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历史小论文题目及答案初一下册部编版

发布时间:2024-07-07 02:14:08

历史小论文题目及答案初一下册部编版

关于历史的,意思对就行

搜索 精英学习网,网站上有大量的论文可以让你参考。06-10用PerformanceTest测测我们的计算机硬件 06-10网络调查问卷系统——问道——使用介绍 06-10关于Cisco Packet Tracer DHCP中继配置实验的更新 06-10局域网管理软件:Classroom Spy Professional 06-10Active@Password Changer清除Windows的用户密码 06-07屏蔽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15秒广告的最全最简单方法 06-07行输出电路故障查找方法 06-07Windows 系统下如何进行多条件搜索

千古悠悠,长河汤汤,年华无法挽留历史匆匆前行的脚步。华夏大地上,有元谋人、蓝田人、山顶洞人的足迹,有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的盛行;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辉煌,有东临碣石、西进取经的遗迹。我们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华夏文明,历经时间的洗濯越发熠熠生辉。朝代更迭,却不能磨灭我们延续五千年的文化。在博大文化的滋养下,我们中华儿女腹有诗书气自华,身怀傲骨应铮铮!历史有万邦来朝的繁华,亦有黑暗受辱的暗淡。我们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战败,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的耻辱;但我们也有虎门销烟的豪情,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儿女是最伟大的!我们要以史为鉴,不忘根本,在新时期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扬我国威,振兴中华!

女真族的历史 女真,又名女贞、女直,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现今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的前身。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12世纪前期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统治中国北方一百多年之久。直至13世纪被蒙古人所灭。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东北古老民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古满语支。女真源自中国史书中3000多年前的“肃慎”, 公元2至4世纪时期称“挹娄”,公元5世纪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辽代又称“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又以化程度区分辽南境者为熟女真,辽北境不属编户者为生女真。金朝时从称“女真”,因女真一词来自古代女真语(jusen 或 julcen ),因此在明代音译汉字时也写作:诸申、朱里真等。到17世纪初建州女真满洲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其子皇太极时期已基本统一女真各部。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极颁布谕旨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汉、朝鲜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 女真人女真人在历史上先后建立过金朝、东夏、扈伦、后金(清朝前身)等古代政权。亦作女真族。“女真”在15世纪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清朝以后,“女真”的主体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一些边远地区的分支未融入满洲族,今天分别形成赫哲、鄂伦春、夫尼赫、满珲、等同属通古斯满语语支的新民族。《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我国经济中心南移的探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经过一番研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了深入的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原因何在?一、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二)、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 赶上北方。 (三)、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四)、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五)、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六)、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社会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政治原因: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技术原因:生产力高。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自然条件:南方气候较优越。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而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五、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一)、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一)、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二)、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三)、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四)、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七、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不要悬赏分

历史小论文题目及答案初一下册人教版

李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皇帝。 或许一直一来李治都是一个懦弱,生活在父亲光环下的无能皇帝。 但最近有人开始研究举出了种种说明李治并非无能。败高丽,不兴土木,不迷恋黄老。 其实我想说这只是现代文人哗众取宠的一种方法。现在一个名人说杨广是坏蛋,嗯,这个不稀罕。说他是好人才足够吸引眼球。 李治是不是好皇帝其实很容易判断得出。无非从德,从行。德行二字的确可以涵盖一个,尤其是一个皇帝的好坏。 从德来说他。父亲未死便与庶母私通。无论什么朝代这样显然是不道德的。李治身处的朝代并无太大的动乱。但是一大半要归功于他父亲于遗留下的一众贤臣。 再来说他的行。不得不提武则天。没有武则天李治只不过是一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皇帝罢了。现在有人歌颂武则天是如何英明的一个皇帝。更举出例子说李治并非没有才能,而是太有才能能知人善用起用武则天。 至此注意,武则天并不是一位好皇帝。一个连自己儿子都能下手的人,你能指望她会爱民如子。她对民众的好也是基于她索求的利益和民众并不产生妨碍。她希望有一个武家王朝,让自己在后世也能被人称为高祖。纵然以才能上来说,她的大周无秦朝吞并六合,车同轨书同文的气势。也无汉朝一改颓势驱除蛮夷的雄伟。更无隋朝科举一扫世家门阀的魄力。终归只是延续贞观之治而已。 说回李治在他生命最后几年终于认识到大权旁落,想出废后这一招。但是为时已晚,他一无魄力二无能力。至于说此事为虚有,二人是异常恩爱。试问如果恩爱,武则天在李治死后能养如此多的面首。 无德无行又怎么会是好皇帝。 但历史从来不是告诉我们昨天发生了什么。而是告诉我们今天要怎么做,明天会发生什么。 看看如今的学术大师,必定和固有的历史定论反着来。 不可否认一是哗众取宠。二是如今我们身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都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反叛心理。先人说对的我们必然说是错的。 不仅仅是人有反叛期,一个国家文化也有反叛期。这也难怪,毕竟先前破去的文化太多,立起来的文化禁不起推敲,外来文化的冲撞都让人无所适从。 学习历史应该明白我们今天缺的不是所谓的文人,不是所谓的大师。而是克己复礼的圣人。

