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3000字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8-12 01:19:56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3000字参考文献

这么多,谁写得出来呀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3000字论文,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估计你连题材都没想好。可以以下题材:房地产 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物品,无片瓦我们则无以存身。但是这10年来的房地产价格连连攀升,查有关城市年鉴,看房价,做个房地产价格走势图。然后在从供给、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个个的走势与房地产的走势是否一致,进行相关模拟。最后再预测一下房地产趋势。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国有企业搞不好、国家投资效率不高的原因和改革的必要性垄断带来效率损失,分析中石油等垄断企业状况可以看出你是个懒人,所以去文库查篇论文交吧。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 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在我国则可追溯到孔夫子那里。但如果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作为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则经济学至今也不过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什么是经济学呢?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经济学探讨生产什么物品,如何生产这些物品和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在名著《经济学》中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我在《管理经济学》一书中从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种种说法归结起来,总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考,即经济学是使有限的资源被用于最合理的方面以便增加社会总的财富,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这种对经济学的理解,大致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调整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森林和地下水等可再生的资源及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甚至就连以往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和江河之水也因污染而变得稀缺起来。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因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牵涉到选择问题。在这里,效率意味着一国经济应将它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组织得使社会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且,在现行习惯、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经济资源应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分配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在短暂的200多年中,经济学按照科学的规范建立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的逻辑系统。一组初始概念,一套公理体系,精确的定义,严密的逻辑,以至如果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很少有人能够读懂经济学论文,特别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人们不要指望能看懂那些权威的经济学学术刊物上的论文。经济学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阳春白雪”而难以普撒寻常巷陌人家。 世纪之交,经济改革成为全球性流行思潮。而随着原计划经济国家大幅度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一思潮日益成为广泛的社会行动。学习、研究、传授和应用经济学则成了这一社会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学人认真钻研经济学、大胆实践经济学、不遗余力地传播经济学,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经济管理人才,他们已经或正在成为跨世纪的市场经济主体。国内近百所大学开设经济管理专业,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各级各类的研究机构对经济理论的潜心研究和深入探讨,极大地丰富了经济理论宝库,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漫步街头巷尾的大小书肆,以经济命名的“大全”、“读本”、“丛书”挤满书架,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然而对这些出版物中所述种种,即便是著作者本人,心中也是不大有把握的。人们在百忙之中,选中几本去读以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可读后常大失所望。用抽象理论来阐述简单事实的做法往往是著作者为评定职称而加重砝码。这类书籍文章通常是写给学者们和校园里的莘莘学子看的,而不是写给大众百姓看的。即使硬着头皮耐心地看过了,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也毫无帮助,除了花费时间几乎别无所获。经济学的发展需要学术研究,但更需要对社会公众的启蒙教育和应用。纵观世界各国,国民的经济学素养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揭开经济学的神秘面纱,让经济学从经济学家的书斋里走出来,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学泰斗陈岱孙教授说过“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致用之学”。但如何广泛传播经济学,使和寡的高曲成为流行的音符?这是我在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时常常浮现在大脑里的一个问题。在我评上教授职称之后,这一问题更是困扰着我,影响着我。特别是在我主持主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级一类优秀课程之后,我产生了撰写一本通俗经济学启蒙读物的冲动。作为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来不及陶醉于烫金的证书之中,顾不上多呼吸几口悠闲的空气,便准备投入紧张的“业余”创作工作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了这项工程的规划设计,试图结合身边的事例,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普及现代经济学思想理论和方法等基础知识。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经济学的眼光,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和思考,而并非象教课书那样做系统的灌输。为了使我的研究生能将所接触和学习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自我欣赏,并成为经济学的精神贵族,在制订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写作大纲之后,我便安排他(她)们进行写作内容的研讨和初稿的执笔。在初稿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修改、统稿和定稿,并将其命名为《生活中的经济学》。本书由许长新、刘俊等编著,参加编著的还有宋敏、郝琳、徐杏、王甲、庄惠娟、赵国蓉、尚静、金雯飞、张自斌、张孟硕。他(她)们的具体工作在相关篇章的后面都有明确的执笔者署名。 好友张军来电邀我将本书在中国知识经济出版社出版,考虑到普及经济知识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方面,于是我欣然应约。 本书定稿之时,日历已悄然指向1999年元旦,我也有了一定的解脱感。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得到多方面的协助与支持,谢意难以言表。由于初次涉足经济学启蒙读物的写作,书中定有多处缺陷,但我们希望能给读者多一些回味,少一些遗憾。当读者在百忙之中静下心来,读过本书以后,掩卷回首反思,但愿能豁然开朗: “哦,这就是经济学。”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2000字参考文献

