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者是谁写的论文怎么查啊

发布时间:2024-07-04 05:44:54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者是谁写的论文啊怎么查

含溴阻燃体系在ABS中的应用,刘岚,冯开才,叶大铿,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8,VOL14,N 6,pp82-84。 环氧丙烯酸酯/乙烯基醚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刘岚,陈用烈,粘接, 2000,VOL 21,N1,pp1-4。 活性稀释剂对不饱和聚酯流变性能的影响,刘岚,陈用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VOL38,N4,pp123-125。 Photoinitiated Tadical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 Ether and Maleate System, Liping Zhang,Lan Liu, Yonglie Che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Vol 74, 3541-3547, 环氧丙烯酸酯/乙烯基醚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刘岚,陈用烈 199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报告会。 不饱和聚酯/乙烯基醚光固化体系的研究,刘岚,陈用烈,第四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1999,余杭。 Study on Photocuring Systems Containing Vinyl Ethers as Reactive Diluent, Yonglie Chen,Jiangwen Yang, Lan Liu ,Preprints, 6th Pacific Polymers Conference, Guangzhou, 1999,P Chiral Separation of Dansyl Amino Acids and Drug Enantionmers on 3,5-Dinitrobenzoyl-substituted β-Cylcoldextrin Bonded Stationary Phases by Thin-Layer Chromatogrphy, Qin-Ying Deng, Quan-Hong Zhu, Bo Xiong , and Lan Liu, The Voyage of Discovery PITTCON 2001,March 4-9,New Orleans ,LA,USA, P 用3,5-二硝基苯甲酰氯衍生化的β-环糊精键合相拆分药物对映体,刘岚,邓芹英,分析实验室, 2001,11,VOL20,增刊,pp147-148, 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生物碱类手性药物对映体,何建峰,朱全红,刘岚,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VOL41,N1,pp35-38。 用(3,5-二硝基)-苯甲酰基纤维素薄层色谱分离对映体,徐莉,刘岚,何建峰,马果东,邓芹英,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VOL41,N5,pp115-117。 苦丁茶冬青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熊波,陆慧宁,刘岚,谢惜媚,邓芹英,分析测试学报,已接收。 臭椿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吕金顺,刘岚,邓芹英,分析测试学报,已接收。

