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东南亚民族文化论文范文大全高中英语

发布时间:2024-07-06 20:14:13

东南亚民族文化论文范文大全高中英语

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东南亚。传统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主义精神的载体。学习东南亚非遗知识,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他的民族特性,有助于今后的合作交流。

中国文化(儒家文化):越南和新加坡,以及其他有华人的地方。西方文化: 东南亚曾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印度文化:印度移民带来的婆罗门教、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穆斯林带来的。还有东南亚的本土文化。

云南省德宏州民族文化  德宏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神话之乡"和 "歌舞之乡"。  德宏州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僳僳族、德昂族等30多种少数民族,是全国景颇族、德昂族和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地。德宏的少数民族各具特色,领略民族风情、品尝民族餐饮,参加民族节日,有巨大的诱惑力。 全州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瑞丽江、大盈江国家级名胜区几乎囊括了德宏全境。据统计,2005年末,全州在籍人口78万人,当地少数民族人口25万,占7%。其中傣族03万占总人口的32%;景颇族05万占总人口的2%;僳僳族58万占总人口的4%;阿昌族84万占总人口的6%;德昂族32万人占总人口的24%。德宏傣族占全国傣族人口的30%,景颇族占全国景颇族人口的95%以上,阿昌族占全国阿昌族人口的85%以上。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僳僳族、德昂族分别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族群分化出来,保留了他们不同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但随着中原文化以及佛教、基督教的传入,各少数民族从中吸收了养分,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交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文化艺术,从而使德宏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神韵和蓬勃的生命力,构成世界上少有的多族群、多文化共生地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支奇葩。  今天,德宏各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德宏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与各民族的文化交融是紧密相关的。  德宏的气候是"立体气候",宗教文化也呈"立体分布","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俗 " 是对德宏宗教文化经典的概括。德宏高寒山区至今存留着种类繁多的自然宗教,半山区的景颇族、僳僳族以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为主,坝区傣族、德昂族和阿昌族则以上座部佛教为主,德宏的上座部佛教教派齐全,为世界罕见,是研究宗教文化的"活化石"。  德宏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里民族风俗醇厚质朴,民族节日异彩分呈,民族建筑独树一帜,民族服饰五彩缤纷,民族史诗闻名于世,民族歌舞优美精彩,民族绘画艳丽生动,饮食文化和风味小吃别具一格,尤其是傣族的贝叶文化、景颇族的目瑙文化更是饮誉世界。  这里,我们将对德宏五个主体民族的文化作一简单介绍。  傣族 水的民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约占全国傣族总人口的30%,是傣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分布在全州各县市坝区和山涧河谷地带,有傣德和傣勒之分。他们濒水而居,善于在水中捕捞,喜欢在水中沐浴,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最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泼水节",傣族少女柔情似水……学术界把傣族喻为"水的民族",说他们纯洁如水,温文尔雅,从容不迫。  一、历史渊源  德宏傣族先民与我国古代东南沿海的越人部族有密切的族属渊源关系。早在西汉时期,就被称为"滇越",建立了神奇的"乘象国",傣语称为"勐果占璧"或"勐卯弄"。东汉被称为"掸"。唐宋时期先后归顺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元朝时德宏傣族迅速崛起,建立了强大的"麓川王国。"明朝称傣族为"百夷" , 正统年间爆发了震惊天下的"三征麓川"战役。从清初到近代称为"摆夷",解放后正式定名为"傣族"。  瑞丽一带的"傣德"支系,原先就居住在德宏,与汉族接触不多,保留着较多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潞西、梁河、盈江、陇川的"傣勒"支系,是后来迁人德宏的,他们过去分布在"傣德"支系以北靠近汉族的地方,吸收了较多的汉文化成分。  德宏傣族的来源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德宏土著的"滇越"部族,今德宏怒江流域、大盈江流域出土的具有显著"百越"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文物,包括肩石斧、梯形石斧、夹沙陶器等均为"滇越"部族的遗物, "滇越"是"傣德"支系的祖先,主要分布在瑞丽市和潞西市遮放坝尾,这里的傣族至今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习俗,如建筑上仍使用"干阑"式竹楼,人名无姓氏,男女孩以长幼顺序取名,男孩叫岩、依、散、俄……女孩叫月、玉、安、艾、娥……服饰与"傣勒"支系也有明显不同。二是从东南沿海"百越"地区迁来的傣族先民,自称"傣勒",分布最广,潞西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及瑞丽市勐卯镇最多。三是从缅甸迁来的傣族,主要居住在瑞丽市。  二、土司制度与文化艺术  土司制度对傣族的文化艺术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方面土司由封建王朝委任,对学习汉文化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带动了土司衙门里的贵族子弟、属官乃至傣族百姓都来学习、钻研汉文化的风尚;另一方面土司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重面子、讲排场,客观上推动了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再一方面土司把佛教当作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工具,大力宣扬佛教,而佛教对傣族文化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建筑艺术上看,土司衙门一律采用汉式建筑。规模因土司实力大小而异,其中以南甸、干崖、陇川、芒市、勐卯的土司衙门较为豪华,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是南甸土司衙门。  南甸土司衙门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由4个主院落、 10个旁院落、47幢、149间房屋组成。包括大堂、二堂、三堂、正堂以及粮库、军械库、监狱、马房、花园、佛堂、戏楼等。大堂是土司审理重大案件的公堂,内设刑具;置土司仪仗牌,包括"回避"、"肃静"牌和龙头、关刀、金瓜、城斧、朝天蹬、安民、除一手掌乾坤等;右侧置一把万民伞,左侧置鸣冤鼓、铜磐、铁炮二南。凡升堂、土司进出衙门,或迎送贵宾,均要击鼓、鸣磐、放炮。毒筒堂是土司接待上司或会见宾客的地方。堂前悬挂"十司领袖"和"天一柱"匾额。正中的后门称为太阳门,遇重大庆典或内地官员来临才开启,平时走两侧通道。三堂正中挂"永固南疆"匾额,是土司署讨论重大问越及属百值班的地万。正堂系土司及家属的寝室。正殿用栗木、左厢用椿木、右厢用揪木,暗含"正立春秋"之意,八扇门上雕刻着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子爱莲、伯乐爱马等"八爱图"。整个衙门建筑群显得巍峨壮观,气势不凡,被称为傣族的"故官"。 1987年12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傣族土司衙门采用汉式建筑,在政治上反映了土司对封建王朝的依附关系,同时土司也可凭此向百姓炫耀自己的势力、威严和政治靠山,起到一种震慑的作用。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内地汉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流。  从信仰的角度看,傣族佛教兴盛,与土司重视佛教有密切相关。德宏最著名的佛寺、佛塔,几乎都是土司出资或集资修建的。如芒市的菩提寺、五云寺、树包塔、瑞丽的姐勒大金塔、盈江的允燕佛塔等。