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科学教育与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论文3000字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4 18:04:07

科学教育与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论文3000字

科学技术是人类强有力的武器,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都是人类划时代的胜利。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正是由于青铜器的铸造和铁器的使用,才使得社会财富成倍增长,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中,正是由于蒸汽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才使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财富翻了一番,人类文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正是由于以使用电器为主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才极大地促使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促使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人类的生活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类文明得到统一,人类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说道绅士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这个叫法起源于英国,是鸦片战争时传入中国的新兴词汇,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反映,随着当时欧洲国家相继开始的工业革命以及文化的传播人类文明得到发展,人类的素养得到了提高。十九世纪是人类文明的变革时期,当留着辫子,穿着大长袍,见了大人物就喊老爷,行跪拜之礼的中国被外来侵略者打开国门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即刻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科技技术的匮乏,他们迫切希望改变中国的命运,这其中还包括孙中山先生,正是他发明了中国的西装中山装,同时还改革了中国的礼仪,废除了当时老爷,大人的叫法改称先生,两者见面行握手礼„„等等这些礼仪被沿用至今。礼仪改革,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也是人类素养的提升。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人类精神的超越。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的思想跳出地球,到达浩瀚宇宙的同时又开始从微观认识自己。不止如此,科技的发展拓展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人类摆脱愚昧,为全面发展提供了认知基础。还有科技衍生的各种交流手段和娱乐活动,都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使人类的精神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什么推动人类素养的提高? 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是科技的发展创造了人类这个充满礼仪和素养的文化之邦。  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人的一生是天定的,生老病死是天来掌控的; 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古代,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以上所举的例子难道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素养的提高的直接证据吗?  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一个文明有素养的时代。这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选择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他们刻苦钻研,不懈努力,才换回我们今天这个文明,文化,文雅的礼仪之邦。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愿望逐步变成现实,让人们的生活跳动科技的音符。  1900年全世界人均寿命仅为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正提高到66岁。联合国人口署已经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在“85岁以上”。人类寿命的大幅度延长,身体素养的提高,得益于20世纪医学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科学技术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全面提高人类的素养,包括身体素养、知识技能、审美素养的均衡发展是我国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之一,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跟上时代科技的潮流。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始终坚持的发展路线,也是我国进行科教兴国的原因。  因为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物质文明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GDP的每次突破中都有科技的汗马功劳。如果没有科技,人类将重返那个落后愚昧的时代,连日常温饱都无法保证。古人曾经说过“没有温饱,何来素养。”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素养才得到了提升。  素养:由训练和实践获而得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汉书*李寻传》 :“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后汉书*刘表传》 :“越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人类素养的含义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还包括人生观价值取向。素养被认为的分为三类八种:三类素养是指自然素养,心理素养和社会素养。八种素养是指:政治素养,业务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劳技素养,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  素质和素养的区别: 素养:第一,修习涵养。  第二,平素所供养。后天培养形成的。  素质:第一,人的生理上生来具有的特点。  第二,事物本来具有的性质。 第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  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    正方例子:科技发展了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知识,从而学习更多技能,自然素养也就提高了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农村的人进城务工  文化交流,获得知识的途径  宣传正能量的途径增多了, 总体是提高了;你说的是宣传教育方法不当导致,不是科技发展快的问题,而是科技发展还不够快 过去只能做飞天梦,但现在实现了飞天梦  过去只能依靠迷信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总是靠天吃饭,但现在有了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人类可以依靠自己改善生活,而不是一味地靠天  过去医学科技不发达,死亡率高、出生率低,但现在依靠科技获得了真正的治疗能力  过去人们只知道四书五经,现在有更广的眼界,更多样的技能,甚至连小孩都能开发软件,这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素养提高  反方例子:硬件跟上了,但是软件还没有升级。这里的硬件就是生活水平,软件是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硬件容易跟上,但是软件的提升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畸形的因素,必然有畸形的产物这是因与果的关系  为图省事或为谋取暴力,无法抵抗诱惑 急于求成成为了一种习惯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的思考获取知识,自觉的训练思维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笔者在此接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以疑为起点,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在进行硫化氢还原性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1、硫化氢是酸性物质,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干燥?2、硫化氢和浓硫酸会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3、硫化氢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通过设置总是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 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没有分类法和归纳法,就没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没有理想实验方法和演绎法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模型方法就没有原子世界微观结构的发现,没有类比和模拟法,就没有维纳的控制论。 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实际运用于认识和实践,就能使我们的主体思维能力发生层次的飞跃。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有: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仪器,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只有引导他们从容量范围,刻度规格以用形状对精确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 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 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育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例如在讨论胶体的稳定性时教师提出为什么制得的胶体没有沉淀呢?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播放Fe(OH)3胶体的电教录像,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红色的胶团在阴极附近上下浮动的情境,仅用五分钟就看到了Fe(OH)3的制备、净化和电泳的全过程,使学生很快得出胶体之所以稳定,一是带电胶粒的相互排斥,二是布朗运动的扩散作用。这一认识结果的完成,实际上是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是对所见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3、推理能力的训练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例如:在讲到导体时,从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导电,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这就是归纳推理。铁由铁原子构成,铜由铜原子构成,推出一切金属都 原子直接构成。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碱金属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活动性”和“钠是碱

这个好说,,按照你的要求来完成就行

