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范文高中生

发布时间:2024-08-06 11:15:01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范文高中生

这谁啊,怎么这么坑爹啊 。。。。嗯,我想想,可以的,很简单的。比如,服饰的变化。你爷爷他们以前穿什么衣服,可以联想到红军装啊。以及现在的服饰多样化还有交通的变化都能体现出身边的历史的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

kkkk,,,,,,kjkgj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很简单的啊,我保证完成任务!!要求以毕业论文为例,现说明论文正文版面格式: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汉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正文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12号,标题汉语采用四号黑体,标题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25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汉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 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格式要求[1]文稿用word文件(页面A4),统一用宋体排版。页面设置纸型:A4标准纸 方向:纵向页边距:左3cm 右8cm;上,下边距为默认值:上54cm 下54cm页眉5cm,页脚75cm格式正文行距:(多倍行距)25倍字号中英文题目:三号字中英文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五号字图表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弧线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符合制图标准插图和表格均需有编号和标题,图标题为五号字,表标题为小四号

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论文范文高中生

悠悠中华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是镌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中国的村落遍布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江南水乡之唉乃,茫茫草原之炊烟,东方海岛之渔村,西北山中之人家,黄土高原之窑洞,东北密林之木屋,西南边陲之寨子……千姿百态,魅力迷人。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遗存,在中国的文化中占居着何等的地位,它们目前的境遇如何,现在的人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忧,近日中外专家聚首西塘,探讨古村落保护之法。在前来参加论坛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当中,有被称作“民间文化守望者”的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有以“骂”著称、且被媒体称为“保护古城的卫士”的国家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还有远道而来的两位日本民俗学界的领军人物: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福田亚细男和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菅丰博士。另外,国内外具有典型意义的古村落——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顺化等地的代表也悉数到场,为论坛带来了更多的声音。让我们借着专家的智慧,试着寻找延续这些传统文化的良方。宣言书4月27日清晨,银色的月光刚刚退去,苏醒中的古镇西塘充满了生机,鸟鸣声、摇橹声、脚踏车声、还有清风拂柳的婆娑声袅袅不绝于耳……一如“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本色。而此时,冯骥才和西塘镇党委书记沈国强两人早早地就出现在了“明清食代”的二楼露台上,参加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节目录制,主题正是“古村落保护”。第二次来到西塘的冯骥才还是老样子,一头桀骜不驯的头发,说起话来慷慨激昂。这几年他一直为抢救民俗文化而奔忙,走了不少地方,今年他把保护的重点放在的古村落上,他坚定地认为,在民间文化遗产和抢救过程中,古村落是民间文化的“箱底”,因此从2005年3月至今,他已辗转考察了国内七八个省的古村落。他说:“时间很紧迫,我们现在连多少古村落都不知道,怎么保护?因此在这里开这个会议,希望集中各方力量探讨今后古村落的出路。”“古村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耕文明留给后人的财富,我不希望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镰刀、锄头,那将是无比的悲哀。”这是他最大的担忧。不止在一个场合,冯骥才用“来晚了”来形容对西塘的感受,他也不止一次讲述他第一次到西塘时偶遇的一个细节:“我去年第一次到西塘,镇长陪我在岸边走,走着走着天有些凉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正把支窗户的棍子拿起来关窗户,同时把一盆窗外的花拿进去。我注意到当时花盆上落了一只蝴蝶,老太太拿起花盆,轻轻一抖,蝴蝶飞走了。西塘连生活的诗意都保存下来了,这种和谐让我感动。”冯骥才认为西塘的经验是一种生态的保护方式,它延续了当地人生活的原态,是以人为本,可以作为典型供其他地方学习。当谈到为什么选择西塘作为论坛主办地时,他说,除了西塘的保护做得成功之外,当地政府的观念也让他感动。“当时西塘镇领导有两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一句是‘对于古村落的保护,责无旁贷是政府的事’,还有一句是‘当经济的GDP和文化保护发生冲突时,我们要把根留住。’一名基层的领导能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和文化责任感,让我看到了希望。”带着这样的希望,冯骥才把论坛带到了西塘,并发出了旨在呼吁开展古村落保护的《西塘宣言》。他说:“必须要抓紧时间,不然的话,很多古村落可能我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它,就要失去它。”观点论一批重量级专家、学者、官员的到场无疑为本次论坛增色不少,他们在会场上激烈的观点碰撞更是擦出了精彩绝伦的火花。冯骥才:古村落遗产,比万里长城还大“我一直认为古村落是中国最大的文化遗产,比万里长城还大。”冯骥才这样解释他的观点,“从规模上讲,我国有5000年到7000年的农耕文明,56个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约1600个县,19000个镇,按照一个镇10个行政村来算,我们有20万个左右行政村落。但不是所有村落都是古村落。我原来估计中国的古村落大约有3000个到5000个。但后来听说仅贵州黔东南地区就有六七百个古村落。所以我们心里应该有个数,我们的古村落数量至少过万。”他认为,古村落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以及鲜明的地方特色。“村落是历史文化的容器,它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它的建筑,它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规划,都是其物质遗产,还有很多诸如民俗之类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关于民俗,他补充道:“我所说的民俗,包括人们生产、生活的民俗,商贸的民俗,婚丧嫁娶的民俗,起居饮食的民俗,节日的民俗,信仰的民俗,还有类似神话、故事、谚语、歌谣之类的口头文化。民间戏剧、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艺人们身怀的民间技艺和民间手艺都是这个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进行保护?冯骥才这样回答:“我们的古村落有它研究的价值、学术的价值、见证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审美的价值、欣赏的价值,但最终的价值还是它的精神价值。我们之所以传承文化遗产,最终的目的就是传承我们民族的独特文化,就是把我们的民族身份、民族基因传承下来。”他认为我们的文化遗产有一个问题,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这种同质化的文化,它把我们的文化变成了同一个样子。同时它又是商业文化,能成为卖点的就利用,不能成为卖点的就抛弃、甚至毁掉。“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危机,也是我们这一代文化人的失职。”“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去年开始做的,但是由于目前没有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现在只能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加紧相关法律的制定。阮仪三:村落是最后的“净土”“阮仪三”这个名字,对于关注中国遗产保护的人并不陌生。作为一名建筑学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发起了山西平遥古城的保护运动,而他最让人熟悉的“力作”莫过于周庄古镇的保护了。在他的努力下,上世纪80年代,北京、西安、开封、扬州、洛阳等城市相继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江苏周庄、云南丽江等又在上世纪90年代同时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进入21世纪,阮仪三又马不停蹄地促使了同里、南浔、乌镇、西塘等古镇走上了“保持原汁原味、扩展文化内涵”的道路,为中国留下了叹为观止的“水乡”。阮仪三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城市建设热潮使许多传统历史地域遭到了灭顶之灾。许多旧城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他说:“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而我们所说的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文化的东西,就依存在建筑等物质载体当中。所以那些具有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的遗存都应该保护。比如江南水乡,就要保护构成江南水乡的构建: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因水建房、邻水建镇的特点,这是它的灵魂。”在谈到“城市记忆”这一概念时,阮仪三举了“上海犹太人保护区”的例子,那里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现在是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曾任美国卡特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布鲁门撒尔60年后旧地重游时,泪流满面,对身边的女儿说,‘记住,没有上海就没有我们一家,没有中国就没有我们这些犹太人的活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街区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慈爱之心,是和世界人民和谐相处的里程碑。这个街区就是重要的城市记忆,记忆着一代人的友谊,这不是语言能够承担的。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他对把旅游与保护等同起来的看法嗤之以鼻:“我们通常认为用保护来发展旅游,来搞经济开发,把保护等同于赚钱。”他认为保护不应该围绕着商业利益,因为商业利益的背后必然是破坏。“保护不是为了政绩,不是为了开发旅游,为的是留存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民族建筑的精华、和谐的人与自然相处的环境。而这些是我们今后创造新城镇、新建筑的规范。”青岛泰之:保护活态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驻亚太地区总代表青岛泰之应邀出席了论坛。他在发言中表示,古村落是一个特定文化历史发展的珍贵的有形见证,反映了人们文化、哲学和审美价值的演变过程。与考古遗址和废墟相比,这些历史遗产群落是活态的遗产。青岛泰之认为,在快速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过程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传统建筑和街道正不断被现代建筑所替代。因此,保护历史遗产群落的非物质文化元素与保护其物质形态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在保护这类遗产的努力中,提高当地社团保护遗产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参与至关重要。他说,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中国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遗产保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以及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他同时希望中国政府、非政府机构和组织以及地方社团都能够参与到遗产保护工作中来。