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毕业论文答辩感想收获与体会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3 22:03:41

毕业论文答辩感想收获与体会怎么写

写论文的收获举例如下:“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学生都没办法回学校,论文的问题大概就是唯一能够扼制小肥猪们长胖和玩耍的唯一困难,时近六月,毕业班的小朋友们应该是最忙碌的时候了,论文查重答辩毕业然后收拾东西逃荒回家,这是每个毕业班的小朋友们的必经环节。降重应该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会经历的事,而几乎所有人降重之后都会产生相同的想法,我确实是个学术垃圾,但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是个语言天才。很多人对于专业性的知识都抱着警慎小心的态度,生怕改动。而对于无关内容的文字总是大刀阔斧,这大概就是流行的话语“面对理论唯唯诺诺,遭遇旁白重拳出击。”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一段文字重复之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找内容上的缺陷而是死命揪着语法,用词。作为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学僧,熟练掌握把字句与被字句转换的奥秘,主动句与被动句交织的艺术,中英文互译的魅力。修改论文的过程就是一次又一次文学功底的考察。怪不得高中毕业后所有的学科都能在大学专业中找到对应,唯独语文不见了踪影,原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每改一次,总能加深一遍儿时学语文的记忆。降重过后,学术能力没提高多少,反倒是文字的运用能力突飞猛进,这应该是所有疫情之下大学僧们的共同心声。但是,不管怎样还请珍惜这最后的大学时光,这注定是大学最难忘的句号。”扩展资料:1、写论文是个系统工程。跟写paper不一样,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有个整体思维和计划,比如文献管理,文献索引,数据管理,表格图片管理等等。建议一开始就建立一个文件夹,里面包括各个方面的子文件夹,分门别类,系统管理,事半功倍。2、不要着急生成bibliography文献列表。因为这个文献列表一旦插入进来,在改动的时候总会一遍又一遍的更新,有的时候word也会崩溃,导致论文保存不当或者丢失。如果用endnote之类的软件,写的时候,在插入文献的地方用{作者名,年份等信息},最后一起生成列表就好。3、论文跟paper的思路有区别。对于论文来说,精炼并不是最主要的要求,详实最重要。而对于paper,精炼最重要,因为杂志往往有字数限制而且精炼的文字会更被杂志青睐。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力求详尽,尤其是第一稿,之后修改的时候可以略作删减。

