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12 22:42:19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题目有哪些

一、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教学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 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不能被动地听从课程的指令,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设置课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1、从师生关系上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看,教师是社区开放型教师。

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1、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项度的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题性是这次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学生主题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2、 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本次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开展得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3、 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理论的提出者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 。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4、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 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是提高课程适切性的主要举措,对于反映学生个性,更好的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发课程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课程实施者,应该让教师享有课程开发的权力,并承担课程开发的责任。作为一种专业活动,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专门训练,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拓展了自己专业活动的范围,也提高了课程开发的能力。课程改革应该赋予教师以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尤其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参与,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权责,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5、 教师作为研究者 教师应该扮演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它促使教师在教学上采用探究的方法而不是讲授、指导的方法。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而不是经验和技术型的专家。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有,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深入认识自身的专业行为,教师有必要进行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景,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新角色有利于教师的研究地位,树立新的教师形象,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题目有哪些要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性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上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教学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 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不能被动地听从课程的指令,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设置课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如何转变一、确立开放整合的课程观,从传统的课程传递者向课程整合者转变。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和各门学科的总和。[1]这就意味着课程编写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事,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传递课程,无权更改课程,也不必思考课程问题。长期以来的这种课程观,导致教师课程权力的丧失,导致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验课程的权利被剥夺,教师成了课程的传递者、教科书的执行者。二、确立互动交往的教学观,从传统的教师主角向现代的师生双主体交往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改变师生关系成为其题中之义,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平等的身份去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交往中,师生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三、确立发展为本的学生观,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转变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中一个古老的、也是永恒的主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育不仅应当注意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也要注意促进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总的来讲,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亲历体验,在主动探究、亲历过程中感受、体验知识的生成,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目的。因此,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课题。 教师要及早转变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管理者,课程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传道授业者,解惑者,知心者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5)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1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 教师要从全威的地位i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作为学生惟—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题目是什么

一、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教学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 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不能被动地听从课程的指令,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和设置课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给学生充分的个性空间和时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5)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变化:(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题目怎么写