科学教育与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论文3000字题目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国未来人才的保障。1、创新思维的实践性体现为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意蕴。坚持创新思维,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挥其改造实践的伟力,才能“创造些新的东西”,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创新。2、重视创新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创新,他们指出,“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即马克思主义者要依据实践的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人们的思维“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最终实现思维创新。扩展资料: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一是溯本创新法,就是从追寻事物本质中创新认识,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根本上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二是全局创新法,就是从全局着眼,全方位、立体化和多角度地分析事物,从而得出对事物的科学认识。三是正反结合创新法,就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谋划现实和未来。历史是现实和未来的一面镜子,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们从“文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学得的知识可能是进步的最有效的工具”。这里的“进步”,即是指在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实现的“创新性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科学教育与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论文题目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我们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努力的结果也多是失败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密切关注研究的课题。我县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具体确定实施了“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既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疑、自求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完成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自我求索创新、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新的教育理念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如新的教训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而其核心的思想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质,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个性,使他们都能够在老师的亲切指导下成长成熟、成功成才。我县的“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正是一种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个人特长和才华,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有效、操作性很强的教改模式。只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聪明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材容融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注意挖掘利用、灵活处理,真正发挥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讲初四教材封建社会一节时,对于“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一内容从考点看很少涉及,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德育点,我没有轻易放弃,而是让学生把在课下整理的知识卡进行小组交流,以充分感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自己的感想,当时有不少同学说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聪明智慧的民族,为生长在这样的民族感到骄傲自豪;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等发自肺腑的语言。 再如:讲初四专题“中共80年的辉煌历程”时,除了归纳强化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外,我还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她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站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青少年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三、重视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全国各地大多实行了“文科综合”考试,内容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题目的载体多是时事政治,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重视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 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这既包括知识板块内的综合,也包括知识板块之间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的综合中产生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来分析、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这从小范围说可指政史地文科知识的综合,从大范围说可指所有学科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多方搜集资料,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加强联系、综合,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同学们会逐渐熟练应对综合题目,牵一发而动全身。 上述的各类综合都体现了思维的多维性、开放性、发散性和内容的交叉性,因此加强学科综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今天, 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爸爸带我和妹妹到九江公园去玩 坐上公汽来到桥头, 那里种着花草、树,一簇簇绿叶衬托着一朵朵各色各样的花朵,来到桥上,大桥像一条长龙横卧在江面上,许多汽车在大桥上快速的行驶着。 来到公园,公园里风景如画,令人陶醉,宽敞的喷水池里,碧波荡漾,漂亮的小石桥直通湖中的小亭子,有时小亭子里还有人下棋。 来到湖边, 爸爸给我们租了一艘电动船, 我们的船像木头一样飘浮在湖面上, 我把手伸进水里, 全身都觉得清清爽爽的, 妹妹也顽皮的扑腾着水花 我手把着方向舵, 那小船在我手里就像驾驭着一匹小马似的, 轻快地驯顺地从亮晶晶的浪尖上跳跃首飞了起来 突然一个急刹车, 原来船被鱼网缠住了, 爸爸急忙把船前进档换成后退档, 再把船轻轻左右摇摆, 过了一会儿, 船终于从网里逃出来了 我们租船时间到了 我们继续游玩, 来到蹦床前, 上面有许多小朋友兴奋的又蹦又跳, 活泼得像一只只小猴子 我被吸引住了, 马上和妹妹爬上去和他们一起玩起来, 我们在上面蹦呀跳呀活像一只快乐的小白兔 我又在里面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我们一起在像皇宫一样的房子里钻来钻去, 还骑了老虎、大象、马,玩过翘翘板。里面的东西我们玩遍了。 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就到了下午,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一天, 我正捧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着。 突然,妈妈大声问我:“红红,你在看什么书啊?是语文《每课一练》,还是数学《同步练习》?”说完又走了过来,突然,她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叫起来:“你怎么在看这种书啊?赶紧让这种书消失,不然我就让它变成碎片!”妈妈的脾气我是知道的,她敢作敢为。但我还是请求妈妈说:“妈,这不是一般的书,它是高尔基写的《童年》。再说这书是我向同学借的,你可不能乱来。”“我可不管你什么高尔基、低尔基。马上要考试了,你不看看同步练习、每课一练,却看这种书,你太让我失望了。”说完,又来抢我的书。我连忙拿起书往楼上跑去,直到把书藏好才放心地下楼来,接受妈妈的教育…… 妈妈,我真想对您说:请您理解我。复习果然重要,可课外书也重要啊!老师经常要我们看一些课外书来开阔视野,补充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您却一天到晚要我看什么同步练习、每课一练。我已不小了,加上我平时的成绩也不错,我自有分寸,请给我一点空间吧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曹操>>,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一类的书,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故事,所以我仅花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看完了这本共209页的书。 当我们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阴险的笑声,想起他那种种恶行。可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曹操了有很多优点,比如: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能求访人才;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这个中队长,也很受启发,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个道理,还知道了不少历史知识。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不要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了,那可是些守旧的看法,曹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向他学习呢!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请大家去读一读曹操写的诗《短歌行》,也许你也会体会到曹操那种求才心切的心情。 今天中午,我家下了一场“暴雨”,这场“暴雨”是因为午睡这样一件小事引起的。我则是这场“暴雨”的主角。 吃过午饭,我打开电脑,兴致勃勃地准备上网,妈妈见了便催我快去午睡。我一听可就不耐烦了:“睡觉,睡觉,你就知道睡觉!”“要你睡觉,这都是为你好!”妈妈也有些生气了。可是妈妈的话我一句也听不进去,便和妈妈顶起嘴来,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最终,我理屈词穷,忍不住哭了。 事后,细细回想事情经过,我觉得挺后悔的。妈妈说的话的确有道理,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影响学习。我真不应该不讲道理,和妈妈顶嘴。 星期天的早晨,我起了个早床,漫步荔城街头,去领略都市早晨的怡人景色。 走在街上,我眺望东方,看到一缕缕霞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向大地,洒在人们的脸上,给每一个人的头发镀上一层金辉,好像朝霞要赐给每一个人一顶桂冠。同时,我感受到早晨的清爽,耳边没有喧嚣的吵闹声,没有汽车喇叭的嘀哒声,只有晨风在我耳边低唱,替我吹理着有点散乱的头发。 晨跑的人们在尽情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天然美景,他们悠闲地跑着。