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评阅科研论文时,以下描述错误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8-03 06:45:27

评阅科研论文时,以下描述错误的是什么

据学术堂了解,在写论文时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我"要少用太通俗话,"笔者"少用老师的第一反映是像抄的,标准用法是本人  2、感叹号、问号要少用,论文是学术性文章是严谨的,感叹号太接近网络用语不太符合规范,问号只能在结束时用,其它地方能少用尽量少用,因为论文不是情感文章  3、排比句、段子语录要尽量别用,因为论文是严谨的,哪怕是人文社科类论文也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  4、引用规范要注意,因为论文是严谨的,哪怕是人文社科类论文也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  5、直接引用不能超过全文的15%-25%(现在重点大学因为出现了翟天临事件普遍改成了5%,国外大学反而没有这么严),间接引用不能超过30%,引用大多集中在开题,研究综述、理论研究方面,论文中后部分尽量不要大面积标红,某些教授会特别在意、较真  6、脚注、脚注还是脚注,重要的事说三遍,没标脚注通常都会老师打回去,先改格式,怎么标脚注参照各个学校论文格式模板  7、论文主要结构要符合规范  8、对前人的否定,要客气、谦虚,能让你引用的都是学术大牛,当然你也可以不听,结果就是引起老师烦感,无理由的改来改去,一次、两次、三次、N次  9、参考文献需要和论文里的句子一一对应,标注规范,很多同学参考文献是随便乱复制的,根本就无法与正文对应,老师为什么要看的这么认真,是对你论文辛苦付出的尊重,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学生你是不是也应该尊重一下老师的感受呢?别侮辱老师的智商  10、致谢词要认真写,别乱抄,70%的致谢词是公式化的,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30%抄的连实际都不符,稍微用点心,绝对能省你大量修改的时间因为办公室很多老师都说过这个问题,大部分的意见是,遇到就变成无理由的修改或是随便找个理由的修改,美其名曰:磨磨学生的学术性子,对他以后人生的道路有好处

随着传播形式的现代化、E-mail的普及和科技文献的交流日益频繁,科技文献不但在本国形成统一的结构和格式,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在逐渐形成统一的结构和格式。如今,任何性质的科研论文,都必须严格遵循如下的书写和叙述顺序: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即序言,引言,导言)。科研论文题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标签、是读者窥视整篇论文的窗口和检索论文的标识。写好论文题目等于完成论文的一半,因此如何正确撰写科研论文题目,无论对在校大学生还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都是必须下功夫的一门课。    1、写好科研论文题目的重要性。    科研论文的题目是论文主题和中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用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论文期望阐述的问题。例如: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张晓林//四川图书馆学报。1    论文题目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就是这种高度概括的范例,它用简单的语言和语法结构表达了繁杂和丰富的内容。    一般来说,阅读论文全文的人是少数的,而阅读论文题目的人却往往是多数。读者在搜集资料时,最先找到的也是论文题目。书刊在手,浏览一遍,具体阅读哪一篇,读者是先根据对题目的判断之后再做决定的,如果文不对题或题目不能确切表达文章内容,那自然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文章的内容,从而使文章失去了读者,由此可见写好科研论文题目的重要。    2、撰写科研论文题目的要求。    1准确得体。    科研论文题目应当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表达的深度,不能使用过于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汇和华丽的词藻。例如:    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何雅妮//现代情报。4    此论文题目过于泛指和笼统,题目中的 “信息服务”是针对高校师生?还是针对市场营销?使读者不明白论文的具体内容。在命题时,一定要切合内容、醒目正确,避免模棱两可和过分夸张。    2简短精练。    科研论文题目不宜过长,尽可能删除可有可无的字和词,短一些可使主题内容更集中、更突出,能提高标题的信息量。例如: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张晓萍//现代图书情报技术。3    论文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题目冗长而不精练。    论文题目偏长是科研论文写作中的一种通病。作者可能是想在题目中,点出全部内容,因而,不多加几个字和词,总觉得不够全面,以至有的题目甚至多达50多字,令读者不知所云。科研论文题目要在20字以内为宜。在遇到无论如何简化也缩短不了的论文题目,可以采取加标题的办法引申主题,补充说明。例如:    效率优先与平等优先---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冲突/段小虎,张梅//图书情报工作。2科研论文题目尽量不用或少用缩写语、符号和术语,以避免读者的曲解。当今世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许多科研论文,不仅本学科的专业人员要读,相关学科和外学科的人员也会读,作者要顾及各种各样读者的需求。    3、科研论文题目的类型。    根据标题的写法,科研论文题目通常有3种类型:    第一类有明显论文标志的题目。例如:    ( 1)论----在-----中的应用    ( 2) -----的方法和机理    ( 3) -----的最佳结构问题    ( 4)对-----的分析与探讨    ( 5) -----的研究    ( 6) -----对------的影响    ( 7) ------的理论与分析    ( 8)对-----方法的评论    ( 9) ------对-----的影响    ( 10)关于-----问题的商榷    第二类,有明显的文章标志,论文类型系属论述性论文,不是一般性文章。例如:    ( 1)迅速发展的-----工业;    ( 2) -----材料的-----性能    ( 3) -----系统的-----分析    ( 4) -----的前景和对策    ( 5) ------的分析和实践;    ( 6) ------的分析和改进意见    第三类,是经验介绍,报告成果性题目。例如:    ( 1) ------方案的选用;    ( 2) ------在------中的应用    ( 3) -----的若干方法    ( 4) -------的改进;    ( 5) -------性能比------好十倍的材料    对以上3类科研论文题目,写作时可以根据论文内容的具体情况选用,灵活掌握,只要读者一看论文题目,就能了解论文的内容,并引起阅读的兴趣。能发挥论文的导向作用,就是好题目。    4、科研论文题目的常见问题。    1题目过长,有些题目作者害怕说明不明白,加一大串定语,看上去,好像是摘要,既看不出表达特征,又分不出表述范围。例如:    21世纪数字图书馆联盟:香港JULAC (大学图书馆长联席会)实例/陈宇青,彭仁贤//图书情报工作。9    此论文题目如果改成 “以香港JULAC (大学图书馆长联席会)实例的21世纪数字图书馆联盟”就显得冗长,在这里,冒号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题目的定调太高,使文章的标题和内容不相符。例如:    多媒体技术与图书馆信息服务/范建凤//现代情报。6    该论文其实并没有深入研究多媒体技术,而主要是对多媒体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这就显得论文题目与内容不符。    3题目太笼统,指标题的论述对象和范围不清楚。例如:    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工作/原蕾//现代情报。6    论文题目中的 “高校图书馆工作”是指行政工作? 信息服务工作? 还是采访编目工作? 没有说清楚。    4题目口号式,指标题华而不实,不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    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用户管理中的应用/于光,李文峰//图书情报工作。1    “数据挖掘技术在图书馆用户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题目让读者一看就感到一目了然,知道作者要写什么。如果是 “图书馆用户管理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前面的内容本来就是完整的题目,后面的就是画蛇添足了。    5口头语言,采用口头语言作为题目,显得没有份量。例如: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现存问题探讨/于湘苓//现代情报。7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现存问题探讨》,这个题目是口头语言,应改为书面语言,论文题目应改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现存问题的探索》。    5、正确撰写科研论文题目的途径。    1努力学习科研写作知识。    科研写作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想写好科研论文,首先必须学习必要的科研写作知识,特别是论文题目的写作技巧,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和写作过程,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2多读。    多读是指多读范文。读范文不仅要注意范文的写作格式,更重要的是学习范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选用,更要学范文的论文题目选作。    3多练。    做任何事情都一样,认识和实践是两回事,都需要在深刻认识基础上进行认真的练习。譬如学电脑,光看别人操作是学不会的,非得自己亲自动手不可。论文题目的写作也是一样。    4多改。    俗语说 “文章不厌百回改”,科研论文由于科学性、逻辑性较其他文章要求更高,特别是科研论文题目,需要下苦功,百般推敲和修改。修改科研论文题目要注意做到检查论文题目的准确性、合理性、通顺性;不要心疼文字,要敢于删改;初稿形成后,可放几天再改;有勇气请别人改,或请专家指点,做到精益求精。    6、结语。    在当今信息时代,全球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撰写论文共享研究成果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写好科研论文的题目,是提高自己研究成果影响的关键。

