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题目是什么啊

发布时间:2024-07-04 12:39:52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题目是什么啊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 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 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 这一矛盾尤其尖锐。 但是从长期看,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 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 方面 21 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 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要求人类以文明倒退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 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 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 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老实说,在城市存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工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农村更是存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则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 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抗洪救灾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恐怕已超过了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成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对于自然资源、生存环境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 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可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 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 其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 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 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还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 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 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在内的整体变革。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中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国策来实行,只有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中国的不断崛起与不断强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仅是环境经济学的中心课题,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对环境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并不否定环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经济的发展只有与环境的发展保持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就能使两者协调发展。为此,中国要正确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 从经济发展方针策略来看,我们不仅要在环境保护中实行对外开放,也要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环境保护,因为,只有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会为外资的流入创造条件,有了资金就会促进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这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正确选择。自然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如果破坏了这一基础,人类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都要受到严重的制约。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为发展所提供的空间有限,因此,只有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使有限的自然资源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能够保证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 中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方法如下。 第一,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扩大再生产方式来看,应由处延型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转变;从速度和效益来看,应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投入产出来看,应实现“低投入、低产出一高投入、高产出一低投入、高产出”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经济发展目标应由单一目标型向综合目标型转变。传统的发展战略,是以追求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为其目标的。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忽视环境保护,加剧生态条件恶化与环境质量下降,其结果只能是使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 因此,经济发展目标应该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即经济发展既要有经济目标,又要有环境目标、生活质量目标等综合目标。只有把环境质量纳入经济发展目标,才能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第三,从对自然资源的单纯消耗向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相统一的资源发展战略转变。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榨取性利用和浪费性使用的基础上的。这种只讲利用,不讲保护,忽视其增殖的盲目开发利用,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使人与资源的矛盾日趋尖锐化。 因此,中国的资源发展战略,应是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效保护。应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中更新增殖,保护开发利用与更新增殖相平衡,实现生态经济平衡,使自然资源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都能顺利地进行,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自然资源的稳定持续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协调好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好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为此,要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树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第四,增加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国环保投资占同期GNP的比例问题,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欠账严重,如果不及时提高环保投资的比例,不仅旧账难清,新账又欠,而且势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适当增加并保持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除提高环保投资水平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环保投资效益,使投资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用。 总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既存在矛盾,又可以协调。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却又增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问题的解决,又增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两者协调的目标是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使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 一、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要兼顾产业升级、社会和谐发展,还要兼顾环境保护 经济增长方式,要涉及诸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效益、质量的提高和优化,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优化,摆脱贫困、公平分配及增加社会福利等。还要正确理解"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相互协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分配与社会和谐发展。