陈炳辉,王梦媛,万茉莉,等。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方铅矿的生物氧化作用初步研究。地球与环境,2011,39(4):503-510。 陈炳辉,万茉莉,王智美,等。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酸性矿山废水中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的生物氧化作用研究。岩石矿物学杂志,2010,29(5):562- 王智美,陈炳辉,江春苗,万茉莉。粤北大宝山酸性矿山废水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相关性能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5):146- 万茉莉,陈炳辉,王智美,等。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闪锌矿的生物氧化作用初步研究矿物学报,1010,30(4):482- 陈炳辉,罗劬侃,郝望姣。翡翠的皮壳成分及其与内部玉石质量关系初步研究。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9,11(1):16- 罗劬侃,陈炳辉,万茉莉。翡翠的皮壳与内部颜色的关系探讨。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10(1):5- 郭莉,陈炳辉。广州市珠宝消费者行为研究。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7,9(1):34~38。 陈炳辉,韦慧晓,黄志国,等。表生地质体的Ce异常及其影响因素综述。稀土,2007,28(4):79-83。 陈炳辉,韦慧晓,周永章。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山的生态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途径。中国矿业,2006,15(6):40-42。 于波,陈炳辉,丘志力等。广东南海平洲翡翠业的产业集群研究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5,7(1):38~42。 陈炳辉,俞受鋆等。 广东信宜—罗定地区含锡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矿产与地质,2005,19(5):465-468。 陈炳辉,刘琥琥,毋福海。花岗岩风化壳中的微生物及其对稀土元素的浸出作用。地质论评,2001,47,(1):88-94。 陈炳辉,丘志力,王敏,龚盛玮。B货翡翠的红外光谱特征及鉴定意义。矿物学报。2001,21(3):525-527。 陈炳辉,丘志力,张晓燕。紫色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初步研究。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1(3):35~ 陈炳辉,毋福海,黄丽玫,等。华南酸性岩类风化壳稀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及矿体贫化问题探讨。地质论评,1999,45(增):805~808 。 陈炳辉,丘志力。浅谈水晶与仿制品的鉴定问题。珠宝科技,1999,11(2):58~59。 陈炳辉,陈志澄,俞受鋆,等。风化壳稀土矿床的成矿作用。矿床地质,1998,17(增刊):473~476。 陈炳辉,俞受鋆。华南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分异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中山大学学报,1998,37(增刊):91~96。 郭锐,陈炳辉,俞受鋆。广东梅县玉水铜多金属矿田矿床矿物学特征。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9,8(6):428~431。 陈炳辉,陈志澄,梁群优,等。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与粘土和腐殖酸间的结合模式,中国稀土学报,1995,13( 4):290~294。 陈炳辉,俞受鋆。广东平远花岗岩风化壳及其稀土成矿特征。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5,34(4):96~101。 陈炳辉,俞受鋆。粤西锡坪云英岩型锡矿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广东地质,1994,9(2):9~17。 陈炳辉,郭锐,俞受鋆。广东玉水矿田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地质与勘探。1994,30(3):20~25。 陈炳辉,俞受鋆。广东平远燕山晚期花岗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中山大学学报,1994,33(3):130~133。 陈炳辉,丘志力。罕见的棕绿色水晶-电气石模仿品。中国宝玉石。1994,(4):20。 陈炳辉,陈敬德,郭锐,俞受鋆。广东梅县玉水铜多金属矿床成因认识。广东地质,1992,7(3):59~69。 孙晓明,陈炳辉。粤中长坑金银矿热泉成因及其地质意义。中山大学学报,1995,34(2):131~133。 陈志澄,庄文明,陈炳辉等。华南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的存在形态及迁移富集模式,中山大学学报,1994,33(2):106~114。 陈志中,俞受鋆,陈炳辉等。海南抱板金矿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矿床地质,1993,12(4):318~328。 俞受鋆,陈志中,陈炳辉,秦联。海南抱板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92,4(3):50~56。 俞受鋆,陈志中,陈炳辉。粤西信宜-罗定地区锡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中山大学学报,1990,29(3):183~191。 Chen Binghui, Liu Huhu, Wu Fuhai and Xu W Microorganisms in Lianxian lateritic gold deposit in Guangdong and their effects on leaching of heavy C J G2005,24(2):144- Chen Binghui, Wu Fuhai, Liu H Study on microbes and their effects on rare earth extraction in a weathering J Rare E2001,19(3)161~ Chen Binghui, Wu Fuhai, Liu H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Organic Acids on the Dissolution of REE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G C J G2001, 20(2): 144- Chen Binghui, Wang Zhimei, Huang Limei, et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icrobes on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REE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C J G2000, 19(3):280~ Chen Binghui, Wang Zhimei, Huang Limei, et The microbial metallogeny of weathering crust REE deposits in South C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44(2):71~ Chen Binghui,Chen Zhicheng, Liang Qunyou,et Compounding pattern of REE,clay and humic acid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J Rare E 1996,14(1):47~ Murao S, Sera K, Futatsugawa,Chen B And Sun X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 of leaf and ash from a waste pond at Fankou Mine, 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IXE, 2002, V12 (1-2):53- Sun Xiaoming, D I Norman, Sun Kai, Chen Binghui and Chen J N2-Ar-He systematics and source of ore-forming fluid in Changkeng Au-Ag deposit, central Guangdong, C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1999,42(5):474~ Chen Zhicheng, Yu Shoujun, Fu Qunce, Chen Binghui, Zhan lijie Organic metallogeny of Weathering Crust RE J of Rare E1998,16(1)59~ Sun Xiaoming, Chen Jingde, Chen B Changkeng: A Newly-discovered sediment-hosted supperlarge-scale Au-Ag deposit in C IAGOD Newsletter 1996:45~

