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现代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24-07-03 14:38:49

现代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

1936年10月23日,法西斯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和纳粹德国外长牛赖特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订一个被墨索里尼称之为“轴心”的协定,史称“柏林一罗马轴心”。柏林一罗马轴心的形成标志着法西斯国家在国际范围开始结成侵略阵线,大步走向全面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这个意义上看,轴心的形成是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探讨柏林一罗马轴心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对于探明各大国的对外政策与国际政局演变的关系,深入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多了,出名点的综合类的学校都有啊。一般都是在历史学院,政治与公共学院下面。还有专业的,比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具体要看你要去哪个区域,然后再筛选学校

应该是指天主教世界吧。新教在英国等国家被普及后,在欧洲国家事务中,新教与天主教国家时常将攻击对方的信仰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舆论手段。日本的信仰更像是一头洋葱,因此在意识形态方面不会进入这个轴心。在国家利益方面,德意与日之间步调并不如单纯德意之间那样一致。德国会与意大利在北非并肩执行坦克会战,却不会在东南亚与日本人并肩经历松山炮战。一方面是地缘政治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允许这么做,另外,恐怕也有民族信仰的原因吧!以上观点没有比对相关资料,亦非严谨推理之言,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如有不妥,请多指教!

近代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

呜呜呜这本书急需,但是网上怎么也找不到,跪求题主问问哪里能买到

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考研必看这是下载地址 无毒的你去下载吧 如果有帮助到你 请采纳我!

