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教师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3:14:37

教师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论文

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表现    教师的心态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尤其是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心理关系   正常的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一个具有豁达、开朗、善良等优秀心理品质的教师会给幼儿以健康的心理支持,从而形成教师和幼儿间良好和谐的心理关系。如果教师自私、狭隘、暴躁,动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或以学习成绩和家庭出身来评价幼儿、处理幼儿日常生活问题,则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近年来,因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幼儿而使幼儿受到身体和心理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情节严重的受到了新闻媒体的曝光,但是未被曝光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的现象还有很多。这对幼儿造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而且是心灵上的创伤,甚至使幼儿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心理、生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样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是形成幼儿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处理周六、周日未完成作业的孩子的方式是罚幼儿在课间和中午跑步,或在众目睽睽之下跑,或饿肚子跑;第一次跑10圈,第二次就跑20圈……结果幼儿开始恨老师、恨学校,幼儿的心灵将逐步被扭曲。正如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从上幼儿园起,我就是一个破瓶子,从小就被家长和老师摔碎了,碎得再也不能拼接了,一个破瓶子还能有什么用?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要在提高幼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把心理健康纳入培养范畴,从根本上促幼儿的成长。

蒙台梭利教师运用身体语言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语言有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之分,所谓无声语言就是我们的身体语言,也就是态势语言。态势语言是人们在交际中用肢体态势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有声语言。这种肢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语言乃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语言修养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孩子得到的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作为蒙台梭利教师,其讲课语言既要符合对所有教师的一般语言要求,又要有反映蒙台梭利教育特殊规律的特殊语言要求。蒙台梭利教师的语言修养,将决定着孩子在活动中的效率。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蒙台梭利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乃至其它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一名优秀的蒙台梭利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用纯熟、优美的身体语言将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工作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教学中常见的态势语有眼势语、手势语、头势语、面势语和体距语。 (一)眼势语 (1)注视。目光较长时间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注视辅以不同的视线、视角和不同的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亲密注视会给孩子一种亲切的感觉。(2)环视。目光在较大范围内作环状扫描。环视可使教师的面部表情显得自然、灵活。如果课中完全没有环视行为,就会给学生以教师呆板、不热情或高傲的印象。(3)盯视。使视线集中在某一范围内,目光不流转,甚至连眼都不眨一下。这种眼势用于事物,可表示强烈兴趣。 (二)手势语(1)翘拇指。主要表示高度称赞、非常佩服、绝对的首屈一指。(2)伸食指。食指与嘴唇垂直并靠拢嘴唇或与嘴唇接触,表示“请安静”。这时嘴唇通常撮起,眼睛要稍稍睁大。(3)丁字手势。丁字手势的含义为“暂停”。(4)按掌。单手下按用于个体,表示坐下,双手下按用于群体,其义是要求坐下,引申为“停止做某事”。(5)抬手。单手上抬用于个体,表示起立,含有请的意思。双手上抬表示起立,还象征坦诚、真诚,这时手掌不是上抬,而是向两边摊开(拥抱前)。 (6)鼓掌。鼓掌的基本含义是赞许、肯定。也可用来表示打节奏、提醒、暗号、讽刺等含义。 (7)握拳。攥紧拳头,置于胸前,拳心向内,前后挥动数次,以示力量(命运)。 (三)头势语 (1)点头。基本含义是同意或赞成。(2)摇头。表示不同意或不相信。头部呈拨浪鼓式快速摇动,表示坚决的无通融余地的否定。(3)侧首。基本义是“关注”,结合面部表情的不同,显现“感兴趣”和“怀疑”两种意思。(4)鞠躬。主要表现为浅鞠躬:将头部垂下成低首态,然后再抬起来。其含义有二,一是致意,二是表示告别。

