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心理与健康论文3000字高考范文题目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02 15:48:17

心理与健康论文3000字高考范文题目答案

我感觉大学这个挺不错的,其实我也想少,但是我现在没机会了。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自我的成长之路啊,你可以根据你,嗯,如果学习压力太大了指你就可以把你学习压力嗯太大这方面儿就写上,如果心里没什么嗯的话就写自己成长的路程。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11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摘要: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因心理原因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探求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健康教育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大学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未能充分发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因此,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现状分析,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一个月前,我们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三种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心理联系密切的量表对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的新生进行了心理测试调查。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群体水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一个人心理健康如果出现问题,那么他在其他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可见如今大学生心理问题愈发严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六点。      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大学生的心理困原因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 四、大学生健康教育措施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在社交活动中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渠道。心理训练应不拘一格,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演讲、郊游、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根据具体对象,充分运用放松、暗示、音乐、表象、心理剧、模拟与模仿等心理学技术与方法,结合其他辅助手段、设施,设计特定的情景,使参与者在其中积极活动,最终达到改变其心理面貌养成预期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伟《善待心灵》[M]地震出版社,文柯《心理学改变生活》[M]北京:世界出版社,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摘 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阐述了在高校如何及时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具体措施,积极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当代人普遍存在不能适应社会,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究其原因,与教育过程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从不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因一些小小的失误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玩世不恭万念俱灰;逃避群体自我封闭。等等都是心理问题的反映。      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家门,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因开支无计划而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加之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择业的难题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变化,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特别是要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心理卫生教育,通过讲解,参观,组织专题报告会,党团活动,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校,爱集体的心理品质和情感,树立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为大学学习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础,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更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志强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陶明达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思考[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出版社,陈国海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关键字: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大学生处在读书生涯与社会生涯的转型阶段,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值得关注,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从而不断调整自己态度,行为,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把社会实践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许多心理问题,诸如学习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理想与现实冲突,考研与就业焦虑,经济困难等等,但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冲突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虽然如此,因只有学习经历少有生活实践经历的中学毕竟对人生的认识较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些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不够稳定,在这一时期内,他们会经常产生一些自我意识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冲突。第二,独立的我与依附的我的冲突。一方面,进入大学离开了父母还存在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不断成熟的自我渴望独立。同时,自己对自己有理想与规划,从单一的学习价值评价体系变成到综合的能力价值评价体系,大学生对生活的憧憬与现实还存在距离。      2、人际关系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只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一方面,渴望交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的摆正心态,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这都容易使他们陷入人际交往误区。正是因为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值,造成心理巨大落差,使得人际失调,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频频出现。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了社交恐惧症等各种心理疾病。      3、就业心理问题      高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求职道路上一片空白,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没有合理的自我定位,面试时回答问题没有思路等,导致找工作频频受挫,出现自我矛盾和迷茫,自尊心受伤,就业焦虑等心理。许多学生表现出经验不足,承受能力差等问题,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我去,去年就有,今年又是这个题目……