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也由衷的向往,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晨跑的队伍。跑着跑着,眼前出现一道“亮丽景观”,在路边的一个广场,有几十个穿着红色衣服的老阿姨,手持花扇,面带笑容,摆手扭腰,在晨风中翩翩起舞,看上去她们很开心。驻足观看的人群,有的也为之动“武”,看来她们也想身入其“境”。 早晨,多少人想往的时光,清新的空气,美丽的景色,悠闲的心境,我深深地为之动情,油然想起老师教过的一句话:一日之计在于晨。我想,以后每个周日的早晨都要起得早,出去逛逛,融入环境,融入社会,从早晨走向美好明天。 每当我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在溜冰场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溜冰时,总有一种羡慕的感觉涌上心头。瞧!他们多自在呀,有的顺溜,有的倒溜,还有的一边喝着饮料,一边张开双臂,犹如轻盈的燕子在空中翱翔。而我,只能傻傻地呆在一旁看着看着…… 暑假的一天,表哥来到我家,他把我拖到一边,神秘地说:“咱们去溜冰怎样”?“真的?太好了!”我兴奋地答应着,心里又担心自己摔个四脚朝天闹笑话。 来到溜冰场,买了票,换上溜冰鞋。哥哥给我讲溜冰的要领:“身体稍微向前倾斜,腿往下弯一点……”哥哥边说边作示范,可我怎么也不敢挪动半步。于是哥哥又牵着我的手,慢慢向后退,而我紧紧抓着哥哥的手,嘴里还嘀咕着:“你可不能放手啊!”哥哥见状生气地说:“总是依赖我是学不会的。”我赶忙说:“不行,不要嘛。”哥哥还是放手了。我后退了几步,又抓紧了扶杆不肯放,一边像老奶奶走路一样挪动着步伐。哥哥见了,瞪了我一眼说:“这么胆小,怎么能学会呢?”我脸红了,心想:我可不是什么笨小孩,一定要勇敢点才行。想到这儿,我又一次鼓足勇气,学着哥哥的样滑了起来。谁知没滑几步“啪”一下摔了个正着,我揉了揉生疼的屁股,一骨碌爬起来,继续滑了起来。哥哥在一旁为我鼓掌加油。渐渐地,渐渐地,我好象找到了感觉,越溜越大胆,越溜越顺,乐得哥哥直夸我:“妹妹,你真棒!比我学得还快。” 现在,我溜冰的姿态可美了,不信,就来看看吧。 想起我刚才所做的事,忍不住就得哈哈大笑。 刚放学的时候,我小跑赶回家,因为今天可以看十分钟的电视。虽然只是十分钟,但是我也要好好珍惜。 跑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向往长一样,把手伸进脖子里拿钥匙。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我心想:一定是在书包里,我又把手伸进书包里,翻来覆去的找,可还是没有找到。我急坏了,钥匙丢了妈妈会生气的。不,决不对能让妈妈生气。 哦,我忘了,刚才在校门口的时候,我还跟孙韵玩儿了一会儿呢,钥匙一定掉在那里了。我又跑回学校,在我们玩儿的地方找了半天,可还是没找着。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后背上全是汗,痒痒急了,我一挠,摸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原来是钥匙,我刚要发怒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的前仰后合。小朋友,你要是亲身经验这件事之后,会不会也哈哈大笑呢? 今天,我和妈妈以及姑姑她们去了佛山。 来到佛山,首先,我们来到了祖庙路。只见祖庙路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车辆川流不息既热闹又拥挤。但是,这里虽然繁华,可空气太差了。汽车排出的废气,路边的服装店为了引人注目而装修的木方砖的油漆味儿,难闻极了,真令人身心烦躁。 接着我们来到旧街燎原路。这一条街道上古木参天,树木葱茏,行人稀少,空气清新,真令人神清气爽。一阵微风吹来,路旁青翠欲滴的树木的叶子微微摆动。人一看,便觉得心旷神怡。路旁的一家家物廉价美的服装店、精品店,装修得朴素自然,一点也不显得过分,摆设别致且玲珑悦目。 仅仅两条路,也有如此大的区别!一条路深受商业气味与废气的污染,而另一条路却空气清新,纯朴自然。这不都是我们人类一手所为吗?亲爱的人们,在地球母亲尚未完全绝望之时, 醒悟吧!从现在开始,珍惜你身边的每一滴水珠,珍惜你身边的每一片绿色,珍惜你身边的每一把土壤,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美好的环境,珍惜你身边的每一阵清香,珍惜你身边的每一声欢乐的鸟啼,珍惜你身边的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儿。总而言之,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所有美好的一切!从今天开始,为了我们能拥有这鸟语花香的环境,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还能拥有。学会珍惜每一片美丽的赏心悦目的绿色吧! 练字 自从读书以来,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几乎我的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求我们把字写好,要求我们练字。那时虽然听老师说,但并未坚持下来,只是偶尔练一练,现在看着自己的字还真的有点后悔当初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没有把字练好。正好今年放寒假时学校校长给我们布置寒假作业,我想就利用寒假时间来练一练字吧。 但是坚持三天后,每天练两页,到了第四天,心就有点痒了,想想还是算了吧,反正一下子字也不会写好的,但另一个声音又在耳边想起,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呀。最后经过矛盾的争扎,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尤其是当我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就拿出纸和笔,安静的练起字来,结果什么烦心事都没了。现在练字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习惯,如里哪天不练倒觉得好像还有一件事情没完成。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的字有了一定的进步,今后我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科学教育与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论文3000字怎么写

今天, 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 爸爸带我和妹妹到九江公园去玩 坐上公汽来到桥头, 那里种着花草、树,一簇簇绿叶衬托着一朵朵各色各样的花朵,来到桥上,大桥像一条长龙横卧在江面上,许多汽车在大桥上快速的行驶着。 来到公园,公园里风景如画,令人陶醉,宽敞的喷水池里,碧波荡漾,漂亮的小石桥直通湖中的小亭子,有时小亭子里还有人下棋。 来到湖边, 爸爸给我们租了一艘电动船, 我们的船像木头一样飘浮在湖面上, 我把手伸进水里, 全身都觉得清清爽爽的, 妹妹也顽皮的扑腾着水花 我手把着方向舵, 那小船在我手里就像驾驭着一匹小马似的, 轻快地驯顺地从亮晶晶的浪尖上跳跃首飞了起来 突然一个急刹车, 原来船被鱼网缠住了, 爸爸急忙把船前进档换成后退档, 再把船轻轻左右摇摆, 过了一会儿, 船终于从网里逃出来了 我们租船时间到了 我们继续游玩, 来到蹦床前, 上面有许多小朋友兴奋的又蹦又跳, 活泼得像一只只小猴子 我被吸引住了, 马上和妹妹爬上去和他们一起玩起来, 我们在上面蹦呀跳呀活像一只快乐的小白兔 我又在里面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我们一起在像皇宫一样的房子里钻来钻去, 还骑了老虎、大象、马,玩过翘翘板。里面的东西我们玩遍了。 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就到了下午,我们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一天, 我正捧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着。 突然,妈妈大声问我:“红红,你在看什么书啊?是语文《每课一练》,还是数学《同步练习》?”说完又走了过来,突然,她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叫起来:“你怎么在看这种书啊?赶紧让这种书消失,不然我就让它变成碎片!”妈妈的脾气我是知道的,她敢作敢为。但我还是请求妈妈说:“妈,这不是一般的书,它是高尔基写的《童年》。再说这书是我向同学借的,你可不能乱来。”“我可不管你什么高尔基、低尔基。马上要考试了,你不看看同步练习、每课一练,却看这种书,你太让我失望了。”说完,又来抢我的书。我连忙拿起书往楼上跑去,直到把书藏好才放心地下楼来,接受妈妈的教育…… 妈妈,我真想对您说:请您理解我。复习果然重要,可课外书也重要啊!老师经常要我们看一些课外书来开阔视野,补充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您却一天到晚要我看什么同步练习、每课一练。我已不小了,加上我平时的成绩也不错,我自有分寸,请给我一点空间吧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曹操>>,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一类的书,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故事,所以我仅花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看完了这本共209页的书。 当我们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阴险的笑声,想起他那种种恶行。可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曹操了有很多优点,比如: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能求访人才;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这个中队长,也很受启发,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个道理,还知道了不少历史知识。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不要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了,那可是些守旧的看法,曹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向他学习呢!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请大家去读一读曹操写的诗《短歌行》,也许你也会体会到曹操那种求才心切的心情。 今天中午,我家下了一场“暴雨”,这场“暴雨”是因为午睡这样一件小事引起的。我则是这场“暴雨”的主角。 吃过午饭,我打开电脑,兴致勃勃地准备上网,妈妈见了便催我快去午睡。我一听可就不耐烦了:“睡觉,睡觉,你就知道睡觉!”“要你睡觉,这都是为你好!”妈妈也有些生气了。可是妈妈的话我一句也听不进去,便和妈妈顶起嘴来,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最终,我理屈词穷,忍不住哭了。 事后,细细回想事情经过,我觉得挺后悔的。妈妈说的话的确有道理,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影响学习。我真不应该不讲道理,和妈妈顶嘴。 星期天的早晨,我起了个早床,漫步荔城街头,去领略都市早晨的怡人景色。 走在街上,我眺望东方,看到一缕缕霞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向大地,洒在人们的脸上,给每一个人的头发镀上一层金辉,好像朝霞要赐给每一个人一顶桂冠。同时,我感受到早晨的清爽,耳边没有喧嚣的吵闹声,没有汽车喇叭的嘀哒声,只有晨风在我耳边低唱,替我吹理着有点散乱的头发。 晨跑的人们在尽情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天然美景,他们悠闲地跑着。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也由衷的向往,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晨跑的队伍。跑着跑着,眼前出现一道“亮丽景观”,在路边的一个广场,有几十个穿着红色衣服的老阿姨,手持花扇,面带笑容,摆手扭腰,在晨风中翩翩起舞,看上去她们很开心。驻足观看的人群,有的也为之动“武”,看来她们也想身入其“境”。 早晨,多少人想往的时光,清新的空气,美丽的景色,悠闲的心境,我深深地为之动情,油然想起老师教过的一句话:一日之计在于晨。我想,以后每个周日的早晨都要起得早,出去逛逛,融入环境,融入社会,从早晨走向美好明天。 每当我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在溜冰场上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溜冰时,总有一种羡慕的感觉涌上心头。瞧!他们多自在呀,有的顺溜,有的倒溜,还有的一边喝着饮料,一边张开双臂,犹如轻盈的燕子在空中翱翔。而我,只能傻傻地呆在一旁看着看着…… 暑假的一天,表哥来到我家,他把我拖到一边,神秘地说:“咱们去溜冰怎样”?“真的?太好了!”我兴奋地答应着,心里又担心自己摔个四脚朝天闹笑话。 来到溜冰场,买了票,换上溜冰鞋。哥哥给我讲溜冰的要领:“身体稍微向前倾斜,腿往下弯一点……”哥哥边说边作示范,可我怎么也不敢挪动半步。于是哥哥又牵着我的手,慢慢向后退,而我紧紧抓着哥哥的手,嘴里还嘀咕着:“你可不能放手啊!”哥哥见状生气地说:“总是依赖我是学不会的。”我赶忙说:“不行,不要嘛。”哥哥还是放手了。