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选题意义及方法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02 19:54:03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选题意义及方法怎么写

上数据库(大学里都有)搜索与你题目相同或相似或相关的论文看看别人的绪论或前言写什么,你参考着写就行。  帮您找到了一篇“油价上涨和高空驰率对上海出租车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但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 出租车行业受我国资源短缺和脆弱环境的影响不断显现出来。本文就油价上涨和高空驰率对上海出租车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上海出租车行业在经历了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和9 0 年代前期近1 0年的快速发展后. 在最近1 0 来年中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统计数据表明: 行业车辆数量增幅不大的同时运营收入增长明显。截至2 0 0 6 年底. 该行业已经发展到拥有4 8 0 2 2 辆各类出租车、从业人员近1 0万、年载客5 8 9 2 亿次、年运营里程B 1 0 5 亿公里、年运营收入达1 2 4 9 7亿元的规模。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除夜间时段外. 其他各不同时段出租车空车流量都服从P o is s o n 分布. 工作时段平均空车流量最大. 中午和晚上时段平均空车流量最小。行业平均服务水平在最繁忙时段内每分钟平均0 . 7 2 辆空车,服务水平最好的时段内大约1 8 1 3 秒可以等到一辆空车。这样的服务水平比许多出租车公司承诺的“电话叫车后1 0 分钟到达“的标准要好. 这也许部分地给出了为什么上海消费者偏好扬招方式的原因, 同时也可以看出上出租车行业在较民出行. 所以. 不业不具备社会可持续性。1 . 燃料价格上涨与空驰率居高不下并行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可整理出上海出租车行业近年运营数据如下。经简单计算知: 上海出租车行业近年的平均空驰率在4 2 % 以上,2 0 0 6年有大约2 4 3 3 亿公里是车辆空驰里程。另一方面. 随着近年全球石油价格波动. 国内燃料价格呈攀升且加速趋势。  来源:360论文网。

毕业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两个例子帮你提升

我是上海某高校的硕士毕业生,我来说说我的建议~理论意义:是说你的论文对你研究的方向的理论做了哪些补充、拓展或者创新~(举个例子:假如你研究的课题是“泰剧的成功原因对国产剧的借鉴意义”,它的理论意义大概是丰富了国产剧的研究方向或者开创了国产剧研究的新方向…)现实意义:是说你研究的论文对相关领域的现状有哪些具体的作用,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要落实到实践层面…就不举例子了^_^

如下:第一、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重点在于表示明白论文选题的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者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第二、在相关的选题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需要去修改和补充的。对选题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第三、进入实战的部分,简单讲述一下该课题的起源和发展情况,接着阐明选题需要重点去解决哪些问题,也就是讨论的范围。第四、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明这篇论文对理论产生哪些实质的推动作用,有什么指导的意义。课题研究意义写作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现的,即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一般可以从有关国家政策及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出发来提出研究问题。其次,要说明该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指出自己选题与各个主流观点的研究前提的差异性,从而突出自己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最后,研究此项课题的现实意义,这需要对所研究问题的实际用处有所了解。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选题意义及重点难点怎么写

首先,选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成败,有人说,选对了题等于完成了一半,“选对了”包涵两层意义:①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②选题与主体状况的适应。 其次,选题为科学研究活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明确才能在论文筹备时更好的选择相应的资料,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根据你的题目来写啊目的和意义可以这样写,通过了解成功企业家发展历程,可以知道创业的艰辛及其他们成功的原因,如他们执着、果断,有魄力,耐心,他们如何为人处事,如何选择,这些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大学生的学习或今后的工作,思想定位,作为一种借鉴…… 围绕你的题目来写,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题目),主要内容(如何研究,研究到什么案例),结论(研究后有什么结果,今后怎么做),你今后论文的主线也就是这样,后面自己慢慢琢磨吧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讨论(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结论(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参考文献(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选题意义及重点是什么

您的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可以帮你。您的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调查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调查报告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如下:第一、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重点在于表示明白论文选题的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者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第二、在相关的选题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需要去修改和补充的。对选题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第三、进入实战的部分,简单讲述一下该课题的起源和发展情况,接着阐明选题需要重点去解决哪些问题,也就是讨论的范围。第四、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明这篇论文对理论产生哪些实质的推动作用,有什么指导的意义。课题研究意义写作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首先,要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现的,即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一般可以从有关国家政策及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出发来提出研究问题。其次,要说明该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指出自己选题与各个主流观点的研究前提的差异性,从而突出自己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最后,研究此项课题的现实意义,这需要对所研究问题的实际用处有所了解。

