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发展趋势论文怎么写啊

发布时间:2024-07-07 21:58:32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发展趋势论文怎么写啊

1、隐蔽性。因为审计基本都在工程结束后进行,因此看不到的地方就很多,给工程量的核定造成难点。2、复杂性。建设项目往往牵扯好多专业,好多门类的技术人员介入,比如:土建、设备、财会、计划、统计、土地等等都需要介入,而且相互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核查。至于今后的发展趋势,只能说国家会越来越多的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持审计工作,而且就目前的情况看,复合型人才还是比较少的,那些既有施工、管理、造价知识的人才还是相对较少,今后可能会在这方面对审计人员提出一些要求;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会对一个项目画上句号的一天,审计不仅仅能发现问题、而且能够对今后的项目造价管理,项目管理提供相对可靠的数据资料,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会更完善,更具体。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面临巨大挑战,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如何把握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是一个理论和现实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对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问题作一探讨。  一、创建独立性、权威性强的内审组织  要圆满地完成内部审计职责,客观需要设有独立的审计机构,拥有良好的组织环境,内部审计应向隶属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环境模式化方向发展。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独立性,内部审计负责人直接对高级管理层的董事长负责,并向董事长、董事会、内部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其它各部门和个人不得干涉内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是独立的企业计划,并由董事会批准实施,可以对企业各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审计;能够直接与董事会交流信息;对审计意见,被审计者要在限期内予以落实并向审计部门反馈实施情况;内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由董事会办公会议确定。  二、内审职能价值化  内部审计主要是管理控制。未来的内审发展方向是风险导向型审计,以风险评估为主,主要是为组织贡献附加价值。内市职能定位转向价值化,也就是内审必须考虑组织的风险和内审的风险防范,降低成本,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使内审接近单位经营活动的价值键,不断提供附加服务。  首先,职能价值化带来一系列的审计理念。内部审计是适应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之需要,正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现任主席杰奎琳·瓦格娜指出:环境的变化给内部审计师带来增加价值的机会最多的领域是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至于风险导向审计就是要改变内部审计人员对于控制与风险的思考,使内部审计人员关心组织的目标和风险,使审计的重点前移到目前和未来的规划,把目前的经营管理控制同计划、策略和风险的评估结合起来,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随着转向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  其次,职能价值化使内部审计目标明确。内审的目标旨在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使被审对象有效地履行他们的受托责任,以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董事会和最高层管理当局。内部审计在资源分配时着眼于组织的风险和审计的风险;内审项目考虑节省成本和投入产品的比例关系,比如德、法国家的投入产出之比为1:内部审计效益表现在以下十四个方面:维护资产安全和促进内部控制;有效的经营;管理工作有序协调;成本的节约;人力资源的开发;多种制度的建设和特殊问题的处理;审查合同,降低供应成衣公司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正直风气的形成:降低外部审计费用;减少舞弊案的发生提供沟通管道;认定发评估企业风险;评估被审计单位管理业绩;符合反贪污行贿法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部门将成为一个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内审的增加价值功能是内审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三、内审内容多元化  既内审的内容以风险评估为主,涉及组织的所有领域的每个环节、每个系统。具体为:一是在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审工作的重点就是风险存在的领域;要进行事前审计,及早发现风险;实施审计意见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内部审计成为组织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内部审计评估组织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三是内部审计评估组织的发生因素,主要是人员、任务、管理三个基本组织部分,就产品企业来说,包括政策与目标、组织与权责、产品与生产、市场与销售、资金与财务、研究与开发、信息与商务、控制与管理等各个系统,有效规避体系风险;四是审计的类型,主要包括经营审计、绩效审计、遵循性审计、质量审计、财务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以及计算机审计和舞弊审计等。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  内部审计方法信息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迎合新经济发展潮时代需要,以知识和信息作为核心资源,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它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降低成本、缩短时间、变窄空间,提高组织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内部审计与最高管理当局的交流,突破时空限制,提供快捷而全面的服务。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思路应着重考虑如下几点:一是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整体规划。信息化规划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在认识上和行为上达成一致,本着统一规划、互联互用、资源共享的原则,统一信息目标,明确信息化方针政策,落实信息化任务,充分考虑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资源共享;二是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在平台上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交换以实现内部审计目标;三是设计开发内部审计应用软件,涉及组织运行的全方位、全过程,提供多接口、多通道、安全可靠、快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四是对信息化的网络基础建设、信息安全建设、内部审计师的信息化人才建设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依法规范运作  应尽快规范法律制度、准则体系。内部审计准则是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标准,是具体衡量内审质量的标准尺度。建立健全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将会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和规范化建设。尽快形成国徐审计和社会审计法规并行、前瞻性和操作性兼备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基础工作规范、设计计划、审计通知书、证据、工作底稿、报告、质量、事项评价、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舞弊的预防检查和报告、计算机审计、内审与外审协调等一系列准则,同时规范实务操作。一是严格程序,分步实施。基于对风险的考虑即选择风险最高的领域、重估风险、评估风险以提出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分九个步骤:即选择被审者、制定审计计划、初步调查经营活动、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制度、扩大内部控制的测试范围。形成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及报告、后续审计、审计评价,从起点到终结,有组织地规范开展;二是做好审计工作底稿,严格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对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进行层层把关,复合监督,以确保质量。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的发展必然按照自身的规律,形成独立性强、内容广泛、运作规范、行业自律,为组织提供价值服务和风险管理,为经济和社会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发展业态,未来内部审计就是一种生产力。

首先,工程的概况(为什么做这项工程,有什么作用,计划建设些什么具体项目等)其次,建设工程的立项审批情况介绍(可行性研究情况,经哪批准,计划投资额等综合信息)3,跟踪审计期间项目的实施情况(已完成了哪些工程工作)4,跟踪审计期间发现了哪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等;5,审计建设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发展趋势论文怎么写