1、选定选题方向2、查相关治资料3、确定论文论点4、写出论文大纲5、写出论文初稿6、请指导老师审议7、按指导老师意见修改8、总体体完成后,再送指导老师验收9、论文答辩这些一定要写清晰的出,展现您的才能是时候到了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2要求编辑题名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3.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作者1.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100875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11)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事项  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  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  LIHua(李华),ZHANGXi-he(张锡和),ZHUGEYing(诸葛颖)关键词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正文1.正文规范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1.参考文献的规范及其作用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致谢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评阅科研论文时以下描述错误的是什么

【争鸣与探讨】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方案中的科研评价部分,特别是“A类期刊”的增列与取消,一时成为热议话题。事实上,科研评价是世界性难题,最近几年,国际学术界提出了科研评价方面的两个“宣言”——“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放在世界的范围内,如何看待这次学科评估中某些新鲜尝试呢?有哪些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A类期刊”的取消不意味着相应的探索和思考也被取消。  “莱顿宣言”纠偏“量化至上”  “莱顿宣言”(The Leiden Manifesto for research metrics)的提出源于2014年在荷兰莱顿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公共政策教授Diana Hicks等提出了合理利用科学评价指标的七条原则,后来扩充为十条,并于2015年4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莱顿宣言”的十条原则,简言之,第一,量化评估应当支撑质化的专家评估,而不是取而代之;第二,衡量绩效应基于机构、团队和个人的科研使命;第三,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相关研究;第四,保持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简单;第五,允许被评估者验证数据和分析;第六,考虑发表和引用的学科差异;第七,对个人研究的评价应基于其综合作品的质性评价;第八,应避免评估指标的不当的具体性和虚假的精确性;第九,识别认清评价指标对科研系统的影响;第十,定期审查评价指标并加以改进。  按笔者的理解,这十大原则可以归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即总的原则是:基于指标的量化评估是第二位的,是辅助性的,而同行评价的质性评估是第一位,是主导性的。量化指标可以降低同行评价中的偏见,促进更加深入的审议,提高同行评价的质量,但量化指标不应取代评估者基于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判断。评估者仍然需要对其评估负责,而不是完全让“数据说话”了事(第一条原则)。所以,“莱顿宣言”并不提倡科研评价要用量化指标,更不提倡把量化指标作为主导甚至是唯一指标。“莱顿宣言”只是说在用到起辅助作用的量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  第二方面,在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科研评价指标做具体评价工作时的下位原则,即要充分考虑科研活动本身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等特点,所以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意科研活动的使命的差异(第二条原则)、地域性的差异(第三条原则)、学科性的差异(第六条原则)、个体性的差异(第七条原则)。这些差异容易被量化指标遮蔽,所以需要在评价中采用综合计量或者质性评估办法。  第三方面,关于科研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要公开透明(第四条原则)、可以复核验证(第五条原则)。  第四方面,对科研评价指标的态度,要理解实质内涵(第八条原则)、警惕负面影响(第九条原则)、不断改进完善(第十条原则)。  “莱顿宣言”每一条都内涵丰富,指向明确。与之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学评价工作还大有改进空间。  “旧金山宣言”纠偏“以刊评文”  “旧金山宣言”(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的提出源于2012年1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期间,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关于科研评价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旧金山宣言”,2013年5月,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这份宣言。“旧金山宣言”引发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杂志撰写社论支持“旧金山宣言”,认为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危害是可能妨碍创新,它引导科学家关注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潜心科研创新。  “旧金山宣言”并不像“莱顿宣言”那样包含相当宽泛的内容,它只是针对期刊的计量指标(主要是期刊影响因子)而提出的,呼吁科学界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科学家及其工作。内容包括总体建议以及对资助机构、研究机构、出版机构、计量指标提供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建议,共计18条。总体建议是:“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等期刊计量指标作为替代指标,来评价单个研究论文或学者个体的贡献,或者是作为聘用、晋升、资助等方面的依据。”其他区分对象的建议都是围绕着总建议展开的。  期刊影响因子是20世纪50年代由汤姆森路透公司开发出来的,其最初提出的目的是为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决定订购哪种期刊,但是现在影响因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人和研究机构的水平和贡献。期刊影响因子的含义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可见它只是期刊的评价指标,并非科研工作本身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不具有对学术质量精确评价的功能,所以不能单凭影响因子就断言论文优劣。“旧金山宣言”倡导的就是评估科研工作要回归到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中去,而不是基于刊载的期刊。  “A类期刊”弊大于利  回到开篇的话题。客观地讲,这次学科评估方案在完善科研评价方面积极探索,其价值取向和工作方向与“莱顿宣言”所倡导的内容是比较契合的。比如在评估方案和相关说明中,提出“学术论文质量”采用“三结合”评价组合。一是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结合,采用代表性论文,在“比总量”与“比人均”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通过量化指标统计进行客观评价外,还通过“代表性论文”进行专家主观评价;三是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要求包含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强化中国论文评价话语权。这背后的指导思想都是“莱顿宣言”提倡的摒弃“唯量化指标论”,采用更加综合的评价方式。  “莱顿宣言”的第三条原则特别提到,要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研究的卓越不等同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一些偏重于本国或者区域性的课题的研究,往往并不被知名的英文期刊所青睐。“只有基于高质量的本地语言期刊的指标才能正确评价和推动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这高度契合了这次评估中强化国内研究论文地位的思想。  但“A类期刊”的取消仍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无论如何,“A类期刊”的设定其本质依然是“以刊评文”,这是“旧金山宣言”所明确反对的。“以刊定质”,而不是用学术质量本身来评价科学研究,已经日益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思、质疑、批评和抵制,这个时候又祭出这杆大旗,似有逆向而动之嫌。真正需要下功夫的是如何在同行评价和代表作评价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而不是继续在“看刊物、数数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样只能带来更多的浮躁。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主导此事,其“指挥棒的力量”不会随评估结束而结束,而会长久发挥作用。量化指标的推出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民间”行为,鲜见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推动设立。无论是从“管办评分离”“放管服”的角度,还是从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两个一流建设”的角度,推出“A类期刊”都是弊大于利。