转变镇江的经济发展方式,由经济发展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型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动力,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保障,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对政府部门失职的惩处机制。   在发展理念上,在做法上,要努力构筑以绿色理念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集群发展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绿色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的健康产业发展结构。工厂生产工艺要采用绿色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同时减少对传统高耗能产业投资,加强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分期分批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严格限制工业园区扩张,在重点建设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力争不再开设新的工业园区。合理开采矿产资源,控制开采规模,要让矿产资源永继利用。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明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提出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进发展,造福人民的重要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必须把推进现代化建设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迎难而上,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节能减排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搞好节能减排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节能减排目标是“十一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完成这一目标是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年以来,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出现近年来的首次下降。节能减排成效初步显现,但基础还不牢固。从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来看,任务依然艰巨,形势相当严峻。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三年,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否则后两年的任务压力更大。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节能减排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仅要打好攻坚战,还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打一场持久战。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要更加注重用法律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降低节能环保投入成本,真正反映能源资源使用和环境治理成本,使节能减排要求更紧密地与企业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要加快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能否实现。要通过加强节能环保评估审查、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是保证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组织保证。要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完善和落实节能减排统计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实行定期考核机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一定要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让经济发展的代价越来越小,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钱有了,命没了。那要经济干什么?

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优越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那么环境保护有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能够增加环保资金,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占用一定的资源,一些环保标准也会限制经济的发展速度;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保护增加更多负担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本文主要针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并简要分析了解决环境污染的一些措施。先行起步的发达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将其成本嫁祸于生态环境,随着环境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其边际负效用也在不断增加,使得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干扰。难道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吗?哲学上说,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表示一个因果关系,即此时的结果昭示着之前的因;这里的“合理”指的是符合自然的根本规律。所以,即使有“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经济发展时常绑定在一起”这个“存在”,但事实上这并不存在合理性。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必须承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存在矛盾的,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要求人们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否则,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可持续发展被破灭的情况下,人类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扩展资料: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可能给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但这种压力并非源于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而是源于这些地方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推动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或多或少的污染,要彻底整理环境污染也总是需要占用一定的资源,必然会进一步的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推进低成本、低代价,高效益的绿色增长方式,创造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过去粗放式的、依靠能源资源消耗增加经济总量的增长方式,为高效节约,结构合理,自主创新,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增长。3、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提高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运用科技手段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开发综合效益,避免资源浪费。

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钱有了,命没了。那要经济干什么?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题目是什么啊怎么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本文主要针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并简要分析了解决环境污染的一些措施。先行起步的发达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将其成本嫁祸于生态环境,随着环境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其边际负效用也在不断增加,使得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干扰。难道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吗?哲学上说,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表示一个因果关系,即此时的结果昭示着之前的因;这里的“合理”指的是符合自然的根本规律。所以,即使有“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经济发展时常绑定在一起”这个“存在”,但事实上这并不存在合理性。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必须承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存在矛盾的,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要求人们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否则,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可持续发展被破灭的情况下,人类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最好看原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讲述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的发展历史,并非要求学生记忆,目的在于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努力,继承、批判和创新。