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科技创新与国际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发布时间:2024-07-07 03:54:58

科技创新与国际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试析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经济全球化及其时代特征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使用,是什么含义上使用的,目前无法考证。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Theodre·Levitt在1985年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1]。它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学术殿堂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及人类学诸研究领域中。学术界对一个概念或问题作多视角的探讨,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把握。但我们不应该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原本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扩大化。把远古已在进行或目前可望不可及的遥远的梦想如全球政治一体化、全球文化一体化以及全球性问题等通通囊括到全球化之中,似嫌牵强,又难以把握。窃以为“全球化”从提出的最初本意、从其核心内容来看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亦即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进程和现象。正如在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提出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展而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还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发展,且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美国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产业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动的跨国公司又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和主体力量。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在跨国公司的急剧扩张上,1994年来,世界性的企业并购浪潮规模不断扩大,一度震惊世界的波音——麦道公司合并、奔驰——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并等消息很快被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事件所淹没。1999年初美国沃达丰公司以560亿美元吞并美国空中通讯公司,9个月后,这家新公司又被美国大西洋贝尔电子公司收购。美国家用产品公司与沃特兰伯特公司宣布了总值709亿美元的合并计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加拿大阿尔坎铝公司、法国佩西纳公司和瑞士铝隆察集团合并成了全球最大的制铝公司,年销售量216亿美元。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微波通讯公司宣布以近1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电话公司斯普林特公司。年底,英国沃达丰空中通讯公司以1480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曼内斯曼公司。企业的兼并额从1996年的14万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5万亿美元,1999年更达4万亿美元。企业的跨国兼并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实现了规模效应;使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8年全世界已有6万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60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而1980年,全世界跨国公司仅5万家,境外机构仅5万个)[3]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70%、2/3的世界贸易、80%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统一的国际生产体系。一项最终产品,它的零部件制造、它的不同生产阶段,可以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不同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还表现为产业分工的全球化,产业分工从一国以传统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发展成为范围广泛的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从单一产品的分工发展到产品型号、产品零部件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并形成世界性的产业分工网络,每一生产环节都成为世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格链中的一分子。  在生产经营的全球化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过去20年来,国际直接产业投资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从1983年到1995年,每年平均增长2%,大约是国际贸易年增长率的一倍。199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4600亿美元,是1970年的10倍。到2000年,国际产业直接投资总额为11000亿美元,比上年又增长了14%,其中80%以上流入发达国家[4]。同时国际证券业投资迅速发展,1993年流动金额为8185亿美元,1994年则达到9524亿美元,1995年增加到12584亿美元[4]。通过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而促成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的联合,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新的趋势。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始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有资料表明,最大的1%的跨国公司拥有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0%,按资产排列的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控制了约1/3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5]。    贸易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重要表现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中一个古老的现象,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年均增长速度比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高出一倍以上。1990-1995年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998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额为54148亿美元,按现价计算比1950年增长了100倍。此外,在1950年还可忽略不计的服务贸易,到1998年已增至13263亿美元。1998年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占该年GDP总额288622亿美元的4%,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每年平均有近1/4的GDP不经过国际贸易便无法实现[6]。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从没有今天这样紧密。同时,国际贸易货物品种也日趋多样化。在世界贸易中占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过去的11种增加到现在的20多种。在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中,占出口中1%以上的货物种类从过去的6种增加到现在的20种。国际经济的发展使世界贸易格局和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帐(ETF)等电子化贸易手段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定实现了贸易自由化。1995年正式启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法人地位对成员国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标志着全球贸易体制基本形成。可以预见,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继续推进,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更大规模地流动。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粉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可按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按其学科分类,如物理学论文、化学论文、医学论文、数学论文等按其写作的目的,可分为学术性论文和学位论文等按其写作时使用的表述方法,可分为论证型论文、描述型论文、设计型论文、评述性论文等科技论文的分类就像它的定义一样,有很多种不同的分法下面从2个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并说明各类论文的概念及写作要求科技论文就其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3类: 一学术性论文,二是技术性论文,三是学位论文

‍大外交·青年智库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Glory DiplomacyN2021/ N137技术变革与国际关系作者:丹尼尔·W·德茨纳(Daniel W Drezner):塔夫茨(Tufts)大学弗莱契尔(Fletcher) 法律和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在外交政策方面有诸多著作,同时也是《华盛顿邮报》和其他公共论坛的作家。摘要:本文反思了上个世纪技术变革对国际关系的两点主要影响。首先,他们相互影响;虽然不可否认技术变革影响着国际关系,但世界政治的变化也影响着技术变革。其次,任何技术变革是经济再分配和社会突破的一种表现。在技术变革之下,不仅会出现新的赢家,也会出现新的输家。技术变革改变了行为体的偏好,并且使新规范和新组织进行战略性构建。技术本身的性质以及公共部门推动创新的程度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为证明以上论点,本文特别关注了上个世纪对国际关系十分重要的两大创新:核武器和互联网。要词:创新;国际关系理论;互联网;自由主义;核武器;现实主义;技术文源:Daniel W Drezner,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1–编译:郭青城,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审校:李燕,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再审:张童沿,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项目组《大译编参》执行主编,现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编译精选引言2019年,技术与国际关系(IR)之间的联系将出现变革。创新给各国带来了经济效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极度贫困的现象。而与此同时,新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威胁。与现代军队相比,上世纪军队的破坏力相形见绌。除此之外,创新也会引起社会动荡;这些变化引起某些人的焦虑情绪,进而催生了从伊斯兰国到反性骚扰的各种运动。随着中国和印度等国赶超发达工业经济体,一些技术也导致了国家间权力分配从根本上转变,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也已经改变。世界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但另一方面,埃博拉疫情等事件也凸显了全球化体系的脆弱性。跨境互动高速发展,推特外交成为一种新外交形式。尽管存在保护主义激增的现象,但全球化仍在迅速发展。技术变革持续降低跨境交流的成本,其速度远超于政府提高壁垒的速度。一、理性主义对技术的看法对于大多数主权国家而言,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十分简单,即拥有更多的技术创新等于拥有了更多的权力与财富。经济学家强调,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有着独特的重要性。大量经济计量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为发达国家贡献了60%至85%的经济增长;并且技术向较不发达经济体的扩散同样重要。据相关文献称,在大多数国家,外国技术来源约占生产力增长的90%;无论国家的权力分配或经济发展是怎样的状态,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都来自技术。而正是通过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才能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国家权利。