据学术堂了解,在写论文时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我"要少用太通俗话,"笔者"少用老师的第一反映是像抄的,标准用法是本人  2、感叹号、问号要少用,论文是学术性文章是严谨的,感叹号太接近网络用语不太符合规范,问号只能在结束时用,其它地方能少用尽量少用,因为论文不是情感文章  3、排比句、段子语录要尽量别用,因为论文是严谨的,哪怕是人文社科类论文也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  4、引用规范要注意,因为论文是严谨的,哪怕是人文社科类论文也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  5、直接引用不能超过全文的15%-25%(现在重点大学因为出现了翟天临事件普遍改成了5%,国外大学反而没有这么严),间接引用不能超过30%,引用大多集中在开题,研究综述、理论研究方面,论文中后部分尽量不要大面积标红,某些教授会特别在意、较真  6、脚注、脚注还是脚注,重要的事说三遍,没标脚注通常都会老师打回去,先改格式,怎么标脚注参照各个学校论文格式模板  7、论文主要结构要符合规范  8、对前人的否定,要客气、谦虚,能让你引用的都是学术大牛,当然你也可以不听,结果就是引起老师烦感,无理由的改来改去,一次、两次、三次、N次  9、参考文献需要和论文里的句子一一对应,标注规范,很多同学参考文献是随便乱复制的,根本就无法与正文对应,老师为什么要看的这么认真,是对你论文辛苦付出的尊重,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学生你是不是也应该尊重一下老师的感受呢?别侮辱老师的智商  10、致谢词要认真写,别乱抄,70%的致谢词是公式化的,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30%抄的连实际都不符,稍微用点心,绝对能省你大量修改的时间因为办公室很多老师都说过这个问题,大部分的意见是,遇到就变成无理由的修改或是随便找个理由的修改,美其名曰:磨磨学生的学术性子,对他以后人生的道路有好处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2要求编辑题名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3.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作者1.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100875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100011)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事项  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  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  LIHua(李华),ZHANGXi-he(张锡和),ZHUGEYing(诸葛颖)关键词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正文1.正文规范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1.参考文献的规范及其作用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致谢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报选题给指导老师,经指导老师审核通过后进入下一环节。提交提纲。根据题目写出论文的详细提纲,要求列到二级目录,提纲发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审核后回反馈给提交者。初稿写作。提纲通过后就可以按照提纲来进行初稿的写作,初稿写好后再次发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把相应的修改以批注形式详细列明,提交者对照批注一一进行修改。 摘要及关键词的拟写。初稿通过后就需要为论文拟写摘要,摘要要求在300字以内,主要是简单介绍论文写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其中一般会包含一句“本文……”。格式排版。此时可以对文章进行最后的排版,指导老师提供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模板,提交者严格对照模板进行排版,完成后把论文发给指导老师。定稿。当文章的内容和格式都最后完成后就可以定稿了,定稿后指导老师通知毕业生关于提交论文、填写封面和论文答辩的相关事宜。 整个论文写作就算完成了。

评阅科研论文时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争鸣与探讨】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方案中的科研评价部分,特别是“A类期刊”的增列与取消,一时成为热议话题。事实上,科研评价是世界性难题,最近几年,国际学术界提出了科研评价方面的两个“宣言”——“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放在世界的范围内,如何看待这次学科评估中某些新鲜尝试呢?有哪些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A类期刊”的取消不意味着相应的探索和思考也被取消。  “莱顿宣言”纠偏“量化至上”  “莱顿宣言”(The Leiden Manifesto for research metrics)的提出源于2014年在荷兰莱顿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公共政策教授Diana Hicks等提出了合理利用科学评价指标的七条原则,后来扩充为十条,并于2015年4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莱顿宣言”的十条原则,简言之,第一,量化评估应当支撑质化的专家评估,而不是取而代之;第二,衡量绩效应基于机构、团队和个人的科研使命;第三,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相关研究;第四,保持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简单;第五,允许被评估者验证数据和分析;第六,考虑发表和引用的学科差异;第七,对个人研究的评价应基于其综合作品的质性评价;第八,应避免评估指标的不当的具体性和虚假的精确性;第九,识别认清评价指标对科研系统的影响;第十,定期审查评价指标并加以改进。  按笔者的理解,这十大原则可以归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即总的原则是:基于指标的量化评估是第二位的,是辅助性的,而同行评价的质性评估是第一位,是主导性的。量化指标可以降低同行评价中的偏见,促进更加深入的审议,提高同行评价的质量,但量化指标不应取代评估者基于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判断。评估者仍然需要对其评估负责,而不是完全让“数据说话”了事(第一条原则)。