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12 02:44:07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立论之本,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认识价值。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如何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进行界定,即界定的认识与途径。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各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观点。第三部分通过论述引申出笔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和观点。

实验政治教育存在的意义,不仅能够使人们获得知识,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所以说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政治素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重点是政治思想教育,通过传播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受教育者建立起相应的政治信仰。当前社会,竞争机制造成人们在利益上和心理上的激烈冲突,西方社会思潮使很多人的思想产生了混乱和彷徨,极“左”路线的流毒在小部分人中尚有影响,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隐性渗透诱使部分人腐败堕落和违法犯罪,等等。这些环境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与重点,即政治思想教育,帮助国民进一步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保驾护航。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特殊矛盾就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的矛盾,也是德治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德治和法治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依靠。当前社会,青少年犯罪日渐增多,“常回家看看”等本应属于德治领域的规则变成法律,不文明的言行经常见诸媒体,这就是忽视德治所带来的不利后果。因此,我们在不断健全社会法制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发挥德治之教育、启发、引导和规范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发展的要求内化为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推动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社会化,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全面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发展全面教育的根本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教育活动:既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也包括哲学思想、法学思想、经济思想等综合思想教育;既包括道德品质教育,也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完善人格的综合教育实践,在中国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在人才培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强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培育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精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上好思政课对人的政治格局和思想认识的正确树立起到关键作用,对人的三观确立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思政课强大的政治引导,才能确保同党和国家的发展步调保持高度一致,不偏不倚。上好思政课能够唤醒人心底最深沉的意念,引导最大化的情感共鸣。思政课通过“传道受业解惑”,在人的内心深处宣传正向、积极的能量,用情感和情怀感染人,掌握和理解思政课的精髓,才能在思想上得到收获和深化。上好思政课能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政治素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上好思政课能够正确引导我们,强化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一个思想影响一个时代:思政课最早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彼时党把重要思想传播到部分高校、到部分中学、到部分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明确了中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任务,相关课程列入中学教学计划。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热爱生产劳动,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为60、70后根深蒂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为80、90后嚷嚷上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90、00后了然于胸,在国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日益频繁的今天,思政教育铸魂育人,一代又一代人坚守初心,坚定人生选择。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深刻阐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深刻理解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对于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现在正着力加强和改进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0�2 一、把握时代特色,形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0�2 怎样从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高度,从当今时代变化的高度,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这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特色,也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方法。�0�2 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邓小平对时代变化的新的认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其特点的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8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敏锐地对时代主题的变化作出新的判断,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时代主题的变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也从多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准确把握,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之中。这一进程中出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创新的基点。三是在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判断,并探索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自身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新问题。�0�2 在对这三个方面问题的新认识中,邓小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内容和新路径适时地作了探索。在总体上,邓小平的探索,集中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重大课题中。�0�2 第一,为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如何在全体人民中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问题。对此,邓小平作了深入的探讨。他提出,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在新时期,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必将建立在新的基础上,具有新的时代内涵。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也就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0�2 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这个国情和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形成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上的多样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着如何理解和处理多样化中新的社会现象,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如何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人民,以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经济发展与思想升华、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这些也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面临的崭新课题。�0�2 第二,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借鉴、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有益于、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东西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如何树立“风险”意识,有效地、有力地抵御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侵蚀的新课题。邓小平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为此,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要在我们的人民中间树立中华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同时也要向世界庄严昭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这些大大拓展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界。�0�2 第三,面对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长期面临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针对当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指责”、“制裁”,邓小平特别提醒我们注意:“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1页。)面对西方一些国家反对社会主义的新的“冷战”,我们一定要纠正思想教育在这一方面的“失误”,头脑清醒,旗帜鲜明,锐意创新,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0�2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全球化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求得当代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现时代,支撑经济全球化的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极力利用经济全球化这一契机,把经济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把“西方化”看成是“美国化”,推行政治制度的单极化或所谓的“一体化”。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强行推行政治制度的“趋同”,以此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8页。)