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学术论文投稿时间要求多久

发布时间:2024-09-09 15:25:21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学术论文投稿时间要求多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福建农林大学主管和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繁荣和发展学术为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为农业和发村发展服务。本刊主要报道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兼顾刊载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刊主要栏目有海峡论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哲学·法律等。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农村和农业经济研究、管理人员等。本刊自创刊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影响力也不断扩大。2008年本刊影响因子为718,跃居全国农林医药院校社科学报第1名;2009年获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09-2010),也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2011年)。同时本刊也获得多项奖励:(1)2006年5月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三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3)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4)2010年本刊“海峡论坛”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同时,本刊编辑部也被评为优秀编辑团队。2006年起改为双月刊,双月单5日出版,大16开112页。邮发代号:34-30。

百科名片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建校于1951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矿业见长,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主页: 中文名: 山东科技大学 外文名: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校训: 团结 勤奋 求是 创新 创办时间: 1951年 学校类型: 综合 主管部门: 山东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 王春秋 知名校友: 郭开朗 所属地区: 中国山东 主要院系: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硕士点: 89个 博士点: 27个 院士: 9人 目录校徽校训 惟真求新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文法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采矿工程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对外交流教师队伍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泰山学者设岗学科(9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点(6个)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教育厅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历史沿革一个源头另一个源头汇成一条主线院士院系设置部分学科排名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历任领导刘子光刘辛人田景瑞沈光寒霍万库曹书刚刘向信王春秋杰出校友学校地址校园风光近年山东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校徽校训 惟真求新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文法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采矿工程研究院 继续教育学院对外交流教师队伍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山东省重点学科 泰山学者设岗学科(9个) 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点(6个)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技厅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教育厅 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历史沿革 一个源头 另一个源头 汇成一条主线院士院系设置部分学科排名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历任领导 刘子光 刘辛人 田景瑞 沈光寒 霍万库 曹书刚 刘向信 王春秋杰出校友学校地址校园风光近年山东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编辑本段校徽  新学校标志(校徽)说明 山东科技大学校徽新学校标志(校徽)在原标志(校徽)基础上演化而来,采用学校标准蓝色(科大蓝,颜色标准为:C:100 M:50 Y:0 K:0)为主色调。   新学校标志(校徽)为圆形,蓝底、白色字体、白色图形。标志(校徽)以英文校名缩写“SDUST”作为形象设计元素,通过字母笔划的借用和伸延造型,演变为飞鸟的图形,象征学校教育事业积极向上、腾飞发展;图形中心有4个圆球,组成花的形象,代表“科技”,象征科技之花盛开;图形外环上方为毛体字校名“山东科技大学”,下方为英文标准字校名“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辑本段校训 惟真求新  惟真,就是求真知、探真理、究真谛、存真率、做真人,是大学一贯的宗旨,更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底线;求新,就是想新事物、求新方法、图新变革、创新事业,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源原,也是科学研究追求的最高境界。   院系设置   山东科技大学 院系设置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资源工程系   安全工程系   工业工程系   工程力学系   交通工程系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系   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系   电子信息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   生物电子系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地测量系   工程测量系   地理信息系   资源环境系   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矿物加工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能源工程系   应用化学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生物工程系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础地质系   矿产地质系   水文与环境系   地球物理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属材料工程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   高分子材料工程系   材料化学系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系   工程管理系   水利水电工程系   道路与桥梁工程系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建筑系   城市规划系文法学院  法学系   公共管理系   广告学系   中文系   马克思主义论论课部   思想品德课部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系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测控技术工程系   热能科学与工程系   物流与车辆工程系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日语系   大学英语一系   大学英语二系   研究生教学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应用数学系   计算科学系   统计与金融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信息管理系   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系   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系   软件工程系理学院  应用物理系   力学系   数学教学部   体育教学部   制图教学部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系   工业设计系   广告设计系   音乐系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系   工商管理系   经济与贸易系   会计系   财政与金融系采矿工程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介绍   学校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主校区,2700亩)、泰安(700亩)、济南(200亩)三地办学,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约3600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 科大新版校徽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9个教学系(部)以及1个独立学院。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山东科技大学已拥有6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31个博士授权二级学科,21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11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博士授权学科由原来的工学拓展到工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9个授权领域;75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42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另有青岛市重点实验室2个;有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9个。学校设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业务中心、国家外专局外语培训中心、山东—俄罗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学校设有中国唯一的“中国科学中心”。   学校现有在校生446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500余人,独立学院学生9500余人。另有继续教育类学生32000余人。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学校风光(20张)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0项。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已为社会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岩土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设有工程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院所90余个。2004至2009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777项,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7项,承担省部、厅局级项目748项,承担科技开发及技术服务项目2854项;发表学术论文9868篇,其中被SCI、SSCI、A&HCI、EI、ISTP、CSSCI检索收录及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1478篇;出版著作531部;鉴定科技成果330项;授权专利124件;荣获上级奖励20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1项;科研经费87537万元,连续6年均过亿元,2009年达20218万元。   学校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已列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和科研单位50余家。现已形成机械电子、环境保护和信息技术等产业中心,等离子熔覆技术、矿山安全多功能钻机技术和振弦传感技术研发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科大报》等报刊。   