所以,“莱顿宣言”并不提倡科研评价要用量化指标,更不提倡把量化指标作为主导甚至是唯一指标。“莱顿宣言”只是说在用到起辅助作用的量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  第二方面,在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科研评价指标做具体评价工作时的下位原则,即要充分考虑科研活动本身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等特点,所以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意科研活动的使命的差异(第二条原则)、地域性的差异(第三条原则)、学科性的差异(第六条原则)、个体性的差异(第七条原则)。这些差异容易被量化指标遮蔽,所以需要在评价中采用综合计量或者质性评估办法。  第三方面,关于科研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要公开透明(第四条原则)、可以复核验证(第五条原则)。  第四方面,对科研评价指标的态度,要理解实质内涵(第八条原则)、警惕负面影响(第九条原则)、不断改进完善(第十条原则)。  “莱顿宣言”每一条都内涵丰富,指向明确。与之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学评价工作还大有改进空间。  “旧金山宣言”纠偏“以刊评文”  “旧金山宣言”(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的提出源于2012年1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期间,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关于科研评价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旧金山宣言”,2013年5月,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这份宣言。“旧金山宣言”引发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杂志撰写社论支持“旧金山宣言”,认为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危害是可能妨碍创新,它引导科学家关注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潜心科研创新。  “旧金山宣言”并不像“莱顿宣言”那样包含相当宽泛的内容,它只是针对期刊的计量指标(主要是期刊影响因子)而提出的,呼吁科学界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科学家及其工作。内容包括总体建议以及对资助机构、研究机构、出版机构、计量指标提供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建议,共计18条。总体建议是:“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等期刊计量指标作为替代指标,来评价单个研究论文或学者个体的贡献,或者是作为聘用、晋升、资助等方面的依据。”其他区分对象的建议都是围绕着总建议展开的。  期刊影响因子是20世纪50年代由汤姆森路透公司开发出来的,其最初提出的目的是为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决定订购哪种期刊,但是现在影响因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人和研究机构的水平和贡献。期刊影响因子的含义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可见它只是期刊的评价指标,并非科研工作本身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不具有对学术质量精确评价的功能,所以不能单凭影响因子就断言论文优劣。“旧金山宣言”倡导的就是评估科研工作要回归到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中去,而不是基于刊载的期刊。  “A类期刊”弊大于利  回到开篇的话题。客观地讲,这次学科评估方案在完善科研评价方面积极探索,其价值取向和工作方向与“莱顿宣言”所倡导的内容是比较契合的。比如在评估方案和相关说明中,提出“学术论文质量”采用“三结合”评价组合。一是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结合,采用代表性论文,在“比总量”与“比人均”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通过量化指标统计进行客观评价外,还通过“代表性论文”进行专家主观评价;三是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要求包含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强化中国论文评价话语权。这背后的指导思想都是“莱顿宣言”提倡的摒弃“唯量化指标论”,采用更加综合的评价方式。  “莱顿宣言”的第三条原则特别提到,要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研究的卓越不等同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一些偏重于本国或者区域性的课题的研究,往往并不被知名的英文期刊所青睐。“只有基于高质量的本地语言期刊的指标才能正确评价和推动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这高度契合了这次评估中强化国内研究论文地位的思想。  但“A类期刊”的取消仍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无论如何,“A类期刊”的设定其本质依然是“以刊评文”,这是“旧金山宣言”所明确反对的。“以刊定质”,而不是用学术质量本身来评价科学研究,已经日益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思、质疑、批评和抵制,这个时候又祭出这杆大旗,似有逆向而动之嫌。真正需要下功夫的是如何在同行评价和代表作评价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而不是继续在“看刊物、数数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样只能带来更多的浮躁。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主导此事,其“指挥棒的力量”不会随评估结束而结束,而会长久发挥作用。量化指标的推出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民间”行为,鲜见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推动设立。无论是从“管办评分离”“放管服”的角度,还是从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两个一流建设”的角度,推出“A类期刊”都是弊大于利。