论文选题意义可以这样写: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重点在于表示明白论文选题的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者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相关的选题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需要去修改和补充的。对选题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进入实战的部分,简单讲述一下该课题的起源和发展情况,接着阐明选题需要重点去解决哪些问题,也就是讨论的范围。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明这篇论文对理论产生哪些实质的推动作用,有什么指导的意义。论文的选题背景是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所以你要进行研究、点题。切记要围绕大环境-聚焦论文内容-凝练问题脉络来写研究背景。文字描述切忌空、虚、泛,要让人一读觉得确实要进行研究。在阐述背景的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数据来体现,会使整个文章看起来更加具有说服力。选题的社会大环境如何【可利用国家数据网站发布的数据做支撑】、选题的行业环境如何【可以利用行业报告数据做支撑】;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论点,表达出改选题研究的必要性。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选题意义及重点难点

为了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意义,有必要再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教育测量和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教育活动是“社会、心理和控制三方面的统一”,这三方面的因素可以构成教育系统的三个最基本的子系统 ,即目标系统、行为系统和控制系统。 教育目标是教师(教育者)和学生(被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应当协同达到的教育质量标准,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育过程各个阶段教育目标的有机组合,就构成了教育目标系统,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目标系统体现了教育系统中社会方面的成分,从方向、任务和内容三方面,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行为系统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心智和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各种心理因素、教育手段等所构成的整体。它包容了教育系统中心理方面的成分。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这一系统而实现的。 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教育过程朝着实现教育目标方向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最佳组合。该系统包容了教育系统中控制方面的成分。由于一切控制过程都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对系统在状态空间中的各种可能的状态进行选择,使系统达到或趋近于被选择状态的过程;在选择之前,首先要确定在不同时间的教育系统的空间状态,而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测量和评价过程。所以,教育测量和评价可以看作是该系统中的主要因素。 上述三个子系统的有机结合,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教育活动过程则可以看作是由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既有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即目标的定向阶段、目标的控制实现阶段和目标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阶段。在不同的活动阶段中,教师和学生既有各自不同的活动方式,又相互配合、协调统一。教育系统的结构及其活动进程可如图1-1所示。教育活动进程具体体现为教师的教授进程与学生的学习进程,两者密切联系;而教育活动进程的三个主要阶段又分别与教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相对应。 总之,教育目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致的活动方向;教育测量和评价为防止偏离这一方向提供了有效的反馈控制手段;两者共同作用于教育过程,保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最后达到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 从上述对教育系统的简要分析不难看出: (1)教育测量和评价是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教育测评并非教育系统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教育系统外部强加的。只要有教育过程存在,就必然伴随着教育测评,否则,教育过程就不完整。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增强我们开展教育测评活动的自觉性。对教育测评不需要讨论要或不要的问题,而是应当研究如何进行教育测评、使之符合教育系统功能的要求的问题。 (2)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仅是鉴定,而且还有改进,从某种程度上说,改进比鉴定更为重要。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对被教育者做出鉴定,而是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教育测评作为控制教育过程的主要手段,必须为改进教育过程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这是教育测评直接的、主要的功能;对学生学习成绩优劣、好坏的区别,与教师和学生的动机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很重要,也是调控教育过程所需要的信息,但其毕竟不能直接而是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开发教育测评的全部功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是因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理论不仅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选拔与评价过程中也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反思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地位之现状,对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20世纪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在教育科学体系中,有许多已经形成研究对象相对明确、研究内容相对独立、研究成果已相对完整的学科分支。这些学科分支主要有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心理学、 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设计、教育技术学、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生态学等。在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中,教育测量与评价既可看成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又可以看成是一个兼容了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教育督导甚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在内容的学科群。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人们依据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通常所依赖的技艺与方法,它对体现教育科学学科的价值在许多方面起着“代言人”的特殊作用。  综观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等课程得到恢复和一定的重视。 为了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我国有关部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了解国外的科学发展动态,翻译与编写了一些教科书,以适应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迫切需要。与此时,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一批教学与科研人员大力开展考试学、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统计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成立了全国性的教育统计与测量、心理测验、教育评价、考试学、人才测评等学术团体;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有关考试机构;创办多种期刊杂志, 如《中国考试》、《中国高校招生考试》、 《考试、目标、评价》、 《考试研究》、《教育评价》、《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统计与测验》、《考试报》、《自学考试杂志》等;促进我国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发展,体现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领域。  然而,从我国教育科学学科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许多人对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在教育学科分类和有关学位专业目录中,找不到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名称。这与国外的情况很不一致,值得人们深思。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一)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  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指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有输入和输出的、且具有反馈功能的有秩序的整体结构。在教育系统中,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评价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显然,我们期待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都能给学生带来某种变化,但不是说所有的教育方案、课程、教学都同样有效地改变学生,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会按同样的方式发生变化或有同样的变化程度。因此,当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 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输入条件)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输出)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可以想见,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输出)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输入)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学校教育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教育考试和教育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俗话说,考试是根指挥棒,就是这个意思。