我后退了几步,又抓紧了扶杆不肯放,一边像老奶奶走路一样挪动着步伐。哥哥见了,瞪了我一眼说:“这么胆小,怎么能学会呢?”我脸红了,心想:我可不是什么笨小孩,一定要勇敢点才行。想到这儿,我又一次鼓足勇气,学着哥哥的样滑了起来。谁知没滑几步“啪”一下摔了个正着,我揉了揉生疼的屁股,一骨碌爬起来,继续滑了起来。哥哥在一旁为我鼓掌加油。渐渐地,渐渐地,我好象找到了感觉,越溜越大胆,越溜越顺,乐得哥哥直夸我:“妹妹,你真棒!比我学得还快。” 现在,我溜冰的姿态可美了,不信,就来看看吧。 想起我刚才所做的事,忍不住就得哈哈大笑。 刚放学的时候,我小跑赶回家,因为今天可以看十分钟的电视。虽然只是十分钟,但是我也要好好珍惜。 跑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向往长一样,把手伸进脖子里拿钥匙。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我心想:一定是在书包里,我又把手伸进书包里,翻来覆去的找,可还是没有找到。我急坏了,钥匙丢了妈妈会生气的。不,决不对能让妈妈生气。 哦,我忘了,刚才在校门口的时候,我还跟孙韵玩儿了一会儿呢,钥匙一定掉在那里了。我又跑回学校,在我们玩儿的地方找了半天,可还是没找着。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后背上全是汗,痒痒急了,我一挠,摸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原来是钥匙,我刚要发怒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的前仰后合。小朋友,你要是亲身经验这件事之后,会不会也哈哈大笑呢? 今天,我和妈妈以及姑姑她们去了佛山。 来到佛山,首先,我们来到了祖庙路。只见祖庙路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车辆川流不息既热闹又拥挤。但是,这里虽然繁华,可空气太差了。汽车排出的废气,路边的服装店为了引人注目而装修的木方砖的油漆味儿,难闻极了,真令人身心烦躁。 接着我们来到旧街燎原路。这一条街道上古木参天,树木葱茏,行人稀少,空气清新,真令人神清气爽。一阵微风吹来,路旁青翠欲滴的树木的叶子微微摆动。人一看,便觉得心旷神怡。路旁的一家家物廉价美的服装店、精品店,装修得朴素自然,一点也不显得过分,摆设别致且玲珑悦目。 仅仅两条路,也有如此大的区别!一条路深受商业气味与废气的污染,而另一条路却空气清新,纯朴自然。这不都是我们人类一手所为吗?亲爱的人们,在地球母亲尚未完全绝望之时, 醒悟吧!从现在开始,珍惜你身边的每一滴水珠,珍惜你身边的每一片绿色,珍惜你身边的每一把土壤,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美好的环境,珍惜你身边的每一阵清香,珍惜你身边的每一声欢乐的鸟啼,珍惜你身边的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儿。总而言之,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所有美好的一切!从今天开始,为了我们能拥有这鸟语花香的环境,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还能拥有。学会珍惜每一片美丽的赏心悦目的绿色吧! 练字 自从读书以来,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几乎我的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求我们把字写好,要求我们练字。那时虽然听老师说,但并未坚持下来,只是偶尔练一练,现在看着自己的字还真的有点后悔当初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没有把字练好。正好今年放寒假时学校校长给我们布置寒假作业,我想就利用寒假时间来练一练字吧。 但是坚持三天后,每天练两页,到了第四天,心就有点痒了,想想还是算了吧,反正一下子字也不会写好的,但另一个声音又在耳边想起,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呀。最后经过矛盾的争扎,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尤其是当我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就拿出纸和笔,安静的练起字来,结果什么烦心事都没了。现在练字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习惯,如里哪天不练倒觉得好像还有一件事情没完成。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的字有了一定的进步,今后我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提高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持久性的策略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贴近生活确定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评价,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成就精彩!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 生成 形式 评价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已全面实施,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所以,一经开展,就获得了学生的喜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对整个活动不会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推动学生关注课程、积极动脑、发挥想象和创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活动的每个环节,做到有张有弛,有涨有落,使学生爱学、想学、乐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持续地保持一个个高涨的兴奋点。在几年的指导实践中,形成了以下三大策略:  策略一、主题,基于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重视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主题要具有现实性及可操作性,只有符合学生认识实际,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能可持续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但小学生的研究课题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从哪里生成课题?面对众多的题目,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确定呢?  1.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生活中的有些常见现象,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看似简单,但如果处处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有那么多的问题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例《你的坐姿科学吗?》  我校五⑵班学生发现上学期本班近视人数有18人,这学期初上升至22人,其中即将近视的(即视力在8—9)有3人,而且身边的“小驼背”也越来越多,有报道证明颈柱病已出现低龄化趋势,坐姿不正确是产生这些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同学高远的阿姨因坐姿不正确而导致腰椎骨突出。因此,学生产生了要了解正确的读写姿势的欲望。老师因势利导,开展了四个活动:查找、访问、听讲座,了解坐姿知识;观察拍照、问卷调查,了解坐姿情况;认识不正确的坐姿的危害,并纠正不良坐姿;写倡议书,倡议人们告别不正确坐姿。通过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给同学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坐姿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之后,上课坐得不端正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并且能够及时地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还会向他们介绍有关坐姿的知识呢!现在,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仿佛成了坐姿方面的专家。  从以上的例子可见,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时不妨从身边的一点一滴抓起,滴水映日,通过深层的挖掘,得出形象生动的结论,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的完善。此活动还获得了浙江省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  2.延伸学科知识,从学科知识中生成。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在日常学科教学产生了很多疑问或感兴趣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可以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如果老师对学生适当引导,延伸学科知识,能从学科知识中生成课题。  例《铁棒磁性与摩擦次数的关系》。小学科学课《做一个小磁铁》中,有一个“自己做个小磁铁”的实验:握住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作20~30次可以把钢针变成磁铁。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陈诗慧同学问:磁化钢针一定要象书本上所说需20~30次单向摩擦吗?能减少次数吗?这是多么值得敬佩的探究精神呀!我肯定了学生向书本质疑的精神,鼓励她用实验来证明,她借来的电子天平,用磁铁把钢针磁化,然后把吸取的铁粉进行称量,结果发现用磁铁把钢针单向摩擦5~6次,磁性达到最大值,磁化钢针没必要象书本上所说需20~30次单向摩擦。她还把不同长度的钢针、铁钉进行磁化,发现用磁铁单向摩擦5~6次,磁性就达到了最高值。通过反复实验,孩子从这里得到的启示,不仅仅是活动本身,而是明白什么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探究教学大多为部分的探究,许多问题可能在学生很想深入探究的时候就不得不终止,此时提出的问题却是学生最感兴趣,是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课题,这种吸引力可以驱使学生课外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关注生活现实,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该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如家乡经济发展了,可家乡的河流却污染严重,是让许多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  例宋斯亮同学在观察比较瑞安河水颜色的情况时,发现河水颜色不同,河水里的水蚤数量不同。喜欢动脑思考的他猜想是因为脏水的微生物越多,水蚤吃的东西就越多,繁殖得就越快。于是宋斯亮就用旧矿泉水瓶捉来水蚤开始研究。为了能看清楚水蚤的样子,他请妈妈帮忙买来了显微镜;为了能找到不同的水质,他跑到市环保局要来市区水质检测表,从不同的河边弄到不同水质的水,用大大小小的碗,把收集来的水蚤养在这些水里。接下来,他每天仔细观察,撰写观察记录,春夏秋冬,通过将近一年的观察纪录,最后他发现水蚤在不同的水质里心率、存活率、繁殖率不同,以及水蚤在洁净水无法进行单性生殖等特点。通过实验,他还发现可以利用水蚤在不同水质中的反应知道水质受污染的程度,还可以通过观察水蚤生理现象的变化来检测水质是否受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物质的污染。实验中,宋斯亮碰到不少难题。比如水蚤的心跳很快,很难数清心跳次数。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就是先取下显微镜的目镜,把水蚤心跳用摄像头拍摄下来,然后用慢镜头放出来,再数出一分钟跳几次,终于算出水蚤平均心跳在不同水质里少的在257次,多的达290次。可以想像如此精确的数据需要花费多少心思。正是这种兴趣让他走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的《水蚤生活和水质关系的探索发现》获得二十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项目一等奖。  实践证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的效果就越好。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还是有的,但由于年龄小,有时他们的问题或许是幼稚的、可笑的,限于条件或许还难以成为课题,但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捕捉、乐于引导,把可行性问题引申为可研究课题,只要课题有一点价值,学生有探究的兴趣,课题本身有研究的可能,我们就应该主动地与学生一起去探索。  