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内涵也在深化。本文从基于时代发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的认知、发展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科学合">
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10 13:16:47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进程,现代会计论文" target="_blank">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内涵也在深化。本文从基于时代发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的认知、发展和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阐述,以期满足现行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和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成本会计 发展策略  成本会计从产生到今天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及内涵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快递公司、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一、基于时代发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的认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内涵也在深化。  一是过于注重生产成本,忽视了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  二是混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不能突出成本会计的中心,达不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成本会计无论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的目标即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境地或标准始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成本会计内容走入了盲目横向拓展的误区,使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这些曾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因成本信息的失真而失去了其效用,因成本项目的过于简单而使控制缺乏针对性,因而实现不了成本会计为成本管理服务的目标;另外现代成本管理决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责任。  三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大量内容的交叉重复,不利于学科建设。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也只能是财会人员与其它管理人员共同利用成本信息所开展的工作,因此将其归入财务管理学科更为合适。  四是缺乏对成本会计中成本会计基础理论、成本计算模式及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使成本会计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进程,未能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基于时代发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  根据现行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和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迫切需要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以期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合理地建立成本会计假定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应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成本会计假定和确定成本会计原则应是发展和完善成本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假定为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成本对象假定,使其具有层次性;二是公平分配假定,使其费用的转移和实际受益情况相吻合。  (二)科学界定成本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分工的细化,现行成本会计对支出、费用、生产费用、成本及成本会计对象等基本概念的界定不清, 同一概念在不同场合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其相互关系不明确;在表述上既不统一、又欠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增长。  支出的界定:支出应是企业资产的流出,是一个会计主体与外界发生的一种交换关系,它属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  费用的界定:费用是和收入相对应的概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同业务环节发生的,这种耗费要和收入相配比,以营业收入来抵充。  成本界定: 成本是企业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源耗费。它揭示了成本在会计学意义上的内涵。    成本会计的对象的界定:成本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成本核算, 这样既能使各门会计学科的对象涵盖整个会计学科,又避免不同学科的交叉重叠。[论/文/网 LunWenNet/Com]  (三)成本计算模式和方法问题  现行成本会计只介绍制造成本核算模式,从而使产品成本并没有包括实际的资源消耗,而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消耗更是传统成本核算的薄弱环节。为了迅速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应在介绍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的同时,介绍全部成本计算模式和责任成本计算模式;在介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同时,研究介绍项目成本法、作业成本法, 并实现各成本计算方法对基本数据资料的共享,从而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资料。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改革现行的成本会计报告系统也就成为必然。这也是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  三、基于时代发展进程中成本会计策略  在时代发展进程中, 我们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向,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 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一)强化理论研究,提高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我们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解决实际中显现的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二)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和成本回避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通常把成本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很显然,这一评价标准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我们很清楚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劳动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就应该通过产品投入与产品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必定损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企业必要的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科学正确地理解成本效益思想,从而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 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份额,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因此,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要求企业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是成本回避的核心。我国企业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七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 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并不断深化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策略贯彻始终, 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推进并完善成本会计电算化  充分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现代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生产、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列,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 不能有效而充分地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四)以人为本,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会计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和总结, 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至今日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郸钢铁集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本理念,都是值得我们总结、学习和推广的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体系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我们深入研讨,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在我国现代企业生产中进行推广。  (五)完善成本会计体系,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进程, 促进现代成本会计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体系,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成本会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总之,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我们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生产的实践需求,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 在现代企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 成本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Internet)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 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 Ⅱ):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 I)是MRP Ⅱ的前身。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asting,ABC),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其中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适时制(Just In Time System,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队、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贷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在采用JI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列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的追溯,无疑得不偿失。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TQM是本世纪60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TQM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5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3、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atManagement)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3个方面:(1)价值链分析;(2)市场定位;(3)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4、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management)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以增强竞争力。 5、限制理论(Theoty of Congtraints,TOC)。根据TOC,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如,利润最大化)。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但是如果加强了其它的联结处,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更新设备,引进新型设备会发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就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6、目标管理(Objective Management)。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全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以上6种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都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6、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弹性制造系统: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是MRP Ⅱ的前身。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导致以下后果: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BC法),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BM)。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论文范文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1]_Paper/Financial_Tax_Revenue/2006-12/22/html信用社会计岗位竟聘演讲稿_Speech/Develops_The_Lecture_Notes/2006-12/22/html竞聘委派会计主管演讲辞_Speech/Develops_The_Lecture_Notes/2006-12/22/html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的规范_Paper/Financial_Tax_Revenue/2006-12/19/html会计工作总结范文 _Summary/Work_Report/2006-12/22/html希望对您有帮助!

