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论文怎么写高中

发布时间:2024-09-09 14:32:31

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论文怎么写高中

建议不要参考范文写作。根据自已扎实的基本功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写最好,这样自已使用也顺手。内容也更熟悉。谢谢!

当前,全国出现了许多起中小学生心理偏差的事故,引起了国家教委的重视。国家教委一再强调了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减负这个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的中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从小就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家长对于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心愿。子女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为了分水岭。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导致了身心发展扭曲变形、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尤其显得十分重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心理学家指出 “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在一定时期存在着心理问题。据北京调查的数据中表明,目前中学生32%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轻度心理问题占28%,中度9%,重度的1%,中学生—定要学会心理卫生,学会心理调查,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心理健康。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无疾病;一个是心理健康,心情舒畅。两者健康,才称得上健康,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促进。身体健康会使人精力充沛,充满朝气、充满信心。反过来,心理健康会促进人身体壮实,活动能力增强,人的心理因素活动和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可以使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生理上的某些功能,从而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诱发疾病发生。特别是情绪因素,不良的情绪会引起身体键康的躯体障碍,如血压上升、心率过快、冠心病、胃肠功能失调、糖尿病、皮肤病、湿疹、神经系统障碍等。古人所说的“养身必先养心”,在心理的养生中,精神食粮重于食物营养.情绪锻炼优于体格锻炼,心态平衡大于生态平衡。所以说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达到良好的身体健康。现在中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有以下9个方面:1.学习压力感: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学生生怕考试成绩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心理压力过大。2.适应性差: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如同温室的花朵,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适应学校生活和老师的指导方法及团队活动。3.情绪不稳定;随着考试的成绩好坏,情绪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人际关系敏感:与别人不合群,同学之间、邻里之问、亲戚之间情感不能沟通,性格内向、孤僻。焦虑现象:遇到困难时或考试前,显得精神晃惚,紧张不安。6.抑郁、自卑现象:受到挫折后,表现出情绪低落,孤独感、自卑感严重。没有一点上进心。心理不平衡性:常常忌妒别人学习成绩比自已的好,别人各方面比自已强。忌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是一种痛苦又十分有害的心理。8.敌对现象:在受到批评时,容易产生抬杠,产生敌对观象。9.偏执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及班级里,处处都以我为中心。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不要紧张、不要惊慌。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学会心理调适,把轻度的心理问题调适成正常人的心态。人的正常心理健康应当是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以下谈谈心理调适的八种方法。1.学会微笑微笑是一种无形资产,对于身心健康均有裨益。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没有信心的人,经常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眼神呆板。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眼睛炯炯有神,满面春风,充满朝气。微笑是人快乐的表现,能使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能使人忘却忧愁、摆脱烦恼,学会微笑,体验微笑这种美好的心理感受。这个办法既简便又十分有效,当你长年累月逐渐养成微笑的好习惯,你就会觉得内心充满力量、充满信心。2.多想自己开心的事每个人都有成功或失败的一面,都有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多想开心的事,就是你做得最成功的事,那是你信心的保证,坚定自已的信心,就是力量的源泉。心理上美好的回忆能抹去心灵上的创伤。3.语言调节法语言是人类思想沟通的工具,也是人的情绪与表现的强有力的影响工具。通过语言既可引起人的愉快情绪。也可以引起人的消极情绪,既可以引起也可以抑制,即使内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同样也能使人调节自己的情绪。当你遇到紧急情况下,心里反复默念“镇静”二字,当你遇到大喜的事情、心里应默念“不要激动”,当你遇到愤怒或刺激时,应默念“息怒”二字,当你要发脾气时,心里应默念着“忍!忍!”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总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为了尽快消除消极情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语言来调节自己情绪。4.深呼吸身心放松法古代有一高僧卧云曾说过:“静神养气”,静神养气对人的身心十分有益,学会身心放松对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有相当好的调适作用,当你静下心来,站或坐着,闭上眼睛,心里默念静神养气四个字,然后做深呼吸,吸气要缓慢,节奏感顺畅,然后慢慢呼气,呼气要细、长,速度比吸气还要慢,反复几十个深呼吸,会使人感到身心放松,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5.想象放松法有自卑感的人评价自已,总认为自已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无劲。克服这种心理,应树立信心、牢记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默记的积极暗示心理。逐渐有了信心的力量,别人做得到的我同样也能做得好。用想象的方法,做到人与大自然的融洽和谐。既然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来个天人合一,纯朴归真,想象你这时正在深山密林中,听那潺潺的流水声,幽谷的鸟声,在蓝天、白云下的沙滩上,赤足享受海水的冲泡。也可以品味着天下着毛毛的细雨,淋湿了你的头发及全身,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在整个想象过程中,心里伴随着“松、松”的意念,烦闷之气,自卑之感,紧张等随之消失。欣赏音乐法一首健康的音乐的乐曲能调节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意志。当人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难时,情绪低沉,缺乏信心的时候,选择适当的音乐欣赏,能帮助人振奋精神。如《田园交响曲》、《蓝色的多淄河》、《欢乐颂》、《义勇军进行曲》等交响乐、能使人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情,从心理上战胜自我,走出低潮。团队精神生活团队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是一种凝聚力,经常参加集体团队活动。可以消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不平衡性以及敌对现象。可以形成一个团队成员互相友爱、关系融洽、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彼此亲近,让同学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受到同学的安慰与鼓励,增强团队精神高于一切的思想,增强集体荣誉感。 将心理健康寓于体育教学之中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更为突出,应试教育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过程中,体育、美育显得更加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中胆小脸红、怕羞、自卑感,可多安排参加游泳、跨栏、单双杠、跳高等项目的锻炼,使学生生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跨越心理障碍。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拨河等,逐渐与同学相互沟通感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遇事急躁、易怒,容易冲动的学生,应多参加太级拳、越野、射击等动作缓慢、持久的项目锻练。有利于帮助他们调节神经中枢系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对于有效缓解和改善急躁、易怒、冲动等不良情绪均有裨益。

