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4 17:00:30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摘要怎么写

实话说不好写,我刚写完论文,以实际案例来写不好找资料,而且可能还要自己去了解那个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属于一个公司特有的管理制度,有一定的保密性,不好深挖了解。如果你要从好写的角度来考虑,你可以按照理论研究——我国企业控制制度履行现状——找出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的思路来写。我也是这样来写的,我大多数同学也是如此,指导老师看了都说可以。

没问题 我可以帮你搞定

绪论一般和摘要差不多,但是重点在写作的意图和缘由,有引出正文的功效。结构一般如下:1、写作的意图、缘由2、论文大致研究内容3、主要的方法、措施4、简单的研究结论假如引言在论文内部的话,可以只写意图和缘由,另外再写一下目前该研究领域现状,为何再次研究等等,一段文字就够了,主要就是引出下面的内容,有点像一本书的“序”。  绪论对于硕士学位论文而言,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一篇成功论文的一个关键点。一般而言,绪论应该包括一下内容:一、选题的意义该部分要写的内容是本文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危害或后果。也就是说作者发现了一个必得要研究解决的真问题。写作的要求是:1、问题要明确,不能太宽泛,没有边,比如一篇环境法的硕士论文不能上来就说环境问题如何严重等等。因为环境问题严重虽然是问题,但太大。2、问题得是某种的矛盾,而不是一个现象。现象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须得分析出现象背后的隐藏的矛盾。3、问题得是法律问题,不能是其他学科或领域的问题。4、如果可能,论证一下这是一个真问题,而不是伪问题。二、研究的范围也就是说本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前述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还有那些问题留待解决等。其中可能还得界定相应的概念。三、研究的方法大多数硕士学位论文,能够充分运用规范分析法已属不易,实证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现实的。因为研究的时间和经费都不允许作者进行实证分析。但如果能够充分占有已有的资料,也能够写出很好的论文来。比较研究则或多或少都会用到一些。其他方法根据作者的能力选用。四、研究的思路和进路或技术路线本部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综上,问题最重要,一篇论文的成败首先取决于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清楚

你到金鼎论文上问问,他们写的还不错,信誉也挺好的,我就是在他们哪写的,地址你在百度搜金鼎论文就可以找到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摘要怎么写的

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论文大纲  第一章 导论  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1上市公司的界定与特征  2 内部控制的涵义与内容  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涵义、特点与内容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  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4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5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的对策思考  结论  研究综述  (一)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通常,人们将西方内部控制演进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内部牵制阶段;20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80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前,被称为牵制阶段,是内部控制的萌芽时期。在该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以职责的分工和业务的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为着眼点。到了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社经济的发展和审计方法的改进,内部控制理论得到了发展。内部控制开始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并在此期间推行了一套内部控制体系,其目标在于保护组织财产的安全、增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提高经营效率。到了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审计理论的推进上有大量的举动,这使得内部控制理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和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是该阶段的重点。到了20世纪90年代,对内部控制多是从会计的角度来研究的。政府在内部控制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大大地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COSO报告)。COSO报告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新阶段。2006年7月15日美国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已开始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生效。SOX严格界定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财务责任和义务;强调了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职责;对公司的信息披露作了明确要求;对公司的外部审计做出严格规定。  (二)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的经济、政治体制所导致的。而在我国开始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步伐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政府才开始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的规范建设。1986年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该规范中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于1997年年初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对  内部控制做出了定义。1997年5月颁布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规定金融机构要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我国第一部对内部控制有法律要求的法规是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进入了百年的寒冬,一批批企业的倒闭暴露出企业管理的种种问题。虽然这些企业的倒闭原因不尽一致,但最根本的原因都一样: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此时,如不思考如何建立和规范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那么,将有更多的企业倒下。上海市组织部、国资委也于本月向社会征集外部董事、外派监事,为市管国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在回顾内部控制理论沿革及其内涵,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及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从智力支持、法规建设、制度安排和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内部控制在我国运用的12点建议。一、内部控制的理论沿革及内涵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管理技术,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内涵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的不断演化。回顾内部控制发展史,主要有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等五个阶段。1、内部牵制阶段作为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双人记账制”等内部牵制思想。但正式提出内部牵制概念的是LRDicksee于1905年提出的。1930年George EBennett在此基础上对内部牵制概念作了进一步发展,认为内部牵制是账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一系统使员工在从事本身工作时独立地对其他员工工作进行连续性检查以确定其舞弊的可能性。2、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概念。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作了权威性定义。1958 年10月该委员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 29号》对内部控制定义重新进行表述,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1972 年,AICPA下属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其第1号公告(SAS No l),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提出了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一、内部会计控制是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会计控制旨在保证:经济业务得到适当的授权;经济业务的记录遵循适当的标准;接触资产受到适当的限制;资产得到适当的盘查;二、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1988年4月,AICPA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NO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公告取代SAS NO1。