心理与健康论文3000字高考题目答案

背景: 在我国5。2亿g未成年人v中0,一a定比4例存在心3理问题,并且大f都没得到及c时解决。其中525%的学生存在轻度心4理问题,2。5%是中8度心5理问题,0。5%存在重度心1理问题。2002年55月1,我国首次大t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每年有22万u人r死于q自杀,占全国死亡q人j数的4。3%,而每年自杀未遂的人l数达到200万j。 据调查,大l学生中4,可能有心8理问题的比1例高达26%,构成心0理障碍的比4例约为82%~6%。 心5理健康,日7益得到关注。我国高校从7上b世纪50年代中8后期开p始对大u学生心6理健康教育与u心0理咨询进行探索,但心0理咨询专v业人x员队6伍起步晚,数量奇缺,水2平不q高,求助者的求助条件(包括经济支e付能力c)有限,因此,心0理咨询尤z其是高校心8理咨询还处于j初级阶段。 关键词:高校心7理健康教育职业化3专z业化1 近年来,我省的高校心5理健康教育工k作在大g力s推进职业化7进程的同时,不j断探索提高专g业化6水5平的方7法和渠道,努力q使高校心3理健康教育与n心5理咨询在队3伍建设、科学研究、实际工c作等方7面迈上w新台阶。 至2005年初,我省40%以7上t的高校建立了f心1理咨询室并配备了f专a门s的心1理咨询人c员,10%以7上h的高校开q设了u大o学生心6理健康必修课或选修课,其余各高校也v都开b展了z心0理健康教育专k题讲座,“龙江高校心1理网”在宣传、交流及j培训工m作中2都发挥了n重要作用,全省高校已a有560名心3理骨干y教师取得心0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2,一d支l职业化7的队2伍初步形成。 我省高校心8理健康教育职业化8进程与k专d业化7水3平的推进 我省高校的心5理学背景相对薄弱,专e业资源相对偏少4、水2平偏低,因此,职业化5的程度和专o业化0的水7平都亟待提高。在心7理咨询师培训中0,除按劳动部规定的教学要求外,每期都安排实用性的专a题讲座及v考前专t家辅导,为1提高培训质量并带动更多的相关人n员提高水8平,举办4了t两期全部由参加心8理咨询师职业培训教程及v习t题集编写的专q家任教的“全明星”培训班,该班特邀各校主管心7理健康教育的部门c领导及c心4理咨询中1心2主任参加。为5提高我省高校心3理教师专p业化2水3平,我们经常组织高校心6理教师参加心1理咨询技术培训及u到境内7外交流、考察,同时邀请海内3外知名专r家来我省讲学或举办6培训班。我省高校心5理健康教育及p心4理咨询工p作已o形成了w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的工z作状态,一z批一m线心0理健康教育及v咨询人z员专p业水2平不z断提高并逐步形成特色。目前,我省一f线人d员多数掌握了y心8理咨询基础技能和方4法,一f批教师成为6比1较成熟的团体辅导的指导老师。 从4工p作层面,省委高校工q委学工v部与h专h业委员会经常到各学校检查指导工c作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各院校领导高度重视、扎d实推进工n作。哈尔滨工r程大y学把心3理健康教育工d作与v学科建设相结合,为5提高学术水1平、加强教师培训,聘请专f家来校讲学或实质性参与b心3理教学、咨询和研究工q作。哈尔滨工x业大y学、黑龙江大p学、东北林业大p学、东北农业大s学等院校都积极引5进了q心6理学专o业硕士l研究生充实到专m职心5理健康教育工t作队4伍之u中6。 在工s作与z理论探索方8面,广c大n一y线心2理教师积极立项开x展研究,发表了g大o量学术论文5,一k大a批教师取得省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省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奖,还取得了c心4理健康教育方4面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u课题,部分6教师在心2理健康教育的专d项领域形成了m自己o的方1向。 我省高校心6理健康教育工f作展望 8、抓好常规工b作与m建设,打牢心5理健康教育基础 从1总体来讲,大j学生心8理健康教育工l作的主要任务是普及l心6理健康知识、增强心6理健康意识及y帮助大n学生有掌握心0理调适道理和方6法等基础性工v作,大x学生心0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重在建设,立足教育”。在今6后的工w作中4,首先要通过检查、研讨、榜样引1路等常规方2法,不h断强化1各高校对心4理健康教育的认8识提高,促进各高校人o员编制、条件经费等方4面的落实,加速缩短落后高校与s先进高校在工u作意识、工m作水0平方0面的差距。 2、集中7攻关,着力t解决工s作难点或瓶颈问题 针对我省心8理咨询相对不r足的情况,我们将通过组织省内2专w业骨干k,也v包括吸纳省外专i家等方0式,集中7着力v解决工i作难点或瓶颈问题。如,针对大x学生自杀问题,我们将成立黑龙江高校学生心5理危机干a预指导委员会,各高校之z间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经常开o展专c题研究,统一v协调指导;我们还将比2照科研招标、项目建设等方7式,对部分2学生网瘾问题、厌学问题、特殊家庭学生的人h格问题等进行重点攻关。 7、形成几j个x小b组或中5心5,进一p步促进专d业化1水8平的提高 鉴于n部分4教师在心8理健康教育的专y项领域形成了d自己c的方6向并有所建树的情况,我们将通过成立若干t技术研究小n组或中4心3的形式,相对集中7专w题研究心4理咨询技术方8法在高校应用与x完善问题。通过经常的研讨,我省高校心2理健康教师对心4理咨询技术方6法的理论更加深入v,其应用更加娴熟并符合学生实际,并使更多的人x形成自己y的优势方7向。(作者单位:黑龙江高校学生心3理咨询专u业委员会) 专a家观点 聂振伟 北京师范大i学 心6理健康教育与c德育有所区v别。德育与m心4理辅导是满足学生思想、人d格健康成长2的不u同需要,各有侧重,互4为1补充,但又t不h可互2为7取代。德育是心4理辅导的基础,心2理辅导是德育的延续,德育与k心5理辅导都需要尊重人e的价值,重视个h性的发展,都以0培养学生健康的人f格与m社会适应能力h为0终极目标。个a人n的成长4与g自我实现是良好的道德品行与j人s格发展的共同结果。 金宏章 哈尔滨工q程大u学 跨文5化6心4理学的研究早已m证明,拥有不s同文2化1的不g同民族存在着心5理差异,从0而在变态心7理及w心2理咨询方8面必然也j有差异,心7理咨询的本土u化6非常必要。心6理咨询方8法本土n化3有三s条路径可走:改良和修订1是一r条出路;在中0国传统哲学中1去寻找精神本质,按照中7国人s的传统思想去创建新的疗法是第二l条出路;研究现实情况,即通过直接观察当代中4国咨询对象的心8理困难,观察一p些有效咨询的实际过程,在不o带预定理论套路的情况下k,实事求是地提炼和概括出新的概念、理论和方2法则是第三y条出路。 牟宏玮、王c萍 中5国海洋大s学 高校心4理健康教育机构需要协同整合。各高校心0理咨询机构应尽快建立全校性的学生心2理健康监护系统,特别是对规模较大z的学校,应从7校内2学生心5理健康监护网络的角度考虑,心7理健康监护系统,既包括学生心4理健康档案制度的建立;也k包括建立一a个v由不z同角色的教师等人f员组成的多层次的学生心7理变化4信息的畅达的传输渠道,以3及v有能够较快反6应的提供心0理辅导服务的能力q;还包括学生的自助机制,准确地说是指学生的互7助机制 q学⑥┿pㄝpㄝq学⑥┿b铵hz榨五『riu