唐朝,中国古代著名的朝代之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创造出来的财富是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超越的。而我认为唐朝最值得称赞的则是用人制度。

搜索 精英学习网,网站上有大量的论文可以让你参考。06-10用PerformanceTest测测我们的计算机硬件 06-10网络调查问卷系统——问道——使用介绍 06-10关于Cisco Packet Tracer DHCP中继配置实验的更新 06-10局域网管理软件:Classroom Spy Professional 06-10Active@Password Changer清除Windows的用户密码 06-07屏蔽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15秒广告的最全最简单方法 06-07行输出电路故障查找方法 06-07Windows 系统下如何进行多条件搜索

历史小论文题目及答案初一下册

关于历史的,意思对就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在周遭平和的环境中,你是否也会有过痛心疾首的感受?然而我有过。我不能忘记在参观禁毒展后那种不可竭制的愤恨中夹杂的阵阵心痛。那种感受是沉重的,是刻骨铭心的。而不能忘记的还有那些千疮百孔的残躯,抽搐扭曲的表情和犹在耳际的呻吟。不愿接受,但事实却活生生地摆在眼前:在我们身边,在这片阳光之下,潜藏着的毒品犯罪正无孔不入地吞噬着我们的同胞。然而就在这些不幸者之中又有多少是正值风华的同龄人?而这一切又该引起我们怎样的思虑? 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神灵,却的确存在着恶魔。毒品就是这魔鬼的化身。如果你了解这种白色瘟疫诞生至今所酿成的惨剧,你就会明白这绝不仅是一个比喻。因为吸食毒品者被毒品所剥夺的也绝不仅是金钱和健康,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是灵魂沦丧,家庭破亡乃至生命消逝。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每年为这白色恶魔所害的是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一个人做错事,甚至违法乱纪,世人社会都会公正地给他一个补救,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毒品犯罪者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公敌。毒品犯罪绝不是一般犯罪。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我国,禁毒立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对毒品犯罪实施严刑峻法。然而更为严峻的事实是,作为一名吸毒者,自身将因毒品本身所具有的成瘾性特征产生对毒品身体,心理上的双重依赖,而无法依靠现代尚不完全的戒毒手段和个人意志走出深渊,终身成为毒品的俘虏,永远地失去做为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因此,可以说吸毒者既是不可救药的罪人,又是无药可医的病人。 也许面对未知的毒品,我们的好奇心总是在叫嚣,但一次下不为例的浓度将注定人生悲剧的开始;也许有人说那是一种飘然欲仙的享受,但在罂粟美丽的迷梦里走向的却是不归之路;也许我们对自己的意志信心十足,但小视魔鬼的诱惑,在失去理智之后,终将失去自我……这样高昂的代价,年轻的我们又怎能轻易就范? 然而正因为年轻,无知、好奇、冲动、叛逆、天真、自负……任何一种不成熟的情绪,都是无形有威胁。而这一点也正被那个躲在黑暗中幽白的恶灵所利用着,根据我国禁毒组织统计,我国35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已占到了吸毒者总人数的1%,如此之高的比例又怎不叫人为那些迷失方向的年轻生命心寒呢?然而,那些尚且纯真,尚未成年,还无法明辨善恶真假,还无法自我保护的孩子们又该怎么办呢? 唯有八个字应该紧记: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因此我们该做的很多,而且必须从小做起。然而认清毒品的真面目并彻底与其化清界限不仅仅需要若干的禁毒知识,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谨慎地择交朋友和高度的警觉和自制;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唯有将预防毒品从意识转化为行动,再由行动上的拒绝升华为精神上的排斥,从生命的高度去抵制这中食人瘟疫的诱惑,才有可能做到远离毒品而不受侵害。 人生有的一次生命是无价的,也是脆弱的。它承载着你的亲人,朋友和整个社会赋予你的责任,所以它绝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它承受不起任何不负责任的冒险,所以请珍惜你的生命—为自己,也为所有人——永远拒绝毒品!

