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水土保持论文1500字怎么写的好找工作

发布时间:2024-09-09 13:18:29

水土保持论文1500字怎么写好找工作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匆匆溜走,我们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我们要做好回顾和梳理,写好工作总结哦。你还在为写工作总结而苦恼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环水保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水保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即将过去,在本年度的施工期间,本合同段认真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和“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20xx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现将20xx年环境保护工作作一个回顾和总结。 一、施工重点和工作内容 本年度工程刚刚开工,主要的工作内容集中在桥梁桩基开挖,路基土石方开挖及填筑,隧道开挖进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任务相应显得繁忙和艰巨,本着建设环保工程的理念,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工作要求组织施工。 首先,桩基开挖的弃渣集中堆放,做好相应的临时或永久防护,避免弃渣破坏下边坡的植被或影响箐沟及农用灌溉沟渠的畅通;其次,路基开挖前做好珍惜植物的移植,开挖中尽量减少对下边坡植被的破坏,弃渣运至指定弃土场堆弃,隧道进洞前尽可能做好零开挖进洞的技术方案,洞渣同样得运至指定弃土场堆弃;再次,减少施工对社会环境及声环境、环境空气的影响。 二、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保护意识 项目部专职环保工程师,在本合同段组织召开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培训会,目的是增强各管理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理念和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心,为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保障。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对施工单位进行宣传教育,以达到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工作目的。 三、加强检查,落实责任制 项目部在安排布置每月的生产任务时,将主体工程中的环保、水保工程也列入施工计划之中,并明确规定了开工和完工时间,同时对临时环保、水保工程也作了施工要求,下一步就是对生产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分为不定期检查和每季度一次大检查,检查内容为是否按生产计划中的要求施工挡土墙、护坡绿化、水保工程,另外,检查社会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等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对本合同段的环境敏感点是否按制定的保护和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各工区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履行了自己的环保、水保职责和责任。 四、提高保护手段,减少环境影响 有了完备的管理体系、高度的保护意识,加上科学慎密的保护手段,环保、水保工作才能得到保障。项目部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在施工前做好环保、水保计划,施工中分布落实。做到了所有施工方案都必须先充分考虑环保、水保,前有施工设计,中有实施步骤,后有补救措施。对本合同段所有弃土场、拌和场等环境敏感部位实施重点监控,对必要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积极配合指挥部的不定期检查,严格执行其做出的处理意见,并及时整改。 五、完善制度、措施,确实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及保护措施后,下一步就是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工作中去。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以“少破坏或不破坏植被”的原则组织施工,对开挖的弃渣集中堆放,同时做好弃渣场的防护、排水、整形绿化工作,在施工主体工程时以同样的指导思想和理念组织施工。 本项目部将一如既往的贯彻环保、水保的建设理念,进一步做好防治环境污染、水土保持工作,确保本合同段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完成。 环水保工作总结 篇2 20XX年,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和水利厅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今年我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按照年初制订的目标,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的原则,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局定工作目标。 一、20XX年局订各项目标完成情况 1、我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至十二月份,全市60km2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已完成65km2,其中市水保国债资金项目完成23km2,市、某县和县的省重点流域治理完成32km2。 2、水土保持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今年已在《某日报》上发表文章和报道8篇,在某电视台播出6次,在市人民广播电台和省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各一次,制作固定宣传标语59条。通过宣传,增强了全民的水土流失忧患意识和水土保持法律意识。各县(市、区)也开展了诸如宣传车巡回宣传、政府主管领导讲话等有声势的宣传活动。 3、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50万元,其中市直96万元(公路22万元、迎宾馆万元、公路局在建公路项目50万元、和省联合监督执法返还治理经费20万元)。市直完成任务的65%。 4、水务局和区水务局分别办理了水土保持收费许可证,使水保监督执法工作步入正规。至此全市6个县区已全部开展水保监督执法工作。今年我市范围内编报水保方案的大中型项目有:名鼎实业有限公司、凤宝实业有限公司和某市公路局在建的11条公路等共23个,除水利项目外,全市大中型项目水保方案编制率达100%。完成某市昌达洗选有限公司水保设施验收工作。 5、利用去年征收的水保补偿费66万元,完成市姚村水河小流域、某县善应万佛沟小流域县韩庄云村沟小流域、区马投涧南河沟小流域治理示范区等水保恢复示范工程4处,总面积13平方公里。 6、水保监督执法培训班工作已于今年10月底完成。 7、通过宣教科已向科技局报送2项成果,并通过一项。已在《中国水土保持》杂志第七期上发表水保论文2篇。被《某水利信息》采用信息12条。 8、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除上述工作外,还完成局布置的“防汛”、“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卫”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分别参加了海委、省厅和市政府、本局组织的培训班;完成了全市在建、已建生产建设项目的调查工作,并主持召开了全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重点项目推进会;完成省水保返还治理计划上报和经费申请工作;还加大对我市重点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保监督执法力度,落实水保“三同时”制度;完成安林高速沿线26个取土场的勘测取证,正在督促业主治理;布置并完成我市第三次水土流失普查及水利部对我市2000年以来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普查工作;完成全市的封禁治理工作的调查并上报有关调查资料;在水政科协调下,完成我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许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许可等规范性文件的起草等。我市的水保工作已经受到上级的肯定,今年我局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 二、20XX年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回顾一年的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离不开局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上级的支持,离不开横向部门的配合,离不开上下一致的协调,更离不开全市水保人员的团结进龋20XX年水保工作的主要做法有: 1、适应形势,努力探索治理工作新路子 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主要采取国家补助、群众投入为主的形式进行,现在取消“两工”后,发动群众开展治理已越来越困难,因此探索今后治理工作方向和路子非常迫切。为此我们提出“五个结合”: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思路上要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在工程安排上要与退耕还林、农业开发等相关项目结合,在具体措施上要将人工治理与发挥自然的生态修复能力相结合,在投入机制上引导、鼓励个体开发治理“四荒”与治理水土流失相结合,在推动方法上要与“杯赛”活动相结合。这样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多种有利因素,加快水土流失治理。 2、重点突破,带动全市水土保持执法工作上台阶 抓大要案,充分运用法律武器,集中力量,攻克阻力大、影响广的重点水保案件,可以震慑其它水土保持违法活动,可以有效地扩大水保法的影响,引起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更可以鼓舞士气、锻炼队伍和积累经验。20XX年重点抓了,某市公路局为业主的在建的十一条公路建设项目、河南凤宝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名鼎实业有限公司等有影响的案件,通过我市水保监督执法人员的依法宣传、扎实取证,目前都正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这些要案的查处,也带动了各县(市)的水保执法工作,使当地一些长期得不到查处的重点案件得以解决。 3、加强宣传,营造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环境 要让社会各界支持水保工作,就必须让他们了解水土保持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今年6月29日是《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十四周年,从3月份起,我们就制定宣传计划,确立了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家园为主题,以改善水土保持执法环境为目标,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实际效果的宣传实施方案,从6月28日开始实施。在宣传过程中,自觉履行水保法的单位得到表扬,违法单位得到曝光;各相关部门、企业和建设单位受到了教育。通过不懈地宣传,我们在工作中已经能感受到水保执法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 三、当前我们水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我们在20XX年的水保工作中取得了很好成绩,但按上级的要求进行衡量,与先进单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需要加大现场检查监督力度,促使基层按上级要求完成工程任务。在监督执法方面,今年局定目标150万元,目前已完成96万元,由于客观上没有费源,因此收费目标完成存在客观困难。同时还存在开拓创新不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县(市)区间发展不平衡、水土流失治理规模不大,以及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需要在新的一年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四、20XX年水保工作打算 明年的工作思路是:以水保监督执法为重点,发挥其对全市水保工作的整体牵引和推动作用;水土流失治理在坚持“五个结合”基础上,强化集中资金、连片实施和沿主要交通线安排的要求,以发挥规模效益和宣传、引导作用。 初步打算重点做好如下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和局定水保“两费”征收目标;各县(市、区)水保监督执法打破执法不平衡局面,使所有的监督执法单位全面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达到在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文书规本、执法工作程序、方案审批、规费征收、恢复治理、案件查处、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重点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法》的典型案件,努力提高开发建设单位对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认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依靠司法部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真正树立水土保持执法权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做好建立全市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基础工作,以信息化促进水土保持现代化,用现代化的手段对水土保持建设情况及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继续抓好全市水土保持宣传工作,邀请人大、政府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及生产建设单位和新闻单位代表参加,座谈我市《水土保持法》的贯彻落实。向全社会宣传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的有关规定和办理程序,进一步改善执法环境;实现对所有新上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和跨县区项目的监督,其中水保方案的编报率和当年竣工项目水保设施验收率均要达到95%以上;加强学习培训和交流,迅速提高执法水平;致力于水保监督执法工作促进机制建立,如定期向人大汇报水保工作及人大监督检查机制,政府各有关部门水保执法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内部人员工作动、压力机制及各县、区执法工作促进机制等,增强各方面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在可能时要启动全市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工作,以早日完善我市水保技术体系,增强对今后工作的系统指导。 初定20XX年水保工作目标 1、积极争取资金,实施生态修复,与有关行业结合,共同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度,全年完成治理面积60平方公里。 2、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市直全年在市级或以上报纸发表文章和报道各2篇以上,电视专题或报道2次以上,沿交通要道制作固定标语30条以上;向人大汇报水保工作,并请人大监督检查建设项目水保执法工作。制定统一计划,组织协调各县(市、区)宣传工作。 3、全市水保“两费”征收总额80万元,其中市直征收20万元。 4、进一步搞好县全市6个县(市、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达到在法律法规依据、法律文书规本、执法工作程序、方案审批、规费征收、恢复治理、案件查处、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全市大中型及跨县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报率达95%以上;落实“三同

你是一个傻子吗?这都不会!