一、心理健康及其衡量标准健康的概念古而有之。最初,人们所说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强调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后来,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有许多论述,由于每位学者研究的出发点、侧重点各不相同,各执一词,使心理健康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在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是一回事。前者侧重描述一个人的整体状态,是侧重人,后者侧重描述一个人就某事而言的情况,是侧重事。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与否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短暂的、偶尔的现象。第二,心理健康状态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心理既可以从不健康变为健康,也可以从健康变为不健康。此外,心理健康状态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许多情况下,异常与正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心理健康的状态与其说是正确与异常这种类型上的差异,不如说是程度上的差异。如何才能知道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标准?由于心理健康缺少像生理健康那样较准确的指标,所以关于标准问题在心理学界还存在很大分歧。将已有的中西方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界说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我国学者倾向于生存标准,而西方学者在重视生存标准的同时,还倡导发展标准。所谓生存标准是立足于个体生命的存在,目标是最有利于保存与延长生物学寿命,故强调无条件适应环境,顺从文化主流;而发展标准则着眼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希望最有价值地创造生活,强调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通过挖掘个人最大身心潜力求得身心的满足,成为崇高、尊严、自豪的人。这两种标准,在我们确定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时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发展标准的引入,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从学生身心特点看,发展性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有些表面上看来属于适应的问题,实际是发展受阻的一种变态反应。另一方面,它能够对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实践加以正确引导,顺应当前世界的新趋势。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是学生进行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个弱智学生是无从谈心理健康的。正常的智力使人在认识世界、认识环境、认识自我时持客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各种事物,不会“自我中心”;在与他人交往时对他人的内心活动有较敏锐的观察力,不会经常误解他人的言行;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2、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积极情绪,对生活中所遭受的冲突和挫折具有必要的忍耐力,对不良情绪能适度宣泄,既不会逆来顺受压抑情绪,也不会为所欲为放纵情绪。尤其对中学生来讲,情绪处于激荡期,更有必要提高情绪的控制力。3、能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能现实地评价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会过分掩饰自己,不会刻意取悦于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别人的评价与议论。4、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人合作,有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宽以待人而不失其独立人格,人际关系范围广而稳定,有知心朋友,有亲密家人。5、有较强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人能动性的体现。心理健康的人学习工作目标明确,自觉性高,能主动克服困难,有毅力。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包括人格各个结构要素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创造性,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7、能动地适应现实环境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者对现实环境不会单纯抱怨,束手无策,而是能动地适应与改造,对周围现状有较准确的认知,很快调整自己的行为。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点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越来越得到证实。为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三点认识。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核心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是健康教育,其中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毛泽东早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把身体比喻为“载智之舟”和“寓德之舍”,进而得出结论:“无体即无德智也。”由此引申开来,我们有理由认为“无心既无德智也”。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再好的德性,再高的智慧,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生长点。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心理问题凸显出来。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离婚率的上升造成单亲家庭子女的增多,升学、择业的竞争造成了心理负担过重,使得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诸如自卑、孤独、紧张、恐惧、猜疑、忧郁、嫉妒、报复等不良心理状态,造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甚至出现离家出走、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实践证明,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可以完全奏效的,需要加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教育,重点是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过去,德育与智育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德育工作者曾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总是收效甚微。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德育心理又有智育心理,这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条件,互相补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智力活动的过程是观察、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然伴以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乃至理想、信念、价值观。前者是智力因素,后者是非智力因素,二者的结合才是心理活动的全过程。