4.源于动手实践,从学校特色中生成  许多学校都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造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活动特色。学校特色优势项目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对富有本校特色的、从自己身边来的课题, 研究起来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我们结合学校科技特色,进行了《我与知识产权同行》、《科学车模火起来, 探究车轮转起来》等实践活动,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例《我与知识产权同行》。为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推动中小学创新教育和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搭建一个创新型人才培育、交流、展示的平台,我校开展了为期达3个多月的 “知识产权与我同行”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分阶段有重点地了开展了:“我知道、我倡议、我设计、我制作、我申报”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我校小学教师和学生集中进行一次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宣传,使大家能了解和掌握我国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做知识产权的明白人,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者和保护者,通过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活动,推进创新能力培养。  例《科学车模火起来, 探究车轮转起来》。车模活动是很受部分小学生欢迎的科技活动,我校开展这项活动有15年了,我们过去单纯地依靠现成车模比赛材料,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车模知识,让他们来开展活动,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结构、物质条件及活动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不能普及到全校的学生。我们老师通过反思认识到,车模活动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依靠现成车模比赛材料一般的“操作”层面上,确定了普及全校车模活动的指导思想:1、小车制作的所有材料都应该是学生们熟悉的、低成本的、是学生身边随手可得的,以及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2、利用学生现有知识作为研究基础,激发探究的兴趣,学生在活动的实践中,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因此,我校响亮地提出“尝试车模设计,参与车模实践,探究车模科学”为主题的车模科普实践活动。为全校学生设计一系列车模活动:一、二年级学生自带家里已有的遥控车进进竞速比赛,三至六年级学生自选车体材料,设计制作车模,并进行竞速比赛。自制车模科技实践活动是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扎实地开展,全校有90%的学生参加了班级选拔赛,由于本次活动是做中玩,玩中学,学生参与面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科学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社会的热点问题,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作为研究基础,在活动设计时要为学生留出创新空间,探究空间,实践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科学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策略二、形式,基于活泼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想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正确引导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活动的主题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各种能力。为此,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例如五年级开展的《让校园更美——认识校园里的动植物》实践活动,学生分别调查了校园内的动物和植物种类,开展了蚯蚓、蚂蚁和蜗牛等的研究。以叶片为标木,历时一年多,五十多名同学一共采集装帧了叶片一千多张。并配以生长过程、作用等文字说明。为了写文字说明,学生更是查资料、走访能人、上网搜索,甚至调动了近一半的家长参与,完成文字资料近十万字。还制作了植物名标牌,进行浇水、拔草、松土等劳动实践。此项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浙江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同学们在活动中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说:“要是我们也能亲手种植花草,那该有多好啊!”种植花草,这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城市孩子来说是多么新奇的活动,也是多么巨大的挑战啊!同学们跃跃欲试,于是《在劳动中成长——种植花草综合实践活动 》成了本班学生第二学期的实践活动,也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要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人翁精神,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醉心于此,乐此不疲。体验成功,感受幸福,创造快乐。  策略三、评价,基于发展  积极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引起学生持续兴趣,激发学生研究动力的生命所在。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发兴趣与动力,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认识到实践过程的问题所在,才能够认真检讨,调整研究方案、研究手段等等,从而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在获得成功与发现缺陷、纠正缺陷过程中提高能力,快乐体验,获取知识。  积极鼓励,还学生一份自信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树立“我能行”、“我最棒”的意识。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才能使他们自觉、自信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2.成果展示,促进人人参与  展示交流是对学生在整个活动各种表现和实验结果综合体现,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主题活动的深入拓展。一些研究课题经过研究后,会得出令人惊奇的成果,让学生们通过校内电视台和广播把这些成果传扬出去,也可以办一个“成果展览室”,适时让学生们来参观,成果的研究人进行讲说,这样不仅促使研究的学生研究兴趣更浓,而且使更多学生有了研究的欲望。  3.设计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反思  综合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如何进行学期总结性评价呢?评价结果以什么方式进入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呢?为此,教师可设计些评价工具,并通过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如有位教师设计让学生通过填写“说说心里话”一表,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依次自我反思,并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同时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和其他成员的评价。  “说说心里话”评价表  评价项目 学生的话  对这次的研究活动是否感兴趣,请说出理由  想对你的指导老师说什么呢  认为自己做的结果如何  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通过这次活动,最大收获是什么  小组合作是否愉快  这样的活动,愿意继续参加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小组描述性评价  参与计划的制定  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宣传活动达到效果  小组协作精神  组员文明礼貌  勇于探索精神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评价时注意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多鼓励,赞扬学生,多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这些记录评定和协商研讨评定可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信,学会扬长避短,敢于创新,激发他们对综合实践的兴趣。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给了孩子自主空间,也给了教师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拓宽思路,转变观念,激发学生主动生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活动中去,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成就精彩!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2、周又红、 李岗编著《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竞赛指导》,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请参考:  《浅议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梁淑珍  国家的富强靠创新,民族的兴旺靠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考察人类古今中外的创新活动就会发现,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换言之,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拟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粗浅的阐述。  一、创新思维的特征和本质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颖性[1]:创新思维实乃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法,求新、求异是它的一大特点。对事物的认识不停留在原有的认识范畴而是进行重新认识,一般会产生新的见解、新的发明和新的突破,得出前所未有的成果。二是独特性[1]: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在于它能独具卓识,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开战,也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在它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以扩大选择余地,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思维在一个地方受到阻碍时,能马上转到另一个方向,能用心寻找最优答案。保证问题的最佳解决[2]。  从本质上说,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和有机组合。  1.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3]  逻辑思维一般是指符合形式逻辑要求的思维。其基本方面不外乎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4]。简而言之,逻辑思维就是按照逻辑规律建立概念和命题之间推理关系的形式化思维。非逻辑思维则是诸如直觉、联想、幻想、猜想以及灵感等不服从逻辑规律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一般来说,在创新过程中,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为发明创造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主要是逻辑思维在起作用。