[1]罗飞《成本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87—201,333—338[2]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56—276,367—374[3]龚曼君《管理会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324—350,459—474[4]马海清,朱光林《决策会计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420—434[5]Gary M《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中译本

成本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internet)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 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 ⅱ):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 i)是mrp ⅱ的前身。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上一页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asting,abc),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其中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适时制(just in time system,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队、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贷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在采用ji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列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的追溯,无疑得不偿失。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tqm是本世纪60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tqm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5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3、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atmanagement)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3个方面:(1)价值链分析;(2)市场定位;(3)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4、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management)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以增强竞争力。    5、限制理论(theoty of congtraints,toc)。根据toc,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如,利润最大化)。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但是如果加强了其它的联结处,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更新设备,引进新型设备会发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就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6、目标管理(objective management)。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全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以上6种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都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6、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论文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当前,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化两个特征。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一弹性制造系统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并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序控制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工序的弹性化。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二电脑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升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三制造资源规划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是其前身。四电脑整合制造系统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上述所有新科技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跟着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不加以改进,将会导致以下后果一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一礴降到了现在的不足,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二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量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的有关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作业基础管理,即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且消耗资源的作业。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尚不具备实行法的条件,但是法对我国制造费用分配的改革还是很有启发的。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一适时制。适时制就是零部件在生产需要时才购进,或产品有顾客需求时才生产,从而使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倒推成本法。即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的方法。在采用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到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将大幅度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成本法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的必要性受到怀疑。这样,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作详尽的追溯,无疑有些得不偿失,而为克服上述问题的种种努力,迫使倒推成本法应运而生。二全面质量管理。目前己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一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改进产品质童的管理哲学。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的“零缺陷”,并最终由顾客来界定质量。叨促使质量会计得以产生。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日前仍然停留在质量成本确认、计量和报告上。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外部质童保证成本等五大类组成。另外,在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三战略管理。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像“以人为本”的人事政策、以“差异化”或“成本领先”的市场定位策略,以及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品质童策略等等。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口向丰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生产与竞争者同质产品时,成本要低于竞争对手,使顾客能以较低的代价,取得同样功能的产品。战略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价值链分析、市场定位和成本动因分析三个方面。四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盘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管理人员和员工不会满足于某一特定工作水平,而是谋求不断的提高。采用该方法的企业发现会以前似乎高不可攀的目标现在竟然达到了。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嗬在于,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并认识到降低成本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公司总是可以找出办法使本年度成本和费用低于上年。五限制理论。根据限制理论‘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样的目标,都有可能实现。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厂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反之,如果加强其他联结处,则整个链就不会餐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地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反过来加大投人童,“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要更新设备,那么,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这样,就总体而言,效益会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诊释。六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于世纪年代传人我国。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十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成员都应当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邯钢集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验中所揖的成本就是目标成本。从目标成本的制定到管理,我国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三、对策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政府各级机关及企业各级领导要有魄力、有决心,推动成本会计系统的改革。成本会计人员要佳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经济型成本会计工作转变为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成本会计人员要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应当强调的是,在成本会计岗位上应配备成本工程师,从而有利于成本会计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以适应现代化管理和成本会计新发展对成本会计人员越来越高的要求。