教师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论文题目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然而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又是长期被忽视的。因此,充分认识心理素质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安全安宁。”我们知道心理上的健康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正处在发育黄金期的小学生。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偏差和问题。我国的家庭中有较多数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威胁着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我国心理学卫生专家早就呼吁: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从防治儿童的心理障碍做起,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我们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情绪的基本情况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封锁。(一)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 (二)不良情绪 (三)孤僻、交往情感封锁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⒈家长的教养方式 家长教养方式主要是指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教育将影响儿童长大后的成长。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压力为主,有时甚至侮骂、打人等不良教养方式也会出现,这样家庭中出来的孩子心理问题比一般正常家庭要多。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民主型。这四种教养方式对学生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同作用。专断型的方式常使子女产生不良情绪,并且具有畏缩,不信任人的个性缺陷;放任型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子女具有放任的色彩,生活没有乐趣、悲观失望、低触,个性不成熟,达不到同龄人的正常发展水平;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获得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并心满意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意识、善于与人交往和取悦他人。⒉父母期望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是造成现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现代经济发展很快,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历史淘汰,被社会遗弃,所以拼命给予施加压力,使得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过重的负担,以致心理健康出现危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种危机到达一定程度便会爆发出来,会出现如逃学、自杀、自闭症等等。⒊父母关系 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间的不和谐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他的需要就无法满足,如果伴随父母的大吵大闹,会让小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中,同时他们还会受到同学的攻击、欺负,使其心中创伤比较大。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会导致他们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常会有不良情绪出现,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有时会对父母产生怨恨,严重的会离家出走。⒋父母的榜样作用 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举止、思想品质对孩子具有严重危害。小孩子的一个特点就是爱模仿,由于小孩子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而且小孩子对父母是信任的,也便会接受父母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坏习惯,也就更容易在长大后走上不良的道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⒈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学校管理不当,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 有些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在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已造成成绩不良的情况下,教师不去给予关爱、体贴,反而拿话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恐惧、厌烦。也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不合格。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学生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常言说得好:“有怎样得校长就有怎样得学校;有怎样得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⒉学校环境 现调查表明,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学生心理障碍的最主要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际关系较好的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有利于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态。而人际关系紧张的同学则无法愉快地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在困难的时候也比较无助,往往会对生活失去信心,比较自卑,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学校人际关系除了生生关系还有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生活也是很有影响的。 学校的环境一个是指学校的卫生情况,学校所处的位置以及学校的设施条件,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虽然不大,但也不容忽视,更重要的环境乃是班级里的心理环境,一个没有相互理解,同学都是自私自利,没有友好、愉快、和谐、尊重、信任的心理环境是不会有好的健康的同学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⒈社会环境 这里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习惯行为准则。对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有形无形的信息传播,有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如报刊、电视、广告等。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影响力很大。⒉社会风气 对于小学生而言,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影响会比较大。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智还没成熟、判断能力比较差,对于好坏的选择比较弱,所以要社会工作有一个好风气,以避免学生有学坏的机会。当然好的社会风气对小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三、基于现状,学校、家庭采取的对策基于现状,学校采取的对策是:⒈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心理健康,从狭义上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措施和方法,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心理健康素质。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接下来就是我们怎么去落实的问题。首先得有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就是让每个学生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即使不能学业有成,全能全才,但是,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也就是说,这个目标要达到让每个人在自身原有的水平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成为一个健康的对社会有利的人。有了这个目标,还需要内容才能去实现。根据以上调查,现代小学生少数有厌学心理、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学习不主动等,学校也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开设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最好是以团体教育即班级授课为主,而且要配备相应的教材。同时也辅以个别教学,因为有个别同学也许有很多特殊的实际问题,那就可以通过谈心、行为指导、强化等手段达到培养目的。⒉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 要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比较关键的条件,一是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重度,还有一个就是教师的业务水平。