对发明创造对象的观察、描述以及概括,主要靠逻辑思维。即使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最后也必定要求被补充、解释、完善成符合逻辑的概念和方法。才能成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实际上,在任何创新活动中,创新者往往都是在前人知识所铺就的逻辑大道上继续往前探索的,在逻辑方法还走不通的地方,就需要用非逻辑方法开辟新的道路;而当非逻辑方法已打开通路后,又必须及时地在从旧认识到新认识之间的“深渊”上架起“逻辑的桥梁”。即使是最卓越的想象力,直觉和灵感,其认识成果也必须经过逻辑的加工,找到其逻辑的根据。否则,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知识。所以一个足以完成科学创造过程的完整的创新思维方法,必须是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的辨证统一和综合应用。  2.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3]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等。它是指围绕某一问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4]。发散思维是一种立体式的多向性的思维方法,它具有空间上的广延性,思路上的放射性,层次上的多样性,角度上的任意性等特点。一般来说,思维延伸越远,思路越开阔,获得新发现的几率越高。  收敛思维是一种与发散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又称辐合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等。收敛思维要求将多路思维指向某个中心点,以问题为中心,围绕中心组织信息。从不同方面向中心收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说发散思维是从一点向四周辐射的话,那么收敛思维就是从四周向某点集中,收敛、抽象、概括是其基本内核。  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换言之,发散和收敛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是为了收敛,收敛是发散的必然结果。发散是收敛的基础,收敛是发散的目的。二者均不可偏废,它们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其交互发展、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个体创新思维的基础。如果只注重收敛,而忽视发散,可能会造成思维的贫乏,不利于创新思维的活动进行。同样,如果只注重发散,而忽视收敛,就不能将众多的思维集中起来,思维过程就会失去控制,而陷入无序状态,变成混乱的思维,而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实现。西方研究表明,大多数创造性发现都是收敛、发散两种思维互补的结果。即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是人的思维沿着一些不同的道路发散,然后又运用收敛思维,综合发散结果,敏锐地抓住其中最佳的线索。使发散性结果去粗取精、升华发展,最后促成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所以,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  另外,创新思维还是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综合;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辉映;点式、线式、面式甚至体式思维的整合等等。  二、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态度和追求。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是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创新精神来自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也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怀疑精神、兴趣、爱好、意志、激情、思维独立性等。这些因素在促成创新精神产生时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创新精神。 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创新,总而言之,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  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有时也会使人们形成思维的惯性,甚至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们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辩证地认识知识经验对创新思维的双重作用,注意弱化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对现有知识经验批判地继承,在借鉴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现有的知识经验都能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21世纪,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知识社会正在发生。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更多地表现为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竞争。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多种经济混合模式中,知识经济的占有程度还比较低,要赶超发达国家,还有一个相对艰巨的开拓过程。这种开拓需要两代人相互承接。当代青年的整体创新水平事关民族国家生死存亡。如果青年创新水平低下,我们就只能是一个跟进的角色,很难独占鳌头。如果青年创新水平整体上扬,我们就能形成后发优势,成为东方辉煌的太阳。 中华民族是富于智慧的民族,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曾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西方来说却处于相对的落后状态,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消积因素。导致中国人的国民性格拘泥保守,影响和制约了中国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中国重“人伦”轻“科技”的价值观对创新的影响与制约。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对中西文明进行比较后指出“西方文明的特殊贡献是科学方法,而中国文明的特殊贡献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一概括是相当准确的。凡是对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稍有兴趣的人都会知道,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占绝对优势的,是文学、哲学、历史、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伦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学问,按照启蒙主义学者粱启超的话说,中国的学术重心从它的胚胎时代就在于人际伦理的研究。在中国古代,也涉及过天人(自然与人)关系方面的研究。但这种研究并非是将自然作为人类的改造对象的角度,是从人类如何探索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征服自然方面去研究。而是以“人天合一”的理论,把天作为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认为天道即人道。以天之德来说明人类社会,把人之德升华为自然法则。中国人也讲“多思”,但“多思”的目的不在探索自然的未知领域,而是为了“通事”,便于在处理人伦关系时左右逢源、行为得体。这种“天人合”论,将自然与人和社会不分内外,否定客体是主体的对象,导致放弃了人对自然的探索和改造。既然主客体为一,那我们还去征服谁呢?于是人们由对外部世界的探讨又返归于对人类道德伦理原则的自我反省,把人的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变成了人的道德践履。就是少数人的科学理论研究,也脱不掉人事伦理的规范,很难把自然界当作科学的客观对象来认识。而所谓“格物致知”,也不过是想从物质中领会人生社会的道理。这种传统观念导致中国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重人伦,轻科技的倾向,认为“文章千古事”,经文习文才是正宗,其它无非旁门左道、雕虫小技。所以在古代中国凡是能称为大学问家的基本上都是以其人文伦理方面的成果而著称于世。那些研究自然科学方面的人即使有了很了不起的成果,在当时也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当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确实有过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的时期,但有人曾对此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在中国科学技术成果中,技术成果的积分高达80%,理论成果积分占13%,而实验成果积分则低于7%。这表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主要是以技术水平来体现的。技术发明成果比重大的原因在于它的实用性,它与人生活的密切性。而以理论为标志的科学,则侧重于事物自然规律的研究和探索,离人的现实生活较远,当然也就不被重视。 当今社会这种传统的重人际轻科技的价值观,仍有较大的影响。当然与过去相比,科学知识、数理化自然要普及得多,但它在个人和社会的整体思维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很低。即使是一些有文化的青年人,调查一下他的知识结构,文科面的知识洋洋大观,而自然科普方面的知识却少得可怜。五、六十年代,在青年学生中曾流传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很重视自然科学知识,但这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从对个人前途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而有多少成分是真正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艰苦的科研事业。每年高考报考理工科的学生很多,但有多少人是出于探索研究自然本身的兴趣呢,他们很多人毕业后从政经商,放弃本专业,很少听说有些人花几年的功夫去研究一条定理定律,因为这离现实太远了,太不着边际,太没有“用”了。这种传统价值观,不仅影响制约了个人和创新意识的发挥。也影响到一些政策的制定,使我们长期缺少对创新者的激励机制,从而出现了研究原子弹的不如卖茶蛋的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此外,社会风气不正,使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处理什么问题,都得先从人际关系上出发,在人际关系上打主意,使正常的人际关系越搞越复杂,越搞越神秘,于是防人、整人、治人的本领也就有了市场,在“人”上做文章成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一些文艺作品,充满极大兴趣地对此描绘、渲染、传播;手腕、策略、权术、心计。一套一套的用人之道和驭人之术,应运而生,中国人在这方面动的筋太多了,还能有多少精力去搞发明,搞创造呢?二、中国以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观对创新影响与制约。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是十分重视群体的,这一观念的本身显然没有什么错误,这是中国传统观念的长处,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肯定要以群体的方式生活。但是如果把这种群体观念发展到极端,无疑会对个体产生排斥作用。这种排斥的后果,无疑要扼杀个体的活力,使个体的任何行为都要从群体的规范,群体的心理,群体的习惯中去考虑,不敢越雷池步。如果谁要标新立异,搞些创新,就可能遭到群体的孤立和攻击,从而导致个体对群体的畏惧和依赖心理。这种依赖心理严重地阻碍了人的创新精神的发扬。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创新都是以群体为基础,以个体为突破,任何创新都必然带有创造者的个性特征,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柏拉图到黑格尔,无一例外。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群体意识的同时,也应鼓励人的个性、创造性,注重激发个人的活力。