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特征论文1500字

发布时间:2024-08-09 07:20:40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特征论文1500字

进入2008年,自然灾害和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从内外两方面加大了我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社会上出现了放松调控力度、避免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呼声,甚至出现“硬着陆”和“滞胀”的担忧。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于明确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显得尤为重要,从各方面情况判断,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不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基本面: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虽大于以往,但其影响程度尚不能过高估计。在当前情况下,要继续坚持“双防”的基本政策取向,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形势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增强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保持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美国和世界经济放缓的影响分析   去年以来,随着美的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向全球市场蔓延,不仅直接影响美国经济,而且引发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动荡,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  美国和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大于以往,过去5年,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繁荣期。这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展外需空间是分不开的。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和“中国制造”产品远销世界,使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人民币与外币的经常兑换,已使我国无法置身于全球经济之外而独善其身,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已不容忽视。随着近年来我国与新兴经济体联系的加强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完全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缓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外需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有效扩大内需和平衡内外需关系的能力。  第四,美国和全球经济减速加大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但也会成为出口结构调整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减速,有可能使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据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幅预期为5%左右。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增速5~1个百分点,再考虑到全球经济体减速的影响,外部输入性因素可能使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的回落,这将有利于我国偏快的经济降温。与此同时,外部输入的减速压力,也可能促使我国加快出口结构调整、促使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外需空间缩小,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将促使我国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培育,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次贷危机导致全球包括资源在内的资产价格普遍下滑,为我国海外投资提供了较多的机会,我国可加大海外投资并购力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新的外需空间,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阐述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特征论文1500字

楼主可以参考:  当今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科学论断精辟概括了当前一个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2007年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目前国际战略形势中出现的深刻变革和复杂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三大趋势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实力出现新的消长、政策出现新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互动的结果。  就我国而言,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关系,构成了我国外交态势的全局。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要点,发展中国家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基点,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的国际战略态势总体上继续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进一步”: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周边关系进一步改善,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必须居安思危,妥善应对:一是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仍很不安宁;二是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三是我与各大国关系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四是我国周边还存在一些复杂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台独”分裂势力正在加紧进行分裂活动。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展望2008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四个继续”: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大国关系  过去一年,国际力量对比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着新一轮大国关系的调整。美国单边主义严重受挫,2007年明显加强对国际上其他力量的协调和借重。欧盟实现第六次扩大,成员增加到27个,欧盟峰会通过《里斯本条约》,一体化建设摆脱停滞状态。俄罗斯复兴势头强劲,2007年经济增速可达6%,俄对外政策进取性增强。日本经济保持复苏势头,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在此背景下,美俄矛盾有所发展,针对美进一步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做法,俄积极展开战略反制;美欧分歧犹存但关系有所拉近;美日强化同盟关系的同时分歧有所展现,特别是日政府被迫中止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对美军的支援行动,对美日关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重点。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3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美元,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过去一年,我国与各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  1、中美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并有新的进展。  胡主席与布什总统两度会晤、多次通话;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功举行,取得多项成果。2007年1—9月,中美双边贸易额为6亿美元,同比增长6%,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我成功接待美国防部长盖茨访华,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  2、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两国高层互动频繁。胡主席与普京总统五度会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发展确定总体框架。双边经贸合作务实推进,2007年1—9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8%,2010年前双边贸易额增至600-800亿美元的目标可望如期实现。  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双方共签署价值约43亿美元的21项合作协议,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  3、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2007年年内,胡主席与时任日首相的安倍两度会晤,温总理成功访日,日现任首相福田成功访华,双方为构筑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而共同努力。2007年1—9月,两国贸易额达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会议机制正式启动,并举行首次会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刚川成功访日,是中国国防部长时隔近10年再度访日;中国海军军舰首次访日,书写了两国军事交流的新篇章。“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举行近百次活动,加深了两国民间往来和相互理解。  4、中欧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  胡主席会晤多位欧洲政要,法总统萨科齐、英首相布朗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访华,中欧举行第十次领导人会晤和第三轮中欧战略对话。2007年1—9月,中欧贸易额达3亿美元,同比增长8%。