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戏曲鉴赏的认识和感受论文题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29 13:22:29

戏曲鉴赏的认识和感受论文题目

戏剧鉴赏是什么课1、课程介绍:《戏剧鉴赏》作为一门公共艺术课程,以戏剧作品鉴赏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经典剧作为基础,通过了解戏剧艺术的流派、语言、类型、导演、表演、文化等内涵,让学生对戏剧观念的历史沿革、戏剧的起源与形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2、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3、教学的基本要求:既要注意知识连贯性及衔接关系,还要注意在全面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除统一在课堂上观看中外经典戏剧外,也应尽可能在课外多看中外优秀戏剧作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课堂讨论。

中国戏曲的特点  1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戏曲鉴赏的认识和感受论文题目怎么写

中国戏曲的特点  1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欣赏戏剧的时候,我也会觉得戏剧比单纯的音乐、舞蹈和美术要浅显易懂

《西厢记》好在细节处理和人物性格的表现上。主题、立意并不新鲜。你可以着重从张生和崔莺莺的性格上进行分析。戏剧性从人物性格上产生。张生进,则崔莺莺退。张生退,则崔莺莺进。完全是性格差异构成的悲喜剧。全剧好看的地方就在这里,老夫人制造的麻烦,只是增加了故事的跌宕起伏。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 ��中国的传统艺术发展到今天,一些门类正在或多或少地隐退于边缘化的地位,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有的门类发展前景很不明朗,有人甚至认为这些门类已失去生命力,应该送进博物馆。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形态的日趋多元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撞击,在西方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如潮水般涌进的情况下,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戏剧,无论是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是各地历史悠久的地方剧种,它们的市场都在日益萎缩;再例如美术,国画等纯中国传统的艺术科系,则越来越不被看重。��值得思考的是,我们为何只对国外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例如年轻人喜欢咖啡而不喜欢喝茶,喜欢听国外的民谣而抗拒中国戏剧,而在国外,咖啡是传统的,但照样流行,甚至连摇滚乐也是传统,但现在也依然能让年轻人狂热。国外的年轻人没有太重的前卫与传统的区分,很多时尚的东西都是由传统演变过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它们的文化精神内涵以及多方面的价值缺乏大众化的有规模的宣传,许多年轻人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对我们的传统艺术是知之甚少,如此下去,中国广博的传统艺术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从文化欣赏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从文化特性与保护的层面上看,传统的只能是民族的,中国的传统艺术当然只能由中国自己来保护。传统艺术的创作和发展离不开孕育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只有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我们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向大家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悠久、深厚、绮丽和多姿,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让这些艺术瑰宝发扬光大,流传下去。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戏剧,没有了中国结,没有了元宵粽子,没有了茶道,没有了国画,那样的中国还会是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吗?但是相信有了我们共同的努力,这一切就永远不可能发生。

对戏曲鉴赏的认识和感受论文

《曲艺知识》心得体会“生旦净末丑,相约花戏楼。”以前在家的时候经常会看我们安徽电视台的这个节目,黄梅戏我非常喜欢听,其他的京剧和越剧也会经常欣赏下,但是真正去了解戏曲的来源等知识还是从来没有过的。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精粹,是国家的艺术瑰宝,深受国内外中老年人的喜欢,也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也对戏曲有着很大的兴趣和爱好。如果流行歌曲能放松心情,那戏曲便能让你身心愉悦,有一种无法形容的超然感觉,让你不觉开怀大笑,让你不觉伤心感叹??《曲艺知识》这门课让我们不仅了解戏曲的种类,即包括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还包括相声、小品等。在开始时,老师让我们了解并欣赏各种乐器,使我们感受我们各种民族乐器的奇妙功能,那些乐器所奏出的音乐,与那些演员明亮有节奏变化的声音相搭配,简直是美妙极了!我后来又有幸能够听到非常出名的女子十二乐坊演奏,那时候听到乐器表演后的感受和平时大不一样,听他们演奏就好像是享受一份美餐那么的美好,所以呢,我很想说一句话,那就是:“当你喜欢上它的时候,它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任何东西都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对待事情也是一样,有人会有很认真的态度,而有些人只是无所谓。我原来以为大家对戏曲课应该挺感兴趣的,可是上完这个学期才发现其实不是,好多人不是直接不去上课,就是很晚才去为不让老师点名时不被点,哎,我感觉真的挺让人值得思考的。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却竟然是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啊。我不是一个愤青者,我只是一个爱我们民族传统艺术的戏曲爱好者,真希望大家能够改变那种态度,用心去学习这种高尚的艺术精髓并感受戏曲艺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学习和了解曲艺知识,不仅仅是在感受生活,更是在体验生活。戏曲中许多出名的曲段广为流传,如“牡丹亭”“窦娥冤”“女驸马”等等。我们通过曲艺知识这门课学习到戏曲来源与它们的唱腔品类等等,同时老师也给我们放映许多经典曲段,像“夫妻双双把家还”、“刘三姐”等,还有许多经典的相声、小品节目等。我感觉这学期的曲艺知识课很充实,老师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下,学习曲艺知识并感受戏曲艺术的美妙,总而言之,我个人觉得,这学期的这门选修课非常有意义,使我对戏曲的喜爱程度更加深厚,也让我明白,我们既然选择了就该好好去做,我们会从中学习到我们曾经无法学到的东西。