二会计学界在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成本会计新方法的同时,必须认真研究,要深人企业进行调查并选作试点加以推广应用,还要做典型案例研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克服理论工作者没有很好深人实践、实际工作者没有很好研究理论的倾向,以扭转学术界和实务界两张皮的现象。三成本会计核算手段要实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没有会计电算化,新的成本会计方法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四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现代成本会计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成本会计的全盘否定,完全照搬照抄西方成本会计方法更不是要求成本会计高等数学化。只要是适应我国生产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会计方法,都应视为现代成本会计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成本会计核算的发展方向 冯德刚1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南木林业局计,内蒙古 呼伦贝尔 010028) 摘 要:现在传统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为了与环境相适应,传统会计的基本理论与相关体系必须作相 应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电子计 算机在各方面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针对知识经济对会计行 业的特殊要求, 分析了我国会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向及其未 来的会计观念。 关键词: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方向 引言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知识形态, 对当今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并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未来全球竞争中, 其实质就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 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而作为知识产权这些无形资产已 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型经济,并已经导致大量的新产业、新产品、 新技术和新服务的涌现。生产过程、产品销售过程、售后服务过程越 来越知识化、 智能化、 数字化, 生产规模从大量生产转向创新型生产。 网络服务软件开发企业的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要改变成本会计的核算体系。 一、知识产品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1 冯德刚(--)男,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南木林业局计划财务科会计,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产品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这 些知识产品(无形资产)已构成企业资产的主体部分,成为企业经济 增长的决定因素,因而必须调整成本核算的三大要素。 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的成本由三大要素组成即: 直接材料消耗一般 占 65%,直接人工消耗一般占 20%,制造费用的消耗一般占 15%。 而知识经济时代,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占全 部生产经营管理成本的比重会越来越小, 成本构成也将发生巨大的变 化,据美、日等国成本资料显示,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所占比重不足 20%,工资所占比重不足 10%,其余的大部分都是知识资源的消耗和 一般费用的消耗。从上述数据的比较,可见知识经济社会中,有形资 产的地位急剧下降,生产成本中知识资源磨损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 大,如果还像现行成本那样核算产品成本会严重失真。因此,生产的 三大要素将变为生产的四大要素, 知识将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 分。 二、改进对无形资产的核算 掌握知识,拥有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智力资源,无形 资产为第一要素, 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以 物质资源为主,而是以无形资产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在采用传统会 计系统中确认的无形资产大部分是外购无形资产。 自创无形资产不作 为资产在账面上的反应,就不能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得到全面地体现, 也不利于全面衡量企业的真正价值, 更不利于投资人了解无形资产的 构成以及科研投入和技术含量。因此,国际上虽然使用的自创无形资 产的计价方法有三种:全额费用法、全额资本法,成本决定法。但笔 者认为采用全额资本法进行核算,全额资本法即:将研究与开发费用 在发生期内归集起来,待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时列作无形资产,又能 准确地进行知识产权的成本核算。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的不适应性 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发生了变化,竞争使管理当 局更需要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 由于知识产品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 因素,因而知识资源的消耗当然要成为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制造费 用的内容和金额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来制造费用占全部生产成本 的比重只有 10%左右, 将制造费用按照各产品的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 的工资比例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既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然而现在 的制造费用内容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相当于人工成本的 300% 左右,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大大的提高。再按过去的方法进行分配,就 会使工艺程序复杂,产量不高的成本偏低,使工艺程序简单,产量较 大的产品成本偏高,产品成本资料失真,就会严重影响根据成本资料 作出的决策, 因此, 制造费用占产品很大的企业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BC 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驱动 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于构成产品成 本的各种主要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 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 作业)使用作业成本法缩小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使成本计算对象多 层次化,程序明晰化,费用分配标准多样化,提供成本信息准确化, 更精确的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 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会计分配费用的 主观性。 四、网络公司的出现使成本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原因之一是由于网络公司只是一个虚拟公司, 因而进行成本核算 时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实体已不复存在,对于某一交易业务,要么是虚 拟公司的各方独立地进行成本核算,要么组成了一个临时的“联合财 务部”进行核算,这与原来的成本核算有着本质的区别,原因之二是 由于网络公司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当某项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因 而在成本计算时似乎没有必须将短暂经营期再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 (既成本计算期) ,因此,使经营期与成本计算期一致,改变了成本 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成本的计算方法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成本会计环境的影响很大, 使现行的成本会计 核算体系存在着弊端, 虽然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实行上述方 法进行核算的条件,但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探讨和试行。为此,一方面 应改进我国现行的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 以及无形资产的 计价方法,另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在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含量 较大的企业进行作业成本核算的试点, 通过试点解决成本核算理论与 实务中的众多问题,待条件成熟时再全面实行。 参考文献: (1)王立彦 《成本会计——以管理控制为中心》中南出版社 (2)李松 《知识经济》南开出版社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会计学 专业(专科) 专业(专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_论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 会计改革 姓 学 名 许 海_ 燕 号__087110026________ 高唐邮电局 学生工作单位 学生所在电大_____聊城电大_______ 指 导 教 师 朱 英 华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处编印 1 撰写论文要求一、关于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会计学专业课程内容范围之内, 并符合会 计学专业的特点。选题时应当结合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实践亟 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 鼓励学 生对我国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二、关于论文 毕业论文的形式应为学术性论文, 字数应当不少于实施方案中所 规定的字数。 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充足、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通 顺、格式规范。 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 凡成绩在及格以上 者,给予学分。 毕业论文应该具有: (1)科学性。