所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视的。而作为辅导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尤其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不光是这些心理辅导老师,其余的任课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其实是他们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这样也就迁移涉到一个问题,就是要求学校里的每个教师都应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境,原因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做好才不致学生学环。有这么一个好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向更健康方向成长。 但是不容忽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教师的压力是空前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适当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释放内心的苦闷,避免躯体压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高血压、严重心理疲劳。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小学生更重要。有了健康的老师,才更有能力去培养健康的学生,这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大爆炸,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生的幼小心灵不受到保护,在这些重压下极易出现,也是现在普遍出现的如厌学心理、自卑自闭心理、依赖心理等等。我们学校更应该极早地动工起来,同时与社会、家长组成一个统一的战线,为培养出健康的“未来”而努力。基于现状,家庭应做的是⒈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 家长自身的素质,本是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对子女影响极大。它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素质高,就会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而素质低,则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话说:“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这是说,家长身上的小毛病,可以影儿子陷入大的罪恶。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此事非同小可。因此,有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已”“打铁先得自身硬。”这都是告诫做父母的要特别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那怎样做一个有修养的家长呢?有两点,首先是有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儿童青少年生理学知识、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社会科索沃知识。早在一百年以前,英国思想家、教育家斯宾塞就说过,父母缺乏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在儿童自体、道德和智慧的训练上,都是毛病百出。”他把人们学习、掌握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看作“是每个男女所受教育中的最后课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主张:“应当在上中学时代就给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以教育学的知识。”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鲁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就主张开办“父范学堂”,向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对子女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作为家长,必须要掌握,但是,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要解决好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要把子女培养教育长大成人,还必须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三点:①有了解子女的能力。要真正全面地了解孩子,必须做到: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洞察孩子的思想情绪;家长要主动和孩子亲近;要创造一种宽松的家庭生活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家长对孩子要严格,但严格不等于严厉、粗暴。宽松的家庭生活气氛,还包括不要事事都管束得特别苛刻,不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权利;要全面看待孩子,不要持偏见,不要抱成见;要正确对待,认真听取别人反映的情况。②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家长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其次,要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从实际生活,克服主观主义。③要有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先天就具备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家长应在教育子女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使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⒉增强的义务感 父母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既是政治法律上的义务,又是伦理道德上的义务,具有双重意义。有的家长说,我们工作忙,任务重,没有时间教育子女;但是,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教育子女的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教育子女的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况且,能不能把子女教育好,并不在于时间多少,主要是能不能科学地教育子女,能不能有较高的效率。有的家长,子女能不能成才,随他们的便。年老退休我们有退休金,又不打算依靠他们,学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把犯法就行。这种思想要不得,我们必须明白,这种义务不是以获得某种利益为前提,而是以或多或少地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前提。不管将来能不能得到子女的好处,也不管是否打算依靠子女,都必须无条件地担负起培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有的做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好,闹离婚,不顾子女的生活和教育。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总之,我们必须清楚,家庭对孩子影响极大,对于思想品德的形成,作用极大,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我给你一篇范文吧: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身心疾病、来自社会与家长的压力、人际关系、教师自身的内在心理压力以及经济上的压力等。增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除了社会、幼儿园评价标准的改进外,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学会自我调适。  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过去5年中,有关方面在广东、广西、山西、湖北、河南、河北、浙江和上海等地分别进行的针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幼儿教师的性格大多热情、开朗、果断、自立,但是在整体上心理健康水平却要低于一般人群。川以广东省各地的235位年龄为1847岁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性、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常见。某幼儿园曾邀请心理专家对全园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时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有1%的教师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一、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每天太累了,回到家只想躺在沙发上一个人静静,话都不想多说一句。”“晚上睡觉时都想着班里事情,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惊醒了。”“回到家就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这些话反映出许多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幼儿教师工作非常繁重、复杂,责任心很重,需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家长对幼儿寄托了更多希望,这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研究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工作太琐碎,身心疲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职业厌恶感,容易产生多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  (一)身心疾病  健康是一个整体(wholeness ),包含身心双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感”,而应该是“身体、心智和人际关系三者都处于最佳状态”。