2019人大国关考研经验分享Wilson第1期:码了一万六千字只为有心的你2018年3月10日星期六是人大国关的考研复试,我有幸参加外交学专业的复试,到3月15日打电话去人大问复试结果,确认自己通过复试了。从准备考研到复试完毕,中间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感慨良多,趁着对复试还有感觉就写下一些或许对学弟学妹们有用的经验。本次分享内容如下:第一篇:考研过程整体认知第二篇: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第三篇:复试经验第四篇:干货资源整理(绝对惊喜!!!)第一篇:考研过程整体认知当我写下这篇分享帖的时候,考研已经结束了10天,去北海的火车很平静,让我可以再次静下心,写下这些对考研备战的你有所裨益的话!一、  考研认识:学历or梦想为什么选择考研?我之所以考研,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学历,二是个人兴趣与今后可能的就业方向。本科学历到底够不够用这是一个一直都有争论的话题,虽然因情况而定,比如你要是打算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历的重要性肯定比你在一家私企要大,因为这跟今后的升职空间关系很大,尤其是你想去大型国有企业、垄断企业,比如四大行、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单位,本科生的话就…这里给大家附上一位人大硕士学长的帖子(他自己开的公众号,人气相当高)《秋招:一个网申全过的985本硕男生的血泪求职史 》本科学历的确也可以让你找到一份很不错的职位,但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职位关于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好的公司单位都有各种你想不到的门槛,比如**银行**岗位要求本科是985、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更夸张一点“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世界排名前30的高校”就我个人而言,以也倾向于以后去国企或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工作,所以选择考研也就容易理解了。总之,这个话题无须我多说,大家结合各自情况取舍。考研与高考,这两者区别真的很大!!!   首先,高考准备了至少三年,然而考研对于我这种大三才决定,而且考研专业跟本科八杆子打到一起的人来说,同样是四门考试六个科目,却只有半年多点的时。   其次,备考环境不一样。我是在17年的暑假结束之后才搬到图书馆五楼非考研区自习,虽然有一些每天都见得到的、同样在备考的面孔,但是同桌的、周边的人一换再换,不是高中那样固定的同桌,更没有那种每天早晚全班一起书声朗朗的背书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图书馆门口、楼道里三三两两的“凄凉”背书声。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有固定的同桌;另一个更重要的环境是,考研气氛的问题,我们学校考研氛围不算很浓厚,今年考研多一点,但更多的是工作去了,也有参加国考的,到了秋招开始的时候,当室友都开始忙着投简历,拿到还不错的offer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还坐的住,周围的人也时不时调侃说你也投简历留个后路呗,省的明年参加春招……   对个人自觉性、自制力对要求不一样。高考是每个班都有班主任,每门课有授课老师,还有各种学习小组,这些可以监督你学习,但是考研没有这些(除非你去报类似新东方的全封闭式考研班),更多的是靠你自己监督自己的学习。   但是二者也有联系。2015年冬天去北京参加一个比赛的时候去了趟人大,走走人大校园里跟高中同学聊天,又想起了自己14年的梦想还没有实现;16年自己在学校开水吧了,上半年忙着水吧的事情,下半年就去专业实习了,6个月。从一番雄心想要创业开辟自己的事业到选择考研,而且是跟本科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非常文的专业,这个360度的戏剧性转折,有很多故事可讲,如果有机会,我愿意跟你促膝长谈,压缩了就是一句话——找对目标,瞄准定位。总之,这一切结束之后更加坚定了我考人大的决心,当年是想学法学,如今选择了更感兴趣的外交学。二、  择校择专业:城市、学校、专业三步走考研,最首先的是确定目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对于自主命题的学校,因为涉及到如何选择复习参考书、参考资料、找历年真题等内容,各个学校不一样。如果是全国联考,可能存在先复习,到报考的时候看复习情况选择学校,这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个很求实的做法,但在我看来是不靠谱、不踏实的表现,因为这会给你增加侥幸心理和各种松懈,“反正到时看情况嘛”……你还记得高考的时候那种很强的目标感和干劲吗?那是因为把梦想的大学写在桌子上!反正,对于这一点,如果你首先想到一个很想去的学校,那最好不过,当然再结合实际,比如自己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心态,具体如何操作,大家可以参考其他更详细的资料。三、  如何利用200多天实现蜕变(一)     避免干扰与诱惑   手机:考研复习的时候,我一般把手机开飞行模式,除非查资料、查单词,一般只在饭点和晚上10点后关闭飞行模式,这样复习的效率真的更高,不信你试试!   社交app:微信、微博、QQ,9月开学之后,微博卸载,微信和QQ都只在饭点看消息,其实给你发消息的人也不多,有事情留言就行了,耍朋友的更要相互理解;微博真的有毒,反正我也没有屏蔽那些乱七八糟的消息,直接卸载了,肖大神的动态他会在微信公众号发重要内容,就别惦记着跟他微博互动了,各种考研资料加群、关注微信公众号就行了,定期收集,不需要每天都看看更新没有。    保研、国考、秋招——专注坚持pk留后路?:如果你成绩不是那种很有希望拿推免生资格的,最好别瞎凑热闹了,这事不仅费时间,还可能弄坏心态;国考、秋招,如果你认定了要考研最好断了这个念头,你老想着多留条路,最后可能你拿到的结果比你预设的还要差,大四了,选择的确很丰富多样,但我坚信,专注坚持比“留后路”“选择多”是更具有含金量的选项,能把后者运用到极致的人,他的优秀可能不是我背能望其项背,对于我们更多的人而言,选择后者的话很可能就操作成了“三心二意”“一事无成”,真的,能把一件事情踏踏实实做好那就很不错了!(二)     资料收集与整理考研跟高考还有一大区别是,信息不太透明,所以我说信息为王应该没人反对,这种信息包括你从任何渠道收集的,院校公开、贴吧、各种群、人脉、乃至出题老师的课程、论文、学术会议等等。从萌生考研的想法,到浏览院校信息,到查找考试参考书、历年真题、购买参考资料,再到自己整理电子资料,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开考前2天,我把自己的“论述题背诵资料”整理打印出来,初试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这才结束了,详细流程:   第一阶段是浏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院校信息库查找人大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招收人数、考试科目等等;然后是人大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里面有人大各个学院历年的报考人数、招收人数等等信息;再就是人大国关的学院网站等。  第二阶段是购买考试参考书和参考资料专业课的书比如《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学概论》等都可以在淘宝上找到,也可以找之前考过的学长学姐买,很可能有附带赠送资料,比如我之前就是买了一位学姐用过的参考资料,价格很实惠价哈哈!我知道的在出售人大国关专业课参考资料的有【微信公众号:国关小站】、【张锐师哥】。我用过小站出的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国际关系史的参考资料和历年真题答案,张锐的用过真题参考答案,个人觉得小站的小站的答案更全一些,张锐师哥的答案特色是跟教材联系得更紧密,比如政治学导论那道关于混合政体理论来源的题目。公共课的资料购买,我个人使用的有:考研政治:肖秀荣全套(很多本,不是一次性全部出来的,你去淘宝上瞄一哈就晓得了),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必背考研英语:张剑黄皮书近20年真题及解析,王江涛高分写作,新东方考研翻译,王江涛预测作文20篇,新东方预测卷,黄皮书预测卷。我的建议:考研政治跟着肖秀荣肯定没问题,今年考研政治大题肖4又基本上押中了。考研英语的话啃英语真题,主攻阅读和新题型那50分,买黄皮书可以了,考研作文我没怎么研究过,但是小作文用那本王江涛预测20篇够了,它是在王江涛英语高分作文的预测作文的基础上修改的,大作文今年是关于大学生选课的话题,算是教育吧,似乎也被它押中了,但我不觉得,有时候他们押题真的就是往大话题帽子上扣,所以不要直接把背的写上去,这个真要平常积累好句子、好表达、高级词汇替换,这些资料我会在下文干货里面分享给大家;英语预测卷我觉得或许不需要,你留最近2年的真题先别动,到考前2周练练模拟考就够了,虽然我买了2套,自己就用了3套只做了大阅读,其他送人了,而且错误率差别很大!  第三阶段资料和笔记整理:请见我的第二篇经验贴《2018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不再啰嗦。这个阶段还需要关注的是学院网站有学术动态、教师信息,这两样非常的重要,学术动态对于我们这样的三跨考生尤其起帮助,可以知道这些老师最近在干嘛,最近他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是什么。第二篇: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人大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三个专业初试的考查内容一样,如下图:一.625政治学导论(一)2018年初试真题一、名词解释历史制度主义都铎式政体失败国家两院制葛兰西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二、简答题迈克尔曼国家基础权力理论马克思韦伯官僚制社会资本政治作用三、论述题十九大我国根本矛盾变化对国家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比较政治学分析中国方案世界意义(二)参资料的选择这个科目算是专业课里面比重最高的,它1门课顶810包含的3门课的分数,但是复试又不考了,所以这种操作我也不是太懂,但是既然要考,我们还是得重视。我使用的主要参考书如下:(三)复习的五个阶段(一)  第一阶段是初步概览全书,看看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分为哪些章节部分,哪些内容可能比较重要,哪些内容比较难理解。我当时在17年3月份第一次翻开这本书,花了2周看完第一遍,然后发现自己啥也没记住,而且我本来就是跨考,有点失落,但是没关系,再去看第二遍,每次看一章,看完第二遍我发现好像有点感觉了,于是再找了些关于625的经验贴,看看大神怎么拿下这门课的。(二)  第二阶段是精读,我从6月初才开始正式进入复习状态,每天上午基本上就是看《政治学导论》,还是每次一章,先看看每一章的前言和小问题,带着这些提示去看书,然后看书的过程中注意把你不了解或不理解的名词、表述或者小问题用笔记本记录下来。这里强调一下做笔记的重要性,我非常重视做笔记这项工作,光这一门课我就用了3个16K的本子。还要注意的是,导论上有些注解也要看,比如18年名词解释“都铎式政体”你看过它吗?其实就在导论课本上的注解上一带而过,而且在杨老师论文中也出现过,反正这个名词我当时看书的时候注意到了,记在笔记本上,后来在看到他某一篇论文的时候自己把它当成名词解释题补充好了,这5分就顺利到手了。每看完一章,你把它的框架图简单画出来,这个阶段只需要写到3级标题,帮助你理清内容,下次看之前先看下这个框架图看看可以回忆起哪些内容。然后你看书时记录的那些不懂得问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或者在群里问一问学长学姐,实在不行也可以先放着,后面你多看几遍书,多看几篇论文之后,或许你自然就大悟了。另外,强烈推荐你多买一些颜色记号笔,把重要的内容划出来非常醒目。这一阶段除了看导论的课本,还可以参考下学长学姐的资料,但是你要明白,那是别人写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你自己的想法,所以你不能完全依赖它,甚至以此取代看书的过程,这是不行的,因为他们的资料是看书之后消化出来的东西,删掉了书上很多解释性的语言,留下的多是条条框框,反正我当时拿到资料,我先看了两遍,真觉得是云里雾里,不如教材的体系和连续性。但是当你看了几遍书之后,对这门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理解的话可以用这些资料可以辅助理解,因为他们的确是在里面补充了不少内容,很多不一定会考到的内容,自己有所取舍的看吧,总之,别让资料成为你的依赖或者负担。(三)  第三阶段是自己做笔记,经过前面2个阶段,看书应该至少有4遍了,当你觉得开始摸到这门课的路数的时候,你可以开始自己把笔记写出来。我当时手写了一份笔记,到7月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写出来的要点我都不想看第二遍,因为我的字不是很好看,而且有些书上的话我直接写了书上几页几页,然后要重新翻书找内容就特烦,于是我决定做电子版笔记!!!到10月1日,终于把这门150分的专业课笔记给整出来了,真的是一口老血喷出来,一方面是中间了走了许多弯路,另一方面是我太看重这一门课程,毕竟分值高,要想拿高分不能随随便便应付,所以我才在看完第5遍书、看了杨老师若干论文和若干本其他著作之后,对这门课摸到了感觉,才开始这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我把很多边边角角、非重点的内容删去了,并根据历年考点进行了适当整合,适合第三轮背诵强化。(四)  第四阶段是背书,这可以说是直接关于分数高低的步骤。我背书开始得很晚,大概11月离开考还要40来天才进入了背书的状态,那我之前在干嘛?看书看笔记看论文,对,我就是更习惯看书思考。而且我真正开始背书的时候并不是像你们想象中的那样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人孤零零地拿着本书,裹着被子在走道的尽头,举着手机灯小心翼翼地背书。我背书之前还有一个虽然费时间但是很重要的环节——画脑图,把每一章的主要考点,根据我之前整理出来的笔记,详细画出框架图,可以写到6级标题,反正就是要详细,让你看到图能够复述出主要内容。举个例子,这是第十章政治统治的一部分脑图,没错,我也是用电子版画出来的。我每次背书都是左手先看脑图,右手打印出来的笔记,先把该章节的笔记快速过一遍,然后再看脑图,再盖住脑图在脑海里回忆脑图的内容,因为这是框架,当自己可以把框架回忆出来的时候再一个一个考点背诵,背诵的时候先把脑图上的关键词句念熟,我都是心里默念,然后闭起眼睛看看能不能背出来,背不出来就瞄一眼,这样反复练习,直到你可以把脑图里的全部内容背出来,这还没有结束,当你可以把脑图里的东西背出来的时候,你要尝试着把笔记上相应考点的内容给完整地复述出来,因为考试的时候你不可能就写那么一点点字,太单薄了,所以你平时背诵要严格要求自己,至于在考场上能回忆起多少就是另一回事了。利用脑图背书的过程,我大概进行了8遍左右,一开始只能每次一章,后面越来越快。还要注意,这15章并不是都会考,不是均匀用力的,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六、七、八、十三、十四章,而且我建议你把已经考过的考点、考过的次数标注一下,高频考点、重要考点背诵的时候多花功夫。关于导论背诵的时间怎么安排,我当时是早上6:30-7:30背诵昨天上午背过的内容,是大声诵读;上午8:30-10:00开始背新的内容,是默背,一边理解一遍背诵;晚上11:30-12:00复习上午背过的内容,是默背。这个安排是我经过很多次不同的尝试的出来的比较科学的安排——每天早上都会复习昨天的内容,每天上午都有新内容,睡前复习今天背的内容。(五)  第五个阶段是考前冲刺阶段,主要是根据杨老师的论文和当年圈子里的热点来自己适当的准备下论述题的相关材料,其关键是“信息”——捕捉信息和处理信息。大言不惭地说一句话,今年考625,我真押到题了,“都铎式政体”在我自己补充的名词手册里面,“迈克尔曼国家基础权力理论”在我的论文补充材料关键词五,论述题第一题也是论文补充材料关键词一的内容,如下图示所示。再举个例子,论述题第一题我之所以那么重视,是因为12月1日,人大国关学院公众号推了一篇文章,是人大政治学论文的议程,它的主题就是国家治理与国家建设,而且2017年,杨老师发了不少关于国家能力与现代国家治理的文章,不信自己去搜一搜,所以我把它放在补充材料的第一个关键词,以引起自己的注意。这足以说明,信息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因此这第五阶段也不可掉以轻心。(四)政治学导论历年真题统计(请下载PDF查看)二.810国际类综合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810国际类综合真题一.简答题      简述权力转移理论内涵和政策意义      简述相互依赖理论的内涵和理论逻辑      简述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异同与联系      简述国际关系研究的层次分析法      简述《色佛尔条约》的背景、内容、影响      简述七年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简述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处理边界问题的概况      简述对朝鲜半岛问题的立场和政策二.论述题         中共十九大提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和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         冷战时期美苏战略竞争对当代大国关系的启示         当代中国外交提出的关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关系理论的复习非常重要,人大给的书目是陈岳老师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但是它非常简练,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没有进行讲解,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看完2遍后,可以去看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田野《国际政治学科地图》,我用的是前两本书。但是看这些书时,要把握重点,根据历年真题考点,以此为重点进行补充阅读,我自己根据考点总结的知识点如下:政治经济学方法、国际政治具体研究路径、马列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非主流学派、各学派比较、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国际冲突与国际体系、海权论与陆权论以及军事、文化与国际法。虽然这里有15个考点,但实际上最重要的几个板块无非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四个主义、马列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硬记,人大特色)、七个国际体系理论、国际制度与合作(其实还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观点)、地缘政治理论、国家利益、国际政治行为主体(07年之前出题多,近几年出题少)。建构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学派,810也很喜欢出这个理论的题目,从2003年至今出过7次,但这部分的理论真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大家务必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再背诵,不然会搞混,强烈推荐阅读秦亚青老师的《权力制度文化》,主要看理论篇那部分就行,方法论那部分看下层次分析法,今年刚好考了这个简答题。各学派的理论比较也经常出现,这重点考点要求更高,从历年考查可以看出,主要是新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传统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比较。当代中国外交在这三门里面算是比较简单的内容,复习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人大指定书目《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的重要考点,尤其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条约、公报、声明、宣言以及重要原则,这些一定要好好背一背,要熟练;二是中国的时政外交,比如当下热门话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等,都是在备考时需要关注的话题,这部分内容的资料如何查找呢?首先推荐外交部官方发表的文件,使用里面的表达;另外可以在cnki上找这些热点话题的论文看一看,但是很多也是学者自己的观点,如果有,请认准人大老师的论文,用他们的观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初试题目有一个是“请论述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变化”,这个题目我猜很可能是金灿荣老师的主意,因为他此前发表过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这也再次强调了看论文的重要性。再就是,Chinadaily双语网站有权威文件的中英双语版,也可作为复试备考时使用。此外,再悄咪咪地告诉大家一个技巧,如何知道哪些老师出过题?首先,你打开人大国关网站,在师资力量里面看看国政和外交的老师,从教授开始一个个名字在cnki上找他们历年发文,然后对照你整理好的810历年真题(前提是你整理好了,怎么整理我待会说),看看那些论文是可以对应上历年考题的,如果有对应的,你会发现那些论文是在考试时间之前就发表过,反正我发现了不少,比如刚才的金政委的、还有常青建老师的(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宋伟老师(2018年权力转移理论)等等,我只列几个,更多的就看你们自己发现了。知道那些老师出题有什么用?这个就不用我说了吧,考试复习更有针对性毋庸置疑。国际关系史是最麻烦的一门课,我使用的参考书是刘德斌《国际关系史》,我对比过王绳祖、唐贤兴、方连庆等人的国际关系史,最后选择了它,因为它的逻辑性非常鲜明,而且相对详细,不夸张地说从开始准备到考试结束,这本书看了不下5遍,另外自己还根据这本书整理了大概15万字的140个考点笔记,这看了8遍左右,为什么说是看,因为按我的记性根本背不下来,而且它分值也不算高,所以只有反复看增强印象。另外,增强对这些知识点记忆的方法是思维导图。举个例子,如图。除此之外,抓住重点也非常重要,重点还是根据历年考题总结。另外,需要提醒几点:如果你要自己整理专业课笔记,强烈建议做电子版,记得要经常备份;如果你要画思维导图,请用在电脑上画——百度脑图,这是个好东西,你也应该有;如何抓重点,一定是研究历年真题;重要的资料务必打印下来,方便及时查看。总之,凡事多讲究方法,不要怕麻烦,坚持到最后,结果不会让你失望。如何总结真题,请参考Wilson第2期经验分享!

