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古典管理理论论文3000字带文献字体图片

发布时间:2024-07-06 08:14:21

古典管理理论论文3000字带文献字体图片

希望是自己写的哦 谢谢!

[摘要]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后,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儒家思想中的那些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柔性管理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高级的管理,是一种充分体现理性、贴近人性的管理。儒家管理思想应摒弃自身的不足,向柔性管理方法提升,为中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指导。  [关键词]儒家思想传统管理柔性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广博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管理理论方面面临着一大尴尬:一方面拥有著述宏富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缺乏现代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并且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学说,建立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一、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柔性管理的相通之处  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是相通的,二者都看到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并把人看作第一要素。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现代管理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最核心的都是管理好人。正因为如此,人本思想成为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所在,以人为本,尊重个人也成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中诸如“民惟邦本”,“仁者爱人”,“富民养民”的闪光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现代社会,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要获得成功,取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同和支持,从这一意义上说,人才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掌握和运用的诸生产资料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在日益下降,而掌握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人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差异  虽然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有相通之处,但是作为不同阶段的管理思想,二者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儒家传统管理重专制,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民主  在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专制型管理方式。柔性管理主张让员工参与决策,通过员工积极地在决策、营销、管理、科研等方面参与活动,使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得以展示,能量得以释放,与企业同舟共济,将“藏之于民”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和运用起来,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儒家传统思想重保守,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变革  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管理一直占主导地位。一面是家长专制式的管理关系和纲常礼教,另一面则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守旧思想。这种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而柔性管理则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事实求是,解放思想,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奉行机动灵活的经营方式。  儒家传统管理重义轻利,现代企业柔性管理义利统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提倡“利”,必然会危及“义”,从而导致乱天下的恶果。我们曾大力批判企业中“利润第一”的管理思想,排斥“物质奖励”的管理方式,这就从根本上压制了个人和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现代柔性管理并不否认“利”的合法性。当然,当代企业重“利”,也提倡“义”。这个“义”,广义讲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狭义说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主体伦理意识的建设问题。企业只有提倡合理的“义”和“利”,才能正确地解决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现代企业应该把“义利统一”作为企业文化,传承下去,在获得企业利润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儒家传统管理重均同,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个性  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但与柔性管理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它真正重视的是人所属的团体。柔性管理的职能之一就是协调,协调关系主要是从个体开始。我们应该承认个体的特殊性——他们有不同的志向、爱好和需要,有不同的性格、追求和态度,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潜力。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儒家管理思想自身存在不足,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必然趋势,所以将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提升为现代企业柔性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提升为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措施  二者的相通之处为儒家管理思想向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提升创造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儒家管理思想的不足,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措施: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实现“自我控制”,通过让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权变管理。在现代管理学中,将“通权达变”的管理方法称为“权变管理”。其基本思想是管理的方式和技术要随着企业和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  企业文化建设。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管理模式、团队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同类企业的基本标志。可见,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的价值取向或经营理念。  工作岗位的设计与调配。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组织和社会的认可,他们比国内不满足被动的完成一般性事务工作,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现实的工作对这些员工来说往往是单调乏味的,员工对自身的工作产生不满,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随之下降。但是没有一种工作本身是乏味的,工作能否吸引人,取决于具体工作岗位是否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设计它,怎样让它去动起来,怎样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可以认为,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它积极的、合理的因素,都是世界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肯定某一文化或否定某一文化,而是应该站在一个高处,兼收并蓄,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管理要求出发,博采众家之长,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础上,来丰富现代管理理论,推进东方管理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稻香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3]冯沪祥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4]杨先举孔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邓志辉浅谈当代管理新趋势:柔性管理[J]经济师,2006,(10A)  [6]吕巧凤儒家的人本思想及其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契合[J]理论探讨,2004,(3A)

对管理学的认识两千字论文可以根据自己对管理学的所见所想所感所知可以具体写就可以了

组织文化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通过分析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建立优秀的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使组织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建设;机制 组织文化是指控制组织内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关系设定的规范,即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它组织。当前,组织文化建设受到业界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其作用也日益彰显,被誉为促进组织发展的“源动力”和永保生机的“常青树”,因此,很多组织都把建设特色文化作为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人力资源的作用也被组织所重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观念也被组织所认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文化建设对人力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组织文化是以组织精神为核心,起到凝聚组织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是组织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突出人本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开发进一步系统化、层次化,形成新型的管理机制和协调的运转机制,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率。所谓新型的管理机制,就是建立起以制度文化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优秀的员工团队,努力把人力资源提升为人才资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组织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格局。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组织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2 组织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发展大计 组织文化服务于组织,并为组织创造价值,但是,没有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具有先进理念的组织文化,也必然具备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定注重“以人为本”。优秀的组织文化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组织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组织凝聚力。 1优秀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创造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无疑对增加员工积极性、保持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交流,让员工了解组织的发展规划,让管理层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加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员工感到在本组织中工作是愉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快的。 2优秀的组织文化应培养员工的创造精神和适应力,为人力资源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文化应倡导创新,提倡挑战,使员工树立一种“勇立潮头搏大浪”的闯劲,时刻为组织的发展和改革献计献策,不断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改革组织内部环境,培养员工适应改革,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员流动机制;有利于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薪酬制度的实行,从而实现内部分配公平,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3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优秀的组织文化容易被员工认同和接受,由于大家的认同,员工就会自觉地用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由于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交融,所以员工用组织文化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就是在自觉遵守组织制度,有利于发挥其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组织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3 建设优秀的组织文化,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是组织文化建设和执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组织文化都离不开制度的承载和支撑,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撑,组织先进的理念就会悬在半空,将会难以贯彻实施;即使文化上倡导“以人为本”、鼓励员工奉献,但是,如果没有制度来保障,那么谁奉献谁吃亏,谁奉献谁倒霉,员工也不是傻瓜,奉献一次吃亏后,工作就不那么卖力了,而且在员工中将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没有制度做支撑,组织文化理念也只是会成为一种摆设和“花瓶”。因此,我们就应该与组织管理建设、服务建设、生产管理建设一样,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为组织文化的执行提供载体和可靠保障。 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科学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组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实行人才岗位竞聘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相形见绌者下”和“惟才是举、惟贤是用”的运行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支持。在选人上,要建立“赛马机制”,树立“能力表现与实绩重于一切”的观念,讲经验,但不唯经验;讲文凭,但不唯文凭;真正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放在组织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让有不同专长的人才找到最合适的位置,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用人、按绩付酬,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激励约束机制。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加快组织的“法制化”进程,规范员工行为,并为组织文化的执行提供依据。组织制度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很难再依靠某个领导来进行直接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订取决于组织的人才观和价值观,这些制度就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和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只是从口号上鼓励员工为组织奉献,而缺失制度保障和物质激励,这种鼓励就会成为一种形式,最终将会被淘汰。因此,组织应该强化薪酬考核和激励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员工的绩效来核定其薪酬水平,谁做的多、对组织贡献大,谁获得的报酬就丰厚,这远比单纯的喊口号、贴标语鼓励员工奉献有效率,也最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组织效益的提高,员工就能自觉遵守组织文化,促使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的文化导向保持一致。 3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组织文化灌输,增加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全面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素质,尤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及提高业务水平教育。广泛开展员工职业道德和提高业务水平教育,规范员工行为,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切实把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教育作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规律、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活动载体,例如出外培训、联欢、旅游等,努力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扎实有效。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让员工了解组织文化的精髓,认识其重要性,培养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习惯,增加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及忠诚度,使员工将个人的前途与组织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进一步强化各级管理者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各级管理者是组织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文化建设中担当着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和示范者的角色。很多单位的组织文化,也是在通过公开表彰一批在各个岗位上的优秀人才后逐步形成的。这从另一侧面,强调了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各级管理者在倡导和推行新观念及行为方式时,不能单纯凭自己作为领导者所拥有的法定权和强制权,主要地靠自身的影响力,靠自己所具备的人格力量、知识专长、经营能力、优良作风和领导艺术以及对新组织文化的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持久地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观念和行为方式能给组织带来发展,给员工个人带来更大的利益。因此,各级管理者的特质、个人魅力、工作风格等均对组织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总之,随着组织改革加强和现代组织制度建立的需要,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组织的竞争力,保持组织的可持续和蓬勃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论文3000字带文献字体

