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初中英语

发布时间:2024-07-06 06:23:27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初中英语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评价一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依据。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它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和作用强弱的主要标志,反映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能力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的外在能力的能力总和。二是外部世界。一国所面临的外部世界是影响该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外部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国际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外部世界的结构和状况。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变的情况下,国际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其国际地位的高低。两极格局或多极格局、战争或和平等不同的国际环境,都可以使国家的国际地位发生变化。外部联系即一国与国际体系联系的性质和程度。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总的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高管、商界领袖,人们在感叹中国奇迹的同时,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走向。美国: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2009年1月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奥巴马总统和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等政府高官高度重视中美关系。2月13日,希拉里出访东亚4国之前在亚洲协会发表演讲称,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发展积极的关系,这对美国未来的和平、进步和繁荣不可或缺。4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奥巴马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第二次金融峰会期间成功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奥巴马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令人瞩目地向前发展,美国希望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日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美国人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不是一般的大国,而是世界大国。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中国发挥作用,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在朝核、伊朗核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都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解决当今世界的国际问题都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形势仍然严峻,不容轻心。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恶化蔓延成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成为“9•11”事件后对美国乃至全球产生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性事件。目前,美欧日经济同步滑向衰退边缘,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金融危机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由经济金融领域向政治社会领域加速扩散,其严重后果还将进一步显现。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从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朝核、伊朗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局部冲突和战争频发,中东、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大国调整军事、安全战略,国际军事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军事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地缘政治因素和军事安全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再度突出。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南亚反恐和地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中国总体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在西方主流舆论中没有根本改善,其基本面仍然是负面的,这在奥运会境外火炬传递、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毒牛奶”和“毒饺子”等事件中表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世界的形象有两个:一个是强国,越来越强;另一个是“坏国”,批评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是世界的主流,没有民主、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法制、没有信用,这是西方世界比较普遍的看法。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复杂挑战。所以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当今的形势,找好自己的定位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基本的身份属性,是由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具备大国的基本禀赋和要素,任何时候都是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中国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当然,中国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不是为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利益服务的。中国是否承担了国际责任,也不能以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利益来衡量。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明显的矛盾、复杂性。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具有快速多变的特性,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

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其实很明确,国力越来越强人权却越来越弱,人民越来越富人心却越来越狭迩军事越来越强,高层却越来越懦弱,咱别的不说就冲钓鱼岛这方面来看做为中国人我都感觉丢人如果中国政府有俄罗斯一半的魄力钓鱼岛早就已经插上中国的国旗了那至于现在这么窝囊最近有报道称日本在钓鱼岛附近又抓了我们中国14名渔民,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中国人在自己国家的海域里竟然背日本人抓去。我到想问问中国的这些海军都是干嘛吃的保卫不了我们中国的领土也就算了竟连国人也不能保护。我们在谴责小日本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我国对待日本的这种一让在让政策到底还要让多久难道非要等到日本把国旗插在钓鱼岛上对世界宣布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时候才能醒悟吗,我现在真的很怀疑中国现在难道还想在一次被日本人说成是''东亚病夫'吗。

你是想写什么类型的呢?我遇到很多英语专业的同学,发的不是语言研究就是教学研究的论文,语言语法类的可以去参考下现代语言学期刊,教学类的可以参考创新教育研究期刊,总的来说就是,想找什么类型的就去对应的期刊找文献

你是安徽工程科技的吧 我也是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高中英语