同时,要使学生具有一个全面的和深刻的认识,必然来自一个过程。 就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以下结论可能是最终的目标:1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2 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3 人类活动、包括经济对于环境的改变,必将反过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类本身。4 明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核心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便于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态度和政策。 5 保护环境并非要使环境恢复到完全天然的状态,而是要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改变,保持在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简单地提供给学生是容易的,但是要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及其所包涵的思想、意识变成学生自己头脑中具有深刻印象的知识积累,并且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则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探究性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全面素质培养和知识积累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以下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力图通过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一个过程,来探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回页首 一、发达国家的噩梦 18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使人类进入了机器大生产的工业时代。到上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和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类征服了海洋,大规模地开采矿产、石油、砍伐森林、开垦草原。200多年的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以往几千年的农业历史时期。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经济都获得了高速巨大的发展。然而,工业时代人类因为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和大规模地污染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前所未有的。 大量地污染物排放,最终以各种形式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能源危机和各种环境公害事件出现在人们面前,影响深远。尤其是公害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在日本,1953年—1961年,在九州南部熊本县的水俣镇,因化肥厂排放的有毒废水进入海湾,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和传递,最终使人体受害,由于食用了含甲基苯的水产品,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受到侵害,数千人得了这种怪病,在长期病痛的折磨中煎熬 。 几乎同一时期,日本还曾发生过骨痛病事件、四日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其他国家也都深受环境公害的折磨。 参考:举世闻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表格资料)新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表格资料)回页首二、“病”与“药”的争论面对各种公害事件及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开始认识到大规模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危害。但是由于对于自然环境本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及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仍然没有清楚的、正确的、公认的认识,以至许多学者都认为: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先发展经济,等经济发展了,出现了环境问题,再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就如同“病”与“药”的关系。只有出现了病症,才可能去寻找治疗病症的药物。 今天这种观点被认为是错误的,并且可以理解为发达国家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开脱的借口。一个显著的事实和证据是,自1972年以后,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本国的环境保护,利用其良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实行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比较完善的法律,对环境保护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将对资源的攫取及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转向了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往往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今天,发达国家多数环境质量现状明显地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大大强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回页首三、发展中国家的现实 对于发展中国家,一个显著的问题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出发,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以下的数据可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并可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 。 表4-2-1 2000年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最不发达国家地区 发展中国家地区 发达国家地区 人均GDP(美元) 城市化水平 人均收入(美元) 城市化水平 人均收入 (美元) 城市化水平 520 22% 2990 38% 29480 75% 对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应该被作为优先考虑。坚持经济发展优先的原因还来自于环境保护本身,尽管发达国家总结了经验并获得了各种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新的技术和资金,而这些则是发展中国家缺乏的。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下,发展中国家要想从发达国家获得这些技术和资金,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并且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发并且使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对于世界多数发展种国家而言,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发展经济最终都将被作为优先考虑。 但另一个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重复发达国家的道路吗?发达国家的恶梦会在发展中国家的身上重演吗?图1 柬埔寨农民在毁林开荒要解决这个问题,涉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建立在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前提下。正如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起来很简单,然而,任何对策或选择都必须基于各个国家的现实,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考虑的因素也是非常复杂的。然而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必须首先加以考虑。 回页首四、理智与现实的选择 下面一个实例的讨论会帮助我们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内蒙古的***旗的**草原,生活着几十家勤劳的牧民。他们世代以草原为家,草场和牛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改革开放以后,牧民的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赶着羊群流浪的牧民渐渐定居下来,电视进入了很多牧民的毡房,道路穿过莽莽草地,使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愈加方便。随着与外界的联系,牧民的羊群逐渐增多,牧民的生活也不断地改善。然后,这样的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羊群越来越多,牧民逐渐发觉,草场变的荒芜,气候更加干燥,风沙开始肆虐,羊群的草料异常的困难。牧民们不得不大量地宰杀和出卖自己的牛羊,牧民的生活变的艰难,许多牧民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到陌生的城市谋生。图2 严重沙化的土地根据此材料,来分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参考结论如下: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不合理的发展方式,会破坏环境和资源 环境保护不力,会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 据此,可以设计和思考,该地区合理的发展经济的方式,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回页首五、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如果说“征服与改造”由于忽视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造成了发展的断裂,那么,作为可持续发展,正确的理智的选择就应该是“协调和保护”的目标和行为。