你要说出具体要求(越详细越好)都能得到有效帮助,泛泛一说即使给你一篇也不一定适合。

目前中国建立税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以多环节征税、多层次调节经济为标志的现行税制,使税务机关正常征管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密切相关。我国目前税法体系中的24个税种,几乎覆盖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所有环节,对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来说,税收会计核算的工作量约占会计工作总量的1/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企业税收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各税种应纳税额计缴的准确性,也制约着税收征管效率。因为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税收会计核算差错率高,税务机关势必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申报资料分析和现场稽查。从企业内部管理的层面分析,频繁的计税失误,不仅要补缴应纳的税款,还要承担滞纳金及罚款,增加了企业经营资金的意外支出。进一步完善税收会计核算,是加强税收征管和企业会计管理的双重课题。   (一)现状及问题。  税收征管与会计核算管理不同步。新税制的实施,难以适应《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原来规定的核算内容。尤其是目前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并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角色的互换,使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复杂化。新税制实施之初,增值税作为价外税的会计处理首次施行。相当一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对期初存货处理、含税收入还原、视同销售行为的计税等会计处理方法不熟悉,企业税收会计核算一度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由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负增值”及低申报问题的大量出现,税收政策又作了相应的改变,国税机关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更加慎重,适当缩小了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范围,迫使企业不断改变税收会计核算方式。加之税务人员对稽查后调账辅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列支出项目、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后,没有考虑到企业会计核算的繁杂工作量,只补税罚款了事。一部分企业税收会计核算呈现无序状态。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实施后,原来税法规定的内容难以满足新的经济情况。如旧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所得税的退还财务制度规定冲减退还当年的应交所得税等,税法却对此没有规定。  缺乏统一规范的核算文本。现行的会计制度是先于税制改革制定的,对税收会计核算要求只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相继颁布的新税种,又只是各个税种相互独立地列明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人员难以从统一的文本中系统了解和掌握税收会计核算方法。在税款计缴过程中,难免顾此失彼。如工业企业在材料购进环节,既要确定购进环节的增值税及原材料成本,又要对应征消费税的产品计算出税法规定的外购环节允许扣除的消费税。由于消费税不是对所有企业普遍征收的税种,经常造成计税失误。虽然掌握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人员的最起码要求,但要求企业所有的会计人员都精通税法,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税务机关对会计核算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目前会计人员的管理方式是统一由各级财政部门培训、发证及考核。税务机关对会计核算工作缺乏硬性监督。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7条规定了“企业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对已建立账簿而核算混乱的,仍无法作出规范性的处罚。更何况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主要遵循的是财政部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其解释权不在税务机关。只通过一般性的税法宣传和公示公告,无法使企业会计人员系统掌握税收会计核算方法。而税务机关办班培训又受收费标准和纳税人的承担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客观上影响了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税收会计核算技能的提高。  缺乏独立行使税收执法权。税收,对国家来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纳税人来说,是必须承担的经济成本。税务机关能否独立行使税收执法权,无论对政府还是对纳税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行为主体,直接参与经济生活,往往对税收的征收管理进行直接干预,使税务机关的执法活动偏离法治轨道,也影响到纳税人的经济利益。  (二)对策思路。  税收政策的变动应充分考虑到税收会计核算变更可能带来的后果。新的增值税实施以后,税收与成本收入直接分别核算,计税方式更加科学。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后,在认定审查期间停销或停购待票(增值税专用发票),致使企业经营间歇性中断;也有的企业为减少税收负担而采用虚假的税收会计核算方法。这些都应该在今后的税种设计和征管工作中充分予以重视。  应建立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规范和设立注册税务师协会。建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的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将各税种所涉及的税收会计核算方法,统一汇编成权威和规范的文本,作为会计教学与培训的必备教材或操作指导用书,并及时补充和完善。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另外,还应制定约束企业税务会计行为的条例或规定,以减少企业税务会计不合法行为的发生。  税务机关应重点加强稽查后的调账管理。在征管工作中,税务机关应根据税前列支项目调整和稽查补退税款所发生的企业应纳税额变化,将调账指导与监督工作纳入征管程序。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新税种凡涉及会计核算方式改变的,应同步开发出与之配套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针对当前税收会计核算比较混乱的情况,税法制定权威部门应制定出相应的约束范围和处罚措施,使税收会计核算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建立税务会计需加强人才方面的培养。如果说税务会计的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那么税务会计的业务素质则是税务会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和保证。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税务、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充足的业务培训机会:(1)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2)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的机会,以使企业税务会计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规定和征管制度。(3)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建立税务会计需加强法治建设。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定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企业管理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作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实现税收的法治化,其核心在于制约税务机关权力,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权的运作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中。这不仅可以防止税务机关可能出现的权力腐败,而且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因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事而遭受损害。只有将税务机关的权力纳入法制规则的有效制约之中,税收的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  税收法治化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我国现代税收会计学科的灵魂和方向。

首先,工程的概况(为什么做这项工程,有什么作用,计划建设些什么具体项目等)其次,建设工程的立项审批情况介绍(可行性研究情况,经哪批准,计划投资额等综合信息)3,跟踪审计期间项目的实施情况(已完成了哪些工程工作)4,跟踪审计期间发现了哪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等;5,审计建设

浅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摘要:本文探讨了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内容、技术和工作等,为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提供了参考。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线索对审计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手工会计中. 审计线索包括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等会计资料。这些资料都反映在书面上. 审计人员利用这些资料就能够从原始凭证开始,通过记帐凭证、帐薄追踪到会计报表, 或者对报表之间、报表与帐薄之间的会计数据的勾稽关系进行审查,通过这些可见的审计线索检查证、帐、表数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总之, 在手工会计中, 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都跃然纸上.审计人员所需的审计线索, 都可以通过这些书面记录加以审计。审计人员进行审计, 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壹、逆壹或抽查。但是, 在电算化会计中, 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会计记录的存储与处理, 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 会计凭证的存储与处理。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一经输人计算机,便以文件的形式存八机内的数据文件。并且原始凭证一旦转换到机器可识别的输入介质上, 就不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作用; 在某些系统中传统的原始凭证可能由于采用直接采集数据的设备而不复存在(如在联机实时处理系统中即如此) 。(2 )帐簿的存储与处理。总分类帐为文件所代替, 而在主文件中可能看不出计算汇总数据所依据的明细数据。明细分类帐采用满页打印方式, 因而导致两类数据之间的日常核对只能在机内进行。帐薄登录时, 通过计算机登帐程序自动执行, 使用的哪一种记帐程序难以判断。(3) 报表的编制采用按事先定义的公式到帐薄文件, 其他报表文件中取数计算、数据来源 公式定义、编辑结果、打印格式等均采用机内文件的形式。由于磁性介质修改不留痕迹的特点, 使审计人员很难相信打印输出的会计报表, 正是根据企业单位提供的公it:定义文件加以编制的。假如有人在歪曲公式定义文件之后编制失真的财务报表, 然后对公式定义文件复原, 在这种情况下, 审计人员便不能根据机内的公式定义文件作出判断报表的编制是正确的。以上情况表明, 由于计算机处理过程都在机内文件之间进行, 因而使审计人员难以像在手工操作环境下那样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审查。因此,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时要注意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 使审计人员在电算化条件下也能跟踪审计线索, 顺利地完成审计任务。在现阶段, 尽管财政部在有关会计电算化制度中, 规定所有凭证、帐薄、报表仍然应当打印输出, 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增加了审计的线索, 但应当看到的是, 这些书面的记录是否与会计软件的正确处理结果同出一辙, 尚有待于进一步验证。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由于会计电算化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及相应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有所变化。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在原有审计内容的基础上,还包括系统开发、使用、维护阶段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也称为计算机审计或IT审计)在国外已有相关法律规范、标准,已基本成熟;而在我国,IT审计是近年来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才出现的,并且我国审计机关的人员有限,审计任务繁重,要求每一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都有审计人员参加是不现实的,因此,审计机关只能对大型的或将要广泛使用的电算化系统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计。3.对审计技术及手段的影响。由于计算机的使用,使会计信息系统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再以传统的审计方法来进行审计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而必须借助新的方法,这些方法要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引起的审计对象的变化。比如,由于许多内部控制是计算机自动进行的,因此,评价这些控制措施的方法必须面向计算机。此外,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内容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与内部控制等方面,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还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帮助审计人员进行对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的审计。4.对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的影响。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审计标准、审计效果衡量标准、经济效益审计标准等。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以及审计技术手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审计中所制定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也就很难适用,因此,必须补充制定一套相关的审计标准和审计准则。在国外,日本通产省于1985年公开发表了《IT审计标准》,1996年对审计准则的内容进行全面修订;20世纪9O年代,国际上惟一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Information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已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与地区设立了160多个分会,制定和颁布了IT审计准则、实务指南等,来规范和指导审计师的工作。该协会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注册审计师的考试。在我国,由于IT审计工作刚刚起步,因而有关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还几乎没有。5.对审计人员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审计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需要,他们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的政策、法令依据以及其他审计依据,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处理和管理技术;不仅要求大多数审计人员要懂得审计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且还应当有一部分审计人才能根据审计过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模块。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扩充了审计的内容,现仅就被审计单位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的审计内容加以说明,有关系统开发、维护等方面的审计内容这里不再详细叙述。1.数据录入审计。数据录入是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运行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以后报表生成和决策支持的基础,如果数据录入错误,那么信息系统将对错误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不仅不能帮助用户了解企业状况及进行有效决策,甚至会误导用户做出错误决策,为信息系统用户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极大危害。系统数据录入审计主要对信息系统的输入操作进行审计,评价系统输入操作及其管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同时它也是对输入界面和数据有效性验证等的再审计,以进一步确定和评价系统数据输入的有效性以及对错误数据的识别和纠正能力,指出系统输入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2、通信系统审计。信息系统一般不是单机系统,网络通信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数据处理的基础。通信系统审计主要是对通信系统的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查和评价,时也对信息系统的通信设备以及通信过程中的各种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再审计,以进一步确定系统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效率,指出通信系统的管理和自身性能中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3.处理过程审计。处理过程是指处理器在接收到输入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处理过程审计是对数据在输入系统后是否被正确处理进行审计。审计师应该对处理过程进行抽样,对抽样的处理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对数据从被系统接收到处理完毕之间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检验,分析和评价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效率,给出信息系统数据处理性能的评价报告和合理建议。 .4.数据库审计。数据库子系统是信息系统中定义、创建、修改、删除和存储数据的功能系统。通常在该系统中,主要数据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对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职工工资文件和人事文件就反映了每个职工的薪水比例、公司中的每个岗位以及每个岗位对应的人员等。数据库审计主要对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进行审计,同时也是对数据库的设计与运行状况的再审计,它进一步确定数据库系统对数据操作的有效性和发生异常操作时对数据的保护能力,评价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5.数据输出审计。数据内容最终是通过输出子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提供的数据可以有一定的格式,并且数据将通过一定的路径到达用户。系统的数据输出审计是对信息系统输出数据的管理进行的审计,也是对报告等系统输出结果的设计的再审计,它进一步确定系统数据输出的正确有效性和系统输出数据对用户的易接受性和易理解性,评价对系统输出数据的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指出系统输出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6.运行管理的审计。对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因为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系统不会自动地提供高质量可靠的信息服务。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人机系统,是通过人对信息系统的操作才最终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因此,对系统的运行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了信息系统服务的系统操作,而科学规范的运行管理是对系统正确操作的保证;而且,由于使用人员的变更,使用方式的变化,系统的状态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所以对运行管理的审计即对信息系统整个操作过程的总体管理规则的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发展趋势论文八千字