因为人是一个“完整的人”(total person),心理的不健全会影响身体的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会引起生理的征候或疾病。  美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扎伊德等人提出“动机一分化”理论,认为人们的行动由内驱力引起,内驱力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起这个放大作用的就是情绪过程。对幼儿教师来说,在工作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应急事件,比如孩子摔伤了、生病了,或者很执拗地哭泣。传统观念认为,如果孩子不听话,出了问题,老师也同样有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教师都会有“犯错误”的感觉。在这种情绪作用下,内驱力所形成的力量作用于老师自身,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躯体的反应,造成心身疾病。幼儿教师中常见的心身疾病有慢性咽炎、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等。它们大多由焦虑、抑郁、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引起。  (二)来自社会与幼儿家长方面的压力  有研究表明,在家长的高期望值与教师的实际承受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现代幼儿教师面对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人际关系  同事关系满意度低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易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同事之间关系变化的这种负面效应,无疑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们对同事的态度,总是会受到工作评价标准的影响。我国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的培养目标都较混乱。标准的制订与执行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容易滋生各种人际冲突。幼儿园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了人际交往范围的狭窄,幼儿教师有时心中有郁闷而无处宣泄。  (四)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  幼儿教师面对的对象是3}6岁左右的孩子,教育上的任何失误,幼儿教师都无法归咎于孩子,“孩子都是好的”,于是就认为自己工作不主动,爱心不够。这种归因包含了对自我的否定,长期如此对身心是有害的。  幼儿教育的改革,要求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复杂,课程目标的日渐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使幼儿教师深感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如何不断提升自我,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要求,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在晋升职称、评优等诸多方面,幼儿教师也感受着程度不等的压力。  (五)经济收入现状  经济收人也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因素之一。广东经济比较发达,但从教师的经济收人水平来看,他们在社会群体中仍然属于中等略偏下,这与他们所付出的艰苦劳动、承受的巨大压力是不对等的。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不平衡,产生职业倦怠感。调查显示,在62位25岁以下幼儿教师中(其中月收人只有1位教师达到4000元,5位达到3000元,其余均在2000元左右),有37位不愿意工作到30岁后,因为在这个时期他们极度付出却收获甚微。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着人的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  教师行为冲动直接影响幼儿产生不良习惯,咬指甲、眨眼、皱眉、咬衣服等。幼儿教师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幼儿是成长中的个体,自我意识正在形成,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不稳定,就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幼儿会体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会揣摸教师是否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因此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心态。如果教师表现出心烦、冷漠、沮丧、敌意、心不在焉等情绪或训斥、打骂幼儿,就容易使幼儿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不好;反之,教师表现出友善、愉快等情绪或积极关注、理解帮助幼儿,幼儿则会自尊、自信、快乐。  (二)教师情绪影响幼儿情绪发展  教师情绪不稳定会引发幼儿发脾气、争吵、说谎等社会行为问题。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定、烦躁,幼儿也会受到感染,如幼儿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是非常有害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幼儿也会同样积极。  (三)教师性格影响幼儿性格形成  幼儿教师的性格还会影响幼儿的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幼儿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性格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人格品质、处世态度等幼儿都会模仿,而且这种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偏执偏激等,就会造成幼儿性格和情绪问题,使幼儿自卑、胆怯、退缩等。  三、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促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人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变压力为动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每位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每位教师获得成功,获得自信。面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多一点引导鼓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率先示范,少一点空洞说教,让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  合理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  (二)幼儿教师学会自我调整  对于幼儿教师来讲,外在的环境有时候很难改变,如社会的评价标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家长的过高期望,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因此,学会自我调整,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乐观健康地过好每一天,由此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会冲淡某些挫折和焦虑。为此,专家提示几个技巧:  第一,在每天看到的地方贴一张纸条,提醒自己“我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生气,我有情绪不是我的错,但也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虽然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你这样的行为让我不舒服”,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第二,提高教育技巧,增强控制感。研究发现,具有高控制偏向的教师更多地表现出职业倦怠。幼儿在2~4岁正处于第一反抗期,教师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可以多给孩子几个选择,这样做可以使教师的控制感增加,不至于被孩子拒绝就变得十分沮丧,从而减少工作倦怠感的发生机会。  第三,多参加互动性的学习讨论。几乎每个幼儿教师都会碰到大致相同的问题,同事之间共同讨论解决之道,分享共同的心得体会,有助于增加亲密感,改善同事关系。  (三)爱生活,爱工作,爱孩子  一个对生活充满积极心态的人,即使遇到各种压力和挫折,都能很快化解和调整;一个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工作中遇到再多的困难、挫折和压力,都仍然会心存感恩,充满希望;一个热爱生活和热爱工作的教师,才能热爱孩子。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对孩子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将对一部分孩子的喜爱,扩大到对所有孩子的博爱,是教师热爱幼儿的感情升华,也是幼教工作必须迈出的一步。  爱心、耐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不仅因为爱心、耐心可以给孩子知识、经验的习得,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学会感恩,学会有责任感,学会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论文5500字