�0�2 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这些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的教育,一方面要使之能够了解和理解,并能适应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另一方面又要使之能够深刻理解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性质及其趋势,能够冷静应对这一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局面。从人的素质角度看,既要有现代科学技术、世界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素质,也要有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政治素质,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在新时期,怎样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越来越显著地提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0�2 第四,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对人自身发展提出挑战,特别对人自身的禀赋提出挑战。在18世纪中叶兴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商业上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了人的“体能”的解放。但是,人在其“体能”得到解放的同时,也对人的体能、体格、体魄的崇拜消退下来。接着,19世纪初取得突出成效的工具机的革命,进一步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了人自身的手工技能向工具机的转移,从而实现了人的“技能”的解放。随着人的技能得到解放,人的技能却受到轻视,掌握某种特殊的手工技能不再被看作是人的基本禀赋。再接着,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把原来要由人的智能完成的部分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实现了人的“智能”的解放。随着人的智能的解放,出现了轻视人自身的智力培养和道德修养、伦理提升、品质和品格锤炼等现象。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伦理道德素质的发展和提升等问题,成为人的全面发展面临的严峻课题,也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0�2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不仅肯定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还从发展和创新的视角,提出“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还会遇到许多现在预料不到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为了保证全党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必须有效地加强和改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增强针对性、着眼有效性和掌握主动性,已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时代和任务不同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真正地加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7页。)。�0�2 二、拓展工作思路,完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0�2 明确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复探索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任务要通过新内容来体现和落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其最主要的内容还是世界观教育和政治观教育。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邓小平对世界观和政治观教育赋予新的涵义,提出了新的要求。�0�2 世界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世界观教育的核心就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邓小平提到:“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6-147页。)�0�2 世界观教育最终要落实在为谁服务的问题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邓小平认为,一个人,能够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就是他已经初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的重要标志。�0�2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曾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6页。)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和任务,邓小平提出的政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0�2 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重要意义。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始终抓住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对此,邓小平在80年代初就作了明确的说明:“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9页。)同时,也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使“两个基本点”同“一个中心”真正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中所指出的:“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371页。)�0�2 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还要全面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内容,即除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核心内容外,还应该准确把握其他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第一,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是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广大人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也是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胜利推进的根本保证。第二,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问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良传统的一种概括,也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概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民族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第三,全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包含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统一,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的统一。�0�2 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又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20年来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的最可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今后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0�2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就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教育。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集体主义也是时代主旋律的主要内容之一。集体主义通常被看作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但在根本上,它也是政治观的具体体现。例如,在集体主义原则中,关于要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观点,关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点,无不是以一定的政治观为根本前提的。新时期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政治观教育,实际上内在地包含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0�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政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十分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中提高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性,以及增强民族自强精神和维护民族尊严等方面教育的重要性。这实际上也是邓小平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融为一体的现实基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性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9页。)要教育全体人民,树立自己民族自尊性和民族自豪感,以热爱祖国,以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针对改革开放中的新情况,邓小平强调指出:“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2页。)�0�2 进行政治观教育,决不是单纯的政治理论上的“说教”。政治观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要有说服力,例如,对社会风气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认为,“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政治观教育也一定要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其中要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作用。邓小平认为,“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通过联系实际,紧扣群众关心的时事和政策问题的教育,“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145页。)�0�2 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探讨,系统地体现在他的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理论中。“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四有”既是相统一的,又是有层次的。从其统一性来看,它们是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综合反映,既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也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育;从其层次性来看,又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即突出了“有理想”、“有纪律”的重要性。邓小平在谈到“四有”时指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他多次提到,“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190页。)。理想是人们的事业和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一定的世界观、政治观和人生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新时期,使全体人民做到有理想,是胜利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的思想保证,因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0�2 三、加强系统建设,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0�2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严整的科学性,而且还具有显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的实践中,邓小平不断探索包括方法、环节、途径、机制等方面在内的新路径。概括地说,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0�2 从改善党的领导的高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0�2 改善党的领导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邓小平认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提出问题,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又突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邓小平认为,党的领导工作一要掌握方针政策,二要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三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他强调,党的领导机关“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