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分别与英、法、西班牙等国海军举行海上联合军演,军事交流领域有新的拓展。  二、周边关系  我国周边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既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也是诸多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的热点。过去一年,我国周边地区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朝鲜半岛形势明显趋向缓和,东盟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南亚区域合作步伐加快,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成就显著。8月,上合组织峰会通过《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成功举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引起广泛关注。  周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要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改善。俄罗斯和日本既是大国,也是我周边重要邻国。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继续取得新的进展。除此之外,我与周边各方向上国家的关系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取得新的成果。  尽管解决朝核问题仍然是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但我在朝核问题有关各方之间积极斡旋,推动六方会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07年年内,六方会谈先后于2月和10月通过《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共同文件和《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同意完成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对核计划进行申报;美将根据朝方行动并行启动不再将朝列为“支恐”国家程序,推动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进程;各方重申向朝提供经济、能源与人道主义援助。我在朝核问题解决进程中充分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称赞。中朝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日韩三国交流合作得到加强,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中日韩文化交流年”顺利展开。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深入推进。1月和11月,温总理先后出席第十次和第十一次东盟与中国“10+1”峰会,与东盟达成多项重要共识。7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协议》正式实施,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等对话活动,成功主办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和中国与东盟维和研讨会,与东盟安全对话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2、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  2007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5周年。15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  8月,胡主席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11月,温总理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进行正式访问。高层互访和各层级交流进一步增强了我与中亚国家的政治互信与互利合作。  3、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  2007年年内,中巴双方同意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7月1日起,中国对巴实施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第一阶段降税,推动中巴自贸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印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胡主席、温总理与辛格总理多次会晤,双方同意不断推进中印合作“十项战略”,深化双边关系发展。两国外长2007年年内共5次会晤,创历年之最。2007年1—9月,中印双边贸易额达272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52%,增幅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居于首位。11月,中印举行首次防务与安全磋商;12月,举行首次陆军联合反恐训练,两国军事互信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三、发展中国家关系  过去一年,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联合自强趋势明显上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砖四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经济总和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亚洲、非洲、拉美地区经济都保持较高增速。新兴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传统大国。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07年143个发展中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都在增加,只有10个国家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有所减少。  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基点。过去一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2007年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各项后续措施的开局之年。1月30日—2月10日,胡主席对非洲8国进行国事访问,有力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9月,中国与非洲48国外长在联大举行首次政治磋商,启动了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中国对非援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非发展基金正式启动,免债、免关税等工作有序进行。2007年1—9月,中非双边贸易额达1亿美元,同比增长7%。  我与拉美国家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拉双方在联合国、里约集团、美洲国家组织成员与常驻观察员对话会等机制内保持密切磋商、不断加强协调。以“G8+5”等机制为平台促进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在全面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同时,我积极主动地推进和引导南北对话与合作。  自2002年起,八国集团在峰会期间与部分发展中国家举行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2007年6月,八国集团启动“G8+5”常规对话机制,今后将定期召开会议,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能源、社会等领域加强对话与沟通。“G8+5”机制正成为推进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2007年年内,胡主席出席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G8+5”对话会,就世界经济问题阐述中方立场,主张促进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南北合作;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中方政策主张,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减排义务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措施;在出席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时就加强南南协调提出倡议,得到与会领导人的积极响应。这是胡主席继2003年法国埃维昂会议、2005年英国鹰谷会议、2006年俄罗斯圣彼得堡会议之后,第四次出席南北领导人对话会,对加强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巩固我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多边关系  过去一年,全球和地区多边关系发展更趋活跃。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贸组织、上合组织、欧盟、东盟、非盟、阿盟、亚欧峰会等全球和地区性多边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不断增强。在解决朝核问题、伊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方面,联合国安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12月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这一新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和广泛赞誉。亚太经合组织经过18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拥有21个成员,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1%、世界经济总量的53%和世界贸易的46%,成为当今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9月,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悉尼宣言》,就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谈判、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达成重要共识。  