由于技术能够使一个国家获得的财富最大化,并且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国家的安全,许多学者采用理性主义思想来看待国家行为体促进创新的活动。这在经济学文献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们通常侧重于用国内经济变量来解释技术创新的变化,资本市场的可用性和成熟度、市场规模或经济体的创业能力。即使经济学家考虑到国家的作用,情况也是如此。他们认为政治因素发挥着次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经济学家经常将非经济因素视为附带因素。新现实主义者提出了一种与经济学家相呼应的看法。他们认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迫使所有大国展开技术变革,否则将面临无法生存的风险。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依然很简单:无政府状态迫使技术在全世界迅速扩散。艾米莉•戈德曼(Emily Goldman)指出,“大多数新现实主义研究中,没有考虑技术传播会出现障碍,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源和信息”新现实主义者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都认为,获取新技术的动机主导着其余一切因素。而这并不是大多数政治学家对国家制度变迁的看法。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无摩擦理论存在几个问题。最明显的是,它们忽视了国际关系是影响技术创新速度的自变量。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定义的五大典型创新类别:发明、生产过程创新、开拓新市场、发现新的供应来源、发展新的经济组织模式,皆涉及社会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机遇。熊彼特的三类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国际关系来实现的。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指出,“西欧各个王国和城邦之间的军事竞争刺激各国不断进行军事创新”。由此推断,在国家权力分配中,存在一个平衡点,能够激励各国投入技术创新。根据这一逻辑,单极世界会减慢技术创新的速度。超级大国感到十分安全,所以几乎没有动力投资于颠覆性创新;而其他国家认为自己与超级大国之间的差距太大而失去创新信心。而多极化世界下,存在安全或不安全因素,并且这些因此能够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因此会刺激创新更加迅速发展。其他国际关系理论方法将领导者和落后者的国内政治作为关键解释变量。长周期理论和权力过渡理论都强调,有抱负的霸权国家的国内条件决定了它们的相对崛起。各国之所以获得霸权地位,是因为它们为在主导部门发展一系列技术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说法,技术落后的国家在追赶上有优势,因为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相对落后来跨越技术的死角。这些关于国际政治如何推动技术变革的解释本质上都体现了理性主义思想。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作为推动大规模科技投资的一个颇具说服力的因素——威望的作用被忽视了。威望的力量只有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才能从中受益,胜过其他参与者。历史上,许多被认为最重要的社会环境都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这可能导致国家行为体直接投资于军事领域的,或经济价值有限但能够极大树立国家威望的技术项目。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冷战时期,超级大国为载人航天项目投入了巨额资金。这种为了提高国家威望的科技投资,直到21世纪仍然影响着各国的研发投资。例如,2003年中国首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引发了竞争国的疯狂反应,包括美国承诺要重返月球并向火星发射载人任务。尽管如此,预算严重紧张的其他国家也表示有兴趣投资于空间研究。中国于2019年1月将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也同样引起了其他各国的反应。理性主义者关于国家为何投资于技术创新的解释,从直觉上讲是有道理的,但这样的解释是不充分的,尤其是对国际政治如何影响技术变革的描述并不正确。权力的分配、主要经济体国内机构的性质以及树立国家威望的需要等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技术创新,都不同于严格理性主义所给出的解释。二、国际政治中技术变革的多样性抽象地谈论技术变革有可能使我们一刀切的看待技术创新。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军事角度进行评估,各个国家并不是对所有技术一视同仁。例如,尽管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需要核武器以及互联网作为驱动力,但这两项技术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截然不同。有两个标准有助于分析不同技术对世界政治的影响。首先是开发或采用新技术所需的固定成本投资。大多数技术创新所需的固定成本较高,但随着一项技术逐渐标准化,开发此技术所需的投资可能会逐步减少。尽管如此,有些技术即使在标准化之后,仍然需要大量的投资,而这可能是因为技术投入生产的经济成本很高。技术创新的固定成本越大,各国试图获取新技术的壁垒就越大;而技术创新固定成本投资越低,有能力开发和使用该技术的国家就越多。另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更加符合公共部门的利益还是私营部门的利益。最有意义的技术创新是能够创造出“通用”的技术,既可以用来保护国家安全,也能服务民生。然而,一些技术创新并不能够投入到民用领域。那些固定成本高但有重要民用作用的技术是战略性技术(strategic tech),固定成本高的技术所得回报不断增长,这需要国家频繁干预,使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处于顶尖水平,避免依赖外国技术,民用飞机行业与当前5G网络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固定成本高、民用作用有限的技术属于威望技术(prestige tech),只有国家才有动力去开发,例如核武器的研发。固定成本低但私营部门机会有限的技术将被视为公共技术(public tech)。也就是说,如果技术创新的壁垒低,但对于私营部门利润微乎其微,那么这种新技术就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特质。因此,私营部门开发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技术的动力较小,而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可观的社会效益,那么政府就会进行必要的投资。像疫苗研发之类的公共卫生创新就属于这类技术。最后,固定成本较低、多由私营部门进行的技术创新属于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这些产品的开发或许最初是以公用为目的,但其商业化十分明显,这逐渐成为这类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这种技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而人工智能未来也大有这种发展趋势。公共政策在决定技术扩散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各国有多种国内和国际激励措施来规范新技术的传播。并且处于技术前沿的政府将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理论上,这会促进技术创新。这种政策的连锁反应是限制了技术的跨国传播。同样,政府也可能限制影响国家军事实力的技术——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致力于抑制核武器扩散。三、技术如何影响国际关系有关国际关系的理论十分有限,不同的理论强调的要素也不同,但从现实主义理论到后结构主义的理论都侧重于权力、利益和规范等。技术变革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世界政治。本章将论述核武器和互联网的创新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权力核武器如何对国际政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核武器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这与其他大国确立地位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十分不同,从而改变了强权政治。一旦一个国家拥有了可被感知到的二次打击能力——通过增强国防或隐蔽其核储备的位置——他们就拥有了威慑力。然而,核威慑与常规军事威慑措施之间没有关联。同时,由于核武器造成毁灭性破坏,因此它们在世界政治其他领域的用途是有限的。即使与军事力量的其他方面相比,核武器的力量也不是完全可以替代的。发展核武器的一个自相矛盾的后果是,它使我们对国家权力的衡量与其他技术创新领域脱节。尽管成为核武器拥有国的门槛很高,但技术落后的国家有时也能够克服困难。建国初期的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仍然成了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无论巴基斯坦还是朝鲜,都不处于技术前沿,然而这些国家却能够发展核弹头和弹道导弹技术。一旦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他们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地位会大有不同,即使在一个国家在其他领域落后的情况下,其国家地位也会提高。这就解释了俄罗斯为什么会被视为21世纪的大国之一,尽管它的经济总量不到世界总量的4%。同时,这也是伊朗和朝鲜在过去几十年里受大国关注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核武器技术颇具名声,但互联网及其各种应用属于通用技术。网络空间的商业化产生了两种思想,是有关于互联网对权力的影响的。首先,互联网改变了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权力平衡。第二种观点认为,互联网赋予了自由民主政体,而非其他政体以权力。网络空间起源于美国,似乎十分重视开放性。而美国也认为互联网能够增强国家各方面的软实力。最近的发生的学术研究事件及其他事件使情况更加混乱。各国政府学会了如何对互联网进行监管,以更及时为国家利益服务。在内容监管、版权和隐私等问题上,大国政府得以在网络空间上有所作为。核武器这类威望技术增强了研制这些武器的国家行为体的力量,加剧了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之间的力量不平等。网络空间这类通用技术最初让自由民主国家受益更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修正主义行为体对它的扩散和利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权力平衡。(二)利益国家行为体将国际体系视为零和游戏还是非零和游戏引起学术界的激烈讨论。这种偏好差异是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存在差异的根源。各国如何对核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出反应,为技术如何改变或揭示国家偏好的变化具有指导作用。核武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令人震惊的一点是,它歪曲了世界政治是零和游戏的概念。核时代的学者一致认为,美国在其存在的头十年在核武器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美国对使用原子武器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毫不后悔。如果像现实主义者所宣称的那样,世界政治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场零和游戏,那么美国应该在20世纪50年代使用其武器对苏联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鉴于当时在军备竞赛中的优势,华盛顿在随后的任何冲突中都会获得相对优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看到核武器的出现,使一个强大政权致力于军备控制和核不扩散。从1963年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开始,美国和俄罗斯达成了一系列军备控制协议,通过限制核弹头产量、运载工具类型和相关系统限制其核储备。事实上,核武器体制远比常规武器体制强大。而作为一种通用技术,互联网有望推动劳动生产率并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各国期待一种更加注重合作、非零和的监管体系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和欧盟在竞争政策和隐私权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对于网络创新未能显著改变国家偏好,有几种可能的解释。由于网络空间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与对州际关系的影响一样大,各国政府在阐明政策偏好时会优先考虑国内政治因素。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互联网预期的生产力繁荣并未实现。与网络技术发展相关的一个经济趋势是自然垄断经济的出现。在世界政治中,威望技术和通用技术对国家行为体利益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核武器的破坏力导致了各国改变了其零和偏好,从而寻求更多的合作。对于自由主义者,核武器合作表明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可以促成各国在不太可能形成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同时,网络创新的正和性质并不一定导致网络空间的更多合作。而对于现实主义者,网络空间中的冲突表明更多的相互依赖会产生更大的冲突。(三)规范据推测,技术对国际体系中规范的传播具有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无疑促进了规范的形成,而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是规范在新技术的使用中所起的作用。