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智能制造发展前景论文500字标题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12 09:40:04

智能制造发展前景论文500字标题

1、人工智能技术。因为IMS的目标是计算机模拟制造业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从而取代或延伸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因此人工智能技术成为IMS关键技术之一。IMS与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息息相关。2、并行工程。针对制造业而言,并行工程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学,应用于IMS中,将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品设计的盲目性和设计的重复性。3、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制造过程的系统和各个环节“智能集成”化的支撑。信息网络同时也是制造信息及知识流动的通道。4、虚拟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模拟出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更有效,更经济、更灵活的组织生产,实现了产品开发周期最短,产品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优,生产效率最高的保证。同时虚拟制造技术也是并行工程实现的必要前提。5、自律能力构筑。即收集和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强大的知识库和基于知识的模型是自律能力的基础。6、人机一体化。智能制造系统不单单是“人工智能系统,而且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一种混合智能。想以人工智能全面取代制造过程中人类专家的智能,独立承担分析、判断、决策等任务,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人机一体化突出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在智能机器的配合下,更好的发挥人的潜能,使达到一种相互协作平等共事的关系,使二者在不同层次上各显其能,相辅相成。7、自组织和超柔性。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各组成单元能够依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自行组成一种最佳结构,使其柔性不仅表现运行方式上,而且表现在结构形式上,所以称这种柔性为超柔性,类似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如同一群人类专家组成的整体。

智能制造产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智能制造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浙海德曼(688577)、三丰智能(300276)、埃夫特(688165)、创世纪(300083)、山河智能(002097)、先惠技术(688155)、哈工智能(000584)、瀚川智能(688022)、福能东方(300173)、汉钟精机(002158)、华东数控(002248)、华明装备(002270)、宇环数控(002903)、机器人(300024)等。本文核心数据:智能制造相关政策、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业产值我国政策给予智能制造行业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最近几年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从《中国制造2025》再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我国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如下: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应用广泛近几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遴选出一批先行先试的试点示范项目,有效带动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分别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柔性制造、互联工厂、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全生产过程能源优化管理、网络协同制造,网络运维服务。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重点部署数字化工厂根据德勤调查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63%)、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62%)、工业物联网(48%)、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36%)以及人工智能(21%)。从相关技术来看,受访企业所关注的相关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平台、大数据、识别技术、云计算、虚拟制造技术、3D打印、C2M。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央地紧密配合、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发展态势良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2010-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25056亿元,同比增长85%。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但同时又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根据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万亿元左右,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空间巨大。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政策给予智能制造行业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最近几年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从《中国制造2025》再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我国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如下: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应用广泛近几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遴选出一批先行先试的试点示范项目,有效带动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分别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柔性制造、互联工厂、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全生产过程能源优化管理、网络协同制造,网络运维服务。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重点部署数字化工厂根据德勤调查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63%)、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62%)、工业物联网(48%)、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36%)以及人工智能(21%)。从相关技术来看,受访企业所关注的相关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平台、大数据、识别技术、云计算、虚拟制造技术、3D打印、C2M。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央地紧密配合、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发展态势良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2010-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25056亿元,同比增长85%。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但同时又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根据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万亿元左右,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能产品现在是比较热的,而且是将来的发展方向,智能办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前瞻产业研究院对智能制造产业进行了全面研究,列举出产业中八大热点: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数字化工厂优势在于信息实时,资源整合,柔性化生产。智能工厂优势在于无人,全机器人生产。制造业转变:传统手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发展前景论文500字怎么写标题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5个等级2021 年5 月,《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发布,该标准将智能制造能力定义为:为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企业对人员、技术、资源、制造等进行管理提升和综合应用的程度。并且提出了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的5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优化级)、五级(引领级)。三大行业智能制造成熟度领先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领先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在一级及以下的企业占比为7%,二级企业占比超过20%,三级和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均超过12%,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汽车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6%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6%,其中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10%。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0%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0%,其中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11%。综上所述,国家标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将智能制造能力分为5个等级。2021年,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7%,汽车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6%,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0%。——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家有光芒,喜气洋洋”,今天的光芒已经闻名全国,如同冉冉升起的太阳将光芒普照在东方大地上。我有幸来到这里一睹光芒集团的风采。  首先,我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光芒真空管太阳集热器制造厂。刚踏进工厂,十五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眼帘:追求高起点,创造零缺陷,让用户满意。接着,一根根真空管整齐地堆放在两边,闪烁着耀眼的智慧光芒。往前走,工人们仍在辛勤忙碌着,一刻也不停息。一根根真空管从工人们的手中诞生,我仔细端详着一根刚加工好的真空管,别看它如此细小,但从制作到加工完成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它浸透着光芒工人多少辛勤的汗水啊!这时,眼前的一个工人已经汗流浃背了,可她仍然工作着,我忍不住上前问道:“你不累吗?”她笑了笑说:“这活儿可不算累,比起其它工人来,干这行儿好多了。”说完,又继续忙碌起来。辛勤劳动的工人啊,你们向我传递着光芒精神:做企业精诚,做事情精心,做产品精艺。  我们又乘车来到了光芒集团中心。一进门,我就被各种各样的光芒产品吸引住了:电子灶、调压阀、炉板、阀门……真是琳琅满目。随着光芒讲解员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一个圆桶形的电热水气前,讲解员叔叔介绍道:“这个新产品叫做光芒中央电热水器,它由蓝金刚内胆制成,抗蚀十分有效,它独特的漏电保护器可在0。1秒内自动切断电源,安全无忧。”讲解员叔叔又将目光转向另一台电热水器,“来,再看这一台。”他停了停,继续说:“这台光芒电热水器是数码控制的,是最高档的产品。”“哇,数码控制!”同学们不由得瞪大眼睛。“这儿的产品可真行啊!短短的几年时间,你们就创造出这么多新品种,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一个同学问道。“这就是我们光芒作风,”讲解员叔叔微笑着,“以快致胜,一次做对,团结协作,勇于负责。”  接着,我们走进后厅,聆听了总经理助理马飞绘声绘色的讲座。马飞叔叔告诉我们:“光芒之所以发展到今天成为全国名牌,源动力是创新。‘科技光芒,创造无限’,而学习则是创新之母,实践则是创新之父。兴趣会给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责任感、爱心能为创新指出正确方向。”  光芒啊,你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在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里,像光芒一样,我们要以快致胜,一次做对,务实创新,精益求精,才能开辟出一块新天地,一块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新天地。

