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上海人民出版社孔夫子旧书网

发布时间:2024-07-04 12:04:15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上海人民出版社孔夫子旧书网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 《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旧唐书》、《新唐书》:《高祖本纪》、《太宗本纪》、《则天皇后本纪》、《玄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百官志》)、《食货志》、《兵志》,及有关列传。《资治通鉴》(隋唐部分)。《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中华书局1977年9月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辽宗夏金篇参考书】《辽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圣宗本纪》、《营卫志》、《兵卫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宋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神宗本纪》、《徽宗本纪》、《高宗本纪》、《理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及相关列传。《金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海陵本纪》、《世宗本纪》、《食货志》、《百官志》,及相关列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邓广铭、漆侠,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宋史》,陈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辽史简编》,杨树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金史简编》,张博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辽夏金经济史》,漆侠、乔幼梅,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元朝篇参考书】《元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顺帝本纪》、《地理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邵循正历史论文集》(蒙古史、元史部分),邵循正,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版。《元朝史》,韩儒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元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明清篇参考书】《明史》:《太祖本纪》、《成祖本纪》、《英宗本纪》、《武宗本纪》、《神宗本纪》、《庄烈帝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清史稿》:《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圣组本纪》、《世宗本纪》、《高宗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明史新编》,傅衣凌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专题参考书】《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严耕望,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0年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秦汉法律与社会》,于振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思想史》第一、二、三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汉代思想史》,金春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汉代政治与春秋学》,陈苏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古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创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学研究机构,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998年即获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设立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招收历史学、世界史两个专业本科生。有历史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含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教学科研实体,20个挂靠的研究虚体机构,2个藏书30多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分馆。师资岗位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目前一大批占有广阔学术前沿的中年教师已成为主力,一代史学新秀正在茁壮成长。教师中有过6位现任和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田余庆、何芳川、朱凤瀚、罗志田、钱乘旦、李剑鸣),4位北大文科资深教授,现有4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马克垚、阎步克、钱乘旦、李剑鸣),5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5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大多数学科方向都有国内外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如果是教材的话首推人教版的《中国古代史》,如果还想了解的深入一些,可以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三卷本,北大、复旦、人大、南大的《中国古代史》系列教材也不错。 但是光看课文还不够,你可以借一些书看看,比如《上下五千年》、《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另外像很多名家都写过《中国通史》,比如吕思勉、范文澜、白寿彝等,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也是很好的普及读物。

