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微生物发酵相关论文目录模板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6 19:08:37

微生物发酵相关论文目录模板怎么写

建议你多多参考下(微生物前沿)

s·cerevisiae就是啤酒酵母,是最早就全基因测序的真核生物,对它的了解已十分清楚,也是一种生产上十分安全的菌种。另外找出的菌种也许发酵木糖很好,但也许又产生其他的有害的代谢产物,所以不能用于生产。如果找到这样一个菌种,并分离到相关基因,把它转到啤酒酵母细胞中,啤酒酵母就也具有这种代谢能力了。

为温室供能用沼气发酵方法及发酵系统摘要:介绍了一种能够为温室供能用的沼气发酵方法及发酵系统的专利技术。发酵系统具体由生物酸化积肥装置、缓冲调节池、高效沼气发生装置、出水沉淀池、出水暂存池和沼气缓存装置等依次经管道和阀门连接组成。发酵方法具体步骤包括生物酸化积肥装置的启动和原料的生物酸化储存,高效沼气发生装置的启动、沼气生产供应、休停和再启动等。该技术与传统沼气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根据温室生产实际,及时把分散在全年产生的种植业有机废弃物投加到产酸积肥池中,然后根据温室供能需求,随时通过发酵系统生产沼气。发酵残渣根据生产需要分批取出用于温室有机肥。该技术实现了可以根据温室需求对沼气发酵灵活调节的要求。   关键词:沼气;温室;供能;可调控性   1.引言   温室是现代农业工程中重要的技术主题,温室的发展使传统露天农业转化为保护条件下的可控制农业[1]。目前国际上,温室已经广泛应用于花卉、蔬菜栽培[2]。温室栽培的最大优势是通过温室环境的控制,满足作物的最佳生活条件,抵抗自然灾害等,从而获取最大的生产效益。在温室管理中,温室冬季加温、补光和二氧化碳施肥是重要的环境调控措施[3]。这些调控过程都需要能源的消耗,目前的能源消耗以一次化石能源煤和二次能源柴油、电力[4]为主。这些能源的大量消耗一方面加重了全社会的能源供给负担,另一方面也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受能源价格影响,许多温室不得不放弃温室的冬季加温、补光和二氧化碳施肥,这样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温室的应有功能,甚至会造成温室管理的失败。   在温室管理中,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种植业有机废弃物。目前,这些被随意堆放的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3,4]。然而,这些有机废弃物本身富含大量有机质,是非常好的沼气生产原料。如果能用温室生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来生产沼气,从而替代煤、石油、电力等不可再生能源用于温室供能,不仅可以降低温室供能成本,同时废弃物中的营养物质又可以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农业环境。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沼气在温室供能领域应用的成功案例。   2.传统沼气技术与温室供能需求的背离  沼气发酵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沼气发酵技术和水溶性有机物高效沼气发酵技术[5, 6]。这两类技术应用于温室沼气供应都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具体分析如下:   传统的沼气发酵技术,利用复杂性有机质发酵沼气,沼气产生具有非常大的周期性,往往开始投料时产气慢,中间产气旺盛,而且一旦沼气发酵系统启动,是否产沼气和产生多少沼气,要受原料特性和发酵规律的内在约束,很难调节。而温室用能表现在取暖、二氧化碳施肥等方面,这些能源需求往往受天气的控制,而天气又变化无常。因此,往往是要气时没有气,不要气时产气,如果满足需求将要建立庞大的储气装置,这在投资和占地上是不允许的。如果根据长期天气预报进行计划式投料,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践上是难操作的。一方面,长期天气预报目前的准确性较差,另一方面,关于复杂有机质的产气规律不可能准确预测。同时,温室产生有机废弃物是分散在全年的各个时段,所产生的废弃物大多易腐烂,很难储存。因此传统的沼气技术基本不能适应温室供能需求。   水溶性有机物高效沼气发酵技术,利用可溶解的简单微生物进行沼气发酵,采用高效反应器可以实现较高的效率[7,8]。一是可溶性有机质非常容易反应,沼气的产生量在反应器负荷允许的范围内,基本决定于短期内的进料量,即进料多产气量大,进料少产气量小,停止进料短期即停止产气。二是成熟反应器中的沼气发酵厌氧微生物具有非常强的耐饥饿性,在长期不进料的情况下,反应器内的微生物能够长期耐受,而且再启动时可以迅速恢复正常高效产气。