专业回答1、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一位已故的政治家也说过:”没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友谊,只有永久不变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涉及的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知识分子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所以,把国家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又是个人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的一致要求。2、要努力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活动、法规。有人统计,涉及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一百多种,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中,特别应当熟悉以下一些法律、法规:宪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出国留学人员守则等等,对遇到的法律界线不清的问题.要肯学、勤问、慎行。3、要善于识到各种伪装。从理论上讲,有关国家安全的常识、规定都比较完善了,依规行事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是,实际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比如,有的间谍情报人员采用五花八门的手段,套取国家秘密、科技政治情报和内部情况。如果丧失警惕,就可能上当受骗,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在对外交往中,既要热情友好,又要内外有别、不卑不亢;既要珍惜个人友谊,又要牢记国家利益;既可争取各种帮助、资助,又不失国格、人格。识别伪装既难又易,关键就在淡泊名利,要依法及时举报,进行斗争,决不准其恣意妄行。4、要克服安自菲薄等不正确思想。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安全与利益自不待言,也有别人没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资源和秘密,还有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等等。也就是说,再富有的国家不可能应有尽有,再贫穷的国家也不可能一点没有别国羡慕的东西。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但又是不可小视的国家。所以,作为中国人要挺直腰板,决不妄自菲薄、悲观失望。要看到我们也有许多世界第一和“中国特色”,有一系列国家秘密和单位秘密。对这一切,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可能在许多问题上产生错误的看法.乃至做出亲痛仇快的事情来。个别误入歧途的青年学生的教训,已成前车之鉴,千万别再重蹈覆辙。5、要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国家安全机关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机关,是与公安机关同等性质的司法机关,分工负责间谍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 当国家安全机关需要大家配合工作的时候,在工作人员表明身份和来意之后,每个同学都应当按照(国家安全法)赋予的七条义务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尽力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如实提供情况和证据,做到不推、不拒,更不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公务,还要切实保守好已经知晓的国家安全工作的秘密。

随着美联储加息,中国经济不得不面对更加复杂的情况,而汇率、产能、物价、老龄化等等问题全部都交织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中国结。该如何解开需要很高的智慧。第一大风险,产能严重过剩,之前我们就爱玩命生产东西,现在东西多了根本没人用的了,大量的东西积压,然后存在仓库里。我们一直的态度就是,管他呢?接着生产,并且加码生产。好比当年也是钢铁产能过剩,怎么办呢?我们再建一座钢铁厂,建无数的楼房,然后钢铁产能就用上了,但问题是新建出来的钢铁厂也是要生产的,等新钢铁厂建好了,发现产能过剩并未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而建钢铁厂的钱,是管银行借的。这就是第二个严重的风险。当今中国面临的五大风险第二大风险,债务危机,大量地方债要到期,虽然都有政府信用在做背书,但政府也不都能接触到印钞机,所以大部分的地方政府也是很愁,不借钱没法搞建设,不搞建设就没业绩,没业绩就升不了官,所以谁管人民到底需不需要,反正得修点什么,实在没什么修的,也得把地下的青砖都掀起来,买新的重新铺一遍。政府的钱也是借的,而像铺青砖这种事并不产生经济效益,所以通常是GDP越高,债务越高。欠的钱越多。要想还这些钱,似乎已经不可能了,但银行说了,虽然本金我可以先不催你,但这利息你总得给点吧,要不兄弟就真搞不下去了。这就牵出了第三个风险银行的金融体系风险。

因此,我认为我们学习军事课教程很有必要。在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所以,大学生需要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总体来看,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保持了总体缓和。和平与冲突、发展与动荡、缓和与紧张交织互动的基本态势,呈现出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多元化、军事变革信息化的强劲势头。世界经济中心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焦点。这些历史性变化和调整,给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和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形成新的挑战。既然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就要像太白笔下那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交的论文里的一段,供你可以。。。。题目就可以随便写写就好了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但是,和平与繁荣仍将是亚太各国共同的愿望。亚太安全形势的急剧变化不会根本扭转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一二十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一、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之地,中、美、俄、日、印对地区总体形势发展影响举足轻重。尽管上述国家关系有密有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美国虽视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并采取措施对中国防范遏制,但双方在反恐、朝核、维持台海稳定及经贸合作领域存在共同利益,美国对中国仍采取两面下注的政策,并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对抗。美日同盟针对中国的一面虽有加强,但彼此亦心存防范:美借日制华,却不希望中日交恶而不可收拾;日傍美制华,并不甘心为美火中取栗。遭受美国战略挤压的俄罗斯,在国力未得到全面恢复前,仍将是中国主要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有望继续稳固发展。印美关系虽发展迅速,但印度不会全面倒向美国,沦为美遏制中国的棋子。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外交中仍有充分的回旋空间。二、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中国周边地区存在印巴矛盾、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以及东海、南海岛屿争端等问题。由于印巴关系持续缓和、美国更多介入南亚事务以及印巴相互核威慑,南亚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降低。朝鲜半岛形势因朝鲜拥核而面临新的复杂性。但由于中、韩、俄强烈反对武力解决朝核问题,加之美国受困中东,无暇东顾,因此,从近期看,美国军事打击朝鲜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从长远看,朝核问题仍可能出现轮番升级,但各方均会努力控制升级的势头,避免出现战争。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由于中国与日本及南海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磋商,各方都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岛屿问题引发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演变为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今后一段时期, 台海形势仍处在风险较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渐成“跛脚”的陈水扁正加紧通过推进所谓“宪改”,搞“台湾法理独立”,不排除陈水扁进一步铤而走险的可能。2007年的台湾“立法委员”选举和2008 年台湾“大选”使岛内局势发展充满变数。但只要美国坚持维持台海现状政策,中国大陆及岛上反“台独”力量仍有能力遏制“台独”的冒险举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奉行的内政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局势谋求和解。[1] 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内外政策,将有助于保持台海地区的稳定。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将长期存在,某些挑战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成为特定国家的主要安全威胁。