观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可靠;结论是否 合理; 是否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系统掌握的程度及对其中某 一问题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实用性。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是否能够体 现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3)逻辑性。论证是否有力;层次是否分明;逻辑是否严密; 结构是否完整、合理。 (4)技术性。是否具有收集整理运用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是 否清晰、准确;格式是否规范。 三、关于格式 毕业论文统一使用 A4 纸打印并侧装订。 毕业论文应包括:目录、论文摘要、正文、引用参考文献资料目 录。对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论文中必须注明所引用著作的 书名或论文名。作者、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及出版时间,引用其它 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2 论文目录 财务会计 为对 报告会计与其 环境 关………………………5 1 财务会计知识框架………………………………………………………5 2 知识成为时代的核心要素和经济资源…………………………………5 2 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6 2.1 知识经济对会计基础环境的影响………………………………………6 2.2 知识经济对企业产权理论的影响…………………………………………6 2.3 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8 3 财务会计的改革………………………………………………………………8 3.1 会计权益理论和计量方法的改革………………………………………8 3.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的改革……………………………………………9 3.3 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9 4 结束语…………………………………………………………………………9 5 参考文献 ……………………………………………………………………10 3 论文摘要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会计来进行 管理。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 迫切需要会计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以适应找国经济环境的变化。 财务会计作为对外报告会计, 其理论、 方法、 目标, 与其存在的环境密切相关, 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改变了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的经济特征,代之而来的是“以知识为基础” 的经济。知识成为该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知识成了知识资本。这一 变化对传统企业的产权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并促使了企业产权理论和制度的变 革,改变了传统企业会计的生存环境,必然导致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变革。 关键词:会计知识框架; 关键词 核心要素; 影响 ; 改革 4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改革 山东聊城 许海燕 087110026 [内容摘要]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 会计来进行管理。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会计的职能作用得 以充分发挥, 以适应找国经济环境的变化。 财务会计作为对外报告会计, 其理论、 方法、目标,与其存在的环境密切相关,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知识经 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的经济特征,代之而来的是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成为该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知识成了 知识资本。这一变化对传统企业的产权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促使了企业产权 理论和制度的变革,改变了传统企业会计的生存环境,必然导致会计理论和方法 的变革。 [关键词] 会计知识框架; 关键词] 核心要素; 影响 ; 改革 财务会计作为对外报告会计,与其存在的环境密切相关 1 财务会计知识框架中世纪意大利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的萌芽”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并出现了繁荣景象,这直接导致了复式薄记方法的产生;18-19 世纪英国的工业 革命,导致了成本会计的产生;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电 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得以普及和应用,使“物价变动会计”等新问题得以出现。 自从 1978 年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发布之后,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就成 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内容。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效尤。在国际会计界,将 界定严密、内在一致的概念框架作为会计准则制订理论基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 心。未来任何国家只要着手制订会计准则,就必然会希望有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 来指导准则的制订, 未来各国会计准则制订机构会更加注重概念框架的研究。 在 曾被试图作为我国概念框架的基本会计准则早已被淘汰的情况下, 我国加速颁布 的具体会计准则已造成前后准则的矛盾重重, 进而造成会计实务的混乱。 事实上, 公允价值运用上的混乱局面早已从一个侧面凸显出我国概念框架制订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正在北京、上海、厦门三地成立概念框架研究组,加紧研究中国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我国会计目标的两层次论: 第一层次是较现实的层次, 即“决 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并重; 第二层次是较理想的层次, 即决策有用观(含 受托责任观)。第三,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构建了以可靠性、 相关性和透明度为核心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第四,对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要 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了详细研究,认为有必要扩大确认的内涵;现 值与公允价值计量既具有相关性又具有合理的可靠性; 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应纳 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 知识成为时代的核心要素和经济资源 5 近年来,知识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技术进步和知识 与信息的应用为 GDP 的增长所作的贡献越来越大。与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有 着许多完全不同的新特点。 而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是则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 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有着许多与工业经济特征根深蒂固的联系。 因此,财务会计的 创新与改革是世界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 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征。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 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 济形态,是一种全新的基于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所以,知识本身是 认识、开发、利用资源的资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资源。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把 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基础, 将高新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最重要的资源 依托。 2 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2.1 知识经济对会计基础环境的影响 . 文 E 传统财务会计结构性特征及变革的必然性延续几百年的近,现代会计发 展史告诉我们,会计理论的更新与会计实务的创新等变革与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他 相关环境的变化有着直接联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传统财务会计所适应的环 境基础均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导致传统财务会计表现出对工作环境极大的不适应 性,目前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传统财务会计的诸多批评一般在此下面我们将 从传统财务会计结构性特征及变革的必然性角度解析这种不适应性时空观特征 传统财务会计采用的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回顾型时空观,其基本功能就是反映和监 督,即依据过去业务活动的记录和总结,对过去的业绩和行为结果作出评价,并以 此指导现时事务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伴随着科学技术和飞速发展,特别是现代 信息技术的运用,人们的时空观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过去和现在的梦想 可能就是未来的现实,而谁能拥有创新的思维,谁就能把握未来对于实效性很强 的财务会计工作来讲,随着人们时空观的变化,需要相应树立适应现时需求,科学 规划,预期及把握未来的会计时空观,变回顾型为展望型,通过对现在的认知,为 更好地把握未来服务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经济运行方式 和企业生存,组织和经营方式,现行会计规则体系生存基础——传统原则和传统 假设也应与时俱进 2.2 知识经济对企业产权理论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在坚持传统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又要符合其独特要求, 拓展或改变部分原则内涵。