倪世雄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十分厚重,不要求大家全读,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因为陈岳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通俗易懂,也很全面,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涵盖了。但是有些理论解释地不够详细,这个时候可以用倪的这本书进行补充。西方各个国家关系理论流派这块希望大家能够扎实,因为简单题部分必定出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家利益这两个点可以多把握,貌似经常考察。至于论述题,“多边外交”“全球治理”“国际援助”“国际合作”等自由主义方面的概念是考察的重点,难度不小。最好能事先总结出一些套路,这样到时候下笔的时候不至于绞尽脑汁,不知道如何下手。国际关系史&中国外交:推荐书目: 王绳祖 《国际关系史》 唐贤兴 《近代国际关系史》这两块大家首先应该要明确他们在专业课上的所占比重,然后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上可以恰当合理安排。按照体系来复习总结,宏观上整理好一个体系是如何形成如何瓦解的,微观上把握住这个体系中的关键事件以及它前后事件的联系。中国外交这个应该算是最轻松的了。中国外交简答题的一大特色就是问你“是什么”,几乎不出“为什么”或影响方面的问题,在复习的时候重点记忆好各个史实。大事件要把握,小事件不放过。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搜一下我的百度ID

现代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

国际关系史论文 伟人俾斯麦[ 内容提要 ]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德意志的局势和政策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形势,而德意志的领导权又掌握在俾斯麦的手中。本文将通过对俾斯麦本人及其政策的分析,来说明他对德意志的统一以及之后德国的和平生存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 俾斯麦 德国 军事 外交 [ 正文 ]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使维护了欧洲近半个世纪和平的维也纳体系几乎崩溃。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中欧的政治版图,而且打破了一直以来欧洲大陆主要由法国主导,即使法国衰退也没有哪个国家足够强大能称霸欧洲大陆,以致只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均势状态的传统。在此之后,德国的外交政策几乎都主导着欧洲大陆的事务,直到一战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俾斯麦所起的作用是谁也不能忽略的。作为普鲁士的宰相,他拥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非凡的智慧,利用强硬的军事手段为德国的统一铺平了道路,又利用灵活巧妙的外交手腕为德国统一后的生存创造了绝佳的国际环境。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丰功伟绩! 俾斯麦其人俾斯麦是一个具有军事特性的外交家。他认定武力是取得任何政治成就和外交成就的基石。在被认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后不久(1862年),他就申明自己的立场:“德国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这正是1848-1849年的错误—而要凭铁和血。”[1]这一特征的形成应该说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相当大的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容克地主,曾与其他数位家族成员参加了对拿破仑的战争。家庭的传统使俾斯麦曾经倾心于军事生涯。但出身于官僚、教授家庭的母亲却使情况发生了逆转。在她的影响下,俾斯麦踏上了通向外交界的征途。正是这种复杂的家庭背景,把俾斯麦锻炼成了一个具有强硬性格的外交家,而这恰恰符合后来领导德意志统一所须具备的条件,即国内局势需要的军事手腕和国际环境要求的外交才能。俾斯麦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和保皇思想。在传统教育下形成的民族情绪通与生俱来的普鲁士-君主制情感极大的影响着他的一生。狂热的保皇态度使俾斯麦获得了普皇的赏识和信任,由一个乡村容克地主变成了一国的首相,从而使他有机会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国家政策,实现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强烈的民族感情则成了俾斯麦为实现统一目标而劳碌奔波的动力。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他一直把国家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虽然因为不被理解而遭受过种种诽谤和辱骂,也毫不动摇。这种思想使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不择手段,做出过许多背信弃义和欺诈的事情,却也让他在亲西欧分子中脱颖而出,提出了更实际更富远见的政策。作为一名外交家,俾斯麦受到过良好的锻炼。在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前,他先后在法兰克福、彼得堡和巴黎担任公使,还在维也纳短期逗留。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德意志各邦相互矛盾的利害关系所产生的一切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获得了奥地利和俄国的外交经验,还直接接触了拿破仑三世。对拿破仑第三俾斯麦有过这样的评价:“我的印象是拿破仑皇帝是一位谨慎的,和蔼可亲的人,但是并不象世人所说的那么睿智。……人们夸大了他的智慧而损伤了他的心地;其实他为人心地善良,谁要是为他进一点力,他是会感激不已的。”[2]这种清楚地认识使俾斯麦利用拿破仑三世在德意志统一战争起了关键作用。所有经历都让俾斯麦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显得游刃有余。 德意志统一1848年欧洲革命后,“德国的统一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当时的阶级对比关系下,这种统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或者是通过革命,或者是通过普鲁士王朝的战争。通过革命,就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并建立全德共和国;通过普鲁士的王朝战争,就是巩固普鲁士地主在统一的德国中的领导权。”[3]容克地主出身的俾斯麦无疑将选择第二种方式。为此,他精心策划了三次战争: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对奥地利的战争以及1870-1871年对法国的战争。每一场战争的处理结果都为发动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同时为了使战争顺利进行,俾斯麦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其中有两点是起了关键作用:首先俾斯麦坚持始终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甚至不惜与普鲁士统治集团决裂。如此固执的坚持己见,俾斯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地缘角度看,对西北方的丹麦、东南方的奥地利和西边的法国作战,普鲁士需要稳定的后方。俄国作为东方边境上的唯一大国,与之交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国家关系看,普鲁士与俄国并没有大的直接的利益冲突,这就为两国友好提供了基础;从国际环境看,与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在所难免,英国奉行“光荣孤立” 政策,同时希望普鲁士强大以抗衡法俄,基本上对德意志统一保持中立态度。剩下的唯一大国俄国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证明,俾斯麦的决策是正确的,俄国的中立态度使普鲁士在统一战争中畅通无阻。其次是俾斯麦坚决地抵制了普皇和军队将领进攻维也纳的要求。在俾斯麦看来,对维也纳的占领只能给“普鲁士的将士带来愉快地回忆”,而这对奥地利自尊心的伤害却会“给对方留下无法和解的情绪”[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促使俾斯麦做出这种决定。拿破仑三世态度的改变,使法国对战争的干预变得不可预测,维也纳的沦陷必然会加强其干涉的决心。即使允诺对拿破仑皇帝的中立给予他所企望的补偿以阻止,那么在将来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很可能要面对法奥的联合进攻。这种有损普鲁士政治利益的事情是俾斯麦坚决不能容许的。而俄国一旦从中窥见普鲁士力量的发展前景,也将加强防备戒心,甚至有可能是直接的武装干涉。如果这样,普鲁士无疑将陷入困境。“胜利后不提出能从敌人身上索取多少东西,而只追求政治上所需要的东西,这从政治上看是恰当的。”[5]俾斯麦的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在因一直胜利进军而兴奋不已的统治集团内部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做出更富远见的决定,为后来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和平生存政策任何一个国家统一之初都会面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何生存的问题,德意志也不例外。但它的处境似乎比较好。东方的俄国是由来已久的盟友,且继续受到俾斯麦的重视;战败的奥地利也因复仇主义者的下台而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契机;对岸的英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殖民地问题上都与德国不存在利益冲突,甚至英国还希望德国强大成为欧陆上抗衡法俄的力量;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一蹶不振,根本没有实力将复仇口号付诸实践。不过俾斯麦并不因此而放心。他力图为德意志帝国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而在德国处于欧洲中心这个事实面前,那是多么困难!但实际上俾斯麦做到了。从德意志帝国建立到俾斯麦辞职的二十年中,德国确实获得了和平生存,实力逐渐强大。针对法国的复仇主义,俾斯麦以法兰克福和约为德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孤立法国成为基本的外交路线。为此俾斯麦竭力拉拢俄国、英国和奥地利。但俄英奥三国之间的矛盾使关系复杂化。英国与俄国一直以来都在近东,尤其是中亚竞争,两国之间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竞争也未曾缓和。这似乎意味着俾斯麦只能选二舍一或选一舍二,但舍弃任何一边都有可能给法国创造机会。俾斯麦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创造政治上接近的机会,同时又充当协调者以避免因战争爆发而使德国处于艰难选择的境地的情况发生。为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俾斯麦同时支持在印度支那有矛盾的法英以及在突尼斯有冲突的法意;为了能从竞争中获利,俾斯麦在近东问题上怂恿沙俄和奥地利,同时又避免矛盾激化而发生战争。这需要相当的技巧和勇气。同时俾斯麦通过外交途径向所有需要的国家表示友好,以获取信任,其中不乏蒙骗、欺诈、牺牲他国利益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盟约。结果德国获得一种这样的地位:如果同法国作战,有意大利的同盟做保障;同俄国作战,有奥地利的同盟作保障。与俄国签订的再保险条约,使德国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这就像俾斯麦精心编织的一张保护网,那么完美却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破裂。德意志的统一与强大,不能说是俾斯麦一个人的功劳,但他的主导作用是不可辩驳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对统一梦想孜孜以求,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复杂的家庭背景和丰富的经历赋予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一切都成就了俾斯麦这样一位伟人! [1] 《思考与回忆》俄译本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2] 《思考与回忆》中文版第一卷第123页[3]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9卷第292页[4] 《思考与回忆》俄文版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 [5] 《思考与回忆》,奥托·冯·俾斯麦,1985年12月