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的表现    教师的心态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尤其是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心理关系   正常的教师和幼儿间的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一个具有豁达、开朗、善良等优秀心理品质的教师会给幼儿以健康的心理支持,从而形成教师和幼儿间良好和谐的心理关系。如果教师自私、狭隘、暴躁,动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或以学习成绩和家庭出身来评价幼儿、处理幼儿日常生活问题,则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近年来,因教师体罚、责骂、挖苦、讽刺幼儿而使幼儿受到身体和心理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情节严重的受到了新闻媒体的曝光,但是未被曝光的体罚、挖苦、讽刺幼儿的现象还有很多。这对幼儿造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而且是心灵上的创伤,甚至使幼儿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心理、生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样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是形成幼儿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处理周六、周日未完成作业的孩子的方式是罚幼儿在课间和中午跑步,或在众目睽睽之下跑,或饿肚子跑;第一次跑10圈,第二次就跑20圈……结果幼儿开始恨老师、恨学校,幼儿的心灵将逐步被扭曲。正如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从上幼儿园起,我就是一个破瓶子,从小就被家长和老师摔碎了,碎得再也不能拼接了,一个破瓶子还能有什么用?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们要在提高幼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把心理健康纳入培养范畴,从根本上促幼儿的成长。

教师情绪劳动对幼儿会产生不良影响,毕竟幼儿的心里比较脆弱,容易产生一些喜怒哀乐,如果教师不对自己的情绪控制的话,容易影响到幼儿。

蒙台梭利教师运用身体语言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语言有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之分,所谓无声语言就是我们的身体语言,也就是态势语言。态势语言是人们在交际中用肢体态势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有声语言。这种肢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语言乃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语言修养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孩子得到的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作为蒙台梭利教师,其讲课语言既要符合对所有教师的一般语言要求,又要有反映蒙台梭利教育特殊规律的特殊语言要求。蒙台梭利教师的语言修养,将决定着孩子在活动中的效率。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蒙台梭利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乃至其它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一名优秀的蒙台梭利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用纯熟、优美的身体语言将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工作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教学中常见的态势语有眼势语、手势语、头势语、面势语和体距语。 (一)眼势语 (1)注视。目光较长时间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注视辅以不同的视线、视角和不同的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亲密注视会给孩子一种亲切的感觉。(2)环视。目光在较大范围内作环状扫描。环视可使教师的面部表情显得自然、灵活。如果课中完全没有环视行为,就会给学生以教师呆板、不热情或高傲的印象。(3)盯视。使视线集中在某一范围内,目光不流转,甚至连眼都不眨一下。这种眼势用于事物,可表示强烈兴趣。 (二)手势语(1)翘拇指。主要表示高度称赞、非常佩服、绝对的首屈一指。(2)伸食指。食指与嘴唇垂直并靠拢嘴唇或与嘴唇接触,表示“请安静”。这时嘴唇通常撮起,眼睛要稍稍睁大。(3)丁字手势。丁字手势的含义为“暂停”。(4)按掌。单手下按用于个体,表示坐下,双手下按用于群体,其义是要求坐下,引申为“停止做某事”。(5)抬手。单手上抬用于个体,表示起立,含有请的意思。双手上抬表示起立,还象征坦诚、真诚,这时手掌不是上抬,而是向两边摊开(拥抱前)。 (6)鼓掌。鼓掌的基本含义是赞许、肯定。也可用来表示打节奏、提醒、暗号、讽刺等含义。 (7)握拳。攥紧拳头,置于胸前,拳心向内,前后挥动数次,以示力量(命运)。 (三)头势语 (1)点头。基本含义是同意或赞成。(2)摇头。表示不同意或不相信。头部呈拨浪鼓式快速摇动,表示坚决的无通融余地的否定。(3)侧首。基本义是“关注”,结合面部表情的不同,显现“感兴趣”和“怀疑”两种意思。(4)鞠躬。主要表现为浅鞠躬:将头部垂下成低首态,然后再抬起来。其含义有二,一是致意,二是表示告别。