城乡建设管理的主要职能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城乡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市政、公用事业、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城建监察工作。 (二)负责城市道路、桥涵、排水、照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研究拟定市政基础设施养护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负责城市排涝工作。 (三)对全市公用事业实行行业管理,负责全市城市供水、燃气能力、污水处理的经营资质审查;实施行业技术指标、产品标准,参与价格的制定并监督执行;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实施对国有企业财产的监管工作。 (四)负责全市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研究拟定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负责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拟定城市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并组织监督检查。 (六)负责全市户外广告设置和监督管理;拟定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七)负责全市经营性停车设施的行业管理;组织拟定有关停车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政策。 (八)负责编制市政、公用事业、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维护及专项费用的年度计划,对其实施监督;管理本系统收费工作。(九)指导县区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及承办市市容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十)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要提升就要从以上几方面入手,拿出具体措施,这样就可以了。

[摘要]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后,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儒家思想中的那些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柔性管理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高级的管理,是一种充分体现理性、贴近人性的管理。儒家管理思想应摒弃自身的不足,向柔性管理方法提升,为中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指导。  [关键词]儒家思想传统管理柔性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广博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管理理论方面面临着一大尴尬:一方面拥有著述宏富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缺乏现代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并且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学说,建立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一、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柔性管理的相通之处  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是相通的,二者都看到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并把人看作第一要素。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现代管理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最核心的都是管理好人。正因为如此,人本思想成为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所在,以人为本,尊重个人也成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中诸如“民惟邦本”,“仁者爱人”,“富民养民”的闪光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现代社会,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要获得成功,取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同和支持,从这一意义上说,人才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掌握和运用的诸生产资料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在日益下降,而掌握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人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差异  虽然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有相通之处,但是作为不同阶段的管理思想,二者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儒家传统管理重专制,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民主  在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专制型管理方式。柔性管理主张让员工参与决策,通过员工积极地在决策、营销、管理、科研等方面参与活动,使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得以展示,能量得以释放,与企业同舟共济,将“藏之于民”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和运用起来,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儒家传统思想重保守,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变革  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管理一直占主导地位。一面是家长专制式的管理关系和纲常礼教,另一面则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守旧思想。这种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而柔性管理则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事实求是,解放思想,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奉行机动灵活的经营方式。  儒家传统管理重义轻利,现代企业柔性管理义利统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提倡“利”,必然会危及“义”,从而导致乱天下的恶果。我们曾大力批判企业中“利润第一”的管理思想,排斥“物质奖励”的管理方式,这就从根本上压制了个人和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现代柔性管理并不否认“利”的合法性。当然,当代企业重“利”,也提倡“义”。这个“义”,广义讲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狭义说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主体伦理意识的建设问题。企业只有提倡合理的“义”和“利”,才能正确地解决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现代企业应该把“义利统一”作为企业文化,传承下去,在获得企业利润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儒家传统管理重均同,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个性  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但与柔性管理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它真正重视的是人所属的团体。柔性管理的职能之一就是协调,协调关系主要是从个体开始。我们应该承认个体的特殊性——他们有不同的志向、爱好和需要,有不同的性格、追求和态度,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潜力。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儒家管理思想自身存在不足,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必然趋势,所以将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提升为现代企业柔性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提升为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措施  二者的相通之处为儒家管理思想向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提升创造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儒家管理思想的不足,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措施: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实现“自我控制”,通过让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权变管理。在现代管理学中,将“通权达变”的管理方法称为“权变管理”。其基本思想是管理的方式和技术要随着企业和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  企业文化建设。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管理模式、团队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同类企业的基本标志。可见,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的价值取向或经营理念。  工作岗位的设计与调配。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组织和社会的认可,他们比国内不满足被动的完成一般性事务工作,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现实的工作对这些员工来说往往是单调乏味的,员工对自身的工作产生不满,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随之下降。但是没有一种工作本身是乏味的,工作能否吸引人,取决于具体工作岗位是否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设计它,怎样让它去动起来,怎样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可以认为,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它积极的、合理的因素,都是世界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肯定某一文化或否定某一文化,而是应该站在一个高处,兼收并蓄,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管理要求出发,博采众家之长,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础上,来丰富现代管理理论,推进东方管理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稻香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3]冯沪祥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4]杨先举孔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邓志辉浅谈当代管理新趋势:柔性管理[J]经济师,2006,(10A)  [6]吕巧凤儒家的人本思想及其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契合[J]理论探讨,2004,(3A)