他山石在“中国古村落保护”(西塘)国际高峰论坛上,浙江西塘、江西婺源、山西榆次、越南顺化等地代表的经验发言也为其他古村落的保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江西婺源——文脉的延续婺源的乡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冯骥才对婺源也是赞不绝口,“色彩太漂亮了!青砖、灰瓦、白墙、翠绿的竹林、金色的菜花、蓝色的山野、红色的霞光,简直像一幅画。”婺源县政府根据各村落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不同的保护方式。包括景区式、博物馆式、分区保护式和原始生态式。由于婺源境内徽派建筑遍布乡野,独具地方特色的傩舞、徽剧、茶道等文化绚丽多彩,因此政府出资对分散在乡村的古建筑进行普查、登记、建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保护性规划,同时成立了“婺源县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还制定了详细的农村建房审批流程,以抑制乱拆乱建的现象。为了增强古村落的生命力,该县还专门成立“婺源文化研究会”,研究会下设茶文化、民俗文化、古建文化、徽商文化、民艺文化和民间故事等9个分会,负责对全县民间民俗文化进行保护性挖掘整理。今年,婺源傩舞、婺源徽剧、婺源徽州三雕、婺源歙砚制作技艺等4项民间艺术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榆次后沟古村——民居博物馆后沟古村以古朴的农耕文化、精美的建筑文化、传统的信仰文化、灵动的生态文化,构成了完整的民间文化体系。特别是精巧别致的古戏台、玉皇殿、观音堂等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后沟古村因地制宜、顺势选址、择吉而居,强调和谐的“田园山水”和“耕读文化”。2005年,在经过周密论证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对后沟古村进行了抢救性的整理和修复开发。同时还成立工作组,围绕村民生产生活的自然形态开展调查、挖掘、整理、引导工作,再现了古村久远的民间艺术、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地域节庆活动,并筹建了农耕民俗博物馆。在抢救和保护古村过程中,始终贯穿“简单不简陋,民俗不粗俗”这一主线,在修复保护过程中,力求展现其简单而精巧的建筑、悠久而古朴的风俗、厚重而传统的民风,使“田园风光、淳朴民风、古村风貌”跃然而出。越南顺化——新旧的和谐顺化市是承天化的省会,位于越南的中部。在顺化市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遗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当时受南方考古文化的影响和北方青铜时代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古代起,这里就成为独特文化的十字路口,也奠定了多样风格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基调。顺化的一个特点是博采众长,历史上所有的独特艺术形式都为顺化文化所吸收利用;而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宫廷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存与互融。顺化是一个都市,但仍保存着历史中形成的诸多传统。因此,顺化不仅扮演着多样城市和历史城市的角色,其实它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里有着很多的可触与不可触的文化遗存。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原作者: 陈耀华 赵星烁 来 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第4期,2003年7月 作者:陈耀华 赵星烁(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100871)摘 要 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每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应尽的责任。由于将世界遗产等同于一般的商品资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中国的世界遗产正因为“商业化、城市化、人工化”等错位开发而在生态环境、历史风貌等多方面受到破坏。为此,人们必须站在保存人类文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上,认清遗产本质,合理遗产地产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并由国家成立专门的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制订相应法律,完善管理体制,才能正确处理目前存在的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并使中国的世界遗产得以永续利用。关键词 世界遗产;保护;利用1 世界遗产的特性与中国的世界遗产1 1 世界遗产的概念与特性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代表全人类文明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和威胁。为此,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以下简称《公约》)。《公约》中的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其中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和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Monuments)、建筑群(GroupsofBuildings)和遗址(Sites);自然遗产是指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的、生物学和地质学形态、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以及具有科学、美学和保护价值的地区。世界遗产公约的宗旨是通过采取公约的形式,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的保护制度。因此,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重要价值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1]。世界遗产的含义决定了它的3个特性:即世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世界性”强调遗产的世界性突出价值、世界性所有和世界性保护。“多样性”体现在其包容类型几乎涵盖地球上所有自然创造的以及人类创造的精华。“独特性”具体表现在遗产在世界或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不可逆的特性,一旦破坏,其原有景观永难恢复。截止2001年12月14日,世界遗产名录中列有721项遗产地,分布在124个国家。其中文化遗产554处、自然遗产144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23处。1 2 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于1985年正式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目前共有世界遗产地28处,遗产数目在西班牙、意大利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其中21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以及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从地域分布特点看,涉及17个省市,北京最多,有5处世界遗产(周口店、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其次是四川4处(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沟、黄龙、峨眉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明清帝王陵)、安徽(皖南民居、黄山)、山东(泰山、孔府孔庙孔林)、山西(云冈石窟、平遥古城)4省各有2处;其余重庆、湖北、云南、河南、江西、甘肃、江苏、西藏、陕西、湖南、福建等11省市各1处。而由于申报重视程度、申报工作进展、发展保护矛盾等特殊原因,一些传统的风景资源大省如浙江、广西等尚属空白。另外有一些自然和文化资源都很突出的省份如云南等,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2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 1 错误的认识观念世界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但随着近年来一些世界遗产地申报成功之后知名度大增,游客蜂拥而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些地方和领导对遗产的认识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将遗产这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完全等同于一般的经济资源而且是无成本的经济资源,以旅游价值完全取代了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于是世界遗产被当作了地方的“金字招牌”和开发商的“摇钱树”,有的地方政府公然要求遗产地几年内要成长为当地财政的“顶梁柱”,市场化炒作,商业化经营,更有甚者将世界遗产当作地方或私有商品捆绑上市,发行股票,导致世界遗产遭受无法挽回的破坏。如泰山的3条游览索道对泰山景观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敦煌莫高窟由于游客过多,游人呼出的CO2和光线的影响造成壁画变色剥落,20年间的人为损坏超过过去几百年来的自然侵蚀。1) 1)施芳让文化遗产泽被后人———专家评说旅游热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民日报,2001 10 232 2 片面的经济效益世界遗产被利用后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这种价值是全面的、综合的,空间上决不仅限于遗产地景区内,产业上更不只限于旅游业本身。然而,我们目前一方面过分追求遗产的经济价值,一方面却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这种价值,结果是超载利用,低效收益。主要表现,一是过分追求景区内的直接收益,忽视区域的整体效益;二是旅游消费结构失衡,食宿交通比例过大,而弹性大、效益高的购、娱比例小;三是过分倚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科学文化效益,打着所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旗号,盲目崇拜市场作用,将自然文化遗产市场化;四是低效益的观光游览为主而缺乏参与性强的休闲、科普等利用方式。2 3 错位的过度开发(1)无序的建设———造成遗产地内部“城市化”。遗产地景区内的“城市化”一方面是由于景区内部门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商业、饮食住宿服务业以及交通业过度发展,而且在空间布局上造成商业网点密布、楼堂馆所林立且过分集中于一些游人较多,区位较好的景区、景点,从而破坏了这些地区的原有风貌以及氛围,降低了风景资源的审美内涵,影响了游客的游览情趣。另一方面,由于对遗产地内居民点规划调控不力、外来人口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景区内城镇建设用地、服务设施用地大量挤占风景用地,人口密度和重点地区建筑密度过高。(2)混乱的布局———造成遗产地整体“孤岛化”。景区外违反外围保护地带的要求,商业化、城镇化现象严重,从而造成景区外围的“孤岛化”。遗产地外围土地的过度开发或不合理使用(包括产业部门的不合理布局)、工业化、都市化的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而使景区周围环境恶化、生态受损,遗产资源受到严重威胁。比如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灰熊同大温泉、峡谷、奔腾的溪流和无限的风光一样,都是黄石公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灰熊在不断的迁移,它们要求公园边界外有更好的生存空间,而随着外围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开发,灰熊失去了公园周围的缓冲地带。再如位于佛罗里达南端的大沼泽地国家公园,曾是著名的水鸟世界,但是由于外围土地的开发,这些水鸟已减少了90%。在我国,遗产地“孤岛化”现象早已存在且相当严重和普遍。如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由于城市用地的急剧膨胀、工业迅速发展和种植业、牧业的不合理发展导致风景区外围森林景观衰败,武列河水源骤减,山庄内山泉枯竭,昔日“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的避暑山庄,终于沦为现代城市所包围的“孤岛”。(3)品位的降低———造成遗产地整体“濒危化”。在“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念冲击下,许多早已“超载”开发的景区、景点,为了牟利,继续被当作纯经济对象而遭到破坏性开发。