水溶性有机物高效沼气发酵技术的以上两点技术特征均符合温室需能波动性的要求。但是,如果单独为了温室供能需要而刻意外购水溶性有机物作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不仅成本上与化石能源不具竞争优势,而且也达不到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就地利用、开展循环经济和环境建设的目的。因此,水溶性有机物高效沼气发酵技术也不适合温室供能需求。   3.技术内容  本文提供一种可以根据温室生产实际,把分散在全年产生的种植业有机废弃物投加到发酵系统中,然后根据温室供能需求,随时通过发酵系统生产沼气,能够为温室提供可用的沼气发酵系统及发酵方法。其中,发酵系统由生物酸化积肥装置、 缓冲调节池、 高效沼气发生装置、出水沉淀池、出水暂存池和沼气缓存装置依次经管道和阀门连接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生物酸化积肥装置和缓冲池设置主控制阀,缓冲池与高效沼气发生装置之间设置泵, 高效沼气发生装置、出水沉淀池出水暂存池之间通过水的重力自流完成连接, 出水暂存池同时与缓冲调节池和生物酸化积肥装置相连, 中间依次设泵和配水器,高效沼气发生装置联接沼气缓存装置。  为了保证沼气发酵能够满足温室供能需求,以上发酵系统按如下步骤管理  第一、进行生物酸化积肥装置的启动和原料生物酸化储存,具体方法如下   (1)按相当于温室平均每天产生量的5~5倍质量收集温室种植业有机废弃物或其他种植业有机废弃物作为启动原料,对启动原料进行粉碎预处理;  (2)向步骤(1)所得预处理原料中添加含N元素物质,混合,控制混合料碳氮比为(20:1)~(30:1);  (3)将步骤(2)所得混合料投入到初次使用的生物酸化积肥装置中,加入接种物进行接种,混合,得到发酵原料,接种物的加入量为启动原料干重的3%~5%;  (4)向步骤(3)中生物酸化积肥装置中加水进行发酵,水的加入量为至少高于启动原料平面10cm,发酵温度控制在20~40℃;  (5)经过4~5天发酵后,发酵液pH值降到6以下,即完成酸化积肥装置的启动;  (6)按照步骤(1)~(2)的方法随时收集处理温室生产的有机废弃物,及时投入已经启动的生物酸化积肥装置中,不需接种,直接加水至原料平面以上10cm;  (7)重复步骤(6)直至一个生物酸化积肥装置投满,重新启用另一个生物酸化积肥装置,重复操作步骤(1)~(6) ;  第二、进行高效沼气发生装置启动,调控装置运行满足温室用能与沼气生产的协调,具体方法如下:   (1)高效沼气发生装置启动:投入接种物进入高效沼气发生装置,用水或水与生物酸化积肥装置中抽出的酸液混合物加满沼气发生装置,静止3~5d,接种物加入量为3~10kgVSS/m3;从生物酸化积肥装置抽出有机酸液泵入缓冲调节池中,用出水暂存池中的系统出水或外来水调节,控制有机酸液的化学耗氧量(COD)浓度为2000~5000mg/L,作为沼气发酵料;按5kg COD/( m3·d)~2kg COD/( m3·d)的速率阶段式调整水力负荷,连续进料直到实现水力负荷为5kg COD/( m3·d)~10kg COD/( m3·d),即完成沼气发生装置的启动,整个启动大约需50~80d。启动期间,温度控制为25~35℃。负荷调整的原则为,每次水力负荷调整运行稳定后,才开始进行下一阶段负荷的增加;沼气发生装置的出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流入出水暂存池,部分作为生物酸化积肥装置液体补加,部分用于缓冲调节池酸液的发酵料调节使用(2)沼气生产供应:根据温室生产实际预算沼气需求的时间和数量,按1kg COD产 4~5m3沼气折算有机酸液的需求数量和时间,并按时按量从生物酸化积肥装置中抽机酸液进入缓冲调节池,按步骤(1)中所述方法调节成沼气发酵料;按5kgCOD/( m3·d)~30kg COD/(m3·d)水力负荷的流量,采用间歇或连续方式向已经启动好的沼气发生装置中进料进行沼气生产,产生的沼气进入沼气缓存装置备用;进料的流速控制、间歇或连续方式取决于每次沼气的需求量和沼气缓存装置的体积。沼气需求大、沼气缓存装置体积小时,采用大流量连续进料,反之,使用小流量间歇进料;当一个生物酸化积肥装置中的抽出物小于800~1000mg/L时,即该生物酸化积肥装置停止产酸,停止从该装置继续抽取发酵液。  (3)沼气生产休停:对于启动好而温室不需要使用沼气,或者一个沼气使用周期结束,温室很久不使用沼气时,停止向高效沼气发生装置中继续进料,装置进入休停状态。休停期间,保持每10~30d补加一次发酵料,保证系统内微生物的营养需求。补加发酵料的调节方法同步骤(1)所述;补加发酵料的量为反应器体积1~3倍,补加速度为2~5kg COD/(m3·d)。  (4)沼气生产休停后的再启动:对于步骤(3)中已经处于休停状态的高效沼气装置,再进入新的用气周期前必须进行再启动;再启动的方法是在新用气周期开始前3~10d,按照步骤(1)中所述方法调节发酵料,按8kg COD/(m3·d)~2 kg COD/(m3·d)负荷向高效沼气装置进行适应性进料。

