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的重要点和难点

发布时间:2024-09-08 21:13:49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的重要点和难点

一、贯通审美意识,突出学科特点音乐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教育,而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要使他们了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潜移默化地促进他们素质并能全面提高。二、音乐牵动技能,技能连着情感音乐是最讲技术的科学,没有技术就谈不上创造和高层次的欣赏,而技术不通过艰苦操练是难以学到手的,这一点正是审美极易丢失的客观原因,也是我们强调审美意识的理由所在。音乐教学内容,有的离审美近,有的离审美远些,有的纯粹就是技能训练,但是我们应该始终关照它,只有在它那里找到根源,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情绪活水。比如在导学一些连续附点音符的时候,这种节奏需要凭借感觉,所以很难严格框定。但是如果理解了那首歌的音乐内涵,只要稍稍提示,教学情形就会大变,同时还会联系到意会与悟性。三、兴趣就是老师,自学必不可少从本质上说,音乐是使人的整体心理结构处于自觉、自主与自由的发展状态。人是先有情绪后才想唱歌,一首乐曲,也往往因心境不同而感受相异。同样的,音乐能力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因为美育是诱发的,而非强制性的,这就是强调兴趣的原因。另外,作为艺术的音乐往往是直觉的意会式的、没有明确答案的,音乐可快可慢,能强能弱,这种模糊性,主观把握就在于自己 琢磨。

我国新一轮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开始是在2010年,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乐教育,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课改下农村音乐教育的挑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教学观念十分落后,忽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并没有完全接纳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侧重点在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完全不适应新课改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非音乐专业教师代教音乐课的现象,可见农村小学对音乐课根本不重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低广大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而对于一直被视为“副科”的音乐课师资就更没有任何

音乐本身是一种最有感染力的艺术,然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对学科特点这个本质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教学中出现许多事与愿违的状况。比如,为了各块的训练内容,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忘却情感体验,一味地进行技术操练,从而使音乐教学显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那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音乐的这种教学状况,更好地把握音乐教学中的重难点呢?一、贯通审美意识,突出学科特点音乐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教育,而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要使他们了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潜移默化地促进他们素质并能全面提高。二、音乐牵动技能,技能连着情感音乐是最讲技术的科学,没有技术就谈不上创造和高层次的欣赏,而技术不通过艰苦操练是难以学到手的,这一点正是审美极易丢失的客观原因,也是我们强调审美意识的理由所在。音乐教学内容,有的离审美近,有的离审美远些,有的纯粹就是技能训练,但是我们应该始终关照它,只有在它那里找到根源,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情绪活水。比如在导学一些连续附点音符的时候,这种节奏需要凭借感觉,所以很难严格框定。但是如果理解了那首歌的音乐内涵,只要稍稍提示,教学情形就会大变,同时还会联系到意会与悟性。三、兴趣就是老师,自学必不可少从本质上说,音乐是使人的整体心理结构处于自觉、自主与自由的发展状态。人是先有情绪后才想唱歌,一首乐曲,也往往因心境不同而感受相异。同样的,音乐能力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因为美育是诱发的,而非强制性的,这就是强调兴趣的原因。另外,作为艺术的音乐往往是直觉的意会式的、没有明确答案的,音乐可快可慢,能强能弱,这种模糊性,主观把握就在于自己琢磨。四、创造运用音乐,鼓励独特见解音乐作为时间过程的艺术,它的存在紧紧依赖于人的创造活动。在欣赏、表演、创作三个基本环节,都少不了人积极的参与,一切音乐活动,一切情感体验中,都少不了人的想象力。音乐的本质与价值,正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音乐并不让我们接受观念和知识,而必须用自己的感觉去把握,否则毫无意义。教学必须注意想象力培养,鼓励独特见解,有意识地增加创造性内容,提倡在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中运用能力,掌握技术。五、音号的理解,用比喻讲解在教学中,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六、开展音乐活动,加深概念理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讲解概念或靠老师单向的信息灌输是不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应该让学生亲自参加到活动中,亲自去感受音乐。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项音乐活动:(1)请一个学生打击乐器,从教室里面走向教室外面,再回到教室里面,让教室里的同学听声音的变化。(2)请同学们模仿火车渐渐开来和渐渐远去的声音,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3)请一组同学先唱一句,其他同学一组一组跟入,一组一组停唱,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渐强渐弱的感受远比教师单一的说教效果好,并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七、讲述典型事迹,唤起情感表现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现是音乐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们学会一首歌曲很容易,但能够准确真实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是不易的。例如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可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情感,然后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时,站在领奖台上,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那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那热泪盈眶的心情,激起学生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唱好歌曲。综上所述,要使音乐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格局,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依据多变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抓住关键,改变那种忽视音乐本质、教师主宰一切而学生麻木练习的局面,使痛苦的过程变成审美的享受,抓住音乐最珍贵的感受去想象和创制成品。使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的课堂,而能成为创造音乐的殿堂。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的重要点