有的把世界遗产地当作野外游乐场和“吃喝玩乐综合体”,大兴土木,乱建索道、宾馆饭店、寺观庙宇等。“娱乐城”、“鬼文化”等人造景观也纷纷进入遗产景区,破坏地形、破坏生态,导致自然风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以及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的降低,使这批传世数千年的遗产资源品位严重下降,有些遗产因“原作”严重受损甚至接近“濒危”状态。2 4 政出多头的管理我国在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前,对风景区、名胜古迹、森林公园以及文物等的管理一直实行分部门的管理体制,政出多门的问题一直存在。而现在遗产地范围内,更有遗产与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重叠,而造成权属不清的问题。没有统一管理机构,更没有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风景、旅游、森林、土地、文物、宗教等分别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因此经常出现政策冲突、互相扯皮、经费紧张、有利大家争、无利没人管的情况。例如武陵源,作为世界遗产的同时,它还是建设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林业部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土资源部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旅游局的4A级景点。诸多头衔在表示其重要性的同时,却给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2 5 多方面造成的破坏按照国际社会的公认标准,主要有4大类因素威胁世界遗产的安全,一是大规模公共或私人工程的威胁,二是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造成的遗产消失的危险,三是土地的使用变动或易主造成的破坏,四是武装冲突的爆发或威胁。具体在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主要破坏有:(1)自然灾害的破坏———由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地震、虫害、暴雨等,对遗产造成的破坏。如安徽西递、宏村,两村中主要为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古民居建筑群,当地潮湿的气候以及白蚁,对古民居造成了威胁。据当地政府提供的一份东南大学建筑系2000年9月的专项调查报告,西递村90%以上、宏村80%以上的古建筑受到了白蚁的侵蚀,加上山区气候潮湿,许多建筑面临倒塌的危险。1) 1)聂依匆世界遗产岂能变国民遗憾2001 07 12:http: Archive 2001 7 12 html 2)冯昌勇为给世界遗产峨眉山让路四川最高电视塔将拆迁2003 02 12:http: zh-cn domestic 945 20030212 html 3)杨兴国,詹国强武当山火灾续:遇真宫招商引资引来“大火”焚身2003 01 24:http: zh-cn domestic 945 20030124 html 4)彭俊,何小燕张家界市接受批评还风景区天然风貌人民日报,2001 12 13(2)人为灾害的破坏———因放火烧山、清明祭祀、儿童玩火、电路老化等原因引起的人为火灾以及砍伐盗伐、工程设施、外来种的引入等多种原因对自然生态、历史古迹形成的严重破坏。30多年前,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峨眉山金顶四周的原始冷杉十分茂密,树干直径大多在50cm左右。但是,自1970年在海拔达3000m的金顶建了78m高的电视发射塔以后,受其强烈的电磁波辐射加上酸雨酸雾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的冷杉开始发生变化,先是树尖掉叶干枯,接着是整个树干如同得了癌症般慢慢地枯萎死去,现在不得不将电视塔拆除。2)而2003年1月19日,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主殿突发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m2建筑不到3个小时全部化为灰烬。而火灾的主要原因就是该殿被非法租用并因照明线路搭设不规范而引发火灾。3)(3)违法采掘的破坏———在风景区内的矿藏开采、道路建设、工程设施等形成环境破坏和景观“疮斑”。泰山中天门索道的上站就破坏了月冠峰1 9万m2的地形[3],裸露的白色山体使巍峨壮观的南天门变得满目疮痍。而一些遗产地对石灰石、大理石等矿产的开发也是屡禁不止。为此,建设部2002年8月14日专门下发了《关于立即制止在风景名胜区开山采石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的通知》。玉龙雪山的索道,在原始森林的绿荫中撕开一条偌大的甬道,引起了小气候的变化,导致山区温度上升,原来终年积雪不化的山峰,在冬季到来前,雪线基本消失。[3](4)无序建设的破坏———景区大规模的违章建设对景观生态、审美视觉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武陵源进行遗产监测时,对景区的“城市化”、“人工化”倾向提出了尖锐批评,认为“武陵源的自然环境已变成一个被围困的孤岛,局限于深耕细作的农业和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的范围内”;“在峡谷入口区和天子山这样的山顶上,其城市化对自然界正在产生深度尚不清楚的影响”;“将道路和旅馆糟糕地定位于索溪峪溪边,给河床挤窄的地方造成危险隐患”4)。遭遇“黄牌”后,张家界市耗资近10亿元用于恢复核心景区原始风貌,景观、生态、经济都受到严重影响。(4)历史风貌的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现代建筑对古街历史风貌和意境的破坏。如安徽西递、宏村开始申报世界遗产以来,共发现私拆乱建问题73处。在西递村查处的37处违章建筑中,以营业为目的的有17处。在宏村查处的36处违章建筑中,以营业为目的的有16处。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增长,居民实际的住房需求与古村落保护发生矛盾,为解决基本居住问题,出现了在原本规整的院落中加盖、分割传统民居,以及使用大量新构件的现象;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在古民居中的居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因此对古屋进行改建,甚至拆除另建新房。上述两种情况在众多的文化遗产地大量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损害了遗产的真实完整性。(5)外围环境的破坏———混乱的土地利用、杂乱的环境对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形成的整体环境破坏。例如八达岭长城脚下本已店铺林立,又修建了与长城历史文化毫不相干的索道、熊乐园、蜡像馆、甚至公墓,现在又有开发商“仰视八达岭长城及古残长城之巍峨壮观”而要建300余套欧美风格的别墅1),严重损坏了长城作为中国国家精神象征的整体环境。3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3 1 改变观念———遗产不是摇钱树 1)张可佳先卖名气再卖风光残长城下豪华别墅施工忙中国青年报,2002 10 16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而非摇钱树。明确登录为世界遗产的意义,认识到登录为世界遗产要应竭尽全力承担的“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的重大责任。《公约》中规定,“保证本国领土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国家的责任。国家为此将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手段、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各缔约国为保证保护、保存和展出本国领土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有效,应视其具体情况尽力做到:制定规划和总体政策;建立负责这类遗产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措施;采取适当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以确定、保护、保存、展出这类遗产。”世界遗产不同于普通资源,它敏感而脆弱,一旦破坏无法挽回。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3 2 产业整合———万紫千红才是春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合理地发展旅游等产业对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决不能仅限于旅游业,更不能局限于旅游业中的观光游览业,而应从“大旅游,大产业”的视角出发,注意到旅游业与诸多行业及部门关系密切的特点,加强旅游内部六要素的组合以及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共进。在产业部门上,积极发展第一产业的旅游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的服装制造、食品和饮料加工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土木工程建筑、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运输、邮电通讯、娱乐、销售、保险、信息服务等,这些行业和部门共同支撑旅游业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产品的六要素。而在产业配套上,则应逐渐形成以出行系统(旅游交通、旅行社)、接待系统(旅游餐饮、旅游商贸)、服务系统(旅游通讯和信息业)、辅助系统(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娱乐)复合而成的旅游产业链群。3 3 空间重组———墙里开花墙外香遗产地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然而所在的地区经济却必须大力发展,如何能在保护遗产资源的前提下又充分利用它扩大地区知名度,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经济部门的空间布局成为关键性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将遗产地经济划分为“门内经济”、“门外经济”、“域外经济”3个分区,以更好地探讨遗产经济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门内经济”指遗产地界限范围以内的经济,尤其是由旅游活动直接引起的经济活动,也包括少量为旅游业间接服务的农业生产等活动,它与“门外经济”有较清楚的地域界线,狭义的遗产地经济即指门内经济。这里是遗产地的“资源保护基地”及“游览审美基地”,是遗产地教育科研、山水审美等主要功能的集中展示处,因而具有十分严格的保护要求,门票收入(包括景区门票、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门票)是门内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门外经济”指遗产区界限外缘的城镇(或个别范围极大的自然遗产地界域以内的部分原有城镇)作为遗产地高级服务中心或基地而提供的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部门经济,它们均与旅游业相关,如商业、娱乐、餐饮、旅馆、交通等服务行业,另外也有少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存在。因此,它主要是遗产地的“服务基地”,旅游服务业收入应该是门外经济的主要收入。门外经济没有明确的外围界限,它可能本身就是遗产地的外围保护范围,也可能在保护范围之外。门外经济与门内经济共同构成遗产地域经济,即广义的遗产地经济。“域外经济”指遗产地影响范围内(以行政地域范围为主)除去遗产地范围后的经济部分,它与“门外经济”并无明确的地域界限,但至少在遗产地外围保护带以外。其功能主要为整个地区国民经济服务,因而是多种产业部门尤其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同时也为遗产地提供部分建设资金、生活生产用品及旅游购品,因而是遗产地的“生产基地”。域外经济与遗产地域经济共同构成遗产地地区经济。遗产地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遗产地资源而非单一为了经营,因此,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遗产地的经济学属性应越向外越强,越向内越弱,在空间结构上应逐步依照“门内消、门外长”的变化规律去发展,也就是说,逐步减小门内经济活动的比重,为遗产地服务的大量设施则放在“门外”,加大门外经济的发展,以遗产地的“品牌效应”促进整个遗产地所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提高,以充分体现遗产地是广大国民接受自然、环境教育以及审美享受的特殊公共场所的宗旨。3 4 强化管理———国家战略唱主角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格局,一方面导致各部门只能从本部门的业务角度出发认识资源和进行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以及管理权限上的纠纷,各部门各自为政,从各自局部利益出发,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十分不利,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遗产保护的首要责任在国家。