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与教育改革行动中,因考试指挥不当使教育教 学走上不健康之路继而引发教育改革运动的典型例子不少。例如,20世纪初的英国在建立了“11岁”考试制度后,竞争异常激烈,导致英国的小学教育为考而学,内容窄化,“应试教育”倾向严重。更甚者,有些地方的教育当局还根据“11岁”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担忧和指责,同时也引发许多教育论争及其后的教育改革行动。到20世纪70年代末催生了 “英国国家课程改革” 计划的实施与推广。类似地,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国家的学校中考试之风非常盛行,“周考、月考、学期考”等正规考试次数频繁,学校根据考试成绩作出关于学生升留级或奖励的决策;有关教育当局则根据各校各科的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发奖金,甚至以明确的技术标准把考试分数同教师的薪金联系起来定量发放。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与学校的工作积极性,但也导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育局面,使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此,也引发了澳大利亚政府当局对基础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也有类似的经历。而我们中国本来就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重视考试本来就是无可厚非。“因为,作为一种手段来说,我国的考试,确实是最'古'的,也是'最好'”的(孙中山是山语)。“但由于考试特别是像高考这样的关键性考试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升学竞争激烈、教育观念落后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倾向就会出现,教育就会偏离正确轨道,这对培养跨世纪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来讲,显然是不利的。正是在这种教育与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且启动了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统整起来。  总之,从英国国家考试制度及其课程改革、澳大利亚国家考试制度及教育改革、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及”八年研究“中的课程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还有我国解放以来考试制度改革来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不仅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有时还作为教育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或政治运动的突破口。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常常处于突出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多处讲到考试、评估、 评价等改革问题。例如,针对高等教育,该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和办学质量检查,逐步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评价体系,完善高等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再如,针对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该决定的第13条中指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中小学实施 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更加科学和公正的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制度……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采取多种形式改革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办法,改革高中会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鼓励社会各界、 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加快考试制度、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由于基础教育 在整 个教育结构和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的特殊作用,因此,基础教育课程及其考试评价改革尤加紧迫。如同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所强调的那样:”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的目标。其具体目标用”六个改变“加以表述,其中第五个”改变“指的是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此外,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第14条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还提出要”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等一系列要求。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颁布的这些重要文件,是指导我们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四、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一)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于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 书育人过程中,教师需要作出一系列决策和判断,需要对学生的性向、能倾、成就、态度、兴趣、潜能及发展等进行较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采用教育测量与评价多种方法,以弥补教师非正式观察之不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技术手段不再是唯一的书面考试,而是涉及到测量与非测量的一整套评价技术。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不再是应该牢记和不该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涉及更广泛的教育目标。既然学生的发展是生动活泼、多样性的,那么,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及其结论也应当是丰富多彩、多样化的、个别化的;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给学生分等级排名次,而是对学生的发展和潜能进行系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确立信心,认识自己的相对优势与弱势,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而不仅仅是为了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因此,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思想方法对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修养;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有关技术方法,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二)国外教师教育普遍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类课程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教师教育模式不一定相同,但对所有想当教师的学生至少要学习十门左右的教育理论课程,这一点却是相同的。教育理论课程的学分比重,约占总学分的15~25%之间不等。其中包括”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等类型的课程。我国教师教育进入转型期。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优秀教师, 教师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都要进行改革。,包括要适当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要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之类具有教育专业性、教育技术性的课程。这是顺应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也是实现教师教育目标的必要措施。  在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所有的师范学生都要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验。后来由于战争和国际政治斗争等因素影响,师范院校停止开设这类课程。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内才首先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和心理系等少数专业中恢复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而教育评价的课程则更落后,不但教材建设不尽人意,而且到目前为止许多学校还只列为选修课,甚至没开设。与国外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结构中不仅教育理论课程比重偏小,而且除了教育系与心理系等少数专业外,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教育统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不符合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因此,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过,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则不一样。台湾地区的教师教育在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大陆有所差异。他们在教师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教育理论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5 %左右。目前,台湾地区也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比如, 对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准备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九年一贯“新课程改革计划。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把课程内容改革、教与学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改革作为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三个支撑点,并把多元评价与教材内容及教学活动有机地加以统整。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选题意义及重点难点分析