1、选定选题方向2、查相关治资料3、确定论文论点4、写出论文大纲5、写出论文初稿6、请指导老师审议7、按指导老师意见修改8、总体体完成后,再送指导老师验收9、论文答辩这些一定要写清晰的出,展现您的才能是时候到了

论文的评审:主要看论文的内容、逻辑、结构性、层次、科学性强度如何,还有论文的格式和错别字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细节,当然还有论文的仿照率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论文的结构: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论文作用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⑴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⑵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撰写科研论文,不仅是反映科研成果的问题,而且也是个深化科研成果和发展科研成果的问题,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参考资料王雨磊《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据学术堂了解,在写论文时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我"要少用太通俗话,"笔者"少用老师的第一反映是像抄的,标准用法是本人  2、感叹号、问号要少用,论文是学术性文章是严谨的,感叹号太接近网络用语不太符合规范,问号只能在结束时用,其它地方能少用尽量少用,因为论文不是情感文章  3、排比句、段子语录要尽量别用,因为论文是严谨的,哪怕是人文社科类论文也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  4、引用规范要注意,因为论文是严谨的,哪怕是人文社科类论文也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  5、直接引用不能超过全文的15%-25%(现在重点大学因为出现了翟天临事件普遍改成了5%,国外大学反而没有这么严),间接引用不能超过30%,引用大多集中在开题,研究综述、理论研究方面,论文中后部分尽量不要大面积标红,某些教授会特别在意、较真  6、脚注、脚注还是脚注,重要的事说三遍,没标脚注通常都会老师打回去,先改格式,怎么标脚注参照各个学校论文格式模板  7、论文主要结构要符合规范  8、对前人的否定,要客气、谦虚,能让你引用的都是学术大牛,当然你也可以不听,结果就是引起老师烦感,无理由的改来改去,一次、两次、三次、N次  9、参考文献需要和论文里的句子一一对应,标注规范,很多同学参考文献是随便乱复制的,根本就无法与正文对应,老师为什么要看的这么认真,是对你论文辛苦付出的尊重,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学生你是不是也应该尊重一下老师的感受呢?别侮辱老师的智商  10、致谢词要认真写,别乱抄,70%的致谢词是公式化的,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30%抄的连实际都不符,稍微用点心,绝对能省你大量修改的时间因为办公室很多老师都说过这个问题,大部分的意见是,遇到就变成无理由的修改或是随便找个理由的修改,美其名曰:磨磨学生的学术性子,对他以后人生的道路有好处