政治学习,要学会听课: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其次,要学会记忆: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3、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最后,要学会总结: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三是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不解要知道这题怎么解,还有知道这一类型的题要怎么解)。四是要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的区别 :选题的目的:(1)课题的延续。我校在“九五”“十五”期间,一直从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成效显著。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其实就是课堂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们拟定将课堂教学资源研究泛化深化,所以将课题定为: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即由统一和求同指向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由预定性和封闭性指向生成性和开放性,由知识本位指向学生发展本位。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更新资源观念,增强资源意识。(3)解决存在的问题:各门学科都有着广泛的可待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带有共性的问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资源意识较为淡薄。不少教师将教科书视为教学资源的全部,近而把教学过程窄化为“教教材、学教材、考教材”。这不符合学习的规律,也阻碍着着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掩埋着课堂中生命的灵性。也是由于资源意识淡漠,一些很好的课堂教学资源被闲置、浪费,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课堂中学生偏离教师“预设轨道”的个性化发言,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然而,他们被漠视的现象比比皆是。缺乏发现教学资源的“慧眼”,当然也就没有利用教学资源的“慧心”了。因此,增强教师的资源意识,研究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选题的意义:(1)增强教师的资源意识,改变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2)提高教师充分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课堂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一、选题能够体现论文的价值和效用论文的成果与价值,最终是需要根据论文的完成客观效用来进行评价的,但是论文的选题对其有重要作用。选题不是给论文定一个题目和规定一个范围,选择论文标题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一个好的标题,需要经过作者深思熟虑、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才进行敲定的。论文选题好了,也就表示作者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二、选题能够提前对文章做出估计好标题能够对论文作出一个基本的估计,这是因为在确定题目之前,作者一般是经过整理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后才能进行论文标题的敲定。在论文写作的时候,我们所找到的客观事物或资料中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思维不断碰撞并产生共鸣,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过程中,使作者产生了认识上的思想火花和飞跃。一般选题来源于自选课题,上级主管部门指定课题与横向联系单位委托课题(包括联合攻关课题)三种形式。无论那种形式的课题都来自两大方面:(1)引领:解决社会实践的紧迫需要。这是一种直接性来源。例如:《北京古树神韵》图书,献给第29届北京绿色奥运的一份特殊礼物 。(2)总结:从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和有关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前沿中挖掘课题。这是一种间接性来源。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即从前人的理论总结基础上派生、外延与升华出来,从而选出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充实、完善甚至能填补其空白的课题。如“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系列著作”出版工程,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等系列研究的成果集成。按国家精品图书出版的要求,以打造国家精品图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一个人有个好的品德,主要就是让人看到善良好的一面,形成健康的心理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深刻阐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深刻理解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对于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现在正着力加强和改进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0�2 一、把握时代特色,形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0�2 怎样从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高度,从当今时代变化的高度,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这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特色,也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方法。�0�2 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邓小平对时代变化的新的认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其特点的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8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敏锐地对时代主题的变化作出新的判断,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时代主题的变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也从多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准确把握,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之中。这一进程中出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创新的基点。三是在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判断,并探索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自身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新问题。�0�2 在对这三个方面问题的新认识中,邓小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内容和新路径适时地作了探索。在总体上,邓小平的探索,集中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重大课题中。�0�2 第一,为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如何在全体人民中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问题。对此,邓小平作了深入的探讨。他提出,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在新时期,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必将建立在新的基础上,具有新的时代内涵。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也就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0�2 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这个国情和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形成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上的多样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着如何理解和处理多样化中新的社会现象,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如何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人民,以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经济发展与思想升华、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这些也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面临的崭新课题。�0�2 第二,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借鉴、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有益于、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东西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如何树立“风险”意识,有效地、有力地抵御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侵蚀的新课题。邓小平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为此,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要在我们的人民中间树立中华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同时也要向世界庄严昭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这些大大拓展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界。�0�2 第三,面对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长期面临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针对当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指责”、“制裁”,邓小平特别提醒我们注意:“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1页。)面对西方一些国家反对社会主义的新的“冷战”,我们一定要纠正思想教育在这一方面的“失误”,头脑清醒,旗帜鲜明,锐意创新,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0�2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全球化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求得当代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现时代,支撑经济全球化的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极力利用经济全球化这一契机,把经济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把“西方化”看成是“美国化”,推行政治制度的单极化或所谓的“一体化”。