传统的企业目标定位在利润最大化方面,而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变迁,人们更为注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寻求长期稳定的利润"必要的最低的利润"是维护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企业创造顾客,意味着企业管理应着眼于有效地利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顾客对企业的不同要求,只有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和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们不仅把企业看成是经济组织,还认为企业应当担负对社会的责任企业不仅是一个由职工、经营者和投资者为主体组成的经济组织,也是一个包含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要素在内的开放系统,应把这些系统要素的共同利益作为企业的目标一些学者指出,企业目标不应是单纯地追求企业的发展,还要将社会责任,尊重人等都作为企业目标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企业利己主义受到社会的批判企业应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为社会作贡献面对日趋变化的社会环境,企业为了保持自己在公众中良好形象,不得不"割舍"一定的利润,以承担其在环保、就业、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责任作为目标,它具有的特征是:是组织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多重性、层次性和变动性企业只有遵循现实性、关键性、协调性、权变原则、制定短期、长期目标并相互结合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在平时的注意降低成本忽视设备维修,注重产品生产忽视新产品研究开发都是企业的短期行为只有在企业运作中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的目标管理,并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管理学基础作业三案例一:保罗的领导方式一、保罗作为一位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答:是会计师事务所公司执行委员会发现他的领导潜能和进取心,指派他到纽约的郊区开办了一个事务所,他鼓励下属参与决策的制定,后被提升达拉斯的经营合伙人他的权力是公司执行委员会授予的,权力由两部分构成:1、法定权利,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利,他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法定权利随着职务的授予而开始,以职务的免除而终止,他受法律、规章制度的保护,又受规章制度的制约,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2、自身影响力,这部分权利不能有组织赋予,只能靠领导者高超艺术、卓越的领导成就、务实的工作作风、宽大雄怀、广博知识等自身素养和努力取得二、是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为什么?答:保罗应用的是领导行为理论,在保罗的成功中,作为一位很成功的领导,他具有领导的潜能和进取心,具有高度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并采用鼓励下属参与决策制定,下属工作起来心中有数,保罗的领导风格和自身素质影响了下属,他们共同把公司办好,升为达拉斯的经营合伙人,领导权力大,经营业务范围大,员工增加了,环境变了,他还是照搬原工作的行为理论如果这时他应用权变理论,可能就不会失败三、没有在达拉斯取得成功?影响因素?答:保罗在纽约郊区事务所取得成功是他领导行为理论发挥作用,他利用他的人格力量,及领导者,被领导者能同心协力取得事业成功到达拉斯后事业失败的因素有:1、保罗原因:保罗到比原来规模大的事务所,业务多了,环境变了,人员变了,他还用原来工作领导理论,致使工作受挫这样他对下属更没有了信心,频繁换人,到任后几乎全部更换25名专业人员,员工有20多人增加到40多人,本来你是新领导,环境不熟,人员不熟,熟悉业务和环境的专业人员被全部换掉,他的领导方式是采用专权命令式,对原下属缺乏信心,决策高度集中,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了工作效率致使工作失败2、环境变了,不是原纽约郊区3、用人没计划,只知道制定计划不知道怎样落实、检查计划结果4、保罗及员工面对经营风险,安全感差,没有自信案例二:某饮料公司的控制工作问题一、衡量该企业的工作绩效并与计划相比较找差距该企业9个品牌工作绩效与计划的对比差别如下:B品牌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913-1075=-162百万元,没完成计划162百万元B品牌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634-630=4百万元,超标准定额4百万元D品牌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912-800=112百万元超标准定额112百万元D品牌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822-620=2百万元超额完成2百万元E品牌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672-540=132百万元超额完成132百万元F品牌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140-160=-20百万元没完成标准定额20百万元G品牌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220-225=-5百万元没完成标准定额5百万元H品牌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65-80=-15百万元没完成标准定额15百万元I品牌实际销售与标准定额286-170=116百万元超出标准定额116百万元没完成标准定额的品牌有B、F、G、H总额为202百万元作为华东区的市场销售情况9个品牌销售情况是:实际销售出标准定额4464-4300=164百万元,超额完成标准定额164百万元二、分析原因程序:首先找出控制过程中影响计划执行进程的全部因素或主要因素,其次分别分析它们对计划执行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力度1、随着市场全部放开,加入WTO,外国相同品种打入市场,挤占了我们的市场份额,如B品牌销售额下降2、主要竞争对手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F品牌销售量下降3、选择广告媒体不当,G品牌销售额下降4、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H品牌销售,使定额没完成5、企业招聘人员多,人员不熟悉业务影响D品牌销售,虽然销售额没下降,但服务质量不尽人意三修订标准,制定下月销售定额下月销售标准定额表单位:百万元品牌名称标准定额制定标准定额说明B 1000比上年标准定额下降75,大力促销,向其他地区扩展业务B 634比上月实际持平D 912比上月实际持平D 622比上月实际持平E 640市场有潜力加强推销可以完成F 160与上月标准持平G 225与上月标准持平,经过市场开发可以完成H 75比上月实际增加10因为产品质量不稳,影响销售额,提高质量前提下,保持现有市场I 250比上月计划增80百万,必须做员工思想工作合计4518比上月标准4518-4300=218百万增加218百万比上月实际销售额增加4518-4464=54百万管理学基础作业四一、单项选择题1,D 2,B 3,B 4,B 5,B 6,B 7,B 8,B 9,B 10,B 11,B 12,B 13,D 14,D 15,B 16,B 17,B 18,B 19,B 20,B二、判断正误并校正1、错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部门和关系2、错人的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习惯,要求一个人服从,这构成了非正式组织3、对4、错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的心智模式不同5、错书名为《管理实践》6、错这是决策的超前性特征不是目标性特征7、对8、错这种培养管理者的能力是职务培训之一职务轮换9、错此方法是换位法10、错他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反馈过程,不是处理过程三:简答题1、计划的特征是什么?P51 2、简述人员配备原则答经济效益原则;组织人员配备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为前提任人唯贤原则;在组织的员工招聘过程,重视和使用确有真才实学的人因事择人原则;选聘应以职位的空缺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量才使用原则: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岗位程序化、规范化原则:员工的选拔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3、领导者应具备哪些个人素质?领导者素质则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1)政治素质是对企业领导者政治作风和思想品德方面要求(2)知识素质: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3)能力素质:统筹兼顾的筹划能力,多谋善断的决断能力,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循循善诱的协调能力,正确交流表述能力(4)身体素质:即人的身体健康状况4、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P151 5、组织具有哪些作用?P125五、论述题试对目标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评价?答: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因此必须对部门、个人的目标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议、领导评审从以下几点进行1、首先进行自我评定评定的内容包括目标执行方案、手段是否合适,条件变化情况,主观努力程度等2、上级全面、公正的评定对发现问题要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鼓励下级今后继续努力3、目标评定与人事管理相结合人事考核要以目标考核为基础,同报酬、升迁等结合起来,体现奖优罚劣4、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目标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对目标管理制度进行评价意味着一个管理循环的结束,而循环中的信息反映出企业的总和发展能力,是制定下一个企业目标的重要依据

