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我们应如何遵守社会公德1000字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6:56:51

我们应如何遵守社会公德1000字论文

论文主题围绕培养“社会公德意识”进行,提及培养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等内容。社会公德状况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社会公德建设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着力点,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新时代的社会公德建设要不断寻找破解社会公德治理难题的新思路。其中,重视树立和培养公民的责任心、羞耻心、同情心,对于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公德看起来事小,但不辞“小善”才能成大德。正如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指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同样,“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果我们不共同抵制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最终也会受到损害。扩展资料: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相关要求规定:1、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对个人而言,激发“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意愿,增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动力,就能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2、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社会公德建设应注重培养公民的“三心”

什么是公德?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其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了突出的作用,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社会公德教育已经称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当前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助人,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只讲个人享乐,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社会公德意识淡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通讯工具越来越科技化、人性化,但这些高科技产品也引起了现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淡化,比如上课打电话,以及一些“网络流氓”事件,其次有的学生对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观念不以为然,忽视自己的公共形象,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如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打架等也时有发生;不珍惜公共财物甚至破坏公共财物现象也随处可见;参加集体活动时特立独行、滋扰活动秩序等等。  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忽视学生道德教育,造成一些学生知识水平高但道德观念缺失。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在动物园为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竟然向狗熊泼浓硫酸,这就是典型的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 德国大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整个社会尚未形成优秀的社会公德氛围和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公德体系。大学生是一个最敏感和富有活力的社会群体,同时思想又未完全成熟,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会迅速感染他们。有些大学生价值主体唯我化、价值取向世俗化、价值评价利己化,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行为约束力也相应弱化了。  学校教育的缺陷 之前也谈论到了学校教育对社会公德教育的淡化,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素质的高低,从而造成了偏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从小到大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现今独生子女的社会中,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是一种不良影响。让孩子产生一中“唯吾主义”。此外,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忽视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更甚者,也有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灌输孩子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教育思想,无形中给子女形成了一种负面的示范作用。以上种种,使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同时缺乏责任感。  网络文化对社会公德的冲击  “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专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在网络文化的“熏陶”下,变得扭曲,甚至变得和原来相反,网络文化渗透到公众的行为中就引起了大学生无视社会公德的现象。12地震使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在默哀的三天期间,网络游戏以及其他所有的娱乐性网站停止运营,这就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极大不满,更有甚者,有个女生竟然在网上公开发表言论,说一些刺激地震灾区的话语来“泄愤”,这就是长期经过网络文化“熏陶”下的“新一代学生”。有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的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而剩下的同学的社会公德意识“时隐时现”。那么我们应该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以此来提高那些意识薄弱的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呢?以下有几点对策:      优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    改革、创新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逐步进行改革    不断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   维护网络文明,提倡绿色网络,坚持文明上网,做到正确的使用网络工具。  “公德是众德,需要你做的那一点。”你我连起手来,共同为美化社会文化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从现在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从而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小学生文明礼仪 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 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门窗;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也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增加学校对公物的维修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每当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是的,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讲社会公德,不遵规守纪。他们从来也不曾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义务。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应该按这个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 1、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讲文明,重礼仪。 3、 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4、 微笑是打开心锁的钥匙。 5、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6、 不学礼,无以立。 7、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8、 礼仪、礼节、礼貌、文明、文雅、文化。 9、 礼仪是一种文明规范,礼仪是一种素质修养。 10、 礼仪体现的细节,细节展现的是素质。 11`别给我雪白的衣服涂上颜色。(墙壁保洁) 注重我们的礼仪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大学生如何遵守社会公德论文