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强行推行政治制度的“趋同”,以此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8页。)�0�2 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这些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的教育,一方面要使之能够了解和理解,并能适应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另一方面又要使之能够深刻理解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性质及其趋势,能够冷静应对这一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局面。从人的素质角度看,既要有现代科学技术、世界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素质,也要有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政治素质,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在新时期,怎样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越来越显著地提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0�2 第四,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对人自身发展提出挑战,特别对人自身的禀赋提出挑战。在18世纪中叶兴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商业上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了人的“体能”的解放。但是,人在其“体能”得到解放的同时,也对人的体能、体格、体魄的崇拜消退下来。接着,19世纪初取得突出成效的工具机的革命,进一步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了人自身的手工技能向工具机的转移,从而实现了人的“技能”的解放。随着人的技能得到解放,人的技能却受到轻视,掌握某种特殊的手工技能不再被看作是人的基本禀赋。再接着,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把原来要由人的智能完成的部分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实现了人的“智能”的解放。随着人的智能的解放,出现了轻视人自身的智力培养和道德修养、伦理提升、品质和品格锤炼等现象。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伦理道德素质的发展和提升等问题,成为人的全面发展面临的严峻课题,也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0�2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不仅肯定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还从发展和创新的视角,提出“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还会遇到许多现在预料不到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为了保证全党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必须有效地加强和改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增强针对性、着眼有效性和掌握主动性,已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时代和任务不同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真正地加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7页。)。�0�2 二、拓展工作思路,完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0�2 明确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复探索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任务要通过新内容来体现和落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其最主要的内容还是世界观教育和政治观教育。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邓小平对世界观和政治观教育赋予新的涵义,提出了新的要求。�0�2 世界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世界观教育的核心就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邓小平提到:“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6-147页。)�0�2 世界观教育最终要落实在为谁服务的问题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邓小平认为,一个人,能够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就是他已经初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的重要标志。�0�2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曾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6页。)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和任务,邓小平提出的政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0�2 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重要意义。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始终抓住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对此,邓小平在80年代初就作了明确的说明:“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9页。)同时,也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使“两个基本点”同“一个中心”真正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中所指出的:“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371页。)�0�2 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还要全面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内容,即除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核心内容外,还应该准确把握其他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第一,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是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广大人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也是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胜利推进的根本保证。第二,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问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良传统的一种概括,也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概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民族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第三,全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包含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统一,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的统一。�0�2 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又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20年来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的最可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今后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0�2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就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教育。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集体主义也是时代主旋律的主要内容之一。集体主义通常被看作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但在根本上,它也是政治观的具体体现。例如,在集体主义原则中,关于要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观点,关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点,无不是以一定的政治观为根本前提的。新时期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政治观教育,实际上内在地包含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0�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政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十分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中提高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性,以及增强民族自强精神和维护民族尊严等方面教育的重要性。这实际上也是邓小平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融为一体的现实基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性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9页。)要教育全体人民,树立自己民族自尊性和民族自豪感,以热爱祖国,以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针对改革开放中的新情况,邓小平强调指出:“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2页。)�0�2 进行政治观教育,决不是单纯的政治理论上的“说教”。政治观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要有说服力,例如,对社会风气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认为,“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政治观教育也一定要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其中要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作用。邓小平认为,“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通过联系实际,紧扣群众关心的时事和政策问题的教育,“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145页。)�0�2 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探讨,系统地体现在他的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理论中。“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四有”既是相统一的,又是有层次的。从其统一性来看,它们是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综合反映,既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也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育;从其层次性来看,又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即突出了“有理想”、“有纪律”的重要性。邓小平在谈到“四有”时指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他多次提到,“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190页。)。