这个论文可以先在网上找找文献参考参考呀~要是还没思路的话~你也可以去看下(世界经济探索)里面的文献 ~找下自己的写作灵感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 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在我国则可追溯到孔夫子那里。但如果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作为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则经济学至今也不过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什么是经济学呢?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经济学探讨生产什么物品,如何生产这些物品和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在名著《经济学》中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我在《管理经济学》一书中从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种种说法归结起来,总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考,即经济学是使有限的资源被用于最合理的方面以便增加社会总的财富,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这种对经济学的理解,大致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调整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森林和地下水等可再生的资源及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甚至就连以往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和江河之水也因污染而变得稀缺起来。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因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牵涉到选择问题。在这里,效率意味着一国经济应将它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组织得使社会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且,在现行习惯、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经济资源应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分配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在短暂的200多年中,经济学按照科学的规范建立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的逻辑系统。一组初始概念,一套公理体系,精确的定义,严密的逻辑,以至如果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很少有人能够读懂经济学论文,特别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人们不要指望能看懂那些权威的经济学学术刊物上的论文。经济学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阳春白雪”而难以普撒寻常巷陌人家。 世纪之交,经济改革成为全球性流行思潮。而随着原计划经济国家大幅度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一思潮日益成为广泛的社会行动。学习、研究、传授和应用经济学则成了这一社会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学人认真钻研经济学、大胆实践经济学、不遗余力地传播经济学,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经济管理人才,他们已经或正在成为跨世纪的市场经济主体。国内近百所大学开设经济管理专业,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各级各类的研究机构对经济理论的潜心研究和深入探讨,极大地丰富了经济理论宝库,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漫步街头巷尾的大小书肆,以经济命名的“大全”、“读本”、“丛书”挤满书架,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然而对这些出版物中所述种种,即便是著作者本人,心中也是不大有把握的。人们在百忙之中,选中几本去读以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可读后常大失所望。用抽象理论来阐述简单事实的做法往往是著作者为评定职称而加重砝码。这类书籍文章通常是写给学者们和校园里的莘莘学子看的,而不是写给大众百姓看的。即使硬着头皮耐心地看过了,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也毫无帮助,除了花费时间几乎别无所获。经济学的发展需要学术研究,但更需要对社会公众的启蒙教育和应用。纵观世界各国,国民的经济学素养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揭开经济学的神秘面纱,让经济学从经济学家的书斋里走出来,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学泰斗陈岱孙教授说过“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致用之学”。但如何广泛传播经济学,使和寡的高曲成为流行的音符?这是我在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时常常浮现在大脑里的一个问题。在我评上教授职称之后,这一问题更是困扰着我,影响着我。特别是在我主持主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级一类优秀课程之后,我产生了撰写一本通俗经济学启蒙读物的冲动。作为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来不及陶醉于烫金的证书之中,顾不上多呼吸几口悠闲的空气,便准备投入紧张的“业余”创作工作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了这项工程的规划设计,试图结合身边的事例,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普及现代经济学思想理论和方法等基础知识。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经济学的眼光,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和思考,而并非象教课书那样做系统的灌输。为了使我的研究生能将所接触和学习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自我欣赏,并成为经济学的精神贵族,在制订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写作大纲之后,我便安排他(她)们进行写作内容的研讨和初稿的执笔。在初稿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修改、统稿和定稿,并将其命名为《生活中的经济学》。本书由许长新、刘俊等编著,参加编著的还有宋敏、郝琳、徐杏、王甲、庄惠娟、赵国蓉、尚静、金雯飞、张自斌、张孟硕。他(她)们的具体工作在相关篇章的后面都有明确的执笔者署名。 好友张军来电邀我将本书在中国知识经济出版社出版,考虑到普及经济知识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方面,于是我欣然应约。 本书定稿之时,日历已悄然指向1999年元旦,我也有了一定的解脱感。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得到多方面的协助与支持,谢意难以言表。由于初次涉足经济学启蒙读物的写作,书中定有多处缺陷,但我们希望能给读者多一些回味,少一些遗憾。当读者在百忙之中静下心来,读过本书以后,掩卷回首反思,但愿能豁然开朗: “哦,这就是经济学。”