名词解释论述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答题内容、时间和字数  1、具体怎么回答各种类型的题目,我没有办法说的太具体,或者说了也没有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知识储备情况,有的了解政治学多一点、有的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有多点。所以,我上面讲这些仅仅是因为一些同学在问相关的问题,所以写点东西。自己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吧。  2、至于每个题目要的字数:我仅仅能提供下面的看法。【专业课的每门科目的分数是150’,而需要我们在3小时内完成,也就是在150分钟+30分钟内完成。那么,字数和时间安排就可以遵循下面的方法来判断:假设一个题目是8’,那么我就在8分钟内用比较快的速度来完成。这样下来多出30分钟就放到论述题上去。】  3、按照上面这种方法,字数就被时间控制。所以我没有办法高速大家每个题目应该写多少字,因为这取决于你的速度和知识储备情况。  4、关于答题的内容:其实也取决于自己的复习情况,要是你考试的时候就只能回答那几个东西,内容也就是你想到什么写什么了,但要是为我们复习提供点思路的话。那么举例来看,假设是人名类型的名词解释,怎么回答呢?就我个人来看,要说清这样几方面的情况:  (1)年代、学派、著作;【交代背景】  (2)主要贡献和观点,稍微详细点;(重点)【说明立场、贡献和观点】  (3)评价影响和地位。 【评价地位】  反正我觉得要尽量多从不同视角地提供尽可能翔实的信息,这样才能让老师觉得你这个同学还是有些与众不同。也就是要从多视角的回答问题。  具体回答要点:  1、名词解释:  具体看来,名词解释,又可分为七类,即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政策与制度、文献与著作、政治组织、专用名词等的答案要求,如,关于历史事件,就要要求答出“人、地、时、事”。如“雅尔塔会议”,它的答案就是: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和决定了:(1)彻底战胜德国和处理战后德国的原则;(2)战后建立联合国;(3)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2、简答题:  它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如何,又考查了学生的能力。要求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把应答的内容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一般要求:把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事迹,按时间顺序,将主要的史实,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来,并要突出它的中心点。这类问题的基本形式是“试述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影响”。答案要依据课本,针对所要问的内容,摆出史实,分项作答,观点鲜明,条理清楚,文字力求简炼准确,防止空洞的议论。  3、比较题:  比较是要求学生,按题目的要求把两个(或几个)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来说明某一问题。  比较题,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题即揭示同类现象的异同,如“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性质有何异同”(类比)。对比题即指出不同现象的本质区别,并从比较中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引出新的论断或结论,例如“对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比),可从事件的领导者;对待革命、对待敌人的态度;在革命中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等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的结论。  解比较题的步骤:  (1)首先,弄清楚比较的范围,要比较哪些项目,比较的目的。最简要说明异同,还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以说明某种观点(即比较论证题)。  (2)寻找可供比较的项目。如题目为局部比较题,指导学生按照题目规定的比较项目去解答;如题目为全面比较题则指导深入到事件的全过程和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去寻找可供比较的项目。从全过程(即纵向比较)来讲,可比较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从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即横向比较)来讲,可比较领导者、动力、方式、措施、性质、特点,等等。  (3)解答时,特别是解答比较问答题时要逐项分开比较,即原因跟原因比,性质跟性质比,领导者跟领导者比,方式跟方式。不要把参加比较的两个或多个事件的内容各自分开罗列,而不进行逐点比较。  (4)注意深层次内容的比较。要对相关内容瞻前顾后,做深入、本质的比较。如解答“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为什么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却实行罗斯福新政”一题时,不能仅比较两国在该次危机时的有关史实,还要从两国的国情去比较,比较两国的历史传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宪法条文、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两国的影响、经济实力、阶段斗争状况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说明其不同的真正原因。  (5)注意比较的目的。如遇到比较论证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论证的内容去思考比较项目。能说明该论点的就答,不能说明该论点的就不要答。罗列完比较的项目后,最后要明确写出结论。  (6)对一些题目未明确提供结论的比较论证题,要通过分析比较,最后作出高度概括的结论。如比较法国资产阶级在18世纪晚期革命,1848年革命和1871年革命中的态度,说明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题目未明确提供要论证的结论,但解答时,在比较了资产阶级在这三次革命中的态度后,最后要加上结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了反封建的进步作用,但是随着其统治的确立、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性日益减弱,并逐渐走向反动。”  论述题:  综观这几年的论述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横向深度分析,例如1998年中国外交史题:试评述华盛顿会议的?开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交涉。国际关系史题:评述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性质。评述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原因,及作用。1999年国际关系史题:综述二战中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综合分析影响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若干因素。回答这类问题,要求对这一重大历史实践有非常详尽的了解,同时在答题过程中,能够有条理的加以论述,一些题已经给出了分析角度,比如要求从背景,过程,内容,影响,意义,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这一类考题比较简单,但是有一些题,比如上文最后一题,分析影响的若干因素,就要求我们必须自己选择分析角度加以分析,比如说我们可以从经济,军事势力,政治,各国国际战略等方面加以分析,只要条理清楚,言之成理即可。  2、大跨度历史事件的纵向沿革分析。例如1998年中国外交史题;分析1949年以来的中,?,日三边关系的演变。1999年第一题:从1896年《中俄密约》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同沙俄及苏联围绕中东铁路展开的斗争。这一类的考题由于材料散见于各个小的章节,如果平时不注意总结,考试时难免有所遗漏,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准备考研时,有准备的对一些大跨度的历史事件加以总结,以免考场上惊慌失措,无法下笔,平时总结的好处不仅在于应付考试,而且也是训练回答这类问题的一种方法。  3、关于领导人外交思想。试述毛泽东与***在独立自主外交思想上的主要异同。(1999年中国外交史)回答这类问题要求我们首先要用哲学的思想加以指导,认识到毛泽东与邓?平在思想上应  该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于继承的思想则为同,发展的思想则为异。把握这一点,我们就能高屋建檩的把握这一题,否则就觉得不知应该从何谈起,不仅这一题,类似的需要在理论上加以分析的题都需要我们首先从哲学上加以理解。  4、与时事相关的问题成为新趋势,比如国际关系史考到了北约战略新概念,中?外交史考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澳门回归问题都是与时事有紧密关系的考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中紧密关注与时事相关的事件,特别是那些引起理论界加以争论的问题,这就需要平时多关注一些国际政治方面的专业性期刊,同时对这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做一些专题性的总结。  5、国际上主要思想思潮,例如国际政治概论所考的 “主权原则过时论”,这类考题要求我们首先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很好的把握,然后与当前主要的一些国际时事相结合加以评述。如果你对参考书没有很好的熟悉的话,论述题的答题,其实谈不上什么技巧。这是第一之 重要的东西。

近代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高中

主要还是看你准备考哪所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不同学校的侧重点不同,专业教材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学校会列举相关教材,建议你直接访问希望报考学校的研究生部网页进一步确认。

