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动物研究论文读后感四百字以下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5 10:34:11

动物研究论文读后感四百字以下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除了人类,还生活着许多种动物。它们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人类朝夕相处得好朋友!就是我们这样的好朋友,人类却要伤害它们,有人捕杀金钱豹,把它的皮剥下来,拿去卖钱,有的人猎杀鳄鱼,把它的皮剥下来做成各种皮鞋及皮衣……虽然这些现象越来越少,但是人类做得还不够。 人类啊!人类!你们朝夕相处的是动物啊!如果没有了动物,你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单调,是多么的枯燥无味啊!人类啊,你们别忘了,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白蚁它们虽然是害虫,但它们建造的房子,却让我们的人类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所以,人们在建造高楼大厦的时候,就充分利用了蚁穴的通风原理,使我们的人类在高楼大厦里学习工作,不受空气流通的影响。蝙蝠虽然没有眼睛,但它们在飞行的过程中,却能准确地飞到任何一个地方,而不碰壁。这是因为蝙蝠有一个准确地反馈系统。今天我们人类就利用这个动物的长处,发明了雷达,使它为人类服务。 在我们首都北京有一个水上公园,在里面游人可以欣赏到成群的野鸭子在嬉戏、游玩。但你可曾知道,这里的野鸭子怎么会在这儿栖息、繁衍呢? 人们每到春夏之际就可以看到一些野鸭子在这里戏水、觅食、产卵、养育后代。季节过后,人们就看不到它们了。尽管人们想挽留它们。水上公园里的张师傅想了一个高招,如果给它们建造一个属于它们自己的地方,让它们在这里安心居住,那人们一年四季不是都可以看到它们了吗?于是,张师傅自己出钱,建造了野鸭水上乐园。就这样它们有了嬉戏、玩耍的地方,所以野鸭子们在这里得到了生命的保护,生态得到了平衡。嘿,这一年野鸭子真的就没走!从此以后,野鸭在这里繁衍后代。人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都非常的高兴。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珍惜动物的生命、善待动物的种群,是我们人类的神圣的职责。保护的动物越多,我们人类的朋友也就越多。只要我们人类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这个地球就会越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只要人和动物友好相处,我们的世界才是完美的、幸福的。

我很喜欢小动物。以前养过好多小动物,金鱼、鹦鹉、兔子、小鸡、母鸡、牛蛙、鸽子、蚕宝宝……我也玩过小动物。有一次,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兔子,晚上,我把小兔子放在床上,让它蹦蹦跳跳。爸爸来的时候,我就把它藏在被子里,坐在它身上,以免它乱动,差点压死。我也玩过金鱼。妈妈给我买了一只金鱼,午睡时,我拿着金鱼瓶子到厨房,把筷子放到里面搅拌,过不了多久,金鱼就被我玩死了。  我还在奶奶家买过一只大野兔,我叫她乖乖。这是我头一次见到最乖的兔子。乖乖的眼睫毛很长,简直漂亮极了!她那短短的尾巴,似乎像个绒球;小鸡也少不了,它们都是爷爷养的,长着毛茸茸的身体,很可爱;我的鸽子是很“难”买到的,可是,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它们不胜其烦,就答应了;鹦鹉是在日本买的,虽然不会说话,但那两只水汪汪的眼睛,使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它们;蚕宝宝是朋友送给我的。它的身体白色的,摸上去比海绵还要软,还有黏黏的小脚、小小的头,身体旁长着小黑点;我也喜欢养小猫,可爸爸不同意。