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做《生活中的经济学》,里面有很多的生动鲜活的例子,建议你参考一下,这些例子都在咱们的身边,你肯定可以从中有所启发列举出自己发现的事例的。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2] 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 特区经济 2007年04期  [3]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4]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5] 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年09期  [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  [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  [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  [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  [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  [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  [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  [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  [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  [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  [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  [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  [1] 唐海燕著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 吴莹等著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 科学出版社, 2005  [3] (美)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DSachs),(美)费利普·拉雷恩(FarrainBLarrain)著,费方域等译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  [4] 范从来等著 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3  [5] 李杰等编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6] 程祖伟,韩玉军编著 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7]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8] 李晓西著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1] 乐平 2008年中国汇率大观[J] 中国自行车 2008年04期  [2] 党明灿 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5期  [3] 叶莉,郭继鸣 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02期  [4] 宋磊 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 硅谷 2008年16期  [5] 周义,李梦玄 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09年01期  [6] 任兆璋,宁忠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2期  [7] 王颖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年03期  [8] 焦桂梅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 硅谷 2009年08期  [9] 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  [10] 叶雪梅 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Z1期  [1] 毛海棠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分析[J]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9年02期  [2] 吴春明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03期  [3]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4] 林德峰,闫波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科技 2007年01期  [5]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6] 刘华,卢孔标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金融与经济 2007年10期  [7]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8] 吴昊明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6期  [9] 温浩,朱建勋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年08期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摘要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一般论文的结构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你打算怎么写~写什么~,你的思路是啥样的,这样~你可以去参考下(世界经济探索),下载些文献~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

你自己联系实际进行修改。参考资料:提起经济学,不少人总会将其与枯燥、深奥划上等号。其实,就像经济学家可以通过大街上女孩子裙子的长短来分辨经济景气程度一样,生活中的不少事情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又是另外一番风景。 笔者每天回家,都要在一个车站起点站候车,总能看见一个卖报的老伯,时常在他那买份报纸,也就熟络起来。一天晚上回家,卖报老伯也搭上了这部公车,正好坐在笔者身边,便和他闲聊起来,健谈的老伯谈起了在车站卖报纸的经历。 原来,老伯前几年下岗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便打算卖报赚点钱。经过挑选,发现这个车站的人流量大,可是附近已经有了两个报摊。老伯脑筋一转,就决定不设摊,直接在等车的人群和车厢中卖。为此,他先和车站管理员套起了近乎,每天给车站办公室送几份报纸,逮着机会就诉诉苦。结果,管理员一心软,主动提出让他到车站来卖报纸。当然,那几份报纸老伯都不会忘记送。 卖了一段时间后,老伯发现:等车的人中一般男青年喜欢买报纸、有重大新闻时报纸卖得特别好。于是,他开始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体育类报纸;每天叫卖报纸时,也不再喊什么“晨报、晚报、足球报要吗?”而是根据新闻事件来叫:“中国足球队兵败如山倒、刘翔火拼周杰伦等等。”果然,这一招十分见效,不少原先没打算买的人都纷纷解囊。 我们不妨尝试用经济的语言来解读以上的做法,那就是:和车站管理员套近乎、送报纸——制定公关策略,公共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不设摊,在等车人群和车厢中卖报——差异化营销,进行渠道创新,变店铺销售为直销;改变叫卖方式——通过销售数据和产品分析,实现自己独有的销售方式——这正是目前国内营销界炒得红火的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的销售主张的英文简写)概念。 最后,老伯还说,他打算进些畅销的杂志,改变目前只卖报纸的局面。对此的经济解读可以是:产品线延伸,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其实,经济学是离不开人们现实生活的,也是平易近人学科。