我国政策给予智能制造行业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最近几年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从《中国制造2025》再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我国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如下: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应用广泛近几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遴选出一批先行先试的试点示范项目,有效带动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分别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柔性制造、互联工厂、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全生产过程能源优化管理、网络协同制造,网络运维服务。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重点部署数字化工厂根据德勤调查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63%)、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62%)、工业物联网(48%)、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36%)以及人工智能(21%)。从相关技术来看,受访企业所关注的相关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平台、大数据、识别技术、云计算、虚拟制造技术、3D打印、C2M。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央地紧密配合、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发展态势良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2010-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25056亿元,同比增长85%。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但同时又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根据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万亿元左右,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处于成长期,由于相关人才的数量比较少,人工智能的人才市场处于空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加之国家发布相关政策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省份也比较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

智能制造发展前景论文500字标题怎么写

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十一年,这期间,中国经济从全盘接纳“全球秩序”到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三大巨头之列,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是最好的佐证。然而,面对全球制造业的产能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消费者需求更加苛刻等难题,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一、走向智能化 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智能制造系统最终要从以人为主要决策核心的人机和谐系统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转变。例如发展智能化产品(聪明机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工业自动控制技术和产品(传感元件、自动化仪表、PLC、DCS、FCS、现场总线、数控系统)、远程监控、检测、诊断等。 中国也是农业大国,农用机械的智能化对中国制造业影响很大,关注“三农”,扶持发展先进适用农用装备,按照先进、适用、经济、安全等原则,鼓励10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及关键零部件、配套农机具,农作物移栽机械,农业收获机械,牧草收获机械,节水灌概设备,以及沼气设备等的发展。 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考虑到智能装备的战略地位,以及在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并且将建立首台(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智能化非常重要:产品装备实现数字化,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智能化工具,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二、打造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数控机床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高档数控系统与重型、精密机床,一直被国外厂家垄断。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系统攻关,以华中数控(540,42,78%)“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为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了60%,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万小时。此外,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进展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ARJ—21飞机正在进行试飞,预计今年将开始批量交付。“嫦娥工程”及“载人航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十一五”期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80%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钢铁、采矿、水泥、石化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常规流程成套设备、2000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日产4000—10000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成套设备已能自主提供。30万吨/年合成氨设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关键“三机”也已研制成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为电力、石化、冶金、铁路等行业提供的主要装备,关键技术依赖引进。用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原创性技术成果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产业共性应用技术研发缺位,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缺乏,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基础制造水平滞后,长期以来,为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轴承、液气密元件、模具、齿轮、弹簧、粉末冶金制品、紧固件等基础件,泵、阀、风机等通用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等测控部件,质量和可靠性不高,品种规格不全;特种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落后,专业化程度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除中小型普通机床制造、交联电缆行业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外,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热衷于仍然热衷于新上项目、铺摊子,在国家严格调控“两高一资”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下,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装备制造业,导致一些新兴行业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隐优,过度竞争风险加剧,如风力发电设备、大型盾构机、大型压力机等。