音乐本身是一种最有感染力的艺术,然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对学科特点这个本质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教学中出现许多事与愿违的状况。比如,为了各块的训练内容,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忘却情感体验,一味地进行技术操练,从而使音乐教学显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那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音乐的这种教学状况,更好地把握音乐教学中的重难点呢?一、贯通审美意识,突出学科特点音乐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教育,而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要使他们了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潜移默化地促进他们素质并能全面提高。二、音乐牵动技能,技能连着情感音乐是最讲技术的科学,没有技术就谈不上创造和高层次的欣赏,而技术不通过艰苦操练是难以学到手的,这一点正是审美极易丢失的客观原因,也是我们强调审美意识的理由所在。音乐教学内容,有的离审美近,有的离审美远些,有的纯粹就是技能训练,但是我们应该始终关照它,只有在它那里找到根源,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情绪活水。比如在导学一些连续附点音符的时候,这种节奏需要凭借感觉,所以很难严格框定。但是如果理解了那首歌的音乐内涵,只要稍稍提示,教学情形就会大变,同时还会联系到意会与悟性。三、兴趣就是老师,自学必不可少从本质上说,音乐是使人的整体心理结构处于自觉、自主与自由的发展状态。人是先有情绪后才想唱歌,一首乐曲,也往往因心境不同而感受相异。同样的,音乐能力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因为美育是诱发的,而非强制性的,这就是强调兴趣的原因。另外,作为艺术的音乐往往是直觉的意会式的、没有明确答案的,音乐可快可慢,能强能弱,这种模糊性,主观把握就在于自己琢磨。四、创造运用音乐,鼓励独特见解音乐作为时间过程的艺术,它的存在紧紧依赖于人的创造活动。在欣赏、表演、创作三个基本环节,都少不了人积极的参与,一切音乐活动,一切情感体验中,都少不了人的想象力。音乐的本质与价值,正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音乐并不让我们接受观念和知识,而必须用自己的感觉去把握,否则毫无意义。教学必须注意想象力培养,鼓励独特见解,有意识地增加创造性内容,提倡在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中运用能力,掌握技术。五、音号的理解,用比喻讲解在教学中,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六、开展音乐活动,加深概念理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讲解概念或靠老师单向的信息灌输是不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应该让学生亲自参加到活动中,亲自去感受音乐。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项音乐活动:(1)请一个学生打击乐器,从教室里面走向教室外面,再回到教室里面,让教室里的同学听声音的变化。(2)请同学们模仿火车渐渐开来和渐渐远去的声音,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3)请一组同学先唱一句,其他同学一组一组跟入,一组一组停唱,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渐强渐弱的感受远比教师单一的说教效果好,并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七、讲述典型事迹,唤起情感表现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现是音乐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们学会一首歌曲很容易,但能够准确真实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是不易的。例如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可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情感,然后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时,站在领奖台上,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那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那热泪盈眶的心情,激起学生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唱好歌曲。综上所述,要使音乐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格局,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依据多变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抓住关键,改变那种忽视音乐本质、教师主宰一切而学生麻木练习的局面,使痛苦的过程变成审美的享受,抓住音乐最珍贵的感受去想象和创制成品。使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的课堂,而能成为创造音乐的殿堂。

一、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途经与手段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通过它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去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任人皆知: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毅力的人,再好的音乐他也是听不进去的,这样的学生又怎么可能接受音乐审美教育呢?《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作为目标提出,可见音乐兴趣在整个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对因对音乐的兴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欣赏教学。欣赏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变成他们的学习动力。 为什么说欣赏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变成他们的学习动力呢? 《音乐课程标准》把感受与鉴赏的内容摆在了首位,的确,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最富有感染力,音乐知识面最广的一种形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具体来说,由于音乐本身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特征,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丰富审美情感,提高感受与鉴赏能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首先,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能得到感官上的愉悦,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乐趣。例如在给学生欣赏《动物狂欢节》时,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以及音色变化,让学生展开想象动物们是怎样过狂欢节的,并根据音乐模仿动物的声音及动作,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他们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其次,在欣赏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情感可以直接沟通。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又可以使他们陶冶情操,升华人格。例如在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时,同学们根据优美的旋律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描绘出想象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感觉自己漫步在芬芳的草地上,心情无比的快乐;有的说,迎着春天的朝阳,与好伙伴们一起去郊外郊游,等等。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爱,对未来的撞景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再次,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文化素质水平。例如在欣赏《森吉德玛》时,结合幻灯片教学,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效果下,不仅欣赏到了大草原美丽的景象,同时还了解到了蒙古人民的文化风俗,英雄人物的事迹。