太多了,光课题我就发不过来,楼主Q号多少,我发你。

夜大本科毕业论文考核大纲和实施细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二○○九年十月目 录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考核目标…………………………1毕业论文的选题依据…………………………………2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2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3毕业论文的装订顺序…………………………………3毕业论文答辩…………………………………………4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5本科毕业论文考核大纲和实施细则本科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取得本专业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必要条件,为使毕业论文工作有序进行,特制订如下的毕业论文考核大纲和实施细则。一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考核目标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完成本专业教学过程的最后教学环节。毕业论文完成后,经成绩评定合格者方可准予毕业。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应着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训练和考核:调查研究的能力;检索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数据统计与汇总的能力;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文阅读,翻译能力;撰写毕业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二毕业论文的选题依据 应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以本专业所设置的专业课程知识为基础,满足毕业论文的撰写目的,保证考核能力的综合训练。 毕业论文应与企业的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要反映专业特点和内容。 毕业论文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覆盖面,其分量和难度要适当,既能使应考者达到考核要求,又能使其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独立完成。 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使各类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较大提高,鼓励学生要有所创新。三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学生应根据考核大纲的要求,填写《毕业论文选题审核表》,经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正式立题,并由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推荐或指定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一般为十八周。 第一周~第二周集中进行毕业论文动员,集中进行“如何写好本科毕业论文”的辅导。确定论文题目,确定指导教师。第三周~第十五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及相关工作。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答辩预审及答辩准备。 第十八周参加论文答辩。四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毕业论文的格式应符合学校的有关规定要求。详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下载中心( )。五毕业论文的装订顺序 统一封面; 任务书; 目录; 600~800字的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1~5万字); 参考文献(15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外文资料); 附录附件或附表; 外文译文; 译文原文(5000个印刷符号以上)六毕业论文的答辩(一)答辩委员会由学院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以下简称“答辩委员会”),负者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五名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或专家组成。(二)答辩资格审查 学生的毕业论文需经指导教师审阅,经1~2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的评阅通过,并由答辩委员会确认参加答辩资格后,方可参加答辩。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1)未完成规定任务最低要求者(包括文字部分,外文翻译等部分);(2)内容有重大错误,经教师指导未予修正者;(3)审阅或评阅未通过者;(4)书面作业的主要部分为抄袭者;或弄虚作假,伪造数据者;(5)毕业论文期间严重违纪,经校批准不准参加答辩者。(三)答辩要求 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15~20分钟),向答辩小组介绍其毕业论文的立题依据,方案论证,主要工作,以及结论或成果分析等。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答辩学生应正面回答答辩组老师提出的问题。七、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由平时成绩(30分,由指导教师审阅评定),书面作业成绩(30分,由评阅教师评定),答辩成绩(40分,由答辩组评定)三部分成绩相加而得,最后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记载。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如下:优秀: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强,并在某些方面有独特见解。论文论点正确,见解新颖,对实际有指导意义,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学习勤奋,概论清楚,分析深入,逻辑性强,论据充分,计算正确。论文结构严谨;命题的明确性、取材的正确性、分析的逻辑性、见解的明朗性联成一个整体;文字通顺,语言精炼,打印规范、美观。答辩时能熟练、正确地回答问题,正确率达到90%~100%。良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好。论文论点正确,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具有参考价值。学习努力,概论清楚,分析比较深入,逻辑性比较强,论据比较充分,计算正确。论文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文字通顺,打印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问题,正确率达到80%~89%。中等:完成毕业课题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一般。论文论点基本正确,论述基本清楚。要领清楚,分析基本合理,计算基本正确,无原则性错误。论文文字表达清楚,打印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大部分问题,正确率达在70%~79%之间。及格:基本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论点基本正确,论述基本清楚。概念基本清楚,分析和计算无大错误。论文文字表达清楚,打印基本规范。答辩时能正确地回答大部分问题,正确率在60%~69%之间。不及格:凡有下列4种情况之一者,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未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所规定的基本内容,独立工作能力差,态度不认真,纪律松弛,论文文字不畅,字数太少或工作量太小,打印凌乱。整篇抄袭或论文论点错误,论据与论点矛盾。概论不清,分析与计算有原则性错误。答辩时有原则性错误,经启发仍不能正确回答,正确率在59%以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二○○九年十月