微生物发酵相关论文目录模板

题目: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 看这个链接里的吧:

s·cerevisiae就是啤酒酵母,是最早就全基因测序的真核生物,对它的了解已十分清楚,也是一种生产上十分安全的菌种。另外找出的菌种也许发酵木糖很好,但也许又产生其他的有害的代谢产物,所以不能用于生产。如果找到这样一个菌种,并分离到相关基因,把它转到啤酒酵母细胞中,啤酒酵母就也具有这种代谢能力了。

微生物在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一 摘要 微生物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这正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这是微生物食品倍受青睐的一个原因。人们热衷于微生物食品的开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解决因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而导致的粮食供求矛盾。 关键词 微生物细胞 蛋白质 营养物质二 引言 食品特别是蛋白质的短缺,正在对我们人类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新的食品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我们食用的各种食品中,除了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外,还包含了微生物食品。事实上,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食用微生物了,比如说我们所食用的味道鲜美的香茹,就是真菌形成的菌落,其他还有木耳、猴头、灵芝等,都是极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微生物。现已被人们广泛栽培和利用。三 正文单细胞蛋白定义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单细胞蛋白的优点一 SCP营养丰富 二 利用原料广 可就地取材,廉价大量地解决原料问题。三 生产速率高 一般蛋白质生产速度同猪、牛、羊等体重的倍增时间成正比。四 劳动生产率高 生产不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易于人工控制,同时由于在大型发酵罐中立体式培养占地面积少。五 可以完全工业化生产 单细胞蛋白生产比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少,又不受地区、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可在占地有限的小设备上进行,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好,远远超过现有粮食品种的蛋白质。六 单细胞生物易诱变,比动、植物品种容易改良 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定向诱变育种,获得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味美,并易于提取蛋白质的优良菌种。单细胞蛋白种类与具备条件及生产过程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以及某些原生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要具备下列条件:所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对人体无致病作用,味道好并且易消化吸收,对培养条件要求简单,生长繁殖迅速等。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也比较简单:在培养液配制及灭菌完成以后,将它们和菌种投放到发酵罐中,控制好发酵条件,菌种就会迅速繁殖;发酵完毕,用离心、沉淀等方法收集菌体,最后经过干燥处理,就制成了单细胞蛋白成品。单细胞蛋白特性(1)在理想情况下,菌种甚易使单细胞蛋白质产量倍加,而其所需时间要比使农作物蛋白质量倍增所消耗时间快500倍,比其他一般饲养家畜产量所耗的时间倍增快1000-5000倍。(2)单细胞蛋白质研究发展的实验要比研究农作物或家畜的实验易于进行,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与结果。(3)单细胞蛋白质的生产不受季节,空间,阳光的种种限制。单细胞蛋白的作用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生产大量的微生物蛋白,不仅可供人类直接食用,也可作为家畜、家禽的高蛋白饲料,为我们提供质优价高的肉类蛋白,它的脂肪含量只有瘦牛肉的10%,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方面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可以缓解耕地减少、粮食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高蛋白的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也有利于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1 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据分析,酵母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45%-55%,比大豆高30%以上;细菌的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70%,比大豆高50%,比鱼粉高20%。因此,在各类饲料中加入单细胞蛋白添加剂,可以取得诸如使猪长得更快、牛产奶更多这样的效果。如在畜禽的饲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单细胞蛋白,便能大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2 作为食用蛋白质 单细胞蛋白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单细胞蛋白不仅能制成“人造肉”供人们直接食用,而且还能提高食品的某些物理性能。开发单细胞蛋白的意义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它是组成人体器官、组织和体内酶、激素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全世界蛋白质缺乏的问题已存在多年,生物技术开发单细胞蛋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单细胞蛋白是现代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中重要的蛋白来源。但单细胞蛋白作为当前比较尖端的科技产品,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尤其在我国还不成熟,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四 参考文献[1]李丽立 杨坤明 现代生物技术与畜牧业[2]栾玉静 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3]魏瑶 单细胞蛋白

