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网络与新媒体论文范文初中生可以写吗

发布时间:2024-08-03 09:47:06

网络与新媒体论文范文初中生可以写吗

建议把标题改成,互联网色情对学生是有害的。网络色情被称为“电子海洛因”,足以说明它的危害性。 危害之一:影响青少年网民的学业或工作。迷恋网络色情对青少年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是荒废他们正常的学业或工作。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网络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到5小时。个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把大量的精力、时间浪费在网络聊天室必然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危害之二:扭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走向性犯罪。网络色情提供大量的色情图片与文字,而其中的很多图片与文字宣扬的是各种畸形的性行为如性变态、同性恋、恋童癖、乱伦等。不论是青少年主动寻求还是被动接受这类信息,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性行为都会产生冲击。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打着“健康”旗号的网站传授的所谓“性知识”错误百处,根本就不具有科学性与严谨性。长期接受这些畸形的、错误的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塑造、发展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一些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的青少年禁不住诱惑,铤而走险,从此走向性犯罪的深渊。媒体已披露过多起青少年学生因长期迷恋网络色情而不能自拔,最终走向性犯罪的案例。危害之三:危及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性命。一些有组织的色情制造、传播者利用网络聊天室诱骗青少年提供各种有偿的性服务(为别人或为自己),不仅是明目张胆的犯罪,对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是性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在南方某省就发生一起犯罪团伙利用网络聊天室诱骗女性青少年卖淫的恶性事件。而一些个人犯罪分子则利用聊天室与青少年网友进行“网恋”、“网婚”,时机成熟时约请见面。自今年初以来,媒体报道了不少于5起青少年女性被网友强暴并残杀的案例。网络色情对执迷不悟的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一些青少年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新媒体包括网络电视、博客、播客、视频、电子杂志等。网络新媒体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如今包括:网络电视、博客、播客、视频、电子杂志等。“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网络新媒体的特点: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2、受众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对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3、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地、无限地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的能力。新媒体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新媒体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在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新闻单位、教育推广公司从事新媒体运营、文案策划、新媒体编辑等工作。新媒体技术课程要求: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实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络营销策划与创意、网站策划创意与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摄影与摄像、数字图像创意与设计、动画创意与设计等。

我对媒体的认识,不全面希望对你有帮助!媒体这是一个概念广泛的词语,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在化学领域系“媒质”之意,在机电领域为“导体”,而在数学领域又是“中数”的意思。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体,则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的,通俗一点就是指一系列的传播工具,像电视,报纸,杂志等。人类传播从语言到文字经历了几万年,相对的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亦是相当漫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作为人体能力的延伸,大大的提升了传播者的传播能力,使信息传播能够到达更为广阔的的空间。同时,不断进程的演变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传播模式,各类媒体都有符合自己的特点的表达方式,就好比报纸是文字而广播则是语言一样。媒体带给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受传者不仅能够通过媒体以相对便捷的途径了解外面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他们带来主观世界的的变化,影响人们对周围人情和人性的看法,进而影响其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好比说这个社会的流行时尚。没有媒体的作用是万不会成为时尚的。媒体的这些传播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提供娱乐的作用都是对社会有利的一面,然而,万物都不是完美,有正面就会有负面,它的负面在于它传播的内容参杂了太多的人为因素,媒介环境可以轻而易举的被虚拟塑造出来,所以它的真实性便遭到了质疑;并且,它强大的传播功能,在传播那些不良信息方面也同样适用,这就给社会带来的了文化的衰退。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带来了社会的信息化步伐,网络等作为新兴的事物也越来越盛行。这是人们的好奇心对新兴事物的追求的结果(当然,新事物的优点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我们网上购物,而不是一直都是去商店慢慢看;我们网上下载文件,而不是总是去书店或图书馆寻找;我们网上听歌看视频,而不再是买碟或是看电视,凭电视台做主。当然那些有特殊要求,比方说歌迷或是偏爱纸质书等一类的人除外。这就是新媒体。20世纪后期,新起了大量的以数字、网络等技术为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它们被称为新媒体,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之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有很多种,比如说数字电视,直播节目,博客,播客,门户网站等。它们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同时在传播形式上又种类丰富,文本、视频和音频之间也能任意转换或兼而有之,并且已成为了一种跨国界的全球化媒体。然而,当新的媒体的产生吸引了大批人群的眼球,而这个新的媒体又不足以强大到使传统媒体消亡的时候,媒体之间的竞争便明显的激烈了许多。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以及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就比如,各家杂志之间或是杂志与报纸之间有竞争,报纸与网络争抢消费人群,各种门户网站之间同样相互竞争。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必然的,不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已。而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各种媒体交互混杂的时代,在充斥着各种媒介的环境里,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传播信息已经呈现出一种爆炸的状态。我们依赖它们来获取各种各样的日常所需的信息,但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已经被媒体包裹的密不透风,路边的广告牌,电梯旁的液晶显示屏,各色的报纸杂志还有网络,以及让很多人讨厌的路边分发的一张张的宣传单,更多的还有电视节目里的广告信息。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人们需要从这多到泛滥的信息里面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无疑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信息量过多带给现代人的负面影响。如今,我们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离不开传统媒体,它们在我们的生活里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至少我们还想象不出来没有纸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可毫无疑问,那会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有人预言,将来传统媒体会消失,有新媒体全权代替,这好像很符合哲学理论,新事物的产生是以旧事物为基础的,而新事物也必然会代替旧事物成为新的潮流。可这是否不排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转化,就比如现在的数字电视的出现。况且,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谁说以后就不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东西呢。毕竟,虽然比起新媒体,现在的传统媒体好像难过了一点,可距离它真正的消失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是吗?更何况,它还得有这个必定会消失的前提。高歌/文打字不宜,请采纳