该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的提法替代了“内部控制”的提法,正式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并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该公告可视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突破性成果。公告中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对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总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要素。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 — Integrated 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不久AICPA全面接受了COSO报告的内容,于1995年据以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SAS NO78),并自1997年1月起取代了SAS NO55。COSO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 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5、风险管理―总体框架2004 年9 月COSO颁布了《 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 Integrated Framework)新报告,提出了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相互联系的内部控制要素。新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风险管理―总体框架阶段,强调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全面内部控制,旨在对企业内部风险实施管理和战略制定而建立的事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目标的多重化发展。由最初的防弊纠错、保护资财发展到能使公司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由单纯遵循管理政策发展到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的遵守。随公司规模的扩大,董事会与经理层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公司经营的有效性须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做保证。同时与公司有关的各种法规也日趋完善,公司的顺利运行必须在守法经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由最初的只重视会计控制发展到会计控制及管理控制并重,进而形成了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更突出了对风险的重视。公司的内部控制应辐射所有重要的方面,是一种全方位、宽领域的控制。内部控制应合理保证提供的财务、管理及其他信息的准确及时性,各种信息又有助于对现有控制的分析评价,内部控制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型,而是要通过不断的评价、沟通等逐渐完善。二、我国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从理论研究及相关法规看:虽然我国早在西周就有了实施了分权控制方法和交互考核制度等内部控制的思想,但由于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内部控制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直到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开始,内部控制才得以在我国发展。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中注协、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内部控制规范。2006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牵头发起,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门共同参与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2007年3月,该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8年5月发布了正式的基本规范,目前还没有具体规范。2008年6月,该委员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三项指引的征求意见稿。从实务应用看:在我国,对内部控制要求较多的是上市公司,但从实际情况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也不容乐观。据《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内部控制报告分析》显示,沪市共有146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占沪市披露2007年年度报告上市公司总数的17%,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及其审核意见的数量较少。(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起步比较晚,虽然已加大研究力度,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影响,人们对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理论认识不够,加上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人才,所以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1、管理和控制理念淡薄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对于几乎属于“引进”而来的内部控制的理论缺乏认识,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几乎处于陌生状态

回答 亲亲,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 亲,您好您咨询的问题回答如下: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分析 企业现金及流量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 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影响分析 关于谨慎性会计原则研究 关于人力资源产权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 人力资源会计模式的比较研究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企业信用管理政策问题研究 EVA与企业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企业并购后整合之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真诚的希望能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如果您觉得对您有帮助的话,请辛苦点一下赞哦,谢谢! 提问 XX公司销售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写作提纲怎么写 回答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内容: 内部控制的雏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则是基于规模日益庞大的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以及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至今,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历程,即本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4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制度,7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结构,及90年代开始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是由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于1992年9月发布的,是至今对内部控制最为全面的描述。报告对内部控制定义为:“一种管理方法,由一个会计主体的董事会、管理部门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旨在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执行各种法规条例的合规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良好的内部控制旨在达到下列目标,借以发挥其相应的作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以防止出现舞弊性错误;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可靠;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以满足企业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关系人决策需要;保证增加盈利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规避风险;防错防弊,避免或减少因错误和不正常现象造成损失;保证授权职责明确并被认真履行;保证管理当局履行其法律责任;降低审计费用。基于内部控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加强内部控制成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竞争中取胜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已暴露无疑,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合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形同虚设等等问题摆在企业的面前。