不知道,真的,因为我不是这个专业的。

教育 在线教育 高中教育 高中数学 高中语文 高中英语楼主普通会员已解决求助求助 超急!孩子高一高二一直450分左右,眼看明年高考了,孩子很努力成绩一直不理想!求大神们指点,救救孩子!!!从高一到高二,我儿子就一直特别努力,可成绩始终在450分左右,数学80多分,英语80多分,语文勉强及格,物理化学生物加一起也就200分。我一直想不明白孩子挺努力,可成绩咋就上不去呢?眼看剩一年就要高考了,我一直希望他能考个211以上的学校,再这么下去肯定考不上啊,可我干着急上火也没好办法,网上的大神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帮帮孩子,跪谢!9428关注97评论2032 万浏览邀请回答写回答关注问题最佳回复邱崇北京大学博士关注他做了太多无用功,不了解高考的四九法则:即考点里的40%常考、必考题型,分数占到了高考卷的90%。 比如数学,就259个核心考点,120个常考必考题型,每个题型2-3个变式,共443道题目,却占高考卷140分左右的分值,按照这个题型清单复习,效率最高,而且每类题型都有秒杀技巧或答题模板,无论选填还是大题都能轻松解决,无疑是短期提分的绝佳法宝, 2个月冲刺130分以上完全有可能。不仅数学,物化生等其他科也都有清单和技巧模板。 这样,你加一下我微信:xkbma345 ,我把“秒杀模型”技巧清单和一些解题技巧、答题模板分享给你,复习时务必把学习清单内题型的技巧、模板放到第一位,少做无用功。 我在家教辅导中验证过,很多像您孩子这样的高一、高二学生都能轻松掌握,一般1周就能看到效果,最好的1个月提升50分左右。对整个高中年级学生作用非常大1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 《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旧唐书》、《新唐书》:《高祖本纪》、《太宗本纪》、《则天皇后本纪》、《玄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百官志》)、《食货志》、《兵志》,及有关列传。《资治通鉴》(隋唐部分)。《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中华书局1977年9月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辽宗夏金篇参考书】《辽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圣宗本纪》、《营卫志》、《兵卫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宋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神宗本纪》、《徽宗本纪》、《高宗本纪》、《理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及相关列传。《金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海陵本纪》、《世宗本纪》、《食货志》、《百官志》,及相关列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邓广铭、漆侠,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宋史》,陈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辽史简编》,杨树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金史简编》,张博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辽夏金经济史》,漆侠、乔幼梅,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元朝篇参考书】《元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顺帝本纪》、《地理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邵循正历史论文集》(蒙古史、元史部分),邵循正,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版。《元朝史》,韩儒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元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明清篇参考书】《明史》:《太祖本纪》、《成祖本纪》、《英宗本纪》、《武宗本纪》、《神宗本纪》、《庄烈帝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清史稿》:《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圣组本纪》、《世宗本纪》、《高宗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明史新编》,傅衣凌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专题参考书】《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严耕望,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0年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秦汉法律与社会》,于振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思想史》第一、二、三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汉代思想史》,金春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汉代政治与春秋学》,陈苏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古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创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学研究机构,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998年即获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设立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招收历史学、世界史两个专业本科生。有历史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含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教学科研实体,20个挂靠的研究虚体机构,2个藏书30多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分馆。师资岗位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目前一大批占有广阔学术前沿的中年教师已成为主力,一代史学新秀正在茁壮成长。教师中有过6位现任和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田余庆、何芳川、朱凤瀚、罗志田、钱乘旦、李剑鸣),4位北大文科资深教授,现有4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马克垚、阎步克、钱乘旦、李剑鸣),5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5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大多数学科方向都有国内外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如果是教材的话首推人教版的《中国古代史》,如果还想了解的深入一些,可以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三卷本,北大、复旦、人大、南大的《中国古代史》系列教材也不错。 但是光看课文还不够,你可以借一些书看看,比如《上下五千年》、《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另外像很多名家都写过《中国通史》,比如吕思勉、范文澜、白寿彝等,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也是很好的普及读物。

建议看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北师大出版社,还有山大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学考研基础

先秦诸子百家、社会动荡,为了站住脚,必须找到靠山,他们就寻找历代君王想用自己的思想抚佐帝王治理国家,各国所用学术不同,并且大量学术并起,所以出现百家争鸣的情况、

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孔夫子网

用均衡原理来描述谷贱伤农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而“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即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当│Ed │<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 已知:P1=2 Q1=1000 Ed=5 P2=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 则由Ed=[(Q2—Q1)÷Q1]÷[(P2—P1)÷P1] 5=X×0÷(8—0) 得X=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25)=1250公斤。 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 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 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请你在百度搜作文论坛再行查找

供给需求曲线,可以看看高鸿业版的宏观及微观经济学,也可以看看国外曼昆版的经济学。

写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吧,网上一堆资料新闻可以搜到。能写的很多,而且国家最近出台了一些政策,都可以写上去。序言可以概括的谈谈你对这个题目有哪些问题,或者写你为啥要写这篇论文等。

英语论文学术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电子版

如果是要发表杂志社的话,那写作难度就有点高哦!!!帮你!!!