自媒体简而言之就是可以自己经营的媒体渠道,近些年是非常火热并普及的,也适合个人做。但初中生相对来讲掌握的知识较少,阅历也不够丰富,那么就无法保证写出的东西受到大众的共鸣,所以可以尝试,但并不十分推荐。

网络与新媒体论文范文初中生

可参考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选题如下: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建设研究——以拼多多为例。新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形象的定学号姓名位与塑造为例——以 XX市为例新媒体时代Vlog新闻的影响力。当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转变后——定制化交互所带来的语言表达的变化新媒体传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企业危机公关管理研究———以马蜂窝旅游网为例网络综艺与传统综艺对比研究——以《火星情报局》与《天天向上》为例自媒体发展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抖音为例。浅析民俗文化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以《敦煌》为例。针对 IP 产品的沉浸式VR影像设计与应用——以盲盒公仔《嫌疑人》为例。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反转的原因——以"榆林孕妇坠楼事件"为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的社会效应与思考。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一定把握的内容,这样写的时候不至于一头雾水。2、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通过关键词全面搜集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3、选题范围不能过大,最好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4、切忌空和泛。如果题目的观念模糊、研究方向不清晰就会导致论文的研究缺乏指导和依据,无法得出明晰的结论,更谈不上实践指导作用了,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价值和意义。5、要避开有争议性的选题。在选题时一定要避开具有争议性或者发展方向还不明朗的选题,因为这些选题的参考文献较少,所以极有可能会存在很多主观性的内容,而这有悖于学术论文的严谨和客观。

好处:娱乐类的媒体资源点缀了生活,使之变得丰富多彩,社科类的媒体资源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利于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事类媒体资源有助于我们社会的了解,增加了对社会的认识。坏处:媒体资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了众多媒体垃圾的出现,以讹传讹、捕风捉影的媒体垃圾会误导人们对原本问题的认知,同时大量现实社会的反面例证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