多边关系是我国外交工作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合组织、东盟与中国“10+1”和东盟与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以及“G8+5”等多边机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全球和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以联合国为重要舞台,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高度重视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一贯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国际问题,在朝核、伊核、苏丹达区等问题上既注意照顾有关国家的合理关切,又重视维护各方的共同利益,既有效维护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权威,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建设性作用,全面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中国积极加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力度,截至2007年11月底,我军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9040人次,是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应联合国请求,又向黎巴嫩派遣1支60人的维和医疗分队,将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由182人扩编至275人,承诺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支315人的多功能维和工兵分队,其中140人的先遣队已于11月24日部署到任务区,获得良好的国际反响。中国积极履行对联合国应尽的财政义务,会费比额由05%上升至667%,增幅居各国之首。中国还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为推动联合国裁军和军事信任制度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重视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支持该组织在亚太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2007年9月,胡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针对气候变化这一会议主要议题,胡主席明确提出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主张,提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介绍了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措施、成就和目标。这是继“G8+5”会议后,胡主席再次在多边场合深入、系统地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会议中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具体、务实的合作建议,受到各方积极评价和支持。会议通过的《悉尼宣言》采纳了中国提出的主张。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日益增强。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战略态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这个你可以去上百度搜索,百度上那些论文模板都会有很多的可以借鉴一下。

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世界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总体稳定是世界形势的主流。2、大国关系相对稳定,地区国家相互靠拢:冷战结束后,世界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近年大国之间在合作和斗争中相互制约,因而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未打破。同时广大中小国家联合自强的趋势明显加强,并且成立了一些地区组织。3、世界军备下降幅度参差不齐,质量建军成为主要竞争形势:由于国际形势日渐缓和,使全球性军备竞赛有所降温。但是,一些地区性军备竞赛有所升级,特别是世界各国质量建军的步伐明显加快。拓展资料: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1、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2、国际战略格局的样式是由力量对比关系所决定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格格局。3、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4、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008年,自然灾害和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从内外两方面加大了我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社会上出现了放松调控力度、避免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呼声,甚至出现“硬着陆”和“滞胀”的担忧。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于明确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显得尤为重要,从各方面情况判断,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不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基本面: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虽大于以往,但其影响程度尚不能过高估计。在当前情况下,要继续坚持“双防”的基本政策取向,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形势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增强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保持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美国和世界经济放缓的影响分析   去年以来,随着美的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向全球市场蔓延,不仅直接影响美国经济,而且引发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动荡,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  美国和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大于以往,过去5年,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繁荣期。这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展外需空间是分不开的。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和“中国制造”产品远销世界,使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人民币与外币的经常兑换,已使我国无法置身于全球经济之外而独善其身,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已不容忽视。随着近年来我国与新兴经济体联系的加强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完全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缓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外需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有效扩大内需和平衡内外需关系的能力。  第四,美国和全球经济减速加大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但也会成为出口结构调整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减速,有可能使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据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幅预期为5%左右。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增速5~1个百分点,再考虑到全球经济体减速的影响,外部输入性因素可能使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的回落,这将有利于我国偏快的经济降温。与此同时,外部输入的减速压力,也可能促使我国加快出口结构调整、促使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外需空间缩小,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将促使我国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培育,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次贷危机导致全球包括资源在内的资产价格普遍下滑,为我国海外投资提供了较多的机会,我国可加大海外投资并购力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新的外需空间,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特征论文1500字怎么写

这个你可以去上百度搜索,百度上那些论文模板都会有很多的可以借鉴一下。

进入2008年,自然灾害和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从内外两方面加大了我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社会上出现了放松调控力度、避免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呼声,甚至出现“硬着陆”和“滞胀”的担忧。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于明确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显得尤为重要,从各方面情况判断,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不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基本面: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虽大于以往,但其影响程度尚不能过高估计。在当前情况下,要继续坚持“双防”的基本政策取向,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形势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增强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保持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美国和世界经济放缓的影响分析   去年以来,随着美的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向全球市场蔓延,不仅直接影响美国经济,而且引发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动荡,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  美国和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大于以往,过去5年,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繁荣期。这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展外需空间是分不开的。