『附上几本,新华书店都有,不是网购的话,就要看经营点大不大,书目齐不齐了』  书名:英语论文写作教程:基于国际标准的学术写作与发表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戴福林Devlin著  出版日期:2003-01-01  简介:  本书是一本高级英语学术写作教程。作者在较短的篇幅里融会了国际通用的写作标准与分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如何在国际标准的框架下写作论文并发表。  本书作者BrianDevlin是澳大利亚NorthernTerritoryUniversity大学的副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具有较好的国际学术背景。本书的基础是Devlin博士在作为英语专家在清华大学外语系讲授“英语论文写作”课程期间的讲义。  本书适合做英语专业研究生或本科生论文写作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英文写作参考书。  书名:E英语论文写作  作者:石坚//帅培天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简介:  从事高校英语写作教学及研究多年,一直心仪能有一整套供师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使用的写作教材。这套教材应包括基础英语写作、英语应用文写作和高级阶段的英语论文写作。作为基础阶段的教材,应从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英文写作基础;应用文写作则为增强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添砖加瓦;论文写作应从普通论文讲起,再到学术论文,初步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  《英语论文写作》正是这种创作冲动的产物。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对其他英文学习和工作者而言,不乏为一部指导性的专著。这部专著/教材除努力体现上述愿望外,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书用第一人称写成,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让使用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问题的讨论,增强写作道地英语论文的自信心。  2、一些写作理论和技巧,从课文阐述转到了练习之中,从而减轻了说教式的讲解带给读者的枯燥感;同时,读者通过练习去探索,提取某种理论或技巧,会兴致勃勃,因为接下来的是一种成就感。  3、在学会使用图书馆的章节里,直接用计算机时代美国先进的图书馆为例,给读者树立了一个很高的目标,这一点,相信每位科研工作者或准备从事科研者都不会有异议。  书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南  出版社:武汉大学  作者:陈春莲  出版日期:2007-01-01  简介:  随着我国与国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希望百己的学术文章和科研成果能够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或是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而在校的大学生中,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怎样才能使用英语撰写的论文符合国际标准?本书作者根据多年指导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经验,参照MLA(美国现代语言协会)所颁布的英语论文写作规范,编写了这本《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南》,相信对广大用英语撰写论文的人会有所帮助。本书分为三大部分:论文写作计划、论文撰写格式、论文范文。  本书适用于英语专业的大专生、继续教育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的科研人员。

历代印学论文选孔夫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即语录体散文集及《五经》中。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 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孔子学院应该是最好的证明把,它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亚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6年9月,亚洲已有16个国家建有31所孔子学院,位列世界第二。 欧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6年9月,欧洲所建孔子学院最多,共有41所,分布在19个国家。美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6年9月,美洲已建立孔子学院27所,分布在3个国家。非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6年9月,非洲已建立孔子学院6所。大洋洲孔子学院 截至2006年9月,大洋洲已建立孔子学院3所。

也几乎为大多数孔子研究者所承认,孔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仁”而非“礼”。后者是因循,前者是创造。尽管“仁”字早有,但把它作为思想系统的中心,孔子确为第一人。那末,“仁”又是什么?“仁”字在《论语》中出现百次以上,其含义宽泛而多变,每次讲解并不完全一致。这不仅使两千年来从无达诂,也使后人见仁见智,提供了各种不同解说的可能。强调“仁者爱人”与强调“克己复礼为仁”,便可以实际也作出了两种对立的解释。看来,要在这百次讲“仁”中,确定哪次为最根本或最准确,以此来推论其他,很难做到;在方法上也未必妥当。因为部分甚至部分之和并不能等于整体,有机整体一经构成,便获得自己的特性和生命。孔子的仁学思想似乎恰恰是这样一种整体模式。它由四个方面或因素组成,诸因素相互依存、渗透或制约。从而具有自我调节、相互转换和相对稳定的适当功能。正因如此,它就经常能够或消化掉或排斥外来的侵犯干扰,而长期自我保持延续下来,构成一个颇具特色的思想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在塑造汉民族性格上留下了重要痕迹。构成这个思想模式和仁学结构的四因素分别是(一)血缘基础,(二)心理原则,(三)人道主义,(四)个体人格。其整体特征则是(五)实践理性。这里面有许多复杂问题需要详细研究,本文只是试图初步提出这个问题和提供一个假说。下面粗线条地简略说明一下。(一)孔子讲“仁”是为了释“礼”,与维护“礼”直接相关。“礼”如前述,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氏族统治体系。要求维护或恢复这种体系是“仁”的根本目标。所以: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有子之言似夫子,一般均引作孔子材料)“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来源这个网站

不是圣人及他的思想错了,而是他的不肖后人干的好事断章取义,儒学是好东西,但儒教不是,理学更狗屁不是!看看理学和八股取士!经是好的,但歪嘴和尚念坏了

批林批孔运动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中进行的批孔的运动已经被后来纠正过来了,说明本身批判孔老先生是个错误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