南亚地区有华侨100万人以上,主要是福建和潮汕地区人民,其中亦有相当多的五邑人士。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苦力贸易”造成第一个出国高潮。据统计,仅全国被拐卖出洋的“猪仔”就达205万人之多。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开放五口通商,香港成了新的“苦力贸易”中心。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廷签订《北京条约》,以容许自由移民为名,使“苦力贸易”合法化。此时,五邑地区天灾频繁,租税沉重,民不聊生,农民被迫起义,兼之土、客械斗,土匪猖獗,许多百姓走投无路,不得不离乡背井外出谋生,或被迫“卖猪仔”出国。咸丰四年(1854),五邑发生10万人参加的江会红巾军起义,失败后,许多起义者逃亡海外。1864年,太平天国平南王、新会人黄德滋兵败率余部乘船数十艘,渡南海抵达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后聚居墨尔本,其后代繁衍至今达数万人。1855——1867年,发生在台山为中心的土、客械斗,持续12年,仅赤溪外逃者就达10多万人,其中“卖猪仔”到南美洲的就有二、三万众。1848年以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发现金矿,掀起了“淘金热”,接着美国、加拿大修建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开凿巴拿马运河以及开发中南美洲和东南亚都需要大批劳动力,五邑地区以“契约华工”,“赊单工”等形式或自由移民,出现了出国移民的大高潮。仅1854年美国三藩市当年成立的宁阳会馆就接待了8,349名台山人。据统计,从1840——1876年移民到美国的华侨有15——17万人,其中五邑人士4万人;加上到加拿大、古巴、秘鲁、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五邑移民,估计超过20万人。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禁止华人入境的法案,排华运动从美国开始向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蔓延,使五邑地区出国人数骤减,向外移民走向低潮。少数人仍冒险偷渡入境,有的则转向尚未排华的东南亚地区。1906年美国三藩市大地震,移民资料全部被毁,大批五邑人以“纸面儿子”的名义进入美国,但也使许多移民遭受在天使岛被囚禁审讯之苦。1872——1875年,香山人容闳组织4批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10名为五邑人,同时还有其他自费或公费出国的留学生,自此又有一些留学不归的华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建立了民国,使广大华侨看到了希望,纷纷归国办实业。但好景不长,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日本步步进逼,。。。。。。使中国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致使不少贫苦大众继续出国谋生。1914——1918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缺乏劳动力,又有一批香港海员和五邑同胞移民到了英国和欧洲各国。1927年,蒋介石实行“清共”、“剿共”以后,一些共产党员和其他革命者被迫逃亡海外,当了华侨。这些断断续续的移民活动,一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才完全停止。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五邑人又一次兴起移民高潮。其主要原因是:(1)美国(1943)、新西兰(1944)、加拿大(1947)、澳大利亚(1965)先后废除排华法令,尤其是美国,允许华裔复退军人和单身华侨来中国娶妻带往美国,允许家庭团聚赴美,于是侨属纷纷出国,使往美移民的人数大增;(2)蒋介石政权腐败,又发动内战,到处抓壮丁,致使移民出国者众,不仅去美洲的增加了,有的还到东南亚及欧洲各国。新中国成立前后,有的国民党官兵和疑惧共产党当政的人士也纷纷出国,直到1952年对香港、澳门封关以后才减少。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东南亚各国先后独立,随之实行限制华人入境的政策,加上当时国内政策过左,使五邑侨乡正当出境者减少,而偷渡到港澳者增加了,尤其在“文革”期间。这些偷渡客有的再由香港出国当了华侨。  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五邑地区和全国一样,大抓落实侨务政策,使正常出境的人增加了,除家庭团聚、继承财产者外,出国留学、经商、技术移民者也增加了。据查,到1998年止,共有38万人出境到国外和港澳地区定居,平均每年都在万人以上。五邑华侨出国历尽苦难和牺牲,为当地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邑华侨和全国其他地区华侨一样,经历了许多磨难和痛苦,其中最悲惨的就是鸦片战争前后以“契约华工”、“赊单工”形式“卖猪仔”出去那批老华侨。这些人多被拐骗或诱骗到港澳“猪仔馆”,拳打脚踢,强迫你在“卖身契约画押;上船后又被当囚犯那样塞进统舱,有的在船上就被折磨致死;到岸后被迫从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受尽种种虐待,不少人被摧残致残、致死。那些幸存者多孤独一生,客死他乡,少数送骸骨回乡安葬。