几乎按照定义,新技术出现在缺乏本土规范的环境中。新技术对社会世界的影响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很难想象哪些规范、规则和行为准则是合适的。新的创新可能试图复制相似技术的规范和实践,但这些规范是否同样适用于新的技术领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试图将旧的规范应用到新的领域可能给人们带来严重的误解。这种动态在核武器和网络空间规范的演变中得到了体现。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改变或限制特定规范的战术和战略上。这与两个最大的核武器国家在核禁忌范围内获得某种程度的战术灵活性的努力是平行的。本世纪,反导和中导条约相继结束,削弱了整个军控体制。俄罗斯最近改变了其核理论,以降低使用低当量武器的门槛。作为回应,美国还改变了其理论,以“增强其定制威慑选项的灵活性和范围……以维护对区域侵略的可信威慑”。这种理论的转变是否会导致规范的转变尚不清楚。尽管如此,核武器作为一种界定大国关系的技术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核武器已经70多年没有使用过了。与核武器一样,网络空间的环境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例如,在治理问题上,围绕如何管理互联网的辩论与创建网络空间架构的学术研究人员所熟悉的多利益相关者主义准则相呼应。到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建立在公私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多利益相关者模式。正如杰弗里·兰蒂斯(Jeffrey Lantis)和丹尼尔·布鲁伯格(Daniel Bloomberg)所描述的那样,“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分散的网络空间,这个网络将是“民主的”,并将大公司、政府、民间社群,甚至学术界的观点视为同等重要的,以帮助建立互联网运行的标准”。最后,社交媒体的泛滥也改变了外交准则。现代互联网的创造者们几十年来对这种现象一直都有这种预感。1985年,研究人员警告说,网络话语不同于其他交流方式,它“倾向于唤起接受者的情感……而且接受者随后可能会做出加剧这种情况的反应”。有专家总结说,这些媒体与其他任何传播手段都有很大不同。许多旧规则不适用于这种模式。在这个世纪中,大国竞争对手在推特网上互相恶搞。在不同的技术领域,技术创新规范的演变各不相同。随着核武器的出现,对其使用的强烈禁忌表明,规范的标准建构主义模式正在深化和内化。然而,在网络空间方面,从其他领域引进的最初一套规范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网络规范仍在不断变化。四、结语本文探讨了技术创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与严格理性主义的观点相反,文化和声望也会影响技术的创新和扩散的模式。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技术不仅仅是一个自变量,而是与国际关系相互影响。不管是哪种技术,其重大创新都会增强利用这些发明的参与者的力量。这种能源优势能否持续,取决于技术本身的质量。通用技术的均衡效应大于威望技术,技术对国家利益的影响是矛盾的。核武器极大促进了各国的合作,而网络空间发展却意想不到地引发了更大的冲突。威望技术创建的规范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强大。另一方面,通用技术下,发展出了一个更有争议的规范环境。通用技术的创新步伐可能会加快,与此同时其技术规范的创建和维护变得更加困难。对于技术创新会制造新威胁的担忧并不新鲜。另一方面,那些刚出现时看起来无法控制的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起来发展得却很稳重。2019年,推特外交的概念似乎有些陌生;十年后,它可能会像我们现在听到外交电报一样奇怪。更准确地说,创新可能会在世界政治中造成暂时的不确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适应这些新技术。译者评述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上述文章将技术分为不同种类,论述了不同的技术是如何影响国家权力以及国际关系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并不充分,此前,更多的是借用经济学领域的思想理论,来解释技术对国家的影响,并且是以严格的理性主义来看待技术。而这种解释实际上并不全面,理由也不充分。将技术的影响放在国际关系理论下来解释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视角。技术创新与国际关系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早期的研究中,把技术只看做自变量,实际上技术也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关系的演变,使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实施创新。例如,冷战时期的美国和俄国进行军备竞赛,各国为了增强军事实力,在核武器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并且出于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即便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也会斥巨资进行核技术的创新研发。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在国家权力方面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核武器的研发会提高各国的国家地位,使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更有话语权。像核武器等这类威望性技术,会直接改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国家实力。再例如,中国5G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因为先进网络技术的作为一种通用技术,能够在民用领域发挥广泛的作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会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其作用。同时,国家利益与技术创新联系十分紧密。虽然技术在权力、利益等方面给各国带来不少积极影响,但同时如何规范技术创新,以及新技术的问题也变得迫在眉睫。对于新兴的技术,有些常用的技术规范并不适用,怎样制定合理的规范仍然是我们在发展新技术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新技术固然关系到国家的权利,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关系也早已不是单纯的零和博弈,各国应当抱有合作的态度,适应技术创新爆发的时代,以服务国家,造福世界人民。问题互动问题1、威望技术对国际政治关系有何影响?问题2、如何看待各国抑制核武器扩散的做法?如果您对大外交智库【大译编参】本期的“编译精选”、“译者评述”、“问题互动”有所思考或高见,请在文末留下墨宝。编辑 / 王潇洒 审核 / 陈际界再审 / 王盖盖大外交青年智库独家出品个人|群体|企业|高校|智库|媒体|政府|国际组织合作联系邮箱大外交智库官方网站大外交智库即大外交青年智库(Youth Think-tank Of The Glory Diplomacy,简称Glory Diplomacy 或GD)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创始人是王盖盖。2020年,大外交智库又在中国深圳成立专门咨询公司,目前已成研究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与全球治理等事务的综合性全球思想库。此前,大外交智库聚焦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的青年原创方案、青年发展计划和青年外交延伸的助力与服务,推动大外交青年智库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下为中国大外交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也特别提倡、鼓励并支持大外交领域内青年大胆原创小心求证来实现价值增值,以期实现全球青年价值最优,从而聚集了全球各地区有志青年一起在当今时代为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目标而奋斗。因此,大外交智库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的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效果非常明显,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中营”,是中国大外交新型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

提供一些科技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人工改变天气 科技小论文都有什么类型的?怎样馔写科技论文 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电磁跑道 彩色投影小磁针 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做勇于创新的人 别把垃圾浪费掉 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对于生物能源,我们能做什么? 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冰棍为什么冒“汽”? 暗物质的新理论 怎样写科学论文? 做个勇于创新的人 科技俱乐部与我 人类可以飞了 不开门也能看到门外来人 清洁雨伞 养花时水中能否加食醋 智能型水面垃圾搜集装置的发明 科技创新小论文 - 折叠尺 烟灰的妙用 长城为什么千年不倒? 研究蜘蛛的觅食习性 螳螂的生命力 植物也会睡觉 论物体上浮至漂浮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鸭神奇的口水 关于墨水的实验 厨房油烟有什么危害?

科技创新与国际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

以科技为主题的标题如下:《科技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科技创新,决不能停止脚步》、《莫畏前方行路难,何妨吟啸且徐行》、《让创新扬帆远航》、《创新无畏时间,科学永不止步》。《科研当永不止步,创新当砥砺前行》、《勇于创新,勤于探索》、《科学不止,日日前行》、《科学永不止步,世界一直前行》、《创新:永不停止的探索》。科技主题的范文:一千年前,人们过着简单、艰辛的生活。那时候。人们并不明白什么是精神的世界,只求平平安安、吃饱喝足,维持正常的生活,为此人们烧香拜佛,祈祷平安。马车应当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了,可是价格昂贵,老百姓只得选择徒步。从上海到北京需跋山涉水,若是患上肺炎,便是无药可医,所以人们的寿命很短。如今,有人发明了手机,缓解了身处异地的人们的相思愁绪;有人发明了飞机,舍去了在外奔波的人们的漫漫路途有人发明了麻醉剂,避免了被病魔折磨着的人们又一层的痛苦。正是科技使我们的这个地球变小,变小。此刻的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的享受,更多的则是精神上的安逸。烧香拜佛依旧存在,不存在的是人们愚笨的观念罢了。发展至今的医疗技术,几乎能够将生活中所有常见的疾病通通治愈,被延长了寿命的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生命、享受生命。生物、化学等自然学科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给原本好奇心强烈的人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人类在探索与发明的同时给自我价值以肯定,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收获了欢乐。以往,人们惊异于漫天的星斗;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将卫星送到太空。以往,人们思索着如何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中立足;如今,我们思索着如何在这明争暗斗的世界里生存。科技改造者这个社会,我们需正视科技的力量,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完美。

试析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经济全球化及其时代特征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使用,是什么含义上使用的,目前无法考证。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Theodre·Levitt在1985年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1]。它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学术殿堂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及人类学诸研究领域中。学术界对一个概念或问题作多视角的探讨,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把握。但我们不应该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原本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扩大化。把远古已在进行或目前可望不可及的遥远的梦想如全球政治一体化、全球文化一体化以及全球性问题等通通囊括到全球化之中,似嫌牵强,又难以把握。窃以为“全球化”从提出的最初本意、从其核心内容来看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亦即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进程和现象。正如在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提出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展而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还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发展,且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美国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产业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动的跨国公司又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和主体力量。