如何理解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谈谈看看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的话,是通过教师的这种角色的互动话能进行转变的。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有许多困惑,如学生很难动起来,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难进行,从学生来讲也有很多困难,一是受原来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方式。还有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在只有教材的前提下,把汲取知识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老师,他们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掌握的很少,上网查找根本谈不到。还有学生认为学习知识就是为考试而用,因此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来自于被迫,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一堂课对学生来说只有负担,没有享受,对教者来说,留下的是很多的遗憾。我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学工作者,看到眼里急在心里,在经过自己的反思、研究和实践之后,我发现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那么在新课程实施中历史教师怎样实现自己的角色转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第一,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历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想法设法设计好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过程学生能有很高激情的去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 为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过程。诚然,教师在整个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从备课到教法的设计,真格的就是一个典型的“总导演”。第二,从教学组织来看,历史教师应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针对相关问题多思考,勤动手,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允许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分组讨论,决不可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要充分的驾驭课堂,不能忽视学生自主性和自律性弱的特点,使学生放任自流。还必须给予他们必要的约束,使之形成既严肃又活波,既民主又有限度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这个“总导演”的有力指挥下,学到新知识,课堂教学才能有高的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从师生关系来看,历史教师应由站在讲坛上的独角演员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平等的合作者。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参与、了解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从心理上直接缩小与教师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相关知识的探索中敢想、敢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发展的师生关系。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应以尊重、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尤其对持有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看法,有针对性地给予鼓励和赞扬。但切忌为了尊重学生而对于他们课堂上的任何表现或者所发表的任何观点都不置可否的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的课堂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学习落后学生,在课堂上有意和他们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沟通,使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结果。多给他们一点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地师生关系。这样对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四,从与课程的关系看,历史教师应由简单的执行者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者。例如,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西安市几所学校的老师采用了学案教学的方式,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蓝本;在课堂上,老师要多方创设情景、问题导学、分组合作、成果展示和民主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追求的不再是片面的所谓安静的秩序,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师生的合作学习中去。同时教师在处理与教材的关系时,则应由“教”教材转为“用”教材;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教”与“用”不可偏废,用教材是为了教,教材不是教的唯一可用材料,但是也不能否认教材的基础作用和地位,因此要用教材,更要用好教材。而用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教,但是也不能完全受制于教材,为教教材而教。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所共同利用的最基本的教和学工具,因此教师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考虑自己,而且也应考虑学生如何运用教材进行学习,并把学生运用教材也列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活动计划之中。如安排学生对教材的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对书中的地图进行识别、运用,对补充的材料进行解释和讨论等。只有引导学生用好教材,才能实现教的目的和作用。第五,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则应由单一化的考试成绩评价模式转向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评价可以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评价要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这里的评价,不是单纯为了考核学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因而,这种评价,评价的是学生的学,反映的却是教师的教。所以教师对于过程评价更要注意。结果是过程的积累,抓紧过程评价有助于教师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在结果评价中才发现不可挽救的过错。不管评价结果如何,教师对学生要多加以激励,并客观的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评价反映出来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努力改进,讲究教学效果,出色完成新课程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当然新课程教学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知识的储备要应更充足,备课要更加充分,课堂调控应更加艺术,讲授引导应更加精到等。 使历史教师角色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教师的角色定位好像球赛中的“场外指导”、“啦啦队长”、“随队医生”、“后勤部长”;电影拍摄中的“编剧”、“导演”;总之,教师角色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正视现实,以开放的心态,尽快的适应并践行于教学之中,更要注意,新课程的改革也离不开传统教育的优秀成果,切忌“矫枉过正”和“邯郸学步”。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传统的优秀成果进行完美整合,继往开来,实现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变化:(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转换------关于课改的反思哈尔滨市第一五六中学校 刘晶基础课程改革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如何改还需要一个思考过程。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广大的教师来说是一次大考验,因为这必须摆脱已有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去思考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即使以前曾经思考过,但真正实践的时候又是一回事,是否能经得起这次考验,可能在很多人心里没谱。旧的课程教学可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个性都被扼杀在这个无形的杀手中而不自知,但扼杀者也不知道,他们以为这就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启迪,结果正是这种帮助、这种启迪造成了本不应造成的个性发展,是该结束了。其实对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但总觉得旧课程制度已经制约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虽然新课改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有个新的转变与突破总比捧着旧体制不放好,而且这是已经在多个实验区内经过实践获得的经验,经验必须借鉴,但如何做却是我们自己思索出来的,把握一个总体方向,也能教出特色。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确实是因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回顾以前的教学方式,那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正如芦咏莉博士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却只是一条传输带而己。没错,就这样的一条传输带要教导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竞争经验与承受失败毅力的人才是很难的。一是学生学习的只是书本上的内容而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实质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为此,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而这就得靠老师在学习中的引导。每一项学习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原型,老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原型,然后总结出所要的知识;也可以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因此,教学不再是单独地课堂上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更多地参与生活,从枯燥地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以前所谈的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还只是理论而己,真正做到又能有几?面对着21世纪的挑战,老师应该知道,这必须改变。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学习内容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综合学生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不能再使用教学中的单一模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学中树立学生自主、创新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力、创新精神。可是,长期以来,老师依靠的是教材、教学参考书,如今却需要充分发挥的是自身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与学生的交流与协商,是对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个性培养,这却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掌握得好的。就如对学生的评价。建立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其实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却经常相信“棍棒之下出状元”。我也曾觉得,对于那些捣乱而又不听话的学生以暴制暴是个极好的方式,因为有了威慑力才会有信服,如今却一直令我懊悔不已,我常想:我的举动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知是一种怎样的印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沟通就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可更经常的,老师根本无须对学生行为经过一番详细调查就直接凭借自己的喜恶判断学生的对错,这也许是老师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却也正是旧的课程体制下的产物。但是人是有个性的,而且个性的发展是受一定的环境与经历的影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否能深入地了解到学生思想发展的深层面呢?可能很多老师都没有想过这一点,总以为坏的就是坏的,没有任何原因的坏,可是这个坏究竟归结于何处呢,却没有认真思考过。其实老师只要能把自己与学生平等对待,也就可以避免许多可能是误会产生的错误,给学生一个平等面对老师的机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也就可以消除许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其实学生对学校的排斥感不仅仅是因为学校的错;老师的错;沉重的课业负担;对枯燥的学习生活的厌倦;或者是兼而有之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学生与老师之间不能得到教与学的快乐。其实这并不难做到,只是老师已经习惯于在学生中的主导地位,而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让老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并且不断地适应新的角色。因此,老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并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重新激发自身活力,并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老师,任重道远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