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音乐欣赏课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欣赏音乐自然离不开人的听觉,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 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在音乐欣赏课中既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觉感受能力,又需要培养和发展其音乐听觉感受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 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呢? 欣赏音乐,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声音感觉能力,比如: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基本上都具有这种能力,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已经具备了音乐听觉感受能力。他们还必需学会听辨旋律、节奏、音乐、调式、速度、力度、和声、曲式等能力,培养音乐听觉感受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在这里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提问法听, 也就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哪种乐器是代表兔子的,表现兔子的音乐是又是怎样的?哪种乐器是代表乌龟的,表现乌龟的音乐又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听觉能力,还培养了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能力。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广泛接触音乐作品,多听各种体裁和形式的声乐和器乐曲,熟悉和理解更多的音乐作品,对各类音乐作品的情绪、表达内容、曲式结构等进行对比对学生来说,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同时还丰富了他们的音乐经验。 三、音乐欣赏课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由于音乐本身没有特定的形象和语言,对音乐的理解也因人而异,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往往会透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速度、力度等,体验到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等,更会透过它们去感受音乐的情绪、意境,从而产生各种联想与想象。我们通过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更是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坚持运用以“发掘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鼓励学生透过音乐在特定情感基础上大胆想象,通过那种描绘性的音乐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在启发学生展开思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用自由探索即兴创作等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感觉音乐、体验音乐并即兴创作音乐,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情绪以及音乐形象给乐曲定标题,以及为乐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即兴伴奏。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创作绘画图。在教学中努力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受、去判断、去想象、去表达、去创造,让他们在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中提高。根据音乐具有一定模糊性和不确切性的特点在给学生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采取让学生听音乐与看图画相结合,再配上一幅秀丽的山水画,透过音乐的节奏变化、速度变化,感受旋律的美,让学生展开想象把音乐描绘景象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说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的傍晚,夕阳照映在湖面的美丽景象,有的说好像看到荡桨、摇橹和浪花飞溅的情景。有的还联想到了渔民捕鱼的情景以及感受到渔民满载而归的心情。同一首乐曲,学生根据自己所具有的联想,对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理智上得到升华。 四、音乐欣赏课可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古往今来,也有一些相对立的音乐,真善美的与假恶丑的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正因为如此,那些假恶丑的东西往往披着“真善美”的外衣混在其中。好的音乐与次的音乐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很有限,如何使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音乐欣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关键要使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风格、格调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丑的。这一切都需要从音乐欣赏课中学会。学生在欣赏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时,通过对比和争论,正确的感受、理解和表达,会在全体学生的脑子里扎根,真的、善的、美的会在每个人心中闪光,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们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艺术修养。 欣赏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备课、大胆实践,不断总结,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其音乐视野,不断提高欣赏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构建学习情境,保障教学效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设置和教学内容符合的情境,从而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江南好》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刚上课时,老师就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然后老师说:今天这节课要带大家去美丽的江南。于是,一边展开地图,一边指出地理位置,向学生介绍江南的文化、地域特点,从“江南水乡”到“鱼米之乡”,激发学生对江南文化、江南旅游的向往。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江南美景,这种如诗如画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歌曲,还能将感情带入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情趣,让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成效。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堂和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都是由课堂本身决定的。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抓住音乐课堂特征,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教学课堂更加鲜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点拨者与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敢于展现、表现自我。在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学互动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让音乐知识得到升华。在这种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在教学《少先队员采茶歌》这首歌曲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采茶画面,让学生根据采茶场景,设置采茶动作,进行表演。