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学科属性再探浅论历史学实用性功能及其应用历史学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素质浅论历史规律认识的模糊性伏尔泰及其文化史观的影响乾嘉考据学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影响中国古籍版本源流初探再论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浅评西方近现代某史学流派(如年鉴学派、相对主义史学、计量经济史学等)神话传说与远古历史意识

明治维新与我国改革开放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开始。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日本为了摆脱危机,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向西方学习。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与辉煌。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改革开还远远没有完成,改革开放任重道远。日本的明治维新给我们一些启示。1革新 2 继续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3重人才4要与时俱进才能赶上潮流。5 政府集权。改革时不要把老祖宗的东西都扔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盛顿体系”。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因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二次变动是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以美苏为新的世界格局所取代。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第三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而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初一上册历史论文题目及答案

2010~2011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范围:七年级上全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 1.右图是某同学仿制的中国原始居民房屋模型,曾在这种房屋中居住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2.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3.下列国王的事迹中,能从正面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是①桀②汤③纣④周武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右图是“殷墟宫殿复原图”。商朝时最早把都城迁到此处的人是A.汤 B.盘庚C.纣D.桀5.“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6.“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7.小明同学这样描述秦国的一位郡守:他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他使岷江没有了水患。你认为他描写的历史人物是A.大禹 B.汤C.秦始皇 D.李冰8.汉字源远流长,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下列字体最早出现的是9.如你生活在秦朝,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0.“高高在上自称朕,地方推行郡县制,车同轨来书同文,焚书坑儒搞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了统治者实行的政策。这位统治者是A.周文王 B.周武王 C.秦始皇 D.汉高祖11.人们用“伐无道、诛暴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赞扬右图中反映的革命首创精神。右图中的事件发生在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12.“人生不是一锤子买卖”。屡败屡战的刘邦,信心满满地做着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衣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史称A 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13.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向汉武帝提出上述建议的人是A.董仲舒 B.卫青 C.主父偃 D.霍去病14.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15.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16.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A 西周的灭亡 B东周的灭亡 C西晋的灭亡 D东晋的灭亡17.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8.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华佗──麻沸散 B.李冰──都江堰C.郦道元──《齐民要术》 D.小篆──秦朝通用的标准字体19.“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水经注》中对三峡的描述,它的作者是A郦道元 B.张衡 C.张仲景 D.贾思勰20.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20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8分,共6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否则扣分。21.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管是民族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把和平共处作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某同学准备策划一次这样的主题活动,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他完成。(18分)(1)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6分)(2)昭君出塞,三世无犬吠之警。请回答:昭君出塞发生在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昭君出塞是因为当时谁向西汉王朝请求和亲?昭君出塞这件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6分)(3)张骞通西域①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 、 以西,今天的新疆地区及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2分)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哪一行政机构总管西域事务?(2分)③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请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2分)(4)历史启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我们应该赞成哪种交往方式?(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材料二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诗句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分)(2)材料二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谁?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6分)(3)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8分)2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16分)请回答:(1)图一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哪一重大活动?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8分)(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举出该事件中的两项措施。上述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3)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24.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思想相对自由,清谈之风盛行,表现出独特的文化色彩,涌现出许多有个性、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是谁?(2分)(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4分)(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2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B 5.C 6.B 7.D 8.A 9.A 10.C 11.B 12.D 13.C 14.B 15.B 16.C 17.D 18.C 19.A 20.D二、非选择题21.(1)兼爱,非攻;(2分)孟子;(2分)孙武。(2分)(2)汉元帝,(2分)呼韩邪,(2分)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2分)(3)①玉门关、阳关。(2分)②西域都护。(2分)③长安,欧洲。(2分)(4)和平交往(或平等交往)。(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本答案的表述,2分)22.(1)南下统一全国。(2分)(2)赤壁之战,(2分)孙刘联军和曹操的军队,(2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分)(3)战术不得当;北方人不习水战;水土不服,许多官兵生病;曹操骄傲轻敌;南方军民的誓死抵抗等。(只要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个要点2分,共8分)23.