背景: 在我国8。1亿c未成年人v中1,一r定比0例存在心0理问题,并且大d都没得到及h时解决。其中228%的学生存在轻度心4理问题,1。8%是中7度心1理问题,0。6%存在重度心6理问题。2002年71月1,我国首次大a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显示4:我国每年有22万b人k死于v自杀,占全国死亡g人y数的6。5%,而每年自杀未遂的人a数达到200万u。 据调查,大a学生中4,可能有心3理问题的比7例高达21%,构成心6理障碍的比6例约为12%~8%。 心4理健康,日5益得到关注。我国高校从0上r世纪70年代中2后期开g始对大m学生心6理健康教育与p心0理咨询进行探索,但心3理咨询专w业人i员队8伍起步晚,数量奇缺,水1平不x高,求助者的求助条件(包括经济支f付能力i)有限,因此,心2理咨询尤q其是高校心2理咨询还处于a初级阶段。 关键词:高校心7理健康教育职业化4专x业化4 近年来,我省的高校心5理健康教育工i作在大g力a推进职业化7进程的同时,不h断探索提高专t业化8水1平的方0法和渠道,努力a使高校心6理健康教育与q心1理咨询在队0伍建设、科学研究、实际工h作等方2面迈上f新台阶。 至2005年初,我省48%以0上f的高校建立了l心5理咨询室并配备了h专n门d的心0理咨询人d员,20%以7上j的高校开a设了i大a学生心7理健康必修课或选修课,其余各高校也e都开n展了n心1理健康教育专r题讲座,“龙江高校心0理网”在宣传、交流及l培训工g作中5都发挥了e重要作用,全省高校已d有410名心2理骨干q教师取得心7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7,一s支m职业化1的队5伍初步形成。 我省高校心4理健康教育职业化2进程与j专o业化0水8平的推进 我省高校的心3理学背景相对薄弱,专c业资源相对偏少2、水2平偏低,因此,职业化0的程度和专s业化8的水5平都亟待提高。在心1理咨询师培训中5,除按劳动部规定的教学要求外,每期都安排实用性的专q题讲座及o考前专k家辅导,为3提高培训质量并带动更多的相关人c员提高水8平,举办4了b两期全部由参加心2理咨询师职业培训教程及g习d题集编写的专u家任教的“全明星”培训班,该班特邀各校主管心2理健康教育的部门s领导及z心7理咨询中2心6主任参加。为6提高我省高校心4理教师专k业化6水3平,我们经常组织高校心3理教师参加心4理咨询技术培训及a到境内4外交流、考察,同时邀请海内4外知名专x家来我省讲学或举办2培训班。我省高校心4理健康教育及k心5理咨询工z作已p形成了d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的工o作状态,一j批一y线心4理健康教育及m咨询人l员专d业水7平不v断提高并逐步形成特色。目前,我省一f线人y员多数掌握了y心4理咨询基础技能和方3法,一b批教师成为1比0较成熟的团体辅导的指导老师。 从7工n作层面,省委高校工t委学工v部与x专d业委员会经常到各学校检查指导工z作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各院校领导高度重视、扎j实推进工g作。哈尔滨工y程大t学把心8理健康教育工z作与p学科建设相结合,为0提高学术水6平、加强教师培训,聘请专b家来校讲学或实质性参与t心0理教学、咨询和研究工u作。哈尔滨工c业大v学、黑龙江大t学、东北林业大b学、东北农业大u学等院校都积极引1进了o心7理学专f业硕士v研究生充实到专o职心0理健康教育工n作队8伍之s中3。 在工i作与a理论探索方5面,广y大a一d线心5理教师积极立项开w展研究,发表了y大s量学术论文3,一s大o批教师取得省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省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奖,还取得了p心7理健康教育方1面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t课题,部分6教师在心0理健康教育的专c项领域形成了s自己m的方3向。 我省高校心8理健康教育工j作展望 7、抓好常规工f作与u建设,打牢心0理健康教育基础 从1总体来讲,大r学生心7理健康教育工j作的主要任务是普及h心6理健康知识、增强心8理健康意识及q帮助大p学生有掌握心0理调适道理和方6法等基础性工v作,大x学生心2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重在建设,立足教育”。在今6后的工y作中0,首先要通过检查、研讨、榜样引7路等常规方2法,不n断强化1各高校对心5理健康教育的认0识提高,促进各高校人a员编制、条件经费等方1面的落实,加速缩短落后高校与s先进高校在工e作意识、工a作水7平方4面的差距。 2、集中7攻关,着力w解决工l作难点或瓶颈问题 针对我省心7理咨询相对不u足的情况,我们将通过组织省内7专j业骨干e,也c包括吸纳省外专l家等方0式,集中3着力b解决工s作难点或瓶颈问题。如,针对大h学生自杀问题,我们将成立黑龙江高校学生心6理危机干i预指导委员会,各高校之v间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经常开y展专d题研究,统一f协调指导;我们还将比4照科研招标、项目建设等方0式,对部分5学生网瘾问题、厌学问题、特殊家庭学生的人i格问题等进行重点攻关。 5、形成几i个e小a组或中0心6,进一a步促进专c业化7水0平的提高 鉴于i部分6教师在心7理健康教育的专d项领域形成了z自己e的方4向并有所建树的情况,我们将通过成立若干m技术研究小y组或中7心8的形式,相对集中4专a题研究心0理咨询技术方7法在高校应用与s完善问题。通过经常的研讨,我省高校心5理健康教师对心7理咨询技术方1法的理论更加深入y,其应用更加娴熟并符合学生实际,并使更多的人e形成自己o的优势方4向。(作者单位:黑龙江高校学生心1理咨询专f业委员会) 专c家观点 聂振伟 北京师范大w学 心4理健康教育与v德育有所区z别。德育与e心2理辅导是满足学生思想、人r格健康成长6的不k同需要,各有侧重,互0为7补充,但又z不n可互6为6取代。德育是心4理辅导的基础,心7理辅导是德育的延续,德育与x心2理辅导都需要尊重人m的价值,重视个l性的发展,都以5培养学生健康的人h格与l社会适应能力q为7终极目标。个j人c的成长1与h自我实现是良好的道德品行与v人j格发展的共同结果。 金宏章 哈尔滨工t程大h学 跨文0化1心2理学的研究早已s证明,拥有不k同文3化7的不g同民族存在着心0理差异,从0而在变态心6理及q心2理咨询方2面必然也s有差异,心1理咨询的本土v化8非常必要。心3理咨询方5法本土n化4有三u条路径可走:改良和修订8是一j条出路;在中2国传统哲学中0去寻找精神本质,按照中7国人m的传统思想去创建新的疗法是第二q条出路;研究现实情况,即通过直接观察当代中7国咨询对象的心4理困难,观察一e些有效咨询的实际过程,在不z带预定理论套路的情况下j,实事求是地提炼和概括出新的概念、理论和方8法则是第三k条出路。 牟宏玮、王p萍 中0国海洋大m学 高校心5理健康教育机构需要协同整合。各高校心0理咨询机构应尽快建立全校性的学生心8理健康监护系统,特别是对规模较大z的学校,应从4校内1学生心7理健康监护网络的角度考虑,心1理健康监护系统,既包括学生心5理健康档案制度的建立;也u包括建立一w个x由不x同角色的教师等人l员组成的多层次的学生心5理变化3信息的畅达的传输渠道,以6及o有能够较快反5应的提供心4理辅导服务的能力e;还包括学生的自助机制,准确地说是指学生的互3助机制 fg█nтъ⑨vg█nтъ⑨q〔К穿p五au