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论文

在工作中,我常在想一个问题:基于人性来说,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和公正,就好比父母对子女,或多或少天平一端会有倾斜,哪怕是细微的。作为摩羯座的我,属于那种按部就班的人,很多事情只要心中认定了,一定会按照它来做。在工作中,我更加注重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幼儿园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当小老师,所以在课堂上,我会经常请一位小朋友帮我管纪律或者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形成对自我的肯定,同时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排队时,每位幼儿都想当排头,吃饭时,都想帮助老师放勺子等等。我采取的方式是轮流,不论是否能完成好,保证机会公平,让幼儿充分感受老师的爱与关心。记得刚开学,我们班一个女孩总是要当队伍的第一个,奶奶也总是跟她说要得第一名,久而久之,她不能接受其他同学站在她的前面。好胜心强是把双刃剑,它会让一个人对事很认真很坚持,但同时如果不正确对待,可能会无法接受失败。在和她谈过几次后,她还是不能理解,我只能采取严厉方式,今天你要么站在第二个位置,要么就不排队,宝贝很伤心的选择把机会让给自己同学。在她平复心情后,我私下和她交流,告诉她,如果你每次都当排头,那其他小朋友就没机会了啊,当一名固然棒,第二名第三名也很棒的。私下我也告知孩子奶奶,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输赢观念,让她保持一颗好胜心同时能承受失败。现在,她会很开心的说老师我不当排头,等下次轮到我再当,多棒的孩子!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纠纷,小班孩子也不例外。“老师,她做错座位了”;“老师,他碰我”班上每天都充斥着这些小纠纷,对待这些问题,我永远保持着一份平常心,延迟处理。当孩子发现老师不会理会时,就会自己去想办法,比如把自己座位让给他或者是找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座位。事后,我会轻声告诉孩子,你要记住自己的座位,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师知道你喜欢他,但如果你的碰触让对方觉得不舒服,那你要立刻停止,学会尊重对方。当然,对于关乎原则性的事情,比如打架,我会重视。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言论,正确引导幼儿说出当时的情形,了解事情发展的原因,让幼儿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不再犯。让幼儿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对于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3-6岁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老师、家长的言行是那么的重要,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自己就先要成为那样的人,这就是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作用!

教师是幼儿最经常、最直接、最具权威性的榜样,幼儿园教师每天与孩子接触6—9小时,甚至更长。老师在幼儿面前应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思维,因为老师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和心情善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和情绪,所以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影响很大 。

幼儿园老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幼儿模仿能力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脑海的烙印,所以老师的举止行为要文明得体。给孩子一辈子的好印象。

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来说,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模仿学习的对象了,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首先是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切忌用难听的话发泄情绪,幼儿园的小朋友本来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时老师的言语都会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是老师的行为,特别是一些攻击性强的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去教育他、阻止这种坏行为。最后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不管是教师还是幼儿,方方面面都会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幼儿行为的影响论文

在工作中,我常在想一个问题:基于人性来说,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和公正,就好比父母对子女,或多或少天平一端会有倾斜,哪怕是细微的。作为摩羯座的我,属于那种按部就班的人,很多事情只要心中认定了,一定会按照它来做。在工作中,我更加注重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幼儿园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当小老师,所以在课堂上,我会经常请一位小朋友帮我管纪律或者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形成对自我的肯定,同时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排队时,每位幼儿都想当排头,吃饭时,都想帮助老师放勺子等等。我采取的方式是轮流,不论是否能完成好,保证机会公平,让幼儿充分感受老师的爱与关心。记得刚开学,我们班一个女孩总是要当队伍的第一个,奶奶也总是跟她说要得第一名,久而久之,她不能接受其他同学站在她的前面。好胜心强是把双刃剑,它会让一个人对事很认真很坚持,但同时如果不正确对待,可能会无法接受失败。在和她谈过几次后,她还是不能理解,我只能采取严厉方式,今天你要么站在第二个位置,要么就不排队,宝贝很伤心的选择把机会让给自己同学。在她平复心情后,我私下和她交流,告诉她,如果你每次都当排头,那其他小朋友就没机会了啊,当一名固然棒,第二名第三名也很棒的。私下我也告知孩子奶奶,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输赢观念,让她保持一颗好胜心同时能承受失败。现在,她会很开心的说老师我不当排头,等下次轮到我再当,多棒的孩子!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纠纷,小班孩子也不例外。“老师,她做错座位了”;“老师,他碰我”班上每天都充斥着这些小纠纷,对待这些问题,我永远保持着一份平常心,延迟处理。当孩子发现老师不会理会时,就会自己去想办法,比如把自己座位让给他或者是找到原本属于自己的座位。事后,我会轻声告诉孩子,你要记住自己的座位,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师知道你喜欢他,但如果你的碰触让对方觉得不舒服,那你要立刻停止,学会尊重对方。当然,对于关乎原则性的事情,比如打架,我会重视。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言论,正确引导幼儿说出当时的情形,了解事情发展的原因,让幼儿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不再犯。让幼儿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对于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3-6岁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老师、家长的言行是那么的重要,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自己就先要成为那样的人,这就是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作用!