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在新的世纪,山东科技大学将努力建设成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矿业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校训:惟真求新 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教育国际化道路。已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18个国家的98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有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接收有俄罗斯、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德国、蒙古、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20多名教师是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学校每年多次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编辑本段教师队伍  有教职工29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授257名,副教授433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名,“泰山学者”9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师58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省部级专业CUBA新闻发布会(5张)技术拔尖人才37名,博士生导师137名,全国模范、优秀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师19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编辑本段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采矿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  采矿工程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地质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   计算机软件技术及理论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岩土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应用数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材料学泰山学者设岗学科(9个)  1、采矿工程   2、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岩土工程   5、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6、安全技术及工程   7、摄影测量与遥感   8、机械电子工程   9、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点(6个)  矿业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机械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编辑本段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技厅  矿业安全工程与环境保护实验室   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实验室   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实验室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矿山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教育厅  1.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实验室   2.深部矿井安全开采实验室   3.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实验室   4.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实验室   5.岩土与结构工程实验室   6.矿山机械工程实验室   7.微结晶强化工程材料实验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在科技管理上,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五年来,科研处及管理人员获得省部市校各种奖励多项:2001年,科研处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同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授予“山东省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岩土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设有工程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院(所)90余个。2001年至2008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96项,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1项,承担科技开发(横向)项目2346项,科技经费60949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643 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069 篇,出版著作581部;鉴定科技成果286项,获准专利60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8项。2004-2009年连续6年均过亿元,2009年达20218万元。   校办产业已形成机械电子、防水建材、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和科技培训等产业中心,振弦传感技术、等离子熔覆技术和防水建材研发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防水建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已列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和科研单位50余家。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教育国际化的道路。已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17个国家的88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并在互访、进修、联合培养研究生、文化交流等方面卓有成效。学校接收有日本、俄罗斯、美国、法国、韩国、德国、蒙古、巴基斯坦等20个国家留学生。有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20多名教师是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学校每年承办和主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编辑出版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科大报》等报刊。   经过近60年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在新的世纪,山东科技大学将努力建设成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矿业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山东科技大学是由“两个源头、汇成一条主线”而来。一个源头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迁至安徽省淮南市,更名为淮南煤矿学校。   1958年,淮南煤矿学校升格为淮南煤矿学院。另一个源头  1956年,成立煤炭工业部济南煤矿学校。   1958年,济南煤矿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   1960年,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矿学院。汇成一条主线  1963年,淮南煤矿学院成建制迁往济南并入山东煤矿学院。   1971年,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后,学校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校部由济南迁至泰安,济南设分院。   1980年,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在泰安成立。   1985年,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管理系和会计系成建制搬迁至烟台成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   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   2004年,学校办学主体搬迁至青岛校区。   2007年4月,山东科技大学法人注册地登记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泰安和济南分别注册了校区。编辑本段院士  [1]山东科技大学院士 (全职院士4人 双聘院士10人 外籍院士5人)   宋振骐中国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本校出身院士)   全职院士 教授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蕴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职院士 教授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全职院士 教授   刘盛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全职院士 教授   范维唐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陈 颙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钱七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土建学院名誉院长   刘先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宁津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陈俊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冯纯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信电学院名誉院长   杨芙清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信息学院名誉院长   陈毓川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地科学院名誉院长   金 涌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化工学院名誉院长   王春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教授   宋 扬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前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 教授   陶华学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ISM(国际矿山测量协会)中国委员会主任 教授   靳奉祥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 教授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生教育学院   文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理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泰山科技学院编辑本段部分学科排名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2009年)   10486 武汉大学 10290中国矿业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0533 中南大学 10294 河海大学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10710 长安大学 1 2 3 4 5 5 7 7 9 10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07年)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2 10697 西北大学 3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12 矿业工程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9 矿业工程(2002年)   中国矿业大学 1 中南大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北京科技大学 4 东北大学 5 山东科技大学 6

农大,环境那是相当的不错!而且已经为本一! 不过山东科技似乎挺厉害的啊!