本学期课题组进行的博士、硕士两场毕业论文答辩确实是阵容强大,专家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到位,大多问题都涉及到论文非常关键的东西,切中要害。这两次答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学习材料,受益匪浅。作为身在其中的答辩者之一,我更是感触颇深,无论从感性上还是理论上,都有很多收获,其中很多都是以往只听别人答辩所无法感受得到的。从感性上,最大的感想是,心态一定要放松,不要紧张。过度的紧张可能会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讲也讲不好,原本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所以,树立信心,消除紧张心理非常重要。我这次答辩与前面的预答辩相比明显紧张,反思了一下,原因主要有:准备不足。答辩一定要早做准备,无论是论文还是答辩ppt,最好有很大的提前量。提早准备好答辩需要的一切材料,既能保证足够的时间修改完善,也可以给自己宽松的心理空间,不至于因准备不足而临阵出现慌乱紧张的情绪。PPT讲解熟练度不够。ppt陈述一定要练习熟练,最好能脱稿。熟练自然就不会太紧张,即使紧张也不至于发挥太差。再者,针对本次答辩出现的笔记本无法显示的情况,如果能够熟练到几乎脱稿的程度,就不会有那种无所适从的紧张感觉了。睡眠不足。答辩前一定要休息好,作息规律。本以为答辩前几天的睡眠不足也不会影响答辩,毕竟紧张气氛下不会犯困。但没有想到,虽没犯困,身体的乏力感却无法控制,心脏很容易跳得快,大声说话时底气不够,别说答辩过程中的声音发颤,就是当天私下聊天声音都是颤的。声音颤更强化了自己的紧张感,还把紧张感传递给了别人。所以,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避免作息不规律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从理论知识上,通过这次答辩,我更加清楚了这个研究存在的问题,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各位专家提供了很多专业批评和意见,使我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更进一步,更使我深刻理解了如何才能将研究做得更好。首先,在综合的ERP指标选取上,专家为我指出了几种可行的方法,比如计算效应值,看哪个指标上学习障碍受损程度更大,做回归分析找出贡献最大的指标或最敏感的任务,借助判别模型、分类模型等数学模型的方法找出贡献最大的指标。这也提醒了我一个问题,就是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掌握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不能太过单一。如果能够熟练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上面的问题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完成,那么我的论文可能就不是停留在相关分析的较浅层面上了。第二,专家的意见还为我提供了更新的思路,例如,罗老师提出的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早期识别和预测的新视角,让我对学习障碍的鉴别诊断问题开始了更深入的思考。当学习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时才发现他是学习障碍,才对他进行干预,的确不是最佳时机。学习障碍儿童早期的识别和诊断对这类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干预是非常关键的,如何在儿童早期就比较准确地识别和诊断出是否学习障碍,如何是识别和诊断既准确又方便快捷,确实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难度虽大,却是日后值得研究的重点。第三,论文写作一定不能忽视细节。我的论文中,对ERP早期成分的解释确实没有参考大量文献,只是参照以往同学的解释就想当然地认为早期成分就是代表注意。加上预答辩时听到赵老师说了几句早期知觉缺陷,便简单地在早期成分的注意解释上又加了知觉解释,造成知觉和注意不分。这个问题对我的一个教训就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学问需要严谨,不是道听途说和想当然。必须在参阅大量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合理解释自己的实验结果。第四,论文要有一定的独创精神。赵老师对我语音环和视空模板实验中ERP成分的建议让我有所感触,类似CNV的范式,得到的波形是正波,不是CNV,赵老师建议将它叫做“CPV”,关联性正电位,这样既符合波形的特点,又有独创性,有一定的价值。这种独创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研究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才敢提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个实验范式要参考大量的文献,将文献中的ERP波形与自己的波形反复比对,如果可以确定代表同一个成分则引用,如果确定不同,则可以尝试独创,但必须请教专家,得到专家的认可。要敢于独创,不能因为找不到相似的证据便随意扣上一个帽子。第五,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多向专家请教,避免盲目随大流。两次答辩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DC和AC采样问题,“师姐用的AC,所以我也用了AC”,确实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大家都随大流,没有人去刨根问底寻求如此设置的原因,导致一错到底,这实际上是缺乏科研严谨性的表现。这件事情对我的教育意义深刻,做研究一定要勤学多问,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盲目沿袭只会使自己落伍,甚至犯错误。第六,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实验是为理论服务的。无论是做什么实验,用什么技术,最后都要把得到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揭示的是什么样的理论问题,如果只是得到几个结果,那研究便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活力。这是博士和硕士答辩中都让我很有收获的问题。尤其是彭老师的那句“要用小实验证明大理论”,将指引和启发我日后的研究。以上是我此次答辩的一些收获和反思。我觉得,答辩成功之后我们可以不去回顾实验和论文过程中的艰辛,但不可以不去反省整个过程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反省才会有进步,相信通过这次反思和梳理,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会有意识地改进或避免一些问题,希望能够自我突破,不断取得进步。