这种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还能提高教学质量。音乐实践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音乐实践,能够形成良好的音乐技能与表现能力。在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律动,伴随着音乐进行各种协调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它要求从身心训练学生,不只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同时也是心灵、肌体感受节奏旋律起伏、疏密变化的过程。但是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必须从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考虑,从而将教学重点始终放在对音乐的表现与感知上。在鼓励小学生对音乐有正确的反映以及创造性的过程中,准许有相对粗糙的表现。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必须根据当代小学音乐教学要求以及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在精心组织的同时,从源头上保障疏密得当、动静结合。另外,对于即兴演奏,为了充分展现学生创造力度,必须将创造与律动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它的内容包括:根据音乐节奏、情绪、节拍,进行有表情的模仿、律动,或者通过音乐游戏,注重乐感培养与动作配合力度。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的重要点是什么

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应该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感受、体验、鉴赏、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丰富的审美意识,即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将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关键词:基础;音乐教育;感受能力;首位 一、通过自然界丰富的音响世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响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如风雨声、雷电声、鸟鸣、狗吠、马嘶、狮吼、涛声、流水声、机器马达的轰鸣声、战场上的枪炮声、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作曲家们为表现这些丰富音响和自身感受而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感,如《动物狂欢节》《雷电波尔卡》《骑兵进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飞舞》《百鸟朝凤》等中外名曲。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聆听这些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与大千世界的密切关系,感知大千世界丰富的音响和音乐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种生活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模拟大千世界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的学生将塑料纸揉成团,放在掌心里揉搓,使其发出“刷刷刷”的声音,用来模拟潇潇细雨的声音;有的学生手握塑料饮料瓶发出“咔吧、咔吧”声,模拟雷声;有的拿来一节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鸟叫声;有的用空易拉罐装进沙粒,用胶布封口,代替沙罐摇出“沙沙”的节奏;还有学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来代替“架子鼓”敲击出不同的节奏;也有学生用碗或茶杯深浅不一地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出简单的乐句……这些信手拈来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新的概念,虽然简单、没有固定音高,但却在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被人们所感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课例:欣赏《种海菜》(小学)。 《种海菜》是电影纪录片《潜海姑娘》的主题音乐。影片描写秀丽的南海风光、奇特的海底世界以及一群潜海姑娘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潜海姑娘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为检验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教师在不告诉学生音乐背景、曲名的情况下,让学生先用心聆听这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描绘出什么景象,展现出什么样的意境。听完音乐后,教师提问: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曾经浮现出什么样的景像和意境?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大海、轮船、海鸥、大草原,有的说仿佛来到春天的田野里放风筝,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 接下来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这一课,课本上有一幅儿童潜水的插图。教师介绍了音乐作品及作者之后,告诉学生这是电影的主题音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每人为这段音乐做一个标题。 学生兴致很高,除了意思重复或相近的,学生共为这段音乐“制作”了68个标题,其中与海有关的占95%。如:《遨游大海》《你好!大海》《海底世界多美丽》《五光十色海底世界》《海面上的海鸥》《海底世界真奇妙》;有一些标题极富想象力和诗意,如:《彩虹》《美丽的梦》《太阳下的跳跃》《我坐上了轮船》,等等。 教师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语言表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赞赏兴奋不已。这表明,只要细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会得到发掘和提高的。同时,教师则需要尊重学生的纯真天性和独立感受,对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给以鼓励。 三、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课例: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学)。 该作品原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以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为歌词而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富有诗意,充满了自由幻想的浪漫色彩,后被改编成管弦乐作品。 课堂上先是播放这段音乐,在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了海涅的诗,并踏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跳起了华尔兹,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舞蹈与诗歌融合一体的完美与和谐,在有声有形中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内容的理解。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挑选部分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随着音乐即兴轻歌曼舞,有位女生还忘情地舞动起自己的纱巾,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在这次音乐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结合自己对音乐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感受写一首小诗。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作业。随后,教师挑选出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伴随着音乐,朗诵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他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诵他们稚嫩的作品,自豪和成就感写在脸上。