古典管理理论论文3000字带文献字体下载

五大管理职能,由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主要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计划(Prevoyance)法约尔认为管理意味着展望未来,预见是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素,预见的目的就是制定行动计划。基础1、公司所有的资源,即公司的人、财、物、公共关系等。2、正在进行的工作的性质。3、公司所有的活动以及预料的未来的发展趋势。特点好的计划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非常有利,一个好的计划有如下的特点:1、统一性:每个活动不仅要有总体的计划,还要有具体的计划,不仅要有前面的计划,还要有后续的计划。2、连续性:不仅有长期计划,还有短期计划。3、灵活性:能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4、精确性:尽量使计划具有客观性,不具有主观随意性。相关管理人员在制定计划时,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个整体的了解,要有积极参与的观念,并且对企业每天、每月、五年、十年等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企业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要对自己的部门总结和预测,对自己部门的计划负责,根据实践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适当地改变以前的计划。高层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制定计划,而底层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执行计划。一个领导人员如果没有时间来制定计划或者认为这项工作只会给他带来批评的话,他就不会热衷于制定计划,也就是说,他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人。组织两大部分这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第二个要素,组织就是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所必要的原料、设备、资本和人员。组织分为物质组织和社会组织两大部分,管理中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只负责企业的部门设置,和各职位的安排以及人员的安排,有的企业,资源大体相同,但是如果它们的组织设计不同的话,其经营状况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完成任务在通常情况下,社会组织都应该完成下列任务:1、注意行动计划是否经过深思熟虑地准备并坚决执行了。2、注意社会组织与物质组织是否与企业的目标、资源与需要适合。3、建立一元化的、有能力的与强大的领导。4、配合行动、协调力量。5、做出清楚、明确、准确的决策。6、有效地配备和安排人员。每一个部门都应该由一个有能力的、积极的人来领导,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他能够最好地发挥作用的职位上。7、明确地规定职责。8、鼓励首创精神与责任感。9、对所做的工作给予公平而合理的报酬。10、对过失与错误实行惩罚。11、使大家遵守纪律。12、注意使个人利益服从企业利益。13、特别注意指挥的统一。14、注意物品秩序与社会秩序。15、进行全面控制。16、与规章过多、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等弊端作斗争。职能发展在法约尔的组织理论中,组织结构的金字塔是职能增长的结果,职能的发展是水平方向的,因为随着组织承担的工作量的增加,职能部门的人员就要增多,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需要增加管理层次来指导和协调下一层的工作,所以纵向的等级也是逐渐增加的。他认为职能和等级序列的发展进程是以一个工头管理15名工人和往上各级均为4比1的比数为基础的。例如15名工人就需要有1名管理人员,60名工人就需要有4个管理人员,而每4个管理人员就需要有1名共同的管理人员,组织就是按这种几何级数发展的,而作为组织的管理就是应当把管理的层次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内。大树不会长到天上去,社会组织也有它的极限,由于管理能力有限,企业的增长也不可能无限地发展下去。所以一般来说,一个领导只能有4~5个直接下属,而管理层次一般不会超过8~9级。横向幅度太大容易管理失控,纵向幅度太大信息传递速度太慢,反应迟缓。对参谋人员来说,法约尔认为应该让一批有能力、有知识、有时间的人来承担,使得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得到延伸。而且参谋人员只听命于总经理,他们和军队中的参谋人员是差不多的,他们不用去处理日常事物,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更好的工作方法,发现企业条件的变化,以及关心长期发展的问题。相关信息法约尔非常强调统一指挥,他很反对泰勒的职能工长制。认为它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一元化领导同多元化相比,更有利于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指挥。但在各种形式下,人的个人作用极为重要,它左右着整个管理系统。对于组织中的管理人员,法约尔根据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挑选人员是一个发现人员的品质和知识,以便填补组织中各级职位的过程。产生不良挑选的原因与雇员的地位有关。法约尔认为,填补的职位越高,挑选时所用的时间就越长,挑选要以人的品质为基础。指挥当社会组织建立以后,就要让指挥发挥作用。通过指挥的协调,能使本单位的所有人做出最好的贡献,实现本企业的利益。法约尔认为,担任组织中指挥工作的领导人应具备以下几点:1、对自己的职工要有深入的了解。领导至少要做到了解他的直接部下,明白对每个人可寄予什么期望,给予多大信任。2、淘汰没有工作能力的人。领导是整体利益的裁决者与负责者,只有整体利益迫使他及时地执行这项措施。职责已确定,领导应该灵活地、勇敢地完成这项任务。这项任务不是任何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应该使每个成员认识到淘汰工作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正确的。当然,对被淘汰的人也要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帮助。3、能够很好地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领导在上下级之间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在员工面前,他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在企业面前,他要替员工着想。4、领导作出榜样。每个领导都有权让别人服从自己,但如果各种服从只是出自怕受惩罚,那么企业工作可能不会搞好。领导作出榜样,是使职工心悦诚服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对组织进行定期检查。在检查中要使用一览表。一览表表示企业中的等级距离,标明每个人的直接上下级,这就相当于企业的组织机构。6、善于利用会议和报告。在会议上,领导可以先提出一个计划,然后收集参与者的意见,做出决定。这样做的效果易于被大家接受,效果好很多。7、领导不要在工作细节上耗费精力。在工作细节上耗费大量时间是一个企业领导的严重缺点。但是,不在工作细节上耗费精力并不是说不注意细节。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事事都了解,但他又不能对什么事都去研究,都去解决。领导不应因关心小事情而忽视了重大的事情。工作组织得好,就能使领导做到这一点。8、在职工中保持团结、积极、创新和效忠的精神。在部下的条件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领导可以交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工作。这样领导可以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甚至领导要不惜以他们犯错误为代价。况且,通过领导认真对他们加以监督,这些错误产生的影响是可以限制的。协调协调就是指企业的一切工作者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并且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协调就是让事情和行动都有合适的比例,就是方法适应于目的。法约尔认为协调能使各职能机构与资源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收入与支出保持平衡,材料与消耗成一定的比例。总之,协调就是让事情和行动都有合适的比例。在企业内,如果协调不好,就容易造成很多问题,在一个部门内部,各分部、各科室之间,与各不同部门之间一直存在着一堵墙,互不通气,各自最关心的就是使自己的职责置于公文、命令和通告的保护之下;谁也不考虑企业整体利益,企业里没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精神。这样企业的发展就容易陷入困境,各个部位步调不一致,企业的计划就难以执行,只有它们步调都一致,各个工作才能有条不紊,有保障地进行。法约尔认为例会制度可以解决部门之间的不协调问题,这种例会的目的是根据企业工作进展情况讲明发展方向,明确各部门之间应有的协作,利用领导们出席会议的机会来解决共同关心的各种问题。例会一般不涉及制定企业的行动计划,会议要有利于领导们根据事态发展情况来完成这个计划,每次会议只涉及到一个短期内的活动,一般是一周时间,在这一周内,要保证各部门之间行动协调一致。有效协调的组织的特征有效协调的组织一般具有如下的特征:1、每个部门的工作都与其他部门保持一致。企业的所有工作都有顺序进行。2、各个部门各个分部对自己的任务都很了解,并且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协作都好。3、各部门及所属各分部的计划安排经常随情况变动而调整。4、公开各部门领导人的会议是使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状态的一种标志。控制(To control)法约尔认为,控制就是要证实企业的各项工作是否已经和计划相符,其目的在于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纠正并避免重犯。对人可以控制、对活动也可以控制,只有控制了才能更好地保证企业任务顺利完成,避免出现偏差。当某些控制工作显得太多、太复杂、涉及面太大,不易由部门的一般人员来承担时,就应该让一些专业人员来做,即设立专门的检查员、监督员或专门的监督机构。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应确保企业有计划,并且执行,而且要反复地确认修正控制,保证企业社会组织的完整。由于控制适合于任何不同的工作,所以控制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有事中控制、事前控制、事后控制等。企业中控制人员应该具有持久的专业精神,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观察到工作中的错误,及时地加以修正;要有决断力,当有偏差时,应该决定该怎么做。做好这项工作也是很不容易的,控制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五大职能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个人的责任,它同企业经营的其他五大活动一样,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工作。