(1)A:秦孝公;(2分)B:商鞅;(2分)商鞅变法;(2分)封建制度。(2分)(2)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尊崇孔子等。(回答两点即可,2分)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3)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变法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24.(1)祖冲之。(2分)(2)《齐民要术》,(2分)贾思勰。(2分)(3)《兰亭序》,(1分)王羲之。(1分)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2.下列发明是西汉时期的有①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②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③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都不是3.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C.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出《陈涉世家》,出自哪一部史书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5.下列科技发明中,属于东汉蔡伦的是A.发明地动仪 B.改进造纸术C.发明麻沸散 D.发明活字印刷术6.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是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7.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的水军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C.未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9.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B.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10.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这反映了A.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地位 B.秦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C.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的地位二、能力培养(共4分)11.下面是历史谜语四则,请你猜一猜。(1)汉朝天下(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2)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答案:(3)按图索骥(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4)谢安复职(打一成语) 答案:三、牛刀小试(共14分)12.(2分)请写出中国古代两位被尊称为“圣”的文化名人及其所处朝代。13.(5分)请你按先后顺序写出我国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14.(7分)请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的成就。四、一试身手(共32分)史海拾贝:15.(5分)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读读想想:16.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请回答:(1)(1分)材料中提到凯撒穿着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2)(3分)当时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运到欧洲的?你能把这条通道运转路线说出来吗?(3)(2分)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欧洲的罗马把中国称为什么?17.“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资治通鉴》请回答:(1)(1分)此材料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军事意义?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3分)请简要分析此事发生的背景,并分析曹操失利的原因。(3)(3分)隆冬时节,何来东南风?你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历史论坛:18.(4分)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巧对下联:19.(2分)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在南阳武侯祠有这样一幅构思巧妙的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请你根据上联,按对仗的格律,试试补出这副对子的下联来。情景再现:20.(3分)请你写一篇百字短文描述官渡之战的场面。阅读思考:21.(5分)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张骞等人继续向西行,终于在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碰上了几个牧民,经过攀谈,他们才知道此地是楼兰国。楼兰是由汉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此后,张骞等人先后经过疏勒国、大宛国、康居国等七个国家,最后在阿姆河北岸,见到了大月氏国国王。张骞手执旌节,向大月氏国王说明了来意,大月氏国王又惊又喜。但如今的大月氏国已远离匈奴,人们也已安居乐业,大月氏国王无心再向匈奴报仇雪恨了。大月氏国王隆重宴请了张骞一行人。在劝说大月氏国王的努力失败之后,张骞一行人在大月氏人指引下,取南道,从疏勒国东行回国。然而,在翻越祁连山时,他们不幸又碰上了匈奴骑兵,再次被押送到单于那里。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找到堂邑父上马远逃。13年。去时,张骞风华正茂;如今,头发花白,年近半百。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陈述了13年来他所周游的西方各国的情况。武帝眼界大开。为奖赏张骞,拜张骞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读了上面的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五、分析归纳(共30分)22.同学们,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入海,汉代经山东,北宋经天津,南宋经江苏入黄海(当时称东海)。而这种现象在长江为何没有?你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这种有和无的原因吗?在古代,人们对黄河又是怎样治理的?现如今对治理黄河你有哪些建设性意见?参考答案一、1.A 2.C 3.D 4.B 5.B 6.D 7.C 8.B 9.A 10.B二、11.(1)刘邦 (2)隔岸观火 (3)司马迁 (4)东山再起三、12.①“医圣”张仲景、东汉。②“书圣”王羲之、东晋。13.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14.书法:王羲之《兰亭序》;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四、15.三顾茅庐、投笔从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16.(1)西汉。(2)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3)大秦,丝国。17.(1)赤壁之战,208年,是我国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导致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2)曹操打败了袁绍和几个军阀,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他企图乘胜出击,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统一全中国。不料,在赤壁大战中失败。失败的原因有:①人不和。曹军南下,扰乱了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②地不利。曹军屡次中计,锐气大减。曹军远道而来,不习水战,战斗力不强。③天不时。隆冬时节,赤壁战场东南风甚紧,为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良好的战机。(3)从位置上看,赤壁战场距海近;从地形上看,赤壁战场地势低平,使冬季风受阻,与此同时,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却乘虚而入,因此在几日寒冷的天气过后马上出现反常的温暖天气,于是就有东南风的出现。18.①“和亲”的目的相同,即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前者是被迫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②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国力不强,无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元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与汉和亲。 19.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20.要求: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叙事完整。(略)21.同学们可以体会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西行,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我们应学习他不畏艰难、不辱使命的精神。(请同学们自由发挥略)五、22.①黄河上游水流湍急。黄河流域作为封建统治的中心区域,地表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中泥沙含量过高,下游河宽水缓,泥沙淤积,阻塞河道后,必然出现改道。长江流域大规模的开发较晚,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东晋南朝以后的事情,所以,地表植被的自然生态保存较好。再加上沿线的湖泊和众多的支流,都可以调节干流流量和流速。这就是为什么长江没有出现改道的历史原因。②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③答案不惟一,请老师酌情采意给分。

