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摘要写啥

发布时间:2024-07-05 17:08:42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摘要写啥

一、更新教育观念  新时代已经对我们教师发出了严峻的挑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已经落伍,不能够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因为,创新教育是以教师的知识为更替点的,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新教育的关键。有创新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再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吃老本现象,依然因辅导旧,袭用老方法,老套路的陈腐的教育方法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及进吸收各种信息,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善于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去发现,或创新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将学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适应创新教育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造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只有使学生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业,当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时,教学工作才富有成效,而课堂教学首先使学生进入课堂之中,因此,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数学时,只有学生对数学生产兴趣,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师生思想交流,学生和我们教师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丰富感情的,况且他们年龄太小,感情更容易受影响。因此,应从微妙处关心,尊重理解感染他们,使他们感觉到教师亲切、平易近人认识到这个教师是爱我的。  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因此,数学就是怎样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是各种格样的,“设疑——生疑——质疑——解疑”则为其中的一种,即老师首先提出有层次性,发散性的问题,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提出有独创新的见解,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萌发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及进地予称赞。  四、加强横向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  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如第十一册中的“和倍分数应用题”,教材中展现的只有列方程一种方法,教学时,我不局限于此,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梳理思路,鼓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寻找其它的解决方案,然后交流互评,结果有用方程解的、有用分数解的、有用比例解的、有用推理解的,五花八门,并且都能说清理由,其中有的解法甚至我在预设时都没想到,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五、鼓励利用网络资源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宽带网络的普及,传统的学习手段已远远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国外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国内也已迅速发展。在课堂中,尝试将它与传统的学习手段相融合,依我国的国情,就现阶段而言,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子。  如学习“圆的周长”,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什么是圆的周长?你了解祖冲之吗?什么是圆周率?如何计算圆的周长等?要求学生通过家庭电脑链接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资源,作好记录,上课时汇报你的学习收获,与同学共享,实现真正的自学。这种学习方式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正逐渐走入我们的一线课堂,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手段,拓宽了视野。  六、提倡分层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我们布置作业习惯于统一标准,不考虑分层,其实这有背于教育规律;让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学习等次的同学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课堂中我们提倡练习要因人而异、分层布置。  像我在平常教学时,每堂课都要设计几套不同的作业:有难的,有易的;有几道题一组的,也有单独一道题的……课堂中,对于那些吃不饱的优等生经常悄悄递过一张小纸条给他加加餐;对于那些消化不了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复习一些刚练过的类型,强化掌握。如此一来,照此顾彼,一个也不落,学习效益提升明显。  总之,在教学课上,要注重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质疑问难,课堂上活而不乱,轻松愉愉地学习,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年来,小学生厌学情绪趋于严重,尤其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而数学学科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学起来感到非常枯燥,所以即使老师耐着性子苦教,孩子们硬着头皮死学,孩子们是“吃得苦中苦”也却极有可能是“高分低能”。 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的广泛性,给数学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常常沉迷于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主要原因就是游戏的“趣味性”。如果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怎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化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为“有趣”,让数学课堂成为趣味快乐的课堂,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位教师使命和职责。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1,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兴趣不高,对决定其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知识不感兴趣,那么,素质教育的实现将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了他的知识接受。因此,无论从新课改的要求,还是教育教学新理念、社会需求的现实需要出发,学校教育必须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问题。2.理论依据 依据教育心理学等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合本班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研究方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1.总体目标以王楼中心小学三(2)班学生为研究和实验对象,逐步进行实验、总结、分析、论证,再实验,再分析,再总结,以便总结出可具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本校各班数学教育教学中全面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研究方法及预期效果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精心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3.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1)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原因。 (2)问题的趣味性、生活化对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3)教师魅力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4)竞赛活动、实践活动体验成功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5)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6)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4.对象:三年级学生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采取怎样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以及应用数学的兴趣。初步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1.建立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体现师生平等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参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研究。2.通过较多的创造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体会到数学在身边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的研究。3.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的趣味性,通过问题的有趣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4.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以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5.合理安排小组竞赛形式,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6.合理有效的利用CAI技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研究。五、研究时间1.2013年3月——4月 确立小课题并制定方案选择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查找相关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以王楼中心小学三(2)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出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原因。