随着国际社会及地区国家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视,地区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将把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视为增进合作、扩大影响的渠道和机会,积极探索并推动在多种框架、多领域开展合作。“9·11”事件后,防扩散、打击恐怖主义成为中美关系不断改善和加强的重要推动因素。印度洋海啸和南亚大地震发生后,各主要国家充分利用救援外交,拉近与受灾国的距离,为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双边关系奠定基础。在“10+3”机制的带动下,东亚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正不断加强。2002 年11 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作为落实《联合宣言》的后续行动,2004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制定了中长期合作规划,在反恐、非法移民、禁毒、执法、刑侦等领域开展了更加有效的合作。在中国倡议下,首届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2004年1月在曼谷举行。会议通过了《首次东盟与中日韩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联合公报》,表示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决心在打击跨国犯罪领域加强合作,支持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 的目标。上海合作组织把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作为首要任务,近年来还逐步加强合作打击中亚地区日益严重的毒品走私活动,把遏制和铲除毒品走私纳入反恐合作的框架之中。种种事实表明,非传统安全问题已成为区域安全对话与合作的主要议题,并将成为改善地区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和加强安全互信的纽带。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宿迁的 总不能都交一样的吧 郁闷

楼主可以参考:  当今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科学论断精辟概括了当前一个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目前国际战略形势中出现的深刻变革和复杂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三大趋势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实力出现新的消长、政策出现新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互动的结果。  就我国而言,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关系,构成了我国外交态势的全局。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要点,发展中国家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基点,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的国际战略态势总体上继续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进一步”: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周边关系进一步改善,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必须居安思危,妥善应对:一是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仍很不安宁;二是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三是我与各大国关系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四是我国周边还存在一些复杂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台独”分裂势力正在加紧进行分裂活动。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展望2008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四个继续”: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大国关系  过去一年,国际力量对比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着新一轮大国关系的调整。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受挫,2007年明显加强对国际上其他力量的协调和借重。欧盟实现第六次扩大,成员增加到27个,欧盟峰会通过《里斯本条约》,一体化建设摆脱停滞状态。俄罗斯复兴势头强劲,2007年经济增速可达6%,俄对外政策进取性增强。日本经济保持复苏势头,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在此背景下,美俄矛盾有所发展,针对美进一步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做法,俄积极展开战略反制;美欧分歧犹存但关系有所拉近;美日强化同盟关系的同时分歧有所展现,特别是日政府被迫中止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对美军的支援行动,对美日关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过去一年,我国与各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  1、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胡主席与布什总统两度会晤、多次通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功举行,取得多项成果。2007年1—9月,中美双边贸易额为6亿美元,同比增长6%,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我成功接待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  2、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胡主席与普京总统五度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发展确定总体框架。双边经贸合作务实推进,2007年1—9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8%,2010年前双边贸易额增至600-800亿美元的目标可望如期实现。  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双方共签署价值约43亿美元的21项合作协议,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  3、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年内,胡主席与时任日首相的安倍两度会晤,温总理成功访日,日现任首相福田成功访华,双方为构筑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而共同努力。2007年1—9月,两国贸易额达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会议机制正式启动,并举行首次会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成功访日,是中国国防部长时隔近10年再度访日;中国海军军舰首次访日,书写了两国军事交流的新篇章。“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举行近百次活动,加深了两国民间往来和相互理解。  4、中欧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  胡主席会晤多位欧洲政要,法总统萨科齐、英首相布朗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中欧举行第十次领导人会晤和第三轮中欧战略对话。2007年1—9月,中欧贸易额达3亿美元,同比增长8%。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分别与英、法、西班牙等国海军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军事交流领域有新的拓展。  二、周边关系  我国周边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既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是诸多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的热点。过去一年,我国周边地区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朝鲜半岛形势明显趋向缓和,东盟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南亚区域合作步伐加快,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成就显著。8月,上合组织峰会通过《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引起广泛关注。  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要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改善。俄罗斯和日本既是大国,也是我周边重要邻国。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继续取得新的进展。除此之外,我与周边各方向上国家的关系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取得新的成果。  