管理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管理自觉的体现,也是工业文明的一项伟大成就,作为人类文明最有力的代表,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学术堂整理了一篇3000字的管理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写作方法:  管理学论文范文:  对管理学理论的分析与再思考  摘要:管理学成为一门学科确实是在19世纪,因为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形成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凭着管理思想存在于人类千年发展过程中就去忽略管理学作为学科这一新事物的出现,这一新事物也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被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新时代内容所影响,人们不得不直视各种困难并做出相应的改变所以本文从管理学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出发,对管理学理论进行了新的考量,就是对管理学理论的分析与在思考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分析;再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的发展,管理学理论应运而生,并作为了人类文明最有力的代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管理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并在这上升的过程中形成了管理学理论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所以由于在19世纪20年代这两个因素的巨大进步,推动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方式出现知识经济在两个世纪的洗礼下成功的成为了现在的主流,所以管理学理论不仅要通过创新来解决自己发展初期遇到的困难,还要主动去适应管理学以一门学科的形式在社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现状  一、分析管理学理论的历程  从管理学理论建立直到现在,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下面就是对这四个阶段的分析与理解  (一)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概述  泰罗之所以有"科学管理之父"的称誉,是因为他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并且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还对当时社会的改变起了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提高劳动效率这一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成为了当时生产改革的导火线,让当时的生产者纷纷进行了改革但是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法国的管理学之父亨利·法约尔创建的古典组织理论顺其自然的代替了泰罗,并进一步将提高劳动效率这一核心理论当作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要求当然只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些能够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存在,例如:韦伯的行政模型、巴纳德的权利接受理论等针对以上内容来说,这一阶段主要为管理学在提高劳动和组织效率的方面做出贡献,让管理学具有独立性,但是还是存在着忽略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等弊端  (二)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概述  科学管理理论提高了资本家对劳动和组织效率的关注,所以就忽略了对工人的管理,因此工人与资本家矛盾上升、劳动力罢工这类事件不断发酵,因此本着重视人际关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探索主导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为目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的注重点不同,它将劳动者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将组织中动态和人际关系研究作为了重点,在管理时秉承激励和需求这两种手段,但是最后因为损害了资本管理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他们的支持,而沦为了空的理论,没有得到实践  (三)对管理丛林理论的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需求和管理组织也渐渐增多,一些科学家和研究者对管理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他们在知识、地位等各方面存在差距,所以为了对管理理论有一个好的梳理,管理丛林理论应运而生管理学研究学派也从1961年美国管理学罗德·孔茨分成的6个学派变成了1980年11个学派,可见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是长久的  (四)现代管理学理论  现代管理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动态化、全体化、信息化、柔性化这四个特点动态化是针对管理学理论在发展时会根据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管理学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论存在着全体化是要求管理者要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策制度下去思考管理行为,要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发展活动信息化要求管理手段要在电子等方面进行一些创新和发展,柔性化则是现代管理学理论较为重要的标志,主要是对人、团队、文化等方面进行改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新时期管理学理论的再思考  (一)管理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动态性,体现在管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在组织管理时呈现的各种不同的管理形态对管理学理论这一门科学来说,要遵循典型和一般这种反复的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逐渐扩大管理学理论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管理学理论的动态性受时代发展、经济形式变革、人类思想文化进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把人、组织和社会作为主体的管理实践是管理学理论的主要因素所以,管理学理论无论是发展的推动力还是服务对象都是人、组织和社会可想而知,如果想创新管理学理论就需要将人、组织和社会结合起来并进行创新  (二)分工与协作对管理学理论的作用  建立理论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分工理论,而亚当斯密是以机械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分工理论的建立者虽然分工理论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但是在面对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时分工理论所带来的弊端也在慢慢的显现出来,并对组织的整体协调性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损害了组织整体效率发展的步伐面对这一情况,采取了用对整体的管理来提升效率的办法,整体是组织,管理是用系统观为基础的管理理论虽然这一想法是好的,但是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整体效率提高了,局部效率却下降了的弊端,还是不能完全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尝试以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为基础,通过把管理学理论引入辩证的观点这一方法,能够得到分工与协作是相互联系,不是独立存在的结果在管理学理论中适当运用分工与协作,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管理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特点  (三)创新管理理论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组织的发展氛围也发生了变化,这种不能预测的变化会给组织带来很多的挑战,如何更加有效的去应对这个挑战,这成为了组织发展的新问题其中,创业的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时代的变化总是从确定到相对稳定,再发展到动荡最后达到一个完全稳定的状态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之中,创业管理模式能够不断的随机应变应对各种挑战创业管理理论是围绕着机会、资源、企业家与团队、组织方式、时间和环境构建的组织管理模型,其中有很多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这些决定性因素进行管理,可以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可以让创业管理模式更快的发展,这就要求组织的人员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因此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发展动力  三、结束语  管理学理论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下应运而生的,并与人类社会发展共同进步管理学理论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每一个阶段对管理学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升华,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新的进步,但在新时期的管理学理论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面临创新这一巨大的挑战而在知识时代和经济时代,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的核心是动态管理,所以再利用管理学理论时不仅要抓住这一核心,还要对管理的方法进行创新,以便组织和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金录管理学本土化问题研究的分析与再思考[J]管理观察,2017(26):124-