自然科学方面的创新需要鼓励人的个性,社会改革方面的创新更需要鼓励和保护个人的创造性。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实行人民公社体制时,土地完全由集体经营管理,“敲钟出工,敲钟收工”人们都要干一样的活儿。不允许按照个人意愿经商办企业,搞多种经营,谁不按集体要求去做。谁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要受到惩罚。这种高度集中,高度群体化的生产方式,使我国农村长期处于一种贫穷落后的状态。农村实行改革,搞联产承包经济责任体制后,农民个人的活力被激发出来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我国农村经济出现了勃勃生机。又如当前机构改革,大家都感到现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但每个单位都不愿从自己那里改起,谁要先走一步,谁就是独出新裁,谁就要受到来自单位内外的干扰、攻击,改革者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在全民所有制单位人事改革中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也只是停留在口头宣传上。最后只好等中央、等上级有了文件后,下级再依样画葫芦执行。在执行中由于各单位的情况不同,遇到的实际问题不同,也需要在解决各自的问题时有所创新、突破。在这种情况下个领导者有没有这种创新的勇气和魄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群体和上级部对单位领导的支持程度。今天,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改革的时代,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许许多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出现许多新事物,这就需要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去呼唤创新。而要创新要改变片面强调群体而贬抑个体的传统观念。尤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应强调这一点,因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市场经济尊重人的个性的发挥和张扬,而计划经济则抹杀人的个性而强调“整体划一”,使原本活生生的“人”,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工具,人的个性活力被压抑,人的创新精神也就无从谈起。三、中国重“一统”轻“个性”的价值观对创新的影响与制约。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特别崇尚“大一统”的价值观念。一个领袖人物,只有做到一统江山,一统政令律法,一统思想文化,才能名垂青史,为后人所称颂。这种历史上形成的“大一统”观念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安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一个社会缺少“秩序”和稳定,这个社会就会陷入无法解脱的自我矛盾,形成各自为政的分裂局面。因此“大一统”观念在社会个性的过程中,有它积极、合理的一面,但它的消极方面和我们提倡的创新精神有矛盾,需要进行调整。因为“大一统”的核心是把维护秩序放在第一位,把个性放到第二位,为了维护秩序,可以不要个性。按照这种价值观处理问题就必然导致凡事都要统筹划一,不允许人们在超出“大一统”范围之外去创新,标新立异,这就必然要扼杀人们的创新精神。因为任何创新都要打破原来的稳定和平衡。原有的东西已经是很稳定,很平衡了,但当你发现了新问题,进行新的研究时。就必然要否定了原有的结论,突破原有的条条框框,这必然引起“秩序”的紊乱,必然和传统的“大一统”价值观形成冲突和对立,必然要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今天,我们的国家已进入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大一统”这个名词虽然只能从历史课本中找到,但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个性中产生的消积影响还远远没有消除。培养青年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培养青年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属于性格结构中对现实态度范畴。它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特征。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不曾创成的业。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保持青年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对学习、了解、掌握新知识的渴望,也包含探索未知的欲望。在心理学上,也可称为求知动机。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与他人的知识经验,已知的信息与未知的信息之间差距过大或未知的东西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时,便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失调,因而也就形成了要尽快地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的需求,从而萌发迅速行动,采取某种适当的方法重新获得平衡的愿望,这就是求知欲。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和水平的不足,就容易自满自足,没有多大的求知需求。如此,便不可能学习与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从而也就谈不上创新。 知识社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在知识社会,经济运行秩序中的关键资源是知识,社会运行秩序中知识的不平等成为重大的挑战。科技知识的创新与积累对技术进步,从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愈益显著。掌握先进知识的国家垄断着上游产业,从而占据国际竞争的优势。在这知识剧增,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年的求知欲显的尤为可贵。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极大地改变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并产生新的道德观念,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比重不断提高,而这也正是推动知识社会的根本原因之一。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当代青年要有高度的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变化。没有高度的勤奋求知的精神,就不会具有广阔的视野,也不会有高度的学术造诣,就不能解决复杂的课题。学习要贯彻于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中。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二)爱护青年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由于力争弥补已有知识与未知领域的差距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是对不了解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往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一种注意力,为弄清它们的原因,而提出为什么?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又是潜在的创造性因素。一般来说,好奇心的强烈程度与求知欲的强烈程度成正比,好奇心愈强,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同时总是寻求答案。好奇心在人们认识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好奇心通过惊奇、疑问等心理活动,诱导人们有选择地主动频繁地接触产生新奇感的客观事物;进而激发人们企图寻求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在认识过程中,好奇心激励人的认识不断深入,直到把握事物的本质。一般的儿童都具有蒙昧时期的好奇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时代的消逝,绝大多数人的好奇心不但没有增强,反而逐渐消失了。爱因斯坦说:“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贝弗里奇说“好奇心若不是成功地转移到智力方面的兴趣上,则开始减弱”。有志在知识社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的青年,要在实践中去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好奇心,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这是坚持、发展好奇心的重要环节。要善于在自己接触到的现象,特别是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要爱护青年的好奇心,那种把青年好奇心与“无知”、“想入非非”混为一谈,甚至认为哪些好奇性强的青年“生性怪癖”或因自己的无知无解斥提问者“噤声”的作法是对青年好奇心的压抑,也是对青年创新力的抑制。(三)激发青年的创造欲 创造欲源于创造的需要。这是一种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而总想在原有基础上搞点创新发明,推陈出新的强烈欲望,表现为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对创造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周旋。具有创造性的人不安于书本上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比智力更重要。 我国有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闭关锁国的历史很长。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长期综合影响,使许多人在深层心理结构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落后的参照系,产生了一种情性心理,惯于纵向比较,很少横向攀比,很容易产生廉价的满足感,创造动机贫乏,只求稳妥安逸,不思改革进取,抑制了创造欲望的发展与冲动。当今改革开放的环境对青年创造欲的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要求青年提高自己的创造欲,对约定俗成的已为既成事实的东西,要经过自己的再思索,或加深理解,或赋予新意,力图重新发现或使其有所发展,培养自己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进行的良好心态。(四)鼓励青年大胆质疑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提出问题是取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前进。把提出的问题作为观察事物的引导,进而有意识地注意某个认识对象。即以存疑的头脑来观察事物,以便较敏锐快捷地抓住事物发展的某些新趋势。 要让质疑在青年创新过程中正确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应注意两点:一是善疑,二是敢疑。所谓善疑就是要提倡理智的怀疑,而不是盲目的怀疑。经过深思熟虑的、审慎、积极的怀疑,是科学发现的诞生与技术发明的产生的先导。而不假思索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是创新发明的大敌。所谓敢疑就是不迷信权威。传统的观念不见得全是真理,权威人物也会犯错误。盲目地迷信权威和名人,把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当做金科玉律,永恒真理,就会窒息自己的创造力,在前人的水平上停止不前。处于探索和创造过程中的青年,尤其是当自己还是无名小辈时,一定要以锐不可挡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过他们,在他们已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 大胆质疑要有胆魄,老跟在别人后面走,是永远也不会做出成绩的。一个人不敢站起来超过权威的高度,不敢越过传统这个雷池半步,他就不会有什么创见。我们要鼓励青年敢于背离正统向权威挑战,敢于对习惯的通行的观点提出异议。鼓起勇气,拿出胆魄,大胆质疑,努力创新。二、帮助青年克服创新的心理障碍 阻碍青年创新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胆怯感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格言,但要人人明白,却因时因人很难超脱。