2.2013年5月——12月 研究阶段采用观察法、调查法,了解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课堂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3. 2014年元月——6月 总结阶段总结出可具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本校各班数学教育教学中全面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六、预期目标1.研究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基本原理,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由原来的不愿学数学变成积极、主动、爱学数学。2.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报告摘要: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而兴趣的丧失则导致了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证。关键词:数学 学习兴趣一、调查目的、对象及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尤其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更为广泛和基础,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数学学习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小学课程最基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特别对自己所执教的三年级的35名学生进行了试卷调查与分析,具体的调查内容如下:1、 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2、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3、 学生所喜欢的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堂。二、调查结果:(一)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中年级的学生现阶段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带给他们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主要是觉得数学课堂和其他课堂比起来比较枯燥、无聊。学生对活跃“动起来、说起来”的课堂游戏以及分为最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教学中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一味的讲练由于太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二)学习数学的目的 大多数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把数学当作一门考试的学科来对待,或者是为了不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才去学习。总而言之是“被学习”一族占多数,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会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偏差和心理压力,以至于在数学学习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和发挥。一个学生,只有从真正的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才能在更多地在学习中尽心尽力,但能明白其重要性的还太少,一般的学生都是出于外部的需要和压力才学习数学的。(三)学生对教师的看法。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年轻的数学老师,在教师教学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幽默的教学魅力,可见教师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魅力教学的培养的优美化。绝大部分小学生喜欢欢快、轻松的数学课堂,更喜欢一个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贯穿始终的数学讲授课堂。孩子们更喜欢在欢快的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给他们自身的一种肯定,同时还会以此为荣,从而从多方面去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的分析: 1、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课堂的氛围存在很大联系,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创设一个愉快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对日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目的,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教学改进来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 3、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个人魅力,让更多的小学生爱上数学。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调查表 1、你喜欢数学吗?A.很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2、为什么喜欢数学?A.对生活有帮助 B.数学很有趣 C.上课有趣 D.增长知识 E.不知道3、 为什么不喜欢数学?A.上课不生动 B.数学太难 C.要死记硬背 D.基础差 E.不知道4、 学习数学对你自己本身来说重要吗?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5、 学习数学对你有什么好处?A.生存的工具 B.丰富知识 C.升学 D.没用处 E.不知道6、 学习数学是你自愿的吗?A.父母要求 B.学校规定,要考试 C.我自己喜欢 D.被逼的7、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A.自己喜欢 B.为了得高分 C.别人说数学很重要 D.多长见识 E.其他8、 你喜欢上数学课吗?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9、 上数学课有意思吗?A.很有意思 B.比较有意思 C.一般 D.没意思10、 你喜欢数学课上的哪些活动?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11、 你最讨厌数学课上做什么?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 E.其他12、 对现在的数学教师满意吗?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13、 老师怎样做才能让你更喜欢学习数学?A.幽默 B.和蔼可亲 C.热情洋溢 D.公平公正 其他14、 你喜欢老师当众表扬你吗?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15、 课外时间你会主动去学习数学吗?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从不注:1、请各位同学在以上表格中自己选择的方框上打“√”。2、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投票,不需写姓名。

最好问一下你的导师、专业咨询的好。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摘要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更新和教学方法是否改变,取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是否达到,还取决于学生是否配合。 数学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数学的解题方法很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好数学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方式转化为行为习惯,终生受用,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冲破旧的教育方式的束缚,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功能,更新教法、研究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关键。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以活跃的思维为前提,活跃的思维来自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主动地积极配合教学。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内因的最好刺激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生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学。数学兴趣又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不仅对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使其在集中精神获取知识的同时,努力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要从教学素材中选取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实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讲到指数函数时,我指出,将一张薄纸对折若干次后,可与珠穆朗玛峰比高,引起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在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教学中,我根据椭圆性质的研究,让学生通过类比得出双曲线的部分性质,然后我把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再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再探究,改正错误,发现结果。通过点拨,学生获得双曲线的两条渐进线方程的知识。学生通过真正的参与过程,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学习既独立自主又相互协作,求知的欲望被不断激活,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三、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客观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新课导入要“创设问题情境”,即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具体的教学情境。数学教师应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在导入新课时注入浓厚的生活气息,使数学问题以生动具体的形式出现。在很多数学概念的引入中,我们可以从实际问题引入,例如购房、购车分期付款中的数学问题,银行存(贷)款中的利息计算问题,商品的销售利润问题,等等,要结合社会实际与科学知识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对其进行探索,体验到数学的用处、数学的乐趣,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主动学习的参与意识。