[摘要]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后,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儒家思想中的那些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柔性管理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高级的管理,是一种充分体现理性、贴近人性的管理。儒家管理思想应摒弃自身的不足,向柔性管理方法提升,为中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指导。  [关键词]儒家思想传统管理柔性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广博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管理理论方面面临着一大尴尬:一方面拥有著述宏富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缺乏现代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并且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学说,建立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一、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柔性管理的相通之处  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是相通的,二者都看到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并把人看作第一要素。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现代管理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最核心的都是管理好人。正因为如此,人本思想成为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所在,以人为本,尊重个人也成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中诸如“民惟邦本”,“仁者爱人”,“富民养民”的闪光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现代社会,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要获得成功,取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同和支持,从这一意义上说,人才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掌握和运用的诸生产资料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在日益下降,而掌握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人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差异  虽然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有相通之处,但是作为不同阶段的管理思想,二者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儒家传统管理重专制,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民主  在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专制型管理方式。柔性管理主张让员工参与决策,通过员工积极地在决策、营销、管理、科研等方面参与活动,使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得以展示,能量得以释放,与企业同舟共济,将“藏之于民”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和运用起来,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儒家传统思想重保守,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变革  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管理一直占主导地位。一面是家长专制式的管理关系和纲常礼教,另一面则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守旧思想。这种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而柔性管理则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事实求是,解放思想,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奉行机动灵活的经营方式。  儒家传统管理重义轻利,现代企业柔性管理义利统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提倡“利”,必然会危及“义”,从而导致乱天下的恶果。我们曾大力批判企业中“利润第一”的管理思想,排斥“物质奖励”的管理方式,这就从根本上压制了个人和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现代柔性管理并不否认“利”的合法性。当然,当代企业重“利”,也提倡“义”。这个“义”,广义讲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狭义说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主体伦理意识的建设问题。企业只有提倡合理的“义”和“利”,才能正确地解决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现代企业应该把“义利统一”作为企业文化,传承下去,在获得企业利润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儒家传统管理重均同,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个性  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但与柔性管理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它真正重视的是人所属的团体。柔性管理的职能之一就是协调,协调关系主要是从个体开始。我们应该承认个体的特殊性——他们有不同的志向、爱好和需要,有不同的性格、追求和态度,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潜力。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儒家管理思想自身存在不足,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必然趋势,所以将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提升为现代企业柔性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提升为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措施  二者的相通之处为儒家管理思想向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提升创造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儒家管理思想的不足,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措施: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实现“自我控制”,通过让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权变管理。在现代管理学中,将“通权达变”的管理方法称为“权变管理”。其基本思想是管理的方式和技术要随着企业和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  企业文化建设。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管理模式、团队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同类企业的基本标志。可见,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的价值取向或经营理念。  工作岗位的设计与调配。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组织和社会的认可,他们比国内不满足被动的完成一般性事务工作,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现实的工作对这些员工来说往往是单调乏味的,员工对自身的工作产生不满,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随之下降。但是没有一种工作本身是乏味的,工作能否吸引人,取决于具体工作岗位是否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设计它,怎样让它去动起来,怎样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可以认为,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它积极的、合理的因素,都是世界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肯定某一文化或否定某一文化,而是应该站在一个高处,兼收并蓄,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管理要求出发,博采众家之长,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础上,来丰富现代管理理论,推进东方管理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稻香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3]冯沪祥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4]杨先举孔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邓志辉浅谈当代管理新趋势:柔性管理[J]经济师,2006,(10A)  [6]吕巧凤儒家的人本思想及其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契合[J]理论探讨,2004,(3A)

古典管理理论论文3000字高清图片

组织文化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通过分析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建立优秀的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使组织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建设;机制 组织文化是指控制组织内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关系设定的规范,即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它组织。当前,组织文化建设受到业界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其作用也日益彰显,被誉为促进组织发展的“源动力”和永保生机的“常青树”,因此,很多组织都把建设特色文化作为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人力资源的作用也被组织所重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观念也被组织所认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文化建设对人力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组织文化是以组织精神为核心,起到凝聚组织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是组织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突出人本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开发进一步系统化、层次化,形成新型的管理机制和协调的运转机制,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率。所谓新型的管理机制,就是建立起以制度文化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优秀的员工团队,努力把人力资源提升为人才资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组织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格局。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组织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2 组织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发展大计 组织文化服务于组织,并为组织创造价值,但是,没有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具有先进理念的组织文化,也必然具备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定注重“以人为本”。优秀的组织文化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组织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组织凝聚力。 1优秀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创造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无疑对增加员工积极性、保持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交流,让员工了解组织的发展规划,让管理层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加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员工感到在本组织中工作是愉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快的。 2优秀的组织文化应培养员工的创造精神和适应力,为人力资源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文化应倡导创新,提倡挑战,使员工树立一种“勇立潮头搏大浪”的闯劲,时刻为组织的发展和改革献计献策,不断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改革组织内部环境,培养员工适应改革,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员流动机制;有利于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薪酬制度的实行,从而实现内部分配公平,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3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优秀的组织文化容易被员工认同和接受,由于大家的认同,员工就会自觉地用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由于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交融,所以员工用组织文化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就是在自觉遵守组织制度,有利于发挥其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组织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3 建设优秀的组织文化,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是组织文化建设和执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组织文化都离不开制度的承载和支撑,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撑,组织先进的理念就会悬在半空,将会难以贯彻实施;即使文化上倡导“以人为本”、鼓励员工奉献,但是,如果没有制度来保障,那么谁奉献谁吃亏,谁奉献谁倒霉,员工也不是傻瓜,奉献一次吃亏后,工作就不那么卖力了,而且在员工中将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没有制度做支撑,组织文化理念也只是会成为一种摆设和“花瓶”。因此,我们就应该与组织管理建设、服务建设、生产管理建设一样,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为组织文化的执行提供载体和可靠保障。 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科学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组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实行人才岗位竞聘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相形见绌者下”和“惟才是举、惟贤是用”的运行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支持。在选人上,要建立“赛马机制”,树立“能力表现与实绩重于一切”的观念,讲经验,但不唯经验;讲文凭,但不唯文凭;真正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放在组织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让有不同专长的人才找到最合适的位置,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用人、按绩付酬,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激励约束机制。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加快组织的“法制化”进程,规范员工行为,并为组织文化的执行提供依据。组织制度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很难再依靠某个领导来进行直接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订取决于组织的人才观和价值观,这些制度就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和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只是从口号上鼓励员工为组织奉献,而缺失制度保障和物质激励,这种鼓励就会成为一种形式,最终将会被淘汰。因此,组织应该强化薪酬考核和激励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员工的绩效来核定其薪酬水平,谁做的多、对组织贡献大,谁获得的报酬就丰厚,这远比单纯的喊口号、贴标语鼓励员工奉献有效率,也最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组织效益的提高,员工就能自觉遵守组织文化,促使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的文化导向保持一致。 3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组织文化灌输,增加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全面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素质,尤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及提高业务水平教育。广泛开展员工职业道德和提高业务水平教育,规范员工行为,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切实把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教育作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规律、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活动载体,例如出外培训、联欢、旅游等,努力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扎实有效。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让员工了解组织文化的精髓,认识其重要性,培养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习惯,增加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及忠诚度,使员工将个人的前途与组织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进一步强化各级管理者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各级管理者是组织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文化建设中担当着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和示范者的角色。很多单位的组织文化,也是在通过公开表彰一批在各个岗位上的优秀人才后逐步形成的。这从另一侧面,强调了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各级管理者在倡导和推行新观念及行为方式时,不能单纯凭自己作为领导者所拥有的法定权和强制权,主要地靠自身的影响力,靠自己所具备的人格力量、知识专长、经营能力、优良作风和领导艺术以及对新组织文化的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持久地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观念和行为方式能给组织带来发展,给员工个人带来更大的利益。因此,各级管理者的特质、个人魅力、工作风格等均对组织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总之,随着组织改革加强和现代组织制度建立的需要,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组织的竞争力,保持组织的可持续和蓬勃发展。