美英中学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及其启示作者:未知 来源: 一、美国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教育 美国重视科学素质培养始于60年代初,到90年代提出2061计划更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作为科学教育的目标。就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而言,60年代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和技能,教材中的体现是增加大量的实验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放在首位。如《生命科学的概念与挑战》,第一单元为“科学方法与技能”,讲了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生命科学、什么是科学技能、什么是科学方法、什么是科学实验、什么是测量系统、你如何用测量系统进行测量、显微镜是什么、显微镜的结构。在整套教材每一章后面都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内容,它们是:生命科学生涯、科学联系、科学研究人员、科学与社会、(学校)活动、科学回顾、课下活动。 又如《生命科学的焦点》,它也将“科学方法”作为独立的一章,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并将相应的训练体现于教材中心。[1]其对科学方法训练的目的要求为: 使学生了解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明确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接受或摒弃假说——得出并报告结果。 使学生掌握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一系列过程技能。其中基本的过程技能有:观察、分类、推论、交流、认识和利用空间关系、测量、应用数学方法;复杂的过程技能有:解释资料、形成假说、分解和控制变量、实验、构建模型、形成操作性定义。[2] 美国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及技能教育,科学方法的训练内容也比较全面。2061计划中指出:各种科学领域中知识的探索和技术的应用都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新设备的出现而不断变化,但各种科学探索的过程是相似的,科学研究都需要有证据、可以进行操作的假设、逻辑及理论上的分析、得出并解释理论结果、努力识别和避免偏见。[3] 因此,美国更注重行为教育而非单纯的理论学习。例如,对喝生水会引起疾病问题的学习,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生水里有细菌、不卫生,而是让学生对生水进行卫生检查、测定,并提供多种有关的数据和材料,然后由学生分析自己的研究结果和材料,回答为什么不能喝生水。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这些简单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和应用科学方法,并懂得了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正是美国的科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和素质的体现。 此外,通过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进展、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回顾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也可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并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联系及科学的本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和结果,要求学生各自报告结果、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怀疑,体现了科学态度的培养,并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英国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教育 与美国相同,英国也是在科学教育中重视科学方法训练和科学态度培养的国家。在60年代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英国推出的纳菲尔德生物学就具有此明显的特点。如它的教师指导书中指出:要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计划的方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特别是应用对照);使学生懂得生物学不仅建立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怀疑、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及互相交流的基础上。[4] 在教材的编写上也体现了这种要求。如《生物学引论》[5]即是其中一套教材, 其中充满了科学研究的气氛。 将“探究—发现”教学理论引入教材 教材在编写方式上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每章教材的开始总是以谈话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然后,指出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的结构反复出现,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己获取有关的知识。例如,第四章“生命是如何开始的”,连续让学生进行如下活动:观察煮熟的鸡卵、观察生鸡卵、观察开始孵化了的鸡卵,在暖房参加鸡卵孵化的管理工作。随着这些活动的逐步进行,学生的知识逐渐增加,最后达到对鸡卵的结构、受精卵的产生、鸡的个体发育等知识的学习。在一些不易安排学生活动的地方,教材采取对可能进行的活动、可能发生的现象等进行描述的方式,提供学习的背景知识,然后提出问题。所以整套教材没有纯粹的学术知识的介绍,而是提供了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材料。 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 首先,教材用两章的篇幅将研究生物的方式、方法交给学生,这里包括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第一章“研究生物”分为以下几部分:(1)研究什么。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生命现象, 及我们可以在哪发现生物体;(2)你发现了什么。 使用放大镜分类鉴别所观察的生物体。给出近30种动物的图画,让学生按这些动物进行观察,并试着进行分类;(3)从其它方面研究生物。观察动物的结构,研究动物的运动,寻找动物活动的证据;(4)观察研究动物的各种行为。 这里以研究动物为例,介绍了两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分类法。提示了科学研究应从问题开始,首先应明确研究什么,接下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使学生明白研究内容及相应方法。第二章介绍了测量、记录、数据处理、分析等方法,学生练习列表、填表、绘图表等技能。 其次,将观察、实验有机地融入课文中。课文的编排是按提出问题、实验活动,再提出问题,再实验的方式,处处闪烁着科学研究的火花。 第三,每章后都提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介绍有关的科学发现过程,这是可供学生阅读的学习材料。在这些资料中,包括了科学研究的步骤、方法,更重要的是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过程。 不难想象,教材的这种编写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8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政府开始制订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其科学课程中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教育,对于概念学习的要求层次并不高,对于科学方法训练的要求比较全面。如1995年的《国家科学课程》中对11~14岁学生的实验与调查能力要求是:设计实验过程;收集证据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认识所获资料中的优点与不足。[6]北方考试与评价委员会制定的1998 年《生物学》教学大纲中有关的评价目标为:在进行实验和调查活动中,学生能设计活动程序,用正确而系统的方法进行测量、观察、分析和评价资料,并将其与科学知识相联系;交流科学观察的结果和思想,用一系列科技术语及恰当的科学和数学方法进行讨论;评价有关的科学信息,并从中作出有见解的判断。[7] 可见,英国的生物学课程不仅重视系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还将设计实验及科研过程纳入教学要求,要获得中学普通证书,学生还必须具备进行科学交流及评价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勇于并能够提出独到见解。这些要求将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品质培养提到了相当的高度。 科学教育在重视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重视科学态度教育。如实事求是、独立思维的科学态度;加强学生的集体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重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等。如初中的科学教学目标中规定,在一系列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鼓励学生在成员不同的各种小组中活动,发挥各种作用,包括领导作用,小组可以由两人组成到由全班学生组成;鼓励学生自省他们对小组活动有何贡献并发展合作精神及集体工作能力。教学目标还规定,鼓励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认识并报告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和不准确的根源,识别异常结果并在可能时予以考虑;鼓励他们意识到他们探索活动的局限性,从而知道并非所有的探索活动都能获得保险的、“正确的”解答。 三、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美英中学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教育,在以下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全面而完善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与训练。使学生认识、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训练其使用有关的具体方法完成每一步骤,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我国中学生物教材中,在体现科学方法训练方面还不够全面,主要是简单的具体方法训练,如观察、分类、实验等,对于如何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假说、设计实验、模型化、给出定义等则没有体现或体现不够充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力是科学素质之冠上的一颗明珠,科学方法教育的成功导致创造力的提高。英国生物课程中对于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美国生物教材中大量的学生“课下活动”,这都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另外,他们都注重鼓励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畅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求新、求异的精神,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这一点在我国的文化及教育中是极其薄弱的,甚至是被压抑的,我们的课程教材改革应在这方面勇于革新和突破。 多渠道的信息交流能力训练和集体协作精神教育。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将是信息时代公民的生命,与他人的友好合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美英的科学教育都看到了这一点。如他们都提倡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既要进行语言交流,还要写出各自的研究报告进行书面交流;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美国2061计划关于“科学的思维”中专门提出交流技能,要求从一般阅读到能清楚地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阐述基本观点、指示和信息;用表格和简图组织信息,绘制草图;阅读和理解大众媒体中出现的科技新闻。我国的教育往往把交流能力的训练归于语言课、把集体精神的培养归于思想品德课,这种泾渭分明的划分是无益的。我们的生物课程教材改革,应打破这种框架的束缚,在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上有所加强,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上有所体现。 注重科学史教育。美英教材中都有大量的科学史料,以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正如美国的2061计划所说,科学训练的详细知识本身即是一系列有说服力的世界观。2061计划还指出:科学素质包括按照文化和智慧的发展史来看待科学探索。它包括知道科学世界观来源于长期积累下来的许多小发现和认识世界的方法的迅速改革;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些特殊事件及我们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有益的;懂得一些被证实了的重要思想,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产生原理是非常有用的。我国的生物教材改革在此方面有所改观,但只是出现于阅读材料中极少量的内容,阅读材料应去掉一般性科普知识介绍,加强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家生平、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物学知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介绍。