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和“中国制造”产品远销世界,使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人民币与外币的经常兑换,已使我国无法置身于全球经济之外而独善其身,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已不容忽视。随着近年来我国与新兴经济体联系的加强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完全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缓美国及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外需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有效扩大内需和平衡内外需关系的能力。  第四,美国和全球经济减速加大了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但也会成为出口结构调整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减速,有可能使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据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幅预期为5%左右。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增速5~1个百分点,再考虑到全球经济体减速的影响,外部输入性因素可能使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的回落,这将有利于我国偏快的经济降温。与此同时,外部输入的减速压力,也可能促使我国加快出口结构调整、促使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外需空间缩小,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将促使我国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培育,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次贷危机导致全球包括资源在内的资产价格普遍下滑,为我国海外投资提供了较多的机会,我国可加大海外投资并购力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新的外需空间,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我国的外交政策。这方面的论文,嗯,他是很应该是一种很端正的态度去写。

这位朋友你好!我根据你的部分情况进行了查阅,为你分出了大层次,你可以再细整一下:首先,是奥运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语境中,“奥林匹克精神”有专门的含义。国际奥委会在其《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显然,《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公正对待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世界上文化间的各种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以及观众生有不同的肤色,穿着不同的服装,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宗教仪式,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种族的和文化的差异,又常常由于各国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而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世界上所有的体育文化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于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引人注目。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就可能引发冲突。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就是要形成一种精神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可以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在不同文化的展示中,看到的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文化图景,从而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而不是各自封闭的藩篱;使矛盾成为互相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互相轻视的诱因。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才能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尊敬其他民族,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竞技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各国运动员才能保持和加强团结、友谊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实现它的神圣目标。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奥林匹克精神是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为了把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教育体系介绍给祖国,顾拜旦从青少年时期起,就潜心钻研同时代的不同教育体系和古希腊的历史。他希望法国青年能接受一种新的教育体系,即在加强道德修养和增强信心的同时,锻炼身体,培养勇敢精神和坚强的个性。通过对古奥运会的考察,顾拜旦认识到,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壮观场面,而且是为了教育人。他认为,体育竞赛活动能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同时又能锻炼身体。顾拜旦一直致力于古代历史和奥运会研究。当他听到希腊的伊文格罗斯-瑞卜斯愿为当地举办奥运会慷慨解囊的消息后,一个复兴古奥运会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出现了——要像古希腊人那样,通过体育竞赛教育青年。从此,他便周游世界,到处宣传自己的主张。顾拜旦提出复兴奥运会的主张并不复古。他建议恢复奥运会的组织形式和庆典仪式,但又认为有必要注人新的成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运动会的国际性,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运动员的业余性,以及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将使世界和平得到巩固和加强,种族歧视也将会被废除,这便是奥林匹克精神。1894年,顾拜旦召集了第一次国际体育大会,会上提出了复兴奥运会的建议并得到赞同,于是,成立了国际奥委会。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获得极大成功。奥林匹克精神诞生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的精神发展,以此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它的意图是教育人,锻炼人的性格,培养人的道德,发展古希腊人的理想——“美丽、健康”。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对象不只是那些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还包括人民大众。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大奇迹。它期望建立一个没有任何歧视的社会,培养人们之间真诚的理解、合作和友谊、承认在平等的条件下为获得荣誉的公平竞争,为人们在社会的其他领域树立了一个独特而光辉的榜样。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国际体系它是完全独立的。因此,他从一开始就不允许任何来自政治、经济或社会的因素对其进行干涉。他还为此创建了一个独立的国际奥委员,规定了国际奥委会的主要职责是,用其忠诚和献身精神来保证奥林匹克理想和原则的实现。通过这种方式奥林匹克精神的自主独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保证。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所有能使人变得更好的原则,都包容它明亮的光环里。奥林匹克精神的初级活动形式是奥林匹克运动,它是永恒的。它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运动水平高低,面向所有的社会阶层,包括一切运动和竞技项目,旨在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是人们学习奥林匹克宗旨、骑士精神、理想主义及奥林匹克精神的永恒的学校。人们将它视为生活的原则,并进一步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运动是对大众而言的,它的目标不是让少数人去挑选金牌,而是为所有的人提供机会,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们都去进行体育锻炼。它的口号是“体育为大众”。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另一种活动形式。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保证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现,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割。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内容,《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通常它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参与是基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宗旨等等。”“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格言最早是美国一位主教提出来的。1908年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时,顾拜旦引用了这句话。后来,顾拜旦在1936年奥运会演讲时也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这一原则已被世界各国运动员和广大群众所广泛接受。竞争原则表明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倡导挑战与竞争的社会活动。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在竞争中,勇于向世界强手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公正原则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奥林匹克精神蕴含了公正、平等、正义的内容,承认一切符合公正原则的优胜,唾弃和否定一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公正原则使奥林匹克精神具有了极大魅力。友谊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其最高目标,是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达到世界的团结、和平、进步的目的。