对管理学的认识两千字论文可以根据自己对管理学的所见所想所感所知可以具体写就可以了

这个题目比较大的,目前以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为主的,并融入了系统论的关系流管理理论,而且国内提出了发展中国管理现代学派的倡议,所以现代管理学要兼顾国内外才是比较圆满的。

古典管理理论论文3000字高清图

组织文化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通过分析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建立优秀的组织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使组织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组织文化;人力资源;建设;机制 组织文化是指控制组织内行为、工作态度、价值观以及关系设定的规范,即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它组织。当前,组织文化建设受到业界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其作用也日益彰显,被誉为促进组织发展的“源动力”和永保生机的“常青树”,因此,很多组织都把建设特色文化作为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人力资源的作用也被组织所重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观念也被组织所认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文化建设对人力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组织文化是以组织精神为核心,起到凝聚组织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是组织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突出人本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开发进一步系统化、层次化,形成新型的管理机制和协调的运转机制,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率。所谓新型的管理机制,就是建立起以制度文化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优秀的员工团队,努力把人力资源提升为人才资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组织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格局。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组织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2 组织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发展大计 组织文化服务于组织,并为组织创造价值,但是,没有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具有先进理念的组织文化,也必然具备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定注重“以人为本”。优秀的组织文化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组织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组织凝聚力。 1优秀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创造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无疑对增加员工积极性、保持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交流,让员工了解组织的发展规划,让管理层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加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员工感到在本组织中工作是愉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快的。 2优秀的组织文化应培养员工的创造精神和适应力,为人力资源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组织文化应倡导创新,提倡挑战,使员工树立一种“勇立潮头搏大浪”的闯劲,时刻为组织的发展和改革献计献策,不断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改革组织内部环境,培养员工适应改革,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员流动机制;有利于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薪酬制度的实行,从而实现内部分配公平,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3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优秀的组织文化容易被员工认同和接受,由于大家的认同,员工就会自觉地用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由于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交融,所以员工用组织文化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就是在自觉遵守组织制度,有利于发挥其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组织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3 建设优秀的组织文化,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是组织文化建设和执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组织文化都离不开制度的承载和支撑,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撑,组织先进的理念就会悬在半空,将会难以贯彻实施;即使文化上倡导“以人为本”、鼓励员工奉献,但是,如果没有制度来保障,那么谁奉献谁吃亏,谁奉献谁倒霉,员工也不是傻瓜,奉献一次吃亏后,工作就不那么卖力了,而且在员工中将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没有制度做支撑,组织文化理念也只是会成为一种摆设和“花瓶”。因此,我们就应该与组织管理建设、服务建设、生产管理建设一样,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为组织文化的执行提供载体和可靠保障。 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科学管理和配置人力资源。组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彻底打破身份界限,实行人才岗位竞聘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相形见绌者下”和“惟才是举、惟贤是用”的运行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支持。在选人上,要建立“赛马机制”,树立“能力表现与实绩重于一切”的观念,讲经验,但不唯经验;讲文凭,但不唯文凭;真正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放在组织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让有不同专长的人才找到最合适的位置,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完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严格按绩用人、按绩付酬,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激励约束机制。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加快组织的“法制化”进程,规范员工行为,并为组织文化的执行提供依据。组织制度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很难再依靠某个领导来进行直接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订取决于组织的人才观和价值观,这些制度就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和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只是从口号上鼓励员工为组织奉献,而缺失制度保障和物质激励,这种鼓励就会成为一种形式,最终将会被淘汰。因此,组织应该强化薪酬考核和激励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员工的绩效来核定其薪酬水平,谁做的多、对组织贡献大,谁获得的报酬就丰厚,这远比单纯的喊口号、贴标语鼓励员工奉献有效率,也最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组织效益的提高,员工就能自觉遵守组织文化,促使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的文化导向保持一致。 3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组织文化灌输,增加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全面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既要提高文化素质,又要提高思想素质,尤其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及提高业务水平教育。广泛开展员工职业道德和提高业务水平教育,规范员工行为,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切实把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教育作为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规律、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活动载体,例如出外培训、联欢、旅游等,努力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扎实有效。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让员工了解组织文化的精髓,认识其重要性,培养员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习惯,增加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及忠诚度,使员工将个人的前途与组织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进一步强化各级管理者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各级管理者是组织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文化建设中担当着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和示范者的角色。很多单位的组织文化,也是在通过公开表彰一批在各个岗位上的优秀人才后逐步形成的。这从另一侧面,强调了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各级管理者在倡导和推行新观念及行为方式时,不能单纯凭自己作为领导者所拥有的法定权和强制权,主要地靠自身的影响力,靠自己所具备的人格力量、知识专长、经营能力、优良作风和领导艺术以及对新组织文化的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持久地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观念和行为方式能给组织带来发展,给员工个人带来更大的利益。因此,各级管理者的特质、个人魅力、工作风格等均对组织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总之,随着组织改革加强和现代组织制度建立的需要,必须把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组织的竞争力,保持组织的可持续和蓬勃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韦伯的科层管理 、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 。其贡献在于:突出了管理中采 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指出坚持学习会不断地改善工作方法;确定了在组织有效运作中的许多重要原则;强调了薪金作为激励因素的潜在重要性。 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与美国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五阶段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传统阶段、起飞前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消费阶段。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时代正是美国处于起飞阶段时期。 古典管理理论在这一时期,社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主要成长部门有可能通过革新创造或者通过利用新的资源,从而形成很高的成长率,并带动社会经济中的其他方面扩充能量。由于经济起飞时期,几乎整个经济都在快速地增长,从而使具有经济现代化观念的人战胜坚持传统社会观念的人,在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取得胜利。起飞阶段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刺激力量,既可以表现为工业革命的形式,也可能是技术革新的形式,还可能是管理方式改变的形式。当年,正是因应起飞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古典管理理论破土而出。 古典管理理论的伟大意义在于:   1.古典管理理论确立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发现管理学的普遍规律,古典管理理论的建立使得管理者开始摆脱了传统的经验和凭感觉来进行管理。   2.古典的管理理论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理论的原理、原则、方法等理论。古典管理理论提出了一些管理的原则、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并且主张这些原则和职能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对企业管理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也为总结管理思想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3.古典管理学家同时也建立了有关的组织理论。韦伯提出的官僚组织理论是组织理论的基石,因此,他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提出了一种官僚管理体制的设想,而且,他们还就应当建立组织的结构,以及维护这种组织结构的正常运行,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今天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虽然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古典组织理论设计的基本框架仍未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4.古典管理理论为后来的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派奠定了管理学理论的基础,当代许多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皆来源于古典的管理理论。