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国园林景观论文与世界各国园林景观论文对比

发布时间:2024-08-02 16:07:51

中国园林景观论文与世界各国园林景观论文对比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同时西方国家在建造园林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这个要区分是公共景区、私家花园还是古典园林等具体的了,我找到了园林景观设计营造中关于私家花园的景观要素,如果我能找到其他的我再来补充给你私家花园设计的20个要素  色彩:对比色与互补色。色彩、色相及色调。原色和轻淡色彩。它们是色彩因素的所有组成部分。色调可使气氛活泼也可镇定情绪。最终选择取决于个人品味。   质感:平滑的、粗糙的,柔软的、多刺的、有光泽的或有绒毛的。尽量采用高对比度---将精致混以粗犷,柔软配以粗硬。植物的叶片、花朵、茎干及硬质的造园材料都有其特殊的质感。   香味:有什么比蔷薇、茉莉、瑞香、迷迭香或丁香的花香更好呢?在窗口及室外座椅旁种植一些具有香味的植物。应为每个季节都准备一些香花植物。   声音:溪流的潺潺声,泉水的叮咚声,小鸟的啁啾声,叶片的沙沙声或柔和悦耳的钟声都可以扫除精神上的烦乱,使心灵得到宁。   触觉:从Lamb’s ears 毛绒绒的叶片至装饰性草类怕痒的叶片都意味着触摸甚至爱抚的存在。别忘了古树、光滑的卵石及其它无生命材质的触感。   功能:如何使用园中空地?作为儿童游乐场?种植菜蔬?用作休憩沉思?还是户外娱乐?应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设计。别忘了天然材料的使用,象落叶与堆肥。   光照:注意花园中阳地及阴地的状况。在夜晚光线的衬托下花朵变得半透明,草状羽形植物闪闪发光。为了夏季炎热的气候,可种植高大乔木,创建一个阴地。   风格:节点花园,黄杨花坛,砖质铺地,木桩式围栏,所有这些形成了花园的风格。所花时间及精力越多越完美。有时小细节会强化风格,也会破坏风格。   形态:多考虑植物的立体形状以求得变化。它们可能是圆形、圆柱形、披散状、波浪式或喷泉式。硬质的造园材料和花园装饰物也都有自己的形状。   对比:对比以吸引注意力,得到礼堂的享受。对比度小能起镇定作用,对比度大则有令人兴奋的作用。色彩、结构、外形、亮度都可用来进行对比。   透视:你从什么角度观赏你的花园?从平台、透过窗户还是平地上?是一览无遗还是移步异景?透视改变了观赏花园的方式。   动势:你是怎样穿过花园?是漫步开蜿蜒的小径上,还是从笔直的大路上匆匆路过。功能决定了它们的外形。   变化:树木长大后,原先的阳地环境变成了阴地,园中多年生植物会越长越大。柔和的晨曦会变成耀眼的午后阳光。花朵会变成子实。对花园中的变化应作好充分准备。   方位:找出指南针,找到正北方。你如何安排你房子和花园的朝向?记住:一个季节中的阴地在其它季节可能变成明亮的向阳环境。   个性:传统花卉,旋转木马、球形器皿、规则的意大利式建筑,古代建筑小品或令人心旷神怡的花园雕塑。哪一个对你更有意义?让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你的花园。   焦点:小径尽头的瀑布,混合花境中的红枫,门旁美丽的花钵,都为眼睛创造了一个可休息的景色。选用焦点景观时要慎重,过多的焦点只会变得杂乱无章。   生态:引入一些野生的植物。种一些本土的植物。尽可能选择能丰产及自我循环的植物,少用硬质园景。   感观:花园应与当地景观相协调。使用乡土的植物或本地的石材。运用当地常用的表现形式。同时加入具有你个人特色的东西,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只属于你的花园。   建筑:让花园与建筑相匹配。重复使用相同的主题、外形、颜色、式样及建筑材料。通过使用院子、平台、乔木、阳台、围栏及其它东西将建筑融入花园。原文链接:

东西方园林的审美差异令人琳琅满目的园林建筑,为我们营造了不同的文化氛围。从中也让我们领略到它们的魅力。如果说,中国的园林像一杯充满浓郁香气的茶叶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尝,然后慢慢回味的话,那么,西方的园林就像一块精美的糕点,别具匠心,给人最直接的享受。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是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为一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美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这些都是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的。因此,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的丰富的联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  西方园林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在他们的园林里,你会发现人工雕琢过的自然散发着另一种美,一种被人类理想化了的美。这种美表现地很直白,很显露,无须太多的揣摩,给人以直接的享受。  从东西方园林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更注重个性的充分发挥和自我理念的完美结合,不过于拘泥小节,张扬且十分大气,但有时他们的园林会给人一种与环境极不协调的感觉,身处其中有一种矛盾、冲突的体验,能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而我们东方人,造园更注重“和谐”,追求人与景的和谐、景与景的和谐,而“个性”二字是很难得以展现的,许多大胆的创新都因为会破坏了这份“和谐”而难以实现。因为和谐,东方的园林不免有点小家子气,因为和谐,带给你的是宁静而安详的心境,所以中国的园林是休心养性的好地方,尤如世外桃源。  就如吃饭,罗卜、青菜都要有才好,园林建设不妨中、西的都有,中西合璧也是一个上佳的选择。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时候往往又有不同的心境,不同风格的园林恰可与之相应。  在我们今天,人们在追求绿化、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时,当千篇一律的公园、风景区越来越多时,我们是否该好好回过头来看一看东西方园林的经典之作?愿我们的家园里多一些个具特色的园林,愿世界美得如同园林一般,也愿世界上所有如园林般,凝聚人类伟大智慧的艺术作品,能百花齐放,为人类的艺术蓝图添抹最绚烂的色彩。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4 21:20 _210307_html

中国园林景观与世界各国园林景观论文

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差异在于中国传统园林更在乎的是山水与自然的关系,这其中又穿插着亭台楼阁。而西方传统园林更类似于教堂那种有壁画有喷泉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同时西方国家在建造园林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这个要区分是公共景区、私家花园还是古典园林等具体的了,我找到了园林景观设计营造中关于私家花园的景观要素,如果我能找到其他的我再来补充给你私家花园设计的20个要素  色彩:对比色与互补色。色彩、色相及色调。原色和轻淡色彩。它们是色彩因素的所有组成部分。色调可使气氛活泼也可镇定情绪。最终选择取决于个人品味。   质感:平滑的、粗糙的,柔软的、多刺的、有光泽的或有绒毛的。尽量采用高对比度---将精致混以粗犷,柔软配以粗硬。植物的叶片、花朵、茎干及硬质的造园材料都有其特殊的质感。   香味:有什么比蔷薇、茉莉、瑞香、迷迭香或丁香的花香更好呢?在窗口及室外座椅旁种植一些具有香味的植物。应为每个季节都准备一些香花植物。   声音:溪流的潺潺声,泉水的叮咚声,小鸟的啁啾声,叶片的沙沙声或柔和悦耳的钟声都可以扫除精神上的烦乱,使心灵得到宁。   触觉:从Lamb’s ears 毛绒绒的叶片至装饰性草类怕痒的叶片都意味着触摸甚至爱抚的存在。别忘了古树、光滑的卵石及其它无生命材质的触感。   功能:如何使用园中空地?作为儿童游乐场?种植菜蔬?用作休憩沉思?还是户外娱乐?应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设计。别忘了天然材料的使用,象落叶与堆肥。   光照:注意花园中阳地及阴地的状况。在夜晚光线的衬托下花朵变得半透明,草状羽形植物闪闪发光。为了夏季炎热的气候,可种植高大乔木,创建一个阴地。   风格:节点花园,黄杨花坛,砖质铺地,木桩式围栏,所有这些形成了花园的风格。所花时间及精力越多越完美。有时小细节会强化风格,也会破坏风格。   形态:多考虑植物的立体形状以求得变化。它们可能是圆形、圆柱形、披散状、波浪式或喷泉式。硬质的造园材料和花园装饰物也都有自己的形状。   对比:对比以吸引注意力,得到礼堂的享受。对比度小能起镇定作用,对比度大则有令人兴奋的作用。色彩、结构、外形、亮度都可用来进行对比。   透视:你从什么角度观赏你的花园?从平台、透过窗户还是平地上?是一览无遗还是移步异景?透视改变了观赏花园的方式。   动势:你是怎样穿过花园?是漫步开蜿蜒的小径上,还是从笔直的大路上匆匆路过。功能决定了它们的外形。   变化:树木长大后,原先的阳地环境变成了阴地,园中多年生植物会越长越大。柔和的晨曦会变成耀眼的午后阳光。花朵会变成子实。对花园中的变化应作好充分准备。   方位:找出指南针,找到正北方。你如何安排你房子和花园的朝向?记住:一个季节中的阴地在其它季节可能变成明亮的向阳环境。   个性:传统花卉,旋转木马、球形器皿、规则的意大利式建筑,古代建筑小品或令人心旷神怡的花园雕塑。哪一个对你更有意义?让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你的花园。   焦点:小径尽头的瀑布,混合花境中的红枫,门旁美丽的花钵,都为眼睛创造了一个可休息的景色。选用焦点景观时要慎重,过多的焦点只会变得杂乱无章。   生态:引入一些野生的植物。种一些本土的植物。尽可能选择能丰产及自我循环的植物,少用硬质园景。   感观:花园应与当地景观相协调。使用乡土的植物或本地的石材。运用当地常用的表现形式。同时加入具有你个人特色的东西,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只属于你的花园。   建筑:让花园与建筑相匹配。重复使用相同的主题、外形、颜色、式样及建筑材料。通过使用院子、平台、乔木、阳台、围栏及其它东西将建筑融入花园。原文链接:

中西方古典园林是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形成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1西方园林的渊源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最初的西方园林是将院落以围墙围起,中央设水池,四周设建筑,并使用了草地、花圃、藤类植物及各色成排的树种等园林因素。西方古典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这类规则式园林风格,即使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也未改变。2中国园林的产生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历史上曾深刻地影响了朝鲜和日本,共同构成了东方园林体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总体风格即是东方园林体系的总体风格。中国园林产生历史久远,《史记》中有纣王沙丘苑台的记载,说明早在商王朝就已开始修筑帝苑。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谓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园林各基本要素已初步具备。园林的功能由早期的狩猎、求仙,逐渐发展为游憩、观赏。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使得自然山水为主的园林意识增强,并在以后发展演变中逐渐扎根。这种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尊重自然、模仿自然的造园意识,与西方截然相反,形成了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景观论文与世界各国园林景观论文

东西方园林的审美差异令人琳琅满目的园林建筑,为我们营造了不同的文化氛围。从中也让我们领略到它们的魅力。如果说,中国的园林像一杯充满浓郁香气的茶叶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尝,然后慢慢回味的话,那么,西方的园林就像一块精美的糕点,别具匠心,给人最直接的享受。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是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为一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美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这些都是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的。因此,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的丰富的联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  西方园林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在他们的园林里,你会发现人工雕琢过的自然散发着另一种美,一种被人类理想化了的美。这种美表现地很直白,很显露,无须太多的揣摩,给人以直接的享受。  从东西方园林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更注重个性的充分发挥和自我理念的完美结合,不过于拘泥小节,张扬且十分大气,但有时他们的园林会给人一种与环境极不协调的感觉,身处其中有一种矛盾、冲突的体验,能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而我们东方人,造园更注重“和谐”,追求人与景的和谐、景与景的和谐,而“个性”二字是很难得以展现的,许多大胆的创新都因为会破坏了这份“和谐”而难以实现。因为和谐,东方的园林不免有点小家子气,因为和谐,带给你的是宁静而安详的心境,所以中国的园林是休心养性的好地方,尤如世外桃源。  就如吃饭,罗卜、青菜都要有才好,园林建设不妨中、西的都有,中西合璧也是一个上佳的选择。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时候往往又有不同的心境,不同风格的园林恰可与之相应。  在我们今天,人们在追求绿化、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时,当千篇一律的公园、风景区越来越多时,我们是否该好好回过头来看一看东西方园林的经典之作?愿我们的家园里多一些个具特色的园林,愿世界美得如同园林一般,也愿世界上所有如园林般,凝聚人类伟大智慧的艺术作品,能百花齐放,为人类的艺术蓝图添抹最绚烂的色彩。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4 21:20 _210307_html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同时西方国家在建造园林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浅谈中国现代园林的特色及其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带向一元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充满了参照的时代,中国现代园林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摆在每一个园林师面前的挑战。1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细节精巧。传统园林常是由局部来构成完整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够集零为整,表现得更为精致。2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圆明园),狭小者不显拥促(残粒园),狭长者不显冗长(南京煦园),扁阔者不显短浅(北海静心斋)。3空间划分含蓄。中国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步展开,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的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使景致显出层次。4追求意境美。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心理节奏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一种天然之趣,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追求一种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2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别然而,由于自然文化受历史的局限性,古人对自然文化的理解拘泥于形式,更多停留在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上,缺乏对山水成因及生态功能的认识,而忽视了自然景观的功能。人们力求赋予景物以象征意义、历史典故或象形联想,这与现代人对自然文化的认识,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园林的文化属性,更多地体现在水系、土壤、生物等自然元素,以及各种造园材料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上。尽管中国传统园林对自然的认识显得表面化和程式化,但是传统园林朴实的自然观点和朴素的自然气氛,仍然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极大的启示。朴实无华的自然元素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以建筑空间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并以自然景观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以自然山石、水体、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空间,结合清风明月、树影扶摇、山涧林泉、烟雨迷蒙的自然景观,构成令人心旷神怡的园林气氛。而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以小品、雕塑等人工要素为重心,水土、地形、动植物等自然元素成了拾遗补缺的点缀,心理上的虚荣胜于物质上的满足。现代设计师甚至对自然的认识更加肤浅和模糊,转而追求建筑小品、艺术雕塑蕴含的象征意义,用象形或隐寓的手法,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物牵强附会地联系在一起。3中国现代园林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逐渐深刻,现代园林应发扬尊重自然的园林传统,并改变只注重自然形态而忽视自然功能的形式主义手法。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是依据自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人工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人类活动空间。现代园林提出的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模仿自然的概念,是要在原始的自然与营建的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使营建的自然真正具有自然的功能与属性。因此,景观的再自然化也不应停留在对景观类型形式上的模拟,而是要建立符合自然规律的景观演变进程。现代园林设计以保护和恢复场地的自然特性为宗旨,强调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为人服务。园林设计过程就是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以保护、恢复并展示地域的领土景观为目标。因此,现代园林设计应采取科学的分类与识别方法,对场地的自然状况做出深入细致的评价,并运用成熟的经验、适宜的材料和技术去探寻并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演进的能力。因此,在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自然文化为主体的国际园林设计发展潮流下,中国园林惟有融入其中,阐释本土的自然景观属性和自然文化特征,才能真正发展成熟,并为国际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风水学》--园林景观