尽管解决朝核问题仍然是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但我在朝核问题有关各方之间积极斡旋,推动六方会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07年年内,六方会谈先后于2月和10月通过《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共同文件和《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同意完成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对核计划进行申报;美将根据朝方行动并行启动不再将朝列为“支恐”国家程序,推动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进程;各方重申向朝提供经济、能源与人道主义援助。我在朝核问题解决进程中充分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称赞。中朝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日韩三国交流合作得到加强,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中日韩文化交流年”顺利展开。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深入推进。1月和11月,温总理先后出席第十次和第十一次东盟与中国“10+1”峰会,与东盟达成多项重要共识。7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正式实施,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等对话活动,成功主办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和中国与东盟维和研讨会,与东盟安全对话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2、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  2007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5周年。15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  8月,胡主席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11月,温总理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进行正式访问。高层互访和各层级交流进一步增强了我与中亚国家的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  3、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  2007年年内,中巴双方同意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7月1日起,中国对巴实施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第一阶段降税,推动中巴自贸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印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胡主席、温总理与辛格总理多次会晤,双方同意不断推进中印合作“十项战略”,深化双边关系发展。两国外长2007年年内共5次会晤,创历年之最。2007年1—9月,中印双边贸易额达272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52%,增幅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居于首位。11月,中印举行首次防务与安全磋商;12月,举行首次陆军联合反恐训练,两国军事互信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三、发展中国家关系  过去一年,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联合自强趋势明显上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砖四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经济总和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亚洲、非洲、拉美地区经济都保持较高增速。新兴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传统大国。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07年143个发展中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都在增加,只有10个国家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有所减少。  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基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2007年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各项后续措施的开局之年。1月30日—2月10日,胡主席对非洲8国进行国事访问,有力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9月,中国与非洲48国外长在联大举行首次政治磋商,启动了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中国对非援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非发展基金正式启动,免债、免关税等工作有序进行。2007年1—9月,中非双边贸易额达1亿美元,同比增长7%。  我与拉美国家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拉双方在联合国、里约集团、美洲国家组织成员与常驻观察员对话会等机制内保持密切磋商、不断加强协调。以“G8+5”等机制为平台促进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在全面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同时,我积极主动地推进和引导南北对话与合作。  自2002年起,八国集团在峰会期间与部分发展中国家举行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2007年6月,八国集团启动“G8+5”常规对话机制,今后将定期召开会议,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能源、社会等领域加强对话与沟通。“G8+5”机制正成为推进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2007年年内,胡主席出席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G8+5”对话会,就世界经济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主张促进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南北合作;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中方政策主张,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减排义务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措施;在出席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时就加强南南协调提出倡议,得到与会领导人的积极响应。这是胡主席继2003年法国埃维昂会议、2005年英国鹰谷会议、2006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会议之后,第四次出席南北领导人对话会,对加强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巩固我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多边关系  过去一年,全球和地区多边关系发展更趋活跃。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贸组织、上合组织、欧盟、东盟、非盟、阿盟、亚欧峰会等全球和地区性多边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不断增强。在解决朝核问题、伊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方面,联合国安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12月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这一新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和广泛赞誉。亚太经合组织经过18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拥有21个成员,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1%、世界经济总量的53%和世界贸易的46%,成为当今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9月,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悉尼宣言》,就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达成重要共识。  