历时近3年,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28位院士参与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于2008年年底结束,初步完成了对中国水土流失状况的摸底。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请他就考察结果对中国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分析—— 现状——   全国 646个县水土流失严重  50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损失耕地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中国的“北大仓”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这次规模空前的摸底考察显示,中国水土流失正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一、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地区,而且也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  二、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中国年均土壤侵蚀总量2亿吨,主要江河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400多吨/平方公里·年,部分区域侵蚀模数甚至超过3万吨/平方公里·年,侵蚀强度远高于土壤容许流失量。与印度、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国家相比,中国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按照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及流失强度综合判定,中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其中,长江流域265个、黄河流域225个、松辽河流域44个、海河流域71个、淮河流域24个、珠江流域17个,分别占0%、9%、8%、0%、7%和6%。从省级行政区看,四川、山西、甘肃、内蒙古、陕西5省区,占到全国总数的50%以上。  三、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区、南方红壤区等各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产生的危害、治理的重点各有不同。  考察显示,水土流失已不局限于人们通常会想到的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山清水秀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同样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号称“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半分烟”,独特的地形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类开发项目多,新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迅速,这使得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不亚于黄土高原。据估计,在过去的70至120年内,已有9亿吨土壤和泥沙被搬出崩岗侵蚀区,年均产沙量约6720万吨,崩岗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高达年平均每平方公里9万吨,是国标中剧烈侵蚀标准的4倍左右。  影响——  贫困与水土流失恶性循环  水土流失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专家以2000年的数据分析认为,水土流失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24%。    “水土流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  具体而言,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中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三是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中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全国现有重要饮用水源区中,作为城市水源地的湖库95%以上处于水土流失严重区。  值得注意的是,贫困与水土流失正呈现出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次行程14万公里的考察显示,中国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区。多数革命老区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困难。赣南15个老区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10个;陕北老区县27个,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太行山45个老区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33个。  同时,中国西南、西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多为水土流失严重区。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1个民族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10个民族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7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8个民族县中,5个为水土流失严重县;宁夏南部山区8个回族为主的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8个民族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目前中国还有不少水土流失区已光山秃岭,不宜居住和生活。  在经济发展中,贫穷和水土流失往往恶性循环,经济最贫困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鄂竟平说,在贫困地区,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防治速度缓慢。例如造成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约1/3的坡耕地,在贫困地区居多数。由于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当地民众为了生存发展,走上一条越垦越贫、越贫越垦的恶性循环之路。  缘由——  人为防治不力不容忽视  重开发、轻保护,防治措施不当,重点区域治理滞后,投入不足,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鄂竟平表示,除了气候变化以外,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防治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首先,经济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随意弃土弃渣、破坏地貌植被。大量的采石、挖砂、取土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同时,部分山丘区林果业开发无序,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也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其次,坡耕地和侵蚀沟治理滞后,成为水土流失主要策源地。全国现有3亿亩耕地中,坡耕地约3亿亩,占17%。坡耕地面积占中国水土流失面积的3%,每年产生的土壤流失量约为15亿吨,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33%。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每生产1公斤粮食,流失的土壤达到40至60公斤。中国坡耕地大量存在及其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影响生态重建和恢复的关键因素。  第三,部分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配置不当。一是有的地方在植被建设时忽视了地带性规律,结果事倍功半。比如北方地区存在人工种草的草种选择不当,耗水过度,结果几年后土地就严重沙化;还有些地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一些不适合的树种,成活率、保存率都很低。南方一些地区林相单一,抚育管理不合理,林地产生的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二是部分地方在措施配置时未做到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结果治理成果难以巩固。在生态建设中,就生态论生态,不注重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烧柴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结果经历了很大的挫折;三是注重人工治理,忽视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结果既加大了生态治理的成本,又影响了生态恢复的效果和进度。  目标——   15至20年初步治理水土流失区  力争用15至2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或修复,大多数地区生态与环境趋向良性循环;严重流失区的水土流失强度大幅度下降,所有坡耕地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70%以上的侵蚀沟道得到控制,下泄泥沙明显减少;全国范围内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率达到100%,在98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实施有效保护。    这是经过专家论证,科考报告提出的中国近期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  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力度在逐步加大,相继实施了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环京津地区、珠江上游、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等重点治理工程。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92万平方公里,2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水土保持设施年均减少土壤侵蚀15亿吨。   鄂竟平表示,去年,水利部在科考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纲要》,将定期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县市进行水土流失状况评价,作为考核当地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并成立了国家级的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  鄂竟平介绍,通过这次考察,专家们一致建议,尽快实施全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专项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改造为突破口,配合沟道整治工程和适当的小型蓄水保土工程,既可以尽快改善广大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山丘区群众的基本口粮和增收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县位于四川省*部,**市南部,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江水系。全县辖50个乡(镇),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万亩,总人口104万,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县域内呈“三山两槽”地形,降雨丰富且相对集中,暴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47%,年均土壤侵蚀总量96万吨,土壤侵蚀模数4628吨/平方公里/年,是一个典型的强度水土流失县。近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水利局坚持一手抓水土流失治理,一手抓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双管齐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成效自实施“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以来,我局组织实施了**河、**河、**河等11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平方公里,完成工程量86万立方米,总投工27万个,完成投资6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6万元,地方匹配4万元。组建了水保管理机构2个,从业人员10名;组建推广及技术服务机构15个,从业人员108名。通过“长治”、“国债”、“农发”等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的实施,我们总结出了以改造坡耕地、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以营造水保林、栽植经果林为突破口,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沟、凼、池、渠合理配套,“水保林戴帽、经果林缠腰、农耕措施铺毯”的综合治理模式,探索出了“土坎石梯、上窄下宽、分层夯实、水系配套”的适合丘陵地区特点的土坎修筑法;走出了一条“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三大效益,建设生态农业”的水土保持发展之路。目前,治理区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昔日“山上剥了皮,田里沙压泥,河床平了堤,库塘被淤积”的现象不复存在,而今在小流域内出现了“层层梯田披绿装,果满枝头花飘香,粮食满仓鱼满塘,水碧山青好风光”的新农村景象。同时,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振兴夯实了基础,为周边地区起好了带头示范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人民群众的水保意识也大为增强。主要做法1、加大领导力度,强化政府行为。我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树立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战略指导思想,把加强水土保持作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纳入了各级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县上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乡机构改革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水土保持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了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的制度。同时加强部门协作,搭建水保生态建设平台,形成了一套“水利水保搭台,政府导演,统一规划,各投其资,各尽其责,各记其功,合唱一台生态建设大戏”的工作思路。在工程施工期间,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工地,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项目乡把工程指挥部移到工地,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脱产干部一齐抓的良好工作运行机制,全县自上而下,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水保意识。