背景: 在我国2。5亿w未成年人q中3,一t定比8例存在心1理问题,并且大u都没得到及s时解决。其中628%的学生存在轻度心1理问题,6。2%是中1度心0理问题,0。5%存在重度心3理问题。2002年40月7,我国首次大b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显示6:我国每年有26万g人h死于y自杀,占全国死亡m人u数的6。2%,而每年自杀未遂的人a数达到200万r。 据调查,大s学生中3,可能有心0理问题的比2例高达26%,构成心1理障碍的比2例约为42%~1%。 心2理健康,日8益得到关注。我国高校从8上k世纪30年代中8后期开s始对大x学生心4理健康教育与d心7理咨询进行探索,但心8理咨询专y业人v员队1伍起步晚,数量奇缺,水8平不c高,求助者的求助条件(包括经济支t付能力f)有限,因此,心2理咨询尤h其是高校心6理咨询还处于w初级阶段。 关键词:高校心6理健康教育职业化4专z业化3 近年来,我省的高校心5理健康教育工x作在大w力s推进职业化4进程的同时,不n断探索提高专v业化3水6平的方0法和渠道,努力o使高校心3理健康教育与u心5理咨询在队0伍建设、科学研究、实际工m作等方8面迈上p新台阶。 至2004年初,我省60%以6上c的高校建立了r心5理咨询室并配备了o专l门y的心3理咨询人m员,40%以6上y的高校开n设了v大t学生心3理健康必修课或选修课,其余各高校也h都开q展了d心2理健康教育专j题讲座,“龙江高校心6理网”在宣传、交流及q培训工l作中0都发挥了u重要作用,全省高校已h有820名心3理骨干s教师取得心4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1,一z支v职业化1的队2伍初步形成。 我省高校心4理健康教育职业化3进程与b专m业化5水1平的推进 我省高校的心8理学背景相对薄弱,专h业资源相对偏少0、水6平偏低,因此,职业化2的程度和专j业化7的水5平都亟待提高。在心2理咨询师培训中7,除按劳动部规定的教学要求外,每期都安排实用性的专x题讲座及d考前专x家辅导,为8提高培训质量并带动更多的相关人l员提高水5平,举办2了u两期全部由参加心1理咨询师职业培训教程及n习s题集编写的专a家任教的“全明星”培训班,该班特邀各校主管心8理健康教育的部门e领导及e心5理咨询中5心2主任参加。为8提高我省高校心1理教师专x业化5水7平,我们经常组织高校心4理教师参加心1理咨询技术培训及a到境内2外交流、考察,同时邀请海内0外知名专p家来我省讲学或举办2培训班。我省高校心7理健康教育及p心3理咨询工j作已g形成了w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的工m作状态,一a批一u线心6理健康教育及l咨询人x员专b业水7平不m断提高并逐步形成特色。目前,我省一e线人t员多数掌握了u心2理咨询基础技能和方4法,一n批教师成为3比4较成熟的团体辅导的指导老师。 从6工z作层面,省委高校工a委学工y部与y专v业委员会经常到各学校检查指导工v作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各院校领导高度重视、扎h实推进工c作。哈尔滨工i程大j学把心0理健康教育工b作与u学科建设相结合,为3提高学术水8平、加强教师培训,聘请专t家来校讲学或实质性参与t心4理教学、咨询和研究工p作。哈尔滨工x业大k学、黑龙江大k学、东北林业大e学、东北农业大d学等院校都积极引6进了w心8理学专x业硕士r研究生充实到专o职心1理健康教育工g作队3伍之f中8。 在工z作与a理论探索方5面,广j大f一f线心7理教师积极立项开m展研究,发表了g大z量学术论文4,一q大z批教师取得省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省高校教育科研成果奖,还取得了d心7理健康教育方1面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m课题,部分7教师在心5理健康教育的专j项领域形成了v自己w的方0向。 我省高校心3理健康教育工l作展望 1、抓好常规工m作与y建设,打牢心4理健康教育基础 从7总体来讲,大p学生心0理健康教育工q作的主要任务是普及e心1理健康知识、增强心4理健康意识及y帮助大m学生有掌握心0理调适道理和方0法等基础性工r作,大e学生心0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重在建设,立足教育”。在今1后的工w作中2,首先要通过检查、研讨、榜样引5路等常规方0法,不v断强化2各高校对心4理健康教育的认0识提高,促进各高校人g员编制、条件经费等方6面的落实,加速缩短落后高校与s先进高校在工r作意识、工z作水6平方2面的差距。 2、集中2攻关,着力p解决工e作难点或瓶颈问题 针对我省心1理咨询相对不s足的情况,我们将通过组织省内0专f业骨干z,也k包括吸纳省外专t家等方1式,集中3着力w解决工y作难点或瓶颈问题。如,针对大m学生自杀问题,我们将成立黑龙江高校学生心5理危机干m预指导委员会,各高校之s间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经常开z展专q题研究,统一h协调指导;我们还将比5照科研招标、项目建设等方3式,对部分3学生网瘾问题、厌学问题、特殊家庭学生的人s格问题等进行重点攻关。 4、形成几w个o小c组或中5心0,进一o步促进专q业化4水6平的提高 鉴于u部分1教师在心4理健康教育的专l项领域形成了x自己w的方1向并有所建树的情况,我们将通过成立若干x技术研究小n组或中5心6的形式,相对集中5专a题研究心5理咨询技术方2法在高校应用与f完善问题。通过经常的研讨,我省高校心5理健康教师对心4理咨询技术方5法的理论更加深入m,其应用更加娴熟并符合学生实际,并使更多的人t形成自己r的优势方3向。(作者单位:黑龙江高校学生心3理咨询专w业委员会) 专m家观点 聂振伟 北京师范大z学 心3理健康教育与p德育有所区k别。德育与b心8理辅导是满足学生思想、人f格健康成长2的不j同需要,各有侧重,互7为2补充,但又x不y可互8为6取代。德育是心3理辅导的基础,心1理辅导是德育的延续,德育与a心3理辅导都需要尊重人t的价值,重视个h性的发展,都以2培养学生健康的人p格与o社会适应能力e为6终极目标。个p人w的成长5与y自我实现是良好的道德品行与g人f格发展的共同结果。 金宏章 哈尔滨工e程大l学 跨文4化8心2理学的研究早已d证明,拥有不w同文4化0的不f同民族存在着心4理差异,从4而在变态心8理及v心8理咨询方6面必然也w有差异,心1理咨询的本土l化5非常必要。心1理咨询方3法本土f化0有三x条路径可走:改良和修订3是一j条出路;在中1国传统哲学中2去寻找精神本质,按照中0国人m的传统思想去创建新的疗法是第二m条出路;研究现实情况,即通过直接观察当代中3国咨询对象的心7理困难,观察一k些有效咨询的实际过程,在不i带预定理论套路的情况下i,实事求是地提炼和概括出新的概念、理论和方4法则是第三l条出路。 牟宏玮、王u萍 中3国海洋大s学 高校心2理健康教育机构需要协同整合。各高校心4理咨询机构应尽快建立全校性的学生心4理健康监护系统,特别是对规模较大a的学校,应从5校内6学生心5理健康监护网络的角度考虑,心7理健康监护系统,既包括学生心8理健康档案制度的建立;也v包括建立一z个m由不k同角色的教师等人x员组成的多层次的学生心0理变化2信息的畅达的传输渠道,以2及e有能够较快反7应的提供心4理辅导服务的能力n;还包括学生的自助机制,准确地说是指学生的互0助机制 mヘq饯gはpxc六№ㄦ┷六c六№ㄦ┷六ret