2019人大国关考研经验分享Wilson第1期:码了一万六千字只为有心的你2018年3月10日星期六是人大国关的考研复试,我有幸参加外交学专业的复试,到3月15日打电话去人大问复试结果,确认自己通过复试了。从准备考研到复试完毕,中间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感慨良多,趁着对复试还有感觉就写下一些或许对学弟学妹们有用的经验。本次分享内容如下:第一篇:考研过程整体认知第二篇: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第三篇:复试经验第四篇:干货资源整理(绝对惊喜!!!)第一篇:考研过程整体认知当我写下这篇分享帖的时候,考研已经结束了10天,去北海的火车很平静,让我可以再次静下心,写下这些对考研备战的你有所裨益的话!一、  考研认识:学历or梦想为什么选择考研?我之所以考研,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学历,二是个人兴趣与今后可能的就业方向。本科学历到底够不够用这是一个一直都有争论的话题,虽然因情况而定,比如你要是打算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历的重要性肯定比你在一家私企要大,因为这跟今后的升职空间关系很大,尤其是你想去大型国有企业、垄断企业,比如四大行、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单位,本科生的话就…这里给大家附上一位人大硕士学长的帖子(他自己开的公众号,人气相当高)《秋招:一个网申全过的985本硕男生的血泪求职史 》本科学历的确也可以让你找到一份很不错的职位,但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职位关于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好的公司单位都有各种你想不到的门槛,比如**银行**岗位要求本科是985、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更夸张一点“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世界排名前30的高校”就我个人而言,以也倾向于以后去国企或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工作,所以选择考研也就容易理解了。总之,这个话题无须我多说,大家结合各自情况取舍。考研与高考,这两者区别真的很大!!!   首先,高考准备了至少三年,然而考研对于我这种大三才决定,而且考研专业跟本科八杆子打到一起的人来说,同样是四门考试六个科目,却只有半年多点的时。   其次,备考环境不一样。我是在17年的暑假结束之后才搬到图书馆五楼非考研区自习,虽然有一些每天都见得到的、同样在备考的面孔,但是同桌的、周边的人一换再换,不是高中那样固定的同桌,更没有那种每天早晚全班一起书声朗朗的背书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图书馆门口、楼道里三三两两的“凄凉”背书声。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有固定的同桌;另一个更重要的环境是,考研气氛的问题,我们学校考研氛围不算很浓厚,今年考研多一点,但更多的是工作去了,也有参加国考的,到了秋招开始的时候,当室友都开始忙着投简历,拿到还不错的offer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还坐的住,周围的人也时不时调侃说你也投简历留个后路呗,省的明年参加春招……   对个人自觉性、自制力对要求不一样。高考是每个班都有班主任,每门课有授课老师,还有各种学习小组,这些可以监督你学习,但是考研没有这些(除非你去报类似新东方的全封闭式考研班),更多的是靠你自己监督自己的学习。   但是二者也有联系。2015年冬天去北京参加一个比赛的时候去了趟人大,走走人大校园里跟高中同学聊天,又想起了自己14年的梦想还没有实现;16年自己在学校开水吧了,上半年忙着水吧的事情,下半年就去专业实习了,6个月。从一番雄心想要创业开辟自己的事业到选择考研,而且是跟本科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非常文的专业,这个360度的戏剧性转折,有很多故事可讲,如果有机会,我愿意跟你促膝长谈,压缩了就是一句话——找对目标,瞄准定位。总之,这一切结束之后更加坚定了我考人大的决心,当年是想学法学,如今选择了更感兴趣的外交学。二、  择校择专业:城市、学校、专业三步走考研,最首先的是确定目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对于自主命题的学校,因为涉及到如何选择复习参考书、参考资料、找历年真题等内容,各个学校不一样。如果是全国联考,可能存在先复习,到报考的时候看复习情况选择学校,这表面上看起来是那个很求实的做法,但在我看来是不靠谱、不踏实的表现,因为这会给你增加侥幸心理和各种松懈,“反正到时看情况嘛”……你还记得高考的时候那种很强的目标感和干劲吗?那是因为把梦想的大学写在桌子上!反正,对于这一点,如果你首先想到一个很想去的学校,那最好不过,当然再结合实际,比如自己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心态,具体如何操作,大家可以参考其他更详细的资料。三、  如何利用200多天实现蜕变(一)     避免干扰与诱惑   手机:考研复习的时候,我一般把手机开飞行模式,除非查资料、查单词,一般只在饭点和晚上10点后关闭飞行模式,这样复习的效率真的更高,不信你试试!   社交app:微信、微博、QQ,9月开学之后,微博卸载,微信和QQ都只在饭点看消息,其实给你发消息的人也不多,有事情留言就行了,耍朋友的更要相互理解;微博真的有毒,反正我也没有屏蔽那些乱七八糟的消息,直接卸载了,肖大神的动态他会在微信公众号发重要内容,就别惦记着跟他微博互动了,各种考研资料加群、关注微信公众号就行了,定期收集,不需要每天都看看更新没有。    保研、国考、秋招——专注坚持pk留后路?:如果你成绩不是那种很有希望拿推免生资格的,最好别瞎凑热闹了,这事不仅费时间,还可能弄坏心态;国考、秋招,如果你认定了要考研最好断了这个念头,你老想着多留条路,最后可能你拿到的结果比你预设的还要差,大四了,选择的确很丰富多样,但我坚信,专注坚持比“留后路”“选择多”是更具有含金量的选项,能把后者运用到极致的人,他的优秀可能不是我背能望其项背,对于我们更多的人而言,选择后者的话很可能就操作成了“三心二意”“一事无成”,真的,能把一件事情踏踏实实做好那就很不错了!(二)     资料收集与整理考研跟高考还有一大区别是,信息不太透明,所以我说信息为王应该没人反对,这种信息包括你从任何渠道收集的,院校公开、贴吧、各种群、人脉、乃至出题老师的课程、论文、学术会议等等。从萌生考研的想法,到浏览院校信息,到查找考试参考书、历年真题、购买参考资料,再到自己整理电子资料,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开考前2天,我把自己的“论述题背诵资料”整理打印出来,初试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这才结束了,详细流程:   第一阶段是浏览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院校信息库查找人大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招收人数、考试科目等等;然后是人大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里面有人大各个学院历年的报考人数、招收人数等等信息;再就是人大国关的学院网站等。  第二阶段是购买考试参考书和参考资料专业课的书比如《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学概论》等都可以在淘宝上找到,也可以找之前考过的学长学姐买,很可能有附带赠送资料,比如我之前就是买了一位学姐用过的参考资料,价格很实惠价哈哈!我知道的在出售人大国关专业课参考资料的有【微信公众号:国关小站】、【张锐师哥】。我用过小站出的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概论、国际关系史的参考资料和历年真题答案,张锐的用过真题参考答案,个人觉得小站的小站的答案更全一些,张锐师哥的答案特色是跟教材联系得更紧密,比如政治学导论那道关于混合政体理论来源的题目。公共课的资料购买,我个人使用的有:考研政治:肖秀荣全套(很多本,不是一次性全部出来的,你去淘宝上瞄一哈就晓得了),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必背考研英语:张剑黄皮书近20年真题及解析,王江涛高分写作,新东方考研翻译,王江涛预测作文20篇,新东方预测卷,黄皮书预测卷。我的建议:考研政治跟着肖秀荣肯定没问题,今年考研政治大题肖4又基本上押中了。考研英语的话啃英语真题,主攻阅读和新题型那50分,买黄皮书可以了,考研作文我没怎么研究过,但是小作文用那本王江涛预测20篇够了,它是在王江涛英语高分作文的预测作文的基础上修改的,大作文今年是关于大学生选课的话题,算是教育吧,似乎也被它押中了,但我不觉得,有时候他们押题真的就是往大话题帽子上扣,所以不要直接把背的写上去,这个真要平常积累好句子、好表达、高级词汇替换,这些资料我会在下文干货里面分享给大家;英语预测卷我觉得或许不需要,你留最近2年的真题先别动,到考前2周练练模拟考就够了,虽然我买了2套,自己就用了3套只做了大阅读,其他送人了,而且错误率差别很大!  第三阶段资料和笔记整理:请见我的第二篇经验贴《2018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不再啰嗦。这个阶段还需要关注的是学院网站有学术动态、教师信息,这两样非常的重要,学术动态对于我们这样的三跨考生尤其起帮助,可以知道这些老师最近在干嘛,最近他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是什么。第二篇: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人大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三个专业初试的考查内容一样,如下图:一.625政治学导论(一)2018年初试真题一、名词解释历史制度主义都铎式政体失败国家两院制葛兰西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二、简答题迈克尔曼国家基础权力理论马克思韦伯官僚制社会资本政治作用三、论述题十九大我国根本矛盾变化对国家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比较政治学分析中国方案世界意义(二)参资料的选择这个科目算是专业课里面比重最高的,它1门课顶810包含的3门课的分数,但是复试又不考了,所以这种操作我也不是太懂,但是既然要考,我们还是得重视。我使用的主要参考书如下:(三)复习的五个阶段(一)  第一阶段是初步概览全书,看看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分为哪些章节部分,哪些内容可能比较重要,哪些内容比较难理解。我当时在17年3月份第一次翻开这本书,花了2周看完第一遍,然后发现自己啥也没记住,而且我本来就是跨考,有点失落,但是没关系,再去看第二遍,每次看一章,看完第二遍我发现好像有点感觉了,于是再找了些关于625的经验贴,看看大神怎么拿下这门课的。(二)  第二阶段是精读,我从6月初才开始正式进入复习状态,每天上午基本上就是看《政治学导论》,还是每次一章,先看看每一章的前言和小问题,带着这些提示去看书,然后看书的过程中注意把你不了解或不理解的名词、表述或者小问题用笔记本记录下来。这里强调一下做笔记的重要性,我非常重视做笔记这项工作,光这一门课我就用了3个16K的本子。还要注意的是,导论上有些注解也要看,比如18年名词解释“都铎式政体”你看过它吗?其实就在导论课本上的注解上一带而过,而且在杨老师论文中也出现过,反正这个名词我当时看书的时候注意到了,记在笔记本上,后来在看到他某一篇论文的时候自己把它当成名词解释题补充好了,这5分就顺利到手了。每看完一章,你把它的框架图简单画出来,这个阶段只需要写到3级标题,帮助你理清内容,下次看之前先看下这个框架图看看可以回忆起哪些内容。然后你看书时记录的那些不懂得问题,可以自己去查找资料或者在群里问一问学长学姐,实在不行也可以先放着,后面你多看几遍书,多看几篇论文之后,或许你自然就大悟了。另外,强烈推荐你多买一些颜色记号笔,把重要的内容划出来非常醒目。这一阶段除了看导论的课本,还可以参考下学长学姐的资料,但是你要明白,那是别人写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你自己的想法,所以你不能完全依赖它,甚至以此取代看书的过程,这是不行的,因为他们的资料是看书之后消化出来的东西,删掉了书上很多解释性的语言,留下的多是条条框框,反正我当时拿到资料,我先看了两遍,真觉得是云里雾里,不如教材的体系和连续性。但是当你看了几遍书之后,对这门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理解的话可以用这些资料可以辅助理解,因为他们的确是在里面补充了不少内容,很多不一定会考到的内容,自己有所取舍的看吧,总之,别让资料成为你的依赖或者负担。(三)  第三阶段是自己做笔记,经过前面2个阶段,看书应该至少有4遍了,当你觉得开始摸到这门课的路数的时候,你可以开始自己把笔记写出来。我当时手写了一份笔记,到7月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写出来的要点我都不想看第二遍,因为我的字不是很好看,而且有些书上的话我直接写了书上几页几页,然后要重新翻书找内容就特烦,于是我决定做电子版笔记!!!到10月1日,终于把这门150分的专业课笔记给整出来了,真的是一口老血喷出来,一方面是中间了走了许多弯路,另一方面是我太看重这一门课程,毕竟分值高,要想拿高分不能随随便便应付,所以我才在看完第5遍书、看了杨老师若干论文和若干本其他著作之后,对这门课摸到了感觉,才开始这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我把很多边边角角、非重点的内容删去了,并根据历年考点进行了适当整合,适合第三轮背诵强化。(四)  第四阶段是背书,这可以说是直接关于分数高低的步骤。我背书开始得很晚,大概11月离开考还要40来天才进入了背书的状态,那我之前在干嘛?看书看笔记看论文,对,我就是更习惯看书思考。而且我真正开始背书的时候并不是像你们想象中的那样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人孤零零地拿着本书,裹着被子在走道的尽头,举着手机灯小心翼翼地背书。我背书之前还有一个虽然费时间但是很重要的环节——画脑图,把每一章的主要考点,根据我之前整理出来的笔记,详细画出框架图,可以写到6级标题,反正就是要详细,让你看到图能够复述出主要内容。举个例子,这是第十章政治统治的一部分脑图,没错,我也是用电子版画出来的。我每次背书都是左手先看脑图,右手打印出来的笔记,先把该章节的笔记快速过一遍,然后再看脑图,再盖住脑图在脑海里回忆脑图的内容,因为这是框架,当自己可以把框架回忆出来的时候再一个一个考点背诵,背诵的时候先把脑图上的关键词句念熟,我都是心里默念,然后闭起眼睛看看能不能背出来,背不出来就瞄一眼,这样反复练习,直到你可以把脑图里的全部内容背出来,这还没有结束,当你可以把脑图里的东西背出来的时候,你要尝试着把笔记上相应考点的内容给完整地复述出来,因为考试的时候你不可能就写那么一点点字,太单薄了,所以你平时背诵要严格要求自己,至于在考场上能回忆起多少就是另一回事了。利用脑图背书的过程,我大概进行了8遍左右,一开始只能每次一章,后面越来越快。还要注意,这15章并不是都会考,不是均匀用力的,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六、七、八、十三、十四章,而且我建议你把已经考过的考点、考过的次数标注一下,高频考点、重要考点背诵的时候多花功夫。关于导论背诵的时间怎么安排,我当时是早上6:30-7:30背诵昨天上午背过的内容,是大声诵读;上午8:30-10:00开始背新的内容,是默背,一边理解一遍背诵;晚上11:30-12:00复习上午背过的内容,是默背。这个安排是我经过很多次不同的尝试的出来的比较科学的安排——每天早上都会复习昨天的内容,每天上午都有新内容,睡前复习今天背的内容。(五)  第五个阶段是考前冲刺阶段,主要是根据杨老师的论文和当年圈子里的热点来自己适当的准备下论述题的相关材料,其关键是“信息”——捕捉信息和处理信息。大言不惭地说一句话,今年考625,我真押到题了,“都铎式政体”在我自己补充的名词手册里面,“迈克尔曼国家基础权力理论”在我的论文补充材料关键词五,论述题第一题也是论文补充材料关键词一的内容,如下图示所示。再举个例子,论述题第一题我之所以那么重视,是因为12月1日,人大国关学院公众号推了一篇文章,是人大政治学论文的议程,它的主题就是国家治理与国家建设,而且2017年,杨老师发了不少关于国家能力与现代国家治理的文章,不信自己去搜一搜,所以我把它放在补充材料的第一个关键词,以引起自己的注意。这足以说明,信息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因此这第五阶段也不可掉以轻心。(四)政治学导论历年真题统计(请下载PDF查看)二.810国际类综合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810国际类综合真题一.简答题      简述权力转移理论内涵和政策意义      简述相互依赖理论的内涵和理论逻辑      简述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异同与联系      简述国际关系研究的层次分析法      简述《色佛尔条约》的背景、内容、影响      简述七年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简述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处理边界问题的概况      简述对朝鲜半岛问题的立场和政策二.论述题         中共十九大提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和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         冷战时期美苏战略竞争对当代大国关系的启示         当代中国外交提出的关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关系理论的复习非常重要,人大给的书目是陈岳老师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但是它非常简练,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没有进行讲解,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看完2遍后,可以去看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田野《国际政治学科地图》,我用的是前两本书。但是看这些书时,要把握重点,根据历年真题考点,以此为重点进行补充阅读,我自己根据考点总结的知识点如下:政治经济学方法、国际政治具体研究路径、马列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非主流学派、各学派比较、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国际冲突与国际体系、海权论与陆权论以及军事、文化与国际法。虽然这里有15个考点,但实际上最重要的几个板块无非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四个主义、马列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硬记,人大特色)、七个国际体系理论、国际制度与合作(其实还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观点)、地缘政治理论、国家利益、国际政治行为主体(07年之前出题多,近几年出题少)。建构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学派,810也很喜欢出这个理论的题目,从2003年至今出过7次,但这部分的理论真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大家务必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再背诵,不然会搞混,强烈推荐阅读秦亚青老师的《权力制度文化》,主要看理论篇那部分就行,方法论那部分看下层次分析法,今年刚好考了这个简答题。各学派的理论比较也经常出现,这重点考点要求更高,从历年考查可以看出,主要是新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传统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比较。当代中国外交在这三门里面算是比较简单的内容,复习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人大指定书目《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的重要考点,尤其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条约、公报、声明、宣言以及重要原则,这些一定要好好背一背,要熟练;二是中国的时政外交,比如当下热门话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等,都是在备考时需要关注的话题,这部分内容的资料如何查找呢?首先推荐外交部官方发表的文件,使用里面的表达;另外可以在cnki上找这些热点话题的论文看一看,但是很多也是学者自己的观点,如果有,请认准人大老师的论文,用他们的观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初试题目有一个是“请论述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变化”,这个题目我猜很可能是金灿荣老师的主意,因为他此前发表过一篇以此为题的文章,这也再次强调了看论文的重要性。再就是,Chinadaily双语网站有权威文件的中英双语版,也可作为复试备考时使用。此外,再悄咪咪地告诉大家一个技巧,如何知道哪些老师出过题?首先,你打开人大国关网站,在师资力量里面看看国政和外交的老师,从教授开始一个个名字在cnki上找他们历年发文,然后对照你整理好的810历年真题(前提是你整理好了,怎么整理我待会说),看看那些论文是可以对应上历年考题的,如果有对应的,你会发现那些论文是在考试时间之前就发表过,反正我发现了不少,比如刚才的金政委的、还有常青建老师的(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宋伟老师(2018年权力转移理论)等等,我只列几个,更多的就看你们自己发现了。知道那些老师出题有什么用?这个就不用我说了吧,考试复习更有针对性毋庸置疑。国际关系史是最麻烦的一门课,我使用的参考书是刘德斌《国际关系史》,我对比过王绳祖、唐贤兴、方连庆等人的国际关系史,最后选择了它,因为它的逻辑性非常鲜明,而且相对详细,不夸张地说从开始准备到考试结束,这本书看了不下5遍,另外自己还根据这本书整理了大概15万字的140个考点笔记,这看了8遍左右,为什么说是看,因为按我的记性根本背不下来,而且它分值也不算高,所以只有反复看增强印象。另外,增强对这些知识点记忆的方法是思维导图。举个例子,如图。除此之外,抓住重点也非常重要,重点还是根据历年考题总结。另外,需要提醒几点:如果你要自己整理专业课笔记,强烈建议做电子版,记得要经常备份;如果你要画思维导图,请用在电脑上画——百度脑图,这是个好东西,你也应该有;如何抓重点,一定是研究历年真题;重要的资料务必打印下来,方便及时查看。总之,凡事多讲究方法,不要怕麻烦,坚持到最后,结果不会让你失望。如何总结真题,请参考Wilson第2期经验分享!