可借鉴国际上100多年来的国家公园制度,它在100多个国家实行,并选择中央政府而不是社群或公司充当遗产地的管理者,反映了公益事业要由非盈利组织机构用非经济手段负责的原则。为此,针对我国目前地方利益为重、管理体制混乱的现状,有必要尽快实施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国家战略”政策。主要包括:(1)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建立国家遗产管理局,统一负责全国的遗产资源管理;(2)尽快出台《遗产法》,从立法给以保证;(3)建立遗产专家委员会,参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监督;(4)国家加大资金投入;(5)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的国民教育。3 5 保护为上———永续利用才能真遗产保护是第一位的,有了遗产才有遗产地的旅游。而对于遗产资源的保护,根本在于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真实性和完整性(AuthenticityandIntegrality)是世界遗产非常重要的原则,真实性反映遗产在设计、材料、工艺及技术方面须符合真实的原则。而完整性则强调尽可能保持自身关键要素、面积、生态系统、生境条件、物种、保护制度的完整以及文化遗产与其所在环境的完整一体。任何在自然遗产内大兴土木、破坏地形地貌和景观生态,以及在文化遗产点周围私搭乱建、大搞娱乐工程、设立各类开发区的做法都是与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经历漫长岁月留给人类丰富伟大的遗产资源,我们有责任把它们完好地交给我们的后代永续利用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毁了它们。4 结 论以长远眼光来看,从整体利益出发,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不只存在矛盾,双方实际上存在一致性。遗产保护工作进行的好,遗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才会持久,旅游事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旅游业的繁荣也能够促进遗产的保护和新生。丽江把旅游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古城修复与文化保护,许多濒临失传的纳西族文化如纳西古乐、东巴歌舞等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开始“复活”,打铜、制陶、民族服饰等传统手工业也获得了新生而成为一个产业。关键在于认清遗产本质,合理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管理体制。保护好世界遗产,是对历史负责!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研究对象,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  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 武当山 世界文化遗产 特色旅游资源道教  1 引言  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武当山进行过研究:如王光德、杨立志(1993)对武当道教渊源及发展的研究;刘守华(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对武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强(1993,2001)对武当道教音乐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武当建筑、历史等方面进行的专题性研究。从特色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冀群风(2001)、廖兆光(2002)在对武当山旅游发展研究,李程(2002)对武当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  2 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  2.1武当山道教——中国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2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  重要场所。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选址独特,布局巧妙。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  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总体规划严密,建筑技艺高超,工艺精湛。规模宏大的武当建筑群采取了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总体规划十分严密,在建筑技艺和建筑美学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体现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被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其焊接和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转身殿”等也都  体现出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当道教建筑被喻为“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环宇所无”(见明代张开东《大岳赋并序》)。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3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当山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创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武当武术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它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是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内家功”。武当武术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提倡心性修养、武德修养,注重内涵与修身养性。武当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如今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已是闻名天下,深受民众的喜爱。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范文高中

丹霞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15平方公里,地跨仁化、曲江两县、由丹霞山、大石山、韶石山三大景区组成。其中韶石山景区距市区仅十多公里。开发较早的丹霞山景区目前是主景区,距韶关市区50公里。它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桥380多座、岩洞36处,由三级绝壁和三级平坎构成三个景观层:下层是锦石岩景观层。这里的石壁五色交错,四时变化,丹霞山“三十六洞”中最大岩洞“锦石岩”就悬挂于临江的百丈峭壁之上。北宋时僧人法去为这里的奇洞妙景所吸引,遂将此地开辟为佛家净土,共建庵堂18座----这便是丹霞山风景建筑的开端。如今,当年的修筑大多不在, 现存的一座尼姑庵,是1981年重修的。这次重修,除修复原有佛象外,还新塑了观音菩萨及其三十二“应 身”(即变化身),其神态各异。赵真诚初先生曾赋诗赞:“抟泥造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该层沿 途还有梦觉关、通天洞、一线天、马尾泉等景点。 中层为别传寺景观层。别传寺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为明末搞清义士、高僧澹归和尚所建,是岭南十大丛林之一。该层的主要景观有杰阁晨钟、松 涧涛风、竹坡烟雨、双池碧荷、鸳鸯树、别有天等。山上摩崖石刻,年代最早且字体最大者为南赵汝耒所书“锦岩”二字,每字大逾五尺;字数最多者为明末李充茂所书《丹霞山记》,全文1344字。从别传寺出来,在二关门后沿铁索攀登上一道几乎是垂直的石级小路,便来到了丹霞山的最上层---山顶景观层。这里不但是观日出的最佳去处,而且还有螺顶浮屠、乳泉春溜、玉台爽气、虹桥拥翠等古今称颂的景观,澹归和尚墓地也建在这里。丹霞山下,有一座狭长形的水库“翔龙湖”。环湖有三岩、六洞、一十八峰、山光水色,十分诱人。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其丰富,独特的绝妙的丹霞地貌景观,展示了具有突出个性的自然美。丹霞山,是这类重要的风景地貌的代表。理解丹霞山的美,需要了解丹霞地貌。大约在距今1亿年前,丹霞山地区是古南岭山地中的一个盆地,周围山上的泥沙碎石被洪水或河流带到盆地里堆积下来,形成了2700多米厚的内陆盆地堆积。由于当时中国东南部处于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物被氧化成铁锈色,形成了红色碎屑岩系到距今6500万年以来,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对红层下切侵蚀,山坡崩塌后退,才形成现在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自然之大美,大气磅礴的赤壁丹崖是其最富有个性的外貌和景观要素,丹霞地貌的各种单体类型均带有赤壁丹崖的鲜明特色。不同尺度,不同形态的赤壁丹崖构成了丹霞石峰,石堡,石墙,石柱的直立坡面,也构成了峡谷的谷坡。,这些单体地貌再进一步组织成为不同尺度的丹霞群峰(峰丛或峰林)景观。

我给你个格式,调查时间调查方式调查对象调查背景调查目的主题确定调查问题设计

这谁啊,怎么这么坑爹啊 。。。。嗯,我想想,可以的,很简单的。比如,服饰的变化。你爷爷他们以前穿什么衣服,可以联想到红军装啊。以及现在的服饰多样化还有交通的变化都能体现出身边的历史的

网页知识科学问问更多搜索为您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中国文化遗产 我国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特色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文化遗产名录大全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几类 我国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谁建立 2008年6月7日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什么经国家批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常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菜如何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0字论文?_瑞文网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导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 日本是世界上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前列的国家,重视非遗的活态保护,他们的许多做法都值得借鉴和学2018-04-04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索论文2018-09-28瑞文网查看更多中国饮食文化论文2000字中国饮食文化论文2000字 导读:世界上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是历史积累的结果,中国有着悠久历史 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但是如果要从比应届毕业生毕业论文中国饮食文化为何进不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_论文_百度文库1页发布时间:2020-11-10中国饮食文化为何进不了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国 饮 食 文 化 缺 失 于 世界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名 录 , 是 餐 饮 界 的一 大 憾 事 经完成 , 接 下 来 要 由 文化百度文库87%的人还搜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常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谁建立首个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是哪个2008年6月7日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常州什么经国家批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 豆丁网发展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近年来,我国加大 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文化部连续公布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需开掘其浑 厚的文化内涵,使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文化相结合,并加强各种 文化的交流,为其注入新鲜血液,让这珍贵的文化瑰宝焕发新的光彩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保护措施 1(一)深入民众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就在我们生活里”2014年5月24日, 在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河南大学首届“非遗”文化节在 下沉广场拉开帷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保护 但是除了春节、端午、清明这样广为人知的节日,还有一些曾经极其 重要的传统节日被大家所淡忘,例如“浴佛节豆丁网查看更多对中国饮食烹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点看法 - 豆丁网市饮食项目入选非遗的 情况来看,应当说,中国饮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特别是中国菜点制作技艺与饮 能来成都参加饮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问题的研讨会,我感到很高兴豆丁网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共31篇)-学术堂学术堂为广大用户读者免费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资料,海量参考资料任君选择,是论文写作的重要参考网站。