历史成本原则显得不合时宜,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采 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混合使用两种或多种计量基础,完整地反映企业会计信 息;相关性原则要做到对外对内报告并重,对外部投资者、 债权人和内部经营者都 要快速提供相关信息资料,满足多变环境的要求;为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考虑 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等因素,适应现实经济中的衍生金融工具等经济事项, 权责发生制原则将与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运用,对网络经济以现金流动制为基础 进行核算;配比性原则因“虚拟公司”的出现及合作各方要求合理分配实物资 产、人力资产、智力资产的耗费,配比范围扩大了,核算方式也因不确定性要进行 合理的调整;及时性原则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会计 必须能够随经济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灵活性原则致 6 使人力资源会计、知识会计在坚持精确计量的同时,合理地运用模糊计量方法, 将精确计量和模糊计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披露原则既要求反映财务资本的货币 化会计信息,也要求将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在报告中全面、适当、公正地予以揭 示和披露会计主体假设。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我国除了具有独立资金、完整 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经济实体外,将会更多地涌现出经济发展水平多样化和财产权 益日益复杂化的虚拟主体。虚拟主体实质上是一种名义上或形式上的企业组织。 在网络化经济时代,经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较强的变动性。企业可以由多 家独立公司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迅速的联合和重组,形成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即 虚拟公司。 虚拟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以往的空间概念,它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的 存在方式,组成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迅速分组,随时根据实际情况 需要增加或减少组合。虚拟公司使会计主体变成一种新型的“相对会计主体”, 这种“相对”会计主体,拓展了传统有形的会计主体假设。“网上公司”、“远 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等形式的出现,则突破了原有会计主体的“空间”概 念。“媒体空间”中的会计主体会越来越多,外延也愈难以界定。会计主体应承 认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并存,会计上对虚拟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 量及有关记录和报告,都应适应这个特殊会计主体的需要。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 将有可能被“相对会计主体假设”所取代。 持续经营假设。 基于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同时存在的情况,持续经营是假定会 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但随着竞争加剧 和风险增大,企业随时会出现被并购、清算、终止的可能,虚拟公司的经营活动呈 现出即合即分的即时性特征,具有临时性和不可预测性,它能根据市场需要,适时 介入、 退出与转换,虚拟公司是一个存在于网上的临时性组织,进行的多是一次性 交易,完成后即进行解散,因而引发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 有人主张代之以破产 清算和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 从而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网上实体”的经营活动便 呈现出“短暂性”,因此,笔者也认为确立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 具有一 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会计分期假设。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虚拟企业随市场机遇的出现而产生,市场 机遇的可变性决定了它的存续时间可能很短,甚至可能在几分钟之间就形成一个 虚拟企业,完成一笔业务后即宣告解散,所以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再划分时间段已 无必要,只要把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统一就可解决该问题。 因此,有人提出以虚拟 企业的网上交易期作为一个会计期间,可以在一次交易后只编制一次会计报表便 可满足需要。这样就不会产生成本费用的跨期分配问题,从而使收益等会计信息 更真实、可靠。从另一方面说,在网络时代,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使企业 财务管理由静态走向动态,使企业在任何时点,都可将已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 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地得到企业实时的财务和非 财务信息,而无须等待会计期末,因而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使会计分期假 设消除了时间的断点,因而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也引发了对会计分期假设 的否定。 笔者认为,对于网络经济可取消会计分期假设,对实体经济仍可适用会计 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人类已经进入了 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的产权关系和产权 内容,从而引起产权理论的变革。 会计对产权的贡献是与生俱来的,并一直随着产 权思想的变化而变化。会计权益理论的发展变化无不充满着产权主体的身影。正 如瓦兹和齐默尔曼所言:“会计和审计都是产权结构变化知识经济带来了企业产 7 权关系的重大变化,使产权关系的重心逐步从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转移。企业产 权关系理论的发展为会计权益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应 该突出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产权关系中的地位以及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该享有 的所有者权益。 2.3 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 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基础的重心由物质资产转向使企业资产增值、 财富增加的知识资产,物质资产的作用减弱而知识资产的作用增强。 因此,会计目 标服务的主体将由物质资本所有者(股东)转向知识资产的所有者。同时,企业财 务报告的目标范围将扩大,不仅要满足使用者对企业资本、物质等财务资源的增 长和创造的兴趣,也要满足他们对计量企业知识资源、权益的变动情况、收益的 形成过程和有效控制企业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为主的信息需求对基本会计概念 和范畴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资本制度、利润和资产等基本会计概念产生影响。 2 对资本制度的影响 现有资本制度是以实体资本为基础的,即实 体资本的出资者承担经营风险并享有剩余索取权。 而知识经济奠定了以知识为核 心的资本制度。 即知识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人是知识的载体,因此企业作为智 力资本与非智力资本的契约,智力资本所有者也应当共同分享权益。这要求会计 建立能反映智力资本的中心地位,体现智力资本同享权益的会计体系。 3 对利润含义的影响 传统的利润是对实体资本的回报,劳动者 只是实物资本的附属物,只领劳动报酬而不参与利润分配,而知识经济条件下,知 识既已成为企业的主要资源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就有权利参与利润的分配,利 润是对知识和实体资本共同投入的回报。 因此会计必须能划分员工劳动报酬和智 力资本回报的界限。 4 对资产概念的影响 知识经济条件下,资产不再被主要地定义为 有形资产,相反,无形资产会成为资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在根本上否定了以有形 资产为重心的传统会计系统计在新世纪之初面临着一场革命。 中国有关研究人员 经过指标体系测算后提出,中国目前尚处在知识经济萌芽阶段。但由于知识经济 的发展具有非线性、可突变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有可能跳过某些技术 发展阶段,直接采用新技术。中国实际上已被裹挟着进入了信息时代,因此,抓住 机遇,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加快会计革命的步伐,是唯一现实的选择。 财务会计改革 会计权益理论和计量方法的改革 1 会计权益理论和计量方法的改革 金融资产与负债分类和确认的改变影响监管资本的计量 , 商业银行持有的衍 生金融工具由表外纳入表内核算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要将其划分为金融资产或者 负债,而现行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将表外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首 先转换成基础金融工具,再按照基础金融工具的风险系数计算资本要求。衍生金 融工具的划分直接影响资产金额和负债的金额,进而影响风险加权资产和资本, 同时影响到资本充足率计量结果。 比如商业银行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按照现行的会 计制度在转换前作为负债核算,实际转换部分作为所有者权益核算,而按照新的 会计准则在可转换债券发行后就需要首先确定负债部分的价值, 总金额减去负债 部分作为所有者权益核算,分割后不得改变,这部分差额是认股权的价格,计入 所有者权益。 资产证券化业务由于将信贷资产从表内转向表外, 由于减少了资本充足率公 式中的风险加权资产降低了监管资本的要求。 对不同类型的资产采用不同的核算 8 方法,因此对不同类型资产的相互划转可能成为管理当局调节利润和资本的手 段,必须根据新的会计核算方法修订资本的计量方法。 3.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的改革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复试簿记的基本等式(以下简称基本等式) ,而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复试簿记的基本等式(以下简称基本等式) 而在 , 基本等式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一些扩展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资产+ ”“资产 基本等式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一些扩展等式,如“收入—费用=利润”“资产+ 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 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等(以下分别 简称扩展等式①②③ 。 ①②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各种新的经济交易 简称扩展等式①②③) 形式对会计等式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由于对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 界定存在不同观点,关于扩展等式科学性和严谨性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息。因此 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的会计等式(体系)就具有非常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我国对企业进行的是直接计划管理,企业的资金由国家投 入,企业产生的利润或亏损则上交国家或由国家弥补,因此在当时以“资金占 用=资金来源”作为会计平衡的基本等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是,伴随着我国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进步,“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这一等式固 有的缺陷就逐渐的突显出来,如无法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产权关系”、 资产计量属性局限于历史成本、不符合国际惯例以及不利于会计信息的批露等 等。 3.3 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财务理论研究将围绕着资本市场 财务运作、