国际关系史论文 伟人俾斯麦[ 内容提要 ]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德意志的局势和政策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形势,而德意志的领导权又掌握在俾斯麦的手中。本文将通过对俾斯麦本人及其政策的分析,来说明他对德意志的统一以及之后德国的和平生存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 俾斯麦 德国 军事 外交 [ 正文 ]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使维护了欧洲近半个世纪和平的维也纳体系几乎崩溃。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中欧的政治版图,而且打破了一直以来欧洲大陆主要由法国主导,即使法国衰退也没有哪个国家足够强大能称霸欧洲大陆,以致只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均势状态的传统。在此之后,德国的外交政策几乎都主导着欧洲大陆的事务,直到一战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俾斯麦所起的作用是谁也不能忽略的。作为普鲁士的宰相,他拥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非凡的智慧,利用强硬的军事手段为德国的统一铺平了道路,又利用灵活巧妙的外交手腕为德国统一后的生存创造了绝佳的国际环境。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丰功伟绩! 俾斯麦其人俾斯麦是一个具有军事特性的外交家。他认定武力是取得任何政治成就和外交成就的基石。在被认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后不久(1862年),他就申明自己的立场:“德国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这正是1848-1849年的错误—而要凭铁和血。”[1]这一特征的形成应该说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相当大的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容克地主,曾与其他数位家族成员参加了对拿破仑的战争。家庭的传统使俾斯麦曾经倾心于军事生涯。但出身于官僚、教授家庭的母亲却使情况发生了逆转。在她的影响下,俾斯麦踏上了通向外交界的征途。正是这种复杂的家庭背景,把俾斯麦锻炼成了一个具有强硬性格的外交家,而这恰恰符合后来领导德意志统一所须具备的条件,即国内局势需要的军事手腕和国际环境要求的外交才能。俾斯麦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和保皇思想。在传统教育下形成的民族情绪通与生俱来的普鲁士-君主制情感极大的影响着他的一生。狂热的保皇态度使俾斯麦获得了普皇的赏识和信任,由一个乡村容克地主变成了一国的首相,从而使他有机会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国家政策,实现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强烈的民族感情则成了俾斯麦为实现统一目标而劳碌奔波的动力。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他一直把国家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虽然因为不被理解而遭受过种种诽谤和辱骂,也毫不动摇。这种思想使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不择手段,做出过许多背信弃义和欺诈的事情,却也让他在亲西欧分子中脱颖而出,提出了更实际更富远见的政策。作为一名外交家,俾斯麦受到过良好的锻炼。在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前,他先后在法兰克福、彼得堡和巴黎担任公使,还在维也纳短期逗留。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德意志各邦相互矛盾的利害关系所产生的一切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获得了奥地利和俄国的外交经验,还直接接触了拿破仑三世。对拿破仑第三俾斯麦有过这样的评价:“我的印象是拿破仑皇帝是一位谨慎的,和蔼可亲的人,但是并不象世人所说的那么睿智。……人们夸大了他的智慧而损伤了他的心地;其实他为人心地善良,谁要是为他进一点力,他是会感激不已的。”[2]这种清楚地认识使俾斯麦利用拿破仑三世在德意志统一战争起了关键作用。所有经历都让俾斯麦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显得游刃有余。 德意志统一1848年欧洲革命后,“德国的统一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当时的阶级对比关系下,这种统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或者是通过革命,或者是通过普鲁士王朝的战争。通过革命,就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并建立全德共和国;通过普鲁士的王朝战争,就是巩固普鲁士地主在统一的德国中的领导权。”[3]容克地主出身的俾斯麦无疑将选择第二种方式。为此,他精心策划了三次战争: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对奥地利的战争以及1870-1871年对法国的战争。每一场战争的处理结果都为发动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同时为了使战争顺利进行,俾斯麦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其中有两点是起了关键作用:首先俾斯麦坚持始终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甚至不惜与普鲁士统治集团决裂。如此固执的坚持己见,俾斯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地缘角度看,对西北方的丹麦、东南方的奥地利和西边的法国作战,普鲁士需要稳定的后方。俄国作为东方边境上的唯一大国,与之交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国家关系看,普鲁士与俄国并没有大的直接的利益冲突,这就为两国友好提供了基础;从国际环境看,与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在所难免,英国奉行“光荣孤立” 政策,同时希望普鲁士强大以抗衡法俄,基本上对德意志统一保持中立态度。剩下的唯一大国俄国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证明,俾斯麦的决策是正确的,俄国的中立态度使普鲁士在统一战争中畅通无阻。其次是俾斯麦坚决地抵制了普皇和军队将领进攻维也纳的要求。在俾斯麦看来,对维也纳的占领只能给“普鲁士的将士带来愉快地回忆”,而这对奥地利自尊心的伤害却会“给对方留下无法和解的情绪”[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促使俾斯麦做出这种决定。拿破仑三世态度的改变,使法国对战争的干预变得不可预测,维也纳的沦陷必然会加强其干涉的决心。即使允诺对拿破仑皇帝的中立给予他所企望的补偿以阻止,那么在将来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很可能要面对法奥的联合进攻。这种有损普鲁士政治利益的事情是俾斯麦坚决不能容许的。而俄国一旦从中窥见普鲁士力量的发展前景,也将加强防备戒心,甚至有可能是直接的武装干涉。如果这样,普鲁士无疑将陷入困境。“胜利后不提出能从敌人身上索取多少东西,而只追求政治上所需要的东西,这从政治上看是恰当的。”[5]俾斯麦的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在因一直胜利进军而兴奋不已的统治集团内部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做出更富远见的决定,为后来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和平生存政策任何一个国家统一之初都会面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何生存的问题,德意志也不例外。但它的处境似乎比较好。东方的俄国是由来已久的盟友,且继续受到俾斯麦的重视;战败的奥地利也因复仇主义者的下台而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契机;对岸的英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殖民地问题上都与德国不存在利益冲突,甚至英国还希望德国强大成为欧陆上抗衡法俄的力量;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一蹶不振,根本没有实力将复仇口号付诸实践。不过俾斯麦并不因此而放心。他力图为德意志帝国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而在德国处于欧洲中心这个事实面前,那是多么困难!但实际上俾斯麦做到了。从德意志帝国建立到俾斯麦辞职的二十年中,德国确实获得了和平生存,实力逐渐强大。针对法国的复仇主义,俾斯麦以法兰克福和约为德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孤立法国成为基本的外交路线。为此俾斯麦竭力拉拢俄国、英国和奥地利。但俄英奥三国之间的矛盾使关系复杂化。英国与俄国一直以来都在近东,尤其是中亚竞争,两国之间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竞争也未曾缓和。这似乎意味着俾斯麦只能选二舍一或选一舍二,但舍弃任何一边都有可能给法国创造机会。俾斯麦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创造政治上接近的机会,同时又充当协调者以避免因战争爆发而使德国处于艰难选择的境地的情况发生。为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俾斯麦同时支持在印度支那有矛盾的法英以及在突尼斯有冲突的法意;为了能从竞争中获利,俾斯麦在近东问题上怂恿沙俄和奥地利,同时又避免矛盾激化而发生战争。这需要相当的技巧和勇气。同时俾斯麦通过外交途径向所有需要的国家表示友好,以获取信任,其中不乏蒙骗、欺诈、牺牲他国利益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盟约。结果德国获得一种这样的地位:如果同法国作战,有意大利的同盟做保障;同俄国作战,有奥地利的同盟作保障。与俄国签订的再保险条约,使德国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这就像俾斯麦精心编织的一张保护网,那么完美却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破裂。德意志的统一与强大,不能说是俾斯麦一个人的功劳,但他的主导作用是不可辩驳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对统一梦想孜孜以求,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复杂的家庭背景和丰富的经历赋予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一切都成就了俾斯麦这样一位伟人! [1] 《思考与回忆》俄译本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2] 《思考与回忆》中文版第一卷第123页[3]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9卷第292页[4] 《思考与回忆》俄文版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 [5] 《思考与回忆》,奥托·冯·俾斯麦,1985年12月

