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论文范文大全高中

发布时间:2024-07-07 00:19:51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论文范文大全高中

历史教育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人格的养成。无论从历史教学的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我们都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根据本学科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灿烂夺目、博大精深。无论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还是在思想道德等方面,都对人类社会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长期雄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如今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承担的责任和追求的目标,更是我们历史学科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一、教师要深入挖掘,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之门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初中历史教材中没有专题讲述,而是散乱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在讲解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渗透、总结,并适当地加以拓展延伸,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点和发展历程恰当地融入平时的教学中。例如在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就应引领学生感受、分析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让学生明白这一时期的百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深远。然后再进一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一时期的学说,尤其是儒学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影响都非常大,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又注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把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变、发展的历程理清,以便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让学生充分参与,切身感受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知识宝藏,这一点贯穿于整个历史教材中。教学中,教师在充分挖掘这些知识的前提下,应组织学生充分参与,通过思考、探讨、交流等方式,,以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适时的启发,让学生切身去感受并最大限度地汲取这些文化营养,充实自己的头脑,演化为自身的涵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学生的充分参与,让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变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以便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加以继承和运用。  让学生充分参与和感受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史学专著或原著。因为仅靠课本的介绍 和 老师的讲解、补充,要想准确、完整地把握某些具体文化的精髓是很难的,甚至有时还可能会造成误解。比如,在历史教材中对道家思想的介绍,主要侧重于强调道家思想的消极性,从而使得一些学生就失去了进一步了解道家思想的兴趣,甚至于对它产生了极大的误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能突出反映其思想特点的名著或原著(也可是其中的某一部分)供学生阅读、欣赏、思考,让他们对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否则是没有效果的。  组织开展讲历史故事比赛,也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 时在 老师确定故事主题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阅读相关材料,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比如通过开展讲述“以天下为已任”的主题故事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也可让他们感受到如张骞、班超志在四方,立功边疆的远大志向;霍去病的“不灭匈奴,何以为家”、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尚情操等。让学生充分体会“爱国主义”这一传统美德,并自觉地去继承和发扬这种光荣传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感受历史并弘扬民族文化之精神  很多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源于历史的故事性,而对一些抽象且有一定理解难度的知识,兴趣并不大。因而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将那些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重要的方法就是将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历史。如在分析古代道家思想时,就可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现代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恶化、“形象工程”、“三农”问题等,都是因为违背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而导致的。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当代世界被公认的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不是与两千多年前老子的主张不谋而合吗?或者更准确地说,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告诉了我们正确的作法,只是我们现在才醒悟。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和矛盾等问题,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返朴归真、出相而离相的哲学里,在中国古代宁静闲适、悠然自得、充满情调的艺术精神里都能找到灵丹妙药。又如学习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也可联系现实生活分析诸子百家的进步思想,直到今天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极具崇尚道德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他们崇尚“天下为公”,推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德。这种尚德、重义的道德修养,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所提倡的,在现实中有许多优秀的民族脊梁们还在亲身践行着,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人物的身上,更能体会这些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今天我们还暂时落后于西方。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行为准则、价值观、道德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今天,难免鱼龙混杂,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不能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西方。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对培养学生诚实的品格和知善恶、明是非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大有裨益,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的尚德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观、正确的世界观。  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准确地继承民族优秀文化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认真分析,全面把握,继承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比如,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中,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两千多年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包含着许多超越时代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继承“仁、义、礼、智、信”内容上的合理内核。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构建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对待他人、社会应当承担责任和义务,确立自身追求的价值目标;人际交往中诚实守信,真诚相待,不欺我欺已,掌握科学知识,具有区分是非、明辨善恶的能力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古代儒家道德体系,是长期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是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服务的,其中包含有许多封建性糟粕,应该摒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全面、准确地去把握,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