我去,去年就有,今年又是这个题目……

心理与健康论文3000字高考范文题目及答案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自我的成长之路啊,你可以根据你,嗯,如果学习压力太大了指你就可以把你学习压力嗯太大这方面儿就写上,如果心里没什么嗯的话就写自己成长的路程。

这是我刚刚写的,给你看看那! 当今社会,我们这些大学生要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难以道明的恋爱关系以及难以启齿的家庭贫困压力,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正是因为这些,使得大学生心灵承受着重大的压力,而且情况日益严重。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健康的标准:指我们具备了哪些良好品质。关于良好品质,我总结出六种良好品质。一是幸福感。二是平和的心态。三是自尊感。四是指我们的处事能力,五是人格的完整。六是有效地适应环境。 但是,对于以上所提到的六种良好品质,我相信现在没有几个学生能够做到,包括我,原因待会说,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下的调查研究,是我在百度上搜到的,自己加以改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发现:情感、社会交往和学习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排名前三位。而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对网络产生过强的依赖性,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情感困惑产生的心理问题,家庭以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考研及就业压力太大,独生子女受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等等,这些因素造成了当代大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对于现代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独立的生活无疑是一次心理上的挑战,从前的那些自信与希望统统抛到脑后,一些人被迷茫,孤独,失意所包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所以在我们周围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行为,像马加爵,刘海洋,像那些从高楼坠落的生命。对于这些问题,不得不使我们担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既然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我们这些大学生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正常的心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那么,不言而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对于社会,我觉得社会应该多给大学生关怀,对那些贫困学生多给予帮助;对于家庭,父母应该多和孩子交流与沟通;这就不细说了,因为学生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学校,所以我重点来讲学校。对于学校,我总结出五点处理方法,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 五)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注重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 首先,通过给学生开办讲座的形式,告诉青年学生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预防和矫正的办法。要利用墙报、广播、报纸、小册子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和手段,广泛开展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卫生常识。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学会各种基本技能,即分析和解决问题、应付挫折、表达思维和情绪的能力,以及学会各种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 对于第二点,学校不能只关心学生学得如何,还要关心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在各种社会压力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如果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就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学院课程设置上,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学生中日益普及。同时,每学期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高年级学生开设心理学选修课。在学生综合测评方面,充分体现了以德育和综合素质为首。 第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使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如在活动中体现的团队意识,可以防止学生犯个人主义的错误,注重集体荣誉,克服学生过分注重自我的狭隘思想意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意识注入到学生活动中,培养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 第四,为了对学生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分类对学生开展心理问题调查与研究,进行归纳、整理,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克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对大一新生进行生活、学习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调查,并提出进一步整改措施;对大二学生积极关心他们在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大三学生则重点放在适应社会、加强对未来职业选择等方面的问题。今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之间、院系之间的信息交流,预防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交流在处理心理问题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发现问题的途径和处理问题方法的研究,并形成以心理咨询中心为核心,学生管理干部队伍为枢纽、学生骨干为信息源的网络体系。 最后,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及时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这种通过面对面、或电话、或书信等方式更加直接、亲切和有针对性。我们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心理咨询中心,配备更多经验丰富、严谨认真、品德高尚的专、兼职人员,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如电脑、电话等。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和学生骨干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发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危机时要早报告、早干预,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帮助学生尽快解决问题。总之,对于现在大学生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从中学到很多,我们应该自己积极克服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至于学校,做到以上那些,那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有所缓解。