新媒体的优缺点为大家顺理如下:传播范围广例如我们都知道现在活跃在今日头条的读者就有好几个亿,别人如下了头条APP,你的文章得到了推荐,那么就有可能有几十万人可能看到你的文章。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性价比强与传统传播媒体方式相比,传统媒体可能一个广告就要好几十万甚至多者上亿,那么网络传播媒体可能你只要注册几百个论坛、几十个博客、几十个自媒体平台你的传播就非常的大, 而且这个是小投资的,却能找到很多的精准。表现形式多样化传统的传播媒体可能只能是文字或者图片,广告传播只能是声音,电视广告只能是图像。而网络传播媒体主要是多媒体,不但可以看广告,还可以点击广告,还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顾客感受商品或服务。互动性强在传统传播媒体当中,用户只能被动的接受,而网络传播媒体读者是有发言权,有评论自由的权利,同时作者能更好的接收用户读后的体会,并且让作者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灵活性好例如在传统传播媒体当中,你一旦发布了就很难改动,而网络传播媒体,你有时可以随意修改并且删除的,大大降低了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经济代价。降低了风险,提升了效果。精确度高传统传播媒体受众不够明确,无法针对性的投放广告,精确度大大降低。而网络传播媒体分类比较明确,用户细分程度极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投放所需要的领域。人人都是载体效果精确统计我们无法知道有多少人在收听,或者观看、阅读你的投放广告,但在网络传播媒体当中,你发一篇文章,上传一个视频就能准确的看到有多少人关注你,看了你多少的广告,转化率、最终购买率是多少。缺点:专注度不高,恒心较少,心态较浮躁。

网络与新媒体论文范文初中生物

网络新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和新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被看作新闻传播的“第四媒体”。无论是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新华网、千龙网等新闻网站,还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网站,新闻都不容置疑地处于“排头兵”的位置。新闻质量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一个网站的点击率和美誉度。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无疑具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网络新闻不受出版、播出时间的限制,随时发布信息,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网络新闻的发布可省去平面媒体的印刷、出版,电子媒体的信号传输、采集声音图像等复杂的程序,可以随时地发布信息,跟踪事件的发展过程,逐步深入,真正实现了“NNN”(Now News Now:现在新闻现在报)。 其次,网络资源的海量,使新闻得以向纵深发展。网络新闻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对新闻背景进行解释,介绍新闻人物,增大新闻的信息量,也可以用评论等形式是新闻的深度增加。同时,网络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于一身,极具县场馆和冲击力。 第三,网络新闻可以供受众主动自由地选择。它不受篇幅的限制,更突出“眼球经济”,受众可以自由地点击自己感兴趣的标题来获取新闻,或浏览或详读,也可以随时、重复地视听新闻的发生发展过程,弥补了电子媒体线性传播、一瞬即逝的缺陷,受众完全是主动自由的。 第四,网络新闻改变了单向传播的新闻传受关系。受众可以对新闻进行评论,发表看法,与新闻传播者进行双向互动。甚至受众自己也可以成为网络新闻的发布者。 但是,每当有事件发生时,人们还是习惯将目光投向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网络新闻却经常遭到人们的质疑和冷落,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显而易见的是,网络新闻的硬件设备尚未普及,电脑售价相对昂贵,网络的安装、使用也受地域、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新闻还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秘杂烩网

参考下(新闻传播科学)吧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逐渐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无可争议地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不可须臾离弃的手段和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0日在京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而上网用户中经常使用游览新闻这一网络服务功能的占1%。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以往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无所不言,畅所欲言,形成了言论的“自由市潮。也正因有这种前所未有的相对自由、极度自如的表达平台和表达方式,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网络新闻媒体面临的一个严肃的课题和挑战。  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  在中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共同反映与形成。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网络舆论的反映和形成呈现出与传统大众传媒不同的特点。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潮。在人民网的“观点频道”和“强国论坛”、新华网的“新华言论”和“发展论坛”、国际在线的“管窥天下”、红网的“红辣椒评论”、千龙网的“千龙评论”、东方网的“东方评论”、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以及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的新闻跟帖中,网民们每天都会就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且对问题的讨论比较深入,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这些来自各网站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中的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影响。  2003年8月16日,有关媒体报道了刘涌二审被改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其团伙成员宋健飞被核准死刑并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消息,旋即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网民纷纷撰文抨击司法黑暗,间接促使中国最高人民法院50年来第一次提审普通刑事案,并罕见地推翻沈阳高法的判决,改判死刑,立即执行。  此外,在美伊战争、反腐倡廉、为农民工“讨工钱”、三农问题、教育乱收费、学术腐败、处女卖淫、“宝马车撞人案”等事件与讨论活动中,网络舆论都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以至于有人把2003年称为“网络舆论年”。  正如中国社科院网络研究学者闵大洪所说,今天,网友言论之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而网络则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  但是,尽管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网民有了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可这类网络言论是由网友自由随意发言、目的性不强、主题分散、导向不明,而且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社会舆论分散、网络色情问题、隐私披露、谣言增多导致妖言惑众、偏激和非理性、谩骂与攻击、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国外文化入侵等问题相继出现。