近年新会发现6处华侨“义冢”,埋葬无人认领的骸骨,其中一处就有387具(1888-1892年)。香港新会商会也安葬313具在新界(原系1935年由美国罗省及古巴、越南运回香港的,因家乡1938年沦陷,后又发生太平洋战争,故此)。   华侨在各国作出重大贡献是举世公认的:  在美国。他们开采金矿,仅加州1848——1883年就产黄金12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们参加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上万华人担负最艰险的路段,牺牲了千人以上。接着又参加建筑南太平洋铁路和北太平洋路。1964年内达华州建州100周年时,州政府用中英文镌刻了纪功碑:“华人先驱,功彰绩伟,开矿筑路,青史名垂”。他们开良田,仅加州就开垦出1800万亩。筑路和改良洼地两项就为美国创造了89亿美元的财富。因此梁启超认为:加州的繁荣“实吾国人民血汗所造出之世界也”。此外,五邑人还把新会柑移植到美国。如今,和江门市结为友好城市的河滨市人民还十分怀念甘边(台山水步)人的功劳。  在加拿大,他们除了开采金矿作出重要贡献外,最大的贡献是参加修建长达3800公里的太平洋铁路。1982年9月25日,在卑诗省的太平洋铁路起点耶鲁镇,竖立一块铜质记功碑,用英、法、中三国文字刻着:“19世记80年代初,承包商安德鲁·翁得东自中国招来数以千计之华工,协助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兴建横越卑诗省华山之铁路,沿太平洋与先瑞利拉奇之间工段,每4个工人中华人占3名,工作虽优异,但每日仅得1元,为白人工人薪给之半。又因工程艰险,由疾病与意外事件而残废者甚众。铁路建成之后,定居于加拿大之华工,遂成为今日卑诗省华人社团社区之基石”。为修筑此铁路1万华工中(占七成系五邑人士),死亡者达4000多人。  在巴拿马,为修筑巴拿马运河和巴拿马铁路,有2万多华人华工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多数为五邑人。  在东南亚,华侨参加开锡矿、种橡胶、开发商埠,功绩卓著,其中也有五邑人的贡献。在新加坡原莱佛士博物馆前树立一座纪念老华侨历史功绩的无名铜像,其座基上镌刻着金字碑文:“华人素以坚忍耐劳著称,新加坡、槟榔屿、马六甲三府暨马来所属今日之繁荣,得诸华人能力贡献者,良非浅鲜”。在新、马华人历史上,著名的五邑成功人士有被称为“新马华人三杰”的曹亚珠、陈长炎和赵煜,以及华人甲必丹叶观盛、南洋巨富陆佑等。  五邑华侨在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华侨对当地的贡献,不但表现在早期经济建设方面,在华侨内部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组织社团,发展教育,开发唐人街,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而且与人为善,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支持所在国反击法西斯侵略和战后支持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表现尤为突出。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不得不对日宣战。在美国的华侨坚决支持美国政府反击日寇,参军的华人超过3万人,占美国华人总数的17%。有5万华人海员在美国和英国的船上服务。陈纳德将军组织的“飞虎队”第14服务队有1300人,几乎全是五邑华裔。在加拿大,有500多华人入伍;华人购买的国债达1000万元加币。在菲律宾,华侨成立了“菲律宾人民抗日军第48(华侨)支队”(简称“华支”),其中广东大队100多名官兵都是五邑人士。“华支”战斗三年,伤亡110多人,其中五邑华人占38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侨成为打击日寇的主力。不仅在新加坡保卫战中表现英勇,并在马来西亚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在其他国家,华侨在反对法西斯战争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纷纷起来争取民族独立,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华侨在所在国积极支持当地人民的独立斗争,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都给予大支持,特别在东南亚地区,尤为突出。例如,越南二战后的抗法、抗美斗争,就有许多华人参加,不少人还牺牲了生命。这些国家独立后的重建中,华侨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心难测,世间“过桥抽板”的大有人在。一旦所在国出现经济危机,往往就拿华侨开刀,以转移人民对当政者不满的视线。自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开始,随着加拿大、黑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国也掀起排华运动。二次大战后,又发生马来西亚英国殖民当局(1950)、印尼(1960)、缅甸(1964)、柬埔寨(1975)、越南(1979)、等国的大规模排华事件,其中尤其是越南和柬埔寨,华人死的最多、最惨,再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以及返回中国的也最多。这些排华事件,不仅华侨、华人受害,当地人民也受到损失。这就使所在国家不得不在若干年之后重新检讨得失,重新发挥当地华侨、华人的作用。   