审计的发展趋势论文怎么写啊

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正处在一个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新时代,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三股力量势不可挡地汇合在一起,新的观念、新的发明和新的发现不断地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会计环境。会计环境的变化也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断变化,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会计环境的变化诱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财务报告作为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当然也要迎接并适应经济和市场的变革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模式和表述形式。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会计报告模式方面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并阐述了财务报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现状 建议 未来一、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财务报告至少应当表现为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5)附注。 企业编制会计报告的主要目地,是为了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会计信息。股东(投资者)主要关注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为此,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着重为其提供有关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和利润分配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债权人主要关注的是其所提供给企业的资金是否安全,自己的债权是否能够如数收回。为此,企业编制的会计报告,应当着重为他们提供有关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政府相关机构最关注的是国家资源的分配和运用情况,需要了解与经济政策(如税收政策)的制定、国民收入的统计等有关方面的信息。为此,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有关企业的资源及其运用、分配方面的情况,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企业管理人员最关注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经营业绩的大小以及现金的流动情况。为此,编制会计报表,着重提供某一特写期间经营业绩与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并为以后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参考资料。企业职工关注企业为其所提拱的就业机会及其劳动报酬的高低与福利的好坏等方面资料,编制会计报告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社会公众主要关注企业的兴衰及其发展情况,编制会计报告为社会公众其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弊端分析 现行财务报告不能及时地反映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等的信息。一项信息是否有用,取决于该信息是否具有及时性,对信息的使用者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首先,现行的财务报告采用会计期末定期编报,使得决策者只能在企业会计报告期结束一段时间(如15天、30天)之后才能读到上一会计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而此时决策的环境可能已是时过境迁了,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只是成了验证决策者决策正确与否的一种手段,财务报告的这种滞后性,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其次,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因此关于未来的信息才是最有用的,而现行的财务报告会计计量属性都选择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只是对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反映,这些信息虽然是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信息的使用者最为关心的信息仍然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预计,财务报告无法很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在这一方面的关注和需要,其有用性也大打折扣。再次,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能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值,而信息的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值的信息。而现在,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利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而发挥不了财务报告时的真正作用。 现行财务报告的技术性削弱了信息的有用性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会计账薄记录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汇总与排列的结果。首先,会计账薄的数据是通过会计确认和货币计量的,这样,一些目前无法确认和不能通过货币计量但是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比如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以及一些广义无形资产等,这些非货币性的信息的短缺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虽然一些项目已在表外披露,但不完整。其次,财务报表数据通过分类、汇总与排列,使只有精通会计与报表规则的使用者才能理解,也大大影响了信息的有用性。 现行财务报告不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重要质量特性。会计信息使用者众多,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由于所面临的决策各不相同,其信息需求就千差万别。而现行财务报告采用的是统一的格式、内容,即通用报告模式,提供通用信息,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都是无差异的,这种无差异的通用报告不能充分满足不同决策者的信息需要。就信息的使用者而言,信息的通用性越强,对其决策相关性可能就越低。决策者所要求的更为详细、直接、具体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没有提供,报告中大量提供的信息并不是决策者所真正需要的,造成会计信息供给不足与无效供给并存的局面,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三、几点建议 1、及时性是财务报告的重要体现。首先,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其次,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广泛应用与会计工作。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来传递企业的会计信息,以使信息能够在决策前及时掌握。总之为克服现行财务报告时效性差的问题,可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用于Internet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外部人员可以适时地得到企业财务和非财务的动态信息。为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也大大降低了信息披露成本。2、技术性信息表现是财务报告有用性的核心表现。 会计作为一门规范性很强的学科,拓展财务报告的模式,特别是大量表外信息的披露,必须在政府出台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独立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进,拓展审计范围,增加对前瞻性信息的审计,以防企业因提供不确定性的信息而陷入诉讼危机之中,也防止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 首先,面对会计技术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知识、科技、人才、智力等生产要素。因此,企业会计报表上人力资本、无形资产要素的地位将日益增强,其比重将大大增加。其次,现行财务报告的内容主要以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而信息的需要者要做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过去的信息固然有反馈与预测的作用,但反映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的信息对决策者更具有用性,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增加财务预测信息将成为必要。因而目前应鼓励企业自愿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图等。再次,鼓励企业披露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和关于企业增值的会计信息,并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叙述性披露、在现有财务报表中添加某些项目或单独披露如社会收益表、增值表等形式。最后,近几年来,创新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引起了竞争的加剧、风险控制的需要、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且这一趋势不减,并将继续下去。因而,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表外融资的风险和特征,使财务信息需要者进一步了解金融工具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影响。最后,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的提供财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 3、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是财务报告的重要内容 首先,充分采用网络或财务软件的优点做好财务会计报告。网络会计信息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利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生成不同的会计报表。其次,根据不用的使用者编制不用模式的报告,如:(1)概括性报告(2)预测报告(3)分析与讨论报告(4)社会责任报告从而满足投资者、管理人员还包括政府部门、企业职工、社会公众更具体、更个性化的要求。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统计资料了解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为将来制定会计政策提供依据。 四、未来财务报告的展望1、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并真正使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目标成为可以操作的目标。此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它们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谁会需要不可靠的相关性信息呢? 至今人们将会计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系统。财务会计专司对外报告责任,而管理会计专司对内报告责任。但我们知道对内、对外会计信息均由企业会计系统生成,过去只在企业内部报告的预测信息已经对外报告了,这说明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早已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报告早已“借用”了管理会计信息,正是财务会计利用了管理会计的特长——提供相关性预测信息。从这里,我们得到启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内、对外分工的界限不是绝对不可逾越的,在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外化”为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而且我们不用担心管理会计的消亡,因为管理会计会开拓新的“疆土”。其实,这种行动在财务报告中已有所体现,例如其他财务报告的职工报告、增值报告、环境报告等无一不与管理会计相关,而且它们本身就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当然,其他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仍处于披露的初级阶段,还未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一致行动。未来应改变这种现状,以真正让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实现,那么未来的会计才会在学科与职业的“群星”中更加闪烁与辉煌 2、未来财务报告的技术有用性 a、 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未来企业的竞争讲究核心竞争能力,那么会计作为一个职业的话,它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在哪里呢?我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表现在它能提供财务信息,这也是会计之所以成为会计的本质特征,是以区别于其他行业的“资本”,譬如区别于统计。 现在,人们谈到财务会计的局限,势必触及财务会计不能提供非财务信息,并得意于戳中了财务会计的短处与“痛处”,于是开出的“药方”是财务会计要将精力放到提供非财务信息上去,至少也要做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我们对此有不同看法。 财务会计提供非财务信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信息均出自会计一家之手,其实企业的信息可由企业内各种子系统生成与发布,例如统计信息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甚至利用新闻报道与新闻发布会等。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更多的是实行“拿来主义”,而不是亲自去“生产”非财务信息。现行的做法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中纳入了大量的非财务(包括定性)信息,人们便误以为财务会计理所当然可以“生产”并报告非财务信息了。而我们则认为,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即使这些非财务信息经会计人员之手弄进了财务报告中,也并不表明这些非财务信息就是或应当由会计来“生产”,会计只是借助这些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与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最终提升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因此,更实事求是地说,财务报告应是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其他有关人员“合作”的成果,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是非会计性质的东西。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就认为财务报告只是公司报告的一个主要部分。由此,我们预见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并“拿来”非财务信息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甚至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会计计量技术的进步,如今只能以非货币计量的信息,今后也将能以货币计量。 b、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 内容 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在未来财务报告中,能用历史成本计价且不失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仍占一席之地;用历史成本计价但既失可靠性又失相关性的信息,肯定要被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取代;用历史成本计价虽具可靠性但难保相关性的信息,则可用公允价值计价后的信息作为补充信息同时提供;最终,当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既可靠又相关时,公允价值将全面取代历史成本(或许历史成本也成为公允价值的选择之一)。会计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探讨的是,以何种技术与 方法 来找到公允价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难以实际操作。在知识 经济 时代,当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得以妥善解决之时,一个崭新的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到那时,囿于历史成本计量而无法进入财务报告的信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进入财务报告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计量的对象,并丰富了财务信息的种类和数量。 c、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 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现行财务报告完全否定,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即它们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等四项标准。并将它列为财务报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做法,在利润表的下端附加披露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1) 概括性报告 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投资经纪人由于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因而有可能与有必要分析和利用详细和复杂的信息性财务报告。概括性报告的主要格式可以包括:(a)广泛利用图形等代替财务报告的某一部分;(b)保留财务报告和报告的各个部分,但进行大量的浓缩;(c)广泛修改, 扩大使用董事长或总经理报告和简短的专题分析;等。这种报表应能反映财务报告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息,即所谓概括性报告。 (2)预测报告 预测报告是指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与报告。由于这种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更为相关,许多国家的会计职业组织都加强了对预测报告的编制与审计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编制这种报告,以便提高企业的形象。 (3)分析与讨论报告 管理人员对所报告信息的分析与解释的重要性在于:管理人员比外部使用者更了解与企业有关的事项与交易。因此,通过对一些重要事项的讨论与分析,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此外,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经常依赖管理人员的假设与判断,管理人员的讨论与分析有助于债权经纪使用者评估判断性信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和财务报告内容的日益复杂化,外部其他使用者或政府部门愈来愈需要管理人员对企业重要事项或信息的讨论与分析。 (4)职工报告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组织都要求企业提供职工报告。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第4号指令》等都要求公司披露有关职工人数、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法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定期提供详细说明职工人数、工资、工作条件及培训等问题的职工报告。英国《公司报告》则明确提出,为了履行企业对社会的经管责任,各种企业都应该提供职工报告。