古典的管理学派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些仍然是当今管理上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当今的许多技术与管理方法也都是对古典的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编辑本段存在的问题  古典的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科学的方法来探讨管理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对管理上的要求,要求管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又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  古典管理理论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对人性 现代管理书籍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内。   泰罗对工人的假设是“磨洋工”,而韦伯把职员比作“机器上的一个齿牙”。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没有把人作为管理的中心,没有把对人的管理和对其他事物的管理完全区别开来;而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人是管理研究的中心课题,而正是因为对人性的深入探索,才使得现代管理理论显得丰富多彩。 没有认识到组织的本质  古典管理理论对组织的理解是静态的,没有认识到组织的本质。   韦伯认为纯粹的官僚体制应当是精确的、稳定的、具有严格的纪律的组织。当代的组织理论家们普遍认为,韦伯所倡导的官僚组织体制只适合于以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常规的组织活动,而不适合于从事以创造和革新为重点的非常规的非常灵活的组织活动。   法约尔认为:“组织一个企业,就是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所必要的原料、设备、资本、人员。大体上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物质组织与社会组织。”当时人们认为,组织就是人的集合体。例如,一个企业组织,就认为是经营管理者与职工的集合体;一个医院,就是医生与病人的集合体等。由此可见,法约尔的组织概念还停留在对组织的表象和功能的表述上,并没有抓住组织的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后来的巴纳德不是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而是从行为的角度对组织下定义。他反对把组织看成是人的集团,他说:“组织不是集团,而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人相互作用的系统。” 对企业外部环境和组织系统的影响考虑少  古典管理理论的着重点是组织系统的内部,而对企业外部环境对组织系统的影响考虑得就非常少。   古典管理理论研究的着重点是企业的内部,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作为管理的目标,这对企业提高生产率是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的。然而任何一个组织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发展,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的生存发展是在不断地和环境变化进行相互作用下前进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要研究外部环境的因素和企业的之间相互适应关系,使管理行为和手段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都是古典管理理论没有进行研究的,由于古典管理理论对组织环境以及环境的变化的考虑较少,因此对管理的动态性未予以充分的认识和关注。 编辑本段理论回归  在现代管理理论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国管理学界,古典管理理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论断。呼唤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有的是来自对中小企业管理的考察,有的是来自对管理职业化的理性分析,也有的是来自对古典管理理论自身的评判。一种观点的形成绝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分析这些原因,回望并深思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繁荣基础的古典管理理论,对推进管理理论中国化,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具有自身的科学性及较强的应用价值  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探讨管理问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古典管理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集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于一体,对企业管理实践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它犹如一只有形的手,科学有效地调动和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般认为,泰勒、法约尔和韦伯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的实践性,它是从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理论。作为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的泰勒和法约尔,有着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泰勒就是在生产一线发现并注意到 “磨洋工”现象的,对这一现象的仔细观察,使他找到了工人“磨洋工”原因。他认为工人“磨洋工”有三个原因,即:工人们害怕不断增长的生产带来失业;失败的薪金制度不鼓励工人高效率的工作;工厂没有给工人提供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些观察和分析,成为科学管理理论构建的起点。虽然法约尔与泰勒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也一直处在企业管理的中、高层,漫长而成绩卓著的经营管理生涯使他对企业管理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认识。   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管理理念的先进性。泰罗认为,科学的工作方法是管理中的“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雇佣双方把视线从分享利润这块蛋糕转移开,共同想办法把“蛋糕做大”。他说:“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顾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并且认为,对雇主来说,“最大利益”不仅代表着短期内有较大的利润,也包括为达到公司的长期繁荣而全方位地发展。对雇员来说,最大利益则不仅代表着高工资,还有他们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使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高等级的工作。在他看来,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富裕。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以至于王义昌先生在《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后记中,还要遗憾:这么多年过去了,让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共同发展,却至今依然是我们企业管理实践者和理论者的重大任务。作为一般管理理论的构建者,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一种可应用于一切机构的独立的活动;一个人在某机构内地位愈高,管理活动愈加重要;管理是可以教授的。正是这种对一般管理的认识,使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普适工具在广泛的社会领域得到了运用。由于韦伯是一个置身企业管理之外的“旁观者”,站在更加超脱的立场冷静分析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他的管理理念更显深邃。他指出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的存在,是组织概念的本质所在。没有它们,将无从判断组织性行为。这些规则对行政人员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自己的行为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他们有责任监督其它成员服从于这些规则。韦伯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导源于他对有关官僚制效率争论的忽略,而把目光投向其准确性、连续性、纪律性、严整性与可靠性。韦伯这种强调规则、强调能力、强调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直到今天,在组织中普遍采用的高、中、低三层次管理就是源于他的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个原理:即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旧的、单凭经验的劳动操作;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以代替允许工人凭自己的爱好选择工作的作法;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去办;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上要分工,各自承担最适合的工作,以代替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卸给工人的办法。这些原理,对于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以及他对管理过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个要素进行的详细分析,则是企业管理过程科学化必不可少的。韦伯要求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所具有的八个特征,即实现明确的分工、实行等级原则、实行考核和训练制度、所有公职的担任者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出的、行政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理的那个单位的所有者、组织是根据明文规定的法规规章组成的、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正是企业形成完整、有序和高效组织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逻辑前提和应用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从创建到现在已经整整100年,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推动着管理理论向前不断发展,形成流派纷呈的格局。但是,站在21世纪回望古典管理理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它们的真理光辉,也清晰可见它们与现代管理理论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逻辑前提,古典管理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的基础,而且本身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构成内容,同时还是现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先驱们所试图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学面临的两个根本问题,即效率和组织问题。它们是任何管理理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管理理论都是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启发下或指导下,在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搭建的平台上的创新,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创新会一直持续下去。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问题仍然是现代管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对计划和策略的研究、对发展战略的研究、对组织形式的研究、对管理工作环境的研究,等等,都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里,通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所要解决的也是泰勒在百年前所关注的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及共同发展问题。   古典管理理论不仅为现代管理理论搭建了创新的平台,经过发展和完善的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构成内容之一。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九大管理学派中,管理过程学派和经验主义学派就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现代版本。管理过程学派也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其开山鼻祖正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法约尔。这一学派因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的主要学派,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验主义学派也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他们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他们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建议。经验主义学派中的许多代表人物深受古典管理理论影响,而且其中的多数人长期担任大公司的顾问或直接在大公司高层供职。经验主义学派走的是与泰勒、法约尔一样的研究道路,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对象的不同,经验主义学派所概括出来的理论并不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翻版,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和思想方法是完全一致的。但是, 由于现代管理理论抓住了管理中效率与人性这一被古典管理理论忽略的矛盾,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对于处理好管理中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人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保持组织的平衡和谐状态,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用现代管理理论指导现代企业管理,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当现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离不开古典管理理论所构建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性支持。现代管理理论为企业管理提供了许多工具,比如管理方格、决策模型、激励手段,等等,都要放在按照古典管理理论构建起来的、能完整地履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职能的组织体系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