奋斗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奋斗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繁荣昌盛的重要品质,是人类最伟大、最可称颂的内在力量。赛场的奋斗是人类奋斗的一个缩影。奥林匹克精神要求人们具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体育运动是人类文化现象之一。萨马兰奇主席说奥林匹克运动就是文化加体育。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人类的各项竞技运动成绩和运动记录,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这部分社会文化的积累、更新和创造过程中,奥林匹克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众多凝聚着人类智慧和体能的历史记载,多半是经过奥运会确立的。奥林匹克运动属于全人类,只有真正了解奥林匹克精神,人类才能真正拥有它。2金融危机:欧盟推出的全球金融体系改革“蓝图”提出,任何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领域都必须受到适当而充分的监管或监控;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建立在可问责和透明的基础上,主张通过一个更加全面的信息系统来确保金融交易透明,彻底改变助长冒险行为的安排;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能够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预警系统,以避免危机重演;阻止金融危机的重任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这些已经足够了你的要求,请仔细阅读,如果我的回答另你满意,请头我一票,谢谢 ~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特征论文题目

因此,我认为我们学习军事课教程很有必要。在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所以,大学生需要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总体来看,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保持了总体缓和。和平与冲突、发展与动荡、缓和与紧张交织互动的基本态势,呈现出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民族文化多元化、军事变革信息化的强劲势头。世界经济中心加速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角逐的焦点。这些历史性变化和调整,给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和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形成新的挑战。既然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就要像太白笔下那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交的论文里的一段,供你可以。。。。题目就可以随便写写就好了呀。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空前增强。  首先,美国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美国举债消费无度以致债台高筑,金融创新与投机过度且监管严重缺失,加之对次贷危机处置不力,致使房价续跌、信用违约激增与信贷紧缩,最终引爆“9??5”金融海啸,美国五大投行与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等破产、易主或改行。美国金融危机迅即蔓延世界,全球资产大幅缩水,发达国家已全面步入衰退,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严重下滑。  其次,各国紧密联手救市,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之争激烈。美欧日已累计投入数万亿美元救市,主要经济体连续同步大幅降息,七国集团、20国集团、IMF、“金融稳定论坛”等成为各国协调应对危机的平台。危机凸显美国支配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弊端,欧盟与“金砖四国”等力主变革、强化监管并减少对美元过度依赖,各方围绕国际金融新秩序激烈博弈。  二、主要大国力量消长与战略态势转换加快,多极化明显加速。  首先,美国内外交困。伊拉克、阿富汗战事与“反恐战争”久拖不决,新兴大国群起,金融危机削弱美国软硬实力,布什执政“末日效应”加剧,美国被迫加速转向大国协调与多边机制,民主党“新政”势必收缩战线、更多关注国内难题。  其次,“多强”更加主动进取。英、法、德纷纷推出国安战略、强化对外战略谋划,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俄格冲突、伊朗核问题等热点上表现突出。俄罗斯“梅普组合”振兴经济与对外出击并举,在能源、军控、金融、地区热点等举足轻重。日本坚持联美与重亚并举,力争大国地位。印度多管齐下,“身价”看涨。再次,传统与新兴大国复杂互动。美欧加强协调应对新兴大国崛起,同时围绕金融、气候等主导权激烈争夺。俄格冲突、北约东扩、东欧反导、俄罗斯高调重返拉美彰显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深化。美印批准核协议、日印签署安保共同宣言,彼此相互利用、提升战略关系。西方对华强化防范与利用两手,着重以“大国责任”施压。“一超多强”格局量变显著加快,多极化提速。  三、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周边动荡与风险加剧。  首先,大国地缘争夺加剧。美国控制伊拉克、增兵阿富汗、渗透巴基斯坦、力推北约东扩与东欧反导部署、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与前沿部署、扩张海权,凸显其以大中东反恐为重点、兼顾东欧东亚两翼以遏制俄罗斯与中国、称霸欧亚大陆与海洋的地缘野心。俄罗斯凭借对格鲁吉亚反击强力反制北约东扩与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呼吁订立新的“欧洲安全条约”,在独联体、北极与西太更趋活跃。欧盟稳步东扩,打造“地中海联盟”、争夺对非洲与中东影响力。亚洲经济崛起引发大国加紧角逐亚洲,美国欲构筑美日印新三角、加大对南亚东南亚投入,日本拉拢印度、渗透东南亚、强化海权,印度坐大南亚与印度洋、多方出击。大国地缘争夺更向太空延伸,太空竞赛持续升温。  其次,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不已,热点更趋复杂。转型困境、政争加剧、治理失效、经济恶化与外部干涉交织,致使阿富汗、缅甸、朝鲜等政局不稳,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政权更迭。“三股势力”再度猖獗,南亚频发重大恐怖袭击。“朝核”因朝鲜政局生变可能反复,“伊朗核”僵持不下,印度与巴基斯坦围绕如何应对越境恐怖活动分歧严重、矛盾激化。  四、全球性非传统安全挑战更加突出,全球治理供不应求。  首先,各类问题集中爆发。缅甸风灾、中国四川地震、印度大洪水、北美飓风等大灾不断,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气候、能源、粮食与金融四大危机环环相扣、接踵而至,投机炒作致使原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数度暴涨,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亚丁湾、红海与马六甲海峡等海盗肆虐。  其次,全球治理备受掣肘,多边机制急待强化。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时间过半,发达国家食言发展援助等致使反贫困任务犹艰。巨灾不断呼唤多边救灾体系,大国趁机干涉企图与弱国防范心态严重致使救灾低效。金融资本无限扩张与兴风作浪,全球金融衍生品恶性膨胀,美国滥用美元霸权转嫁危机,国际有效监管难以到位。全球变暖加剧,发达国家极力推卸责任,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与减排两难,“后京都协议”博弈激烈。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战后机制与八国集团均被指陈旧,“增加新的常任理事国”、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吸纳新兴大国进入八国集团、改革多边机制以实现公平高效的全球治理呼声高涨。  五、中国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提升。  首先,冷静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成功举办重大外事活动,执政与外事能力增强。2008年是中国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进程中异常艰难与大创辉煌之年,党中央强化内外统筹,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夺取抗击年初冰冻雪灾与“5·12”抗震救灾胜利,有效处置“3·14”事件、奥运火炬境外传递风波与“问题奶粉”事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容应对金融危机,风险管理与“危机外交”能力增强,以人为本、开诚布公、与人为善的中国形象更加鲜明。排除反华势力干扰破坏,成功举办奥运会与残奥会,亚欧峰会备受瞩目,“神七”宇航员顺利出舱,综合国力与大外事能力显著提升。 其次,积极应对国际热点,“负责任大国”更受世界倚重。稳步推进朝核、伊朗核、气候、苏丹、缅甸、津巴布韦等“棘手”问题的公正解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承担力所能及责任,成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信心源”。

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世界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总体稳定是世界形势的主流。2、大国关系相对稳定,地区国家相互靠拢:冷战结束后,世界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近年大国之间在合作和斗争中相互制约,因而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未打破。同时广大中小国家联合自强的趋势明显加强,并且成立了一些地区组织。3、世界军备下降幅度参差不齐,质量建军成为主要竞争形势:由于国际形势日渐缓和,使全球性军备竞赛有所降温。但是,一些地区性军备竞赛有所升级,特别是世界各国质量建军的步伐明显加快。拓展资料: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1、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2、国际战略格局的样式是由力量对比关系所决定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格格局。3、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4、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1、多极化趋势增强国际和地区格局变化动态世界多极化,实质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分布从一个中心向更多中心扩散和聚集,以及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差距缩小和平衡度增加。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目前正在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持续深化。2、大国战略竞争多维度加剧面对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世界主要战略力量加快调整内外战略,力求明确定位,累积和发挥优势。