总之,随着职工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为职工集团提供信息已成为企业报告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5)社会责任报告 由于传统的企业目标过于狭窄,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社会与公众利益,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职工福利、劳动条件等得不到重视,社会对企业的上述行为日益不满,要求企业注重社会责任、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职工福利、专业教育与培训、能源综合利用等等。 四、 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 工业经济依靠资本和生产型人才,对有形资源的占用和使用获得企业持续经营之根本,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会计系统必须围绕企业有形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展开所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从而转向对技术和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争夺,以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市场价值来确保竞争优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有形资产的比重则相应地大大下降,对此,会计不能漠然视之,必然要转向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而必须实现财务报告重心的转移,及时准确地报告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值。现行财务报告虽然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报告得不详细、不全面,甚至是有重大遗漏。可见,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会计同仁似乎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选择做解决难题的先驱者,总不能拱手相让去做追随者。这也可以说是一场会计阵地的保卫战吧! 五、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以绝对值信息表述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特点之一。当财务信息的用途更多地偏向用于各种各样的决策而不是局限于财富分配,财务信息揭示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那么以绝对值揭示信息的传统方式就必然会遇到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挑战。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决策的需要。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重要性的进一步加强,随着会计主体范围的逐步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一定会演变为未来财务报表发展的主流,当然绝对值信息仍然有其生存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的格局,极大地丰富了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 。 总之,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寻一种恰当的财务报告模式揭示“为谁揭示”,“揭示什么”,“谁来揭示”,“在什么时候揭示”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要达成共识。本文在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就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 、时效、灵活性、方式这五个方面作了一番探讨,并表达了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网络类 : SDB2002 财务会计报告 2008年10 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_html 2008年7月 张静辉《谈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 总体目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具体目标是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后,根据每个项目的制定的详细的工作目的。注册会计师通常以具体目标的确定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存在: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 的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权利和义务: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对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财务报表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20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报表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87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98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AAA )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1989—1990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1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The Future Shape of Fin-ancial Reports)中指出:“为了反映各自的特征,资产和负债将采用折衷的方法进行计价。” 美国会计学会、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都把相关性视为选择财务报表计量基础的首要标准。美国会计学会指出:“在选择财务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虑相关性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对任何人也没有用处。” 这样,财务报表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财务报表将同时混合使用多种计量基础,即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对决策有用性的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将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与报告模式。因此,可能形成历史成本模式与现行价值模式并存的局面。 未来财务计量的侧重点可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财务计量往往集中于每股盈利额(EPS)、资产报酬率(ROA)或业主权益报酬率(ROE),未来财务计量将集中对股东价值的计量。股东价值是由美国会计学会拉帕波特(Rappaport)在1986 年出版的《创造股东价值》(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中指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价值增长的持续性,销售增长、经营毛利率、所得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成本。股东的价值可能与传统的财务计量差距悬殊。 收益表将趋于反映全面收益,或分化成两个报表 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发第3 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把全面收益列为财务报表的十个要素之一。这一概念已日益获得人们的承认和扩展。传统的收益表将逐渐成为全面收益表。例如,加拿大会计准则行政当局(The Accounting Standard Authori-ty of Canada, ASAC)在1987年颁发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中就把收益表改为全面收益表。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在1991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把利得表(Statement of Gains)作为一个单独的报表加以推荐。该报表用以反映报告主体财务财富的变化,它包括:(a )反映在收益表上的经营利得;(b)由于非经营因素影响, 对有形资产(不动产)进行重新评估而产生的其他价值变化;(c )年终对无形资产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价值变化。 增加对现金流动表的重视 继美国正式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之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对现金流动表的研究和采用。例如,上述英国《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就建议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 增值表将与收益表同时成为备选的收益披露方式,或两个报表同时并存 1965年,德国颁发的公司法率先把增值计量引入公司财务报告。它是通过把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增加或减少以及在报告期内资本化的其他费用加到销货净额上,得出在收益表中首行列示的“总成果”或“总产出”量度。 1975年,英国颁发的《公司报告》,也明确地建议各种企业提供有关增值的计量和报告。美国会计学会最近也建议把增值表列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由于增值表所提供的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很有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把传统收益表扩大为增值表,或把增值表单独作为对外提供的一种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备注的内容将日趋增加 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已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以必要的说明或补充又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必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a )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b)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c)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d)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等。 二、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报表受到种种限制,首先要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程序取得,这就使它的发展不能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财务报告目标向决策有用性倾斜,为了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可能包括:差别报告、概括性报告、预测报告、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职员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等。差别报告 差别报告是指为不同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所提供的内容(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由于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和获取信息的权力(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因此,企业可能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或者使用者团体特殊需要的信息。例如,主要债权人收到的信息往往比股票更为详细和及时;债券评估机构收到的信息也往往比年度报告更为详细,等等。通过差别报告,企业既可满足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团体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上述优点,差别报告必将成为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手段。 概括性报告 从某种意义上说,概括性报告也是差别报告的一种形式。它也是以针对不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要为出发点的。由于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变得越长、越复杂和越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信息过量反而使重要的信息模糊化。此外,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有一些使用者(如财务分析专家、投资经纪人等)由于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因而有可能与必要分析和利用详细和复杂的信息。但比较大量的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与利用能力有限甚至十分有限,他们也没有必要全面掌握财务报告的全部内容,这些使用者团体包括分散在社会各阶层的普通股东。这样,又产生了对新型报表的需要。这种报表应能反映财务报告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息,即所谓概括性报告。那些需要详细信息的使用者仍可通过通常的财务报告而获得所需的信息。概括性报告的主要格式可以包括:(a)广泛利用图形等代替财务报告的某一部分;(b)保留财务报告和报告的各个部分,但进行大量的浓缩;(c)广泛修改,扩大使用董事长或总经理报告和简短的专题分析;等等。 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除了继续对外提供传统的财务报告外,还提供概括性报告。然而,完整的传统财务报告可能是作为附录形式出现的。这种做法既可使企业遵循有关财务报告的有关规章制度,又可使那些只需简单浏览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获得一些概括性的信息,以便对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预测报告 预测报告是指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与报告。由于这种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更为相关,许多国家的会计职业组织都加强了对预测报告的编制与审计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编制这种报告,以便提高企业的形象。 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 管理人员对所报告信息的分析与解释的重要性在于:管理人员比外部使用者更了解与企业有关的事项与交易。因此,通过对一些重要事项的讨论与分析,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此外,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经常依赖管理人员的假设与判断,管理人员的讨论与分析有助于使用者评估判断性信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和财务报告内容的日益复杂化,外部使用者愈来愈需要管理人员对企业重要事项或信息的讨论与分析。 职工报告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组织都要求企业提供职工报告。例如,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草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多国公司指南》,欧洲经济共同体《第4 号指令》等等都要求公司披露有关职工人数、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法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定期提供详细说明职工人数、工资、工作条件及培训等问题的职工报告。英国《公司报告》则明确提出,为了履行企业对社会的经管责任,各种企业都应该提供职工报告。美国会计学会在1990年发表的“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 1989—1990年度报告”中曾建议把职工报告列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总之,随着职工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为职工集团提供信息已成为企业报告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责任报告 由于传统的企业目标过于狭窄,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社会与公众利益,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职工福利、劳动条件等得不到重视,社会对企业的上述行为日益不满,要求企业注重社会责任、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职工福利、专业教育与培训、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综合利用等等。 社会责任报告就是从宏观经济出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它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成果与状况的计量与反映,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日益社会化与扩大化,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企业有责任向社会提供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环境影响情况的报告。目前,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都要求或建议企业提供社会责任报告。这种报告必然将逐渐成为企业对外报告特别是对外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甚至整个对外报告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都纷纷发起了对财务报告理论体系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富有成果的研究报告。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1—6号”(1978年—1985年),加拿大会计行政当局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1987年),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的“会计目标和基本概念”(1982年),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与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1989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目标和财务信息质量特征”(1991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与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模式”(1991年),我国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1991年)等等。 然而,人们对于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信息应当“为谁揭示”,“揭示什么”,“谁来揭示”,“在什么时候揭示”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此外,财务报告内容日益复杂化,企业对外报告责任日益扩大化,人们必然要进一步寻求如何更好地解决确认、计量和揭示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先进、更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未来,人们必然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整个对外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因为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的指南,会计实践又离不开各种程序和方法。