HU Haiyan, HUANG Yuan, LIU Jie, ZHANG Zhirong*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 based o/w microemulsion for intravenous adminstration: formu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hemolytic J Drug Del Sci Tech, 2008, 18(2) :101- Zhu Wenbo, Hu Haiyan (co-first), Qiu Pengxin, Yan Guangmei* Triptolide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cells by a p53-independent but NF- B-related Oncology Reports, 2009, 22: 1397- 游秀华, 王荣昌, 汤文星, 李莹, 何志坚, 胡海燕*(通讯作者), 吴传斌 自微乳化系统提高广藿香醇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 中国中药杂志, in 汤文星,郑思嘉,王荣昌,游秀华,冷田东,胡海燕* (通讯作者),颜光美 氧化甾醇-磷脂脂质囊泡抽制备及特性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4):35- 刘杰; 王荣昌; 傅静奕; 张志荣; 何岚; 胡海燕* (通讯作者) 不同处方喷昔洛韦微乳体外特性及小鼠体内分布研究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9,29(5): 356- 刘杰 郑思嘉 陈福斯 谢建芳 胡海燕*(通讯作者)。HPLC法测定复方首乌降脂胶囊中熊果酸的含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 胡海燕,吴传斌 《药剂学进展》研究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药学教育,2009,29(1): 25- 刘杰,郑思嘉,韩金玟,胡海燕*(通讯作者) HPLC测定复方首乌降脂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葡萄糖苷的含量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8, 25(8): 719- 胡海燕,陈小娟,陈六平,张志荣 脉冲场梯度NMR测定六元复杂微乳体系中各组分的自扩散系数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4(4):855- 胡海燕,徐雄良,王荣昌,张志荣 不同溶解性质的药物在o/w微乳中的溶解度和体外释放特征 中国药学杂志 ,2006, 41(9): 678- 胡海燕,林芸竹,龚涛,张志荣 喷昔洛韦微乳小鼠体内分布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2007,42(2):148- 胡海燕,王荣昌,莫凤翔,吴传斌 HPLC测定结石清片中盐酸巴马汀的含量 中药材,2007,30(4):479- 胡海燕,黎颖,杨得坡 龙血竭超微粉滴丸的制备工艺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11):21- 胡海燕,黎颖,杨得坡,王冬梅 不同粒径血竭粉末与制剂滴丸止血作用比较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1141- 胡海燕,彭劲甫,黄世亮,杨得坡 分子蒸馏技术用于广藿香油纯化工艺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2004, 29(4):320- 徐新军,胡海燕,王珊,郭鑫霆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新血宝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 药物分析杂志,2009,29(2): 292- XU Xiongliang, FU yao, HU Haiyan, ZHANG Z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insulin entrapment efficiency in triblock copolymeric nanoparticle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J Pharm Biomedical Anal, 2006, 41:266- SUN Xun, HAI Li, WU Yong, HU Haiyan, ZHANG Z Targeted gene delivery to Hepatoma cells using galactosylated Liposome-Polycation-DNA complexes (LPD) J Drug Target, 2006, 13(2): 121- 魏振平,胡海燕,毛世瑞,毕殿洲 改进HPLC测定血浆中西沙必利样品的处理方法 华西药学杂志, 2005, (2): 56- 王发松,胡海燕,黄世亮,杨得坡 姜油的分子蒸馏纯化工艺与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3): 125- 甘良春,胡海燕,杨得坡 薄膜包衣的成型工艺及其在中药微丸上的应用 时珍国药杂志, 2004,15(3):177- 杨得坡,甘良春,胡海燕 国外贯叶连翘抗抑郁疗效的临床验证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4,2(3):231-235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者是谁写的论文怎么查啊