动物研究论文读后感四百字以下怎么写

我很喜欢小动物。以前养过好多小动物,金鱼、鹦鹉、兔子、小鸡、母鸡、牛蛙、鸽子、蚕宝宝……我也玩过小动物。有一次,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兔子,晚上,我把小兔子放在床上,让它蹦蹦跳跳。爸爸来的时候,我就把它藏在被子里,坐在它身上,以免它乱动,差点压死。我也玩过金鱼。妈妈给我买了一只金鱼,午睡时,我拿着金鱼瓶子到厨房,把筷子放到里面搅拌,过不了多久,金鱼就被我玩死了。  我还在奶奶家买过一只大野兔,我叫她乖乖。这是我头一次见到最乖的兔子。乖乖的眼睫毛很长,简直漂亮极了!她那短短的尾巴,似乎像个绒球;小鸡也少不了,它们都是爷爷养的,长着毛茸茸的身体,很可爱;我的鸽子是很“难”买到的,可是,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它们不胜其烦,就答应了;鹦鹉是在日本买的,虽然不会说话,但那两只水汪汪的眼睛,使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它们;蚕宝宝是朋友送给我的。它的身体白色的,摸上去比海绵还要软,还有黏黏的小脚、小小的头,身体旁长着小黑点;我也喜欢养小猫,可爸爸不同意。