二次大战以后,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华侨社会也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就是绝大多数华侨已经取得当地国籍,暂时持有中国护照的新移民,过几年也将取当所在国国籍,由华侨变成了华人。思想观念上也从落叶归根变为落地生根。经济条件也上升了,小康之家增多,并有相当部分人已发展成为大财团、大企业家甚至是跨国公司老板。由于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华人的文化质素和参政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出现了许多教授、学者、医生、律师、工程师,甚至出现了一大批知名的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如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台山人)、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女台山人)、秘鲁前总理许会(开平人)等。据调查,在93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中,知名人士有27,659人,其中政界有569人,,经济界有 25,253人,科技文体卫生领域有1,837人,对当地作出杰出的贡献。   爱国爱乡是所有华侨的光荣传统(对华人来说是爱祖籍国和爱原籍乡),五邑华侨也不例外。一是政治上关心国家的命运,二是经济上大力支持,尤其热心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纵观华侨爱国行动的历程,共有三次爱国主义热潮:一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二是抗日战争时期,三是新中国改革开放至今。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以推翻清朝封建主义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体、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为基本钢领,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大伟人。为了贯彻他的主张,他先后组建了“兴中会” 、“同盟会”和国民党,我五邑华侨都踊跃参加。如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最初会员有20多人,五邑华侨为数甚多。台山籍华侨刘祥被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开平籍华侨邓荫南为值理。1895年孙中山先生又与外海人陈少白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并创办了《中国日报》。为了推翻清朝政权,孙中山组织了10次武装起义,所需经费全靠华侨支持,五邑华侨贡献很大。如新会港胞李纪堂、开平华侨邓荫南为支持革命几乎倾家荡产。为了筹备1911年广州起义的经费,在开平侨领司徒美堂的提议下,加拿大致公堂将多伦多、温哥华和维多利亚三所党部大楼典押出去。直接参加和领导起义的五邑华侨为数不少,其中开平华侨邓荫南和谢缵泰还参与指挥,台山美国华侨马湘担当孙中山警卫,几次参加战斗,出生入死,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多位五邑华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以后,华侨爱国热情更加高涨。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大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和叛贼陈炯明。由于支持革命有功,有的华侨被邀回国参加政权建设。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机构中任要职的五邑华侨有:黄三德、梅乔林、黄佰度、李是男、黄芸苏、朱卓文、马超俊、马湘、黄湘、黄光锐、邓荫南、谢缵泰、陈军平、邓泽如、赵公璧、伍廷芳、陈少白、李一谔等。   抗日战争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特别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抗战以后,到1945年8月9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期间,海外华侨爱国主义达到了巅峰,不论发动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人力、物力、财力对祖国的支持,以及华侨本身的团结和牺牲精神方面,都是空前的。面对日本法西斯亡我中华最危险的时候,所有华侨都以“国家兴亡、匹 夫有责”的使命感,挺身救国。其主要表现有:   组织各种救国团体。把广大华侨组织起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成立了以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救国总会”。在印尼司徒赞(开平人)为首成立了类似团体。在美国,以五邑人司徒美堂、邝炳舜、阮本万等为首的救国团体,其分处达92个之多。……   用办报、办电台、办文艺演出形式,向广大华侨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发动,激励大众奋起抗日。   捐款、捐物、认购国债,在经济上大力支持祖国抗战。