陈炳辉,王梦媛,万茉莉,等。氧化亚铁硫杆菌对方铅矿的生物氧化作用初步研究。地球与环境,2011,39(4):503-510。 陈炳辉,万茉莉,王智美,等。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酸性矿山废水中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的生物氧化作用研究。岩石矿物学杂志,2010,29(5):562- 王智美,陈炳辉,江春苗,万茉莉。粤北大宝山酸性矿山废水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相关性能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5):146- 万茉莉,陈炳辉,王智美,等。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闪锌矿的生物氧化作用初步研究矿物学报,1010,30(4):482- 陈炳辉,罗劬侃,郝望姣。翡翠的皮壳成分及其与内部玉石质量关系初步研究。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9,11(1):16- 罗劬侃,陈炳辉,万茉莉。翡翠的皮壳与内部颜色的关系探讨。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10(1):5- 郭莉,陈炳辉。广州市珠宝消费者行为研究。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7,9(1):34~38。 陈炳辉,韦慧晓,黄志国,等。表生地质体的Ce异常及其影响因素综述。稀土,2007,28(4):79-83。 陈炳辉,韦慧晓,周永章。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山的生态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途径。中国矿业,2006,15(6):40-42。 于波,陈炳辉,丘志力等。广东南海平洲翡翠业的产业集群研究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5,7(1):38~42。 陈炳辉,俞受鋆等。 广东信宜—罗定地区含锡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矿产与地质,2005,19(5):465-468。 陈炳辉,刘琥琥,毋福海。花岗岩风化壳中的微生物及其对稀土元素的浸出作用。地质论评,2001,47,(1):88-94。 陈炳辉,丘志力,王敏,龚盛玮。B货翡翠的红外光谱特征及鉴定意义。矿物学报。2001,21(3):525-527。 陈炳辉,丘志力,张晓燕。紫色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初步研究。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1(3):35~ 陈炳辉,毋福海,黄丽玫,等。华南酸性岩类风化壳稀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及矿体贫化问题探讨。地质论评,1999,45(增):805~808 。 陈炳辉,丘志力。浅谈水晶与仿制品的鉴定问题。珠宝科技,1999,11(2):58~59。 陈炳辉,陈志澄,俞受鋆,等。风化壳稀土矿床的成矿作用。矿床地质,1998,17(增刊):473~476。 陈炳辉,俞受鋆。华南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分异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中山大学学报,1998,37(增刊):91~96。 郭锐,陈炳辉,俞受鋆。广东梅县玉水铜多金属矿田矿床矿物学特征。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9,8(6):428~431。 陈炳辉,陈志澄,梁群优,等。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与粘土和腐殖酸间的结合模式,中国稀土学报,1995,13( 4):290~294。 陈炳辉,俞受鋆。广东平远花岗岩风化壳及其稀土成矿特征。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5,34(4):96~101。 陈炳辉,俞受鋆。粤西锡坪云英岩型锡矿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广东地质,1994,9(2):9~17。 陈炳辉,郭锐,俞受鋆。广东玉水矿田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地质与勘探。1994,30(3):20~25。 陈炳辉,俞受鋆。广东平远燕山晚期花岗岩类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中山大学学报,1994,33(3):130~133。 陈炳辉,丘志力。罕见的棕绿色水晶-电气石模仿品。中国宝玉石。1994,(4):20。 陈炳辉,陈敬德,郭锐,俞受鋆。广东梅县玉水铜多金属矿床成因认识。广东地质,1992,7(3):59~69。 孙晓明,陈炳辉。粤中长坑金银矿热泉成因及其地质意义。中山大学学报,1995,34(2):131~133。 陈志澄,庄文明,陈炳辉等。华南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的存在形态及迁移富集模式,中山大学学报,1994,33(2):106~114。 陈志中,俞受鋆,陈炳辉等。海南抱板金矿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矿床地质,1993,12(4):318~328。 俞受鋆,陈志中,陈炳辉,秦联。海南抱板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1992,4(3):50~56。 俞受鋆,陈志中,陈炳辉。粤西信宜-罗定地区锡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中山大学学报,1990,29(3):183~191。 Chen Binghui, Liu Huhu, Wu Fuhai and Xu W Microorganisms in Lianxian lateritic gold deposit in Guangdong and their effects on leaching of heavy C J G2005,24(2):144- Chen Binghui, Wu Fuhai, Liu H Study on microbes and their effects on rare earth extraction in a weathering J Rare E2001,19(3)161~ Chen Binghui, Wu Fuhai, Liu H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Organic Acids on the Dissolution of REE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G C J G2001, 20(2): 144- Chen Binghui, Wang Zhimei, Huang Limei, et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icrobes on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REE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C J G2000, 19(3):280~ Chen Binghui, Wang Zhimei, Huang Limei, et The microbial metallogeny of weathering crust REE deposits in South C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44(2):71~ Chen Binghui,Chen Zhicheng, Liang Qunyou,et Compounding pattern of REE,clay and humic acid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J Rare E 1996,14(1):47~ Murao S, Sera K, Futatsugawa,Chen B And Sun X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 of leaf and ash from a waste pond at Fankou Mine, 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IXE, 2002, V12 (1-2):53- Sun Xiaoming, D I Norman, Sun Kai, Chen Binghui and Chen J N2-Ar-He systematics and source of ore-forming fluid in Changkeng Au-Ag deposit, central Guangdong, C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1999,42(5):474~ Chen Zhicheng, Yu Shoujun, Fu Qunce, Chen Binghui, Zhan lijie Organic metallogeny of Weathering Crust RE J of Rare E1998,16(1)59~ Sun Xiaoming, Chen Jingde, Chen B Changkeng: A Newly-discovered sediment-hosted supperlarge-scale Au-Ag deposit in C IAGOD Newsletter 1996:45~