请看事例:荷兰的“回归大自然的计划”世界农业“三强”的荷兰,在1990年制定了“回归大自然的计划”。低洼之地的荷兰,农业条件恶劣,几百年来,荷兰人一直向大自然要地,靠围海造田扩大土地面积,然而,现在农业发展了,政府又在考虑把一些土地还给大自然,以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荷兰政府将在今后30年里,投资购买有环保价值的4万公顷土地作为自然保护区,购买5万公顷土地以美化自然,最终把目前耕地的1/10归还给森林,湖泊和沼泽地,使稀有植物得以繁殖,使濒临灭绝的鸟类、野生动物重获栖息之地。显然,我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村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结果将会严重破坏环境和资源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本身,而合理的运用自然资源、在环境可承载的限度下的经济发展,又可以积累资金、提高技术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两者必须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持久的经济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人类重新考虑人类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将人类作为自然的一员而非自然的主宰,在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的基础上实现。--------------------------------------------------------------------------------活动建议:辩论会本节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教师可以事先讲解展示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主题要明确,可以分为陈述和辩论两部分。第一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能协调第二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够协调辩论时,不参加的同学可以作记录总结,如下图,烈除双方的理由。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事实、理论的陈述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但是这个活动却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通过将学生对环境问题“最重要因素”的选择结果的统计,会发现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能否兼顾? 可以说,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至少在短期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分配资源的问题作出取舍: 在其中任何一方面增加资源的投入,在短期必然会减少另一方面资源的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 这一矛盾尤其尖锐。 但是从长期看,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是矛盾的。 环境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 方面 21 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 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要求人类以文明倒退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 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 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 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老实说,在城市存在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工业对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在农村更是存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发展过程中因破坏环境影响人民生活,则违背了发展经济的本意。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 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抗洪救灾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恐怕已超过了牺牲环境的经济发展成果。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对于自然资源、生存环境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 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可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其次,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必经过程,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 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物质上的稀缺性和在经济上的稀缺性相结合,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条件。 其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 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 既要兼顾各代人的利益,还要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 则无可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 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在内的整体变革。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中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国策来实行,只有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中国的不断崛起与不断强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仅是环境经济学的中心课题,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对环境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并不否定环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经济的发展只有与环境的发展保持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就能使两者协调发展。为此,中国要正确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 从经济发展方针策略来看,我们不仅要在环境保护中实行对外开放,也要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环境保护,因为,只有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会为外资的流入创造条件,有了资金就会促进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这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正确选择。自然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如果破坏了这一基础,人类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都要受到严重的制约。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为发展所提供的空间有限,因此,只有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使有限的自然资源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能够保证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 中国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方法如下。 第一,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扩大再生产方式来看,应由处延型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转变;从速度和效益来看,应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投入产出来看,应实现“低投入、低产出一高投入、高产出一低投入、高产出”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经济发展目标应由单一目标型向综合目标型转变。传统的发展战略,是以追求国民总产值的增长为其目标的。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忽视环境保护,加剧生态条件恶化与环境质量下降,其结果只能是使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 因此,经济发展目标应该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即经济发展既要有经济目标,又要有环境目标、生活质量目标等综合目标。只有把环境质量纳入经济发展目标,才能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第三,从对自然资源的单纯消耗向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相统一的资源发展战略转变。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榨取性利用和浪费性使用的基础上的。这种只讲利用,不讲保护,忽视其增殖的盲目开发利用,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使人与资源的矛盾日趋尖锐化。 因此,中国的资源发展战略,应是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有效保护。