名词解释论述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答题内容、时间和字数  1、具体怎么回答各种类型的题目,我没有办法说的太具体,或者说了也没有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知识储备情况,有的了解政治学多一点、有的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有多点。所以,我上面讲这些仅仅是因为一些同学在问相关的问题,所以写点东西。自己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吧。  2、至于每个题目要的字数:我仅仅能提供下面的看法。【专业课的每门科目的分数是150’,而需要我们在3小时内完成,也就是在150分钟+30分钟内完成。那么,字数和时间安排就可以遵循下面的方法来判断:假设一个题目是8’,那么我就在8分钟内用比较快的速度来完成。这样下来多出30分钟就放到论述题上去。】  3、按照上面这种方法,字数就被时间控制。所以我没有办法高速大家每个题目应该写多少字,因为这取决于你的速度和知识储备情况。  4、关于答题的内容:其实也取决于自己的复习情况,要是你考试的时候就只能回答那几个东西,内容也就是你想到什么写什么了,但要是为我们复习提供点思路的话。那么举例来看,假设是人名类型的名词解释,怎么回答呢?就我个人来看,要说清这样几方面的情况:  (1)年代、学派、著作;【交代背景】  (2)主要贡献和观点,稍微详细点;(重点)【说明立场、贡献和观点】  (3)评价影响和地位。 【评价地位】  反正我觉得要尽量多从不同视角地提供尽可能翔实的信息,这样才能让老师觉得你这个同学还是有些与众不同。也就是要从多视角的回答问题。  具体回答要点:  1、名词解释:  具体看来,名词解释,又可分为七类,即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政策与制度、文献与著作、政治组织、专用名词等的答案要求,如,关于历史事件,就要要求答出“人、地、时、事”。如“雅尔塔会议”,它的答案就是: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和决定了:(1)彻底战胜德国和处理战后德国的原则;(2)战后建立联合国;(3)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2、简答题:  它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如何,又考查了学生的能力。要求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把应答的内容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一般要求:把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事迹,按时间顺序,将主要的史实,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来,并要突出它的中心点。这类问题的基本形式是“试述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影响”。答案要依据课本,针对所要问的内容,摆出史实,分项作答,观点鲜明,条理清楚,文字力求简炼准确,防止空洞的议论。  3、比较题:  比较是要求学生,按题目的要求把两个(或几个)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来说明某一问题。  比较题,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题即揭示同类现象的异同,如“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性质有何异同”(类比)。对比题即指出不同现象的本质区别,并从比较中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引出新的论断或结论,例如“对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比),可从事件的领导者;对待革命、对待敌人的态度;在革命中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等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的结论。  解比较题的步骤:  (1)首先,弄清楚比较的范围,要比较哪些项目,比较的目的。最简要说明异同,还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以说明某种观点(即比较论证题)。  (2)寻找可供比较的项目。如题目为局部比较题,指导学生按照题目规定的比较项目去解答;如题目为全面比较题则指导深入到事件的全过程和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去寻找可供比较的项目。从全过程(即纵向比较)来讲,可比较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从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即横向比较)来讲,可比较领导者、动力、方式、措施、性质、特点,等等。  (3)解答时,特别是解答比较问答题时要逐项分开比较,即原因跟原因比,性质跟性质比,领导者跟领导者比,方式跟方式。不要把参加比较的两个或多个事件的内容各自分开罗列,而不进行逐点比较。  (4)注意深层次内容的比较。要对相关内容瞻前顾后,做深入、本质的比较。如解答“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为什么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却实行罗斯福新政”一题时,不能仅比较两国在该次危机时的有关史实,还要从两国的国情去比较,比较两国的历史传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宪法条文、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两国的影响、经济实力、阶段斗争状况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说明其不同的真正原因。  (5)注意比较的目的。如遇到比较论证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论证的内容去思考比较项目。能说明该论点的就答,不能说明该论点的就不要答。罗列完比较的项目后,最后要明确写出结论。  (6)对一些题目未明确提供结论的比较论证题,要通过分析比较,最后作出高度概括的结论。如比较法国资产阶级在18世纪晚期革命,1848年革命和1871年革命中的态度,说明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题目未明确提供要论证的结论,但解答时,在比较了资产阶级在这三次革命中的态度后,最后要加上结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了反封建的进步作用,但是随着其统治的确立、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性日益减弱,并逐渐走向反动。”  论述题:  综观这几年的论述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横向深度分析,例如1998年中国外交史题:试评述华盛顿会议的?开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交涉。国际关系史题:评述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性质。评述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原因,及作用。1999年国际关系史题:综述二战中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综合分析影响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若干因素。回答这类问题,要求对这一重大历史实践有非常详尽的了解,同时在答题过程中,能够有条理的加以论述,一些题已经给出了分析角度,比如要求从背景,过程,内容,影响,意义,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这一类考题比较简单,但是有一些题,比如上文最后一题,分析影响的若干因素,就要求我们必须自己选择分析角度加以分析,比如说我们可以从经济,军事势力,政治,各国国际战略等方面加以分析,只要条理清楚,言之成理即可。  2、大跨度历史事件的纵向沿革分析。例如1998年中国外交史题;分析1949年以来的中,?,日三边关系的演变。1999年第一题:从1896年《中俄密约》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同沙俄及苏联围绕中东铁路展开的斗争。这一类的考题由于材料散见于各个小的章节,如果平时不注意总结,考试时难免有所遗漏,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准备考研时,有准备的对一些大跨度的历史事件加以总结,以免考场上惊慌失措,无法下笔,平时总结的好处不仅在于应付考试,而且也是训练回答这类问题的一种方法。  3、关于领导人外交思想。试述毛泽东与***在独立自主外交思想上的主要异同。(1999年中国外交史)回答这类问题要求我们首先要用哲学的思想加以指导,认识到毛泽东与邓?平在思想上应  该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于继承的思想则为同,发展的思想则为异。把握这一点,我们就能高屋建檩的把握这一题,否则就觉得不知应该从何谈起,不仅这一题,类似的需要在理论上加以分析的题都需要我们首先从哲学上加以理解。  4、与时事相关的问题成为新趋势,比如国际关系史考到了北约战略新概念,中?外交史考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澳门回归问题都是与时事有紧密关系的考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中紧密关注与时事相关的事件,特别是那些引起理论界加以争论的问题,这就需要平时多关注一些国际政治方面的专业性期刊,同时对这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做一些专题性的总结。  5、国际上主要思想思潮,例如国际政治概论所考的 “主权原则过时论”,这类考题要求我们首先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很好的把握,然后与当前主要的一些国际时事相结合加以评述。如果你对参考书没有很好的熟悉的话,论述题的答题,其实谈不上什么技巧。这是第一之 重要的东西。

近代国际关系史论文题目推荐及答案解析初中

名词解释论述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答题内容、时间和字数  1、具体怎么回答各种类型的题目,我没有办法说的太具体,或者说了也没有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知识储备情况,有的了解政治学多一点、有的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有多点。所以,我上面讲这些仅仅是因为一些同学在问相关的问题,所以写点东西。自己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吧。  2、至于每个题目要的字数:我仅仅能提供下面的看法。【专业课的每门科目的分数是150’,而需要我们在3小时内完成,也就是在150分钟+30分钟内完成。那么,字数和时间安排就可以遵循下面的方法来判断:假设一个题目是8’,那么我就在8分钟内用比较快的速度来完成。这样下来多出30分钟就放到论述题上去。】  3、按照上面这种方法,字数就被时间控制。所以我没有办法高速大家每个题目应该写多少字,因为这取决于你的速度和知识储备情况。  4、关于答题的内容:其实也取决于自己的复习情况,要是你考试的时候就只能回答那几个东西,内容也就是你想到什么写什么了,但要是为我们复习提供点思路的话。那么举例来看,假设是人名类型的名词解释,怎么回答呢?就我个人来看,要说清这样几方面的情况:  (1)年代、学派、著作;【交代背景】  (2)主要贡献和观点,稍微详细点;(重点)【说明立场、贡献和观点】  (3)评价影响和地位。 【评价地位】  反正我觉得要尽量多从不同视角地提供尽可能翔实的信息,这样才能让老师觉得你这个同学还是有些与众不同。也就是要从多视角的回答问题。  具体回答要点:  1、名词解释:  具体看来,名词解释,又可分为七类,即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政策与制度、文献与著作、政治组织、专用名词等的答案要求,如,关于历史事件,就要要求答出“人、地、时、事”。如“雅尔塔会议”,它的答案就是: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和决定了:(1)彻底战胜德国和处理战后德国的原则;(2)战后建立联合国;(3)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2、简答题:  它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如何,又考查了学生的能力。要求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把应答的内容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一般要求:把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事迹,按时间顺序,将主要的史实,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来,并要突出它的中心点。这类问题的基本形式是“试述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影响”。答案要依据课本,针对所要问的内容,摆出史实,分项作答,观点鲜明,条理清楚,文字力求简炼准确,防止空洞的议论。  3、比较题:  比较是要求学生,按题目的要求把两个(或几个)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来说明某一问题。  比较题,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题即揭示同类现象的异同,如“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性质有何异同”(类比)。对比题即指出不同现象的本质区别,并从比较中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引出新的论断或结论,例如“对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比),可从事件的领导者;对待革命、对待敌人的态度;在革命中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等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的结论。  解比较题的步骤:  (1)首先,弄清楚比较的范围,要比较哪些项目,比较的目的。最简要说明异同,还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以说明某种观点(即比较论证题)。  (2)寻找可供比较的项目。如题目为局部比较题,指导学生按照题目规定的比较项目去解答;如题目为全面比较题则指导深入到事件的全过程和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去寻找可供比较的项目。从全过程(即纵向比较)来讲,可比较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从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即横向比较)来讲,可比较领导者、动力、方式、措施、性质、特点,等等。  (3)解答时,特别是解答比较问答题时要逐项分开比较,即原因跟原因比,性质跟性质比,领导者跟领导者比,方式跟方式。不要把参加比较的两个或多个事件的内容各自分开罗列,而不进行逐点比较。  (4)注意深层次内容的比较。要对相关内容瞻前顾后,做深入、本质的比较。如解答“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为什么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却实行罗斯福新政”一题时,不能仅比较两国在该次危机时的有关史实,还要从两国的国情去比较,比较两国的历史传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宪法条文、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两国的影响、经济实力、阶段斗争状况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说明其不同的真正原因。  (5)注意比较的目的。如遇到比较论证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论证的内容去思考比较项目。能说明该论点的就答,不能说明该论点的就不要答。罗列完比较的项目后,最后要明确写出结论。  (6)对一些题目未明确提供结论的比较论证题,要通过分析比较,最后作出高度概括的结论。如比较法国资产阶级在18世纪晚期革命,1848年革命和1871年革命中的态度,说明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题目未明确提供要论证的结论,但解答时,在比较了资产阶级在这三次革命中的态度后,最后要加上结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了反封建的进步作用,但是随着其统治的确立、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性日益减弱,并逐渐走向反动。”  论述题:  综观这几年的论述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横向深度分析,例如1998年中国外交史题:试评述华盛顿会议的?开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交涉。国际关系史题:评述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性质。评述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原因,及作用。1999年国际关系史题:综述二战中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综合分析影响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若干因素。回答这类问题,要求对这一重大历史实践有非常详尽的了解,同时在答题过程中,能够有条理的加以论述,一些题已经给出了分析角度,比如要求从背景,过程,内容,影响,意义,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这一类考题比较简单,但是有一些题,比如上文最后一题,分析影响的若干因素,就要求我们必须自己选择分析角度加以分析,比如说我们可以从经济,军事势力,政治,各国国际战略等方面加以分析,只要条理清楚,言之成理即可。  2、大跨度历史事件的纵向沿革分析。例如1998年中国外交史题;分析1949年以来的中,?,日三边关系的演变。1999年第一题:从1896年《中俄密约》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同沙俄及苏联围绕中东铁路展开的斗争。这一类的考题由于材料散见于各个小的章节,如果平时不注意总结,考试时难免有所遗漏,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准备考研时,有准备的对一些大跨度的历史事件加以总结,以免考场上惊慌失措,无法下笔,平时总结的好处不仅在于应付考试,而且也是训练回答这类问题的一种方法。  3、关于领导人外交思想。试述毛泽东与***在独立自主外交思想上的主要异同。(1999年中国外交史)回答这类问题要求我们首先要用哲学的思想加以指导,认识到毛泽东与邓?平在思想上应  该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于继承的思想则为同,发展的思想则为异。把握这一点,我们就能高屋建檩的把握这一题,否则就觉得不知应该从何谈起,不仅这一题,类似的需要在理论上加以分析的题都需要我们首先从哲学上加以理解。  4、与时事相关的问题成为新趋势,比如国际关系史考到了北约战略新概念,中?外交史考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澳门回归问题都是与时事有紧密关系的考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中紧密关注与时事相关的事件,特别是那些引起理论界加以争论的问题,这就需要平时多关注一些国际政治方面的专业性期刊,同时对这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做一些专题性的总结。  5、国际上主要思想思潮,例如国际政治概论所考的 “主权原则过时论”,这类考题要求我们首先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很好的把握,然后与当前主要的一些国际时事相结合加以评述。如果你对参考书没有很好的熟悉的话,论述题的答题,其实谈不上什么技巧。这是第一之 重要的东西。