微生物发酵相关论文目录模板下载

你好,我专门为大家提供文献,你可以看看我的回答记录,提供文献居多。能否给我一个邮箱,并且告诉我你要写的论文标题、关键词或者你要写具体哪一方面,我可以给你发送一些相关文献,需要时请百度hi我,我常在线,不在线时也可以发百度消息给我,但不要留言,我不常到空间去,希望对你有帮助!——百度知道 举手之劳团队 队长:晓斌11蓝猫

目录(三号、黑体、居中、目录两字空四格、与正文你去脚印论文网看一下,里面有很多论文格式模板。

第1章 绪论  1 微生物的概念  2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3 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及研究  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  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6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 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2 废气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  3 固体废物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  7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所涉及的学科  思考题  第2章 原核微生物  1 细菌  1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2 细菌的细胞结构  3 细菌的繁殖方式  4 细菌的培养特征  2 放线菌 (Actinomycetes)  1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2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3 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3 蓝细菌 (Cyanobacteria)  1 蓝细菌的形态  2 蓝细菌的结构  3 蓝细菌的繁殖  4 环境治理中重要的蓝细菌及其作用  4 古细菌  1 古细菌的一般特征  2 古细菌重要的分类特征  5 其他原核微生物  1 鞘细菌  2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3 支原体(mycoplasma)  4 衣原体(Chlamydia)   5 螺旋体(spirochaete)  思考题  第3章 真核微生物  1 真菌(Fungi)  1 霉菌(Mould,Mold)  2 酵母菌(Yeasts)  2 其他真核微生物  1 微型藻类  2 原生动物  3 微型后生动物  思考题  第4章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  1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1 病毒的一般特征  2 病毒的分类  2 病毒的形态及结构  1 病毒的大小和基本形态  2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3 病毒的增殖  1 吸附  2 侵入及脱壳  3 生物合成  4 装配  5 释放  4 病毒的培养和检测  1 病毒的培养  2 动物病毒的检测  3 噬菌体的检测  5 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  1 环境因素对病毒存活的影响  2 污水处理过程中病毒的去除  思考题  第5章 微生物的营养  1 微生物的营养及类型  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 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 培养基   1 培养基的概念  3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3 营养物质的吸收  1 单纯扩散(diffusion)  2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3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思考题  第6章 微生物的代谢   1 代谢概述   2 微生物的酶及酶促反应  1 酶的组成   2 酶的结构与功能   3 酶促反应的特点   4 酶的种类   5 酶促反应动力学   3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1 生物氧化概述   2 糖的分解代谢   3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4 脂肪的分解代谢   5 蛋白质的分解   6 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1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2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5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1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反应速率   2 酶合成的调节——控制反应方向  思考题  第7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1 细菌的群体生长  1 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生长曲线  2 微生物生长曲线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指导作用  3 不同废水生物处理法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意义   2 基质浓度与微生物比生长速率的关系  3 研究微生物生长的培养方法   1 微生物的分批培养(bath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2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4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分离及生长的测定   1 纯培养物的分离   2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5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温度  2 pH值  3 氧化还原电位(Eh)  4 溶解氧(DO)  5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6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1 物理方法的控制  2 化学方法的控制  思考题  第8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 DNA的结构与复制  3 DNA的变性、复性与杂交  4 转录  5 翻译  2 质粒结构及类型  1 质粒的分子结构  2 质粒的主要类型  3 DNA的突变和诱变育种  1 DNA的突变  2 诱变与育种  4 基因重组  1 基因工程工具酶  4,2 基因工程载体  3 目的基因的获得  4 DNA分子的体外连接  5 重组DNA导入宿主菌  4,6 重组体的筛选  7 基因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 微生物细胞融合育种  1 细胞融合  2 微生物原生质体及其制备  3 细胞融合的方法  4 融合重组的测定  5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构建环境工程菌  思考题  第9章 微生物的生态  1 微生物生态学  1 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2 微生物生态学的任务  3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1 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  2 水环境中的微生物  3 空气中的微生物  4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3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 互生 (syntrophism)  2 共生 (symbiosis)  3 寄生 (parasitism)  4 拮抗 (antagonism)  4 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和演替  1 微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  2 演替的类型  3 微生物群落发展和演替  5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 碳素循环 (the carbOncycle)  2 氮素循环 (the nitrogencycle)  3 硫素循环 (the sulphurcycle)  4 磷素循环 (the phosphorus cycle)  5 铁素循环 (the iron cycle)  6 锰素循环 (the manganese cycle)  思考题  第10章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1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影响因素  1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适应能力及巨大的降解潜力  2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2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1 无毒污染物的降解  2 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思考题  第11章 环境微生物检测  1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  1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2 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2 水的微生物检测及控制  1 水质的细菌学检测  2 水质指示微生物——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简称coliform)  3 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3 发光细菌的微毒检测  1 发光细菌检测的原理  2 发光细菌法检测的操作  3 发光细菌法的应用  4 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  1 Ames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 Ames试验的应用  5 生物传感器  1 生物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2 生物传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6 PCR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1 PCR反应原理  2 PCR反应条件  3 PCR技术用于环境微生物检测的方法  4 PCR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7 用于环境保护的工程菌的安全性问题  1 用于环境保护的基因工程茵的构建  2 基因工程菌存在的问题  3 展望  思考题  第12章 微生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1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 概述  2 活性污泥法  3 生物膜法  4 其他生物处理法  2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 概述  2 废水厌氧降解机理  3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3 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  1 水体的富营养化概述  2 生物脱氮  3 生物除磷  思考题  第13章 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和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1 堆肥法  2 卫生填埋法  3 厌氧发酵  2 废气的生物处理  1 废气生物处理微生物学  2 废气生物处理方法  思考题  第14章 生物修复技术  1 概述  1 基本概念  2 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应具备的条件  3 理论及技术来源  14,4 生物修复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5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2 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  1 在生物修复技术中应用的微生物  2 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因素  3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1 原位生物处理  2 异位生物修复  4 地下水的生物修复  1 原位生物处理  2 异位修复技术  3 物理拦阻  5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思考题  第15章 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 固定化技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1 固定化细胞与酶的特点  2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 废物资源化技术  1 可生物降解塑料PHAs  2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  3 污染预防微生物技术  1 燃煤脱硫  2 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  4 微生物絮凝剂  5 微生物吸附剂  思考题  第16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与保藏  1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1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2 微生物的命名原则  3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依据  2 微生物分类检索系统  1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系统——Bergey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  16,2 真菌的分类系统——Ainsworth等人的菌物分类系统  3 菌种保藏  1 菌种保藏的原理  2 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  思考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1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细菌形态的观察及大小的测量  实验2 放线菌、真菌、藻类及原生动物形态的观察  实验3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4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5 细菌纯种的分离及接种技术  实验6 微生物培养特征及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7 显微镜微生物计数法  实验8 大肠菌群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9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10 大肠菌群数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实验11 大肠菌群数的测定——滤膜法  实验12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  实验13 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14 酚降解菌的驯化、分离与筛选  实验15 有机氯农药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实验16 氧化酶试验  实验17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附录  附录1 教学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2 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  附录3 教学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4 环境工程中用于分离某些特殊污染物降解菌的培养基  参考文献