百度去,这里没有人浪费时间给你写这个东西

动物研究论文读后感四百字以上怎么写

读后感什么都行,因为是老师让抄的

百度去,这里没有人浪费时间给你写这个东西

动物研究论文读后感四百字以上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除了人类,还生活着许多种动物。它们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人类朝夕相处得好朋友!就是我们这样的好朋友,人类却要伤害它们,有人捕杀金钱豹,把它的皮剥下来,拿去卖钱,有的人猎杀鳄鱼,把它的皮剥下来做成各种皮鞋及皮衣……虽然这些现象越来越少,但是人类做得还不够。 人类啊!人类!你们朝夕相处的是动物啊!如果没有了动物,你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单调,是多么的枯燥无味啊!人类啊,你们别忘了,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白蚁它们虽然是害虫,但它们建造的房子,却让我们的人类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所以,人们在建造高楼大厦的时候,就充分利用了蚁穴的通风原理,使我们的人类在高楼大厦里学习工作,不受空气流通的影响。蝙蝠虽然没有眼睛,但它们在飞行的过程中,却能准确地飞到任何一个地方,而不碰壁。这是因为蝙蝠有一个准确地反馈系统。今天我们人类就利用这个动物的长处,发明了雷达,使它为人类服务。 在我们首都北京有一个水上公园,在里面游人可以欣赏到成群的野鸭子在嬉戏、游玩。但你可曾知道,这里的野鸭子怎么会在这儿栖息、繁衍呢? 人们每到春夏之际就可以看到一些野鸭子在这里戏水、觅食、产卵、养育后代。季节过后,人们就看不到它们了。尽管人们想挽留它们。水上公园里的张师傅想了一个高招,如果给它们建造一个属于它们自己的地方,让它们在这里安心居住,那人们一年四季不是都可以看到它们了吗?于是,张师傅自己出钱,建造了野鸭水上乐园。就这样它们有了嬉戏、玩耍的地方,所以野鸭子们在这里得到了生命的保护,生态得到了平衡。嘿,这一年野鸭子真的就没走!从此以后,野鸭在这里繁衍后代。人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都非常的高兴。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珍惜动物的生命、善待动物的种群,是我们人类的神圣的职责。保护的动物越多,我们人类的朋友也就越多。只要我们人类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这个地球就会越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只要人和动物友好相处,我们的世界才是完美的、幸福的。