土司对佛教的大力倡导,主观上是利用宗教从精神上控制民众,客观上却极大地推动了傣族宗教文化和傣族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其中包括佛经翻译、文学创作、建筑、雕刻、雕塑、绘画、剪纸、扎纸等等。  傣剧与土司制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德宏傣戏最早发源于干崖土司衙门。干崖土司署组织傣族文人翻译大量京剧、滇剧剧本,移植排演为傣剧。傣剧先在各土司衙门流行,然后传入民间。  三、舞蹈音乐  傣族民间舞蹈 以舞姿轻柔舒缓,造型独特优美,民族风格浓郁而享誉海内外,是傣族文化高度发展的艺术产物,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傣家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充分表达了傣家人心灵深出对美的追求、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祈盼,体现了傣家人慈善、友好温和的品质。  傣族民间舞蹈的种类非常多,有农作模拟舞蹈、抒情舞蹈、故事舞蹈、祝谢舞蹈、道具舞蹈、武术舞蹈、祭祀舞蹈、宫廷舞蹈等等。其中以拟兽舞蹈内容最为丰富,包括孔雀舞、白象舞、鱼舞、大鹏舞、马鹿舞、猴舞、龟舞等。  傣族的摸拟舞蹈有图腾祟拜的遗痕,但绝大部分与佛教的流传密切相关。其中,孔雀舞是代表傣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的舞蹈,它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独立于宗教之外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表演性舞蹈。以独特优美的身段、节奏明快的舞步、变化多端的手形、灵活传情的眼神,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只要一提起孔雀舞,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傣族。可以说,孔雀舞已经成为整个傣族的艺术形象。  孔雀舞 孔雀具有高贵优雅、温和从容的性情,与傣家人的民族性格相吻合,又是佛祖的使者,所以孔雀成为傣族心目中神圣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凡节日喜庆都要跳孔雀舞。有道具孔雀舞和徒手孔雀舞两大类。过去只限男性跳,女性跳孔雀舞是解放以后才逐渐开始的。道具孔雀舞,俗称"架子孔雀舞"。舞者头戴王子金盔和王子面具,腰系用细竹、彩绸制作的、可以张合的孔雀翅膀和长长的孔雀尾。这种装扮,与印度民间的孔雀舞非常相似。道具孔雀舞有单人舞、双人舞和三人以上表演的有故事情节的孔雀舞。  流行于潞西一带的道具孔雀舞,孔雀道具比较宽大,制作工艺精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在跳法上以走舞为主,表现孔雀行走、奔跑、拖翅、展翅、开屏等姿态。而流行于瑞丽、碗町一带的孔雀舞,则穿戴轻便小巧的道具服饰,动作套路丰富,灵活多变。徒手孔雀舞,是解放后在道具孔雀舞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舞步是傣族特有的"起伏舞步",支撑腿曲伸时,动力腿勾脚,相互交替,形成身体重心均匀起伏的舒缓节奏,给人以悠然而不失庄重典雅的感觉。徒手孔雀舞分两种,即单人孔雀舞和双人孔雀舞。单人孔雀舞表现的内容是,清晨,孔雀在幽静的森林中慢慢苏醒,梳理羽毛,左顾右盼,走出巢穴。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欣赏水中自己美丽的倒影。然后饮水,洗浴,抖落身上的水珠。接着是开屏、飞翔 … … 对孔雀习性的模仿,细致入微,将孔雀顾盼生辉的姿态、高贵圣洁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双人孔雀舞的舞者分别扮演雌、雄孔雀,雄孔雀动作幅度大,刚劲有力;雌孔雀动作轻灵、娇柔,舞蹈表现雌、雄孔雀相亲相爱,充满柔情蜜意。  象脚鼓 在德宏州的任何一个傣族村寨,人们只要一听到象脚鼓的声音,就知道村中一定是在庆贺喜事。节日、迎亲嫁女、起房建屋、作摆、远方宾客到来都要敲响象脚鼓。在象脚鼓的召唤下,村中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幼,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聚集在一起,踩着象脚鼓的节奏,尽情欢歌。傣族群众说:"听到象脚鼓响,脚板心就发痒。"  象脚鼓音色浑厚、圆润,鼓声传播得非常远。再配上浑厚的硭和急切响亮的、让人心脏加速的镲,产生一种和谐的、扣人心弦的、极为煽情的艺术效果。  每年9月"出洼"后,谷子即将成熟,为庆祝丰收,傣族群众几乎每天都跳象脚鼓舞。民间流传:"敲一下鼓,谷子饱一截"。丰收在望之时,正是傣家人狂欢的季节,村村寨寨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正如俗话所说"谷子黄,傣族狂",充分反映了傣族人民对丰收的渴望和对丰收的喜悦。  斜光 傣族把以击鼓表演为主的舞蹈叫做"斜光"。击鼓方法变化多端,不同的击法和节奏,构成不同的鼓语。  从人数上看,有单人舞、双人舞和群舞之分。单人舞是突出个性化的即兴表演,过去村与村之间经常进行擂鼓比赛。比赛获胜,被视为全村的荣耀,同时要把鼓抬到奘房供奉。胜者不仅将得到一头牛的奖励,还会博得美丽姑娘的爱慕。双人舞讲究配合默契,融人傣族武术套路中躲闪、踢腿的招式。两位鼓手之间还可通过鼓语,一问一答,颇有情趣。潞西一带的双人舞,鼓身左右摆动,模仿孔雀开屏;盈江一带,鼓身上下摆动,模仿公鸡打架。而群舞则是遇到隆重的庆典才举行,数百只鼓一齐擂响,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嘎光 以象脚鼓为伴奏的集体舞,在傣族民间最为盛行,男女老少都会跳。人数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舞呈"三道弯"形,节奏舒缓,舞姿轻盈优美。"三道弯"是傣族及南亚、东南亚许多民族特有的舞蹈造型。这是原始人类采摘树上果实的再现,同时还表现出古代百越部族对鸟、蛇图腾崇拜的痕迹。  瑞丽、碗町一带"傣德"支系跳的嘎光,打击乐手站在舞场中央原地伴奏,众人围圆圈踏节拍而舞。潞西、盈江、陇川、梁河"傣勒"支系跳嘎光时,打击乐手位于舞队之首,引导舞队进人舞场后,才到舞场中央伴奏。舞蹈进人高潮时,懂武术的男子脱去上衣,露出文身,随鼓点在舞场中表演傣拳,众人齐声发出"呀呀一呜一呜"的欢呼声。气氛热烈欢快,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葫芦丝 葫芦丝是德宏傣族群众最喜欢吹奏的传统乐器之一。葫芦丝,傣语称"筚朗道",意为"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  德宏傣族把吹管乐器统称为"荜",有荜香、荜秀、荜端翔、荜朗道等,管身竹制,造型别致美观,富有民族特色。音色圆润、柔美而纤细,极富抒情性,符合傣族温和善良的民族性格,善于表现傣乡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传递傣家人含蓄细腻的情感。  民间吹奏葫芦丝,一是老年人自娱自乐,排遣孤独,内容多为叙事性的古调,音符悠长、苍凉、凄楚,是老年人怀古、排遣孤独感的方式之一;二是年轻人谈情说爱时,吹奏葫芦丝传递情感,曲调优美、抒情、浪漫。  过去傣族民间有"目掌荜,目宾宰"(意为"不会吹葫芦丝,不是小伙子")的说法,只要成为葫芦丝高手,定能博得姑娘的欢心。所以,男孩到了十四、五岁,就开始偷偷学习葫芦丝的吹奏和制作。  有"葫芦丝之乡"美誉的梁河县,其境内的勐养坝曾是南甸土司的避暑胜地,坝中蜿蜒流过清澈的南养江,滋润着肥沃的土地,这里沟河纵横,四季常青。竹林深处,分布着数十个傣族村寨。金秋十月,当谷子收割完毕,田野一片寂静。夜幕降临,秋风送爽,明媚的月亮爬上竹梢,萤火虫四处飞舞,这是傣族"布冒"(小伙子)"猎少"(串姑娘)的大好时机。寨子里的小伙子们披上草绿色毛毯,挎上电筒,带上心爱的葫芦丝,朝着不同的目标奔去。。  进人二十一世纪后,葫芦丝在国内的影响更大,那勾魂摄魄的奇妙声音,引发了一股席卷全国的狂潮,天南海北的人们 , 都把吹葫芦丝当作一种时尚、一种自豪。  四、傣族文化艺术  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壮傣语支,国内同语族的语言有壮语、布依语、侗语、水语、松佬语、毛南语、黎语,同国外的泰语、老挝语、缅甸的掸语、印度阿萨姆邦的阿霍姆语是很接近的亲属语言。  饱受中原黄河文明与印度恒河文明的滋养,傣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一是百越文化的积淀;二是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三是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四是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德宏傣族学者普遍认为,德宏傣文字母来源于印度巴利文字母,德宏傣文是由缅甸文字变化而来的。有老傣文与新傣文之分。新傣文系1954年在老傣文基础上改进,共有36个字母、19个声母、84个韵母,6个声调。书写为自左向右横写。拼写顺序是声母在前,韵母在中,声调符号放在韵尾后面。  现今使用德宏傣文的地区,有德宏、保山、临沧、思茅、大理、楚雄等地州的傣族地区,人口达40多万。  文学艺术 德宏傣族文学历史悠久。古代傣族先民早就创作了反映自己劳动生活的歌谣、神话和传说。有自己的文字后,神话、传说得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口头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使傣族文学的发展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叙事长诗 目前,傣族叙事长诗大约有五百五十部,这些作品都是数千行、数万行的宏篇巨著。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宝藏中一座绚丽多彩宝库。