应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中更新增殖,保护开发利用与更新增殖相平衡,实现生态经济平衡,使自然资源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都能顺利地进行,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自然资源的稳定持续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协调好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协调好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为此,要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树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第四,增加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国环保投资占同期GNP的比例问题,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欠账严重,如果不及时提高环保投资的比例,不仅旧账难清,新账又欠,而且势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适当增加并保持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除提高环保投资水平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环保投资效益,使投资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用。 总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既存在矛盾,又可以协调。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却又增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问题的解决,又增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两者协调的目标是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使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 一、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要兼顾产业升级、社会和谐发展,还要兼顾环境保护 经济增长方式,要涉及诸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效益、质量的提高和优化,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优化,摆脱贫困、公平分配及增加社会福利等。还要正确理解"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之间的相互协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分配与社会和谐发展。转变镇江的经济发展方式,由经济发展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型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二、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动力,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保障,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对政府部门失职的惩处机制。   在发展理念上,在做法上,要努力构筑以绿色理念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集群发展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绿色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的健康产业发展结构。工厂生产工艺要采用绿色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同时减少对传统高耗能产业投资,加强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分期分批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严格限制工业园区扩张,在重点建设现有的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力争不再开设新的工业园区。合理开采矿产资源,控制开采规模,要让矿产资源永继利用。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本文主要针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并简要分析了解决环境污染的一些措施。先行起步的发达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将其成本嫁祸于生态环境,随着环境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其边际负效用也在不断增加,使得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干扰。难道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吗?哲学上说,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表示一个因果关系,即此时的结果昭示着之前的因;这里的“合理”指的是符合自然的根本规律。所以,即使有“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经济发展时常绑定在一起”这个“存在”,但事实上这并不存在合理性。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必须承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存在矛盾的,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要求人们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否则,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可持续发展被破灭的情况下,人类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最好看原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讲述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的发展历史,并非要求学生记忆,目的在于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努力,继承、批判和创新。同时,要使学生具有一个全面的和深刻的认识,必然来自一个过程。 就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以下结论可能是最终的目标:1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2 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3 人类活动、包括经济对于环境的改变,必将反过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类本身。4 明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核心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便于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态度和政策。 5 保护环境并非要使环境恢复到完全天然的状态,而是要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改变,保持在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简单地提供给学生是容易的,但是要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及其所包涵的思想、意识变成学生自己头脑中具有深刻印象的知识积累,并且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则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探究性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全面素质培养和知识积累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以下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力图通过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一个过程,来探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回页首 一、发达国家的噩梦 18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使人类进入了机器大生产的工业时代。到上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和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类征服了海洋,大规模地开采矿产、石油、砍伐森林、开垦草原。200多年的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以往几千年的农业历史时期。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经济都获得了高速巨大的发展。然而,工业时代人类因为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和大规模地污染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前所未有的。 大量地污染物排放,最终以各种形式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能源危机和各种环境公害事件出现在人们面前,影响深远。尤其是公害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在日本,1953年—1961年,在九州南部熊本县的水俣镇,因化肥厂排放的有毒废水进入海湾,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和传递,最终使人体受害,由于食用了含甲基苯的水产品,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受到侵害,数千人得了这种怪病,在长期病痛的折磨中煎熬 。 几乎同一时期,日本还曾发生过骨痛病事件、四日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其他国家也都深受环境公害的折磨。 参考:举世闻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表格资料)新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表格资料)回页首二、“病”与“药”的争论面对各种公害事件及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开始认识到大规模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危害。