2012核心期刊农业类有:中国农业科学;华北农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西北农业学报;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江苏农业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上海农业学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疆农业科学;浙江农业学报;江苏农业科学;贵州农业科学;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农业科学;湖北农业科学;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改名为: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吉林农业科学;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东农业科学;广西农业科学(改名为南方农业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学术论文投稿时间要求

2012核心期刊农业类有:中国农业科学;华北农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西北农业学报;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江苏农业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上海农业学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疆农业科学;浙江农业学报;江苏农业科学;贵州农业科学;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农业科学;湖北农业科学;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改名为: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吉林农业科学;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东农业科学;广西农业科学(改名为南方农业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3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2010年,学校共有575项科研项目获准立项,立项总经费58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9460万元,占27%,国家级项目经费88万元,占38%;全年共完成下达经费十七批次850项,累计下达到位经费13143万元,加上其它项目的科技经费,年度实际到位经费16179万元。学校主持完成的“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有14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2项进入一等奖答辩。鉴定(评审)科研成果46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 。2011年学校获批科研立项326项(不包括横向项目),累计立项科研经费49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2项,合计立项经费79万元,占科研立项总经费的66%,年度科研到位经费8320万元,年科研立项经费连续第四年突破亿元大关。学校主持完成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控制关键技术”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有15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8项进入二等奖以上答辩;4项成果获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1项、二等2项、三等1项。鉴定(评审)科研成果35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承担国家“973”项目,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每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多项,经费达2亿多元,其中国家级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均超过60%,在甘蔗、蜂学、麻类、生物农药、杉木等研究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先后有672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优秀社科成果奖,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8项(主持8项)。《大学》杂志发布的《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福建农林大学科技贡献力居全国高校第39位,与福州大学并列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在福建省仅次于厦门大学 。2013年1月11日下午,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尤民生主持、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的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小菜蛾杂合基因组揭示昆虫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将于2013年1月13日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福建农林大学小菜蛾基因组的破译,宣告世界上首个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的完成,同时也是第一个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的完成 。注:图册资料来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总量达29万册,其中,中文图书86万册、中文报刊(装订本)56万册、外文图书49万册、外文报刊(装订本)36万册。通过图书馆主页“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Fulink)可以共享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8所高校的电子资源和全国700多家图书馆各类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访问“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在线检索Dialog中的600多个数据库。图书馆初步形成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存、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结合、单馆保障与多馆互借与传递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2013年新增中文数据库6种,外文数据库1种(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拥有Science和Nature等14种电子期刊,拥有CNKI、万方、维普、台湾资讯数据库、SCI、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65个(其中外文数据库27个),电子图书9万册 。 学报期刊 学校主要出版有《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学院学报》、《生物安全学报》、《林业经济问题》、《亚热带农业研究》、《武夷科学》7种学术期刊。 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承办了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海峡两岸生命科学发展论坛”之“农业分会”、2010年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5次学术会议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饲养与机具功能研究室第2次会议、2010年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术会议会、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第十五届年会、全国高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0年会、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国际黄麻组织第11次专业咨询委员会及麻类制品展示会、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2011年第三届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大会;举办了“福州国际植物病理学论坛:病原菌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闽台现代农业合作交流研讨会、福建森林经理研讨会、海峡两岸森林培育高峰论坛等学术研讨会。 2010年,学校策划举办了农口单位领导讲学专场,邀请了省农科院院长刘波研究员等专家到校讲学报告,共邀请了来自国(境)内外81位专家,举办了84场校级学术报告。其中:国(境)内48位专家做了48场学术报告,台湾、香港地区专家10人,做了9场学术报告;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专家23人,做了25场学术报告。2011年,学校共邀请了来自国(境)内外87位专家,举办了85场校级学术报告。其中国(境)内的专家做了54场学术报告,台湾、香港地区专家做了9场学术报告;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做了24场学术报告 。 对外支援 2011年,“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通过验收并移交受援国。举办了两期发展中国家菌草技术培训班和一期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发展官员研修班,共有来自36个国家的110名培训班学员参加培训和研修。举办了“2011年菌草产业发展战略与国际合作研讨会”,有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卢旺达、斐济等10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来自福建省菌草产业试点县的各有关负责人、专家服务团成员、福建省菌草开发工程协会常务理事等300多人参加 。 产研合作 2010年,福建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省厅部门先后在学校海峡创业育成中心召开了多场产学研沙龙,共有来自部分省属高校、在闽台企、企业等近百个单位的100多位专家、企业家参加。还举办了福建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研讨会,有省主管理部门、省各高校从事产学研工作管理和产业发展工作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并举办了福建省菌草产业与技术推广茶话会、动物药物与产品安全茶话会,60多家相关企业代表与会。中心还举办了台湾学籍企业家对接府谈会,加强了与台湾企业的协作;对首批入驻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为辅导专家安排辅导活动经费10万元;中心辅导专家团队经常性深入三明佳盛木业有限公司、福建蓝湖集团、闽清丰达生态农业大观园有限公司等十几家进驻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工作120多场次 。2011年,学校组织“6·18”、农(花)博会、林博会和茶博会等四大博览会的参展工作,积极展示和推介我校的优秀科技成果;在本届18上实现对接项目409项,总投资03亿元(其中合同232项,总投资01亿元;协议177项,总投资02亿元),对接资助转化数连续第九年居所有参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有27家企业入驻“海峡创业育成中心”。组织专家赴平潭、长汀调研;参与助推政和县经济倍增计划;与西藏林芝地区签订合作协议,组织专家赴林芝调研,菌草项目已启动实施;与连城、浦城、尤溪等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举办了菌草技术新疆昌吉州骨干培训班、西藏林芝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培训班和新疆昌吉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班、农业系统干部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200多名。有10多项软科学研究成果获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采用 。2014年,海峡创业育成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技术研究 国家林业局依托福建农林大学建立了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森林公园是我国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阵地、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载体、推进生态旅游的主要基地。建设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对于弘扬林业生态文化和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该中心将紧密围绕森林公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科技和社会需求,为促进森林公园的提质升级和健康持续发展开展工作。 福建农林大学在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已经有多年的工作基础,在森林公园基础理论、森林景观资源保护与评价体系建设、森林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成果显著。具备相关领域成果转化的条件。