如何看待现代教育 当前,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不少极不和谐的现象,特别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激烈冲突更成了让专家头痛、让学校难堪、让家长困惑的难解之题。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信息社会带来的经济文化的巨大变革,使竞争意识强烈渗透进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灵,从而导致人们心理失衡,并过早地将负担转成期望落到孩子身上,使学生负担越发沉重、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教育体制改革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又形成呼吁为中小学生减负之声不绝于耳、“创新改革”措施层出不穷,但收效并不明显、甚或将减负变成“应付”的困难局面。而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母体”,承担着启蒙、补充、减压、调整等重要功能,学生家长作为“母体”中的主体,该如何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方式方法、从容面对挑战呢?笔者认为,应着重解决四个问题:   一要正确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的形势,解决好信心问题   大家知道,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则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以数学为例,我国教育界历来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所以中小学阶段不许学生用计算器。然而在美国,基本运算不受重视,计算器在中小学的使用很普遍。美国人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地用脑算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显然,在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的教育则更胜一筹,但在利用和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有鉴于此,当前,在美国的教育界也开始强调抓基础,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2001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布什政府提交的一个教育法案,专门拨款265亿美元加强美国的基础教育,诸如规范课程、强化考试、严格评价等,不少是学习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作为学生家长,应当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形式,就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一样,其本身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我国基础教育本身也有很好的传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中小学应试教育弊端的根源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是现存教育体制的束缚,因此不应该怀疑我们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上取得的成就,而应该辩证地看待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配合、支持教育改革的信心。   二要正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解决好认识问题   当教育的首要任务变成纯粹的知识训练与积累时,学生在心理、人格、道德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受到了限制。正如《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所说的观点:虽然一个人的素质与他的知识密切相关,但是,一个人素质的高低绝不等于知识的多寡。除了知识以外,一个人的素质更多地体现于他的心理平衡能力、人格独立性、道德健全性和创造能力等等。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尽管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推广进中举步维艰,甚至收效甚微,排除社会和学校的原因,家长在认识上的锢步自封、不思突破,也是重要原因。其问题产生的根本,除了教育观的不同,在对人的认识上也存在严重禁锢,应当引起反思。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没有把孩子作为生命的平等个体,忽视了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培养。根据研究,孩子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有一个心理发展问题,孩子小时候并不认为有些问题很重要,不会想考不上大学会怎样,孩子的天性是玩、娱乐、游戏。美国的大教育家约翰·杜威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史上提出了一个被喻为哥白尼式“革命”的教育理论,即把教育中心来了一个转变,把原来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社会、经验为中心,这是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大转变。而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态度是家长式的,把孩子看作附属物,也经常将孩子教育上的成败归因于家长,所谓的“子不教,父之过”,甚至一些家长把自己一生未实现的愿望和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在生活上倍受压抑。有些家庭只要孩子学习好,就可以满足他一切要求,而不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或全面发展,或个性鲜明。所以说,解决好认识问题并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家长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三要努力找准成才方向,解决好目标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充满挑战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如何把今天的少年儿童培养成跨世纪的人才,是目前广大家长十分关注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中国,人口多,高等教育还不普及,能给一个人的机会的确不多,作为老师、家长和孩子,升学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这是由中国的经济现状决定的,似乎无可厚非的。但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每一位家长都要经常问一问,你自己变了吗?对孩子的期望合理吗?新世纪也是人类社会大发展的时期,知识的产生和孩子们接受知识的方式途径正发生着变化,家庭教育必然要在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家长已不再是子女心目中唯一的权威和偶像。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不可能再以培养子女学会更多的知识为唯一的目标。另外,今天的社会开放,变化迅速,每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力高低,还要取决于他能否很好地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否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所以智力水平和人格力量便构成了今天少年儿童能否成才的两个主要支柱。