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分析论文

这种情况其实是车间生产管理的问题,如果管理水平能达到,车间能分清每一批的使用情况,领用时也是根据生产情况领用。这只能要求生产管理部门提高水平,财务工作的一部分职能就是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或建议。这种情况就是这样。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当前,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化两个特征。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一弹性制造系统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并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序控制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工序的弹性化。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二电脑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升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三制造资源规划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是其前身。四电脑整合制造系统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上述所有新科技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跟着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不加以改进,将会导致以下后果一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一礴降到了现在的不足,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二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量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的有关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作业基础管理,即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且消耗资源的作业。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尚不具备实行法的条件,但是法对我国制造费用分配的改革还是很有启发的。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一适时制。适时制就是零部件在生产需要时才购进,或产品有顾客需求时才生产,从而使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倒推成本法。即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的方法。在采用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到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将大幅度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成本法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的必要性受到怀疑。这样,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作详尽的追溯,无疑有些得不偿失,而为克服上述问题的种种努力,迫使倒推成本法应运而生。二全面质量管理。目前己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一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改进产品质童的管理哲学。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的“零缺陷”,并最终由顾客来界定质量。叨促使质量会计得以产生。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日前仍然停留在质量成本确认、计量和报告上。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外部质童保证成本等五大类组成。另外,在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三战略管理。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像“以人为本”的人事政策、以“差异化”或“成本领先”的市场定位策略,以及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品质童策略等等。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口向丰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生产与竞争者同质产品时,成本要低于竞争对手,使顾客能以较低的代价,取得同样功能的产品。战略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价值链分析、市场定位和成本动因分析三个方面。四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盘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管理人员和员工不会满足于某一特定工作水平,而是谋求不断的提高。采用该方法的企业发现会以前似乎高不可攀的目标现在竟然达到了。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嗬在于,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并认识到降低成本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公司总是可以找出办法使本年度成本和费用低于上年。五限制理论。根据限制理论‘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样的目标,都有可能实现。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厂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反之,如果加强其他联结处,则整个链就不会餐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地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反过来加大投人童,“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要更新设备,那么,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这样,就总体而言,效益会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诊释。六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于世纪年代传人我国。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十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成员都应当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邯钢集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验中所揖的成本就是目标成本。从目标成本的制定到管理,我国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三、对策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政府各级机关及企业各级领导要有魄力、有决心,推动成本会计系统的改革。成本会计人员要佳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经济型成本会计工作转变为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成本会计人员要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应当强调的是,在成本会计岗位上应配备成本工程师,从而有利于成本会计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以适应现代化管理和成本会计新发展对成本会计人员越来越高的要求。二会计学界在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成本会计新方法的同时,必须认真研究,要深人企业进行调查并选作试点加以推广应用,还要做典型案例研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克服理论工作者没有很好深人实践、实际工作者没有很好研究理论的倾向,以扭转学术界和实务界两张皮的现象。三成本会计核算手段要实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没有会计电算化,新的成本会计方法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四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现代成本会计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成本会计的全盘否定,完全照搬照抄西方成本会计方法更不是要求成本会计高等数学化。只要是适应我国生产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会计方法,都应视为现代成本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internet)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实际上,不论是银行、快餐连锁店、专业组织还是政府机关,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大多数产品供过了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残酷激烈;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一、 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1、弹性制造系统(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高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3、制造资源规划(mrp ⅱ):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mrp i)是mrp ⅱ的前身。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4、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果继续使用,将造成: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因为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制造费用剧增并多样化,其分摊标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于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上一页                  (2)成本控制可能产生及功能行为。传统成本会计,将预算与实际业绩编成差异报告,即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asting,abc),abc法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bc法就是把为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如质量检验、机器维修和顾客服务等分配到产品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成本数据更加准确。