研究简报科技快报 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广东省优秀科学技术期刊一等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技类核心期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中山大学主编:王建华ISSN:0529-6579CN:44-1241/N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邮政编码:510275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者是谁写的论文怎么查看

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编著《室内空气污染》及参与编写《广东省固废污染防治规划项目》、《佛山市区环境规划项目》等著作数本,发表论文50多篇,代表论文如下:一、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⒈ PMao,W F and Zhang,S J (2003) Impacts of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5⑵,183-⒉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应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第二作者)⒊ 城市“水缸”区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策略研究 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2008(第二作者)⒋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导刊 2007 (第二作者)⒌ 工业区群的环境影响后评估探索 云南环境科学 2005 (第二作者)⒍ 可持续发展与战略环境评价 上海环境科学 2004 (第二作者)⒎ 战略环境评价中替代方案的识别、评估和比较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4 (第二作者)⒏ 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整合的理据及问题分析 环境科学动态 2004 (第二作者)⒐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听证会的初步研究 广州环境科学 2004 (第二作者)⒑ 地理信息系统在累积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998年 (第三作者)⒒ 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调控机理研讨 环境与开发 1997 (第二作者)二、大气环境:⒈ Lee,SC,Chang,LY,and Zhang SInternational report: Comparison of landfill gases from two landfill sites in China and HongK Waste Mamgemem & Research (1997) 15⑸,547-552⒉ 空调公交车内影响空气品质的机理探讨——以二氧化碳为代表性污染物 环境与污染 2007 (第一作者)⒊ 特征分析法在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第二作者)⒋ 垃圾填埋场周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安全保护范围界定 上海环境科学 2003 (第一作者)⒌ 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环境科学 2000 (第三作者)⒍ 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和分布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第二作者)⒎ 垃圾填埋场内部CH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其模拟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第二作者)⒏ 佛山五峰垃圾填埋场封场后CH4等浓度变化特征 上海环境科学 2000 (第二作者)⒐ 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有机污染物组成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第三作者)⒑ 垃圾填埋场内部气体浓度等的时空变化特征 环境科学研究 1999 (第二作者)⒒ 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人体健康效应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第一作者)⒓ 垃圾填埋场渗滤COD,BOD的动态变化 中山大学学报 1998 (第一作者)⒔ 垃圾填埋场内CH4浓度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初探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第一作者)⒕ 线性规划方法在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的应用 重庆环境科学 1996 (第一作者)三、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⒈ Fenton—聚硅铝铁硼处理生活垃圾压滤液研究 环境工程学 2008 (第二作者)⒉ Fenton—聚硅铝铁处理生活垃圾压滤液研究 生态环境 2007 (第二作者)⒊ 无机一有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第二作者)⒋ 电化学Fenton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压滤液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议(第三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 2007 (第二作者)⒌ 垃圾压缩转运站压滤液污染及处理技术探讨 环境卫生工程 2006 (第一作者)⒍ 医疗垃圾集中处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科学动态 2005 (第二作者)⒎ 佛山市医疗废物污染现状及管理对策 环境卫生工程 2005 (第二作者)⒏ 城市生活垃圾小型转运设施设置实例研究 环境卫生工程 2000 (第三作者)⒐ 垃圾压缩站压缩污水污染防治对策 重庆环境科学 1999 (第三作者)⒑ 中国的固体废物管理研究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 (第二作者)⒒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研究 环境科学动态 1999 (第二作者)⒓ 佛山市生活垃圾的灰色预测与构成特征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 1997 (第二作者)⒔ 五峰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及填埋工程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第一作者)⒕ 佛山市垃圾产生量变化规律及其灰色预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第一作者)⒖ 五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特征及处理系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第一作者)