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合组织、东盟与中国“10+1”和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以及“G8+5”等多边机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和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以联合国为重要舞台,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高度重视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一贯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国际问题,在朝核、伊核、苏丹达区等问题上既注意照顾有关国家的合理关切,又重视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既有效维护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权威,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建设性作用,全面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中国积极加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力度,截至2007年11月底,我军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9040人次,是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应联合国请求,又向黎巴嫩派遣1支60人的维和医疗分队,将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由182人扩编至275人,承诺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支315人的多功能维和工兵分队,其中140人的先遣队已于11月24日部署到任务区,获得良好的国际反响。中国积极履行对联合国应尽的财政义务,会费比额由05%上升至667%,增幅居各国之首。中国还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为推动联合国裁军和军事信任制度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重视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支持该组织在亚太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2007年9月,胡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针对气候变化这一会议主要议题,胡主席明确提出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主张,提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介绍了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措施、成就和目标。这是继“G8+5”会议后,胡主席再次在多边场合深入、系统地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会议中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具体、务实的合作建议,受到各方积极评价和支持。会议通过的《悉尼宣言》采纳了中国提出的主张。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日益增强。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战略态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  一、摘要:  1、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2、 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一)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二) 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二、关键字:  1、 形势概况  2、 形势走向  三、正文:  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初中数学

2010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2010年我国经济在当前逐步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GDP增长约为5%,工业增加值增长约为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约为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为20%,出口增长约为0%,进口增长约为5%,进出口总额增长约为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约上涨5%。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忧喜交加的一年。6—11月工业生产逐月加快,投资消费稳定增长,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基本完成全年计划,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经济回升势头日趋向好。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下行轨道并顺利实现“保八”增长目标,主要得益于国家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的刺激经济政策,无论是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是改善民生、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和促进城市消费的措施,为完成“保八”增长任务都有效地发挥了作用。这也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其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极其明显,例如:经济增长保持着对政策的高度依赖性;经济结构的调整任重道远,依靠投资为主要拉动力量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资产价格泡沫扩大;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依然较高。在2009年良好的基础上,当前的经济形势保持较好的势头。加上政府刺激经济政策继续推动投资增长的一系列措施,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保持稳步提高,2010年的消费需求具有诸多增长因素。首先,随着经济回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改善、农民工返城、农产品出售得以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在2009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有望继续提高。即使在经济景气下行的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仍保持了较高的储蓄水平,10月末居民储蓄同比增长5%,大大高于近6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期平均水平(3%);其次,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加速时期,汽车、旅游、文化及休闲娱乐等新型消费呈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之势,虽然住房购置不纳入消费核算,但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再一次带动家庭装潢、家具、家电等消费升温;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大大增强了居民消费信心,尤其是2009年10月1日出台的“农村居民养老金”试点,将有力地促使农村消费市场稳步上升;第四,“三鹿奶粉”事件后,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公平的消费氛围,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影响消费增长的最大不利因素则是水、电、气、油等垄断行业资源品涨价预期,其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和挤压居民日常消费开支。此外,外贸出口逐步增长,全面恢复“道路坎坷”,长期以来,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三大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出口与其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根据历史资料测算,G3(欧盟、美国、日本)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推动中国出口增长7个百分点。目前,全球经济呈现整体复苏迹象,尤其G3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已显示经济回暖,由G3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将使中国外贸出口在2010年全面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也发出种种信号显示世界经济正走出谷底,如外向型企业加工贸易占比上升、海外订单增多、广交会成交额大幅上升、国际航运市场趋热等。但2010年我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其中包括外贸结构调整,外贸扶持政策鼓励拥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同时限制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以及简单的来料加工贸易商品出口。外贸结构调整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出口。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再度抬头使得我国出口环境日趋艰难,而经济发达国家在饱受金融危机痛苦之后,生活消费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如今各国居民储蓄率都在上升,美国的居民储蓄率更是由负值上升到5%。