什么是公德?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其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了突出的作用,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社会公德教育已经称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当前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益活动,乐于助人,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只讲个人享乐,无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社会公德意识淡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通讯工具越来越科技化、人性化,但这些高科技产品也引起了现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淡化,比如上课打电话,以及一些“网络流氓”事件,其次有的学生对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观念不以为然,忽视自己的公共形象,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如不注意公共卫生,乱扔废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打架等也时有发生;不珍惜公共财物甚至破坏公共财物现象也随处可见;参加集体活动时特立独行、滋扰活动秩序等等。  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忽视学生道德教育,造成一些学生知识水平高但道德观念缺失。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在动物园为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竟然向狗熊泼浓硫酸,这就是典型的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 德国大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整个社会尚未形成优秀的社会公德氛围和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公德体系。大学生是一个最敏感和富有活力的社会群体,同时思想又未完全成熟,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会迅速感染他们。有些大学生价值主体唯我化、价值取向世俗化、价值评价利己化,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行为约束力也相应弱化了。  学校教育的缺陷 之前也谈论到了学校教育对社会公德教育的淡化,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素质的高低,从而造成了偏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从小到大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现今独生子女的社会中,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是一种不良影响。让孩子产生一中“唯吾主义”。此外,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忽视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更甚者,也有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灌输孩子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教育思想,无形中给子女形成了一种负面的示范作用。以上种种,使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同时缺乏责任感。  网络文化对社会公德的冲击  “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专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在网络文化的“熏陶”下,变得扭曲,甚至变得和原来相反,网络文化渗透到公众的行为中就引起了大学生无视社会公德的现象。12地震使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在默哀的三天期间,网络游戏以及其他所有的娱乐性网站停止运营,这就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极大不满,更有甚者,有个女生竟然在网上公开发表言论,说一些刺激地震灾区的话语来“泄愤”,这就是长期经过网络文化“熏陶”下的“新一代学生”。有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的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而剩下的同学的社会公德意识“时隐时现”。那么我们应该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以此来提高那些意识薄弱的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呢?以下有几点对策:      优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    改革、创新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逐步进行改革    不断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   维护网络文明,提倡绿色网络,坚持文明上网,做到正确的使用网络工具。  “公德是众德,需要你做的那一点。”你我连起手来,共同为美化社会文化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从现在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从而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论文主题围绕培养“社会公德意识”进行,提及培养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等内容。社会公德状况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社会公德建设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着力点,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新时代的社会公德建设要不断寻找破解社会公德治理难题的新思路。其中,重视树立和培养公民的责任心、羞耻心、同情心,对于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公德看起来事小,但不辞“小善”才能成大德。正如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指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同样,“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果我们不共同抵制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妨害人民幸福生活、伤害国家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最终也会受到损害。扩展资料: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相关要求规定:1、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对个人而言,激发“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意愿,增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动力,就能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2、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社会公德建设应注重培养公民的“三心”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社会群体,但社会公德的失范现象在他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反映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依据多年高校德育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紧抓公德意识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 社会公德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完善,就应该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的道德修养也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比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有人认为,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该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事,对大学生还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岂非“小题大作”?诚然,社会公德教育早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 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须深化和加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坚实基础。我国的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无疑也说明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无疑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及其特征同时代的要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时代与人才成长的永恒的辩证法。那么,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该造就怎样的人才?很显然,绝不会是那些不学无术,一无所长的庸庸碌碌之辈,也绝不会是那种“思想骑墙”、“有奶便是娘”的所谓“知识分子”,人才应是“德”与“才”的统一,应是“德才兼备”的人。 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想,有道德。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指标。如果缺乏公德意识或者公德意识比较差,那么,聪慧的人将变得险恶和狡诈,健壮的人也会显得野蛮和粗莽,而貌美的人,也同样会流于庸俗和乏味。可见,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有才才是实才。因此,潜心向道,严谨治学,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正是塑造“人才灵魂”的基础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在精神文明复杂的结构体系中,道德处于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或者说,道德是精神文明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组成部分。而在道德领域,社会公德又以其范围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内容上的总括性和一般性,以及结构上的传统性和沿袭性而区别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基础。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自然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一类群体,透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最能看出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也最能反映出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说,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具体指标。大学生本身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很强的公德意识,都能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就会对社会发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助于安定、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能否“自善其身,兼善天下”,能否开风气之先,创时代业绩,能否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既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现在,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21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眼光来看待。 二、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路径 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齐头并进,需要有一个培养、确立、巩固和形成的过程。 第一,以“他律”来培养和确立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经过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他律”来加以培养和确立。 一是以高校为主,进行道德教化。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阵地。高校遵循,以“两课”教学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言传身教,训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高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事着手,要求学生遵守,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班级的一桌一椅,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等等,于小事上见精神。 二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育人。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光靠学校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远离社会环境而遗世独立。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务实心态,也具有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须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公德意识的培养合力。关注大学生成长,培养合格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整合和发挥社会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就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源”。来自家庭的公德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来进行的。我国目前约有亿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来自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积极影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榜样得以传播的载体,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艺术感召力引起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对心灵发生巨大的振荡和感染作用。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总之,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对于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而言,有人概括说要争取“四面八方”的配合和支持,即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四个方面,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公安、司法、群众团体八个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真的不无道理。 第二,以“自律”来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道德修养就是人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它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大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修养,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展开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的斗争,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种内心世界的斗争和解剖过程,决不是受迫于某种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是由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将其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其视为自我实现需要的主体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觉、自愿与自为,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修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必须从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角度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变“要求大学生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为“我要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 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和形成公德意识。 马克思在中说:“思想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想、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公德教育和公德修养都必须着眼于“实学”、“实行”,不能脱离实践。陶行知在批判“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唯心主义思想时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并且说明这“并不是否认闻知与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要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因此,要真正把外在的公德要求变成大学生自身的公德意识,必须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百度文库)