农大在福州的高校内,可以排行前三。不论是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是环境,都是很牛的。农大一、二、三本都有,现在已经取消了三本直接并入二本了。农大有好几个校区,除了福州以外,南平还有一个校区。到了农大,一定要自备交通工具。不过现在到处都有共享单车,这个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当年去农大参观的时候,想说就是来参观的,还是用11路(双脚)参观吧。结果,进门就是一段长长长长的坡,走到你怀疑人生。道路两边的树都是郁郁葱葱的,那种“苍天大树”,随便一颗都比我们的年龄还大,都是好几十年的历史,也算是对得起农林大学这个名字了。我是14年去参观的,农大学校里面有电瓶车,不过数量不多,要很久才会来一辆,而且也不一定搭得上。有两路公交车是开到学校校内的,农大南门(后门)也有几路公交车经过,交通还是很方便的。我当时是傍晚去的,到了晚上校门外面简直就是夜市一条街啊!不要太热闹,吃的穿的用的,可以逛好几个小时。农大里面有10几个食堂,分布的也很均匀。学校里面有一片向日葵花田,等到花开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去观赏,真的很漂亮。还有一个迷你的小沙滩,傍晚约个会啥的应该很浪漫。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学术论文投稿时间要求多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福建农林大学主管和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繁荣和发展学术为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为农业和发村发展服务。本刊主要报道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兼顾刊载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刊主要栏目有海峡论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哲学·法律等。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农村和农业经济研究、管理人员等。本刊自创刊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影响力也不断扩大。2008年本刊影响因子为718,跃居全国农林医药院校社科学报第1名;2009年获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09-2010),也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2011年)。同时本刊也获得多项奖励:(1)2006年5月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三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3)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4)2010年本刊“海峡论坛”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同时,本刊编辑部也被评为优秀编辑团队。2006年起改为双月刊,双月单5日出版,大16开112页。邮发代号:34-30。