实践能丰富学生的头脑,使其储备大量的形象信息,这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资料信息储备,也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培养思维的直觉性 数学建模能力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系统训练培养,但不可忽视日常的实例教学对形成建模能力所起的奠基作用,如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归纳量与量的基本关系,从中构建出个常见类型(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让学生从“原坯”中抽象出一个“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使“无形”的应用问题化为“有型”,学生就能迎刃而解。初步形成数学建模必需的分析和抽象能力。此外,要对实例改造,创新出一些建模问题,供学生讨论研究,如由单一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变为与方程不等式(或函数、统计、三角)相结合的综合型应用问题;变定向型应用问题为开放式的应用问题,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重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使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的经济建做作出贡献。   所谓猜想是人们根据事物的某些现象,对它的本质属性、规律、发展趋势或可能的结果做出一种预测性判断,猜想是预测性的,但通过推算、证明、验证或其他数学手段,猜想的真假、成败才能成为定论,当回头再做一番思考时,相对原先的思维出发点已高出许多。   乔治·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证明的主导思想。”所以猜想是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猜想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直觉产生的思维跳跃往往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在培养思想的直觉性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分析)—猜想—证明”的思考方法。   五、通过实例进行建模训练,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建模指人们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把实际问题提炼出某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实质是以实例为“原坯”问题分析、抽象、选模解答、验证的数学加工过程,因而它更完整地表现了学数学和用数学的关系,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更高要求。

一、更新教育观念  新时代已经对我们教师发出了严峻的挑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已经落伍,不能够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因为,创新教育是以教师的知识为更替点的,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新教育的关键。有创新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再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吃老本现象,依然因辅导旧,袭用老方法,老套路的陈腐的教育方法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及进吸收各种信息,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善于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去发现,或创新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将学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适应创新教育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造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只有使学生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业,当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时,教学工作才富有成效,而课堂教学首先使学生进入课堂之中,因此,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数学时,只有学生对数学生产兴趣,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师生思想交流,学生和我们教师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丰富感情的,况且他们年龄太小,感情更容易受影响。因此,应从微妙处关心,尊重理解感染他们,使他们感觉到教师亲切、平易近人认识到这个教师是爱我的。  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因此,数学就是怎样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是各种格样的,“设疑——生疑——质疑——解疑”则为其中的一种,即老师首先提出有层次性,发散性的问题,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提出有独创新的见解,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萌发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及进地予称赞。  四、加强横向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  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如第十一册中的“和倍分数应用题”,教材中展现的只有列方程一种方法,教学时,我不局限于此,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梳理思路,鼓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寻找其它的解决方案,然后交流互评,结果有用方程解的、有用分数解的、有用比例解的、有用推理解的,五花八门,并且都能说清理由,其中有的解法甚至我在预设时都没想到,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五、鼓励利用网络资源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宽带网络的普及,传统的学习手段已远远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国外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国内也已迅速发展。在课堂中,尝试将它与传统的学习手段相融合,依我国的国情,就现阶段而言,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子。  如学习“圆的周长”,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什么是圆的周长?你了解祖冲之吗?什么是圆周率?如何计算圆的周长等?要求学生通过家庭电脑链接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资源,作好记录,上课时汇报你的学习收获,与同学共享,实现真正的自学。这种学习方式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正逐渐走入我们的一线课堂,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手段,拓宽了视野。  六、提倡分层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我们布置作业习惯于统一标准,不考虑分层,其实这有背于教育规律;让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学习等次的同学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课堂中我们提倡练习要因人而异、分层布置。  像我在平常教学时,每堂课都要设计几套不同的作业:有难的,有易的;有几道题一组的,也有单独一道题的……课堂中,对于那些吃不饱的优等生经常悄悄递过一张小纸条给他加加餐;对于那些消化不了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复习一些刚练过的类型,强化掌握。如此一来,照此顾彼,一个也不落,学习效益提升明显。  总之,在教学课上,要注重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质疑问难,课堂上活而不乱,轻松愉愉地学习,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是构建创新前提开展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关键在教师;而成功与否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否更新、是否转变。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学生。①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健全的学生观;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感、数感和情感,善于帮助学生观察世界、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善于培养求异求真的习惯和自信心。②教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要认识到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新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③教师还要具有多元化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知结构;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品质,能胜任创新性的引导和启发;要具有创新教育的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如: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及自身善于求异和创新的能力等。激发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创新欲望“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索的欲望来。如:教学“年、月、日”时,用故事导入新课:“小东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东问爸爸:‘你过的生日为啥比我还少?’爸爸笑着不回答,小东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出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一个个直摇头,这时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从而导入新课。点评:这样的导课方法,新颖恰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这就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便产生了创新的欲望。