微生物发酵相关论文目录怎么写

s·cerevisiae就是啤酒酵母,是最早就全基因测序的真核生物,对它的了解已十分清楚,也是一种生产上十分安全的菌种。另外找出的菌种也许发酵木糖很好,但也许又产生其他的有害的代谢产物,所以不能用于生产。如果找到这样一个菌种,并分离到相关基因,把它转到啤酒酵母细胞中,啤酒酵母就也具有这种代谢能力了。

摘自: %C9%FA%CE%EF&x=19&y=14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参考资料:

至少懂得一类以上的微生物应用,比如乳酸菌、霉菌、酶制剂或是其它,这样才能把握主线。 具体应用,比如乳酸菌应用,网上资料相当多,国内工业生产也比较完备。战略性和技术性描述:战略性,有必要谈谈国际上此类微生物的应用现状、规模和愿景。技术性,描述一下此类菌株的筛选、培养、保存和工业发酵的方法。微生物技术论文的编写离不开实验基础,无论你基础怎样,应该围绕自己熟悉的微生物实验来写。

微生物发酵相关论文目录怎么写的

至少懂得一类以上的微生物应用,比如乳酸菌、霉菌、酶制剂或是其它,这样才能把握主线。 具体应用,比如乳酸菌应用,网上资料相当多,国内工业生产也比较完备。战略性和技术性描述:战略性,有必要谈谈国际上此类微生物的应用现状、规模和愿景。技术性,描述一下此类菌株的筛选、培养、保存和工业发酵的方法。微生物技术论文的编写离不开实验基础,无论你基础怎样,应该围绕自己熟悉的微生物实验来写。