研究简报科技快报 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广东省优秀科学技术期刊一等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技类核心期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中山大学主编:王建华ISSN:0529-6579CN:44-1241/N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邮政编码:510275

1.“神经网络训练样本选取与优化的研究”,《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7第21卷,核心期刊,第二作者2.“A 3D-DCT-Based Information Hiding Algorithm For Color Images”。《自动化学报》,2003第2期,一级期刊,(EI-03307568484)。第一作者3.“利用亮度分量的彩色图像信息隐藏算法”。《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第5期,核心期刊,(EI-01526779620)。第一作者4.“基于三维DCT的彩色图像自适应水印算法”。《电子学报》,2001第12A期,一级期刊,第一作者。5.“数字产品版权保护认证机制的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第43卷, 核心期刊,第一作者。6.“Image watermarking in DCT: an embedding strategy and algorithm”。《Tien Tzu Hsueh》2000(4),(EI-00095311911) 第三作者7.“一种图像2-D水印算法”。《自动化学报》,2002(3),一级期刊,第二作者。8.“Watermarking Algorithm For Color Images Based On 3D-DCT”,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lecommunications 2002,VBeijing,C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第一作者。9.“基于匹配滤波的有意义图像水印算法”,,《电子学报》,2001第4期,一级期刊,第三作者。10.“DCT域图像水印:嵌入对策和算法”,《电子学报》,2000第4期,一级期刊,第三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者是谁写的论文怎么查询

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编著《室内空气污染》及参与编写《广东省固废污染防治规划项目》、《佛山市区环境规划项目》等著作数本,发表论文50多篇,代表论文如下:一、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⒈ PMao,W F and Zhang,S J (2003) Impacts of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5⑵,183-⒉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应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第二作者)⒊ 城市“水缸”区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策略研究 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2008(第二作者)⒋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导刊 2007 (第二作者)⒌ 工业区群的环境影响后评估探索 云南环境科学 2005 (第二作者)⒍ 可持续发展与战略环境评价 上海环境科学 2004 (第二作者)⒎ 战略环境评价中替代方案的识别、评估和比较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4 (第二作者)⒏ 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整合的理据及问题分析 环境科学动态 2004 (第二作者)⒐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听证会的初步研究 广州环境科学 2004 (第二作者)⒑ 地理信息系统在累积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998年 (第三作者)⒒ 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调控机理研讨 环境与开发 1997 (第二作者)二、大气环境:⒈ Lee,SC,Chang,LY,and Zhang SInternational report: Comparison of landfill gases from two landfill sites in China and HongK Waste Mamgemem & Research (1997) 15⑸,547-552⒉ 空调公交车内影响空气品质的机理探讨——以二氧化碳为代表性污染物 环境与污染 2007 (第一作者)⒊ 特征分析法在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第二作者)⒋ 垃圾填埋场周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安全保护范围界定 上海环境科学 2003 (第一作者)⒌ 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环境科学 2000 (第三作者)⒍ 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和分布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第二作者)⒎ 垃圾填埋场内部CH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其模拟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第二作者)⒏ 佛山五峰垃圾填埋场封场后CH4等浓度变化特征 上海环境科学 2000 (第二作者)⒐ 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有机污染物组成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第三作者)⒑ 垃圾填埋场内部气体浓度等的时空变化特征 环境科学研究 1999 (第二作者)⒒ 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人体健康效应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第一作者)⒓ 垃圾填埋场渗滤COD,BOD的动态变化 中山大学学报 1998 (第一作者)⒔ 垃圾填埋场内CH4浓度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初探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第一作者)⒕ 线性规划方法在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的应用 重庆环境科学 1996 (第一作者)三、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⒈ Fenton—聚硅铝铁硼处理生活垃圾压滤液研究 环境工程学 2008 (第二作者)⒉ Fenton—聚硅铝铁处理生活垃圾压滤液研究 生态环境 2007 (第二作者)⒊ 无机一有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第二作者)⒋ 电化学Fenton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压滤液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议(第三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 2007 (第二作者)⒌ 垃圾压缩转运站压滤液污染及处理技术探讨 环境卫生工程 2006 (第一作者)⒍ 医疗垃圾集中处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科学动态 2005 (第二作者)⒎ 佛山市医疗废物污染现状及管理对策 环境卫生工程 2005 (第二作者)⒏ 城市生活垃圾小型转运设施设置实例研究 环境卫生工程 2000 (第三作者)⒐ 垃圾压缩站压缩污水污染防治对策 重庆环境科学 1999 (第三作者)⒑ 中国的固体废物管理研究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 (第二作者)⒒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研究 环境科学动态 1999 (第二作者)⒓ 佛山市生活垃圾的灰色预测与构成特征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 1997 (第二作者)⒔ 五峰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及填埋工程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第一作者)⒕ 佛山市垃圾产生量变化规律及其灰色预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第一作者)⒖ 五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特征及处理系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第一作者)