呜呜呜这本书急需,但是网上怎么也找不到,跪求题主问问哪里能买到

应该是指天主教世界吧。新教在英国等国家被普及后,在欧洲国家事务中,新教与天主教国家时常将攻击对方的信仰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舆论手段。日本的信仰更像是一头洋葱,因此在意识形态方面不会进入这个轴心。在国家利益方面,德意与日之间步调并不如单纯德意之间那样一致。德国会与意大利在北非并肩执行坦克会战,却不会在东南亚与日本人并肩经历松山炮战。一方面是地缘政治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允许这么做,另外,恐怕也有民族信仰的原因吧!以上观点没有比对相关资料,亦非严谨推理之言,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如有不妥,请多指教!

国际关系史论文 伟人俾斯麦[ 内容提要 ]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德意志的局势和政策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形势,而德意志的领导权又掌握在俾斯麦的手中。本文将通过对俾斯麦本人及其政策的分析,来说明他对德意志的统一以及之后德国的和平生存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 俾斯麦 德国 军事 外交 [ 正文 ]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使维护了欧洲近半个世纪和平的维也纳体系几乎崩溃。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中欧的政治版图,而且打破了一直以来欧洲大陆主要由法国主导,即使法国衰退也没有哪个国家足够强大能称霸欧洲大陆,以致只能保持相当程度的均势状态的传统。在此之后,德国的外交政策几乎都主导着欧洲大陆的事务,直到一战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俾斯麦所起的作用是谁也不能忽略的。作为普鲁士的宰相,他拥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非凡的智慧,利用强硬的军事手段为德国的统一铺平了道路,又利用灵活巧妙的外交手腕为德国统一后的生存创造了绝佳的国际环境。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丰功伟绩! 俾斯麦其人俾斯麦是一个具有军事特性的外交家。他认定武力是取得任何政治成就和外交成就的基石。在被认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后不久(1862年),他就申明自己的立场:“德国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和议会的决议—这正是1848-1849年的错误—而要凭铁和血。”[1]这一特征的形成应该说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相当大的关系。他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容克地主,曾与其他数位家族成员参加了对拿破仑的战争。家庭的传统使俾斯麦曾经倾心于军事生涯。但出身于官僚、教授家庭的母亲却使情况发生了逆转。在她的影响下,俾斯麦踏上了通向外交界的征途。正是这种复杂的家庭背景,把俾斯麦锻炼成了一个具有强硬性格的外交家,而这恰恰符合后来领导德意志统一所须具备的条件,即国内局势需要的军事手腕和国际环境要求的外交才能。俾斯麦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和保皇思想。在传统教育下形成的民族情绪通与生俱来的普鲁士-君主制情感极大的影响着他的一生。狂热的保皇态度使俾斯麦获得了普皇的赏识和信任,由一个乡村容克地主变成了一国的首相,从而使他有机会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国家政策,实现伟大而崇高的理想。强烈的民族感情则成了俾斯麦为实现统一目标而劳碌奔波的动力。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他一直把国家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虽然因为不被理解而遭受过种种诽谤和辱骂,也毫不动摇。这种思想使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不择手段,做出过许多背信弃义和欺诈的事情,却也让他在亲西欧分子中脱颖而出,提出了更实际更富远见的政策。作为一名外交家,俾斯麦受到过良好的锻炼。在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之前,他先后在法兰克福、彼得堡和巴黎担任公使,还在维也纳短期逗留。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德意志各邦相互矛盾的利害关系所产生的一切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获得了奥地利和俄国的外交经验,还直接接触了拿破仑三世。对拿破仑第三俾斯麦有过这样的评价:“我的印象是拿破仑皇帝是一位谨慎的,和蔼可亲的人,但是并不象世人所说的那么睿智。……人们夸大了他的智慧而损伤了他的心地;其实他为人心地善良,谁要是为他进一点力,他是会感激不已的。”[2]这种清楚地认识使俾斯麦利用拿破仑三世在德意志统一战争起了关键作用。所有经历都让俾斯麦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显得游刃有余。 德意志统一1848年欧洲革命后,“德国的统一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当时的阶级对比关系下,这种统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或者是通过革命,或者是通过普鲁士王朝的战争。通过革命,就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并建立全德共和国;通过普鲁士的王朝战争,就是巩固普鲁士地主在统一的德国中的领导权。”[3]容克地主出身的俾斯麦无疑将选择第二种方式。为此,他精心策划了三次战争:1864年对丹麦的战争,1866年对奥地利的战争以及1870-1871年对法国的战争。每一场战争的处理结果都为发动下一次战争做好准备,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同时为了使战争顺利进行,俾斯麦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其中有两点是起了关键作用:首先俾斯麦坚持始终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甚至不惜与普鲁士统治集团决裂。如此固执的坚持己见,俾斯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地缘角度看,对西北方的丹麦、东南方的奥地利和西边的法国作战,普鲁士需要稳定的后方。俄国作为东方边境上的唯一大国,与之交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国家关系看,普鲁士与俄国并没有大的直接的利益冲突,这就为两国友好提供了基础;从国际环境看,与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在所难免,英国奉行“光荣孤立” 政策,同时希望普鲁士强大以抗衡法俄,基本上对德意志统一保持中立态度。剩下的唯一大国俄国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证明,俾斯麦的决策是正确的,俄国的中立态度使普鲁士在统一战争中畅通无阻。其次是俾斯麦坚决地抵制了普皇和军队将领进攻维也纳的要求。在俾斯麦看来,对维也纳的占领只能给“普鲁士的将士带来愉快地回忆”,而这对奥地利自尊心的伤害却会“给对方留下无法和解的情绪”[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促使俾斯麦做出这种决定。拿破仑三世态度的改变,使法国对战争的干预变得不可预测,维也纳的沦陷必然会加强其干涉的决心。即使允诺对拿破仑皇帝的中立给予他所企望的补偿以阻止,那么在将来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很可能要面对法奥的联合进攻。这种有损普鲁士政治利益的事情是俾斯麦坚决不能容许的。而俄国一旦从中窥见普鲁士力量的发展前景,也将加强防备戒心,甚至有可能是直接的武装干涉。如果这样,普鲁士无疑将陷入困境。“胜利后不提出能从敌人身上索取多少东西,而只追求政治上所需要的东西,这从政治上看是恰当的。”[5]俾斯麦的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在因一直胜利进军而兴奋不已的统治集团内部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做出更富远见的决定,为后来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和平生存政策任何一个国家统一之初都会面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何生存的问题,德意志也不例外。但它的处境似乎比较好。东方的俄国是由来已久的盟友,且继续受到俾斯麦的重视;战败的奥地利也因复仇主义者的下台而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提供契机;对岸的英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殖民地问题上都与德国不存在利益冲突,甚至英国还希望德国强大成为欧陆上抗衡法俄的力量;法国在普法战争后一蹶不振,根本没有实力将复仇口号付诸实践。不过俾斯麦并不因此而放心。他力图为德意志帝国创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而在德国处于欧洲中心这个事实面前,那是多么困难!但实际上俾斯麦做到了。从德意志帝国建立到俾斯麦辞职的二十年中,德国确实获得了和平生存,实力逐渐强大。针对法国的复仇主义,俾斯麦以法兰克福和约为德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孤立法国成为基本的外交路线。为此俾斯麦竭力拉拢俄国、英国和奥地利。但俄英奥三国之间的矛盾使关系复杂化。英国与俄国一直以来都在近东,尤其是中亚竞争,两国之间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竞争也未曾缓和。这似乎意味着俾斯麦只能选二舍一或选一舍二,但舍弃任何一边都有可能给法国创造机会。俾斯麦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创造政治上接近的机会,同时又充当协调者以避免因战争爆发而使德国处于艰难选择的境地的情况发生。为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俾斯麦同时支持在印度支那有矛盾的法英以及在突尼斯有冲突的法意;为了能从竞争中获利,俾斯麦在近东问题上怂恿沙俄和奥地利,同时又避免矛盾激化而发生战争。这需要相当的技巧和勇气。同时俾斯麦通过外交途径向所有需要的国家表示友好,以获取信任,其中不乏蒙骗、欺诈、牺牲他国利益等不正当手段,订立盟约。结果德国获得一种这样的地位:如果同法国作战,有意大利的同盟做保障;同俄国作战,有奥地利的同盟作保障。与俄国签订的再保险条约,使德国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这就像俾斯麦精心编织的一张保护网,那么完美却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破裂。德意志的统一与强大,不能说是俾斯麦一个人的功劳,但他的主导作用是不可辩驳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对统一梦想孜孜以求,国家利益至上思想使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复杂的家庭背景和丰富的经历赋予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一切都成就了俾斯麦这样一位伟人! [1] 《思考与回忆》俄译本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2] 《思考与回忆》中文版第一卷第123页[3]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9卷第292页[4] 《思考与回忆》俄文版序论《外交家俾斯麦》,阿·叶鲁萨里姆斯基 [5] 《思考与回忆》,奥托·冯·俾斯麦,1985年12月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