百科名片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建校于1951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矿业见长,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主页: 中文名: 山东科技大学 外文名: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校训: 团结 勤奋 求是 创新 创办时间: 1951年 学校类型: 综合 主管部门: 山东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 王春秋 知名校友: 郭开朗 所属地区: 中国山东 主要院系: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硕士点: 89个 博士点: 27个 院士: 9人 目录校徽校训 惟真求新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文法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采矿工程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对外交流教师队伍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泰山学者设岗学科(9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点(6个)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教育厅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历史沿革一个源头另一个源头汇成一条主线院士院系设置部分学科排名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历任领导刘子光刘辛人田景瑞沈光寒霍万库曹书刚刘向信王春秋杰出校友学校地址校园风光近年山东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校徽校训 惟真求新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文法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采矿工程研究院 继续教育学院对外交流教师队伍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山东省重点学科 泰山学者设岗学科(9个) 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点(6个)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技厅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教育厅 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历史沿革 一个源头 另一个源头 汇成一条主线院士院系设置部分学科排名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矿业工程历任领导 刘子光 刘辛人 田景瑞 沈光寒 霍万库 曹书刚 刘向信 王春秋杰出校友学校地址校园风光近年山东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编辑本段校徽  新学校标志(校徽)说明 山东科技大学校徽新学校标志(校徽)在原标志(校徽)基础上演化而来,采用学校标准蓝色(科大蓝,颜色标准为:C:100 M:50 Y:0 K:0)为主色调。   新学校标志(校徽)为圆形,蓝底、白色字体、白色图形。标志(校徽)以英文校名缩写“SDUST”作为形象设计元素,通过字母笔划的借用和伸延造型,演变为飞鸟的图形,象征学校教育事业积极向上、腾飞发展;图形中心有4个圆球,组成花的形象,代表“科技”,象征科技之花盛开;图形外环上方为毛体字校名“山东科技大学”,下方为英文标准字校名“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辑本段校训 惟真求新  惟真,就是求真知、探真理、究真谛、存真率、做真人,是大学一贯的宗旨,更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底线;求新,就是想新事物、求新方法、图新变革、创新事业,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源原,也是科学研究追求的最高境界。   院系设置   山东科技大学 院系设置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资源工程系   安全工程系   工业工程系   工程力学系   交通工程系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系   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系   电子信息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   生物电子系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地测量系   工程测量系   地理信息系   资源环境系   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矿物加工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能源工程系   应用化学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生物工程系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础地质系   矿产地质系   水文与环境系   地球物理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属材料工程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   高分子材料工程系   材料化学系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系   工程管理系   水利水电工程系   道路与桥梁工程系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建筑系   城市规划系文法学院  法学系   公共管理系   广告学系   中文系   马克思主义论论课部   思想品德课部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系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测控技术工程系   热能科学与工程系   物流与车辆工程系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日语系   大学英语一系   大学英语二系   研究生教学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应用数学系   计算科学系   统计与金融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信息管理系   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系   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系   软件工程系理学院  应用物理系   力学系   数学教学部   体育教学部   制图教学部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系   工业设计系   广告设计系   音乐系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系   工商管理系   经济与贸易系   会计系   财政与金融系采矿工程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介绍   学校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主校区,2700亩)、泰安(700亩)、济南(200亩)三地办学,总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约3600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 科大新版校徽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9个教学系(部)以及1个独立学院。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山东科技大学已拥有6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31个博士授权二级学科,21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11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博士授权学科由原来的工学拓展到工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9个授权领域;75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42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另有青岛市重点实验室2个;有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9个。学校设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业务中心、国家外专局外语培训中心、山东—俄罗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学校设有中国唯一的“中国科学中心”。   学校现有在校生446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500余人,独立学院学生9500余人。另有继续教育类学生32000余人。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学校风光(20张)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0项。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已为社会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岩土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设有工程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院所90余个。2004至2009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777项,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7项,承担省部、厅局级项目748项,承担科技开发及技术服务项目2854项;发表学术论文9868篇,其中被SCI、SSCI、A&HCI、EI、ISTP、CSSCI检索收录及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1478篇;出版著作531部;鉴定科技成果330项;授权专利124件;荣获上级奖励20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1项;科研经费87537万元,连续6年均过亿元,2009年达20218万元。   学校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已列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和科研单位50余家。现已形成机械电子、环境保护和信息技术等产业中心,等离子熔覆技术、矿山安全多功能钻机技术和振弦传感技术研发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科大报》等报刊。   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在新的世纪,山东科技大学将努力建设成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矿业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校训:惟真求新 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教育国际化道路。