一些没有交出作业的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即兴创作,浓烈的艺术气氛弥漫在课堂上。 这情形印证了教育家卡亚尔所说的话:艺术感受体验总是要通过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态度,无论是对艺术家本人还是对观赏者,我们不可能身处于艺术形式的王国中而不参与到这些形式的创造活动中去。这次观摩教学,令我们音乐系的学生感受到很大启发。一线任课教师形式新颖的音乐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较好地诠释了《音乐新课标》的基本内涵,做到了基础音乐教育应将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是教育者应重视每一受教育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要有耐心,要从学生对音乐的最初的感知水平开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 二是教师应善于启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三是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艺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用肢体语言帮助诠释音乐,其教学手段变音乐的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直观、鲜活,极易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并获得感受。 四是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的创作过程。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巨匠。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的重要方面,音乐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音乐创造给以鼓励和奖赏。 五是音乐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及综合素质,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要有独创性和知识包容性。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的情感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应该说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歌谱教学单调、枯燥,并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学习兴趣,况且很多歌曲的歌谱有一定的难度,只会增加学生对歌谱学习的反感和厌恶。现实生活中,像“常回家看看”、“走向新时代”、“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很多歌曲传唱很广,不分男女老幼都能模仿得有板有眼,可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熟悉歌谱呢?我们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小学生的情操,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壮丽山河,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做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音乐教学,而不是专业性教学和培养极少数音乐专业人才的教学。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谱技能以后,我们没有必要再将歌谱和歌词分离开来学习,而只有在学生无法唱准歌词的情况下,才需借助歌谱唱准节奏、唱美情感,因而可以将时间应用到更能体现实践与创新的评唱和演唱中去。 三、评唱——唱美——表现美 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师生可共同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流传区域,根据歌曲的内容确定歌曲的主题是赞美的还是鞭苔的,是催人奋进的还是引人深思的,以此确定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如:《我们的田野》是赞美祖国山河壮美的,应用优美、充满激情的中速演唱;《蓝色的雅德朗》是表现对遥远故乡思念的,宜用深情地慢速演唱。 在评唱形式上可采用男、女生互唱互评;小组内同桌互评;个人唱小组评;一个小组唱其他小组评;全班唱,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在广泛点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这样或那样的见解复唱歌曲,不断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努力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带着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现美的活动。 四、演唱——唱活——创造美 演唱和评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评唱,在充分挖掘歌曲内涵已获得一定表现力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发挥歌曲效应,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旋律和内涵,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到心理素质、身体各部分的协同能力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在演唱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老师在课堂上获得学生感悟歌曲和创新能力的直接信息。如老师可引导学生:你学会了这首歌曲后想不想唱给你的家人听呢?假如老师和同学就是你的家人或观众,你将怎样演唱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创编动作,都想过把导演、演员瘾,学生在这种自编、自演、自唱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表演能力,真正把音乐课变成了学生自主活动课。 总之,在主动唱演课堂教学形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演,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弹琴、放录音),有利于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作品,更好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能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二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引唱——唱趣——欣赏美 引唱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好比是早餐中的牛奶、丰盛宴席的第一道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这里,可用“师生互相赠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唱在幼儿园里学过的歌曲;中、高年级同学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习得的歌曲。即使有同学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因为对歌曲情感不同的处理,不同的表现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丰富自己的欣赏水平。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记忆库不断接收新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温习了学习过的歌曲,加深了印象;师生互相赠歌又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唱——唱会——感受美 自唱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满足学生“自我认知”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手段,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低年级同学由于还没有识谱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上的插图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通过教师弹琴、范唱或者放录音、VCD来学习歌曲。