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可以认为,德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对智力的发展虽然有关系,但不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而心理健康则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最好的结合点。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咨询的特征及内涵咨询在国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咨询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共同的特征之一是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咨询过程是建立在咨询与来访者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经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利用其专业技能及所创造的良好咨询气氛,来帮助人们学会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生活中的难题。许多咨询工作者认为,定义心理咨询必须涉及与来访者的关系,这与在咨询中使来访者产生变化是同样不可缺少的。他们认为咨询中最根本的核心条件就是共情、理解和尊重来访者。他们所关注的不仅是咨询者的技能,同样也注意咨询者对来访者的基本态度或对他人关心的能力。共同的特征之二是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从咨询者的角度看,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生活,其中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内。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所运用的有关理论与技术,也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从来访者的角度看,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需要接收新的信息,学习新的行为,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及作出某种决定,这也涉及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咨询的第三个共同特征是它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确定目标,作出决定,解决难题。特殊的咨询,还可提供有关职业、学业、疾病的康复、心理卫生、婚姻家庭、性问题、宗教和价值观的选择,事业的发展,以及其他一些有关问题的咨询服务。在一些发达国家,咨询心理学家活跃进中小学、大学、医院、诊所、康复中心、工矿企业、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各个社区之中,以帮助人们在个人、社会、教育、职业等方面达到更有效地发展及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了解了咨询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之后,我们又重新面对咨询的定义问题。我国的阮芳赋先生曾推荐里斯曼1963年对咨询所下的定义:“咨询乃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这一定义基本表达了咨询的实质内容。以此定义为基础,结合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咨询的几种特征,在这里,我们可以给咨询作如下定义: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这是我们根据对咨询的实质的理解作出的定义。这一定义涉及到了我们对咨询特征的认识,(1)咨询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咨询是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指导下的活动;(3)咨询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活动过程。此外,这一定义还涉及到咨询的根本目的;(4)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这一目标着眼于帮助来访者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咨询,能提高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即使其能够自强自立。在这里,帮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和使来访者产生某种转变,促使他们成长的过程。(二)心理治疗一种极有影响的观点是沃尔培格1967年的定义: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虑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起一种业务性的联系,用以消除、矫正或缓和现有的症状,调解异常行为方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北京大学陈仲庚教授认为,心理治疗是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合作努力的行为,是一种伙伴关系;治疗是关于人格和行为的改变过程。美籍华裔学者曾文星、徐静认为,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病人的心理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治疗者与病人建立的关系,善用病人求愈的愿望与潜力,改善病人的心理与适应方式,以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并帮助病人,促进其人格的成熟。从上述的几种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定义或多或少都涉及了下述几个方面,即:(1)治疗是一个过程;(2)是治疗与来访者的关系;(3)治疗者运用有关的心理治疗理论对来访者进行帮助;(4)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存在的问题或心理障碍,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这几个方面,的确反映了心理治疗的工作特点及主要目的。在综合考察了上述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的心理治疗定义如下: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同异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确有许多重要之处相互重叠,令人感到难解难分。相似之处有:(1)二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例如:咨询心理学家对来访者采用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或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和心理治疗家采用的对同种理论与技术别无二致。(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例如:心理咨询人员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可能都会面对来访者的婚姻问题。(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或增长的目的。(4)二者都注意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尽管有上述相似之处,尽管一些咨询工作者也做了一些心理治疗工作,一些心理治疗家也在做咨询工作,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不同点的。结合一些文献中的看法,我们认为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3)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1次至几次;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次数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4)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5)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论文怎么写高中生