蒙台梭利教师运用身体语言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语言有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之分,所谓无声语言就是我们的身体语言,也就是态势语言。态势语言是人们在交际中用肢体态势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有声语言。这种肢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语言乃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语言修养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孩子得到的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作为蒙台梭利教师,其讲课语言既要符合对所有教师的一般语言要求,又要有反映蒙台梭利教育特殊规律的特殊语言要求。蒙台梭利教师的语言修养,将决定着孩子在活动中的效率。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蒙台梭利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乃至其它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一名优秀的蒙台梭利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用纯熟、优美的身体语言将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工作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教学中常见的态势语有眼势语、手势语、头势语、面势语和体距语。 (一)眼势语 (1)注视。目光较长时间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注视辅以不同的视线、视角和不同的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亲密注视会给孩子一种亲切的感觉。(2)环视。目光在较大范围内作环状扫描。环视可使教师的面部表情显得自然、灵活。如果课中完全没有环视行为,就会给学生以教师呆板、不热情或高傲的印象。(3)盯视。使视线集中在某一范围内,目光不流转,甚至连眼都不眨一下。这种眼势用于事物,可表示强烈兴趣。 (二)手势语(1)翘拇指。主要表示高度称赞、非常佩服、绝对的首屈一指。(2)伸食指。食指与嘴唇垂直并靠拢嘴唇或与嘴唇接触,表示“请安静”。这时嘴唇通常撮起,眼睛要稍稍睁大。(3)丁字手势。丁字手势的含义为“暂停”。(4)按掌。单手下按用于个体,表示坐下,双手下按用于群体,其义是要求坐下,引申为“停止做某事”。(5)抬手。单手上抬用于个体,表示起立,含有请的意思。双手上抬表示起立,还象征坦诚、真诚,这时手掌不是上抬,而是向两边摊开(拥抱前)。 (6)鼓掌。鼓掌的基本含义是赞许、肯定。也可用来表示打节奏、提醒、暗号、讽刺等含义。 (7)握拳。攥紧拳头,置于胸前,拳心向内,前后挥动数次,以示力量(命运)。 (三)头势语 (1)点头。基本含义是同意或赞成。(2)摇头。表示不同意或不相信。头部呈拨浪鼓式快速摇动,表示坚决的无通融余地的否定。(3)侧首。基本义是“关注”,结合面部表情的不同,显现“感兴趣”和“怀疑”两种意思。(4)鞠躬。主要表现为浅鞠躬:将头部垂下成低首态,然后再抬起来。其含义有二,一是致意,二是表示告别。

教师是幼儿最经常、最直接、最具权威性的榜样,幼儿园教师每天与孩子接触6—9小时,甚至更长。老师在幼儿面前应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思维,因为老师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和心情善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和情绪,所以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影响很大 。

教师语言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幼儿与环境中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刺激因素之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言语交流在其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教师不仅仅通过语言向幼儿传递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有目的地影响幼儿认知学习和思维过程,影响幼儿思考问题、表达思想、判断和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并能促进和提高幼儿与环境中的人和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质量。教师的语言能直接引起幼儿对观察对象的注意,使他们有选择地感知观察对象。在幼儿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一些话:“今天啊,我要给小朋友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听一听,这是什么动物在叫啊?”“请小朋友看这幅画。”教师的这些语言都能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的语言可以使幼儿关注观察对象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征。例如:“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两幅图哪些地方不一样?”使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不一样的地方”,而对“一样的地方”不会关注;听到“看看这个小房子是用哪些几何图形的积木拼起来的”要求之后,幼儿会去找房子中有什么“几何图形”、有几个,而不会顾及这些几何图形的“颜色”或“大小”。在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提示,还可以帮助和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现时的活动情景结合起来,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获得新的学习经验。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