二十一世纪,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上的新问题。分析微生物及其基因是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还是科学发现?探讨其是否具备专利法保护所应具备的条件,了解发达国家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国际惯例,对我国的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94 ·液调pH,使之成为5Be’,pH7~8的母液溶液。用IRC一50[NH4 ]型树脂吸附,再用2%氨水溶液洗脱,将洗脱液浓缩至15Be’。将其上D一2018型大孔吸附树脂,并用高纯水洗脱,分段收集各组分。将卡那霉素B稀溶液进行浓缩至24Be’,用乙醇结晶,即得到卡那霉素B成品。卡那霉素结晶母液一5Be’、pH7—8的母液溶液一IRC一50[NI-h ]一2%氨水洗脱一浓缩一上D一2018型大孔吸附树脂一卡那霉素B收集液一浓缩一乙醇结晶一卡那霉素B成品。3 小结3.1 新工艺中的D一2018型树脂为弱酸型阳离子大孔吸附树脂,它的再生处理彻底与否决定了对卡那霉素B的分离效果。3.2 浓缩时要求真空度在0.095 Mpa以上,温度在30℃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第6卷第2期左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卡那霉素B成品的色泽和纯度。3.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种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卡那霉素B的纯度:新工艺生产的卡那霉素B纯度在90% 以上,达到出口的要求;老工艺生产的卡那霉素B纯度只有70% 左右。3.4 在新工艺中采用乙醇结晶,比老工艺中采用甲醇、丙酮重结晶更经济、更安全,同时更简便。3.5 结晶母液中的杂质对分离柱的分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用卡那霉素A和卡那霉素B纯品的混合液上柱分离作对比,它的分离效果明显好于结晶母液上柱分离的效果,所以在上柱分离之前应对结晶母液进行除杂质处理。参考文献:[1] 孙淑卿.从卡那霉素结晶母液中分离卡那霉索B[J].抗生素杂志,1985,5(2):26.27.(收稿:2002—08—07)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王震红。,卞志家(1、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 11002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沈阳110004)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858(2003)02—0094—02阿司匹林片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1】,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原含量测定方法为酸、碱中和滴定法。本文提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测定其含量,可消除其他含有酸、碱的物质对其测定的干扰,可更有效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操作简便,专一性强,结果准确。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一10A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一10AD泵,SPD一10A紫外检测器);CLASS— LC10工作站。色谱柱:ODS C18色谱柱(150 mm×4.6mm,填料:Kromasil,粒度:5 m)。1.2 试药 阿司匹林对照品(大连某制药厂),甲醇(色谱纯试剂),冰醋酸、盐酸(分析纯试剂)。2 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柱:ODS C】8色谱柱(150mm×4.6ram),填料Kro.masil(5 m),流动相:甲醇一水一冰醋酸(40:59: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室温。进样量:20 。理论板数按阿司匹林计算不低于6 000,分离度符合要求。2.2 分离度试验(方法的专属性考察)用强光照射,高温,酸、碱水解,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降解产物对阿司匹林主成分测定的干扰;同时对辅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降解产物及辅料存在的条件下,采用反相HPLC法可准确测定出阿司匹林的含量,方法专属性良好。2.3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0.1 mo1/L盐酸溶液配制成每1 ml中含100,ug阿司匹林的溶液,作为储备液。精密量取储备液1,3,5,7,9 ml,分别置25 ml量瓶中,作者简介:王震红(1976一),女,山东成武人,药剂师。加0.1 mol/L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进样20 l,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阿司匹林的绝对进样量( g)为横坐标(x)作图。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在0.083~0.750“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3.90×10 X+4.89×10(r=0.999 9)。2.4 回收率试验准确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8~12 mg.分别按处方量加入辅料,按“2.7”项操作,阿司匹林的平均回收率为99.5% .RSD % : 0.58% 。