以下来自于我个人完成,共3800字,可在我空间内寻到。  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可说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这次我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一番分析。  一. 自我分析的方法  (1) 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第一,跟别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还是行为后的结果?大学生来大学学习,如果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条件不如别人开始就置自己于次等地位,自然影响心态和情结,而大学毕业后看行动后的成绩才有意义。  第二,跟人比较是看相对标准还是绝对标准?是可变的标准还是不可变的标准?经常有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其实他们关注的可能是身材,家世等不能改变的条件,没有实际比较的意义。  第三,比较的对象是什么人?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还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或极不如已的人?所以,确立合理的参照体系和立足点对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2) 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也因人而异。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他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在蹈失败的覆辙;而对于某些自我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失败的经验更使其失败。这也是最常见的现象。因为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且挫败后形成怕败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或挑战,甚至失去许多良机;而对一有些自我狂大的人而言,成功反可能成为失败之源。他们可能幸得成功便骄傲自大,以后做事便自不量力,往往遭失败的多,或成长过于顺利,又有家世,关系,而一旦失去“保护源”,便一蹶不振,不能支撑起独立的自我。因此一个大学生由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也要细加分析和甄别。  二.自我分析  (一)兴趣  我认为:我的优势职业类型为企业型。精力充沛、自信、善于交际、热情洋溢、富于冒险、支配欲强; 通常具有领导才能,能够影响、说服他人共同达到组织或个人的目标;为人务实,通常追求权力、财富和地位,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二)性格  我认为:我还是比较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的。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在集体中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还行,思维非常敏捷,头脑算灵活,学习理解能力可以。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不能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方面,虽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但很可能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有时候不太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会固执己见。通常活泼任性,轻松愉快,在集体中比较引人注目、受人欢迎,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有时也可能过分冲动,自我约束力比较差。 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一般情况下,遵纪守法,对人对事我都会负起自己的责任。交际性处于中等水平。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的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也可能保持沉默。 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遇事果断、自信。但有时候可能会冷漠无情。一般情况下,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但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和信任他们。能较好地平衡理想和现实,既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会考虑现实可能性。一般情况下能够脚踏实地,有时也会陷入幻想。待人比较真诚坦率,但也不会过于轻信或感情用事,比较认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乐观自信,心平气和,坦然宁静,容易适应环境,知足常乐。有时可能过于自负,自命不凡,也可能缺乏同情而引起别人的反感。既不过于保守,也不过于激进,认为传统中有些东西可以保留,也有些东西需要变革。依赖性很强,缺乏主见,在集体中容易随大流,常常放弃个人的意见而随声附和以赢得别人的好感,需要追随团体来维持自信,对权威是忠实的追随者。一般情况下,有较好地自制力,比较尊重礼俗,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通常所体验到的紧张程度和大多数人差不多,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比较紧张。  (三)能力  我认为: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强,但创造性一般。  (四)价值观  我认为:我的职业价值观倾向为帮助贡献,团队融洽型。  贡献型的人认可的核心价值是自己的工作和知识能对他人和社会有所帮助。例如:改善拥挤的交通状况,通过新的产品来消除、缓解疾病等。这种类型的人富于同情心,关心他人,他们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不愿干表面上哗众取宠的事,把默默地帮助不幸的人视作无比快乐。他们总是为他人着想,把直接为大众的幸福和利益尽一份力作为自己的追求。希望自己的付出对社会是有帮助的,他人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惠颇多。医生、教师、警察等社会型工作很适合该类型的人。  团队融洽型的人希望工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际关系,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是一种极大的满足。该类型的人重视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愉快、协调的团队协作是该类型的人所追求的,他们认为友好、轻松、团结的集体能让他们更好的工作。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师等需要良好团队合作的工作比较适合该类型的人。  (五)职业理想  我的理想职业:  职业类型:研究人员/科学工作者。  具体岗位:科研员(研究员)。地域不限,各科研机构和各级高校,甚至各大企业都可以。环境优,待遇较好,但需要付出较多努力。伙伴则基本都在一起研究,就业前景广阔,属于热门。  (六)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自身的优势  我认为:在规范、传统、稳定的环境下工作,我可以给他人提供服务或帮助。适合在责任清晰,有一定私人空间、人际关系和谐的氛围中工作。要求细致、精确,能够发挥我出色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关注能力。工作能够让我集中精力,关注一件事情或一个人,而不是平行开展多项工作。通过工作,我能够得到同事和上级的认可、欣赏和鼓励。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开展工作,不要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把我的工作展示给别人。务实、实事求是,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善于单独思考、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不喜欢逻辑的思考和理论的应用,拥有对细节很强的记忆力,诸如声音的音色或面部表情。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尊重约定,维护传统。工作时严谨而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我依据明晰的评估和收集的信息来做决定,充分发挥自己客观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  2.自身的不足  我有高度的责任心,会陷入日常事务的细节中去,以至于没完没了的工作。每件事情我都会从头做到尾,这总是让我过度劳累,压力很大时,我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由于我的现实、细致,有时容易忽略事情的全局和发展变化趋势,难以预见存在的可能性。建议我周到考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可能性,需要增强对远景的关注。  三、完善自我的方案  (一)针对分析所提出的适应性对策  往往不喜欢那些需要精耕细作的常规性的日常工作,以及长期智力劳动和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喜欢竞争,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胆略、冒风险和承担责任的工作;适合可以展示自己的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适合经常和人打交道而不要求很高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此外,应尽量避免过于冲动的想法和行为,多注意日常工作和工作中的细节。  (二)针对自身不足所提出的解决办法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这种职业倾向的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此外,应尽量避免过于冲动的想法和行为,多注意日常工作和工作中的细节。 直接地表达自己,说出我现在的感受。不要只顾低头拉车,需要抬头看路。调整节奏、放松自己、适当松弛一下绷紧的弦。做长远思考,加强对全局和可能性的关注,避免陷入具体事物,而将方向忽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三)如何检验效果与目标修正  每月进行一次,要与自己的情况相辅相成,随时进行调整及修正,订立阶段小目标,更多的与外因和内因相联系。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这一篇自我分析报告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想每个人通过写这篇报告都再次了认识了自己吧!其实这个对于自我的分析还是很必要的,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满的人生!非常感谢老师这一个学期内对我们的教导!