1)中国古代戏曲,作为一种世界性的人类文明形态,它以艺术写意的方式表现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形态及社会构成中的人生百态;表达了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时期统治阶层、文人墨客、人民大众的情感特征和心理需要;寄予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和特定的经济社会形态下的道德准则、人生理想与生存智慧;其多元复合的文化艺术形式及民族特色鲜明的虚拟性、程式化的表演技术手段,其表现力之强烈、时空维度之远大,是古代各国剧种中首屈一指的。在语言、歌唱、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及结构形态上;在人物形象塑造与性格表现上;在戏曲内涵的气韵与意境上;在脸谱服饰、舞台美术色彩的呈现上,全面系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制导下形成的审美思想、审美意识、审美风尚、审美形态、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显示出它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和历史形成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以及在世界历史文明成果中珍贵的文化艺术价值。因此,本书作者站在今天的角度和经济社会形态条件下,看到文化冲突、文化整合与流变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势不可挡而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古代戏曲的失落现象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文化艺术的审美思想、审美风尚、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必须要有相应的文化艺术形式来作为载体和支撑,从而推进具有时代性的戏剧美学理论与审美实践活动的创新和发展,所以深入探究古代戏曲审美传统,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戏曲艺术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时代认识价值和意义。(2)中国古代戏曲是世界上三大古老戏剧唯一还存活的戏曲,在目前世界文化艺术领域,虽然以其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征,还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是也因其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年轻一代人的文化艺术审美活动中,戏曲艺术的理解和认知存在着较大的危机。笔者以多年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实践体会,强烈领悟到文化使者的责任,为强化大学生人文素质基础,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帮助大学生艺术地感悟,从而具有更高的人文修养、精神品位和人格魅力。提高艺术审美观念和情趣,自觉用前人创造的文学艺术之美来完善自我,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自觉传承优秀的文化艺术。所以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戏曲审美教育资源,是本专著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具有实用价值意义的成果。

戏剧是描写人生的艺术,真实应是它的第一要素,人们常说,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在我看来,真是戏剧的基础,是生命;善是这个生命的意义、价值;美使得这个生命有持久的可以品味的艺术魅力。 何谓真实?它是有一些基本品质的。第一,它能使观众信以为真。观众明知戏是假的,舞台所演是个虚构的世界,看戏是娱乐,是一种精神游戏,为什么又很乐意在心理上接受戏剧的支配,做“介于信与不信之间的有意识的自欺”呢?原因就在舞台上表现的人生,能使观众产生可以出入于自身经历的种种联想,从而加深对人生的体悟。有了这种联想、体悟,就会获得虽假犹真的审美愉快。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说:“戏剧与任何艺术相比更要求中肯恰当。如果一出戏能令人相信‘事情正是这样的’,那么,即使它缺点很多,仍不失为好戏。”如果一出戏连可信这一关也过不去,观众在看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就难以进入审美状态,有时甚至感到智力受了伤害。这样的戏还谈什么真实呢?第二,戏剧的真实还必须是动人的,是情感化了的真实。在社会科学中,真实可以用理性来直接表达。但在戏剧中,理性隐藏在情感之中,是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的。明代作家袁于令说得好:“剧场假而情真。”这个“情真”,先由艺术家体验到了,他先被自己的体验所激动,才有可能打动观众。而戏剧的情感,是感性状态的理性,总是包含着是非判断的。表现美好的情感或邪恶的情感,都是经过了艺术家理性之光的照耀,是审美化了的东西,不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所以看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会染上麦克白的野心、理查三世的残忍、奥赛罗的猜疑。戏剧中的真总是要通向善的。现代戏曲在对人性的描写上,会超脱于过去的价值判断,其表现方式也不一定黑白分明,有些作品还着力于表现“灰色地带”,仍然不会泯灭是非善恶,泯灭理性精神。那种不包含是非善恶的愉快,只是一般的消遣性娱乐,成不了高尚的娱乐,不是戏剧真正的审美愉快。因而第三,戏剧的真实,还应当是有力量、有力度的。这种力量,源于戏剧的真实、真情,不是细琐的、卑微的,而是表达了某种“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旨趣”(黑格尔语),或者如恩格斯说的“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我们不能要求许多作品都有思想力度、深度,但如果太缺少这类作品,现代戏曲就没有脊梁骨了。 真实不同于事实,重要的是心灵的贴近