美国大幅强化近中期战略谋划,力图紧握世界发展和国际秩序转换主动权,确保其全球领导地位。大国之间总体上竞争合作并存交织,在增进合作的同时,竞争面不断扩大。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社会矛盾治理、政治模式创新,到国际定位的矫正确认,对外战略的设计谋划、实施路径选择和政策策略应用,渐成全方位竞争态势。3、国际规制加快调整演化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力量分布的变化势必要求国际规制做出相应调整,加之全球性问题威胁上升,地区热点难点问题负面效应外溢,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和地区治理的需求进一步凸显,推动现有国际规制进行调整以适应新需求,同时催生了新的国际规制,推动国际规制整体渐次向前演化。注意:国际间战略利益的矛盾及其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与配置;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及其斗争、制约、合作的态势;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以及战争威胁的性质和程度等。国际战略环境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国际条件,对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有重大的影响,并决定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对象和敌友关系以及采取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任何一种战略,都是依据一定的环境条件而提出来的。在实施过程中都要受到这种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对国际战略环境的分析和判断,是制定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特别加以重视的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各主要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战略利益关系入手。较系统地考察一个较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的状况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各种国际化条件,判明本国遭受威慑的可能、方向、性质和程度,才能提出正确的战略对策。

阐述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特征论文

1、经济新形势促使各国逐渐改变对外关系。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从而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陆国家还是沿海国家,已经无法独善其身。2、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深化与拓展。起初和平演变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寻找一种办法越过、潜入和绕过“铁幕”,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发生和平演变,从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苏东剧变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实现的典型案例。3、世界国家政治信仰的丧失。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信仰的缺失。不少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逐渐淡化了政治信仰。扩展资料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由于欧洲格局的剧变,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凭充当了世界警察和各国家长的角色,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抛开联合国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于不顾。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可以看到,例如美国无耻地策划了海地等国家的内战使之分裂,先后发动战争,以冠冕堂皇的借口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还如法炮制地借口核问题把矛头指向朝鲜和伊朗,至今仍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这一系列事实说明。尽管美国对待各国的方式不同,但其实质不会改变,那就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要和强权政治,以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哪个国家反抗,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制裁;哪个国家顺从,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控制。美国的这个野心不灭绝,其行为就不可能停止,所以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里,美国依然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将会成为未来世界政治格局不会改变的核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政治格局

这位朋友你好!我根据你的部分情况进行了查阅,为你分出了大层次,你可以再细整一下:首先,是奥运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语境中,“奥林匹克精神”有专门的含义。国际奥委会在其《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显然,《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公正对待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是国际性的运动,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世界上文化间的各种差异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以及观众生有不同的肤色,穿着不同的服装,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宗教仪式,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种族的和文化的差异,又常常由于各国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冲突而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世界上所有的体育文化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于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尤为引人注目。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就可能引发冲突。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就是要形成一种精神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可以摆脱各自文化带来的偏见,在不同文化的展示中,看到的不是矛盾与冲突,而是人类社会百花齐放、千姿万态的文化图景,从而使文化差异成为促进人们互相交流的动因,而不是各自封闭的藩篱;使矛盾成为互相学习的动力,而不是互相轻视的诱因。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人们才能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尊敬其他民族,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虚心地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奥林匹克运动以竞技运动为其主要活动内容,竞技运动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比赛与对抗。在直接而剧烈的身体对抗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道德得到良好的锻炼与培养,观众也得到感官上的娱乐享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的基本前提是公平竞争。只有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竞争才有意义,各国运动员才能保持和加强团结、友谊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实现它的神圣目标。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奥林匹克精神是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为了把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教育体系介绍给祖国,顾拜旦从青少年时期起,就潜心钻研同时代的不同教育体系和古希腊的历史。他希望法国青年能接受一种新的教育体系,即在加强道德修养和增强信心的同时,锻炼身体,培养勇敢精神和坚强的个性。通过对古奥运会的考察,顾拜旦认识到,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壮观场面,而且是为了教育人。他认为,体育竞赛活动能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同时又能锻炼身体。顾拜旦一直致力于古代历史和奥运会研究。当他听到希腊的伊文格罗斯-瑞卜斯愿为当地举办奥运会慷慨解囊的消息后,一个复兴古奥运会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出现了——要像古希腊人那样,通过体育竞赛教育青年。从此,他便周游世界,到处宣传自己的主张。顾拜旦提出复兴奥运会的主张并不复古。他建议恢复奥运会的组织形式和庆典仪式,但又认为有必要注人新的成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运动会的国际性,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运动员的业余性,以及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将使世界和平得到巩固和加强,种族歧视也将会被废除,这便是奥林匹克精神。1894年,顾拜旦召集了第一次国际体育大会,会上提出了复兴奥运会的建议并得到赞同,于是,成立了国际奥委会。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获得极大成功。奥林匹克精神诞生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的精神发展,以此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它的意图是教育人,锻炼人的性格,培养人的道德,发展古希腊人的理想——“美丽、健康”。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对象不只是那些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还包括人民大众。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大奇迹。它期望建立一个没有任何歧视的社会,培养人们之间真诚的理解、合作和友谊、承认在平等的条件下为获得荣誉的公平竞争,为人们在社会的其他领域树立了一个独特而光辉的榜样。