美英中学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及其启示作者:未知 来源: 一、美国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教育 美国重视科学素质培养始于60年代初,到90年代提出2061计划更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作为科学教育的目标。就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而言,60年代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和技能,教材中的体现是增加大量的实验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放在首位。如《生命科学的概念与挑战》,第一单元为“科学方法与技能”,讲了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生命科学、什么是科学技能、什么是科学方法、什么是科学实验、什么是测量系统、你如何用测量系统进行测量、显微镜是什么、显微镜的结构。在整套教材每一章后面都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内容,它们是:生命科学生涯、科学联系、科学研究人员、科学与社会、(学校)活动、科学回顾、课下活动。 又如《生命科学的焦点》,它也将“科学方法”作为独立的一章,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并将相应的训练体现于教材中心。[1]其对科学方法训练的目的要求为: 使学生了解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明确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接受或摒弃假说——得出并报告结果。 使学生掌握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一系列过程技能。其中基本的过程技能有:观察、分类、推论、交流、认识和利用空间关系、测量、应用数学方法;复杂的过程技能有:解释资料、形成假说、分解和控制变量、实验、构建模型、形成操作性定义。[2] 美国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及技能教育,科学方法的训练内容也比较全面。2061计划中指出:各种科学领域中知识的探索和技术的应用都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新设备的出现而不断变化,但各种科学探索的过程是相似的,科学研究都需要有证据、可以进行操作的假设、逻辑及理论上的分析、得出并解释理论结果、努力识别和避免偏见。[3] 因此,美国更注重行为教育而非单纯的理论学习。例如,对喝生水会引起疾病问题的学习,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生水里有细菌、不卫生,而是让学生对生水进行卫生检查、测定,并提供多种有关的数据和材料,然后由学生分析自己的研究结果和材料,回答为什么不能喝生水。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这些简单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和应用科学方法,并懂得了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正是美国的科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和素质的体现。 此外,通过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进展、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回顾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也可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并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联系及科学的本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和结果,要求学生各自报告结果、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怀疑,体现了科学态度的培养,并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英国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教育 与美国相同,英国也是在科学教育中重视科学方法训练和科学态度培养的国家。在60年代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英国推出的纳菲尔德生物学就具有此明显的特点。如它的教师指导书中指出:要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计划的方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特别是应用对照);使学生懂得生物学不仅建立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怀疑、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及互相交流的基础上。[4] 在教材的编写上也体现了这种要求。如《生物学引论》[5]即是其中一套教材, 其中充满了科学研究的气氛。 将“探究—发现”教学理论引入教材 教材在编写方式上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每章教材的开始总是以谈话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然后,指出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的结构反复出现,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己获取有关的知识。例如,第四章“生命是如何开始的”,连续让学生进行如下活动:观察煮熟的鸡卵、观察生鸡卵、观察开始孵化了的鸡卵,在暖房参加鸡卵孵化的管理工作。随着这些活动的逐步进行,学生的知识逐渐增加,最后达到对鸡卵的结构、受精卵的产生、鸡的个体发育等知识的学习。在一些不易安排学生活动的地方,教材采取对可能进行的活动、可能发生的现象等进行描述的方式,提供学习的背景知识,然后提出问题。所以整套教材没有纯粹的学术知识的介绍,而是提供了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材料。 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 首先,教材用两章的篇幅将研究生物的方式、方法交给学生,这里包括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第一章“研究生物”分为以下几部分:(1)研究什么。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生命现象, 及我们可以在哪发现生物体;(2)你发现了什么。 使用放大镜分类鉴别所观察的生物体。给出近30种动物的图画,让学生按这些动物进行观察,并试着进行分类;(3)从其它方面研究生物。观察动物的结构,研究动物的运动,寻找动物活动的证据;(4)观察研究动物的各种行为。 这里以研究动物为例,介绍了两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分类法。提示了科学研究应从问题开始,首先应明确研究什么,接下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使学生明白研究内容及相应方法。第二章介绍了测量、记录、数据处理、分析等方法,学生练习列表、填表、绘图表等技能。 其次,将观察、实验有机地融入课文中。课文的编排是按提出问题、实验活动,再提出问题,再实验的方式,处处闪烁着科学研究的火花。 第三,每章后都提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介绍有关的科学发现过程,这是可供学生阅读的学习材料。在这些资料中,包括了科学研究的步骤、方法,更重要的是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过程。 不难想象,教材的这种编写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8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政府开始制订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其科学课程中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教育,对于概念学习的要求层次并不高,对于科学方法训练的要求比较全面。如1995年的《国家科学课程》中对11~14岁学生的实验与调查能力要求是:设计实验过程;收集证据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认识所获资料中的优点与不足。[6]北方考试与评价委员会制定的1998 年《生物学》教学大纲中有关的评价目标为:在进行实验和调查活动中,学生能设计活动程序,用正确而系统的方法进行测量、观察、分析和评价资料,并将其与科学知识相联系;交流科学观察的结果和思想,用一系列科技术语及恰当的科学和数学方法进行讨论;评价有关的科学信息,并从中作出有见解的判断。[7] 可见,英国的生物学课程不仅重视系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还将设计实验及科研过程纳入教学要求,要获得中学普通证书,学生还必须具备进行科学交流及评价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勇于并能够提出独到见解。这些要求将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品质培养提到了相当的高度。 科学教育在重视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重视科学态度教育。如实事求是、独立思维的科学态度;加强学生的集体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重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等。如初中的科学教学目标中规定,在一系列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鼓励学生在成员不同的各种小组中活动,发挥各种作用,包括领导作用,小组可以由两人组成到由全班学生组成;鼓励学生自省他们对小组活动有何贡献并发展合作精神及集体工作能力。教学目标还规定,鼓励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认识并报告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和不准确的根源,识别异常结果并在可能时予以考虑;鼓励他们意识到他们探索活动的局限性,从而知道并非所有的探索活动都能获得保险的、“正确的”解答。 三、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美英中学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教育,在以下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全面而完善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与训练。使学生认识、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训练其使用有关的具体方法完成每一步骤,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我国中学生物教材中,在体现科学方法训练方面还不够全面,主要是简单的具体方法训练,如观察、分类、实验等,对于如何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假说、设计实验、模型化、给出定义等则没有体现或体现不够充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力是科学素质之冠上的一颗明珠,科学方法教育的成功导致创造力的提高。英国生物课程中对于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美国生物教材中大量的学生“课下活动”,这都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另外,他们都注重鼓励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畅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求新、求异的精神,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这一点在我国的文化及教育中是极其薄弱的,甚至是被压抑的,我们的课程教材改革应在这方面勇于革新和突破。 多渠道的信息交流能力训练和集体协作精神教育。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将是信息时代公民的生命,与他人的友好合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美英的科学教育都看到了这一点。如他们都提倡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既要进行语言交流,还要写出各自的研究报告进行书面交流;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美国2061计划关于“科学的思维”中专门提出交流技能,要求从一般阅读到能清楚地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阐述基本观点、指示和信息;用表格和简图组织信息,绘制草图;阅读和理解大众媒体中出现的科技新闻。我国的教育往往把交流能力的训练归于语言课、把集体精神的培养归于思想品德课,这种泾渭分明的划分是无益的。我们的生物课程教材改革,应打破这种框架的束缚,在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上有所加强,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上有所体现。 注重科学史教育。美英教材中都有大量的科学史料,以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正如美国的2061计划所说,科学训练的详细知识本身即是一系列有说服力的世界观。2061计划还指出:科学素质包括按照文化和智慧的发展史来看待科学探索。它包括知道科学世界观来源于长期积累下来的许多小发现和认识世界的方法的迅速改革;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些特殊事件及我们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有益的;懂得一些被证实了的重要思想,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产生原理是非常有用的。我国的生物教材改革在此方面有所改观,但只是出现于阅读材料中极少量的内容,阅读材料应去掉一般性科普知识介绍,加强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家生平、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物学知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介绍。