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在跨国公司的急剧扩张上,1994年来,世界性的企业并购浪潮规模不断扩大,一度震惊世界的波音——麦道公司合并、奔驰——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并等消息很快被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事件所淹没。1999年初美国沃达丰公司以560亿美元吞并美国空中通讯公司,9个月后,这家新公司又被美国大西洋贝尔电子公司收购。美国家用产品公司与沃特兰伯特公司宣布了总值709亿美元的合并计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加拿大阿尔坎铝公司、法国佩西纳公司和瑞士铝隆察集团合并成了全球最大的制铝公司,年销售量216亿美元。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微波通讯公司宣布以近1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电话公司斯普林特公司。年底,英国沃达丰空中通讯公司以1480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曼内斯曼公司。企业的兼并额从1996年的14万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5万亿美元,1999年更达4万亿美元。企业的跨国兼并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实现了规模效应;使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8年全世界已有6万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60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而1980年,全世界跨国公司仅5万家,境外机构仅5万个)[3]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70%、2/3的世界贸易、80%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统一的国际生产体系。一项最终产品,它的零部件制造、它的不同生产阶段,可以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不同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还表现为产业分工的全球化,产业分工从一国以传统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发展成为范围广泛的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从单一产品的分工发展到产品型号、产品零部件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并形成世界性的产业分工网络,每一生产环节都成为世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格链中的一分子。  在生产经营的全球化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过去20年来,国际直接产业投资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从1983年到1995年,每年平均增长2%,大约是国际贸易年增长率的一倍。199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4600亿美元,是1970年的10倍。到2000年,国际产业直接投资总额为11000亿美元,比上年又增长了14%,其中80%以上流入发达国家[4]。同时国际证券业投资迅速发展,1993年流动金额为8185亿美元,1994年则达到9524亿美元,1995年增加到12584亿美元[4]。通过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而促成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的联合,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新的趋势。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始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有资料表明,最大的1%的跨国公司拥有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0%,按资产排列的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控制了约1/3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5]。    贸易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重要表现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中一个古老的现象,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年均增长速度比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高出一倍以上。1990-1995年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998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额为54148亿美元,按现价计算比1950年增长了100倍。此外,在1950年还可忽略不计的服务贸易,到1998年已增至13263亿美元。1998年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占该年GDP总额288622亿美元的4%,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每年平均有近1/4的GDP不经过国际贸易便无法实现[6]。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从没有今天这样紧密。同时,国际贸易货物品种也日趋多样化。在世界贸易中占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过去的11种增加到现在的20多种。在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中,占出口中1%以上的货物种类从过去的6种增加到现在的20种。国际经济的发展使世界贸易格局和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帐(ETF)等电子化贸易手段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定实现了贸易自由化。1995年正式启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法人地位对成员国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标志着全球贸易体制基本形成。可以预见,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继续推进,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更大规模地流动。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和中国有关的科技论文题目,供大家选择:  1、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影响  2、改革: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  3、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5、谈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6、影响中国科技创新需求的障碍与对策  7、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建立竞争优胜体制  8、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9、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六大国际检索系统的途径  10、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研究

科技创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提供一些科技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人工改变天气 科技小论文都有什么类型的?怎样馔写科技论文 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电磁跑道 彩色投影小磁针 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做勇于创新的人 别把垃圾浪费掉 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对于生物能源,我们能做什么? 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吗? 冰棍为什么冒“汽”? 暗物质的新理论 怎样写科学论文? 做个勇于创新的人 科技俱乐部与我 人类可以飞了 不开门也能看到门外来人 清洁雨伞 养花时水中能否加食醋 智能型水面垃圾搜集装置的发明 科技创新小论文 - 折叠尺 烟灰的妙用 长城为什么千年不倒? 研究蜘蛛的觅食习性 螳螂的生命力 植物也会睡觉 论物体上浮至漂浮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鸭神奇的口水 关于墨水的实验 厨房油烟有什么危害?

看这篇论文科技革命是科学技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根本性的革命性的质的突破和飞跃它不仅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二战结束以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深刻而广泛,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一方面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与多极化的出现和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日益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对南北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还促使人类战争观念不断发生转变,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1 近代科技革命与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 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近代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历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证明了这一点近代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工业大革命,这场革命造成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造船业以及航海交通的大发展,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欧洲各国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使人类社会从手工工场时代跃入机器大工业时代这次科技革命不仅使一直以来处于欧洲文明边缘的小岛国——英国因为最早开始了这场革命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导致了现代国际关系的萌芽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之前,虽然15世纪、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之间开始发生交往,但这种联系是不经常的、片面的,因而不存在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工业革命后,随着天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航海事业达到空前规模,各大洲内部和各大洲之间开始了经常性的、较为密切的联系,全球性的国际关系才开始逐渐形成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期开始,以电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标志,它引起了电灯、电话、电报和电动机的出现,以及钢铁工业、汽车工业、航空业和铁路、公路交通、化学工业等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并最终促使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国际关系的发展从此具有了明显的全球性、整体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件的影响而每个国家,特别是一些主要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也会对全球国际关系产生各种影响,特别是由于国家实力的不平衡发展几个在经济、军事实力方面对其它国家具有压倒优势的强国,在国际事务中常常起着主导的作用,并相互争夺世界霸权而在这次科学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德国和美国,英法紧随其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国家要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最终在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性的大战先后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并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了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争霸的两极格局两次大战的发生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其根本原因就是科技革命造成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近代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清楚地说明,伴随着科学技术中心在世界范围内的转移,国际关系格局也总是发生着相应的变化19世纪英国称霸世界,20世纪上半叶德国对英国霸权的挑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都是与这些国家在当时世界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密切相关的 