912114685 引流和推广,需要可以+的不折叠量大

当前,全国出现了许多起中小学生心理偏差的事故,引起了国家教委的重视。国家教委一再强调了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减负这个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的中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从小就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家长对于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心愿。子女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为了分水岭。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导致了身心发展扭曲变形、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尤其显得十分重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心理学家指出 “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在一定时期存在着心理问题。据北京调查的数据中表明,目前中学生32%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轻度心理问题占28%,中度9%,重度的1%,中学生—定要学会心理卫生,学会心理调查,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心理健康。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无疾病;一个是心理健康,心情舒畅。两者健康,才称得上健康,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促进。身体健康会使人精力充沛,充满朝气、充满信心。反过来,心理健康会促进人身体壮实,活动能力增强,人的心理因素活动和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可以使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生理上的某些功能,从而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诱发疾病发生。特别是情绪因素,不良的情绪会引起身体键康的躯体障碍,如血压上升、心率过快、冠心病、胃肠功能失调、糖尿病、皮肤病、湿疹、神经系统障碍等。古人所说的“养身必先养心”,在心理的养生中,精神食粮重于食物营养.情绪锻炼优于体格锻炼,心态平衡大于生态平衡。所以说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达到良好的身体健康。现在中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有以下9个方面:1.学习压力感: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学生生怕考试成绩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心理压力过大。2.适应性差: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如同温室的花朵,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适应学校生活和老师的指导方法及团队活动。3.情绪不稳定;随着考试的成绩好坏,情绪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人际关系敏感:与别人不合群,同学之间、邻里之问、亲戚之间情感不能沟通,性格内向、孤僻。焦虑现象:遇到困难时或考试前,显得精神晃惚,紧张不安。6.抑郁、自卑现象:受到挫折后,表现出情绪低落,孤独感、自卑感严重。没有一点上进心。心理不平衡性:常常忌妒别人学习成绩比自已的好,别人各方面比自已强。忌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是一种痛苦又十分有害的心理。8.敌对现象:在受到批评时,容易产生抬杠,产生敌对观象。9.偏执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及班级里,处处都以我为中心。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不要紧张、不要惊慌。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学会心理调适,把轻度的心理问题调适成正常人的心态。人的正常心理健康应当是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以下谈谈心理调适的八种方法。1.学会微笑微笑是一种无形资产,对于身心健康均有裨益。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没有信心的人,经常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眼神呆板。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眼睛炯炯有神,满面春风,充满朝气。微笑是人快乐的表现,能使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能使人忘却忧愁、摆脱烦恼,学会微笑,体验微笑这种美好的心理感受。这个办法既简便又十分有效,当你长年累月逐渐养成微笑的好习惯,你就会觉得内心充满力量、充满信心。2.多想自己开心的事每个人都有成功或失败的一面,都有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多想开心的事,就是你做得最成功的事,那是你信心的保证,坚定自已的信心,就是力量的源泉。心理上美好的回忆能抹去心灵上的创伤。3.语言调节法语言是人类思想沟通的工具,也是人的情绪与表现的强有力的影响工具。通过语言既可引起人的愉快情绪。也可以引起人的消极情绪,既可以引起也可以抑制,即使内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同样也能使人调节自己的情绪。当你遇到紧急情况下,心里反复默念“镇静”二字,当你遇到大喜的事情、心里应默念“不要激动”,当你遇到愤怒或刺激时,应默念“息怒”二字,当你要发脾气时,心里应默念着“忍!忍!”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总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为了尽快消除消极情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语言来调节自己情绪。4.深呼吸身心放松法古代有一高僧卧云曾说过:“静神养气”,静神养气对人的身心十分有益,学会身心放松对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有相当好的调适作用,当你静下心来,站或坐着,闭上眼睛,心里默念静神养气四个字,然后做深呼吸,吸气要缓慢,节奏感顺畅,然后慢慢呼气,呼气要细、长,速度比吸气还要慢,反复几十个深呼吸,会使人感到身心放松,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5.想象放松法有自卑感的人评价自已,总认为自已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无劲。克服这种心理,应树立信心、牢记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默记的积极暗示心理。逐渐有了信心的力量,别人做得到的我同样也能做得好。用想象的方法,做到人与大自然的融洽和谐。既然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来个天人合一,纯朴归真,想象你这时正在深山密林中,听那潺潺的流水声,幽谷的鸟声,在蓝天、白云下的沙滩上,赤足享受海水的冲泡。也可以品味着天下着毛毛的细雨,淋湿了你的头发及全身,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在整个想象过程中,心里伴随着“松、松”的意念,烦闷之气,自卑之感,紧张等随之消失。欣赏音乐法一首健康的音乐的乐曲能调节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意志。当人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难时,情绪低沉,缺乏信心的时候,选择适当的音乐欣赏,能帮助人振奋精神。如《田园交响曲》、《蓝色的多淄河》、《欢乐颂》、《义勇军进行曲》等交响乐、能使人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情,从心理上战胜自我,走出低潮。团队精神生活团队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是一种凝聚力,经常参加集体团队活动。可以消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不平衡性以及敌对现象。可以形成一个团队成员互相友爱、关系融洽、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彼此亲近,让同学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受到同学的安慰与鼓励,增强团队精神高于一切的思想,增强集体荣誉感。 将心理健康寓于体育教学之中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更为突出,应试教育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过程中,体育、美育显得更加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中胆小脸红、怕羞、自卑感,可多安排参加游泳、跨栏、单双杠、跳高等项目的锻炼,使学生生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跨越心理障碍。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拨河等,逐渐与同学相互沟通感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遇事急躁、易怒,容易冲动的学生,应多参加太级拳、越野、射击等动作缓慢、持久的项目锻练。有利于帮助他们调节神经中枢系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对于有效缓解和改善急躁、易怒、冲动等不良情绪均有裨益。

