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五年级上册期末

发布时间:2024-07-07 02:06:10

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五年级上册期末

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摘要: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条件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条件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四、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对教学很有帮助。   导入更吸引人。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兴趣更易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六、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参考文献:[1] 温晓东 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3 [2] 张远峰 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3] 黎静芳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流程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 李红婷 数学“问题解决”研究[D] 今日泰州杂志社 2005 [5] 陈兴国 数学课堂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6 [6] 程明喜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8] 陈永星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 2006 [9] 马杰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7 [10] 孔建霞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数的由来和发展 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如:"XV"表示 "15,000","CLXV"表示"165,000"。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码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后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阿拉伯数字。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关于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论文,一般来说小学五年级我们就写一写相关的一些几何知识和数学知识,这样的话,可以写一些简便计算得方面的论文。

这个网上到处都是,但是你还是自己写好点,不要想着偷懒,对你自己不好的!!

数学论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

关于“0”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换 句 话 说 马塘镇潮桥小学五0一班 任一鸣 指导老师:陈志刚[题目1]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4÷(6+5)=4(元)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4×2=8(元)。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46”。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46,求这个数。”46÷(100-1)=54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五年级上册期末题

这个网上到处都是,但是你还是自己写好点,不要想着偷懒,对你自己不好的!!

数的由来和发展 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如:"XV"表示 "15,000","CLXV"表示"165,000"。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码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后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阿拉伯数字。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我认为这样的老师是为了显示下自己的能力才让写这样的文章,小学生写论文?!纯属胡扯,这样的老师好像没有思想!!!!!!!!

人民币中的数学问题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数学论文怎么写五年级上册期末

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摘要: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条件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条件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四、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对教学很有帮助。   导入更吸引人。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兴趣更易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别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六、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参考文献:[1] 温晓东 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3 [2] 张远峰 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3] 黎静芳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流程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4] 李红婷 数学“问题解决”研究[D] 今日泰州杂志社 2005 [5] 陈兴国 数学课堂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6 [6] 程明喜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8] 陈永星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 2006 [9] 马杰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7 [10] 孔建霞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换 句 话 说 马塘镇潮桥小学五0一班 任一鸣 指导老师:陈志刚[题目1]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4÷(6+5)=4(元)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4×2=8(元)。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46”。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46,求这个数。”46÷(100-1)=54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5元,单价是:5÷1=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5斤5元,它的单价是:5÷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5÷1=5,而别人那儿是5÷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5÷5=333……,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 应用数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应用数学只限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大家常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专门研究信息的“信息论”,就是应用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有3个最显著的特征: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加减法,修筑房屋总要画图纸。三角形很稳定,许多支架都是三角形的,这就运用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数学公理;我们玩玩具枪时,总是用眼睛瞄准准星和靶心,使之成为一条直线,这样命中率才高,这就证明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公理;轮胎之所以设计成圆的,是因为它容易滚…… 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小时候,妈妈烙饼,锅里一次只能放两张饼,我一想,这不就是一个应用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两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至少要用多少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三分钟:先把第一张饼和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一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再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一分钟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将第二张饼的反面放入锅中,将第三张饼翻面,这样三分钟就能全部搞定。可是过年家里人多,要烙许多饼,怎样才能早点烙好饼?经过不断测试,我得出了一个限用两饼一锅的公式:饼数×单面用时=烙饼最少用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他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5元,单价是:5÷1=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5斤5元,它的单价是:5÷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5÷1=5,而别人那儿是5÷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5÷5=333……,谁便宜呀!”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这篇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期末范例点评,是无忧考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试卷情况分析:1、从整份试卷来看,考查的知识面广,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考查的知识点基本涵盖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难易也适度,能如实反映出学生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在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同时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考内容同时使学生在答卷中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另外本次试卷注重学生的发展,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获得高分的。二、存在问题:1、填空题第6题学生丢分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带单位, 从中反映出学生平时的不良习惯。2、判断题失分不算多。3、选择题中第3、5题丢分多,错误原因:学生不能仔细读题,认真揣摩题意,答题意识不够清晰。4、计算题第4题的简便运算第题得分率低。错误原因是学生对运算定律还不能灵活运用。5、解决问题:第3题错误率也是比较高的,学生对于碰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还有待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训练。三、改进措施:(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2)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审题,及时检查,仔细观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巧“问”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