顶一下,感谢分享!

顶一下

很感谢!

顶一下,感谢分享!非常好的学书籍!

中西方园林景观对比论文

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差异在于中国传统园林更在乎的是山水与自然的关系,这其中又穿插着亭台楼阁。而西方传统园林更类似于教堂那种有壁画有喷泉

中国园林艺术是在讴歌自然美,推崇自然美的美学思想下发展起来的,"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脉儒家和道家学说都主张人对自然要采取顺从、遵循的态度,均主张要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关系。特别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认为"自然为万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进而主张"道法自然",向往一种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这些思想很自然地反映到园林艺术中来,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就力求在自然空灵的世界里获得精神的解脱、陶醉、寄托和升华,以亲近、和谐的态度对待自然。在造园过程中,讲究对自然物象的模仿和创造,力图再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自然气韵,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取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西方哲学思想中人与自然较多地处于对立的关系上,驾驭自然、改造自然、表现人工的创造,是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在西方造园艺术家眼中,自然景物不是模仿、引进、提炼的对象,而是改造、重造和改变的对象,因为它是"杂乱无章"、"不成规矩"的。在西方古典园林中,一切都很规整,虽然园中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却已大为减少,在建造这类园林时,自然美只具有次要的意义,强调的是一种人工美。直到18世纪下半期随着启蒙主义思想的确立,特别是卢梭等人的"回归自然"的主张,西方人才重视自然风景美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园林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布局随意和自然的英国风景园林。但总的看来,这种风景型园林还不能摆脱欧洲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中国追求诗情画意的自然山水园林有很大不同。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山水,以山水为景区主体,园中建筑除了某些主要厅堂外,其它形式和位置均视造景需要而定,受到风景的制约。它们形式多样轻巧,布置灵活随意,在园林中起的作用不是对景色的主宰和规定,而是对景色的点缀和辅助。也就是说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辽阔疏朗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疏密相间、主次分明的景观画面,追求的是整体和谐协调,所谓"水面文章风写出,山头意味月传来,鸟语花香帘外景,天光云影座中春",真正达到各尽其宜,相互借资,相辅相成。在具体空间组织和景物组织上,采取了分景、隔景、借景等丰富多样的手法,辅之以曲廊、曲径、小桥,组成景中有景、园中有园、曲折幽深的景观序列,步移景异,含蓄而韵味无穷。西方古典园林重视建筑物甚于山水,在布局中建筑是主体,而山水是陪衬物,花草树木、水体雕塑等要经过修整以服从于建筑主题。建筑轴线便成为园景设计的主要依据,所有花坛、道 路、水池等均有轴线引导,整齐化一,均衡对称,讲究几何图形的组织,条块鲜明,显得开阔、明朗。园林艺术实际上成了建筑的一种扩张和延伸。中国"山水画"式的园林布局,把空间布局转 化为时间流程,构图复杂多变,通过时间的延伸来展示各个景 区;西方"几何式"的园林,以突出园林空间布局而缩短时间流 程,构图规整匀称,力图使人瞬间尽量领略整个景区。成忠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易经学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文地理古今事,略知一二。堪舆龙脉太极图,可解三四。

中西方古典园林是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形成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1西方园林的渊源西方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最初的西方园林是将院落以围墙围起,中央设水池,四周设建筑,并使用了草地、花圃、藤类植物及各色成排的树种等园林因素。西方古典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这类规则式园林风格,即使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也未改变。2中国园林的产生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历史上曾深刻地影响了朝鲜和日本,共同构成了东方园林体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园林总体风格即是东方园林体系的总体风格。中国园林产生历史久远,《史记》中有纣王沙丘苑台的记载,说明早在商王朝就已开始修筑帝苑。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谓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园林各基本要素已初步具备。园林的功能由早期的狩猎、求仙,逐渐发展为游憩、观赏。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使得自然山水为主的园林意识增强,并在以后发展演变中逐渐扎根。这种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尊重自然、模仿自然的造园意识,与西方截然相反,形成了自然式园林。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