以感性认识,促进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其进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此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如:教学角时,先引导观察实物和模型(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同时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在求异、变通中培养思维灵活性,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内驱力。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的题材,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感觉到自已求异成果的价值,反馈出更大程度的求异积极性,在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获得成功,让学生在获得问题多解的追求中得到更大的乐趣,备受创新思维的成功喜悦,渐渐养成求异的意识,发展稳定的心理倾向,这样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做出“还有其它的解法吗、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一下”的求异思考。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的驱使下,相遇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等才会处于活跃状态,才可能对问题的数量作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思考,逐步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变通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对问题实行变通,摆脱传统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原理和方法后,要注意让学生摆脱原来的思维定势,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实现思维的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如:张师傅要加工400个零件,8天加工了56个,这样剩下的零件还要加工多少天才能完成?学生一般都能根据题意作出习惯解答,此时,教师可以对解题思路作如下诱导性提问:①完成这批零件还要多少天?②已做零件数是剩下零件数的几分之几?③ 剩下零件数是已做零件数的几倍?④根据题中数量的相等关系寻求用方程解答和用比例解答。这样就会使学生自觉地从一种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种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在题中数量间自由调节的变通能力,这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极为有效的。运用成功效应,让学生不断创新心理学告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如:学习倒数之后,让学生填空:(略)。根据倒数的意义,多数学生会填2、3、4、5、6、……10000,使等式等于1,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后,启发学生继续思考:看哪位同学最爱动脑筋,还能想出别的填法?思考之后,生1:可填4、6、8、……20000,使等式等于2。”此时其他学生也纷纷举手,师有意识请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结果他说还可以填12、18、24、30、……60000,使等式等于6。顿时,教室里掌声四起,就这样在教师的表扬、鼓励、点拨下,学生从多方面寻找答案,发现此题有无数的填法。点评:这样的教学使各层次学生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开阔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感到知识是无穷的,在获得成功的快感、体验创新的快乐之后,产生更强烈的不满足感,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人人创新、不断创新。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完成下列计算 1+3=? 1+3+5=? 1+3+5+7=? 1+3+5+7+9=?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但是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从而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总之,创新并不神秘。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摘要

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创新氛围。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从让学生机械接受转变为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新,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学习氛围,哪怕是错误的见解或者是异想天开的想法,也应该给予鼓励。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充分肯定他们敢说的勇气,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各种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不能一棍子打死。其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通过设疑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产生矛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生生合作,展开讨论,培养个性。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形成概念、总结法则的关键处,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争辩,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认识、相互启发补充,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能力,又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开拓思路,发展他们的创新个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如教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掌握了割补、组合等不同的计算面积的推导方法,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鼓励质疑问题,形成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来自于质疑。在教学中,每个学生心中都有无数个为什么,可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就没有疑问或很少疑问,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其实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这些问题应如何处理呢?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不急于解答,而是将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这样做,一方面,学生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老师的重视,会更加认真听课;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质疑中,了解到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就可以在讲解时有所侧重,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节课、一个例题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学生质疑的舞台,设置一些悬念,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似是而非的辨别中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潮流。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些体会。一、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想在教学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就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灵活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程序。教材是一成不变的,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往往不足以支撑学生兴趣广泛、深度较高的探究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整改,才能使教材充满生命力,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后,我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立体物体的空间感,巩固已学知识。使学生从对长方体正方体单一的书本认识到多方面的立体感知。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一、先将学生分组然后每组发8盒磁带。二、向学生出示问题:1、你能想出几种包装的方法2、各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并计算出各自的体积与表面积。3、最节省的包装方法是什么。4、自己动手试着进行包装。通过学生的手操作,装一装、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试一试、议一议,找出最合适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就对长方体认识已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并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学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知道,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正是他们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他们深入认识某类问题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信任尊重每个学生,热爱鼓励每个学生,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无形中缩短师生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形成一种凝聚力,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实在在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挥,大胆质疑,这样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想他人所未想,言他人所未言,提出有一定水平的问题来。