中国饮食文化为何进不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烹调知识》正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缺失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餐饮界的一大憾事。世界烹饪的三大 而中国菜系中的分支"韩国越冬泡菜""日本和食"已于2013年申遗成功。中餐申遗为何迟迟难以推手机知网论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留住祖先餐饮食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专案众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本报记者 赵志伟 见习记者 手机知网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_百度文库11页发布时间:2020-11-25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浅析艺术管理学科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 义 内容摘要: 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我国的艺术管理建设百度文库这些国家的菜被列为世界非遗,居然没有中国菜入选法国大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法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国大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雅的美食,有专家指出,法餐透出的浓郁文化特色和独特的就餐礼仪是其申遗成功的重要原因 自2011年起,法国美食节成为一年一度的国家节庆活动官方数据显示,美食节受到各年龄段民众的欢迎,参与人数及活动场数越来越多相比2012年,今年与法国大餐墨西哥饮食 保护传统美食文化 盘点六项世界非遗食文化项目 “传统墨西哥饮食是一种文化模式,包含农业、仪式、古老技艺、烹饪技术以及自古传承下来的习俗和礼仪囊括从种植、丰收到制作、享用的过程,整个链条彰显了传统饮食的全民共享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此描述了墨西哥传统饮食2010年,墨西哥传统饮食与法国大餐一同进入代表作名录 墨西哥以玉米土耳其小麦粥 保护传统美食文化 盘点六项世界非遗食文化项目 小麦粥是土耳其婚礼、宗教节日等重要场合不可或缺的一道传统仪式菜小麦必须提前一天在祈祷中清洗完毕,然后放到大石臼中,随着当地传统音乐的伴奏声进行研磨 烹饪小麦粥通常在户外进行婚礼或节日当天,由男女共同合作将铁壳麦、肉骨块、洋葱、香料、水和油添加到锅中煮一天一夜到第二天中午时百度查看更多下一页使用搜狗搜索APP不管搜多长,我都能帮你忙立即体验相关搜索常州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物质文化遗产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哪些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国5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搜索首页-导航- 免责-用户反馈© 2020 SOGOUCOM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范文高中生物

故宫午门前)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世界闻名的故宫博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艺,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说法。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中央,环视天下的帝王气概。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帝王之家当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来命名也就顺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皇宫禁地,戒备森严,万民莫近。此话决无半个虚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宫后这里正式开放以前平民百姓别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过去是多么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历史的,也因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说起来话长。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用了14年的时间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历史。大家看到了,故宫是一级红墙黄瓦的建筑群,为什么这样呢?据道家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对黄色就产生了一种崇仰和依恋的感情,于是从唐朝起,黄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饰和建筑上使用。而红色,则寓意着美满,吉祥和富贵,正由于这些原因,故宫建筑的基本色调便采用了红,黄两种颜色。 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有宫殿楼阁9900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有高9米,号称10米的城墙,墙外一周是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城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结构奇异,和谐美观的角楼,呈八角形,人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城四周各设一门,南面的正门是午门,北门叫神武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故宫在施工中共征集了全国著名的工匠23万,民夫100万人。所用的建筑材料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县,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的盘山,花岗石采自河北曲阳县。宫殿内墁地的方砖,烧制在苏州,砌墙用砖是山东临清烧的。宫殿墙壁上所用的红色,原料产自山东宣化(今高青县)的烟筒山。木料则主要来自湖广,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工程之浩大。 我们眼前的建筑叫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俗称五凤楼。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灯赐食百官。到了清代这种活动就取消了。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都要在这里举行颁布次年年历仪式,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隆帝“弘历”的名字,故将“颁历”改称“颁朔”。清代,皇帝举行朝会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万寿,大婚等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卤簿,仪仗。此外,国家凡有征战凯旋时,皇帝在午门接受献俘典礼,如果皇帝亲征也从午门出驾。 关于“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戏剧午台上及野史小说敷衍而来的。实际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门廷杖,当然严重的可能也有被当场打死的。 (进午门后金水桥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故宫里面,在正式游览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故宫的布局和参观路线。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在这样大的面积上,集各种建筑手法,建造一组规模如此宏大的建筑群,不但没有纷杂现象,反而给人以结构严谨,色彩辉煌和布局规整的感觉,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红,这条中轴线和整座北京城有机地结为一体,北从钟楼,南至永定门,总长度约8公里,皇家禁区苑内的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宫内重要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其它建筑分东西对称分布。整个宫殿的设计和布局都表现了封建君主的“尊严”和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故宫分外朝内廷。现在我们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门。门前有一对青铜狮子,威严,凶悍,成了门前桥头的守卫者,象征着权力与尊严。皇帝贵为天子,门前的狮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东边立的为雄狮,前爪下有一只幼狮,象征皇权永存,千秋万代。我们眼前的这条小河,叫金水河,起装饰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桥象征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整条河外观象支弓,中轴线就是箭,这表明皇帝受命于天,代天帝治理国家。 (在太和门前) 故宫建筑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由午门到乾清门之间的部分分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两侧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左右对称,形成“外朝”雄伟壮观的格局。三大殿前后排列在同一个庞大的“工”字型汉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为三层,每层有汉白玉石刻栏杆围绕,三台中有三层石雕“御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高大的一座建筑物,也是国内最高大、最壮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乾清门以内为“内廷”,建筑布局也是左右对称。中部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封建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两侧的东、西六宫是嫔妃的住所,东、西一所是皇子的住所。“内廷”还有为皇家游玩的三处花园——御花园、慈宁花园、乾隆花园。内金水河沿“内廷”西边蜿蜒绕过英武殿、太和门、文华殿流出宫外,河上有白玉石桥,沿河两岸有曲折多姿的白玉雕栏杆,形似玉带。故宫建筑绝大部分以黄琉璃瓦为顶,在阳光下金碧辉煌,庄严美观。 故宫中的建筑除了突出中轴线外,还用了各种手法,使宫城中各组建筑独具特色。比如殿基的处理,殿顶的形式,吻兽和垂脊兽的数目,彩绘图案的规制等等。这样,不仅使主要建筑更显得高大,壮观,而且还表现了宫中建筑的等级差别。民间传说故宫有房9999间半,说天上的皇宫一共有房10000间,地上的皇帝自称“天子”,不敢与其同数,所以就少了半间。这半间房在哪儿呢?它指的便是文渊阁西头那一小间。实际上紫禁城有房9000余间,所谓的这半间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一间,面积虽小,仅能容纳一个楼梯,但它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楼下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地方,为了照顾布局上的美观,所以把西头一间建造的格外小。 (经过太和门之后) 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重檐庑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层重叠的“工”字型须弥座上,由汉白玉雕成,离地8余米,下层台阶21级,中,上层各9级。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经历了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燹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原来是钉子,用来固定瓦片用的,后来换成了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可以辟邪,而且数量越多,表明建筑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个,9是阳之极数,依次为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许有这种装饰的。 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给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正中为御路,左右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以防有人挖地道进入皇宫。周围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宫里一共有308个大缸,是用来储水防炎的,缸下可烧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结冰。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上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吕级跪伏在广场,仰望着云中楼阁山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与尊严。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底登基时,年仅3岁,由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把他抱扶到宝座上。当大典开始时差,突然鼓乐齐鸣,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嚷着要回家去。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大臣们认为此话不吉祥,说来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灭亡了,从而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在太和殿的石台上) 这是铜香炉,,是皇帝举行典礼时焚烧檀香用的。这里一共有18座,代表清朝18个省。殿外左右安放四个铜缸,象征”金瓯无缺“,作为贮水防火之用。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铜制仙鹤和龟,是长寿的象征。这个由铅铸造成的器具叫嘉量,嘉量是当时量的标准器,表示皇帝公平处事,谁半斤,谁八两,心中自然有数。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器具叫做日晷,是古代的测时仪。皇帝的意思是:量和时的基准都在自己手里。 太和殿正面有12根圆红柱,东西约63米,南北进深约37米,高35米,殿前丹陛三层五出,殿前后有金扉40个,金锁窗16个,整个大殿雕梁画栋,豪华富丽。殿内中央设有2米高的平台,上面摆放着雕有9条金龙的楠木宝座。后面有金漆围屏,前面有御案,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列品。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景象、五谷丰登。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太和殿也叫金銮殿,为什么这么叫呢?因殿内为金砖墁地而得名。金砖墁地平整如镜,光滑细腻,像是洒了一层水,发着幽暗的光。那么金砖真的含金吗?其实这是一种用特殊方法烧制的砖,工艺考究,复杂,专为皇宫而制,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所以称作“金砖”。烧这种砖,每一块相当于一石大米的价钱,可见金砖虽不含金,但也确实贵重。 殿内共有72根大主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6根雕龙金柱,沥粉贴金,围绕着宝座周围。在殿中央有一藻井,是从古代“天井”和“天窗”形式演变面来,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主要设置在“尊贵”的建筑物上,有“神圣”之意。在藻井中央部位,有一浮雕蟠龙,口衔一球(球为铜胎中空,外涂水银),此球叫轩辕镜,传说是远古时代轩辕黄帝制造的,悬球与藻井蟠龙联在起,构成游龙戏珠的形式,悬于帝王宝座上方,以示中国历代皇帝都是轩辕的子孙,是黄帝正统继承者。它使殿堂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镜下正好对着宝座,据说是袁世凯怕大球掉下来把他砸死,故将宝座向后挪到现在的位置。关于龙椅,这里面有段故事。1916年(民国五年)袁世凯登基时,把原来的宝座搬走了,换了一把西式高背大椅,上饰他自己设计的帝国徽号。据说他的腿短,因而将椅座降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寻找那把龙椅,根据过去的一张照片,在破家具库找到了一把破椅,经专家鉴定,这椅子就是皇帝宝座,后经修复展出。 (带客人至太和殿东或西侧铜缸处) 古人把陈设在殿堂皇屋宇前的大缸,称为“门海”,门海者,盖“门前大海”之意,古人相信,门前有大海,就不怕闹火灾。因此,大缸又称为吉祥缸。它既是陈设品,又是消防器材。在科学不民达的古代,宫中没有自来水,更没有消防器材。因此,缸内必须长年储满水以备不虞。 清代时,共有308口大缸,按其质量分类三种,即鎏金铜缸、烧古铜缸和铁缸,其中最珍贵的是鎏金铜缸。然而这些鎏金铜缸没有逃脱侵略者刺刀刮体的厄运。侵略者是谁?是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反帝的义和团运动,1900年的8月13日至8月15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进占紫禁城。救死扶伤和军官们烧、杀、抢、掠,从宫中及颐和园等处动掠夺的文物在各侵略国使馆区堆积如山,至今仍有大量文物被伦敦、巴黎、纽约博物馆攫为已有。这一切包括眼前这口缸上的道道刮痕都已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是伪统治时期,大缸被拉出宫门,装上日本侵略军的卡车,用去制作子弹,再反过来屠杀我国人民。 (中和殿前) 眼前这个方形建筑是中和殿。皇帝举行大典前,先到此暂坐休息,会见一些官员。皇帝去天、地、日、月四坛祭祀时,前一天也要在中和殿里看祭文。每年二月皇帝到先家坛举行亲耕仪式,前一天要来这里阅视种子、农具、祝文。这里现在陈列的是乾隆年间的两面三刀顶肩舆,即八抬大轿 城角 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的可好看了。这四座角搂是怎么盖的呢?北京有这么个传说—— 明朝的燕王朱隶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候的老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官。朱隶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如果修盖的不好是要杀头的!”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琢磨法子。 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 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

找到一个你熟悉的文化遗产,描述它的起源,历史发展过程,历史影响,现在的意义,你对此的理解和感悟,这就是一篇好文章。

高三生物复习学习方法  从认知的观点来看,复习是对先前所学知识的回顾、整理和再认识的过程。同时复习也是对已有信息的重新组合、使信息的排列更有序的一个过程。因此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和再提高的过程。生物学科知识点多面广、而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新的高考又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系统化、概念化、完善化;培养其适应新的高考考试模式变化的能力,是每一个高三老师都在思索的问题。  一 明确目标,天道酬勤    对刚刚跨入高三的同学们而言,充分认识高三的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及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有助于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此外,同学们还应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包括品质和学业),接纳自己,赏识自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对高三的学习充满信心。青少年时期,人的可塑性非常大,只要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理想不懈地奋斗,发掘潜能,一年的时间可以从很大程度改变我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  高考是一种选择动机很强的考试,所以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可以说每一位高三的中学生都期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但最终的结果注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勤奋,因此在高三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同学们的学习任务相当繁重,每一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测验,都必须认真地对待,做好笔记,订正错误,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每一次归纳总结,每一次分析推理,每一次冥思苦想,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培养,自身素质都会得以提高。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特别是基层薄弱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不要盲目追求高、新、难知识的复习和训练。在复习中,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时,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如果只有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印象、碱基互补配对等零散知识,就证明没有形成知识结构。怎样才能形成知识结构呢?我认为,应该知道DNA的结构包括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及具体内容;DNA的复制包括概念、复制时期、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差错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例如,上述关于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复习方法得当,效率才高。归纳起来一般可采用下列三种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  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他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2、串连复习法  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基因的知识主要分布在必修2第1、2、3、4、5、6章具体介绍了基因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等。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3、联想迁移法  推理联想是生物复习教学的重要方面。复习中强调把各章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作横向联系。在第一轮复习时,采用多联前,少联后的复习方法,以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思想,为下一轮的学科内、学科间综合、专题复习打下基础,如子房壁和胚珠模式图可联系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个体发育、种子形成和果实发育等知识,也可以联系基因组成和染色体组等相关知识。