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资本主义发展史论文600字的内容摘要

发布时间:2024-07-08 11:55:45

资本主义发展史论文600字的内容摘要

一、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定位 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但是这一新阶段究竟应叫什么?怎样概括这一新阶段的特征,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 1、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这是主流观点。李琮等人是其代表。他们认为,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转变时期,仍然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阶段。 2、二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黄素庵、甄炳禧把20世纪9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称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李景治、向文华等人也持此观点。他们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资本加速向国际化发展,到90年代则呈现明显的全球化倾向,国家垄断与私人垄断结合在一起向全球拓展,当代资本主义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三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观点。法国学者德罗奈持此观点。他认为,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垄断资本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生产的最高统治,它把生产的社会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使资本主义实现了历史性进步。 4、四是社会资本主义的观点。这是高放的观点。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社会结构到社会生活,从内部关系到国际关系,社会化的程度都越来越高,范围都越来越广,层次都越来越多,社会主义的因素在逐步增长,所以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即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比之其他名称更为恰当、更为准确。 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要策源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进程中的一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等技术接踵诞生并得到初步发展;80年代后半期,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宇航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所有这一切,仿佛巨大的羽翼,把人类从机器大生产时代提升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2、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大大下降,第三产业迅速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目前已达到2/3左右。第三产业的领头雁是高科技产业,而雁头就是信息产业,它们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和1/6左右。与此相随,蓝领工人减少,白领工人增多;非知识型工人减少,从事信息处理的知识型工人增多。近年来,在美国数百万新的就业者中,知识型工人约占90%左右。工人阶级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战后,银行信用体系膨胀,金融组织不再仅有商业银行,而且还有大量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金融资本与工商资本进一步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金融资本,扩大和加深了金融资本的统治。股份公司进一步发展,吸收的社会资本更多,企业组织管理更加严密,垄断资本可以用更少的股份控制整个公司,进而垄断市场,榨取更多的利润。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新型公司异军突起。公司兼并之风此起彼伏,资本日益集中和垄断,跨部门跨行业的超级企业集团和巨型跨国公司联翩涌现。从某个方面来看,企业组织形式的这些变化,增强了垄断资本抵御风险、增殖自身的能力。 4、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国家或者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或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设施,交替实行国有和私有,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或者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收入和过度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5、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扩大资本输出,进行不等价交换,甚至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巩固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以至整个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把广大第三世界变成它们的廉价资源供应地、获取高额利润的投资对象和推销剩余产品的市场,从而造成了西方财富的不断增加。无偿利用巨额世界资本,是国际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研究者由于分析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强调的方面不同,大致上可分为三种观点: 1、第一种观点,现代科技革命推动论。这种观点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当代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飞跃所致。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去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矛盾。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 2、第二种观点可以概括为国家干预和自我调节论。这种观点认为,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众多变化中,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在相当程度上推动并决定着其他变化的性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加强“国家干预”,对资本主义延缓衰老起了关键性作用。其次,通过“体制改革”缓解了“制度危机”;通过反对垄断,鼓励和保护自由竞争,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发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自我调节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内在动因。 3、第三种观点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发展潜力论。一些研究者强调,当代资本主义并未像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估计的已经“垂死”,自身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奚广庆、钟沛璋持此观点,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尽管矛盾重重,改革和高新技术发展使其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摘要: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于封建社会内部,随着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的完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及启蒙运动的进行,便周期性的爆发;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也在不断的完善自己,逐步运用国家干预来解决经济危机。但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观察,资本主义终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必然的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代替的途资本主义终于在17世纪确立起来,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伴随而生,由于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其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径和方式会与以往有所不同而已。 关键词:产生和发展 基本特征 目前现状及未来前景 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强制地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全部过程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不同的阶段。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的变换,即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另外,资本原始积累还包括对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  资本主义制度是经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最终确立的。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由于在工场内部实行劳动分工,比资本主义初期实行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8世纪,在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同工场手工业的狭隘的技术基础发生矛盾。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求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诞生的机器大工业,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结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同时也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国家具有共同的规律并带来类似的后果,但是各个国家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也具有各自的特点。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还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简单商品生产已经包含着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这种无政府状态推向极端。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资本家之间的斗争具有普遍性和空前激烈性。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也在竞争规律的支配下,竭力应用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改进机器,加强自己企业中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组织性,其结果是不断加剧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大工业巨大的扩张遇到了资本主义占有所造成的市场相对狭小的限制,社会化生产所必需的客观比例遇到了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破坏,冲突便成为不可避免。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就是这种冲突的突出表现。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机构在自己创造的生产力的压力下失灵了。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社会生产力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的这种反抗,迫使资本家阶级不得不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质。由资本集中而产生的股份公司、垄断组织以及国家占有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它的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 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经历了一系列严重的危机、动荡和战争。从1914年到1945年的三十余年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制度摇摇欲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出现了转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十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对迅速地发展,政治上也获得了相对稳定,社会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内容是: 资本主义国家体系!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也就是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殖民体系过程 是新航路的开辟 是增加联系 打破了世界各地的相互隔绝的局面 ,,然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列强进行对外扩张 把亚非拉洲的纳入了世界市场!然后第二次工业革命 完全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因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 也是帝国主义,它们加大程度瓜分海外殖民地 然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就确立了 按道理说是因殖民体系确立而确立的吧 !