东南亚民族文化论文范文高中英语

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东南亚。传统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主义精神的载体。学习东南亚非遗知识,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他的民族特性,有助于今后的合作交流。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ne of the oldest in the Paper-cut is the sedimentary accretion of Chinese culture over thousands of It demonstrated the brilliance of China's ancient The paper-cutting folklore is an important form for Confucianism which makes an eventful effect to local folklore life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剪纸是数千年中国文化的沉淀,它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辉,陕西关中地区的民间剪纸民俗是儒家文化对当地民俗生活影响巨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It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han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t different of shapes and various I will open your paper-cut can beautify life by art它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种类多样。体裁各异。我将要把心愿寄托在风中飘向远方剪纸可以美化生活。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东南亚民族文化论文题目大全高中英语

你要干嘛!打算不花钱?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我当年写的好像是广告中的跨文化比较。大概是比较国内外在广告表现方式、手法尤其是语言表达方面的异同。感觉材料比较好找,但是分析总结得头都大了。比起写翻译类的、语言学的同学,那叫一个郁闷啊!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rivacy (私人权) and Yinsi(隐私) 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friendship and Chinese Compare the Western individualistic culture with the Chinese Collectivist Compare the Chinese Martial Artists and the Western K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ower psychological factors to intercultural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gift-giving and gift-receiving in Western culture and Chinese Please explore the deep cultur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ome culture-loaded words / some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E Compare some typical nonverbal behavior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mpare different negotiation styles among Chinese, American, German, French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Oriental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 and Occidental thought A study on gender differences in Cross-gender A comparative study on Western painting/architecture and Chinese paint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Western clothes and Chines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chool education in America and C A comparative study on family education in America and C A comparative study on freedom concept in America and C A comparative study on wedding customs among differ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n Western advertis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food A comparative study on win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journalism in America and C