中、高年级的同学则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在老师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唱练习。教师间或在行间巡视,和学生交流,在相互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在全班张榜招贤,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对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或放录音进行点拨。这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这就改变了原来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教学程序,而是将分离了的歌谱和歌词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集中精力听歌曲的旋律走向、力度的强弱、节奏的跳跃舒缓,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抓取到词曲结合所带来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同时在看谱唱词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了已有的简谱知识,便于发现难点进而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解决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获取音乐知识的效率,使学生的心理、听觉、视觉、口语表达等得到协调发展。

一、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途经与手段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通过它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去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任人皆知: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毅力的人,再好的音乐他也是听不进去的,这样的学生又怎么可能接受音乐审美教育呢?《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作为目标提出,可见音乐兴趣在整个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对因对音乐的兴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欣赏教学。欣赏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变成他们的学习动力。 为什么说欣赏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变成他们的学习动力呢? 《音乐课程标准》把感受与鉴赏的内容摆在了首位,的确,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最富有感染力,音乐知识面最广的一种形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具体来说,由于音乐本身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特征,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丰富审美情感,提高感受与鉴赏能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首先,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能得到感官上的愉悦,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乐趣。例如在给学生欣赏《动物狂欢节》时,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以及音色变化,让学生展开想象动物们是怎样过狂欢节的,并根据音乐模仿动物的声音及动作,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他们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其次,在欣赏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情感可以直接沟通。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又可以使他们陶冶情操,升华人格。例如在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时,同学们根据优美的旋律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描绘出想象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感觉自己漫步在芬芳的草地上,心情无比的快乐;有的说,迎着春天的朝阳,与好伙伴们一起去郊外郊游,等等。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爱,对未来的撞景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再次,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文化素质水平。例如在欣赏《森吉德玛》时,结合幻灯片教学,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效果下,不仅欣赏到了大草原美丽的景象,同时还了解到了蒙古人民的文化风俗,英雄人物的事迹。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音乐欣赏课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欣赏音乐自然离不开人的听觉,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 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在音乐欣赏课中既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觉感受能力,又需要培养和发展其音乐听觉感受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 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呢? 欣赏音乐,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声音感觉能力,比如: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能力。一般来说,学生基本上都具有这种能力,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已经具备了音乐听觉感受能力。他们还必需学会听辨旋律、节奏、音乐、调式、速度、力度、和声、曲式等能力,培养音乐听觉感受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在这里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提问法听, 也就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哪种乐器是代表兔子的,表现兔子的音乐是又是怎样的?哪种乐器是代表乌龟的,表现乌龟的音乐又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听觉能力,还培养了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能力。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广泛接触音乐作品,多听各种体裁和形式的声乐和器乐曲,熟悉和理解更多的音乐作品,对各类音乐作品的情绪、表达内容、曲式结构等进行对比对学生来说,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同时还丰富了他们的音乐经验。 三、音乐欣赏课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由于音乐本身没有特定的形象和语言,对音乐的理解也因人而异,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往往会透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速度、力度等,体验到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等,更会透过它们去感受音乐的情绪、意境,从而产生各种联想与想象。我们通过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更是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坚持运用以“发掘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鼓励学生透过音乐在特定情感基础上大胆想象,通过那种描绘性的音乐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而获得种种审美享受。