网络与新媒体论文范文初中生学生

笔者所在的是一所农村小学,处于城乡结合部,周边村民经济条件相对优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mp5、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调查显示,附近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脑 68 台,手机 225 部。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强烈冲击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部分农村家长监管的缺失,更突显了网络环境下新媒体对农村儿童的负面影响。首先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一部分孩子兜里装着 mp3,耳朵塞着“耳麦”,手里捧着“平板”,张口就讲“手游”,不仅影响到自己听课,还会吸引一大批孩子围观效仿,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秩序。仅去年一学期班主任就收交孩子的新媒体设备10余件。学校里控制严了,有的孩子回家玩,结果出现了“光玩游戏了,作业没写完”的现象。其次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一部分孩子把家长给的早餐钱省下来泡网吧,购买Q币……直接导致了一名儿童在升旗时晕倒在地。再者导致学生思想道德失范,新媒体裹挟的大量不健康资讯,以及游戏中渲染的血腥打斗画面,无形中助长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最后波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多网瘾少年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面对这一新的教育课题,学校肩负着更重的责任。让新媒体融入新课堂,充分发挥其形象、高效优势。我们首先正视学生对于新媒体的合理需求,在课堂主阵地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引导儿童运用新媒体预习新课、开展自主探究和完成网络作业,把新媒体中蕴含的正能量最大化。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和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首先可以提高家长对于新媒体的认识水平,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家庭管控,营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减少不必要的学习干扰。家长放下手机,端起书本,儿童关掉电视,帮做家务,从小培养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远离不健康的网络环境。 开展第二课堂,寓乐于教。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防建并举”,推动儿童安全、文明上网。我校和“十电”集团共建了“彩虹书屋”,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安全的上网场所,在这里定期举办读书和棋艺比赛;留守儿童还可以通过视频通话或微信、QQ等平台和自己的父母聊天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满足了儿童对于新媒体的合理需求。构建网络平台,形成育人合力。我们针对新的教育形势,依托新媒体先后构建了“校讯通短信平台”、家委会微信平台、班级QQ交流群等一系列网络沟通手段,利用新媒体即时通讯、海量资讯、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家长、教师、学生良性互动,把家庭、学校、社会紧密联系,初步构建了新型的育人模式。于教育而言,新媒体的出现对既充满挑战,同样蕴含巨大的机遇,需要教育者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也有信心让新媒体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助力器。

可参考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选题如下: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建设研究——以拼多多为例。新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形象的定学号姓名位与塑造为例——以 XX市为例新媒体时代Vlog新闻的影响力。当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转变后——定制化交互所带来的语言表达的变化新媒体传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企业危机公关管理研究———以马蜂窝旅游网为例网络综艺与传统综艺对比研究——以《火星情报局》与《天天向上》为例自媒体发展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抖音为例。浅析民俗文化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以《敦煌》为例。针对 IP 产品的沉浸式VR影像设计与应用——以盲盒公仔《嫌疑人》为例。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反转的原因——以"榆林孕妇坠楼事件"为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的社会效应与思考。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一定把握的内容,这样写的时候不至于一头雾水。2、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通过关键词全面搜集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3、选题范围不能过大,最好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4、切忌空和泛。如果题目的观念模糊、研究方向不清晰就会导致论文的研究缺乏指导和依据,无法得出明晰的结论,更谈不上实践指导作用了,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价值和意义。5、要避开有争议性的选题。在选题时一定要避开具有争议性或者发展方向还不明朗的选题,因为这些选题的参考文献较少,所以极有可能会存在很多主观性的内容,而这有悖于学术论文的严谨和客观。