但是由于对于自然环境本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及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仍然没有清楚的、正确的、公认的认识,以至许多学者都认为: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先发展经济,等经济发展了,出现了环境问题,再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就如同“病”与“药”的关系。只有出现了病症,才可能去寻找治疗病症的药物。 今天这种观点被认为是错误的,并且可以理解为发达国家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开脱的借口。一个显著的事实和证据是,自1972年以后,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本国的环境保护,利用其良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实行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比较完善的法律,对环境保护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将对资源的攫取及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转向了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往往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今天,发达国家多数环境质量现状明显地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大大强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回页首三、发展中国家的现实 对于发展中国家,一个显著的问题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出发,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以下的数据可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并可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 。 表4-2-1 2000年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最不发达国家地区 发展中国家地区 发达国家地区 人均GDP(美元) 城市化水平 人均收入(美元) 城市化水平 人均收入 (美元) 城市化水平 520 22% 2990 38% 29480 75% 对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应该被作为优先考虑。坚持经济发展优先的原因还来自于环境保护本身,尽管发达国家总结了经验并获得了各种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新的技术和资金,而这些则是发展中国家缺乏的。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下,发展中国家要想从发达国家获得这些技术和资金,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并且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发并且使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对于世界多数发展种国家而言,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发展经济最终都将被作为优先考虑。 但另一个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重复发达国家的道路吗?发达国家的恶梦会在发展中国家的身上重演吗?图1 柬埔寨农民在毁林开荒要解决这个问题,涉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建立在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前提下。正如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起来很简单,然而,任何对策或选择都必须基于各个国家的现实,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考虑的因素也是非常复杂的。然而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必须首先加以考虑。 回页首四、理智与现实的选择 下面一个实例的讨论会帮助我们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内蒙古的***旗的**草原,生活着几十家勤劳的牧民。他们世代以草原为家,草场和牛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改革开放以后,牧民的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赶着羊群流浪的牧民渐渐定居下来,电视进入了很多牧民的毡房,道路穿过莽莽草地,使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愈加方便。随着与外界的联系,牧民的羊群逐渐增多,牧民的生活也不断地改善。然后,这样的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羊群越来越多,牧民逐渐发觉,草场变的荒芜,气候更加干燥,风沙开始肆虐,羊群的草料异常的困难。牧民们不得不大量地宰杀和出卖自己的牛羊,牧民的生活变的艰难,许多牧民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到陌生的城市谋生。图2 严重沙化的土地根据此材料,来分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参考结论如下: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不合理的发展方式,会破坏环境和资源 环境保护不力,会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 据此,可以设计和思考,该地区合理的发展经济的方式,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回页首五、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如果说“征服与改造”由于忽视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造成了发展的断裂,那么,作为可持续发展,正确的理智的选择就应该是“协调和保护”的目标和行为。请看事例:荷兰的“回归大自然的计划”世界农业“三强”的荷兰,在1990年制定了“回归大自然的计划”。低洼之地的荷兰,农业条件恶劣,几百年来,荷兰人一直向大自然要地,靠围海造田扩大土地面积,然而,现在农业发展了,政府又在考虑把一些土地还给大自然,以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荷兰政府将在今后30年里,投资购买有环保价值的4万公顷土地作为自然保护区,购买5万公顷土地以美化自然,最终把目前耕地的1/10归还给森林,湖泊和沼泽地,使稀有植物得以繁殖,使濒临灭绝的鸟类、野生动物重获栖息之地。显然,我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村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结果将会严重破坏环境和资源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本身,而合理的运用自然资源、在环境可承载的限度下的经济发展,又可以积累资金、提高技术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两者必须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持久的经济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人类重新考虑人类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将人类作为自然的一员而非自然的主宰,在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的基础上实现。--------------------------------------------------------------------------------活动建议:辩论会本节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教师可以事先讲解展示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主题要明确,可以分为陈述和辩论两部分。第一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能协调第二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够协调辩论时,不参加的同学可以作记录总结,如下图,烈除双方的理由。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事实、理论的陈述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但是这个活动却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通过将学生对环境问题“最重要因素”的选择结果的统计,会发现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优越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那么环境保护有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能够增加环保资金,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占用一定的资源,一些环保标准也会限制经济的发展速度;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保护增加更多负担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无法实施,因为环保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只是一种自杀行为。今天我们对自然掠夺式的的索取,最终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小命不保,更别提经济发展,所以两者应共同存在。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论文题目是什么类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本文主要针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并简要分析了解决环境污染的一些措施。先行起步的发达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将其成本嫁祸于生态环境,随着环境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其边际负效用也在不断增加,使得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干扰。难道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代价吗?