评阅科研论文时,以下描述错误的是什么题目

据学术堂了解,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历,不同的论文类型都会出现太多太多的问题,这里只举一部分进行说明:  1、选题无新意  很多研究生在进行了半年或一年的学习以后,就开始尝试着写论文,选题一般来自老师的课程作业或导师的研究项目。课程作业一般涵盖本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后期的研究中经常要用到的知识、技术方法和手段,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没有多少研究价值,但很多学生在完成这种课程作业以后,就迫不及待地投稿,其结果往往是被拒稿。另外,还有很多学者没有相关的研究课题支撑,自由选择研究内容,要么与当前研究热点相悖,要么与国家资助政策、研究指南不符,这类稿件也大多了无新意,不存在研究价值。  这种选题没有新意的科技论文造成“鸡肋文章”的大量涌现。虽然从文章中找不到作者的知识性错误,且作者为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类文章确实是没有发表价值,发之无用,弃之可惜!  2、研究内容不恰当  很多学者在导师或者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选择了较好的选题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时,常常会出现以下一系列的问题。  3、研究内容太多太杂,毫无重点可言  有的作者确定的研究内容几乎涵盖本专业领域的所有内容,没弄清楚自己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例如,有的学生要做的是遥感数据在尘霾监测中的应用,既要对多种影像波段数据进行对比试验,选取最合适数据源,这本身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还要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反演验证,建立反演模型又是一项繁复的工作;更要对监测范围、监测结果、预警系统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还有遥感图像的获取、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解译, 实测数据的获取,尘霾与雾的区分,各类数据和处理结果的精度校正等更多细节问题,涉及的内容太多太杂,在短短的一篇论文中很难全部阐明。  4、内容提炼不清,研究内容与研究基础、研究结论混杂  笔者参评某篇硕士毕业论文,作者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利用遥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叶绿素 反演研究,而作者列出的主要研究内容完全是论文的写作提纲,应称为写作内容而非研究内容。具体 为:①确定研究意义和选题背景;②厘清研究的理论基础;③选取实验数据和实验区域;④数据处理与建立反演模型;⑤反演结果分析;⑥研究结论, 包括研究结论、不足之处和创新之处。纵观这6 条,真正的研究内容是④中的遥感数据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叶绿素反演模型建立和⑤中的反演结果分 析。而①、②、③是研究的前期准备和基础,最后一条是对全文的总结和评价以及后续研究方向的探讨,也非研究内容。  5、研究难度过大或关键问题太多,难以达成预期目标  有的作者在确定研究内容后,不考虑当前理论基础、实验条件或数据储备等因素的限制,树立了一个“高大上”的研究目标,其结果是研究结论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一项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决定研究内容能否完整。关键问题的选择与研究内容一样,不宜太多,且与研究难度一致,不宜太过“高远”,否则,受时间、经历、能力和其他条件限制,不能圆满解决,影响整个研究项目的实施。  6、文章的创新点过多  一篇文章的创新点是指研究内容上有新意, 包括研究方法、思路、技术路线等的创新。对一个初涉科学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来说,其研究中出现一个名副其实的创新点就是一篇有分量的文章了。然而在一般的硕士毕业论文中,至少都总结出3 条以上的创新点,有的创新点是不能称其为创新的,比如说“采用了最新的……数据”等。  7、研究方法陈旧老套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计算到预 测模拟未来发展方向,从宏观到微观,从肤浅到深入飞速发展,研究方法也大多采用定量计算、数学建模、计算机模拟等,这些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而在一些科技论文中,很多方法显得过于陈旧, 比如在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某区的人口分布状 况时,传统方法是对该区内每一行政单元的人口进 行简单的人口密度计算,但擅长空间技术方法的研 究者会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网格分析方法,利用GIS 中DEM(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原理,用人口数据代替 高程数据,生成一幅该区域的数字人口模型,不仅直观地体现了该区域的人口分布数量和密度,还可以 充分利用系统中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多种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邻域相关等空间分析,这种方法的采用将人口分布问题的研究推向了高远。  可见,好的研究方法可以拓展研究内容,更易完成研究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也较传统方法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更有新意,研究问题也更全面,当然也更容易打动编辑和审稿专家,文章也更易发表。

845480066,软文写作没有一定的知识功底是写不出来好文章的,我是找他写的,最前面就是扣维来的。

写论文时需要注意:选择话题时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用Word写论文要时不时保存一下、写论文要进行反复的调研和研究1、选择话题时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写论文,最好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为什么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呢?因为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能更事半功倍!就不会出现完全一头懵的状况了,比方说,不知道这个专业名词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2、用Word写论文要时不时保存一下相信大家在使用Word的时候,总会遇到Word崩溃的问题,所以使用Word来写论文要时不时保存一下。3、写论文要进行反复的调研和研究写论文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所以我们在写论文时,要进行反复的调研和研究,自己去调研、研究不仅有意义,还能让你拥有很大的成就感。论文写作技巧1、写论文前先做好规划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规划,写论文也不例外,有了规划,就能知道自己每天要完成的事情,以及完成的程度了,就不会糊里糊涂地开始,又糊里糊涂地结束了。2、先完成论文初稿,再来追求完美写毕业论文,先不要过分纠结,过分追求完美,我们要先完成论文初稿,然后再来追求完美。在写论文初稿的时候,要记住一个字,那就是“快”了。要时刻谨记,先完成,再来修改!