东南亚民族文化论文范文高中英语版

云南省德宏州民族文化  德宏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神话之乡"和 "歌舞之乡"。  德宏州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僳僳族、德昂族等30多种少数民族,是全国景颇族、德昂族和阿昌族的主要聚居地。德宏的少数民族各具特色,领略民族风情、品尝民族餐饮,参加民族节日,有巨大的诱惑力。 全州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瑞丽江、大盈江国家级名胜区几乎囊括了德宏全境。据统计,2005年末,全州在籍人口78万人,当地少数民族人口25万,占7%。其中傣族03万占总人口的32%;景颇族05万占总人口的2%;僳僳族58万占总人口的4%;阿昌族84万占总人口的6%;德昂族32万人占总人口的24%。德宏傣族占全国傣族人口的30%,景颇族占全国景颇族人口的95%以上,阿昌族占全国阿昌族人口的85%以上。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僳僳族、德昂族分别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族群分化出来,保留了他们不同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但随着中原文化以及佛教、基督教的传入,各少数民族从中吸收了养分,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交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文化艺术,从而使德宏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神韵和蓬勃的生命力,构成世界上少有的多族群、多文化共生地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支奇葩。  今天,德宏各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德宏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与各民族的文化交融是紧密相关的。  德宏的气候是"立体气候",宗教文化也呈"立体分布","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俗 " 是对德宏宗教文化经典的概括。德宏高寒山区至今存留着种类繁多的自然宗教,半山区的景颇族、僳僳族以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为主,坝区傣族、德昂族和阿昌族则以上座部佛教为主,德宏的上座部佛教教派齐全,为世界罕见,是研究宗教文化的"活化石"。  德宏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里民族风俗醇厚质朴,民族节日异彩分呈,民族建筑独树一帜,民族服饰五彩缤纷,民族史诗闻名于世,民族歌舞优美精彩,民族绘画艳丽生动,饮食文化和风味小吃别具一格,尤其是傣族的贝叶文化、景颇族的目瑙文化更是饮誉世界。  这里,我们将对德宏五个主体民族的文化作一简单介绍。  傣族 水的民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约占全国傣族总人口的30%,是傣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分布在全州各县市坝区和山涧河谷地带,有傣德和傣勒之分。他们濒水而居,善于在水中捕捞,喜欢在水中沐浴,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最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泼水节",傣族少女柔情似水……学术界把傣族喻为"水的民族",说他们纯洁如水,温文尔雅,从容不迫。  一、历史渊源  德宏傣族先民与我国古代东南沿海的越人部族有密切的族属渊源关系。早在西汉时期,就被称为"滇越",建立了神奇的"乘象国",傣语称为"勐果占璧"或"勐卯弄"。东汉被称为"掸"。唐宋时期先后归顺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元朝时德宏傣族迅速崛起,建立了强大的"麓川王国。"明朝称傣族为"百夷" , 正统年间爆发了震惊天下的"三征麓川"战役。从清初到近代称为"摆夷",解放后正式定名为"傣族"。  瑞丽一带的"傣德"支系,原先就居住在德宏,与汉族接触不多,保留着较多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潞西、梁河、盈江、陇川的"傣勒"支系,是后来迁人德宏的,他们过去分布在"傣德"支系以北靠近汉族的地方,吸收了较多的汉文化成分。  德宏傣族的来源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德宏土著的"滇越"部族,今德宏怒江流域、大盈江流域出土的具有显著"百越"文化特征的新石器文物,包括肩石斧、梯形石斧、夹沙陶器等均为"滇越"部族的遗物, "滇越"是"傣德"支系的祖先,主要分布在瑞丽市和潞西市遮放坝尾,这里的傣族至今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习俗,如建筑上仍使用"干阑"式竹楼,人名无姓氏,男女孩以长幼顺序取名,男孩叫岩、依、散、俄……女孩叫月、玉、安、艾、娥……服饰与"傣勒"支系也有明显不同。二是从东南沿海"百越"地区迁来的傣族先民,自称"傣勒",分布最广,潞西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及瑞丽市勐卯镇最多。三是从缅甸迁来的傣族,主要居住在瑞丽市。  二、土司制度与文化艺术  土司制度对傣族的文化艺术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方面土司由封建王朝委任,对学习汉文化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带动了土司衙门里的贵族子弟、属官乃至傣族百姓都来学习、钻研汉文化的风尚;另一方面土司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重面子、讲排场,客观上推动了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再一方面土司把佛教当作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工具,大力宣扬佛教,而佛教对傣族文化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建筑艺术上看,土司衙门一律采用汉式建筑。规模因土司实力大小而异,其中以南甸、干崖、陇川、芒市、勐卯的土司衙门较为豪华,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是南甸土司衙门。  南甸土司衙门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由4个主院落、 10个旁院落、47幢、149间房屋组成。包括大堂、二堂、三堂、正堂以及粮库、军械库、监狱、马房、花园、佛堂、戏楼等。大堂是土司审理重大案件的公堂,内设刑具;置土司仪仗牌,包括"回避"、"肃静"牌和龙头、关刀、金瓜、城斧、朝天蹬、安民、除一手掌乾坤等;右侧置一把万民伞,左侧置鸣冤鼓、铜磐、铁炮二南。凡升堂、土司进出衙门,或迎送贵宾,均要击鼓、鸣磐、放炮。毒筒堂是土司接待上司或会见宾客的地方。堂前悬挂"十司领袖"和"天一柱"匾额。正中的后门称为太阳门,遇重大庆典或内地官员来临才开启,平时走两侧通道。三堂正中挂"永固南疆"匾额,是土司署讨论重大问越及属百值班的地万。正堂系土司及家属的寝室。正殿用栗木、左厢用椿木、右厢用揪木,暗含"正立春秋"之意,八扇门上雕刻着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子爱莲、伯乐爱马等"八爱图"。整个衙门建筑群显得巍峨壮观,气势不凡,被称为傣族的"故官"。 1987年12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傣族土司衙门采用汉式建筑,在政治上反映了土司对封建王朝的依附关系,同时土司也可凭此向百姓炫耀自己的势力、威严和政治靠山,起到一种震慑的作用。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内地汉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的交流。  从信仰的角度看,傣族佛教兴盛,与土司重视佛教有密切相关。德宏最著名的佛寺、佛塔,几乎都是土司出资或集资修建的。如芒市的菩提寺、五云寺、树包塔、瑞丽的姐勒大金塔、盈江的允燕佛塔等。土司对佛教的大力倡导,主观上是利用宗教从精神上控制民众,客观上却极大地推动了傣族宗教文化和傣族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其中包括佛经翻译、文学创作、建筑、雕刻、雕塑、绘画、剪纸、扎纸等等。  傣剧与土司制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德宏傣戏最早发源于干崖土司衙门。干崖土司署组织傣族文人翻译大量京剧、滇剧剧本,移植排演为傣剧。傣剧先在各土司衙门流行,然后传入民间。  三、舞蹈音乐  傣族民间舞蹈 以舞姿轻柔舒缓,造型独特优美,民族风格浓郁而享誉海内外,是傣族文化高度发展的艺术产物,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傣家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充分表达了傣家人心灵深出对美的追求、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祈盼,体现了傣家人慈善、友好温和的品质。  傣族民间舞蹈的种类非常多,有农作模拟舞蹈、抒情舞蹈、故事舞蹈、祝谢舞蹈、道具舞蹈、武术舞蹈、祭祀舞蹈、宫廷舞蹈等等。其中以拟兽舞蹈内容最为丰富,包括孔雀舞、白象舞、鱼舞、大鹏舞、马鹿舞、猴舞、龟舞等。  傣族的摸拟舞蹈有图腾祟拜的遗痕,但绝大部分与佛教的流传密切相关。其中,孔雀舞是代表傣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最高水平的舞蹈,它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独立于宗教之外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表演性舞蹈。以独特优美的身段、节奏明快的舞步、变化多端的手形、灵活传情的眼神,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只要一提起孔雀舞,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傣族。可以说,孔雀舞已经成为整个傣族的艺术形象。  孔雀舞 孔雀具有高贵优雅、温和从容的性情,与傣家人的民族性格相吻合,又是佛祖的使者,所以孔雀成为傣族心目中神圣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凡节日喜庆都要跳孔雀舞。有道具孔雀舞和徒手孔雀舞两大类。过去只限男性跳,女性跳孔雀舞是解放以后才逐渐开始的。道具孔雀舞,俗称"架子孔雀舞"。