找范文最简单方便的方法不就是在网上搜了~~你找下心理学进展这本找下思路,写论文最终还是得有自己的思路才行~

建议不要参考范文写作。根据自已扎实的基本功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写最好,这样自已使用也顺手。内容也更熟悉。谢谢!

心理健康1000字论文怎么写

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的话,身体也会不健康

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啊,不要有任何的焦虑呀,自卑呀,嗯。多做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我们要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更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的议论文1000字高中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须先转变三个观念。 1、教育观念的改变过去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功成材。心理学界曾对3000名高智商的儿童追踪研究30年,发现并不如是,故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不再是是把学生成当储存知识的容器,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任何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心理素质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2、健康观念的改变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偏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身体疾病和虚弱的现象”。简而言之,健康即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3、成熟观念的改变成熟是每个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诸如,有些学生热心于追跑,玩弹子球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已经关注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人的心理发展快慢之别的表象。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出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惯用成人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简单地把他们分为“好”和“差”,其结果必将扭曲和损害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认清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高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充满生机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总之,中学生心理正处在迅速发展趋于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作为这特殊阶段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四点:1、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中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的话,身体也会不健康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我们要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更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高中

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啊,不要有任何的焦虑呀,自卑呀,嗯。多做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

写作方法1、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明确的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论,重点的是(着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2、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意义内涵,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3、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引导,然后发表见解。4、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5、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作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作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更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例文:大学新生由进校最初的惊奇与激情到面对陌生的群体,在人际关系、心理状况等方面将有一段适应期。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他们非常希望在朋友那里获得感情上的共鸣,但由于青春期的封闭心理,阻碍了相互的沟通和交流。虽然,大家同在一班,同住一室,但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信仰、语言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故不易沟通,遇到实际问题,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对大学新生来讲、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不仅是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要求,更是大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由于生活环境与社会角色的转变,大学生对自己能否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将极大影响新生的心理适应过程和角色转换。第一种情况作为能走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相当一部分都曾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但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和赞誉,不少学生只能充当“平凡”甚至“平庸”的角色,无形中心理.上就产生了消极态度。第二种情况:在大学新生中,有一些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等而自卑,而对城市的高消费与自身经济窘迫的反差,这些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处处不如人,出现性格的偏差。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调适,改变自我认识,就会经常陷入自我封闭的怪圈,进而会影响到自己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对其学业和步入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客观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要树立自信。重新自我定位。对每一位大学新生来说,都是一个新起点,要在大学的新坐标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自信,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客观规划,确立新的奋斗目标,由于大学新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对环境、自我、专业还缺乏足够认识,因此他们要学会确立短期目标,并在学习中坚持奋斗目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原则,既利于适应大学新生活,又利于将来的发展。先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为什么没有事先开导一下?怎么样打开他们的心扉?怎么样让他们愿意把自己内心的话说出来?其实这个真的很难,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日常的开导,然后细心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开导。那么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要怎么培养呢?生涯心理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心理辅导与咨询两条途径,主要包括:1、开设生涯发展课程。生涯发展课程的设计和开设,需要有意识地根据各年级不同特点,结合学校的特色,整合生涯心理教育的理论与目的,有选择性地开展,以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和成熟。2、实施心理测验。采用各种心理测验量表及自我评定等方法,了解个体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评估学生个体对学习、工作、生活的价值观和生涯成熟状况,并以此为依据预测和诊断学生的生涯发展状况。3、开展生涯心理咨询服务。借助专业的咨询方法与技术,帮助在生涯认知、准备、规范、决定,以及在学习、生活和择业等方面有困扰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满足学生个别化的需求。就我看来,第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通过自我心理的调节消除自己的心理差距,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还有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这些日常的小事都能够让我们的心理状况处于良好状态。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就是在日常的时候教给我们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怎么做。该怎么做,怎么样去做!通过学习这门课,收获一时可能没那么快能够吸收,但我相信日积月累,肯定能够有收获,有意义的。大一下学年,我们学习了校医院开设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了解如何让自己过更健康的生活。通过这门课,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包括大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在平时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在别人发生危险的时候如何进行救助等等问题。在平时活动中,大学生不怎么注意自己的身体,经常导致受伤。这些小伤容易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作息,因此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更有甚者,有些伤没注意的时候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通过这门课,我还明白了很多自救的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健康合理的作息习惯。