为使水土保持这项基本国策深入人心,全县各地充分利用大小会议、广播、电视、专栏、板报、简报、标语、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长治”工程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治理水土流失的成效、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对遵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模范单位、个人和依靠水土保持致富的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在宣传方法上,既面向社会,又重点针对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单位,做到一般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经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引起了社会共鸣,唤醒了全社会对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增强了广大干群保护水土资源的紧迫感和搞好水土保持的使命感,使人们保持水土、保护环境意识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对重点治理区,我们还举办各种治理技术培训班,组织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乡、村、社基层干部和骨干农户进行定期培训。去年全县累计出动水保宣传车14车次,直接听众达5万人次,书写标语4000余幅,广播电视宣传58次,报刊宣传36篇,水土保持简报20期,举办各类培训班5次,落实宣传经费15万元。3、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管理。在国家投入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我县千方百计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水保工程投入。立足县情,建立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投入机制,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筹资。同时加强资金管理,制定了《**县水土保持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办法》,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到了:一是坚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实行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工程建设资金实行报帐制,减少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保证水保资金足额用在水保工程上,杜绝了挪用挤占,充分发挥了投资效益;二是工程的一切开支必须由水利局长审签,否则财务拒绝支付,有效地避免了财务混乱现象;三是对工程款的拔付必须经过施工人员、工地负责人按工程进度的比例签字,领导审签方可拔款;四是严格执行财务审计制度。我局实施的重点项目竣工决算后都报请审计部门审计,各项专项资金的使用均完全符合要求。4、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机制创新。在水保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县针对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两工”的新形势,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树立了“产权换资金,滚动发展,共同致富”的观念,积极推进大户治理,以大户带小户,通过推动产权确认,实行先治后卖或先买后治等办法,逐步探索出一套“治理有权,管护有责,开发有利,产权明晰”的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使水土保持事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投入来源多样化,资源开发多渠道和全社会共办水保的新格局。如**开发有限公司投资逾百万元,承包**河小流域**村500余亩坡耕地,发展生态农业园,产权明确后,该公司自行投资雇用周边农户进行大规模的梯式整地及栽植优质果树,针对该园区严重缺水的实际情况,水利水保部门及时地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一是帮助其建立完善的坡面水系工程,通过有效拦截地表径流,较好地解决了该处经果林灌溉用水及部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二是指导其充分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建成一处桶装山泉水加工厂,如今的“**山泉”畅销*城,目前正准备发展瓶装矿泉水,打入成渝市场。又如清溪河小流域的高观寨,引进一大户承包荒山荒坡600余亩,自行投资进行治理,把昔日的穷山恶水改造成为今天的青山绿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吸引宗教人士来此地兴建庙宇,现在的高观寨已发展成为以生态为基础,宗教为依托,旅游为支柱的观光胜地。目前全县已有3000多户农民、大户、企事业单位,以各种形式参与“四荒”治理开发,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吸引社会资金达千万元。5、加大科学规划力度,强化科技意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了项目管理,使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做到科学、规范、有序。一是全面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质量终身制,并积极探索水保项目监理制;二是在项目初设阶段,我局严格按照水利建设程序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突出坡面水系,实地踏勘,现场规划,因地制宜布设综合治理措施,形成完备的技施设计图、技施设计说明书及典型工程断面图;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按照“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放线、统一施工、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四集中”(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物力)的管理办法,按图施工,严把技术质量关,对未按图施工或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做到坚决返工,确保工程建设规范化、正规化、技施设计科学化、系统化;四是树立“科技兴水保”的思想意识,努力提高治理技术含量,在 “长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省水保局下达的坡面水系课题研究任务,有针对地选择了代表深丘地形特征的**河小流域和代表浅丘地形特征**河综合治理区进行对比监测,并跟踪调查治理前、治理中、治理后不同类型区坡面经流变化情况,形成长期监测数据库,为实现坡面水系工程总体的最佳布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6、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管手段。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把预防监督放在首位,严格执法,做到了监督机构、监督人员、规章制度、监督行为四落实。一是各级都成立了水土保持执法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了生态环境建设部门责任制,配备了专职、兼职水土保持监督员和管护员。目前我县共有水土保持专职监督员48名,兼职监督员95名,管护员595名。全县上下形成了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的水土保持监督体系。二是县人大每年都组织有关部门,对县域内的公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和矿山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督促其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对编制了方案但工作不落实的,督促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县政府发布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重点监督区、重点保护区的公告和依法征收水土保持“两费”的通告以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办法,狠抓了“三权”(监督权、审批权、收费权)和“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的落实。四是依法查处了一批水土保持违法典型案件。2003年下半年,县政府牵头,组织水利、国土、林业、环保、公安等职能部门对全县范围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依法关闭了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50余处石场、石灰岩场,并责成业主限期治理因开山采石所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1997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水土保持违法典型案件11起,审批水保方案1252件,方案报批率达到96%,审批率达到100%。共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420万元,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7、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工程质量。投入讲产出,建后重管护。对水保工程,我们不仅在建设质量上高标准、严要求,在工程管护上,我们也始终坚持“以管理促建设、以效益求发展”的方针,贯彻“谁治理、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一是水保工程竣工验收后,明确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积极推行工程承包制、租赁制和使用权拍卖,做到建一处、成一处、管好一处,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如**乡村民罗**承包**河小流域内一处已竣工的坡改梯工程,栽植果木,发展农家乐,如今已初见成效。二是发布管护通告,制定乡规民约,明确管护范围,设立标志,标明界址,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水保设施。三是项目责任单位与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落实管护制度的协议书,明确责任,逗硬奖惩。四是搞好监测,运用对比观测、定点监测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及时掌握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分布范围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理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各项治理措施的管理使用、发展状况及其功能变化情况。下步打算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国家长委、省、市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还很不够,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的“三高”原则,抓好“三三四”工程,即完成三大目标,达到三个突破,推进四个一化。三大目标:一是宣传工作目标。以“长治”工程等重点项目为亮点,进一步深化宣传力度,使全县水保宣传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二是综合治理目标。以重点工程推动面上治理工作,力争在保持现有治理成果基础上到2010年再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00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三是预防监督目标。完善监督机构,规范执法行为,使“两费”征收率达到85%以上,方案申报率、审批率达到100%,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三个突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新的突破;监督执法有新的突破;水保自身发展有新的突破。四个一化:一是布局区域化。以水土保持工程为龙头,继续将涉农项目捆在一起,统一规划,集中治理,综合开发,形成整体功能,突出整体效益;二是治理规模化。坚持以点为主,点面结合,整体推进,规模发展;三是发展产业化。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从单纯的种植业向多方位的种植、养殖、育苗育种等方面发展,不断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经营集约化。在水保工程治理区内,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引进业主开发、公司十农户、基地十农户的方式,继续采取宣传发动、政策调动、部门带动、利益驱动“四动”措施,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加快治理区群众致富奔小康步伐。

水土保持论文1500字怎么写的好找工作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   一是其科学性,涉及多学科,如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法律等。   二是其地域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当地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   三是其综合性,涉及财政、计划、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经贸、司法、公安等诸多部门,需要通过大量的协调工作,争取各部门的支持,才能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四是其群众性,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动员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工程措施  ---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  ---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保土蓄水,改良土壤,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自然规律,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安排工程、生物、蓄水保土三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保持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必要途径;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认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的体现。 在古代,人类早已结合农业生产开始水土保持工作,中国历代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商代人民已创造了防止坡地水土流失的区田法。此法颇似今天干旱地区农民采用的掏种法和坑田法。公元前 6世纪楚国令尹已在今淮河流域建成历史上有名的陂塘。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中国农民根据当时耕地向山区、丘陵区扩展的客观需要,创造了不少坡地保水抗旱栽培经验,如圳田法、高低畦种植法等。在西汉时坡地上已出现雏形梯田。战国魏文侯和魏襄王时邺令曾引漳灌邺(治今临漳西南40里的邺镇),引洪淤灌并改良大片盐碱滩地,使之能生长稻粱。