先是要想好写的是什么文章,写的是什么方向的。具体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些都是要自己先想好的。审计讠仑文摘要 摘要是讠仑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它要尽量反映讠仑文的主要信息,应当包括研究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重要结论,以及论文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文献检索使用的重要信息。关键词的词条应为通用词汇。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个关键词为2~6个字,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去询问壹品优 。很高兴为你解答。

审计属于财会行业,审计专门审会计,学科也和会计专业基本相同,只是重点不一样,就像财务管理与会计,不同的学科就一两门。审计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以注册会计师(cpa)为项目经理,对企业的年报半年报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我们看到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都是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包括:无保留标准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一般都是标准保留意见。一个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说明该公司存在很大财务问题而没有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事务所除了审财务报表外,还有验资,税务咨询,财务服务等业务。只有拥有注册会计师的事务所才能从事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审计的发展趋势论文怎么写啊初中

为使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2003年审计署非凡制定了国家审计《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未来国家审计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众所周知,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资源配置也应是审计治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重要保障。探讨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赵学增,1994)。合理的审计资源配置可以保证各类审计按照理想的模式和需要来选择和安排审计资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配置旨在使审计资源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实现平衡,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达成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审计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性 要探讨审计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的重点在于“配置”二字。所谓资源配置,应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资源的需求,有目的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方向、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一种活动。 结合对与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所谓审计资源配置则应为: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不单纯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方向、部门或者企业之间的配置,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配置到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资源还经常进行同市场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配置,故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静止的、满足需求的,但在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其中所谓已定、静止、满足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未定、流动、需求则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审计资源配置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之间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也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内部的分配或者流动的过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相对静止或者说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经常被新的客观事实变动所打破,于是又会引起新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再建立。也就是说,审计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审计资源在不同主体、范围和重点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分配到不同方向的资源进行同审计资源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对同需求相比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经常平衡。