如不及时加以调控,不仅将使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还将影响产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打造自主品牌的瓶颈。 三、转向服务型制造 过去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局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未来十年,如何能从大而不强跻身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面临系列挑战。正如中国经济学家樊钢所指出的,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并非单纯的放弃原有产业,转而去做高科技,在企业转型升级背后,必须要与其关联的要素市场相配合。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未来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包括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设备租赁、远程诊断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现代的制造服务业。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也令企业在价值链高端缺席。他说:“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回收再制造、租赁等服务业未能得到培育,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所占比重低于10%,国外已经超过50%,我们主要业务是属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 事实上也证明,中国制造企业重构商业模式、向服务业务转型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从总体上提升客户的产品拥有体验;二是提供脱离产品的专业服务,利用企业在研发、供应链、销售等运营能力上的优势,为其他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湖北富邦科技和其他一些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开始重构商业模式的有益探索,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以保留自身原有的产品制造优势,减少变革风险。 服务制造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中国当前的制造业虽然有“世界工厂”“制造大国”等美誉加身,实际上更多的企业是在给西方发达国家“打工”。有关专家给出的解释是,中国制造企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纷纷搞价格战,无力争夺高端市场,这使得企业的利润率极其低下。而现代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产业链,早就脱离了单纯的产品、生产线和流水线的局限,它包含了研发、品牌、行销、物流、金融、谘询、文化、客户管理、会展、培训、设备改造、设备租赁、供应链管理、产品回收、商标专利等诸多方面。服务制造是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为了实现制造价值链中各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进而达到一种高效创新的制造模式,也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它包括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两个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与服务的深度结合,一大关键因素是企业本身要具有核心产品或者说核心能力,围绕核心产品或者核心能力进行创新,与服务业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只有围绕着它的核心产品,客户才认可它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服务制造”对于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制造业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中国制造业的融合朝着深度、广度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的重点包括发展智能工具、构建数字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促进转型升级、做强信息产业、催生新兴产业等六个方面。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而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中国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明显进步,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数控机床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在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数控机床的质量也在追赶世界的进程中不断加速。同时,作为数控机床核心技术的国产数控系统同样取得重大突破。制造业与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融合,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共性和个性全面共同促进的时候。面向诸多的企业,系统集成商、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实施单位把共性的平台去和每一个企业的个性结合起来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够良性互动地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未来,集成与协同将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来实现?在空间跨度上,从企业的集成到企业间的集成,走向企业间产业链、企业集团甚至跨国集团这种基于企业业务系统的集成;在时间跨度上,从侧重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走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过程;在集成和协同的重点上,从多年来以信息共享为集成的重点,走到了过程集成的阶段,正在向知识与智能发展的集成阶段迈进。在集成和协同的关键技术方面,现阶段的企业很多都集中在单元技术的应用,从发展的角度,会由这些单元技术产品通过集成平台,形成企业的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并朝着企业综合能力平台发展。

智能制造是未来工业的“必然”,但目前工业0阶段还无法实现全智能化、机器人化,更多是自动化设备,而自动化设备通过云MES等软件可以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物联网,生产数据、设备状况、现场信息自动采集,最终实现由自动化工厂向数字化工厂的升级转型。数字化工厂优势在于信息实时,资源整合,柔性化生产。智能工厂优势在于无人,全机器人生产。制造业转变:传统手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

智能产品现在是比较热的,而且是将来的发展方向,智能办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前瞻产业研究院对智能制造产业进行了全面研究,列举出产业中八大热点: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数字化工厂优势在于信息实时,资源整合,柔性化生产。智能工厂优势在于无人,全机器人生产。制造业转变:传统手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

不是的! 1、三D设计是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基础。它是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更形象化的一种新兴设计方法。学习设计的美术的确很重要。主要是要对立体方面有感觉,但如果经过自己的锻炼和对软件的熟练程度。克服这点小问题应该是可以的。最主要的就是你有足够的时间锻炼自己。熟练对软件的掌握。要相信自己可以。不要硬着头皮去做。每个东西都技巧。 2、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及应用。在简述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专家系统、智能控制、计算智能及其应用、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综合集成智能系统和智能系统及装备实例等。