动物研究论文读后感四百字以上初中

美英中学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及其启示作者:未知 来源: 一、美国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教育 美国重视科学素质培养始于60年代初,到90年代提出2061计划更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作为科学教育的目标。就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而言,60年代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态度和技能,教材中的体现是增加大量的实验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放在首位。如《生命科学的概念与挑战》,第一单元为“科学方法与技能”,讲了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生命科学、什么是科学技能、什么是科学方法、什么是科学实验、什么是测量系统、你如何用测量系统进行测量、显微镜是什么、显微镜的结构。在整套教材每一章后面都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内容,它们是:生命科学生涯、科学联系、科学研究人员、科学与社会、(学校)活动、科学回顾、课下活动。 又如《生命科学的焦点》,它也将“科学方法”作为独立的一章,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并将相应的训练体现于教材中心。[1]其对科学方法训练的目的要求为: 使学生了解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明确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接受或摒弃假说——得出并报告结果。 使学生掌握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一系列过程技能。其中基本的过程技能有:观察、分类、推论、交流、认识和利用空间关系、测量、应用数学方法;复杂的过程技能有:解释资料、形成假说、分解和控制变量、实验、构建模型、形成操作性定义。[2] 美国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及技能教育,科学方法的训练内容也比较全面。2061计划中指出:各种科学领域中知识的探索和技术的应用都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新设备的出现而不断变化,但各种科学探索的过程是相似的,科学研究都需要有证据、可以进行操作的假设、逻辑及理论上的分析、得出并解释理论结果、努力识别和避免偏见。[3] 因此,美国更注重行为教育而非单纯的理论学习。例如,对喝生水会引起疾病问题的学习,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生水里有细菌、不卫生,而是让学生对生水进行卫生检查、测定,并提供多种有关的数据和材料,然后由学生分析自己的研究结果和材料,回答为什么不能喝生水。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这些简单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和应用科学方法,并懂得了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正是美国的科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和素质的体现。 此外,通过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进展、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回顾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也可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并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联系及科学的本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和结果,要求学生各自报告结果、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怀疑,体现了科学态度的培养,并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英国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态度教育 与美国相同,英国也是在科学教育中重视科学方法训练和科学态度培养的国家。在60年代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英国推出的纳菲尔德生物学就具有此明显的特点。如它的教师指导书中指出:要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计划的方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特别是应用对照);使学生懂得生物学不仅建立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怀疑、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及互相交流的基础上。[4] 在教材的编写上也体现了这种要求。如《生物学引论》[5]即是其中一套教材, 其中充满了科学研究的气氛。 将“探究—发现”教学理论引入教材 教材在编写方式上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每章教材的开始总是以谈话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然后,指出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的结构反复出现,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己获取有关的知识。例如,第四章“生命是如何开始的”,连续让学生进行如下活动:观察煮熟的鸡卵、观察生鸡卵、观察开始孵化了的鸡卵,在暖房参加鸡卵孵化的管理工作。随着这些活动的逐步进行,学生的知识逐渐增加,最后达到对鸡卵的结构、受精卵的产生、鸡的个体发育等知识的学习。在一些不易安排学生活动的地方,教材采取对可能进行的活动、可能发生的现象等进行描述的方式,提供学习的背景知识,然后提出问题。所以整套教材没有纯粹的学术知识的介绍,而是提供了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材料。 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 首先,教材用两章的篇幅将研究生物的方式、方法交给学生,这里包括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第一章“研究生物”分为以下几部分:(1)研究什么。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生命现象, 及我们可以在哪发现生物体;(2)你发现了什么。 使用放大镜分类鉴别所观察的生物体。给出近30种动物的图画,让学生按这些动物进行观察,并试着进行分类;(3)从其它方面研究生物。观察动物的结构,研究动物的运动,寻找动物活动的证据;(4)观察研究动物的各种行为。 这里以研究动物为例,介绍了两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分类法。提示了科学研究应从问题开始,首先应明确研究什么,接下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使学生明白研究内容及相应方法。