再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多样、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又如复习膜的流动性,可联系到主动运输、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达到以点带面,逐步综合的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逐步推理联想,知识的迁移,能够找出试题中结果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根据是什么,所以有什么。层层剥开,条理清晰,最终使学生获得很好的成功体验。  四、关注热点、联系实际  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  1、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  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  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艾滋病)。  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贫铀弹、反恐斗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五、加强实验、拓展迁移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新教材中实验,实习内容比以前大大的增加了。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总复习备考阶段的实验复习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和指导,如:实验步骤如何书写,实验材料和用具如何选择,实验结论、结果如何区分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和答题能力。  六、讲练并重、粗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应注重三个环节: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课间练习、单元考试、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更应靠近高考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评: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评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好的复习方法固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但恰当的选择和使用复习资料,也同样能使高考复习效率事半功倍。题目不能盲目地做,要根据课堂内容的要求,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针对每个知识点配备一定的题目。可有目的地选择、搜集一些与教材知识点相匹配的题目,再把这些题目进行整理、编辑,最后运用在教学中。  七、调整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特别对同学们今后的发展也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1、善于调整心态。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不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身心倦怠,刚进入高三时信心十足、精神饱满的状态逐渐消散,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同学们注意调节身心,安排时间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做到张弛有度。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进行复习,肯定自己的进步,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复习中去。  2、善纳人言,主动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在高三复习中,难免会遇到生活、思想、学习上的困难,同学们应该敞开心扉将你的烦恼告诉你的父母或你所亲近的老师。作为长辈,他们有较丰富的人生经历,会力尽所能地帮助你,打开你的症结,他们的鼓励和关爱会使你愁云尽散,获得前进的动力。此外,还要多和同学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谈谈自己的理想,也可以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理越辨越明,同学的一席话可能会使你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通过讨论,可能会发现问题的多个侧面,对于知识拓展、延伸极有好处。  总之,高三复习只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范文对策1: 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 自然保护区是指那些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场所��-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 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自然保护区可以使自然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建设,特别是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自然护区事业发展很快,初步建成了一个类型比较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至2001年底,已建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1550处,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其中国家级处155处,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1处列人国际(湿地公约)的重要湿地名录。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大多数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较好的保护 ��- 关于自然保护区,国内外都存在不同的理解,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下面将与自然保护区有关的同义语介绍如下:1)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一的区域2)生物圈保护区:是UNESCO系统的保护区,强调保护、发展与后勤支持三大功能,提出著名的核心区、缓冲区与过渡区三区模式,该模式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的依据。目前中国有22个生物圈保护区3)森林公园:强调通过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其景观为人类提供休憩与旅游的地区 4)风景名胜区: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5)传统文化森林保护地:我国道、佛寺庙通常位于深山密林,并有长期保护培育周围森林的传统,为保存不同地域的典型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许多因寺庙保存下来的森林生态系统直接成为国家或省县级自然保护区。我国农村有数千年保育风水林的传统,风水林在文化上赋予一些宗教色彩,但其本质上是保护农村聚居点生态环境条件,如何护了关键集水区,保存了生物资源。这一优良传统对我国自然保护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6)天然林保护地:自1998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天然林保护计划,这一类新的保护地,主要关注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尤其强调其涵养水源及水土保持的功能 7) 自然遗产:UNESCO系统的保护区,以保护著名的自然遗产地为主,保护对象有生态系统、地质遗迹。目前中国的自然与文化遗产28处,如武夷山、峨嵋山、秦山、黄山、九寨沟、黄龙、张家界、长城、故宫、兵马俑、敦煌、丽江等;其中双遗产4处(泰山、黄山、峨岷山、武夷山)8) 国际湿地:以保护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又称为拉姆萨(Ramser) 国际湿地,目前中国有21处,如扎龙、向海、鄱阳湖、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香港米浦等。9) 地质公园:是以保护地质遗迹为主要目的的保护区,如冰川遗迹、火山遗迹、丹霞地貌、溶洞等对策2: 迁地保护 ��- 这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水族馆、海洋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这种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是挽救式的,她可能保护了物种的基因,但这种保护是被动的,长久以后,可能保护的是生物多样性的活标本。因为,毕竟迁地保护是利用的人工模拟环境,自然生存能力、自然竞争等在这里无法形成��- 当然,迁地保护可以为异地的人们提供观赏的机会,带来一定的收入,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事业的发展 对策与建议 对策1: 重视社区管理问题��- 认识社区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在立法环节把社区管理工作内容纳入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目标和职责,是解决社区与保护区冲突的前提。生物圈保护区所倡导的概念就是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把人作为自然保护区中的组成成分来考虑,重视发挥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功能 对策2: 尊重社区权利,与社区分享利益��- 对保护区内的集体所有土地和山林、水体、牧场等,应尊重其所有者受益的原则,与社区分享利益,帮助社区经济发展。可以通过购买、租赁土地使用权和资源管理权的方式,也可以按不同所有者的份额,共享资源获得的收益,如门票、资源补偿费、土地设施出租费等,还可以通过其他补偿方式,如以粮食换林权, 以粮食换生态等

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论文范文高中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研究对象,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  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 武当山 世界文化遗产 特色旅游资源道教  1 引言  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武当山进行过研究:如王光德、杨立志(1993)对武当道教渊源及发展的研究;刘守华(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对武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强(1993,2001)对武当道教音乐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武当建筑、历史等方面进行的专题性研究。从特色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冀群风(2001)、廖兆光(2002)在对武当山旅游发展研究,李程(2002)对武当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  2 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  2.1武当山道教——中国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2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  重要场所。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选址独特,布局巧妙。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  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总体规划严密,建筑技艺高超,工艺精湛。规模宏大的武当建筑群采取了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总体规划十分严密,在建筑技艺和建筑美学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体现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被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其焊接和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转身殿”等也都  体现出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当道教建筑被喻为“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环宇所无”(见明代张开东《大岳赋并序》)。