abc法将制造费用按作业别归集到不同的成本库中,然后分别成本库采用各自的分配标准来分配制造费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abc法又发展为作业基础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简单地说,abm就是以abc法为基础,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其中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适时制(just in time system,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队、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贷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因为在采用ji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列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大幅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贷的必要性受到怀疑。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做详尽精确的追溯,无疑得不偿失。这样倒推成本法便应运而生。    2、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tqm是本世纪60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tqm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5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3、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atmanagement)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战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围,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包括3个方面:(1)价值链分析;(2)市场定位;(3)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4、基准管理(benchmarking management)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以增强竞争力。    5、限制理论(theoty of congtraints,toc)。根据toc,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目标都会实现(如,利润最大化)。企业限制因素通常可分为资源、市场、政策、原材料和后勤5类。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但是如果加强了其它的联结处,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认识到,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更新设备,引进新型设备会发生一笔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就总体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6、目标管理(objective management)。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全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的目标战术管理,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以上6种管理理论与方法我国都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比较落后,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发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我国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范围上看局限于生产领域;从内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从时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成本回避将降低成本视野重点转移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及采购、制造、销售和使用阶段;从内容上着,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和消费者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处置成本);从时效上看要求防患于未然,进行事前成本控制。总之,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在行为科学逐渐受到重视的今日,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一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例如适合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近十几年孕育的适时制与倒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计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对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有些方法可以直接引进,有些方法应加以改革和完善,有些方法只能在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采用,或局部吸收其方法。总之,为了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学习要有创新,而创新只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成本会计体系。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供产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学习的。总之,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6、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笔者认为: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我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会计报告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题目

集团公司的资金内部控制方法与流程研究   房产税税制改革研究   增值税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保障税收问题研究   股权激励中的盈余管理研究--以光明乳业为例   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作业成本法在环境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以某发电厂为例   民生银行某分行财务分析   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有用性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市盈率指标在股市投资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税务风险的某公司的内部控制研究   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   审计失败的原因及规避分析--以科龙电器为例   环境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怎么这么多人再问毕业论文题目呢?其实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比较好写的,你首先看看你大学专业学习的具体方向是什么,自己搞过什么方面的研究,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来定毕业论文题目,这样你才能够有足够的内容来写毕业论文,你百度下:普刊学术中心,很多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教程可以抽时间多学习下。

提供一些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一、会计方面(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资产评估)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3.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5.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6.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7.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10.企业破产的若干财务问题11.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12.论财务报告的改进13.论企业分部的信息披露14.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15.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16.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17.关于企业合并报表会计问题研究1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19.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20.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21.合并报表若干理论的探讨22.增值表在我国的应用初探23.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24.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25.表外筹资会计问题研究26.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27.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28.盈余管理研究29.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30.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31.论绿色会计3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3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34.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35.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问题研究3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会计问题研究38.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39.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40.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和应用4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问题的探讨42.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43.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与发展44.试论会计监管45.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46.