2 新技术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近代的两次科技革命以及它们引起的产业革命延续时间长达上百年,它们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往往被其他方面的影响所掩饰,因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代科学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虽然深刻,但表现却并不是非常明显,这影响了对于科学技术因素的重视程度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的新技术革命是以原子能、计算机、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与前两次相比不仅更加直接和明显,而且更加深刻和广泛 (1)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转换,美苏两极格局最终解体,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力量对比的变化,科技革命引起一些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革命性增长,从而导致国际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军事实力长期是国际较量制高点大国都倾力于军事领域,追求着由军事强国而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科技力在国力中逐步取代军事力成为国际较量的一个制高点在新的形势下,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科技、经济实力的差距逐渐拉大,并最终解体,由此导致两极格局的终结与此同时,现代科技革命兴起不仅使日本、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而且,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在近二十年来急剧上升,这些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着国际关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日益面临挑战国家主权是国家固有的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最重要属性,表现为一国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的独立自主权正是由于这一根本属性,国家才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也才能成为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具有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可共享的特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观念正日渐受到挑战和侵蚀特别是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克服了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进行信息的自由传递,使每个国家在严格意义上讲已经没有了秘密此外,地理上边界的重要性也被国际分工、国际市场体系和科学技术在国际间的转移和流动而极大地削弱了,因而给每个国家维护自己的主权带来了威胁并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已经使国家拥有绝对的主权是完全不可能的了当所有的国家都在声明它们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时候,一个本质上互相依存的世界的运转和管理所需要的协定,正在慢慢地侵犯着它们的主权而在未来越来越开放的国际社会,国家主权的部分削弱和部分让渡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传统意义的国家主权概念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 (3)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对南北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20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与近代的科技革命相比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是耗资大新研究项目的开展,新产品的开发,实验设备的配置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二是需要很高的综合科研销售系统,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如:全面、系统、发达的基础科学,齐备的科技人才,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一流的实验条件,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完善的产品推广销售系统等条件,这样才能保证处于领先地位的新产品能够迅速研制、开发、利用并销售出去 新技术革命所具有的这两个新特点使绝大多数科研活动只有发达国家才有能力进行,致使世界科技活动的80%以上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重不到20%而在年人均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科技人员的数量等方面,发展中国家都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南北科技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而其引起的后果将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以低价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成技术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因其的落后而不得不向发达国家出口廉价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以换取外汇,再从发达国家高价进口制成品这种不平等贸易使本已十分巨大的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也会因此而不断深化甚至还可能激化 (4)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还促使人类战争观念不断发生转变,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在人类历史上,尽管曾发生过大小数千万次的战争,但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其作战能力、打击力、杀伤力、破坏力都远不能与今天相比今天,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大量新型武器的产生,战争的领域向上扩展到了“无高不可攀”的境地,向下则可潜入到海底深处山障、路障等在高科技武器的作用下,失去了昔日的威风在英阿马岛之战中,英国的空军急速开赴远在1.3万km之外的马岛进行空战;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空军远涉重洋,长途飞行3 200km,进行大规模空袭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着夜战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使夜战场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单向透明”的战场,多国部队主要的作战行动大都放在夜间进行,取得了良好的作战效果核武器的出现及其所具有的巨大杀伤力和破坏力更是使现代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在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的今天,全世界处于一种一按电钮就可以在一瞬间全部毁灭的状况之中过去认为交战国必有一方胜利,一方失败,而战胜国从胜利中所得的利益一定比付出的多的想法,已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为历史所淘汰了也就是说,人类的战争观念已经发生转变在当今时代依靠科技优势,通过和平手段来追求、实现国家目标,已有了可能制约世界战争的和平因素正在增长正是这种观念的转变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旋律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60年以来世界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处于总体和平状态的重要原因 3 结论 总而言之,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产生着更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21世纪是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哪个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就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也就会在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参考资料:胡才珍精粹世界史——20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进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大外交·青年智库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Glory DiplomacyN2021/ N137技术变革与国际关系作者:丹尼尔·W·德茨纳(Daniel W Drezner):塔夫茨(Tufts)大学弗莱契尔(Fletcher) 法律和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在外交政策方面有诸多著作,同时也是《华盛顿邮报》和其他公共论坛的作家。摘要:本文反思了上个世纪技术变革对国际关系的两点主要影响。首先,他们相互影响;虽然不可否认技术变革影响着国际关系,但世界政治的变化也影响着技术变革。其次,任何技术变革是经济再分配和社会突破的一种表现。在技术变革之下,不仅会出现新的赢家,也会出现新的输家。技术变革改变了行为体的偏好,并且使新规范和新组织进行战略性构建。技术本身的性质以及公共部门推动创新的程度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为证明以上论点,本文特别关注了上个世纪对国际关系十分重要的两大创新:核武器和互联网。要词:创新;国际关系理论;互联网;自由主义;核武器;现实主义;技术文源:Daniel W Drezner,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1–编译:郭青城,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审校:李燕,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员助理研究员,现就读于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再审:张童沿,大外交智库外文编译评论项目组《大译编参》执行主编,现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编译精选引言2019年,技术与国际关系(IR)之间的联系将出现变革。创新给各国带来了经济效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极度贫困的现象。而与此同时,新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威胁。与现代军队相比,上世纪军队的破坏力相形见绌。除此之外,创新也会引起社会动荡;这些变化引起某些人的焦虑情绪,进而催生了从伊斯兰国到反性骚扰的各种运动。随着中国和印度等国赶超发达工业经济体,一些技术也导致了国家间权力分配从根本上转变,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也已经改变。世界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但另一方面,埃博拉疫情等事件也凸显了全球化体系的脆弱性。跨境互动高速发展,推特外交成为一种新外交形式。尽管存在保护主义激增的现象,但全球化仍在迅速发展。技术变革持续降低跨境交流的成本,其速度远超于政府提高壁垒的速度。一、理性主义对技术的看法对于大多数主权国家而言,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十分简单,即拥有更多的技术创新等于拥有了更多的权力与财富。经济学家强调,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有着独特的重要性。大量经济计量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为发达国家贡献了60%至85%的经济增长;并且技术向较不发达经济体的扩散同样重要。据相关文献称,在大多数国家,外国技术来源约占生产力增长的90%;无论国家的权力分配或经济发展是怎样的状态,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都来自技术。而正是通过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才能将其经济实力转化为国家权利。由于技术能够使一个国家获得的财富最大化,并且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国家的安全,许多学者采用理性主义思想来看待国家行为体促进创新的活动。这在经济学文献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们通常侧重于用国内经济变量来解释技术创新的变化,资本市场的可用性和成熟度、市场规模或经济体的创业能力。