要培养学生“质疑”,教师应做到:一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怪问题不能斥责和置之不理;二是要鼓励学生质疑,创设质疑情境。教师出示题目后先不要忙于解答,而应问:谁能解答这道题?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谁是我们班的“小精灵”?讲完应问:谁还有什么问题?谁还有不同意见吗?老师应该用这样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三是教师应指导质疑,抓住问题的实质,提高质疑水平。这些,教师应面面俱到,融会贯通,才能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为什么小孩入学前总是天真活泼,问这问那,心中有千万个为什么,但读完小学、中学后,问题少了,几乎没有了,难道是他们都懂了吗?并非如此,只是我们的教育有意、无意的压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质疑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提出了下列问题:为什么要加“都”字?为什么要加“相同”二字?为什么要“零除外”?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加上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是否也不变呢?接着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和等式,并要求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结果学生不仅弄清了这些问题,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例如组织一些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兴趣小组、数学专题讲座、周末数学晚会等。让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找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切磋和相互启发,对社会现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思考,自我分析、设计并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启动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观察中及时的指导,科学地应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形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练习"的模式。往往一堂课老师滔滔不绝,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云里雾里,甚至昏昏欲睡,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不会学以致用,且思维呆板,动手能力差,即所谓的"高分低能"。在许多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之生怕学生弄不懂,听不明白,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琐细的分析、讲解。但过多地诉诸纯理论的分析、讲解,学生的创新就失去了展现和培育的空间。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教学需要创新,而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更是一种精神。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改革与创新。笔者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深感教学的创新首先是教学思想的转变,过去是重"教",现在是重"学",过去关注教师行为,现在更关注学生"创造",打破了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堂听"的教学习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全面提高综合素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农村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教学思路,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5%"等等,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拓展教学视野,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总之,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如何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所有数学老师共同努力,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地将素质教育与教学创新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很好的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论文摘要怎么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年来,小学生厌学情绪趋于严重,尤其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而数学学科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学起来感到非常枯燥,所以即使老师耐着性子苦教,孩子们硬着头皮死学,孩子们是“吃得苦中苦”也却极有可能是“高分低能”。 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的广泛性,给数学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常常沉迷于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主要原因就是游戏的“趣味性”。如果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怎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化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为“有趣”,让数学课堂成为趣味快乐的课堂,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位教师使命和职责。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1,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兴趣不高,对决定其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知识不感兴趣,那么,素质教育的实现将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了他的知识接受。因此,无论从新课改的要求,还是教育教学新理念、社会需求的现实需要出发,学校教育必须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问题。2.理论依据 依据教育心理学等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合本班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研究方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1.总体目标以王楼中心小学三(2)班学生为研究和实验对象,逐步进行实验、总结、分析、论证,再实验,再分析,再总结,以便总结出可具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本校各班数学教育教学中全面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研究方法及预期效果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精心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3.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1)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原因。 (2)问题的趣味性、生活化对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3)教师魅力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4)竞赛活动、实践活动体验成功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5)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6)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4.对象:三年级学生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采取怎样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以及应用数学的兴趣。初步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1.建立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体现师生平等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参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研究。2.通过较多的创造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体会到数学在身边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的研究。3.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的趣味性,通过问题的有趣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4.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以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5.合理安排小组竞赛形式,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6.合理有效的利用CAI技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研究。五、研究时间1.2013年3月——4月 确立小课题并制定方案选择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查找相关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以王楼中心小学三(2)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出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原因。2.2013年5月——12月 研究阶段采用观察法、调查法,了解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课堂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3. 2014年元月——6月 总结阶段总结出可具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本校各班数学教育教学中全面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六、预期目标1.研究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基本原理,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由原来的不愿学数学变成积极、主动、爱学数学。