本文中采用了很多职业规划测评报告的内容,对招生就业处一并表示感谢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摘要: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多,如何应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已是各大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探索和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对象;干预措施  据2006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有16%~4%有心理障碍,主要以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为主。这些年,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引起的极端事情越来较多,如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的的事件在大学里已屡见不鲜,学生凶杀案件也越来越多。种种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到22岁之间,正在由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这个年龄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上却没有成熟,很多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和高中的学习、生活又有很大的不同,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失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等。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问题  由于大学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和高中截然不同,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很多同学刚开始的时候都不太适应,同学们已经适应了高中时老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完成多少的任务等都是老师安排好的,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而大学却不一样,老师主要是采用启发性教学,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很多学生开始都不能够适应,不知道该做什么,自学能力很差,加上大学的学习环境宽松,自由安排时间较多,部分同学一时松懈,出现逃课、沉迷网络等现象,平日没有认真学习,得过且过,等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紧张了,出现考试恐惧综合症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挂科而跳楼自杀。  2、生活方面的问题  与高中不同,大学的同学可能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刚开始都会有些不适应,语言、信仰、习惯、饮食等各方面也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不懂人情世故,不能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不能够和同学友好相处,于是脱离群体,出现焦虑、悲观、抑郁等心理问题。  3、情感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情感的萌芽阶段,这个时候,一方面,他们渴望爱情,异性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感,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对爱情的认识,往往追求的是浪漫、刺激,他们对爱情有很高的期望,动不动就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一部分同学还发生了性行为,相处长久之后,感情破裂之时,由于不能接受分手的现实,很多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情自杀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4、家庭问题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庭经济问题,一个是家庭关系问题。家庭经济问题可以直接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压抑等心理问题。家庭关系不良也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现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叛逆心理很强,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父母的一些想法和要求,不能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紧张。  5、躯体疾病问题  当学生出现一些躯体疾病时,往往会导致学生的不安和焦虑,尤其是当出现一些疑难杂症、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对自我形象、自尊、就业影响较大的疾病时,学生一般都无法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又不敢说出来,害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心理负担极大。  6、就业压力问题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就业无疑是现在的大学生最担忧的问题。很多学生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由于忧虑出现厌学情绪,有些同学刚进入大学就开始担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这些都会使他们产生焦虑的心理,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指的是通过排查和日常生活观察发现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出现伤害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异常表现,比如说情绪、生活习惯、言语等方面,对存在有以下现象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对象处理:生活习惯反常,情绪低落,抑郁,独行、不予同学交往者;有出现失恋、躯体疾病、考试失败、经济危机、家庭变故等遭受其他重大事故者;有在网络日记、QQ空间等有暴露自杀念头或报复他们意图者;亲人、朋友中有过自杀情况者;有明显的人格缺陷和精神障碍者;长期睡眠障碍,不修边幅,精神颓废者;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者。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措施  1、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片面、错误的认识、认知方法和观念是导致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部分集中在18到22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等还不是很成熟,而且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应有意的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认知方法,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2、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增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学校应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专业讲座、校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等形式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学生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心理危机,当自己或者是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主动的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3、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建立动态的学生心理档案  在新生入学时做好第一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划分,这样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和措施。  4、建立校、系、班级、家庭四位一体的危机干预体系  要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必须构建校、系、班级、家庭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形成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为中心,各院系分别建立第二级心理咨询站,各班级分别建立心理问题反馈小组。学生处、心理咨询室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中心,全面负责和领导全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和调配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认真履行职责;根据各系反馈的信息,对于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对于无法缓解的应及时转介。各院、系为二级中心,由系领导、辅导员等非专业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初步干预,对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上报给一级干预中心。  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积极探索和研究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方式、方法,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协作和共同努力。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沉重性,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够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援助,共同努力,帮助高校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丽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09)  2 潘伟,汪姗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理论观察,2010,(2)  3 吴颖新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的意义及措施[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第9卷第3期  4 高淑艳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1)  5 文美荣 浅析高校心理危机干预预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心理与健康论文3000字高考题目及答案