即使经济学家考虑到国家的作用,情况也是如此。他们认为政治因素发挥着次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经济学家经常将非经济因素视为附带因素。新现实主义者提出了一种与经济学家相呼应的看法。他们认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迫使所有大国展开技术变革,否则将面临无法生存的风险。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依然很简单:无政府状态迫使技术在全世界迅速扩散。艾米莉•戈德曼(Emily Goldman)指出,“大多数新现实主义研究中,没有考虑技术传播会出现障碍,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源和信息”新现实主义者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都认为,获取新技术的动机主导着其余一切因素。而这并不是大多数政治学家对国家制度变迁的看法。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无摩擦理论存在几个问题。最明显的是,它们忽视了国际关系是影响技术创新速度的自变量。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定义的五大典型创新类别:发明、生产过程创新、开拓新市场、发现新的供应来源、发展新的经济组织模式,皆涉及社会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机遇。熊彼特的三类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国际关系来实现的。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指出,“西欧各个王国和城邦之间的军事竞争刺激各国不断进行军事创新”。由此推断,在国家权力分配中,存在一个平衡点,能够激励各国投入技术创新。根据这一逻辑,单极世界会减慢技术创新的速度。超级大国感到十分安全,所以几乎没有动力投资于颠覆性创新;而其他国家认为自己与超级大国之间的差距太大而失去创新信心。而多极化世界下,存在安全或不安全因素,并且这些因此能够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因此会刺激创新更加迅速发展。其他国际关系理论方法将领导者和落后者的国内政治作为关键解释变量。长周期理论和权力过渡理论都强调,有抱负的霸权国家的国内条件决定了它们的相对崛起。各国之所以获得霸权地位,是因为它们为在主导部门发展一系列技术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说法,技术落后的国家在追赶上有优势,因为它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相对落后来跨越技术的死角。这些关于国际政治如何推动技术变革的解释本质上都体现了理性主义思想。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作为推动大规模科技投资的一个颇具说服力的因素——威望的作用被忽视了。威望的力量只有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才能从中受益,胜过其他参与者。历史上,许多被认为最重要的社会环境都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这可能导致国家行为体直接投资于军事领域的,或经济价值有限但能够极大树立国家威望的技术项目。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冷战时期,超级大国为载人航天项目投入了巨额资金。这种为了提高国家威望的科技投资,直到21世纪仍然影响着各国的研发投资。例如,2003年中国首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引发了竞争国的疯狂反应,包括美国承诺要重返月球并向火星发射载人任务。尽管如此,预算严重紧张的其他国家也表示有兴趣投资于空间研究。中国于2019年1月将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也同样引起了其他各国的反应。理性主义者关于国家为何投资于技术创新的解释,从直觉上讲是有道理的,但这样的解释是不充分的,尤其是对国际政治如何影响技术变革的描述并不正确。权力的分配、主要经济体国内机构的性质以及树立国家威望的需要等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技术创新,都不同于严格理性主义所给出的解释。二、国际政治中技术变革的多样性抽象地谈论技术变革有可能使我们一刀切的看待技术创新。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军事角度进行评估,各个国家并不是对所有技术一视同仁。例如,尽管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需要核武器以及互联网作为驱动力,但这两项技术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截然不同。有两个标准有助于分析不同技术对世界政治的影响。首先是开发或采用新技术所需的固定成本投资。大多数技术创新所需的固定成本较高,但随着一项技术逐渐标准化,开发此技术所需的投资可能会逐步减少。尽管如此,有些技术即使在标准化之后,仍然需要大量的投资,而这可能是因为技术投入生产的经济成本很高。技术创新的固定成本越大,各国试图获取新技术的壁垒就越大;而技术创新固定成本投资越低,有能力开发和使用该技术的国家就越多。另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更加符合公共部门的利益还是私营部门的利益。最有意义的技术创新是能够创造出“通用”的技术,既可以用来保护国家安全,也能服务民生。然而,一些技术创新并不能够投入到民用领域。那些固定成本高但有重要民用作用的技术是战略性技术(strategic tech),固定成本高的技术所得回报不断增长,这需要国家频繁干预,使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处于顶尖水平,避免依赖外国技术,民用飞机行业与当前5G网络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而固定成本高、民用作用有限的技术属于威望技术(prestige tech),只有国家才有动力去开发,例如核武器的研发。固定成本低但私营部门机会有限的技术将被视为公共技术(public tech)。也就是说,如果技术创新的壁垒低,但对于私营部门利润微乎其微,那么这种新技术就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特质。因此,私营部门开发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技术的动力较小,而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可观的社会效益,那么政府就会进行必要的投资。像疫苗研发之类的公共卫生创新就属于这类技术。最后,固定成本较低、多由私营部门进行的技术创新属于通用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这些产品的开发或许最初是以公用为目的,但其商业化十分明显,这逐渐成为这类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这种技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而人工智能未来也大有这种发展趋势。公共政策在决定技术扩散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各国有多种国内和国际激励措施来规范新技术的传播。并且处于技术前沿的政府将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理论上,这会促进技术创新。这种政策的连锁反应是限制了技术的跨国传播。同样,政府也可能限制影响国家军事实力的技术——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致力于抑制核武器扩散。三、技术如何影响国际关系有关国际关系的理论十分有限,不同的理论强调的要素也不同,但从现实主义理论到后结构主义的理论都侧重于权力、利益和规范等。技术变革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世界政治。本章将论述核武器和互联网的创新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权力核武器如何对国际政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核武器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这与其他大国确立地位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十分不同,从而改变了强权政治。一旦一个国家拥有了可被感知到的二次打击能力——通过增强国防或隐蔽其核储备的位置——他们就拥有了威慑力。然而,核威慑与常规军事威慑措施之间没有关联。同时,由于核武器造成毁灭性破坏,因此它们在世界政治其他领域的用途是有限的。即使与军事力量的其他方面相比,核武器的力量也不是完全可以替代的。发展核武器的一个自相矛盾的后果是,它使我们对国家权力的衡量与其他技术创新领域脱节。尽管成为核武器拥有国的门槛很高,但技术落后的国家有时也能够克服困难。建国初期的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仍然成了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无论巴基斯坦还是朝鲜,都不处于技术前沿,然而这些国家却能够发展核弹头和弹道导弹技术。一旦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他们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地位会大有不同,即使在一个国家在其他领域落后的情况下,其国家地位也会提高。这就解释了俄罗斯为什么会被视为21世纪的大国之一,尽管它的经济总量不到世界总量的4%。同时,这也是伊朗和朝鲜在过去几十年里受大国关注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核武器技术颇具名声,但互联网及其各种应用属于通用技术。网络空间的商业化产生了两种思想,是有关于互联网对权力的影响的。首先,互联网改变了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权力平衡。第二种观点认为,互联网赋予了自由民主政体,而非其他政体以权力。网络空间起源于美国,似乎十分重视开放性。而美国也认为互联网能够增强国家各方面的软实力。最近的发生的学术研究事件及其他事件使情况更加混乱。各国政府学会了如何对互联网进行监管,以更及时为国家利益服务。在内容监管、版权和隐私等问题上,大国政府得以在网络空间上有所作为。核武器这类威望技术增强了研制这些武器的国家行为体的力量,加剧了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之间的力量不平等。网络空间这类通用技术最初让自由民主国家受益更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修正主义行为体对它的扩散和利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权力平衡。(二)利益国家行为体将国际体系视为零和游戏还是非零和游戏引起学术界的激烈讨论。这种偏好差异是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存在差异的根源。各国如何对核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出反应,为技术如何改变或揭示国家偏好的变化具有指导作用。核武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令人震惊的一点是,它歪曲了世界政治是零和游戏的概念。核时代的学者一致认为,美国在其存在的头十年在核武器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美国对使用原子武器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毫不后悔。如果像现实主义者所宣称的那样,世界政治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场零和游戏,那么美国应该在20世纪50年代使用其武器对苏联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鉴于当时在军备竞赛中的优势,华盛顿在随后的任何冲突中都会获得相对优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看到核武器的出现,使一个强大政权致力于军备控制和核不扩散。从1963年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开始,美国和俄罗斯达成了一系列军备控制协议,通过限制核弹头产量、运载工具类型和相关系统限制其核储备。事实上,核武器体制远比常规武器体制强大。而作为一种通用技术,互联网有望推动劳动生产率并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各国期待一种更加注重合作、非零和的监管体系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和欧盟在竞争政策和隐私权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对于网络创新未能显著改变国家偏好,有几种可能的解释。由于网络空间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与对州际关系的影响一样大,各国政府在阐明政策偏好时会优先考虑国内政治因素。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互联网预期的生产力繁荣并未实现。与网络技术发展相关的一个经济趋势是自然垄断经济的出现。在世界政治中,威望技术和通用技术对国家行为体利益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核武器的破坏力导致了各国改变了其零和偏好,从而寻求更多的合作。对于自由主义者,核武器合作表明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可以促成各国在不太可能形成合作的领域进行合作。同时,网络创新的正和性质并不一定导致网络空间的更多合作。而对于现实主义者,网络空间中的冲突表明更多的相互依赖会产生更大的冲突。(三)规范据推测,技术对国际体系中规范的传播具有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无疑促进了规范的形成,而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是规范在新技术的使用中所起的作用。几乎按照定义,新技术出现在缺乏本土规范的环境中。新技术对社会世界的影响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很难想象哪些规范、规则和行为准则是合适的。新的创新可能试图复制相似技术的规范和实践,但这些规范是否同样适用于新的技术领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试图将旧的规范应用到新的领域可能给人们带来严重的误解。