研究简报科技快报 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广东省优秀科学技术期刊一等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技类核心期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中山大学主编:王建华ISSN:0529-6579CN:44-1241/N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邮政编码:510275

代表性论著有:⑴ 陈玉娟,管东生,Peart MR·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对区域植被固碳放氧能力的影响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⑴ ·98-102⑵陈玉娟,温琰茂,柴世伟·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05,18⑶⑶陈玉娟,符海文,温琰茂·淋洗法去除土壤重金属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40卷增刊⑵⑷陈玉娟,管东生·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年第4期⑸陈玉娟,MR Peart,管东生·香港石岗一小溪磷,氮浓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环境科学研究·1998·11⑴·27-29·⑹陈玉娟,管东生·广州城市公园若干森林群落重金属的贮存与分布·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7卷增刊⑵·162-166⑺ Guan Dongsheng,Chen Yujuan·Status of urban vegetation in Guangzhou City·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3·14⑶ ·249-252⑻ Guan Dongsheng,Chen Yujuan·Roles of urban vegetation on balance of carbon and oxygen in Guangzhou,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3·15⑵ ·155-159⑼ 管东生,林卫强,陈玉娟·旅游干扰对白云山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环境科学·1999·20⑹·43—47⑽ 管东生,陈玉娟,黄芬芳·广州城市绿地系统碳的贮存、分布及其在城市碳氧平衡中的作用·中国环境科学·1998·18⑸ ·437-441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者怎么写论文的啊

1.“神经网络训练样本选取与优化的研究”,《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7第21卷,核心期刊,第二作者2.“A 3D-DCT-Based Information Hiding Algorithm For Color Images”。《自动化学报》,2003第2期,一级期刊,(EI-03307568484)。第一作者3.“利用亮度分量的彩色图像信息隐藏算法”。《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第5期,核心期刊,(EI-01526779620)。第一作者4.“基于三维DCT的彩色图像自适应水印算法”。《电子学报》,2001第12A期,一级期刊,第一作者。5.“数字产品版权保护认证机制的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第43卷, 核心期刊,第一作者。6.“Image watermarking in DCT: an embedding strategy and algorithm”。《Tien Tzu Hsueh》2000(4),(EI-00095311911) 第三作者7.“一种图像2-D水印算法”。《自动化学报》,2002(3),一级期刊,第二作者。8.“Watermarking Algorithm For Color Images Based On 3D-DCT”,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lecommunications 2002,VBeijing,C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第一作者。9.“基于匹配滤波的有意义图像水印算法”,,《电子学报》,2001第4期,一级期刊,第三作者。10.“DCT域图像水印:嵌入对策和算法”,《电子学报》,2000第4期,一级期刊,第三作者。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 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 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本条为中文图书著录格式) [4]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文著录格式) [5]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 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 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题录中只列出前三位。:“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扩展资料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如果你需要发表这份稿子,也不打算在折腾,就发吧。《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山大学,综合影响因子为554,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不过如果不是正刊而是增刊,就算了。如果是增刊,看都没人看,也不算科研成果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