舞者头戴王子金盔和王子面具,腰系用细竹、彩绸制作的、可以张合的孔雀翅膀和长长的孔雀尾。这种装扮,与印度民间的孔雀舞非常相似。道具孔雀舞有单人舞、双人舞和三人以上表演的有故事情节的孔雀舞。  流行于潞西一带的道具孔雀舞,孔雀道具比较宽大,制作工艺精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在跳法上以走舞为主,表现孔雀行走、奔跑、拖翅、展翅、开屏等姿态。而流行于瑞丽、碗町一带的孔雀舞,则穿戴轻便小巧的道具服饰,动作套路丰富,灵活多变。徒手孔雀舞,是解放后在道具孔雀舞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舞步是傣族特有的"起伏舞步",支撑腿曲伸时,动力腿勾脚,相互交替,形成身体重心均匀起伏的舒缓节奏,给人以悠然而不失庄重典雅的感觉。徒手孔雀舞分两种,即单人孔雀舞和双人孔雀舞。单人孔雀舞表现的内容是,清晨,孔雀在幽静的森林中慢慢苏醒,梳理羽毛,左顾右盼,走出巢穴。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欣赏水中自己美丽的倒影。然后饮水,洗浴,抖落身上的水珠。接着是开屏、飞翔 … … 对孔雀习性的模仿,细致入微,将孔雀顾盼生辉的姿态、高贵圣洁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双人孔雀舞的舞者分别扮演雌、雄孔雀,雄孔雀动作幅度大,刚劲有力;雌孔雀动作轻灵、娇柔,舞蹈表现雌、雄孔雀相亲相爱,充满柔情蜜意。  象脚鼓 在德宏州的任何一个傣族村寨,人们只要一听到象脚鼓的声音,就知道村中一定是在庆贺喜事。节日、迎亲嫁女、起房建屋、作摆、远方宾客到来都要敲响象脚鼓。在象脚鼓的召唤下,村中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幼,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聚集在一起,踩着象脚鼓的节奏,尽情欢歌。傣族群众说:"听到象脚鼓响,脚板心就发痒。"  象脚鼓音色浑厚、圆润,鼓声传播得非常远。再配上浑厚的硭和急切响亮的、让人心脏加速的镲,产生一种和谐的、扣人心弦的、极为煽情的艺术效果。  每年9月"出洼"后,谷子即将成熟,为庆祝丰收,傣族群众几乎每天都跳象脚鼓舞。民间流传:"敲一下鼓,谷子饱一截"。丰收在望之时,正是傣家人狂欢的季节,村村寨寨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正如俗话所说"谷子黄,傣族狂",充分反映了傣族人民对丰收的渴望和对丰收的喜悦。  斜光 傣族把以击鼓表演为主的舞蹈叫做"斜光"。击鼓方法变化多端,不同的击法和节奏,构成不同的鼓语。  从人数上看,有单人舞、双人舞和群舞之分。单人舞是突出个性化的即兴表演,过去村与村之间经常进行擂鼓比赛。比赛获胜,被视为全村的荣耀,同时要把鼓抬到奘房供奉。胜者不仅将得到一头牛的奖励,还会博得美丽姑娘的爱慕。双人舞讲究配合默契,融人傣族武术套路中躲闪、踢腿的招式。两位鼓手之间还可通过鼓语,一问一答,颇有情趣。潞西一带的双人舞,鼓身左右摆动,模仿孔雀开屏;盈江一带,鼓身上下摆动,模仿公鸡打架。而群舞则是遇到隆重的庆典才举行,数百只鼓一齐擂响,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嘎光 以象脚鼓为伴奏的集体舞,在傣族民间最为盛行,男女老少都会跳。人数少则几十,多则成百上千。舞呈"三道弯"形,节奏舒缓,舞姿轻盈优美。"三道弯"是傣族及南亚、东南亚许多民族特有的舞蹈造型。这是原始人类采摘树上果实的再现,同时还表现出古代百越部族对鸟、蛇图腾崇拜的痕迹。  瑞丽、碗町一带"傣德"支系跳的嘎光,打击乐手站在舞场中央原地伴奏,众人围圆圈踏节拍而舞。潞西、盈江、陇川、梁河"傣勒"支系跳嘎光时,打击乐手位于舞队之首,引导舞队进人舞场后,才到舞场中央伴奏。舞蹈进人高潮时,懂武术的男子脱去上衣,露出文身,随鼓点在舞场中表演傣拳,众人齐声发出"呀呀一呜一呜"的欢呼声。气氛热烈欢快,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葫芦丝 葫芦丝是德宏傣族群众最喜欢吹奏的传统乐器之一。葫芦丝,傣语称"筚朗道",意为"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  德宏傣族把吹管乐器统称为"荜",有荜香、荜秀、荜端翔、荜朗道等,管身竹制,造型别致美观,富有民族特色。音色圆润、柔美而纤细,极富抒情性,符合傣族温和善良的民族性格,善于表现傣乡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传递傣家人含蓄细腻的情感。  民间吹奏葫芦丝,一是老年人自娱自乐,排遣孤独,内容多为叙事性的古调,音符悠长、苍凉、凄楚,是老年人怀古、排遣孤独感的方式之一;二是年轻人谈情说爱时,吹奏葫芦丝传递情感,曲调优美、抒情、浪漫。  过去傣族民间有"目掌荜,目宾宰"(意为"不会吹葫芦丝,不是小伙子")的说法,只要成为葫芦丝高手,定能博得姑娘的欢心。所以,男孩到了十四、五岁,就开始偷偷学习葫芦丝的吹奏和制作。  有"葫芦丝之乡"美誉的梁河县,其境内的勐养坝曾是南甸土司的避暑胜地,坝中蜿蜒流过清澈的南养江,滋润着肥沃的土地,这里沟河纵横,四季常青。竹林深处,分布着数十个傣族村寨。金秋十月,当谷子收割完毕,田野一片寂静。夜幕降临,秋风送爽,明媚的月亮爬上竹梢,萤火虫四处飞舞,这是傣族"布冒"(小伙子)"猎少"(串姑娘)的大好时机。寨子里的小伙子们披上草绿色毛毯,挎上电筒,带上心爱的葫芦丝,朝着不同的目标奔去。。  进人二十一世纪后,葫芦丝在国内的影响更大,那勾魂摄魄的奇妙声音,引发了一股席卷全国的狂潮,天南海北的人们 , 都把吹葫芦丝当作一种时尚、一种自豪。  四、傣族文化艺术  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壮傣语支,国内同语族的语言有壮语、布依语、侗语、水语、松佬语、毛南语、黎语,同国外的泰语、老挝语、缅甸的掸语、印度阿萨姆邦的阿霍姆语是很接近的亲属语言。  饱受中原黄河文明与印度恒河文明的滋养,傣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一是百越文化的积淀;二是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三是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四是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德宏傣族学者普遍认为,德宏傣文字母来源于印度巴利文字母,德宏傣文是由缅甸文字变化而来的。有老傣文与新傣文之分。新傣文系1954年在老傣文基础上改进,共有36个字母、19个声母、84个韵母,6个声调。书写为自左向右横写。拼写顺序是声母在前,韵母在中,声调符号放在韵尾后面。  现今使用德宏傣文的地区,有德宏、保山、临沧、思茅、大理、楚雄等地州的傣族地区,人口达40多万。  文学艺术 德宏傣族文学历史悠久。古代傣族先民早就创作了反映自己劳动生活的歌谣、神话和传说。有自己的文字后,神话、传说得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口头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使傣族文学的发展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叙事长诗 目前,傣族叙事长诗大约有五百五十部,这些作品都是数千行、数万行的宏篇巨著。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宝藏中一座绚丽多彩宝库。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The Chinese New Year:This holiday is also known as the Spring F It falls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Chinese years are grouped in sets of 12 with each year represented by an animal (a zodiac sign) It is often said that a person displa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imal representing the year in which they were The Chinese New Year is a time of great excitement and celebration for all Chinese around the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the festivities may last for On New Year’s Eve, family members gather for a huge luxurious Many of the foods served have a symbolic Some foods have names that sound the same as Chinese characters (words) These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a prosperous meaning, and the shapes and colors of the foods symbolize health, happiness, and good On New Year’s Day, family members eat a vegetarian dish called “jai” All of its ingredients are tied to prosperous The New Year is ushered in joyfully with the thunderous roar of exploding firecrackers to frighten away evil The dragon dance is a vital part of this The dance was originally performed to please the dragon, the god of water, and to ask for rain during periods of The dragon is a symbol of strength, dignity, and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with the phrase, “Gung Hay Fat Choy” to wish each other best wishes and prosperity This phrase means “ Happy New Y”Families will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to wish them a Happy New Y The younger members visit their After “Gung Hay Fat Choy” is wished for the elders, the elders in return give “lucky money” to their younger “Lucky money”; is money that is placed into specially designe