遵守社会公德议论文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进入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不再孤单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什么是社会公德那?我认为,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人,将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什么是个人修养呢?我认为,个人修养就是个体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关于个人修养的讨论和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现在我国也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这些传统美德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当然,我们也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公德,比如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就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现如今却成为我们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可否认,环境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所以,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与努力我们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现在更是受到各种灾难的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江河断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和去年的海啸吧,我们就会知道,地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如果有那么一天,地球不堪重负,我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毫无疑问,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加紧行动,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虽然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其次,我们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体来说就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透支我们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遗憾  然后,我们应当学会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因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所以,在这里,我要呼吁,爱护地球,爱护环境吧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而且也应该是社会公德或者个人修养的必修课只有爱护环境,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否则就会被人们所唾弃,成为历史的罪人!

遵守公德 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请问没有了公德行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行。” 如今,有多多少少的人把“公德”这个词忘掉了。看公园里的那个家庭,妈妈让大约5岁的宝贝儿子踩进草坪照相,这个宝贝却说“妈妈,小草也有生命的,我们不能去踩它。”“没事的,”妈妈说,“就一小会儿。”宝贝极不情愿地走了进去,然而,就在草坪的旁边,就有一块石头上刻着提示语:“草儿青青,脚步轻轻。”是她没看见这些提示吗?不,她只是把“公德”二字忘了。 在马路的过路红灯警示下,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孩子的手过马路,孩子说:“爸爸,红灯不能过马路,危险”,爸爸牵着孩子的手都不肯放下,边走边说:“没事的,赶时间。”于是,他们就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如果马路上的司机看是汽车绿灯一路通行,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有人随地吐痰、乱踩草坪、上公交车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这不但是让人鄙视的行为,而且还带有传播病菌等危害。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都要遵守公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家和谐美

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发扬助人为乐,扶贫助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现在社会里,不注重社会公德的人却比比皆是。在一些景区,很多游人都嫌麻烦,随手把垃圾丢在地上;一些居民区的居民们习惯地将垃圾弃在马路旁,他们想反正有清洁工打扫,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假如,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抱着这样的态度,那么我们的社会还能美好吗?我们还能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吗?还记得这么一个事实:有一个城市的一个负责某条街道的清洁工生病请假了三天,结果,街道旁,;垃圾堆积如山,发出阵阵臭气!这可真叫我们心寒。我想只要每人都能自觉那么一点,我们就会拥有整洁的环境,也可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不是污浊的空气,臭臭的垃圾。 如果每一个企业如果都能改善废水处理和废气污染,他们就不仅会获得大家的信任,而且产品也畅销。如果发扬社会公德已蔚然成风,我们的祖国定会是人们互帮互助,生活美满幸福,环境整洁清新,风景优美怡人的国家。 从现在开始,大家弯下腰捡一点垃圾,伸出手帮助一下弱小,只要发挥这么一点公德心,我们的明天定会更美好本文地址:

遵守社会公德议论文800

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发扬助人为乐,扶贫助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现在社会里,不注重社会公德的人却比比皆是。在一些景区,很多游人都嫌麻烦,随手把垃圾丢在地上;一些居民区的居民们习惯地将垃圾弃在马路旁,他们想反正有清洁工打扫,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假如,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抱着这样的态度,那么我们的社会还能美好吗?我们还能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吗?还记得这么一个事实:有一个城市的一个负责某条街道的清洁工生病请假了三天,结果,街道旁,;垃圾堆积如山,发出阵阵臭气!这可真叫我们心寒。我想只要每人都能自觉那么一点,我们就会拥有整洁的环境,也可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不是污浊的空气,臭臭的垃圾。 如果每一个企业如果都能改善废水处理和废气污染,他们就不仅会获得大家的信任,而且产品也畅销。如果发扬社会公德已蔚然成风,我们的祖国定会是人们互帮互助,生活美满幸福,环境整洁清新,风景优美怡人的国家。 从现在开始,大家弯下腰捡一点垃圾,伸出手帮助一下弱小,只要发挥这么一点公德心,我们的明天定会更美好本文地址:

没有什么能比亲历死亡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命运了,母亲常说:‘只有真的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在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与无法预测的未来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无法逃脱死亡,无法抗拒命运,无法留住时间的脚步,珍爱身边的亲人与朋友,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快乐的面对人生的坎坷,没有什么能比健健康康的活着,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更幸福的了。亲情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了,它可以让我们越过生命的天堑鸿沟,在绝望时给我们点亮前方的明灯,在寒冷时给我们一个温暖的怀抱,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要好好爱他们。 ——题记 身为90后的我们,很难回想那短暂的23秒到底发生了什么,身为90后的我们,很难想象那短暂的23秒中有多少美满的家庭因此支离破碎,很难想象那短暂的23秒内上演这怎样难以想像的悲剧。 然而,看了《唐山大地震》我什么都懂了。有人在文章,博客上一直写着,友情、爱情、亲情中,你认为什么最重要,曾经的我写了友情,现在的我选择了亲情。 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组成了幸福美好的家庭,他们的屋子虽然狭窄,但充满欢笑,他们的屋子虽然简陋,但洋溢着幸福,他们的屋子虽然破旧,但家的温暖始终弥漫着。可是,那23秒,打乱了一切,幸福的一切瞬间崩溃,父亲为了就姐弟俩,冲进了摇摇欲坠的房屋,走了。23秒过后,当得知姐弟俩还活着时,伤心欲绝的母亲重新有了希望,但当有人说,姐弟俩正好被一块大石板压在两边,如果撬开了石板的一头,另一头的人将会死亡,也就是说要那位母亲只能救其一,母亲犹豫了,她死死恳求着让他们都救,但都无济于事,她望着弟弟那痛苦的眼神,望着姐姐那无助的神情,她选择了弟弟。而姐姐听到她最亲的母亲说“救弟弟。”时,她留下了眼泪,那一刻,她恨母亲,为什么要救弟弟而不是救她!当姐姐作为死者被找出之后,母亲紧紧抱着她,重复着“妈妈对不起你。”我感动了。 32年中,母亲一直跟有宝马的儿子说着自己很幸福,但是她真的幸福吗?在大地震之后她一直眉头紧锁,像是被一座巨大的山压着要窒息,她这是在为当初的三个字而赎罪。地震,很多人都没经历过,但亲情我们都懂,当我们在跟家人顶撞的时候多去想想剧中的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埋在废墟中的亲情,是无价的,《唐山大地震》让90后的我懂了,平安是福,平淡是真,不用过分去追求什么,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是最重要的。

01254502212540152

本次发病非常大白痴vgnjfgn

如何遵守网络道德论文1000字

网络道德缺失不仅影响网络社会的正常交往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化以及当前和谐社会建设造成极为消极的影响,其危害不可小视。因此,必须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现象。1、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2、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如诚信规范、公平规范、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规范。在当前人们的网络规范意识还普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达到网络道德建设的目的。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应当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尽量地纳入到法律中,融入到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公众的各种守则、公约中,对那些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应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对于促使社会成员养成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应该遵守哪些网络规则

应该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保证网络清洁,能尽量利用网络帮助他人。

弄死那些愤青 就ok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