智能制造发展前景论文500字标题怎样写

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十一年,这期间,中国经济从全盘接纳“全球秩序”到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三大巨头之列,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是最好的佐证。然而,面对全球制造业的产能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率下降、消费者需求更加苛刻等难题,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一、走向智能化 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智能制造系统最终要从以人为主要决策核心的人机和谐系统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转变。例如发展智能化产品(聪明机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工业自动控制技术和产品(传感元件、自动化仪表、PLC、DCS、FCS、现场总线、数控系统)、远程监控、检测、诊断等。 中国也是农业大国,农用机械的智能化对中国制造业影响很大,关注“三农”,扶持发展先进适用农用装备,按照先进、适用、经济、安全等原则,鼓励10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及关键零部件、配套农机具,农作物移栽机械,农业收获机械,牧草收获机械,节水灌概设备,以及沼气设备等的发展。 智能制造装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之一。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考虑到智能装备的战略地位,以及在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持续加大对智能装备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并且将建立首台(套)装备示范项目保险机制。智能化非常重要:产品装备实现数字化,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智能化工具,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二、打造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数控机床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高档数控系统与重型、精密机床,一直被国外厂家垄断。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系统攻关,以华中数控(540,42,78%)“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为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了60%,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万小时。此外,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进展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ARJ—21飞机正在进行试飞,预计今年将开始批量交付。“嫦娥工程”及“载人航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十一五”期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80%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钢铁、采矿、水泥、石化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常规流程成套设备、2000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日产4000—10000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成套设备已能自主提供。30万吨/年合成氨设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关键“三机”也已研制成功。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为电力、石化、冶金、铁路等行业提供的主要装备,关键技术依赖引进。用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原创性技术成果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产业共性应用技术研发缺位,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缺乏,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基础制造水平滞后,长期以来,为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轴承、液气密元件、模具、齿轮、弹簧、粉末冶金制品、紧固件等基础件,泵、阀、风机等通用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等测控部件,质量和可靠性不高,品种规格不全;特种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落后,专业化程度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除中小型普通机床制造、交联电缆行业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外,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热衷于仍然热衷于新上项目、铺摊子,在国家严格调控“两高一资”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形势下,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装备制造业,导致一些新兴行业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隐优,过度竞争风险加剧,如风力发电设备、大型盾构机、大型压力机等。如不及时加以调控,不仅将使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难,还将影响产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打造自主品牌的瓶颈。 三、转向服务型制造 过去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局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未来十年,如何能从大而不强跻身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面临系列挑战。正如中国经济学家樊钢所指出的,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并非单纯的放弃原有产业,转而去做高科技,在企业转型升级背后,必须要与其关联的要素市场相配合。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未来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包括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设备租赁、远程诊断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现代的制造服务业。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也令企业在价值链高端缺席。他说:“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回收再制造、租赁等服务业未能得到培育,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所占比重低于10%,国外已经超过50%,我们主要业务是属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 事实上也证明,中国制造企业重构商业模式、向服务业务转型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从总体上提升客户的产品拥有体验;二是提供脱离产品的专业服务,利用企业在研发、供应链、销售等运营能力上的优势,为其他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湖北富邦科技和其他一些中国制造企业已经开始重构商业模式的有益探索,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以保留自身原有的产品制造优势,减少变革风险。 服务制造是制造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中国当前的制造业虽然有“世界工厂”“制造大国”等美誉加身,实际上更多的企业是在给西方发达国家“打工”。有关专家给出的解释是,中国制造企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纷纷搞价格战,无力争夺高端市场,这使得企业的利润率极其低下。而现代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产业链,早就脱离了单纯的产品、生产线和流水线的局限,它包含了研发、品牌、行销、物流、金融、谘询、文化、客户管理、会展、培训、设备改造、设备租赁、供应链管理、产品回收、商标专利等诸多方面。服务制造是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为了实现制造价值链中各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进而达到一种高效创新的制造模式,也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它包括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两个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与服务的深度结合,一大关键因素是企业本身要具有核心产品或者说核心能力,围绕核心产品或者核心能力进行创新,与服务业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只有围绕着它的核心产品,客户才认可它的整体解决方案。因此,“服务制造”对于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制造业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中国制造业的融合朝着深度、广度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的重点包括发展智能工具、构建数字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促进转型升级、做强信息产业、催生新兴产业等六个方面。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机床业进入了以数字化制造技术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时代,而数控机床就是代表产品之一。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中国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明显进步,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取得重大突破,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数控机床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在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数控机床的质量也在追赶世界的进程中不断加速。同时,作为数控机床核心技术的国产数控系统同样取得重大突破。制造业与信息技术、高新技术融合,能够促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共性和个性全面共同促进的时候。面向诸多的企业,系统集成商、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实施单位把共性的平台去和每一个企业的个性结合起来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够良性互动地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未来,集成与协同将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来实现?在空间跨度上,从企业的集成到企业间的集成,走向企业间产业链、企业集团甚至跨国集团这种基于企业业务系统的集成;在时间跨度上,从侧重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走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过程;在集成和协同的重点上,从多年来以信息共享为集成的重点,走到了过程集成的阶段,正在向知识与智能发展的集成阶段迈进。在集成和协同的关键技术方面,现阶段的企业很多都集中在单元技术的应用,从发展的角度,会由这些单元技术产品通过集成平台,形成企业的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并朝着企业综合能力平台发展。