戏剧鉴赏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审美活动,它不仅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还需要鉴赏者掌握一定的技巧。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戏剧鉴赏的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篇一:戏剧鉴赏的学习心得体会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毅然选择了戏曲鉴赏这门课程。白驹过隙,日月穿梭,短短一学期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从最初“优孟衣冠”的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西厢记》、《白蛇传》、《野猪林》、《惠州女人》、《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西厢记》,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上了戏曲鉴赏的课之后,让我感到在这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戏曲鉴赏的认识和感受论文初中

戏剧鉴赏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审美活动,它不仅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还需要鉴赏者掌握一定的技巧。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戏剧鉴赏的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篇一:戏剧鉴赏的学习心得体会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毅然选择了戏曲鉴赏这门课程。白驹过隙,日月穿梭,短短一学期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从最初“优孟衣冠”的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西厢记》、《白蛇传》、《野猪林》、《惠州女人》、《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作——《西厢记》,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人性。  在上了戏曲鉴赏的课之后,让我感到在这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唱念做打,生旦净丑,一曲《红娘》,唱出了国粹,唱出了精彩。 从来没有近距离接触京剧,只知道的它是我国的国粹,只知道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只听说它在当今时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戏迷越来越少,学习它的人越来越少,技艺精湛的或许就只是那些高龄的老一辈人。总是听说到这样的情况,可每次又总是仅限于为其叹息而已。今天,有了一次机会,看到京剧,有了一次就机会感受它的魅力,思索它的需要。 一本介绍京剧与剧院的小册子,两块显示台词的电子板,精心的准备让本完全不懂的人也投入其中,让本是戏迷的人更是沉浸于此,总是听说京剧太高雅了,现代人听不懂,它已经过时了。可是观众为何会频频鼓掌?为何年轻一代的在场大学生会最终沉浸在其中?大声叫好,闪光灯四处亮起,就连前排的摄影记者最后也似乎忘了要拍照,而是盯着演员的表演。这些,似乎把京剧要过时了的言论推翻地一干二净。演员的传神表演,音乐的跌宕起伏,把本是大家很熟悉的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用京剧再次传神演绎。 或许,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它似乎离我们真的有些远,我们更多的是唱着流行歌曲,更多的是口说英语,手拿汉堡包,更多的是讨论着流行动态,而京剧离我们似乎真的很远。“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在说着满口流利的英语时不要忘了中国的国语;希望在吃肯德基或麦当劳时,不要忘了中国美食;在现如今,不要忘了我们的国粹京剧。”这是国家京剧院院长在发言里的一句话,面对现状,我们无法不面对对现实,面对它日益衰弱的现状,年轻一代对它的陌生,可是为何呢?我们同样可以沉浸在《红娘》中,可以认真地听着京剧,为何会这样?或许,我们真的应该主动去了解,去学习,而非首先就是排斥,就是否决,只要真心去了解,中国国粹是不会让人失望的,中国文化是不会不吸引中国人的。 《红娘》一曲,我们为它惊叹,京剧上演,我们为它思索,思索着面对它的态度;为它认识,认识到国粹的魅力,认识到它真的需要我们的加入,我们的了解,我们的认同。