内部控制的薄弱已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约不正当的行为,已刻不容缓。 更多2条 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题目怎么写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下面提出一些自己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  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这种情况在民营中小型企业和“内部人控制”较严重的企业大量存在。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老板一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内部制度更对自己有利,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薄、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  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的片面性。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  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有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要点及设计原则  企业的内控制度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达到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对企业每个环节进行控制且要控制好各个要点。实行企业内部控制要注意以下要点: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授权;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制订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工作轮换;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  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  (1)政策性原则。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首先符合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  (2)有效性原则。设计内控制度的目的就是规范管理行为,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从“有效”为前提,尽量做到内控环节不宜过长而又环环相扣,使人操作起来切实有效;必须有利于控制和检查,具有了解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同时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  (3)就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来看,严格贯彻账、钱、物分管原则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多人经手,共同负责,努力克服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有关账簿的管理混乱现象,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特别是企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每日终了,应及时计算当日收入、支出合计数和结存数,逐日逐笔进行日记账登记;月份终了,日记账余额必须与有关总账余额核对相符,做到日清月结。同时,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随时反映账面数与实存数,保证账实相符。这样能够防止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  三、对策  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及高层的控制职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应有明确的认识,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统;培养一批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正直、忠诚的员工,不断加强员工的后续教育,对关键岗位定期轮岗、换岗,对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管理欠缺及舞弊行为,以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和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理念最鲜明、最重要的标志。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研究,尊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强调沟通和管理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了领导的重视,有了员工的诚信,就有了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但内部控制必须有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公司的控制活动必须有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内控制度首先要保证组织机构的适当性,各项内控制度要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采购与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制度。  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保持相对独立性。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制度对各级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等。  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论文大纲  第一章 导论  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1上市公司的界定与特征  2 内部控制的涵义与内容  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涵义、特点与内容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  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4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5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的对策思考  结论  研究综述  (一)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通常,人们将西方内部控制演进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内部牵制阶段;20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80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前,被称为牵制阶段,是内部控制的萌芽时期。在该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以职责的分工和业务的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为着眼点。到了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社经济的发展和审计方法的改进,内部控制理论得到了发展。内部控制开始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并在此期间推行了一套内部控制体系,其目标在于保护组织财产的安全、增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提高经营效率。到了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审计理论的推进上有大量的举动,这使得内部控制理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和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是该阶段的重点。到了20世纪90年代,对内部控制多是从会计的角度来研究的。政府在内部控制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大大地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COSO报告)。COSO报告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新阶段。2006年7月15日美国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已开始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生效。SOX严格界定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财务责任和义务;强调了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职责;对公司的信息披露作了明确要求;对公司的外部审计做出严格规定。  (二)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的经济、政治体制所导致的。而在我国开始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步伐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政府才开始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的规范建设。1986年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该规范中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于1997年年初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对  内部控制做出了定义。