为了利用泥沙资源,清代农民已开始打坝淤地,并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起汰沙澄源的作用。在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方面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已采用封山育林方法在山区大面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东汉时期,中国人民已十分重视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荒山、荒坡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在总结中国古代人民水土保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历代有不少学者或官吏提出许多重要的水土保持理论。西周《吕刑》一书中就有“平治水土”的记载。涉及水土保持理论的文献最早见于东周的《国语》。书中指出:“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川,气之导也;泽,水之钟也”。作者认为山陵是土壤聚集的地方,沼泽是百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河川可以通水和调节气候,沼泽能拦蓄洪水。因此,古代先王有不毁坏山陵,不垫高沼泽,不在河流修堤防,不进行沼泽排水的说法。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对保护森林和水土保持,起了一定的作用。东汉王充在他著的《论衡》一书中明确指出:“地性生草(指五谷及牧草)、山性生木”,总结了合理利用山地及荒山、荒坡造林的经验。1743年御史胡定提出在山西和陕西的溪涧筑坝淤地,保持水土以治黄河,但未能实行。此外,至今对水土保持工作仍有重要意义的古代水土保持理论还有:“森林抑流固沙”、“沟洫治黄”、“人人治田,则人人治河”、“治水先治源”等。   世界其他国家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特点与各国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密切相关。欧洲文艺复兴以后,滥伐森林而引起山地荒废。为此,阿尔卑斯山区各国实施了森林恢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奥地利1884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荒溪治理法》,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防治荒溪侵蚀的森林措施和工程措施体系。1886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以日本关东山洪及泥石流灾害为契机,在原有治水在于治山的传统思想基础上,创立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防沙工程学,相当于水土保持工程学。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各国及日本,主要针对山洪及泥石流灾害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土壤科学及山地农业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开始形成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学教授HH贝内特创立了以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耕作土壤为中心的土壤保持学。美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与大面积开垦天然草原和原始森林而引起严重水土流失有密切的关系。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水土保持法案》。苏联学者在1917年以后,继承了BB多库恰耶夫、ПΑ科斯特切夫和BP威廉斯等人景观学说的思想体系,创立了农地森林改良气候土壤学、水利改良土壤学及农业改良土壤学,体现了采用综合措施改良土壤,维护与提高土地生产力的观点。这些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指导了苏联种植护田林带、实施草田轮作、建造池塘和水库,以保证苏联欧洲部分草原地区和森林草原区农业稳定丰产计划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视。1952年政务院发出《关于发动群众继续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1956年成立了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195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1964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决定》。1965年成立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1982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据统计,截至1987年,全国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km,占原50年代水土流失总面积150万km的33%,其中黄河中游地区累计初步治理面积约4万km,占流失面积43万km的31%。水土保持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提高山地农田单位面积产量及土地生产率;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变单一的粮食生产为多种经营;调节河流洪峰流量与减小输沙量;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截至1987年,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所已达70余个。在人才培训方面,北京林学院(1985年改为北京林业大学)于1958年成立了水土保持专业,并于1980年成立水土保持系。1983年以后,西北林学院等院校也相继建立了水土保持系或专业。30多年来,中国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水土流失面积广大,某些地区仍有滥砍滥伐和陡坡耕种等现象,局部地区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大于治理,因此水土保持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水土保持 - 研究内容   主要有:①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与危害;②水土流失规律与水土保持原理;③水土资源评价方法及水土保持规划;④水土保持措施;⑤水土保持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⑥水土保持法规及管理。由于水土保持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它与一些基础性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如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学、耕作学、作物栽培学、造林学、水工结构、 水力学、 农田水利、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景观生态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水土保持 - 治理原则   为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除科学地制定水土保持规划、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规外,还必须采用综合性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综合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有: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各项技术措施规划与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有:①把调节地表径流,减小坡地径流损失放在首位。为此,要提高土壤透水性及持水能力;在斜坡上修筑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径流的工程措施,改变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吸收或分散地表径流,减小径流的侵蚀能力。②提高土壤的抗蚀性。可采用整地、增施有机肥料和土壤聚合物、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作物等。③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草,调节地表径流,防止侵蚀。④对于已受侵蚀的土地,除防止进一步侵蚀外,要辅以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把土地的保护与改良结合起来。⑤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使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集中治理,连续治理。⑥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规划和设计。⑦优化选用生态经济效益优良的方案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909000000`-`-`

历时近3年,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28位院士参与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于2008年年底结束,初步完成了对中国水土流失状况的摸底。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请他就考察结果对中国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分析—— 现状——   全国 646个县水土流失严重  50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损失耕地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50年后,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流失掉,中国的“北大仓”粮食产量将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将有近1亿人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这次规模空前的摸底考察显示,中国水土流失正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一、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地区,而且也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  二、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中国年均土壤侵蚀总量2亿吨,主要江河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400多吨/平方公里·年,部分区域侵蚀模数甚至超过3万吨/平方公里·年,侵蚀强度远高于土壤容许流失量。与印度、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国家相比,中国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按照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及流失强度综合判定,中国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个。其中,长江流域265个、黄河流域225个、松辽河流域44个、海河流域71个、淮河流域24个、珠江流域17个,分别占0%、9%、8%、0%、7%和6%。从省级行政区看,四川、山西、甘肃、内蒙古、陕西5省区,占到全国总数的50%以上。  三、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南岩溶石漠化区、南方红壤区等各区域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产生的危害、治理的重点各有不同。  考察显示,水土流失已不局限于人们通常会想到的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山清水秀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同样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号称“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半分烟”,独特的地形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类开发项目多,新的人为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迅速,这使得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不亚于黄土高原。据估计,在过去的70至120年内,已有9亿吨土壤和泥沙被搬出崩岗侵蚀区,年均产沙量约6720万吨,崩岗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高达年平均每平方公里9万吨,是国标中剧烈侵蚀标准的4倍左右。  影响——  贫困与水土流失恶性循环  水土流失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专家以2000年的数据分析认为,水土流失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24%。    “水土流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和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 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说。  具体而言,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中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三是恶化生存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加重旱灾损失和面源污染,对中国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全国现有重要饮用水源区中,作为城市水源地的湖库95%以上处于水土流失严重区。  值得注意的是,贫困与水土流失正呈现出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次行程14万公里的考察显示,中国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区。多数革命老区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活困难。赣南15个老区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10个;陕北老区县27个,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太行山45个老区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33个。  同时,中国西南、西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多为水土流失严重区。贵州省铜仁地区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1个民族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10个民族县中,水土流失严重县有7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8个民族县中,5个为水土流失严重县;宁夏南部山区8个回族为主的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8个民族县,全部为水土流失严重县。目前中国还有不少水土流失区已光山秃岭,不宜居住和生活。  在经济发展中,贫穷和水土流失往往恶性循环,经济最贫困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鄂竟平说,在贫困地区,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防治速度缓慢。