东南亚民族文化论文范文大全高中

民俗风情,在旅游中作为人文景观的一个极为重要内容,以其美学风貌,具  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的核心在于人的美的昭示和显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开放、改革的近十几年来,我们又在如何开展民俗  风情游、加强美育薰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很值得总结和发扬。本文围绕以  上的三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  中国旅游的审美对象,一般依次排列有: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  …等。民俗风情,次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排列老三,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  因为我国幅员十分广阔,地质地貌多样,名山大川遍布,山水美一直享有盛誉,  列为榜首,理所当然。同时,我国又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璀璨无比的历代  的文化遗产;帝王将相、名哲圣贤、道长高僧、文人雅士等在名山大川留下了众  多的名胜古迹。所以,我一直坚持中国旅游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密不可分”  的观点。如今要把“排行老三”单挑出来,改变传统的模式,开拓新的旅游领域  和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从旅游审美来看,民俗风情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都是“全身心”的感官开放和接纳、高级的精神享受,都是动静结合的休闲、娱  乐的活动。但是,民俗风情,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相比较,在旅游审美中,在  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陌生新奇。  我国有五十五个民族组成一个大家庭,平等和睦,繁荣昌盛。就旅游资源的  分布来看,五岳、佛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都在汉族居住地,少数民族的  民俗风情游,比山水风光游的开发、利用,更占优势。就国内旅游客源的组成来  看,由于汉族在全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他们到汉族文化复盖的旅游风景区,与  到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游览区相比,凭添了由新奇、神秘引起的陌生感,大有不  到异域胜异域的感受。本来,旅游,就是生存和生活时空的一种移动或更换。由  新奇、神秘引起的陌生感,相对于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来说的。蔡元培曾揭示  了人有一种“习久的心理”,“常住繁荣城市的人,一到乡村,觉得格外清幽。  ”(《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72页)美在发现中得以开拓,又经过对照,变  得更加强烈和新鲜。要知道人类不会倒退到旧石器时代,以良好环境能定居下来  为满足了。游人的陌生新奇感,既可以扩大“新知”,又可以激起游兴。正如沈  明编著《旅行》一书所指出的:  我国是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都有着独具一格的诱人的习俗,到少数民族聚  居区作风情旅游,了解那里的历史变迁、生活现状和风情民俗,采集那里的民间  文艺珍品,直接感受特定的民族文化氛围,会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有着更为形象的  知识。总之,旅游处处皆学问,只要留意学习,定会得益非浅。(广西民族出版  社1990年版,第29页)  第二、参与亲切。  山水是自然物,古迹虽能“睹物思人”,毕竟是伴随着历史的回声,游人无  法直接参与,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而民俗风情则不一样,它是一种多功能  的群众性的活动,可以把游人裹夹进去,士农工商,全心投入,忘乎所以。如火  把节的习俗,至今在我国西南十几个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节日那天,人们穿起  民族盛装,杀牲庆贺,举行各种文体娱乐,晚上举着火把,排成火龙,在山间田  野上漫游,并互相“泼火”,互换吉祥。这个“泼火”,与云南傣族的“泼水”,  形成了鲜明对比,提供了人人参与的特定氛围。这样,“旅游经历就将新鲜程度  和亲切程度联系起来,将旧习惯的可靠性与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兴奋联系起来”(  〔美〕罗伯特?麦金托金和夏希肯特?格波物《旅游学》,第81页),促使整  个身心健康,获得美的享受。  第三、喜庆认同。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通过审美主体个体进行的,其目的在于发现美、体验美、  认同美。这种发现美、体验美、认同美,在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的  旅游活动中,是相同的。香港华莎《母女浪游中国》一书中,就对山水风光、名  胜古迹、民俗风情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发现美、体验美、认同美的忠实的记录,  充分体现了“龙的传人”寻根探美的心迹。如,敦煌的鸣沙山从“单纯一致”的  形式美的角度,描绘了这座傍晚下的金黄色的山的色彩,线条和整个画面,鲜明、  晶亮,没有深浅,没有参杂,没有渗透,给人一种美的惊奇、爱的震摄。于是,  她说:“如果草原象征了青春的欢乐,荒漠象征了暮年的悲苦,那么鸣沙山就象  征了壮年胜利的喜悦了。”(第98―99页)但是,民俗风情,与山水风光、  名胜古迹在审美认同方面,还有差别。主要在于从美学的范畴来讲,山水(如,  桂林、西湖)偏于优美,古迹(如,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偏于崇高,而  民俗风情大多与节日活动联系在一起,则偏于喜剧性的范畴了。普天同庆,其乐  融融,使审美认同,比其他旅游审美对象来说,来得轻松、自如,不费什么心思。  这从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越办越火红,就看得出这个审美认同  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而被称为“新民俗”。(《厦门晚报》1995年2月16  日刊《新华社发表春节晚会笔谈,认为电视观众欣赏心理成熟了》)  (二)  民俗风情美属于社会美的一种。但它又与社会美中社会事物的美,有所不同。  社会事物(如,劳动产品、工具)一般取物化形态,很难直接看到创造的过程。  而民俗风情,多为一种社会的群体活动,有着创造者本身的全过程的参与,可以  进行直接沟通、交流和对话。因此,作为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来看,社会事物  美的显现程度,当然不如民俗风情美了。具体说来,大致有四方面:  第一、民俗风情与人的形体美。  民俗风情中,保留了不少远古的遗迹。那时,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情况下,  远古人面临着生存和生活的艰难和困苦。为了社会生产和自身生产,必须具有健  壮的体魂。这在一些民俗风情的艺术表演中充分体现出来。如,泉州的拍胸舞。  “表演者上身赤膊,头带草帽,上肢随着节拍有节奏地拍击胸膛、腋窝、大腿,  时而上跳,时而下蹲,头部诙谐地摇摆。舞蹈音乐配以脍炙人口的南曲《三千两  金》或其他车鼓乐。基本动作有击掌回音,八拍雄姿、玉驴颠步、金鸡独立、善  才抢牌、青蛙出洞、小阉鸡行、大阉鸡行,等”(厦门市思明区文艺联谊会《闽  台民俗风情》,鹭江出版社1989年版,第219页)试想,如果表演者都是  些鲁迅笔下的“驼背五少”,岂能赤裸干瘪的上身,又岂能进行如此的高难度的  舞蹈动作呢?同样,民俗一些节日,本身就含有旅游的审美意义,也与参与主体  (游人)的形体的健康、壮实有一定的关系。我在《登高、踏青、远足(旅游别  称的审美意义)》一文中,指出:  中国古代旅游的大众化的趋势,与西方不完全一样。西方现代旅游,依托着  交通工具中火车的出现、组团的经营手段。