1997年5月颁布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规定金融机构要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我国第一部对内部控制有法律要求的法规是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内容: 内部控制的雏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则是基于规模日益庞大的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以及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至今,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历程,即本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4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制度,7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结构,及90年代开始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 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是由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于1992年9月发布的,是至今对内部控制最为全面的描述。报告对内部控制定义为:“一种管理方法,由一个会计主体的董事会、管理部门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旨在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执行各种法规条例的合规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良好的内部控制旨在达到下列目标,借以发挥其相应的作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以防止出现舞弊性错误;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可靠;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以满足企业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关系人决策需要;保证增加盈利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规避风险;防错防弊,避免或减少因错误和不正常现象造成损失;保证授权职责明确并被认真履行;保证管理当局履行其法律责任;降低审计费用。 基于内部控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加强内部控制成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竞争中取胜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已暴露无疑,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合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形同虚设等等问题摆在企业的面前。内部控制的薄弱已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约不正当的行为,已刻不容缓。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题目怎么写好

《企业员工招聘及有效激励机制建立的研究》 摘 要任何想长久发展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不仅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体制改革现状下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任务之一,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 键 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企业管理 目 录 1企业员工招聘的研究 1 1员工招聘的定义 1 2员工招聘的意义 1 3员工招聘的原则 1 4企业员工招聘的程序 1 1定招聘计划和策略 1 2发布招聘信息及搜寻候选人信息 2 3甄选 2 4录用 2 5企业在招聘员工中的风险 3 1招聘成本的回报风险 3 2招聘渠道的选取风险 4 3人才辨别的测评风险 4 4招聘回复的速度风险 5 2企业有效激励机制建立的研究 7 1激励机制的定义 7 1激励的含义 1 2有效激励机制和定义 2 2建立激励机制的意义及重要性 7 3员工激励效果的因素分析 8 4有效激励的对策研究 9 3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5 这份大纲您看下质量 希望采纳]

连锁企业商流物流和信息流资源特征与有效整合 连锁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用现代连锁形式提升中小零售企业组织现代化程度研究 连锁超市发展战略模式分析研究 连锁超市促销管理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绿色营销 我国不同职业的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研究 中小企业应确立营销新观念 多元化经营利弊辨析 论企业的诚信营销 谈营销观念与我国酒店的成败 企业商标保护战略研究 谈营销策略中的定价技巧 论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试论企业分销渠道创新 论消费心理预测 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选择 论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绩效 差异化策略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分析 企业员工晋升研究(案例研究) 企业员工培训研究(案例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试设计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方案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进入了百年的寒冬,一批批企业的倒闭暴露出企业管理的种种问题。虽然这些企业的倒闭原因不尽一致,但最根本的原因都一样: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此时,如不思考如何建立和规范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那么,将有更多的企业倒下。上海市组织部、国资委也于本月向社会征集外部董事、外派监事,为市管国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在回顾内部控制理论沿革及其内涵,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及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从智力支持、法规建设、制度安排和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内部控制在我国运用的12点建议。一、内部控制的理论沿革及内涵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管理技术,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内涵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的不断演化。回顾内部控制发展史,主要有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等五个阶段。1、内部牵制阶段作为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双人记账制”等内部牵制思想。但正式提出内部牵制概念的是LRDicksee于1905年提出的。1930年George EBennett在此基础上对内部牵制概念作了进一步发展,认为内部牵制是账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一系统使员工在从事本身工作时独立地对其他员工工作进行连续性检查以确定其舞弊的可能性。2、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概念。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作了权威性定义。1958 年10月该委员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 29号》对内部控制定义重新进行表述,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1972 年,AICPA下属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其第1号公告(SAS No l),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提出了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一、内部会计控制是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会计控制旨在保证:经济业务得到适当的授权;经济业务的记录遵循适当的标准;接触资产受到适当的限制;资产得到适当的盘查;二、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1988年4月,AICPA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NO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公告取代SAS NO1。该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的提法替代了“内部控制”的提法,正式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并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该公告可视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突破性成果。公告中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对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总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要素。