毕业论文答辩感想收获与体会

写论文的收获举例如下:“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学生都没办法回学校,论文的问题大概就是唯一能够扼制小肥猪们长胖和玩耍的唯一困难,时近六月,毕业班的小朋友们应该是最忙碌的时候了,论文查重答辩毕业然后收拾东西逃荒回家,这是每个毕业班的小朋友们的必经环节。降重应该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会经历的事,而几乎所有人降重之后都会产生相同的想法,我确实是个学术垃圾,但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是个语言天才。很多人对于专业性的知识都抱着警慎小心的态度,生怕改动。而对于无关内容的文字总是大刀阔斧,这大概就是流行的话语“面对理论唯唯诺诺,遭遇旁白重拳出击。”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一段文字重复之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找内容上的缺陷而是死命揪着语法,用词。作为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学僧,熟练掌握把字句与被字句转换的奥秘,主动句与被动句交织的艺术,中英文互译的魅力。修改论文的过程就是一次又一次文学功底的考察。怪不得高中毕业后所有的学科都能在大学专业中找到对应,唯独语文不见了踪影,原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每改一次,总能加深一遍儿时学语文的记忆。降重过后,学术能力没提高多少,反倒是文字的运用能力突飞猛进,这应该是所有疫情之下大学僧们的共同心声。但是,不管怎样还请珍惜这最后的大学时光,这注定是大学最难忘的句号。”扩展资料:1、写论文是个系统工程。跟写paper不一样,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有个整体思维和计划,比如文献管理,文献索引,数据管理,表格图片管理等等。建议一开始就建立一个文件夹,里面包括各个方面的子文件夹,分门别类,系统管理,事半功倍。2、不要着急生成bibliography文献列表。因为这个文献列表一旦插入进来,在改动的时候总会一遍又一遍的更新,有的时候word也会崩溃,导致论文保存不当或者丢失。如果用endnote之类的软件,写的时候,在插入文献的地方用{作者名,年份等信息},最后一起生成列表就好。3、论文跟paper的思路有区别。对于论文来说,精炼并不是最主要的要求,详实最重要。而对于paper,精炼最重要,因为杂志往往有字数限制而且精炼的文字会更被杂志青睐。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力求详尽,尤其是第一稿,之后修改的时候可以略作删减。

现在好多毕毕业都要写论文,写一篇论文,要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论文提交成功,以后的体会很多,首先就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花费这么多时间,应该还是值得的,体会也就是努力的就能够取得成功,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来去写吧

毕业论文答辩感想收获与体会初中

现在好多毕毕业都要写论文,写一篇论文,要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论文提交成功,以后的体会很多,首先就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花费这么多时间,应该还是值得的,体会也就是努力的就能够取得成功,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来去写吧

把经过写写就是 感慨一下你当时写论文如何不容易 有现在的效果是多么开心 在感谢下老师就OK啦

毕业论文写作感想收获与体会

在本学期的《论文写作》课程中,我学习到了关于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张聿老师在授课时非常细致、全面,将各种已经出现或可能产生的学术规范问题一一作了梳理,并介绍了一些历届的优秀毕业论文,为我们展示这些优秀文章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以至于我在听课时,不断地发现与再发现着自己以往论文中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上,我一步步了解了论文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选题,如何确定题目,论文的框架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个课程,我从对于硕士论文的未知状态逐渐变得心中有数。老师在几次课上反复提到了论文的主题这一方面,可想而知,这是论文的第一要旨,极其重要。首先,是否有能力写,要根据主客观条件判断,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可能导致虎头蛇尾,草草收摊;其次,论文要有价值,也就是需要有创新性、前沿性、理论性、趣味性等等;再次,所选的主题要有东西可写,方便展开,内容可充实;另外,是否可按期完成,送审是否顺利,是否有利于答辩,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与权衡的。通过这些学习,对于我的开题报告有很大的帮助。回想整个课程的学习,除了学到了有关论文写作的规则与技巧以外,我还有其他方面的收获。那是在第一堂课的引言部分,老师讲到平时要重视练习、提高艺术修养,不仅要勤写、多写,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还要扩展知识面,大量关注相关领域。这些的确非常的重要,一方面,自从上了大学,没有了语文考试中的作文,没有老师布置的周记作业,我的写作水准逐年降低,文字功能退化严重,平时有些心得感悟最多三言两语记下来,只能称作意识流,且极少会书写百字以上的篇幅,这就造成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文章架构组织能力弱化。另一方面,缺乏一定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列举的诸多著作,有很大一部分都只是有所耳闻,却从未完整阅读过,甚至还有一些前所未闻。我深知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自己还差的太多,只觉惭愧之至。除文学艺术以外,老师还讲到了中国戏曲,当老师将昆曲600年的故事娓娓道来,我真是感动