一、节假日景点门票涨价、商场降价促销 这两个都是用供求关系和需求弹性来分析;二、自习室占座现象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去分析, 就是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最后一章关于科斯定理的现象,结合“公地的悲剧”分析。这两个都“很”来源于生活吧,自己去分析,我这边没有现成的,要是写出来、再打出来,那我就麻烦了,所以不如楼主直接就这两个方面写,一定比我弄出来给你要快的多,对吧。呵呵。。。!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3000字高考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 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在我国则可追溯到孔夫子那里。但如果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作为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则经济学至今也不过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什么是经济学呢?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经济学探讨生产什么物品,如何生产这些物品和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在名著《经济学》中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我在《管理经济学》一书中从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种种说法归结起来,总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考,即经济学是使有限的资源被用于最合理的方面以便增加社会总的财富,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这种对经济学的理解,大致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调整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森林和地下水等可再生的资源及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甚至就连以往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和江河之水也因污染而变得稀缺起来。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因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牵涉到选择问题。在这里,效率意味着一国经济应将它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组织得使社会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且,在现行习惯、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经济资源应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分配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在短暂的200多年中,经济学按照科学的规范建立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的逻辑系统。一组初始概念,一套公理体系,精确的定义,严密的逻辑,以至如果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很少有人能够读懂经济学论文,特别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人们不要指望能看懂那些权威的经济学学术刊物上的论文。经济学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阳春白雪”而难以普撒寻常巷陌人家。 世纪之交,经济改革成为全球性流行思潮。而随着原计划经济国家大幅度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一思潮日益成为广泛的社会行动。学习、研究、传授和应用经济学则成了这一社会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学人认真钻研经济学、大胆实践经济学、不遗余力地传播经济学,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经济管理人才,他们已经或正在成为跨世纪的市场经济主体。国内近百所大学开设经济管理专业,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各级各类的研究机构对经济理论的潜心研究和深入探讨,极大地丰富了经济理论宝库,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漫步街头巷尾的大小书肆,以经济命名的“大全”、“读本”、“丛书”挤满书架,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然而对这些出版物中所述种种,即便是著作者本人,心中也是不大有把握的。人们在百忙之中,选中几本去读以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可读后常大失所望。用抽象理论来阐述简单事实的做法往往是著作者为评定职称而加重砝码。这类书籍文章通常是写给学者们和校园里的莘莘学子看的,而不是写给大众百姓看的。即使硬着头皮耐心地看过了,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也毫无帮助,除了花费时间几乎别无所获。经济学的发展需要学术研究,但更需要对社会公众的启蒙教育和应用。纵观世界各国,国民的经济学素养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揭开经济学的神秘面纱,让经济学从经济学家的书斋里走出来,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学泰斗陈岱孙教授说过“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致用之学”。但如何广泛传播经济学,使和寡的高曲成为流行的音符?这是我在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时常常浮现在大脑里的一个问题。在我评上教授职称之后,这一问题更是困扰着我,影响着我。特别是在我主持主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级一类优秀课程之后,我产生了撰写一本通俗经济学启蒙读物的冲动。作为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来不及陶醉于烫金的证书之中,顾不上多呼吸几口悠闲的空气,便准备投入紧张的“业余”创作工作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了这项工程的规划设计,试图结合身边的事例,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普及现代经济学思想理论和方法等基础知识。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经济学的眼光,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和思考,而并非象教课书那样做系统的灌输。为了使我的研究生能将所接触和学习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自我欣赏,并成为经济学的精神贵族,在制订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写作大纲之后,我便安排他(她)们进行写作内容的研讨和初稿的执笔。在初稿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修改、统稿和定稿,并将其命名为《生活中的经济学》。本书由许长新、刘俊等编著,参加编著的还有宋敏、郝琳、徐杏、王甲、庄惠娟、赵国蓉、尚静、金雯飞、张自斌、张孟硕。他(她)们的具体工作在相关篇章的后面都有明确的执笔者署名。 好友张军来电邀我将本书在中国知识经济出版社出版,考虑到普及经济知识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方面,于是我欣然应约。 本书定稿之时,日历已悄然指向1999年元旦,我也有了一定的解脱感。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得到多方面的协助与支持,谢意难以言表。由于初次涉足经济学启蒙读物的写作,书中定有多处缺陷,但我们希望能给读者多一些回味,少一些遗憾。当读者在百忙之中静下心来,读过本书以后,掩卷回首反思,但愿能豁然开朗: “哦,这就是经济学。”

3000字论文,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估计你连题材都没想好。可以以下题材:房地产 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物品,无片瓦我们则无以存身。但是这10年来的房地产价格连连攀升,查有关城市年鉴,看房价,做个房地产价格走势图。然后在从供给、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个个的走势与房地产的走势是否一致,进行相关模拟。最后再预测一下房地产趋势。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国有企业搞不好、国家投资效率不高的原因和改革的必要性垄断带来效率损失,分析中石油等垄断企业状况可以看出你是个懒人,所以去文库查篇论文交吧。

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做《生活中的经济学》,里面有很多的生动鲜活的例子,建议你参考一下,这些例子都在咱们的身边,你肯定可以从中有所启发列举出自己发现的事例的。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不要百度直接搜出来的,太多人用过了。3000字左右论文要求:(对论文题目、内容、行文、字数等作出判分规定。) 论文题目:准确得体,简短精炼,醒目 10分 摘要:文字简练,字数不超过正文的5%;关键词不少于三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 10分 正文: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3000字 70分