西方国家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减少,最终也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因此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虽会有较大增长,但若想重新回到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出口增速(即20%以上),道路艰难坎坷。 同时,经过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短暂冷落之后,于2009年触底反弹,2009年1—11月量价双双攀高, 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上半年继续走高,房地产市场重新升温在我国外需稳定的状况下对经济增长无疑是一利好消息。然而,目前人们普遍担心未来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是否加剧楼市泡沫并加大我国金融风险。因此,2010年及今后我国房地产发展趋势不仅取决于当前价量齐涨态势,而且取决于国家的房地产政策和国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尺度。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未来的政策走向将是“以稳求市”,主要目标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整个行业将在2009年重新升温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上升。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我国30多年来的经济运行特征表明,CPI是我国经济波动的稳定滞后指标。在以往的经济波动中,一旦经济复苏,CPI也将随之走高。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轨道,2009年的通货紧缩即将结束,2010年物价走高不仅成为必然趋势,而且还存在众多上涨客观因素。一是受近期美元贬值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我国资源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开始升温;二是当前房地产价格重新反弹促使房产及其它资产价格快速上升;三是2009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过快,过多的货币投放最终将推动物价上涨;四是水电气等垄断行业的涨价预期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并逐步构成社会通货膨胀预期。但由于我国除垄断行业外,多数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工业产品普遍供过于求,加之经济仍处于恢复期,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全年价格走势平稳,不会出现较高通货膨胀,CPI上涨幅度不会超过0%。然而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据国家统计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6月底联合开展的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调查结果分析,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升温,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在外出的15097万农民工中约有420万人未获得就业,仅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2010年我国有650万大中专毕业生走入社会,如果加上现有的城市失业人群,2010年我国待就业人数约为1500万。对于恢复增长期的2010年而言,政府工作压力有增无减。我国当前经济处于恢复性上升期,全年走势平稳,GDP增长率呈前高后低态势,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经济增长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众多,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异常繁重。结合保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政府在2010年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同时,应加大“促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力度,坚定不移地实行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要继续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策的刺激作用,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的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转变,则首先要打破投资领域内的体制制约,政府投资目标应立足于科技文化、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农田水利等民生工程和社会公共领域。针对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落后产能和低效率的重复建设,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航空、邮政、通信、电力、能源等垄断行业,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提高全社会资本投资效率,消除依靠行政手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等不切实际的企图,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通过投资结构调整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此外,还应着手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遏制垄断行业的人为涨价,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等措施。

强势一点,最好能有点动作威慑一下邻国

当前一个时期是中国和平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平、发展与合作的世界潮流,多极化、全球化及科技进步的大趋势都有利于中国的持续发展。但是也要看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际参与度的提高,中国已进入国际社会各领域的深水区,国家安全也正面临着诸多挑战。1、增强国家战略能力国家战略能力,不仅指国家战略资源和实力的大小,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即战略能力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国家战略资源和实力并不能自动形成战略能力,资源大国未必就能打败资源小国。战略能力强调能够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使用资源和力量。 2、运用好多边安全机制,面对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的新挑战,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多边合作,努力争取有利于我国的安全环境。中国要保持周边信任和维护友好的周边环境,必须开展更长远、更有深度的广泛合作。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提高东盟地区论坛的合作水平:将建立信任措施贯穿于论坛发展新阶段的整个过程中,不断积累互信,增加共识,推动务实合作;重点就防范和应对跨国性问题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开展预防性外交,特别是在救灾、打击跨国犯罪、反恐、海上安全等领域加强对话合作。 3、维护经济安全,确保经济发展。第一,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创造互利共赢局面。第二,维护金融安全。首先要注意金融创新与安全的平衡。其次要加大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最后要稳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第三,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中国应利用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总之,当前中国国家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与压力,其中既涉及传统安全领域,也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既有经济安全因素,也有政治安全因素。面对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务必增强国家战略能力,积极参与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维护金融稳定,努力实现产业升级,有效维护新时期中国的国家安全。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2010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2010年我国经济在当前逐步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GDP增长约为5%,工业增加值增长约为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约为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为20%,出口增长约为0%,进口增长约为5%,进出口总额增长约为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约上涨5%。