资本主义发展史论文600字的内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制度是经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最终确立的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由于在工场内部实行劳动分工,比资本主义初期实行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8世纪,在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同工场手工业的狭隘的技术基础发生矛盾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求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诞生的机器大工业,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结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同时也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国家具有共同的规律并带来类似的后果,但是各个国家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由资本集中而产生的股份公司、垄断组织以及国家占有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它的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内容是: 资本主义国家体系!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也就是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殖民体系过程 是新航路的开辟 是增加联系 打破了世界各地的相互隔绝的局面 ,,然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列强进行对外扩张 把亚非拉洲的纳入了世界市场!然后第二次工业革命 完全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因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 也是帝国主义,它们加大程度瓜分海外殖民地 然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就确立了 按道理说是因殖民体系确立而确立的吧 !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资本主义发展史论文600字的内容概括

恩,发展史。。我找到了一个蛮详细的。。希望可以帮助你。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般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中国,这三个基本条件形成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因此,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中国封建社会从明朝中后期就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牢固性,由于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正常道路。所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的参天大树。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沦为西方列强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具体的表现是,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入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这些地区的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者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与此同时,生计日益艰难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枯萎了。那时候,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并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自然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产生的。欧风美雨使中国封建经济结构逐渐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开辟出一定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但是,近代中国却没有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条件。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走由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再到近代机器工业的正常道路。换句话说,近代中国机器工业无法首先由民间资本投资创办起步,而是由一些中央与地方的封建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倡办新式机器工业,从而拉开了洋务运动以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序幕。然后,一部分商人、买办、官僚开始投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相对于洋务派创办的官营企业的国家资本而言,他们被称为私营资本企业,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那时候,在中国大地上,资本主义存在着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三种形式。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占比重较大,本国资本占比重较小;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占比重很大,又呈畸形发展状况,民族资本占比重很小,实力薄弱。 二、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标准》要求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十分曲折。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再加上不久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再加上封建军阀混战,缺乏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使民族资本主义受挫。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而展开的“改订新约运动”,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显著发展。而这种发展的势头被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所打断。利用战时经济的环境,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本和国民党的官僚资本迅速膨胀。1945年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以后,国民党官僚资本靠接收日本侵华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和垄断地位。国统区的民族资本企业在美货倾销、官僚资本排挤压制、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和通货膨胀等多方面因素打击下,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告诉我们: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苦挣扎的。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控制下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是近代中国许多仁人志士做过的梦,但是毫无例外全都破灭了。历史雄辩地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不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要想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 在近代中国,曾经有不少人提出过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并为此而奋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由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提出、经天王洪秀全批准的《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这个纲领没有付诸实践,只是作为思想史的重要资料保存下来。 第二次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百日维新”。19世纪90年代,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的几年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愿望的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维新。他们提出设议会、立宪法;办铁路、开矿山、奖励农工商;创建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精练陆军、扩建海军。这些变法维新的主张,其实质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他们依靠光绪皇帝的支持,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将变法理论付诸实践。但是,新法只推行了103天,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的打击下,戊戌六君子血染刑场,遭到惨败。 第三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在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一次有理论、有纲领、有政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使命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1894年孙中山建立革命团体到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其间经历多次武装斗争,历时17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庄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理应成为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保障。事实上,孙中山制订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包括了一些废除封建制度,推行民主制度,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条款。但是,这个新政权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反对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重大举措,帝国主义就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发动反扑。政治扼杀、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同时并举,终于迫使孙中山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宝座让给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中的新代理人袁世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之东流。 历史一再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肩头。