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 — Integrated 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不久AICPA全面接受了COSO报告的内容,于1995年据以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SAS NO78),并自1997年1月起取代了SAS NO55。COSO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 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5、风险管理―总体框架2004 年9 月COSO颁布了《 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 Integrated Framework)新报告,提出了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相互联系的内部控制要素。新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风险管理―总体框架阶段,强调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全面内部控制,旨在对企业内部风险实施管理和战略制定而建立的事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目标的多重化发展。由最初的防弊纠错、保护资财发展到能使公司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由单纯遵循管理政策发展到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的遵守。随公司规模的扩大,董事会与经理层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公司经营的有效性须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做保证。同时与公司有关的各种法规也日趋完善,公司的顺利运行必须在守法经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由最初的只重视会计控制发展到会计控制及管理控制并重,进而形成了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更突出了对风险的重视。公司的内部控制应辐射所有重要的方面,是一种全方位、宽领域的控制。内部控制应合理保证提供的财务、管理及其他信息的准确及时性,各种信息又有助于对现有控制的分析评价,内部控制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型,而是要通过不断的评价、沟通等逐渐完善。二、我国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从理论研究及相关法规看:虽然我国早在西周就有了实施了分权控制方法和交互考核制度等内部控制的思想,但由于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内部控制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直到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开始,内部控制才得以在我国发展。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中注协、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内部控制规范。2006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牵头发起,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门共同参与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2007年3月,该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8年5月发布了正式的基本规范,目前还没有具体规范。2008年6月,该委员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三项指引的征求意见稿。从实务应用看:在我国,对内部控制要求较多的是上市公司,但从实际情况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也不容乐观。据《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内部控制报告分析》显示,沪市共有146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占沪市披露2007年年度报告上市公司总数的17%,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及其审核意见的数量较少。(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起步比较晚,虽然已加大研究力度,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影响,人们对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理论认识不够,加上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人才,所以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1、管理和控制理念淡薄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对于几乎属于“引进”而来的内部控制的理论缺乏认识,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几乎处于陌生状态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自学考试学科调整后产生的新专业。这一专业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工商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经过专业学习,成绩合格者应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有广泛的知识。熟悉各类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能够胜任企业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 我可以帮你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内容: 内部控制的雏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则是基于规模日益庞大的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以及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至今,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四个历程,即本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4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制度,7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结构,及90年代开始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 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是由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于1992年9月发布的,是至今对内部控制最为全面的描述。报告对内部控制定义为:“一种管理方法,由一个会计主体的董事会、管理部门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旨在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执行各种法规条例的合规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良好的内部控制旨在达到下列目标,借以发挥其相应的作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以防止出现舞弊性错误;保证会计记录正确可靠;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以满足企业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关系人决策需要;保证增加盈利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规避风险;防错防弊,避免或减少因错误和不正常现象造成损失;保证授权职责明确并被认真履行;保证管理当局履行其法律责任;降低审计费用。 基于内部控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加强内部控制成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竞争中取胜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已暴露无疑,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合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形同虚设等等问题摆在企业的面前。内部控制的薄弱已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约不正当的行为,已刻不容缓。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进入了百年的寒冬,一批批企业的倒闭暴露出企业管理的种种问题。虽然这些企业的倒闭原因不尽一致,但最根本的原因都一样: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此时,如不思考如何建立和规范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那么,将有更多的企业倒下。上海市组织部、国资委也于本月向社会征集外部董事、外派监事,为市管国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在回顾内部控制理论沿革及其内涵,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及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从智力支持、法规建设、制度安排和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内部控制在我国运用的12点建议。一、内部控制的理论沿革及内涵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管理技术,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内涵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的不断演化。回顾内部控制发展史,主要有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等五个阶段。