哲学上说,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表示一个因果关系,即此时的结果昭示着之前的因;这里的“合理”指的是符合自然的根本规律。所以,即使有“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经济发展时常绑定在一起”这个“存在”,但事实上这并不存在合理性。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必须承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存在矛盾的,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要求人们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否则,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可持续发展被破灭的情况下,人类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最好看原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讲述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的发展历史,并非要求学生记忆,目的在于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努力,继承、批判和创新。同时,要使学生具有一个全面的和深刻的认识,必然来自一个过程。 就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以下结论可能是最终的目标:1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2 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3 人类活动、包括经济对于环境的改变,必将反过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类本身。4 明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核心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以便于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态度和政策。 5 保护环境并非要使环境恢复到完全天然的状态,而是要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改变,保持在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简单地提供给学生是容易的,但是要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及其所包涵的思想、意识变成学生自己头脑中具有深刻印象的知识积累,并且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则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探究性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全面素质培养和知识积累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以下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力图通过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一个过程,来探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回页首 一、发达国家的噩梦 18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使人类进入了机器大生产的工业时代。到上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和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类征服了海洋,大规模地开采矿产、石油、砍伐森林、开垦草原。200多年的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以往几千年的农业历史时期。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经济都获得了高速巨大的发展。然而,工业时代人类因为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和大规模地污染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前所未有的。 大量地污染物排放,最终以各种形式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能源危机和各种环境公害事件出现在人们面前,影响深远。尤其是公害事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在日本,1953年—1961年,在九州南部熊本县的水俣镇,因化肥厂排放的有毒废水进入海湾,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和传递,最终使人体受害,由于食用了含甲基苯的水产品,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受到侵害,数千人得了这种怪病,在长期病痛的折磨中煎熬 。 几乎同一时期,日本还曾发生过骨痛病事件、四日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其他国家也都深受环境公害的折磨。 参考:举世闻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表格资料)新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表格资料)回页首二、“病”与“药”的争论面对各种公害事件及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开始认识到大规模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危害。但是由于对于自然环境本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及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仍然没有清楚的、正确的、公认的认识,以至许多学者都认为: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先发展经济,等经济发展了,出现了环境问题,再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就如同“病”与“药”的关系。只有出现了病症,才可能去寻找治疗病症的药物。 今天这种观点被认为是错误的,并且可以理解为发达国家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开脱的借口。一个显著的事实和证据是,自1972年以后,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本国的环境保护,利用其良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实行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比较完善的法律,对环境保护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将对资源的攫取及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转向了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往往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今天,发达国家多数环境质量现状明显地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大大强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回页首三、发展中国家的现实 对于发展中国家,一个显著的问题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出发,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以下的数据可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并可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 。 表4-2-1 2000年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最不发达国家地区 发展中国家地区 发达国家地区 人均GDP(美元) 城市化水平 人均收入(美元) 城市化水平 人均收入 (美元) 城市化水平 520 22% 2990 38% 29480 75% 对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应该被作为优先考虑。坚持经济发展优先的原因还来自于环境保护本身,尽管发达国家总结了经验并获得了各种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新的技术和资金,而这些则是发展中国家缺乏的。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下,发展中国家要想从发达国家获得这些技术和资金,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并且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发并且使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对于世界多数发展种国家而言,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发展经济最终都将被作为优先考虑。 但另一个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重复发达国家的道路吗?发达国家的恶梦会在发展中国家的身上重演吗?图1 柬埔寨农民在毁林开荒要解决这个问题,涉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建立在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的前提下。正如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起来很简单,然而,任何对策或选择都必须基于各个国家的现实,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考虑的因素也是非常复杂的。然而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必须首先加以考虑。 回页首四、理智与现实的选择 下面一个实例的讨论会帮助我们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内蒙古的***旗的**草原,生活着几十家勤劳的牧民。他们世代以草原为家,草场和牛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改革开放以后,牧民的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赶着羊群流浪的牧民渐渐定居下来,电视进入了很多牧民的毡房,道路穿过莽莽草地,使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愈加方便。