中国宋元明以后,旅游大众化的趋势,  主要是利用民间节日。登高与重阳节、踏青与清明节,早已成为民间习俗。远足,  一般也安排在公休假日。(《中国旅游报》1992年3月24日)  至于有的民俗的体育竞技项目,成为健、力、美的象征,规模宏大,深入人  心。“如端午赛龙舟,近年发展为跨县跨省的大型体育竞技活动,得到跨国公司  的赞助。1988年广东番禺县举办的莲花杯和希尔顿杯龙船大赛,观看者达二  十万人之众。近几年来每年重阳节到白云山登高者,也在三十万人左右。”(叶  春生《民俗美》,海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页)  第二、民俗风情与人的装饰美。  服饰是人的装饰主要方面。服饰,不仅是人的“第二肌肤”,是文化的表征,  而且是各少数民族相互区别的外部特征。我国55个民族中,除了西北几个少数  民族为白种人外,大都为黄种人。我读一本人类学的书,说中国黄种人,北方为  蒙古种,南方为马来种。这就是说,一个标准的北方人和一个标准的南方人,在  体质上还是有区别的。而我们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散布在全国各地,无法用是北  方人,还是南方人这个标准来衡量。服饰往往成了少数民族外部标志。或者说,  什么民族有什么样服饰,什么样服饰就是什么民族。这在民俗风情游的审美对象  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维吾尔族的小花帽、傣族的统裙、满族的旗袍、瑶族的花裤、藏族的哈达、  蒙古族的马靴,等等,无不装点着旅游的景观,制造了特定的审美氛围,保留着  诱人的魅力。有的经过一定文化教育或长期生活在他乡城镇内,不愿意穿本民族  的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也不想也不可能在这里讨论。但有一条,既然作  为旅游部门组织的民俗风情游,在接待地的各少数民族应该依据民俗要求来着装,  才能体现出一定的风情来,这是肯定的。  第三、民俗风情与人的风度仪表美。  在民俗风情美中,有两大部分,即社交风俗美和婚嫁民俗美,涉及人的风度  仪表美。我国素称为礼仪之邦。无论在行为、举止上,还是在待人接物上,均有  优良的传统和现行的规范。其中有一部分沉积在民俗风情上,时而清醒,时而狂  迷,烘托出人自身和人与人之间的美。如,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花兰瑶胞,是  个很讲礼节的民族,他们有一种迎客仪式,瑶语叫“离贯侯棋”,直译为“远方  的朋友”,意译为“礼歌会”。又如,我国许多民族都有“打同年”的风俗。苗  语称为“嘎江”,直译为“老树的根”,意思是“结交最知心、最忠实可靠的朋  友”,俗称“拜把”、“结义”。不但在同一民族中,在不同民族中也相当盛行。  它成了团结的纽带,友谊的桥梁,在生活中留下了许多佳话。  第四、民俗风情与人的精神美。  民俗风情的形成、流传,与其蕴含的民族的深层心理有极大关系,张扬一种  人格精神。清明与纪念介子推、端午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老幼共知,耳熟能详。  至于“在我们源远流长的民俗礼仪中,婚姻习俗,最为繁缛,也最为有趣。千百  年来,这些礼俗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而不断变化,它从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人  民的心理、德行和品格,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具有强烈的地方和民族色彩。  许多场面本身,就是一幅美好的民俗风情画,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民俗  美》,第141页)  以上只是简单地将民俗风情与人的美的四个不同层次,作了一点探讨和研究,  无非是说民俗风情在旅游中真正能够发挥使用的,在于人的美。人的美是民俗风  情美的核心。作为民俗风情游的组织、策划和实施者应该明白这一点。否则,这  一活动,不是搞成徒具形式的大轰大嗡,就是搞成庸俗、猎奇的走火入魔。  (三)  大力开展民俗风情游,深层发挥旅游审美中的人文资源。基于以上的认识,  结合开发、利用的实践,大致说来,要注意处理好三组关系。  第一、拳头产品和联片开发。  每一民族、每一地域都应该把自身民俗风情的旅游资源,作一次全面的模底  排队,进行学者、专家的论证,什么是这一民族、这一地域民俗风情的拳头产品,  力争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前一段,厦门市文化界一次聚会,讨论到南  音问题。泉州有南音,厦门也有南音。两地南音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已有所不  同,开始形成流派。有人主张有。有人主张不分。这说明已是个客观存在。厦门  南音就应该助长自身流派的更加成熟,拿出整套、整台的节目出来,形成拳头产  品。  然而,旅游有日程安排,不能过于单调。要在形成拳头产品后,相应地进行  联片开发,点面结合,才能留得住游人。这里民俗风情自身有宽度和深度以外,  还可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等积极地配合、穿插地进行,不能单打一。  第二、维护传统和开发新项。  日本进入现代化以后,十分重视民俗风情的发扬光大,将传统注入新的时代  意义。在东南亚,民俗风情,是他们旅游中的强项。近几年,山东曲阜的祭孔、  潍坊的国际风筝节、广东春节花市、广西三江口的歌圩和福建妈祖文化节,公祭  客家母亲河(汀江)、土楼文化节等,为我国旅游事业增加了异彩。我们应该看  到,民俗风情有双重性。一面有变异性、革新性,另一面有陋俗恶习,有惰性。  报载:“我国禁放烟花爆竹的城市今年已达到40多个,其中主要是北京、南京、  沈阳、石家庄等大中城市。”(《厦门晚报》1995年2月13日),就是革  除陋俗恶习的一例。我们在组织、策划和实施民俗风情游中,要坚持这一审美标  准和审美理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旅游搭台,经贸唱戏。  据新华社电讯,“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的最新统计结果表明,1994  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达73.23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950亿元人民币,  两项合计折合1600亿元人民币,说明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新兴的重要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我国已在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跃居第八位。”(《厦  门日报》1995年2月10日)这说明,旅游业本身给社会既带来了经济效益,  又带来了社会效益。由于民俗风情这一旅游审美资源,与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相  比,它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参与性,几乎是它所依附的那一民族、那一  地域的人民,都须介入其中,更应该注意在开发、利用这一旅游项目时,给那一  民族、那一地域带来经济上的实惠。而“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是个较好的组  织形式。上引的新华社电讯中,还有一段话说,“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  改革开发以来,旅游业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旅游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厦门日报》1994年2月10日)这段话中的第二句话,  “各级政府重视”,也得到了旅游为经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的回报。既然  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已为实践证明了的较好的活动方式,就应该把民俗风情游  尽量纳入其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构成良性循环。当然,任何问题不能绝对  化。我们强调旅游与经贸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否认民俗风情游有  独立的审美价值。