网络新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和新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被看作新闻传播的“第四媒体”。无论是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新华网、千龙网等新闻网站,还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网站,新闻都不容置疑地处于“排头兵”的位置。新闻质量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一个网站的点击率和美誉度。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无疑具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网络新闻不受出版、播出时间的限制,随时发布信息,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网络新闻的发布可省去平面媒体的印刷、出版,电子媒体的信号传输、采集声音图像等复杂的程序,可以随时地发布信息,跟踪事件的发展过程,逐步深入,真正实现了“NNN”(Now News Now:现在新闻现在报)。 其次,网络资源的海量,使新闻得以向纵深发展。网络新闻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对新闻背景进行解释,介绍新闻人物,增大新闻的信息量,也可以用评论等形式是新闻的深度增加。同时,网络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于一身,极具县场馆和冲击力。 第三,网络新闻可以供受众主动自由地选择。它不受篇幅的限制,更突出“眼球经济”,受众可以自由地点击自己感兴趣的标题来获取新闻,或浏览或详读,也可以随时、重复地视听新闻的发生发展过程,弥补了电子媒体线性传播、一瞬即逝的缺陷,受众完全是主动自由的。 第四,网络新闻改变了单向传播的新闻传受关系。受众可以对新闻进行评论,发表看法,与新闻传播者进行双向互动。甚至受众自己也可以成为网络新闻的发布者。 但是,每当有事件发生时,人们还是习惯将目光投向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网络新闻却经常遭到人们的质疑和冷落,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显而易见的是,网络新闻的硬件设备尚未普及,电脑售价相对昂贵,网络的安装、使用也受地域、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新闻还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秘杂烩网

网络与新媒体相关论文范文初中生

非本专业,帮不了你,小心楼上骗子

网络新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和新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被看作新闻传播的“第四媒体”。无论是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新华网、千龙网等新闻网站,还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网站,新闻都不容置疑地处于“排头兵”的位置。新闻质量的好坏,往往影响着一个网站的点击率和美誉度。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闻无疑具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网络新闻不受出版、播出时间的限制,随时发布信息,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网络新闻的发布可省去平面媒体的印刷、出版,电子媒体的信号传输、采集声音图像等复杂的程序,可以随时地发布信息,跟踪事件的发展过程,逐步深入,真正实现了“NNN”(Now News Now:现在新闻现在报)。 其次,网络资源的海量,使新闻得以向纵深发展。网络新闻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对新闻背景进行解释,介绍新闻人物,增大新闻的信息量,也可以用评论等形式是新闻的深度增加。同时,网络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于一身,极具县场馆和冲击力。 第三,网络新闻可以供受众主动自由地选择。它不受篇幅的限制,更突出“眼球经济”,受众可以自由地点击自己感兴趣的标题来获取新闻,或浏览或详读,也可以随时、重复地视听新闻的发生发展过程,弥补了电子媒体线性传播、一瞬即逝的缺陷,受众完全是主动自由的。 第四,网络新闻改变了单向传播的新闻传受关系。受众可以对新闻进行评论,发表看法,与新闻传播者进行双向互动。甚至受众自己也可以成为网络新闻的发布者。 但是,每当有事件发生时,人们还是习惯将目光投向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网络新闻却经常遭到人们的质疑和冷落,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显而易见的是,网络新闻的硬件设备尚未普及,电脑售价相对昂贵,网络的安装、使用也受地域、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新闻还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秘杂烩网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内容三 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 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 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内容四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 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 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5、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青少年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一、开阔视野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 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四、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中学生是网迷的主要人群,由于他们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IAD。 分析引起弊端的原因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中学生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热,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 二、互联网本身原因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盈利为目的色情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三、家长和学校原因 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有4%的中学生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引导。当今社会,中学生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但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 四、社会原因 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中学生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同时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脑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进一步发挥电脑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根据调查的数据和结果来就如何正确引导和防治上网带来的弊端,提出如下建议: 消除弊端的建议 一、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中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二、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中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三、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同时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学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学生、凝聚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我国在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法规,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的健康发展。我们的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等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网吧的管理与查处力度,坚决取缔违规操作的“黑”吧,并对有营业执照的网吧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外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加强网络“防火墙”的研制,特别是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的软件的开发。要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安全部门,招募网上警察,加大打击力度,以对付日益猖獗的网上犯罪。 研究结论: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 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