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国际体系它是完全独立的。因此,他从一开始就不允许任何来自政治、经济或社会的因素对其进行干涉。他还为此创建了一个独立的国际奥委员,规定了国际奥委会的主要职责是,用其忠诚和献身精神来保证奥林匹克理想和原则的实现。通过这种方式奥林匹克精神的自主独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保证。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所有能使人变得更好的原则,都包容它明亮的光环里。奥林匹克精神的初级活动形式是奥林匹克运动,它是永恒的。它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运动水平高低,面向所有的社会阶层,包括一切运动和竞技项目,旨在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是人们学习奥林匹克宗旨、骑士精神、理想主义及奥林匹克精神的永恒的学校。人们将它视为生活的原则,并进一步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运动是对大众而言的,它的目标不是让少数人去挑选金牌,而是为所有的人提供机会,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们都去进行体育锻炼。它的口号是“体育为大众”。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另一种活动形式。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保证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现,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割。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内容,《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通常它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参与是基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宗旨等等。”“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格言最早是美国一位主教提出来的。1908年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时,顾拜旦引用了这句话。后来,顾拜旦在1936年奥运会演讲时也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这一原则已被世界各国运动员和广大群众所广泛接受。竞争原则表明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倡导挑战与竞争的社会活动。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在竞争中,勇于向世界强手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公正原则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奥林匹克精神蕴含了公正、平等、正义的内容,承认一切符合公正原则的优胜,唾弃和否定一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公正原则使奥林匹克精神具有了极大魅力。友谊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其最高目标,是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达到世界的团结、和平、进步的目的。奋斗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奋斗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繁荣昌盛的重要品质,是人类最伟大、最可称颂的内在力量。赛场的奋斗是人类奋斗的一个缩影。奥林匹克精神要求人们具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体育运动是人类文化现象之一。萨马兰奇主席说奥林匹克运动就是文化加体育。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人类的各项竞技运动成绩和运动记录,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这部分社会文化的积累、更新和创造过程中,奥林匹克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众多凝聚着人类智慧和体能的历史记载,多半是经过奥运会确立的。奥林匹克运动属于全人类,只有真正了解奥林匹克精神,人类才能真正拥有它。2金融危机:欧盟推出的全球金融体系改革“蓝图”提出,任何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领域都必须受到适当而充分的监管或监控;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建立在可问责和透明的基础上,主张通过一个更加全面的信息系统来确保金融交易透明,彻底改变助长冒险行为的安排;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能够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预警系统,以避免危机重演;阻止金融危机的重任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这些已经足够了你的要求,请仔细阅读,如果我的回答另你满意,请头我一票,谢谢 ~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空前增强。  首先,美国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美国举债消费无度以致债台高筑,金融创新与投机过度且监管严重缺失,加之对次贷危机处置不力,致使房价续跌、信用违约激增与信贷紧缩,最终引爆“9??5”金融海啸,美国五大投行与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等破产、易主或改行。美国金融危机迅即蔓延世界,全球资产大幅缩水,发达国家已全面步入衰退,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严重下滑。  其次,各国紧密联手救市,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之争激烈。美欧日已累计投入数万亿美元救市,主要经济体连续同步大幅降息,七国集团、20国集团、IMF、“金融稳定论坛”等成为各国协调应对危机的平台。危机凸显美国支配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弊端,欧盟与“金砖四国”等力主变革、强化监管并减少对美元过度依赖,各方围绕国际金融新秩序激烈博弈。  二、主要大国力量消长与战略态势转换加快,多极化明显加速。  首先,美国内外交困。伊拉克、阿富汗战事与“反恐战争”久拖不决,新兴大国群起,金融危机削弱美国软硬实力,布什执政“末日效应”加剧,美国被迫加速转向大国协调与多边机制,民主党“新政”势必收缩战线、更多关注国内难题。  其次,“多强”更加主动进取。英、法、德纷纷推出国安战略、强化对外战略谋划,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俄格冲突、伊朗核问题等热点上表现突出。俄罗斯“梅普组合”振兴经济与对外出击并举,在能源、军控、金融、地区热点等举足轻重。日本坚持联美与重亚并举,力争大国地位。印度多管齐下,“身价”看涨。再次,传统与新兴大国复杂互动。美欧加强协调应对新兴大国崛起,同时围绕金融、气候等主导权激烈争夺。俄格冲突、北约东扩、东欧反导、俄罗斯高调重返拉美彰显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深化。美印批准核协议、日印签署安保共同宣言,彼此相互利用、提升战略关系。西方对华强化防范与利用两手,着重以“大国责任”施压。“一超多强”格局量变显著加快,多极化提速。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多种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组成一定的结构,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悄然变化。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以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主,其他国家三派鼎立为辅的政治格局。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改变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由于欧洲格局的剧变,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凭充当了世界警察和各国家长的角色,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抛开联合国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于不顾。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可以看到,例如美国无耻地策划了海地等国家的内战使之分裂,先后发动战争,以冠冕堂皇的借口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还如法炮制地借口核问题把矛头指向朝鲜和伊朗,至今仍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这一系列事实说明,尽管美国对待各国的方式不同,但其实质不会改变,那就是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要和强权政治,以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哪个国家反抗,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制裁;哪个国家顺从,就要对那个国家进行控制。美国的这个野心不灭绝,其行为就可能停止,所以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里,美国依然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将会成为未来世界政治格局不会改变的核心。  其他国家三派鼎立之势  在以美国为中心的政治格局下,世界其他国家的对美关系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主线,目前基本形成亲美派、反美派与中间派这样的三派鼎立之势。  所谓亲美派是指在政治上追随美国,在外交、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或多方面依附于美国的国家和地区。亲美派以英、日、韩等国家为主。这些国家在政治上追随美国,美国的就是正确的,与美国相对立国家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在经济上依存美国,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这些国家即使在短期内与美国的关系有些许波动,但整体相互交往过甚。  所谓反美派则是指在政治上反对美国,在其他方面基本不依附于美国的国家和地区。反美派以伊朗、朝鲜等国家为主。由于这些国家未推行美国的西方民主制度,对美国在全球扩张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被称为“无赖国家”,成为美国重点打击的对象。  中间派是指那些既不亲美也不反美的国家。中间派主要包括两类国家,一类是行为保持中立,不与美国产生太多联系的国家,这类国家比较少;一类是态度保持中立,既不反对,也不支持,虽然与美国有较多的联系,但在处理与美关系时比较谨慎,不向任何一边倒的国家。中间派以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为主。这些国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既不完全赞同美国的一切,也不完全否认美国的一切,在国家交流中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美关系,选择性地进行合作。  