在启发学生展开思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用自由探索即兴创作等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感觉音乐、体验音乐并即兴创作音乐,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情绪以及音乐形象给乐曲定标题,以及为乐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即兴伴奏。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创作绘画图。在教学中努力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受、去判断、去想象、去表达、去创造,让他们在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中提高。根据音乐具有一定模糊性和不确切性的特点在给学生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采取让学生听音乐与看图画相结合,再配上一幅秀丽的山水画,透过音乐的节奏变化、速度变化,感受旋律的美,让学生展开想象把音乐描绘景象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说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的傍晚,夕阳照映在湖面的美丽景象,有的说好像看到荡桨、摇橹和浪花飞溅的情景。有的还联想到了渔民捕鱼的情景以及感受到渔民满载而归的心情。同一首乐曲,学生根据自己所具有的联想,对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理智上得到升华。 四、音乐欣赏课可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古往今来,也有一些相对立的音乐,真善美的与假恶丑的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正因为如此,那些假恶丑的东西往往披着“真善美”的外衣混在其中。好的音乐与次的音乐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很有限,如何使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音乐欣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关键要使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风格、格调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丑的。这一切都需要从音乐欣赏课中学会。学生在欣赏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时,通过对比和争论,正确的感受、理解和表达,会在全体学生的脑子里扎根,真的、善的、美的会在每个人心中闪光,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们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艺术修养。 欣赏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备课、大胆实践,不断总结,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其音乐视野,不断提高欣赏教学的教学质量。

音乐本身是一种最有感染力的艺术,然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对学科特点这个本质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教学中出现许多事与愿违的状况。比如,为了各块的训练内容,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忘却情感体验,一味地进行技术操练,从而使音乐教学显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那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音乐的这种教学状况,更好地把握音乐教学中的重难点呢?一、贯通审美意识,突出学科特点音乐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教育,而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因此,音乐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要使他们了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为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潜移默化地促进他们素质并能全面提高。二、音乐牵动技能,技能连着情感音乐是最讲技术的科学,没有技术就谈不上创造和高层次的欣赏,而技术不通过艰苦操练是难以学到手的,这一点正是审美极易丢失的客观原因,也是我们强调审美意识的理由所在。音乐教学内容,有的离审美近,有的离审美远些,有的纯粹就是技能训练,但是我们应该始终关照它,只有在它那里找到根源,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情绪活水。比如在导学一些连续附点音符的时候,这种节奏需要凭借感觉,所以很难严格框定。但是如果理解了那首歌的音乐内涵,只要稍稍提示,教学情形就会大变,同时还会联系到意会与悟性。三、兴趣就是老师,自学必不可少从本质上说,音乐是使人的整体心理结构处于自觉、自主与自由的发展状态。人是先有情绪后才想唱歌,一首乐曲,也往往因心境不同而感受相异。同样的,音乐能力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因为美育是诱发的,而非强制性的,这就是强调兴趣的原因。另外,作为艺术的音乐往往是直觉的意会式的、没有明确答案的,音乐可快可慢,能强能弱,这种模糊性,主观把握就在于自己琢磨。四、创造运用音乐,鼓励独特见解音乐作为时间过程的艺术,它的存在紧紧依赖于人的创造活动。在欣赏、表演、创作三个基本环节,都少不了人积极的参与,一切音乐活动,一切情感体验中,都少不了人的想象力。音乐的本质与价值,正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音乐并不让我们接受观念和知识,而必须用自己的感觉去把握,否则毫无意义。教学必须注意想象力培养,鼓励独特见解,有意识地增加创造性内容,提倡在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中运用能力,掌握技术。五、音号的理解,用比喻讲解在教学中,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六、开展音乐活动,加深概念理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讲解概念或靠老师单向的信息灌输是不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应该让学生亲自参加到活动中,亲自去感受音乐。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项音乐活动:(1)请一个学生打击乐器,从教室里面走向教室外面,再回到教室里面,让教室里的同学听声音的变化。(2)请同学们模仿火车渐渐开来和渐渐远去的声音,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3)请一组同学先唱一句,其他同学一组一组跟入,一组一组停唱,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渐强渐弱的感受远比教师单一的说教效果好,并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七、讲述典型事迹,唤起情感表现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现是音乐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们学会一首歌曲很容易,但能够准确真实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是不易的。例如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可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情感,然后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时,站在领奖台上,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那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那热泪盈眶的心情,激起学生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唱好歌曲。综上所述,要使音乐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格局,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依据多变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抓住关键,改变那种忽视音乐本质、教师主宰一切而学生麻木练习的局面,使痛苦的过程变成审美的享受,抓住音乐最珍贵的感受去想象和创制成品。使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的课堂,而能成为创造音乐的殿堂。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的重要点及意义