写论文的收获举例如下:“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学生都没办法回学校,论文的问题大概就是唯一能够扼制小肥猪们长胖和玩耍的唯一困难,时近六月,毕业班的小朋友们应该是最忙碌的时候了,论文查重答辩毕业然后收拾东西逃荒回家,这是每个毕业班的小朋友们的必经环节。降重应该是所有的大学生都会经历的事,而几乎所有人降重之后都会产生相同的想法,我确实是个学术垃圾,但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是个语言天才。很多人对于专业性的知识都抱着警慎小心的态度,生怕改动。而对于无关内容的文字总是大刀阔斧,这大概就是流行的话语“面对理论唯唯诺诺,遭遇旁白重拳出击。”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一段文字重复之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找内容上的缺陷而是死命揪着语法,用词。作为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学僧,熟练掌握把字句与被字句转换的奥秘,主动句与被动句交织的艺术,中英文互译的魅力。修改论文的过程就是一次又一次文学功底的考察。怪不得高中毕业后所有的学科都能在大学专业中找到对应,唯独语文不见了踪影,原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每改一次,总能加深一遍儿时学语文的记忆。降重过后,学术能力没提高多少,反倒是文字的运用能力突飞猛进,这应该是所有疫情之下大学僧们的共同心声。但是,不管怎样还请珍惜这最后的大学时光,这注定是大学最难忘的句号。”扩展资料:1、写论文是个系统工程。跟写paper不一样,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有个整体思维和计划,比如文献管理,文献索引,数据管理,表格图片管理等等。建议一开始就建立一个文件夹,里面包括各个方面的子文件夹,分门别类,系统管理,事半功倍。2、不要着急生成bibliography文献列表。因为这个文献列表一旦插入进来,在改动的时候总会一遍又一遍的更新,有的时候word也会崩溃,导致论文保存不当或者丢失。如果用endnote之类的软件,写的时候,在插入文献的地方用{作者名,年份等信息},最后一起生成列表就好。3、论文跟paper的思路有区别。对于论文来说,精炼并不是最主要的要求,详实最重要。而对于paper,精炼最重要,因为杂志往往有字数限制而且精炼的文字会更被杂志青睐。所以,在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力求详尽,尤其是第一稿,之后修改的时候可以略作删减。

毕业论文答辩感想收获与不足怎么写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本人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才疏学浅,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我感觉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还相差甚远。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要求严格的良师益友,在我的论文形成过程中,他从内容、结构、文字表达甚至标点符号上都严格,只不过在某些方面我还做的不够。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万分肯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本人将虚心接受,从而不断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以上是我对自己的论文简单陈述,请各位老师提问,谢谢!