就是写清楚你问什么选这个论题来研究,这个研究成果出来之后有什么意义,简单的来说就是有什么用,会帮到哪些人或事,有什么好处,而且你对你选的这个课题的研究有哪方面的优势!一般分为目的和意义: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是因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理论不仅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选拔与评价过程中也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反思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地位之现状,对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20世纪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在教育科学体系中,有许多已经形成研究对象相对明确、研究内容相对独立、研究成果已相对完整的学科分支。这些学科分支主要有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心理学、 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设计、教育技术学、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生态学等。在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中,教育测量与评价既可看成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又可以看成是一个兼容了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教育督导甚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在内容的学科群。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人们依据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通常所依赖的技艺与方法,它对体现教育科学学科的价值在许多方面起着“代言人”的特殊作用。  综观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等课程得到恢复和一定的重视。 为了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我国有关部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了解国外的科学发展动态,翻译与编写了一些教科书,以适应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迫切需要。与此时,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一批教学与科研人员大力开展考试学、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统计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成立了全国性的教育统计与测量、心理测验、教育评价、考试学、人才测评等学术团体;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有关考试机构;创办多种期刊杂志, 如《中国考试》、《中国高校招生考试》、 《考试、目标、评价》、 《考试研究》、《教育评价》、《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统计与测验》、《考试报》、《自学考试杂志》等;促进我国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发展,体现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领域。  然而,从我国教育科学学科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许多人对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在教育学科分类和有关学位专业目录中,找不到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名称。这与国外的情况很不一致,值得人们深思。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一)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  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指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有输入和输出的、且具有反馈功能的有秩序的整体结构。在教育系统中,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评价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显然,我们期待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都能给学生带来某种变化,但不是说所有的教育方案、课程、教学都同样有效地改变学生,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会按同样的方式发生变化或有同样的变化程度。因此,当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 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输入条件)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输出)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可以想见,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输出)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输入)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学校教育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教育考试和教育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俗话说,考试是根指挥棒,就是这个意思。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与教育改革行动中,因考试指挥不当使教育教 学走上不健康之路继而引发教育改革运动的典型例子不少。例如,20世纪初的英国在建立了“11岁”考试制度后,竞争异常激烈,导致英国的小学教育为考而学,内容窄化,“应试教育”倾向严重。更甚者,有些地方的教育当局还根据“11岁”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担忧和指责,同时也引发许多教育论争及其后的教育改革行动。到20世纪70年代末催生了 “英国国家课程改革” 计划的实施与推广。类似地,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国家的学校中考试之风非常盛行,“周考、月考、学期考”等正规考试次数频繁,学校根据考试成绩作出关于学生升留级或奖励的决策;有关教育当局则根据各校各科的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发奖金,甚至以明确的技术标准把考试分数同教师的薪金联系起来定量发放。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与学校的工作积极性,但也导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育局面,使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此,也引发了澳大利亚政府当局对基础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也有类似的经历。而我们中国本来就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重视考试本来就是无可厚非。“因为,作为一种手段来说,我国的考试,确实是最'古'的,也是'最好'”的(孙中山是山语)。“但由于考试特别是像高考这样的关键性考试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升学竞争激烈、教育观念落后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倾向就会出现,教育就会偏离正确轨道,这对培养跨世纪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来讲,显然是不利的。正是在这种教育与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且启动了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统整起来。  总之,从英国国家考试制度及其课程改革、澳大利亚国家考试制度及教育改革、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及”八年研究“中的课程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还有我国解放以来考试制度改革来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不仅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有时还作为教育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或政治运动的突破口。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常常处于突出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多处讲到考试、评估、 评价等改革问题。例如,针对高等教育,该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和办学质量检查,逐步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评价体系,完善高等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再如,针对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该决定的第13条中指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中小学实施 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更加科学和公正的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制度……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采取多种形式改革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办法,改革高中会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鼓励社会各界、 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加快考试制度、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由于基础教育 在整 个教育结构和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的特殊作用,因此,基础教育课程及其考试评价改革尤加紧迫。如同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所强调的那样:”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的目标。其具体目标用”六个改变“加以表述,其中第五个”改变“指的是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此外,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第14条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还提出要”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等一系列要求。