本科论文写作技巧——中国论文网每到毕业,同学们都要写毕业论文。那么本科毕业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吧。如何选题?确立论文题目,就是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 的主攻方向。考生在选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论题要大小适中。题目不要太大,尽量"小题大做"。2、注意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进行科学研究,就是找问题,没有新问题就谈不上研究,更谈不到创新,论文也就没有写作的价值,因此,确定研究方向只有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过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会见出新意。3、要知己知彼。在选题中,要了解本专业本领域中已有的科研成果,了解别人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避免重复和雷同。拟提纲?根据论文题目,充分、大量的搜集查找资料。收集资料主要注意三种:1、与论题直接相关的原始材料;2、他人对该论题或相关论题的研究成果材料;3、与论题有关的社会、文化、语言、历史背景等方面的材料。形成论点时应注意:1、论点要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同时论点又要辩证,不能走极端;2、论点要科学正确,不与常理和事实相背离;3、论点要准确,不要夸大其词,防止偏颇。撰写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据论文的主要篇幅,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水平的高低和质量。论文的正文一般包括三大部分:绪论、本论和结论。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讲清研究的动机、写作的理由、目的和意义、提出问题、概述内容、明确中心论点等。一般要求语言简洁扼要,开门见山,引人注目。本论是论文的主体,要求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条理要清晰,逻辑要严密,要求内容扎实、丰厚。考生在这一部分,必须根据论题的性质正面论证,或反面批驳不同的看法,或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或论述新思想新发现等。在该部分中论证是极其重要的,它决定着论文的成败。要写好这一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1、论点是明确新颖、深刻、严肃的。论点不管是否需要论证,都必须是可以论证的。2、论点必须有材料的支撑,必须有可用来证明使其成立的材料。3、论证必须根据论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论文结构形式,不同的论证结构形式,决定了本论部分的结构。4、论证逻辑要严密。合乎逻辑的论证,别人是无法驳倒的。修改、定稿正文初稿写好以后,考生应该多修改几遍,对整篇论文逐行逐句逐段反复推敲,检查每一个具体论点、论据、论证是否恰当有力,表达是否合乎逻辑,务求不留疑点,直到确实有说服力为止。检查并修改初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论点与论题的一贯性;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性;3、论文的结构层次与逻辑思维的密切性;4、论文的语言表达意思的准确性;5、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性;6、采用的数据、年代、人物名及地名是否准确;引用的注释、文献参考资料的列举是否真实恰当;封面署名、装订是否工整等等。经反复多次修改的论文,应再次送达指导老师审阅认可后,以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定稿字样为止,该篇论文才算是完成了。如果论文写作方面大家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通过以下的方式联系