失败者周围多见的是嘲讽或“同情”,失败者自己最多的是自卑和气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形成抑制心态的条件反射。因为害怕,不愿尝试任何创新,甚至因为失败,即使有新的创意也不愿再说,免遭耻笑。胆怯对青年创新意识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青年创新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障碍。创新思维是一种探索性的思维,面对的是未知世界,不犯错误,不经历失败是不可能的。当青年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失败或挫折时,我们要帮助青年尽快从自卑和气馁的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帮助青年正确归因,全面比较,调整期望,扬长避短,自我激励。(二)神秘感 把创新看成是一种先天的“神力”,认为创新是少数智力超群的天才方可为之的事。自己不要不知天高地厚,狂妄到庸人自扰。把创新行为神秘化,把生物遗传过程相对性绝化的思维结论,阻碍着许多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形成,造成甘愿平庸,知难而退的自满心态。我们承认各人智商的差异,但智商和智力,智力和创新能力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等式。要打破青年对创新力的神秘感,就要大力宣传“天才出于勤奋”的典范,用宣传歌星、影星的强度和深度,既要宣传为我们社会和自然科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师们的成长道路和辉煌的创新业绩,更要宣传青年身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创新业绩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并组织和开展一定规模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等创新系列活动,吸引青年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渗灌养育出“创新——人皆可为之”的意识,就能逐步打破神秘感,启迪青年的创新思维。(三)顺从感 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各个阶层对青年有一个大体相通的评判标准,即“听话和顺从”。这种评判尺度深深地影响着青年价值观念的形成。当“听话和顺从”成为美德,进而取得了自身的利益;当标新立异、独立思维成为“骄傲自满”而受到心灵和利益的挫伤,除过个性奇强的少数青年,绝大多数人都会在自我修正中进入保守状态。在保守的心灵中遵循成为思维定势。原本具有朝气和活力的青年变得少年老成,兴趣狭窄。对新鲜事物的感受能力,对新知识的吸纳能力必然弱化,甚至排除新事物,将自己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在这种心态下任何创新都无立足之地。受这种心态的影响,我们就无法造就出杰出之辈。聪明的一代青年倒会变成一大批“精明之辈”。这批“精明之辈”又会造就维妙维肖的后起之辈……。 青年创新的心理障碍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外部影响、导向形成的内化结果。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仅凭一个地域或青年个体难见成效。我们呼喊造就一大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作为的青年,就必须纠正误导,需要一个自由度更大一点的社会大环境。

科学教育与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论文选题

作文题写作文。日记要天天记,日记,日记,天天记。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不仅对人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使科学成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在我国,常规的机械设计与国外相比,缺少了创新。因此,我们要从常规中走出来,挖掘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加强我们的创新设计能力,走一条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关键字:机械;创新设计;创新思维机械创新设计(1)机械创新设计是设计人员针对新的或预测的需求,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和智慧,利用已有的相关科学理论、方法和原理,进行新的构思,设计和制造出新颖、,有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装置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强调的是人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性及创造性作用。因此,人的创新思维在创新设计中占主导地位。(2)机械创新设计的过程始于形象思维,再经过逻辑推理和判断及相应的综合分析与决策产生设计方案,然后进一步将方案具体化,即建立新的结构和机械系统等模型,进而进行计算和技术细节的设计。创新设计反映出的是和谐统一的技术美。(3)机械创新设计是创造设计出新机器和产品,以满足新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机械创新设计过程、目标及特点1 机械创新设计过程根据设计任务及要求确定机械结构类型、机构运动尺寸及机械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参数,这便形成了机械设计的优选方案,而后进入机械结构创新设计阶段。机械创新设计与常规机械设计相比,其过程没有多大差异,它主要强调的是人在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性及创造性作用。2 机械创新设计的特点(1)机械创新设计是多门科学技术交叉、渗透、融合的产物;(2)机械创新设计是在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推理及判断,并运用创造性及发散思维的方法而后实现的;(3)机械创新设计是在知识、经验、灵感与想象力的系统中搜索并优化出的全新设计方案;(4)机械创新设计是多次反复,多级筛选的过程,每一设计阶段都有其特定内容及方法,各阶段之间又密切相关,形成一个整体的设计系统。机械创新设计思维1 机械创新设计思维的定义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信息和素材等要素,在大脑思维反应场中超序激活后,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要创造,首先要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属性;创造性思维就是“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观念”;创造性思维是新颖独到的信息加工艺术,是人脑的各种思维活动形式和思维活动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同进行的有机结合的高级整体过程;创造性思维不同于在设计领域常用的逻辑思维,其主要在于创造性思维有创造想象的参与,而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立体思维,通常没有固定的延伸方向,它更加强调直观、联想、幻想和灵感,所以创新设计不是靠逻辑推理出来的,而是靠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所产生的。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我们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努力的结果也多是失败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密切关注研究的课题。我县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具体确定实施了“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既通过学生的自读、自疑、自求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完成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自我求索创新、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新的教育理念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如新的教训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而其核心的思想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质,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作为教师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多样化个性,使他们都能够在老师的亲切指导下成长成熟、成功成才。我县的“三自一导”主体参与型教改模式,正是一种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个人特长和才华,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有效、操作性很强的教改模式。只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聪明的才智,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材容融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注意挖掘利用、灵活处理,真正发挥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讲初四教材封建社会一节时,对于“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一内容从考点看很少涉及,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德育点,我没有轻易放弃,而是让学生把在课下整理的知识卡进行小组交流,以充分感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自己的感想,当时有不少同学说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聪明智慧的民族,为生长在这样的民族感到骄傲自豪;青少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等发自肺腑的语言。 再如:讲初四专题“中共80年的辉煌历程”时,除了归纳强化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外,我还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她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站在时代前列,领导人民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青少年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积极拥护党的领导,永远跟党走。 三、重视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全国各地大多实行了“文科综合”考试,内容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题目的载体多是时事政治,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重视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 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这既包括知识板块内的综合,也包括知识板块之间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知识的综合中产生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来分析、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次是跨学科的综合。这从小范围说可指政史地文科知识的综合,从大范围说可指所有学科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多方搜集资料,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教学中注意加强联系、综合,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同学们会逐渐熟练应对综合题目,牵一发而动全身。 上述的各类综合都体现了思维的多维性、开放性、发散性和内容的交叉性,因此加强学科综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是想法,创新来自前所未闻所以那就是发现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