形成原因  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已经在世界上确立核心政治地位,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世界政治形成了三派鼎立的新格局。这种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不是美国单方面策划的结果,也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所设计的结果。其背后具有复杂的因素,总结起来,主要原因有:  1、经济新形势促使各国逐渐改变对外关系。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从而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陆国家还是沿海国家,已经无法独善其身。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竞争与合作日趋频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二十一世纪,在这种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基础上,各国不得不更加关注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的美国,因此对外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世界的政治格局逐渐趋于明朗。  2、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深化与拓展。起初和平演变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寻找一种办法越过、潜入和绕过“铁幕”,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发生和平演变,从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苏东剧变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实现的典型案例。随着世界的发展和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当前和平演变不仅没有停止,而且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扩大。过去,和平演变以思想渗透、诱压兼施和经济制裁为主要途径,当前,西方和平演变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从思想、政治、外交、学术、文化、军事、经济、技术、艺术、体育等方面进行渗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防不胜防有的国家逐渐被和平演变。过去,和平演变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反美国家,当前,和平演变的对象已经不局限与社会主义阵营,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针对所有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控制亲美派、拉拢中间派、打击反美派。  3、世界国家政治信仰的丧失。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信仰的缺失。不少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逐渐淡化了政治信仰。什么是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一个民族智慧的表现,是一个国家对政治真理的信奉与执着,是执政党和政府的政治主张和对人民的承诺。目前很多国家在世界大舞台上,缺乏以长远的眼光和整体的思维认识问题,局限于当前短暂的、局部的发展,甚至为了维护个人的权力不惜践踏人民利益,这种“有奶便是娘”的错误思想导致国家逐渐丧失了政治信仰,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政治信仰,就很难确保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最终只能退化成为强国的附庸。  4、某些国家相对实力较弱。历史证明,经济基础与政治格局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谁有强大的经济作为支撑,谁就可以提升综合国力,谁就能够在国际占有一席之地。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发展科技,再把高科技运用于军事领域,以军事力量保证其政治野心的实现。相对来说,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在国家对话中根本没有话语权,没有话语权也就没有其他权力,这就容易受制于人。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国家为了避免经济落后带来的困难和阻碍,就会选择依附强国的支持和帮助来获得发展,而美国则会对这些国家布施小恩小惠,以经济的方式进行控制或以其他的方式进行渗透。这就是有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成为亲美派的原因。  综上,当前这种美国为主、三派鼎立的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客观上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果,主观上则是美国和平演变与各国政治信仰较量的结果。  发展趋势  根据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和当前新情况进行分析,未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将走向何方?未来政治格局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性:一是“一边倒”,二是新的反美联盟的崛起,三是“坐山观虎斗”的中间势力的膨胀。  “一边倒”的可能性  什么叫“一边倒”可能性?“一边倒”的可能性就是像一个建筑物或其它物体,在落地时,一般可能会向几个方向倒,但由于受力不一样只能倒向一边。一边倒的可能性是我们对即将要倒下去的物体的一个预测与判断,这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性。  目前由于世界处于美国主宰的下,一些反美国家和中立国家在缺乏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时,在自身利益受到美国的限制时,在为了争取美国的帮助时,将会有可能倒向亲美的这一个方向。如果这种可能性发生了,世界将会失去多元化的政治格局,将会形成以美国政治文化为导向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世界文化将会被美国文化所影响和同化。多年来,从很多的移民情况与民俗的文化上来看,有不少人开始对美国的政治感兴趣了,而且这种趋日益显著,愈演愈烈。此外,美国通过战争的手段复制现代的殖民地,如伊拉克、阿富汗等,以和平演变的方式推进霸权的手段也日益见效。  这样下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感到与美国对抗没有好的下场,也无法实现发展,那么最终必然倒向亲美的一面。一旦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就会更加助长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世界各国就会面临着灭亡或者被殖民的可能性。在美国独立战争以前,世界很多国家经历了英帝国的统治,直到上个世纪,很多殖民地国家才逐渐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现在美国强大了,很多国家逐渐地变成了美殖民地,这样就可能会使很多国家失去主权,无形地对社会主义国家构成很大的威胁。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只有世界各国能够看清当前形势的严峻性,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反美同盟,这个同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美国的霸权主义的野心。所以在外交策略中要把美国的企图目的和霸权主义的野心经过与其它国家进行广泛交流,才能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站在反对霸权主义的一面、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预防一边倒的可能性发生。  新的反美联盟崛起  美国自中东的伊拉克战争及阿富汗战争的胜利,会使一些国家看到了,如果不能联盟抗美将会走向伊拉克、阿富汗的下场,这个时候世界其他国家遭到美国侵略是就会受到其他国家军事及政治援助,形成世界更多的国家联合进行反美,就会形成新的反美联盟。  在抗美援朝时,如果当年没有中国的军事支持朝鲜,那么现在的朝鲜不会存在,早就是美国的殖民国家了,中国的及时援助才使朝鲜的今天存在,多了一个与美国政治抗衡的力量。从另一方面来讲,一旦美国当时侵入朝鲜成功,就会使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美国在台湾海峡上的军事布局就已经危及中国的安全,要在东南门户继续站岗,那就会使中国的安全形成更大的威胁。中东的问题上,缺乏世界其他国家的军事支持,如果世界其他国家把口头上的反美变为行动上的反美的话,美国不会在中东彻底摧毁伊拉克和伊朗。伊朗、伊拉克就不会失去自己的主权。中国有句俗话:“人心齐,泰山移”。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没有形成强大的反美霸权的阵营。一把筷子折不断,一根筷子就很容易了。世界各国都受到美国的威胁,但在实际行动上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美国的威胁。这就是不能形成统一反美战线的根本原因。通过伊拉克、阿富汗的事实教训,会使很多国家更加坚定地站在反美立场上,就可以掀起一个新的反美高潮。通过多年来美国的行动及国家情况的变化,世界人民应该清楚地看到,不能形成反美联盟就会被美国一口一口地逐步吃掉的可能性。所以,以求和的姿态来对付美国是没有前途的,只有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形成反美同盟才能不受更多战争的痛苦和亡国的可能性。世界人民的醒悟就是新的反美联盟的形成。  中间势力膨胀  “坐山观虎斗”一词来自我国战国时期,是为了取得更大胜利的一种策略。而现在却是一种看笑话、怕事的做法。战国时期,有一年韩国与魏国打仗,很长时间,不分胜负。秦惠王打算派兵援助,他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陈轸说:“从前有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就想举剑刺杀它们。旁边的人劝他说:“你不必着忙,你看两只老虎在吃牛,一会儿把牛吃光了,它们必然会争夺,由争夺而引起搏斗,结果大虎受伤,小虎死亡。到了那时候,你再将那只受伤的大虎刺杀,岂不是一举而得到两只老虎吗?”“哦。”秦惠王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先让韩国和魏国打一阵子,等着一个大败,另一个受损时,我再出兵讨伐,就可以一次打败他们两个国家,就与那卞庄子刺虎一样,是吧?”陈轸轻点点头,说:“正是这样!”秦惠王采纳陈轸的意见,真的获得了胜利。  而现在的坐山观虎斗是一种中间势力的表现形态,一些国家害怕美国,一些国家处于自身的思考,在美国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时,不做出实质性的反应,只是通过观察看斗的过程及结果。这样即使哪一方面的胜利与失败都与自己的利益没有关系的一种情形。如果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能够得到一些中东国家和俄罗斯的及时帮助,那么美国就不会出兵,就不会取得这些战争的胜利。所以坐山观虎斗是一些国家为了保存实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一直蔓延,包括喜欢管事的俄罗斯也是这样,其他国家也会效仿这样做下去,这样一来就会是中间势力膨胀也就是坐山观虎斗的实力膨胀。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