评阅科研论文时,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科研论文评价的原则如何评价科研论文(水平评价)研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份书面总结,也是作者劳动的成果,因此评论研究论文应持慎重态度。因为在刊物上登出一篇文章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未被接受发表的文章,也决不一定是不好的,由于除了文章本身的因素外,还有如办杂志的方向、编辑的兴趣和侧重、篇幅的限制和需照顾的各方面等等。评论研究问题评定论文首先要看研究者选定的题目是否有意义,一个好的研究题目是一篇有价值论文的基础。具体为:(1)看提出的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研究内容有无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能否应用到实践中。(2)论文立意是否有创新,是否有重复别人的工作,即使是同一个主题也要不断增加新内容、新方法。(3)看研究问题的发生率是否高,问题是否带有普遍性。(4)论文标题是否具体、鲜明、确切和具有吸引力。评论研究方法和结果论文的科学性在于研究结果是否有重复性,即能否按照论文所述方法重复结果。因此科研论文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设计过程的科学态度。判定论文中的材料与方法,要看介绍是否详细具体,能否便于别人重复或选作对照。 评论讨论和结论部分论文的最后部分是全文的精华,要看作者推理是否合乎逻辑思维规律,是否有说服力,整个科研内容是否科学可靠,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否能上升到理论或产生新观点。学术论文属议论文,故文章必须加强说理性,应把逻辑推理部分的道理论术得有层次、透彻、深刻和说明问题,才能反映出作者的科研水平和写作知识水平。 文学性方面科技论文是应用文体,写作语言要朴实,取材要真实可靠,要注意词句的应用准确。科研论文也是一种科学著作,在文字表达上更特别要求严谨和符合实际,措辞不能模棱两可。文章应做到通顺易懂,全文结构前后应连贯和互相呼应,要讲究修辞,使问题讲得更清楚,注意完全相同的词或字不要重复太多,用词要反复思考,不能有不明白和不准确的地方。写论文是为了进行交流,文章太单调就引不起阅读兴趣。文章写完后要进行不断修改,使论文写作除了科学性,还要注意到文学性。5、写作科学论文的体会(1)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首要条件。包括对语法(句法、词法)及基本词汇的掌握。(2)多读英文论文和书籍。(3)多投稿,多看评阅结果。体会:投会议,然后期刊。(4)语言的使用原则:能恰当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争鸣与探讨】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方案中的科研评价部分,特别是“A类期刊”的增列与取消,一时成为热议话题。事实上,科研评价是世界性难题,最近几年,国际学术界提出了科研评价方面的两个“宣言”——“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放在世界的范围内,如何看待这次学科评估中某些新鲜尝试呢?有哪些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A类期刊”的取消不意味着相应的探索和思考也被取消。  “莱顿宣言”纠偏“量化至上”  “莱顿宣言”(The Leiden Manifesto for research metrics)的提出源于2014年在荷兰莱顿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公共政策教授Diana Hicks等提出了合理利用科学评价指标的七条原则,后来扩充为十条,并于2015年4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莱顿宣言”的十条原则,简言之,第一,量化评估应当支撑质化的专家评估,而不是取而代之;第二,衡量绩效应基于机构、团队和个人的科研使命;第三,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相关研究;第四,保持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简单;第五,允许被评估者验证数据和分析;第六,考虑发表和引用的学科差异;第七,对个人研究的评价应基于其综合作品的质性评价;第八,应避免评估指标的不当的具体性和虚假的精确性;第九,识别认清评价指标对科研系统的影响;第十,定期审查评价指标并加以改进。  按笔者的理解,这十大原则可以归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即总的原则是:基于指标的量化评估是第二位的,是辅助性的,而同行评价的质性评估是第一位,是主导性的。量化指标可以降低同行评价中的偏见,促进更加深入的审议,提高同行评价的质量,但量化指标不应取代评估者基于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判断。评估者仍然需要对其评估负责,而不是完全让“数据说话”了事(第一条原则)。所以,“莱顿宣言”并不提倡科研评价要用量化指标,更不提倡把量化指标作为主导甚至是唯一指标。“莱顿宣言”只是说在用到起辅助作用的量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  第二方面,在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科研评价指标做具体评价工作时的下位原则,即要充分考虑科研活动本身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等特点,所以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意科研活动的使命的差异(第二条原则)、地域性的差异(第三条原则)、学科性的差异(第六条原则)、个体性的差异(第七条原则)。这些差异容易被量化指标遮蔽,所以需要在评价中采用综合计量或者质性评估办法。  第三方面,关于科研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要公开透明(第四条原则)、可以复核验证(第五条原则)。  第四方面,对科研评价指标的态度,要理解实质内涵(第八条原则)、警惕负面影响(第九条原则)、不断改进完善(第十条原则)。  “莱顿宣言”每一条都内涵丰富,指向明确。与之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学评价工作还大有改进空间。  “旧金山宣言”纠偏“以刊评文”  “旧金山宣言”(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的提出源于2012年1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期间,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关于科研评价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旧金山宣言”,2013年5月,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这份宣言。“旧金山宣言”引发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杂志撰写社论支持“旧金山宣言”,认为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危害是可能妨碍创新,它引导科学家关注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潜心科研创新。  “旧金山宣言”并不像“莱顿宣言”那样包含相当宽泛的内容,它只是针对期刊的计量指标(主要是期刊影响因子)而提出的,呼吁科学界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科学家及其工作。内容包括总体建议以及对资助机构、研究机构、出版机构、计量指标提供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建议,共计18条。总体建议是:“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等期刊计量指标作为替代指标,来评价单个研究论文或学者个体的贡献,或者是作为聘用、晋升、资助等方面的依据。”其他区分对象的建议都是围绕着总建议展开的。  期刊影响因子是20世纪50年代由汤姆森路透公司开发出来的,其最初提出的目的是为帮助图书馆评估和挑选决定订购哪种期刊,但是现在影响因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个人和研究机构的水平和贡献。期刊影响因子的含义是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可见它只是期刊的评价指标,并非科研工作本身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不具有对学术质量精确评价的功能,所以不能单凭影响因子就断言论文优劣。“旧金山宣言”倡导的就是评估科研工作要回归到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中去,而不是基于刊载的期刊。  “A类期刊”弊大于利  回到开篇的话题。客观地讲,这次学科评估方案在完善科研评价方面积极探索,其价值取向和工作方向与“莱顿宣言”所倡导的内容是比较契合的。比如在评估方案和相关说明中,提出“学术论文质量”采用“三结合”评价组合。一是坚持质量与数量相结合,采用代表性论文,在“比总量”与“比人均”之间找到平衡点;二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通过量化指标统计进行客观评价外,还通过“代表性论文”进行专家主观评价;三是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要求包含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强化中国论文评价话语权。这背后的指导思想都是“莱顿宣言”提倡的摒弃“唯量化指标论”,采用更加综合的评价方式。  “莱顿宣言”的第三条原则特别提到,要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研究的卓越不等同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一些偏重于本国或者区域性的课题的研究,往往并不被知名的英文期刊所青睐。“只有基于高质量的本地语言期刊的指标才能正确评价和推动卓越的本地化的研究。”这高度契合了这次评估中强化国内研究论文地位的思想。  但“A类期刊”的取消仍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无论如何,“A类期刊”的设定其本质依然是“以刊评文”,这是“旧金山宣言”所明确反对的。“以刊定质”,而不是用学术质量本身来评价科学研究,已经日益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思、质疑、批评和抵制,这个时候又祭出这杆大旗,似有逆向而动之嫌。真正需要下功夫的是如何在同行评价和代表作评价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而不是继续在“看刊物、数数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样只能带来更多的浮躁。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主导此事,其“指挥棒的力量”不会随评估结束而结束,而会长久发挥作用。量化指标的推出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民间”行为,鲜见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推动设立。无论是从“管办评分离”“放管服”的角度,还是从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推进“两个一流建设”的角度,推出“A类期刊”都是弊大于利。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