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忧喜交加的一年。6—11月工业生产逐月加快,投资消费稳定增长,社会保障和民生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基本完成全年计划,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经济回升势头日趋向好。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下行轨道并顺利实现“保八”增长目标,主要得益于国家一系列“保增长,调结构”的刺激经济政策,无论是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是改善民生、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和促进城市消费的措施,为完成“保八”增长任务都有效地发挥了作用。这也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国经济举足轻重,其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一些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极其明显,例如:经济增长保持着对政策的高度依赖性;经济结构的调整任重道远,依靠投资为主要拉动力量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过快,资产价格泡沫扩大;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依然较高。在2009年良好的基础上,当前的经济形势保持较好的势头。加上政府刺激经济政策继续推动投资增长的一系列措施,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保持稳步提高,2010年的消费需求具有诸多增长因素。首先,随着经济回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改善、农民工返城、农产品出售得以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在2009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有望继续提高。即使在经济景气下行的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仍保持了较高的储蓄水平,10月末居民储蓄同比增长5%,大大高于近6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期平均水平(3%);其次,我国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加速时期,汽车、旅游、文化及休闲娱乐等新型消费呈现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之势,虽然住房购置不纳入消费核算,但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再一次带动家庭装潢、家具、家电等消费升温;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大大增强了居民消费信心,尤其是2009年10月1日出台的“农村居民养老金”试点,将有力地促使农村消费市场稳步上升;第四,“三鹿奶粉”事件后,政府加强市场监管,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公平的消费氛围,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影响消费增长的最大不利因素则是水、电、气、油等垄断行业资源品涨价预期,其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和挤压居民日常消费开支。此外,外贸出口逐步增长,全面恢复“道路坎坷”,长期以来,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三大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出口与其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根据历史资料测算,G3(欧盟、美国、日本)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推动中国出口增长7个百分点。目前,全球经济呈现整体复苏迹象,尤其G3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已显示经济回暖,由G3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将使中国外贸出口在2010年全面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也发出种种信号显示世界经济正走出谷底,如外向型企业加工贸易占比上升、海外订单增多、广交会成交额大幅上升、国际航运市场趋热等。但2010年我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其中包括外贸结构调整,外贸扶持政策鼓励拥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同时限制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以及简单的来料加工贸易商品出口。外贸结构调整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出口。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再度抬头使得我国出口环境日趋艰难,而经济发达国家在饱受金融危机痛苦之后,生活消费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如今各国居民储蓄率都在上升,美国的居民储蓄率更是由负值上升到5%。西方国家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减少,最终也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因此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虽会有较大增长,但若想重新回到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出口增速(即20%以上),道路艰难坎坷。 同时,经过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短暂冷落之后,于2009年触底反弹,2009年1—11月量价双双攀高, 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上半年继续走高,房地产市场重新升温在我国外需稳定的状况下对经济增长无疑是一利好消息。然而,目前人们普遍担心未来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是否加剧楼市泡沫并加大我国金融风险。因此,2010年及今后我国房地产发展趋势不仅取决于当前价量齐涨态势,而且取决于国家的房地产政策和国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尺度。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未来的政策走向将是“以稳求市”,主要目标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整个行业将在2009年重新升温的基础上,继续小幅上升。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我国30多年来的经济运行特征表明,CPI是我国经济波动的稳定滞后指标。在以往的经济波动中,一旦经济复苏,CPI也将随之走高。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轨道,2009年的通货紧缩即将结束,2010年物价走高不仅成为必然趋势,而且还存在众多上涨客观因素。一是受近期美元贬值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我国资源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开始升温;二是当前房地产价格重新反弹促使房产及其它资产价格快速上升;三是2009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长过快,过多的货币投放最终将推动物价上涨;四是水电气等垄断行业的涨价预期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并逐步构成社会通货膨胀预期。但由于我国除垄断行业外,多数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工业产品普遍供过于求,加之经济仍处于恢复期,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全年价格走势平稳,不会出现较高通货膨胀,CPI上涨幅度不会超过0%。然而就业压力有增无减,据国家统计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6月底联合开展的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调查结果分析,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升温,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在外出的15097万农民工中约有420万人未获得就业,仅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2010年我国有650万大中专毕业生走入社会,如果加上现有的城市失业人群,2010年我国待就业人数约为1500万。对于恢复增长期的2010年而言,政府工作压力有增无减。我国当前经济处于恢复性上升期,全年走势平稳,GDP增长率呈前高后低态势,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经济增长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众多,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异常繁重。