可现实是,我们许多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家庭教育,很多与今天的时代大相径庭。一些家庭无视社会的变化,仍一味让子女追求分数和书本知识,过度保护代替孩子的自我实践,这种不健全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不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的。所以,家庭教育的目标应该多样化,可供孩子的选择也应该多样化。   四要合理分配精力财力,解决好方法问题   目前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大多数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有的过于娇宠、放任自流;有的专制命令、不尊重孩子,等等。许多父母对自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满意,他们深知自己的“棍棒出孝子”和“宠爱娇惯”等家教之道是不可取的,但是,无奈自己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尤其当子女们的眼界开阔、知识丰富了之后,与家长的关系更加紧张,不少家长们深感家教无从下手,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屡见不鲜。就家庭教育自身而言,需要有新观念、新思想、新视野、新方法;而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首要选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适应孩子的进步与需求,在努力方向上,要不断把家庭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要加强爱心教育,有爱心的人,才是祖国、家庭需要的人;二是要加强责任心教育,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自立于社会并以诚待人;三是加强耐心教育,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能经受住困难的考验;四是加强慧心教育,多掌握成才的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也是啊!不知道怎么写啊!超难啊!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个人主页与一个人融入的信息化社会的标志〉文中重点阐述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有自己的主页,相当于在网络为自己开辟了一个窗口,一本覆盖全时空的,鲜活的档案,这对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很有帮助。就此展开论述。

有很多呀,我就分享几个教育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题给你看看吧1、面向物理核心素养下《加速度》教学设计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抑郁影响因素研究3、新时代持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4、大数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研究5、“双减”政策下,家校如何为学生“减负”“增识”6、从“国际化”到“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研究

去"90论文"网吧,他们在这个领域相当专业的TOD自己百度搜索哦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论文范文高中生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比较研究”管见  武夷山一中 王 庸  现在,人类正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化。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既为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多媒体(Multimedin)教学是现代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二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做好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时间和空间,化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关于宇宙的物质性、运动性、无限性的表述,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神主宰一切”的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从古代的“天圆地方”到哥伦布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 到“星系说”、“宇宙膨胀说”,都经历了漫长的求证历程。而这些理论的阐述,仅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显然是单薄的、抽象的,而多媒体则可以帮助我们由近及远,从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引出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逐级介绍整个宇宙,还可以通过放映宇宙大爆炸的模拟动画,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天体系统的层次,从而明确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展示天体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规律,空间概念比较强,靠传统教学运用的平面图像是不易理解的。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动画方式,阐述太阳直射点的含义(即地球表面上垂直于太阳光线的点,此点所在的地平面与该点的地面法线相切)。任一时刻,真正意义上的直射点在地面上只有一“点”,此时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呈同心圆的规律向“四面八方”降低(直射点最大,为90°;晨昏圈上为0°;直射点的对跖点最小,为-90°。晨昏圈以上为正值,晨昏圈以下为负值。)教材所重点介绍了“正午太阳高度角”这一概念,是一个特定时刻的特定概念。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因时因地而异,即同一时刻,因纬度而异(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低);同一纬度,则因时(季节)而异。  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逐点加以阐述,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知识。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散思维。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便有了天文五带,而黄赤交角的大小则决定了地球上天文五带的范围,南、北回归线及南、北极圈的位置。而且,由于地轴的进动,黄赤交角也会发生变化(1984年起,国际上采用23°26′21〃作为黄赤交角的值)。由于九大行星各自的“黄赤交角”与地球的黄赤交角并不等值,这样便引发出一个问题:当黄赤交角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天文五带的范围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显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仅靠黑板上的平面“板图”也是难以尽善尽美的,但是我们却能通过多媒体的三维动画进行演示,不但使学生一目了然,而且还能“印象深刻”。  又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是“昼夜交替”,而昼夜交替的影响因素究竟有哪些,教材并未交待。由于昼夜交替这一知识点是安排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这一标题下,学生很容易把“一昼夜(24小时)”误认为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其实不然,由于地球运动的最大特点是“既自转又公转”,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观察研究:第一种情况,假设地球“只自转、不公转”(如图1所示),道理很简单,当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360°,地球上的a点也就完成了一次的昼夜更替。这时,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第二种情况:假设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如图2所示,a为地球上某一定点),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L1位置时,a点正对着太阳,处于白昼(正午);当地球公转到L2  位置时,a点处于黄昏;当地球公转到L3位置时,a点正背着太阳,处于黑夜(子夜);当地球公转到L4位置时,a点处于早晨;当地球回到L1位置时,a点便完成了一次的昼夜交替。这时,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1恒星年(365日6小时9分10秒)”。