戏剧是描写人生的艺术,真实应是它的第一要素,人们常说,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在我看来,真是戏剧的基础,是生命;善是这个生命的意义、价值;美使得这个生命有持久的可以品味的艺术魅力。 何谓真实?它是有一些基本品质的。第一,它能使观众信以为真。观众明知戏是假的,舞台所演是个虚构的世界,看戏是娱乐,是一种精神游戏,为什么又很乐意在心理上接受戏剧的支配,做“介于信与不信之间的有意识的自欺”呢?原因就在舞台上表现的人生,能使观众产生可以出入于自身经历的种种联想,从而加深对人生的体悟。有了这种联想、体悟,就会获得虽假犹真的审美愉快。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说:“戏剧与任何艺术相比更要求中肯恰当。如果一出戏能令人相信‘事情正是这样的’,那么,即使它缺点很多,仍不失为好戏。”如果一出戏连可信这一关也过不去,观众在看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就难以进入审美状态,有时甚至感到智力受了伤害。这样的戏还谈什么真实呢?第二,戏剧的真实还必须是动人的,是情感化了的真实。在社会科学中,真实可以用理性来直接表达。但在戏剧中,理性隐藏在情感之中,是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的。明代作家袁于令说得好:“剧场假而情真。”这个“情真”,先由艺术家体验到了,他先被自己的体验所激动,才有可能打动观众。而戏剧的情感,是感性状态的理性,总是包含着是非判断的。表现美好的情感或邪恶的情感,都是经过了艺术家理性之光的照耀,是审美化了的东西,不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所以看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会染上麦克白的野心、理查三世的残忍、奥赛罗的猜疑。戏剧中的真总是要通向善的。现代戏曲在对人性的描写上,会超脱于过去的价值判断,其表现方式也不一定黑白分明,有些作品还着力于表现“灰色地带”,仍然不会泯灭是非善恶,泯灭理性精神。那种不包含是非善恶的愉快,只是一般的消遣性娱乐,成不了高尚的娱乐,不是戏剧真正的审美愉快。因而第三,戏剧的真实,还应当是有力量、有力度的。这种力量,源于戏剧的真实、真情,不是细琐的、卑微的,而是表达了某种“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旨趣”(黑格尔语),或者如恩格斯说的“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我们不能要求许多作品都有思想力度、深度,但如果太缺少这类作品,现代戏曲就没有脊梁骨了。 真实不同于事实,重要的是心灵的贴近

戏剧鉴赏是什么课1、课程介绍:《戏剧鉴赏》作为一门公共艺术课程,以戏剧作品鉴赏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经典剧作为基础,通过了解戏剧艺术的流派、语言、类型、导演、表演、文化等内涵,让学生对戏剧观念的历史沿革、戏剧的起源与形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品位。2、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3、教学的基本要求:既要注意知识连贯性及衔接关系,还要注意在全面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除统一在课堂上观看中外经典戏剧外,也应尽可能在课外多看中外优秀戏剧作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课堂讨论。

戏曲鉴赏的认识和感受论文题目是什么

。欣赏戏剧的时候,我也会觉得戏剧比单纯的音乐、舞蹈和美术要浅显易懂

《西厢记》好在细节处理和人物性格的表现上。主题、立意并不新鲜。你可以着重从张生和崔莺莺的性格上进行分析。戏剧性从人物性格上产生。张生进,则崔莺莺退。张生退,则崔莺莺进。完全是性格差异构成的悲喜剧。全剧好看的地方就在这里,老夫人制造的麻烦,只是增加了故事的跌宕起伏。

我国传统艺术的遗产极其丰富并且辉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都有伟大的创造,都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 ��中国的传统艺术发展到今天,一些门类正在或多或少地隐退于边缘化的地位,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有的门类发展前景很不明朗,有人甚至认为这些门类已失去生命力,应该送进博物馆。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形态的日趋多元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撞击,在西方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如潮水般涌进的情况下,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戏剧,无论是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是各地历史悠久的地方剧种,它们的市场都在日益萎缩;再例如美术,国画等纯中国传统的艺术科系,则越来越不被看重。��值得思考的是,我们为何只对国外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例如年轻人喜欢咖啡而不喜欢喝茶,喜欢听国外的民谣而抗拒中国戏剧,而在国外,咖啡是传统的,但照样流行,甚至连摇滚乐也是传统,但现在也依然能让年轻人狂热。国外的年轻人没有太重的前卫与传统的区分,很多时尚的东西都是由传统演变过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它们的文化精神内涵以及多方面的价值缺乏大众化的有规模的宣传,许多年轻人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对我们的传统艺术是知之甚少,如此下去,中国广博的传统艺术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从文化欣赏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从文化特性与保护的层面上看,传统的只能是民族的,中国的传统艺术当然只能由中国自己来保护。传统艺术的创作和发展离不开孕育她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只有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我们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向大家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悠久、深厚、绮丽和多姿,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让这些艺术瑰宝发扬光大,流传下去。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戏剧,没有了中国结,没有了元宵粽子,没有了茶道,没有了国画,那样的中国还会是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吗?但是相信有了我们共同的努力,这一切就永远不可能发生。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