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颁布的这些重要文件,是指导我们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四、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一)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于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 书育人过程中,教师需要作出一系列决策和判断,需要对学生的性向、能倾、成就、态度、兴趣、潜能及发展等进行较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采用教育测量与评价多种方法,以弥补教师非正式观察之不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技术手段不再是唯一的书面考试,而是涉及到测量与非测量的一整套评价技术。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不再是应该牢记和不该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涉及更广泛的教育目标。既然学生的发展是生动活泼、多样性的,那么,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及其结论也应当是丰富多彩、多样化的、个别化的;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给学生分等级排名次,而是对学生的发展和潜能进行系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确立信心,认识自己的相对优势与弱势,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而不仅仅是为了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因此,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思想方法对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修养;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有关技术方法,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二)国外教师教育普遍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类课程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教师教育模式不一定相同,但对所有想当教师的学生至少要学习十门左右的教育理论课程,这一点却是相同的。教育理论课程的学分比重,约占总学分的15~25%之间不等。其中包括”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等类型的课程。我国教师教育进入转型期。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优秀教师, 教师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都要进行改革。,包括要适当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要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之类具有教育专业性、教育技术性的课程。这是顺应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也是实现教师教育目标的必要措施。  在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所有的师范学生都要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验。后来由于战争和国际政治斗争等因素影响,师范院校停止开设这类课程。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内才首先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和心理系等少数专业中恢复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而教育评价的课程则更落后,不但教材建设不尽人意,而且到目前为止许多学校还只列为选修课,甚至没开设。与国外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结构中不仅教育理论课程比重偏小,而且除了教育系与心理系等少数专业外,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教育统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不符合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因此,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过,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则不一样。台湾地区的教师教育在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大陆有所差异。他们在教师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教育理论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5 %左右。目前,台湾地区也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比如, 对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准备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九年一贯“新课程改革计划。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把课程内容改革、教与学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改革作为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三个支撑点,并把多元评价与教材内容及教学活动有机地加以统整。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首先,选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成败,有人说,选对了题等于完成了一半,“选对了”包涵两层意义:①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②选题与主体状况的适应。 其次,选题为科学研究活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明确才能在论文筹备时更好的选择相应的资料,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为了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意义,有必要再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教育测量和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教育活动是“社会、心理和控制三方面的统一”,这三方面的因素可以构成教育系统的三个最基本的子系统 ,即目标系统、行为系统和控制系统。教育目标是教师(教育者)和学生(被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应当协同达到的教育质量标准,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育过程各个阶段教育目标的有机组合,就构成了教育目标系统,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目标系统体现了教育系统中社会方面的成分,从方向、任务和内容三方面,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行为系统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心智和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各种心理因素、教育手段等所构成的整体。它包容了教育系统中心理方面的成分。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这一系统而实现的。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教育过程朝着实现教育目标方向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最佳组合。该系统包容了教育系统中控制方面的成分。由于一切控制过程都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对系统在状态空间中的各种可能的状态进行选择,使系统达到或趋近于被选择状态的过程;在选择之前,首先要确定在不同时间的教育系统的空间状态,而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测量和评价过程。所以,教育测量和评价可以看作是该系统中的主要因素。上述三个子系统的有机结合,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教育活动过程则可以看作是由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既有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即目标的定向阶段、目标的控制实现阶段和目标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阶段。在不同的活动阶段中,教师和学生既有各自不同的活动方式,又相互配合、协调统一。教育系统的结构及其活动进程可如图1-1所示。教育活动进程具体体现为教师的教授进程与学生的学习进程,两者密切联系;而教育活动进程的三个主要阶段又分别与教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相对应。总之,教育目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致的活动方向;教育测量和评价为防止偏离这一方向提供了有效的反馈控制手段;两者共同作用于教育过程,保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最后达到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从上述对教育系统的简要分析不难看出:(1)教育测量和评价是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教育测评并非教育系统可有可无的,也不是教育系统外部强加的。只要有教育过程存在就必然伴随着教育测评,否则,教育过程就不完整。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增强我们开展教育测评活动的自觉性。对教育测评不需要讨论要或不要的问题,而是应当研究如何进行教育测评、使之符合教育系统功能的要求的问题。(2)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仅是鉴定,而且还有改进,从某种程度上说,改进比鉴定更为重要。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对被教育者做出鉴定,而是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教育测评作为控制教育过程的主要手段,必须为改进教育过程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这是教育测评直接的、主要的功能;对学生学习成绩优劣、好坏的区别,与教师和学生的动机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很重要,也是调控教育过程所需要的信息,但其毕竟不能直接而是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利用和开发教育测评的全部功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