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正处在一个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新时代,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三股力量势不可挡地汇合在一起,新的观念、新的发明和新的发现不断地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会计环境。会计环境的变化也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断变化,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会计环境的变化诱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财务报告作为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当然也要迎接并适应经济和市场的变革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模式和表述形式。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会计报告模式方面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并阐述了财务报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现状 建议 未来一、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财务报告至少应当表现为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5)附注。 企业编制会计报告的主要目地,是为了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会计信息。股东(投资者)主要关注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为此,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着重为其提供有关企业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和利润分配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债权人主要关注的是其所提供给企业的资金是否安全,自己的债权是否能够如数收回。为此,企业编制的会计报告,应当着重为他们提供有关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政府相关机构最关注的是国家资源的分配和运用情况,需要了解与经济政策(如税收政策)的制定、国民收入的统计等有关方面的信息。为此,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有关企业的资源及其运用、分配方面的情况,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企业管理人员最关注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经营业绩的大小以及现金的流动情况。为此,编制会计报表,着重提供某一特写期间经营业绩与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并为以后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参考资料。企业职工关注企业为其所提拱的就业机会及其劳动报酬的高低与福利的好坏等方面资料,编制会计报告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社会公众主要关注企业的兴衰及其发展情况,编制会计报告为社会公众其未来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弊端分析 现行财务报告不能及时地反映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等的信息。一项信息是否有用,取决于该信息是否具有及时性,对信息的使用者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首先,现行的财务报告采用会计期末定期编报,使得决策者只能在企业会计报告期结束一段时间(如15天、30天)之后才能读到上一会计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而此时决策的环境可能已是时过境迁了,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只是成了验证决策者决策正确与否的一种手段,财务报告的这种滞后性,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其次,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因此关于未来的信息才是最有用的,而现行的财务报告会计计量属性都选择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只是对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反映,这些信息虽然是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信息的使用者最为关心的信息仍然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预计,财务报告无法很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在这一方面的关注和需要,其有用性也大打折扣。再次,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能反映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值,而信息的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却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值的信息。而现在,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利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而发挥不了财务报告时的真正作用。 现行财务报告的技术性削弱了信息的有用性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会计账薄记录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汇总与排列的结果。首先,会计账薄的数据是通过会计确认和货币计量的,这样,一些目前无法确认和不能通过货币计量但是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比如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以及一些广义无形资产等,这些非货币性的信息的短缺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虽然一些项目已在表外披露,但不完整。其次,财务报表数据通过分类、汇总与排列,使只有精通会计与报表规则的使用者才能理解,也大大影响了信息的有用性。 现行财务报告不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重要质量特性。会计信息使用者众多,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由于所面临的决策各不相同,其信息需求就千差万别。而现行财务报告采用的是统一的格式、内容,即通用报告模式,提供通用信息,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都是无差异的,这种无差异的通用报告不能充分满足不同决策者的信息需要。就信息的使用者而言,信息的通用性越强,对其决策相关性可能就越低。决策者所要求的更为详细、直接、具体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没有提供,报告中大量提供的信息并不是决策者所真正需要的,造成会计信息供给不足与无效供给并存的局面,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三、几点建议 1、及时性是财务报告的重要体现。首先,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其次,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广泛应用与会计工作。未来的财务报告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网络来传递企业的会计信息,以使信息能够在决策前及时掌握。总之为克服现行财务报告时效性差的问题,可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用于Internet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外部人员可以适时地得到企业财务和非财务的动态信息。为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也大大降低了信息披露成本。2、技术性信息表现是财务报告有用性的核心表现。 会计作为一门规范性很强的学科,拓展财务报告的模式,特别是大量表外信息的披露,必须在政府出台会计准则加以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同时独立审计工作也要随之改进,拓展审计范围,增加对前瞻性信息的审计,以防企业因提供不确定性的信息而陷入诉讼危机之中,也防止企业管理当局操纵会计信息。 首先,面对会计技术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知识、科技、人才、智力等生产要素。因此,企业会计报表上人力资本、无形资产要素的地位将日益增强,其比重将大大增加。其次,现行财务报告的内容主要以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而信息的需要者要做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过去的信息固然有反馈与预测的作用,但反映未来企业发展趋势的信息对决策者更具有用性,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增加财务预测信息将成为必要。因而目前应鼓励企业自愿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图等。再次,鼓励企业披露关于履行社会责任和关于企业增值的会计信息,并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采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叙述性披露、在现有财务报表中添加某些项目或单独披露如社会收益表、增值表等形式。最后,近几年来,创新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引起了竞争的加剧、风险控制的需要、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且这一趋势不减,并将继续下去。因而,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表外融资的风险和特征,使财务信息需要者进一步了解金融工具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影响。最后,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的提供财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 3、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是财务报告的重要内容 首先,充分采用网络或财务软件的优点做好财务会计报告。网络会计信息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利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生成不同的会计报表。其次,根据不用的使用者编制不用模式的报告,如:(1)概括性报告(2)预测报告(3)分析与讨论报告(4)社会责任报告从而满足投资者、管理人员还包括政府部门、企业职工、社会公众更具体、更个性化的要求。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统计资料了解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为将来制定会计政策提供依据。 四、未来财务报告的展望1、未来财务报告目标 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并真正使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目标成为可以操作的目标。此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中更偏向于相关性。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就减缓了,它们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谁会需要不可靠的相关性信息呢? 至今人们将会计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系统。财务会计专司对外报告责任,而管理会计专司对内报告责任。但我们知道对内、对外会计信息均由企业会计系统生成,过去只在企业内部报告的预测信息已经对外报告了,这说明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早已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报告早已“借用”了管理会计信息,正是财务会计利用了管理会计的特长——提供相关性预测信息。从这里,我们得到启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内、对外分工的界限不是绝对不可逾越的,在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外化”为财务会计的成份将增加,而且我们不用担心管理会计的消亡,因为管理会计会开拓新的“疆土”。其实,这种行动在财务报告中已有所体现,例如其他财务报告的职工报告、增值报告、环境报告等无一不与管理会计相关,而且它们本身就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当然,其他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仍处于披露的初级阶段,还未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一致行动。未来应改变这种现状,以真正让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实现,那么未来的会计才会在学科与职业的“群星”中更加闪烁与辉煌 2、未来财务报告的技术有用性 a、 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未来企业的竞争讲究核心竞争能力,那么会计作为一个职业的话,它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在哪里呢?我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表现在它能提供财务信息,这也是会计之所以成为会计的本质特征,是以区别于其他行业的“资本”,譬如区别于统计。 现在,人们谈到财务会计的局限,势必触及财务会计不能提供非财务信息,并得意于戳中了财务会计的短处与“痛处”,于是开出的“药方”是财务会计要将精力放到提供非财务信息上去,至少也要做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我们对此有不同看法。 财务会计提供非财务信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信息均出自会计一家之手,其实企业的信息可由企业内各种子系统生成与发布,例如统计信息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甚至利用新闻报道与新闻发布会等。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更多的是实行“拿来主义”,而不是亲自去“生产”非财务信息。现行的做法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以及其他财务报告中纳入了大量的非财务(包括定性)信息,人们便误以为财务会计理所当然可以“生产”并报告非财务信息了。而我们则认为,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即使这些非财务信息经会计人员之手弄进了财务报告中,也并不表明这些非财务信息就是或应当由会计来“生产”,会计只是借助这些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与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最终提升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因此,更实事求是地说,财务报告应是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其他有关人员“合作”的成果,财务报告中的许多内容是非会计性质的东西。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就认为财务报告只是公司报告的一个主要部分。由此,我们预见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并“拿来”非财务信息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甚至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会计计量技术的进步,如今只能以非货币计量的信息,今后也将能以货币计量。 b、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 内容 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在未来财务报告中,能用历史成本计价且不失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信息仍占一席之地;用历史成本计价但既失可靠性又失相关性的信息,肯定要被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取代;用历史成本计价虽具可靠性但难保相关性的信息,则可用公允价值计价后的信息作为补充信息同时提供;最终,当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既可靠又相关时,公允价值将全面取代历史成本(或许历史成本也成为公允价值的选择之一)。会计从现在开始就要认真探讨的是,以何种技术与 方法 来找到公允价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难以实际操作。在知识 经济 时代,当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得以妥善解决之时,一个崭新的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绝对不再是“纸上谈兵”。到那时,囿于历史成本计量而无法进入财务报告的信息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进入财务报告之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会计计量的对象,并丰富了财务信息的种类和数量。 c、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 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现行财务报告完全否定,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即它们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等四项标准。并将它列为财务报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做法,在利润表的下端附加披露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1) 概括性报告 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投资经纪人由于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因而有可能与有必要分析和利用详细和复杂的信息性财务报告。概括性报告的主要格式可以包括:(a)广泛利用图形等代替财务报告的某一部分;(b)保留财务报告和报告的各个部分,但进行大量的浓缩;(c)广泛修改, 扩大使用董事长或总经理报告和简短的专题分析;等。这种报表应能反映财务报告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息,即所谓概括性报告。 (2)预测报告 预测报告是指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与报告。由于这种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更为相关,许多国家的会计职业组织都加强了对预测报告的编制与审计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编制这种报告,以便提高企业的形象。 (3)分析与讨论报告 管理人员对所报告信息的分析与解释的重要性在于:管理人员比外部使用者更了解与企业有关的事项与交易。因此,通过对一些重要事项的讨论与分析,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此外,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经常依赖管理人员的假设与判断,管理人员的讨论与分析有助于债权经纪使用者评估判断性信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和财务报告内容的日益复杂化,外部其他使用者或政府部门愈来愈需要管理人员对企业重要事项或信息的讨论与分析。 (4)职工报告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组织都要求企业提供职工报告。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第4号指令》等都要求公司披露有关职工人数、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法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定期提供详细说明职工人数、工资、工作条件及培训等问题的职工报告。英国《公司报告》则明确提出,为了履行企业对社会的经管责任,各种企业都应该提供职工报告。总之,随着职工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为职工集团提供信息已成为企业报告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5)社会责任报告 由于传统的企业目标过于狭窄,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社会与公众利益,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职工福利、劳动条件等得不到重视,社会对企业的上述行为日益不满,要求企业注重社会责任、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职工福利、专业教育与培训、能源综合利用等等。 