早在1931年“18”事变和1932“28”松沪战役中,华侨就纷纷捐款支援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支持蔡廷楷将军领导的十九路军。经过1936年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改变“先安内后境外”的政策,在1937年“7事变”后,我国进行全面抗战,华侨捐款、捐物和认购国债的热情更为高涨。仅1937—1945年8月,美国华侨捐款达5,600万美元以上,加拿大500万美元以上,全美洲达69,156,115美元。美国致公堂领袖、台山人阮本万本人捐了5万美元,募捐3,500万美元,侨领、台山人邝炳舜本人捐款10万美元,募捐500万美元。新西兰华侨抗日捐款达3,209,020磅,澳大利亚仅1941年1——9月,寄回的捐款达1,911,37元。当时国民政府共发行6期救国公债,总额达30亿元,海外华侨认购了,1亿元。新会旅美华侨认购救国公债和航空公债即达3,630万美元。北婆罗洲新会华侨郑潮炯,从1937——1942年,一边义卖瓜子,一边发动华侨捐款,共得18万元,全部交给“南侨救总”。1940年,他与夫人钟彩合商量,将刚出世的男婴卖给别人,得款80元,悉数捐给祖国抗战。此外,广大华侨还捐物(包括飞机、汽车、药品、医疗器械、衣服、粮食等等),仅抗战初头3年,美洲华侨捐物折款达国币250万元。抗战初期纽约华侨就捐献了100部汽车。在印尼,司徒赞等从1937年7月——1942年12月,就捐了5000万港元,购买物资寄往贵阳。为了抗日,美国华侨还开办飞机工厂,帮助祖国生产战机与日军作战。为了阻止美国卖废钢铁给日本,侨胞们开展“不供给运动”,拦阻运载废铁的轮船装货、启航到日本。   为了抗日,许多热血青年回国参军,仅日本就有8000人,缅旬160人,其中不少五邑子弟,台山人林基路烈士就是代表人物之一。美国五邑华侨青年参加空军的人数甚多。其中有9名台山籍的飞行员黄新瑞等就击落日机22架,另与僚机合作击落8架。在抗日战争后期,陈纳德将军组建“飞虎队”,其航空地勤人员、飞行员有很多五邑美国华侨青年。1996年4月,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内建立一座是抗日航空纪念碑,上面刻着881位抗日烈士英名,其中有23名是五邑华侨子弟,他们为抗日救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此外,为了突破日军的封锁、开辟中缅之间的陆路运输线,“南侨总会”组织2000多名华侨青年司机参加运输战争物资,其中也有不少五邑华侨青年。  华侨在建设祖国和建设家乡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特别在上世纪辛亥革命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和新中国成立、尤其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其贡献最为巨大。其表现主要有3个方面:首先是侨汇,它是侨眷的主要生活来源,也是侨乡经济建设的资金支柱,亦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渠道。“契约华工”、“赊身工”挨过卖身期限以后,通过艰苦创业,节衣缩食,从清朝同治年代(1861——1874)起台山等地就有了侨汇收入。据专家统计,从1864——1949年的85年间,全国侨汇总额达1亿美元,平均每年4200万美元,五邑地区约占20%左右。其中台山最多。台山1930年达3000万美元,1937年达8亿美元。新中国成立之后,侨汇收入仍然源源不断,在改革开放以前,其作用非常突出。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贸易外汇增加了,侨眷生活改善了,侨汇收入及其作用才有所下降。  第二是回国、回乡投资,支持国家和侨乡的建设,共有三次高潮,辛亥革命后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二十多年间,是第一个高潮。当时华侨在外积累了一些资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使欧洲老牌帝国主义无暇东顾,又给华侨一个机遇,因此就纷纷回到香港、家乡和祖国各地投资。回香港发展的五邑华侨,有一批成了巨富,如冯平山、利希慎、林裘谋、李石朋、陈瑞祺、伍时畅、黄润棠、张子芳以及黄克兢、吕志和等,他们事业有成之后,又积极支持家乡和国家的建设。这个时期,由于有许多华侨回乡建房、商埠,办工厂,建公路。使五邑真正形成了侨乡。这个时期,有的五邑华侨还在广州、海南岛、广西、上海等地进行投资,其中广州爱群大厦就是最大的一项,至今天仍然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华侨回国参加建设工作,同时也有一批华侨回来投资,但由于当时政策所限,主要是通过华侨投资公司来办理,其规模较小。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港澳同胞回国、回乡投资最多,唱了主角;华侨、华人的投资比前也有很大的增加,并且还引荐不少外国财团前来投资,其作用也是空前的。1979——1998年,江门五邑共有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15,322家,实际外用外资30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3,850家,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而港商“三资”企业就有3,050家,实际利用外资03亿美元;澳门商投资“三资”企业354个,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  第三是捐资兴办公益事业。