明朝,萌芽,清明上河图清朝,沦为殖民地,发展受阻清末,中华民国孙中山时期,内外交困,发展短暂蒋介石时期,再次沦为殖民地,战争阻碍了社会形态的进化解放后,"社会主义初步改造",进一步扼杀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改革开放后,盖着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帽子的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壮大,大肆发展,已经渐显资本家与无产阶级分明的社会阶层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

如果要详细那能写书了都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短暂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的机会。4.受挫:1919年到192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再加上中国国内各封建军阀相互混战,缺乏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受挫。5.萎缩: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举措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显著发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势头被打断。抗战胜利后,国统区民族工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6.调整和恢复:1949年建国后,中共中央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便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1951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资产阶级获得了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曾有过的利润。7.改制:1953—1956年,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利用“赎买‘的政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告诉我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苦挣扎的。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控制下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资本主义发展史论文600字的内容是什么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工业革命- 殖民地- 世界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 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丧失原因: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 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必横财 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四、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四次快速发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1、第一次:19世纪中期 原因: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 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④三大进步潮流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位而生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④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影响: ①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②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 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②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影响: ①70年代,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③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

资本主义发展史论文1000字内容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制度是经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最终确立的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由于在工场内部实行劳动分工,比资本主义初期实行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8世纪,在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同工场手工业的狭隘的技术基础发生矛盾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求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诞生的机器大工业,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结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同时也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国家具有共同的规律并带来类似的后果,但是各个国家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由资本集中而产生的股份公司、垄断组织以及国家占有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它的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资本主义历史上,英国是资本主义最初的中心。但最先品尝资本全球化冲击的是今天已进入七国集团的法国。 中世纪的法国借助由地中海到北欧的过境贸易中产生的大量商业资本的增加,而不主要是像英国那样由根植于本国的商品生产的增长在欧洲较早发迹。与中国春秋时期的井田制的解体一样,大量游离于生产之外的商业资本较早和超量出现,使法国庄园经济较早解体,庄园农奴和土地较早分离。商业资本增长进一步导致劳动力与土地生产资料的分离速度加快。与英国正好相反而与中国战国时期和后来的太平天国时期的情形近似,由于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工业非常脆弱以至不足以吸收大量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的货币资本和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便从农村流入城市并成为社会动荡的源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兴起使从地中海经法国通向北欧的商路中断,过境贸易锐减使法国出现萧条。此时英国正处上升时期,法国的政治家试图仿效英国,希望通过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振兴法国。他们天真地认为,用给英国的工业品优惠政策(进口税减20%)的方式换回法国葡萄酒与白兰地在英国畅销,这样法国就可得到振兴。为此,法英1786年签订了《伊甸条约》。出乎法国人所料,法国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总值大大低于英国工业品的总值。经过短期较量,法国工业经济从法英的交换中所获甚微并为此濒于破产。法国人想取消这个条约以制止民族工业的衰落,但为时已晚。三年过后,1789年法国便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动荡即人们常说的“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出现是当时处于相对弱势的法国对强大的资本主义英国及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经济理论的严肃挑战。拿破仑看出法国政治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6],他用暴力摧毁英国工业品在欧洲大陆市场的同时,又用暴力强行把欧洲农民(也有人称之为“农奴”)从封建庄园中解放出来并使之变为自由的小土地农民,以此为虚弱的法国资本主义工业造就了可以为法国资本垄断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尽管拿破仑在1815年滑铁卢战场上失败了,但他为身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不可动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827年法国工业生产力比1815年增长一倍。此后,法国便由英国资本的外围地区跃入资本中心地区,并成为资本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与英国相对应的新的一极。如果说是英国开辟资本全球化历史的话,那么,从相当的意义上说,是法国开辟了资本多极化的历史。随着资本全球化进程向世界铺展,德国、美国、日本等在与新旧霸权(英国、法国及西班牙、葡萄牙等)的强力对抗中,相继挤入世界霸权的行列。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自相残杀后,这些国家开始联合并形成排斥处于外围地区的南方国家发展权利的资本联合中心,以共同主导和垄断世界资源和市场。满意请采纳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