例如造成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约1/3的坡耕地,在贫困地区居多数。由于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当地民众为了生存发展,走上一条越垦越贫、越贫越垦的恶性循环之路。  缘由——  人为防治不力不容忽视  重开发、轻保护,防治措施不当,重点区域治理滞后,投入不足,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鄂竟平表示,除了气候变化以外,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防治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首先,经济建设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随意弃土弃渣、破坏地貌植被。大量的采石、挖砂、取土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同时,部分山丘区林果业开发无序,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也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其次,坡耕地和侵蚀沟治理滞后,成为水土流失主要策源地。全国现有3亿亩耕地中,坡耕地约3亿亩,占17%。坡耕地面积占中国水土流失面积的3%,每年产生的土壤流失量约为15亿吨,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33%。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每生产1公斤粮食,流失的土壤达到40至60公斤。中国坡耕地大量存在及其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影响生态重建和恢复的关键因素。  第三,部分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配置不当。一是有的地方在植被建设时忽视了地带性规律,结果事倍功半。比如北方地区存在人工种草的草种选择不当,耗水过度,结果几年后土地就严重沙化;还有些地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一些不适合的树种,成活率、保存率都很低。南方一些地区林相单一,抚育管理不合理,林地产生的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二是部分地方在措施配置时未做到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结果治理成果难以巩固。在生态建设中,就生态论生态,不注重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烧柴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结果经历了很大的挫折;三是注重人工治理,忽视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结果既加大了生态治理的成本,又影响了生态恢复的效果和进度。  目标——   15至20年初步治理水土流失区  力争用15至2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国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或修复,大多数地区生态与环境趋向良性循环;严重流失区的水土流失强度大幅度下降,所有坡耕地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70%以上的侵蚀沟道得到控制,下泄泥沙明显减少;全国范围内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率达到100%,在98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实施有效保护。    这是经过专家论证,科考报告提出的中国近期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  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力度在逐步加大,相继实施了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环京津地区、珠江上游、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等重点治理工程。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92万平方公里,2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水土保持设施年均减少土壤侵蚀15亿吨。   鄂竟平表示,去年,水利部在科考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纲要》,将定期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县市进行水土流失状况评价,作为考核当地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并成立了国家级的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  鄂竟平介绍,通过这次考察,专家们一致建议,尽快实施全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专项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改造为突破口,配合沟道整治工程和适当的小型蓄水保土工程,既可以尽快改善广大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山丘区群众的基本口粮和增收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论文1500字怎么写好找工作的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909000000`-`-`

我也在写呢,纳闷~~!

你是一个傻子吗?这都不会!

水土保持论文1500字怎么写好找工作的标题

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八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阶段。 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平方公里。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上游。一个小流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在小流域内产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从《水土保持法》颁布后的1991年到2002年,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全省开展重点治理的903小流域,有426条达到了部颁标准,通过了验收,其中有5个示范县、91条示范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1999年水利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城市、100个县、1000条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简称"十、百、千"工程),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表彰。凡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林草覆盖率均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20-40%,缓洪拦沙效益达60-80%,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治理区农民农民收入增加30%以上。全省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兴修的各类水利水保工程的总拦洪蓄水能力达6亿立方米,每年平均拦沙保土1亿吨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与对策 摘要: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方针与对策   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1 对策  1 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并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   应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2 加强全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与城市与工业节水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全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管理松驰、无序状态,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3 全面制定和实施城市与工业节水规划与计划在科学分析评价全国、各地区和城市水资源条件与用水(节水)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特点,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国及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近远期节水规划。规划应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节水目标、节水指标、节水计划与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节水规划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规划或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分步实施。节水规划目标或计划指标应列入相应国民经济序列,定期审查公布。4 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的统一立法,是改变目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而又无法可依、管理松驰的无序的状态,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1)基础性节水技术法规,如名词术语定义,节水考核指标定义、计算方法,节水指标体系等;(2)节水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的上报、审核规程及分析评价制度;(3)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规程;(4)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5)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6)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规定;(7)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8)节水装置、器具使用规定;节水装置、器具质量审查标准、方法及审查办法。5 水资源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费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市场化的核心,应兼顾水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水费体制包括水费类别、标准(基准)系列及收费制度。应改变目前简单化的水费类别、比较单一的水费标准,建立各种水费类别与标准,全面推行浮动、累进收费制度。水费体制的建立,应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应采取系统优化与社会公平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及其城市的水资源特点,应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水费体制的建立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课题,应专门立项研究。6 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7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有关技术措施后述。8 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和海水回用水、低质水和海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9 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10 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城市与工业节水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城市与工业节水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从发展观点看,不加强节水的科技导向和投入,将难以推动节水工作向深入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目前节水技术力量也难以承受日益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节水任务。因此,必须提高节水人员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的横向联合,此外必须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注重节水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节水经济效益。上述各项对策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采取这些对策是我国城市与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关键技术1 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技术基础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国、各城市和工业节水系统的突出问题,而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又是作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有:(1)提高节水基础数据质量节水基础数据直接关系到节水统计、分析、评价是否正确和判断的准确性。这方面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统计口径,严格进行节水统计中的行业分类; · 统一节水名词术语、节水考核指标、指标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 通过统一的、上报、汇总和审核,确保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 分析、筛选、审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节水考核指标数据与节水水平。 (2)建立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有关水资源开采利用数据、相关宏观指标、城市和行业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用水节水统计数据、节水考核指标等,使资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业行业和企业的用水、冷却水、回用水系统技术资料库、冷却塔技术资料库。 2 完善并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开展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水量平衡测试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基础。