本学期课题组进行的博士、硕士两场毕业论文答辩确实是阵容强大,专家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到位,大多问题都涉及到论文非常关键的东西,切中要害。这两次答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学习材料,受益匪浅。作为身在其中的答辩者之一,我更是感触颇深,无论从感性上还是理论上,都有很多收获,其中很多都是以往只听别人答辩所无法感受得到的。从感性上,最大的感想是,心态一定要放松,不要紧张。过度的紧张可能会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讲也讲不好,原本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所以,树立信心,消除紧张心理非常重要。我这次答辩与前面的预答辩相比明显紧张,反思了一下,原因主要有:准备不足。答辩一定要早做准备,无论是论文还是答辩ppt,最好有很大的提前量。提早准备好答辩需要的一切材料,既能保证足够的时间修改完善,也可以给自己宽松的心理空间,不至于因准备不足而临阵出现慌乱紧张的情绪。PPT讲解熟练度不够。ppt陈述一定要练习熟练,最好能脱稿。熟练自然就不会太紧张,即使紧张也不至于发挥太差。再者,针对本次答辩出现的笔记本无法显示的情况,如果能够熟练到几乎脱稿的程度,就不会有那种无所适从的紧张感觉了。睡眠不足。答辩前一定要休息好,作息规律。本以为答辩前几天的睡眠不足也不会影响答辩,毕竟紧张气氛下不会犯困。但没有想到,虽没犯困,身体的乏力感却无法控制,心脏很容易跳得快,大声说话时底气不够,别说答辩过程中的声音发颤,就是当天私下聊天声音都是颤的。声音颤更强化了自己的紧张感,还把紧张感传递给了别人。所以,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避免作息不规律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从理论知识上,通过这次答辩,我更加清楚了这个研究存在的问题,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各位专家提供了很多专业批评和意见,使我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更进一步,更使我深刻理解了如何才能将研究做得更好。首先,在综合的ERP指标选取上,专家为我指出了几种可行的方法,比如计算效应值,看哪个指标上学习障碍受损程度更大,做回归分析找出贡献最大的指标或最敏感的任务,借助判别模型、分类模型等数学模型的方法找出贡献最大的指标。这也提醒了我一个问题,就是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掌握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不能太过单一。如果能够熟练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上面的问题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完成,那么我的论文可能就不是停留在相关分析的较浅层面上了。第二,专家的意见还为我提供了更新的思路,例如,罗老师提出的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早期识别和预测的新视角,让我对学习障碍的鉴别诊断问题开始了更深入的思考。当学习障碍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时才发现他是学习障碍,才对他进行干预,的确不是最佳时机。学习障碍儿童早期的识别和诊断对这类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干预是非常关键的,如何在儿童早期就比较准确地识别和诊断出是否学习障碍,如何是识别和诊断既准确又方便快捷,确实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难度虽大,却是日后值得研究的重点。第三,论文写作一定不能忽视细节。我的论文中,对ERP早期成分的解释确实没有参考大量文献,只是参照以往同学的解释就想当然地认为早期成分就是代表注意。加上预答辩时听到赵老师说了几句早期知觉缺陷,便简单地在早期成分的注意解释上又加了知觉解释,造成知觉和注意不分。这个问题对我的一个教训就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学问需要严谨,不是道听途说和想当然。必须在参阅大量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合理解释自己的实验结果。第四,论文要有一定的独创精神。赵老师对我语音环和视空模板实验中ERP成分的建议让我有所感触,类似CNV的范式,得到的波形是正波,不是CNV,赵老师建议将它叫做“CPV”,关联性正电位,这样既符合波形的特点,又有独创性,有一定的价值。这种独创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研究资料并积累了丰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才敢提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个实验范式要参考大量的文献,将文献中的ERP波形与自己的波形反复比对,如果可以确定代表同一个成分则引用,如果确定不同,则可以尝试独创,但必须请教专家,得到专家的认可。要敢于独创,不能因为找不到相似的证据便随意扣上一个帽子。第五,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多向专家请教,避免盲目随大流。两次答辩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DC和AC采样问题,“师姐用的AC,所以我也用了AC”,确实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大家都随大流,没有人去刨根问底寻求如此设置的原因,导致一错到底,这实际上是缺乏科研严谨性的表现。这件事情对我的教育意义深刻,做研究一定要勤学多问,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盲目沿袭只会使自己落伍,甚至犯错误。第六,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实验是为理论服务的。无论是做什么实验,用什么技术,最后都要把得到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揭示的是什么样的理论问题,如果只是得到几个结果,那研究便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活力。这是博士和硕士答辩中都让我很有收获的问题。尤其是彭老师的那句“要用小实验证明大理论”,将指引和启发我日后的研究。以上是我此次答辩的一些收获和反思。我觉得,答辩成功之后我们可以不去回顾实验和论文过程中的艰辛,但不可以不去反省整个过程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反省才会有进步,相信通过这次反思和梳理,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会有意识地改进或避免一些问题,希望能够自我突破,不断取得进步。

相关百科