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47.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价值评估48.企业整体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49.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50.《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51.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52.XX准则的国际比较(例如:中美无形资产准则的比较)53.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54.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55.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56.对资产概念的回顾与思考57.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58.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59.对虚拟企业几个财务会计问题的探讨60.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探讨61.两方实证会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二、财务管理方面(含财务管理、管理会计)1.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2.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3.论杠杆收购4.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5.投资组合理论与财务风险的防范6.代理人理论与财务监督7.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8.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9.中西方企业融资结构比较10.论我国的融资租赁1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12.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1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14.负债经营的有关问题研究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16.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17.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18.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19.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2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模式――上市公司并购23.债转股问题研究24.公司财务战略研究25.财务公司营运策略研究26.资本经营若干思考27.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28.论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29.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研究30.资产重组的管理会计问题研究31.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决策32.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研究33.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34.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35.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36.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37.国际税收筹划研究38.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39.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40.XXX税(例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4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42.入世对我国税务会计的影响及展望43.我国加入WTO后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44.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5.经济价值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三、审计方面1.关于CPA信任危机问题的思考2.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3.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4.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研究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6.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7.审计质量控制8.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9.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1.论审计风险防范12.论我国的绩效审计13.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审计的影响14.审计质量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15.经济效益审计问题16.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17.我国电算化审计及对策分析18.浅议我国的民间审计责任19.试论审计抽样20.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21.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22.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四、电算化会计类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2.电算化系统审计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5.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6.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8.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9.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1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1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12.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13.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14.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15.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16.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17.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18.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19.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20.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21.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22.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23.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2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25.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26.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2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28.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29.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30.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31.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提供一些论文题目,供参考。浅析会计信息失真 谈谈资产减值的几个问题 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借鉴意义 论审计风险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特征和建设途径 审计独立性之我见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 试论会计国际化 浅论所得税会计 财务总监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研究 如何界定会计信息失真 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新形势下防范与抵御银行会计风险初探 新世纪会计的发展趋势 价值本质规律----价值规律的最新发展 浅析电算化审计 亦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信用证为何遭遇冷落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争议——会计职业道德面临 2002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展望 市场经济发展与会计制度改革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现状及展望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 浅议企业集团税收筹划 我国环境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问题及对策 对会计职能的再认识 会计职业道德 做好出纳工作 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全面推进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制度与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回顾与评价 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对策 论我国增值税制度改革之路 试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森工企业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论文的结构 会计改革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剖析 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