当前,全国出现了许多起中小学生心理偏差的事故,引起了国家教委的重视。国家教委一再强调了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减负这个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的中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从小就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家长对于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心愿。子女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为了分水岭。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导致了身心发展扭曲变形、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尤其显得十分重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心理学家指出 “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在一定时期存在着心理问题。据北京调查的数据中表明,目前中学生32%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轻度心理问题占28%,中度9%,重度的1%,中学生—定要学会心理卫生,学会心理调查,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像重视身体健康一样重视心理健康。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健康,无疾病;一个是心理健康,心情舒畅。两者健康,才称得上健康,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促进。身体健康会使人精力充沛,充满朝气、充满信心。反过来,心理健康会促进人身体壮实,活动能力增强,人的心理因素活动和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可以使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生理上的某些功能,从而使人的健康受到影响,诱发疾病发生。特别是情绪因素,不良的情绪会引起身体键康的躯体障碍,如血压上升、心率过快、冠心病、胃肠功能失调、糖尿病、皮肤病、湿疹、神经系统障碍等。古人所说的“养身必先养心”,在心理的养生中,精神食粮重于食物营养.情绪锻炼优于体格锻炼,心态平衡大于生态平衡。所以说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达到良好的身体健康。现在中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有以下9个方面:1.学习压力感: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学生生怕考试成绩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心理压力过大。2.适应性差: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如同温室的花朵,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适应学校生活和老师的指导方法及团队活动。3.情绪不稳定;随着考试的成绩好坏,情绪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人际关系敏感:与别人不合群,同学之间、邻里之问、亲戚之间情感不能沟通,性格内向、孤僻。焦虑现象:遇到困难时或考试前,显得精神晃惚,紧张不安。6.抑郁、自卑现象:受到挫折后,表现出情绪低落,孤独感、自卑感严重。没有一点上进心。心理不平衡性:常常忌妒别人学习成绩比自已的好,别人各方面比自已强。忌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是一种痛苦又十分有害的心理。8.敌对现象:在受到批评时,容易产生抬杠,产生敌对观象。9.偏执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及班级里,处处都以我为中心。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不要紧张、不要惊慌。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治疗,学会心理调适,把轻度的心理问题调适成正常人的心态。人的正常心理健康应当是和谐的,有序的,平衡的。以下谈谈心理调适的八种方法。1.学会微笑微笑是一种无形资产,对于身心健康均有裨益。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没有信心的人,经常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眼神呆板。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眼睛炯炯有神,满面春风,充满朝气。微笑是人快乐的表现,能使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能使人忘却忧愁、摆脱烦恼,学会微笑,体验微笑这种美好的心理感受。这个办法既简便又十分有效,当你长年累月逐渐养成微笑的好习惯,你就会觉得内心充满力量、充满信心。2.多想自己开心的事每个人都有成功或失败的一面,都有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多想开心的事,就是你做得最成功的事,那是你信心的保证,坚定自已的信心,就是力量的源泉。心理上美好的回忆能抹去心灵上的创伤。3.语言调节法语言是人类思想沟通的工具,也是人的情绪与表现的强有力的影响工具。通过语言既可引起人的愉快情绪。也可以引起人的消极情绪,既可以引起也可以抑制,即使内部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同样也能使人调节自己的情绪。当你遇到紧急情况下,心里反复默念“镇静”二字,当你遇到大喜的事情、心里应默念“不要激动”,当你遇到愤怒或刺激时,应默念“息怒”二字,当你要发脾气时,心里应默念着“忍!忍!”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总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为了尽快消除消极情绪,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语言来调节自己情绪。4.深呼吸身心放松法古代有一高僧卧云曾说过:“静神养气”,静神养气对人的身心十分有益,学会身心放松对紧张、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有相当好的调适作用,当你静下心来,站或坐着,闭上眼睛,心里默念静神养气四个字,然后做深呼吸,吸气要缓慢,节奏感顺畅,然后慢慢呼气,呼气要细、长,速度比吸气还要慢,反复几十个深呼吸,会使人感到身心放松,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5.想象放松法有自卑感的人评价自已,总认为自已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无劲。克服这种心理,应树立信心、牢记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默记的积极暗示心理。逐渐有了信心的力量,别人做得到的我同样也能做得好。用想象的方法,做到人与大自然的融洽和谐。既然天生我才必有用,就来个天人合一,纯朴归真,想象你这时正在深山密林中,听那潺潺的流水声,幽谷的鸟声,在蓝天、白云下的沙滩上,赤足享受海水的冲泡。也可以品味着天下着毛毛的细雨,淋湿了你的头发及全身,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在整个想象过程中,心里伴随着“松、松”的意念,烦闷之气,自卑之感,紧张等随之消失。欣赏音乐法一首健康的音乐的乐曲能调节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意志。当人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难时,情绪低沉,缺乏信心的时候,选择适当的音乐欣赏,能帮助人振奋精神。如《田园交响曲》、《蓝色的多淄河》、《欢乐颂》、《义勇军进行曲》等交响乐、能使人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情,从心理上战胜自我,走出低潮。团队精神生活团队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是一种凝聚力,经常参加集体团队活动。可以消除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敏感和心理不平衡性以及敌对现象。可以形成一个团队成员互相友爱、关系融洽、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彼此亲近,让同学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受到同学的安慰与鼓励,增强团队精神高于一切的思想,增强集体荣誉感。 将心理健康寓于体育教学之中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更为突出,应试教育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过程中,体育、美育显得更加重要。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中胆小脸红、怕羞、自卑感,可多安排参加游泳、跨栏、单双杠、跳高等项目的锻炼,使学生生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跨越心理障碍。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拨河等,逐渐与同学相互沟通感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遇事急躁、易怒,容易冲动的学生,应多参加太级拳、越野、射击等动作缓慢、持久的项目锻练。有利于帮助他们调节神经中枢系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对于有效缓解和改善急躁、易怒、冲动等不良情绪均有裨益。