原来的水量平衡测试成果已逐渐失去实际应用价值,应在新方法和规程下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切实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实际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为开展企业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以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按文献规定目标,我国各类城市的有关指标如表1所示。我国各类城市冷却水系统效率指标    表1 指标 Pr(%) Pcy 冷却效率(%) 浓缩倍数 城市类别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一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6~0 1~5 二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1~5 6~0 三 65 75 ≥80 ≥90 ≥55 ≥60 5~0 1~5 注:城市类别:一类为直辖市、开放城市、重点城市;二类为省会城市,日供水量大于40×104m3/d的城市;三类为其余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 扩大冷却水循环利用范围,这对大量的小型企业尤为重要; · 关停或改造一批质量或性能不合格的冷却塔;   · 开发、推广使用新型、高效(冷却效率>65%、吹散损失<2%~0%)、低噪音(<50 dB)冷却塔; · 推行循环冷却水处理,提高冷却水处理率,这是提高冷却效率和浓缩倍的关键; · 全面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冷却塔运行情况,加强运行管理; · 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水质条件、气象条件下的水质稳定、杀生和旁流处理技术——处理方法、设备与水处理剂,并分析确定其优化运行技术经济条件; · 研究推广冷却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洗技术,提高冷却效率; · 研究运用高效热交换器及其优化组合技术。 4 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广各种节约循环冷却水量的其它技术如空气冷却、汽化冷却、人工制冷冷却、大气冷源技术和物料换热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减少冷却水量或不用水冷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  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工业企业,废水回用是仅次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另一个主要节水途径。 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 m3/a,实际回用率很低,为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提高工业废水的回用范围,例如将其用作冷却补给水、锅炉补给水、空调除尘水、洗涤水、清洗水、冲渣(灰)水、熄火降温水和厂区部分生活杂用水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废水回用比外部污水回用经济可行。 · 研究开发一系列经济实用的工业废水或其它废弃资源的减污排放、处理回收或回用技术。 · 研究开发经济适用、高效的中小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含油、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装置,提高这些废水的回用量,以减少污染负荷。 · 研究开发工业回用水系统水质稳定、杀生技术。 · 对工业回用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监控,加强运行管理。 ·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规模和范围。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范围和规模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 结合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污(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确定污(废)水直接回用的范围和规模,作为制定污水回用发展规划的依据; · 制定不同回用水水质标准,研究确定回用水(特别是与人体接触的回用水)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和条件的适用经济的污(废)水处理特别是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 研究、推广安全可靠的中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研究、建立城市、小区和物的分质供水系统,其中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应与工业企业、市政设施与灌溉分质供水系统相配套; · 污(废)水回用系统的监管技术措施。 从我国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发展情况看,除受到废水处理率(包括合格率目前二级生化处理i<6%)低和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外,归根到底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估计回用率的年递增率会远低于20%。在考虑废水回用时,应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的影响。 6  扩大海水、低质水可利用范围,建立各类分质供水系统据估计,我国1995年海水利用总量约为100×108 m3/a,2010年预计达350×108 m3/a,后者还远低于目前日本、美国海水利用水量。为此,要研究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海水利用技术,如管路、冷却系统防腐、海生物防治、水质稳定技术及海水淡化技术。应积极研究开发海水循环冷却专用技术以取代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同时应加强相应专门技术研究,如专用水质稳定剂、海水冷却塔等。此外,应开展海水冲厕污水处置问题的研究。7  开展工业生产工艺节水技术研究近期可结合工业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工艺节水步伐。从长远考虑,应注重下列因素对工业节水的影响:(1)经济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工艺方法、技术、流程与装备的发展进步; (3)原料路线与政策的改进或改变; (4)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5)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 (6)因素变化。 以上因素都可对工业生产用水情况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从发展趋势看绝大多数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地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污染,致使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量、取水量逐渐减小,使水环境得以改善。对此,应按行业开展专门研究。 8  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节水器具采用节水器具,一般可节水10%~30%。  我国目前节水器具多处于低水平、盲目、重复研制开发状态,近10年来几无进展,质量低劣,因此有必要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开发,其重点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繁、易造成浪费的用水器具。例如,开发推广小容量(6 L)或无“介质”的成套卫生洁具、限压节流水龙头、延时自闭水龙头、冷热水洗浴水龙头等。应坚持对节水器具的基本要求。 9  加强对重要节水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提高节水工作水平和节水效益节约用水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大事,属跨行业(专业)的综合技术领域。很多节水问题的决择,都须从技术、经济、社会以至政策等方面权衡利弊、得失,而技术经济方法则是在这类问题的多方案比较中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前,对下列有关节水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例如:· 地区或城市范围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区或城市在长距离调水与节约用水之间的权衡;· 地区或城市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的确立、节水基本对策的制定及其定量评价;· 城市节水规划的制定;· 地区、城市或企业范围,循环用水、污(废)水回用及低质水或海水利用中的利弊权衡;· 循环冷却水系统状态优化控制;· 污(废)水回用方式——直接回用与间接回用的选择与协调;· 污(废)水直接回用范围规模与水质指标;· 城市群污(废)水回用与流域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城市水费体制(水价)研究;· 节约用水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本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主要内容:一、论文的标题部分标题就是题目或题名,标题需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非常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二、论文的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3、完成了哪些工作4、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5、结构或结果的意义三、论文关键词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和叙词。关键词是标识文献的主题内容,单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四、引言又称为前言,属于正片论文的引论部分。写作内容包括:1、研究的理由2、研究目的3、背景4、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5、作用和意义五、正文部分论文的主题,占据论文大部分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要求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利,主题明确。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是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不只在格式上有具体要求,在数量、种类、年份等方面又有相关要求。

水土保持论文5000字怎么写好找工作的

修改下近年来,我们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由于没有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因而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能不能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因此,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河流生命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统筹解决河流治理开发中的各种问题,坚持治理开发和管理保护并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永续发展。 一、河流生命 河流是大气环流和地球下垫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地球上的水以液、固和汽等形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构成了地球的水圈。水圈中的水蒸发成水汽并随气流运动输送至各地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蒸发、一部分降水下渗,还有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或地下径流,并最终回归大海(特指外流河)。这样一个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蒸发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形成的往复循环过程,构成河流的基本水循环。 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并具有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功能等多种功能。河流生态系统水的持续流动性,使其中溶解氧比较充足,层次分化不明显。 河流生命应是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存和良性循环,包括河流全部生态要素——基本水量、水生生物、稳定的河道、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等。河流作为天然地表水流,以一定的基本水量在固定的河道内,以稳定的、正常的水流动为特征。河流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它由水流及其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有机的生命系统。河流又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生命系统,它由河流源头、湿地、通河湖泊,以及众多不同级别的支流和干流,组成流动的水网、水系或河系。河流还是一种开放的生命系统,包括它的水道系统和流域系统。它们之间有大量的、迅速和丰富的物质生产和能量交换。这也是河流生态结构的重要方面,是河流生命的必要条件。其中河流中的植物系统,流域的植被系统特别是森林,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对河流生命运转和生存起着关键作用。河流系统与流域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流域的人工生态系统,如工业、农业、畜牧业和其他生产系统,它们是与河流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与河流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应该看成是河流生命系统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因素的动态过程对河流生命也有重大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河流的生命本质就在于河流水循环系统中周而复始流动的水,这个系统包括海洋~大气水~河川~海洋之间的平面循环系统,也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之间的立体循环系统。正是有了河水在大海、空中和河川之间的循环流动,及其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降水之间的持续转换和密切联系,才有了河流生态系统的产生、维持和繁荣。 河流健康生命是指河流的生机与活力,河流所具有的正常功能和作用。是在兼顾河流自身需求和人类需求前提下,河流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持的能力。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即是以顺应河流生命运动自然规律为原则,通过调整人类对黄河的行为方式,使河流能够为本流域及相关地区的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可持续的支持。一条健康的河流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仅能保持常流不息的基本水量、保持水沙协调和良好水质、安全排泄洪水泥沙,且能满足人类和其它生物等一定程度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对外界干预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或适应能力、河流本身和流域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应使干流水循环保持连续、水系保持基本完整且能够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繁衍生息,保持生态平衡。 