2.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报告摘要: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而兴趣的丧失则导致了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证。关键词:数学 学习兴趣一、调查目的、对象及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尤其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更为广泛和基础,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数学学习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小学课程最基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特别对自己所执教的三年级的35名学生进行了试卷调查与分析,具体的调查内容如下:1、 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2、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3、 学生所喜欢的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堂。二、调查结果:(一)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中年级的学生现阶段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带给他们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主要是觉得数学课堂和其他课堂比起来比较枯燥、无聊。学生对活跃“动起来、说起来”的课堂游戏以及分为最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教学中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一味的讲练由于太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二)学习数学的目的 大多数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把数学当作一门考试的学科来对待,或者是为了不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才去学习。总而言之是“被学习”一族占多数,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会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偏差和心理压力,以至于在数学学习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和发挥。一个学生,只有从真正的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才能在更多地在学习中尽心尽力,但能明白其重要性的还太少,一般的学生都是出于外部的需要和压力才学习数学的。(三)学生对教师的看法。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年轻的数学老师,在教师教学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幽默的教学魅力,可见教师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魅力教学的培养的优美化。绝大部分小学生喜欢欢快、轻松的数学课堂,更喜欢一个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贯穿始终的数学讲授课堂。孩子们更喜欢在欢快的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给他们自身的一种肯定,同时还会以此为荣,从而从多方面去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的分析: 1、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课堂的氛围存在很大联系,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创设一个愉快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对日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目的,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教学改进来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 3、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个人魅力,让更多的小学生爱上数学。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调查表 1、你喜欢数学吗?A.很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2、为什么喜欢数学?A.对生活有帮助 B.数学很有趣 C.上课有趣 D.增长知识 E.不知道3、 为什么不喜欢数学?A.上课不生动 B.数学太难 C.要死记硬背 D.基础差 E.不知道4、 学习数学对你自己本身来说重要吗?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5、 学习数学对你有什么好处?A.生存的工具 B.丰富知识 C.升学 D.没用处 E.不知道6、 学习数学是你自愿的吗?A.父母要求 B.学校规定,要考试 C.我自己喜欢 D.被逼的7、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A.自己喜欢 B.为了得高分 C.别人说数学很重要 D.多长见识 E.其他8、 你喜欢上数学课吗?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9、 上数学课有意思吗?A.很有意思 B.比较有意思 C.一般 D.没意思10、 你喜欢数学课上的哪些活动?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11、 你最讨厌数学课上做什么?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 E.其他12、 对现在的数学教师满意吗?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13、 老师怎样做才能让你更喜欢学习数学?A.幽默 B.和蔼可亲 C.热情洋溢 D.公平公正 其他14、 你喜欢老师当众表扬你吗?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15、 课外时间你会主动去学习数学吗?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从不注:1、请各位同学在以上表格中自己选择的方框上打“√”。2、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投票,不需写姓名。

一、更新教育观念  新时代已经对我们教师发出了严峻的挑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已经落伍,不能够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需要,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因为,创新教育是以教师的知识为更替点的,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新教育的关键。有创新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再满足于现有知识的吃老本现象,依然因辅导旧,袭用老方法,老套路的陈腐的教育方法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必须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及进吸收各种信息,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善于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去发现,或创新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将学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适应创新教育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造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只有使学生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业,当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作为自己的生活需要,发展需要时,教学工作才富有成效,而课堂教学首先使学生进入课堂之中,因此,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数学时,只有学生对数学生产兴趣,喜欢数学,才能学好数学,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师生思想交流,学生和我们教师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丰富感情的,况且他们年龄太小,感情更容易受影响。因此,应从微妙处关心,尊重理解感染他们,使他们感觉到教师亲切、平易近人认识到这个教师是爱我的。  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因此,数学就是怎样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是各种格样的,“设疑——生疑——质疑——解疑”则为其中的一种,即老师首先提出有层次性,发散性的问题,诱导他们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提出有独创新的见解,然后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解决,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对学生萌发的新奇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及进地予称赞。  四、加强横向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  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如第十一册中的“和倍分数应用题”,教材中展现的只有列方程一种方法,教学时,我不局限于此,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梳理思路,鼓励学生或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寻找其它的解决方案,然后交流互评,结果有用方程解的、有用分数解的、有用比例解的、有用推理解的,五花八门,并且都能说清理由,其中有的解法甚至我在预设时都没想到,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五、鼓励利用网络资源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宽带网络的普及,传统的学习手段已远远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国外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国内也已迅速发展。在课堂中,尝试将它与传统的学习手段相融合,依我国的国情,就现阶段而言,也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子。  如学习“圆的周长”,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什么是圆的周长?你了解祖冲之吗?什么是圆周率?如何计算圆的周长等?要求学生通过家庭电脑链接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资源,作好记录,上课时汇报你的学习收获,与同学共享,实现真正的自学。