这种动态在核武器和网络空间规范的演变中得到了体现。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改变或限制特定规范的战术和战略上。这与两个最大的核武器国家在核禁忌范围内获得某种程度的战术灵活性的努力是平行的。本世纪,反导和中导条约相继结束,削弱了整个军控体制。俄罗斯最近改变了其核理论,以降低使用低当量武器的门槛。作为回应,美国还改变了其理论,以“增强其定制威慑选项的灵活性和范围……以维护对区域侵略的可信威慑”。这种理论的转变是否会导致规范的转变尚不清楚。尽管如此,核武器作为一种界定大国关系的技术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核武器已经70多年没有使用过了。与核武器一样,网络空间的环境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例如,在治理问题上,围绕如何管理互联网的辩论与创建网络空间架构的学术研究人员所熟悉的多利益相关者主义准则相呼应。到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建立在公私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多利益相关者模式。正如杰弗里·兰蒂斯(Jeffrey Lantis)和丹尼尔·布鲁伯格(Daniel Bloomberg)所描述的那样,“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分散的网络空间,这个网络将是“民主的”,并将大公司、政府、民间社群,甚至学术界的观点视为同等重要的,以帮助建立互联网运行的标准”。最后,社交媒体的泛滥也改变了外交准则。现代互联网的创造者们几十年来对这种现象一直都有这种预感。1985年,研究人员警告说,网络话语不同于其他交流方式,它“倾向于唤起接受者的情感……而且接受者随后可能会做出加剧这种情况的反应”。有专家总结说,这些媒体与其他任何传播手段都有很大不同。许多旧规则不适用于这种模式。在这个世纪中,大国竞争对手在推特网上互相恶搞。在不同的技术领域,技术创新规范的演变各不相同。随着核武器的出现,对其使用的强烈禁忌表明,规范的标准建构主义模式正在深化和内化。然而,在网络空间方面,从其他领域引进的最初一套规范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网络规范仍在不断变化。四、结语本文探讨了技术创新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与严格理性主义的观点相反,文化和声望也会影响技术的创新和扩散的模式。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技术不仅仅是一个自变量,而是与国际关系相互影响。不管是哪种技术,其重大创新都会增强利用这些发明的参与者的力量。这种能源优势能否持续,取决于技术本身的质量。通用技术的均衡效应大于威望技术,技术对国家利益的影响是矛盾的。核武器极大促进了各国的合作,而网络空间发展却意想不到地引发了更大的冲突。威望技术创建的规范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强大。另一方面,通用技术下,发展出了一个更有争议的规范环境。通用技术的创新步伐可能会加快,与此同时其技术规范的创建和维护变得更加困难。对于技术创新会制造新威胁的担忧并不新鲜。另一方面,那些刚出现时看起来无法控制的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起来发展得却很稳重。2019年,推特外交的概念似乎有些陌生;十年后,它可能会像我们现在听到外交电报一样奇怪。更准确地说,创新可能会在世界政治中造成暂时的不确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适应这些新技术。译者评述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上述文章将技术分为不同种类,论述了不同的技术是如何影响国家权力以及国际关系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并不充分,此前,更多的是借用经济学领域的思想理论,来解释技术对国家的影响,并且是以严格的理性主义来看待技术。而这种解释实际上并不全面,理由也不充分。将技术的影响放在国际关系理论下来解释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视角。技术创新与国际关系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早期的研究中,把技术只看做自变量,实际上技术也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国际关系的演变,使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实施创新。例如,冷战时期的美国和俄国进行军备竞赛,各国为了增强军事实力,在核武器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并且出于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即便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也会斥巨资进行核技术的创新研发。技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在国家权力方面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核武器的研发会提高各国的国家地位,使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更有话语权。像核武器等这类威望性技术,会直接改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国家实力。再例如,中国5G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因为先进网络技术的作为一种通用技术,能够在民用领域发挥广泛的作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会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其作用。同时,国家利益与技术创新联系十分紧密。虽然技术在权力、利益等方面给各国带来不少积极影响,但同时如何规范技术创新,以及新技术的问题也变得迫在眉睫。对于新兴的技术,有些常用的技术规范并不适用,怎样制定合理的规范仍然是我们在发展新技术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新技术固然关系到国家的权利,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关系也早已不是单纯的零和博弈,各国应当抱有合作的态度,适应技术创新爆发的时代,以服务国家,造福世界人民。问题互动问题1、威望技术对国际政治关系有何影响?问题2、如何看待各国抑制核武器扩散的做法?如果您对大外交智库【大译编参】本期的“编译精选”、“译者评述”、“问题互动”有所思考或高见,请在文末留下墨宝。编辑 / 王潇洒 审核 / 陈际界再审 / 王盖盖大外交青年智库独家出品个人|群体|企业|高校|智库|媒体|政府|国际组织合作联系邮箱大外交智库官方网站大外交智库即大外交青年智库(Youth Think-tank Of The Glory Diplomacy,简称Glory Diplomacy 或GD)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创始人是王盖盖。2020年,大外交智库又在中国深圳成立专门咨询公司,目前已成研究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与全球治理等事务的综合性全球思想库。此前,大外交智库聚焦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的青年原创方案、青年发展计划和青年外交延伸的助力与服务,推动大外交青年智库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下为中国大外交的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也特别提倡、鼓励并支持大外交领域内青年大胆原创小心求证来实现价值增值,以期实现全球青年价值最优,从而聚集了全球各地区有志青年一起在当今时代为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目标而奋斗。因此,大外交智库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的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效果非常明显,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中营”,是中国大外交新型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

科技创新与国际关系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科技传播》杂志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1、学术性学术性又称理论性。科技论文是一种纯学术性的文章。它要求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严密论证,抽象概括。虽然它取材于某一研究项目,某一实验,某一新产品研制等,但绝不是客观事物的外观形态和过程的描述,或者就事论事地进行叙述。而是经过提炼、加工,从理论上做出说明。可见,学术性是科技论文最基本的特征。2、创造性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就在于它的创造性。如果没有新创造、新见解、新发现、新发明,就没有必要写论文。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创造。作为科研成果的论文,它的任务即是进行学术交流,实现其科学价值。可见,广大科技人员,如果只能继承,没有创造,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不会得到发展。1、选择本学科亟待解决的课题各个自然学科领域之中,都有一些急待解决的课题。有些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有的是该学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选择这些急待需要解决的课题。2、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凡是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都有重大科学价值,必将对科学技术发展起推动作用。因此,选题要敢于创新,选择那些在本学科的发展中,处于前沿位置,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课题。经过苦心研究,取得独创性成果,为人类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3、选择预想获得理想效果的课题选题一定要避免盲目性。选择那些能发挥本人业务专长和利于展开的课题。或者选择那些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可以发挥个人优势。题目大小适中,又选准了突破口,就能获得理想的效果。4、选择课题应注意可行性选题时,要考虑到主客观条件,一定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具体讲,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科学原理上是可行的,绝不能违犯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2)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不可贪大、甚至超过个人实际能力。(3)考虑研究经费、实验场所(地)、仪器、设备、检测手段等条件上的可行性。不能不顾及条件,盲目上马。初学写作人员选题不宜过大,涉及范围不宜过宽,否则,困难很大,不易完成,题目小点则容易写作。只要写作方法对头,思路正确,题目虽小点则可以把论题写深写透,这样的论文还是有较高价值的。 四、科技论文基本结构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论文大量发表,越来越要求论文作者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固定结构模式(即通用型格式)来表达他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这种通用型结构形式,是经过长期实践,人们总结出来的论文写作的表达形式和规律。这种结构形式,是最明确、最易令人理解的表达科研成果的好形式。其通用型基本格式构成项目如下:1、标题科技论文标题选择与确定问题,除了遵循前述的方法外,其标题应尽量少用副标题。同时,这种标题不能用艺术加工过的文学语言,更不得用口号式的标题。它最基本的要求是醒目、能鲜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以便引起读者关注。科技论文标题还要避免使用符号和特殊术语,应该使用一般常用的通俗化的词语,以使本学科专家或同行一看便知,而且外学科的人员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这才有利于交流与传播。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该项主要体现论文作者的文责自负的精神,记录了作者辛勤劳动及其对人类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奉献。因此,发表论文必签署作者姓名。署名时,可用集体名称,或用个人名义。个人署名只用真实姓名,切不可使用笔名,别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住址,以便联系。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趋于综合化、社会化,需要较多人员参加研究,署名时,可按其贡献大小,排序署名。只参加某部分,某一实验及对研究工作给以支助的人,不再署名,可在致谢中写明。3、摘要摘要又称提要,一般论文的前面都有摘要。设立该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的内容,以便确定是否阅读全文、或其中一部分,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科技信息人员编文摘和索引检索工具。摘要是论文的基本思想的缩影,虽然放在前面,但它是在全文完稿后才撰写的。有时,为了国际学术交流,还要把中文摘要译成英文或其他文种。其摘要所撰写内容大体如下:(1)本课题研究范围,目的以及在该学科中所占的位置。(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3)主要成果及其实用价值。(4)主要结论文摘撰写要求是:准确而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作评价。文字要求精炼、明白,用字严格推敲。文摘内容中一般不举例证,不讲过程,不做工作对比,不用图、图解、简表、化学结构式等,只用标准科学命名,术语、惯用缩写、符号。其字数一般不超过正文的5%近年来,为了便于制作索引和电子计算机检索,要求在摘要之后提出本篇论文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以供检索之用。