而目前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1太阳日)”则是地球“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相结合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在“地球在宇宙中”这一单元教学中,由于涉及的天文现象较多,许多宏观的抽象的概念又比较深奥,通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要比传统教学具有特殊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手段的超越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大批现代化教育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建立新 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效益,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当务之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 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  一、使教师由单纯地讲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讲解者,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 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学 生学习的指导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 获取知识。  二、转变了学生的地位,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学生消极被动地听讲,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而现代教育媒体走进课堂, 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 为学习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 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三、增强了媒体的作用,使教学媒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的工具,而现代 教育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后,进一步增强了媒体的作用,电教媒体直接介入教学 活动过程,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 从而成为学生新的认知工具。  四、缩短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认识事特的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 运用知识几个环节组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则把上述环节融合为一 体,以其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缩短了时空距离,把远方的东西呈现 在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促进了学生多种 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从而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 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意志 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转变了教材单一的局面,使新型的音像教材不断丰富。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新型的现代化的教材体系出现了,幻灯、投 影、录音、电影、电视、光盘、计算机软件等新型音像教材按照人的认识规律, 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丰富教材内容, 这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变革。

如何看待现代教育 当前,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不少极不和谐的现象,特别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激烈冲突更成了让专家头痛、让学校难堪、让家长困惑的难解之题。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信息社会带来的经济文化的巨大变革,使竞争意识强烈渗透进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灵,从而导致人们心理失衡,并过早地将负担转成期望落到孩子身上,使学生负担越发沉重、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教育体制改革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又形成呼吁为中小学生减负之声不绝于耳、“创新改革”措施层出不穷,但收效并不明显、甚或将减负变成“应付”的困难局面。而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母体”,承担着启蒙、补充、减压、调整等重要功能,学生家长作为“母体”中的主体,该如何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方式方法、从容面对挑战呢?笔者认为,应着重解决四个问题:   一要正确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的形势,解决好信心问题   大家知道,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则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以数学为例,我国教育界历来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所以中小学阶段不许学生用计算器。然而在美国,基本运算不受重视,计算器在中小学的使用很普遍。美国人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地用脑算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显然,在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的教育则更胜一筹,但在利用和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有鉴于此,当前,在美国的教育界也开始强调抓基础,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2001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布什政府提交的一个教育法案,专门拨款265亿美元加强美国的基础教育,诸如规范课程、强化考试、严格评价等,不少是学习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作为学生家长,应当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形式,就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一样,其本身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我国基础教育本身也有很好的传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中小学应试教育弊端的根源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是现存教育体制的束缚,因此不应该怀疑我们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上取得的成就,而应该辩证地看待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配合、支持教育改革的信心。   二要正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解决好认识问题   当教育的首要任务变成纯粹的知识训练与积累时,学生在心理、人格、道德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受到了限制。正如《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所说的观点:虽然一个人的素质与他的知识密切相关,但是,一个人素质的高低绝不等于知识的多寡。除了知识以外,一个人的素质更多地体现于他的心理平衡能力、人格独立性、道德健全性和创造能力等等。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尽管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推广进中举步维艰,甚至收效甚微,排除社会和学校的原因,家长在认识上的锢步自封、不思突破,也是重要原因。其问题产生的根本,除了教育观的不同,在对人的认识上也存在严重禁锢,应当引起反思。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没有把孩子作为生命的平等个体,忽视了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培养。根据研究,孩子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有一个心理发展问题,孩子小时候并不认为有些问题很重要,不会想考不上大学会怎样,孩子的天性是玩、娱乐、游戏。