e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还可以得到广大网友的赞同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4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P47—P49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P63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55、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5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59、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60、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P8361、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62、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63、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6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65、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66、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67、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68、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70、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71、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P103—10472、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P10573、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74、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75、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76、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77、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78、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79、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80、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81、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82、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83、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84、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85、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86、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小论文题目及答案

女真族的历史 女真,又名女贞、女直,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现今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的前身。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12世纪前期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统治中国北方一百多年之久。直至13世纪被蒙古人所灭。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东北古老民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古满语支。女真源自中国史书中3000多年前的“肃慎”, 公元2至4世纪时期称“挹娄”,公元5世纪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辽代又称“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又以化程度区分辽南境者为熟女真,辽北境不属编户者为生女真。金朝时从称“女真”,因女真一词来自古代女真语(jusen 或 julcen ),因此在明代音译汉字时也写作:诸申、朱里真等。到17世纪初建州女真满洲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其子皇太极时期已基本统一女真各部。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极颁布谕旨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汉、朝鲜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 女真人女真人在历史上先后建立过金朝、东夏、扈伦、后金(清朝前身)等古代政权。亦作女真族。“女真”在15世纪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清朝以后,“女真”的主体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一些边远地区的分支未融入满洲族,今天分别形成赫哲、鄂伦春、夫尼赫、满珲、等同属通古斯满语语支的新民族。《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我国经济中心南移的探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经过一番研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了深入的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原因何在?一、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二)、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 赶上北方。 (三)、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四)、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五)、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六)、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社会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政治原因: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技术原因:生产力高。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自然条件:南方气候较优越。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而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五、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一)、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一)、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二)、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三)、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四)、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七、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不要悬赏分

李治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皇帝。 或许一直一来李治都是一个懦弱,生活在父亲光环下的无能皇帝。 但最近有人开始研究举出了种种说明李治并非无能。败高丽,不兴土木,不迷恋黄老。 其实我想说这只是现代文人哗众取宠的一种方法。现在一个名人说杨广是坏蛋,嗯,这个不稀罕。说他是好人才足够吸引眼球。 李治是不是好皇帝其实很容易判断得出。无非从德,从行。德行二字的确可以涵盖一个,尤其是一个皇帝的好坏。 从德来说他。父亲未死便与庶母私通。无论什么朝代这样显然是不道德的。李治身处的朝代并无太大的动乱。但是一大半要归功于他父亲于遗留下的一众贤臣。 再来说他的行。不得不提武则天。没有武则天李治只不过是一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皇帝罢了。现在有人歌颂武则天是如何英明的一个皇帝。更举出例子说李治并非没有才能,而是太有才能能知人善用起用武则天。 至此注意,武则天并不是一位好皇帝。一个连自己儿子都能下手的人,你能指望她会爱民如子。她对民众的好也是基于她索求的利益和民众并不产生妨碍。她希望有一个武家王朝,让自己在后世也能被人称为高祖。纵然以才能上来说,她的大周无秦朝吞并六合,车同轨书同文的气势。也无汉朝一改颓势驱除蛮夷的雄伟。更无隋朝科举一扫世家门阀的魄力。终归只是延续贞观之治而已。 说回李治在他生命最后几年终于认识到大权旁落,想出废后这一招。但是为时已晚,他一无魄力二无能力。至于说此事为虚有,二人是异常恩爱。试问如果恩爱,武则天在李治死后能养如此多的面首。 无德无行又怎么会是好皇帝。 但历史从来不是告诉我们昨天发生了什么。而是告诉我们今天要怎么做,明天会发生什么。 看看如今的学术大师,必定和固有的历史定论反着来。 不可否认一是哗众取宠。二是如今我们身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都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反叛心理。先人说对的我们必然说是错的。 不仅仅是人有反叛期,一个国家文化也有反叛期。这也难怪,毕竟先前破去的文化太多,立起来的文化禁不起推敲,外来文化的冲撞都让人无所适从。 学习历史应该明白我们今天缺的不是所谓的文人,不是所谓的大师。而是克己复礼的圣人。

关于历史的,意思对就行

这里比较全,有问题请提问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