第二章介绍了测量、记录、数据处理、分析等方法,学生练习列表、填表、绘图表等技能。 其次,将观察、实验有机地融入课文中。课文的编排是按提出问题、实验活动,再提出问题,再实验的方式,处处闪烁着科学研究的火花。 第三,每章后都提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介绍有关的科学发现过程,这是可供学生阅读的学习材料。在这些资料中,包括了科学研究的步骤、方法,更重要的是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过程。 不难想象,教材的这种编写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8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政府开始制订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其科学课程中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教育,对于概念学习的要求层次并不高,对于科学方法训练的要求比较全面。如1995年的《国家科学课程》中对11~14岁学生的实验与调查能力要求是:设计实验过程;收集证据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认识所获资料中的优点与不足。[6]北方考试与评价委员会制定的1998 年《生物学》教学大纲中有关的评价目标为:在进行实验和调查活动中,学生能设计活动程序,用正确而系统的方法进行测量、观察、分析和评价资料,并将其与科学知识相联系;交流科学观察的结果和思想,用一系列科技术语及恰当的科学和数学方法进行讨论;评价有关的科学信息,并从中作出有见解的判断。[7] 可见,英国的生物学课程不仅重视系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还将设计实验及科研过程纳入教学要求,要获得中学普通证书,学生还必须具备进行科学交流及评价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勇于并能够提出独到见解。这些要求将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品质培养提到了相当的高度。 科学教育在重视训练科学方法的同时,重视科学态度教育。如实事求是、独立思维的科学态度;加强学生的集体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重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等。如初中的科学教学目标中规定,在一系列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鼓励学生在成员不同的各种小组中活动,发挥各种作用,包括领导作用,小组可以由两人组成到由全班学生组成;鼓励学生自省他们对小组活动有何贡献并发展合作精神及集体工作能力。教学目标还规定,鼓励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认识并报告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和不准确的根源,识别异常结果并在可能时予以考虑;鼓励他们意识到他们探索活动的局限性,从而知道并非所有的探索活动都能获得保险的、“正确的”解答。 三、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美英中学生物课程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及科学态度教育,在以下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全面而完善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与训练。使学生认识、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训练其使用有关的具体方法完成每一步骤,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我国中学生物教材中,在体现科学方法训练方面还不够全面,主要是简单的具体方法训练,如观察、分类、实验等,对于如何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假说、设计实验、模型化、给出定义等则没有体现或体现不够充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力是科学素质之冠上的一颗明珠,科学方法教育的成功导致创造力的提高。英国生物课程中对于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美国生物教材中大量的学生“课下活动”,这都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另外,他们都注重鼓励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畅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求新、求异的精神,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这一点在我国的文化及教育中是极其薄弱的,甚至是被压抑的,我们的课程教材改革应在这方面勇于革新和突破。 多渠道的信息交流能力训练和集体协作精神教育。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将是信息时代公民的生命,与他人的友好合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础,美英的科学教育都看到了这一点。如他们都提倡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既要进行语言交流,还要写出各自的研究报告进行书面交流;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美国2061计划关于“科学的思维”中专门提出交流技能,要求从一般阅读到能清楚地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阐述基本观点、指示和信息;用表格和简图组织信息,绘制草图;阅读和理解大众媒体中出现的科技新闻。我国的教育往往把交流能力的训练归于语言课、把集体精神的培养归于思想品德课,这种泾渭分明的划分是无益的。我们的生物课程教材改革,应打破这种框架的束缚,在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上有所加强,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上有所体现。 注重科学史教育。美英教材中都有大量的科学史料,以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正如美国的2061计划所说,科学训练的详细知识本身即是一系列有说服力的世界观。2061计划还指出:科学素质包括按照文化和智慧的发展史来看待科学探索。它包括知道科学世界观来源于长期积累下来的许多小发现和认识世界的方法的迅速改革;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些特殊事件及我们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有益的;懂得一些被证实了的重要思想,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产生原理是非常有用的。我国的生物教材改革在此方面有所改观,但只是出现于阅读材料中极少量的内容,阅读材料应去掉一般性科普知识介绍,加强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家生平、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物学知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介绍。