已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18个国家的98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有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接收有俄罗斯、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德国、蒙古、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20多名教师是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学校每年多次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编辑本段教师队伍  有教职工29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授257名,副教授433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名,“泰山学者”9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师58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省部级专业CUBA新闻发布会(5张)技术拔尖人才37名,博士生导师137名,全国模范、优秀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师19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编辑本段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采矿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  采矿工程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地质工程   安全技术及工程   计算机软件技术及理论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岩土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应用数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材料学泰山学者设岗学科(9个)  1、采矿工程   2、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岩土工程   5、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6、安全技术及工程   7、摄影测量与遥感   8、机械电子工程   9、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点(6个)  矿业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机械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编辑本段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技厅  矿业安全工程与环境保护实验室   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实验室   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实验室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矿山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教育厅  1.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实验室   2.深部矿井安全开采实验室   3.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实验室   4.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实验室   5.岩土与结构工程实验室   6.矿山机械工程实验室   7.微结晶强化工程材料实验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编辑本段科学研究  在科技管理上,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五年来,科研处及管理人员获得省部市校各种奖励多项:2001年,科研处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同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授予“山东省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岩土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设有工程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院(所)90余个。2001年至2008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96项,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1项,承担科技开发(横向)项目2346项,科技经费60949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643 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069 篇,出版著作581部;鉴定科技成果286项,获准专利60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8项。2004-2009年连续6年均过亿元,2009年达20218万元。   校办产业已形成机械电子、防水建材、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和科技培训等产业中心,振弦传感技术、等离子熔覆技术和防水建材研发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防水建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已列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和科研单位50余家。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教育国际化的道路。已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17个国家的88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并在互访、进修、联合培养研究生、文化交流等方面卓有成效。学校接收有日本、俄罗斯、美国、法国、韩国、德国、蒙古、巴基斯坦等20个国家留学生。有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20多名教师是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学校每年承办和主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编辑出版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科大报》等报刊。   经过近60年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在新的世纪,山东科技大学将努力建设成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矿业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山东科技大学是由“两个源头、汇成一条主线”而来。一个源头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迁至安徽省淮南市,更名为淮南煤矿学校。   1958年,淮南煤矿学校升格为淮南煤矿学院。另一个源头  1956年,成立煤炭工业部济南煤矿学校。   1958年,济南煤矿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   1960年,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矿学院。汇成一条主线  1963年,淮南煤矿学院成建制迁往济南并入山东煤矿学院。   1971年,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后,学校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校部由济南迁至泰安,济南设分院。   1980年,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在泰安成立。   1985年,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管理系和会计系成建制搬迁至烟台成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   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   2004年,学校办学主体搬迁至青岛校区。   2007年4月,山东科技大学法人注册地登记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泰安和济南分别注册了校区。编辑本段院士  [1]山东科技大学院士 (全职院士4人 双聘院士10人 外籍院士5人)   宋振骐中国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本校出身院士)   全职院士 教授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蕴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职院士 教授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全职院士 教授   刘盛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全职院士 教授   范维唐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陈 颙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钱七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土建学院名誉院长   刘先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宁津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陈俊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冯纯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信电学院名誉院长   杨芙清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信息学院名誉院长   陈毓川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地科学院名誉院长   金 涌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双聘院士 兼职教授 化工学院名誉院长   王春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教授   宋 扬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前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 教授   陶华学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ISM(国际矿山测量协会)中国委员会主任 教授   靳奉祥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 教授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生教育学院   文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理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泰山科技学院编辑本段部分学科排名测绘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2009年)   10486 武汉大学 10290中国矿业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0533 中南大学 10294 河海大学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10710 长安大学 1 2 3 4 5 5 7 7 9 10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007年)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2 10697 西北大学 3     10424 山东科技大学 12 矿业工程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19 矿业工程(2002年)   中国矿业大学 1 中南大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北京科技大学 4 东北大学 5 山东科技大学 6