这是华侨和港澳同胞的优良传统,对家乡帮助很大,其中以捐资办教育最为突出。台山从1912——1945年,华侨捐建的中小学校就有78所之多。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掀起新高潮,从1979——1998年,五邑港澳同胞和华侨捐资总额达23亿港元。兴建学校2,117间(278万M2),医院297间(68万M2),敬老院324间(58万M2),影剧院、图书馆、文化室177间(61万M2),桥梁825座,道路3,549公里,自来水工程778宗。接受捐资最多的是五邑大学,近2亿港元。捐资最多的港澳同胞是利国伟、陈经纶、谭兆、伍舜德、黄克兢、黄祖棠、黄球等。捐资最多的华侨华人有李盘石、黎耀华、谢文启、伍求登等。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对家乡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表彰他们,江门市共授予四批417人为江门市荣誉市民。

关于五邑侨乡创新创业文化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白天,人群熙熙攘攘,街道热热闹闹,商场红红火火,到了晚上,则是另一番奇景:一盏盏造型别致的路灯发散出灼灼光芒,一道道闪耀的霓虹在楼宇间明灭,一家家商铺的广告显示屏璀璨夺目,因了这光,这亮,街道两旁挺立的树木无一例外的镶嵌上了一颗颗金珠、银珠和玉珠,远远望去,闪呀闪的,像瞌睡人的眼,一眨一眨的,又像吐蕊的花,随风送着清香,更像缀饰了流光溢彩的珍珠,绚烂而迷人。——家乡的河,我为您点赞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变化巨大的护城河。记忆中的护城河,过去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条臭水沟,淤泥沉积,脏水横流。近年政府下大力度加宽河道,清理垃圾,彻底实现了“生活用水地下走”的目标……如今,清澈见底的河水从鹅卵石上流过,河边垂柳依依,嫩柳扶波,婀娜摇曳。徜徉河边,时不时,便会遇到三五摄影爱好者,在这里选景,拍照,留下他们眼中的美。——家乡的人,我为您点赞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新修建的湿地公园。十里游园,如画中长廊,风景迷人。河边,或三或两的渔友静坐垂钓。三五成群的老人十分投入地练着太极拳,一招一式,柔中带刚。傍河而建的图书馆,藏书浩如大海之水。每每信步而进,偌大的馆内,总是坐满了读书人。尽管人潮汹涌,但却只能听见沙沙的书页翻动声,因为那里墨香扑鼻,可以让灵魂静静地栖息。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我美丽的家乡邓州,你肯定会发现,邓州真的如一部隽永的诗篇,流传千古;似一首动听的乐曲,音符飘扬;像一副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邓州,我可爱的家乡,我衷心地为您点赞!2、五邑侨乡,我为你点赞_美丽的家乡作文800字大江门户,南海明珠——江门。江门,拥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其独特的华侨生活史,孕育了绚丽的侨乡文化。为何江门五邑会被称为“中国侨都”、“中国第一侨乡”呢?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胞近400万人,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在这块土地上,无数先民漂洋过海、创业他乡、报效故土。华侨爱国爱乡,通过捐助公益、投资兴业等方式帮助家乡发展。堪称“新会文史三泰斗”的陈白沙、梁启超、陈垣,就聚集在这座思想文化之乡。陈白沙思想文化与“江门心学”、梁启超思想文化与中国近代启蒙思想、陈垣的国学文化……这些都足可见江门五邑文化底蕴之深厚。

题目定了吗。我可以帮你你题目和写框架。。选题要恰当论文写作,选题是关键,在学习撰写论文时首先就应该学会如何选题。在进行论文的选题时,应着重注意选题要恰当。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结合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尽可能选择与社会发展及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题目。

侨乡文化的精髓:自信、开放、包容  五邑地区的侨乡文化,体现了在西方社会现代文明影响下,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与其他受西方影响的文化形态所不同的是,侨乡文化呈现出一种更为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如中国很多有西洋特色的建筑,近代以前的西洋楼、“拉丁十字”的教堂等,大多是洋人用坚船利炮“打”进来的,带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而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是广大侨胞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个人的审美情趣融注于建筑艺术而形成的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侨乡文化能充分体现华侨主动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自信、开放、包容心态

作文题写作文。日记要天天记,日记,日记,天天记。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