读了契柯夫的《苦恼》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生活的凄惨。 《苦恼》讲述的是马车夫约纳在一个冬夜的拉车生活。约纳的儿子这个星期在医院死去,他老人家早已失去老伴,现在孤苦伶仃,悲痛麻木。他接待了几批乘客,路上几次想向乘客苦诉自己的苦恼与悲痛,但得到的却是乘客催赶的责骂,因为人们嫌他心不在焉。夜深了,他回到大车店,但连喂马的燕麦钱都没赚到。黑暗,孤寂与悲痛又涌上心头,天冷使他心更冷。他轻轻地抚摩着自己忠实的小母马,把心里话统统对它说了…… 马车夫约纳只是千万生活在社会底层命运悲惨的人们中的一个。这些人贫穷,没有依靠,生活凄惨。他们不能享受生活,每天为了生计奔波。他们生活艰难,经常为下一顿饭的着落犯愁。这些人全力为生计劳动,心中的苦恼能向谁人倾诉呢?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呢?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是生活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且他们比我们常人有更多的苦恼。 其实,不管在哪个社会,无论繁荣还是落后,都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而且他们的命运都是同样悲惨的。读了《苦恼》以后,我想起了那些在街边捡垃圾为生的老人。这些老人衣衫褴褛,驼着背,背着个沉重的大垃圾袋,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终日在大街游荡。他们有时翻着脏兮兮的垃圾桶,找有没有可卖钱的东西,有时尾随着行人,捡他们扔下的易拉罐,包装袋。这些老人可能是没有子女的,也可能是失去子女的,也可能是被子女抛弃的,也可能是残疾的,或者没有多少学识的。他们没有多少劳动力,所以只能过这种穷苦的生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还要遭人白眼和鄙视。他们长期生活压抑,心中的苦恼向谁去述说?他们有人承受着失去子女的悲痛,有人承受着被子女抛弃的凄凉,有人承受着残疾人的自卑,有人承受着“少壮不努力”的悔恨……这些人都把各自的苦恼憋在心里,他们找不到人诉苦,也没有时间去伤春悲秋,因为慢下一步,下一顿饭又没有着落了。 《苦恼》中马车夫约纳的生活固然悲惨,但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苦恼。

我很喜欢小动物。以前养过好多小动物,金鱼、鹦鹉、兔子、小鸡、母鸡、牛蛙、鸽子、蚕宝宝……我也玩过小动物。有一次,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兔子,晚上,我把小兔子放在床上,让它蹦蹦跳跳。爸爸来的时候,我就把它藏在被子里,坐在它身上,以免它乱动,差点压死。我也玩过金鱼。妈妈给我买了一只金鱼,午睡时,我拿着金鱼瓶子到厨房,把筷子放到里面搅拌,过不了多久,金鱼就被我玩死了。  我还在奶奶家买过一只大野兔,我叫她乖乖。这是我头一次见到最乖的兔子。乖乖的眼睫毛很长,简直漂亮极了!她那短短的尾巴,似乎像个绒球;小鸡也少不了,它们都是爷爷养的,长着毛茸茸的身体,很可爱;我的鸽子是很“难”买到的,可是,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它们不胜其烦,就答应了;鹦鹉是在日本买的,虽然不会说话,但那两只水汪汪的眼睛,使我一下子就喜欢上它们;蚕宝宝是朋友送给我的。它的身体白色的,摸上去比海绵还要软,还有黏黏的小脚、小小的头,身体旁长着小黑点;我也喜欢养小猫,可爸爸不同意。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