旅游民俗文化1、民俗及民俗文化的涵义它是一个民族中的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使承的生活文化。2、旅游与民俗文化“入乡随俗”、“入国问俗”、“入国问禁”,早已成为旅游中的常识,旅游与民俗历来就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诸多的文人学者,为了探索各民族历史变迁、民俗风情,行万里路,越千重山,进行旅游采风,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妙不可言的神话故事、宗教祭祀、民间娱乐等,大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旅游的内容和内涵。 3、民俗文化的构成民俗文化是社会共同体在劳动中,顺乎自然、征服自然、发展自己的人类活动的过程里自发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研究者一般将“民俗文化”分为“生产民俗”、“生活民俗”、“礼仪民俗”、“岁时民俗”、“信仰民俗”等。4、民俗文化的特点(l)社会性和集体性风俗习惯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它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即使最初是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但个人的行为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融于社会民俗之中,才有生命力,也才能由集体的行为实现流传。 (2)类型性和模式性社会民俗现象存在不是个性的而是类型的。社会民俗文化现象一旦形成,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共同遵守,并成为约束行为的标准,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稳定发展中形成一定的模式,并按照这一模式代代相传。 (3)传承性和传播性社会民俗文化现象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当然传播性决非被动地、平镜式的复制,运动场跑步式的单调重复,而是“扬弃”式的贯通,是辩证否定基础之上的继承创新,兼容并蓄基础上的推陈出新。(4)稳定性和变化性 相对稳定性是指和上层文化相比,民俗文化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是从来无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民俗尽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是民俗在时空中传承、播布、演进,也必然受到社会的、政治的、生活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种种变形变异和消亡的现象。如傣族泼水节,称为“浴佛”节,但现在淡化宗教的成分,而加人娱乐的内容,取其吉祥洁净,对境内外游人有了吸引力。

中国文化(儒家文化):越南和新加坡,以及其他有华人的地方。西方文化: 东南亚曾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印度文化:印度移民带来的婆罗门教、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穆斯林带来的。还有东南亚的本土文化。

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