这种学习方式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现在正逐渐走入我们的一线课堂,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手段,拓宽了视野。  六、提倡分层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我们布置作业习惯于统一标准,不考虑分层,其实这有背于教育规律;让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学习等次的同学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课堂中我们提倡练习要因人而异、分层布置。  像我在平常教学时,每堂课都要设计几套不同的作业:有难的,有易的;有几道题一组的,也有单独一道题的……课堂中,对于那些吃不饱的优等生经常悄悄递过一张小纸条给他加加餐;对于那些消化不了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复习一些刚练过的类型,强化掌握。如此一来,照此顾彼,一个也不落,学习效益提升明显。  总之,在教学课上,要注重人人参与,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质疑问难,课堂上活而不乱,轻松愉愉地学习,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怎么写有位教育家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 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 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 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可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撰写教学论文的重要性。广大教师来自教学第一线, 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要能鼓足勇气树立信心, 选定一个研究课题, 读一些有关书刊, 收集一些必要的材料, 掌握一点写作的基础知识, 完全可以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学论文来。当然,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教学论文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必须要有严肃的写作态度、扎实的理论素养、丰富的材料积累和一定的写作经验。下面就几个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供网友参考。一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 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 首先要立论正确, 论据严谨, 符合教学规律。 实用性 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 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 所引用的材料应该翔实可信, 所介绍的方法应该切实可行, 能够为同行所借鉴, 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独创性 教学论文必须具有论文的共性, 即应该要么在理论上有创见,或者至少有新的认识, 要么在方法上有创新, 或者至少有新的体会,这样才能对教学和教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可读性 教学论文必须具有文章的共性, 即要有章法, 要有风采,要有吸引力。遣词造句要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容易让人理解。二、经验总结型教学论文的基本模式 教学心得式 这是初学写作教学论文的教师常用的一种模式, 它的特点是不失时机地抓住个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 对教学得失做出必要的分析概括,与同行们交流。 问题探究式 这类论文的写作, 往往是教师对教学中的某个或某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思考, 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然后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写成文章,供同行们参考。 质疑讨论式 这类论文是作者对教材、教学刊物或参考资料中的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或意见, 以论文的形式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专题总结式 这类论文是教师长期教学实践或研究的成果, 表现为对某个专题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 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三 材料的积累收集材料是写作论文的必要准备, 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持之以恒的过程。材料来源包括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对教学刊物及网上相关资料的阅读和流览,以及自己的课后反思、作业记录、试卷分析等第一手资料。应该指出, 写好课后反思,做好作业记录、试卷分析, 养成天天写教学日记, 期期写教学总结的习惯, 是收集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做,对教学论文的写作更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写作 确定合适的选题和角度教学论文的选题有大有小, 有难有易, 必须从实际出发, 适当确定。太大了, 力不胜任, 难以完成, 会挫伤写作的积极性;太小了, 轻而易举, 不费力气, 不利于用己的锻炼提高。确定了选题以后, 还有一个论述角度的问题。论述角度对题目的大小有调节作用, 论述角度选得恰当, 大题可以小作, 小题也可以大作。一般地说, 确定论文的选题和论述角度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首先, 要量力而行, 实事求是, 不要好高鹜远, 贪大图深, 勉强去做一个自己无力胜任的、缺乏基础和准备的、体会不深或兴趣不浓的题目。当然, 也不要应付差事, 贪图便宜, 去做一个非常容易的题目。初学写作, 题目还是以小一点为好, 这样有利于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同时, 题目小也比较容易驾御, 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其次, 要着眼于教学中有普遍意义的、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从自己的实践出发, 选择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角度去阐述、论证, 才能既易于引起重视, 又易于写出新意不落俗套,。 定好论文的标题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标记, 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 具有画龙点睛吸引读者的作用。因此, 标题要内容具体、反映中心、用词精当、长短适中,但是,也不可为了哗众取宠而故弄玄虚。 安排好论文的结构在安排文章结构时, 一是要围绕主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 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 做到层次分明、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二是要正确反映事物的规律, 就是说, 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事物的内在联系, 必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写好提纲 按照提纲撰写初稿提纲只是文章的一种预想, 一个轮廓, 不可能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那么周密、完善。写作中如果发现观点或材料的某些细节与原来提纲的设想不吻合, 就应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必要时要对相关的论述进行修改;如果发现有些观点或材料不恰当或者不确切, 就应该中止写作,重新收集材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初学写论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摹仿。要多看一些有关的论文, 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如怎样立意, 怎样选村, 怎样布局, 怎样开篇, 怎样结尾。但是要注意, 摹仿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从别人成熟的作品中揣摸、领悟出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而不是抄袭别人文章的内容, 剽窃别人研究的成果。在写作时, 还要注意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语言和修辞特点。语言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易懂;用短词不用长词;用规范词不用生造词;用短句不用或少用长句;用单句不用或少用复句。修辞特点是:语义明确具体, 不要含混抽象;叙述直接了当, 不要拐弯抹角;文风朴实, 不求华丽。五 修改定稿初稿完成后要反复修改, 力求完美。如果一时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可以先放几天,让脑子冷一冷再修改。在修改时, 除了要改正内容上的错误以外, 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纠正错别字;(2)删去那些摸棱两可的、可有可无的、众所周知的、大而不当的、华而不实的话;(3)修改那些语义晦涩的、重复罗唆的、牵强武断的、字词生僻的地方。(4)力求使行文通顺流畅、明白自然。总之, 一篇好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应该言之有物, 言之有据, 言简意赅, 清新悦目。要达到这样的水平, 自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期的磨练, 而这正是有抱负的青年教师的一种高尚追求