结合保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政府在2010年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同时,应加大“促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力度,坚定不移地实行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要继续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策的刺激作用,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的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转变,则首先要打破投资领域内的体制制约,政府投资目标应立足于科技文化、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农田水利等民生工程和社会公共领域。针对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落后产能和低效率的重复建设,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铁路、航空、邮政、通信、电力、能源等垄断行业,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提高全社会资本投资效率,消除依靠行政手段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等不切实际的企图,发挥政府对改善投资结构的引导作用,通过投资结构调整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此外,还应着手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遏制垄断行业的人为涨价,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等措施。

因此,我认为我们学习军事课教程很有必要。在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所以,大学生需要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总体来看,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保持了总体缓和。和平与冲突、发展与动荡、缓和与紧张交织互动的基本态势,呈现出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多元化、军事变革信息化的强劲势头。世界经济中心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焦点。这些历史性变化和调整,给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和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形成新的挑战。既然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就要像太白笔下那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交的论文里的一段,供你可以。。。。题目就可以随便写写就好了呀。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  一、摘要:  1、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2、 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一)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二) 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二、关键字:  1、 形势概况  2、 形势走向  三、正文:  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简要概括为三“多”。一是邻国多。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邻国众多,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8万公里的海岸线与11国为邻。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我国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二是大国强国多。包括以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为代表的幅员广阔型、经济发达型、人口密集型国家。除中国之外世界上6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4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三是问题多。主要是热点地区多、贫富差距大、意见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当前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我国周边。  (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由于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因此美国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为插手中亚事务、遏制中国制造条件。  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战略上,日本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追随美国压制中国发展,寻求国防战略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  政治上,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意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军事上,日本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和科技基础,拥有制造核武器的科技水平和重要原料。  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强对我国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和开发。  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战略上,印度积极谋求地区霸权,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潜在威胁。  军事上,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加紧针对中国的战场建设,并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速更新武器装备。  4、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  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其中朝核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带来东亚核格局的改变,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  5、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群岛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群岛,南北长550公里,东西宽650公里,水域面积约80多万平方公里,由550多个岛、礁、滩组成。南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才使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纷纷插手,企图据为己有。  目前,南沙问题形势严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南海争夺涉及“六国七方”,我国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形势相当严峻。  二是有关国家加强控制和军事准备。一方面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作战准备。  三是南海问题国际化倾向日益严重。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引入外部资金,与美、日、俄、法等诸国联合对属于中国领海范围12海里的南海油气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发。同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联手借助国际舆论压我就范,企图使南沙问题争议多边化、国际化、复杂化,另一方面与美国达成协议,使美国军舰有权进入这些国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国完成在东南亚军事基地的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也积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时时警惕、处处防范。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鞭策我们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我国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家的实力靠的是中央正确领导,更要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四:参考文献:  (一)《人民日报》  (二)《军事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