如今只剩下两个钉子藏到你百鸟争鸣的地方。他叫道更甜蜜地和死亡玩吧死亡是从德国来的大师垃圾,叫化子,猪,犹太难民,疯子 奶痒?托马斯在上面签了名,有人中似浮尘风中转,暴雨倾盆落尘凡。哈哈

额,培养学生的节奏,乐感以及兴趣吧。虽然很基础,但在这个年龄段很重要嘛~~这应该就是全面发展吧

这样便能融入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音乐论文是对音乐某一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音乐科研成果的论文,也可把表达音乐研究成果的论文称为音乐科研论文、音乐研究论文等等。作为音乐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既是对音乐研究成果的描述与记录,又是人们进行音乐学术交流的工具。  音乐表演专业写作类别,主要为音乐表演研究论文和音乐教研论文。音乐表演论文是指表达声乐或器乐表演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一般来说更重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它既是研究对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全面总结,又是对表演科学的理性认识与深层把握。音乐教研论文是教师对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所进行的探讨和研究,表达音乐教研成果的`文章。它是从生动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小学音乐论文写作方向有哪些要点和难点

加我QQ 我跟你讨论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们大胆地将学生心目中“高深莫测”的音乐创作带入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造的意识、勇于创造的能力。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_音乐论文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们大胆地将学生心目中“高深莫测”的音乐创作带入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造的意识、勇于创造的能力。 一、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快乐放飞。 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音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与创造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孩子“乐”于表演。 学生天生爱模仿和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生熟悉和理解一首歌后,我总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用身段、手势、眼神、表情来自我表演,有时根据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试着发挥想象来表演歌曲中的角色,可以是童话和生活的角色,也可以是虚拟的角色。为了增添气氛,我要求学生自制道具,来进行创造性表演。如:教第十一册《读书郎》时,我让学生自愿分组,每小组准备一个与读书郎有关的节目,十五分钟过后,学生上台表演:一个组表演合唱(校园十佳歌手领唱,其他同学合唱);一个组表演小品(读书郎与私塾先生),读书郎自带了道具即书包;一个小组表演舞蹈;一个小组表演打击乐等等。 发挥想象,表现自己不仅是学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创作愿望得以实现,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与快乐,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让学生“乐”于色、画。 音乐和绘画是一对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中总是描绘着一副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而图画与色彩是血肉相连的,我常常在欣赏和听歌曲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一副画,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或者用色块来表达听音乐的感受,这个活动学生们最喜欢,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兴致勃勃用色彩随意挥洒,用红色表达欢快、热烈的场面;用蓝色表现抑郁、沉闷的心情;用绿色来表达生命与希望;用黄色表现明亮与美丽。如:我们欣赏第九册《踏雪寻梅》时,学生们根据老师准备的材料,一组学生用蜡油来制造梅花,一组学生用各种颜色的纸块剪贴梅花,一组学生用色块挥洒,一组同学勾画简笔画等等。 艺术是相通的,歌曲、音乐欣赏完了,一副副幼稚、美丽、夸张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案诞生了,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溶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音乐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只有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从而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把“人本位”作为音乐教育的课程观,使音乐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作为主要任务,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遨游创作的天地、体验成就感。 好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特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看问题的方式与低年级明显不同,总能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头脑。我抓住瞬息就去的机遇对学生进行创作的辅导: 1、自制乐器、自编节奏。 我们音乐老师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合作伙伴”。有一堂音乐课,根据旋律打击节奏,有一个男生用竖笛拍打椅子,发出嗵嗵的声音,几个男生听到了,也学起样来,教室里充满了嗵嗵嗵的声音,表演完毕,这几个男生不安地看着我,准备接受我的批评。他们想不到我会表扬他们,我说,刚才有几个同学发现了一种打击乐的声音,椅子是家具不经打,我们能不能用其他又小又漂亮又好听的东西自制乐器来打击呢?学生听后纷纷发表意见,我当即拿出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在课余时间制作,随之我再和学生一起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上课时击打“乐器”体验打击乐的自由开放的节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自编歌词、自创旋律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不仅需要学习别人的作品的内容,更需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创编音乐,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音乐创作学习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我常常采用自编歌词和自编旋律的形式,如:我让五年级学生自编《欢乐颂》歌词,大家歌词编得很幼稚好玩,有一个学生这样编的:“蓝天高高、草儿青青,太阳公公在微笑。妈妈欢笑、爸爸点头,我的心情真愉快。我们大家,一起来呀!又吃蛋糕又喝水。我采取表扬为主的方式,这样一来,能保护大家创编的积极性。放学后,就有几个同学自编了其他的歌词让我点评。 音乐又是流动的,几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带给我们的则是缤纷斑斓的听觉享受。小学生自编旋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可以根据老师给他们的调式音来创编旋律;也可以按时值随心所欲创编旋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 总之,我们进行着音乐创作方面的初步尝试,老师和学生都有快乐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懊丧,我们所说音乐创造力是发展小学生初步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我们音乐老师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小学生初步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