2.5 准确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号的样品5份,按“2.7”项操作,计算出每份的含量分别为99.6%,99.6% ,99.7%,98.6% ,99.0% ,平均含量为99.3% ,RSD% =0.48%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准确度较好。2.6 精密度试验取“准确性试验”中的样品溶液1份,按“2.7”项操作.连续进样5次,测得平均峰面积为13540 C,RSD% =0.34% ,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的精密度较好。2.7 含量测定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1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0.1 mol/L盐酸溶液适量。超声使阿司匹林溶解,放冷至室温.加0.1 mo1/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25 ml量瓶中,加0.1 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取20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0.1 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阿司匹林20 g的溶液,取20 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测定3批样品,结果分别为99.9%.维普资讯 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第6卷第2期98。096,99.3% o3 讨论3.1 阿司匹林在水中易水解,所以选用0.1 mol/L盐酸溶液为溶液,防止其水解成游离水杨酸。3.2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中阿司匹林栓含量测定t31的检测波长为280 nm,所以将检测波长定为280 nm。3.3 制剂的含量限度较宽,因而对于制剂的含量测定方· 95 ·法,应以专一性为主,可更好的确定制剂的成分,以便更好控制样品的质量。采用HPLC法符合这一要求,为制剂含量测定的最佳选择。参考文献:[1] 中国药典[s].二部.2000.327—328.[2] 孙毓庆.现代色谱法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6—152。180—188.[3] 中国药典[s].二部.2000.330—331.(收稿:2003—01—08)薄层扫描法测定牛黄醒脑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杜 震 ,刘 阳 ,李 虹(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110001;2.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 110023)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858(2003)02—0095—01牛黄醒脑丸主要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止痛之功效,由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朱砂等十二味中药组成。其中黄连为君药。黄连中含有盐酸小檗碱。为了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我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牛黄醒脑丸中的黄连进行含量测定。1 仪器与试药日本岛津CS一930薄层扫描仪.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盐酸小檗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经薄层扫描测定,纯度为98.6% 。2 实验方法与结果2.1 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04mg的溶液。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取约1.2 g,精密称定,置100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盐酸一甲醇(1:100)25ml,称定重量,6o℃ 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超声处理3O分钟室温放置过夜,再称定重量,用盐酸一甲醇(1:lOO)~b足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2.3 色谱条件及扫描条件吸附剂:硅胶G。展开剂:苯一醋酸乙酯一异丙醇一甲醇一水(6:3:1.5:1.5:o.3),另槽加入等体积的浓氨试液,预平衡15分钟。荧光直线扫描汞灯为光源,激发波长 =366 rimo狭缝2 m1n×7mmo2.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浓度为0.042 6 mg/ml的盐酸小檗碱溶液1,2,3,4,5 ,分别点于同一板,盐酸小檗碱点样量在0.042 6- 0.213 0,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579.531+524 71.497 6 C,r=0.998 5。直线不通过原点。采用外标两点法计算。2.5 稳定性试验取供试品溶液依法展开,每隔1小时扫描测定1次,结果表明,斑点在5小时内稳定。RSD% =0.675% 。2.6 精密度试验a.同板精密度: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同一硅胶G薄层作者简介:杜震(1974一).男,辽宁锦州人,药剂师。板上点样5次,依法点样展开、显色测定。结果RSD% =1.30%。b.异板精密度: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5块硅胶G薄层板上,分别依法点样、展开、显色、测定。结果RSD%= 1.59% 。2.7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号样品5份,按上述方法测定含量结果为6.467,6.376,6.355,6.466。6.