不是的! 1、三D设计是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基础。它是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更形象化的一种新兴设计方法。学习设计的美术的确很重要。主要是要对立体方面有感觉,但如果经过自己的锻炼和对软件的熟练程度。克服这点小问题应该是可以的。最主要的就是你有足够的时间锻炼自己。熟练对软件的掌握。要相信自己可以。不要硬着头皮去做。每个东西都技巧。 2、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及应用。在简述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专家系统、智能控制、计算智能及其应用、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综合集成智能系统和智能系统及装备实例等。

我国政策给予智能制造行业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最近几年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从《中国制造2025》再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我国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如下: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应用广泛近几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遴选出一批先行先试的试点示范项目,有效带动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分别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柔性制造、互联工厂、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全生产过程能源优化管理、网络协同制造,网络运维服务。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重点部署数字化工厂根据德勤调查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63%)、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62%)、工业物联网(48%)、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36%)以及人工智能(21%)。从相关技术来看,受访企业所关注的相关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平台、大数据、识别技术、云计算、虚拟制造技术、3D打印、C2M。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央地紧密配合、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发展态势良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2010-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25056亿元,同比增长85%。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但同时又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根据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万亿元左右,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处于成长期,由于相关人才的数量比较少,人工智能的人才市场处于空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加之国家发布相关政策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省份也比较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

智能制造发展前景论文500字怎么写

本人觉得前景非常的光明首先,智能的家电首先已经出现在国内国外各大商场了,所以这是作为一个硕士生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话题的 另外,如果你是写论文的话还是写写比较超前的话题,例如,将来的智能机器人(制造业中应用于电子业,如电子板,电容,各种芯片等等)如果是想将来有这样的发展的话,还是学一学关于电子类的智能体,单片机就不错 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你的头,有时间再交流。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处于成长期,由于相关人才的数量比较少,人工智能的人才市场处于空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加之国家发布相关政策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省份也比较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

智能制造产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智能制造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浙海德曼(688577)、三丰智能(300276)、埃夫特(688165)、创世纪(300083)、山河智能(002097)、先惠技术(688155)、哈工智能(000584)、瀚川智能(688022)、福能东方(300173)、汉钟精机(002158)、华东数控(002248)、华明装备(002270)、宇环数控(002903)、机器人(300024)等。本文核心数据:智能制造相关政策、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业产值我国政策给予智能制造行业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最近几年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从《中国制造2025》再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我国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相关政策如下: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应用广泛近几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遴选出一批先行先试的试点示范项目,有效带动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八大典型智能制造模式,分别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柔性制造、互联工厂、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全生产过程能源优化管理、网络协同制造,网络运维服务。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重点部署数字化工厂根据德勤调查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63%)、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62%)、工业物联网(48%)、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36%)以及人工智能(21%)。从相关技术来看,受访企业所关注的相关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平台、大数据、识别技术、云计算、虚拟制造技术、3D打印、C2M。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通过试点示范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标准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央地紧密配合、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发展态势良好,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2010-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约为25056亿元,同比增长85%。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制造业产能巨大,但同时又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有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将为设备和软件行业带来机会,机器人、传感器、工业软件、3D打印等都蕴含百亿甚至千亿的市场容量。根据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万亿元左右,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空间巨大。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5个等级2021 年5 月,《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发布,该标准将智能制造能力定义为:为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企业对人员、技术、资源、制造等进行管理提升和综合应用的程度。并且提出了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的5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优化级)、五级(引领级)。三大行业智能制造成熟度领先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领先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成熟度在一级及以下的企业占比为7%,二级企业占比超过20%,三级和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均超过12%,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汽车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6%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6%,其中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10%。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0%根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0%,其中四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11%。综上所述,国家标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将智能制造能力分为5个等级。2021年,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于各行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前列。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7%,汽车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6%,电子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超40%。——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