美国的大教育家约翰·杜威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史上提出了一个被喻为哥白尼式“革命”的教育理论,即把教育中心来了一个转变,把原来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社会、经验为中心,这是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大转变。而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态度是家长式的,把孩子看作附属物,也经常将孩子教育上的成败归因于家长,所谓的“子不教,父之过”,甚至一些家长把自己一生未实现的愿望和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在生活上倍受压抑。有些家庭只要孩子学习好,就可以满足他一切要求,而不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或全面发展,或个性鲜明。所以说,解决好认识问题并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家长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三要努力找准成才方向,解决好目标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充满挑战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如何把今天的少年儿童培养成跨世纪的人才,是目前广大家长十分关注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中国,人口多,高等教育还不普及,能给一个人的机会的确不多,作为老师、家长和孩子,升学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这是由中国的经济现状决定的,似乎无可厚非的。但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每一位家长都要经常问一问,你自己变了吗?对孩子的期望合理吗?新世纪也是人类社会大发展的时期,知识的产生和孩子们接受知识的方式途径正发生着变化,家庭教育必然要在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家长已不再是子女心目中唯一的权威和偶像。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不可能再以培养子女学会更多的知识为唯一的目标。另外,今天的社会开放,变化迅速,每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力高低,还要取决于他能否很好地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否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所以智力水平和人格力量便构成了今天少年儿童能否成才的两个主要支柱。可现实是,我们许多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家庭教育,很多与今天的时代大相径庭。一些家庭无视社会的变化,仍一味让子女追求分数和书本知识,过度保护代替孩子的自我实践,这种不健全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不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的。所以,家庭教育的目标应该多样化,可供孩子的选择也应该多样化。   四要合理分配精力财力,解决好方法问题   目前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大多数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有的过于娇宠、放任自流;有的专制命令、不尊重孩子,等等。许多父母对自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满意,他们深知自己的“棍棒出孝子”和“宠爱娇惯”等家教之道是不可取的,但是,无奈自己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尤其当子女们的眼界开阔、知识丰富了之后,与家长的关系更加紧张,不少家长们深感家教无从下手,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屡见不鲜。就家庭教育自身而言,需要有新观念、新思想、新视野、新方法;而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首要选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适应孩子的进步与需求,在努力方向上,要不断把家庭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要加强爱心教育,有爱心的人,才是祖国、家庭需要的人;二是要加强责任心教育,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自立于社会并以诚待人;三是加强耐心教育,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能经受住困难的考验;四是加强慧心教育,多掌握成才的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论文范文高中英语

china education is a good situation ,we proud of it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network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is a kind Refers to the use of television and Internet media teaching mode, it breaks through the time and space boundaries,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mode of teaching in the school The use of this teaching mode of the students, are usually amateur Because you do not need to specific locations in class, so you can whenever and wherever possible Studentscan also through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Internet, counseling hotline, class club,face to face (correspondence) in different pipeline mutual Is a new concep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fter produces, is the use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to develop Admission objectregardless of age and previous education limited, provides education promotion opportunities for the general has stepped into the society of the Can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ime and space, enhanc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span caused by geographical aspects of the 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allocation,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reduce the learning One of the biggest advantages of distance education is widespread, this is also its disadvantages, a Object "distance education pan", no individualtargeted, only to a community's attention,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the lack ofsituational

”To Malfoy’s left, his wife made

香港、澳门的回归,将来台湾的复收,没有网络信息和高科技术而靠中国传统的如果还不清楚,我想这就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失败之处!我们更多的是指责家长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论文范文高中历史