1、内部牵制阶段作为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双人记账制”等内部牵制思想。但正式提出内部牵制概念的是LRDicksee于1905年提出的。1930年George EBennett在此基础上对内部牵制概念作了进一步发展,认为内部牵制是账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一系统使员工在从事本身工作时独立地对其他员工工作进行连续性检查以确定其舞弊的可能性。2、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概念。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CAP)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作了权威性定义。1958 年10月该委员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 29号》对内部控制定义重新进行表述,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1972 年,AICPA下属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其第1号公告(SAS No l),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提出了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一、内部会计控制是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会计控制旨在保证:经济业务得到适当的授权;经济业务的记录遵循适当的标准;接触资产受到适当的限制;资产得到适当的盘查;二、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1988年4月,AICPA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 NO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公告取代SAS NO1。该公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的提法替代了“内部控制”的提法,正式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并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该公告可视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突破性成果。公告中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对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总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要素。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 — Integrated 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不久AICPA全面接受了COSO报告的内容,于1995年据以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SAS NO78),并自1997年1月起取代了SAS NO55。COSO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 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5、风险管理―总体框架2004 年9 月COSO颁布了《 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 Integrated Framework)新报告,提出了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相互联系的内部控制要素。新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风险管理―总体框架阶段,强调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全面内部控制,旨在对企业内部风险实施管理和战略制定而建立的事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目标的多重化发展。由最初的防弊纠错、保护资财发展到能使公司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由单纯遵循管理政策发展到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的遵守。随公司规模的扩大,董事会与经理层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公司经营的有效性须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做保证。同时与公司有关的各种法规也日趋完善,公司的顺利运行必须在守法经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由最初的只重视会计控制发展到会计控制及管理控制并重,进而形成了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更突出了对风险的重视。公司的内部控制应辐射所有重要的方面,是一种全方位、宽领域的控制。内部控制应合理保证提供的财务、管理及其他信息的准确及时性,各种信息又有助于对现有控制的分析评价,内部控制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型,而是要通过不断的评价、沟通等逐渐完善。二、我国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从理论研究及相关法规看:虽然我国早在西周就有了实施了分权控制方法和交互考核制度等内部控制的思想,但由于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内部控制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直到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开始,内部控制才得以在我国发展。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中注协、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内部控制规范。2006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牵头发起,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门共同参与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2007年3月,该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并于2008年5月发布了正式的基本规范,目前还没有具体规范。2008年6月,该委员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三项指引的征求意见稿。从实务应用看:在我国,对内部控制要求较多的是上市公司,但从实际情况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也不容乐观。据《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内部控制报告分析》显示,沪市共有146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占沪市披露2007年年度报告上市公司总数的17%,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及其审核意见的数量较少。(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起步比较晚,虽然已加大研究力度,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影响,人们对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理论认识不够,加上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人才,所以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1、管理和控制理念淡薄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的影响,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对于几乎属于“引进”而来的内部控制的理论缺乏认识,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几乎处于陌生状态

绪论一般和摘要差不多,但是重点在写作的意图和缘由,有引出正文的功效。结构一般如下:1、写作的意图、缘由2、论文大致研究内容3、主要的方法、措施4、简单的研究结论假如引言在论文内部的话,可以只写意图和缘由,另外再写一下目前该研究领域现状,为何再次研究等等,一段文字就够了,主要就是引出下面的内容,有点像一本书的“序”。  绪论对于硕士学位论文而言,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一篇成功论文的一个关键点。一般而言,绪论应该包括一下内容:一、选题的意义该部分要写的内容是本文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危害或后果。也就是说作者发现了一个必得要研究解决的真问题。写作的要求是:1、问题要明确,不能太宽泛,没有边,比如一篇环境法的硕士论文不能上来就说环境问题如何严重等等。因为环境问题严重虽然是问题,但太大。2、问题得是某种的矛盾,而不是一个现象。现象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须得分析出现象背后的隐藏的矛盾。3、问题得是法律问题,不能是其他学科或领域的问题。4、如果可能,论证一下这是一个真问题,而不是伪问题。二、研究的范围也就是说本文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前述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还有那些问题留待解决等。其中可能还得界定相应的概念。三、研究的方法大多数硕士学位论文,能够充分运用规范分析法已属不易,实证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现实的。因为研究的时间和经费都不允许作者进行实证分析。但如果能够充分占有已有的资料,也能够写出很好的论文来。比较研究则或多或少都会用到一些。其他方法根据作者的能力选用。四、研究的思路和进路或技术路线本部分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综上,问题最重要,一篇论文的成败首先取决于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清楚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