理想是人们的事业和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一定的世界观、政治观和人生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新时期,使全体人民做到有理想,是胜利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的思想保证,因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0�2 三、加强系统建设,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0�2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严整的科学性,而且还具有显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的实践中,邓小平不断探索包括方法、环节、途径、机制等方面在内的新路径。概括地说,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0�2 从改善党的领导的高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0�2 改善党的领导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邓小平认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提出问题,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又突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邓小平认为,党的领导工作一要掌握方针政策,二要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三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他强调,党的领导机关“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立论之本,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认识价值。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如何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进行界定,即界定的认识与途径。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各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观点。第三部分通过论述引申出笔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和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史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深刻阐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深刻理解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对于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现在正着力加强和改进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0�2 一、把握时代特色,形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0�2 怎样从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高度,从当今时代变化的高度,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这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特色,也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方法。�0�2 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邓小平对时代变化的新的认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其特点的正确判断和准确把握。8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敏锐地对时代主题的变化作出新的判断,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时代主题的变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也从多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准确把握,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之中。这一进程中出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创新的基点。三是在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判断,并探索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自身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新问题。�0�2 在对这三个方面问题的新认识中,邓小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内容和新路径适时地作了探索。在总体上,邓小平的探索,集中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重大课题中。�0�2 第一,为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如何在全体人民中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问题。对此,邓小平作了深入的探讨。他提出,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在新时期,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必将建立在新的基础上,具有新的时代内涵。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也就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0�2 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这个国情和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形成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上的多样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着如何理解和处理多样化中新的社会现象,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如何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人民,以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经济发展与思想升华、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这些也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面临的崭新课题。�0�2 第二,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借鉴、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有益于、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东西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如何树立“风险”意识,有效地、有力地抵御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侵蚀的新课题。邓小平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为此,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要在我们的人民中间树立中华民族自尊性和自豪感,同时也要向世界庄严昭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这些大大拓展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界。�0�2 第三,面对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实,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将长期面临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针对当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指责”、“制裁”,邓小平特别提醒我们注意:“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1页。)面对西方一些国家反对社会主义的新的“冷战”,我们一定要纠正思想教育在这一方面的“失误”,头脑清醒,旗帜鲜明,锐意创新,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0�2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全球化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求得当代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现时代,支撑经济全球化的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极力利用经济全球化这一契机,把经济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把“西方化”看成是“美国化”,推行政治制度的单极化或所谓的“一体化”。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上的优势,强行推行政治制度的“趋同”,以此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8页。)�0�2 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这些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的教育,一方面要使之能够了解和理解,并能适应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另一方面又要使之能够深刻理解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性质及其趋势,能够冷静应对这一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局面。从人的素质角度看,既要有现代科学技术、世界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素质,也要有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政治素质,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素质。在新时期,怎样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越来越显著地提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0�2 第四,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也对人自身发展提出挑战,特别对人自身的禀赋提出挑战。在18世纪中叶兴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商业上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了人的“体能”的解放。但是,人在其“体能”得到解放的同时,也对人的体能、体格、体魄的崇拜消退下来。接着,19世纪初取得突出成效的工具机的革命,进一步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了人自身的手工技能向工具机的转移,从而实现了人的“技能”的解放。随着人的技能得到解放,人的技能却受到轻视,掌握某种特殊的手工技能不再被看作是人的基本禀赋。再接着,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把原来要由人的智能完成的部分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实现了人的“智能”的解放。随着人的智能的解放,出现了轻视人自身的智力培养和道德修养、伦理提升、品质和品格锤炼等现象。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伦理道德素质的发展和提升等问题,成为人的全面发展面临的严峻课题,也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0�2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不仅肯定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还从发展和创新的视角,提出“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还会遇到许多现在预料不到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为了保证全党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必须有效地加强和改善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增强针对性、着眼有效性和掌握主动性,已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问题。