如何看待现代教育 当前,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不少极不和谐的现象,特别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激烈冲突更成了让专家头痛、让学校难堪、让家长困惑的难解之题。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信息社会带来的经济文化的巨大变革,使竞争意识强烈渗透进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灵,从而导致人们心理失衡,并过早地将负担转成期望落到孩子身上,使学生负担越发沉重、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教育体制改革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又形成呼吁为中小学生减负之声不绝于耳、“创新改革”措施层出不穷,但收效并不明显、甚或将减负变成“应付”的困难局面。而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母体”,承担着启蒙、补充、减压、调整等重要功能,学生家长作为“母体”中的主体,该如何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方式方法、从容面对挑战呢?笔者认为,应着重解决四个问题:   一要正确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的形势,解决好信心问题   大家知道,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则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以数学为例,我国教育界历来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所以中小学阶段不许学生用计算器。然而在美国,基本运算不受重视,计算器在中小学的使用很普遍。美国人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地用脑算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显然,在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的教育则更胜一筹,但在利用和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有鉴于此,当前,在美国的教育界也开始强调抓基础,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2001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布什政府提交的一个教育法案,专门拨款265亿美元加强美国的基础教育,诸如规范课程、强化考试、严格评价等,不少是学习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作为学生家长,应当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形式,就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一样,其本身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我国基础教育本身也有很好的传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中小学应试教育弊端的根源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是现存教育体制的束缚,因此不应该怀疑我们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上取得的成就,而应该辩证地看待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配合、支持教育改革的信心。   二要正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解决好认识问题   当教育的首要任务变成纯粹的知识训练与积累时,学生在心理、人格、道德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受到了限制。正如《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所说的观点:虽然一个人的素质与他的知识密切相关,但是,一个人素质的高低绝不等于知识的多寡。除了知识以外,一个人的素质更多地体现于他的心理平衡能力、人格独立性、道德健全性和创造能力等等。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尽管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推广进中举步维艰,甚至收效甚微,排除社会和学校的原因,家长在认识上的锢步自封、不思突破,也是重要原因。其问题产生的根本,除了教育观的不同,在对人的认识上也存在严重禁锢,应当引起反思。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没有把孩子作为生命的平等个体,忽视了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培养。根据研究,孩子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有一个心理发展问题,孩子小时候并不认为有些问题很重要,不会想考不上大学会怎样,孩子的天性是玩、娱乐、游戏。美国的大教育家约翰·杜威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史上提出了一个被喻为哥白尼式“革命”的教育理论,即把教育中心来了一个转变,把原来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社会、经验为中心,这是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大转变。而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态度是家长式的,把孩子看作附属物,也经常将孩子教育上的成败归因于家长,所谓的“子不教,父之过”,甚至一些家长把自己一生未实现的愿望和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在生活上倍受压抑。有些家庭只要孩子学习好,就可以满足他一切要求,而不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或全面发展,或个性鲜明。所以说,解决好认识问题并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家长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三要努力找准成才方向,解决好目标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充满挑战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如何把今天的少年儿童培养成跨世纪的人才,是目前广大家长十分关注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中国,人口多,高等教育还不普及,能给一个人的机会的确不多,作为老师、家长和孩子,升学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当重要的,这是由中国的经济现状决定的,似乎无可厚非的。但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每一位家长都要经常问一问,你自己变了吗?对孩子的期望合理吗?新世纪也是人类社会大发展的时期,知识的产生和孩子们接受知识的方式途径正发生着变化,家庭教育必然要在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家长已不再是子女心目中唯一的权威和偶像。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不可能再以培养子女学会更多的知识为唯一的目标。另外,今天的社会开放,变化迅速,每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力高低,还要取决于他能否很好地赢得别人的信任,是否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所以智力水平和人格力量便构成了今天少年儿童能否成才的两个主要支柱。可现实是,我们许多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家庭教育,很多与今天的时代大相径庭。一些家庭无视社会的变化,仍一味让子女追求分数和书本知识,过度保护代替孩子的自我实践,这种不健全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不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的。所以,家庭教育的目标应该多样化,可供孩子的选择也应该多样化。   四要合理分配精力财力,解决好方法问题   目前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大多数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有的过于娇宠、放任自流;有的专制命令、不尊重孩子,等等。许多父母对自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满意,他们深知自己的“棍棒出孝子”和“宠爱娇惯”等家教之道是不可取的,但是,无奈自己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尤其当子女们的眼界开阔、知识丰富了之后,与家长的关系更加紧张,不少家长们深感家教无从下手,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屡见不鲜。就家庭教育自身而言,需要有新观念、新思想、新视野、新方法;而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首要选择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适应孩子的进步与需求,在努力方向上,要不断把家庭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要加强爱心教育,有爱心的人,才是祖国、家庭需要的人;二是要加强责任心教育,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自立于社会并以诚待人;三是加强耐心教育,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能经受住困难的考验;四是加强慧心教育,多掌握成才的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统文化是给人一个基本的行为准则。现代教育是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大家的专业知识。传统文化是根,它在我们心里,现代教育属于花花叶叶,大家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