四、 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 工业经济依靠资本和生产型人才,对有形资源的占用和使用获得企业持续经营之根本,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会计系统必须围绕企业有形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展开所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从而转向对技术和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争夺,以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市场价值来确保竞争优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有形资产的比重则相应地大大下降,对此,会计不能漠然视之,必然要转向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而必须实现财务报告重心的转移,及时准确地报告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值。现行财务报告虽然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报告得不详细、不全面,甚至是有重大遗漏。可见,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会计同仁似乎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选择做解决难题的先驱者,总不能拱手相让去做追随者。这也可以说是一场会计阵地的保卫战吧! 五、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以绝对值信息表述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特点之一。当财务信息的用途更多地偏向用于各种各样的决策而不是局限于财富分配,财务信息揭示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那么以绝对值揭示信息的传统方式就必然会遇到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挑战。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决策的需要。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重要性的进一步加强,随着会计主体范围的逐步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一定会演变为未来财务报表发展的主流,当然绝对值信息仍然有其生存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的格局,极大地丰富了未来财务报告的内容 。 总之,经济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寻一种恰当的财务报告模式揭示“为谁揭示”,“揭示什么”,“谁来揭示”,“在什么时候揭示”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要达成共识。本文在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就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 、时效、灵活性、方式这五个方面作了一番探讨,并表达了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网络类 : SDB2002 财务会计报告 2008年10 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_html 2008年7月 张静辉《谈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 总体目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具体目标是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后,根据每个项目的制定的详细的工作目的。注册会计师通常以具体目标的确定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存在: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 的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权利和义务: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财务报表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报告责任也逐步扩大,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内容、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愈来愈为重要的作用;对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报表,特别是其中的资产负债表将变得更长、更复杂和更难以理解 财务报表的中心可从收益表转向资产负债表 财务报表首先起始于资产负债表。在初期,资产负债表似乎一直优先于收益表。在20世纪初,由于所得税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费用项目,人们也更加热衷于采用长期融资形式取得资金,而长期融资的保障程度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创造盈利的能力。因此,收益表成为人们更为关心的对象。然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有所改变。例如,在美国已有迹象表明,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成为财务报表的中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96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得税会计”中,把各个会计期间所得税的摊销方法由递延法改为负债法。前者为了保证收益表的相对真实;后者则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此外,其87号准则公告“职员养老金”和第98号准则公告“租赁会计”等也都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将不断增加,如退休无形资产;收益表上揭示的收益将有更大的变动性。 多种计量基础并用,但将越来越多地采用现行价值或市场价值 由于环境和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传统会计模式,特别是历史成本,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寻找理想的替代方案又非指日可待。因此,未来的财务报告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例如,美国会计学会(AAA )下属“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在1989—1990年度报告中指出:“基于历史成本的局限和有限相关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它还认为,“财务证券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模式的首要选择对象。因为对这些项目来说,利用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衡量,将倾向于选择以非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1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The Future Shape of Fin-ancial Reports)中指出:“为了反映各自的特征,资产和负债将采用折衷的方法进行计价。” 美国会计学会、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都把相关性视为选择财务报表计量基础的首要标准。美国会计学会指出:“在选择财务报告的计价基础时,我们将首先考虑相关性问题。数据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不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对任何人也没有用处。” 这样,财务报表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财务报表将同时混合使用多种计量基础,即不同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对决策有用性的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将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与报告模式。因此,可能形成历史成本模式与现行价值模式并存的局面。 未来财务计量的侧重点可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财务计量往往集中于每股盈利额(EPS)、资产报酬率(ROA)或业主权益报酬率(ROE),未来财务计量将集中对股东价值的计量。股东价值是由美国会计学会拉帕波特(Rappaport)在1986 年出版的《创造股东价值》(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中指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包括价值增长的持续性,销售增长、经营毛利率、所得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成本。股东的价值可能与传统的财务计量差距悬殊。 收益表将趋于反映全面收益,或分化成两个报表 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发第3 号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把全面收益列为财务报表的十个要素之一。这一概念已日益获得人们的承认和扩展。传统的收益表将逐渐成为全面收益表。例如,加拿大会计准则行政当局(The Accounting Standard Authori-ty of Canada, ASAC)在1987年颁发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中就把收益表改为全面收益表。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在1991年发表的《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中,把利得表(Statement of Gains)作为一个单独的报表加以推荐。该报表用以反映报告主体财务财富的变化,它包括:(a )反映在收益表上的经营利得;(b)由于非经营因素影响, 对有形资产(不动产)进行重新评估而产生的其他价值变化;(c )年终对无形资产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价值变化。 增加对现金流动表的重视 继美国正式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之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强对现金流动表的研究和采用。例如,上述英国《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就建议把现金流动表列为企业的对外财务报表。 增值表将与收益表同时成为备选的收益披露方式,或两个报表同时并存 1965年,德国颁发的公司法率先把增值计量引入公司财务报告。它是通过把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增加或减少以及在报告期内资本化的其他费用加到销货净额上,得出在收益表中首行列示的“总成果”或“总产出”量度。 1975年,英国颁发的《公司报告》,也明确地建议各种企业提供有关增值的计量和报告。美国会计学会最近也建议把增值表列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由于增值表所提供的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很有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把传统收益表扩大为增值表,或把增值表单独作为对外提供的一种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备注的内容将日趋增加 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已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以必要的说明或补充又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必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a )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b)采用与报表不同基础编制的信息;(c)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d)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等。 二、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不断增加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报表受到种种限制,首先要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程序取得,这就使它的发展不能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财务报告目标向决策有用性倾斜,为了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其他财务报告手段可能包括:差别报告、概括性报告、预测报告、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职员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等。差别报告 差别报告是指为不同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所提供的内容(或在时间上)有差别的财务报告。由于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和获取信息的权力(途径或方式)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因此,企业可能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外披露某些使用或者使用者团体特殊需要的信息。例如,主要债权人收到的信息往往比股票更为详细和及时;债券评估机构收到的信息也往往比年度报告更为详细,等等。通过差别报告,企业既可满足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团体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对外披露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上述优点,差别报告必将成为企业对外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手段。 概括性报告 从某种意义上说,概括性报告也是差别报告的一种形式。它也是以针对不同使用者不同信息需要为出发点的。由于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变得越长、越复杂和越难以理解,财务报告的信息过量反而使重要的信息模糊化。此外,在财务报告使用者中,有一些使用者(如财务分析专家、投资经纪人等)由于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因而有可能与必要分析和利用详细和复杂的信息。但比较大量的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理解与利用能力有限甚至十分有限,他们也没有必要全面掌握财务报告的全部内容,这些使用者团体包括分散在社会各阶层的普通股东。这样,又产生了对新型报表的需要。这种报表应能反映财务报告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信息,即所谓概括性报告。那些需要详细信息的使用者仍可通过通常的财务报告而获得所需的信息。概括性报告的主要格式可以包括:(a)广泛利用图形等代替财务报告的某一部分;(b)保留财务报告和报告的各个部分,但进行大量的浓缩;(c)广泛修改,扩大使用董事长或总经理报告和简短的专题分析;等等。 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是,除了继续对外提供传统的财务报告外,还提供概括性报告。然而,完整的传统财务报告可能是作为附录形式出现的。这种做法既可使企业遵循有关财务报告的有关规章制度,又可使那些只需简单浏览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获得一些概括性的信息,以便对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预测报告 预测报告是指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预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与报告。由于这种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更为相关,许多国家的会计职业组织都加强了对预测报告的编制与审计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编制这种报告,以便提高企业的形象。 管理人员的分析与讨论 管理人员对所报告信息的分析与解释的重要性在于:管理人员比外部使用者更了解与企业有关的事项与交易。因此,通过对一些重要事项的讨论与分析,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此外,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经常依赖管理人员的假设与判断,管理人员的讨论与分析有助于使用者评估判断性信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和财务报告内容的日益复杂化,外部使用者愈来愈需要管理人员对企业重要事项或信息的讨论与分析。 职工报告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组织都要求企业提供职工报告。例如,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草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多国公司指南》,欧洲经济共同体《第4 号指令》等等都要求公司披露有关职工人数、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法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定期提供详细说明职工人数、工资、工作条件及培训等问题的职工报告。英国《公司报告》则明确提出,为了履行企业对社会的经管责任,各种企业都应该提供职工报告。美国会计学会在1990年发表的“会计与审计计量委员会 1989—1990年度报告”中曾建议把职工报告列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总之,随着职工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为职工集团提供信息已成为企业报告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责任报告 由于传统的企业目标过于狭窄,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社会与公众利益,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职工福利、劳动条件等得不到重视,社会对企业的上述行为日益不满,要求企业注重社会责任、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职工福利、专业教育与培训、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综合利用等等。 社会责任报告就是从宏观经济出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它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成果与状况的计量与反映,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日益社会化与扩大化,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企业有责任向社会提供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环境影响情况的报告。目前,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都要求或建议企业提供社会责任报告。这种报告必然将逐渐成为企业对外报告特别是对外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甚至整个对外报告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都纷纷发起了对财务报告理论体系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富有成果的研究报告。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1—6号”(1978年—1985年),加拿大会计行政当局的“财务报告概念结构”(1987年),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的“会计目标和基本概念”(1982年),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与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1989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目标和财务信息质量特征”(1991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与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模式”(1991年),我国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1991年)等等。 然而,人们对于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信息应当“为谁揭示”,“揭示什么”,“谁来揭示”,“在什么时候揭示”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此外,财务报告内容日益复杂化,企业对外报告责任日益扩大化,人们必然要进一步寻求如何更好地解决确认、计量和揭示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更先进、更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未来,人们必然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整个对外报告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因为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的指南,会计实践又离不开各种程序和方法。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