农大,环境那是相当的不错!而且已经为本一! 不过山东科技似乎挺厉害的啊!

客观的讲,从综合情况来看二所学校相差不大。但各有所长:福建农林大学在蜂学、林学、生物、农学、、食品、植保、园艺以及园林方面比较有优势,是福建省、甚至是全国的重点学科,也就是在理学方面很不错;最近工科也发展的蛮好的,其就业率也蛮高的。当然讲到工科农大就不如科大,这方面其比较有优势。山东科大在通信、矿业、材料、地质、数学等方面很有优势。如果你是今年的考生建议你先想一下是想在福建省还是在山东省,毕竟这两所学校都不是国家重点学校(不过都是省重点高校)所以你应该考虑在那个省比较好就业,个人建议留在本省。除非你有特别喜好的某个专业,然后那个学校刚好这个专业很强(本人认为高考考生选专业都是比较无所适从的,这可能性应该可以排除)。所以还是强调,从综合来看这两所学校差不多,然后考虑是留在省内还是省外。希望对你有帮助。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学术论文投稿时间多长

1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3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相关信息,可询问学报编辑部。奔跑吧,兄弟。祝你好运。

要的。哪个不要版面费呀。期刊又不好卖,不收你版面费怎么维持运营啊。

是的吧,上次发表的论文评职称时还用上了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学术论文投稿时间安排

2012核心期刊农业类有:中国农业科学;华北农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西北农业学报;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江苏农业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上海农业学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疆农业科学;浙江农业学报;江苏农业科学;贵州农业科学;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农业科学;湖北农业科学;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改名为: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吉林农业科学;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广东农业科学;广西农业科学(改名为南方农业学报);中国农业科技导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福建农林大学主管和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繁荣和发展学术为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为农业和发村发展服务。本刊主要报道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兼顾刊载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刊主要栏目有海峡论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哲学·法律等。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农村和农业经济研究、管理人员等。本刊自创刊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影响力也不断扩大。2008年本刊影响因子为718,跃居全国农林医药院校社科学报第1名;2009年获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09-2010),也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2011年)。同时本刊也获得多项奖励:(1)2006年5月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三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3)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4)2010年本刊“海峡论坛”栏目被评为特色栏目。同时,本刊编辑部也被评为优秀编辑团队。2006年起改为双月刊,双月单5日出版,大16开112页。邮发代号:34-30。

是的吧,上次寄给我的都有ISSN和CN,交上去都认可了。

福建农林大学的学校代码是10389,福建农林大学创建于1936年,是在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福建省立农学院基础上建立。1952年,原厦门大学农学院和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学院。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学院介绍福建农林大学,简称“农林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由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高校。截至2022年3月,校园占地5700余亩,另有科教基地1200亩,教学林场5万亩。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3000多人,专任教师1700多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万人计划人才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0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0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1支,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学科建设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植物病理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作物遗传育种。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植物病理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7个):森林培育。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21个):植物保护、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畜牧学、兽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工程、公共管理、统计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林学、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生物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教学建设截至2014年10月,学校共有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61门,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13支,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教育部和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和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国家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林学、蜂学、农学、动物医学、园林。省级特色专业:园艺、生物技术、车辆工程、农村区域发展、木材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对外交流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还与美国加州大学、耶鲁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英国北威尔士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里大学、澳大利亚莫纳西大学、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圣玛丽大学、新斯科舍农学院、泰国甲色沙特大学、马来西亚农业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等结成为友好学校。学校与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农学院联合举办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生态学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学校的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甘蔗》、《武夷科学》、《华东昆虫学报》、《林业经济问题》、《高教理论与实践》等刊物。科研成果2010年,学校主持完成的“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有14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2项进入一等奖答辩。鉴定(评审)科研成果46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2011年学校主持完成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控制关键技术”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有15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8项进入二等奖以上答辩;4项成果获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1项、二等2项、三等1项。鉴定(评审)科研成果35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截至2016年11月,学校在全球率先破译小菜蛾基因组、菠萝基因组、香荚兰基因组,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32项,其中包括糖料界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建有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服务覆盖福建省73个县区和全国32个省市370个县区。2013年1月11日下午,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尤民生主持、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的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小菜蛾杂合基因组揭示昆虫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于2013年1月13日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福建农林大学小菜蛾基因组的破译,宣告世界上首个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的完成,同时也是第一个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的完成。科研机构截至2022年3月,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12月31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90万册。拥有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331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80个(外文数据库28个),形成了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相结合的资源体系。图书馆围绕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学科服务组工作,开展成员馆高校WOS发文分析、ESI学科分析和专利竞争力分析等分析评价工作,自建福建农林大学学术论文“高被引潜力”检索系统。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