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最佳答案cc小学数学教育,快从计算中摆脱出来 时至今日,离开小学数学很多年后,很多人依旧对小学数学中甲乙相遇的难题心有余悸,仔细回忆,这种题在小学应用题中十分常见,在奥数考试中更是出卷人的宠儿,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代表中国小学数学的教学观点,然而经过很多人多年的探究,如今小学数学教育文化,正与这种类型的题目背道而驰。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计算能力远超国外,圆周率的计算也比国外早近千年,对于数学方面,中国人一直用自己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这要归功于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模式,对于数学方面,中国人期望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他们也习惯忽略复杂的证明过程,依照直觉推动数学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和数学有关的工作者都具备了超强的计算能力,发明的九九乘法表更是让国外组团来考察。或许我们可以为我们独有的能力自豪一番,因为中国的数学从来都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研究为什么。 庆幸之中,我们却突然发现,在中国人越来越把计算等同于数学时,这种自古以来的思维模式,原来从小学数学中就已经存在。 在中国的小学,数学是这样被安排的:10以内加减法,10以上20以内加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循序渐进,把计算融进整个教育之中。对比国外,想必很多人听过一个故事,说国外一家家长因为老师教其孩子算了个加法而将其告上法庭,理由是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看似荒谬的故事其实映射的小学数学中外的区别。 在国外的小学,老师通常只会告诉孩子们某件食物数量的多少,而不会要求他们对此加减乘除。除此之外,老师会把某个数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或者是把这个数和计算机中的某个知识联系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小学数学注重计算,国外小学数学注重逻辑。 这是个模糊的概念,很多人会想说,连计算都不会,哪里谈逻辑。其实逻辑根本和计算不挨边。因此,中国小学数学会出现很多小朋友用手指辅助计算的情形,而国外会因为一个2+2的问题让小朋友做无数个实验。这些就是中国小学数学与外国小学数学的区别。那么究竟那种方式才适合数学的发展,究竟中国应该选择哪种方式来让中国的小学教育更加的完善?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再回到甲乙相遇的问题上,甲何时出发,乙何时出发,速度如何,刚开始距离如何,等等问题,都是一个个有关逻辑的思维导图。这种问题让小学数学的教学充满了逻辑性,让小学生学会思考一些问题。这是中国小学数学教学所需要的。由于国家对工业发展的大力需求,数学的计算一直被国人看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在这之中往往忽视很多逻辑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慢慢被科技所代替,如果中国数学从小学开始还是一直注重学生的计算,那么以后中国的数学领域,将会培养出一批机器人。 转向逻辑教学的道路肯定是不平整的,毕竟这种注重计算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很多个年头,想要一时改变,突兀地转向逻辑教学,确实不太实际。但对于教学方式的探讨中,肯定有适合快速转型的数学教学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老师可以将单纯的数字具体化,如一加一的问题可以表述成一片草地和一个花园的模型,然后在在“草地”和“花园”中加深内容,把学生带到这个情景中,不断地加深问题难度,把简单的运算转化成小学生能够接受的逻辑推导,这种方法是国外常用的思维开发模式,对于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构成很有帮助。 也有其他一些方法来帮助逻辑教学,例如在美国,想让孩子学乘法之前必须把学生带到学校的计算机房,老师会拿着计算机的插头,然后告诉这些小学生,这就是乘法。其实这不过是老师的“无理取闹”,这一切举动和要学习的数学根本无关,但学生会对此产生很大的好奇,会一再思考为什么计算机插座就是乘法。这让学生的逻辑性又是进一步提高。 所以,或许国外的逻辑教学不是十全十美,甚至有点夸大其词。但相比国内的“纯计算”教学,更能为学生以后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大的帮助。 中国杰出的数学家陈景瑞先生说过:“我在国外作研究的那几年,学到了真正的数学。”对于小学数学,家长,老师一直以为先任的计算让孩子们被束缚了很多,这种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是初中对几何证明题的一窍不通,带来的是高中对解析几何问题的不求甚解,带来的是大学对高等数学的应试习惯。 经过这些分析和多年的教学实验,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数学的教学要偏重逻辑,而且这种偏重,从小学数学就要开始。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摘要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四、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题多解,思考深入,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一、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思维是创新的力量和动机,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善于点燃创新思维之火,激发学生的热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的确,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自觉行动,如果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主动,参与更是一句空话。因而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中积极思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课伊始趣即生,课展开趣溢浓,课结束趣未尽。二、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它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是培养能力,发展创造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的确如此,想象可以说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动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是啊,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在脑海中再现各种事物的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是天生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的《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体性、自由性、灵活性。创造性形象对于创造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力是衡量人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巧设疑问,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古人云“学贵有疑”,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因为,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就是创新起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出一些创造性问题,指导学生自行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获得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古人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就没有学生的探索。“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层次,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善于有针对性地设计疑难,恰当地提高设问,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全体学生都积极思考共同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希望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教师也要把握住学生提出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四、鼓励求异,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教学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统一,而要鼓励求异。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的求异思维,发散求异的目的在于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春天不更艳丽?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积极鼓励求异,不“死读书”,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求异思维可谓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教学是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我在上面吧,那样我能掌握了分寸立见解,迸发求异的火花。学生的思维激活后,必须众说纷纭,创新的火花定会不断闪烁。五、多方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生的学习,以模仿为主,不仅有显性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模仿学习,还有隐形的思维、策略等方面的模仿学习,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在教学时能时不时露几手“绝招”,能使学生具备更多的灵性。而这种创新教育,可谓是不留任何痕迹的创新艺术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1、语言的表达上。在创新教育面前,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更要追求“富于变化”,不管是导语也好,还是总结过渡语都要认真考虑,精心设计,力争变平为奇,变陈为新,达到语能惊人的境地。2、板书的设计上。板书可谓是一堂课的微型教案,板书设计精当,构思巧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无形中也能带动学生的创新。3、教法的选用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在课文的教学设计上要力避“千课一面”,做到因文而异,给学生以新鲜感。六、捕捉生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形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掌握它,如果脱离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富勒说过:“理论是一种宝库,而实践是它的金钥匙。”我们要力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练习、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亲自参与下获取知识,熟练技能,领悟理论的本质。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发挥学生各自思维个性差异的优势,使他们相互间的思维“推波助澜”,形成多维立体交叉的思维信息网,教师随时点拨指导,使思维产生跃变。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创造力的源泉。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问题解决都会涉及到大量该领域的专门知识,离开了这些知识基础,问题解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创造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潜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新知的重建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过程,这本身就是充满了生命活力,体现创新意识的过程。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