我去,去年就有,今年又是这个题目……

忧郁症的预防;怎样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精神分裂症的最佳监护方法 ;自卑也是一种“病 ”。

大一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自我的成长之路啊,你可以根据你,嗯,如果学习压力太大了指你就可以把你学习压力嗯太大这方面儿就写上,如果心里没什么嗯的话就写自己成长的路程。

明天就要交论文了哥哥

心理与健康论文3000字高考范文及答案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11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摘要: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因心理原因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探求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健康教育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大学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未能充分发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因此,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现状分析,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一个月前,我们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三种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心理联系密切的量表对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的新生进行了心理测试调查。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群体水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一个人心理健康如果出现问题,那么他在其他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可见如今大学生心理问题愈发严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六点。      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大学生的心理困原因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 四、大学生健康教育措施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在社交活动中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渠道。心理训练应不拘一格,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演讲、郊游、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根据具体对象,充分运用放松、暗示、音乐、表象、心理剧、模拟与模仿等心理学技术与方法,结合其他辅助手段、设施,设计特定的情景,使参与者在其中积极活动,最终达到改变其心理面貌养成预期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伟《善待心灵》[M]地震出版社,文柯《心理学改变生活》[M]北京:世界出版社,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摘 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阐述了在高校如何及时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具体措施,积极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当代人普遍存在不能适应社会,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究其原因,与教育过程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从不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因一些小小的失误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玩世不恭万念俱灰;逃避群体自我封闭。等等都是心理问题的反映。      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家门,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因开支无计划而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加之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择业的难题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变化,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特别是要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心理卫生教育,通过讲解,参观,组织专题报告会,党团活动,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校,爱集体的心理品质和情感,树立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为大学学习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础,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更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志强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陶明达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思考[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出版社,陈国海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关键字: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大学生处在读书生涯与社会生涯的转型阶段,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值得关注,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从而不断调整自己态度,行为,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把社会实践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许多心理问题,诸如学习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理想与现实冲突,考研与就业焦虑,经济困难等等,但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冲突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虽然如此,因只有学习经历少有生活实践经历的中学毕竟对人生的认识较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些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不够稳定,在这一时期内,他们会经常产生一些自我意识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冲突。第二,独立的我与依附的我的冲突。一方面,进入大学离开了父母还存在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不断成熟的自我渴望独立。同时,自己对自己有理想与规划,从单一的学习价值评价体系变成到综合的能力价值评价体系,大学生对生活的憧憬与现实还存在距离。      2、人际关系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只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一方面,渴望交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的摆正心态,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这都容易使他们陷入人际交往误区。正是因为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值,造成心理巨大落差,使得人际失调,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频频出现。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了社交恐惧症等各种心理疾病。      3、就业心理问题      高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求职道路上一片空白,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没有合理的自我定位,面试时回答问题没有思路等,导致找工作频频受挫,出现自我矛盾和迷茫,自尊心受伤,就业焦虑等心理。许多学生表现出经验不足,承受能力差等问题,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级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认识这种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招生数量的增长率在逐年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高等教育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高等教育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一是课堂教学薄弱,二是课外教育指导局限,三是学生自助缺乏的现状。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尽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三级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校级心理健康机构应由专职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校、院系学科教师、德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人力资源,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及心理训练活动,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院系心理健康组织,应由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组成,在学校心理健康机构的领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必要的服务。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小组,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组成,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并能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所在院系统学校的心理保健机构与组织反映,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事,也是整个学校的事。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心理能力的心理训练,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指导学生,防止形式化倾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各高等学校深入进行,高等教育既面临着扩大招生的问题,也面临着在原有基础和水平上提高教育质量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层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而只是停留在有咨询机构、无专业人员,有教育方案、无具体措施上。那么,当我们意识到新世纪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之时,首要的是确立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 2.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尽管高等学校开展此项教育和咨询工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这项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客观形势,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的训练,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很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好的效果。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以案例分析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健康轨道。� 3.推进课题的理论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界定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辅导》主编 苏巧荣 苏林雁 浙江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教程》主编 王贵林 陈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章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与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