第1章 绪论  1 微生物的概念  2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3 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及研究  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  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6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 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2 废气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  3 固体废物的生物治理研究进展  7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所涉及的学科  思考题  第2章 原核微生物  1 细菌  1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2 细菌的细胞结构  3 细菌的繁殖方式  4 细菌的培养特征  2 放线菌 (Actinomycetes)  1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2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3 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3 蓝细菌 (Cyanobacteria)  1 蓝细菌的形态  2 蓝细菌的结构  3 蓝细菌的繁殖  4 环境治理中重要的蓝细菌及其作用  4 古细菌  1 古细菌的一般特征  2 古细菌重要的分类特征  5 其他原核微生物  1 鞘细菌  2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3 支原体(mycoplasma)  4 衣原体(Chlamydia)   5 螺旋体(spirochaete)  思考题  第3章 真核微生物  1 真菌(Fungi)  1 霉菌(Mould,Mold)  2 酵母菌(Yeasts)  2 其他真核微生物  1 微型藻类  2 原生动物  3 微型后生动物  思考题  第4章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  1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1 病毒的一般特征  2 病毒的分类  2 病毒的形态及结构  1 病毒的大小和基本形态  2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3 病毒的增殖  1 吸附  2 侵入及脱壳  3 生物合成  4 装配  5 释放  4 病毒的培养和检测  1 病毒的培养  2 动物病毒的检测  3 噬菌体的检测  5 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  1 环境因素对病毒存活的影响  2 污水处理过程中病毒的去除  思考题  第5章 微生物的营养  1 微生物的营养及类型  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 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 培养基   1 培养基的概念  3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3 营养物质的吸收  1 单纯扩散(diffusion)  2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3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思考题  第6章 微生物的代谢   1 代谢概述   2 微生物的酶及酶促反应  1 酶的组成   2 酶的结构与功能   3 酶促反应的特点   4 酶的种类   5 酶促反应动力学   3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1 生物氧化概述   2 糖的分解代谢   3 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4 脂肪的分解代谢   5 蛋白质的分解   6 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4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1 自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2 异养微生物的生物合成   5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1 酶活性的调节——控制反应速率   2 酶合成的调节——控制反应方向  思考题  第7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1 细菌的群体生长  1 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生长曲线  2 微生物生长曲线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指导作用  3 不同废水生物处理法生长曲线的特点及意义   2 基质浓度与微生物比生长速率的关系  3 研究微生物生长的培养方法   1 微生物的分批培养(bath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2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of microorganisms)   4  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分离及生长的测定   1 纯培养物的分离   2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5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 温度  2 pH值  3 氧化还原电位(Eh)  4 溶解氧(DO)  5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6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1 物理方法的控制  2 化学方法的控制  思考题  第8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 DNA的结构与复制  3 DNA的变性、复性与杂交  4 转录  5 翻译  2 质粒结构及类型  1 质粒的分子结构  2 质粒的主要类型  3 DNA的突变和诱变育种  1 DNA的突变  2 诱变与育种  4 基因重组  1 基因工程工具酶  4,2 基因工程载体  3 目的基因的获得  4 DNA分子的体外连接  5 重组DNA导入宿主菌  4,6 重组体的筛选  7 基因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 微生物细胞融合育种  1 细胞融合  2 微生物原生质体及其制备  3 细胞融合的方法  4 融合重组的测定  5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构建环境工程菌  思考题  第9章 微生物的生态  1 微生物生态学  1 什么是微生物生态学  2 微生物生态学的任务  3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1 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  2 水环境中的微生物  3 空气中的微生物  4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3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1 互生 (syntrophism)  2 共生 (symbiosis)  3 寄生 (parasitism)  4 拮抗 (antagonism)  4 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和演替  1 微生物群落演替的概念  2 演替的类型  3 微生物群落发展和演替  5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 碳素循环 (the carbOncycle)  2 氮素循环 (the nitrogencycle)  3 硫素循环 (the sulphurcycle)  4 磷素循环 (the phosphorus cycle)  5 铁素循环 (the iron cycle)  6 锰素循环 (the manganese cycle)  思考题  第10章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1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及影响因素  1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适应能力及巨大的降解潜力  2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2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1 无毒污染物的降解  2 有毒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思考题  第11章 环境微生物检测  1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  1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2 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2 水的微生物检测及控制  1 水质的细菌学检测  2 水质指示微生物——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简称coliform)  3 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3 发光细菌的微毒检测  1 发光细菌检测的原理  2 发光细菌法检测的操作  3 发光细菌法的应用  4 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  1 Ames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 Ames试验的应用  5 生物传感器  1 生物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  2 生物传感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6 PCR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1 PCR反应原理  2 PCR反应条件  3 PCR技术用于环境微生物检测的方法  4 PCR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7 用于环境保护的工程菌的安全性问题  1 用于环境保护的基因工程茵的构建  2 基因工程菌存在的问题  3 展望  思考题  第12章 微生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1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 概述  2 活性污泥法  3 生物膜法  4 其他生物处理法  2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1 概述  2 废水厌氧降解机理  3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3 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  1 水体的富营养化概述  2 生物脱氮  3 生物除磷  思考题  第13章 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和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1 堆肥法  2 卫生填埋法  3 厌氧发酵  2 废气的生物处理  1 废气生物处理微生物学  2 废气生物处理方法  思考题  第14章 生物修复技术  1 概述  1 基本概念  2 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应具备的条件  3 理论及技术来源  14,4 生物修复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5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2 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  1 在生物修复技术中应用的微生物  2 影响生物修复的环境因素  3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1 原位生物处理  2 异位生物修复  4 地下水的生物修复  1 原位生物处理  2 异位修复技术  3 物理拦阻  5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思考题  第15章 微生物新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 固定化技术(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1 固定化细胞与酶的特点  2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 废物资源化技术  1 可生物降解塑料PHAs  2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  3 污染预防微生物技术  1 燃煤脱硫  2 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  4 微生物絮凝剂  5 微生物吸附剂  思考题  第16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与保藏  1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1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2 微生物的命名原则  3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依据  2 微生物分类检索系统  1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系统——Bergey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  16,2 真菌的分类系统——Ainsworth等人的菌物分类系统  3 菌种保藏  1 菌种保藏的原理  2 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  思考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1 光学显微镜的操作、细菌形态的观察及大小的测量  实验2 放线菌、真菌、藻类及原生动物形态的观察  实验3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4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实验5 细菌纯种的分离及接种技术  实验6 微生物培养特征及个体形态的观察  实验7 显微镜微生物计数法  实验8 大肠菌群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9 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10 大肠菌群数的测定——多管发酵法  实验11 大肠菌群数的测定——滤膜法  实验12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验  实验13 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14 酚降解菌的驯化、分离与筛选  实验15 有机氯农药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实验16 氧化酶试验  实验17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附录  附录1 教学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2 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  附录3 教学用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4 环境工程中用于分离某些特殊污染物降解菌的培养基  参考文献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