河流生命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一是河流具备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能力,这是所有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实际上,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在河流水循环中,水的物理状态、水质、水量等都在不断变化,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环节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二是河流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从地质年代讲,每条河流都将经历生长、发育和衰亡的演变过程。以黄河为例:据考证,在距今6000万至240万年间,目前黄河流域所在区域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板块下沉者成为湖、上升者成为山,之后的地壳运动又把一个个独立的湖联接成内陆河,然后进一步演变形成今天的黄河。三是河流具有进化能力。随着气候和地壳的不断变化、人类对河流干预不断增强,地球上每条河流都将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包括水沙条件的变化,以及与水沙条件相适应的河床形态调整。四是河流具有对外界刺激的强烈反应能力。河流的水循环规律取决于大气环流机制和地球下垫面状态,二者的任何改变都将深刻影响河流水文循环的路径和过程。几十年来,黄河流域水沙形势和河床演变形势的重大变化正反映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叠加效应。 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命脉是流动,河流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水的持续生产和再生能力,即河流可以自然地、有规律地、持续地产生水并再生水;二是自然流动能力,即维持河流自然水循环的能力,保证河流连续而有效的自然流动的能力;三是自然生长及自我修复能力,即自然养育一定量的水生生物(包括水草和鱼虾等)并维护修复水生态系统平衡的能力;四是供水能力,即自然公平地供应水资源的能力,包括人类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五是自然造地造景能力,即培育和维持流域湿地、盆地、河口土地和河流自然景观的能力,包括依附于河流和滨海的生物系统、河口淡水湿地和河道内湿地等;六是排洪能力,即排泄洪水的能力,包括河槽的过洪能力和堤防的抗洪能力;七是水流挟沙能力,即排泄泥沙的能力,包括河槽的过沙能力和堤防的抗沙能力;八是承载能力、纳污能力、净化能力,即承载一定的污染物、抵御一定程度污染和净化一定量污染物的能力。 二、流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即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流域可持续发展应是在维持流域系统的生态、环境、资源整体平衡、良性循环、功能良好的同时,充分满足流域现代及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使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 一般来说,陆地上的水是以流域为单元、以江河湖泊为载体存在的。流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地理单元和水系,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开发利用相互影响,水量与水质相互依存,水的开发利用各环节紧密联系。其本身又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模式、文化传统、生态环境景观和水循环规律。流域生态系统及资源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河流中的水是这个循环中的重要载体,人类生存过程是生物循环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生产、生活只有在不破坏这个循环的环节和物质基础的条件下才能使其得到发展。因此,以流域为单元研究流域圈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规律及其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应是保持整个流域发展的公平性(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区际公平、人河公平等)、安全性(满足人类的粮食、能源、饮用水等基本生存需求)、舒适性(生态环境平衡良好)、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保持协调持续发展),达到人水和谐,保证流域的食物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是一切发展的基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生态环境改善,还是粮食供给、经济发展等等,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应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是坚持人水和谐相处。即“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发展不得危及其它物种的生存、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人类活动的共同价值选择和最终归宿。我们都有公平分享流域环境资源的权利,也同样都负有保护流域生物资源的责任。在治水中尊重自然规律。在防洪减灾方面,要科学安排洪水出路,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在应对水资源短缺方面,要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加强预防、监督和治理,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要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尤其要严格管好饮用水水源。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国民经济和水利发展,统筹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解决不同领域水利发展中的问题,使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持续发展。环境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源泉,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全过程;因此,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较为核心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环境伦理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变自然物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所谓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与自然界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合理协调人类社会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再生产。 四是坚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即“热爱自然和自然美,尊重其它生命形式的价值和延续性,维护大自然的隐定性、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过去有些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人可以任意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支配自然。从而造成对自然大肆无节制的索取掠夺,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因此,一定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增强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将仅仅面向人类自身的价值观扩大到大自然,承认包括动物物种在内的整个自然具有自身的价值,承认生物不同物种之间在他们相互依存这种意义上有平等的价值和平等的生存权利,承认生物界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价值大小和高低的差别。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看,尊重生命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旋律。生命是值得尊重的,人类是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因此,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维护自然的完整和多样,不再把自然作为剥削、统治的对象,而应该视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和伙伴。 五是坚持生态环境优先,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要坚决维护流域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和健康,按国际通行标准,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总量不能超过相应区域的环境容量,各类有害物质即使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也不应对人类或其他生物产生危害,保持物种多样性,使流域内保持一定的物种和遗传基因资源,保持足够的森林、水面、湿地面积,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保持河流的连续性、水陆的连续性,防止河道断流及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流域生态建设提升到压倒一切的高度,为盲目扩张的人类活动限定一个不可逾越的“保护区”,把流域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合理开发利用,打造优美和谐的自然景观,使生物与人类一样享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河流的价值,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达到河流生命的健康,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六是坚持按自然和社会经济规律办事。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每一条河流对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河流生命的负荷只有在其承载力的范围内,才能保持流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必须把河流的承载能力放在首位,以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基本条件,确定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规模。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重视生态与水的密切关系,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有计划地进行湿地补水,保护湿地;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重视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保护生态系统。同时,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拉动作用,不断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水价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是坚持公正公平,包括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代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不同区域之间的人的公平(区际公平)、河流与人的公平,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人的权利与河流的权利常常会出现矛盾,需要按公正的原则实现权益的合理分配。 三、河流生命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河流健康生命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现象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构成地球物质循环的基本载体,是维系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纽带,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物种的进化、气候的变迁、地貌的变化都与水的运动与循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可以说没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不论是古代文明的摇篮,还是现代文明的居地,都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大江大河为流域地区的人流、物流提供了舟楫之便,为两岸的人民生活与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自古以来,人类都 “逐水而居”,早期的文明也多是以河谷为基础,扩展到全流域或其他流域发展起来的。曾经依傍着良好的水土资源、环境,在农业文明阶段创造的闻名于世的西亚巴比伦文明、地中海腓尼基文明、北非撒哈拉文明、中国楼蓝文明等等,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都是由于土地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违背水利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原则而相继消亡。昌盛时期的中国,莫不以水利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现今许多国家都沿河建立了工业走廊,形成了沿河产业带。截至1999年底,我国共有668座城市,其中638座城市受河流的恩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会城市都傍河而建。充分说明古之发展源于流域,现代社会发展离不开流域,可持续发展也要依赖于流域。 河流可以涵养植被、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美化景观,保证各种生物链条的正常衔接和平衡,促进生态功能的优化和加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它既富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又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在河流的价值中,一部分是实物型的生态产品,即可直接消费的产出和服务,包括河流直接提供的食品、药品和工农业所需材料,也包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其经济价值可以在市场流通中得到体现。另一部分是非实物型的生态服务,包括生物群落多样性、环境、气候、水质、人文等功能。即对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支撑功能,也是对于人类的服务功能。包括河流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水分的涵养与旱涝的缓解功能;对于洪水控制的作用;局部气候的稳定;各类废弃物的解毒和分解功能;植物种子的传播和养分的循环。