4、引言引言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它写在正文之前。每篇论文引言,主要用以说明论文主题,总纲。常见的引言包括下述内容:(1)课题的提出背景、性质范围、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2)前人研究经过、成果、问题及其评价。(3)概述达到理想答案的方法。引言一般不分段落,若论文内容较长、涉及面较广,可按上述三个内容分成三个段落。引言里,作者不应表示谦意,也不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对论文评价,应让读者去作。5、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论文的创造性主要通过本部分表达出来,同时,也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写好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也就是说,都应该按照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组织结构。这样就能顺理成章。正文一般由以下各部分构成:(1)研究或实验目的研究(或实验)目的,是正文的开篇。该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验性强的论文,先写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课题涉及面较广,论文只写其某一方面,文内则要写清本文着重探索哪一方面的问题。并交待探索原因,效果或方法。有的论文,将此部分并入引言之中,正文部分再不复述。(2)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科研课题从开始到成果的全过程,都要运用实验材料、设备以及观察方法。因此,应将选用的材料(包括原料、材料、样品,添加物和试剂等)、设备和实验(观测)的方法,加以说明,以便他人据此重复验证。说明时,如果采用通用材料,设备和通用方法,只需简单提及。如果采用又有改进的特殊材料和实验方法,就应较详细的加以说明。如果文章在国外期刊上刊载,便于对外交流,就需要标明材料成分,对照外标号做相应的说明。(3)实验经过实验经过即实验研究过程,或称实验操作程序(或步骤)等。该部分,主要说明制定研究方案和选择技术的路线,以及具体操作步骤,主要说明试验条件的变化因素及其考虑的依据。叙述时,不要罗列实验过程,而只叙述主要的、关键的。并说明使用不同于一般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从而使研究成果的规律性更加鲜明。如果引用他人之法,标出参考文献序号即可,不必详述,如有改进,可将改进部分另加说明。叙述实验经过,通常采用研究工作的逻辑顺序,而不采用实验先后时间顺序,要抓主要环节,从复杂的事物中,理出脉络,按其发展变化顺序写。并且注意所述实验程序的连贯性,要从成功与失败、正确与谬误、可能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达到严谨的科学性、逻辑性。(4)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该部分是整篇论文的心脏部分。一切实验成败由此判断,一切推理由此导出,一切议论由此引出。因此,应该充分表达,并且采用表格,图解、照片等附件。这些附件,在论文中起到节省篇幅和帮助读者理解的作用。本部分内容中,对实验结果和具体判断分析,要逐项探讨。数据是表现结果的重要方式,其计量单位名称、代号,必须采用统一的国际计量单位制的规定。文中要尽量压缩众所周知的议论,突出本研究的新发现,及经过证实的新观点,新见解。要让读者反复研究数据,认真估价判断和推理的正确性。作者在研究中,某些见解虽未充分证明,也可阐明。有些实验结果,在某些方面出现异常,无法解释,虽不影响主要论点,但要说明,供其他研究者参考。实验结果与分析,可称讨论、或称“各种因素分析”。这一部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①主要原理或概念。②实验条件。尤其是依靠人力未能控制的缺点,要突出讲明。③本题研究的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的相同或差异要讲明,并且突出研究中自己的新发现或新发明。④解释因果关系,论证其必然性或偶然性。⑤提出本研究存在的难解或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分析上述几个方面内容时,要根据各个问题的地位,相关性、因果关系以及一些例外或出现相反的结果等。均要妥为排序论述,论述中一定要符合逻辑推理形式。本部分最后也可提出下一步研究设想、或工作大纲,将供读者参考。6、结论该部分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总结。是全篇论文的归宿,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说来,读者选读某篇论文时,先看标题、摘要、前言,再看结论,才能决定阅读与否。因此,结论写作也是很重要的。撰写结论时,不仅对研究的全过程、实验的结果、数据等进一步认真的加以综合分析,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且,对论证的材料,选用的实例,语言表达的概括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等方方面面,也都要一一进行总判断、总推理、总评价。同时,撰写时,不是对前面论述结果的简单复述,而要与引言相呼应,与正文其他部分相联系。总之。结论要有说服力,恰如其分。语言要准确、鲜明。结论中,凡归结为一个认识、肯定一种观点、否定一种意见,都要有事实、有根据,不能想当然,不能含糊其词,不能用“大概”、“可能”、“或许”等词语。如果论文得不出结论,也不要硬写。凡不写结论的论文,可对实验结果进行一番深入讨论。 7、致谢科学研究通常不是只靠一二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方面力量支持,协助或指导。特别是大型课题,更需联合作战,参与的人数很多。在论文结论之后或结束时,应对整个研究过程中,曾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谢意。尤其是参加部分研究工作,未有署名的人,要肯定他的贡献,予以致谢。如果提供帮助的人过多,就不必一一提名,除直接参与工作,帮助很大的人员列名致谢,一般人均笼统表示谢意。如果有的单位或个人确实给予帮助和指导,甚至研究方法都从人家那里学到的,也只字未提,未免有剽窃之嫌。如果写上一些从未给予帮助和指导的人,为照顾关系,提出致谢也是不应该的。另外,有些名家、学者或教授,从未指导,也没有阅读过论文,借致谢提名抬高身价,更是不对的。我们要坚守科学道德规范,切实杜绝不良风气。8、参考文献作者在论文之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列上参考文献的目的,不只是便于读者查阅原始资料,也便于自己进一步研究时参考。应该注意的是,凡列入参考文献,作者都应详细阅读过,不能列入未曾阅读的文献。9、附录附录是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有时论文写成,临时又发现新发表的资料,需以补充,可列入附录。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以上所谈及的论文写作基本结构格式,适用于大课题、篇幅长的论文,对于小课题、篇幅短的论文,基本结构格式可增减、合分。作者选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可依据具体情况,有增减、合分,最终都要服务于更好的表述论文内容。

论文字体4号,也不是太大,如果实在精简不成20页也可以,只要是作品必须的就可以,关键是看你的作品是否有价值! 广东省的科技创新大赛,应该与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致,具体申报说明请登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网站(网址: )查阅。

语法结构宜合理。题名不能用主语、谓语、宾语齐全的完整句式,也不能使用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而应采用以名词性词组为中心的偏正结构。 题名字数应适当。题名应当是科技论文主题的高度浓缩,字数一般不应超过20个汉字。 词语的选择要便于检索。题名选用的词语应当有助于关键词的选定和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的编制,能够为文献的检索提供特定实用信息。 术语不宜过于生僻。科技论文的题名应避免使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上角标和下角标,且不应出现非公知或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码及专业术语等。

与科技创新有关的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以科技为主题的标题如下:《科技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科技创新,决不能停止脚步》、《莫畏前方行路难,何妨吟啸且徐行》、《让创新扬帆远航》、《创新无畏时间,科学永不止步》。《科研当永不止步,创新当砥砺前行》、《勇于创新,勤于探索》、《科学不止,日日前行》、《科学永不止步,世界一直前行》、《创新:永不停止的探索》。作文写作方法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科技论文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科技论文是一种很常见的学术论文类别,科技论文是一个大类,本身也有更为细致的小类别划分,主要包括论证型科技论文、实证型科技论文、综述型科技论文、述评型科技论文几类。论证型科技论文论证型论文主要是指通过与选题相关的论据来证实选题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得出科学结论,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类型,论证型科技论文篇理论性。实证型科技论文实证型科技论文与论证型科技论文一样都是需要论据来证实选题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不同之处在于实证型科技论文需要通过事实和证据来印证文中的选题和结论,不单单是一些理论依据,还需要事实依据,可能涉及大量的实验等工作。综述型科技论文是针对某一选题作者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汇总得出一定结论的文章,文章中更多的是对前任科研工作的汇总分析,在结论部分突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述评型科技论文这类论文就是对某一选题的陈述和评论,陈述和评论缺一不可,我们熟悉的书评影评就是述评型的文章,写作时可以先述后评,也可以同时进行。科技学术论文主要分为以上几种类型,作者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来选择合适的论文类型,这几种论文的应用范围都是很广的。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和中国有关的科技论文题目,供大家选择:  1、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影响  2、改革: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  3、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5、谈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6、影响中国科技创新需求的障碍与对策  7、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建立竞争优胜体制  8、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9、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六大国际检索系统的途径  10、中国科技期刊品牌评价与培育方法研究

从现在的情况看,不应该受到专业的限制(应该是大二吧,只是学了一些基础课),而是集思广益,同时不适合搞一些全新的东西(那个涉及较强的专业知识),而是从已有的成熟的产品上做小创新。 小的改进就有很多了,那个要从你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如果你对电子类感兴趣,你可以尝试着在寝室里面的电子器件比如电灯,应急灯,收音机,复读机,甚至电脑等等上做一些小小的改进,加一点小功能。这就算创新。而且,相对而言,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好找。 如果你对材料方面感兴趣,你可以设想用一种材料来做紧急情况下的保护系统。比如每年很多大学都有鸡蛋落地的实验,你可以设想这个实验,把结果应用在宇航员跳伞救生模式上。 如果是对宇航感兴趣,那个就比较广了,比如可以改进目前的太阳能帆板,从已有的成果上看,小的改进带来大效益的一个是旋转,使得帆板时刻正对太阳,一个是用透镜进行聚焦。 另外,可以改进目前的能源结构,提出新的制冷取暖方式等等。当然了,一些大的项目还是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的。 目前科技创新集中在电子类尤其是单片机上,如果有兴趣可以从这儿入手,目前有个大学计划,就是应用于阴控制的单片机进行控制的科技创新活动。 补充如下: 切入点我觉得应该定在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上比较好,大体上可以做这么几步: 调查,获取数据,通过几种手段获得社会上信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数据 建模: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数学上的模型来分析两者的关系 预测,利用你的数学模型作极限条件或者中间条件的预测,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不清楚你在的科技创新中心处于什么阶段我随便说一说吧 1,假设是在初级阶段,成员少,资金少,成员技术水平不太高科技搞的活动:帮助同学们修一些小电器什么的(这要看成员的爱好),观看科普电影,在合适的时候进社区宣传相关的科技常识如果资金允许的话,可以买船模,航模供成员学习研究如有可能,可以请老师做指导,待成员水平提高后就可以不在麻烦老师了 2,如果实力比较大,影响力也可以,那就搞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比如装机大赛,最好能得到商家的赞助对外可以联系附近的科技创新组织或附近大学的科技类社团,有你们发起一些大型的活动比如全市的科普电影节(到各个学校放映),这个活动可以争取市里科技部门的支持,如科技局,科技协会等 另外,科技所涉及的方面很广,最近我们学校正有一个活动:一个协会和华硕合作,搞了一个有奖的废品重新利用的活动,还没开始,不知道怎么样 但不管怎么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组织,要发展,负责人及其骨干必定要付出好多,会受好多委屈,遭到很多误解正如重庆力帆总裁说的,受的屈中屈,方为人上人! 我给你打了这么多,给我一点分。打的我手都累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