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3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当山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创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武当武术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它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是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内家功”。武当武术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提倡心性修养、武德修养,注重内涵与修身养性。武当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如今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已是闻名天下,深受民众的喜爱。  4仙乐神韵——武当道教音乐  武当道教音乐又称武当道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乐是道士们念经和进行法事活动时表演的,由于历史及所处地域等原因,武当道乐内涵极为丰富:虽属地方道乐,但却有着宫廷音乐的庄严典雅;一方面难袭了远古巫观乐舞传统及先秦的民俗祭神音乐,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大量地方民间音乐元素;除本地外,周边地域的音乐也对其产生着影响,如“秦音楚声”、“秦腔豫调”、“楚韵汉凋”;  既有长期历史传承又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的道乐,最终形成南北交融,以道为主,同时兼有佛乐和儒乐旋律的道教音乐,被称为武当仙乐神韵,武当韵,悦耳动听,它是武当山宗教文化遗产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  3优美的自然风光——武当山不容忽视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虽以“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但与其人文资源相比,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也毫不逊色。自古以来武当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就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道教修练者、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隐士们。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盛赞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认为“玄岳出五岳上”,这里还有着“顶镇乾坤举世无双胜境,峰凌霄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喻。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为“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海拨高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拔地冲霄,周围有七十二峰拱立,二十四涧环流,形成天柱峰如一座巨大的神龟,座落在群山之颠,其余诸峰均俯身颔首朝向主峰的“万山来朝”奇观。联合国赴武当山专家考察组官员们也盛赞武当山美丽的自然风貌,武当山自然景观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台”等之称,均各具特色,风光优美。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武当山珍贵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地区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史前文物。从目前巳出土恐龙蛋化石、海洋上脊椎动物化石、古猿颅骨化石、猿人牙齿化石看,这里曾是人类祖先的栖息地之一,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武当山地区曾是楚国早年国都所在地,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均有建制及发展,悠久的历史为本地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道教文物最为丰富,有我国道教文物宝库之誉。  5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药材,是我国现存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初步确定武当山现有野生药材617种。早在魏晋南北朝即有隐士在此采药修炼,唐宋以后更是络绎不绝。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长期在武当采药,据统计《本草纲目》中有400余种药材取自武当山。俗话说“十道九医”,道教素有重视医药学研究的传统,结合其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文化,与现代旅游开发的健康理念正相一致,药用植物资源无疑是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  6多彩的民俗文化——武当山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旅游资源  武当山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本地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以道教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为特征:如武当信仰民俗、大法会、罗天大醮、进香、斋膳禁忌等习俗;如三月三、九月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游艺节日民俗。这里还留存着许多历代高道、帝王将相、社会名人等与武当山的传说故事,如著名的“铁杵磨针”、“太子读书”等,以及大量描绘武当山的诗词、歌、赋、游记、小说等文学资源。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如历代朝廷的扶持及明代大修武当等事件,均直接导致部分宫廷民俗文化与来自全国不同源流的民俗文化同聚于武当,与本地民俗文化碰撞、相融,加之此地处于秦楚交界的“朝秦  暮楚”之地,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汇处,历史文化渊流巳呈多元化,所以武当民俗文化还表现出来源广泛、南北相融、多姿多彩的显著特点。  7 结论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的特色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特异性突出,除却传统的道教文化资源外,本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特色也十分鲜明,极具开发价值。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的认识,对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识武当山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内涵,才能更好地在进—步的旅游开发中挖掘特色,发挥特色,使其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也才能在旅游资源保护中做到针对性强、有实效的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  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研究对象,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  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 武当山 世界文化遗产 特色旅游资源道教  1 引言  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武当山进行过研究:如王光德、杨立志(1993)对武当道教渊源及发展的研究;刘守华(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对武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强(1993,2001)对武当道教音乐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武当建筑、历史等方面进行的专题性研究。从特色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冀群风(2001)、廖兆光(2002)在对武当山旅游发展研究,李程(2002)对武当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  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  2 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  2.1武当山道教——中国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2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  重要场所。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  选址独特,布局巧妙。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  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  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总体规划严密,建筑技艺高超,工艺精湛。规模宏大的武当建筑群采取了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总体规划十分严密,在建筑技艺和建筑美学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体现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被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其焊接和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转身殿”等也都  体现出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当道教建筑被喻为“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环宇所无”(见明代张开东《大岳赋并序》)。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3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当山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创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武当武术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它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是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内家功”。武当武术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提倡心性修养、武德修养,注重内涵与修身养性。武当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如今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已是闻名天下,深受民众的喜爱。

文物是反映历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实物,是历史和文明的承载物。 具有2500年历史的太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物史迹,古晋阳城、纯阳宫、文庙、督军府、宁化府、拱极门遗址等,每每说起这些遗产,太原人都津津乐道。 但是,我市的文物现状不容乐观,古关帝庙、城隍庙等很多文物年久失修、面貌破旧;有的被工厂、学校、民居占用,保护工作不落实,重点保护不突出;基本建设对地上和地下文物破坏严重;有的开山造田等对文物也有一定的危害;有部分古建筑与周围建筑环境不协调,对传统文化构成了损害,影响到城市的地方特色;文物保护与开发没有很好结合,有的文物被拆除,有的文物保护点孤立地存在,失去了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失去这些历史遗存,2500年历史的古城也就难符其实了。消失的,无法挽回,树立和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做到建设和保护和谐发展,为历史、为后代保留一份宝贵的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所在。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