生活中的化学论文3000字有参考文献

国外文献一般我们都上Scifinder查文献,有时候也直接上ACS查。国内文献我们一般不看,价值不大而且滥竽充数的很多

现代化学与生活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由物质组成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巨大的岩石逐渐风化变成泥土和沙砾;由于地壳变动而埋没在地下深处的古代树木变成了煤;铁器在潮湿的空气里逐渐生锈;等等。其实,化学就是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长期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从而逐渐认识到,自然界里一切物质变化的发生的规律。进而通过规律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1、衣 皮衣和皮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那皮革是怎么制的呢? 制革就是把动物体上剥离的生皮加工成实用皮料的过程,也称为鞣制,即用鞣酸及重铬酸钾对生皮进行化学处理:①鞣酸,又称丹宁,是某些植物如碱肤禾的树瘤(五倍子)中存在的一类无定形固体物质,分子结构中含多个羟基,可溶于水,能使蛋白质凝固。当生皮充分润湿并压榨后,它的每条纤维周围均充满蛋白质。经鞣酸处理后,生皮可变得规整。②重铬酸钾,在鞣制时加入,经还原使Cr6+成为Cr3+,铬离子与氨基酸的活性基团作用,使皮的纤维键合,强度大增。鞣制后,本来容易发臭、腐烂的硬生皮,变成干净、柔软的皮革。 通常的人造革由聚氯乙烯制成,办法是在织物纱线之间用这种合成树脂粘合。原则上任何树脂(包括橡胶)均可制革。 皮革和人造革两者在应用上有某些共同性:①衣。均适合做御寒外衣。动物皮革较透气,保暖性更好,但怕水;人造革表面不怕受潮;②鞋。二者均耐磨、坚韧,但动物皮革做成的皮鞋(及其它皮制品)受潮后易变形,产生折皱,甚至断裂。人造革制的鞋不怕水但比较气闷2、食 饮食中的化学知识更是不胜枚举。为了健康成长会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比如牛奶肯定是不可少的。有些喜欢喝加糖的牛奶,所以在煮牛奶时就先放糖一块煮,当然,也可能是用微波炉加热。另外有些喜欢在牛奶里加入果子露或巧克力同饮,这些都是错误的食用方式,我们用化学原理来解释一下。 首先,牛奶中的赖氨酸与糖同煮,在高温作用下会产生梅拉德反应,生成一种有毒物质——果糖基氨酸。这种物质不会被人体消化吸收。结果使对人体特别是对健脑有益的赖氨酸遭到破坏,尤其对少年儿童发育更为不利。喝牛奶加糖是有正确方法的:把煮开的牛奶装入碗内,晾至不烫手时,再把糖加入牛奶中搅拌至糖化时,即可饮用。这样,牛奶温度低了,赖氨酸就不会遭到破坏。 其次,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果子露属于酸性饮料,在胃中能使蛋白质凝固成块,影响吸收,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长期这样饮用,会使孩子变瘦。巧克力含有大量草酸。牛奶与巧克力同时食用,则牛奶中的钙和巧克力中的草酸就会结合成草酸钙,不被人体吸收,破坏了牛奶的营养成分。若长期如此食用,还可造成小孩头发干枯、腹泻、出现缺钙和生长发育缓慢。3、住 举家迁入新居,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关于小儿患白血病专家调查却令人担忧。近年来小儿白血病的患者明显增加,其中90%的小患者家中半年之内曾经装修过。但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是否是小儿白血病的重要诱因尚待进一步考证。但广岛白血病人增多和大同地区白血病发病率偏高等现象证明,白血病的发病极有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近年来,有儿科专家在接诊白血病患儿时,有意对其家庭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九成患儿的家长承认自家最近曾经装修过,而且大多是豪华装修。医学专家推测,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是小儿白血病的一个诱因,芯板、榉木、曲柳等各种贴面板和各种密度板中含有甲醛、油漆中含有苯乙烯和部分大理石地面的辐射,可能是罪魁祸首,因为甲醛和苯乙烯都是国际卫生组织确认的致癌物,苯可以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也被医务界公认。而这些污染气体释放缓慢,据了解,人造板材中甲醛的释放期一般为3~15年。 所以,新装修的房子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开窗通风后再入住。4、行 现在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了,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尾气。尾气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及甲醛等。 汽车尾气对人体健康有什么样的危害呢?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它随着空气经肺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引起缺氧,影响呼吸及心、脑功能。碳氢化合物对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氮氧化物的刺激作用较小,但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和肺泡,长期吸入可使肺组织受到破坏;氮氧化物还能引起组织缺氧而造成全身组织损伤。

探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教材,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社会.生活.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有关实际问题.格式:依次是题目,摘要,正文,参考文献.

我也不会啊,我现在急需一篇3000字的化学探究性小论文{学生角度}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