一、心理健康及其衡量标准健康的概念古而有之。最初,人们所说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强调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后来,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有许多论述,由于每位学者研究的出发点、侧重点各不相同,各执一词,使心理健康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在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是一回事。前者侧重描述一个人的整体状态,是侧重人,后者侧重描述一个人就某事而言的情况,是侧重事。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与否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短暂的、偶尔的现象。第二,心理健康状态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心理既可以从不健康变为健康,也可以从健康变为不健康。此外,心理健康状态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许多情况下,异常与正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心理健康的状态与其说是正确与异常这种类型上的差异,不如说是程度上的差异。如何才能知道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标准?由于心理健康缺少像生理健康那样较准确的指标,所以关于标准问题在心理学界还存在很大分歧。将已有的中西方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界说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我国学者倾向于生存标准,而西方学者在重视生存标准的同时,还倡导发展标准。所谓生存标准是立足于个体生命的存在,目标是最有利于保存与延长生物学寿命,故强调无条件适应环境,顺从文化主流;而发展标准则着眼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希望最有价值地创造生活,强调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通过挖掘个人最大身心潜力求得身心的满足,成为崇高、尊严、自豪的人。这两种标准,在我们确定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时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发展标准的引入,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从学生身心特点看,发展性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有些表面上看来属于适应的问题,实际是发展受阻的一种变态反应。另一方面,它能够对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实践加以正确引导,顺应当前世界的新趋势。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是学生进行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个弱智学生是无从谈心理健康的。正常的智力使人在认识世界、认识环境、认识自我时持客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各种事物,不会“自我中心”;在与他人交往时对他人的内心活动有较敏锐的观察力,不会经常误解他人的言行;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2、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积极情绪,对生活中所遭受的冲突和挫折具有必要的忍耐力,对不良情绪能适度宣泄,既不会逆来顺受压抑情绪,也不会为所欲为放纵情绪。尤其对中学生来讲,情绪处于激荡期,更有必要提高情绪的控制力。3、能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能现实地评价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会过分掩饰自己,不会刻意取悦于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别人的评价与议论。4、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人合作,有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宽以待人而不失其独立人格,人际关系范围广而稳定,有知心朋友,有亲密家人。5、有较强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人能动性的体现。心理健康的人学习工作目标明确,自觉性高,能主动克服困难,有毅力。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包括人格各个结构要素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创造性,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7、能动地适应现实环境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者对现实环境不会单纯抱怨,束手无策,而是能动地适应与改造,对周围现状有较准确的认知,很快调整自己的行为。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点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越来越得到证实。为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三点认识。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核心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是健康教育,其中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毛泽东早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把身体比喻为“载智之舟”和“寓德之舍”,进而得出结论:“无体即无德智也。”由此引申开来,我们有理由认为“无心既无德智也”。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再好的德性,再高的智慧,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生长点。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心理问题凸显出来。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离婚率的上升造成单亲家庭子女的增多,升学、择业的竞争造成了心理负担过重,使得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诸如自卑、孤独、紧张、恐惧、猜疑、忧郁、嫉妒、报复等不良心理状态,造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甚至出现离家出走、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实践证明,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可以完全奏效的,需要加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教育,重点是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过去,德育与智育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德育工作者曾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总是收效甚微。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德育心理又有智育心理,这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条件,互相补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智力活动的过程是观察、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然伴以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乃至理想、信念、价值观。前者是智力因素,后者是非智力因素,二者的结合才是心理活动的全过程。