时代和任务不同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真正地加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7页。)。�0�2 二、拓展工作思路,完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0�2 明确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复探索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任务要通过新内容来体现和落实。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其最主要的内容还是世界观教育和政治观教育。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邓小平对世界观和政治观教育赋予新的涵义,提出了新的要求。�0�2 世界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世界观教育的核心就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邓小平提到:“或者会有同志问:现在我们是在建设,最需要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同志们,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6-147页。)�0�2 世界观教育最终要落实在为谁服务的问题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邓小平认为,一个人,能够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就是他已经初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的重要标志。�0�2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曾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6页。)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和任务,邓小平提出的政治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0�2 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重要意义。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始终抓住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对此,邓小平在80年代初就作了明确的说明:“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9页。)同时,也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使“两个基本点”同“一个中心”真正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中所指出的:“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371页。)�0�2 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还要全面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整体内容,即除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核心内容外,还应该准确把握其他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第一,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是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广大人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也是保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胜利推进的根本保证。第二,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问题。“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良传统的一种概括,也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概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民族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第三,全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包含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统一,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的统一。�0�2 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又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20年来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的最可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今后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0�2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就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教育。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集体主义也是时代主旋律的主要内容之一。集体主义通常被看作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但在根本上,它也是政治观的具体体现。例如,在集体主义原则中,关于要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观点,关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点,无不是以一定的政治观为根本前提的。新时期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政治观教育,实际上内在地包含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0�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政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十分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中提高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性,以及增强民族自强精神和维护民族尊严等方面教育的重要性。这实际上也是邓小平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融为一体的现实基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性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9页。)要教育全体人民,树立自己民族自尊性和民族自豪感,以热爱祖国,以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针对改革开放中的新情况,邓小平强调指出:“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2页。)�0�2 进行政治观教育,决不是单纯的政治理论上的“说教”。政治观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要有说服力,例如,对社会风气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认为,“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政治观教育也一定要同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其中要突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作用。邓小平认为,“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通过联系实际,紧扣群众关心的时事和政策问题的教育,“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145页。)�0�2 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探讨,系统地体现在他的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理论中。“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四有”既是相统一的,又是有层次的。从其统一性来看,它们是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综合反映,既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也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育;从其层次性来看,又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即突出了“有理想”、“有纪律”的重要性。邓小平在谈到“四有”时指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他多次提到,“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190页。)。理想是人们的事业和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一定的世界观、政治观和人生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新时期,使全体人民做到有理想,是胜利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的思想保证,因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0�2 三、加强系统建设,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0�2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具有严整的科学性,而且还具有显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的实践中,邓小平不断探索包括方法、环节、途径、机制等方面在内的新路径。概括地说,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0�2 从改善党的领导的高度,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0�2 改善党的领导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邓小平认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提出问题,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又突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邓小平认为,党的领导工作一要掌握方针政策,二要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三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他强调,党的领导机关“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怎么写

我们这有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需要么

开题报告我可以你写。。(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你论文选题定好了吗?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准备好了没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希望能够帮到你?    提供一个开题报告范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  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参考总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 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生个性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突出介绍行动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如课题组活动时间; 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 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 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 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四、注意三点:  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  2、要多学习,多借鉴。集思广益开眼界(学习与借鉴)。  3、创新。登高望远多创意(创新)。

写心理健康吧多好写啊PS。。我也是中学生,有同感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