此外,无论是高山大川、急流瀑布还是潺潺溪流以及荷塘秋月,其本身具有的巨大美学价值,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心理依赖和审美需求。在历史长河中,河流自然遗产财富是几千年人类文学艺术灵感的源泉。 2、河流对人类及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河流是运动于时空之中的客观实在,它有其自身的运动发展规律,有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目的性和内在价值,它在地球系统中的生存,是在与其他生态要素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实现的,并以生态规律自发的作用进行适应性配合和调节,而且它对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淡水资源或者河流的效用价值,是以河流的健康生命为基础和前提的;一旦河流自身生命系统发生危机,以河流为依托的其他生态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其效用价值也就会消失,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繁衍生息的生命力也将逐步衰竭。人类社会一旦违背了河流的生存发展规律,对其过度索取,超过河流的承受限度,它就会对人类施以强烈的报复。近年来,气候异常,接连出现长江大水、黄河断流、沙尘暴肆虐等自然灾害都与人类侵害自然、过度索取有关。当前,水利所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表面上都是水对人的伤害,但本质上是人对水的伤害造成的后果。因此,要使河流为全流域庞大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提供持续支撑,就必须先使河流自身具有健康的生命形态,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保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 3、流域可持续发展是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有力保障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也是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构成了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的统一整体。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正确处理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河流的关系,使流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平衡持续发展,保持流域的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维持河流健康生命。 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河流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河流的生命健康。以黄河为例,二十世纪以来,黄河的生命正在受到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严重影响,人们从喜忧参半的黄河流域发展进程中发现,近、现代工业化的历史是一部征服、统治包括黄河在内的自然环境的历史,这种以“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自由”、“人类压倒自然”作为首要价值观念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使人类饱尝了“先污染(破坏)后治理”和不可持续发展的苦果,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传统的不可持续的黄河流域发展方式不仅在制约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而且在破坏黄河流域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和基础。由于日趋严重的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的生命遭遇了严重的削弱和挑战。流域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一再突破黄河生命的底线,使黄河不断受到断流和洪水等威胁,黄河流域出现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等危机,这都是人类大肆向黄河掠夺索取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坚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自然和经济规律,实行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严格保护、有效治理和系统管理,采用科学的、技术的、工程的、文化的、教育的、宣传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各种方法、途径和措施,加快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依靠制度变革推进水利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重视和加强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从 “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环保产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坚持推进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流域的食物安全、经济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使河流永葆生机和活力。 3、河流健康生命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河流的健康生命,河流的健康生命也离不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而水是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河流健康生命的纽带和基础,只有实现人水和谐才能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河流健康生命。因此,要从河流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河流的价值,不仅确认河流(自然界)对人的价值,而且确认河流(自然界)的内在价值;不仅要求流域人们相互尊重,而且要求人们热爱河流(自然)、尊重河流生命;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且人与河流(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人从河流(大自然)的征服者转变为河流(大自然)的朋友,使河流的合理利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一方面承认自然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本源意义,把遵循生态规律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同时承认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人类社会应该有更美好的未来,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又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保护自然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遵循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看看这个行不行?为了心中的母亲河——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指导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434321) 雷元周[作文指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一曲《将进酒》,让我们的思绪禁不住又一次和黄河一起共鸣。是啊,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现在,就让我们来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捡拾起那一枚枚沉淀了多少文明印记的文化珍宝。 首先,我们要搜集资料,追根溯源,感受母亲河。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渡过黄河时,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人们乘坐的小木船也随之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主席感叹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见得能够人人前往亲身体验黄河的雄伟奔流,但是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话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资料等等,还可以收集黄河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水污染现状的资料。并且在班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举行关于黄河的知识竞赛、诗词诵读等活动。这样,即使我们不能亲临黄河,也同样能够全面的深入的感受母亲河。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向长辈请教,进图书馆查阅,上英特网搜索等。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你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其次,让我们付诸文字,吟咏疾呼,护我母亲河。 我们可以记游写事,描绘美丽的黄河风光。就像课文《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一样,对百草园中的景物细致地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表现出自己对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具体写景时又可以学一学课文《春》,注意全方位地观察,多角度地感知。如第五自然段“春风图”,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写春风中的美景,最后从听觉写春风里和悦的声响。这样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侧面多角度的来描写春风,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借一个感人故事,写出簇新内容。故事就像课文《山中访友》一样,“山中的众朋友”一个个向我们走来,和我们互诉心声,整个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再看现实中的黄河,已经变得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是否怀念失去的美好?是否担忧被污染了的未来?那么,不妨借用大自然的生灵为主人公,以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形式,写出黄河的遭遇、自然的哀求。用我们的呼吁,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啊。 当然,如果你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则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如果你感情细腻丰富,又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也会非常出色。[学生例文]:为了心中的母亲河湖北省公安县章庄中学七年级6班 陈雅梦 “我快乐,我是一条鱼……”哼着轻快的曲调,拖着并不轻松的身体,我在水中奋力穿梭。【歌曲开篇,曲调轻松,一句“并不轻松的身体”似乎矛盾,实则已为后文伏笔。“我是一条鱼”,作者化身为鱼,更有利于文章情节的展开。】 那曾经的美好感觉恍若隔世,而腹部火辣辣的痛几乎让我无法前进。尽管如此,我不会放弃由来已久的梦想,我要向前,只为了尝到母亲河那甘甜的乳汁。【“曾经的美好”与“腹部火辣辣的痛”对比强烈,“不会……只为了……”颇见壮烈情怀。】 小时候,常依偎在祖母身旁听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母亲河的神话:宁静时,那清冽的河水、明净的鹅卵石、柔软的水草;狂放时,那滔天的巨浪、浑浊的泥沙等等,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虽然,我生活过的家园已近干涸,许多宛若仙界的湖泊也面目全非,但是我相信:母亲河一定还是那么美丽,就像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感觉那样……【“母亲河的神话”深烙心底,家园、湖泊却面目全非,我们心中的那块圣地是否依然?不仅仅是替“鱼儿”忧虑,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思考。】 腹部的疼痛似乎加剧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有毒的污水正在侵蚀着我的身体。但是我依然坚持着,只要穿过了这条河流,就应该可以到达母亲河了。【毒水侵蚀身体,作者的意向已经慢慢开始明朗。】 忽然,我看见了缠着绷带的闸蟹大叔。他正拖着疲倦的身子往回赶,见了我焦急地说:“小鱼儿,可千万不要去那儿啊,昔日的黄河早已不存在了,你现在去无异是自寻死路啊。”【闸蟹大叔的劝阻更可见“我”的用心之坚定。】 “不!”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虽然人类的蛮不讲理已经让天上地下都不得安宁,但是黄河也是他们的母亲河啊,难道他们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吗?不会的,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迷人风景……【看似高高扬起,实则重重抑下。“连这点圣地也不能保全”和“我”眼前浮现的风景再次鲜明对比。】 闸蟹大叔伤感地望着我,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脚步蹒跚地走了。【走得无可奈何!】 我继续向前游,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疲倦极了。可周围仍然是一派荒凉,没有一丝生气。我疑惑地问小虾弟弟:“母亲河还有多远哪?”【游得疲倦了仍未见“一丝生气”,“疑惑”一词用得好。不过,“小虾弟弟”从何而来,欠交代。】 “这不就是嘛。” 小虾弟弟无力地摆动着触须说。 我环顾四周,这哪里有祖母所说的美丽啊!这时,老态龙钟的黄河伯伯走了过来:“都是人类惹的祸啊!他们的社会是进步了,工业是发达了,但是环境污染得更厉害——都说黄河是人类的母亲河,可是,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母亲河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最终是害了自己啊……”【母亲河令人大失所望。有了前文的若干铺垫,黄河伯伯的一番控诉水到渠成,也发人深思。】 听着黄河伯伯愤怒的控诉,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下沉,一种不听使唤的下沉。我的头脑已经麻木,可是心底却分明听见一个声音的疾呼:“救救母亲河!”【“我”以身殉河了,悲壮的结尾让文章充溢着一种伤感的气氛。而最后的“疾呼”,更如余音绕梁,感人肺腑。】 [简评]:作者意在揭露环境污染给黄河造成的危害,但作文并不是单纯的揭露和呼吁,而是巧妙的从一条鱼写起:一条自小听说过母亲河神话的小鱼,因为家园被破坏,还被有毒的污水侵蚀了身体,于是决心寻找母亲河,然而,当他千辛万苦终于游到黄河时,却发现黄河被破坏更甚,最后在黄河伯伯的控诉声中死去。要知道:一条鱼以身殉河也许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某一天黄河真的“死”了,我们还能活吗?这样,作者以一个童话故事的形式生动的表达了保护黄河的迫切和重要意义。这样的作文,比起那类干巴枯燥的说教要鲜活得多,也感人得多。(指导教师:雷元周) (以上内容,均发表于吉林《语文学习报》初一版p-4版2006年1月16日,刊号:CN22-0045,邮发代号:7-150)

农业面源污染,N的大量施用、畜禽粪便等导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