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可以认为,德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对智力的发展虽然有关系,但不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而心理健康则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最好的结合点。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咨询的特征及内涵咨询在国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咨询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共同的特征之一是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咨询过程是建立在咨询与来访者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经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利用其专业技能及所创造的良好咨询气氛,来帮助人们学会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生活中的难题。许多咨询工作者认为,定义心理咨询必须涉及与来访者的关系,这与在咨询中使来访者产生变化是同样不可缺少的。他们认为咨询中最根本的核心条件就是共情、理解和尊重来访者。他们所关注的不仅是咨询者的技能,同样也注意咨询者对来访者的基本态度或对他人关心的能力。共同的特征之二是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从咨询者的角度看,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生活,其中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内。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所运用的有关理论与技术,也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从来访者的角度看,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需要接收新的信息,学习新的行为,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及作出某种决定,这也涉及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咨询的第三个共同特征是它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确定目标,作出决定,解决难题。特殊的咨询,还可提供有关职业、学业、疾病的康复、心理卫生、婚姻家庭、性问题、宗教和价值观的选择,事业的发展,以及其他一些有关问题的咨询服务。在一些发达国家,咨询心理学家活跃进中小学、大学、医院、诊所、康复中心、工矿企业、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各个社区之中,以帮助人们在个人、社会、教育、职业等方面达到更有效地发展及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了解了咨询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之后,我们又重新面对咨询的定义问题。我国的阮芳赋先生曾推荐里斯曼1963年对咨询所下的定义:“咨询乃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这一定义基本表达了咨询的实质内容。以此定义为基础,结合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咨询的几种特征,在这里,我们可以给咨询作如下定义: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这是我们根据对咨询的实质的理解作出的定义。这一定义涉及到了我们对咨询特征的认识,(1)咨询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咨询是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指导下的活动;(3)咨询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活动过程。此外,这一定义还涉及到咨询的根本目的;(4)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这一目标着眼于帮助来访者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咨询,能提高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即使其能够自强自立。在这里,帮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和使来访者产生某种转变,促使他们成长的过程。(二)心理治疗一种极有影响的观点是沃尔培格1967年的定义: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虑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起一种业务性的联系,用以消除、矫正或缓和现有的症状,调解异常行为方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北京大学陈仲庚教授认为,心理治疗是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合作努力的行为,是一种伙伴关系;治疗是关于人格和行为的改变过程。美籍华裔学者曾文星、徐静认为,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病人的心理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治疗者与病人建立的关系,善用病人求愈的愿望与潜力,改善病人的心理与适应方式,以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并帮助病人,促进其人格的成熟。从上述的几种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定义或多或少都涉及了下述几个方面,即:(1)治疗是一个过程;(2)是治疗与来访者的关系;(3)治疗者运用有关的心理治疗理论对来访者进行帮助;(4)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存在的问题或心理障碍,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这几个方面,的确反映了心理治疗的工作特点及主要目的。在综合考察了上述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的心理治疗定义如下: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同异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确有许多重要之处相互重叠,令人感到难解难分。相似之处有:(1)二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例如:咨询心理学家对来访者采用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或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和心理治疗家采用的对同种理论与技术别无二致。(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例如:心理咨询人员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可能都会面对来访者的婚姻问题。(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或增长的目的。(4)二者都注意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尽管有上述相似之处,尽管一些咨询工作者也做了一些心理治疗工作,一些心理治疗家也在做咨询工作,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不同点的。结合一些文献中的看法,我们认为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3)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1次至几次;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次数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4)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5)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