随着与外界的联系,牧民的羊群逐渐增多,牧民的生活也不断地改善。然后,这样的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羊群越来越多,牧民逐渐发觉,草场变的荒芜,气候更加干燥,风沙开始肆虐,羊群的草料异常的困难。牧民们不得不大量地宰杀和出卖自己的牛羊,牧民的生活变的艰难,许多牧民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到陌生的城市谋生。图2 严重沙化的土地根据此材料,来分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参考结论如下: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不合理的发展方式,会破坏环境和资源 环境保护不力,会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 据此,可以设计和思考,该地区合理的发展经济的方式,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回页首五、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如果说“征服与改造”由于忽视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造成了发展的断裂,那么,作为可持续发展,正确的理智的选择就应该是“协调和保护”的目标和行为。请看事例:荷兰的“回归大自然的计划”世界农业“三强”的荷兰,在1990年制定了“回归大自然的计划”。低洼之地的荷兰,农业条件恶劣,几百年来,荷兰人一直向大自然要地,靠围海造田扩大土地面积,然而,现在农业发展了,政府又在考虑把一些土地还给大自然,以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荷兰政府将在今后30年里,投资购买有环保价值的4万公顷土地作为自然保护区,购买5万公顷土地以美化自然,最终把目前耕地的1/10归还给森林,湖泊和沼泽地,使稀有植物得以繁殖,使濒临灭绝的鸟类、野生动物重获栖息之地。显然,我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村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结果将会严重破坏环境和资源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本身,而合理的运用自然资源、在环境可承载的限度下的经济发展,又可以积累资金、提高技术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两者必须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持久的经济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人类重新考虑人类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将人类作为自然的一员而非自然的主宰,在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的基础上实现。--------------------------------------------------------------------------------活动建议:辩论会本节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教师可以事先讲解展示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主题要明确,可以分为陈述和辩论两部分。第一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能协调第二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够协调辩论时,不参加的同学可以作记录总结,如下图,烈除双方的理由。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事实、理论的陈述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但是这个活动却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通过将学生对环境问题“最重要因素”的选择结果的统计,会发现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在相当程度上说明了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3构建一套完整的环保产业链真正解决环保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培育一个有生命力、有发展前景的环保产业群(链),形成一个对投资者有吸引力,对生产者有法律约束力的环保市场,这样才能把环保“列入”发展,做到“环保”与“发展”的和谐统一,以环保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环保。3.1 回归自然,崇尚绿色21世纪是发展环保产品的世纪, 回归自然,崇尚绿色将成为时代潮流。绿色经济、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绿色产品、绿色就业的发展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它以高教节能、减少浪费、维持平衡、保护环境、无污染、无公害为根本特征,它代表了政策和市场上一种全新的心态转变,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责任和发展的理性思考,而且从长期而言,它能太大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就业、促进发展。因为在未来世纪的竞争市场上。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中,“环境成本”将成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环境取胜”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宝。3.2 构建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产业体系要改变传统工业社会那种“自然资源— — 产品和用品— — 废物排放”线性流程组成的开放式 “牧童经济”(美著名生态学家哈丁的说法)做法,建立现代社会要求的“自然—— 产品用品—— 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的“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能源在不断循环的体系中最合理的利用,达到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低限度的影响、破坏、为此:首先,倡导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源头上介人环境与发展,成为两者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切人点,它以生态工业和持续农业为主要形式,前者根据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过程,促进原料、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后者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形式,它们强调减少对环境有害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增大有机肥的投人,是一种既能实现增产又能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农业。其次,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生态工业园区)。即把不同的工厂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能源,这样,既能减少成本,节约能耗,更能降低浪费,避免污染 再次,开拓绿色消费市场。消费是环境危机问题的核心,它引导着生产,影响着环境拒绝污染产品、青睐绿色商品,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选择,这不仅是人们消费理念的变革,更重要的它是引导绿色生产的原动力,在绿色消费中,消费者只认这种贴有政府认可的环保标志的绿色商品,这对杜绝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商品出售,根除污染起着重要作用,德国早在1973年就开始对3600种产品试行环境标志,目前已形成非常成熟的绿色消费品市场。这一点值得所有国家借鉴。最后,大力发展回收、再生利用产业。从资源角度看,垃圾是地球上唯一在增长的、潜在的资源。所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科学地回收、利用垃圾,将成为21世纪环保产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回收利用产业早已是发达国家作为环保、节能的重要产业。我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回收利用潜力很大,但我国对垃圾仅停留在填埋、焚烧的处理阶段,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借鉴国外经验,中国更需建立和发展回收、利用的垃圾产业。3.3推进税制改革、完善生态税有专家预测,税制改革是21世纪最举世瞩目的事情,而环保税、生态税则是主要内容,所有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产品都将被征收生态税。各国都将在生态税方面达到协议,未开征生态税的国家,它们出口的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将被进口国课以惩罚性的高生态关税 目前,各国政府在税收政策的取向上都明显地表明出环保化趋势,比如对环保产业、治污产业,政府不仅给以信贷财政支持,而且实行免税、减税;相反,对高污染的生产行业,生产危害环境产品的企业和不治污、治污不合格的企业要高征税限贷款。通过税制改革,能够使垃圾、废物极大减少,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唯一的选择。面对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们再不能保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了,也不能再假设环境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确保地球和人类社会能拥有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1】陆敏:环境是真正的全民所有.《经济参考报》l 999年3月L5日【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0年全讳环境展望》(京) 1 999年9月21日【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0年6月5日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无法实施,因为环保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只是一种自杀行为。今天我们对自然掠夺式的的索取,最终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小命不保,更别提经济发展,所以两者应共同存在。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